工程地质勘查活动

2024-07-17

工程地质勘查活动(精选9篇)

工程地质勘查活动 第1篇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察,目的,任务,勘察报告

1 开展勘察活动的意义以及必要性特征

具体的讲, 此项活动主要的是通过触探以及钻探等多种措施, 对项目所在地区开展的分析活动, 为项目的设计以及后续的建设过程提供必要的地质信息, 辅助相关人员合理的开展建设活动。

2 对勘察活动有影响的要素分析

2.1 建筑场地的繁琐程度

结合场地的具体地形以及地质构造等科技将其繁琐度分成三类。分别为简单级别的, 中等级别的以及复杂级别的。接下来一一讲述。第一简单级别的, 它是指对项目的地基不会产生较大作用的场地。第二, 中等级别的, 它是指对地基有一些潜在的不利现象存在的。最后, 复杂级别的, 它是指对地基有非常显著地不利作用的。

2.2 工程所在场地地质条件的研究与当地建筑工程经验

例如, 在一个不是非常熟悉的地区, 没有充足的地质信息, 所以对其开展的勘察活动量就非常大。反之, 假如以前在此地有过活动经验, 建造过项目的话, 就会有相关的信息, 此时就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勘察活动, 不仅可以节约时间, 同时还可以节省费用。

3 项目面积和级别

通常按照项目的种类, 项目地基承受的力的问题, 地基受到英系那个后给整个项目带来的不利作用的大小等因素来看, 可以把建筑划分为三级。接下来具体的针对不同级别展开论述。第一级, 它是指那些意义重大的或者是性质比较关键的项目, 如果遭受损害, 其影响意义是十分恶劣的。第二级, 通常是指地基承受比较大的力, 如果遭受不利因素带来的影响其导致的后果也是比较恶劣的。最后一个级别, 同时指项目地基没有承受过大的压力, 带来的后果不是非常恶劣的。

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首先, 接受工程地质勘查任务书, 结合工程场地地质条件制定相应的勘查工作计划;其次, 建筑规模较大或地质条件复杂的场地, 应当进行工程地质测绘, 并实地观察场地地质情况;第三, 设置勘查点和勘查线, 采用各种地质勘查手段或方法探明场地地质情况, 并取得地质试样。第四, 对取得地质试样进行物理力性测试和水质分析测试。

4 活动不同时期的组成要素

4.1 选址

4.1.1 意义

进行此项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对项目所在地区的地质进行稳定性等的调查得到的结论。

4.1.2 选址阶段的勘察工作

1) 对工程场地所在区域的地形地貌、地震、矿产资源和工程地质信息以及气候、自然条件等信息进行收集;2) 工程现场实地踏勘, 初步了解场地的土层结构情况, 形成原因和大致成型年代, 主要土层、地下水位等情况;3) 对周围的建筑体的面积以及构造和地质等信息进行相关的分析掌握。最后, 当项目所在地区的地质状态非常繁琐, 而且目前的信息无法真实金准的体现出地质内容时, 需要做一些地质测绘和相关的勘察活动。

4.2 初步勘察

4.2.1 意义

1) 对在建建筑的地基稳定作出评价;2) 为建筑的总体平面提供必要信息;3) 为工程的主要建筑地基施工发案提供参考资料;4) 假如活动中发现不合理的地质问题, 要针对问题积极的编制方案上交相关机构。

4.2.2 活动内容

1) 认真地分析所在区域的地质条件。2) 认真的分析地下水的深度以及冻结情况。3) 查明场地中不明地质现象, 范围, 对工程项目的影响和发展趋势。

4.3 详细勘探

4.3.1 意义

1) 从工程地质角度评价建筑地基, 并且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2) 为建筑地基设计提供详细的地质工程资料;3) 为建筑地基的加固和处理提供工程资料支持;4) 为不良地质情况的防治提供地质资料。

4.3.2 活动内容

1) 详细勘查主要采用的手段以原位测试、勘探和室内试样检测为主。2) 复杂场地或一、二类建筑物, 详细勘探点宜按主要柱列线布置;对其他场地和建筑物可沿建筑物周边或建筑群布置;对重要设备基础应单独布置。3) 要以地基主要受力层为原则钻探勘探孔深度。如果地基需要进行变形验算, 部分勘探孔可以底基层压缩深度。4) 对场地进行详细勘探时, 原位测试井、探孔数量级所取地质试样, 应依据地质的复杂程度、建筑规模或类别进行确定。取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部位, 应依据设计要求、地基情况进行确定。

4.4 施工勘察

1) 对较重要建筑物的复杂地基需进行验槽。验槽时应对基槽地质素描, 实测地层界限, 查明人工填土的分布和均匀性等, 必要时应进行补充勘探测试工作。2) 基坑开挖后, 地质条件与原勘察资料不符, 并可能影响工程质量。3) 深基坑设计及施工中, 需进行有关地基监测工作。4) 地基处理、加固时, 需进行设计和检验工作。5) 地基中溶洞或土洞较发育, 需进一步查明及处理。6) 施工中出现边坡失稳, 需进行观测及处理。

5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5.1 文字部分

首先要认真的论述勘察活动的具体任务以及大体情况。其次, 论述有没有对建筑地基产生不利影响的问题, 如果存在不利现象要认真地论述其程度大小。第三, 工程场地的地质土层结构、强度及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质;第四, 低下水位的深度、水质情况、变化情况及对建筑材料的腐蚀程度;第五, 在地震设防区划分场地类型和场地类别, 并判别饱和沙土及粉土;第六, 对建筑地基基础方案进行分析, 提出经济可行的设计方案意见, 尤其对地基设计和施工中需注意的地方检出建议;第七, 如果项目需要, 还应该准备如下的一些内容:深基坑开挖的边坡稳定计算和支护设计所需的技术参数, 分析它对附近现存的项目和地下的建筑有没有不利作用;基坑施工降水的有关技术参数及施工降水方法的建议;提供用于计算地下水浮力的设计水位。

5.2 图表部分

1) 勘探点平面布置图;2) 工程地质剖面图、综合工程地质图或工程地质分区图;3) 土的物理力学性试验总表。重大工程根据需要, 绘制综合工程地质图或地质分区图、地质柱状图或综合地质柱状图和有关试验曲线。

6 总结语

工程地质勘查简历 第2篇

基本信息 工程地质勘查简历个人相片
姓 名:大学生个人简历网性 别:
 
 
民 族:汉族出生年月:1988年4月26日
证件号码: 婚姻状况:未婚
身 高:170cm体 重:75kg
户 籍:福建漳州现所在地:四川成都
毕业学校:湖北地质大学学 历:本科
专业名称:土建类 工程地质勘查毕业年份:
工作经验:三年以上最高职称:初级职称
 
求职意向
职位性质:全 职
职位类别:公路桥梁

技工类

地矿冶金/材料类

职位名称:项目经理,技术负责 ;
工作地区:福建-厦门市区,福建-漳州市,台湾 ;
待遇要求:3000-4000元/月 需要提供住房
到职时间:可随时到岗
 
技能专长
语言能力:英语 ; 日语 ; 普通话 标准
电脑水平:Word、Excel、PowerPoint、Access数据库技能

浅析煤田地质勘查活动中的煤质工作 第3篇

1 认真开展选样活动

在开展此项活动的时候, 最为关键的一项内容就是要确保样本有非常显著地代表性特征, 收集钻芯煤样的时候, 要确保煤芯的采取率高, 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样本具有非常好的针对性特征, 通常比率要超过百分之八十。假如比率太低的话, 样本就失去其应有的意义, 其煤质检验结果与矿井开采以后的煤层煤样的检测结果会有较大差别。例如煤的真相对密度、视相对密度对样品采取率较为敏感, 如果采取率设置的太低的话, 其就不具备应有的代表性特征, 会导致测定的数据不精准, 进而使得后续的计算过程失真。除此之外, 在钻取煤样过程中的煤层受到钻头的摩擦而发热氧化甚至发生部分燃烧时, 此时样本也会失去其应有的意义。例如, 焦煤在采样过程中如发生部分燃烧氧化, 检测后得出的牌号可能变为瘦煤甚至贫煤。而且, 如果取样时添加了泥浆物质, 会使得其中的灰分成分变多。相反的, 如果想降低泥浆的不利作用, 将样本清洗的话, 因为样本物质中的一些成分遇到水会产生作用, 所以此举会导致样本的一些特征受到影响, 测定的数据失真。因此, 当碰到此类问题的时候, 不应该用水冲洗它, 而是应该使用毛刷对其进行轻微的处理, 将覆盖在外表的物质处理掉。如果煤芯破碎的话, 可以通过一些方法除掉外在的物质, 不过就算是能够将物质除掉, 也会导致样本的性能受到一定的影响。如果样本中不慎进入一些杂物, 比如铁砂等物质, 此时我们常用具有高超磁力的工具对其进行吸引, 如果不进行此项处理活动的话, 会导致样本的一些性能受到不利作用。在浅部风化带采取的煤芯煤样, 检测结果只能做为确定风化带、氧化带和计算其腐植酸产率, 不能作为正常煤芯煤样的计算基础。

2 认真有效地进行煤质分析检测活动

煤田地质勘探中的煤质分析测定的项目是根据煤的种类、煤田勘查阶段、煤的用途等各种类别来确定的。下面就煤的用途来阐述煤质分析检测项目的选定。

2.1 动力用煤, 它对煤质并没有非常高的规定, 其煤质分析应该测定的项目较少, 包括煤灰成分和煤灰熔融性。

2.2 炼焦用煤的地质勘查, 煤质分析应测定的项目有:

原煤灰分 (Ad) 、水分 (Mad) 、挥发分 (Vdaf) 、发热量 (Qgr, d) 、全硫 (St, d) 、焦渣特征、浮煤 (或原煤Ad小于10%) 的工业分析和黏结性、结焦性等多种项目。对于检测出煤样中全硫含量大于1%的炼焦用煤, 应适当地选取一部分比较有代表性的原煤来检测其中各种硫的详细组成, 硫分越高, 需要选取的煤样也应该越多。

2.3 非炼焦用煤的地质勘查, 煤质分析应测定的项目有:

原煤灰分 (Ad) 、水分 (Mad) 、挥发分 (Vdaf) 、发热量 (Qgr, d) 、全硫 (St, d) 、焦渣特征、元素分析等。

2.4 用于确定煤牌号的煤样, 煤质分析应测定的项目有:

浮煤分析水分、灰分、挥发分 (Vdaf) 、全硫以及结合煤的具体的分类特征, 来具体的明确其需要测定点内容信息。尤其是褐煤, 要结合具体状况来分析要不要对其进行腐植酸的测定活动。

3 认真地进行材料编写活动

3.1 认真的审查煤质分析材料

通常在处理煤质分析材料的时候, 要认真的审定样本的针对性以及精准性特征, 要认真的进行取舍活动, 这样可以降低发生人为的失误结论现象。最常见, 当灰分的测定值非常高的话, 第一要做的就是分析是否是因为不慎进入了泥浆物质, 还是因为没有正确的布设钻孔方位, 比如其正好设在了断层区域中, 除了这两项内容之外, 还要分析是否是因为钻孔正好位于较浅的煤层地带等, 导致其灰分不合理。如果经过一系列的分析发现上述的问题都不是导致现象的原因时, 就应该分析是不是在移送或者是制作以及检测等的活动中把样本弄混了。或者是送样单据出现失误等问题。就算是已经选定的样本, 而且开展了深入的分析活动, 相关机构还是要对这个样本的检测得出的信息进行复核活动,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样本具有针对性特征。除了上述的例子之外, 当发现硫分不合理的时候, 也要开展详细的分析活动。除此之外, 假如挥发分或者是粘性指标不高的时候, 要认真的分析钻孔的时候有没有危及到样本, 最常见的是将其烧坏;还应该检测钻孔有没有处在上述的区域, 导致挥发分以及黏性等都变小, 严重的时候还会失去黏性特征。

通过上面的叙述, 我们得出一个结论, 当检测信息不合理的时候, 首先要分析勘查活动是否存不利现象, 接下来在分析制作以及检测时期有没有出现不合理的现象。假如通过分析发现样本的意义不大, 此时就需要将不合理的样本舍弃, 不将其设置计算活动之中。假如认为是检测时期出现了问题, 要认真的复查样本, 然后将精准的数据放到计算过程中。

3.2 总结煤质变化规律。

煤质的变化规律对于今后煤田的开采具有参考和指导意义, 是地质勘探报告中煤质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是构造复杂的井田, 煤质变化较大时 (可能受断层和火成岩等多方面影响) , 也应该找出其受影响的规律。

煤质的变化规律多种多样, 通常根据钻孔分布位置, 将一些重要的煤质检测项目, 如浮煤挥发分 (Vdaf) 、灰分 (Ad) 、硫分 (St, d) 等多种指标, 在分煤层的各钻孔旁标出, 然后, 按地层走向和倾向分析找出煤质各指标的变化规律。此外, 对于不同成煤时期煤层之间煤质各指标的变化规律, 也应该在文字上论述并加以总结;对于厚煤层和薄煤层之间的煤质变化规律, 也应该要研究并总结;对于上、下煤层之间的煤质变化特点, 也应该在文字中有所体现;对灰分低、硫分高、可选性稍好的煤, 或者灰分高、硫分低、可选性较差的煤, 均应在文字中详细论述。

另外, 还应对灰分 (Ad) 、挥发分 (Vdaf) 和硫分 (St, d) 等煤质指标作出等值线图, 为今后煤田的开发和合理利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4 总结

通过上文的叙述, 我们得知, 在媒田地质勘查活动中, 煤质活动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组成部分, 它发挥的意义非常的关键, 是探勘活动不可或缺的步骤和内容, 同时还是探勘报告材料的关键构成要素。

地质勘查规范 第4篇

我国的矿产资源勘查规范从1959年首次制定至今,有三次大的修改和重新制定颁布。现行的矿产资源勘查规范是以1999年发布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国标)为主要依据编制的,包括了规范总则和17个分矿种规范。《矿业权评估指南》要求矿业权评估,特别是探矿权评估中的分析、判断、评述和测算时,选用作为依据的规范必须是评估基准日时现行的、有效的和最新版本的。现行的矿产资源勘查规范是2002-2003年发布实施的,具体包括: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国标,GB/T13908-2002)

《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行标,DZ/T0033-2002)1《铀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199-2002)

2《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00-2002)

3《钨、锡、汞、锑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01-2002)

4《铝土矿、冶镁菱镁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02-2002)5《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03-2002)

6《稀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04-2002)

7《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05-2002)

8《高岭土、膨润土、耐火粘土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06-2002)

9《玻璃硅质原料、饰面石材、石膏、温石棉、硅灰石、滑石、石墨矿产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07-2002)

《滑石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7-2002)

10《砂矿(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08-2002)

11《磷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09-2002)

12《硫铁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10-2002)

13《重晶石、毒重石、萤石、硼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11-2002)14《盐湖和盐类矿产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12-2002)

15《冶金、化工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产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13-2002)16《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14-2002)17《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15-2002)

工程地质勘查活动 第5篇

1 工程地质勘察方法及其应用原则

工程地质勘察的方法包括:工程地质测绘, 工程地质勘探和物探, 工程地质试验,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长期观测, 内业整理和勘察报告的编写。

1.1 工程地质测绘。

工程地质测绘侧重调查工程地质条件在地表的分布并据以推测工程地质条件在地下的分布, 是整个勘察工作的基础, 也是最主要、最重要的方法。它可以从宏观角度研究工程地质条件及其演变规律, 可据以推断地层和构造在地下的分布, 建立三维空间地质结构模型。

1.2 工程地质勘探。

工程地质勘探包括工程物探、工程钻探和山地工程, 侧重查清、确认工程地质条件在地下的分布规律。其中, 工程物探通常用于调查工程地质条件在“线”上的分布, 它是在工程地质测绘的基础上, 对覆盖层下、河床部位以及深部岩体特性等未查清的问题, 进行初步探查, 以便合理布置钻探和山地工程。此外, 还可用于确定岩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 (尤其是动参数) 。钻探和山地工程是查清工程地质条件的依据性方法, 并为室内试验提供试样, 为原位试验创造条件, 属重型勘探方法。它是在工程地质测绘和物探调查的基础上, 对未查清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问题进行核实。

1.3 工程地质试验。

工程地质试验确定岩土体、结构面的物理、力学和水理参数, 这些指标是评价岩土体工程性质和工程地质问题的重要依据。因为, 许多工程地质问题归根结底是力学问题, 这些问题的正确评价是建立在可靠的力学参数基础上的。室内试验的岩 (土) 样可以取自钻孔 (岩芯) 、试坑、平硐和竖井 (岩样) 。野外原位力学试验通常在平硐中选点进行, 而压水试验、地应力测试等通常在钻孔中进行。

1.4 工程地质长期观测。

由于工程地质的研究对象是复杂的地质体, 具有很强的不均一性、各向异性和蠕变性, 许多工程地质要素 (如地下水) 还随时间 (季节) 变化, 故很难提取和建立十分准确的地质模型。从研究方法上, 则存在分析研究理论和方法的不完善、不合实际的简化 (概化) , 取样和试验点的代表性以及仪器设备和操作规范性问题。故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的研究结论都需要通过长期观测来校核, 同时也可通过工程地质长期观测来实现突发性工程灾害的监测。

1.5 勘察资料的内业整理。

内业整理包括: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整理和数理统计;工程地质计算、工程地质图件的编绘和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编写。从阶段上看, 内业整理包括勘察过程中的初步整理和专项整理以及最终的系统整理。从内容上看, 每一单项[作结束后, 作业组都要进行数据和图件整理, 编写单项报告, 提交验收, 并根据验收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 各阶段的勘察工作结束后, 则需进行全面的资料和图件整理, 提交总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2 工程地质测绘

工程地质测绘范围、比例尺、精度:

2.1 测绘范围。

测绘范围大, 则有利于解决区域工程地质问题, 但增大了工作量 (加大投资、加长工作时间) 。而测绘范围小, 相应减小了工作量, 加快了进度, 节约了投资, 但是测绘范围过小, 查不清区域构造, 结果形成返工, 拖延了工期, 反而造成巨大损失。测绘范围的大小取决于:

(1) 设计阶段。规划选点阶段要研究整个河流或河段的工程地质条件, 可行性研究阶段需对一个梯级的几个坝址比选, 测绘范围都必须给予覆盖。但当几个坝址相距较远时, 可单独进行。初设阶段应覆盖一个坝址几条比选坝轴线的所有建筑物分布范围。

(2) 建筑物的类型和规模。类型、规模不同, 与地质环境作用的强度、范围也不同。

(3) 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一些大型水电工程, 由于位于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的强震区, 为论证区域构造稳定性、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 需调查库区、坝区构造格局及其与区域构造 (或发震构造) 的关系及所处的部位。

(4) 环境地质对工程的影响以及建库对环境的影响。

2.2 测绘比例尺的选择。

工程地质测绘比例尺一般分为3种:小比例尺1:100000、1:50000;中比例尺1:25000、1:10000;大比例尺1;5000、1:2000、1;1000、1:500。

3 结论

浅析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问题 第6篇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查,水文地质类型区,地下水

前言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 各种施工技术被运用到了施工当中, 为确保建筑施工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 在建筑施工之前, 需要对拟建工程所在地的地质状况进行勘查, 只有对地质情况具有深入的认识, 才能够为工程建设提供必要的设计、施工组织数据, 确保建筑工程能够顺利完工。而在地质勘查中, 水文地质是最重要的勘查内容, 因此, 加强对水文地质勘查, 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对于提高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

1 水文地质类型区概述

在一些比较复杂的地质环境下, 如果存在地下水, 则其和普通的水资源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主要表现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等方面, 通常也会表现出再生性和可调节性。可以通过对赋存环境进行系统勘查, 划出不同的单元系统, 水文地质类型在划分区域的时候, 通常都是将赋存环境相类似的地下水地貌地质归为一类, 这样做可以更好地进行系统性的管理。

1.1 水文地质类型区的定义

所谓水文地质类型区, 就是根据岩层下面地下水的分布形态、地貌特点以及含水层的成因相似性即其附近的岩石结构条件等内容对地下水进行不同区域的划分, 使其按照各自的特点形成独立或相对独立的地下水分布区域。

1.2 水文地质类型区的特征

在将地下水划分为不同水文地质类型区时, 要使其形成一定的特色, 即能够与其他水文地质类型区有着明显的不同特征。一般来讲, 每个水文地质类型区独特的特征应该从地下水的流域面积及水流流动特点开始分析, 并对其周边的地质与水文地质情况进行调查, 指出其在自身空间范围内的地下水存储与运动, 以及其自我补给、径流和排泄的方式和过程。其中, 地表水和潜水的关系如图1所示。

1.3 水文地质类型区的划分原则

从上述对水文地质类型区的定义域特征分析可以看出, 其区域的划分并不是随意进行的, 而是通过一定的原则、规律和标准而进行区分的。一般来讲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 水文地质类型区的勘查要能够与地下水的评价进行密切的配合, 只有这样, 才能够提高类型区勘查的实际作用。 (2) 水文地质的成因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与岩层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因此, 在水文地质的勘查中也要能够密切注意地质成因的研究工作。 (3) 要能够将地下含水层的各种介质类型与地质的岩性、埋藏条件以及地下水化学类型等进行密切的结合, 只有这样, 才能够扩大水文地质勘查的范围。 (4) 水文地质勘查区的划分要能够达到分类命名简单、便于水政管理等目的。

2 工程勘查中水文地质的勘查要求

在实际的建筑工程设计中, 对于水文地质的勘查各自有着不同的侧重点, 因此, 应该在明确了岩土工程对于水文地质勘查的要求以后再进行实地的地质勘查。继而通过勘查所得的资料, 对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一般来讲, 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2.1 自然地理条件

在水文地质勘查中, 首先需要对自然地理条件情况进行勘查和研究。自然地理条件主要包括地貌地形以及气象水文特征等内容。其中, 气象水文特征主要指的是建筑工程所在地的气候条件, 主要包括气候带的分布情况, 热量以及湿润情况等。

2.2 地质环境

在水文地质的勘查过程中, 水文条件与地质是分不开的, 因此, 需要对地质情况进行熟悉和了解。地质环境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工程所在区域的地质构造特征、基底构造及其对第四系厚度的控制、地层岩性、新构造运动等方面的内容。

2.3 地下水位情况

地下水位勘查是水文地质勘查的重点项目, 其勘查的内容主要包括近年来地下水位的最高水位以及最低水位以及水位的变化趋势, 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以及地下水的补给排泄条件等, 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对于岩土工程的建设和后期使用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要加强对地下水位的勘查工作。地下水位情况如图2所示。

各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埋藏条件、地下水类型、流向、水位及其变化幅度。

主要研究的内容包括, 含水层的分布、厚度及埋深;通过现场试验测定地层渗透系数等水文地质参数等;场地地质条件下对地下水赋存和渗流状态的影响、判定地下水水质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等。

3 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问题评价内容分析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 对于工程质量影响较大的水文地质因素有很多, 主要包括地下水位及变动幅度、地下水的类型、土层或岩层渗透性的强弱及渗透系数以及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厚度和分布及组合关系等。为了综合提高地质勘查水平, 需要对地质勘查中涉及到的水文地质问题进行重点研究。通过对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 不仅能够对水文地质问题有明确的认识, 而且能够对地下水对工程地质的影响做出明确的评价, 进而能够针对可能出现的情况采取一定的措施。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建筑工程建设的盲目性, 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建设水平。

很少有针对实际的工程需要来分析地下水可能会产生的危害的报告, 这是当前的地质勘查工作中的缺陷与问题, 必须要进行改进与完善。为此, 笔者提出, 在未来的工程进行地质勘查时, 至少需要从下述几点内容对水文地质进行评价:

3.1 注重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的影响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 地下水是影响建筑质量的重要因素, 因此, 在工程地质勘查中, 应重点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的作用和影响, 预测可能产生的岩土工程危害, 做出相应的防治措施的准备工作。

3.2 水文地质对地基的影响

对于一项建筑工程来讲, 地基是最重要的部位, 其施工质量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 在工程地质勘查的过程中, 要能够加强研究与地基有关的水文地质问题。工程地质勘查中要密切结合建筑物地基基础类型, 查明与该地基基础类型有关的水文地质问题, 提供选型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

3.3 加强对地下水赋存状态和变化规律的研究

在工程地质的勘查过程中, 要能够对水文地质自身的状态进行分析和研究。在地下水勘查过程中, 应该对地下水的天然存在形态和今后可能的变化情况进行科学的研究, 此外, 更为重要的是, 要能够对地下水的存在对于建筑工程的建设以及使用情况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从而能够避免地下水对建筑工程造成的负面影响。

此外, 值得注意的是, 地下水位的存在和变化情况对于每一种建筑物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 在进行工程地质分析的时候, 要能够对地下水位之上和地下水位之下的情况进行区别对待。

4 地下水位变化对岩土工程的影响

膨胀性岩土如果产生不均匀的胀缩变形, 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因为地下水位的升级所引起的, 如果升降变化比较大就会导致严重的地裂灾害的发生, 进而对建筑物产生较大的破坏, 甚至会造成坍塌。所以在发现地下水位出现频繁升降变化的时候, 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在进行膨胀性岩土地区的勘查工作过程中, 应着重对该地区的水文进行详尽的研究和数据分析, 进而掌握地下水位的升降变化规律。只有通过对地基基础深度的选择依据水文的地下水位变化这个原则的有效执行, 就可以尽可能避免出现变形和受损。如果当水位压缩层的范围内变化, 就可能会让地基发生软化现象, 导致地基强度降低, 就可能让建筑物发生沉降和变形, 所以在实际施工中一定要对地下水位的升降变化给予高度重视, 以避免对岩土工程产生破坏和影响。

5 结束语

在工程建设中, 如果能够对地质问题进行全面的了解, 就会及时避免地质存在状态以及可能的变动对工程的负面影响, 从而全面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而在地质勘查过程中, 水文地质勘查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对于地质勘查水平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 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加强对水文地质勘查及相关问题的研究。本文主要介绍和分析了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勘查的相关内容, 希望对工程建设中水文地质勘查工作有所借鉴。

参考文献

[1]李建生.工程勘查中水文地质问题分析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 (03) .

[2]许碧铨.水文地质在工程勘查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危害[J].科技资讯, 2009 (17) .

地质灾害工程勘查质量控制刍议 第7篇

我国对地质灾害勘查项目质量管理及保障体系的研究还处于相对比较薄弱的阶段, 但如今社会地质灾害频发, 经常造成地面交通干线和建筑物的损坏, 严重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对地质灾害隐患的勘查需求和质量要求日益凸显, 同时地质条件复杂, 灾害各异, 勘查手段多种多样, 因此必须加强地质灾害勘查的质量控制, 提高工程质量。建立健全地质灾害勘查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是保证勘查质量、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水平的必要措施, 质量控制措施应具有针对性、有效性, 贯穿项目的设计、组织和施工等的全过程。本文结合ISO9001:2008版的质量管理标准体系的基本原则, 对地质灾害勘查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进行了初步探索。

二、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ISO9000系列已经成为世界大多数国家应用最广的质量控制标准, 对全球工业和服务业带来巨大的影响。地质灾害勘查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应贯彻ISO9001:2008族标准的八大基本原则, 即:以顾客为中心、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互利的供方关系。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主要目的表明产品实施组织能够满足客户对产品 (服务) 质量要求, 主要涉及测定顾客的质量要求、制定质量方针和目标、建立文件化的质量控制体系, 确保实现产品 (服务) 质量。

(一) 构建流程

构建质量保障体系是将优秀的实践经验文件化、标准化的过程, 地质灾害勘查构建质量管理体系需要以ISO9001:2008基本原则为指导, 结合行业特点统筹规划、系统分析、整体设计、提出方案并编制质量控制文件, 建立地质灾害勘查的质量保障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首先, 地质勘查组织领导的重视是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关键所在, 认识和理解客户的需求, 制订切实可行的质量目标和质量方针;其次, 建立高素质的管理团队, 让全体员工树立持续改进产品 (服务) 的质量意识;然后, 建立地质灾害勘查项目实施流程各个环节的相关规范化文件, 并落实质量负责人, 从源头消除造成质量事故隐患, 并能追溯责任人;最后, 以客户为中心, 与供方互利, 不断完善生产管理和提升产品 (服务) 质量。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流程如图1所示。

(二) 体系框架

地质灾害勘查工程实施主要有三部分构成, 即项目设计、项目组织、项目施工, 输出结果是地质灾害勘查报告。设计阶段是地质灾害勘查工程的基础环节, 属工程项目的准备阶段, 需要收集已有的地质信息, 了解勘查目的和任务, 根据地质特征和勘查任务选择技术方法, 设计施工布置图, 对组织和施工总体设计规划, 制定质量保障措施, 明确技术实施标准和操作流程, 经专家组或监理审核通过后, 方可进入下一步的工作;地质灾害勘查组织是地质灾害勘查工程的关键环节, 是落实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中领导重视、全员参与基本原则的体现, 需要调用必要的资源力量保障项目顺利完成, 通过人员组织、物资安排、财务保证等措施后, 进入地质勘查施工阶段;施工阶段是项目质量管理的重要阶段, 包括野外踏勘、数据采集和室内资料处理分析解释和报告编制等工作, 施工阶段任何环节的瑕疵都直接影响地质灾害任务勘查质量优劣, 要求项目参与人员高度重视, 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实施, 若因不可预测的原因, 应施工方案的进行调整, 应经过监理方或上级领导的书面批准, 实施的技术方案和第一手资料质量不次于行业标准, 然后进入室内数据处理分析, 编制地质灾害勘查报告, 报告应当通过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地质灾害勘查项目在ISO9001:2008质量管理标准体系的框架下完成工程建设的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和成本控制、输出勘查报告和各种图件, 最终为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 (服务) , 地质灾害质量管理框架如图2所示。

(三) 文件系统

为了实现地质灾害勘查工作质量管理的系统化、标准化和可控化, 要求把产品 (服务) 生产各环节的全部要素都纳入统一的质量管理系统, 将相关职能部门及不同的技术人员组成有一个有机整体, 明确权责关系, 建立健全符合ISO9001:2008质量管理标准的文件系统, 工作制度化, 流程标准化, 保证输出满足用户要求的优质产品。

质量文件体系统包括四个层次: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记录鉴证文件。质量文件是地质灾害勘查组织纲领性指导性文件, 具体明确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独立文件, 规定职能部分和管理人员的权责范围, 描述地质灾害勘查组织为了控制工程质量在资源提供、过程运作等几方面所做的承诺;程序文件实质是规范通用性文件, 有管理规范和程序两部分内容, 包括项目招投标、采购、内部审核、质量记录、不合格纠偏措施和质量事故预防控制程序的规范等, 使各阶段工作都在受控状态下进行;作业指导书和记录鉴证文件是充分利用技术标准、规程和规范对程序文件中某个方面细化管理, 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 也是组织质量管理的精髓;记录签证文件是体系的必要补充, 证明完成过程的记录, 能够达到可追溯整个实施过程中的任何环节的目的。文件应符合ISO9001:2008标准, 质量控制有效, 体现出标准中各负其责的要求。

(四) 运行机制

保证地质灾害勘查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应当建立如下几方面的运行机制。首先, 建立健全组织协调机制, 由于项目参与人员分工各异, 因此应定期召集项目协调会议, 密切沟通、统一思想、信息畅通, 提高质量管理意识;其次, 重视质量过程控制, 加强质量检测检验, 消除不合格环节, 同时要经常分析不同环节是否符合最新的行业规范等, 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 判断是否获得了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确保实现质量总体目标, 过程控制是施工质量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最后, 不断改进质量管理工作, 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分析影响质量问题的原因, 制定解决对策, 确认实施成果, 评估改进结果, 及时修正地质灾害勘查标准化管理体系等。

三、质量保障必要措施

以ISO9001:200八大原则基础构建地质灾害勘查行业的质量管理标准体系之外, 还应采取如下必要措施加强质量管理。

(1) 提高参与人员职业技能。

地质灾害勘查组织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管理理念。首先, 地质灾害勘查单位应当关注项目参与人员技能教育培训工作, 以提高工程管理人员素质, 树立起质量控制意识;其次, 强化对作业人员的激励机制, 赏罚分明, 措施有力, 让所有参与人员在地质灾害勘查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作用得以全面发挥;此外, 项目负责人应当通过相关的执业资格考试, 参与人员具有相应执业技能, 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全称跟踪, 严格按照质量控制文件和指导文件作业, 做好记录签证工作, 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2) 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方法。

在地质勘查行业为了落质量管理措施, 保障勘查设备的维护保养, 及时更新换代, 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方法。首先, 野外勘查设备和室内检测实验仪器是保证数据采集和资料分析质量的重要工具手段, 加强对现有仪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 具有定期检测的合格报告, 陈旧老化设备及时报废更新;其次, 要大力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方法, 以提高地质灾害勘查工程的质量和进度;此外, 重视信息技术在工程实施中的应用, 信息化施工技术在搜集、反馈、处理地质灾害信息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项目负责人可以利用收集的信息完善和调整设计和施工方案, 节省人力和物力投入。

(3) 实施工程监理制度。

地质灾害勘查监理制度是保障地质勘查工程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越来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监理作为监督者和公正的第三方, 有整套的严格验收标准和流程, 监理人员参与工程实施的各个环节, 从而保障项目按作业指导书和行业规范执行;项目实施的野外实际情况往往与设计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偏差, 不符预期设计和施工方案等, 项目负责人需要不断地修正和调整施工措施和手段, 甚至终止项目进展等, 监理人员可以凭借经验为施工方提供解决风险的措施和方法, 保障地质灾害勘查目标的完成;监理人员能够通过多方沟通渠道和方法, 避免和化解可能导致冲突等。

此外, 地质灾害勘查的一些项目往往需要在多年以后才能揭示项目质量优劣, 应重视后评价和项目的追踪管理, 不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和生产成果质量, 增加顾客的满意程度。

四、结语

总之, 地质灾害勘查行业建立的基于ISO9001:2008的质量管理体系将能够促进地质灾害勘查项目工程质量, 提高从业人员的质量意识, 提升产品 (服务) 质量, 但在建立健质量管理全过程中不追求的越全面越好, 避免执行困难。

参考文献

[1]江鸿彬.浅议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监理中的质量控制方法[J].湖北地质, 2002, 16 (4) :163-166.[1]江鸿彬.浅议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监理中的质量控制方法[J].湖北地质, 2002, 16 (4) :163-166.

浅论工程地质勘查的相关问题 第8篇

地质勘查是地质勘查工作的简称 (一般可理解为地质工作的同义词) 。是根据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对一定地区内的岩石、地层构造、矿产、地下水、地貌等地质情况进行重点并有所不同的调查研究工作。工程地质是研究人类工程建设活动与自然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一门地球科学, 起源于20世纪初, 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我国才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今天, 工程地质勘查已成为工程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20年来, 随着各种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不断推陈出新, 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为工程地质带来了一场真正的技术革命, 从外业资料收集和内业资料整理的工作程序、工作方法、产品成果、质量标准等等均与传统的工程地质有了较大的差异。工程地质勘查是工程建设的基础工作, 准确的勘查成果能给工程带来很大的效益。

二、工程地质勘查方法与原则

工程地质勘察的方法主要有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勘探、地球物理勘探、工程地质试验、工程地质长期观测等。在勘查方法的选择和使用上, 应注意其有效性和适用性, 结合沿线的自然地理和地质条件, 遵循面点结合、由浅人深的原则, 综合运用遥感、GPS、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物探、钻探、原位测试、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试验等方法和手段进行勘察, 做深人细致的工作, 为设计、施工提供完整、准确的地质资料。勘查过程中应积极使用新方法、新技术。特别是要加强计算机技术在地质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当前地质勘查工程正朝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面临的工程问题日趋复杂, 传统的方法, 已难以适应发展的需要, 因此, 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地质工程的各项工作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 以提高工作的效率;利用计算机对工程资料进行分析处理, 如制作地质工程图件, 进行指标统计分析等等;更重要的是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分析、模拟复杂的岩土问题的发生、演化过程, 以便制定出正确的处理方案;利用计算机进行工程设计、工程施工模拟以及岩土工程治理效果模拟。这样不但可以对岩土问题作预测预报以及防治, 而且还可以节省大量人力和物力。

三、工程地质勘查行业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不断高速发展, 众多基础建设项目和现代化超高层建筑物不断兴建, 基础和基坑开挖深度越来越深, 各种公共建筑物的建筑风格异, 其平面和立面变化大, 给结构和勘查专业带来诸多的新课题, 采用传统的勘查方法和传统的勘查手段已经很难满足设计的需要, 存在着许多急需解决的岩土工程勘查问题。

(一) 技术和质量问题

1.地质形态问题:主要有不明地下物体、空洞及其分布形态、埋藏位置和埋藏深度的确定。

2.岩土参数问题:主要是那些难于取到原状岩土样和难于进行室、内外试验的岩土层即粗颗粒土、残积土和风化岩等。其岩土设计参数难于确定。

3.在工程地质勘查过程中, 导致质量问题较多的是工程概念不清, 勘探侧重点不明确, 针对性不强, 方法不当, 手段落后;工程地质分析工作中所选择的理论、方法、计算公式等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出入, 其适应条件的物理意义混淆不清;地质报告中基本地质条件不清楚, 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界定不准确或论证不充分, 有问题遗漏甚至结论性错误;有些地质报告没有地质结论, 也有些工程没有做多少地质工作就先下结论, 极不严肃。

(二) 人才和管理问题

人才流失和人才断档问题比较严重。遇到责任事故, 互相推诿, 责任感和事业心不强。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勘测队伍要走向市场, 必须重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重视人才资源的开发。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是工程地质勘查最需要的。培养出具有工程地质分析能力, 能够解决复杂问题的地质人才, 是老一辈地质勘查家的责任和义务。进行大量的工程实践, 自身的敬业精神, 理论联系实际, 相关学科专业的学习和渗透, 是青年一代工程地质勘查者应当具备的素质。培养人才并留住人才是关键。

工程地质勘查质量的控制, 技术管理是主要环节之一。近年来一些单位提交的勘测设计报告中的地质章节不是地质师写的, 报告的编制人中没有地质专业负责人, 或地质报告没有院级地质负责人审查把关, 报告和图纸中的错误较多, 极不专业。这种情况给总院增加了审查难度, 同时也有损勘测设计单位的形象, 还会延误工程报批的时机。

四、针对目前工程地质勘查问题的对策

坚持一切从客观地质实际出发, 并做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即辩证唯物论观点。坚持采用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价方法, 即整体论观点。坚持依靠工程经验与创造性思维的积极贡献, 即经验支持论观点。如果工程地质勘查工作者和管理者们能够把握与运用这样的唯物主义实践理念, 就能够做出公正、科学、可靠的工程地质决断。作为地质师, 既要尊重事实, 坚持真理, 实事求是, 还要努力学习, 开拓进取, 勇于创新, 更要勤于实践, 不迷信权威, 不违心唯上。只有这样工程地质勘查事业才能永葆生机。

摘要:工程地质是研究人类工程建设活动与自然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一门地球科学。随着众多基础建设项目和现代化高层建筑的兴建, 给现阶段的工程地质勘查行业带来一些问题。这就需要工程地质勘查者和管理者坚持一切从客观地质实际出发, 坚持真理, 勇于创新, 使地质勘查事业永葆活力。

关键词:工程地质,地质勘查,地球科学

参考文献

[1]王思敬.工程地质学的任务与未来[J].工程地质学报, 1999 (3) .

地质勘查与深部地质钻探找矿技术 第9篇

1.1 深部钻探技术装备落后

目前使用的钻机除我局已购置一台勘探者一号YDX-3型全液钻机外, 几乎全部是传统的立轴式岩心钻机, 钻进施工能力大都在1000M以内, 虽然个别地勘单位已购置了中深孔1500-2000M钻机, 但仍然很少施工1000M以上的钻孔。七0二队近年岩心钻探工作量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三年完成岩心钻探工作量6.5万米, 2012年达到3.5万米, 施工超过千米以上的钻孔仅2个。2012年钻孔深度超过1000M以上的仅1个, 终孔孔经75㎜, 孔深达到1214.76m, 也是目前我队采用绳索取心S75mm口径施工的最深钻孔。S75mm以上, 孔深超过1500M的岩心钻探仍然是个空白。所采用的钻进工艺手段单一。大都以S75金刚绳索取心工艺为主, 而且很不完善, 机具不配套, 相应的口径级差变数少, 遇复杂地层 (如破碎、软硬互层、坍塌、掉块、漏失、缩径、交结松散等) , 坚硬打滑地层, 普遍存在钻进效率低, 孔内事故多, 泥浆护壁困难等问题, 不少矿区还往往因无法变径, 又无法继续施工而提前或迫使终孔, 不仅严重影响工程质量, 而且还没有完全达到地质目的。

1.2 钻探技术人才缺乏

钻探施工现场的一线钻探技术人员特别是钻探技术工人的短缺, 也是当前钻探技术水平低下的重要原因。首先是钻探技术人员青黄不接, 钻探专业本身是在环境比较艰苦的条件下工作, 在地矿部门, 相对来说待遇又比地质人员低, 职称评定, 晋升又困难, 而且地质人员怎么说就该怎么做, 有时候甚至不能理解钻探技术人员的苦衷。如果找矿有重大突破, 找到大矿、富矿申报评奖, 晋升职称只有地质人员的功劳, 探矿技术人员没有贡献。造成钻探技术人员工作不安心、不稳定、流失, 改行。读大学选择专业时就更少人问津, 给人的感觉上就认为是低人一等, 服从于人。

其次是钻探技师, 机长年龄普遍老化。这些年来由于属地化管理和地质找矿工作对钻探技术施工的忽视, 一直未进行钻探技师的晋升和评报工作, 懂技术, 懂管理, 懂生产的越来越少, 由于技师评审晋升工作停止, 普遍认为干好干差差不多, 钻研不钻研都一个样, 也挫伤了一部分钻探工人及机长的学习, 钻研精神和工作积极性。再次是班长及熟练工人严重短缺, 由于这些年停止招工, 钻探技校也断了多年未招学生, 原来进单位的合同制工人及技校毕业生年龄都在45-50之间了, 现在钻探施工的年轻工人几乎都是农民工为主, 相对流动性大, 稳定性差, 管理难度大。

2 深部地质钻探找矿技术

2.1 高精度受控定向 (取心) 钻探技术及岩心定向技术

受控定向钻探技术是一种可以使钻孔轨迹按照预定方向前进的特殊钻探技术, 该项钻探技术还可以实现在一个主孔内钻进多个分支孔的羽状钻孔。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我国的盐卤矿、芒硝矿等水溶性矿产的开采领域。特别是国内承接并完成的土耳其Beypazari天然碱矿工程项目, 其控制精度在0.5m以内, 标志着我国的高精度受控定向钻探施工进入国际先进水平行列。唯一遗憾的是该技术在定向造斜段无法连续取心。

2.2 液动冲击回转钻进技术

勘探技术研究所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此项技术的研究, 经过几十年的开发、改进, 已经形成不同用途、多种规格的系列液动冲击器。特别是YZX127型液动潜孔锤在2006年完工的中国大陆科钻一井施工中创下了总进尺4038.88m、平均小时效率1.13m、平均回次长度6.31m的好成绩。普通的钻探条件下, 泥浆在钻探过程中的固相含量很高, 而且泥浆固控系统还是岩粉在传统的泥浆池加循环槽中自然沉淀, 这样很容易导致液动潜孔锤内的零件频繁卡死, 使得工作寿命降低很多, 从而使得频繁提钻。在平时的运用中是比较少的, 只是优点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3 地质勘查与深部地质钻探找矿的措施

3.1 积极引进新技术, 新方法, 新工艺, 完善施工手段

钻探工程技术是一个动态复杂系统, 主要由地层、钻具 (钻头、钻柱及井下器具) 、流体 (泥浆钻井液等) 及地面装备 (动力和设备) 四个子系统组成, 除所钻遇的地层外, 其余三个子系统都需要新技术支撑。例如, 在钻进过程中如何使钻头沿预置轨迹并保持井眼稳定性 (防止井斜、减少或避免漏、涌、塌、垮、卡等孔内复杂情况和事故) 如何优选钻头和钻井参数以提高钻进速度, 如何实现钻进智能化与自动化以提高纯钻时间及钻孔质量和效率等等, 都是岩心钻探工程中的关键技术。

关键技术的作用发挥好与坏就取决于撑握应用新技术, 新方法, 新工艺的水平。目前在我们技术工艺水平较落后的情况下, 要坚持走出去, 引进来的方针, 加强与地质院校、科研机构的联系和合作, 虚心学习, 虚心求教, 虚心拜师, 围绕钻探工程与施工, 组织开展技术研究, 开展专题研讨。在充分发挥现有设备、器具、绳索取心钻进技术最大效应的同时, 通过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的引进, 能较好的把握和解决深孔复杂地层钻进的护壁和冲洗液问题, 深孔钻进的方法和顶角 (防斜纠斜技术) 问题, 深孔钻进的取心和钻进效率问题。

3.2 重视人才, 加强技术培训

首先, 要充分发挥探矿技术人员的作用, 关心年轻一代探矿技术人员的成长, 把探矿技术人员的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生活待遇与其他技术人员同等对待, 特别是找矿实现重大突破, 获得成果奖项时, 探矿技术人员也应该榜上有名。对技术人员潜心研究、勇于攻关, 解决钻探生产施工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有贡献的应给予重奖。其次是对长期坚持在钻探生产一线工作的生产骨干注重培养, 建议局恢复钻探技师的评定工作。对实践经验丰富, 工作特别优秀的机长应给予关怀、照顾, 这是一批钻探施工中的宝贵财富, 应给予关注和重视。对于符合条件的晋升到技师, 待遇也要相应提高, 更能发挥他们在钻探一线的主力军作用。其三要注重探矿技术人员、生产骨干及一线钻探工人的技术培训、技术交流、技术练兵。有关院校继续招收年轻钻探技术工人。对长期在钻探生产一线的熟练农民钻探工, 工作表现好, 技术过硬的给予享受正式职工的同等待遇, 解决其后顾之忧。

3.3强化钻探技术管理工作

抓好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技术总结及技术资料的整理归档, 执行地质岩心钻探规程, 推行岩心钻探机台施工现场标准化建设, 强化机台的现场管理, 做到文明生产, 安全施工, 提高效率, 及时解决生产中的薄弱环节, 防止和减少钻探工程施工三大事故的发生, 确保工程质量, 确保经济效益, 确保钻探生产顺利进行。

4结论

总之, 在地质勘查与深部地质钻探找矿技术方面, 只有做好积极引进新技术, 新方法, 新工艺, 完善施工手段, 重视人才, 加强技术培训和强化钻探技术管理工作, 才能更好地发展地质勘查与深部地质钻探找矿技术。

摘要:科学技术的发展是越来越快, 工程建设也在飞速发展, 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大量增加。经过多年的矿产开采以及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 许多老矿山基地都已经逐渐进入到枯竭期, 近地表大型矿床的发现概率也变得越来越小。因此, 如何进行深部地质矿产的勘探和开发, 就成为了当前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地质勘查与深部地质钻探技术的发展现状, 并探讨了深部地质钻探找矿的技术方法。

关键词:地质勘查,深部地质,钻探,找矿技术

参考文献

[1]干飞.国家出资地质勘查形成矿业权的经济关系研究[A].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青年分会2006年学术交流论文汇编[C], 2006.

[2]颜洪鸣.加强地质工作的发散思维和纵向思考——解析浙江煤炭地质单位地质勘查及其延伸业现状与发展[A];2007煤炭经济研究文选[C], 2007.

上一篇:教育就是沟通下一篇:电子商务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