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患者护理风险评估

2024-05-05

门诊患者护理风险评估(精选12篇)

门诊患者护理风险评估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2011年1月所有门诊患者, 通过信息系统对门诊患者随机选取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分别使用《门诊患者护理风险评估量表》和以前的门诊评估方法[2], 每季度对他们进行评估1次。每组各选60例, 连续评估4次。主题设定:按照以患者为中心, 为了减少护患纠纷, 我们医院开展的护理风险评估。根据多层次座谈会提出的问题, 多数是护理人员根据最早 (护理版) 标准评定, 无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医疗服务方式, 无提出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不合理问题, 无一个适合医院统一规范的评定量表[3]。项目筛选:首先根据多年的护理实践和护理纠纷的特点, 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规章制度允许以外的出现, 机制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4], 加强对患者、医务人员、医疗护理技术、药物、环境、治疗费用、医疗护理制度与程序等风险因素[2], 筛选出容易引起医疗事故纠纷的危险因素, 编写出《门诊患者护理风险评估量表》 (草案) 。

1.2 方法

我们自行设计《门诊患者护理风险评估量表》门诊应用对照表, 从实用性、先进性、效率性、满意度等条目进行对比分析。每1条目分1、2、3、4、5个级别供评定者选择[5]。见表1。

1.3 结果论证

通过由资深医护管理人员组成的专家组和部分门诊患者进行访谈, 收集可能影响门诊患者风险的各项因素, 再运用Kappa检验, 对所记录的各因素进行分类, 筛选, 并确立各项指标, 制定一套适合《门诊患者护理风险评估量表》, 见表2[6]。

说明:1.本量表主要反映评估风险的相关因素, 共设25项目, 各单位每一项份5个等级;以100分计算, 得分越高表示风险越高, 2.当某一项总分≥75时, 即定为黄色预警;3.当多个单位总分≥85时, 定为橙色预警;4.当多个单位分=100, 即确定为红色预警。第26其他风险为预留备用项目, 其等级由评定值班护士根据其严重程度自行判定, 所得分计入总分[7]。

1.4 一致性检验

为验证量表的可靠度, 我们对量表进行了Kappa检查, Kappa值为0.83, 量表完全可靠。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应用性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3。

3 讨论

随着社会发展, 国民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 患者复杂多样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 门诊医疗护理行为面对的是病情复杂多样, 生命垂危, 年龄不一的各类疾患者群以及被动面临的偶然和意外灾害事故所致的突发伤、批量伤患者的救治, 其病情变化中交织着多种因素[8]。如何及时有效的处理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各类风险, 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已成为当前医院所面临的重要而迫切的问题。针对在门诊护理中存在着的一些高风险护理行为, 我们编写了《门诊患者护理风险评估量表》。

上面的讨论表明《门诊患者护理风险评估量表》患者护理风险的25个项目可以归纳为下面5个方面:医护人员缺陷、态度、护理效果、环境、就医辅助过程、花费。经过专家论证, 认为基本涵盖门诊常见的危险因素。通过门诊应用发现, 该量表有较好的实用性, 提高看病效率, 量表编制具有先进性, 得到应用者好评。2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 (P<0.01) 。但是, 本次研究样本受条件限制, 仅在一家医院, 这样的结果能否推到其他医院尚需进一步研究。影响门诊患者护理风险的因素有无差异也值得进一步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解决门诊患者护理风险评估中缺乏统一规范的评定标准的问题。方法 分析门诊患者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高风险因素, 自行编制门诊患者护理风险评估表, 并对量表进行专家论证, 一致性检验和临床应用。结果 试验组应用性 (实用性、先进性、效率性.满意度) 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 该量表有较强的实用性、先进性、效率性, 得到了应用者的好评。

关键词:门诊患者,护理风险,评估量表

参考文献

[1] 潘绍山, 孙方敏, 黄始振.现代护理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349.

[2] 王秀丽, 自孝海;申士芹, 等.精神科风险评估量表的编制和应用[J].2012.7:2381-2382.

[3] 任仲杰.美国的医疗差错和不良事件上报系统[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6, 425-427.

[4] 杨辉, 刘峰, 张红, 等.患者满意度调查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5.

[5] 张迎捷, 赵和平.如何区别服务质量与患者满意度[J].国外医学, 1996, 76-79.

[6] 杨辉.患者满意度调查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5, 21 (7) :437-441.

[7] 卞岸英.护理风险管理程序在门诊治疗中应用[J].当代护士 (综合版) , 2011:28-30.

浅谈门诊患者心理护理 第2篇

门诊患者普遍存在着“早就诊,早治疗”的迫切心理,急切希望得到医务人员的关注、安慰和交流,及时获得病情信息,对医护人员的态度十分敏感。医生和护士的精神面貌、言谈举止、情绪变化等对患者及家属可产生直接的影响,一名称职的门诊护士不但要具备精湛的技术操作水平,还要具备敏锐的应变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合理疏导患者的情绪,协调医患关系,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就诊环境。

尽管医院设有鲜明就诊指示标牌,但一般病患者初来到医院,面对陌生的就诊环境感到困惑茫然,迫切希望护理人员能适时引导。来院就诊者希望对自己所患病痛得到合理解释。需要更多了解所患病症的前因后果,治法的确切效果和不良反应。

一般来说,门诊病患者焦虑、恐惧心理格外突出,主要表现为紧张烦躁、抑郁不安、容易激惹,有些甚至兼有明显的神经官能症症状。患者因病常处在情绪易激惹状态,常因小事与人争执。因此,护士在施治过程中,讲究语言的技巧应针对不同患者、不同病情、不同心态,使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如:安慰、鼓励、劝说、疏导、解释或指令等,并使用暗示性语言,通过积极巧妙的暗示,使治疗发挥最好的效用。还要主动协调,营造温馨和谐的人际氛围。如播放轻松愉快,有益于平和心境的音乐,或开设医疗知识讲座等。

除了就诊时的焦虑心理,患者还往往表现出较常见的抗拒与依赖的用药心理。对抗拒用药心理,必须具体分析,弄清患者抗拒用药的原因,是不喜欢药的气味,还是药物的不良刺激,或者是药的疗效不佳。清楚地了解原因后,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消除抗拒用药心理,阐明“良药苦口利于病”的药疗方针和效果。医护人员应尽可能帮助患者解决困难,由于受到“病弱需进补”理论的影响,病患常常要求医生开些含有人参等补气血成分的药,对患者中最多见的这种盲目求补的依赖用药心理,医护人员要指出其危害性,必要时可做适宜的行为阻断。

大多数的患者刚进入患者角色,行为退化、感情幼稚、依赖心理强、自我控制力下降,表现为恐惧、紧张、焦虑、抑郁等,希望得到医生重视,得到医术高明的医生诊治,尽早期确诊断,了解到最佳治疗方案[2]。并有迫切体验到治疗效果的心理。因而就诊时,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对患者热情,工作态度认真负责,问诊详细。查体时神态严肃稳定,不可漫不经心闲谈和说些与病情无关的事情。需要做辅助检查时,要讲明检查的目的、意义,并指明去向,消除患者恐惧和疑虑。如果需要检查的是未婚女性患者,在查体时,多有羞怯心理,女性护理人员应在旁陪伴,做好必要的.遮挡,使患者有安全感。检查结果出来后,对患者做恰如其分的解释,使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疾病,积极配合治疗。

2 讨论

普通患者了解病情,经过适宜治疗,身体很快康复,呈现情绪稳定,心情愉快。慢性患者病程长、治疗效果差,表现焦虑、忧郁、烦躁不安。疑难患者病情较重,诊断、治疗难度较大,表现忧心忡忡。综上所述,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反应,分别给予相应的心理安慰、鼓励、支持、暗示、疏导,使患者面对现实,保持乐观的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力量。患者在患病期间,感情敏感,依赖性比较强,希望得到周到、方便、快捷的诊治服务,门诊护士必须处处为患者着想,用亲切和蔼的态度、充满关爱的语言,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交流过程中,要善于发病患者的思想变化和情绪波动,给予恰到好处的心理指导和护理,从而减轻患者的病痛,消除其烦恼。总之,门诊护理人员要善于发现患者心理特征及规律,满足患者心理需要,使患者心情愉快,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护士要了解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即患者想什么、要求什么、希望什么,把问题找准,做到心中有数,为超前服务打下良好基础。通过超前服务,让患者能够处处感受到门诊护理人员的温馨服务。把心理护理有机地渗透到工作中去,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患者将更加满意,效益也会因之提高。只有正确掌握门诊患者的心理特点,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才能真正地做好“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病人满意为目标”的整体护理。

[参考文献]

浅谈门诊患者心理护理 第3篇

1 门诊病人的心理特点

1.1 烦躁不安,急于就诊 病人特别是初次来院的患者,由于环境生疏,就诊程序复杂多样,患者文化层次不同,加之疾病为患者带来的痛苦,常导致患者烦躁不安,有一种恐惧感,但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心理就是急于就诊。

1.2 受尊重心理 被尊重是每个人的心理需求,尤其是受到疾病折磨的患者更是如此。患者到医院就诊,总担心受到不平等对待,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尊重。

1.3 心理变化不定,心境欠佳 患者生病后,在疾病的折磨下,会陷入不同程度的痛苦之中。这些痛苦除躯体性的外,还有心理性的,如因躯体不适引起的心理失调,情绪稳定性降低,暗示感受性增高,自我控制能力减弱,表现为紧张、焦虑、恐惧、悲观等 ,易于激动,易和护理人员发生磨擦。

2 心理护理

2.1 首先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及过硬的专业本领。具备高尚的医德医风,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时时处处真正地做到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及过硬的专业本领,扎实全面的医学知识及相关学科的知识,才能灵活、机智、正确地对待及处理门诊工作中来自各行各业的、各种层次的、多种多样性格的患者,以及多种多样与门诊分诊有关的专业问题。要仪表端庄、举止大方、信心十足、服务热情,耐心、细致、周到,工作条理分明,忙而不乱,从而增强患者的安全感和信任感,消除患者的焦虑、不安情绪,维持良好的工作秩序,为患者提供快捷、有序、准确的服务,创造条件,根据病人的心理特点,提供相应的服务,达到使患者尽快就诊的目的。

2.2 要关心、尊重病人。被尊重是每个人的心理需求,尤其是受到疾病折磨的病人更是如此。尊重患者是整体护理过程中处理护患关系的最基本条件。不要仍然停留在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上,把病人看成单纯生物学的人,而要以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指导,不能忽视心理因素。因此,我们要设法想法满足病人受尊重的心理。要真正转变以往病人“求医”的旧观念,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了患者”,“为了患者一切”的新观念,必须改变潜意识中服务低人一等的观念,心悦诚服地承认自己是患者的服务者,必须增强病人意识,将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真正地做到“病人就是上帝”,改变以往坐着等待的被动服务方式为站立迎接的积极主动服务方式,转变、更新服务观念,以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对健康的多方位的需求,重视病人的意见和要求,多使用文明、礼貌性语言,杜绝“冷、推、硬、顶”的现象,杜绝服务忌语,因为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随着我国加入WTO,各行各业都投入到激烈的竞争中,我院护理部为强化管理,增强市场竞争力,率先提出了争创IS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ˉdardization)护理质量认证管理体系,提出了“热心周到、严谨求实、至爱至诚、经典卓越”的护理质量方针,使我们的护理工作日益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我们深深地认识到,从某种角度讲,这正是满足患者受尊重心理的最好体现,我们应当强调这种处处为患者为想,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让患者满意的服务意识,病人来到我们的医院,就是我们的“上帝”,应当以患者为中心,树立“病人至上”的护理观念,对待病人要语言温和、理解患者的艰难处境和焦急心情,细心揣度病人的心情需求,以“假如我是一个病人”的心理去换位思考。和患者建立和谐的关系,让患者知道你和他是站在同一立场,为的是一个共同目标,不要带有抵触和防御情绪,因为我们是在和病人一起工作,而不是在对抗。做到以病人为中心,以优质服务为基础,以患者满意为目标。

2.3 针对患者心理变化不定,心境欠佳的特点,我们应当 明白“患者就是上帝”,遇到问题,首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但在门诊有时对个别病人的偏激行为,如,有时在门诊,病人感觉基础方面受了损伤,可能是我们自己的原因,也可能是病人的误解,但无论是对是错,在患者进一步提出多种需求之前,真诚的道歉是绝对必要的。我们应当宽宏大量,善于宽容和接纳患者,一切从大局出发,注重医院的形象,尽管有时我们可能受到委屈,要善于从心理护理的角度去体谅、理解和忍让,要有坚强的自制力,不要与病人发生争执、冲突,致使病人心境更加不佳,矛盾升级,影响门诊的正常工作。

2.43 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门诊患者集中、人流往返、病种繁杂,以及患者相互拥挤、嘈杂、候诊时间长等,更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因此,门诊护士要热情接待,主动协助患者就诊,使患者感到亲切和温暖。还应主动协调,营造温馨和谐的人际氛围。根据病情做好分诊工作,耐心、细致、亲切地解答患者的疑问,以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向候诊患者介绍门诊的环境及布局,以减轻患者的生疏感以及忙碌奔波的劳累。给患者一个舒适清洁和安静的就诊环境,有利于患者产生稳定、愉快的心理,从而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缩短患者的候诊时间,减轻患者的焦急感和减少交叉感染。相互信任是进行心理护理的基础和前提,为患者保守秘密和隐私,理解和体谅患者的痛苦和烦恼,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避免因泄密给患者带来危害和发生护患纠纷。

3讨论

普通患者了解病情,经过适宜治疗,身体很快康复,呈现情绪稳定,心情愉快。慢性患者病程长、治疗效果差,表现焦虑、忧郁、烦躁不安。疑难患者病情较重,诊断、治疗难度较大,表现忧心忡忡。综上所述,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反应,分别给予相应的心理安慰、鼓励、支持、暗示、疏导,使患者面对现实,保持乐观的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力量。患者在患病期间,感情敏感,依赖性比较强,希望得到周到、方便、快捷的诊治服务,门诊护士必须处处为患者着想,用亲切和蔼的态度、充满关爱的语言,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交流过程中,要善于发病患者的思想变化和情緒波动,给予恰到好处的心理指导和护理,从而减轻患者的病痛,消除其烦恼。总之,门诊护理人员要善于发现患者心理特征及规律,满足患者心理需要,使患者心情愉快,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护士要了解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即患者想什么、要求什么、希望什么,把问题找准,做到心中有数,为超前服务打下良好基础。通过超前服务,让患者能够处处感受到门诊护理人员的温馨服务。把心理护理有机地渗透到工作中去,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患者将更加满意,效益也会因之提高。只有正确掌握门诊患者的心理特点,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才能真正地做好“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病人满意为目标”的整体护理。

参考文献

[1] 周碧兰.门诊护理工作与情商应用.现代医药卫生,2006,14:2219.

[2] 辛静.门诊患者的心理护理.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3,3(8):720.

[3] 莫孙淑冰,廖进芳,刘均娥.与病人沟通的重要技巧.中医杂志,2004,39(5):396-398.

门诊患者的心理护理 第4篇

1 一般心理护理

患者来到医院环境变了, 就希望有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 能尽快看上病且能找上一个好医生, 面对远道而来且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来说则更希望抓紧时间看完病, 早日返程, 既节约开支又不影响工作。针对患者的这一心理特点, 医护人员要提高整体素质, 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 用良好的医德医风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给患者以精神饱满、作风严谨、态度和蔼、可亲可近、可依赖的感觉。设立导医服务台, 根据病情进行分诊, 引导他们去找专业医生就诊, 并告知他们每位医生都会尽心尽力、详细、认真诊治。这样不仅提高了挂号质量而且缩短了患者的就医时间, 并且消除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和思想顾虑。对急、危重患者及时与有关医生联系, 并护送到急诊科。

2 焦虑患者的心理护理

由于门诊患者所患的疾病不同, 常会出现不同的心理状况, 如急性外伤、失血性休克、急腹症、中毒、心脑血管意外等急诊患者来到医院, 常表现为痛苦难忍、焦虑、紧张不安的恐惧心理;而长期慢性病如慢支、肾病、肿瘤患者则表现出忧虑、悲观、心灰意冷的心理状态, 他们来到医院对医护人员寄予了很大的希望。针对患者这一心理特点, 关心、理解医护帮助, 把患者当亲人一样对待是患者所渴望的。因此, 我们要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用美好的语言和行为, 诚恳热情的态度和周到的服务, 严肃的工作作风以及熟练的技术获得患者的信任, 改变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用美好的心声去沟通患者的心理, 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患者的病情深入浅出的讲解, 使他们懂得一些疾病的基础知识, 了解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使患者从思想上正确对待疾病,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 早日康复的信心。针对不同患者心理特点和心理负担, 提高自我心理保健能力, 向患者家属进行保护性医疗原则教育, 指导其家属在精神上给患者以支持和鼓励, 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羞涩心理的护理

门诊患者护理风险评估 第5篇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4)03-0312-01

药物不良反应(ADR)是指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时出现的有害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近年来,随着药品种类的增多,ADR的发生率也有明显上升趋势。尤其是门诊输液病人,由于年龄跨度大、用药多且缺乏连续观察,ADR时有发生。笔者通过对其所在医院2011年至2013年间收集的100例ADR报告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护理。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ADR患者100例,男56例,女44例,年龄6月一75岁,平均年龄45.6岁;引起ADR的相关药物:抗生素类药物65例,占50%;中成药23例,占25.29%;其他药物(抗病毒药、心脑血管系统药、解热镇痛药等)12例,占24.71%。

1.2 临床表现:本组患者约在静脉输入液体50~150 ml、输液10-30分钟后出现ADR 症状。轻度者32例,严重者8例。临床表现为皮疹、皮肤发红、出冷汗、寒战、发热、面色苍白、恶心、心慌,局部刺激疼痛、沿静脉走向有条索状红肿等。出现ADR时间为输液后1~6min。护理

2.1 心理护理。分析患者生理、病理因素,在输液前了解患者的病情、用药目的和用药情况,知道观察内容及患者特点,详细询问过敏史,对有过敏史的患者,向其说明禁用此药的原因,患者若处于精神紧张状态、空腹状态,容易诱发低血糖反应、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及晕厥,因此护士需要创造良好的治疗氛围,以热情诚恳的态度,亲切柔和的语言接待患者,耐心解释药物的适应症,作用及不良反应,使患者保持稳定的心态、轻松愉快的心情积极配合治疗。倾听病人的诉说,且耐心解答,及时给予精神上的开导和生活上的帮助,选择合适的针头,用高超的技术迅速一针见血,减轻疼痛,如患者年龄大,身体弱,精神差,或主诉头晕、心慌时,应给他们取平卧位,保持合适的温度,清新的空气,避免吵闹,输液速度稍慢,播放一些轻音乐,使患者感受轻松

2.2 ADR 的护理:患者发生ADR时应立即停药,更换输液器与液体,观察30min,症状轻者无须特殊用药即可缓解。在发生ADR时患者往往会出现一种以上的不良反应表现。ADR症状中、重者,询问患者既往病史、过敏史,及时反馈给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在更换输液器与液体的基础上对症处理。①有头痛,头晕者立即取平卧位,休息。头痛剧烈伴呕吐者给予测血压等检查。

②胸闷、心慌症状占ADR的32.41%,应控制滴速。不能过快。③出现呼吸困难者通过给予中流量吸氧症状可好转。④患者发生仰嘬,尤其是药疹,常常会感到瘙痒。应多与患者交流。做好心理护理,并帮助患者转移注意力。患者瘙痒难忍时,根据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⑤发热反应于输液数分钟开始即可发生。应密切观察体温变化。根据医嘱给予药物降温和物理降温。寒战、大汗淋漓者注意保暖,防止受凉。⑥如果发生注射部位局部发红,肿胀,灼热等静脉炎时,应停止在此部位输液,抬高患肢,并用50%硫酸镁等溶液湿敷或冷敷。⑦喉头水肿是ADR中较重的反应。应立即给予高流量吸氧。给予抗过敏药。安慰患者,保持患者情绪稳定,避免躁动。监测生命体征,尤其密切观察患者意识,颜面、日唇颜色,动脉血氧饱和度等。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2.3 输液护理

2.3.1 无菌操作是减少输液微粒污染,预防反应发生的一种重要措施。因此,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和三查七对原则进行配药,护士在静脉输液操作前要有效地进行手的清洁与消毒。使用合格的一次性输液器和注射器,严格做到一人一针一管。穿刺前核对患者姓名时采取“呼唤应答法”及发放座位号牌进行双重查对。护士在患者输液的过程中主动巡视,及时调节输液速度,发现患者有不适反应及时处理。

2.3.2 3 遵守操作常规、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操作常规可以避免医疗差错及医疗事故,也有助于及时辨别及处理ADR。增强法律意识,可认清护理工作中诸多潜在的法律责任问题。

2.3.3 加强护理人员业务学习,掌握一定的药物知识加强药理知识学习,对药物的用法、用量以及药代动力学、配伍禁忌、不良反应等有所掌握,遇有新药或特殊用药护士之间互相咨询、多看说明书或打电话向药房工作人员咨询对已发生的ADR病例进行分析讨论,以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的识别、处理、预防能力

2.3.4 健康教育

①首先要询问、了解患者有无过敏史或不良反应史,并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输液途中有不适感觉要及时告知医护人员,输液完15min后方可离开。②将输液的告知事项制作成宣传栏,把门诊常见疾病印成门诊健康处方发放到患者手中,还将门诊常用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表现汇编成册供患者翻阅或制成电视短片到门诊输液室播放。③门诊输液室发生双硫仑样反应例数趋多,与护士掌握的知识欠缺和健康宣教不够有关。如输注头孢类药物的患者2天内有大量饮酒史,有发生双硫仑样反应的可能。为了有效避免此类反应的发生,我们加大了健康教育的宣教力度,对患者宣教的覆盖率要求是100%。因此,在输注头孢类药物前应详细询问饮酒史,告知用药期间及停药1周内禁止饮酒或饮用含乙醇的中草药、补品及饮料。④胃肠道反应比较普遍,护士在输液前应询问患者的进食情况,若空腹,应让患者进食后再行输注,若患者无食欲,应适当减慢输液速度。

参考文献

[1] 梁桂珍,右旋糖酐40加复方丹参注射液混合静滴致严重不良反应[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5.1519]:425

[2] 熊兴江,王阶,何庆勇,基于方证对应理念的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思考[J],中国中药杂志2010,3514]:537

[3] 刘丽萍.不同稀释浓度的奥美拉唑静脉滴注液稳定性研究[J].安徽医药,2008.12(7): 61

[4] 孙家跃.我院2006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安徽医药.2007,11(11):1053-4

眼科门诊护理风险因素及防范对策 第6篇

我院眼科门诊是集诊疗、验光配镜、眼科辅助检查等综合性门诊,担负着本地区八县一市及新疆南部地区眼疾患者的诊治工作,尤其是寒暑假及节假日门诊量较。加之患者来自平困艰苦地区,均给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为确保眼疾患者来我院就诊的安全及满意度,现将我院眼科门诊的护理风险防范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本组门诊眼科病例15500例,其中男7910例,女7590例,年龄1-80岁。

2护理体会

2.1患者因素

2.1.1表达不准视力检查为眼科首要及重要的检查项目之一,非汉语种的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对视力表图形认知能力差或心理因素等原因,故不能准确表达视力表图形的开口方向,从而可造成检查结果不准确,干扰医师的诊断。

护理对策:视力检查,对语言不通、对认知能力差、文化程度低或反应慢者护士应耐心、热情地讲解视力检查的方法、目的、意义,直至教会患者能准确识别视力表图形后再进行检查。

2.1.2固视不能眼科大部分检查均在暗室内行光学仪器检查,故患者的配合十分重要。特别是视野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对固视的要求极为严格。但在实际工作中,有部分患者由于生理或心理因素,眼球的固视能力较差,从而导致检查治疗中断,而影响检查的准确性,甚至给疾病诊断造成一定的影响。

护理对策:对需行固视要求者,检查前护士应耐心给予固视训练指导,使患者了解固视的重要性,以取得患者的主动积极配合。同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避免精神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反应,因为只有在心情放松的情况下,方能保证注意力的集中,以利于检查、治疗的顺利进行,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及患者的安全。

2.1.3意外损伤眼科门诊以老人、小儿和视力低下者居多。由于其对环境的陌生,加之老年人功能退化及小儿运动协调功能尚未发育,故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低,极易发生跌倒、滑倒、碰撞等意外损伤的发生。而且眼科检查多在暗室进行,增加了患者意外损伤的风险性。

护理对策:护士对前来就诊的患者应主动招呼,热情接待,对视力低下、行动不便的高危患者应给予搀扶引导,协助检查,适时给予指导,使之尽快熟悉周围环境及设施。地面保持干燥防滑,走廊、卫生间安装扶手或拉手,公共区灯光不宜太暗,以确保患者的就诊安全。

2.1.4突发事件眼科门诊专科治疗操作较多,尤其是侵入性操作如球后注射、荧光素钠血管造影等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常见护理风险还有药物过敏反应、药物渗漏致皮下组织坏死等。患者对治疗极度紧张出现一过性晕厥,突发性癔病。对此,医务人员虽然没有责任,但可引起医疗纠纷。

护理对策:门诊护士要树立护理风险无处无时不在的风险防范意识,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加强进行急救技术训练,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要熟練掌握专科检查的护理配合,熟悉急救技术及抢救物品器材的使用,急救药物器材定期检查维护,使之处于最佳状态。

2.1.5应激反应经临床观察,部分患者在眼部治疗时存有恐惧心理,表现为精神紧张、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应激反应,严重者可影响其治疗的顺利进行。

护理对策:护士在行治疗操作前应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反应,有的放矢地做好心理安抚工作。耐心、热情地做好解释,使患者了解相关治疗或检查操作的目的、方法及其配合要求。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使患者保持心情放松,以平和心态主动配合相关治疗操作。

2.1.6遵医性差少数患者对其自身疾病认识不足或工作繁忙等而不遵守医嘱,遵医行为差。如不坚持治疗或自行停药,致使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反复。尤其是青光眼、糖尿病性眼病等需长期甚至终生都要医疗保健以控制眼疾者。但由于患者没按医嘱治疗或自行停药或不定期来院复诊,从而导致病情发展。

护理对策:眼科护士应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及丰富的专科疾病防治知识,以及与患者的沟通技巧,能对患者进行别或集体健康教育。针对眼科常见病、多发病采用墙报、宣传栏、卫生健康手册、专题讲座等多形式宣传眼病的防治知识,以提高患者自觉“爱眼护眼”意识。

2.2护理因素

2.2.1态度生硬护士对患者缺乏同情心,特别是当就诊患者多,工作忙时,在语言、行为、举止方面,可表现出不耐烦,对患者态度生硬、冷淡,甚至使用不礼貌用语,对患者的问题不耐心解释,使其感觉受到冒犯,从而引发患者的不满,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

护理对策:加强护士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培养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用爱心去尊重、关心护理患者。合理安排人员及工作,以确保就诊患者多时,工作做到忙而不乱,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2.2.2业务不熟当门诊护士轮换或新护士上岗时,可出现护士业务不熟,专科技术操作不到位等缺陷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护理对策:门诊护士轮换时须先熟悉业务技术后,经考核确认能独立工作方可上岗。对新护士加强岗前培训及“传、帮、带”。

2.2.3护理差错工作粗心疏忽,规章制度不落实,查对不严格,如打错针、点错眼药或眼别,视力检查不准确或记录错误,消毒制度不严格,操作中不遵守无菌技术规程等。

护理对策:定期组织护士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及医疗规章制度,进行医德医风规范教育,提高护士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培养护士的“慎独”精神。工作中严格“三查七对”,杜绝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技术操作严格操作规程,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消毒制度,杜绝医源性感染。

2.2.4管理不当护士安排不合理,就诊秩序混乱,服务不到位,环境卫生差,患者满意率低,意见大。

护理对策:合理配备护理人员做到新老搭配。规范门诊就诊流程,使之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缩短患者就诊候诊时间,建立护士导医制。定期进行护理风险分析,以提高护士护理风险防范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以做到防患于未然,加强护士专业技能训练,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加强规章制度的落实及监督作用。

3小结

门诊患者的心理护理 第7篇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门诊人流量大、就诊人数多, 门诊病人在医院停留时间较短, 但求医心切, 既想缩短排队时间, 又想能得到比较满意的诊治, 由于医务人员人数有限, 造成病人数量与服务质量的矛盾, 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心理调整和控制, 既可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 又容易导致医患矛盾。因此, 在进行分诊及指导就诊的同时, 应该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 使患者得到良好的心理支持和稳定的情绪, 以保障门诊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2 门诊患者的心理

(1) 焦急心理。病人到医院就医, 求治心切, 希望尽快看病, 缩短候诊时间。一般都经过挂号、候诊、诊断、检查、交费、取药、治疗等过程, 如人多排队, 就会产生焦急心理, 甚至引起医患关系紧张。 (2) 紧张心理。有的初诊患者, 由于环境改变, 人生地疏, 没有认识的熟人担心得不到一视同仁的诊治, 害怕抽血化验、X线检查伤害身体, 会产生惧怕、担心等紧张情绪。 (3) 急躁心理。心存顾虑, 急于就诊, 遇到和自己疾病相类似的患者, 急于探听医生的医术是否高明, 由于病人希望医护人员尽快明确诊断, 或者害怕病情加重, 往往对疾病的治疗表现出急躁情绪。

3 针对患者的心理应采取如下措施

3.1 热情接待患者, 了解和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

门诊是展现医院服务质量与医务人员的精神面貌的窗口, 分诊护士是患者接触到的第一位医务人员, 其态度、举止、仪表直接影响到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 门诊护士不但要掌握高超的护理技术操作, 还要具备较好的心理学知识。门诊护士应以高度的同情心, 尽快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 努力促进患者的角色转化。由于患者病情的不同及文化背景、社会经历、职业地位等因素, 出现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需求也是不同的。如对于老年患者, 应该态度和蔼、亲切对待, 做到耐心、热情、不嫌弃, 使他们感到在家的温暖, 积极配合检查治疗。

3.2 适时进行健康教育

如果分诊护士能充分利用分诊平台实施全方位的健康教育, 不仅能满足病人获取防病治病和保健知识的迫切需要, 更能促进医患沟通, 减少医患纠纷, 为共建和谐医患关系作出贡献。针对门诊病人, 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 就要见缝插针, 采用各种形式, 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健康教育, 通过开设专线电话、发放宣传资料、出版宣传栏、举办专题和专场咨询会等形式进行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教育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 使病人减轻心理负担, 了解与疾病有关的健康知识, 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改善不良生活习惯, 提高自我保健和健康的能力, 增进身体健康水平, 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1]。

3.3 优化服务流程, 提高服务质量

3.3.1 门诊全部启用现代化的系统管理软件和硬件有机结

合的、以网络为基础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为一体的电子自动智能分诊管理系统。简化就诊程序, 节省人力物力, 减少交叉感染, 提高工作效率。

3.3.2 推行“药等人”服务

利用网络系统将药局、收款处和门诊3个部门整合成一个有机整体, 在患者刚交纳完药款时, 药局工作人员就已接到电脑传输的药单, 当患者按照处方上的提示到药局的指定窗口取药时, 药品就已准备好, 使就诊者随到随取, 大大减少了患者取药时间。

3.3.3 推行优先诊疗服务

针对“老会战”及70岁以上老人就诊难问题推出的服务新举措, 免去“老会战”及70岁以上老人到挂号窗口取号环节, 改为持有效证件到就诊科室分诊台前, 由护士录入信息后便可直接就诊。

4 小结

做好门诊患者心理护理, 换位思考, 让患者能够处处感受到门诊护理人员的温馨服务, 把心理护理有机地渗透到工作中去, 充分保证病人的各项权益, 满足病人的需求, 使许多患者慕名而来, 病人的满意度由80%上升至98%以上, 减少医疗投诉。

摘要:随着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 护理服务的对象日趋增多, 护理工作逐渐系统化、规范化、全面化, 门诊护理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过去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发展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门诊患者大多数都为初诊患者, 因而需要得到医护人员对患者角色的认同, 希望医护人员能了解其病情, 同情其疾苦。这就要求门诊不仅仅对患者进行病理护理, 还要对其做好心理护理和抚慰。准确把握患者的心理活动, 是实施心理护理的基础。在门诊护理服务中我们以人为本, 实施了温馨的心理护理, 收到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关键词:门诊,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门诊输液患者的临床护理 第8篇

1 输液前的临床护理

1.1 心理护理

做好心理护理在输液的过程是很重要的。良好的第一印象,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在接待输液患者时,一身整洁的着装,一脸和蔼可亲的笑容,一声亲切的称呼,往往会减轻患者的恐惧和焦虑心理。微笑待人,是人际交往中解决生疏紧张的第一要素;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是沟通的先决条件,也是护士良好修养的表现。所以,护士要热情主动与患者交流,面带微笑,用和蔼的态度,温和的语气,根据不同的年龄选择合适的称呼。用信任的眼光向患者详细询问病情,同时向患者讲解有关输液方面的相关知识和有关的注意事项,让患者对整个输液过程有全面的了解,取得患者的信任。耐心地倾听患者的诉说,有针对性地解答问题,消除患者的一切顾虑,为输液治疗营造一个良好的心态。

1.2 舒适的环境

门诊输液室设施要方便、舒适和安全,环境要净化、美化、亮化、绿化,室内空气清新,窗明几净、光线和温湿度适宜,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可装空调、彩电等设备,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温馨的输液环境,给其一个良性心理刺激,加强患者治病的信心和对医院的信任。输液室每天用紫外线消毒,座椅、地面等每天用含氯消毒液擦洗、拖,定时消毒、更换被褥。

1.3 输液前的准备工作

询问患者是否上卫生间,并为行走不方便的患者准备轮椅,及时为急症或者老年患者准备病床,并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冬天为患者准备热水袋,使手背静脉充盈,利于静脉穿刺以减轻患者的痛苦,使患者感觉舒适。对需要做过敏试验的药物,告知患者试敏的意义,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过敏以后有何症状。护士必须熟悉药品性质,清楚用药目的,对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应事先告知患者,增加和患者沟通,避免产生护患纠纷。

2 输液过程中的临床护理

2.1 合理地选择血管并穿刺

注意保护患者的血管,除了在抢救时选择离心脏近的大静脉以外,一般的患者从远端小静脉开始,有计划地选择穿刺血管。如病情长的患者,应当选择上肢静脉,尽量选择桡侧的血管,因为尺侧神经丰富,末梢更丰富,痛觉更强。选择平坦的位置,这样好固定,患者轻微活动不易外渗,保持输液过程通畅、顺利,使患者舒适。

2.2 熟练的操作技术

护士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技术。在操作时护士要沉稳,手法轻柔,动作熟练。穿刺时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针头及合适的穿刺部位,以40°~50°角进针,动作轻柔、快速,减少针头在皮肤内的穿行面积及时间,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了患者的恐惧感,有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静脉穿刺时,护士要尽量做到一针见血,穿刺成功率的高低往往是门诊患者评价护士技术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如不能一针见血,应向患者表示歉意。护士熟练的操作技术实际上也是一种综合性的非语言交流,是维系沟通效果的纽带。所以,必须减少护士穿刺操作次数,提高工作效率[1]。

护士在穿刺过程中,必须注意加强自身安全保护工作。调查发现,87.5%的护理人员有针刺伤的经历,在操作中不慎被乙型肝炎、甲型肝炎、HIV阳性者污染的针头刺伤,感染率分别为6%~30%、1.2%~10%、0.2%~0.5%[2]。

2.3 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为了防止交叉感染,一定要做好消毒隔离措施,止血带一人一条,护士为每位患者操作完毕后必须进行手消毒。如果是传染病患者,要在指定的输液室进行输液治疗。

2.4 输液中出现疼痛的护理

在输液中,有些患者静滴对血管有刺激的药物,患者会有胀痛的不适感。为了缓解患者的不适,常用的方法是在针眼上方2寸热敷,温度在50~60℃,因为温热刺激能降低感觉神经的兴奋性,缓解静脉痉挛,改善血液循环,减轻水肿,加速组胺等致痛物质的运出,这样就缓解了患者的胀痛不良感觉。

2.5 细心、严密的病情观察

在输液过程中,护士要加强巡视,注意观察液体是否通畅,注射部位是否肿胀,根据病情、药物、年龄等不同因素,合理调节输液滴速。细心、严密观察病情,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感受,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处理。对于静滴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要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如静滴对胃肠道刺激较大的患者,让患者饭后输液,并控制滴速,静滴654-2时,要告知患者会有可能出现口干、脸红等不良反应,并主动为患者备好开水,让患者感觉温暖舒适。

3 输液后的临床护理

3.1 拔针的护理

拔针时,患者会有疼痛的感觉。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输液后,迅速将针头拔出,在穿刺点上方用无菌胶贴按压,瞬间松开,使其上肢直臂抬高90°,拔针后按压3~5min或直臂上举3~5min;护士要告知患者或协助其顺进针方向沿血管走行按压3~5min,确认无出血后方可松开[3],以防止血液外渗,形成皮下瘀血,给患者造成不良的反应,也避免给以后的穿刺增加难度。

3.2 输液后的护理及观察

拔针后护士要交代患者停留5~10min,询问患者用药后的反应,交代患者有关的注意事项,以加深患者对输液治疗的认知。确认拔针后无出血,患者无输液的不良反应,护士才能离开,这样使患者感觉安全及舒适,增加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及对医院的信任度。

门诊是医院与社会的联络处,门诊输液室是医院的窗口。在输液护理过程中,护士保持面带笑容,态度和蔼,以丰富的专业知识,轻柔的手法,精湛的技术,给患者提供舒适的护理,改善了护患关系,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增强了对疾病治疗的信心。

关键词:门诊输液,护理

参考文献

[1]陈思兰.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 2007, 5 (12) :688-689.

[2]申良荣.护理人员被针刺伤的研究现状[J].护士进修杂志, 2005, 20 (3) :216-218.

门诊护理患者沟通的相关探讨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门诊静脉输液患者200例为该实验的研究对象。入选标准:患者对本次实验有足够的了解, 做到知情同意, 以符合护理伦理学要求。排除:严重肝肾疾病, 严重心肺疾病, 急诊入院, 有精神疾病, 有精神病家族史, 有认知功能障碍等。

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100例, 其中男57例, 女43例, 患者年龄最大为68岁、最小为18岁, 平均为 (42.51±7.55) 岁;患者文化程度为:小学及小学以下21例, 初中和中专29例, 高中和高职33例, 大专及以上17例。实验组患者100例, 其中男54例, 女46例, 患者年龄最大为69岁、最小为19岁, 平均为 (42.05±7.86) 岁;患者文化程度为:小学及小学以下23例, 初中和中专27例, 高中和高职31例, 大专及以上19例。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沟通方法, 护士主要对患者进行疏导, 组织门诊秩序, 回答患者的疑惑内容。实验组患者采用加强护理沟通方法。主要内容包括:

1.2.1 学习有关沟通的方法

鼓励和支持护士学习有关护患沟通的方法与原则。提高护士对门诊沟通的重要性的认识。可以通过各种案例组织学习关于护患沟通不当造成的护理隐患和护理纠纷[2], 让护士可以更好地、更主动地进行沟通。此外, 还要鼓励护士学习关于护患沟通的技巧, 如心理沟通方法、非语言沟通方法等。同时, 对门诊出现的常见病例给予归纳和总结, 使其能够对常见疾病有足够的认识, 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

1.2.2 个性化地与患者沟通

在临床沟通过程中, 要注意具有个性化。例如, 对等待焦虑的患者, 护士要充分利用等待的时间, 为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和咨询, 缓解患者的焦虑程度, 并让其感受到护士的重视。对烦躁易怒的患者, 护士要作为一个倾听的患者, 保持冷静, 并耐心地解释。尤其避免与患者发生直接的冲突[3]。对有抑郁状态的患者, 护士要主动去交流和沟通, 鼓励患者说出内心的想法, 并利用各种治愈的案例, 让患者树立更高的自信心。

1.2.3重视非语言沟通

尽管在沟通过程中, 很多护士已经重视了非语言沟通方法, 但是重视不足, 且出现了一定的偏差。因此, 该院对护士非语言沟通进行了重点培养, 包括身体语言的使用 (如手势、体态等) , 面部表情, 倾听的技巧, 提问的技巧与触摸的方法等。教会护士使用这些非语言沟通方法, 以更好地维护护患沟通的效果。

1.3 观察指标

使用该院自制的量表, 由患者进行评价, 量表包括健康教育、心理干预、服务态度、护理操作4个维度。每个维度满分均为10分, 采用打分制。患者在10~0分中选择一个分值表示自己对护理的满意度。患者在打分过程中, 护士要陪伴在患者身边, 解释有关项。

1.4 统计方法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7.0软件包。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进行组间对比。

2 结果

实验组100例患者对该院门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 包括健康教育、心理干预、服务态度、护理操作,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P<0.05, 样本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在门诊护理沟通过程中, 护士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 可以增进护患之间的信任度, 并减少护患矛盾冲突, 建立更好的护患关系, 并满足患者的需要。

该院在门诊实验组护士在护理工作中, 做到对护理工作进行高度重视, 从多角度改善护士的沟通方法。其中包括学习沟通方法、个性化与患者沟通交流和重视非语言沟通。通过这些护理方法, 其优势在于:

首先, 通过让护士积极学习各种沟通方法, 护士能够更好地认识到与患者沟通十分重要, 并愿意主动进行沟通, 将护患沟通作为一项临床护理的日常工作, 这样与患者的交流更顺利。

其次, 个性化地与患者沟通中, 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从临床工作中该院也可以发现, 有些护士的沟通和服务对患者有效, 有些护士很费力地与患者交流, 但是患者仍不满意。究其原因, 该院认为主要是护士的沟通与患者的需要不满足, 这样不但患者会产生疑惑和不解, 甚至会觉得厌烦[4]。而只有沟通内容与患者需要相符合, 才能更好地满足。

而重视非语言沟通过程中, 护士能够利用各种方法, 让患者感受到对患者的重视。例如, 适时的握手能够向患者传递安抚和支持。护士的微笑可以为患者消除恐惧感。

从该实验结果中该院可以看出, 实验组患者的健康教育、心理干预、服务态度、护理操作满意度均较高, 分别为 (9.76±0.05) 、 (9.68±0.11) 、 (9.82±0.03) 、 (9.91±0.01) , 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组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说明通过护士加强护患沟通, 护士的健康教育实施效果好, 心理护理效果好, 其服务态度得到了患者的认可, 且护士的技术操作尽管有一定失误, 也能够取得患者的谅解。

综上所述, 在门诊护理工作中加强护患沟通具有较好的效果, 需要护理工作者不断提高护理沟通的效果, 值得应用。

摘要:目的 研究探讨在门诊加强护患沟通的效果, 为门诊护理工作给予参考和借鉴。方法 选择2011年2月—2012年6月该院门诊静脉输液患者200例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 根据入院就诊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 实验组加强门诊护患沟通, 对比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100例患者对该院门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 包括健康教育、心理干预、服务态度、护理操作,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十分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门诊护理工作中加强护患沟通具有较好的效果, 需要护理工作者不断提高护理沟通的效果, 值得应用。

关键词:门诊,护理,沟通,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彭志红.护理程序在医院门诊输液室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6) :67-68.

[2]晁杰, 王亚平, 司马欣元, 等.职业性格特征评价在门诊护士选聘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12, 28 (6) :452-454.

[3]黄幼丽.细微服务理念在门诊患者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 (6) :58-59.

有效避免门诊患者皮试风险的管理 第10篇

关键词:门诊,皮试,风险管理

进入二十一世纪, 我国居民的法律意识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患者的维权意识进一步加强, 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举证责任倒置司法解释出台后, 患者对医疗护理行为过程倍加关注[1], 各种医疗维权活动逐渐增多, 医院加强各项风险管理, 提高无过错举证的能力势在必行, 一方面可有效防范医疗护理纠纷, 另一方面对维护医院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皮肤过敏试验是门诊的日常护理工作之一, 每天需要作皮肤过敏试验的患者源源不断, 传统的皮试往往只注重操作, 而对于皮试的风险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接受皮肤过敏试验的患者更缺乏风险意识, 因此, 在皮试风险管理中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一旦出现过敏反应, 往往会引发医患纠纷[2]。笔者对皮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有效的避免风险的管理措施, 一方面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减少护理差错, 另一方面可保证护理安全, 保护患者安全。

1 皮肤过敏试验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 皮肤过敏试验的记录不全, 一直以来, 皮试均按照医嘱执行, 作完皮试后, 在处方上作标记, 治疗结束后保存不全, 难免会因此而发生质疑与纠纷, 纠纷发生后, 医院无法提供无过错举证[3], 必然会对医院的形象及经济利益来来损失;第二, 皮试液的配制与使用不规范, 门诊皮试液无专人配制与管理, 也无相关的操作规程;第三, 缺乏皮肤过敏试验前的健康指导及必要的注意事项指导, 使患者不能充分认识到试验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第四, 由于缺乏专人管理, 皮试患者在注射后与观察时间往往自行走动、离开, 观察时间由患者自行掌握, 造成时间不够或时间延长的现象, 结果缺乏指导性, 严重地影响了皮试结果。

2 皮肤过敏试验风险管理流程

见图1。

2.1 建立建全皮试管理制度, 完善皮试记录

我院门诊皮试量达60~100人次/1 d。为了避免出现医患纠纷及纠纷发生后, 医院无法提供无过错举证的问题, 维护医院的形象, 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首先应建立完善的门诊皮试记录, 对皮试患者一一登记, 作到有据可查, 表格内容包括:日期、姓名、性别、年龄、药品名称、批号、皮试时间、知情同意、操作者等内容。

2.2 规范操作规程及皮试液的管理配制, 建立皮试备用药品专柜

固定专人管理皮试及肌内注射患者, 设立门诊皮试专用药品专柜, 一方面可规范试剂的管理, 另一方面也方便了患者, 保障患者用药安全。配制皮试液时用生理盐水为溶媒, 禁止使用注射用水。在注射药品时, 如更换批号或患者停药超过72 h, 则需重新皮试。门诊皮试专用药品专柜的设立, 每种需作皮试的药品均各存放10支, 厂家剂型齐全。改变了患者先取药后皮试的传统作法, 而是先皮试, 确定结果阴性后再取药注射, 皮试阳性护士通知门诊医师换药。减少患者往返次数,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同时也受到患者及家属的好评。

2.3 皮试前做到告知义务及必要的指导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明确规定了患者享有知情权, 医务人员有告知义务, 其目的在于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皮试作为治疗前的过敏试验, 应提前告知患者各种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药品的作用等, 通过皮试前的告知与指导, 一方面履行了告知义务, 另一方面可提高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 患者被告知后, 应在皮试登记表上签字确认, 通过护患双方签字, 充分体现了相互尊重的平等关系, 加强双方的风险意识, 且具有法律效应。

2.4 实行皮试卡管理, 确保皮试结果的准确性

对于皮试时间的控制, 可采用皮试卡控制皮试的时间, 避免时间不够或超时的问题, 设计自粘皮试卡, 注明患者姓名、皮试药物、皮试部位、皮试开始时间等, 统一贴在患者左肩部, 时间到后判断结果后再将其取下。有利于护士掌握时间, 也可防止患者自行外出造成超时结果不准确的问题。

2.5 正确判定皮试结果

护理人员要对皮试结果进行正确判定, 皮试的操作与结果判定要由同一名护士完成, 避免出现判断失误, 皮试前应仔细观察皮肤, 注意前后皮肤的变化, 对应激反应与过敏反应进行严格区分, 当患者睡眠不足、心情紧张再加上空腹或体质虚弱时, 容易出现昏晕厥等应激反应。而当患者高热时, 容易导致皮肤血管扩张发红, 容易影响结果的判断, 对于重症心肺疾病患者, 可应适当延长观察时间。

3 讨论

随着医疗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 新的药物不断的应用于临床, 很多药物使用前必须做皮肤过敏试验, 皮肤过敏试验是部分容易发生过敏反应药物使用前的一个必要测试项目, 通过皮试后用药, 可减少过敏反应及过敏性休克的发生[4], 皮肤过敏试验是门诊护理中最简单的操作, 虽然只有短短的20 min, 却蕴藏着极大的风险, 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明确规定, 在医患纠纷中举证责任倒置, 医院在各种管理措施的制定上, 必须要具备无过错举证的能力, 这不仅为了保障患者这一弱势群体的医疗安全, 同时也是医院安全、医护人员安全的保障, 强化护理风险管理, 降低皮试风险的发生率, 维护医院及护理人员自身的合法权益, 提高无过错举证的能力, 是每位护理管理工作都面临的重要问题, 同时消除皮肤过敏试验中的不安全隐患, 保障患者医疗安全, 也是每位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上述护理措施的实施, 可极大地降低皮试的风险, 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 同时对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 提升医院的服务水平均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翠丽, 王克芳, 仝舂兰, 等.青霉索类抗生素过敏预测及临床用药选择.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11) :850.

[2]杨静, 贾锐, 石潇君.护士在履行告知义务时应注意的几点问题.天津护理, 2003, 11 (4) :210.

[3]刘建平, 田源.静脉留置针封管方式对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影响.护理学杂志, 2004, 19 (15) :32.

如何做好门诊老年患者的护理服务 第11篇

关键词 门诊 老年患者 护理服务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人群的不断增加,门诊前来就诊的老年患者將是主要群体。为使老年患者在门诊就医时得到良好的护理服务,几年来门诊护理人员坚持做到以老年人需求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与患者建立平等相互尊重和谐的护患关系,为患者提供了一个满意的服务场所,得到老年患者的赞扬。

老年患者就医时存在的问题

老年患者的合理需求:以我为中心是老年患者普遍持有的情绪特征,由于就诊的老年患者中眼、耳功能退化的程度不同。受教育程度与职业的背景差异,他们在接受治疗与护理时希望被医生、护士们所重视并给予关照,特别是一些家中主理家事的老年患者更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尊重和特殊照顾,工作中医护人员稍有疏忽就会造成他们强烈的不满情绪。

就医费用过高导致对医护人员不满:由于多数老年患者退休后经济比较拮据,又多患有老年病、慢性病,需常年用药。患者的经济压力较大。加之服药后疗效不明显或出现一些不适症状,所以将一些医疗不满情绪发泄在护士身上,甚至引起护患之间的纠纷。

护理人员为老年患者服务时存在的问题

护士在门诊日常工作中人文关怀不够,时常忽略语言,特别是形体语言在老年护理中的重要作用,缺乏换位思考和亲情服务的主动性。礼貌用语被忽略,表现指手画脚,大声直呼其名,回答问题时简单生硬,使老年患者对我们的护理工作不满意。

如何提高对老年患者的服务质量

做好心理护理知识的学习:提高护理人员对老年人心理学及健康保健知识的学习,掌握老年人的心理活动,耐心倾听他们的主诉,主动接受患者,让患者观看电视节目,有效地缓解了因等待治疗而产生的焦躁情绪。

强化护士掌握与患者沟通技巧:尊重老年人,护理人员应对不同患者使用不同的交流方式,力求通俗易懂,与患者交流问题时注意倾听,了解患者的需求,认真解决他们的健康问题,使用礼貌用语,热情对待每一位患者,有时一杯热水、一句亲切的问候都能改变患者的心情。对年老体弱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及时提供方便,对一些输液时无人陪护的患者,护士要做到经常巡视,及时更换液体,随时询问有无不适及生活方面的需求。

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我们开展了人性化护理,规范了护士的服务行为,认真落实18字规范服务方针,即“热心接,细心问,耐心讲,主动帮,精心做,亲切送”。护士时时做到说话轻,关门轻,走路轻,为老年患者营造一个安静舒心的治疗环境。

做好健康教育:对于老年患者要加强饮食、卫生、保健方面的健康知识教育,每天设有一名护士为患者做健康宣教,提供疾病预防方面的科普宣传。在侯诊区、走廊的墙上设置了健康宣传栏,使患者随时都能看到常见病的预防知识。

加强医护人员专业知识的学习:为了提高护理操作的质量,护士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力争把我们的护理做到完美无缺,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第一次输液要做到“一针见血”,以取得病人的认可,合作后要说一声“谢谢”使患者愉快地接受每一次治疗。

建立回访制度:对于一些特殊疾病、行动不便的患者,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电话回访和出诊随访,进行有关疾病的指导和心理安抚,及时掌握病情变化,建立起和谐的护患关系。

门诊烧伤患者的换药与护理体会 第12篇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38例, 男18例, 女20例;年龄最大75岁, 最小10个月。

2 换药方法

2.1 用物准备

无菌换药碗一套 (无菌镊子2个, 无菌纱布、棉球若干) 、无菌剪刀、无菌注射器及针头、纱布绷带、换药弯盘、0.5%碘伏溶液、无菌生理盐水等。

2.2 具体操作

首先常规消毒周围皮肤, 创面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 轻轻擦去表面的黏附物, 污染严重的可用0.5%碘伏溶液轻擦。对于Ⅱ度烧伤创面起水疱者注入等量0.5%的碘伏溶液[1], 或用无菌注射器于水疱的低位处抽出渗出液, 注意不要擦伤水疱的表面上皮, 以利于保护创面;然后用浸有0.5%碘伏溶液的无菌纱布敷于创面;最后用数层无菌纱布覆盖并行包扎, 包扎时注意不要使碘伏纱布移动。如需促进创面溶痂, 可用磺胺嘧啶银乳膏或美宝湿润烧伤膏涂抹创面后包扎, 此外也可外用表皮细胞生长因子或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以促进创面愈合。

3 换药中应注意的问题

3.1 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室内应在烧伤换药前半小时行空气消毒, 医务人员的手要行消毒, 换药时所用物品须绝对无菌避免污染, 对有疑问的创面及时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选择对症的外用药与抗生素, 及早控制感染。

3.2 无损伤操作

操作时不宜疼痛、不宜出血、不宜损伤正常组织。在清除脱落的坏死组织及创面分泌物时, 动作要轻柔准确, 防止粗暴, 因为镊子和剪刀触及创面时, 尽管医生认为动作很轻, 但对患者来说可能是非常痛苦的。所以医护人员要体会患者的心理, 理解患者的痛苦, 每次换药时做到创面上不积留残存的坏死组织, 不积留液化组织。既要清理干净创面残物, 又不能损伤正常的创面组织, 这是清创换药的基本原则。

3.3 换药方式的选择

包扎是处理门诊烧伤患者的主要方式。因为该类患者多以手、足、四肢等暴露部位为主, 加上难以配合的患儿多, 包扎既保持了创面洁净, 做到了充分引流, 还减轻了家属负担, 方便患者活动。但对于难以包扎的部位应予以暴露。

3.4 换药时间的选择

可根据患者创面的渗出情况、是否合并感染、伤口敷料有无污染脱落等情况灵活掌握, 一般每周2~4次, 这样可以给创面恢复创造适当的时间和环境。

4 做好护理宣教工作

让患者及其家属认识到家庭护理的重要性, 并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 烧伤部位的护理:除按医生的要求定时到医院换药外, 在家应注意体位的摆放, 如为四肢烧伤者应抬高患肢, 保持功能位;面部烧伤宜取半卧位, 以减轻肿胀, 保持呼吸道通畅。包扎部位观察松紧度和外层敷料有无渗液, 同时保持局部的清洁。防止污染创面, 待创面愈合后开始活动, 防止功能障碍, 如手部的运动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2)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温度、湿度适宜, 室温一般维持在26~30℃, 湿度在50%~60%之间为宜, 这样既利于烧伤患者的休养, 又对创面的愈合起到辅助作用[1]。 (3) 营养调配。原则上是高蛋白 (如鱼、肉、蛋等) 、高热量、高维生素 (青菜、水果) 和适量的脂肪饮食, 多饮水, 禁酒, 少抽烟, 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5 小结

在烧伤患者门诊换药治疗过程中, 临床医护人员对患者要有良好的责任感, 遵守外科换药原则, 减少创面污染, 预防感染, 充分引流, 促进创面或伤口愈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选择合适的换药方法, 充分体会患者的心理变化, 做好家庭护理的宣教工作, 不仅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及思想压力, 同时也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上一篇:语言学与政治经济学下一篇:财政性投资结算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