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专项资金范文

2024-07-30

中央专项资金范文(精选12篇)

中央专项资金 第1篇

一、专项资金投入和使用情况

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投入以来, 2010~2014年中央财政投入重庆三峡学院用于重点学科建设、教学实验平台建设、科研平台与专业能力实践基地建设、人才培养等22个项目的专项资金共计5, 700万元,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校办学经费紧张的压力, 有效推动了学校的建设与发展。

重庆三峡学院中央与地方共建项目中, 有古典文献学、中国语言文学、区域经济学等3个省级重点学科建设, 投入中央专项资金350万元;有库区建筑综合实验中心、信号检测与网络化信息处理实验中心、三峡库区污染控制技术专业实验室、现代电子智能仪器创新实验室、三峡库区农业生态安全实验中心、三峡库区盐气化工工程技术中心、机械自动化技术实验中心、输配供一体化电气工程及节能技术实验室、机械零部件检测实验中心、工程结构与力学实验中心、三峡库区山地城镇园林园艺实验中心等11个教学实验平台, 投入中央专项资金3, 290万元;有三峡库区机电类人才实训中心、三峡库区教师职业技能实训基地、三峡库区运动训练及体育人才培训基地、三峡库区运动训练及体育人才培训基地、三峡库区水处理工程实训中心、化工过程工程实训中心等6个科研平台与专业能力实践基地, 投入中央专项资金1, 860万元;有高层次人才队伍与创新团队建设、高校教师应用能力培养平台等2个人才培养项目, 投入中央专项资金200万元。

截至目前, 2010~2013年度投入重庆三峡学院的4, 100万元中央专项资金已全部使用, 主要用于各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实验室建设、仪器设备购置等。2014年度投入的1, 600万元专项资金尚未使用, 但已按照重庆市政府采购相关规定, 完成了项目设备的招标工作。 (表1)

二、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对缓解地方高校在优势学科建设、行业特色办学、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经费不足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 专项资金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却日益显露出来。

(一) 重前期申报、轻后期管理。

在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 地方高校办学经费不足十分明显, 地方高校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成为扩大办学资金的重要来源。因此, 为成功申报中央专项资金, 各地方高校绞尽脑汁、举全校之力, 不惜调动一切可以动用的社会资源。很多地方高校特别重视项目论证、申报和预算编制等前期环节, 却忽视后期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环节。以重庆三峡学院为例, 该校在中央专项资金的财务报销上对原始票据及凭证本身的合理、合规性要求较为严格, 而忽视了专项资金经费开支过程的监督管理。从而导致资金开支偏离预算、支出不实、挤占挪用、仪器设备重复购置等现象较为突出, 造成了中央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上的本末倒置, 严重影响了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 资金投入规模小、使用范围窄。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地方高校面临扩招后贷款建设新校区的债务负担沉重及在校生生均财政投入增长有限等压力, 而中央财政资金缺乏全面、统筹的支持政策, 财政转移支付的规模、支持范围和投入重点都远远不能满足地方高校发展需要, 因此没有实质性解决和缓解地方高校发展中的资金难题。另外, 地方高校对中央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较窄。中央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申报项目的基础设施维修改造、基础实验室建设、仪器设备购置等硬件建设, 而对机制创新、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等高校发展急需的软件建设支持较少, 与高校在实际发展中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三) 配套资金不足, 使用效率低下。

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要求中央专项资金与地方配套资金达到1∶1的配套比例。地方财政配套比例主要用于支持项目的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的改造、支持项目持续发展经费的配套, 如大型仪器设备维护费等。然而, 诸多地方高校的配套资金远远达不到这一比例, 甚至在项目执行中, 由于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不落实或落实不及时, 导致项目建设无法按照规划的标准完成现象较为普遍。以重庆三峡学院为例, 2010~2014年, 中央专项资金投入高达5, 700万元, 而地方财政资金尚无投入, 只有学校自筹投入配套资金776万元, 配套比例为0.136, 远远低于规定的比例。另外, 由于资金管理不到位, 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三、完善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措施

(一) 完善项目申报与管理, 落实岗位责任制。

地方高校应高度重视项目的申报与管理工作, 落实岗位责任制。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设立项目申报与管理的专门机构, 负责项目的日常申报与管理工作。具体而言, 在组织申报环节, 应统筹考虑学校发展规模和教学发展规划, 实行科学规划, 在此基础上拟定具有前瞻性和科学性的项目规划方案;另一方面加强相关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项目申报与管理制度、落实项目责任制度等。具体而言, 可采取“管、办分离”的原则, 定期组织召开会议, 通报项目执行情况, 审核项目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 检查项目进展情况, 对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进行协调和处理, 从而强化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

(二) 明确专项资金建设与使用内容。

中央专项资金的建设与使用内容主要应从省级重点学科、科研平台与专业能力建设、教学实验平台、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进行。在省 (市) 级重点学科建设与使用上, 应以经批准的省 (市) 级重点学科、重点研究基地、重点实验室等项目为基础进行建设;在科研平台与专业能力实践基地建设与使用上, 应重点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符合地方经济文化及社会发展需要的科研平台与专业能力实践基地;在教学实验平台建设与使用上, 应以特色专业为依托, 完善教学实验体系、教学大纲制定与修改等。大力支持承担全校性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的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等;在人才队伍建设与使用上, 应优先进行人文社科基地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和队伍建设、省 (市) 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

(三) 加强财务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近年来, 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投入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然而资金使用效率却不高。因此, 地方高校应制定中央专项资金的财务管理办法, 并根据各项目特点制定出适合本项目的管理实施细则, 这就有利于从学校财务管理制度上适应各类专项资金的要求, 同时也有利于对各类专项资金的使用过程实施规范化管理, 从而确保各类资金发挥出最大效益。具体而言:中央财政专项资金下达高校后, 地方财政应按规定比例落实配套资金, 专项资金与配套资金均应列入地方高校财务预算计划, 实行统一管理和核算。财务部门应对各项目建立独立的项目号 (指标号) , 以便对专项资金和配套资金实施专户核算, 专款专用。

则务部门对专项资金的使用全过程实施会计核算和监督。财务部门对专项资金和配套资金应设置总账, 并根据不同情况设置明细账进行会计核算。在财务报销时, 财务部门必须严格执行专项资金使用的项目审批程序, 未按规定程序审批的专项资金开支, 有权拒绝受理。专项资金项目完成后, 财务部门必须整理出完整的会计资料并做出决算报告, 以便为不同使用者提供相关会计信息。

参考文献

[1]刘长宏, 赵晗月, 李刚, 朱再明.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建设及管理实践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5.1.

[2]王静安.高校专项资金的管理与使用[J].企业家天地, 2003.12.

中央支持陕西高校发展专项资金 第2篇

项目启动具体工作布置

一、关于《管理办法》的有关解释和说明

(一)专项资金支持的高校范围

专项资金支持的陕西高校范围,即《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1)原‚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专项资金‛支持的普通高校;(2)其他办学层次较高,学科特色鲜明的公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

1.下划高校

指根据高等学校管理体制及布局调整,从1998年开始陆续下划陕西,实行中央和陕西省政府两级管理、以陕西省政府管理为主的原国务院部门所属高校。我省共有下划本专科学校13所,其中本科高校11所;专科高校2所。按照《管理办法》第二条第(一)款的规定:‚原‘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专项资金’支持的普通高校‛,既包括本科学校,也包括专科学校。需要注意的是,下划的本科高校,原则上都纳入专项资金的支持范围,下划的高职高专学校,原则上也纳入专项资金的支持范围,但一旦其纳入了国家示范高等职业学校建设,财政部规定在其得到示范性资金支持期间暂停专项资金支持。2.其他地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

按照财政部设计,这里的本科学校分3个层次: 一是‚211工程‛学校。即列入‚211工程‛建设的西北大学,按规定纳入专项资金的支持范围。

二是‚特色重点学科项目‛高校。即有国家级重点学科的非‚211工程‛陕西高校。按照《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特色重点学科项目‛的意见》(教研[2009]3号)和《关于做好编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方案工作的通知》(教研司[2010]3号)文件,我省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科技大学3所高校属于‚特色重点学科项目‛高校。这3所高校也都纳入专项资金的支持范围。

三是其他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即除上述下划高校、‚211工程‛学校以及‚特色重点学科项目‛高校之外,隶属于我省地方管理的公办普通本科高校。既包括省属的,也包括地市属的高校。省属的高校又可分为省教育厅所属和行业部门所属。这些高校原则上都纳入专项资金的支持范围。但是,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不包括在内。

按照《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学校范围由省财政厅上报,财政部确定。但是,财政部也明确规定,专项资金支持的地方高校并不是固定的,有一个动态 调整机制。以后,如果我省有新的符合专项资金的支持条件,如有新的专升本学校,我们还可以向财政部申报将其纳入专项资金支持范围。同时,财政部也建立了退出机制,即已经纳入专项资金支持范围的地方高校,如果出现了违规行为,或者项目绩效评价情况很差,那么中央财政也将停止给予其资金支持。关于这个淘汰机制的具体规定,可以参考我们下发的68号文件的第十一条。

(二)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

《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特色重点学科建设、省级重点学科建设、教学实验平台建设、科研平台和专业能力实践基地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平台建设以及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等六个方面。

1.特色重点学科

按照《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特色重点学科项目‛的意见》(教研[2009]3号)和《关于做好编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方案工作的通知》(教研司[2010]3号)组织实施。主要支持地方非‚211工程‛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学科的学科方向、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和条件建设等。

2.省级重点学科(1)规划建设范围: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重点研究基地条件建设。

(2)具体建设内容:

省级重点学科是经省教育厅批准并给予重点建设的学科,这些学科反映所在高校的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和办学水平。

具体支持建设范围是省级重点学科所属的创新平台、重点实验室或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的科研仪器设备购置、更新、改造及自主研制,支持其所属的人文社科基地的专业图书资料购置。平台建设要满足我省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行业发展的需求,统筹考虑学科内各创新团队的实际需要。

(3)预期开支范围:设备购置费、图书购置费、电子文献购置费、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所必须的环境条件改造费(环境改造经费不得超过项目总预算的5%)。

3.教学实验平台

(1)规划建设范围:基础教学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建设。

(2)具体建设内容:

支持高校基础实验室、专业教学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购置、更新与补充。各高校应加强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深化实验室体制改革,切实推进高校实验教学内 容、方法、手段、队伍、管理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推进资源共享。

(3)预期开支范围:设备购置费、教学软件购置费及实验平台建设所必须的实验室环境条件改造费(环境改造经费不得超过项目总预算的5%)。

4.科研平台和专业能力实践基地

(1)规划建设范围:构建科研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科研平台、工程训练中心、创新基地、实训实践基地。

(2)具体建设内容:

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科学构建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体系与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支持如下条件建设项目:

A.支持学生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及培养学生科研实践能力的实验平台建设;

B.支持工科、工程教育专业校内共享的工程训练中心建设;

C.支持体现学校办学特色,以实现‚产、学、研‛结合为目标的学生开放创新实验(实践)基地建设;

D.支持校内的专业实践基地建设。

(3)预期开支范围:设备购置费、教学软件购置费及基地建设所必须的环境条件改造费(环境改造费 不得超过项目总预算的5%)。

5.公共服务体系

(1)规划建设范围:校园水、电、气、暖等主要基础设施更新和节能改造;校园网络基础条件建设;数字图书信息资源和共享平台建设。

(2)具体建设内容:

A.支持校园的供电、给排水、供暖、燃气等基础设施维修及环保、节能等改造项目;

B.支持校园网主干网络的建设、改造,结点设备改造、核心设备更新等;

C.支持数字化图书信息资源购置、特色数据库开发、大型网络教学资源购置及对上述网络资源提供支持的硬件共享平台(如服务器、工作站、计算机、核心交换机、路由器等)建设,重点支持区域内校际联合的数字图书信息资源、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此类建设应依托同一个共享平台进行统一建设、集中管理。

(3)预期开支范围:修缮费(原材料费、辅助材料费、设备购置费、人工费、设计费、水电动力费、运输费、安装调试费),网络信息设备购置费,数据资料库购置费,软件开发费。

6.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

(1)规划建设范围: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师资 队伍培训和学术交流,创新团队建设。

(2)具体建设内容:

A.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人文社科基地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和队伍建设。高层次人才的界定应达到省级特聘教授标准,学校应有明确的人才引进规划。支持高层次人才的安家费、科研启动费、科研奖励费;

B.师资队伍的培训和学术交流。支持高校科学制定师资培养培训与学术交流规划,鼓励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开展交流与合作,支持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鼓励高校选派国内外高级访问学者,做好实验实践教师队伍的技术、岗位与管理培训,资助教师参与各类专业竞赛。需要强调的是,各高校特别要重视实验实践教师队伍建设问题;

C.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创新团队应有稳定的研究方向,研究骨干相对固定,承担有省部级重点以上研究项目,重点支持研究领域与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及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创新团队建设。支持创新团队的科研启动费、科研配套费。

(3)预期开支范围:人员经费(专指高层次人才安家费、奖励费用),科研启动经费、科研配套经费、与队伍建设有关的培训费(含国内外培训、交流发生的有关费用)。

(三)专项资金项目的申请和审批 1.学校建设规划的编制和上报

新的专项资金使用范围涵盖了本科教学、研究生教育、科研工作和社会服务等高校工作的很多方面,也兼顾了学校硬件、软件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这是财政部考虑到东中西部地区高校和不同类型高校(如理工、文史、外语、美术等)的情况差异而定的。并不是所有地区的所有学校都选择六个方面,而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自己急需的、有特色的领域和项目进行申报。

各高校应按照《管理办法》规定,确定规划期内专项资金支持重点方向和建设目标,在专项资金规定的使用范围内编制高校建设规划(三年一期)。对高校编制的建设规划,省财政厅将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并经统计汇总后上报财政部审核备案(财政部不再组织专家评审)。

2.项目预算的申报和审批

《管理办法》第七条第(二)款规定:‚项目学校根据建设规划确定申报项目,填写‘中央财政支持陕西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请书’(格式见附件2)和《陕西省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预算申请表》(格式见附件3),经主管部门审核后,随同项目申请文件一并于每年3月1日前报省财政厅审核‛。这里的主管部门,指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其他省级行政部门,以及地市政府。

《管理办法》第七条第(三)款规定:‚省财政厅组织专家或委托中介机构对项目学校提交的申请书开展项目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编制《陕西省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预算申请汇总表》,并于每年3月底前向财政部提交书面申请报告。‛

《管理办法》第七条第(四)款规定:‚上报资料经财政部审核确定并下达项目预算后,省财政厅应在15个工作日内将项目预算批复到项目学校。‛这一款规定较以前的管理办法有很大的不同,即财政部对各地上报的项目不再组织专家评审,以各省财政厅组织的专家评审为基准审核。以前‚共建‛的时候,省级财政部门上报项目预算后,中央财政委托中介机构和专家,对学校申报的项目进行现场和非现场评估。今后,财政部将这一环节后移,请中介机构和专家对项目的实施情况开展抽查和绩效评价。

(四)‚特色重点学科项目‛的相关问题 这里要特别说一下‚特色重点学科项目‛的问题。‚特色重点学科项目‛是教育部和财政部于2009年启动的,目的在于构建完善的高等教育重点建设体系,提高特色重点学科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为 行业服务的能力,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大学。项目涉及23个省份71所非‚211工程‛地方高校的14个一级学科和111个二级学科。

为避免重复申报,‚特色重点学科项目‛纳入‚中央财政支持陕西高校发展专项资金‛统一管理。2010年——2012年,中央财政每年将单独安排5亿元支持‚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有关高校要根据教研[2009]3号和教研司[2010]3号文件精神和有关主管部门的要求,组织本校列入项目建设范围的国家重点学科编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方案》,项目建设期也是2010—2012年。学校对相关学科《‚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方案》进行初审后,报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审核。对经审核确定的建设方案由省教育厅、省财政厅报教育部、财政部备案。有‚特色重点学科‛的高校,可以同时申报‚中央财政支持陕西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但不能重复。特色重点学科建设方案要单独编制,并与专项资金的建设规划相衔接。

有关学校根据审核确定的建设方案,提出项目预算申请。《关于做好编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方案工作的通知》(教研司[2010]3号)中,已经明确了各个学科预算的控制数,请大家按照这个控制数编报项目预算。项目预算由省教育厅初审后,报省财政厅。省财政厅将‚特色重点学科项目‛预算 申请与中央财政支持陕西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预算申请一起报财政部。

(五)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和监督考核 《管理办法》第十条对专项资金的预算执行、项目调整和资金严禁使用的方面都明确规定,体现了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各高校要严格按照批复的项目和预算执行,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报省财政厅备案。专项资金项目预算一经审定下达,必须严格执行,一般不予调整;确有必要调整时,经省财政厅研究同意后报财政部批准。专项资金应专款专用,专项管理。项目预算应确保按期完成,如确因特殊情况当年未完成的,可结转下年继续使用,不得挪作他用。在项目实施中,纳入政府采购的项目应按照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执行。每年年底及项目完工后,项目学校应对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进行自评,并将评估结果书面报送省财政厅。省财政厅于每年年底前编写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情况报财政部。

《管理办法》第十一条还设立了追踪问效的机制。财政部将组织专家或委托中介机构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建设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和绩效评价。省财政厅将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建设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对严格按照规定管理项目和使用资金、成效显著的项目学校,在下一安排项目时予以优 先考虑。

二、关于项目启动和今年项目预算申报的具体要求

(一)关于规划控制额度的问题

由于今年特色优势学科已经下达10亿元,本次中央财政初步安排专项资金预算40亿元,明年至少50亿元,随着财力的增长和项目实施的具体情况,专项资金规模还将逐步扩大规模。关于专项资金的分配原则,中央财政一是向中西部地区和高等教育规模较大的省份倾斜;二是动态调整,专项资金的安排将与地方财政投入努力程度和项目绩效评价情况挂钩;三是‚择优促优、突出重点、扶持特色‛。作为省财政厅来讲,我们将积极向财政部争取专项资金支持。

各高校在编制三年一期建设规划时,要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大力整合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各类资源,按照轻重缓急,对项目进行排序。各高校要加强具体项目的必要条件与可行性论证,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的关系。关于各高校编制规划的资金控制额度,我们初步有一个想法,原下划本科高校和‚211工程‛学校是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本次按照每校每年不超过4000万元掌握;下划高职院校和其他高校按照每校每年不超过3000万元掌握。需要强调的是,规划编制要与我省实施的重点学科建设、本科教学质量工程以及‚以奖代补‛等项目相结合,统筹考虑安排,要整合资金,各高校要将上述项目一并纳入‚中央财政支持陕西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规划统一实施,集中财力解决高校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由于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的安排将与地方财政投入努力程度相挂钩,为了落实并增加省财政配套资金总额,各高校在申请2010—2012年省级高教专款项目时,选取项目应符合本次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使用范围的要求。简言之,今后,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和省级高教专款安排的项目资金要通盘考虑、统筹安排。

另外,编制规划要注意项目的时间进度。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类项目原则上以三年为一周期统一安排、分步实施;条件建设类项目原则上应在一个内完成,确需分建设的项目,其阶段性工作内容和总体目标要明确具体。

(二)时间表和路线图。

——6月10日前,各高校上报三年规划。逾期上报的,省财政厅不予受理。

——6月11日——6月15日。由我厅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和市政府,组织有关专家,对各高校制定的规 划进行评审,指导高校做好三年规划顶层设计。

——6月25日前,我厅负责向财政部报送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三年规划。

——7月1日前,各高校根据规划确定2010申报项目,填写项目申请书,上报省财政厅。逾期上报的,省财政厅不予受理。

——7月5日—7月10日,我厅组织专家或委托中介机构对地方高校提交的申请书开展项目评估。

中央专项资金 第3篇

——《中国艺术报》

西藏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挂牌

11月12日,新组建的西藏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正式挂牌,同时加挂西藏自治区版权局牌子。德吉卓嘎任西藏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党组书记,韩辉任西藏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局长。

西藏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在职能转变、主要职责、内设机构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其中主要职责共13项,较改革前取消8项、承接7项、下放9项、加强8项。西藏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要求,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继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扎实推动事业产业发展。

——《中国新闻出版报》

深圳首次发布阅读指数

在11月1日举办的第十五届读书月活动中,深圳首次发布了《2014年度深圳阅读指数报告》。报告显示,深圳居民每周的图书、报纸和杂志的阅读率,以及每天的阅读时间长度都高于国民阅读调查报告的全国平均水平。

深圳阅读指数主要由全民阅读基本建设统计数据和居民阅读行为调查数据组合而成。报告中一些关键的数据显示,深圳市民勤读书、爱读书。据统计,深圳居民平均每日阅读图书29.72分钟,每日阅读报纸16.68分钟,每日阅读杂志12.23分钟;深圳居民平均每周图书阅读率为63.5%,每周报纸阅读率为68.1%,每周杂志阅读率为45.6%,每日数字化阅读时长38.17分钟。深圳居民的每日阅读时长及周阅读率均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深圳特区报》

国信办联手广电:专项清理网络视频有害信息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日前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从即日起至今年12月底,首次专门针对网络视频有害信息开展清理整治专项行动。

会上,国家网信办网络新闻协调局副局长梁立华说,近年来,淫秽色情、暴力恐怖、虚假谣言等有害视频源头变得复杂多元、传播途径更加隐蔽多样。此次专项活动将重点围绕在线存储服务类网盘、App下载服务、微信互动分享视频链接、互联网电视智能终端视频播放软件等五大领域展开。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副司长魏党军表示,近年来,有关部门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网络空间的净化和清理行动。以往的清理多针对广义的互联网信息,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等,这是第一次针对不良视频展开专项清理行动。

——新浪科技

中国移动4G用户突破5000万

据中国移动称,截至10月底,中国移动4G用户数已突破5000万,提前60余天完成年度用户发展计划,TD-LTE发展已驶入快车道。

中国移动有关负责人表示,自2013年12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放4G牌照以来,在10个多月时间里,中国移动共建成4G基站57万个,超过其3G网络近6年的建设总量,覆盖超过300个城市,基本实现了县级以上城市和发达乡镇覆盖,全国人口覆盖率达到75%。

据了解,截至10月底,中国移动已在美国、英国等27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4G漫游,由中国移动发起的“全球TD-LTE发展倡议”已拥有114家运营商成员和95家厂商合作伙伴,全球已有26个国家开通42张TD-LTE商用网,另有76张商用网络正在计划部署中。

——新华网

俄罗斯加强打击网络盗版

俄罗斯国家杜马(议会下院)11月14日通过了网络反盗版法修正案,进一步巩固网络作品著作权人权益。这次通过的修正案为针对俄罗斯网络反盗版法的第二次修正案,预计将于明年生效。修正案进一步加强了对著作权人权益的保护,其中一项重要修正内容是,当同一著作权人因侵权起诉同一网站累计两次胜诉后,该网站将被永久屏蔽。

俄罗斯网络反盗版法于2013年8月1日生效。法律规定,知识产权拥有者在发现自己的视频、电影和电视节目在网上被盗用时,可向法院提出申诉,法院有权采取措施屏蔽争议资源。2014年6月俄国家杜马通过网络反盗版法第一次修正案,扩大受保护的网络作品的范围,将书籍、音乐、软件等也纳入其中。

中央专项资金 第4篇

1 设立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十二五”期间, 中央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形势更加严峻。一方面, 随着产能进一步扩张, 预计到2015年, 部分中央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等节能减排指标都面临不降反升, 且增幅较大;2011年, 在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1%的情况下, 中央企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已经开始不降反升, 化学需氧量排放同比仅下降0.73%, 进一步加大了中央企业“十二五”期间后几年节能减排工作压力。另一方面, 中央企业将承担国资委“三年任期”、“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及发展改革委“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节能量等考核任务, 部分中央企业还与国家环保部签署主要污染物减排考核责任书, 四项考核任务约束效力极为严格。

当前, 中央企业三级节能减排工作框架虽然已基本成型, 但节能减排工作保障机制还不健全, 一方面, 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制度很多企业尚未建立, 资金保障依据缺乏, 资金保障程度不高, 资金缺口较大;另一方面, 节能减排项目投入高, 经济效益不明显, 企业缺乏实施积极性, 制约了节能减排工作进展。

因此, 有必要创新节能减排投入保障机制, 按照“统筹安排、重点保障、注重实效、专款专用”的原则, 设置节能减排专项资金, 保障节能减排资金落实, 激励基层企业积极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 确保完成节能减排考核任务。

2 设立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的优点

通过设立节能减排专项资金, 有助于构建工作长效机制, 整合内外资源形成节能减排合力, 保障节能减排目标实现, 具体表现为:

(1) 有利于强化节能减排投入, 保障节能减排资金落实, 发挥资金杠杆效应。

(2) 有利于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计划和专业化管理, 推动节能减排工作走上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轨道。

(3) 有利于梳理、申报国家节能减排财政奖励和补贴, 获得国家支持。

(4) 可以充分调动基层企业和员工的节能减排工作积极性, 化被动为主动, 更好地引导基层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工作。

(5) 可以加快节能减排重大项目内部审批, 提高项目实施效率, 降低实施成本。

(6) 有利于节能减排新技术推广和应用, 有利于做好节能减排政策的跟踪和研究。

3 节能减排专项资金需求、规模和来源

节能减排专项资金需求主要包括节能减排重大项目投资和能力建设两方面, 通过增加中央企业集团总部拨付的资本金额度, 减少基层企业自有资金投入比例, 减少基层企业贷款额度, 增加节能减排能力建设费用等措施予以支持。

3.1 节能减排重大项目投资

3.1.1 用途

主要用于节能减排新建 (扩) 项目、技改项目, 包括重点节能、循环经济、重点减排、清洁生产、新机制推广、信息化、关键技术示范和推广、生态绿化建设、国家财政支持的节能减排项目等, 主要属于固定资产投资。

3.1.2 来源和规模

“十二五”期间, 节能减排重大项目投资总规模如果按100亿元考虑, 年均约20亿元, 主要来源包括:国家财政奖励和补贴、中央企业总部拨付资金、基层企业自有资金、贷款等。

3.1.3 国家财政奖励和补贴

包括中央预算内资金、国家节能改造奖励、生态保证金等。详情见表1。

此项属于外部来源, 各级企业需积极申报, 建议中央企业出台激励和考核措施, 以有效扩展资金来源。“十二五”期间, 如果措施得力, 有可能取得5%以上资金支持, 可到达年均约1亿元的补贴和奖励规模。

3.1.4 中央企业拨付资金

根据各中央企业自身情况, 合理确定一定比例, 但应高于常规技改项目的资本金注资比例, 从而增强中央企业拨付资金的支持力度。例如常规技改项目注资比例为25%, 建议节能减排项目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5%, 平均水平控制在40%的水平, 需要中央企业拨付资金额度由目前的5亿元提高到8亿元, 年平均增加3亿元。

3.1.5 基层企业自有资金

适当降低基层企业自有资金出资比例, 减少基层企业资金压力。例如目前平均60%, 建议降为50%, 则节能减排所需基层企业自有资金将由目前的12亿元降低为10亿元, 年平均减少2亿元。

3.1.6 贷款

降低项目贷款比例, 减少基层企业还贷压力。例如目前平均贷款为15%, 建议比例降低为5%, 则节能减排所需贷款资金将由目前的3亿元降低为1亿元, 平均减少2亿元。同时, 还可以考虑申报各类低息贷款, 每年也可间接实现一定数量的资金节约。

3.2 能力建设资金

3.2.1 用途

用于节能减排规划计划、技术咨询、科研攻关、宣传培训、专项奖励 (主要包括对优秀示范项目、优秀企业、优秀个人的奖励, 以及技术推广和国家财政补贴项目申报奖励) 等管理工作。

3.2.2 来源和规模

主要包括如下细目。

(1) 培训和宣传费用:例如年需200万元, 此项纳入成本费用。

(2) 研究和咨询费用:例如年需300万元, 此项纳入成本费用。

(3) 规划和计划编制费用:例如200万, 此项纳入成本费用。

(4) 评审费用:包括能评环评预审、先进适用节能技术评审、节能环保计划和预算评审, 例如年需200万, 此项纳入成本费用。

(5) 奖励先进费用:包括对优秀企业、优秀个人的奖励, 以及先进适用节能技术推广先进和国家财政补贴项目申报奖励等) , 例如年需300万;此项从企业工资总额中列支。

(6) 节能减排项目奖励:对于签订节能减排责任书, 且圆满完成任务的项目, 参照国家节能改造项目奖励方法, 给予一定奖励, 例如节能、环保和生态项目奖励总计约4000万, 纳入成本费用。

(7) 节能减排监测费用:例如年需500万元, 此项纳入成本费用。

(8) 其他管理费用:例如年需100万元, 此项纳入成本费用。

以上总计约5800万, 主要从企业成本费用列支。

4 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管理和配套制度

4.1 专项资金管理

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的管理应综合考虑, 根据节能减排任务, 确定节能减排年度计划和重大项目安排, 据此提出节能减排年度预算, 确定节能减排专项资金规模, 决策机构审定后执行。中央企业财务部门、计划管理部门、节能减排主责部门和生产管理部门应协同一致, 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 协同负责节能减排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审计验收和绩效评估等。

在中央企业内部年度计划、投资项目以及资金管理办法的总体框架下, 为规范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管理, 针对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特点, 建议也从计划、项目和资金管理三个方面制定专项配套政策:一是规范专项资金使用的《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管理规定》, 主要包括:预算管理、资金管理、财务核算管理、考核与评价等;二是统筹确定节能减排专项资金规模和安排的《节能减排年度计划和预算管理规定》, 主要包括:计划和预算的启动、编制、审批、发布与执行、变更、检查与考核等;三是促使节能减排专项资金落地的《节能减排项目管理办法》, 主要包括项目的申报审批、阶段管理、后评价、奖励和处罚等。

5 结论和建议

(1) 设置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是必要的和紧迫的, 是中央企业完成节能减排考核任务和规划目标的重要保障, 有利于促进节能减排工作专业化、规范化。

(2) 节能减排资金机制主要可通过增加中央企业拨付资金额度、减少基层企业自有资金投入、减少企业贷款、以及增加节能减排能力建设费用等措施, 提高基层企业积极性。

中央专项资金 第5篇

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中央财政清洁生产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快清洁生产技术应用推广,提升企业清洁生产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中央财政清洁生产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是指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的,专项用于补助和事后奖励清洁生产技术示范项目的资金。

第三条 清洁生产技术示范项目包括:

(一)应用示范项目,指新技术推广前的产业化应用示范项目。重点支持对行业整体清洁生产水平影响较大、具有推广应用前景的共性、关键技术应用示范。示范技术应基本成熟,具备应用条件。

(二)推广示范项目,指应用成熟的先进、适用清洁生产技术实施的重大技术改造项目。重点支持能够显著提升企业清洁生产水平的中高费技术改造项目。

第四条 专项资金的使用安排应当坚持“科学、公正、公开”的原则,接受社会监督。

第五条 专项资金优先支持重点行业、流域、区域的重大清洁生产技术示范项目。每年的支持范围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共同发布。

第六条 示范项目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采用的清洁生产技术符合国家有关产业政策要求,原则上项目实施后不新增产能。

(二)项目前期工作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三)近三年内没有得到其他中央财政资金支持。

(四)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以上且示范技术属清洁生产推行方案等鼓励推广应用的先进技术。

(五)省级(含计划单列市、新疆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省级工业主管部门)、财政部门、中央企业集团审查同意列入示范项目。

(六)应用示范项目已开工在建,或具备开工条件;推广示范项目已经实施完成。

第七条 清洁生产推行方案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第八条 专项资金安排采取补助或事后奖励方式。对应用示范项目,按照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20%给予资金补助;对推广示范项目,按照不超过项目实际投资额的15%给予资金奖励。

第九条 省级工业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按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的要求和本办法规定组织申报示范项目;中央企业集团直接向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申报项目。

第十条 示范项目申报材料包括:

(一)省级工业主管部门、中央企业的申请文件。主要内容包括申报项目基本情况说明、审查意见及对项目真实性的承诺说明,并附项目汇总表。

(二)清洁生产专项资金申请报告。

由具有甲级咨询资质的机构分项目编写,具体要求见附件

1、附件2。

(三)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要求报送的其他有关材料。第十一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商财政部委托咨询机构或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查。审查重点包括:

(一)申报材料是否齐全并符合本办法规定及有关要求。

(二)项目所采用的清洁生产技术是否先进。

(三)应用示范项目对行业清洁生产水平的影响及推广前景。

(四)推广示范项目实施完成后,企业清洁生产水平改善情况。

第十二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根据审查结果向财政部提出示范项目安排建议;财政部根据示范项目安排建议和中央财政预算管理有关规定,审核下达清洁生产专项资金使用计划。

第十三条 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在政府网站公布专项资金安排的有关信息,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四条 省级工业主管部门、中央企业集团对申报项目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第十五条 专项资金帐务处理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 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截留、挪用。对违反规定的,除将国家补助或奖励资金全额收缴国家财政外,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有关法律法规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第十七条 对弄虚作假、骗取、套取专项资金的企业,财政部将扣回专项资金,并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责令地方有关部门进行整改,同时将企业名单在网站上进行通报,三年内不再受理项目资金申报。

第十八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财政部对专项资金支持项目进行抽查,必要时委托财政部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或社会中介机构实施专项检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组织对重点行业、流域、区域清洁生产示范项目总体情况开展绩效评价,确保专项资金的使用效果。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解释。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附:1.××项目清洁生产专项资金申请报告要点(应用示范项目)

2.××项目清洁生产专项资金申请报告要点(推广示范项目)

附1:

××项目清洁生产专项资金申请报告要点

(应用示范项目)

一、企业基本情况

包括所有制性质、主营业务、近三年来的销售收入、利润、资产负债率、项目法人等基本情况。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情况。

二、项目基本情况

包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主要建设内容、总投资及资金来源,以及项目前期工作情况等。

三、示范技术来源及示范效果分析

包括国外同类技术情况;国内技术现状;技术来源(自主研发、引进应用、消化吸收创新开发等)、成熟情况、先进性评价及解决的主要问题;示范效果评价及推广应用前景分析;对提升行业清洁生产水平的作用和影响。

四、专家审查情况及主要结论

五、项目实施条件及项目进展

包括资金来源、土地、环评等配套条件;建设周期;项目进展。

六、有关附件要求(复印件)

(一)企业营业执照副本

(二)核准或备案文件

(三)规划部门出具的意见

(四)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五)环保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意见

(六)专家评审意见

(七)配套资金证明

(八)项目单位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的证明材料

(九)前3年经社会中介机构编制的财务报表

七、装订要求

报告用A4纸简装装订,正反面打印。

附2:

××项目清洁生产专项资金申请报告要点

(推广示范项目)

一、企业基本情况

包括所有制性质、主营业务、近三年来的销售收入、利润、资产负债率、项目法人等基本情况。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情况。

二、项目基本情况

包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主要建设内容、总投资及资金来源,以及项目前期工作情况等。

三、示范效果分析

包括技术来源及先进性评价、解决的主要问题等。重点是对比分析项目实施前后,企业清洁生产水平提升情况(节能、降耗、减排、资源综合利用等)以及经济效益评价。

四、项目验收情况及主要结论

五、有关附件要求(复印件)

(一)企业营业执照副本

(二)核准或备案文件

(三)规划部门出具的意见

(四)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五)环保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意见

(六)项目实际投资证明材料

(七)项目单位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的证明材料

(八)前3年经社会中介机构审计的财务报表

七、装订要求

中央专项资金 第6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专项资金 预算管理

财政专项资金拨付,不仅加快推进了高职院校基础设施建设、学科建设,改善了教学环境,更重要的是专项资金的投入给高职院校带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极大促进了教育事业健康的发展。管好、用好专项资金意义重大,将直接影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提高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的前提就是大力推进依法理财,科学、精细化管理,统筹兼顾,完善监督机制。

一、高职院校专项资金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项目预算单位管理意识不强

重编制,轻执行。有的高职院校在财政批复下达预算任务书后,随意调整预算科目与项目,擅自变动预算资金的用途。上报预算时,高报预算。缺乏宏观把握能力的培养,财务人员上报预算编制工作时,缺乏与相关业务部门的沟通、协调,配合不够,预算与实际脱节。未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预算形同虚设,随意更改。

2.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准确性、全面性

首先,预算编制缺乏科学合理的标准、依据和项目论证,表现在预算编制质量不高,完整性差,透明度低,预算编制调查、审查不细,把关不严。其次,专项资金内容专业性强,预算很难做到准确,加上主观性原因,预算数与实际使用数有一定的差异,专项资金结余较大。

3.预算管理缺乏约束力,专项资产购置交叉重复

只强调本部门的预算和利益,忽视了学院总体的发展目标,没有从教学实际出发,与资产部门沟通协调不够,造成专项购置的资产交叉重复,资源浪费,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益。项目实施进度不能按计划执行,影响了工期,专项资金不能按进度支付,资金的使用效益低,缺乏预算管理的约束力。

4.预算管理缺乏绩效考核机制

在预算管理工作中,没有明确的预算执行流程、有效的监控措施,预算考核也没有落实到具体责任部门,考核的结果也没有对应相应责任,预算考核没有起到奖勤罚懒、调动人员积极性的作用,预算执行奖惩不明,缺乏约束力。事后专项资金监管敷衍了事,没有做到事前监督,事中控制,项目执行力度不够。

二、新制度下的对策和建议

1.提高认识,改变观念,落实责任

部门预算单位要充分认识专项资金预算编制工作的重要性,结合学院总体发展目标,明确目的和意义,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兼顾各方面的需求,各部门单位协调配合,齐心协力做好预算编制工作,使财政专项资金真正发挥效益。健全、完善预算组织机构,有效组织财务预算管理的实施,加强制度建设,落实责任。

2.加强专项资金预算编制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加强专项资金预算管理主要体现在编制和执行环节上。编制预算,应依照合法性、真实性、重要性、综合性等预算编制原则,在实施综合财政预算的基础上,做到零基预算和细化预算,核定具体支出的额度,明确各项支出的用途,科学编制项目支出预算。规范项目结余资金的管理,与下一年度预算编制相结合,提高预算编制的管理水平。

3.通过信息化平台建设,强化监督和管理

通过财政应用支撑平台,监管项目立项、申报、审核、调整,政府采购,资金拨付,资金使用,绩效评价,评价结果等。全程实时查询,进行有效管理,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审核,监控资金流向,注重资金使用效益的分析,分析执行进度慢的原因,通过量化指标分析资金投入取得的效果,促进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最大化。同时,建立项目库的管理,实现项目支出预算的滚动管理。

4.强化监督,完善绩效考核机制

在管理活动中,监督和考核意义重大,应加强预算绩效监督,引入绩效预算管理模式,完善绩效考评机制,考核资金使用效果。要从中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创新预算绩效评价机制,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绩效信息数据化系统,夯实绩效管理工作基础,把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安排下一年度预算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郑爱东.浅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现代商业,2011(8).

[2]陈晶.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J].行政实业资产与财务,2010(2).

[3]俞征.深化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研究[J].杭州财会,2012(1).

[4]黄淑霞.高校预算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会计之友,2009(8).

中央专项资金 第7篇

据健康报7月21日讯日前, 覆盖22个省 (区、市) 以及辽宁省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2010年中西部地区城市社区卫生人员培训项目管理方案》下发各地。该方案将通过加强对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及其他卫生技术人员的岗位培训, 提高中西部地区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能力, 计划共培训5万多名社区卫生人员。

按项目规划, 全科医师骨干培训2676人, 全科医师岗位培训24078人, 社区护士及其他卫生技术人员岗位培训26770人。全科医师骨干培训在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全科医学临床 (二级及以上医院) 和社区培训基地进行, 培训时间为10个月。全科医师岗位培训60天, 社区护士及其他卫生技术人员岗位培训30天。培训以加强社区卫生基本服务能力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关内容为重点, 预计在2011年6月底前完成。

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有关负责人介绍, 医改方案提出用3年时间, 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培养社区卫生人员16万人次。此次培训项目是这一目标的组成部分, 中央财政已为该项目安排了专项资金, 不足部分主要由省级财政补充。

中央专项资金 第8篇

2010年4月, 财政部制定并下发了《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财教[2010]21号文件) , 2010~2012年间全国共计650多所地方普通本科高校从中央财政获得数额庞大的专项资金支持。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

对于高等院校的绩效考核, 就我国而言, 首个正式的报告是出自《中国高等学校绩效评价报告》。通过对这些学校具体的绩效考核, 评估出约有50%的高校所表现出来的均是“投”远大于“产”。由此可以看出, 我国高校的对于自身绩效的考核与控制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在这一背景下, 人们开始关注并探讨一个热门话题——高校究竟应不应该把绩效纳入到自己的工作范围中。

高等教育作为一种公共资源, 在全世界普遍由政府扶持, 经费来源主要依靠财政拨款。因此如何拨款, 额度如何确定就成为了一个新的课题。在欧美国家中, 也有着多种模式:首先, 以法国为主要代表的前提程序式。此模式必须有独立评估的第三方机构, 第三方的评估报告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最终的拨款额度。其次, 以英国为代表的分等赋权式。这种方法着重于将评估的分值根据预先制定的标准来划分为不同的等级, 严格按照等级制度进行拨款。最后, 还有以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为代表的指标介入式。

以上所有的国家的方法为典型的绩效预算法。方法即典型的绩效预算。

国内高校绩效评价结果主要运用在三个方面:一是应用在高等学校财政拨款方面;二是改善高等学校预算和资金的管理方面;三是为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和布局提供参考。

二、专项资金使用中的衍生问题

“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的到来毫无疑问给全国地方高校的发展带来了极大地推动作用, 从中央的发文来看, “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计划明确中央财政将在原“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专项资金”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资金投入, 并适当扩大支持高校的范围, 支持地方高校的重点发展和特色办学, 以促进高等教育区域协调发展, 提高地方高等教育质量。

因为缺乏有效地绩效评价体系, 高校和主管部门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的监督则往往流于形式, 造成了专项资金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大打折扣。

三、高校建立绩效评估的现实意义分析

我国目前基本上建立了财政经费为主、个人成本分担、多渠道筹措社会教育经费相结合的高等学校投入体制。但伴随着我国高等学校体制的改革, 高等学校财政投入的运行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一方面, 财政供给在总量上无法满足高等学校的超常规的战略发展, 出现了诸如为了高等学校为了规模发展而高负债运行的债务问题。另一方面, 财政投入的使用效率低下, 又成为饱受诟病的问题。正是基于以上两种问题, 如何提高高等学校绩效水平才成为当务之急。

如何把中央支持的专项资金用好并产生应有的效益, 首先, 需要地方高校加强项目科学论证、建立科学的管理办法和健全完善的制度以确保项目顺利完成。其次, 要促进高等学校绩效考核指标的确定与完善, 帮助高等学校内的相关负责人将重心转移到预算投入的运营效率上。最后, 在此基础上所做出的绩效考评, 不单单只是针对个别财务指标进行相关的度量与研究, 而是要从整个高等学校的运营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方面进行评估。

探讨“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有助于促进高等学校绩效考核指标的确定与完善, 并通过绩效评估手段保证高等学校的公平与效率。

参考文献

[1] (英) 亚当·斯密.国富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2:254.

中央财政资金补贴机具种类及标准 第9篇

按照“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目标要求, 中央财政资金重点补贴粮棉油等主要农作物生产关键环节所需机具, 兼顾畜牧业、渔业、设施农业、林果业及农产品初加工发展所需机具, 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着力提升粮棉油等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2015~2017年中央财政资金补贴机具种类范围为11大类36个小类94个品目。11大类分别为耕整地机械、种植施肥机械、田间管理机械、收获机械、收获后处理机械、农产品初加工机械、排灌机械、畜牧水产养殖机械、动力机械、设施农业设备和其他机械 (精准农业设备) 。

补贴标准:单机补贴额不超过5万元;挤奶机械、烘干机单机补贴额不超过12万元;1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高性能青饲料收获机、大型免耕播种机、大型联合收割机单机补贴额不超过15万元;200马力以上拖拉机单机补贴额不超过25万元;大型棉花采摘机单机补贴额不超过60万元。

中央财政专项补助新农保城居保 第10篇

根据有关规定, 中央财政按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 对中西部地区全额补助, 对东部地区补助50%。对各地的具体补助金额, 根据试点县60周岁及以上实际参保户籍人口总数、地方财政补助资金到位情况核定。

省级财政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联合向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出新农保和城居保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申请, 经两部共同审核同意后, 核拨补助资金。

专项资金整合新路 第11篇

转移支付,主要是指各级政府之间为解决财政失衡而通过一定的形式和途径转移财政资金的活动,是政府财政资金的单方面的无偿转移,体现的是非市场性的分配关系。

从实际工作来看,一般性转移支付,具有财力平衡作用,但是贯彻落实上级政府施政意图的功能较弱;专项转移支付,可以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但专项项目设置“多、小、散”,不利于地方财政的统筹,地方配套压力也大,效益难以发挥。

近年来,对于转移支付的改革呼声很强烈。一个基本的方向是“减少专项转移支付、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

弊端凸显

“买酱油的钱不能打醋”,一句话形象地刻画了当前专项转移支付的窘境。实际工作中,专项资金还存在形式各样的“潜规则”。

从2008年开始,专项转移支付首次超过一般性转移支付后,最近几年,专项转移支付的比重已有所下降,一般性转移支付比重相应增加。2013年,43804.21亿元的财政转移支付中,有24538.35亿元是一般转移支付,19265.86亿元是专项转移支付。

在专项转移支付中,目前比较大的争议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项目种类和数量繁多,金额小,由于专款专用和资金分散,难以集中财力办大事,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二是项目的申请程序复杂。资金管理者和申请者的负担都很重。三是资金拨付的审批时间长,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四是分配不透明,容易导致腐败,这也是广为诟病的“跑部钱进”的根源。

分类拨款

面对专项转移支付中的种种弊端,如何找到现实出路?

岳希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对政府转移支付制度有着长期深入的研究。根据多年的研究,岳希明认为,目前学界对于专项转移支付改革的方向集中为两点:一是放宽或取消资金使用限制,让地方政府根据本地区需要自由安排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也即将专项转移支付归并为一般性转移支付;二是尽可能减少按项目申报和审批分配资金,改按因素法分配,增加资金分配的透明性,也即采取专项转移支付与一般性转移支付中间地带的分类拨款模式。在对专项转移支付指定用途范围放宽还是取消的选择上,需要谨慎的考虑,完全取消用途限制并不可取,相比而言,分类拨款(block grants)模式更符合改革实际。

岳希明认为,分类拨款更适合目前我国的实际,它不仅有利于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实现,同时有助于消除目前我国专项转移支付的弊端。

较为宽泛的专项拨款在中央政府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最有效,或者较一般性转移支付更有效。其主要原因在于,地方政府倾向于把不指定用途的拨款用于投入生产性投资上,而不是优先用于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上。因此,指定用途的专项拨款较不指定用途的一般性拨款,对地方政府的某项特定公共支出的刺激效应更显著。

试点方向

尽管在官方正式文件中,尚没有提及分类拨款的整合方式。但在近年来的实际改革中,已经初见端倪并有成效。

岳希明认为,分类拨款不仅在我国一般性转移支付中占据主导地位,同时也是当前我国专项拨款改革的方向。浙江经验与黑龙江“两江平原”涉农资金改革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从浙江经验来看,操作方法可以概括为“专项性一般转移支付”。从资金性质看,这类资金有其特定的政策目标和相对确定的使用范围,属于专项资金;但同时这些资金又是财力性补助,具有一般性转移支付的优点,所以叫专项性一般转移支付。这项改革通过分配因素的政策性、导向性作用,既可以更有效地推动上级政府的政策意图、目标的落实,又同时实现了财政分配职能的回归,大大增强了政府的财政调控能力,有利于地方和部门集中财力办大事。

其关键点在于,专项性一般转移支付改革实行“因素法”分配,省财政以各地业务量、工作绩效、地方财力状况、机构人员等因素,确定权重系数后,将专项性一般转移支付资金直接下达到市县财政部门。

同时,通过财政部门与各业务部门的积极沟通和方案的科学设计,解除了部门的后顾之忧:一方面使各业务部门体会到这一改革的“三不变和一不减”,即资金分配建议权、财务自主权和资金使用权不变,资金总体规模不减;另一方面通过资金整合,把原分散在分管领导和处室中的资金分配决策权,集中到了单位一把手和财务部门手中,提高了单位的资金统筹能力,增强了部门理解、配合、支持这项改革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从黑龙江“两江平原”试点来看。2013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印发《关于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涉农资金整合的意见》,除对特定人群的补贴资金、救灾资金外,将中央财政安排的涉农77项资金归并整合为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社会发展、扶贫开发3大类,允许黑龙江省在3大类资金内部适当调剂、统筹安排使用涉农资金。

此次试点关键点在于,从中央、制度等“源头”层面着力推动涉农资金整合,对推进涉农资金使用管理体制改革具有“破冰”意义。解决过去涉农资金存在的多头下达、零敲碎打、平均用力、“撒胡椒面”等突出问题。

专项资金管理研究 第12篇

专项资金分为发展性专项和事业性专项, 具体涵盖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 其资金规模大, 资金使用效果影响范围广。自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和部门预算以来, 对资金使用单位来说, 规范的专项资金管理环节应包括: (1) 专项资金的预算环节。包括将专项资金预算纳入年度预算, 获得财政拨款;对未纳入预算的突发项目通过追加申请的方式争取财政专项。 (2) 专项资金的使用环节。包括资金授权审批、支付方式、支付金额等。 (3) 专项结束后的项目决算。包括结余资金的管理, 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分析等。 (4) 资金使用效果的绩效评价。然而, 当前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使用、管理专项资金过程中, 还存在不少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专项资金管理过程中财务控制意识薄弱, 财务角色被弱化

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对财务人员的重视程度不高, 多数单位财务人员在专项资金的管理中只是承担了会计核算和资金支付等简单的服务性工作, 对具体的业务和决策了解的并不多, 也即财会人员对各活动的事前和事中的辅助控制作用没有体现出来。财务人员因而无法根据业务进度合理安排资金支付, 只是简单的事后的票据报销, 不清楚资金使用中的用途、标准及结余。对于一些不按预算执行或随意改变支出用途资金, 单位财务会计人员只有等发现后尽量予以协调、向财政请示调整专项预算, 而没有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措施, 使得监督往往流于形式, 缺乏应有的力度, 直接影响了财务监督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使管理手段相对弱化, 导致财务资金使用效益低下。

2 专项资金分配缺乏科学合理的标准和依据

近年来各地财政预算中普遍推行了部门预算和细化预算的编制方法, 基本上实行的是“人员经费按标准, 公用经费按定额, 专项经费按实际”。但对于专项资金如何按实际, 缺少明确的定论。换句话说, 就是专项资金分配缺乏科学合理的标准和依据。由于缺少对经济运行状况的科学预测和编制方法, 预算编制中的基数加增长的办法仍然存在, 没有实行完全意义上的“零基预算”。甚至有的只是将专项资金进行“切块”分配, 使得专项资金预算编制时主观性强, 随意性大。一方面一些单位专项资金大量结余, 形成资金沉淀;另一方面一些专项事业资金又供给不足, 影响事业发展和政府职能的实现。

3 资金支出环节管理薄弱

(1) 由于财政拨款时间与项目实施时间的不一致性, 导致项目资金跟不上项目进展, 影响了项目的顺利进行, 甚至会导致资金管理失控。这一方面可能是财政有意滞留专项资金;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缺乏有效的机制来保证两者的进度一致。 (2) 有的单位专项资金的支出没有有效的控制和监督手段, 各项费用基本上是实报实销, 经办人员没有控制意识, 这在预算不够细化的情况下就很可能导致“合法浪费”的现象。 (3) 有的单位没有专项资金使用的正式详细的费用预算以及结算, 对于各科室上报的各类专项资金更多地只从数字上简单汇总, 用于应付上级部门的要求, 而没有从财务角度加以分析和利用, 特别是缺乏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综合评价以及相关同类专项使用标准的归纳和确定的了解, 如果能够通过费用预算进行专项资金支出控制, 并且对资金使用结余或者超支的原因进行进一步分析的话, 更有利于专项资金的有效使用。

4 专款支出的开支范围不够明确

具体哪些开支能在专款中列支, 哪些不能在专款中列支, 文件规定只是一些大的原则, 在具体操作中没有明确规定。而实际情况比较复杂, 凭财会人员的理解去审核监督。一些单位则存在任意扩大专项资金的支出范围, 列支办公设备购置费及招待费, 违背了专款专用原则, 也无形中造成了“合法浪费”的现象。 因此,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 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是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5 对策

(1) 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

认真贯彻落实《会计法》、《预算法》, 充分认识到专项资金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是提高发展能力的重要保障, 确保管好、用好专项资金。建立专项资金跟踪反馈制度, 项目安排在一定期限内未启动实施的, 专项资金必须上交。已完工项目结余资金也应及时上交, 以利统筹安排资金;属于维修、改造等工程项目, 应按基本建设会计制度进行核算, 完工项目经工程决算审价后方予以核销。用专项资金购置的固定资产, 纳入资产统一管理, 涉及政府采购、大宗材料采购的, 必须严格按有关规定执行。

(2) 强化财务控制意识, 准确定位财务人员角色。

将财务的职能定位于全面参与资金使用的决策与控制。要对财务室内部进行合理规范的分工和岗位职责界定以保证财务的职能得以有效的实现, 在此基础上, 财务人员应该参与到资金管理的全过程, 对于整个过程进行统筹规划, 根据“资金流到哪, 管理管到哪”的思想, 尤其是要加强对资金支出方面的管理, 保证资金使用的高效率。如让财务人员能及时了解项目进度, 据此有效的进行付款安排, 当然这需要整个单位提高对财务工作的重视程度以及业务经办人员的积极配合。

(3) 细化预算编制, 拓宽专项资金管理方法。

增强预算本身的透明度, 就是要细化预算, 使预算支出落实到每一个项目和每项支出的每一款。资金使用单位在专项开展之前应制定尽量详尽的费用预算, 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应尽严格按照预算标准执行, 资金支出过程中应加强业务人员与财务人员的沟通, 使财务人员及时了解项目进度, 及时安排项目资金, 财政部门也应奉公执法, 不能无故滞留专项资金, 以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在项目完成后业务经办人员及时进行项目报销工作, 并进行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分析, 形成专门项目决算, 阐明形成预算和决算差异的原因, 便于准确向财政部门汇报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最后将专项资金项目结余资金返还财政, 不能私自挪作他用。

(4) 实施专项资金绩效评价, 促进专项资金规范核算。

上一篇:课前自学下一篇:TP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