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混凝土裂缝

2024-09-06

房屋建筑混凝土裂缝(精选12篇)

房屋建筑混凝土裂缝 第1篇

1.1 塑性收缩裂缝

此类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失水, 即由于水分从混凝土表面蒸发损失, 导致的混凝土体积收缩。主要发生在混凝土暴露表面, 裂缝深度一般不大。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混凝土浇注后3~4小时左右表面没有被覆盖, 特别是平板结构在炎热或大风天气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过快, 或者是基础、模板吸水过快, 以及混凝土本身的水化热高等原因造成混凝土产生急剧收缩, 此时混凝土强度趋近于零, 不能抵抗这种变形应力而导致开裂。混凝土中蒸发和吸收水分的速度越快, 塑性收缩裂缝越容易产生, 而商品混凝土由于为了满足可泵性、流动性、出机时混凝土的塌落度和砂率比普通混凝土大很多, 早期强度低所以其水分特别容易散失, 表面容易形成裂缝。

1.2 塑性沉降裂缝

此类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混凝土骨料沉降时受到阻碍 (如钢筋、模板) 而产生的。这种裂缝大多出现在混凝土浇注后0.5小时至3小时之间, 混凝土尚处在塑性状态, 混凝土表面消失水光时立即产生, 沿着梁及板上面钢筋的走向出现, 主要是混凝土塌落度大、沉陷过高所致。另外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模板绑扎的不好、模板沉陷、移动时也会出现此类裂缝。

1.3 施工工艺质量引起的裂缝

裂缝出现的部位和走向、裂缝宽度因产生原因而异, 比较典型且常见的如下:

(1)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过厚, 或乱踩绑扎的上层钢筋, 使承受负弯矩的钢筋保护层加厚, 导致构件的有效高度减小, 形成与受力钢筋垂直方向的裂缝。

(2) 混凝土震捣不密实、不均匀, 出现蜂窝、麻面、空洞, 导致钢筋锈蚀或形成其它荷载裂缝的起源点。

(3) 混凝土浇注过快, 混凝土流动性较低在硬化前因混凝土振捣不足, 硬化后沉实过大, 容易在浇注数小时后发生裂缝, 即塑性收缩裂缝。

(4) 混凝土搅拌、运输时间过长, 水分蒸发过多, 引起混凝土塌落度过低, 使得在混凝土表面出现不规则的收缩裂缝。

(5) 用泵送混凝土施工时, 为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 增加水和水泥用量, 或因其它原因加大了水灰比, 导致混凝土凝结硬化时收缩量增加, 混凝土表面出现不规则裂缝。

(6) 混凝土分层或分段浇注时, 接头部位处理不好, 易在新、旧混凝土和施工缝之间出现裂缝。

(7) 混凝土早期受冻, 使构件表面出现裂纹, 或局部剥落, 或脱模后出现空鼓现象。

(8) 施工时模板刚度不足, 在浇注混凝土时, 因侧向压力的作用使得模板变形, 产生与模板变形一致的裂缝。

(9) 施工时拆模过早, 混凝土强度不足, 使得构件在自重或施工荷载作用下产生裂缝。

1.4 温度应力裂缝

此类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混凝土浇筑后, 聚积在内部的水泥水化热不易散发, 造成混凝土的内部温度升高, 而混凝土表面散热较快, 这样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差, 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 表面产生拉应力。如果在混凝土表面附近存在较大的温度梯度, 就会引起较大的表面拉应力, 此时混凝土的龄期很短, 抗拉强度很低, 如果温差产生的表面拉应力, 超过此时的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 就会在混凝土表面产生表面裂缝。

2 混凝土裂缝的预防

2.1 塑性收缩裂缝预防措施

此类裂缝预防的措施如下:

①施工单位在浇注混凝土后要及时覆盖养护, 增加环境湿度;

②商品混凝土公司在满足可泵性、和易性的前提下尽量减小出机塌落度、降低砂率、严格控制骨料的含泥量。

2.2 塑型沉降裂缝预防措施

此类裂缝预防的措施如下:

(1) 在满足泵送和施工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混凝土塌落度;

(2) 保证混凝土均质性, 搅拌运输卸料前先高速运转20~30秒, 然后反转卸料;

(3) 施工过程中应经常观察模板的位移和混凝土浇捣的密实情况, 不能漏振、过振使混凝土离析分层;

(4) 施工过程中严禁随意加水。

2.3 施工方面原因造成的裂缝预防措施

此类裂缝预防措施如下:

(1) 加强模板施工的过程管理。

模板及其支架必须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 在振捣过程中派专人进行看模, 防止松扣下沉现象发生;试块强度达到设计允许值时方能拆模。

(2) 混凝土的成品保护。

对浇筑好的板面, 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后方可上人。

(3) 钢筋绑扎施工加强对负弯矩筋的管理。

加密支撑马凳的间距、确保板面负弯矩筋的保护层厚度。

(4) 振捣方式方法必须正确。

振捣易快插、慢拔。振捣时间过短, 混凝土不均匀;时间过长, 易导致严重浮浆。

2.4 温度应力裂缝预防措施

此类裂缝预防措施如下:

(1) 降低混凝土发热量。

(2) 降低混凝土浇筑温度。

在高温季节要降低原材料温度, 在环境温度较低的早晚浇筑;避免吸收外部环境热量, 运输工具、泵送管路尽量遮荫, 防止混凝土升温;埋设冷却水管, 通入冷水降温。

(3) 分层分块浇筑。

(4) 表面保温与保湿。

要尽量长时间地保温和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让其表面慢慢冷却、干燥, 使混凝土能够增长强度以抵抗开裂拉应力。主要有蓄水养护和覆盖洒水养护两种方式, 养护时间一般不少于14d。

3 混凝土裂缝的治理

(1) 灌浆法:

此法应用范围广, 从细微裂缝到大裂缝均可适用, 处理效果好。

(2) 表面处理法:

包括表面涂抹和表面补贴法。表面涂抹适用范围是浆材难以灌入的细而浅的裂缝, 深度未达到钢筋表面的发丝裂缝, 不漏水的缝, 不伸缩的裂缝以及不再活动的裂缝。表面贴补 (土工膜或其它防水片、法适用于大面积漏水 (蜂窝麻面等或不易确定具体漏水位置、变形缝、的防渗堵漏。

(3) 结构补强法:

因超荷载产生的裂缝、裂缝长时间不处理导致的混凝土耐久性降低、火灾造成的裂缝等影响结构强度可采取结构补强法。包括断面补强法、锚固补强法、预应力法等混凝土裂缝处理效果的检查包括修补材料试验;钻心取样试验;压水试验;压气试验等。

(4) 填充法:

用修补材料直接填充裂缝, 一般用来修补较宽的裂缝, 作业简单, 费用低。宽度小于0.3mm, 深度较浅的裂缝、或是裂缝中有充填物, 用灌浆法很难达到效果的裂缝、以及小规模裂缝的简易处理可采取开V型槽, 然后作填充处理。

4 结论

总而言之, 钢筋混凝土构件基本上都是带裂缝工作的, 只是有些裂缝很细, 甚至肉眼看不见, 一般对结构的使用无大的危害, 允许其存在。有些裂缝在使用荷载或外界物理及化学因素作用下, 不断产生和发展引起混凝土碳化、保护层剥落及钢筋锈蚀, 使钢筋混凝土强度和刚度受到削弱, 耐久性降低, 严重时甚至发生垮塌事故, 危害结构的正常使用, 必须加以控制, 因此研究商品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是非常重要而迫切的。

摘要:本文主要是阐述了房屋建筑混凝土造成裂缝的原因, 并对如何预防混凝土裂缝及混凝土裂缝的治理进行了探讨。

建筑施工实习报告混凝土裂缝 第2篇

我们这次实习是生产实习,它是我们专业的教学计划中极为重要的教学环节,是我们在校学习期间理论联系实际,增长时间知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之一,能使我们在学校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生产相结合。这是一个让我了解施工现场的好机会,让我更深一步的了解理论与实际的差别。

在实习的过程当中我们涉及到了以下的内容:对所在实习工程的建筑、结构施工图的识读;对工程的性质、规模、建筑物及结构体系,地基及基础特点等的了解;对土方工程的特点及回填土的质量要求的了解;对实心砖墙的砌筑方法、墙体的构造要求的了解;对混凝土的制备、运输、浇筑、振捣及养护拆模的方法的了解;对混凝土的质量检查内容及检查方法的掌握;对钢筋的除锈、调直、切断、弯曲成型等加工工艺以及钢筋连接的方法及要求的了解;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及其支架以及钢筋工程的检查内容的了解;对墙面、地面的施工方法的了解;对地面防水及屋面防水的施工工艺的了解;对施工操作规程及质量检查验收标准的了解;参与工程质量的检查、评定和验收工作;通过考察对建筑材料的销售及使用情况的了解;对施工组织和概预算的编制方法的认识等等.在以前的实习日志中大部分已经涉及到,下午的时间我对在实习的过程中看到的裂缝的原因做了一个系统的查找,并在资料上找到了与我们实习相关的一些内容。下面就联系在以前见到的和课程中学习到的内容对裂缝的原因做个简要的分析。

首先说实习对我来说是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字眼,因为我十几年的学生生涯也经历过很多的实习,但这次却又是那么的与众不同。他将全面检验我各方面的能力:学习、生活、心理、身体、思想等等。就像是一块试金石,检验我能否将所学理论知识用到实践中去。关系到我将来能否顺利的立足于这个充满挑战的社会,也是我建立信心的关键所在,所以,我对它的投入也是百分之百的!紧张的一个月的实习生活结束了,在这一个多月里我还是有不少的收获。实习结束后有必要好好总结一下。首先,通过一个多月的实习,通过实践,使我学到了很多实践知识。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旁站,使我近距离的观察了整个房屋的建造过程,学到了很多很适用的具体的施工知识,这些知识往往是我在学校很少接触,很少注意的,但又是十分重要基础的知识。比如说混泥土的裂缝原因及处里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那我就说说我的见解吧:

1裂缝的原因

混凝土中产生裂缝有多种原因,主要是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匀性,以及结构不合理,原材料不合格(如碱骨料反应),模板变形,基础不均匀沉降等。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表面引起拉应力。后期在降温过程中,由于受到基础或老混凝上的约束,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拉应力。气温的降低也会在混凝土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当这些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即会出现裂缝。许多混凝土的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或变化较慢,但表面湿度可能变化较大或发生剧烈变化。如养护不周、时干时湿,表面干缩形变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也往往导致裂缝。混凝土是一种脆性材料,抗拉强度是抗压强度的1/10左右,短期加荷时的极限拉伸变形只有(0.6~1.0)×104,长期加荷时的极限位伸变形也只有(1.2~2.0)×104.由于原材料不均匀,水灰比不稳定,及运输和浇筑过程中的离析现象,在同一块混凝土中其抗拉强度又是不均匀的,存在着许多抗拉能力很低,易于出现裂缝的薄弱部位。在钢筋混凝土中,拉应力主要是由钢筋承担,混凝土只是承受压应力。在素混凝土内或钢筋混凝上的边缘部位如果结构内出现了拉应力,则须依靠混凝土自身承担。一般设计中均要求不出现拉应力或者只出现很小的拉应力。但是在施工中混凝土由最高温度冷却到运转时期的稳定温度,往往在混凝土内部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有时温度应力可超过其它外荷载所引起的应力,因此掌握温度应力的变化规律对于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极为重要。

2温度应力的分析

根据温度应力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早期:自浇筑混凝土开始至水泥放热基本结束,一般约30天。这个阶段的两个特征,一是水泥放出大量的水化热,二是混凝上弹性模量的急剧变化。由于弹性模量的变化,这一时期在混凝土内形成残余应力。

(2)中期:自水泥放热作用基本结束时起至混凝土冷却到稳定温度时止,这个时期中,温度应力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的冷却及外界气温变化所引起,这些应力与早期形成的残余应力相叠加,在此期间混凝上的弹性模量变化不大。(3)晚期:混凝土完全冷却以后的运转时期。

温度应力主要是外界气温变化所引起,这些应力与前两种的残余应力相迭加。根据温度应力引起的原因可分为两类:

(1)自生应力:边界上没有任何约束或完全静止的结构,如果内部温度是非线性分布的,由于结构本身互相约束而出现的温度应力。例如,桥梁墩身,结构尺寸相对较大,混凝土冷却时表面温度低,内部温度高,在表面出现拉应力,在中间出现压应力。(2)约束应力:结构的全部或部分边界受到外界的约束,不能自由变形而引起的应力。如箱梁顶板混凝土和护栏混凝土。这两种温度应力往往和混凝土的干缩所引起的应力共同作用。要想根据已知的温度准确分析出温度应力的分布、大小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在大多数情况下,需要依靠模型试验或数值计算。混凝土的徐变使温度应力有相当大的松驰,计算温度应力时,必须考虑徐变的影响,具体计算这里就不再细述。

3温度的控制和防止裂缝的措施

为了防止裂缝,减轻温度应力可以从控制温度和改善约束条件两个方面着手。控制温度的措施如下:(1)采用改善骨料级配,用干硬性混凝土,掺混合料,加引气剂或塑化剂等措施以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2)拌合混凝土时加水或用水将碎石冷却以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3)热天浇筑混凝土时减少浇筑厚度,利用浇筑层面散热;(4)在混凝土中埋设水管,通入冷水降温;(5)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气温骤降时进行表面保温,以免混凝土表面发生急剧的温度梯度;(6)施工中长期暴露的混凝土浇筑块表面或薄壁结构,在寒冷季节采取保温措施;改善约束条件的措施是:(1)合理地分缝分块;(2)避免基础过大起伏;(3)合理的安排施工工序,避免过大的高差和侧面长期暴露;此外,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抗裂能力,加强养护,防止表面干缩,特别是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对防止裂缝是十分重要,应特别注意避免产生贯穿裂缝,出现后要恢复其结构的整体性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施工中应以预防贯穿性裂缝的发生为主。在混凝土的施工中,为了提高模板的周转率,往往要求新浇筑的混凝土尽早拆模。当混凝土温度高于气温时应适当考虑拆模时间,以免引起混凝土表面的早期裂缝。新浇筑早期拆模,在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出现“温度冲击”现象。在混凝土浇筑初期,由于水化热的散发,表面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此时表面温度亦较气温为高,此时拆除模板,表面温度骤降,必然引起温度梯度,从而在表面附加一拉应力,与水化热应力迭加,再加上混凝土干缩,表面的拉应力达到很大的数值,就有导致裂缝的危险,但如果在拆除模板后及时在表面覆盖一轻型保温材料,如泡沫海棉等,对于防止混凝土表面产生过大的拉应力,具有显著的效果。加筋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影响很小,因为大体积混凝土的含筋率极低。只是对一般钢筋混凝土有影响。在温度不太高及应力低于屈服极限的条件下,钢的各项性能是稳定的,而与应力状态、时间及温度无关。钢的线胀系数与混凝土线胀系数相差很小,在温度变化时两者间只发生很小的内应力。由于钢的弹性模量为混凝土弹性模量的7~15倍,当内混凝土应力达到抗拉强度而开裂时,钢筋的应力将不超过100~200kg/cm2..因此,在混凝土中想要利用钢筋来防止细小裂缝的出现很困难。但加筋后结构内的裂缝一般就变得数目多、间距小、宽度与深度较小了。而且如果钢筋的直径细而间距密时,对提高混凝土抗裂性的效果较好。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表面常常会发生细而浅的裂缝,其中大多数属于干缩裂缝。虽然这种裂缝一般都较浅,但它对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仍有一定的影响。为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防止开裂,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正确使用外加剂也是减少开裂的措施之一。

例如使用减水防裂剂,笔者在实践中总结出其主要作用为:(1)混凝土中存在大量毛细孔道,水蒸发后毛细管中产生毛细管张力,使混凝土干缩变形。增大毛细孔径可降低毛细管表面张力,但会使混凝土强度降低。这个表面张力理论早在六十年代就已被国际上所确认。(2)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收缩的重要因素,使用减水防裂剂可使混凝土用水量减少25%。(3)水泥用量也是混凝土收缩率的重要因素,掺加减水防裂剂的混凝土在保持混凝土强度的条件下可减少15%的水泥用量,其体积用增加骨料用量来补充。(4)减水防裂剂可以改善水泥浆的稠度,减少混凝土泌水,减少沉缩变形。(5)提高水泥浆与骨料的粘结力,提高的混凝土抗裂性能。(6)混凝土在收缩时受到约束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时裂缝就会产生。减水防裂剂可有效的提高的混凝土抗拉强度,大幅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7)掺加外加剂可使混凝土密实性好,可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抗碳化性,减少碳化收缩。(8)掺减水防裂剂后混凝土缓凝时间适当,在有效防止水泥迅速水化放热基础上,避免因水泥长期不凝而带来的塑性收缩增加。(9)掺外加剂混凝土和易性好,表面易摸平,形成微膜,减少水分蒸发,减少干燥收缩.许多外加剂都有缓凝、增加和易性、改善塑性的功能,我们在工程实践中应多进行这方面的实验对比和研究,比单纯的靠改善外部条件,可能会更加简捷、经济。

房屋建筑混凝土裂缝 第3篇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成因及控制

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而混凝土裂缝是决定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可见对混凝土裂缝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控措施,对于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在本文中分析了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控制措施。

一、房建工程中出现混凝土裂缝的原因

1.由于设计问题而生成的裂缝

在设计阶段,经常由于结构断面突变造成的应力集中就导致形成构件裂缝,所以由于设计允许的施加在构件上的预应力不当也会形成构件裂缝;由于在构件配置钢筋的过程中,设计计算书中提供的钢筋过粗或者活少都会造成构件裂缝;设计阶段由于没考虑到混凝土构建的收缩变形也会产生裂缝;还有在设计中如果将混凝土等级定位过高,也会由于灰量的过大,产生裂缝。

2.由于材料质量问题而生成的裂缝

由于在搅拌中加入的拌合用水以及外加剂拌合用会未经过检验,其中含有大量的Cl-,会对钢筋产生严重的腐蚀,最终也会产生裂缝。由于砂石含泥量远超标准规范要求,就会大幅度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在混凝土干燥后就会在表面产生许多不规则的裂缝。所以我们一定要严格按照的配比单进行砂石的配制,尽量避免使用直径过小的砂颗粒,防止混凝土出现侧面裂缝。

3.塑性收缩造成的裂缝

在大风以及干热的天气下,经常会出现很多两端细、中间粗且长短不一的裂缝。根据相关机构的统计,这类裂缝中,较长的可以达到3m左右,短的一般在30cm左右,最宽处约5mm。这类裂缝的成因大多是由于在终凝前,混凝土的强度很低,在大风及高温条件的影响下,导致混凝土表面极度缺水,最终造成了混过凝土内部形成了较大的负压,继而混凝土的体积迅速发生变化,产生的收缩力远大于此时混凝土的强度,导致了裂缝的形成。

4施工原因产生的裂缝

在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筑以及振捣等工序中出现的问题,极有可能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在模板的安装、拆除等过程中,由于发生漏浆、支撑下沉以及拆模过早等问题,都可能造成混凝土出现裂缝;在安装过程中由于混凝土保护层的大小不符合规范要求或者钢筋的表面被污染以及混凝土浇筑后被严重破坏,都会造成内部钢筋变形或者产生位移,最终都会导致形成裂缝。

二、房屋建筑工程中预防混凝土生成裂缝的控制措施

1.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措施

由于混凝土有很多品种以及不同的用量和配合比,所以为了避免水泥在硬化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热,导致混凝土内部升温,而形成的混凝土温度裂缝,我们要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主要选择那些干燥收缩小、水热化低的水泥,例如:使用那些地水化热的矿渣硅酸盐水泥或者水化热的普通水泥来取代早强剂或者早强型水泥。由于水灰比大的水泥用水量也大,就会造成严重的干燥收缩,所以我们应尽量选择干燥收缩较小的水泥。总体来说,我们应该选择粉煤灰水泥或者中低水化热水泥。

2.注意混凝土的配比

配合比的设计人员应该经常经常如入施工现场,根据工程以及现场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构件截面、操作技术以及浇捣工艺,通过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实际塌落度以及现场的砂石原材料质量来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并且指导现场施工人员做好养护工作中的容易被忽略的工作。通过改善骨料级配,加入选用低碱或者无碱的外加剂和低碱水泥;选择合适的外加剂和掺合料;掺加高效减水剂或者粉煤灰来控制碱骨料反应,逐步降低混凝土生成裂缝的数量。在确定配合比时一定要考虑到混凝土的和易性,并通过控制水泥用量和水灰比来提高混凝土的质量,同时也要做好石子的选择,级配必须良好,砂的含量和粒径也要符合规范要求,避免由于配合比的原因造成的混凝土出现裂缝。

3.进行合理的混凝土养护

在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养护是其中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合理的养护不仅可以达到控制混凝土的降温速度,利用其抗拉强度来提升混凝土抗裂能力的目的,还可以通过降低混凝土的内外温差来控制混凝土的自约束应力,来避免由于温度原因到导致混凝土生成裂缝。在养护的过程中通过提高环境温度来控制混凝土的降温速度以及减小温差,来达到增强混凝土强度和发挥应力松弛的作用,这样就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由于混凝土表面温差过大而造成的塑性收缩。在养护期间,我们一定要控制混凝土表面和中心之间的温差,保证温差在25℃的范围内。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大风、下雨等恶劣天气,在使用防御彩条布对混凝土进行遮挡的同时,在混凝土周边挖好排水沟,以防止雨水流入或者渗入到基坑中,来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在混凝土的养护工作中,现浇板浇捣的养护工作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如果做不好这部分的养护工作,不仅会造成由于缺水而产生裂缝,还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强混凝土的现浇板浇捣的养护工作。特别是在高温、大风等恶劣天气下,更是要经常浇水,避免在混凝土的硬化过程中由于缺水而导致的混凝土收缩,从而有效地控制裂缝的生成。

4.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措施

可以说混凝土裂缝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是无法完全避免的,而不同程度的混凝土裂缝造成的危害是不同,一旦发现混凝土裂缝,就采取及时合理的补救措施,就能有效控制混凝土裂缝的规模,从而控制其危害程度,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能及使用性能。混凝土裂缝的补救方法应视混凝土裂缝的性质和规模而定。

表面修补法:表面修补法是较简单常用的混凝土裂缝处理方法,它一般适用于深度较浅、危害程度较小的表面裂缝。表面修补法包括表面贴补和表面涂抹两种,表面贴补法适用于面积较大的变形缝、漏水缝;表面涂抹法适用于浅、细的表面裂缝,这种裂缝往往很难灌入浆材进行处理。

灌浆法:灌浆法适用范围很广,只要混凝土裂缝情况适于灌浆法的操作,一般都可采用此方法进行裂缝处理,其修补效果也相对理想。它主要是通过将胶结材料灌入混凝土裂缝从而起到填补、封堵以及加固的作用。

结构补强法:一些混凝土裂缝的规模较大,尤其是深度较深,对混凝土结构强度及性能造成了影响,這种情况下就要采取结构补强法对混凝土裂缝进行处理。结构补强法常见的类型有断面补强法、黏贴钢板加固法、喷射混凝土补强法、预应力加固法等等。

混凝土置换法:对于危害及其严重,并且已经无法通过修补的方法保证构建的强度和性能的混凝土裂缝,要采取混凝土置换的处理方法。具体做法是将原有混凝土去除,然后置换新的混凝土或其他替代材料,如聚合物、水泥砂浆等等。

结论

由于本身性质或操作问题,混凝土裂缝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及其常见,严重的混凝土裂缝会降低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性能,从而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能和使用性能,而只要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控措施,就能控制混凝土规模,降低其危害。在房屋工程混凝土实际施工中,混凝土结构裂缝形成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有主要因素,也有次要因素,要分清主次因素,对混凝土结构裂缝原因给出科学正确的“诊断”,才能对症下药,更好地把握房屋工程的施工质量,保证建筑物和构件安全、稳定工作。

参考文献:

[1]吕跃进。对房屋建筑裂缝的成因及防治措施的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07)

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裂缝的预防技术 第4篇

1.1 地基的影响

对于房屋建筑而言, 地基是核心组成部分, 对房屋的稳定性、安全性、功能性等均会产生严重的影响。经过系统的分析发现, 裂缝的出现与地基施工具有密切的关系。例如, 房屋建筑的窗台墙面上, 是出现裂缝的主要区域, 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 裂缝的程度逐步严重, 未经有效处理的情况下, 势必导致房屋出现倒塌的危险。该部分出现裂缝, 主要是由于房屋建筑整体的沉降作用所导致的。沉降出现后, 房屋的某个组成部分受到了较大的阻力作用, 窗台墙面的地基也因此发生了不良变化的情况, 在整体的受力表现为不均匀时, 裂缝就会产生。追溯到地基施工层面上, 很多房屋建筑都选择深挖方式开展地基建设, 直接导致沉降的出现。例如, 地基的高度出现变化时, 建筑墙体受到的剪力会发生持续的增加, 导致墙体裂缝的出现。

1.2 荷载裂缝

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 荷载裂缝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混凝土裂缝问题。经过统计和分析, 认为荷载裂缝的出现, 是由于构件受拉不稳定、受到剪力不均匀、受到强烈的震动所产生的[1]。对荷载裂缝进行深入的检测、分析后发现, 其混凝土结构本身不符合房屋的需求, 在设计和施工方面表现为严重的矛盾。我国幅员辽阔, 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环境条件存在较大的差异, 如果单纯按照“传统”结构设计, 势必会与当地施工条件出现冲突情况, 在设计和施工方面, 过于追求主观上的效果, 促使建筑工程的表面比较美观, 而实际上的裂缝隐患严重。荷载裂缝的出现, 必须引起高度的注意, 利用有效措施予以处理。

1.3 施工材料质量的影响

混凝土裂缝出现后, 应对材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当前的材料类型多样、配比多元化。房屋建筑施工当中, 混凝土必须要达到科学配比、灵活施工、按时检验等要求。可在调查中发现, 有相当数量的工程未按照较高的标准来施工, 导致施工材料的质量较低, 是造成混凝土裂缝的直接原因。综合而言, 施工材料质量的影响, 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施工材料本身质量较低, 多项检测指标均不合格, 开展混凝土施工过程中, 出现极为严重的安全隐患。第二, 配比不科学。目前混凝土施工是主流的施工技术, 部分工程在混凝土的配比上, 未考虑到建筑整体需求和特殊地区的标准, 促使配比的混凝土不够科学、合理, 根本无任何积极作用[2]。第三, 施工材料的组成混乱。混凝土的制作是一项非常细腻的工作, 如果其中的砂、石含量较大, 将直接导致水泥与骨料之间的融合度下降, 从而出现裂缝。

2 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裂缝技术分析

2.1 荷载裂缝控制

裂缝预防工作中, 应对荷载裂缝进行有效控制。该类型裂缝发生范围广泛, 产生影响严重。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当下的标准, 认为荷载裂缝的控制, 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 选择良好的钢筋构件, 绝对不能出现任何的裂缝隐患。第二, 构件受拉区域的设定当中, 混凝土所发生的拉应力, 在总体上必须要小于混凝土轴心拉应力的具体强度标准。当荷载强度达到最高时, 构件区域的边缘方面, 其混凝土的构造是不允许出现拉应力, 这一点要特别的注意。第三, 在施工过程中, 如果使用了允许产生裂缝的混凝土构件, 那么裂缝的最大宽度, 也要保持在允许的范围内。同时, 必须采取系列的辅助措施, 将荷载裂缝有效的控制, 提高安全系数。

2.2 变形裂缝控制

房屋建筑施工中, 地基沉降、材料不良、荷载超标, 均可能引起变形裂缝。该裂缝在处理中要特别的注意, 原因在于变形裂缝的修补难度较高, 应在施工方面降低其发生的概率。如果变形裂缝出现, 则必须考虑到整体的安全性和混凝土的构造, 选择良好的方法来控制, 提高房屋建筑的稳定性。以目前按所掌握的技术来看, 变形裂缝的控制, 可通过以下方法来进行预防:第一, 加强钢筋的内部构造, 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抗裂性能。在混凝土结构构造中, 加入构造筋, 能够提高整体结构温度变化的应力。在构造筋的配置中要采用直径和间距较小的配筋。第二,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要进行后浇缝的设置, 减少主楼和群房之间因沉降而产生的结构内力, 此时就需要将施工期间临时设置的温度收缩变形缝作为后浇缝进行使用。在施工过程中先要保留一段时间, 其后再填充封闭, 采用后浇的方法使其成为一个连续的整体, 并且没有伸缩缝的存在。第三, 控制应力产生的集中裂缝。在混凝土结构中在钢筋密集处预留孔洞或浇筑不畅通, 不能够充满整个模板而形成孔洞, 在孔洞的周围由于应力的产生而出现裂缝。此时可以采用转角筋进行结构加固, 在转角处增加网片或在孔洞的周围添加护边角钢, 能够有效减少裂缝的产生。

2.3 地基沉降裂缝预防

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 地基是最基础的部分, 在该部分出现裂缝的隐患后, 会对后续的施工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即便能够对裂缝进行处理, 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都比较大, 最终会造成“得不偿失”的情况。地基沉降裂缝的预防中, 绝对不能有任何的问题存在。首先, 在设计的过程中, 应充分的加强结构的具体刚度, 要在本质上减少沉降裂缝的出现, 提高地基的施工质量。其次, 在建筑物刚度设计过程中, 将其刚度值设置为较小值, 满足地基在产生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变形。在沉降缝设置中考虑建筑的地基情况、建筑物本身存在的荷载差、实际沉降和计划沉降之间高度差等, 将建筑整体进行不同部位的划分, 减少因沉降差带来的损害。由此可见, 地基沉降裂缝并非无法处理, 而是要根据客观上的标准和限制条件, 选择匹配的方法来完成, 这样才能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 从而实现混凝土施工水平的提升。

3 结束语

建筑行业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 材料、技术均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如果未能较好的运用, 将导致严重的裂缝问题, 从而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本文对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裂缝预防技术展开分析, 已经掌握的技术获得了良好应用, 多数房屋建筑未再次出现裂缝, 市民对房屋满意度较高。今后, 应加强对裂缝的预防分析, 从多角度来实施有效措施, 弥补裂缝带来的危害, 提高房屋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涛.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存在问题的技术预防和处理[J].中国科技投资, 2013, (11) :235.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分析 第5篇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分析

摘 要: 就目前的建筑施工情况来看,混凝土裂缝是建筑施工中比较突出和严重的问题,且随着建筑施工项目的不断增加,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问题更加严重,给建筑施工企业和相关的工作人员造成了巨大的困扰。因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就需要解决相关的技术问题,控制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问题。针对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探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技术。 关键词: 混凝土裂缝;建筑施工;控制技术 【分类号】:TV91;TV544 在建筑施工建设中,混凝土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混凝土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各类的建筑施工项目中都会用到混凝土。但是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混凝土裂缝进行质量控制,预防具有破损性的裂缝形成,一旦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出现破损性裂缝就很有可能减弱该建筑的工程质量以及工程结构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影响建筑的功能。 1 建筑施工中常见的混凝土裂缝分析 1.1 混凝土裂缝的界定与内涵。混凝土是一种非均质的脆性材料,通常是由水、水泥和砂石骨料等混合而成的,由于混凝土结构自身的优势,在建筑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建筑项目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施工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就使得混凝土在其硬化和成型的过程中存在较多的裂缝以及气孔。这时因为在混凝土结构硬化的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水化热,使得混凝土结构内部温度不断增加,温度过高而导致出现裂缝。微裂缝对混凝土结构和建筑的质量和功能不会造成显著的影响,但是当混凝土结构受到来自荷载力、温差变化等外界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就会使裂缝不断扩展与连通,就会在混凝土结构的表面就形成清晰可见的裂缝,一旦该裂缝的宽度超出了额定范围就会对建筑结构的质量与功能产生影响[1]。 1.2 产生混凝土裂缝的原因。一般来讲,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包括:塑性收缩裂缝、沉降收缩裂缝。所谓塑性裂缝就是指在新浇筑的混凝土结构中,有部分表面积在混凝土结构初凝的过程中出现表面迅速失水的现象而是表面产生收缩,但是混凝土结构内部还未能及时收缩,表面的收缩力和内部的张力作用,就使得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塑性收缩裂缝就是在一些极端气候条件中,如干热或大风天气出现,这就使得混凝土出现裂缝,该混凝土结构在出现极端天气前,混凝土终凝整体强度较小,但是受到高温和大风等外力作用的影响,就使得其表面失水过快,结构的毛细血管产生较大负压表面骤然收缩,混凝土本身也处在收缩的状态中,就使得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造成混凝土结构在其塑性收缩过程中出现裂缝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水灰配合比、混凝土的凝结时间以及环境温度、风速、相对湿度等外部条件。沉陷裂缝的产生是由于在该建筑施工的现场存在土质不均或局部土质松软的`现象,以及模板的刚度不足而导致混凝土结构在初凝过程中出现裂缝。该裂缝如果情节比较严重就会出现较大的错位现象。 2 混凝土裂缝的控制和处理 2.1 常见的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技术与措施。常见的混凝土处理方法包括表面处理法、填充法、灌浆法等根据混凝土裂缝的实际情况不同会选择不同的整治方法,来对裂缝进行维修与补救,从而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实现其使用功能[2]。 2.1.1 表面处理法。表面处理法主要是包括了表面涂抹法与表面补贴法。在混凝土结构出现细微裂缝,但是浆材不能灌入到细而深的裂缝时就可以采取表面涂抹的方式来对混凝土裂缝进行修补,同时还要第一文库网求该裂缝的深度要在钢筋表面的发丝缝隙以上,且缝隙处于不漏水状态或缝隙不再伸缩与活动。对于一些出现大面积漏水或者是不确定漏水部位的混凝土裂缝,就可以采用表面贴补的方式来对裂缝进行防渗与堵漏的处理。 2.1.2 灌浆法。灌浆法是在混凝土裂缝补救控制技术比较常用的方法,应用的范围相对较广。细微裂缝和较大裂缝都可以应用该方法对混凝土裂缝情况进行控制,且控制效果较好[3]。通常是使用专业设备将补缝浆液注入到裂缝的砼裂隙,从而实现填充闭塞的效果。虽然比起其他的技术与方法,灌浆法是比较传统的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但是该方法的实践使用效果较为良好。 2.1.3 填充法。填充法就是对于一些比较宽的混凝土裂缝可以直接用修补材料来对裂缝进行填充。这种方法操作起来比较简单且可以将成本控制在最低。当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宽度小于 0.3mm 时且裂缝的深度较浅或者裂缝中有其他的填充物,采取灌浆法和表面处理法不能达到修补裂缝的要求,因此就可以在裂缝处开 V 型槽进行填充,从而修补裂缝,减少对建筑功能的损坏。 2.1.4 结构补强法。结构强补法一般用在超荷载而产生的混凝土裂缝中,如果不能对该类裂缝进行及时的修补与控制就会降低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整体性能。具体操作方法就是将已经出现破损的混凝土结构进行剔除,然后在该破损处将新的混凝土和修补材料填充进去。 2.2 预防混凝土裂缝的技术。在处理建筑施工的混凝土裂缝问题时需要对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防范,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混凝土的处理就可以很好的预防和避免混凝土裂缝出现[4]。 首先,需要注意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否合理,确保混凝设计合理后,为了使的工作性更加稳定就要在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并适当增加增构造筋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能。要求混凝土结构的采用小直径、小间距的配筋方式,整个混凝土结构的截面配筋应在 0.35%~0.5%之间,不可过于集中,如果存在配筋结构突变而出现产生应力集中的现象,就要在比较容易产生应力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加强措施;在混凝土结构中的一些容易出现裂缝的边缘位置应当设置暗梁,并加强该部位的配筋,以提高该混凝土结构的荷载力和拉伸力。 其次,在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气候变化等外界干扰因素,要同气候特征结合起来对施工技术进行调整,合理设置后浇缝。在一般气候条件下,要使混凝土的后浇缝间距保持在 20~30m 之间,该后浇缝的保留时间应该高于 60 天;当气候条件发生变化时就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调整,对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技术标准进行变更,还可以选用低水化热水泥,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还可以根据情况适当的掺加塑化剂和减少剂。 最后,可以采取综合措施,来对混凝土初始温度、混凝土温度以及温度变化进行控制。可以将容易造成温差裂缝的混凝土浇筑时间安排在夜间,可以有效的降低该结构的初凝温度,同时在日间施工时,还可以在沙、石堆场搭建遮阳装置,在混凝土泵送时,还可以采用加盖草袋,并喷冷水的方式来降低水化热温度,减少混凝土结构的内外温差,避免裂缝出现。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施工中很容易出现混凝土裂缝问题,因而对建筑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为了能够不断提高建筑质量,就要对施工中可能导致混凝土裂缝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与防治技术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 参考文献 [1]唐景民.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的探讨[J].科技信息,,5:753-803. [2]邵帅.关于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的研究[J].民营科技,,3:96. [3] 曹庆刚. 浅谈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J]. 四川水泥,2015,8:275. [4]陈冠.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探析[J].民营科技,,09:129.

混凝土建筑物裂缝处理措施 第6篇

关键词:混凝土建筑物;裂缝处理措施

1 引言

在现今以钢筋混凝土为主要结构的建筑物中,裂缝可以说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并会以裂缝为开始逐渐出现各类结构的问题。而经过近年来大量实践经验的表明,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裂缝问题可以说是不能够完全避免的,对此,就需要在裂缝情况出现之后能够通过针对性措施的应用对其进行处理,以此避免危害的进一步扩大。

2 裂缝产生原因

对于混凝土材料来说,是属于一种复合型的脆性材料,如果其所承受的拉应力过大,就很可能因为超过其抗拉强度而出现裂缝现象。同时,由于其还具有着热胀冷缩的特点,在湿度、温度方面往往较为敏感,如果这几项因素没有得到良好的控制,也会因此出现裂缝现象。而要想对裂缝做好修补工作,对裂缝原因的掌握则是十分必要的,需要在对其产生裂缝原因进行了解、把握的基础上以针对性方式的应用进行修补。

3 混凝土建筑物裂缝处理措施

3.1 表面裂缝处理

对于建筑物的表面裂缝来说,一般来说其不会对整体建筑物的结构强度产生影响,而对于部分容易引起建筑钢筋出现锈蚀情况的沉陷缝、施工缝以及干缩缝则应当对其进行处理:

3.1.1 表面涂抹

对于该方式来说,首先需要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凿毛,之后再通过水泥砂浆、环氧砂浆以及水泥浆的应用在出现裂缝的区域进行涂抹,在对其进行一至数遍的涂膜之后,这部分材料则可以在混凝土表面形成一定厚度的柔性膜,能够较好的起到保护钢筋、抗冲耐磨、延长使用寿命以及防碳化的作用。

3.1.2凿槽嵌补

在该方式中,首先需要将水泥、聚硫橡胶、砂石以及环氧树脂等材料根据一定的比重进行搅拌均匀,之后再通过丙酮的应用将这部分已经拌合完毕的砂浆进行一定的稀释,并将这部分已经拌制好的材料装到已经凿毛、干燥的凿槽内进行嵌入。在材料嵌入到缝槽之后,则需要在一定时间内通过麻袋等材料的应用对这部分砂浆材料进行覆盖,并在其初凝完毕之后做好相关的养护工作。

3.1.3 喷浆修补

对于该方式来说,即在对裂缝区域进行凿毛之后,向该区域喷射一层具有较高强度、且密实性较强的砂浆保护层,以此来起到对裂缝进行修补的作用。一般来说,根据裂缝自身性质、实际修补要求以及所处位置的不同,可以选择挂网喷浆凿槽嵌补等方式。

3.1.4 防渗层添加

这种方式就是在出现多道裂缝的建筑表面上加做沥青防渗层或者浇筑式沥青砂浆,以此起到防渗的作用。

3.2 深层裂缝处理

对于对结构强度具有较大影响,或者因为渗透压力对建筑物整体稳定性产生影响的温度缝、施工缝以及沉陷缝等情况,一般则需要以灌浆的方式进行处理,也可以顺着裂缝对混凝土进行抽槽回填。而当裂缝的宽度较大,超出0.5mm时,则可以使用水泥灌浆方式;而当裂缝的宽度较小,在0.5mm以内时,则可以使用化学灌浆的方式进行处理;而对于受到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或者渗透流速较大的裂缝来说,则可以使用化学灌浆的方式对其进行处理。

3.3 裂缝综合处理

对于裂缝情况较为严重,可能对建筑稳定性以及结构强度产生影响的情况来说,则可以使用该种方式对其进行处理,即除了需要对裂缝内部以及表面进行处理之外,还需要进行圆形塞添加或者灌浆锚杆、加大构件断面以及预应力锚杆等方式进行加固。此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对排水减压措施进行应用。

4 混凝土裂缝处理新材料及技术

4.1 新材料

4.1.1 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材料

这种材料是由于硅砂、水泥等多种化学物质所组成的粉末状材料。这种材料因其所具有的较强化学物质活性而能够通过对水泥混凝土自身固有的多孔性以及化学特点进行应用,并在水渗透的作用下向混凝土中所存在的裂缝以及小孔中进行传输,并在发生水化作用的情况下最终形成一类具有不溶特征的结晶,并同混凝土形成一个整体。由于这种晶体能够细入的进入到混凝土的孔道之中,则会使混凝土密度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增强,并以此起到永久防潮、保护钢筋、放水以及提升强度的作用。

4.1.2 聚合物水泥砂浆材料

该种材料因其所具有的防腐以及防渗性而在现今的建筑修补工作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通过这部分材料的应用,则能够是混凝土以及砂浆的抗碳化、抗冻性以及抗渗性得到增强,在近年来的应用过程中,已经被确认是一种具有较强经济性、施工方便且性能较为可靠的建筑修补材料。

4.1.3 新型灌浆材料

通过聚氨酯以及环氧树脂的应用,则能够在一定情况下形成同步互穿聚合物网络结构的新型化学灌浆材料,该材料能够良好的具备聚氨酯以及环氧树脂两种材料的优点,不仅黏度较低而强度高,且能够根据自身的需求对其凝结时间进行调整,在水下灌浆试块中,其所具有的抗拉强度甚至会达到1Mpa以上,可以说是一种适用性非常强的灌浆材料。

4.2 新技术

4.2.1 裂缝注浆技术

对于该种注浆技术来说,是通过橡胶管的收缩压力对注浆工作进行完成,进而以均匀、缓慢的方式将缝隙中的空气压入到混凝土材料的细孔之中。之后,其则会在混凝土材料自身所具有的呼吸作用下进行排出,能够较好的避免气阻情况的出现,不仅对于施工时间以及人员的人力情况进行较好的节省,对于整体灌浆质量来说也是一种非常大的提升。

4.2.2 碳纤维钢板加固技术

该种技术是通过高弹性以及高强度模量碳纤维的应用以单向的方式排列成束,并通过坏氧树脂浸渍的应用形成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片材,将片材用专用环氧树脂胶黏贴在结构外表面受拉或有裂缝部位,固化后与原结构形成一整体。之后,这部分碳纤维则能够同建筑结构一起承担应力,并因其在对原有应力进行分散的基础上使混凝土结构所受到的应力得到了下降,进而起到了保护结构的作用。

4.2.3 新型施工设备

近年来,也有很多新型的施工设备得到了研发并得到了应用,其中,高压无气喷涂设备可以说是专门对解决聚氨酯以及环氧树脂等材料的大面积喷涂而研发的,在实际使用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喷涂一至多遍,以此则能够在建筑混凝土结构的表面形成一定的柔性膜层,进而起到抗冲耐磨、延长结构寿命的作用。对于该种方式来说,其同以往施工中仅仅以人工方式对材料进行混合、称量以及涂刷的方式相比,具有着效率高、效果好的特点,一般会提升效率达到5倍以上。

5 结束语

裂缝对于建筑所具有的影响非常大,不仅会影响到建筑的外观,也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的使用质量。对此,就需要我们能够在对裂缝产生原因进行把握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处理,为建筑的稳定性做好保障。

参考文献:

[1]周立辉.浅议水工混凝土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1(05):102-103.

房屋建筑中混凝土裂缝成因与措施 第7篇

目前建筑房屋已多为混凝土浇筑, 浇筑房屋的混凝土是由水泥、作为细骨料的砂子、作为粗骨料的石子和水经过一定比例组成的混合物。拌制好的混凝土在结硬过程中, 常常会形成一些气穴、微孔和微裂缝。由于混凝土自身的材料、构造和外界不同因素的影响, 造成了建筑房屋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呈多样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引起的裂缝。

这种裂缝的走向没有规律性可言, 当建筑结构为梁和板成一体的梁板式时, 裂缝通常以和混凝土板较短的一边平行的方向出现;当建筑结构的混凝土表面面积比较大, 裂缝通常以纵横交错没有规律的方式出现。有时这种裂缝发展严重, 可以贯穿混凝土结构, 有时甚至是很深的裂缝。这种裂缝不是局部的, 而是分布于混凝土结构的全部范围内, 中段较密集, 通常与混凝土板较短的一边平行。由于是混凝土水化热引起的裂缝, 在浇筑完成就可能开始产生。

2、混凝土干缩引起的裂缝。

这种裂缝的走向没有规律性可言, 一般在混凝土结构的表面, 呈细纹状分布。这种裂缝一般沿结构尺寸较短的一边分布, 在混凝土结构截面改变处也常常发生, 分布在混凝土结构平面的裂缝大多延伸到截面改变部位或结构的边缘, 常常随湿度和温度的变化慢慢发展。

3、结构基础不均匀沉降导致结构的裂缝。

这种裂缝因上部建筑的不均匀沉降引起, 所以裂缝的分布直接与结构的沉降情况有关, 通常呈贯通状态, 与地面成30°、45°或90°角的方向发展。这种裂缝宽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 主要受建筑不均匀沉降影响, 当建筑结构不均匀沉降严重时, 裂缝快速发展;而当建筑结构不均匀沉降趋向缓和时, 裂缝的发展也趋向缓和。

4、混凝土结构塑性收缩引起的裂缝。

这种裂缝通常在建筑物的表面出现, 分布走向没有规律性可言, 裂缝七长八短, 彼此不连贯, 与常见的干燥的水泥浆面十分相似。一般在混凝土浇筑初期, 尤其遇到北方春季大风天气、夏季炎热干燥天气的时候, 混凝土浇筑后的表面常常出现。这种裂缝又称为龟裂, 十分普遍。

二、常见裂缝的成因与措施

1、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引起的裂缝

(1) 成因:现代建筑通常均为现浇混凝土结构, 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情况已十分普遍, 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期间释放出的水化热也是不容忽视的, 它能导致混凝土硬化过程中内部温度不断升高, 使混凝土外表面温度和内部温度相差很大。如施工中过早地拆除模板, 或在冬季施工中, 过早地去掉用以保温的覆盖层, 或是遇到温度突然大幅度降低, 这个时候混凝土表面温度受到影响大幅降低, 混凝土表面产生出的应力为受拉, 同时混凝土结构内部温度变化远远慢于混凝土外表面, 产生出的应力受压, 这时混凝土早期抗拉强度还没有提高上去, 就会产生比较大的收缩形变, 导致裂缝出现, 这样的裂缝通常又被人们称为内约束裂缝。因为是由于混凝土的表面温度差异导致的, 所以裂缝全集中在混凝土结构的外表面, 混凝土内部的结构是完整的。当混凝土的基础工程浇筑完毕后, 由于种种原因在比较长的时间里没有进行回填, 让其暴露在空气中长期遭受风吹日晒, 乃至寒潮的袭击, 因一般混凝土结构的梁、板的刚度小于柱的刚度, 这时梁、板因温度变形受到柱的约束, 常常会出现这种裂缝。

(2) 措施:在施工设计许可的范围内尽量选用水化热低的水泥, 也可以通过添加外加剂来改良混凝土的性能 (如在混凝土中掺适量粉煤灰) , 来降低水泥的水化热。同时严格控制骨料的级配, 降低粗细骨料的含泥量, 通过降低水灰比来达到降低水化热的目的。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进行细致的振捣, 让浇筑的混凝土尽可能的密实。也可以通过在混凝土中添加外加剂的方法来进行改良。如可以加入适量缓凝剂, 同时配合适当降低混凝土的浇筑速度, 让水泥固化产生的水化热在浇筑的工程中尽可能多的散发出去;还可以加入适量减水剂, 通过改善其和易性, 来实现减少水泥用量, 降低水化热的目的。当在气候炎热温度较高的时候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 尽可能温度较低的施工用水搅拌混凝土, 有条件的工地应该在水泥、砂石堆放区上方搭设遮阳棚, 避免因太阳照射致使其温度过高, 进而使拌制时混凝土温度过高。当混凝土厚度较大, 需要分层进行浇筑时, 每层混凝土的浇筑厚度应限制在30cm左右, 这样可使固化时产生的水化热及时散发。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地想办法, 来尽可能降低水泥固化时产生的热量。如在浇筑大型混凝土基础时可以根据现场的实际状况和条件, 积极地采取各种措施进行降温;也可以根据施工情况分块分层间隔浇筑, 分块厚度可控制在1~1.5m, 以利水化热及时散发, 也可以每隔20~30m预留临时施工缝, 宽度可控制在0.5~1.0m, 以利水化热及时散发。待40天后已浇筑的混凝土温度收缩应力大部分获得释放后, 再用细石混凝土对预留的临时施工缝进行补浇即可。混凝土浇筑完成后, 应及时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洒水养生, 以降低混凝土水化热。当施工遇到夏季, 高温致使混凝土表面水分过快散失, 还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延长其养护时间, 给其降温。当施工遇到冬季, 外界温度低不利于其强度的增长, 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混凝土表面采取保温措施。混凝土结构拆模时, 结构中部和表面温差不宜大于20℃, 处于基础的混凝土在模板拆除后也要及时回填, 避免因温度急剧冷却造成混凝土表面裂缝的现象。

2、混凝土干缩引起的裂缝

(1) 成因:混凝土结构拆模后, 因养护措施不利, 结构外表面过快地散失了大部分水分, 在短时间内结构的体积产生了过大的收缩, 而同时其结构内部环境变化很小, 湿度还维持一定水平, 不会产生过大的收缩, 这样结构外表面急遽收缩而其内部变形过小, 导致结构表面承受拉应力, 致使其表面因难以承受过大的拉应力而开裂。因施工需要一些提前预制的混凝土构件在露天场地长时间堆放, 由于日夜交替外界环境的频繁变化, 致使预制的混凝土构件表面温度和湿度也随之频繁发生变化, 从而引起其表面裂缝的出现。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 因工人操作不当在一处长时间振捣, 致使混凝土内部的水泥浆过分析出, 导致表面砂浆层中水泥含量过大, 导致结构表面出现了裂缝。

(2) 措施:严格控制浇筑混凝土所需的水泥使用量、沙子的级配和水灰比的大小, 不能偏高, 否则容易导致水化热过高。还应严格控制沙子和石子当中的含泥量, 如果含泥量偏高, 将容易导致混凝土干缩裂缝的产生。在混凝土浇筑的时候, 振捣应充分适当, 随时观察振捣后的混凝土状态, 并对其表面进行抹压工作, 尽可能在混凝土浇筑约4小时即初凝后、混凝土浇筑终凝前, 再次对其进行抹压工作, 使其抗拉强度获得大幅提高。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按技术规程严格进行养护工作, 对于不得不堆放在露天场地的混凝土构件, 应尽可能在堆放区上方搭设遮阳棚, 避免因太阳照射致使其温度过高。

3、结构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

(1) 成因:混凝土基础下面的地基未夯实加固到位, 或设计缺陷导致地基未处理到位, 导致混凝土基础浇筑后产生了不均匀沉降的现象。还有工业厂房的构件需要平卧在预制场地进行生产, 这类构件的侧向刚度不足, 裂缝容易在其弦、梁的侧面出现。另外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 由于模板支护方案考虑不足, 使设计的模板支撑间距过大, 模板自身刚度不足, 模板的支撑不够牢固, 导致不均匀沉降的发生, 进而影响混凝土基础以致最终出现裂缝。

(2) 措施:混凝土结构下面的地基是松软土或不良土质时, 应进行必要的夯实、加固和换填, 使地基达到设计要求, 避免混凝土结构的沉降发生。混凝土结构浇筑后, 支撑模板应保证牢固, 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支模时还应注意尽量使地基均匀受力, 避免不均匀沉降的发生。同时在拆模的时候, 应用仪器测量其强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避免拆模过早导致不均匀沉降的发生。当直接在空地上制作预制构件时, 应对该场地进行压夯实处理, 避免因预制场地地基不良影响预制构件, 同时作好排水措施, 尽量避免对场地的影响。

4、塑性收缩引起的裂缝

(1) 成因:混凝土在凝固的过程当中, 表面水分散失太快, 致使其体积在短时间内产生过快的收缩变形, 而此时混凝土强度的增长为能及时赶上形变的增长, 不能抵抗这种形变产生的拉应力, 使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在混凝土的拌制中, 注意使用符合设计要求的水泥, 严格控制水泥的用量、骨料的级配、粗细骨料的含泥量、混凝土的水灰比, 混凝土浇筑前提前进行模板的湿润, 避免其过于干燥, 均是控制混凝土塑性裂缝的要点。

(2) 措施:这种裂缝的应对主要是控制混凝土的收缩变形, 使其尽可能较少。如控制水泥的用量、水灰比和砂率, 混凝土振捣要充分到位。在浇筑混凝土前, 应按规定对需要衔接的混凝土基层清除浮石杂质并浇水湿润, 对支护的模板也要进行清除杂质浇水湿润工作。混凝土浇筑完成后, 应按提前制定的养护方案及时进行养护。尤其在炎热干燥大风的天气, 应及早进行喷水养护。当混凝土浇筑面积较大时, 应对浇筑完成的部分及时进行养护, 尽可能地避免混凝土塑性裂缝的产生。

三、结语

混凝土工程在现代社会建设中占有不可或缺的位置。而混凝土裂缝则是混凝土结构中十分普遍的一种现象, 也是造成房屋裂缝的根本原因。房屋出现裂缝后, 在雨水的侵蚀下, 会逐渐发展深化, 导致抗渗能力下降, 并最终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承载能力。因此在混凝土工程的施工中要按照技术规程作业, 同时多观察多思考, 尽可能的预防裂缝出观, 以保证混凝土构件的质量, 建筑物的安全, 给使用者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居住生活环境。

摘要:混凝土裂缝是建筑房屋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也是造成房屋裂缝的根本原因。裂缝的存在最后会影响其使用功能和承载能力, 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本文探讨了房屋建筑中混凝土常见裂缝的成因和措施, 以保证建筑物质量, 给使用者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成因,措施

参考文献

[1]张丽华.混凝土结构[M].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 2009.

[2]冯克勤.混凝土工程[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3]孙培祥.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M].中国铁道出版社, 2012.

浅析房屋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技术 第8篇

从目前来看, 混凝土已经作为主要的施工材料而被大量应用于各种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但在实践中发现, 混凝土构件表面都会或多或少出现一些裂缝, 会严重损害到混凝土内部, 对混凝土工程的使用寿命和施工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甚至还有可能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本文就房屋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技术进行探讨。

2 房屋建筑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分析

2.1 塑形收缩裂缝

失水是塑性收缩裂缝所发生的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 主要是由于混凝土表面的水分被蒸发出来, 而造成大量的水分损失, 进而收缩混凝土所占体积, 但是塑性收缩裂缝通常都不会有较深的深度。主要是由于在混凝土浇水后的3~4小时内, 没有对混凝土表面覆盖, 特别是平板结构, 水分蒸发很快。水分蒸发得越快, 塑形收缩裂缝就越容易产生。

2.2 塑形沉降裂缝

混凝土的骨料在沉降过程中受到了阻碍, 这也是塑形沉降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主要在混凝土浇筑0.5h~3h这个时间段内容易产生沉降裂缝。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模版的捆绑等问题导致模版的移动、沉陷, 从而也会产生塑形沉降裂缝。

2.3 施工质量问题

(1) 混凝土的保护层太厚, 或者认为在混凝土上踩踏, 导致承受负弯矩的保护层加厚, 从而构件的有效厚度降低, 就会产生与钢筋受力方向相垂直的裂缝。

(2) 由于一些原因导致水灰比增加, 是塑形收缩量增加, 形成不规则的裂缝。

(3) 混凝土搅拌或者运输时间过长, 使得水分蒸发较多, 若搅拌速度不恰当或者搅拌不充分, 那么都有可能会让最终混凝土构件中出现一系列的内部缺陷, 而这些内部缺陷则会造成出现混凝土裂缝, 且裂缝不规则。

(4) 混凝土分段或者分层浇筑的时候, 由于处理不当, 在新旧混凝土的接头出容易出现裂缝。

(5) 混凝土早起受冻, 导致构件出现裂缝, 从而引起混凝土的不规则裂缝。

(6) 模板的刚度不行, 在施工过程出现变形, 从而导致裂缝的出现。

(7)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模板拆除过早, 而混凝土的刚度不够, 在构件自重和施工载荷的共同作用在形成裂缝。

2.4 温度应力裂缝

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 混凝土内部的水泥水化热不易蒸发, 而混凝土表面散热比较快, 从而导致混凝土的温差很大, 这样使得混凝土的外表面产生拉应力, 内部产生压应力。如果两种力超过了混凝土的承受范围, 就会在混凝土的表面产生裂缝。

3 房屋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的预防技术

3.1 预防塑形收缩裂缝

(1) 施工过程中, 要及时对混凝土表面进行覆盖, 或者增加环境的问题。

(2) 商品混凝土公司在满足可泵性、和易性的前提下尽量减小出机塌落度、降低砂率、严格控制骨料的含泥量。

(3) 务必要在施工过程中合理控制搅拌速度和动作状态, 要对振捣时间进行合理地把握。与此同时, 对于混凝土内部出现的气孔、气泡等缺陷, 可采用二次振捣等方法来予以处理。

3.2 预防施工方面原因造成的裂缝

(1) 混凝土的模板要有足够的承受能力以及稳定性和刚度, 在施工过程中不会出现变形等情况。

(2) 对已经浇筑好的混凝土要保证强度达到一定的要求后才能够上人。

(3) 在混凝土钢筋绑扎中一定不要出现松动。

(4) 振捣时间要合适, 不能过长, 过长会出现很多的浮浆, 过短会出现混凝土的搅拌不均匀。

3.3 温度应力产生裂缝的预防

(1) 使混凝土的发热量降低。

(2) 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

(3) 分块分层的浇筑。

(4) 主要混凝土表面的保温保湿。

4 房屋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的治理措施

4.1 灌浆法

这种方法的使用范围很广, 大小裂缝都可以运用, 而且效果很显著。

4.2 表面处理法

表面处理法包括两种, 表面补贴法和表面涂抹法。表面补贴法适用于大面积漏水的混凝土。表面涂抹法适用于泥浆不易灌进的细而浅的裂缝, 深度未达到钢筋表面的发丝裂缝, 不漏水的缝, 不伸缩的裂缝以及不再活动的裂缝。

4.3 填充法

直接利用填充物对裂缝进行填充, 一般适用于裂缝比较宽的。这种方法操作简单, 费用也低, 对于那些裂缝小于0.3mm, 深度较浅的裂缝, 当泥浆难以灌入时, 可以凿V型槽进行填充。

4.4 做好混凝土的降温和保温工作

若房屋建筑工程项目中所采用的混凝土为厚大体积, 那么应该对水泥水化热问题予以充分考虑。为了有效地防止出现水化热问题, 可以结合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 选用通水排热、埋设散热孔等降温措施。若混凝土已经被浇捣成型, 为了避免出现温度裂缝, 也可以采用湿麻袋、表面覆盖薄膜、蓄水保温措施来对混凝土进行有效地养护处理。

结语

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混凝土裂缝是不可避免的, 有些裂缝是在允许的范围之内, 有些则不是, 裂缝对混凝土的影响很严重, 由此可见, 开展相应的研究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炜, 霍惠洁.建筑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的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 19 (23) :121-123.

[2]吕迎军.谈谈建筑混凝土结构中常见裂缝问题[J].民营科技, 2009, 15 (08) :121-125.

房屋建筑混凝土裂缝 第9篇

目前,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 混凝土出现了不同程度、不同形式裂缝的现象很普遍, 尽管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措施, 但裂缝仍时常产生。其中混凝土内部温度应力的变化是重要原因之一。在大体积混凝土中, 温度控制十分重要, 主要原因是:①在施工中混凝土常常出现温度裂缝, 影响到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②在运转过程中, 温度变化对结构的应力状态具有显著的不容忽视的影响。本文主要从控制混凝土温升, 减少混凝土收缩、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值, 改善边界约束和构造设计和施工监测这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1 控制混凝土温升

1.1 选用中低热的水泥品种

混凝土升温的热源是水泥水化热, 在施工中应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以及尽量降低单位水泥用量。为此, 施工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多用325#、425#矿渣硅酸盐水泥。如425#矿渣硅酸盐水泥其3天的水化热为180 KJ/Kg, 而普通425#硅酸盐水泥则为250 KJ/Kg, 水化热量减少28%。

1.2 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

试验数据证明, 每立方米的混凝土水泥用量, 每增减10 kg, 水泥水化热将使混凝土温度相应升降10 ℃。因此, 为控制混凝土温升, 降低温度应力, 减少产生温度裂缝的可能性, 根据结构实际承受荷载情况, 可采用f45、f60、或f90替代f28作为混凝土设计强度, 这样可使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减少40 kg/m3~70 kg/m3混凝土的水化热温升相应减少4 ℃~70 ℃。

1.3 掺力外加剂

木质素磺酸钙属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对水泥颗粒有明显的分散效应, 并能使水的表面张力降低而引起加气作用。因此, 在混凝土中掺入水泥重量0.25%的木钙减水剂 (即木质素磺酸钙) , 它不仅能使混凝土和易性有明显的改善, 同时又减少了10%左右的拌合水, 节约10%左右的水泥, 从而降低了水化热。

1.4 粗细骨料选择

为了达到预定的要求, 同时又要发挥水泥最有效的作用, 粗骨料应达到最佳的最大粒径。在石子规格上可根据施工条件, 尽量选用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石子。因为增大骨料粒径, 可减少用水量, 而使混凝土的收缩和泌水随之减少。同时亦可减少水泥用量, 从而使泥水化热减小, 最终降低了混凝土的温升。

1.5 控制混凝土的出机温度和浇筑温度

控制出机温度根据搅拌前混凝土原材料总的热量与搅拌后混凝土总热量相等的原理, 可得出混凝土的原材料中石子的比热较小, 但其在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所占的重量较大;水的比热最大, 但它的重量在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只占小部分。因此对混凝土出机温度影响最大的是石子及水的温度, 砂的温度次之, 水泥的温度影响很小。为了进一步降低混凝土的出机温度, 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降低石子的温度。在气温较高时, 为防止太阳的直接照射, 可在砂、石堆场搭设简易遮阳装置, 必要时须向骨料喷射水雾或使用前用冷水冲洗骨料。

混凝土从搅拌机出料后, 经搅拌运输车运输、卸料、泵送、浇筑、振捣、平仓等工序后的混凝土温度称为浇筑温度。在土建工程的大体积钢筋混凝土施工中, 浇筑温度对结构物的内外温差影响不大, 因此对主要受早期温度应力影响的结构物, 没有必要对浇筑温度控制过严, 建议最高浇筑温度控制在40 ℃以下为宜, 这就要求在常规施工情况下合理选择浇筑时间, 完善浇筑工艺以及加强养护工作。

2 减少混凝土收缩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值

通过改善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施工工艺,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和提高其极限拉伸值εP, 这对防止产生温度裂缝亦起一定的作用。混凝土的收缩值和极限拉伸值, 除与上述的水泥用量、骨料品种和级配、水灰比、骨料含泥量等有关外, 还与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密切相关。对浇筑后的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 能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水平钢筋下部生成的水分和空隙, 提高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 防止因混凝土沉落而出现的裂缝, 减小内部微裂, 增加混凝土密实度, 使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提高10%~20%左右, 从而提高抗裂性。

3 改善边界约束和构造设计

3.1 设置滑动层

由于边界存在约束才会产生温度应力, 如在与外约束的接触面上全部设滑动层, 则可大大减弱外约束。如在外约束的两端各1/4~1/5的范围内设置滑动层, 则结构的计算长度可折减约一半。为此, 遇有约束强的岩石类地基、较厚的混凝土垫层等时, 可在接触面设滑动层, 对减小温度应力将起显著作用。滑动层的作法有:涂刷两道热沥青加铺油毡一层;铺设10 mm~20 mm厚沥青砂;铺50 mm厚砂或石屑层等。

3.2 避免应力集中

在孔洞周围、变断面转角部位、转角处等由于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 会产生应力中而导致裂缝。为此, 可在孔洞四周增配斜向钢筋、钢筋网片;在变断面处避免断面突变, 可作局部处理使断面逐渐过渡, 同时增配抗裂钢筋, 这对防止裂缝是有益的。

3.3 设置缓冲层

在高、低底板交接处、底板地梁处等, 用30 mm~50 mm厚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作垂直隔离, 以缓冲基础收缩时的侧向压力。

3.4 设应力缓和沟

日本清水建筑工程公司研究出一种防止大体积混凝土开裂的新方法, 即在结构的表面每隔一定距离 (约为结构厚度的1/5) 设应力缓和沟。可将结构表面的拉应力减少20%~50%, 能有效地防止表面裂缝。已用于直径60m、底板厚3.5 m~5.0 m、容积1.6万m3的地下罐工程等, 效果良好。

4 施工监测

浅谈建筑中混凝土裂缝 第10篇

混凝土抗压强度高, 但抗拉强度却很低。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 当发生温度、湿度变化, 轧机震动、地基不均匀沉降时, 导致混凝土产生拉应力, 极容易产生裂缝。工程中常见的裂缝的主要因素有:

1) 混凝土材料质量。材料质量问题引起的裂缝较常见的原因是水泥、砂、石等质量不好, 若工程上用了这些不合格的材料就会导致“豆腐渣工程”。如发生碱骨料反应:当骨料中含有活性氧化硅颗粒时, 会与水泥中的碱类发生反应, 使混凝土发生不均匀膨胀, 造成裂缝, 强度和弹性模量下降等不良现象, 从而威胁工程安全。只有把好材料的质量关, 工程质量才会在根本上得到保证。2) 施工工艺。混凝土是一种人造混合材料, 其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成型后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程度。因此混凝土的水分蒸发、水泥结石、混凝土干缩、搅拌时间不足、运输距离过长、振捣不密实等各道工序中的任何缺陷和疏漏, 都是使裂缝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原因。施工过程中模板构造不当, 漏水、漏浆、支撑刚度不足、支撑的地基下沉、过早拆模等都有可能造成混凝土开裂。钢筋表面污染, 混凝土保护层不符合规范设计要求, 浇筑过程中扰动钢筋使其移位等都可能引起裂缝。混凝土养护, 特别是早期养护质量与裂缝关系密切。早期表面干燥可使其内外温度差较大更容易产生裂缝。3) 地基变形。建筑物基础深浅不一, 平面形状复杂、立面变化过大、长度过大造成地基的不均匀沉降, 结构内部产生应力。当应力值超过构件抗力值时, 将出现裂缝。地基变形的应力相对较大, 使得裂缝一般是贯穿性的。4) 温、湿度变形。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的物理性质, 普通混凝土在空气中硬结时, 体积会发生收缩, 由此而在构件内产生拉应力, 在早期混凝土强度较低时, 混凝土收缩值最大。因此, 若构件早期养护不良, 极易产生收缩裂缝。这类裂缝, 在现浇剪力墙、水池底、壁等工程结构中最为常见。施工中遇到的主要是的温、湿度引起的裂缝, 在大体积混凝土中, 温度应力及温度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2 混凝土裂缝的分类

1) 按裂缝的成因划分。根据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可分为结构性裂缝与非结构性裂缝两大类。结构性裂缝:由各种外荷载引起的裂缝。非结构性裂缝:由各种变形变化引起的裂缝。它包括温差, 干缩湿胀和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引起的裂缝。从国内外的研究资料以及大量的工程实践看, 非结构性裂缝在工程中占了绝大多数, 约为80%, 其中以收缩裂缝为主导。2) 按裂缝产生的时间划分。施工期间出现的裂缝:包括塑性收缩裂缝、沉降收缩裂缝、干燥收缩裂缝、自身收缩裂缝、温度裂缝、施工操作不当出现的裂缝、早期冻胀作用引起的裂缝以及一些不规则裂缝。使用期间出现的裂缝:包括钢筋锈蚀膨胀产生的裂缝、盐碱类介质及酸性侵蚀气液引起的裂缝、冻融循环造成的裂缝、碱骨料反应引起的裂缝以及循环动荷载作用下损伤累积引起的裂缝等。

3 混凝土裂缝的预防措施

3.1 对人的控制

人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 直接取决于混凝土工的技术水平。另一方面, 管理层的质量控制意识也是质量控制的关键。应强化管理意识, 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并持续培训。

3.2 材料选用

混凝土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材料的质量, 正确合理地选择原材料, 控制原材料的质量规格、性能特性是否符合要求, 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质量形成。应严格检查验收原材料。掌握材料信息, 优选供货厂家。建立原材料管理台帐, 合理组织材料供应, 确保施工正常进行, 减少材料耗损。1) 水泥:为减少温差, 应选用中热硅酸盐水泥或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 在混凝土中掺加一定量的具有减水、增塑、缓凝等作用的外加剂, 减少水泥用量, 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保水性, 降低水化热, 推迟热峰的出现时间。严禁使用安定性不合格水泥。2) 粗骨料:宜用表面粗糙、质地坚硬的石料。级配良好, 孔隙率小, 无碱性反应、有害物质及粘土含量不超过规定。3) 细骨料:宜用颗粒较粗、孔隙较小, 含泥量低的中砂。4) 外掺料:宜采用减水剂等外加剂, 以改善混凝土工作性能, 降低用水量, 减少收缩。

3.3 配料

配合比设计:配制混凝土时计量应准确, 采用低水灰比, 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 搅拌要均匀。低用水量, 禁止任意增加水用量, 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加强混凝土的浇振捣, 提高密实度和抗裂性。混凝土配置时, 应保证它的和易性和可泵性。

3.4 混凝土浇筑

1) 混凝土浇筑时应防止离析现象, 振捣应均匀、适度。

2) 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时间。在气温高、湿度低或风速大的条件下, 更应及早进行喷水养护或养护液养护。当浇水养护有困难时, 或者不能保证其充分湿润时, 可采用覆盖保温等方法。

3.5 施工技术

1) 加强地基的检查与验收工作, 基坑开挖后及时通知勘察及设计单位到场验收。对较复杂的地基, 设计方在基坑开挖后应要求勘察补钻探, 当探出有不利地质情况时, 必须先对其加固处理, 并经验收后, 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2) 开挖基槽时, 要注意不扰动其原状结构。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相邻建 (构) 筑物间距较近时, 一般应先施工较深基础, 以防止基坑开挖破坏已建基础的地基。

4 出现裂缝后的处理法

在修补裂缝前应全面考虑与之相关的各种影响因索, 仔细研究产生裂缝的原因, 裂缝是否已经稳定。若仍处于发展过程要估计该裂缝发展的最终状态。1) 混凝土压力注浆修补法。混凝土压力注浆修补是用压力设备将配制而成的浆液, 灌入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裂缝内, 使其扩散、固化, 固化后的浆液与混凝土有良好的粘结, 增强了构件的整体性和耐久性, 并达到防止钢筋锈蚀的目的。用于结构补强的化学灌浆材料, 目前常用的主要是环氧树脂和甲基丙烯酸脂类灌浆材料。2) 粘贴钢板修补法。粘贴钢板修补是用胶粘剂把扁钢钢板粘贴在楼面结构层的裂缝处, 常用的胶粘剂是用环氧树脂中加入适当的固化剂、增韧剂、增塑剂配制而成。粘贴钢板的工艺简单、施工速度快、占用空间小。加固后不影响原有结构的受力性能, 不会产生应力集中现象和影响房屋的使用净空。3) 复合增强纤维布修补法。产生在楼板板底的裂缝, 由于板底粉刷层较薄, 无吊顶遮盖, 容易暴露裂缝的修补, 影响美观。宜采用复合增强纤维布﹙玻璃纤维、碳纤维﹚对裂缝作粘贴加强处理, 粘贴宽度以350~400mm为宜, 既能起到良好的抗拉裂作用, 又不影响粉刷和装修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戴烽滔.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分析与对策[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07.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房屋施工混凝土裂缝防治措施探讨 第11篇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  混凝土裂缝防治  防控措施探讨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a)-0101-01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的支柱行业里房屋施工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技术越来越重要,房屋施工混凝土裂缝是房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结构的变化而引起的,由于内外因素的作用使混凝土结构物承载能力、耐久性及防水性降低。房屋施工混凝土裂缝的重要原因就是各种自然或者环境人为的原因,在建筑施工中房屋混凝土开裂的问题属技术问题,房屋施工混凝土裂缝问题必须把房屋施工建设中那些有害于人身安全的建筑裂缝问题解决掉,该文主要从我国房屋施工混凝土常见的裂缝问题出发,采取新的计划改变房屋施工混凝土裂缝防治情况具体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相应措施。

1 房屋混凝土基本结构分类

1.1 混凝土地下室结构

房屋建筑的地下室混凝土工程也会有一些裂缝,不过是根据不同的机构而定的。比如顶板和底板产生裂缝的可能性不大从而对房屋的使用影响也不大,然而最易产生裂缝的地方是外墙板,寻找其最初的原因就是超长的地下室结构是房屋地下室裂缝的在地下室底板非常强大地约束,导致其产生裂缝多为竖向裂缝、多数缝长与墙高相等、两端的时候逐渐缩小的现象。温度和环境有关也是这种现象大多出现在拆模后不久的重要原因,根据所有的房屋裂缝发展的现象表明可能直接影响群众的生命,所以必须找到房屋施工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是解决房屋施工混凝土裂缝防治是关键点,还有基本结构状况在环境防治的转变与发展房屋施工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房屋施工混凝土裂缝防治处理是房屋在人们的生存与发展中所有利环境,房屋施工混凝土裂缝防治对策的先进化程度跟人们的科技研究是密切相关的。

1.2 混凝土底层中间层和顶层结构

房屋混凝土高层建筑中所受约束最大比重是在上部结构中所以约束大,因为关系着人们房屋地下室结构本身的原因。房屋地下室基础与底板和外侧土体的因素,所以让房屋施工混凝土裂缝防治对策有可行的实施方法的约束。房屋施工混凝土裂缝在一二层结构梁板还会出现得比较平常的那就是横向裂缝的现象,在高层建筑中裂缝情况较少的是中间结构层梁板应为所受约束较小,随着高层建筑楼层越来越往上所受约束就越来越小所以水平移位也就越来越大,因此房屋施工混凝土裂缝防治可以这样说约束最小的是顶层结构。因为现代社会对房屋施工混凝土裂缝防治要求越来越高。房屋施工混凝土裂缝防治在为其目标培养应用型的房屋施工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人才,房屋施工混凝土裂缝防治内容及其他功能受其性质的影响。

2 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措施

2.1 原材料质量与施工质量的配合

现代化的房屋施工混凝土结构就是非常适用于当代人类使用的要求,在房屋施工混凝土裂缝防治对策的理念中处在最先考虑对策对房屋使用的影响是最深刻的。房屋在混凝土施工中浇捣前应做的工作有很多的要求,比如把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很重要,浇捣的目的是让其不能吸收更多的水分原则。房屋在浇捣施工中要派专人护筋从而避免了裂缝的产生。在施工中要杜绝混凝土浇筑尚未完工就将模板和支柱拆除的现象发生,这样会导致梁板悬空从而造成变形,所房屋的保湿养护对房屋施工混凝土裂缝防治十分重要。根据所有水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早期养护找到房屋制造技术是直接影响的关键点,还有道房屋施工混凝土结构有可能改变房屋施工混凝土裂缝防治的转变与发展。

房屋施工材料中水泥质量达标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房屋水泥与其他进场的砂石骨料要进行严格的检验必须严把进货关,同时各项试验要做好砂的粒径和含泥量合格的兑比。房屋的不合格材料进人场地必须停止使用同时检查所造成的质量的安全,将不需要材料清除出场。房屋施工混凝土裂缝处理是重要的,然而房屋施工混凝土裂缝就着伴随着时间的不断增加,使得怎样房屋施工混凝土裂缝的量,怎样更加科学的进行房屋施工混凝土结构设计,成为建房屋施工混凝土重视的重点问题。

2.2 在混凝土施工中技术措施及裂缝的处理方法

房屋施工混凝土裂缝需要采取有效保护措施,房屋楼面需双重作用要确保有效合理的保护层前提,房屋施工没有这个前提的保护就难以发挥作用。加强对楼面保湿养护十分不仅可以增长其强度的寿命,而且还能提高房屋混凝土的各类性能的基本现象。房屋施工混凝土尤其是在早期养护可防表面脱水还是可防初期伸缩裂缝的产生。房屋施工混凝土在具体施工的时候由于抢工期的原因或其他因素导致缺乏充分充足的浇水养护房屋。房屋施工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最起码用麻袋或者草包覆盖或者干脆用养护液保护一周左右时间,房屋施工混凝土裂缝防治一般情况下如果在终凝后将裂缝清洗干净就或者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具体措施。

3 结语

近些年来房屋建筑是为了人们生活快速发展的需求,原本的建筑业都变形为了呼应我们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一些城市为了达到节约能源目的而开始使用商品混凝土的新型混凝土结构。因而对于房屋施工混凝土裂缝现象有严格的监测体制,房屋施工混凝土裂缝的应当从结构设计和施工材料到后期养护等多个方面来加以控制房屋施工混凝土裂缝的现象,拿出有可实际运用的房屋施工混凝土裂缝策划与服务决策。这样在施工过程中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同时采用更加科学的解决办法。不断积累施工经验在房屋施工混凝土裂缝防治措施中提高施工的技术,我们始终相信房屋施工混凝土裂缝措施是我们期待着我们的家园明天更好的发展的必要准备。

参考文献

[1] 叶彦朝.公路桥梁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措施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2(17):290.

[2] 吴希敏.浅谈房屋施工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1(26):37.

房屋建筑混凝土裂缝 第12篇

1 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的成因

1.1 设计问题。

建筑工程的设计对建筑工程影响巨大, 而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因此设计方面出现问题而导致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的现象, 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设计人员缺乏规范。房屋建筑工程的建设对设计有着严格的要求, 但是在实际的建筑工程设计中一些建筑工程设计人员由于自身专业素质的缺乏或是工作态度存在问题, 导致在建筑工程设计的过程中缺乏规范性, 致使建筑工程设计的各项指标难以达到国家标准, 影响了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2) 设计概念陈旧, 缺乏创新。目前在我国的一些设计单位中, 不少设计人员的设计概念明显存在着老化陈旧的现象。这些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受传统建筑工程设计思想的影响严重, 只注重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的结构强度问题, 忽视了建筑工程中的一些其他影响因素, 致使建筑工程设计本身存在欠缺, 造成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1.2 材料问题。

房屋建筑工程的材料问题一直是建筑施工单位关注的焦点, 其影响着建筑工程的方方面面, 无论是对建筑工程的成本还是建筑工程的质量都起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在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 因材料造成混凝土裂缝的现象屡有发生, 其主要原因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筑施工材料质量不合格。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对于建筑材料有着严格的要求, 质量不合格的建筑材料直接影响着整个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而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中不合格的建筑材料经常出现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 这多半是由三方面原因造成的, 第一方面是建筑施工单位为节约工程成本主动采购质量不合格的建筑材料。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我国的有关法律, 对建筑工程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第二方面则是建筑施工单位对建筑材料的管理存在漏洞, 在材料的选购上忽视了对材料的检验工作, 造成不合格材料流入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第三方面, 则是采购人员为贪图个人私利与不良厂商勾结, 以次充好将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冒充合格的建筑材料。 (2) 材料的配比存在问题。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的施工需要对混凝土的制备格外注意, 在混凝土的制备过程中混凝土的材料配比出现问题将直接导致混凝土工程的质量问题, 造成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1.3 施工问题。

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是房屋建筑工程的关键环节, 也正因为此其成为了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产生的主要诱因。在施工过程中容易造成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筑工程施工产生失误。在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建筑工程施工人员因施工失误造成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现象出现。这多是由于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对于建筑工程施工的监督管理不到位, 造成建筑工程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缺乏一定的规范性, 导致混凝土施工中浇筑等工序出现问题, 为混凝土的质量埋下隐患。 (2)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操作不当。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操作不当与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失误有一定的区别, 操作不当主要来源于两方面, 一方面是施工人员对房屋建筑工程不了解, 无法将建筑工程施工落实到工程的实处。另一方面则是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过低, 难以满足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一些技术需要, 造成操作不当, 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

2 针对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的控制及对策

2.1 严格设计规范, 提高设计质量。

针对房屋建筑工程中的设计问题, 在今后的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应从建筑工程设计单位和建筑工程施工单位两方面入手。首先在建筑工程设计单位方面, 在建筑工程的设计过程中建筑工程设计人员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各项标准进行建筑工程的设计, 严格设计规范, 保证房屋建筑工程设计的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同时建筑工程设计人员还应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 在建筑工程的设计过程中积极的运用国际上先进的设计概念进行建筑设计, 保持房屋建筑工程设计的先进性, 科学性, 促进房屋建筑工程设计质量的提高。其次从建筑工程施工单位来说, 针对建筑工程设计单位提交的建筑工程设计方案应进行严格的审核, 全面而细致的从多个方面对房屋建筑工程设计方案进行论证, 确保从房屋建筑工程的结构强度到房屋建筑工程的结构各方面均符合房屋建筑工程的需要, 最大限度的减少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2.2 加大采购管理, 重视材料配比。

建筑施工材料在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此要想减少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在今后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树立企业良心, 加大采购管理。建筑工程对百姓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 建筑工程施工单位不仅要考虑本单位的经济利益问题还应肩负一定的社会责任, 树立企业良心, 在获取利益的同时也要为社会打造出高品质的房屋建筑工程。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建筑施工单位首先应在建筑材料的采购上下工夫, 不能为了压缩工程成本而选择质量不合格的产品进行建筑工程施工。同时在建筑材料的采买过程中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应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督, 预防采买人员利用权力谋取私利。在建筑材料购买成功后, 建筑施工单位应针对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测, 切实的保证建筑材料的各项质量。 (2) 重视材料的配比, 保证混凝土的制备。混凝土的制备工作是混凝土工程施工的重要步骤, 在混凝土的制备过程中工作人员应严格的掌控混凝土各项材料的配比, 针对水泥, 石子, 水等各项材料进行科学的配比, 结合工程的实际需要给予适当的调整, 确保混凝土的制备工作。

2.3 加大工程管理, 减少工程失误。

为了解决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失误, 保证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的质量, 在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立健全管理系统, 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应重视对建筑工程施工的管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应建立起高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针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进行全程的监督, 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 (2) 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大工人对建筑工程的了解, 全面提高施工人员素质, 以达到减少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产生的目的。

3 结论

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的产生直接影响着房屋建筑工程的使用, 因此在今后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筑工程施工人员, 应针对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的原因进行深入的研究, 找出科学合理的控制对策, 保障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正军.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及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1 (31) :1-4.

[2]唐科迁.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防治研究[J].城市建设, 2010 (12) :34-36.

上一篇:职务犯罪审讯下一篇:养生节目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