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相作用范文

2024-06-29

互相作用范文(精选9篇)

互相作用 第1篇

随着传媒技术的不断发展, 众多学者对分众化问题的研究日益增多。大众传媒的表现形式逐渐趋于多样化, 受众需求也越来越多, 同时加之受众市场的不断分化, 大众传媒受分众化的影响程度也越来越大。本文在之前已经做过的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 对大众传媒的分众化问题进行了重新思考。

二、分众化问题的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逐步发展, 不同的技术水平, 不同的社会经济状态, 不同的传播目标, 不同的受众需求, 都促使媒体分众化步伐的加快。随着受众的欣赏水平的逐步提高, 欣赏的兴趣和口味也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多元化、价值观的多元化更加趋向多样化, 因此分众化趋势更加明显, 发展更加迅速。

考虑到大众媒体应对新时代的需求, 同时增加受众群体的喜爱程度, 大众传媒必将走向分众化趋势。按照《传播学》理论, [1]无论是伴随着卫星通信、数字化、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新传媒, 还是报纸、电视和广播等普遍的传统媒体, 分众化传媒都是大众传媒的属性。因此, 大众传媒已迎来了分众化时代。

三、分众传媒的新作为

随着市场的不断分化, 大众传媒需要做出相应措施来应对这些变化, 如报纸、电视和广播等传媒在不断调整自身, 从而出现一系列新作为。

(1) 大众化报纸。媒体的分众化趋势对于分众媒体的传播, 必然对传统的传统报纸广告投放产生影响。报纸作为一种普遍的大众传媒, 在激烈的广告市场竞争中也必将面临转型。例如, 报纸分类投放广告的经营模式和传播理念更适合未来分众传媒的需求, 也更适合报纸媒体的转型。报纸的扩充版块和分区创办等, 充分开发了原有的大众传媒资源, 满足了受众阅读的各种需求。

(2) 电视分众化。随着各种电视频道和节目的迅速增加, 受众群体在频道和节目选择上有了更多的空间, 可以根据不同的爱好兴趣和需求欲望各取所需, 从而形成了一种收视的分众化趋势, 大众传媒为适应这种变化, 又形成了频道的专业化。由于电视频道单一和节目非常有限, 受众群体会被动地选择收视的内容。而各种频道和节目资源的充分挖掘和利用, 电视频道和节目的增加及多样化, 使受众日益增加的需求满足成为可能。电视分众化使受众的需求更加复杂化和多样化, 因此电视制作者在电视布局和节目安排上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制作者在研究受众心理、收视需求的过程中, 可以根据不同的收视群体的需求, 进而扩展电影频道、戏曲频道和音乐频道等, 使得节目内容更加丰富, 栏目更加精细, 功能定位更加明确, 故频道专业化成为一种发展趋向。[1]

(3) 广播。目前不同层次收听广播的人大不相同, 广播传媒在生活中的作用逐渐被新传媒所取代, 其地位不断降低。面对扑面而来的变化, 大众传媒需要接受的挑战非常之大。

但是广播传媒也得益于私人轿车的迅速普及和发展, 又迎来了新的春天。各种汽车可以接受各类不同的广播频道, 为受众群体的生活带来了更多乐趣。随着汽车广播、社区广播和公司广播等出现, 分众化广播进行得有声有色。中国广播业正在已经到来的分众传媒时代努力利用并挖掘广播传媒的资源, 发挥广播传媒的优势, 力争在未来开拓广播界新的天地。

四、分众化和大众传媒的互相作用

分众化使得受众群体的需求在不断改变, 大众传媒为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也采取了相应的新措施。[2]

(1) 细分受众群体。大众传媒可以细分受众群体, [2]如很多报纸、广播和电视为节省成本获得高利润, 重复播放电视剧和综艺娱乐节目, 还有同样的电视剧和节目形式以不同版本传播, 这种做法最后会导致受众远离传媒。受众对于因此应该运用现有的频道和节目资源, 科学合理地安排相应位置的时间结构, 为各种频道进行定位和布局, 针对不同年龄层次和兴趣爱好的受众, 提供并制定独具特色的频道和节目, 以此获得更为合理的频道资源的布局。

(2) 变化调整。分众化是社会的产物。创新促使各种新事物不断发展, 受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所以固定不变的传媒很难获得受众眼球。由于分众化使得受众的需求变为单一化, [3]想要给满足不同年龄段的受众多样化需求, 大众传媒必须对各种节目进行重新设计和整体策划, 不断探究市场分众和分析竞争对手的状况, 充分发挥传媒的主导、服务和认真意识, 将他们完美渗透到不同类型的传播中去;由于受众的兴趣不断变化和传播的社会经济效果千差万别, 需要不断地调整推广的内容;准确记录不同受众群体的阅读和收视习惯, 设计并得出独出心裁的节目布局。

(3) 合理实施和利用分众化。分众化大众传媒必然会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但是分众不能过于细化, 否则会阻碍市场的发展, 降低大众传媒的利益。一方面大众传媒要合理设置分众化, 为开拓和发展市场获得高效的利益, 将分众化的作用发挥到最佳;另一方面要尽可能为受众考虑, 精确定位和把握受众心理变化以满足其多样化需求。这样分众化的结果是大众传媒和受众群体双方都会受益。

五、结论

随着分众化趋势的不断发展, 大众传媒必将立足于大众传媒, 发展并寻求分众传媒的优势, 首先积极响应各种传媒的新作为, 来应对新媒体在分众化市场的剧烈变化, 然后以自身传播技术的提高和经营管理思想的改变, 依靠相当雄厚的资金实力和资源支持, 迅速占领分众市场战略。受众群体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 大众传媒应该尽可能关注并采用一定措施满足其需求。

总之, 分众化问题仍然是一个长期思考的过程。报纸、广播和电视等传媒应该合理实施和利用分众化, 获得更广阔的市场并吸引更多受众群体, 从而使双方都受益无穷。

参考文献

[1]刘韬.浅谈报纸的分众化传播[J].新闻传播, 2008.

[2]孔昭林.使用传播学知识能力案例实践[Z].2012.

互相鼓励的话语 互相鼓励的短信 第2篇

世上并没有用来鼓励工作努力的赏赐,所有的赏赐都只是被用来奖励工作成果的。

如果你有本事习惯于靠你不能忍受的工作来维疗自己的生活,你也就有本事靠另一种方式维持生活,用不着惨兮兮地在你现在这里呆着。

也许上帝让你在遇见那个合适的人之前遇见很多错误的人,所以,当这一切发生的时候,你应该心存感激。

笑容带上泪珠总是最鲜艳、最娇美的。正如没有露水,还算什么清晨?而泪珠带上了笑容,就变得甚至比笑容还珍贵。

我知道经过漫长的时间,很难说没有什么成见,很难说是否已经疏远,也很难说有没有机会再次见面,因为我还将面对新的生活,也将迎来崭新的一天。

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会发现,原本费尽心机想要忘记的事情真的就这么忘记了。

一道幸福之门关闭时,另一扇就会打开。我们经常太多太多地盯着关闭的门,而对开启的门却熟视无睹。

也许有些人很可恶,有些人很卑鄙。而当我设身为他想象的时候,我才知道:他比我还可怜。所以请原谅所有你见过的人,好人或者坏人。

做自己想做的梦,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做自己想做的人,生命只有一次,机会只有一回。

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有些失去是注定的,有些缘分是永远不会有结果的,爱一个人不一定要拥有,但拥有一个人就一定要去好好地爱他。

永远不要皱眉,即便你很悲伤,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倾心你的淡淡一笑。

永远不要忽视别人的梦想。深情热烈地爱,也许你会受伤,但这是使人生完整的唯一法。用一种明确的方法解决争议,不要冒犯。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为明天做准备的最好方法就是集中你所有智慧,所有的热忱,把今天的工作做得尽善尽美,这就是你能应付未来的唯一方法。

如果你信心十足地朝着自己的理想前进,尽力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度过一生,就会得到平常情况下料想不到的成功。

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

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不要以感伤的眼光去看过去,因为过去再也不会回来了,最聪明的办法,就是好好对付你的现在,现在正握在你的手里,你要以堂堂正正的大丈夫气概去迎接如梦如幻的未来。

别让别人告诉你你成不了才,即使是我也不行。如有你有梦想,就要去捍卫它。那些一事无成的人,想告诉你你也成不了大器。如果你有理想的话,就要去努力实现。

爱你身边的每一个人,珍惜难能可贵的人脉。

活着一天,就是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对全世界来说你或许只是千万人中的一个,但对某个人来说你却是整个世界。

人性最可怜的就是:我们总是梦想着天边的一座奇妙的玫瑰园,而不去欣赏今天就开在我们窗口的玫瑰。

人生难免要遭遇挫折与失败,与其用泪水洗刷悔恨,不如用微笑去迎接新的挑战。

人的才华就如海绵的水,没有外力的挤压,它是绝对流不出来的。流出来后,海绵才能吸收新的源泉。

互相作用 第3篇

一、互联网对传统电视综艺的影响

在互联网时代, 任何传统的东西只要加上互联网, 就成为一项新的事物。比如互联网和传统集市的结合诞生了淘宝, 和传统百货商店的结合有了京东, 与传统银行结合诞生了支付宝等等。而互联网与传统媒体的相遇, 诞生了史无前例的泛媒体时代。当然, 每一项新事物的诞生, 旧的事物要么改进要么被淘汰, 所以互联网带给传统电视媒体的改革阵痛是必然的, 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 电视观众的流失。在互联网时代全面来临之际, 无论是国外电视媒体还是国内电视媒体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有数据显示, 在美国, 从2002年以来, 电视节目的平均收视率已经下降了50%。而在中国, 从2001年以来, 电视观众的平均收视时间开始呈现出波动下行的趋势。在2003年观众年平均看电视的时间为179分钟。这个数据在2013年下降为165分钟。除了观看电视节目的时间少了, 观众的群体也在发生变化。数据显示, 近年来60岁以上的老年观众群体的平均收视时间开始逐渐上升, 这从反面说明, 电视观看群体中的年轻观众正在快速流失。

第二, 电视人才的流失。2015年创造了《中国好声音》等现象级电视节目的原浙江卫视总监夏陈安离开了电视台, 转战为中国网络视频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夏陈安不是第一个转行网络的电视人, 当然也不会是最后一个。正如他所说的:互联网为泛媒体时代的到来提供了基础, 而网络视频将会重新定义现代人群的观看方式, 所以网络视频的潜力是无穷的。正因为网络的强大优势, 让许多电视人开始投身到网络发展的大潮中, 而这必然会给电视行业带来不小的震动。因此, 人才的流失也是互联网时代下传统电视媒体遭遇的严峻挑战之一。

二、互联网在综艺节目传播中的优势

现代综艺节目的传播与其传播媒介有着直接的联系, 在前互联网时代, 传统的电视综艺节目基本都依靠主持人主导节目走向, 比如曾经长期占据综艺界主流的访谈类节目是观众了解明星的最直接渠道, 所以在网络不发达的时代, 观众们都爱看访谈类节目。但是网络渠道的畅通, 让访谈类节目渐渐失去了优势, 而充分利用网络媒介的综艺节目开始逐渐成为主流节目。比如以策划和运作见长的韩国综艺节目, 就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网络媒介的优势, 并取得了成功, 互联网在综艺节目传播中主要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一) 传播内容的即时性和全球性

互联网传播之所以广受欢迎, 很大程度上是节目传播的即时性。现在, 基本上当天进行电视直播的综艺活动, 第二天节目视频就会遍及网络, 再过一两天, 更加详细的节目解读也会出现, 这就是网络传播的即时性。另外就是网络无与伦比的空间覆盖能力, 在世界任何角落的任何信息只要进入互联网, 它就会被全球的网民看到。因此, 网络媒介传播空间全球化的特点是传统电视媒体所不能企及的, 这也是它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最大特性。

(二) 传播方式的互动性

在网络传播中, 人们不仅是节目的观看者, 也可以成为节目的传播者, 任何人都可以向网络世界发布信息, 这种媒体与受众之间的角色自由转换, 使得传统媒体下的只能被动接受信息的受众感到兴奋莫名, 因此网络传播不仅实现了节目与观众最大限度的沟通, 还使网络媒介成为大众畅所欲言的平台。因此, 以网络媒介传播的综艺节目同样也具备了网络固有的互动反馈特性。比如, 浙江卫视推出的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不仅在电视收视率上独占鳌头, 而且第一季的网络点播量也是将近30亿次。除此之外, 它的微博话题阅读量也将近130亿次, 话题讨论量近300万条。微博和网络话题的数量, 足以说明受众对于节目的关注度, 但如此巨大的话题讨论量也反映了网络交流平台为节目和受众提供了一种高度自由的互动平台。

(三) 受众选择的自由性

和传统电视媒体的线性传播方式不同, 网络媒体给观众提供了更多的自由选择空间, 并且给与了观众充分的主动权。观众可以随意选择想要观看的节目, 还可以使用除了网络视频之外的其他功能, 不用担心错过节目。所以, 观看网络节目, 观众不会再受到时间和频道的限制, 突破了电视节目的局限性, 使网络节目成为自己可以随心支配的私人订制服务。在传统的电视媒体中, 任何节目的设置都是经过事先编排的, 这种固定传播模式让观众很难有选择空间, 因此在信息资源匮乏的年代, 电视节目常常拥有“上位者”的主动权, 观众们只能被动接受。而在网络媒介中, 节目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位置进行了调换, 受众拥有更多主动权。比如在综艺节目中, 基本都有网络论坛和民意测试, 通过观众投票和意见反馈来进行节目的改进, 以符合大众的口味, 让节目真正成为观众的“自助餐”。

三、互联网和电视综艺节目之间的相互作用

(一) 互联网打破了电视节目的传播局限

电视媒体的传播局限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节目的播出时间是有限制的, 二是节目传播的空间是有限制的。在电视节目的主流时代, 人们都有过守着电视掐点看节目的经历, 特别是自己喜爱的节目, 必须提前守在电视机面前, 以免错过和遗漏节目内容, 这就是电视传播的时间限制。而网络媒介的传播完全打破了这一限制, 如果观众错过了第一天的电视直播, 也可以在第二天选择观看网络上的节目视频, 这使得网络成为电视节目的“备份硬盘”, 观众可以随心所欲地调整自己的时间进行自由观看。另外, 就是节目传播的空间限制。在以前, 观众想要了解国外的信息, 基本只有通过电视上的新闻或者是引进的电视节目。但是, 在网络传播时代, 信息资源共享让观众可以轻松获取全球的节目资源。比如浙江卫视《奔跑吧兄弟》成功地适应了中国的市场环境, 部分不了解《run⁃ning man》的观众也开始注意到这个韩国节目, 并在网络上创下了可观的点击量。这充分证明了, 网络媒介传播打破了电视节目传播的空间限制。

(二) 网络能够及时反馈电视节目的效果

在以前, 衡量电视节目效果的指标就是收视率, 但是这个数据显然过于单一了。因为在节目资源稀少的年代, 电视是观众们唯一的娱乐消遣品, 所以收视率并不能成为衡量节目质量优劣的标准。而在网络媒介的传播中, 对于节目反馈的方式开始多样化起来, 网络论坛、贴吧、微博、微信等都能成为观众们发表意见的阵地。比如在百度贴吧关于《奔跑吧兄弟》的帖子有8191988篇, 关注人数达到631346人, 百度搜索可以找到12200000条相关信息;而《中国好声音》的百度帖子竟然达到了27268888篇, 关注人数更是突破一百万, 百度搜索可以找到8830000条相关信息。这些数据可以充分表明这两档综艺节目的火爆程度, 因此在网络时代下, 对于电视综艺节目的评价反馈方式更为多样化。

(三) 网络使电视节目话题多样化

娱乐节目的话题性是否突出或者爆炸, 是能否吸引观众眼球的关键, 因此许多电视综艺节目为了提高自己的关注度, 会制造各种讨论话题。比如《快乐大本营》的噱头就是明星和各种娱乐爆料;而选秀类节目《中国好声音》就是以一种创新的选人模式为卖点。当然这些电视节目如果放在互联网普及之前, 这些单一的亮点也能够足以引起观众的注意, 但是放在互联网时代, 单一性话题是很难引起观众的注意的。这主要的原因就在于, 传统电视节目单一, 所以是普适大众的。而在网络媒介中, 节目数量已经大大增加, 并且为了迎合各种观众的口味, 不得不将节目的话题进行多样化。比如《中国好声音》除了创新的选人模式之外, 学员的唱功、个人经历、导师互动等都成为热点话题, 目的就是为了适应不同人群的需要。而且, 在网络上对于电视节目的关注点也会进行自动的划分, 这大大增加了节目的话题爆点, 提升了节目的关注度。

结语

媒体融合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了, 电视综艺节目依靠网络媒介的传播提升了关注度, 同时又给网络提供了非常优质的节目资源, 所以这两种媒体传播方式不可能单一的独立存在。并且随着媒体传播的发展, 这两者之间的互相作用会更加明显, 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所以, 如何在新的传媒环境下, 引领综艺节目的观看潮流, 就需要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的共同合作了。

摘要: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 轻松娱乐的电视综艺节目已经成为许多人的减压利器。除此之外, 观众还能够通过互联网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实现了全民参与。本文就通过介绍互联网对传统电视综艺的影响, 以及它在节目传播中的优势, 凭借实际案例分析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综艺活动,电视节目,互联网,媒体互动

参考文献

[1]张梦云.新媒体语境下的电视媒介与知识沟[J].传媒, 2014 (07) .

[2]范建斌.开启全媒体传播时代[J].国际公关, 2009 (01) .

[3]杨善顺.微传播时代的来临与传统媒体的利用[J].传媒, 2009 (08) .

[4]李燕华.新传播时代舆论引导初探[J].新闻界, 2011 (02) .

[5]马玲.微传播时代的来临与传统媒体的利用探析[J].新闻传播, 2011 (07) .

互相帮助作文 第4篇

那是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我依然在台灯下“孜孜不倦”地“认真”学习。正写得起劲呢!忽然,钢笔写不出字了。我将它的“衣服”——套子扭下,只见它那透明的“肚子”里干干净净产,没有一滴墨水,我正想挤墨水,但头一抬,却发现窗台上空空的。我这才想起昨天墨水被我用光了。我急得满头大汗,在家里“大闹天宫”了一番,见毫无结果,只好带上雨具出门到邻居的一家超市去买墨水。

来到超市前,我立刻就傻眼了——超市里已空无一人,只有一块木板孤零零地竖地那儿,上面写了二字:停业。什么?我气冲冲地奔回了家。

刚进家,就看见了邻居小王在我家玩。小王见我脸色不太好,急忙问:“又怎么了?”“你说有怎么着,当然是没墨水了!”我没好气地说。“你不早说,我家有一瓶墨水送给你吧!”

看着小王去拿墨水的背影,我陷入了沉思,那次,小王到我家玩,他玩着玩着,忽然抬起头向我要一支铅笔。我问:“你要铅笔干嘛?”他可怜巴巴地说:“我家没笔了!我又没钱,怎样做作业呢?”我当时不知是怎么想的,一口贵州省回绝了。

“两奖”不能互相替代 第5篇

看到朝川矿用“安全奖”取代实行多年的“超产奖”的新闻报道, 作为一个安全工作者感到由衷的高兴, 但欣喜之余, 笔者还是认为, 二者不宜互相替代, 而应并举、并重、并用。

首先, 安全奖与超产奖是两个不同的奖项。笔者认为安全奖是对职工安全生产工作的奖励, 是以职工遵章守纪、是否出现“三违”现象和企业、车间、班组安全生产状况作为评奖指标的奖励, 属于“单项奖”范畴。安全奖能对增强职工安全意识、减少或避免事故和危害事件的发生起到促进作用。而超产奖是对员工在生产方面的奖励, 是多个指标都达标的前提下, 对员工完成工作任务情况进行的奖励, 是一个综合性的奖励。超产奖对调动职工积极性, 促进职工提高生产效率, 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从以上看, 这两项奖励性质完全不同, 其作用、意义都不同, 因此二者不能互相取代。

其次, 安全奖与超产奖同时使用可防止个别员工以安全为借口, 拒绝工作。在目前情况下, 用安全奖取代超产奖, 极有可能有个别素质低的职工会以“安全”为借口逃避劳动, 使生产受到影响。如果安全奖与超产奖同时使用, 可以防止这种现象出现, 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再次, 安全奖应作为超产奖的一个重要条件, 获得安全奖的优先获得超产奖。超产奖不能仅以生产量的多少作为评定标准, 而应该综合多个条件和多个指标 (如安全、治安、文明生产等) 的前提下, 谁生产的产量高才能获得超产奖。特别在进行超产奖评定时应把安全生产作为评比的重要条件, 获得超产奖的员工首先要遵守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无“三违”现象。另外, 要实行一票否决制度, 如果在安全生产方面出现违章违纪记录或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不论工作量有多大, 都应实行一票否决, 绝不允许有沾着血腥的超产奖。还有, 实行安全优先的原则, 同等条件, 取得安全奖的优先获得超产奖。

《互相关爱》教学反思 第6篇

记得刚接这课的时候, 习作课一直是我相对的“ 软肋”。 特别是对新课程教材不是很熟悉。“ 关爱”这个主题看似简单, 可是我们现在的孩子对来自父母、长辈等关心爱护早就认为是理所当然。 来自同学间的更是少, 自我的学生更多些。 无疑谈话最佳, 用师生之间面对面的语言交流营造一种氛围, 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唤醒他们不曾留意过的真挚的感情。 开课前, 我设计的导语是:“ 这节课想和同学们研究一个词。 ”这样学生立刻释然, 毕竟词语比写作轻松多了。 教师板书“ 关爱”, 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关爱。 学生经过思考做了回答“ 关心”“ 爱护”“ 支持”“ 体谅”“ 帮助”等。 这样学生的思路开放了。 紧接着教师追问:“ 那么谁与谁之间会发生关爱的故事啊? ”学生不假思索的就回答道:“ 父子间、母子间、师生间、同学间、朋友之间、近邻之间, 甚至陌生人之间。 ”教师及时进行有深度的指导“ 看来关爱无处不在啊。 ”那么谁能讲讲你看到的、听到的, 或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 就这样, 在平等的对话中, 在愉悦的氛围中, 孩子们的写作思路被打开。 生活的一幕幕场景就重新回到了孩子们的眼前。 通过讲述出来, 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从孩子们的生活里流露出来, 真实生动, 一件件的小事让孩子们说出来自己的故事。 此刻我想没有任何一种课件能达到这种境界吧。 我笑了, 我知道我成功了。

写作不是生活的简单再现, 要学会描写。 可这恰恰是我缺憾的, 因为我没有上完这单元的课。 精读课文没有阅览, 条理性的训练没有去做, 这对于孩子来说有拔高的嫌疑。 讲我自己的故事, 打开记忆的闸门, 我的思绪也如奔腾的流水倾泻而出。 行文中, 我注意突出细节描写, 突出自己心里感情的变化, 结尾我如诗般的环境描写, 自然而然地暗示了一切景语皆情语的感受。 当我有感情地讲完了这个真实的故事后, 我发现孩子们凝重的眼光含着感动, 含着震惊。 在随后的20 分钟里伴着淡淡的旋律, 孩子们动笔写出自己的故事。 虽然20 分钟对于刚步入六年级的孩子来说很短暂, 但是从现场来看, 这些孩子有话可写, 有情可发。

最后, 在师生的讲评中, 教师有意识地强化本次习作的写作方法。 相信, 打开记忆闸门的感情会打动每个人的心。

这两根小棒真的互相平行吗 第7篇

早上刚进办公室, 就有邻班两位女生拿着书本进来向我诉“苦”。

“李老师, 我们认为这两根小棒还可以这样放 (见图1) , 但这好像不是平行?可王老师说这题的答案是互相平行的。”女生说。

王老师是刚毕业分配来的体育教师, 因我校教师缺编, 这学期暂叫她兼任四 (2) 班的数学教师。

两女生说的题目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65页的第2题的“摆一摆”, 具体如下:

把两根小棒都摆成和第三根小棒平行, 看一看, 这两根小棒互相平行吗?

把两根小棒都摆成和第三根小棒垂直, 看一看, 这两根小棒有什么关系?

这一前一后两个问题分明是前者直露、浅显, 后者隐蔽、含蓄, 梯度渐进, 思维含量又高, 体现了教材编者之独具匠心。

我想了想, 对两位女生说:“你们的摆法不仅是对的, 而且新颖、有创意。但这种情况确实不是互相平行, 应该称为两根小棒在同一直线上。”

无独有偶, 后来我在自己班上教上面第 (2) 题:把两根小棒都摆成和第三根小棒垂直, 看一看, 这两根小棒有什么关系时, 也有学生摆出这样的特殊情况, 如图2所示。

上图中出现的两种情况肯定不能叫互相平行, 但作为小棒, 只是线段, 出现这两种特例应该是允许的, 可教材没有涉及“两条线段在同一直线上”这一知识点,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能否教得懂?要不要教?不教的话怎么来处理上面这两道题目?难道是教材压根儿疏忽了这两种特例的出现?

……

一连串的问题在我脑中闪现, 久久挥之不去。

二、随想

学生层面。众所周知, 在实际生活中, 我们见到的都是一些长长短短的线段, 没有直线, 也不可能有直线, 因为直线有两个苛刻的条件:直、无限延长。而小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在摆小棒, 他们凭着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 在不经意的摆弄中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或难以置信的结果, 如上述的两种情况。能摆弄出这样特例的学生不但没错, 而且还应该表扬、鼓励。

教材层面。教材编排此二题, 旨在让学生通过操作体验, 感知和归纳两句话:一是两条直线分别与第三条直线平行, 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二是两条直线分别与第三条直线垂直, 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因为这两句话到了初中学习平面几何时就是两条性质定律, 为小学与初中的衔接打下扎实的基础, 毋庸置疑, 教材编排此二题, 是合理的、科学的、有目的的。

教师层面。面对学生突兀闪现的“思维火花”, 我们教师就这样不理不睬?就这样含糊不清、模棱两可、搪塞其事?就这样一棍子打死、高高在上、硬是灌给学生一个互相平行的答案了事?面对匠心独具的教材编排, 我们就这样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而收场?这些做法都不对。因此, 我们首先要弄清直线与线段的联系和区别:线段有两个端点, 是直线中的一段, 可以测量长度;而直线是可以无限延长的, 无法测量长度。而且直线是由无数条线段组成的。其次是如同剥笋一般, 层层推进, 促使水到渠成。

师:这两根小棒是线段还是直线?

生:线段。

师:若将图1中的水平的两根小棒都当作直线, 两端都无限地延长时, 这两条直线会怎样?

生:重合了。

师:重合后, 变成了几条直线?

生:变成同一条直线。

师:一条直线能叫两条直线吗?

生:不能。

师:那么两条直线分别与第三条直线平行, 这两条直线一定不是重合在一起的, 会成怎样的关系呢?

生:互相平行。

同理, 两条直线分别与第三条直线垂直, 这两条直线一定不是重合在一起的, 会成怎样的关系呢?有了前一题的经验与基础, 学生都会说:互相最后是练习巩固。选择题:

(1) 两根小棒都和第三根小棒平行, 看一看, 这两根小棒 () 。

(2) 两条线段都和第三条线段垂直, 看一看, 这两条线段 () 。

(3) 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 那么, 这两条直线 () 。

(4) 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 那么, 这两条直线 () 。

A.互相平行B.互相垂直C.互相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D.无法判断

三、践行

互相作用 第8篇

关键词:习作,生活化,互相优化

现在语文老师都在抱怨习作教学难, 学生埋怨习作难。这是因为我们的习作教学往往只见“文”, 不见“人”, 在指导时“人”与“文” 成了两条互不相交的平行线。我认为小学习作教学应当回归到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上来, 习作指导必须与孩子的活动同步, 文体与语体并重, 他评与自评兼容, 在相互融合中逐步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优化习作教学过程。

一、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有些学生经历的事也不少, 家里家外、课上课下, 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 许多事经历了, 可到作文的时候, 一片朦胧, 没有鲜明的印象, 不知从何写起。遇到这种情况, 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用心观察身边的人、事、物, 并用心体会。还可以开展“小记者”活动, 让“小记者”们广泛接触社会, 抓“焦点”问题进行采访。譬如, 在多年来持续开展的“人人争做小雷锋”活动中, 不但带领学生组成一个个“学雷锋小组”, 活跃在校园里、社会上, 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做好事, 争进步, 而且同步持续开展“争当小记者”写作活动,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自己的小雷锋, 争当美德好少年, 热情地进行宣传。习作教学要努力营造贴近学生生命表达需要, 贴近学生言语倾诉需要的情境, 让学生忘记自己正在写作, 而是急切地表达自己的生命需求。如果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那么体验就能唤醒、激活学生的习作之泉, 只有让学生的习作之泉充满活力, 学生的笔才能谱写出动人的诗篇。

二、文体与语体并重, 激发学生的习作情趣

随着年龄的增长, 学生的自我意识也日益增强, 教师可加强多种载体的综合训练, 让学生用尽可能多的形式表达自己熟悉的, 丰富多彩的生活。如, 为了研究蜗牛怎样生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捉来一些小蜗牛, 可通过喂养、用盐水浸泡、将蜗牛请到屋外、接受阳光的考验等方法让学生观察蜗牛。回忆生活的“每一步”, 学生便会觉得有话可写, 有情可抒。探究生活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对知识的渴求, 又使他们获得了知识, 并对生活的体验作出了创造性的表述。如, 杨××同学的《蜗牛》, 侧重于写蜗牛的危害, 以翔实的资料抒发了“蜗牛, 爱你不容易!”的真实感情, 强调了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而伊××的《蜗牛跑道》则写出“蜗牛真有趣, 运动员还自己画‘跑道’呀!”还有张××笔下的《蜗牛》更有奇迹出现:“咦, 蜗牛爬动起来, 在它肚子底下又出现了一粒‘小珍珠’。啊!这下我知道了, 原来这就是蜗牛的卵呀!”学生的这些习作内容充满十足的生活气息, 语言洋溢着实足的灵气。

三、他评与自评兼容, 体验成功喜悦

语文教育活动又是一项极其复杂的活动, 我们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机制, 用评价为小学生写作撑起一片蓝天。很多教师把大量的心血放在对学生的作文指导上, 却忽视了对学生作文的评改。其实,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检验作文教学得失的关键环节。对学生来说, 作文是自己生活的写照, 见闻的载体, 真情的表露, 思维的火花, 所以, 教师的批改应当重视、理解、尊重、欣赏学生写作过程中的个性体验, 努力发现其作文的闪光点, 对学生多加鼓励, 激发其习作的积极性。所以, 在作文教学中, 还要转变传统的评价观念, 采取多元评价策略, 尊重学生的原始表达, 鼓励学生张扬个性, 让学生享受作文的成功之乐。同时, 习作评价还要立足发展。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 不仅有自评、互评、教师评, 还应有分项二次评分法和个人发展参照评价, 引导学生将自己修改的作文同修改前进行比较, 这次作文同上次作文比较, 现在作文与过去作文进行比较, 它的积极意义是在于对进步和潜力的重视, 把评价作为激发学生积极性的一种手段。 在批改学生习作时, 很少用优良或分数评价, 而是以星级数评价。 凡是文中有一个好词句, 甚至好特点, 我都给他画“…”, 再给个☆, 而用词不准或有错的地方则画_____, 让学生在上面修改。修改后, 我再次评改, 还可以得到一个☆, 学生为了多得个“☆”, 有时不知要修改多少次。学生自评自改、互评互改也是如此。设立“习作擂台”“擂主”的作文, 今天是甲或明天乙的习作修改后达到或超过甲, 那么乙就登上“擂主”的宝座。有时一篇文章会有两次“擂主”的机会。实践还表明:他评与自评兼容, 不仅使广大学生为自己能成为评价的主人而深受鼓舞, 还会让他们逐步懂得如何实事求是地评价, 并正确地对待自己、别人的优缺点。这对他们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也是很有好处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作文教学必须回归生活, 以生活为本源。学生的写作素材, 主要来自于生活。生活与作文可以构成一个“生活—作文—生活”的循环。在这个过程中, 生活的质量会因学生对生活认识的提高而提高, 习作能力会因学生对生活表达能力的提高而提高。

参考文献

电视传播与地方经济的互相促进 第9篇

1 电视传播的特性

1.1 即时现场的传播性。

电视传播的即时现场性是最基本的特性, 这种特性主要体现在信息内容的即时、直观和迅速, 例如现场直播, 能够让观众第一时间通过电视了解到现场的情况, 第一时间向观众传递这新闻事件的内容。与此同时, 在重参与、重体验的信息传播时代, 电视传播也展示出了其独有的优势, 即在传播过程中通过声情并茂的画面解说, 给观众一种仿佛置身其中的立体感。[1]正是因为这种立体感, 让观众在接受媒介信息时的心理是平等的, 在观看过程中更容易与屏幕中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 这也架起了拉近电视与观众之间距离的桥梁。

1.2 信息传播的互动性与选择性

如今的电视传播增加了很多新鲜的元素, 融入了互动式理念, 加强了观众的参与性, 让观众参与到节目中也是电视传播的一大特色, 代表了对观众主体地位的认可。在电视节目中融入观众参与的环节, 既丰富了节目的构成范围, 也增加了节目的活力性。在电视节目中观众的参与不仅增加了节目的活力, 也拓宽了节目的构成范围。观众参与到节目中, 拉近了屏幕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更加容易使观众对节目产生认同感和共鸣感。另外, 观众在选择节目时有高度的自由, 观众可自行选择想要收看的频道或节目, 甚至是收看时段, 也突出表现了电视信息传播的选择特性[1]。

1.3 传播内容与形式的兼容性

在面对亿万观众的信息需求条件下, 电视传播每天不间断地、大量的向观众传递不同品种、不同题材的新闻信息, 以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来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 正式由于电视传播所具备的的良好的兼容特性来满足这一要求。

2 电视传播与地方经济的促进发展

社会物质关系的变革决定了电视传播行业的发展程度, 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促进电视传播的质量与形式得到提升的根本原因。同时, 电视传播行业的发展也对当地的经济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电视传播可以看作是当地经济发展的一种驱动力。

2.1 地方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电视传播的发展

地方经济与电视传播的关系明确地诠释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发展速度越快当地的电视传播技术水平就越高。随着各地工商业的活跃发展, 由广告的大量需求而增加了电视传播的广告收入, 改善了电视传播的生存环境, 规模也逐渐得到扩大。当地经济的繁荣推动了电视传播收视率和广告收入的增长, 也促进了电视传播观念的更新[2]。经济的发展让信息在人们的工作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在失效观念不断深入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来源的广泛要求。为了满足时下观众的信息需求, 适应经济发展, 电视传播行业必须推陈革新, 更新传播观念。

2.2 电视传播的发展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促进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在地方经济的变化与发展影响着电视传播行业发展的同时, 反过来电视传播行业也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如今人们愈发意识到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其中电视传播行业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当地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渐突出。电视传播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不仅体现在对经济信息的传播与关注, 同时还起到了对经济观念与行为的传播与规范。电视传播全方位的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驱动作用[2]。

电视传播以其广泛的影响力, 提高了人们的市场经济意识, 规范了地方经济行为。人们对经济发展观念的转变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经济观念的转变使人们能够更有目的的进行经济活动, 相较于盲目地发展经济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电视传播通过对自身优势的充分发挥, 向观众传达新的经济观念, 对当地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发展情况做到了及时、生动并详实地进行了报道, 让人们能够及时了解经济的新发展与经验, 并从中吸取关于经济的新知识与新观念, 提高人们的市场经济意识, 从而为地方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良好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随着失效观念的加深, 人们不仅要求对信息了解的全面性与广泛性, 更要求掌握信息的及时性。电视传播作为传播信息的主要媒介, 传播及时、准确的经济信息能够帮助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减轻不确定性与盲目性, 电视传播通过对经济信息的传播与关注, 为人们的经济生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进而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 及时获取有效的经济信息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关键。强大的电视传播技术方便了当地及时获取经济信息的途径, 有助于在经济竞争中取得发展。

经济的发展推动电视传播的革新, 如今电视传播的形式多种多样, 内容丰富多彩。专业的经济频道涵盖了包括商品信息、金融信息、证券信息、劳务信息、经济协作信息、人才交流信息、产权交易信息、房地产信息以及其他与经济活动相关的经济信息。全面的经济信息的传播满足了企业与个人的经济信息获取需求, 对地方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兰柱.中国电视收视年鉴[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7.

上一篇:如何上好幼儿美术课下一篇:逆变器并联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