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试验范文

2024-05-22

种植试验范文(精选11篇)

种植试验 第1篇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种苗来源

采用牛庄传统种子, 选用二级苗 (具有2-4片基生叶, 生长一般, 根及根系发育较好。苗高≥20cm, 根长≥15cm, 苗鲜重≥35g) 为试验材料。

1.2 试验地点

设在湖北省五峰县牛庄乡沙河村四组康源药材基地。

1.3 试验设计

本试验在上年试验结果的基础上, 结合传统种植经验, 设每666.7m2 4000株、4444株、5100株、5560株、6110株、6666株6种处理, 3次重复, 小区面积24m2。

1.4 试验实施

本试验于2003年4月6日移栽, 按设计方案将6种处理种植进行不同规格的安排, 计每666.7m2 4000株编号为1, 种植规格为50×33cm;4444株编号为2, 种植规格为50×30cm;5100株编号为3, 种植规格为50×27cm;5560株编号为4, 种植规格为40×27cm;6110株编号为5, 种植规格为33×27cm;6666株编号为6, 种植规格为40×25cm;每小区种植株数及田间分布见表1、表2。

田间管理, 按传统种植小区施肥一致, 管理水平一致, 力求减少试验误差。

2 结果与分析

本试验所有小区于同一时间移栽、同一时间采收;采收后除去泥土, 称鲜重, 试验结果见表3。

验收结果变量分析, 见表4。

L·S·D分析[2]:

5%L·S·D=SD×5%T=0.75×2.228=1.67

1%L·S·D=SD×1%T=0.75×3.169=2.38

产量差数比较, 见表5。

注:*P<0.05, **P<0.01, ***P<0.001。

由此可见, 编号2、3、4间无显著差异, 编号2与1、5、6间均有极显著差异;编号3与1、5、6间具有极显著差异;编号4与5、6间具有极显著差异。根据该试验的显著性测定分析, 证明编号2、3、4为最适宜种植密度, 即以4500株/666.7m2~5500株/666.7 m2的种植密度在牛庄产区为适宜种植密度。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185-186.

杂交棉适宜种植密度小区试验 第2篇

杂交棉适宜种植密度小区试验

本试验针对北疆气候生态特点,结合杂交棉不同品种特性,通过对农八师垦区种植面积较大的.2个杂交棉品种进行密度试验,以确定杂交棉最适宜的种植密度与配置方式,为杂交棉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提供依据.

作 者:陈艳花 孙昕路 赵云涛 张莉 作者单位:农八师一四八团农科中心,新疆,石河子832048刊 名:新疆农垦科技英文刊名:XINJIANG FARMLAND RECLA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年,卷(期):32(2)分类号:S562 S352.3关键词:

不同大白菜品种种植比较试验 第3篇

关键词:大白菜;品种;比较;春季

中图分类号:S6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374(2012)03-0034-03

近年来,随着农民种植水平的提高,南方地区春作大白菜露地生产,因其生产周期短、成熟于蔬菜淡季、商品售价高而倍受菜农青睐,但是由于南方春季气候多变,播种期短,容易造成春季大白菜生产产量低,病虫害多,商品性差等情况。为选择南方地区春作大白菜露地生产的优良品种,对春作大白菜品种进行对比试验,通过对比几个春作大白菜品种的生物学性状、产量和抗病性等指标,为南方地区春作大白菜露地生产的品种选择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参试的5个大白菜品种分别为:“白蓝”(日本不二种苗株式会社);早熟5号(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春夏王(农友种业公司);京春白(北京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中白60(中国农业科学院)。

1.2 试验时间和地点

试验于2011年3月至5月在南宁市蔬菜研究所蔬菜基地进行,试验期间日平均气温介于14.5~19.0℃之间,降雨量较往年偏少。

1.3 试验方法

试验于2011年3月2日播种,种子点播于60穴营养盘中,每穴点3粒种子,然后覆盖一层薄营养土,最后用水淋透,放置于温室大棚内育苗,2011年3月22日移栽定植于露地大田。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共15个小区,小区长8m,宽1m(畦面宽60cm,沟宽40cm),每个小区面积8m2,行株距40cm×45cm,每小区双行定植34株,栽培管理按常规方法进行,期间调查植株的生物学指标和病虫害的发生情况,收获期一次性采收,统计各小区的产量。

在采收测产前,先对各小区随机选取的20株各大白菜品种进行了抗病性调查,分别按照病情分级,计算病情指数及发病率。依据公式:

病情指数=[∑(病级数×该病级调查数)/调查总株数×最高级数]×100

发病率=发病植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2、结果与分析

2.1 主要生物学性状对比

由表1可知,春夏王和京春白的株型比较大,展开度分别为54.9cm和55.7cm,京春白的株高最高,达到39.6cm,中白60的株型最小,株高和展开度分别为28.5cm和48.5cm,“白蓝”和早熟5号株型中等;“白蓝”的外叶数最少,为7.0片,京春白的外叶数最多,达10.0片;春夏王、京春白和白蓝的外叶颜色均为深绿色,早熟5号的外叶颜色为浅绿色;白蓝和中白60的内叶颜色为黄绿色,春夏王和京春白的内叶颜色为浅绿色,早熟5号的内叶颜色为淡黄色。

由表2可知,春夏王的叶球最长,球形指数达1.89,京春白的平均叶球重最大,达到1.67kg,春夏王最小,仅有1.31kg,“白蓝”和早熟5号的平均叶球重居中;早熟5号、京春白和中白60的叶球形状都为卵圆形,“白蓝”和春夏王的叶球形状为炮弹型;5个参试大白菜品种中,“白蓝”、京春白的叶球抱合方式为合抱,其余的都为叠抱,且早熟5号和春夏王的叶球紧实度相对其他3个品种稍差。

2.2 各品种的产量比较

由表3可知,净菜率最高的是“白蓝”,达到86.8%,最低的是春夏王,为77.2%;平均单株重量最高的是京春白,达2.06kg,最低的是中白60,为1.61kg;折667m2净菜产量最高的是京春白,达到4167.08kg,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各品种,其次为“白蓝”,早熟5号和中白60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产量最低的是春夏王,仅有3063.20kg;各参试大白菜品种的生育期最短的是早熟5号,生育期为52d,白蓝生育期55d,中白60生育期60d,京春白的生育期最长,达70d。

2.3 各品种的抗病性比较

由表4可知,试验期间除春夏王、京春白少量植株发生霜霉病外,其余参试品种均无霜霉病发生。白蓝试验小区无病毒病发生,早熟5号和中白60的病毒病发病率很低,病毒病发病率最高的是春夏王,发病率达15.70%,其次是京春白,但它们的病情指数都较低,也达到高抗水平;软腐病发病率最低的是白蓝,仅有3.59%染病,春夏王的软腐病发病率最高,达到13.25%,早熟5号的软腐病发病率也较高,达10.60%。

综上所述,5个参试大白菜品种中,白蓝的综合抗病性最好,抗病毒病、霜霉病和软腐病,其次是中白60;春夏王的综合抗病性最差,早熟5号和京春白居中。

3、小结与讨论

柠条种植机械选型试验研究 第4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于2013—2015年在盐池县高沙窝镇二步坑村进行。试验地为耕种撂荒地, 土壤为耕种普通黑垆土, 土壤质地为中壤土, 地下水位3~5 m, p H值7.8, 含有机质14.8 g/kg、全氮0.89 g/kg、全磷0.61 g/kg、速效磷8.15 mg/kg、全钾18.1g/kg、速效钾161.5 mg/kg, 中低肥力且具代表性。

1.2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排列, 设柠条深松全层施肥免耕精量播种 (A) 、旋耕施肥播种 (B) 和机械化常规播种 (C) 3个处理。处理A用山东大华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2BMYFS-4/4-4型深松全层施肥免耕精量播种机进行, 播种前更换外槽轮排种装置为窝眼式小粒排种装置并去掉2套深松开沟播种施肥装置, 调整行距为1 m;处理B用西安旋播机厂生产的SGTNB-180Z4/8A8多功能覆盖旋播施肥机进行, 去掉2行使用2行开沟施肥装置、调整行距为1 m;处理C用宁夏青铜峡农机生产厂生产的2BFS-12型种肥分层播种机进行, 去掉10个开沟施肥装置并调整行距为1 m, 主机均用754型轮式拖拉机。

1.3 试验实施

参照“2行1带”的种植模式[3], 每个小区0.2 hm2, 6月20日处理C翻耕整地25 cm并人工撒施基肥120 kg/hm2, 6月21日播种施种肥60 kg/hm2于5 cm土层;处理A于6月21日一次性施肥180 kg/hm2, 其中120 kg/hm2随机深施于25 cm土层, 60 kg/hm2随机播种施于5 cm土层;处理B于同期人工撒施基肥120 kg/hm2, 60 kg/hm2随机播种施5 cm土层。田间记载用工量、生产查定机器生产率、作业成本;测定出苗率;不定期测定5~10、10~20 cm土壤含水量;1年后随机挖取5株收集地上与地下根系, 称其干重, 考察生育性状。

2 结果与分析

2.1 田间生产率

据生产查定, 3个处理中处理A生产率最高, 达0.82hm2/h, 分别较处理B、C高0.11、0.03 hm2/h。这是由于处理A采用了弯刀和直刀相结合的完全免耕播种刀轴, 提高了刀辊碎土、切碎田间杂草和清理种带的能力, 避免了开沟器产生壅土现象, 防缠防堵技术性能好, 减少了因田间杂草壅土而造成停机清理现象。

2.2 生产成本

据生产考核, 由于处理A一次性完成开沟、施基肥与种肥、播种、覆土、镇压、喷洒农药作业, 较处理B减少人工撒施基肥作业工序1道、增加喷洒农药工序1道;较处理C减少机器翻耕作业和人工撒施基肥作业工序各1道、增加喷洒农药工序1道, 按劳务市场中准价计算, 处理A分别较处理B、C节约生产成本525、975元/hm2。

2.3 水分效应

由于深松打破了多年浅耕浅翻形成的犁底层, 人为形成了一个“土壤水库”。从6月20日播种至9月30日降雨210.9 mm。据测定:处理A至出苗前5~10 cm土层含水量较处理B、C平均分别高25.3%和30.9%;10~20 cm土层含水量较处理B、C分别高33.6%和36.8%, 处理A较处理B、C土壤蓄水量分别增加37.8、28.3 mm, 降雨利用率平均分别提高17.92%和13.41%。据统计, 5月10日至6月20日总雨量28.6 mm, 几乎都是无效降雨。在这种干旱情况下, 处理B、C有效生长期只能维持到6月中旬, 而处理A则可维持到6月下旬, 抗旱能力延长10 d左右。从当地多年旱灾发生规律看, 一般干旱或大旱年份至6月中旬结束, 表明深松全层施肥免耕精量播种方式完全能够渡过干旱关。这是由于深松免耕播种, 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工序, 既能实现抢墒播种, 又减少了处理B播种中的深耕整地等易造成土壤水分蒸发作业环节和处理C人工撒施化肥的中间环节, 因而为抢墒播种赢得了时间, 其良好的水分效应在宁夏多地得以证实[4], 同时观测到当雨强为30.3 mm/h时, 处理A比处理B、C渗入速度分别提高6.0、4.2倍, 处理A不形成地表径流, 表现出良好的水分贮存功用。

2.4 生育性状

试验结果显示, 深松全层施肥免耕精量播种在柠条生育前期能够提高出苗率, 促进苗壮。这是因为一方面柠条采用穴播下种集中, 提高了种子的群体顶土能力, 出苗率较处理B和处理C分别提高11.3%和12.6%;另一方面, 化肥集中封闭侧位深施于25 cm处, 肥效利用率较表施提高20%~25%[5], 在柠条生育早中期增加植株对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吸收与积累, 促进柠条地下部发生扩展和地上部生长发育[6]。据对柠条播种后的1年调查及测定, 深松全层施肥免耕精量播种的柠条单株平均干重8.9 g, 分别较处理B、C增加2.3、1.9 g, 次生根分别多1.1、0.8条。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 山东大华2BMYFS-4/4-4型深松免耕播种机表现最优。柠条深松全层施肥免耕精量播种技术含量高, 一次性完成作业工序多、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 对柠条的出苗与生长发育具有比较明显的作用, 各土层含水量较高。

参考文献

[1]陶维华.柠条青贮饲料机械加工技术[J].农机科技推广, 2014 (1) :42-43.

[2]盐池县生态建设志编纂委员会.盐池县生态建设志[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 2004

[3]黄占林, 张瑞霞.柠条带状免耕松播技术及应用效果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 2015 (8) :190-191.

[4]田建民.宁夏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研究与应用[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 2013.

[5]梁慧霞, 陶维华.宁夏南部山区小麦推广地膜垄盖沟植技术效益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7) :60-62.

6个桃新品种引进种植试验 第5篇

摘 要:6个引进的桃新品种在本地区试种,能够正常开花结果。于2012—2015年调查各品种的物候期、植物学特性、经济性状和抗逆性等内容进行比较。结果表明:6个桃品种在当地科学管理条件下,表现好的品种有新川中岛和艳红桃等2个品种,其树势表现为较强和强,萌芽率为55.82%和55.81%,成枝率为28.39%和23.26%,叶片大小为17.1 cm×4.2 cm和19.5 cm×5.0 cm,花的大小为4.8 cm×4.7 cm和4.8 cm×4.9 cm,座果率为43.19%和26.66%,成熟期为7月中下旬和7月下旬—8月上旬,平均单果质量为195.5 g和216.9 g,含糖量为13.5%和15.8%,单株产量为41.3 kg和43.1 kg,果实可食率为94.35%和93.81%,都表现为适应性强。从综合比较结果看,新川中岛品种表现最好,其次是艳红桃品种,由此建议在当地自然资源条件下加上配套的栽培技术措施,新川中岛和艳红桃2个品种可在本地区适量发展。

关键词:桃;品种;引种;优良性状;研究

中图分类号:S662.1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6.04.027

Abstract: After the trial of six peach varieties in the region , they behaved normally. In 2012— 2014, various varieties of phenophase, botany characters, economic characters and resistance were surveye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ix varietie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local scientific management, good varieties were the Xingchuanzhongdao Peach and Yanhongtao peach, and its tree potential appeared to be stronger and strong, the germination rate was 55.82% and 55.81%, branch rate was 28.39% and 23.26%, the blade size was 17.1 cm × 4.2 cm and 19.5 cm × 5.0 cm, the size of the flower was 4.8 cm × 4.7 cm and 4.8 cm × 4.9 cm, fruit-set rate was 43.19% and 26.66%, and the mature period for mid to late July and late July to early August, the average weight was 195.5 g and 216.9 g, sugar content was 13.5% and 15.8%, the yield was 41.3 kg and 43.1 kg, edible fruit rate was 94.35% and 93.81%, they characterized by strong adaptability. Looking from the comprehensive comparison results, the Xingchuandao Peach breed was the best, followed by the Yanhongtao peach cultivars, which suggested tha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he local natural resources and form a complete set of cultivation technical measures, the Xingchuandao and Yanhongtao varieties can be moderate development in this area.

Key word:peach;variety;introduction;excellent characters;research

桃(Amygdalus persica Linn)是一种果实作为水果的落叶小乔木,花可以观赏,果实多汁,可以生食或制桃脯、罐头等,核仁也可以食用。我国是桃的原产地和演化中心,蕴藏有极为丰富的种质资源。桃果品产量已经成为世界果树之首,是我国第三大落叶果树,它适应性强,结果早,易丰产,收益快,深得广大栽培者的喜爱;又由于它的果形、果色美观,营养丰富,汁多而甜,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桃还可以加工成各种制品,增加了贮运性和商品性。加上桃树的适应性强,抗逆力较强,且在农业种植业中效益比较高,是开发荒山、荒地、滩地,发展山区经济的优良果树之一[1-3]。

桃在贵州各地均有栽培,加上贵州高原位于长江以南,是一个美丽神奇的地方,高山青,绿水长,云滔滔、雾茫茫,纬度适中,海拔适中,真是蓝天白云铺就健康底色,贵州秀水映出绿色未来[4]。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为桃树在内的落叶果树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尤其是近年来发展较快,虽然随着种植面积的迅速发展总产量有所上升,但栽培管理水平并未得到相应的提高,导致单位面积高低悬殊、丰歉波动不定和单位面积经济效益低下,严重错伤了果农的栽培积极性。其主要原因是存在管理粗放等问题,重点在品种不优良、肥培管理不当等技术问题急待需要解决。因此,只有及时解决桃生产上存在的栽培管理等问题,才能提高桃的产质量和经济效益,不断推动贵州桃产业的发展。虽然有学者对一部分桃新品种进行了栽培试验研究,已经筛选出一部分较好的品种,但远远不能满足桃生产上对新品种的要求[5-9]。为了加快贵州省桃树产业的发展,必须进一步选育和引进优良桃品种进行筛选。为此笔者引进了6个新品种进行试种,旨在能筛选出适合于贵州省气候特点的优良品种。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 料

试验园基本概况:试验在贵州省蚕业辣椒所内进行,东经27°43′,北纬106°55′,海拔880 m,年均温14.9 ℃ ,夏季最高温38.4 ℃,最热月(7月)平均温25.8 ℃;冬季最低温-3.0 ℃,最热月(1月)平均温3.0 ℃,≥10 ℃的有效积温4 938 ℃;年降雨l 040 mm,主要分布在夏季;土壤为南方典型黄壤,pH值6.2,碱解氮93.0 mg·kg-1,速效磷67.9 mg·kg-1,速效钾165.0 mg·kg-1,有机质含量6.2%,土层深厚,一般都在1.0 m以上,灌溉水源主要靠雨水。

试验桃树品种由贵州省贵阳市引进,共6个品种。分别为:新川中岛(早实、丰产、风味佳、耐贮运[8]);艳红桃(适应性较强,结果早,果大,果汁美味、芳香诱人、色泽鲜丽[7]);皮球桃(原产四川成都,果大,果形整齐,鲜红色,果肉白色,果肉硬脆,味浓甜[6]);红仙桃(日本品种,亲本长十郎(母本)与今村秋(父本)),神龙蟠桃(果形扁圆如蟠,故又叫蟠桃,成熟时果面鲜红色,果肉乳白,汁多味甜);中华寿桃(中华寿桃是从中国北方冬桃自然芽变中选育出的新品种,被誉为桃中极品)等。

试验桃品种,树龄9~11年,各引进品种均于2001年春定植,株行距3.0 m×4.0 m,每667 m2定植55株, 并采用高标准的建园方法进行合理定植苗木,即挖好定植沟,施足底肥,在定植前1~2个月内先挖好定植沟和填好土,挖定植沟深0.8 m,宽0.8 m,挖出的表土与深层土分别堆放,回填时先把表土填入底层,再把中层土与底肥混合填入,最后把深层土粹细填在表面,并高出地表25 cm。所有品种的管理按照桃树高水平的栽培管理技术进行,重点是加强土肥水管理和果实套袋管理。桃树在2003年以后相继投产。

1.2 方 法

连续4年(2012—2015年)进行各项指标的调查。3月中下旬—4月上旬调查各品种的开花情况,选择有代表性的植株,每株的中上部随机抽5个结果母枝调查枝开花量,并随机调查10朵花的形态特征,同时调查嫩梢生长情况。8—10月调查各品种生物学性状、植株生长情况、枝梢中部叶片和1年生枝条形态特征、坐果率、果实的经济性状。并用手提式测糖仪测定含糖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植株生长情况

从表1看出,6个品种的9~11年生树植株在通过2001年春进行长方形定植和采用自然开心形的树形整形技术后, 连续3年的平均生长情况为:新川中岛、神龙蟠桃和中华寿桃等3个品种的树势长势较强,其余3个品种树势长势强;新川中岛、红仙桃和皮球桃等3个品种的树姿是开张形, 其余3个品种的树姿是半开张形的;树体高度情况为中华寿桃>皮球桃>红仙桃>艳红桃>新川中岛桃>神龙蟠桃;树冠为红仙桃>艳红桃>神龙蟠桃>皮球桃>新川中岛桃>中华寿桃;树干高为艳红桃>皮球桃>新川中岛桃>神龙蟠桃>中华寿桃>红仙桃;树干周为红仙桃>艳红桃>新川中岛桃>中华寿桃>神龙蟠桃>皮球桃;年春梢生长量为红仙桃>皮球桃>神龙蟠桃>中华寿桃>艳红桃>新川中岛桃。

2.2 植物学特征

2.2.1 枝条特征 从表2看出,6个品种的枝条特征为:从树体上枝条的分布情况看, 皮球桃、神龙蟠桃和红仙桃等3个品种抽发的枝条分布比较稠密,其他3个品种抽发的枝条分布中等;萌芽率为皮球桃>红仙桃>神龙蟠桃>中华寿桃>新川中岛>艳红桃;成枝率为红仙桃>皮球桃>新川中岛>中华寿桃>中华寿桃>艳红桃;嫩梢颜色为浅绿色,没有密的茸毛,春梢颜色为青褐色;春梢节间长度为红仙桃>皮球桃>新川中岛>艳红桃>中华寿桃>神龙蟠桃;春梢长度为红仙桃>中华寿桃>神龙蟠桃>艳红桃>皮球桃>新川中岛;抽发的春梢条数为皮球桃>神龙蟠桃>红仙桃>中华寿桃>艳红桃>新川中岛;春梢叶片数为中华寿桃>神龙蟠桃>艳红桃>红仙桃>新川中岛>皮球桃。

2.2.2 叶片特征 从表3看出,6个品种的叶面特征情况,除新川中岛品种的叶片形状为细长圆锥形外,其余5个品种的叶片形状为细长纺锤形,叶片颜色都为浓绿色;叶片大小为艳红桃>红仙桃>中华寿桃>神龙蟠桃>皮球桃>新川中岛;艳红桃和中华寿桃等两个品种的叶尖是急尖的,其余4个品种的叶尖是渐尖的,神龙蟠桃品种的叶尖为掉的,其余5个品种的叶尖都是翘的;艳红桃和皮球桃等两个品种的叶基形态是楔形,其余4个品种的叶基形态都为园形;叶柄长度为艳红桃>红仙桃>皮球桃>新川中岛=中华寿桃>神龙蟠桃;6个品种都有锯齿单式,叶缘锯齿为钝的,除新川中岛、红仙桃和皮球桃等3个品种的叶缘锯齿大外,其余三个品种的叶缘锯齿是中等大,叶缘锯齿都是中等深的;叶片着生状态都为斜生,新川中岛和红仙桃等两个品种的叶身稍皱外,其余4个品种的叶身是平的,6个品种的叶片着生角度都成锐角,而叶的边缘向正面反卷;6个品种的叶面都是光滑的。

2.2.3 花的特征 由表4看出,6个品种花的特征有明显的差别,花冠大小为红仙桃>中华寿桃>艳红桃>新川中岛桃=皮球桃>神龙蟠桃;花梗长度为新川中岛桃=红仙桃=神龙蟠桃>艳红桃=中华寿桃=皮球桃;6个品种的蜜蟠颜色都为淡黄色;6个品种的花瓣的联合程度是分离的,花瓣形状除神龙蟠桃和中华寿桃等两个品种是近园形外,其余4个品种的花瓣都是园形的,都开5瓣花,花瓣先端形状除神龙蟠桃和中华寿桃等两个品种是稍园形外, 其余4个品种的花瓣顶端都是园形的;新川中岛、艳红桃和皮球桃等3个品种的花瓣颜色是浅粉红色的,其余3个品种的花瓣颜色都是粉红色的;6个品种的花瓣排列是稍重叠的;6个品种的花瓣开张度是开张的;从花雄蕊的颜色来看,6个品种花雄蕊的颜色为紫红色;雄蕊的长度为艳红桃=神龙蟠桃>皮球桃>中华寿桃>红仙桃>新川中岛;雄蕊的数量为新川中岛>神龙蟠桃>皮球桃>中华寿桃>红仙桃>艳红桃;新川中岛和神龙蟠桃等2个品种的雄蕊高的略高于柱头的高度,其余4个品种的雄蕊高的与柱头的高度同高;6个品种雄蕊的整齐度均不整齐;6个品种的柱头数为1.0条;6个品种的子房形状都是细长烧瓶形的;柱头长度来为艳红桃>红仙桃>神龙蟠桃>皮球桃>中华寿桃>新川中岛桃;6个品种有5片萼片,萼片尖端形状除神龙蟠桃为稍园外,其余5个品种的萼片尖端形状都是园的,萼片分布一致,其联合程度是分离的;萼片大小为艳红桃>红仙桃>神龙蟠桃>新川中岛桃>皮球桃>中华寿桃;除新川中岛品种的萼片形状为近舌形外,其余5个品种的萼片形状为近三角形,6个品种的萼片颜色都是紫红色,萼片的伸展程度是斜生的,萼片姿态都是挺直的。

2.3 果实经济性状

由表5看出:6个品种的果实经济性状有明显差别。神龙蟠品种的果实形状是超扁园形,红仙桃和中华寿桃等2个品种的果实形状为园锥形,其余3个品种的果实形状都是近园形;平均单果果实的质量为艳红桃>皮球桃>红仙桃>中华寿桃>新川中岛>神龙蟠桃;最大单果质量为艳红桃>皮球桃>红仙桃>中华寿桃>新川中岛>神龙蟠桃;果实纵经为红仙桃>中华寿桃>艳红桃>皮球桃>新川中岛>神龙蟠桃;果实的横经为艳红桃>中华寿桃>红仙桃>新川中岛>皮球桃>神龙蟠桃;果实底色为黄绿色,果实着色情况为霞状着色,不套袋果面都是紫红色,而套袋果面都是粉红色;除神龙蟠桃的梗洼较深外,其余5个品种的果实梗洼深度为中等深;除皮球桃品种的梗洼形状是近园形外,其余5个桃品种的梗洼形状是近唇形的,梗洼均无锈斑;神龙蟠桃品种的萼洼较深,新川中岛和艳红桃等两个品种的萼洼是浅的,其余3个桃品种的萼洼为凸的;红仙桃和中华寿桃等两个品种萼洼形状是近园锥形的,其余4个品种萼洼形状是近园形,6个品种的萼洼均无锈斑;6个品种的果肉颜色都是黄白色带紫红色的、果肉汁液多、肉质的口感是细脆的、风味口感除艳红桃、红仙桃和中华寿桃等3个品种是甜的外,其余3个品种是甜酸适口,都有比较浓的香味;果汁含糖量为红仙桃>艳红桃>中华寿桃>新川中岛桃>神龙蟠桃>皮球桃;果实的可食率为皮球桃>新川中岛桃>艳红桃>中华寿桃>红仙桃>神龙蟠桃;种子质量为红仙桃>中华寿桃>艳红桃>新川中岛>皮球桃>神龙蟠桃;种子的长度为红仙桃>中华寿桃>新川中岛=艳红桃>皮球桃>神龙蟠桃;种子的宽度为中华寿桃=新川中岛>艳红桃>红仙桃>皮球桃>神龙蟠桃;种子厚度为艳红桃>中华寿桃>新川中岛桃>红仙桃>皮球桃>神龙蟠桃;神龙蟠桃品种的种子形状为近园锥形外,其余4个品种的种子形状为扁纺锤形;神龙蟠桃品种的种子颜色为黄白色,其余5个品种的种子颜色为赤褐色;6个品种的种子饱满程度是饱满的,种子尖端形状除神龙蟠桃品种的种子尖端形状是园尖的,其余5个品种的种子尖端形状是锐尖的。

2.4 物候期反应

调查可知:6个品种的现蕾期均在3月上旬;开花期除中华寿桃品种的开花期在3月下旬—4月上旬,其余5个品种的开花期在3月中下旬;神龙蟠桃品种最早,果实在6月中下旬成熟,新川中岛品种次早,果实成熟期在7月中下旬,艳红桃和皮球桃等两个品种再次之,果实成熟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而红仙桃品种的成熟期在8月中下旬,中华寿桃的果实成熟期最迟,其果实成熟期在9月中下旬;新川中岛、艳红桃、皮球桃和神龙蟠桃等4个品种的落叶期在11月上旬—11月下旬,其余2个品种的落叶期在11月下旬—12月中旬;6个品种的结果始期是3年生树。

2.5 产量性状

调查可知:6个品种的结果部位均为全树挂果,生理落果和采前落果都较少;坐果率为新川中岛>神龙蟠桃>艳红桃>皮球桃>红仙桃>中华寿桃;单株产量为艳红桃>皮球桃>新川中岛>神龙蟠桃>红仙桃>中华寿桃;单株产量最高的是艳红桃,新川中岛>皮球桃>神龙蟠桃>红仙桃>中华寿桃;单位面积产量为艳红桃>皮球桃>新川中岛>神龙蟠桃>红仙桃>中华寿桃;从抗逆性来看,艳红桃和皮球桃等2个品种的抗逆性强外,其余4个品种的抗逆性都只是较强。

3 结 论

新川中岛等6个桃新品种由贵州省贵阳市引进,在贵州省蚕科所于2001年春定植,采用自然开心形树形的整形方式,并进行科学管理,第2年部分植株开始挂果,第3年全园挂果。历经4年(2012—2015年)对引进的新川中岛桃等6个品种在本地区试种后,从植株长势情况、枝叶花的特征、果实经济性状、物候期反应、产量性状和抗逆性等内容进行比较。新川中岛品种表现最好,其次是艳红桃桃品种,加上配套的栽培技术措施,新川中岛等2个品种可在本地区适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苹,刘锦秀.我国桃新品种选育现状[J].河北果树,1993(3):8-9.

[2] 汪祖华,陆振翔,胡征令.我国桃育种栽培技术的进展与成就[J].中国果树,1989(4):1-5.

[3] 苏明申,叶正文 ,李胜源,等. 桃的栽培价值和发展概况[J].现代农业科学,2008,15(3):16-18.

[4] 本报评论员.大健康开启新未来[N]. 贵州日报,2015-3-3.2版.

[5] 熊元,朱明,甘顺,等. 贵阳地区优质艳红桃规范化栽培技术[J]. 贵州农业科学,2008,36(3):47-48.

[6] 彭文云,扬邦模,陈贵虎,皮球高产栽培技术[J]. 四川农业科技,2003(6):20.

[7] 金方伦,徐 琼,韩成敏. 艳红桃在黔北地区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2009(12):196-198.

[8] 金方伦,徐琼,韩成敏,等,新川中岛桃在黔北地区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J]. 贵州农业科学,2009,37(2):138-140.

[9] 韦小平,严绪成.新川中岛在黔中地区的引种栽培试验[J].贵州农业科学,2003,31(3):28-29.

[10] 金方伦,韩成敏,徐 琼.疏花疏果套袋对桃果实大小和产量的影响[J]. 贵州农业科学,2007,35(6):33-34.

[11] 金方伦,黎 明,徐 琼,等. 不同氮磷钾配比对新川中岛桃营养生长及果实产量和质量的影响[J]. 北方园艺,2010(24):30-33.

[12] 金方伦,徐 琼,韩成敏,等.新川中岛桃新梢与果实的生长发育动态及相关性[J]. 贵州农业科学,2010,38(11):95-98.

“三跑田”双膜玉米种植试验 第6篇

关键词:玉米,“三跑田”,铺膜垫草,覆膜节水

古浪县位于河西走廊东段,特格里沙漠南缘,境内根据地理特征、气候条件、区域分布将7.5万多公顷耕地分为南部干旱半干旱二阴区、中部河水灌溉区、北部沙漠沿线井黄灌溉区三部分。良好的耕地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人类长期不合理的开发,有1万多公顷耕地属于土壤供肥能力低、投入多、产出少、经济效益低下的跑肥、跑墒、跑水的“三跑田”,严重制约着古浪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把“三跑田”改造成高产田,2007~2008年古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农技推广过程中边探索边实践,综合应用现代工程措施、节水措施、地膜覆盖等先进农业实用技术。对“三跑田”采取深翻土壤耕作层,底层平铺地膜截水、截肥;地面双垄沟覆膜集雨、保墒、保水的双层地膜利用技术,并种植玉米进行试验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玉米品种为沈单16号;地膜规格采用宽120cm、厚0.008mm的宏达地膜。试验材料全部由古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提供。

1.2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设在古浪县高扬程引黄灌溉区的民权乡沙河沿村刺滩组,该地海拔1 800m,年均气温7.4℃,≥10℃积温2 843℃,无霜期150d,有机质含量0.67%,全氮0.038%,速效磷4mg/kg。前茬为小麦,地势平坦,地力均匀,肥力低下,属“三跑田”,田间有良好的灌溉设施。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立深翻土壤60cm底层平铺地膜地面全膜双垄沟覆膜和底层不铺地膜地面全膜双垄沟覆膜(CK) 2个处理,3次重复,6个小区,小区面积60m2,试验四周设保护行。

1.4 试验方法

先将深60cm的田间底层铺膜小区土壤挖放在小区四周,并将小区底层和四周铲平铲光,地膜沿挖开的小区侧面铺垫到底层,小区四周侧面地膜延伸出地面,地膜与地膜之间重叠1cm,在铺好的底层地膜上回填5cm厚的土层,土层上面均匀铺撒麦草7 500kg/hm2,这样依次把田间底层平铺地膜小区土壤挖掉,回填在麦草上面并填平小区。地面上采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规程,大垄高10cm,宽70cm;小垄高15cm,宽40cm,两地膜边重叠1cm压在大垄中间压严压实,每隔2m横压土腰带,以防大风揭膜,沟内每50cm用铁钉扎一渗水孔。

1.5 试验实施

2008年4月3日结合整地施优质农家肥52.5t/hm2、磷酸二铵375kg/hm2、尿素300kg/hm2、过磷酸钙750kg/hm2、氯化钾225kg/hm2、锌肥30kg/hm2,肥料按试验设计全部基施,同一天采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规程起垄覆膜。4月23日破膜点播,行距40cm,株距30~35cm,保苗6万株/hm2,全生育期灌水5次,分别在大喇叭口期和抽雄期各追施碳铵450kg/hm2, 10月8日收获,同时进行室内考种。农事操作按当地生产水平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玉米生育期的影响

由表1可看出,“三跑田”采用深翻土壤、底层平铺地膜地面覆膜处理种植的玉米,与对照相比,播种期、出苗期相同,但从拔节至成熟各个时期出现的时间和经历的天数各不相同。底层平铺地膜处理较对照底层未铺地膜处理,拔节期延后3d,大喇叭口期提前4d,抽雄期提前8d,而成熟期延长13d。玉米从抽雄至成熟经历的时间底层平铺地膜处理为58d,对照为37d。底层平铺地膜种植的玉米表现出拔节早、抽雄早、成熟晚、灌浆时间长,为籽粒饱满和千粒重提高奠定了基础。

2.2 不同处理对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从表2可看出,底层平铺地膜玉米植株苗期、抽雄期、成熟期生长高度较对照分别高30cm、38cm、102cm,结穗高度较对照高56.2cm。采用底层平铺地膜处理对玉米百粒重、穗粒数、秃顶、穗粗、穗长、株高及产量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穗部性状明显优于对照玉米,百粒重37.1g较对照高2.7g;穗粒数589.4粒,较对照高263.8粒;秃顶0.5cm,较对照短0.6cm;穗粗5.8cm,较对照粗0.9cm;穗长24.2cm,较对照长8.8cm;折合平均产量可达13 120.5kg/hm2,较对照高6 400.5kg/hm2,增幅为95%。经方差分析,采取深翻“三跑田”底层平铺地膜种植玉米和底层未铺地膜种植玉米二者之间产量差异极显著。

2.3 不同处理经济效益分析

由表3可看出,采取深翻“三跑田”底层平铺地膜种植玉米当年需地膜1 350元/hm2,麦草750元/hm2,铺膜盖草用工3 000元/hm2,水费900元/hm2,种子、化肥4 170元/hm2,合计当年投入资金10 170元/hm2。若地膜、麦草和铺膜盖草用工按使用期15年计算,相当于平均每年投入资金5 410元/hm2,产值18 894.0元/hm2,经济效益13 484.0元/hm2;对照田当年需地膜、种子、化肥4 770元/hm2,水费1 950元/hm2,合计投入资金6 720元/hm2,产值9 676.5元/hm2,经济效益2 956.5元/hm2,比采用深翻底层平铺地膜少收入10 527.5元/hm2ㄢ

(元/hm2)

3 结论与讨论

(1)采用深翻“三跑田”底层平铺地膜种植玉米,不仅生育期长,生长健壮,产量高,而且收获时植株叶片翠绿,青秆收获;底层未铺地膜种植玉米生育期间灌水虽多,但仍然表现出缺肥、缺水反应,植株提前早衰,而且收获时植株叶片全部发黄干枯。表明底层平铺地膜可以有效阻止和减缓水肥下渗速度,提高了土壤水肥利用效率,稳定增加了作物产量。

(2)采用深翻“三跑田”底层平铺地膜,虽当年投资大、用工多,但从长远看,产量高、效益好,且节约水利资源,降低生产成本,为“三跑田”实行节水栽培奠定了基础。

(3)大面积“三跑田”改良,可应用挖掘机、装载机等机械工具,一方面减少人工劳动强度,另一方面节省改良费用。平均每人每年改良300m2,用3~5年的时间可望全部改良。

(4)“三跑田”地面采用全地膜双垄沟播技术,一方面起到保墒、集雨、增温、节水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减轻风、水对土壤的侵蚀和遏制沙尘对环境的污染,从而可以促进循环农业经济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守明, 张建荣.玉米渗水膜与普通地膜覆盖栽培对比试验[J].甘肃农业科技, 2007 (11) :33-34.

[2]李良深, 王新成, 汪佩芬, 等.地膜玉米不同追肥时期效果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 2006 (5) :15.

[3]焦玉兰, 张俊, 李强, 等.宁南山区旱地玉米地膜覆盖栽培增产效果研究[J].中国种业, 2008 (9) :42-43.

[4]孙国峰, 姚卫华.高纬寒地晚熟玉米杂交种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20) :200.

[5]邹吉波, 杨春华.地膜覆盖技术与高新技术结合在玉米栽培中的应用[J].现代化农业, 2006 (2) :24-26.

杂交晚稻组合种植比较试验研究 第7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尤溪县农科所下洋水稻田, 海拔126 m, 砂壤土质, 土地平整, 肥力中等, 排灌方便, 前茬作物为烤烟。

1.2 参试组合

参试组合为甬优17、泰丰优656、钱优3301、甬优6号、泸优明占、深优9775、Ⅱ优907、谷优527。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案, 设8个处理, 即每个组合为一个处理, 以谷优527作对照 (CK) 。3次重复, 小区面积13.34 m2。小区间留工作沟, 四周设有保护行。插植规格23cm×23 cm, 丛插2粒谷秧。

1.4 栽培管理

采用湿润育秧, 6月11日播种, 7月6日移栽, 秧龄26 d, 秧田水分管理按照常规进行。大田施肥量按施纯N 150 kg/hm2, 氮、磷、钾比例为1.0∶0.6∶1.0, 基肥、分蘖肥、穗粒肥比例为5∶3∶2[1,2]。水管采取浅水促蘖, 适时烤田, 幼穗分化期到扬花期灌寸水, 湿润灌浆, 后期干湿交替。注意及时防治病虫害[3,4]。

1.5 考种与测产

在各组合成熟时, 每小区按对角线3点取样, 选有代表性的样本, 每个点取3丛稻株, 测量其株高、穗长, 考查每丛有效穗、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性状, 按小区单收单晒, 折算小区干谷产量[5,6]。

1.6 统计分析方法

利用Microsoft excel及DPS对整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

由表1可知, 7个参试品种平均产量7 406.30~8 215.89kg/hm2, 甬优17、泰丰优656产量分别为8 215.89、8 088.46kg/hm2, 分别比CK增产12.07%、10.33%, 增产效果达极显著水平, 其他组合与CK相比增产水平一般, 差异不显著。

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 结果表明处理间 (品种间) 的产量差异达极显著, 区组间产量差异不显著。

2.2 生育期

由表3可知, 参试组合的生育期以Ⅱ优907最长, 达130 d, 与对照相当;泸优明占次之, 为127 d, 比CK短3 d;深优9775生育期最短122 d, 比对照短8 d。

2.3 主要农艺性状

由表3可知, 甬优17、甬优6号穗总粒数最多, 均超190粒, 比对照多60粒以上, 为大穗型品种 (组合) ;泰丰优656、钱优3301组合千粒重均超过28 g, 为重粒型品种 (组合) , 以泰丰优656千粒重最大, 达29.6 g;Ⅱ优907、甬优17组合结实率最高, 分别达到86.89%、83.07%。

2.4 米质

经蒸煮品尝, 泰丰优656、甬优6号、泸优明占、甬优17等组合米饭松软可口, 食味佳, 米质较好。

2.5 抗性

试验种植过程中, 参试组合均有轻度发生稻曲病、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病虫害, 甬优6号、甬优17稻曲病发生相对较重, 应注意防治。

3 结论与讨论

结果表明, 以甬优17、泰丰优656等组合比谷优527增产水平显著, 产量8 088 kg/hm2以上, 综合性状表现好, 建议在福建省尤溪县或类似的气候资源区域可作为主推组合之一, 扩大推广面积, 但对甬优17等组合栽培管理过程中要更加注意稻曲病的发生危害, 以减少损失。

参考文献

[1]田景文, 金忠诚, 吴安菊.杂交水稻品种引种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17) :87.

[2]罗群昌, 陈传华, 陈远孟, 等.优质稻有机栽培品种筛选试验[J].中国种业, 2010 (5) :35-36.

[3]张继勤.品种试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现代农村科技, 2010 (2) :61.

[4]杨仁翠, 胡顺菊, 刘玉贵.适宜机插秧栽培的水稻品种筛选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 2009 (6) :14-15.

[5]姚可会.水稻品种筛选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19) :201.

水稻不同种植方式的比较试验 第8篇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 在粮食安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水稻常年种植面积约3 000 万hm2, 占全国谷物种植面积的30% ; 稻谷总产量近20 000 万t, 占全国粮食总产的40%[1 - 2]。2006 年农业部在全国水稻生产机械化10 年发展规划中提到: 到2015 年水稻主要生产环节机械化水平达到70% , 其中耕整地机械化水平达到85% 、种植机械化水平达到45% 、收获机械化水平达到80%[3]。近年来, 水稻生产机械化呈现出快速发展趋势, 据2012 年数据统计, 耕整地机械化水平已达到90. 4% , 种植机械化水平己达到26. 2% , 收获机械化水平已达到69. 3%[4]。由此可见, 种植机械化水平还远远低于耕整地机械化水平和收获机械化水平, 机械化种植成为制约水稻全程机械化的主要因素[5 - 7]。

水稻生长季节性很强, 水稻种植机械必须按照农艺要求适时播栽。播栽作为水稻生产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播种和培育等工作, 使作物获得良好的生育生长条件。播栽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作物的出苗和分蘖, 进而最终影响水稻的产量[8]。为探索水稻种植农机与农艺的关系, 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对水稻生产的影响, 扩大水稻种植机械化的示范推广效应, 进而为建立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规范奠定基础, 对人工撒播、机械直播与机械插秧不同播栽方式进行了比较试验研究。

1 试验条件与试验方法

1. 1 试验地点和面积

试验地点选在安徽省白湖集团公司山南农场的水稻旱直播试验示范基地。该基地地处安徽省沿江圩区, 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农作物种植结构以一麦一稻为主; 每年种植水稻约10 000hm2[9]; 水稻种植方式包括机械旱直播 ( 以下简称机播) 、机械插秧 ( 以下简称机插) 和人工撒播 ( 以下简称撒播) ; 试验在2012 年6 月到11 月进行。

为研究撒播、机插和机播对水稻生产的影响, 以及机播在当地的配套农艺, 充分发挥旱直播试验示范基地的示范推广作用, 3 种种植方式的试验面积各进行8hm2。

1. 2 试验条件

1. 2. 1 试验材料与机械

试验采用水稻撒播、机插和机播3种方式, 品种选用嘉花1号, 试验机械采用中机美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水稻直播机 (MENOBLE 6288) , 插秧机械采用久保田6行插秧机 (SPU68C) 。试验前, 将直播机船形托板上的种子开沟器进行了移位改装, 原有机型种子播在沟里改为种子播在两种沟之间的垄上。该改装使得种子可以尽早脱离水层, 同时两侧小沟也方便排水。此方案是根据前几年的试验得出的结论, 主要是为了适应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播种后如果种子浸在水里, 达不到稻种生产所需的光照、温度和氧气等条件, 易造成烂牙, 从而降低出苗率[10,11,12]。播栽后使用开沟机开排水沟, 所用开沟机为宁波协力XL1K22稻田开沟机。

1. 2. 2 田间作业情况与田间管理

试验在麦茬地进行, 撒播、机插和机播情况如表1所示。直播种子用25% 咪鲜胺2000 倍液浸种48h至破胸。机播整地采用“两旋”方式, 第1 遍旋耕深度达15cm以上, 第2 遍浅旋时带拖板拖平田面, 要求做到表土碎而不细, 否则影响播种均匀度或播种过深而出苗不齐。机插和撒播整地均采用“两旋一平”的方式, 第1 遍旋耕与机播相同, 第2 遍上浅水旋, 接着再上水平田。整地前, 施45% 复合肥375kg/hm2, 尿素75kg / hm2; 追肥两次施尿素300kg/hm2, 穗肥施尿素150kg / hm2, 钾肥110kg/hm2。播种后开排水沟, 横向间隔10m, 纵向间隔50m。播后2 天用直播净, 苗期用稻杰喷雾进行化除。水浆管理采用苗期浅水勤灌, 间歇晾田, 够苗烤田; 薄水层扬花灌浆, 后期干干湿湿间歇灌溉。病虫害采用苗期防治稻蓟马两次, 中期防治稻纵卷叶螟4 次, 兼防纹枯病, 后期防治稻飞虱3 次, 兼防稻曲病[13 -16]。

1. 3 试验方法

将撒播、机插和机播3 种种植方式的田块分为3个试验区, 各试验区采用五点测产法: 以四边形4 个顶点和对角线交点作为5 个测试点, 4 个顶点要求距离田边1m以上, 用1m × 1m的木框划定测试区[2]。播栽10 天后调查各区的基本苗, 收获前1 ~ 3 天分别测试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平均千粒质量等数据, 计算出理论平均产量, 并在收获后测试实际平均产量。试验中对不同种植方式进行成本评价时, 主要包括人工成本、机械作业成本和物质成本, 然后计算分析总的经济效益和净经济效益。其中, 人工成本包括播栽过程投入的成本以及田间管理投入的成本; 物质成本包括种子、秧苗、化肥、农药以及水费等成本;机械作业费包括大田耕整地作业费、机械种植作业费和机械收获作业费。另外, 试验中对不同种植方式做功效评价时, 对3 种种植方式在用工量和播栽环节的作业效率进行了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 1 不同种植方式对产量的影响

测试了水稻生产过程的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等, 结果如表2 所示。机播的实际产量较撒播和机插的实际产量分别增产5. 96% 和4. 69% ; 理论产量也以机播为最高, 较撒播和机插的理论产量分别增产4. 71% 和4. 61% 。

从产量的构成来看, 机播方式下虽然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最少, 但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等均比撒播方式和机插方式高。例如, 机播平均千粒重相对机插提高了6% , 这也是机直播取得高产的原因。试验结果表明: 机播由于没有移栽影响, 分蘖过程较为连续, 分蘖节位多, 机播稻中期生长时间长, 有利于壮秆增穗; 后期上层根量大, 有利于活熟增重; 播种后通过露田炼苗和后期搁田, 形成二次发根高峰, 具有较强的生理活性, 单株发根数多, 构成强大的吸收体系, 保证了后期活熟, 籽粒饱满, 确保高产[17 -22]。

2. 2 不同种植方式成本与工效的分析

2. 2. 1 不同种植方式的成本情况

为了研究不同种植方式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差异, 向白湖山南农场的相关管理人员咨询了各项成本。由于农场的操作比较规范且各项成本都有相关标准, 因此该效益分析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出实际的效益, 试验结果如表3 所示。

其中, 3 种种植方式的人工成本中包括相同的田间管理费用600 元/hm2, 其余成本主要区别在于播插时需要的人工费用; 物质成本中, 主要差异在秧苗和种子的成本上, 机插秧苗的成本为975 元/hm2, 撒播种子成本为405 元/hm2, 机播种子成本为360 元/hm2, 另外撒播和机播比机插在除草剂上成本增加75元/hm2; 机械作业成本中, 各种种植方式的机收成本相同, 整地成本机播比机插和撒播少一次平田, 成本减少60 元/hm2, 机插比机播在播栽成本上增加240元/hm2。从表3 中可以看出: 每公顷消耗的总成本机播和撒播相差不大, 机播约为机插的86. 3% ; 机播相对机插每公顷增效1 377 元, 相对于撒播增效590. 7元, 分别比机插和撒播增效30. 8% 和11. 2% 。由此可见, 机播一方面使得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 另一方面产量又有一定的提高, 可以为水稻生产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23 -25]。

2. 2. 2 不同种植方式的工效情况

假设水稻整个生产过程中工时价格相同, 人工成本的差异可体现为用工量的差异, 机播比撒播省工12. 7% , 比机插省工19% , 可见机播比机插和撒播省工显著。

根据调查, 撒播的作业效率为150hm2/ h, 机插为120hm2/ h, 机播为300hm2/ h。机播效率最高, 机播效率是机插的2. 5 倍, 是撒播的2 倍。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机播方式种植水稻不仅产量高于机插和撒播, 且经济效益和作业效率均高于机插和撒播, 是一种“高效高产”的种植方式[26]。

3 结论

1) 机播的实际产量最高, 较撒播和机插的实际产量分别增产5. 96% 和4. 69% 。机播在产量上较其他种植方式具有明显的优势, 这主要是由于其精量种植模式有利于田间通风透光和群体个体间的协调生长, 利于高质量群体的建成, 进而获得高产稳产。

2) 经济效益分析表明, 机播比机插和撒播每公顷分别增效30. 8% 和11. 2% , 而且机播相对撒播和机插分别省工12. 7% 和19% , 机播效率分别是机插和撒播的2. 5 倍和2 倍。可见, 机播是一种高效益和高效率的种植方式。

3) 水稻机播有利于优化水稻的群体结构, 提高产量, 是目前农村适宜推广的一种“轻简化”“高产高效”的种植方式, 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对水稻生产的影响, 在水稻旱直播试验示范基地, 进行了人工撒播、机械插秧和机械旱直播3种方式的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机械旱直播的实际产量最高, 比人工撒播和机械插秧分别增产5.96%和4.69%;机械旱直播经济效益最高, 采用旱直播方式生产水稻每公顷经济效益比机械插秧和人工撒播方式分别增效30.8%和11.2%;机械旱直播方式的作业效率最高, 达到300hm2/h, 分别是机械插秧和人工撒播的2.5倍和2倍。可见, 机械旱直播是一种“轻简化”且“高产高效”的种植方式。

玉米规范种植行距对比试验与研究 第9篇

一、基本情况

本次试验示范地点确定在孝义市大孝堡乡东盘粮村。该村位于孝义市东部平川, 地势平坦, 交通便捷, 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全村现有耕地约268 hm2, 2009年种植玉米180.9 hm2。特别是2009年年初, 该村耕地实现了统一流转, 由村集体统一开发经营, 这样为整个试验工作实现统一耕地、统一品种、统一施肥、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等要求提供了保障。

二、试验目的与要求

通过试验, 获得玉米规范种植行距和当地常规种植行距在产量、机械化收获作业效率、机械收获损失率等方面的具体数据。试验规范种植行距为60 cm, 常规种植行距为50 cm。两者对比要求地块相同, 水、肥、种及田间管理相同, 播种和收获时均使用同一类型机械。

三、试验过程

1. 试验区规划及播种情况

(1) 地块选择示范田整体规划面积为4.02 hm2, 其中行距50 cm、60 cm各2.01 hm2, 本地块在上年玉米种植收获后, 统一进行了秸秆还田和浅旋耕作业。为确保产量对比更加科学准确, 将示范田分为6个小区, 每0.67 hm2为1个小区, 50 cm、60 cm行距小区交叉安排, 3次重复。

(2) 播期2009年4月22日。

(3) 测试工具主要是皮尺、卷尺、天平、烘干箱、地磅、数码相机、摄像机等。

(4) 品种选择试验品种选用目前农业部门重点推广的优良品种——大丰26号。肥料施用按照省农科院专家对该村耕地测土后的配方施肥方案。针对2009年严重的旱情, 示范田在播前进行了灌溉和旋耕整地等作业。

(5) 机具选择为保证50 cm、60 cm小区每0.067 hm2苗数相同, 试验播种机选用河北农哈哈5行气吸式旋耕精量播种机。50 cm行距种植区株距30 cm, 60 cm行距种植区株距25 cm, 两种行距每0.067 hm2留苗均为4 440株, 播种后及时实施了化学除草作业。化学除草机具选用了北京现代农装公司生产的3860悬挂式喷药机, 一次作业幅宽12 m, 作业效率高、质量好。

(6) 机手培训参加试验工作的两名机手具有多年农田作业经验, 能够熟练掌握机具操作技能并能准确判断和排除机械故障, 为了保证试验效果, 对其进行岗前强化培训,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匀、直、齐、透4个方面:“匀”是要求下种过程中要保证旋耕深浅均匀, 施肥、下种量均匀, 行走速度均匀;“直”是要求行距之间, 带宽之间保持最大限度的平行;“齐”是指播种时间、施肥深浅、下种深浅的一致性以及地头地尾机具出入地块的一致性;"透"是要求播种过程中, 无拥堵现象, 保证作业流畅, 从始至终不出现缺苗断垄, 重播漏播等情况。

2. 试验数据采集与处理

(1) 数苗及测产时采用5点法

即在样本地块中, 选取一块地, 从4个地角开始沿对角线1/4至1/8处的范围内选定一个数值。以此数值为长度确定4个测区, 再加上对角线交叉点共5个测区, 每个测区的测试宽度不小于2.5 m。

(2) 作业面积收获效率测定时作业面积为2.01 hm2, 常规行距、规范行距机收面积各1.01 hm2。

(3) 测试区收获损失率的测定选择3个测试区, 每个测试区面积为10 m×10 m。

此外对产量测定还进行了单打单收实测法。

数据处理首先保证原始数据真实, 方法是2人同时进行, 一人报数、一人记录, 并同时复核确认, 所有多点采集数据, 最终以平均值计算确定。

四、结果分析

1. 产量实测结果

(1) 秆高与茎粗测试每0.067hm2株数、抽雄期、吐丝期、成熟期规范种植行距与常规种植行距无明显差别, 而株高和茎粗发生明显变化。规范行距和常规行距实测平均株高分别为260 cm、240 cm, 茎粗 (直径) 实测平均数据分别为2.6 cm、2.3 cm。由此来看, 规范行距种植的苗情整体好于常规行距种植, 这是促使粮食增产的先天条件之一。相对常规行距而言, 规范行距改善了地块通风透光条件, 作物的新陈代谢比较活跃。因此玉米进入完熟期时, 规范行距之植株坚挺度、果穗直立情况均好于常规行距的植株。同时, 田间管理过程中, 由于行间空间扩大, 人员、机械对作物的干扰相对减少, 人为损伤降低。

(2) 穗行数、穗粒数测试规范行距种植其穗行数为16行的达80%、14行的为20%、无12行果穗;常规行距种植穗行数为16行的占60%、14行的占33%、12行的占7%。规范行距与常规行距行粒数平均值分别为39.2粒、37.1粒, 相差2.1粒。田间实际观察中, 两种行距所产果穗, 常规行距果穗普遍存在虚尖 (有芯无籽) 长度为1.5~2.5 cm, 高于规范行距种植1 cm左右。以上差异直接影响穗粒数, 规范行距穗粒数平均值为611.5粒, 常规行距穗粒数平均值为570.1粒, 两者相差41粒。

(3) 果穗外表观察规范行距果穗籽粒饱满, 光泽鲜艳, 果粒匀称, 常规模式有秕籽, 果粒大小不匀。实测表明, 规范行距条件下所产果穗百粒质量为35.9 g, 比常规行距条件下所产果穗百粒质量33.8 g高出2.1 g。

(4) 产量测试影响玉米产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具体到本次试验的情况看, 规范种植行距相对当地常规种植行距,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 每0.067 hm2前者产量为763.2kg, 后者为686.9 kg。

综合上述分析和测试结果, 可以认定作物产量增加是必然的, 它体现了规范行距玉米种植的优势所在。

2. 机械收获效率

本次试验选用1台牧神4YZB—2400型玉米收获机, 配套动力110k W, 割台宽为2.4 m, 可一次完成摘穗、果穗剥皮、秸秆切碎、果穗收集装车等功能。10月6日试验地块玉米历经168 d生长进入了完熟期, 技术组对确定的机手进行岗前培训, 重点强调收获时还田机离地间隙要确保以不打到掉在地表的玉米穗为准。在此情况下, 两种种植行距模式各收获1.01 hm2。规范行距地块实用时间116 min, 平均每0.067 hm2纯用时间7.7 min, 纯机收效率为0.52 hm2/h;常规行距地块实用时间128 min, 平均每0.067 hm2纯作业时间约8.5 min, 纯机收效率为0.48 hm2/h。分析两者差异原因, 主要是行距的影响, 规范行距条件下, 机组割台切入顺畅, 可直接摘穗, 加之秸秆坚挺、果穗直立, 操作手所顾忌的碰秆、压秆、掉穗等现象大幅度减少, 从而使操作趋于简化, 进而提高了机收效率。常规行距条件下, 割台穗道对于秸秆的侧击现象较大, 在延长了摘穗过程的同时, 还容易造成掉穗, 又因为割台两侧余量不足, 也容易碰倒作物, 这不仅给下次作业造成干扰, 而且机手操控机具也相对困难。

3. 损失率分析

规范行距与常规行距在分别选择的3个10 m×10 m测试区内显示掉穗数分别为68个/0.067 hm2和95个/0.067 hm2。机收损失率为1.7%和2.3%。共性原因是机械碰倒秸秆所致, 但在规范行距模式下的概率少于常规行距模式。其他原因包括果穗低于割台、机具前冲力使未进入穗道的茎秆提前倒伏、轮胎碾压和秸秆粉碎机切碎等。

4. 结论

通过本次对比试验示范可知, 玉米规范行距种植有利于玉米增产, 有利于提高机械化收获效率, 有利于降低生产损失率。在对部分机手和农户的调查走访中, 大家也认为玉米规范行距种植优势明显, 能够突破玉米机械化收获过程中存在的制约因素, 大量解放农村劳动力, 对于今后农业的规范化、规模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五、存在问题与不足

种植试验 第10篇

【关键词】甘蓝蚜虫;植物源药剂;药效试验;防治效果

甘蓝蚜虫俗名菜蚜,形小、灰绿色,有粉状蜡质覆盖物,一般群居在卷心菜、花椰菜、抱子甘蓝、萝卜等的叶片背面。在北方以黑色卵越冬,在蔬菜叶背或留种株的嫩梢嫩叶上为害,造成节间变短、弯曲,幼叶向下畸形卷缩,使植株矮小,影响包心或结球,造成减产;留种菜受害则不能正常抽薹、开花和结籽。甘蓝蚜虫同时还会传播病毒病,其造成的为危害远远大于蚜害本身。针对甘蓝蚜发生代数多、数量大、抗性上升快、防治困难的特点,潍坊市农科院植保研究所引进了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2.5%鱼藤酮乳油和0.5%藜芦碱可湿性粉剂3种植物源药剂。为验证3种药剂对甘蓝蚜虫的防治效果和对甘蓝的安全性,潍坊市农科院植保研究所进行了3种药剂对甘蓝蚜虫的田间药效试验,以下是试验的基本情况。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九龙街办尚庄村。该地甘蓝蚜虫发生严重,供试甘蓝品种为中甘11号,试验地为黏壤土,肥水管理水平较好。种植日期为2010年3月20日。

1.2 供试药剂

分别是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河南省大地农化有限责任公司),2.5%鱼藤酮乳油(广东金农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0.5%藜芦碱可湿性粉剂(河南华鼎植物科学有限公司),36%啶虫脒水分散粒剂(青岛翰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3 试验处理

1.3.1 供试药剂试验设计

1.3.2 小区排列

试验设5个处理即每667m2用三种植物源药剂各100ml、100ml、100g以及对照药剂6g和清水对照,重复4次,随机排列。小区面积20㎡。

1.3.3 施药时间与方法

试验采用喷雾法,先将药剂摇匀,用吸管抽取所需药量,加少量(200ml左右)水稀释,搅拌均匀后再加到所需水量混匀后加到手动喷雾器中。按每667 m2用水45L计算出小区用水量。施药器械为3WBS-16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喷孔口径为1.0mm。施药时间为2010年5月12日上午9:30。施药当天最高气温30℃,最低气温18℃,无风。施药后10d内无降雨。

2 防治效果调查

2.1 调查次数及方法

施药前采用五点取样法,每点固定调查4株甘蓝,每小区固定调查20株,记录药前基数。施药后2d、5d、7d、15d分别调查残留虫量,计算防治效果。

2.2 药效计算方法

依据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中的公式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

虫口减退率(%)= ×100

防治效果(%)= ×100

3 结果与分析

根据上表试验结果,药后5d,处理1-3三种药剂的防治效果分

别达到92.7%、96.0%和93.2%。其中2.5%鱼藤酮乳油达到96.0%,防效最高。施药后7d,3种药剂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7.0%、93.5%和97.9%,其中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和2.5鱼藤酮乳油防治效果分别达到97.0%和97.9%,与对照药剂96.9%的防效相差不大,能够较好地控制甘蓝蚜虫的为害。施药后15d,3种药剂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5.9%、89.3%和96.5%;2.5%鱼藤酮乳油防治效果最低,为89.3%,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防效为95.9%,0.5%藜芦碱可湿性粉剂防效为96.5%。由此可见,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与0.5%藜芦碱可湿性粉剂防治甘蓝蚜虫的持效期比2.5%鱼藤酮乳油要长;在速效性方面,2.5%鱼藤酮乳油优于1%苦參碱可溶性液剂和0.5%藜芦碱可湿性粉剂。供试药剂1%苦参碱可溶液剂、2.5%鱼藤酮乳油、0.5%藜芦碱可湿性粉剂。

5 结论

根据试验中,2.5%鱼藤酮乳油持效期较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0.5%藜芦碱可湿性粉剂要短,在生产上应注意恰当间隔期用药。1%苦参碱可溶液剂、0.5%藜芦碱可湿性粉剂和对照药剂36%啶虫脒水分散粒剂的持效期较长。3种供试药剂能均为植物源农药,对环境安全,无残留,能够替代常用化学药剂控制甘蓝蚜虫危害。

替代常用化学药剂控制甘蓝蚜虫危害,并且对甘蓝生长无负面影响,值得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豫西花生主要种植品种比较试验研究 第11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本试验设在宜阳县柳泉镇花庄村李汉杰的承包地,土壤为黄褐土,地力中等均匀。前茬作物为玉米,产量420 kg/667 m2。

1.2 参试品种

参试品种有花育57、花育71、濮花33号、开农71、豫花25号以及郑农花15号共6个。

1.3 试验方法

1.3.1 试验设计

本试验设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

小区面积100 m(2长14.3 m×宽7 m),小区间设保护行3 m。密度9 520株。每小区21行,穴距20 cm,每穴2粒。

1.3.2 田间管理

4月12日深耕整地,底施花生专用肥(16-14-15)40 kg/667 m2。4月21日播种,4月22日喷施花生田苗前专用除草剂一次,6月5日第一次中耕除草。7月10日、7月28日进行二次田间杂草拔除。7月30日浇水一次。9月18日及时收获。

1.3.3 室内考种

依据室内考种技术规范进行考种计产。

2 试验结果与评价

2.1 试验结果

6个品种参加2015年花生品种展示试验,产量统计情况见表1。

2.2 品种简评

2.2.1 花育57

在13个参试品种中,该品种荚果平均产量290.5 kg/667 m2,籽仁平均产量212.2 kg/667 m2,分别居参试品种第6位和第5位,分别比对照花育33号增产1.08%和6.89%。

该品种生育期适中,株型直立,叶片长椭圆形,叶色浅绿,连续开花,花色橙黄。荚果形状普通形,网纹中,籽仁椭圆形,种皮淡红色,有油斑,无裂纹,种子休眠性中。主茎高39.6 cm,第一对侧枝长46.5 cm,结果枝条数13.8条,果数708个/kg,仁数1 484.2个/kg,百果重191.3 g,百仁重83.4 g,出米率73.04%。

2.2.2 花育71

在这13个参试品种中,该品种荚果平均产量为296.2 kg/667 m2,籽仁平均产量205.1㎏/667 m2,分别居参试品种第5位和第6位,分别比对照花育33号增产3.03%和3.32%。

该品种生育期适中,株型直立,叶片长椭圆形,叶色绿色,连续开花,花色橙黄。荚果形状普通形,网纹浅,籽仁椭圆形,种皮淡红色,有油斑,无裂纹,种子休眠性中。主茎高57.8 cm,第一对侧枝长62 cm,结果枝条数10.5条,果数642个/kg,仁数1 305个/kg,百果重269.2 g,百仁重109.2 g,出米率69.26%。

2.2.3 濮花33号

在13个参试品种中,该品种荚果平均产量339.2 kg/667 m2,籽仁平均产量238.2 kg/667 m2,均居参试品种第2位,分别比对照花育33号增产17.99%和19.99%。

该品种生育期适中,株型直立,叶片长椭圆形,叶色绿色,连续开花,花色橙黄。荚果形状普通形,网纹浅,籽仁椭圆形,种皮淡红色,无油斑,无裂纹,种子休眠性强。主茎高54.8 cm,第一对侧枝长61.8 cm,结果枝条数10.8条,果数656个/kg,仁数1 364个/kg,百果重214.4 g,百仁重91.9 g,出米率70.24%。

2.2.4 开农71

在13个参试品种中,该品种荚果平均产量315.0 kg/667 m2,籽仁平均产量225.9 kg/667 m2,均居参试品种第4位,分别比对照花育33号增产9.57%和13.78%。

该品种生育期127 d,株型直立,叶片长椭圆形,叶色绿色,连续开花,花色橙黄。荚果形状茧形,网纹深,籽仁椭圆形,种皮淡红色,无油斑,无裂纹,种子休眠性强。主茎高49 cm,第一对侧枝长56.6 cm,结果枝条数9.2条,果数740个/kg,仁数1 687个/kg,百果重172.8 g,百仁重70.8 g,出米率71.72%。

2.2.5 豫花25号

在13个参试品种中,该品种荚果平均产量315.5 kg/667 m2,籽仁平均产量229.4 kg/667 m2,均居参试品种第3位,分别比对照花育33号增产9.75%和15.52%。

该品种生育期适中,株型直立,叶片长椭圆形,叶色绿色,连续开花,花色橙黄。荚果形状普通形,网纹浅,籽仁椭圆形,种皮淡红色,无油斑,无裂纹,种子休眠性中。主茎高46.4 cm,第一对侧枝长51.4 cm,结果枝条数11.3条,果数680个/kg,仁数1 486个/kg,百果重208.4 g,百仁重92.7 g,出米率72.7%。

2.2.6 郑农花15号

在13个参试品种中,该品种荚果平均产量368.8 kg/667 m2,籽仁平均产量254.1 kg/667 m2,均居参试品种第1位,分别比对照花育33号增产28.36%和28.01%。该品种生育期适宜,株型直立,叶片长椭圆形,叶色深绿色,连续开花,花色橙黄。荚果形状普通形,网纹浅,籽仁椭圆形,种皮淡红色,无油斑,无裂纹,种子休眠性强。主茎高50.4 cm,第一对侧枝长59 cm,结果枝条数13.3条,果数444个/kg,仁数1 092个/kg,百果重274 g,百仁重118.4 g,出米率68.88%。

3 结论

在以上几个豫西主要种植品种中,郑农花15号和豫花25号两个品种无论是荚果产量还是籽仁产量,以及综合抗性均表现良好;花育71和濮花33号表现次之。根据试验情况看,郑农花15号和豫花25号应加大推广应用面积。

摘要:以豫西地区种植面积较大的6个花生品种为试验品种,从试验结果来看:郑农花15号和豫花25号两个品种,无论是荚果产量还是籽仁产量,以及综合抗性均表现良好。

上一篇:控制电缆下一篇:土地资源信息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