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磐安范文

2024-05-25

浙江磐安范文(精选9篇)

浙江磐安 第1篇

1. 1 磐安页岩砖瓦厂的基本情况

磐安页岩砖瓦厂坐落于浙江省磐安县万仓镇,是一家主要从事集页岩砖的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小型企业。此厂投资额2000 万,日产量15 万块多孔砖,年产量4000 万,日销量14 万块,员工25 名,年生产时间11 个月,产出的页岩砖使用寿命标准为30 年。

1. 2 磐安页岩砖瓦厂的成本构成

以一块砖的成本分析其成本构成: 成本0. 38 元/块,其中包括主要原材料: 煤矸石1 毛1、页岩4 分( 包括挖掘-粉碎- 陈化) 、煤炭2 分,人工费8 分,水电费5 分5,机器设备修理费1 分,税收1 分,场地费1 分,机械用油1 分5,后勤工资1 分5,其他费用1 分5。上述数据表明,该厂成本构成种类多样,其主要是直接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分别占总费用的44. 74% 和21. 05% 。正因为费用分散,导致该厂出现混乱的成本控制问题。

2 该厂成本控制的现状

2. 1 人工成本核算和统计制度不健全

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难以招聘到合适的人才,特别是财会专业人才,因而企业内部的人工成本核算基本上都是企业主自己统计,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没有具体的成本核算制度,就无法正确分析哪条生产线效益高和哪个环节降低生产效率,也就无法做出正确的补救措施,导致这个企业无法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2. 2 账面成本不清晰

“企业的成本科目,是根据生产特点、管理要求、工艺流程而确定的,按照原材料的购进、生产的组织、产品的销售,以及相关费用的摊销或预提等分别设置原材料、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库存商品、期间费用等会计科目。” 该厂存在着账面成本不清晰,只设置部分总账科目、产品日产销售数量等大的账面管理,却没有反映细则的账面,比如原材料明细、运输成本明细、销售及管理费用明细等细化账目清单。甚至连一些基本原始账目也比较混乱,很难从账目上明晰企业运营情况。这些都是我国中小企业在账目管理上存在的通病,情况甚为严重,需尽快整治。

2. 3 材料浪费导致不必要的支出

该厂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员工节约意识薄弱,使得原材料没有按最适宜比例配置导致页岩土和煤矸石的浪费。我国中小企业在管理过程中,材料成本无法正确控制,没有计划合理安排使用材料,导致材料过度积压和浪费。因为在管理制度不健全,在材料的购买、运输和储存过程中有着太多的问题,导致中小企业材料浪费和积压成本过高,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

3 成本控制问题的原因分析

3. 1 中小企业规模的限制因素

促进经济有效增长的机制就是企业本身的内部规模经济,也是降低产品产生成本的渠道。但是大部分中小企业由于受到企业规模的影响,无法跟大企业和跨国公司享有相同的规模经济效益。小规模经营无法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力和潜在的市场,规模经济所带来的产品成本优势,是中小企业望而却步的。

3. 2 经营者的经营理念与成本管理观念、员工素质不高和成本控制意识淡薄

首先,企业经营者的经营理念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前景。据不完全统计,许多小企业的经营者只有中专以下的学历水平,甚至更多都是初中学历,也就有几年管理经验,严重缺乏系统有效的学习和培训,更有甚者,许多中小企业的老板缺乏最基本的财务会计知识,因此,从企业成本控制上讲,这些经营者根本不能胜任现代企业对全方位成本控制的理念和知识要求。其次,从员工素质上讲,中小企业招收的员工文化水平低下,大多数都是小学水平。再加上有些经营者可能为了短期的经营效益或为了获取廉价劳动力等方面的利益驱动,没有注意给员工进行后期素质教育培训,员工素质不高,就无法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贯彻先进的管理方法,造成中小企业始终存在着材料浪费和工作效率不高问题,导致经营成本居高不下。磐安页岩砖瓦厂的员工大部分都是农村劳动力,极少受过教育,整体素质不高,从而使得该厂的材料浪费严重,造成该厂成本过高。

3. 3 成本控制与变化的外部经济环境不相适应

市场格局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转变,导致产品成本结构也发生改变。成本结构由主要以生产性成本为主转变为流通性成本为主。但是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成本管理都只是仅限于生产领域,而忽视产品的开发、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一系列成本费用控制,这就使得无法满足现代企业成本控制的需要。如果中小企业以单纯地降低生产成本作为管理内容而忽视销售和售后服务成本,将无法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4 合理解决中小企业成本控制问题的策略

4. 1 建立健全现代成本预算和核算机制

现代中小企业需要从战略角度出发,统筹各种资源,贯彻执行企业最佳方案,就必须要建立健全现代成本预算和核心机制。科学预算机制能够为企业提供一套标准的成本控制方法,并且以企业的绩效考核机制为参考,实现对企业未来发展指明方向。企业能否合理地管理成本费用,关键看是否建立健全有效的预算机制。其次,要建立健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制度,加强仓库物质和下脚料、低值易耗品的管理,做到企业生产过程中材料不浪费和运行过程中产品不积压。

4. 2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提高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是成本控制的关键因素,因此,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对中小企业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经营者要尊重知识和科技,尊重人才,聘请有志之士和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从而控制成本。同时,企业要加大员工的后期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职业技能,不断提高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员工在“学中做,做中学”,增强员工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这样企业在竞争中减少成本和加大产量。

4.3合理规划成本构成,分解目标成本,做到账目的一目了然

经营者在管理成本过程中,明确分清哪些是生产性成本和消费性成本,根据合理的成本比例推演企业经营的方向和重心。在企业的财务方面,做到有明有细、清晰了然,不要在账目上形成死账。通过分解目标成本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5 结论

中小企业要想在现代市场中有一席之地,就应该加强其成本控制,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建立健全成本预算和核算机制,分解成本目标,创新成本管理导向,贯彻实行合理的成本控制。中小企业应该以市场为导向,从整体成本控制体系出发,尽量减少各方面的成本,最终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摘要:我国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中小企业迎来发展的高峰期。但是,由于中小企业对成本控制过于轻视,导致出现人工成本核算和统计制度不健全、账面成本不清晰和材料浪费导致过度支出等一系列问题,结合成本控制理论来分析其原因,提出建立健全现代成本预算和核算机制、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提高人的主观能动性等解决策略,确保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磐安页岩砖瓦厂

参考文献

[1]沈俊伟.中小企业成本控制设计探析[J].现代企业教育,2010(11):113.

浙江磐安 第2篇

工作总结

2011年第一季度浙江磐安某乡政府工作总结

2011年第一季度浙江磐安某乡政府工作总结

今年1-3月份,胡宅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省市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大力实施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三大战略”和“两大任务”,以建设“生态胡宅、文明胡宅、和谐胡宅”为目标,突出重点,主攻难点,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经济工作难中求进

1、工业经济。税收情况:1—2月份,完成工业销售产值3060万元,同比增长%;1—2月份,财政税收74万元,其中国税万元,同比下降30%,地税万元,同比增长%。招商引资情况:引进纳税企业2家;正在洽谈有意回乡创业2家。

2、农业经济。因气温较低,今年茶叶开采较晚。3月20日,只有少数的乌牛早茶农户开始采摘。截止目前,早茶总产量吨,总产值352万元。因3月初本地无茶可采,不少擅长加工的农户外出到松阳等地炒茶,据统计,全乡今年共有81人携带茶机256台外出炒茶,收入达200多万元。全乡茶叶加工由单家独户向专业化加工方向进一步发展,目前单户茶机在5台以上的已达32户。如张斯村江海潮户,二个儿子共有茶机18台,每天通过外出收购茶叶生产干茶50公斤,截止目前,已产干茶600多公斤,产值达26万元。

二、重点实事开局良好

2011年十项实事,已经启动4项。一是秀美乡村建设。今年横路村、培香村

为秀美村,岭头村为整洁村,塘田村为空心村,共规划项目30个。其中横路村的污水处理、卫生改厕项目正在实施;培香村的文化广场、公园绿化、路灯安装3个项目已完成进度的40%;岭头村的文化广场建设、新区道路硬化项目已完成;塘田村的第二期屋基安置已安排在3月30日,预计可安排43户,130多个屋基。二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成18个行政村的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完成17个村的村监会和社管会选举。三是旅居发展势头良好。随着夹溪特大桥的通车,吸引了大批新昌等方向的游客来旅游观光,带动了我乡旅游产业的发展。1-3月份景区共接待游客5500人次,门票收入15万元。13家农家乐直接营业收入达 40多万元,其中翠竹居农家乐收入达27万元。今年计划新发展农家乐3家,使农家乐总数达到16家,可以一次接待600多人用餐和近260人的住宿,实现旅游团队能“游在胡宅、吃在胡宅、住在胡宅”。四是美化磐安行动取得实效。横路、胡宅、岭头、张斯、梭里塘等村及时组织村民,开展房前屋后春季绿化,共种植茶梅、桂花等三千多棵。投资近8万元,完成磐新公路尖山胡宅分界处至水下孔景区的沿路绿化工作。五是重点工程顺利进行。投资500多万的下畈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接近尾声,争取4月份全面完工。

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一是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集中组织开展了农村公路养护员培训会,制定了今年的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制度,突出选好、用好养护人员。二是顺利推进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圆满完成全乡低收入农户情况调查核查工作,共调查核实低收入农户1370户,2954人,其中2500以下267户,468人。完成群众增收致富项目规划54项,其中特色种养业26项,二、三产业项目26个,其它项目2个。三是认真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认真抓好18个村的卫生长效保洁管理,继续将生态卫生创建工作列入村干部年

度考核,制定灵活的奖惩制度。修建了前山村垃圾填埋场道路建设;四是全力以赴抓好创业承诺项目建设。经村报乡审,确定18个行政村56项创业承诺项目,其中已有8项开工建设。

四、社会事业平稳发展 计划生育工作。1—3 月计划生育率%,综合避孕率%。完成1例社会抚养费征收。数字电视整改工作。全乡共有4126户,截止目前已完成2265户的数字电视整改工作,占总数的55%。土地整改工作。积极配合国土部门,确保了全乡土地整改工作的全面完成。

社会稳定工作。一是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1-3月份全乡排查矛盾纠纷11起,已调处10起,其中下周村两农户房屋间的空地纠纷因涉及原因较多,未调处成功,现当事人已上诉,将通过法院调处解决。二是开展春节前后安全生产大检查。不间断的组织安全生产小组对农家乐、企业生产、森林防火、道路交通、工程施工等安全进行全面安全检查,进行森防演练和民房消防演练,防火期安排专人巡逻执勤,1-3月份未发生一起安全生产类事故。三是全面部署过桥安保工作。对各村过桥活动进行排摸,制定切实可行的过桥方案,明确有关安全过桥事宜;联合派出所进一步合理调配值勤力量,加强巡逻巡查。从1月9日过桥活动开始以来,共排摸出来自新昌、天台、东阳及本县乡镇30个村,约一万人参加“过桥”活动,组织安排了全体乡干部、各村干部、公安民警做好安全保卫工作,使安全保卫工作扎实有力,未发生一起过桥事故。四是加强周边治安联防。充分利用平安边界联防联调机制,在春节前走访新昌县回山镇、镜岭镇及东阳市三单乡,加强沟通,协同发展,确保了与周边乡镇之间的社会稳定。四是制定各村巡逻计划。要求各村在茶叶采摘农忙时期,18个行政村制定切实可行的巡逻方案和日常管理,并发动村老年协会,每天安排专人对全村

进行治安巡逻,要求巡逻人员统一带上红色治安袖套,对进村的陌生人留个心眼。在巡逻中,如发现可疑人员应立即报警,确保入室盗窃案不发生,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五、继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一是健全服务群众机制。乡党组织结合工作实际,找准切入点,找准结合点,找准着力点,深化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完善乡干部“办事档案”、大学生村官“成长档案”;健全乡干部每周进村不少于三次的驻村制度,建立乡干部和村两委干部“干部工作日志”、村干部创业档案、党员服务档案。进一步深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模式,由乡机关干部、大学生村官、医护人员、教师和民警、村党员干部等45人组成服务团队,开展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切实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二是完善督查指导机制。成立了由乡纪委书记任组长的工作督查组,不定期对各村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现已组织两次对全乡各村

动员会召开情况、村实施方案和党员个人承诺公开情况进行督查。针对督查情况,对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重新部署落实,进一步落实整改措施,确保创先争优活动取得实效。创新机制,切实强化队伍建设。三是创先全员学习培训。紧紧抓住干部素质提升这个关键,把培训干部作为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关键环节,分期组织乡干部、村党支部书记、大学生村官开展教育培训。通过创新“三学”,即“定学、考学、奖学”,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素质能力。同时,落实激励措施,积极引导干部加强自我学习,不断在实践中总结、反思,不断更新思维观念,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六、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 一是完善四项制度,严肃工作纪律。完善乡干部驻村驻夜制度、工作出勤制度、工作汇报制度、双休日值班制度等四项工作制度,并严格执行制度。二是倡导健康娱乐,树立良好形象。要求乡干部

在上班时间不准搓麻将、打扑克、上网聊天、炒股等活动,同时,倡导乡干部在业余时间进行看书、学习、打球等健康的娱乐活动,积极培养乡干部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三是明确干部分工,开展“三服务”活动。9名班子成员分成3 个小组,带领驻村干部分别到各村、企业、重点项目开展“三服务”活动。通过实地考察、召开座谈会等形式,着重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已成功化解矛盾纠纷3起,帮助5家企业解决了难题,推进了重点项目下畈水库建设。

七、存在问题: 一是招商引资难,财政收入来源少,财政增收困难。

二是社会稳定形势依然严峻,矛盾纠纷、安全生产、信访不容乐观。三是计划生育工作难度大。流动人口管理难,尤其是重点村计划生育工作,四项手术遗留对象落实难,社会抚养费征收难。

四是农业增收渠道拓展难,实现规模土

地流转存在一定困难。

八、下步打算

1、以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为载体,提高干部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密切干群关系,提升政府形象。

2、以社会抚养费征收为突破口,抓住重点,做好基础,确实抓好计生工作。

3、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抓手,实行土地流转,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4、加强招商引资力度,扩大税源,确保财政增收。

中国舞龙源于磐安 第3篇

相比之下,中国民间的舞龙风俗源于何时何地,传说的版本缤纷呈现。最近,一个新的版本在网上盛传:中国舞龙的发源地在金华磐安。记者立即跟着香港的阳光卫视摄制组匆匆赶到了磐安,探寻这个现实中的民间传说。

版本来自台湾的一本书

磐安县玉山镇党委书记孔令维告诉记者,中国舞龙的发源地在金华的这个版本,早在10年前,就在我国台湾宝岛的小朋友中流传。因为1999年5月,国语日报出版社出版的一套注音版《中国民俗节日故事》第一册写的《龙灯》,开篇就道:浙江省金华县有一条大溪,名叫“灵溪”,溪水从北边的奇灵山上发源……

去年12月,孔令维托义乌的一位台商从台湾找到了这本书。

这位孔子的76代后裔像语文老师一样,给我们念这本书中的文章。

书中讲述了中国民间的舞龙是怎么来的。传说金华县善良的王老爷,无意间救起了被贬为蛇的水神,玉帝把它幻化为奇灵山里的巨龙,为金华县降云雨,使稻米丰收……丰收后的老百姓为祭谢水神,每个月三十这天老百姓都往灵溪里投大包小包的米稻,这触怒了玉帝,而要罚金华县大早两年,巨龙暗中帮助,老百姓未得到惩罚,巨龙因背叛玉帝的命令,而被斩为两半,龙头和龙身分别跌落在灵溪两岸……金华县的百姓以后每到农历元月十五巨龙被斩这天,都要“闹龙灯”,用板凳一样的龙灯把巨龙接起来,以示纪念。

孔令维告诉我们,他是今年7月到佳村蹲点调研时,发现了这件事的。

这种发现既让他欣喜若狂,又不敢相信。因为民间故事毕竟是故事,不是史实。于是,他先要求村里不动声色,让三位熟悉村中掌故的老人去磐安县城、东阳、义乌及金华走访民俗、地理、文史专家,收集相关书面材料。同时,让村“两委”把旧村改造工程把涉及到传说中的岩石和石碑保护好,勘查村中口口流传多年的“龙迹”。

孔令维的老家就在磐安榉溪,有闻名全国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孔氏家庙,他深知“龙文化”在村民心中的位置和重要性。

佳村村民金声扬在寻找资料中惊奇地发现,早在2005年,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会长、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仲富兰教授就提出了中国舞龙的“金华发源说”。在他编辑的《民俗文化传播》文集中,一篇民间传说《舞龙的来历》通篇落脚于金华县。而据他称,最早这个故事出现在早年一本《浙江民间故事集成》中,可见这个金华版本的民间故事并非他第一个收录。

舞龙在湖南、湖北和四川地区都有各自传说版本,但这些民众口头相传的东西与正史上的记载也难以吻合。当时他提出,民间传说毕竟不是历史,因为传说只是一种口口相传的东西,一定要考证其传说的确切时间、地点比较困难。金华这个版本的传说,他曾经到当时隶属金华府的衢州多次考证无果。这次竟然在磐安对上了号。磐安县有一处灵溪院遗址,即今玉山中学址,建于清顺治十二年(1655)。康熙十八年赵衍为之记,院僧振济有《灵溪杂咏》诗传世。“这可以作为中国舞龙金华发源地之说的旁证。”

传说中的地名都在村里

为了让我们心服口服,佳村的三位村民一定要我们到实地看看,眼见为实。

灵溪上的两孔石拱桥——“灵溪桥”,是灵溪最好的佐证,它最后一次重修为1963年。修前为木廊石桥,从建筑风格即可追溯到清初,究竟初建于何时村民说还不知道。

站在桥上,溪岸两边皆是参天古木,尽管叶落树秃,但苍劲有力的树枝四处交错,显示其久远的年代。村民说,你们夏天来,两边的绿荫遮天,把溪里挤得密不透风,溪水里尽是斑驳的阳光,根本看不出下面的水流。

从佳村往北步行五分钟,我们来到传说中的奇灵山前,这座传说中的“高山”如今只剩海拔650米,看上去更像一块突兀的大岩石。

村主任胡德伟告诉我们,佳村附近一带都是丘陵,只有这奇灵山是岩石。近几年来,建房石料需求增加,村民纷纷前来采石,多年下来几乎被削掉一半,现在为了保护奇灵山已经被禁止采石了。

眼前的岩石上,水波纹路很神奇,酷似鳞片,犹如人工雕刻一般。

问及奇灵山得名的来历,村中老人开始也众说纷纭,最后“奇特和灵性”一说得到大家的认可。

不过,“奇灵山”又称“灵山”倒是有个出处,唐代诗人顾况的《从剡溪到赤城》一诗在唐中期颇具影响力,至今多被台州、绍兴的文史资料提及,“灵溪宿处接灵山,窈窕高楼向月闲。夜半鹤声残梦里,犹疑琴曲洞房间。”剡溪在新昌,赤城在天台。由新昌剡溪入天台,走的是李白、杜甫游天台山同一路线。诗中“灵溪宿处”是说顾况从天台到临海途中,曾夜宿灵溪附近的灵溪驿。顾况诗中“赤城”是天台山胜景,而当地村民认为“灵山”即奇灵山。灵溪驿是水陆交通交替点,就在佳村的前身西周畈(唐朝村名),解放前佳村乃是三府必经之路,从佳村到邻近的小溪头、马山塘、林宅、上蒋等村,光雨伞店便有18铺之多,因为这些村庄几乎连成一片,别称“十里长街”。

宗谱和史料记载了舞龙风俗

实地回来,在陈亨和家里,他拿出了一堆资料,放在我们面前。他说,这是村里成立了佳村挖掘整理灵溪历史文化工作委员会后,大家一起收集的。

从一份《周氏宗谱》是,我们看到其中所记载的佳村,原来是周姓的繁衍之地,迁居此地为隋代时期,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后分为西周畈、东周畈,东周畈唐代为各路商贾中转的集市,从这里穿越村中的“三州古道”即可前往越州(绍兴)、台州和明州(宁波)。佳村至今还保留有蜿蜒的鹅卵石道。佳村的这一古道和磐安通往绍兴、台州的古道均可贯通,互为印证。当时还有不少商人从这里购买婺州东白茶叶、中药等当地特产,前往宁波出海踏上海上丝绸之路。

300多年前,东周畈逐渐衰落,外姓陆续从迁入,形成了如今几十个异姓和谐杂居的“码头文化”。因为外姓的迁入,村里一直不设宗祠,而形成了僧院众多的宗教文化。佳村一华里半径内一度拥有六庵四庙,至今仍有下觉庵石碑和捐助碑等遗存。村中的龙潭,据《东阳县志》记载,唐朝宣统年间改为放生潭,光绪三十年立的放生潭石碑至今仍在潭前。

佳村近代出过革命党人大恺法师、同盟会会员孙岂香等,历史学家吴晗幼时曾随父亲到建于唐天佑年间的下觉庵就读,下觉庵正是建在村民俗称的“龙尾巴”上。

在佳村不远处还有一块蛰伏的大岩石名叫“化龙岩”,传说是巨龙被分割后的龙身;村后的来龙岗,地形胜似龙脖子,令人奇怪的是此处两亩山土与附近山土颜色截然不同,上面一层是金黄色,下面是红土,而四周都是黑色的山壤土。历代村民认为这是龙脖子在流血,所以世世代代不准在此掘土,只要挖到下面的红土,不管是谁都要杀羊祭拜。至今村里还保持着这个规矩。

从县农办退休回村的金银琦告诉我们,磐安地处浙江中部,与仙居、天台、永康、缙云、东阳交界。由于特定的地理条件,磐安流传的民间文化相当丰富。据统计,磐安县流传的民间舞蹈就有20多个品种、55个节目,是浙江省民间舞蹈最多的县市之一。

他说,“我查了很多资料,佳村舞龙始于盛唐时期,因为巨龙正月十五被斩断后,由村民提议在这一天用板凳龙连接的形式让巨龙复活,这个建议得到众村民的响应,由于第一个龙头在原先的东周畈制作完成,因此这片土地便有了‘龙头丘’的名字,第一次舞龙就在这里开始了……”

磐安县林地流转现状与对策 第4篇

随着林业生产责任制的不断完善与落实,特别是中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磐安县林地流转取得了较大成效,涌现出一大批承包经营大户,创办了一批乡办林场,培育了一批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和特色经济林基地,极大地促进了林果业、生态观光和森林休闲养生旅游等产业的发展,推进了产业的规模经营。

1.1林地流转规模

截至2015年底,磐安县林地流转面积15万亩,其中乡镇林场16个计经营面积7万亩,县属牛背龙林场7000亩,共有15家企业,12家专业合作社,100多位业主参与林地流转经营。

1.2林地流转做法

1.2.1搭建服务网络

成立林权管理服务中心、森林资源收储中心、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心等机构,设置服务窗口,积极开展林权登记、流转相关服务,建立林权信息管理系统,给林农提供林权证查询服务。

1.2.2提供政策保障

出台《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意见,加大林权流转的扶持力度;出台了磐安县《林权登记管理办法》、《森林、林木和林地流转管理办法》、《国有和集体森林林木林地流转招投标拍卖挂牌办法》等5个管理办法,规范林权运作行为。林业部门为林地流转单位与个人提供技术指导,促使以山养林、以林养山的良性循环的格局形成。

1.2.3推进林权抵押贷款

建立银林协作机制,出台《林权直接抵押贷款实施细则》、《林农小额循环贷款实施细则》等配套政策制度,积极推进林权抵押贷款,有力地促进了林地流转工作。截至2015年底,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4亿余元。

2磐安县林地流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流转不规范

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前,部分林地流转程序不到位,手续不完备,存在矛盾隐患,如比例分成、借出期限与承包期限不一致等;有的集体统管山未召开村民或村民代表会议,私下流转,造成林农上访,影响社会稳定。

2.2流转市场化程度不高

对山林资源缺乏科学的评估体系,高值低估、高值低卖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集体资产流失。

2.3思想观念不够解放

许多林农思想观念不够解放,流转经营理念不强,不愿流转给他人经营,再加上农户山林比较分散(最多的一户45块),推进责任山、自留山流转比较困难。

2.4政策法规限制

受现行政策限制,自留山、生态公益林、新造林地、未投产林地等均不能抵押,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林地流转进程。

3加快林地依法有序流转的对策和建议

进一步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创新林地流转的体制机制,积极推进林地依法有序流转,实现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生态良好、林区和谐的目标。

3.1切实加强领导,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一是解放思想。加大林地流转对发展现代林业重要性的宣传力度,解放各级政府、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转变观念,加快林地流转进程。二是加强协调。发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的作用,协调解决林地流转中涉及困难和问题。三是完善政策。健全完善支持林地流转的公共财政制度和优惠政策,促使农民、工商企业、合作组织积极参与林地流转,推进资本与林地的联合。

3.2严格政策制度,推进林地规范流转

在稳定农民与集体承包关系、不改变林地所有权和林地用途的前提下,实现林地有序流转。一是尊重农民意愿。在林地流转中,切实把群众愿意不愿意作为重要前提;对现有林农承包山、自留山的流转,可自行协调确定交易方式。二是引导集体林地有序流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引导集体林地有序规范流转,发展规模林业。三要严格依法操作。对国有、集体所有的林地的流转,应严格按照《磐安县林权登记管理办法》《磐安县森林、林木和林地流转管理办法》《磐安县国有和集体森林林木林地流转招投标拍卖挂牌办法》等五个政策制度的有关规定和程序依法进行,使林农真正成为集体经济的投资主体、决策主体和受益主体。四是加强监督管理。切实加强流转过程中的指导和监督,对存在暗箱操作、以权谋私、严重损害集体或村民利益的流转行为,应予以终止;严肃查处强行低价流转林地、套取集体资产等侵害群众利益的违法行为,坚决防止造成山区林农新的失山失地。

3.3培育引进主体,增强流转带动能力

一是加快发展林业龙头企业。积极引导林农在自主自愿和明确利益分配的基础上,采取家庭联合经营、委托经营、合作制、股份制等形式,以资金、技术和亲情、友情为纽带,积极培育林业龙头企业,加快林地流转营。二是加快培育林业合作组织。积极扶持和培养涉及林业的各类加工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中介组织,鼓励引导他们参与林地流转、集约经营,不断提高产业的组织化程度。三是积极引进工商企业参与林地流转。大力推进资本与林地的联合,通过招商会、项目推进会等形式,吸引大公司、大集团等参与林业开发、合作建基地,达到加快林地流转、工商资本投入林业的目标。

3.4深化流转服务,构建良好服务平台

健全完善林权流转交易平台,积极做好林权登记管理、信息发布、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林权流转交易、林权抵押贷款、林业保险、林业法律咨询和林业科技服务等方面工作,为林农和业主提供一站式林地流转综合服务。

3.5创新机制,形成林地依法有序流转的格局

推广林地股份制合作模式,建立“林地变股权、林农当股东、收益有分红”的林地经营新机制,真正实现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建立考核奖励机制,将林地流转工作列入乡镇、有关部门的年度目标考核,确保责任措施落实;建立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林地流转过程中的监督管理,促使林地流转工作扎实有序;完善投融资体制,加快林权抵押贷款工作,完善经济发展政策,为林农、林业专业合作社和林业企业提供便捷、高效多元化信贷服务和财政支持;完善纠纷防范机制,切实做好林地纠纷的预防化解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深化采伐管理改革,给予林业经营主体在采伐审批上优惠照顾,并对已划为生态公益林后的林业承包户在择伐上提高采伐强度;建立导向驱动机制,促使林地流转的转让方和受让方互得实惠,实现最大利益化。

摘要:分析了磐安县林地流转现状,探讨了在林地流转中存在流转不规范、市场化程度不高、服务体系滞后等问题,提出了磐安县林地流转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林地流转,现状,分析,对策

参考文献

[1]来桂林,余一翔.浅谈淳安县林地使用权的流转机制[J].华东森林经理,2007(6).

[2]马甫韬,吴伟萍.完善集体林权流转制度推进山区生态经济发展[J].中国林业,2010(11).

[3]庹汉武.浅析林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重庆林业科技,2012(8).

[4]李姜黎.浙江省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制度研究[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2(7).

磐安旅游资源优势及其开发对策探究 第5篇

2013年全县共接待游客61.15万人次, 比2012年增长了22.64%。2014年1月至10月份, 全县接待游客58.84万人次, 比2013年同期增长了18.52%。磐安的旅游业正以“生态、健康、绿色”的特色旅游理念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但目前的整体发展水平还比较滞后, 所以要充分挖掘磐安本地的旅游资源潜力, 发挥青山绿水的环境优势, 以期吸引更多的人到磐安旅游观光、休闲度假。

一磐安县旅游资源的总体特征

磐安素有“群山之祖, 诸水之源”之称, 是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这里群山绵延, 溪流纵横, 峡谷飞瀑, 蓝天、碧水、青山、绿树绘就了一幅幅优美的自然山水画。从磐安旅游资源的分布、构成、景观质量及特征、开发程度等来看, 可将磐安旅游资源的特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独特的地域性

磐安区位优势明显, 它是杭州通往丽水、温州等地的捷径。特别是随着诸永高速公路在2013年的开通, 使得磐安与上海、杭州、宁波、温州等大中城市的车程将缩短到了3小时之内, 这个行程转移的时间最佳的旅游转移时间。

境内景观独特, 通过磐安县众多的景观与其他地区相似或同类景观比较, 具有其独特的吸引力。例如, 花溪的溪水终年晶莹如玉;亿年前火山爆发创造的三千米平板长溪河床平坦如砥;拥有我国东南区域海拔最高, 数量最多的串珠状高山湖群和高山草甸的高姥山, 一年四季既有江南美景又有塞北风光, 是科普考察、避暑度假的好去处;夹溪景区内的高达834.3米主峰鞍顶山有终年碧水的高山湖, 其地形切割非常强烈, 湖、溪、瀑、潭等小景各有缤纷;而陆游曾两度寓居之地的安福寺, 留下了千古名句“山穷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更值得一提的是大盘山自然保护区, 是国家目前惟一的以药用植物为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二) 生态的丰富性

磐安县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素有“药乡”“菇国”的美誉。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74.6%, 99%的河道常年保持一类水质的标准, 空气质量始终保持在优秀标准, 大气中的臭氧含量是平原地区的100多倍。境内山多林密, 植被层次丰富, 包括南方红豆杉、香果树、七子花等国家珍稀保护植物, 金钱豹、黑麂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夏季气候十分清凉, 非常适宜消夏避暑, 也造就了磐安“浙中承德”的美誉, 十分适宜旅游和休闲度假。

(三) 潜力的巨大性

磐安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类型多样, 单体数量景观达311个, 类型66种, 从全省普查的结果来看, 无论在数量和类型上都属优质。目前全县共有景点75个, 其中四A级景点1个, 三A级景点7个, A级景点34个, 目前已开发的旅游资源中, 大多数存在未能有效开发利用, 可挖掘的潜力非常巨大。如:胡宅乡位于浙中大陕谷边缘地带, 独特的地形地貌造就了很多值得开发的旅游景观, 夹溪的多处景点都在这里。还有澄溪古道、水下孔瀑布、利国寺等自然与人文景观也具有相当高的旅游开发价值;而高二乡境内的高姥山因其垂直差异显著的特点, 四季景致变化多端, 特别是高山成串的断层湖群为举世所罕见;更有天上人家等处可卧榻观日出、日落, 为浙中观日的绝佳之地。

目前还尚未开发且具有巨大的资源利用价值的区域有:如维新乡境内的森林覆盖率达81.2%, 形成了长三角地区罕见的的绿色天然氧吧, 主峰廿四尖背的山顶有绿色高山草甸广达1000多亩, 这是浙江唯一一处优质的高山草甸, 草场质量位列全国前茅, 在主峰登上高处鸟瞰, 还可以欣赏到日出的绝美景色;而龙潭洞内则清凉无比, 有天然生成的石床、石桌、石椅, 造型栩栩如生, 让人感觉仿佛进入了《西游记》中的场景。

二、磐安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磐安为了实现“生态富县、旅游强县”的战略目标, 把旅游业发展成为新兴支柱产业”的决策, 加快了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建设的步伐, 发展方向是以生态游为龙头, 树立“大旅游”观念, 融合各种参与度较高的各种旅游载体, 满足了不同层次旅游业态发展的需求。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也存在诸多的问题尚待解决。

(一) 配套设施不完善

磐安县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善, 景区开发缺乏整体统一的规划。目前, 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首先是景区交通不通畅, 进入景区不易, 如花溪、夹溪、高姥山等景区的道路都不是铺装较好的县级公路, 大部分属于村道的延伸部分, 道路狭窄曲折难行, 让游客失去路途“期待感”。团队的客人抱怨山多路弯, 自由行特别是自驾游的客人看着这样的交通状况也会望路兴叹。

其二是核心精华的景点和景区尚未成型, 虽然磐安全县旅游资非常丰富, 类型多样, 但空间分布很散, 还没有形成有规模、上档次的核心景区。旅游资源的点与点之间无法形成一条完整的链条, 使得旅游活动只停留在“观光游”、“半日游”。没有出现“两日游”、“三日游”的旅游线路, 过夜游比重很低, 对拉动当地的经济建设效果有限。

其三是旅游接待设施建设落后, 整体档次不高, 接待能力不足。目前全县只有一家准四星级宾馆, 准三星级的商务宾馆只有4家, 二星级的11家。如遇到规模较大的商务旅游团队, 就会造成接待能力不足的窘境。在旅游活动的其他环节方面, 如购物点散、乱、小, 娱乐设施不配套, 满足不了游客的实际需求。另外旅游公共信息咨询网络建设还是一片空白, 在大部分自由行客人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方式咨询出游信息的今天, 解决这个问题显得更为急迫。

(二) 资源开发资金不足

开发旅游资源由于存在建设周期长, 投资回报不确定因素较多的原因, 导致磐安旅游开发完全由政府来实施。但现实的情况是政府的资金非常有限, 尤其是磐安的经济相对周边县市而言比较落后。因此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旅游资源的开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近几年, 磐安县政府也鼓励“开发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形式来吸引民营资本与外资参与开发建设, 但收效甚微。优质的旅游项目或因无人投资或资金不到位而搁浅, 造成资源的浪费。另外, 由于资金不足, 相关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缓慢, 严重制约了磐安旅游业的发展。

(三) 对外宣传力度不够

磐安旅游资源优秀, 堪称天赋秉异, 制约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原因除了资金紧张之外, 对外宣传力度不到位也是造成磐安众多优秀的旅游景点“养在深闺人未识”, 对外推广的理念整整比旅游发达旅游地区如嘉兴乌镇晚了几十年。至今都没有一个成形的外宣口号, 也没有对外推广的视频短片, 相比乌镇每年要拿出旅游业收入的30%-40%进行旅游宣传, 而磐安每年则不到旅游总收入的3%。对外宣传推广的力度不够, 也导致了客源组成相对单一, 旅游形式单调, 集中在大众、经济型的观光赏景活动。

(四) 政策支持力度偏弱

磐安县的旅游业起步晚, 相关政策尚未形成配套, 政府对旅游资源、旅游生态环境、旅游服务企业的发展缺乏一个科学可行的长期规划。众所周知, 旅游是综合性很强的产业, 与交通、住宿、餐饮、商业、保险等部门联系紧密, 因而需要有一个大局观的政策理念, 即制定旅游产业发展政策时要只好考虑旅游与其它产业的协调、协同发展, 但目前这方面的工作进展缓慢。产业政策不及时出台, 不容易让旅游业涉及的各方面要素形成合力。

(五) 旅游专业人才的匮乏

目前磐安县旅游从业人员, 从政府的旅游管理部门到旅行社, 专业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均的问题比较突出。全县旅游局机关正式在编公职人员只有8名, 且都没有从事旅游工作的经历;风景区、旅游饭店的基层管理人员大都未接受正规培训, 业务素质偏低;全县目前6家旅行社共有导游18名, 其中初级17名, 中级仅为1名, 且无外语导游。旅游专业人才的紧缺, 使磐安县的旅游产品的营销、旅游线路的设计和供应、旅游服务质量方面都难以适应日益竞争激烈市场的需要。磐安不仅要面临周边县市抢夺客源的竞争压力, 也要被迫面对新媒体带来的冲击。

三、磐安县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磐安县的旅游业正处在起步阶段, 但作为磐安县经济的新兴产业, 是磐安县实施“生态富县、旅游兴县”的一个战略支点。它对优化本地区的经济结构、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经济可持续性的发展具有站略意义。针对它本文上述存在的问题, 建议施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 转变政府职能, 加大扶持力度

磐安要充分转变政府职能, 对磐安县的旅游资源组织力量进行全面的调研、评估, 并在政策上对旅游企业和景区给予一定的倾斜, 积极扶持旅游产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立足于自身的优势, 充分利用磐安良好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重点开发能打造旅游产品多样化和特色化的旅游资源, 开拓一批能够满足游客观光、享受、访友、疗养、度假、探险、考察等不同需求的富有当地特色的旅游产品。

(二) 明确发展主题, 突出山水旅游

磐安全县境内的地形属中低海拔山区, 划分为三个主要的地形区:一是大磐山脉为主体的中南部2000米的中海拔山区;二是位于境内东北部的800米左右的低海拔山台地区;三是西南300米左右的低海拔山丘陵区。磐安要充分发挥山城相依的地理特点, 除了大理发展度假、休闲的旅游产品外, 还要充分重视会展、商务、考察学习、购物、探秘探险等多样化旅游活动。在城市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当中要注入旅游理念, 营造出优美的旅游空间环境, 如文溪休闲长廊等。

磐安县的旅游资源丰厚优势, 但客观存在着规模小、分布散、交通不易达到等先天不足的问题, 从磐安县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差异性, 交通区位和开发程度等条件来分析, 花溪——大盘山景区可打造成核心景区和核心旅游吸引要素。要把花溪风景区和大盘山自然保护区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积极建设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同时实施旅游差异化发展战略, 开发探密探险、野营、户外拓展训练、农家乐等旅游项目, 提升旅游产品的内涵。

(三) 招商引资, 促进旅游开发

要解决磐安旅游资源开发资金不足的难题, 就必须要多形式、多渠道地筹集社会资金, 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旅游领域。如可将花溪—大盘山风景区的建设项目进行分包, 推出整体招商或部分招商, 提高资金的吸收率。另外, 应制定优惠政策, 对有一定投资规模的旅游企业实行免税政策, 提供贷款贴息, 鼓励企业再生产活动再度投入旅游基础设施中去, 可以先对某个景区进行试点, 开展投资、管理和经营等方面的改革。

(四) 发掘地方民俗文化, 形成鲜明特色

磐安有很多地域特色鲜明的人文旅游资源, 如孔宅民房、高姥山民俗文化节等。孔宅民房是明末建筑, 其围墙、天井、斗拱的设置, 台基的风格, 隔墙等都有强烈的地域风格和特色。高姥山民俗文化活动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七, 有浓郁乡土风情扭秧歌、莲花落、腰鼓队、叠罗汉等具有的民间艺术表演。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活动就是迎长旗, 120面长旗在鼓角锣号等乐器的指挥下, 场面气势壮观, 催人奋进。这是当地群众为祈求社会太平、庆祝丰收的一种民俗活动。另外, 大盘山顶的南梁昭明太子萧统读书处, 也能发掘出丰富的人文旅游内涵, 提升文化旅游的层次和境界。

(五) 加强旅游营销、加大宣传力度

旅游对外营销和宣传推广历来是磐安的弱项。自2003年以来, 通过举办“中国 (磐安) 国际中药科技展览会”, 磐安才小有名气。为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 应该大理提倡“走出去”的行为, 强化营销环节, 如旅游管理部门和旅行社对建设精品景点和精品线路要达成共识。要在一切可以利用的场合积极进行旅游促销。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 利用微信、微博的信息网络传输通道, 建立和完善磐安旅游的宣传网络, 也要尽早建立磐安旅游信息服务系统, 为旅游者提供准确、即时的游、行、住、购等多方面的信息, 利于旅游者作出购买决策。

(六) 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

针对磐安目前旅游专业人才急缺的现状, 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缓解目前的困局, 一方面可以通过各类各项专业培训来内部挖掘潜力, 让从事旅游一线的的管理层人员能掌握最新最前沿的旅游业发展资讯和旅游业发展的新变化, 也能熟悉有关的法规和政策, 掌握操作的规范。另一方面, 可以吸收和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以综合业务能力强的专业人士来促动整个旅游业的从业人员素质的提升。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 涉及餐饮、住宿、交通等众多的环节。磐安有如此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文资源为基础, 对于开发建设生态旅游, 发展以“山水、休闲、文化”为特色的创新旅游业态存在着巨大的潜力, 要保证磐安旅游业快速、持续、健康地发展, 就需要各环节一起努力, 协同发展。

摘要:磐安是全国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是钱塘江、瓯江、灵江、曹娥江四大水系的重要发源地, 素有“群山之祖, 诸水之源”之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磐安潜在的最大优势, 是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磐安的旅游业却处于起步阶段, 本文就磐安旅游资源的特点进行分析, 探究如何使当地旅游业能够快速、持续发展。

关键词:磐安县,旅游资源,山水旅游

参考文献

[1]《磐安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磐安县旅游局.2012年

[2]王江涛.张潇娴.徐伟.海洋功能区开发潜力评价方法[J]-海洋技术2008 (1)

[3]钟林生.王婧.唐承财西藏温泉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与开发策略[J]-资源科学2009 (11)

[4]叶新才.李祝舜森林公园分等定级及其成果应用研究——以泉州为例[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9 (3)

[5]郭斌.孙文县域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对策——以陕西省柞水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 (35)

磐安县茭白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第6篇

1 磐安县茭白产业发展现状

1.1 农户收益增加促成茭白种植规模化发展

没有引种茭白前,磐安县玉山台地一带农户以种植单季杂交水稻制种为主,当时在省内有一定知名度,但收入仅1.50万~2.25万元/hm2。1995年前后,玉山镇几户农民率先从外地引进茭白种植,当年收入就达4.5万元/hm2,远高于种植杂交水稻制种收益,由此玉山一带种植茭白的农户越来越多。目前已遍布台地的玉山、尖山、尚湖、万苍4个乡镇,种植面积1 400 hm2,规模33 hm2以上的专业村40多个,总产量4万多t,产值1.1亿元,从业1.08万人,茭白种植形成了规模化发展格局。“碧波千层春雨足,清幽十里茭白香”,玉山台地现已成为国内最大连片高山反季节茭白基地及省内山地蔬菜优势产区。

1.2 独特气候孕育特色优质产品

磐安地处钱塘江、瓯江、曹娥江、灵江“四江源头”,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素有“群山之祖、诸水之源”的美誉。境内海拔高低相差悬殊,气候垂直差异明显,具有良好的小气候环境条件,是生产反季节、无公害、绿色蔬菜的理想地域。尤其玉山台地,夏秋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空气清新,山泉清冽,土地肥沃,水、气、土无污染,所产茭白果肉洁白、口感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独特的产品优势。在上海、杭州、苏州、宁波等地都有较高知名度,翠都牌茭白被评为第七届金华华东农交会金奖农产品。如今已有省内外8家大型农副产品采购企业与磐安茭白种植户签约,种苗也相继引至丽水缙云等地。2014年,中国蔬菜流通协会授予磐安县“中国高山茭白之乡”荣誉称号。

1.3 无公害生产确保舌尖上安全

为保障茭白安全生产,有效控制茭白病虫草害同时降低农药残留,磐安县在全面执行《无公害高山茭白生产技术地方标准》,实施《山区无公害茭白生产技术研究与推广》等茭白无公害生产基础上,积极实施茭白病虫害绿色防控和机械化统防统治。通过光控频振式杀虫灯、太阳能杀虫灯杀灭金龟子、荧叶甲、天娥、天牛、飞虱、蚊类等害虫,利用性诱捕器开展性诱剂诱杀二化螟,引进植物源农药代替化学农药,取得了明显成效,降低农药用量同时也节约了防治成本。同时,由于统防统治技术采取统一农药配方,完全排除了使用剧毒农药、盲目用药现象,使安全隐患降到最低。现全县茭白基地无害化治理率达96%,有效保障了舌尖上的安全,万亩高山茭白也通过了农业部门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1.4 种植模式创新助推茭农增产增效

一是引种双季品种。高山单季茭白结茭期为8—9月,恰遇高温干旱,需台风降雨才能满足孕茭条件。夏秋如持续高温干旱,往往不能结茭,或虽结茭但产量低,且影响品质。为此,磐安县于2012年将平原地区种植的双季茭白移到山区种植,成功开展高山双季茭白种植新模式,产量达75 t/hm2以上,较单季大幅提高。同时双季茭白的夏、秋茭分别于6月中下旬和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上市,结茭期避开了8月、9月高温,上市又恰逢市场茭白供应空档,缓解了单季茭白大量上市的销售压力,也丰富了淡季市场蔬菜品种。而且双季茭白上下熟种植时天气均偏冷,虫子很少,一般不需使用农药,可以生吃。二是改变茭白育苗方式和扦插时间。改年后3—4月春季小苗移植为上年10—11月秋冬苔管大田扦插或苔管育苗,既减轻了劳动强度,又促进茭白苗年前早发根及来年早发苗、早分蘖,生长健壮并增强抗病性,为高山茭白早熟高产创造有利条件。三是实施茭鳖共生,实行生态种植和生态养殖一举两得,其中尚湖镇上溪滩村茭田养殖甲鱼循环模式已现实效[1,2]。

1.5 政策扶持强化产地基础设施建设

磐安县高度重视茭白产业发展,对高山茭白为重点的蔬菜产业发展进行了规划。2012年,县财政投入800多万元用于茭白基地基础设施建设。2013年,出台《关于扶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意见》,与茭白相关的政策有:新建连片2 000 m2以上标准钢架大棚、内外钢架大棚,分别补助15元/m2和30元/m2;新建连栋大棚1 000 m2以上,补助50元/m2;新建可控温钢架大棚1 000 m2以上,补助60元/m2;连片3.3 hm2以上规模基地当年新添防虫网、杀虫灯等,及购置单价1万元/台·套以上国家补助目录外的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凭正式发票补助30%;新建通基地生产道路,补助5万元/km;田间操作道路硬化厚度在15 cm以上、宽度3 m以内,补助40元/m2;新建蓄微灌设施,补助1.5万元/hm2;建标准蓄水池30 m3以上,补助2万元;规划范围内的电力设施,按电力部门正式工程结算发票补助30%,最高额10万元。

2 发展瓶颈

2.1 缺乏轮作使茭白品质下降

同一块田中连续种植茭白不仅导致病源菌的种类和数量累积,且由于茭白生长季节都在淹水条件下,极有利于外来入侵生物福寿螺等的生长和繁殖,加重茭白病害发生。同时连作茭田,因长期淹水导致土壤理化性质变差,造成某些营养素缺乏,从而进一步影响茭白品质。目前虽然有部分茭农开展了茭田水旱轮作,但大部分茭田处于连作状态,致使茭白品质下降。

2.2 产业链较短致茭白附加值不高

一是冷链保鲜设施与茭白产量不匹配。茭白生产季节性特征明显,应用冷库保鲜贮藏可有效缓解茭白集中上市销售压力,延长茭白供应期并实现反季节销售,保障茭农利益。但现茭白产区冷库容量与产量极不匹配,从而不同程度地制约茭白产业的健康发展。二是全县茭白基本上停留在种植、销售鲜茭产业层面上,立体种养模式未普及,缺乏产品深加工,单位面积效益有限。三是茭白残草未得到有效利用并造成环境污染。双季茭白常年产生的鲜茭白草约27 t/hm2,单位面积茭白草的生物量巨大,但常规还田治理效果差,茭农通常将茭白草堆弃在路旁、河道或田头,或留在田间任其腐烂,或采用焚烧处理,造成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2.3 土壤肥力面临衰退威胁

土壤有机质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主要指标,它能提供作物生长所必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对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及调节土壤水、肥、气、温具有重要作用。现在茭农连作茭白使土壤理化性质变差,同时茭田使用有机肥的越来越少,终致茭田土壤肥力逐年衰退[2]。

2.4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减少制约茭白产业持续发展

现代农业、新型农业的发展,对农村实用人才需求量增大,素质要求提高。但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断外流,老龄劳动者成为全县茭白生产主力。留守劳动力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的现状极不利于普及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农业发展后劲不足,不同程度地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茭白产业也不例外[3]。

3 发展对策

3.1 精准施策,不断提高茭白品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蔬菜的需求由数量增长型转为质量增长型,磐安茭白只有不断提高品质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此,要强化茭白新品种选育,积极研究推广操作简单、茭农易学的良种繁育技术,并支持建设种苗繁育基地,实现统一供苗,确保茭白优良种性。要分片强制执行茭田水旱轮作,克服茭田连作障碍,提高茭白品质。要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使用茭白专用有机肥。要建立质量管控体系,加强质量监管。

3.2 多措并施,提高茭农经济效益

一是促进茭白保鲜和精深加工。目前许多茭白产地均已采用冷库贮藏技术,磐安也必须重视冷库建设,从土地和财政等多方面支持有意愿的单位和个人投资建设冷藏保鲜库,以调节茭白供求关系,切实抵御集中上市的价格风险。应借助玉山台地的磐安工业园区平台,通过政策资金扶持鼓励茭白精深加工,通过茭白冷冻脱水、净茭包装、茭白干制、盐渍茭白和加工茭白汁粉、茭白饮料、茭白调味品等方式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茭农效益,真正把高山茭白做成一个富民产业。二是强化茭田立体经营。茭田大半年时间处于闲置状态,应充分利用这一季节空间,通过蔬菜套种、水旱轮作等提高茭田立体经营效益。要因地制宜推广茭田养鱼、鳖、鸭、蟹、泥鳅等生态立体种养模式。三是变废为宝,加强茭白草残体生态循环利用。可通过茭白草堆制快速发酵后机械造粒生产有机肥、晒干后作为食用菌培养基质、粉碎作为家畜饲料、加工生物碳棒、气化能源利用、编织工艺品、造纸、烘干磨粉制作花盆等对茭白草残体进行生态循环利用,延伸茭白产业链,并彻底解决茭白草残体对环境的污染。四是以“农业是旅游资源、旅游促进农业发展”理念,充分利用“山水磐安、休闲养生好地方”的优势,紧抓休闲养生、大众旅游发展契机,发展生态农业观光游,融茭白产业发展与生态观光、休闲体验为一体,推动特色旅游、生态旅游发展和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与旅游相互促进,互利共赢[4]。

3.3 市场引领,加强营销体系建设

茭白上市集中,贩销大户收购量大,主导市场能力强,茭农的利益很大程度上依托于活跃在流通市场的经纪人,政府要加大对流通企业、经纪人的支持,在主动寻找市场、品牌宣传等方面给予扶持。应立足现有经营大户,以携手协作、联合拓市、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形式组建茭白联销合作社,切实改变现行购销队伍组织化程度不高、各自为战甚至相互竞争、缺乏协作局面。要统一磐安茭白公共品牌,按一定的标准分级包装出售茭白。要积极举办推介会、展销会等为生产流通企业与城市市民之间搭建平台,为企业搞促销、打品牌创造机会。要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流通技术,充分利用互联网,建立茭白信息网络体系,实现基地、企业、市场联网衔接,提供生产、加工、流通等信息服务。

3.4 尽快部署,破解农村劳动力不足

转变农业模式,实现农业现代化是破解农村劳动力不足的有效方法。政府要建立长效农职教育机制,结合留守劳动力和农业用工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技培训,实现留守劳动力由体力型向技能型、知识型转变,增强对现代农业发展适应性。要积极引导土地合理流转,使土地向茭白种植大户集中并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实现茭白规模化、集约化种植,让农民变成产业工人,促进农业往产业化、科学化方向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要尽快完善农村养老、医疗、教育等保障体系,结合新农村建设搞好农村道路、治水、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速美丽乡村建设,吸引外出青壮年劳动力返乡创业。

参考文献

[1]周惠兴.关于青浦茭白生产的思考[J].上海蔬菜,2002(6):7-8.

[2]俞晓平,李建荣,施建苗,等.水生蔬菜茭白及其无害化生产技术[J].浙江农业学报,2003(3):109-117.

[3]陈江丽,姚岳良.山区单季茭白高效安全生产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11(3):118-119.

对磐安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思考 第7篇

一、磐安县村级集体经济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磐安县有19个乡镇, 369个农村经济合作社, 6.32万农户, 18.32万农业人口, 土地总面积118.5万亩。其中耕地10.12万亩、林地104.66亩、水面0.22万亩。2009年农民人均收入4838元, 比2008年4508元增7.32%。据县农经统计年报, 2009年全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2998万元, 比2008年的3735万元减19.73%。集体经济收入50-100万元的村24个, 40-50万元的村8个, 30-40万元的村8个, 20-30万元的村37个, 10-20万元的村70个, 5-10万元的村73个, 1-5万元的村83个, 1万元以下的村54个。经调查, 集体经济收支大体持平, 能够基本维护正常运转的村261个, 占村级组织总数的70.73%;收入低于正常支出需要, 不能维持正常运转的村108个, 占村级组织总数的29.27%。从枯燥的数字中可以看出, 磐安县村级集体经济存在着以下几个特点:一总量偏小, 定力不强;二分布不均;三是增速不快。

二、我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

1. 发展意识不浓。

对发展村经集体经济认识不足:一是“过时”论。认为现在发展个私经济的热潮高于发展集体经济;二是“畏难”论。认为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 集体资产管理难度大, 发展集体经济办法不多。三是“无用”论。认为现在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占农村经济总收入比例较小, 无关于农村经济发展大局。此外, 一些贫困村还存在“等靠要”的心理, 自我发展意识不强。

2. 基础条件薄弱。

全县大部分集体经济薄弱村地理位置偏僻, 可开发利用资源较少, 交通不便、技术落后。随着产权制度改革的推进, 对集体资产搞“一刀切”, 造成原有集体资产流失,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已成为“无米之炊”。此外, 部分农户长期拖欠乡村统筹款, 村为了完成任务, 拿村集体经济收入垫付, 有的村甚至办贷款交账, 导致村集体背上债务包袱。

3. 外部扶持不够。

一方面上级机关部门联村帮扶力度不够。另一方面乡镇机关精力没有集中投入应履行的职能不到位, 对村经集体经济的考核监管形成了虚设。

4. 干部能力不强。

许多村干部素质上差距大, 对发展农村经济思路不清、办法不多;有的村干部对发展村集体经济别有目的, 想从中捞取好处, 谋取个人利益;不少村党支部书记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存在“小富即安”思想, 没有长远的发展计划等等, 这些已成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障碍。

三、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思考与对策

1. 领导班子是关键, 政策引导是根本。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村班子最为重要, 关键是支书。要建立村支部书记级别化管理制度, 定期进行评定考核, 结果由县委组织部审批公布, 表现优秀的村部书记, 可享受副镇级待遇, 在身份不变的前提下, 还可提拔;对于当年获得县级以上“荣誉称号的, 给予级别奖励;对年度考核不合格或被上级部门纳入重点管理的, 延缓晋级或减级, 各种待遇也相应递减或终止。

认真贯彻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和“多予小取放活”的方针, 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政策引导, 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要积极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土地资源和资金投入等形式参与土地整理、村庄整治, 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允许村级组织依法以集体所有与其他投资者共同举办企业, 获得土地使用收益。在个体私营经济比较发达的村, 允许村集体依法利用集体土地建造相对集中具有特色的生活小区、标准厂房、专业市场和公寓等, 从中获取土地经营收益。对村集体经济组织引导发展农村产业、促进产业聚集实行鼓励政策, 县里应拿出一定农发资金作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 采取以奖代补或重点支持“空壳村”发展村集体经费, 实现工业反哺农业, 城市支持农村。

2. 创新增收是前提, 强化管理是保证。

对集体的“四荒”等各种农业资源, 通过土地整理由村集体采取统一经营、专业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进行开发增加集体收入。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山区开发、小流域治理、经济林建设中, 实行集体开发或集体农户共同开发建设, 采取租赁、承包、分户管理, 按比例分成收益的方式增加集体收入。

健全村级各项规章制度, 加强村各类集体资产的管理。加强健全村级财务管理, 实行严格的“村筹资筹劳一事一议”, 把村级经济发展与管理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深化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进一步健全村集体经济的财务管理制度, 规范完善村级财务委托代理制, 探索建立规范化的农村财务审计操作办法, 提高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水平。

3. 冲破传统观念束缚, 找准发展集体经济的路子。

大部分乡村基层干部认识比较到位, 但也有极少数村干部认识不够一致。有些村干部虽然认识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好处, 但不能冲破旧观念束缚而立即投入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工作中去。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路子有许多, 关键要找准当地优势。发展村集体经济, 必须改进和完善管理办法, 正确处理好集体利益与农民利益的关系, 找准增加村级集体收入与增加农民收入的结合点。要把强村与富民统一起来, 保护和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村级集体面向农户的专业化服务, 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前提, 才会受到群众支持。

4. 加强扶贫政策引导, 推进村干部队伍改革。

由于农村的经济条件不同, 村级集体经济不可能同步发展, 对一些经济薄弱和后进村, 要进行帮扶。发挥农村指导员的作用, 开展后进村的升级转化, 使各村在集体经济发展上有不同层次的提高, 不少村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应出台盘活一批闲置资产、招引一家创收企业、建设一个养殖小区、兴办一个服务项目, 从政策上给出各村发展集体经济的路子。

创新农村干部选用机制。实施村级干部定编制, 明确规定村两委享受固定工资和误工补贴的人数;定岗位, 明确村级必设岗位, 实行一职为主, 交叉兼职;定职责, 制定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定报酬, 实行结构工资制, 将工资与工作实绩挂钩。通过“四定”, 解决村级享受补贴人数过多、工作效率低下、群众负担过重、意见大等问题, 达到减人减负、增资增效的目的。积极推进农村干部队伍制度改革, 大力提倡村干部交叉任职。为切实解决有人办事的问题, 逐步建立起规范化、制度化的选人用人机制, 在村干部中推进公开选拔制、持证上岗制、政府聘任制、异村交流制改革, 积极落实“两推一选”, 公开选拔支部书记、支部委员、村会计、村级后备干部工作。

摘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要, 也是增加村级集体收入的重要途径。本文从磐安县19个乡镇, 369个农村经济合作社着手, 分析了目前我县村级集体经济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探讨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 针对问题提出发展磐安县村级集体经济的对策。

浙江磐安 第8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对本县22家卫生院的清洁消毒灭菌、无菌技术操作、手卫生和自身防护、无菌物品及医疗废物管理等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检查监测。

1.2 方法

按照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进行检查。医疗器械清洗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1]《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进行检查, 并对检查结果建立数据表格, 进行分析统计。

2 结果

结果表明, 我县卫生院院内感染控制工作, 存在较多缺陷。

2.1 对院内感染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

领导及医护人员对院内感染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防护意识差。各卫生院除了配备橡胶手套、一次性外科口罩、帽子外, 未配备隔离衣、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防水围裙、鞋套等防护用品。22家卫生院虽有兼管院感的工作人员, 但均无上岗证;所有卫生院均无专用供应室, 医护人员无菌操作时不戴帽子;17家 (77.3%) 卫生院人员口罩、洗手设施不完善 (缺洗手液、快速手消毒剂、一次性擦手纸, 水龙头不符合要求) ;21家 (95.5%) 医护人员无菌操作前未洗手;15家 (68.2%) 医护人员操作后未洗手。

2.2 器械清洗不彻底

2 2家卫生院本次共检查器械清洗21次, 均不合格。不合格原因为:清洗时水温不适2次 (9.5%) , 未着防护衣21次 (100.0%) , 刷洗操作未在水面下19次 (90.5%) , 未用酶清洁剂18次 (85.7%) , 终末漂洗不合格21次 (100.0%) , 清洗用具未消毒17次 (81.0%) 。2.3大部分消毒包无明显的灭菌标志本次共检查消毒包36个, 不合格19个 (52.8%) 。存在问题有:包内器械有血迹2个 (5.6%) , 器械生锈10个 (27.8%) , 缺指示卡8个 (22.2%) , 包布有破损4个 (11.1%) , 包布脏15个 (4 1.7%) , 包装松紧度不宜9个 (25.0%) 。

2.4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不完善

有12家 (54.5%) 卫生院治疗室内未进行紫外线消毒。部分治疗室卫生状况较差, 墙壁发霉, 治疗室台面卫生差, 紫外线消毒记录不全。22家卫生院均缺紫外线强度监测、均未做压力蒸汽灭菌器生物监测。18家 (81.8%) 卫生院没有监测施康、戊二醛消毒液的浓度试纸, 大部分卫生院没有进行化学监测。

2.5 消毒灭菌质量合格率不高

检查21家卫生院治疗室空气、使用中消毒液、高压蒸汽灭菌容器, 以及对医护人员手和物体表面进行采样。合格率详见表1。

2.6 医疗废物管理欠缺

大部分卫生院感染性废物分类都比较规范, 但废物桶缺标志。全部缺三联单交接登记, 没有日产日清, 暂时贮存地不规范, 医疗废物后续去路存在问题。

3 建议

院内感染发生率是医院医疗、护理质量的综合体现, 也是评价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卫生院是重要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 面向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服务面积广。因此, 做好卫生院院内感染控制工作至关重要。

结合本次检查结果, 笔者建议卫生行政部门对供应室实行“准入制”, 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限期整改, 并加大检查力度, 对整改后仍不能达到要求的, 应予以关闭。在无法整改的情况下, 可以在一个片区建立中心供应室, 负责该区域医疗卫生单位的消毒灭菌工作, 以充分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 实现资源共享[2]。卫生院设立医疗废物监管人员, 有计划地开展人员培训, 以学习贯彻落实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为契机, 从卫生院管理者到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均应认真学习;落实医院消毒管理措施, 切实提高医院消毒隔离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02:200-201.

浙江磐安 第9篇

关键词:松材线虫病,严峻形势,防控对策

松材线虫病 (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又称松树枯萎病, 是松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 俗称松树“癌症”。我国自1982 年在南京中山陵首次发现该病, 浙江省自1991年宁波地区发生松材线虫病以来, 至2014 年底浙江省35个县市 ( 区) 发生了松材线虫病, 防治形势十分严峻。

1 松材线虫病防控面临的形势

1.1磐安县的区位概况

磐安县地处浙江中部, 位于E120° 17′~ 120° 47′, N28° 49′~ 29° 19′, 与东阳、永康、缙云、仙居、天台、新昌等市县接壤, 素有“群山之祖、诸水之源”之称, 是钱塘江、瓯江、灵江和曹娥江四大水系的发源地之一, 为浙江省最重要的水源保护区之一。全县辖19个乡镇, 363 个行政村, 8 个居委会, 20 万人口, 南北长约54km, 东西宽约47km。总面积为1196hm2。磐安县目前尚未发现松材线虫。

1.2松材线虫病防控面临的形势

磐安是个“ 九山半水半分田” 纯山区县, 林业在生态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松树是磐安森林组成中的主要树种。县境内有松林面积453.33hm2, 在森林资源中占到67%。目前松树主要病虫害有松褐天牛、焦艺夜蛾、马尾松毛虫等。松褐天牛是松林中最常见害虫, 其直接危害性并不大, 但它是松材线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昆虫, 一旦携带松材线虫病源, 能迅速传播扩散, 引起松林成片枯死, 造成毁灭性灾害。目前磐安松林安全形势已相当严峻:毗邻的天台、缙云、新昌等县均为国家林业局公布的松材线虫病疫区, 因此对磐安县林业生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2 松材线虫病防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防范意识不强

目前磐安县有松木加工企业200 多家, 总体的特点是小、散, 部分单位和个人对预防松材线虫病认识不到位, 防范意识不够强, 对调运松木及其制品不按规定及时报检和检疫处理, 从而为松材线虫病的传入埋下隐患。

2.2检疫管理有待规范

因木材加工企业多, 木材来源复杂, 松木及其制品从外地调入数量逐年增多, 从而松材线虫病传入的机率加大;近年来磐安县违规调入夹有松木包装材料 (如电缆盘、光缆盘、大型机械垫木、包装箱等) 的现象时有发生。据统计分析, 我国新发生的疫点90% 以上是人为传播引起的, 而且大多数是通过木质包装材料传入的。这有交通发展快、检疫难度大等客观原因, 但主要还是疫木管理不严、检疫存在漏洞等主观原因。

2.3枯死松树没有及时彻底清理

松褐天牛是松林中最常见害虫, 其直接危害性并不大, 但它是松材线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近年来, 受天气干旱、森林火灾、风折等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 每年均有一定数量松树衰弱和死亡。磐安县松林山高坡陡, 虽然大多数山上的枯死木已进行了清理, 但高山远山及特别偏僻山区尚有一定数量的枯死松树没有清理下山, 并且大量置留在山场的枯死树梢、树丫为松褐天牛的繁衍提供充足食料和适宜环境, 加上气候环境适宜松褐天牛的繁衍, 松褐天牛虫口密度急剧增加, 一旦松材线虫病传入, 可迅速蔓延成灾。

2.4技术力量有待加强

磐安是1 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 近几年来林业有害生物成灾面积不大, 多属点状偶发的本土有害生物, 尚无重大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成灾, 从而在领导重视程度、技术力量配备、资金投入上有所弱化。目前磐安县仅有专职森防森检人员3 名, 监测设备简陋, 满足不了新形势下的防控装备。乡镇林技干部精力有限, 普遍缺乏松材线虫病预测预报技术, 无法及时进行检疫鉴定。

3 松材线虫病防范对策

《浙江省松材线虫病防治条例》于2009 年10 月1日起施行, 并于2014 年5 月28 日通过修改。这是全国第1 部松材线虫病防治的专项地方性法规。森防系统全体干部职工深刻体会到为了“一条虫”颁布一个地方性法规, 充分说明松材线虫病危害严重性, 同时也表达了各级政府对松材线虫病防控的决心和信心。《浙江省松材线虫病防治条例》规定了防控工作应遵循“属地管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预防为主、分类施策、综合防治”的原则。明确了防控工作主体, 强化了林业检疫执法, 规范了防治工作程序, 加大了违法行为处罚力度。根据《浙江省松材线虫病防治条例》, 结合本地实际, 磐安县预防松材线虫病将围绕“加强防范宣传, 强化组织保障, 建立健全测报、检疫网络, 严格检疫管理, 提高监测技术”来开展工作,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里防范对策包括:

3.1加强领导, 强化责任

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加强对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的领导, 把松材线虫病的预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县、乡、村层层签订松材线虫病防控责任制, 对枯死松木清理优先安排指标并给予适当补助。建立行政领导负责制, 把责任和任务分解到乡镇、村及有关林权单位, 保证每年2 月中旬前完成枯死松树清理工作。建立问责制度, 对因防范工作不落实, 造成疫病传入的, 将追究相关单位领导和有关人员责任。

3.2密切配合, 齐抓共管

松材线虫病预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社会各界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参与和支持。要抓紧落实防范工作的各项措施, 建立畅通的工作制度和联系制度, 形成有效的防范体系, 确保防范工作的顺利开展。松材线虫病防范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 协同配合, 共同做好松材线虫病防范工作。林业部门加强松材线虫病预防工作的管理和监督指导, 落实预防松材线虫病的各项技术措施, 认真组织开展检疫检查和疫情监测工作;宣传部门加大宣传力度, 使松材线虫病预防监测工作家喻户晓;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配合林业部门加强对木材经营、加工单位和使用木质包装材料 (包装箱、电线电缆托盘、垫脚木等) 较集中的单位及商店的监督管理;旅游部门落实所属景区景点松林的防范工作, 安排人员定期监测调查;财政部门加大松材线虫病预防工作的投入力度, 不断完善松材线虫病监测、预防和除治的设备及基础配套设施;各镇乡政府建立行政领导负责制, 及时把责任和任务分解到村及有关林权单位。电力、电信、移动、广电等部门负责对本行业所属机构调运、使用和回收木质包装材料情况监管。

3.3严防死守, 强化检疫

松材线虫病防范工作中严格控制传播是根本。必须坚持预防为主, 严防死守, 防止疫情人为传播侵入。禁止竹木制品加工企业、杆线部门到松材线虫病疫区调运松木及其制品, 对从一般地区调入夹有松木等包装材料 (如电缆盘、光缆盘、大型机械垫木、包装箱等) 的物资, 必须依法到当地林业部门开具《植物检疫证书》凭证调运, 并在货到次日起7 日内报请县森防站复检。强化种苗、木制品检疫管理, 组织开展检疫执法行动, 加大违法经营的处置力度, 特别对疫区调运的松科植物及其制品一律予以查扣并烧毁, 严防松材线虫病疫情入侵, 努力将“癌症”拒之门外。

3.4建立健全监测网络

据调查, 我国2002 年以来松材线虫病的新发疫点中, 有42% 的疫点在发现时疫情已经很严重, 贻误了防治和根除的最佳时机。国家林业局明确要求“松材线虫病疫情监测必须做到当年发生、当年发现。凡经证实发生2a以后才发现的, 要严格松材线虫病预防监测有关责任人的责任”。为此, 必须完善监测预警机制, 加强县、乡、村基层测报站 (点) 和测报员体系建设, 每个乡镇至少确定1 名技术人员负责病虫情监测工作, 每个村至少确定1 名兼职病虫情测报员, 每6.67hm2林地要落实1 名护林员负责病虫情监测。全面推行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网格化管理, 落实责任人。

3.5加强枯死松木清理

严格执行枯死松树除治标准。枯死松树清理要组织专业队伍统一作业, 对清理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管。小班内的被压木、衰弱木等以及有枯死枝梢症状的病树, 视同病死树, 一并及时清除。病死松树清理任务要求在春节前基本完成, 最迟在次年3 月底前完成。伐桩高度不得超过5cm, 主干及直径1cm以上的枝桠必须全部清理下山。清理下山的病材、病枝等要求就地集中烧毁或送定点企业安全利用。

3.6开展技术培训

为提高林业技术人员的松材线虫病预防技术, 邀请专家对全县的森检干部、乡镇林技人员、木检站人员进行松材线虫病预防技术培训, 以提高林技干部的业务素质。

参考文献

[1]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中国林业生物灾害防治战略[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9.

[2]赵良平.中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及检疫技术操作办法[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5.

[3]柴希民, 蒋平.松材线虫病发生和预防[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4]林业部野生动物和森林植物保护司, 林业部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中国森林植物检疫对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6:98-111.

[5]杨宝君, 潘宏阳, 汤坚等.松材线虫病[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3.

[6]张星耀, 骆有庆.中国森林重大生物灾害[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3:277-291.

[7]曾大鹏.中国进境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及危险性病虫[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8:85-89.

上一篇:知识进步下一篇:城市给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