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摄影的器材选择

2024-07-22

风光摄影的器材选择(精选8篇)

风光摄影的器材选择 第1篇

优秀图像产出的快捷, 势必影响了一大批对摄影情有独钟的爱好者。传统的年代, 摄影者要想拍好一张照片, 从拍摄到冲洗胶卷, 再洗印成照片, 是要费一番周折也未必使你很满意。很多人虽然满足于摄影的快乐, 但也为繁琐的专业技术所苦恼。想要掌握摄影的技艺, 技术的学习有点像读物理化学一样的枯燥, 在你想要成为摄影家的路上划了一道深深的鸿沟。傻瓜相机的出现是摄影技术走向自动化的革新, 使摄影者无需技术知识和摄影经验的情况下也更拍出照片来。特别是单反相机的自动化, 使更多的专业摄影者大为快感, 给他们提供简单的技术操作, 加深广阔的创作空间。

电脑技术的应用和不断的革新, 大大缩短了影像产出时间。如果联接上打印机, 比传统的宝丽来相机的“拍立得”更有优势, 因为数码相机还可以保存数字底片, 而且还可以无限制的进行复制和拷贝, 宝丽来确是一次成像而且无法精确复制的。数字技术的神奇, 是摄影者在摄影过程中更为快感, 便捷的操作和快捷的浏览图像, 使摄影学科的门槛变得低了又低, 连小孩子都会按快门。当数码相机给人们带来拍照时的快感时, 很多摄影者忽视了技术的学习, 使自己轻松进入摄影狂热者队伍当中, 而且不惜重金买来更便于摄影的高档器材。

但我想提醒摄影者的是, 器材的先进性是科技水平的代表和象征, 它并代表不了摄影艺术文化和思想。人类肌体的进化是在不断的劳动中实现的, 所以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开发了人类的思想和思维, 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 这是精神的升华。器材是摄影的工具, 摄影是器材应用的目的, 文化艺术又是摄影的精神体现。当摄影者的灵魂将艺术和文化的概念和摄影联系起来的时候, 摄影就不在时单纯摄影, 它便成为人用来思维和记录的工具, 是延伸人们的视觉、拓宽人们思想意识、体现文化和艺术的载体。现在我们明白, 摄影在新的科技变革中变得更加易学, 但也在更加严峻的思想艺术延伸的竞争中更难以精进。美图遍地是, 但思想难以突破, 艺术境界也更难以提升。在多如牛毛的摄影作品中视觉的疲劳, 使思维也总是停留在按动快门的那一瞬间。我问:你在按动快门的那一瞬间, 你在想些什么呢?是为按快门儿按快门?是为弘扬精神风尚、还是批评教育的动机而按动快门呢?两个问题道出了摄影的两个层面, 即为机械运动和思维活动。从记录中得到启发、享受艺术、体验生活, 发现美、忠于美、实现美, 最终美化自己和他人的心灵, 促使社会的和谐发展。

《百家讲坛》里于丹曾经在讲《论语》的时候, 讲过金庸在武侠小说中曾写道练就武功的“孤独求败”的一种境界。在武侠小说里经常看到, 一个少侠, 年少的时候用一把锋利无比的宝剑, 这个时候他那种啸啸剑气和张扬的光彩, 就是一个人的绚烂之举。等到他武艺精进, 安身立命之年, 成为一个门派的掌门人或者是在江湖上成为有名的侠客的时候, 这个人可能会用一口不开刃的宝剑, 因为这个时候尖锐和锋利对他来讲已经不重要了, 是他内心变得沉稳雄厚。等到这个人四十来岁的时候, 已经成为名震江湖的一名大侠。他已经超越了一个一个门派, 而成为一种道义化身的时候, 这个人也可能使用一根木棍, 也就是说, 金属那样的利器和那种质地对他来讲已经也不重要了, 有这么一个外在的一种东西就可以了。而等到他真正走到至高境界的时候, 什么是“孤独求败”的境界, 但求一败, 因为没有人能够超越他。这个时候手里什么兵器都没有了, 这个时候十八班兵器全都内化了。也就是说他一出手就会有啸啸剑气, 双手一抡就可能有铜锤的威风, 所有的武功全都归纳在自己的内心, 全在他的肢体上, 所以敌人为什么不能接这招不能破解, 就因为你不知道他熔铸了多少武功, 所谓融会贯通。这一直为中国文化所崇高的最高境界。其实摄影者也在追求着一种境界, 那就是文化艺术思想的境界。武功的境界是无止境的, 文化艺术的境界也是无止境的。所以张艺谋说“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让人感动”。显然他把情感放在了第一位, 把摄像机当成了让故事情节升华情感的平台, 把电影作为了记录生活、体现艺术、感动人们的心灵的一种载体。摄影就像练武, 我们要修炼的是内功, 不仅仅是技术, 所以选择器材的优劣标准并非最昂贵、功能最齐全的。因为那是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的产物, 它每次变革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但不是摄影的最高境界。无止境的追求高档的器材, 无意识的拍摄很多粗制滥造的片子, 不如回家坐在电脑前用网络下载已经成型的东西, 那样岂不更省事省时省力?如果摄影者, 在易学的基础上升华精神, 突破思想, 那么你自然也会达到孤独求败的至高境界。

看来王世龙先生的《历史的脚印》和《瞬间的纪实》两本书, 我被他对摄影更深的诠释所启发, 摄影不仅仅是记忆, 更是一种精神的升华和内在的美, 是他一生在摄影之路上做出卓越的贡献。王世龙先生不在了, 但他的精神和对摄影事业的忠贞一直在指导我们。他教会我们的不是怎么认识相机和操作技术, 我们学习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意志、一种思想。当摄影的意念达到这种境界的时候, 我们寻求的已不是摄影的器材, 而是摄影的文化艺术思想。

所以, 用好你的相机不是让你买最好的相机, 是把现有的相机用好。钱可以买到顶级相机, 但买不到“孤独求败”的境界。摄影的本质不是器材, 玩转器材是为了更好的摄影, 把摄影在你的脑子里成为文化艺术思想的种子种植下来, 她将会发出智慧的嫩芽。我们不能做相机的奴隶, 要做好相机的主人, 做摄影的探究者。只有立足根本, 历练技艺, 提炼主题, 升华思想, 才能达到“孤独求败”的精神境界, 玩转你的相机才有真正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邱志杰.《摄影之后的摄影》

[2]美国奥维克 (Qrwig, C) 著李鈺婷译.《非凡视觉》.

[3]英国迈克尔·弗里曼著.汪梅子译.《摄影师的思想》.

[4]于丹.《百家讲坛——论语》.

与摄影器材相关的单词 第2篇

cinecamera 电影摄影机 (美作:movie camera)

television camera 电视摄像机

box camera 箱式照相机

folding camera 风箱式照相机

lens 镜头

aperture 光圈

wide-angle lens 广角镜头

diaphragm 光圈

telephoto lens 远摄镜头,长焦镜头

zoom lens 变焦头,可变焦距的镜头

eyepiece 目镜

filter 滤光镜

shutter 快门

shutter release 快门线

viewfinder 取景器

telemeter, range finder 测距器

photometer, exposure meter 曝光表

photoelectric cell 光电管

mask 遮光黑纸

sunshade 遮光罩

tripod 三角架

flash, flashlight 闪光灯

guide number 闪光指数

magazine (相机中的)软片盒

cartridge 一卷胶卷

spool 片轴

film 胶片,胶卷

plate 感光片

latitude 宽容度

plateholder 胶片夹

spotlight, floodlight 聚光灯

与摄影有关的英语词汇

Photography(摄影)

Editing(剪辑)

Dubing music(配乐)

Blank lens(空镜头)

还有些相关的专业词语,你也可以看看:)~

photographer, cameraman 摄影师

snapshot, snap 快照

enlarger 放大机

image, picture 相,像

oblong photography 横式照片

blurred image 模糊照片

negative 负片

positive 正片

print 印制

format 尺寸

grain 颗粒

foreground近景

摄影类词汇

AE(AutomaticExposure):自动曝光控制装置。

A(AperturePriority):快门优先。

AEL(AutomaticExposureLock):自动曝光控制锁。

AF(AutomaticFoucusing):自动调焦标志。

Aperture:光圈。

AUTO(Automatic):自动曝光标志。

Bracketing:包围曝光。

B(BulbSetting):手控快门,刻在快门调节钮环上,俗称B门,表示上紧快门弦后,按下快门钮开始曝光,松开快门钮停止曝光。

CF(CompactFlash)数码相机内存卡。

Compactcamera:傻瓜相机。

Depthoffield:景深。

Depthoffieldpreview:景深预览。

DepthoffieldScale:景深标尺,刻在调焦基线的两侧,有左右相对称的光圈系数。

DistanceScalefordepth-of-fieldReading调焦距离数,刻在镜头调焦环湖机身调焦钮上,用m表示距离,是按米计算;相应的ft表示距离,是按英尺计算

Digitalimages:数码影像。

Doisneau:杜瓦诺(杜瓦斯诺)。

EE(ElectricEye):电眼。

ES:电子快门标志。

EV(Exposurevaluenumberscale):曝光指数。

EC(Exposurecompensation):曝光补偿。

EPS(ElectronicProgramShutter):电子程序式快门标志。

Exposuremeters:测光表(曝光表)。

F:光圈系数。

F或f(FocalLength)镜头焦距,刻在镜头筒前压圈上,如f=50mm。(压圈上还刻有镜头编号和镜头最大相对孔径如1:4等标记)

Fastprimes大光圈定焦头

Flash:闪光

Flare(翳光):眩光。

Ft:英尺

Flashfill:闪光辅助

Focallength:焦距

FP(FocalPlane):使用焦平面快门单次闪光泡同步标志

Focusing(调焦):现通译为“对焦”。

Full-framesensor全画幅传感器

Glamourphotography:摄影的一种门类,故应译为“魅态摄影”或“魅力摄影”。

Grayscale(灰色级谱):现通译为“灰度等级”。

ISO:感光度

Kelvin(开耳文):物理学中一般写作“开尔文”。

Largeformatcamera:大画幅相机

LCD:表示液晶数字显示屏

LED:表示取景器中的曝光指示器是发光二机管

L(Lock):锁定

M(ManualExposure):非自动曝光标志,调到此挡即可进行手动控制曝光

M(Macro):微距拍摄模式

Mediumformatcamera:中画幅相机

MODE:曝光方式选择钮

Natural-lightphotography:自然光摄影

Naturephotography:自然摄影

Noise:噪点

Polaroidphotography:宝丽来摄影

Professionalphotography:职业摄影、职业摄影师

P(ProgramShutter)程序自动曝光

Rolleiflex:禄莱福莱相机

Self-timer:自拍功能,即自行设定拍照时间。

Sharpness:锐度。

Shutter:快门。

Sociallandscape:社会风景。

S(ShutterSpeedPriority)快门先决式自动曝光

T(TimeExposure)T门标志,表示上紧快门弦后,按下快门开始曝光,松开快门钮快门不关闭,需要再次 按下快门钮才关闭快门。

TTL(ThroughTheLens)内测光,表示具有可通过镜头进行内测光的装置,从而可以进行自动曝光控制。

Teachingphotography:摄影教学

Vignetting:暗角

Warphotography:战地摄影。

Whitebalance:白平衡。

Wide-AngleZoom:广角变焦镜头

风光摄影之器材当家 第3篇

与胶片的比较

风光摄影是胶片固守的最后一片广袤田园,目前仍然还有很多风光摄影师在坚持使用胶片。

但是,风光摄影师坚持使用胶片最重要的理由往往是使用大画幅和中画幅的相机以纪录更丰富的细节。另外一些风光摄影师使用胶片完全是因为习惯,习惯于通过选择不同类型的反转片来控制色彩特性、影调特性。

就现在主流数码相机的成像质量而言,其实已经达到或超越了传统135系统胶片的成像质量。而顶级的135数码单反已经具备了中画幅相机的成像质量。

在分辨率上,数码超越传统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在影调层次上,RAW电子底片的16位色彩层次足够丰富。另外,数码相机曝光的宽容度也超过了反转片,达到甚至超过了彩色负片。在后期处理的问题上,数码照片用一台计算机就替代了一个暗房,将数码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另外,数码照片便于交流的灵活性,在互联网时代也是传统胶片不能比拟的。很多专业摄影师同样无法掌握一些特殊题材照片的观感,需要通过互联网获得人们的反馈。正在学习风光摄影的人们就更加不能缺少与同好的交流。

由于数码相机的种种优势,它已经开始大规模进入风光摄影的范畴。

单反还是便携

在“到此一游”之后,数码相机帮助越来越多的人跨入了风光摄影的殿堂。严肃的摄影爱好者大多还是选择数码单反作为工具。数码单反的优势已经不必在此多说,但风光摄影的实践告诉我们,便携数码相机自有其优势。

影像传感器上的灰尘是数码单反最大的弊病。当一天的拍摄结束时,拿出笔记本电脑浏览照片,发现上面一颗颗灰尘留下的黑色斑点,甚至还有毛絮的影子,这可能是数码单反用户最懊恼的问题了。目前虽然很多厂商在数码单反的设计上非常重视这一问题,但至今没能完全解决。

以前有一个名为f64的俱乐部,其主张就是在风光摄影上尽量收缩光圈以获得最大景深。这种主张确实是很多风光摄影题材中的惯用手法。在我们常用的数码单反系统上,没有机会使用f64这样的光圈,但是f11、f22都是很常用的。

f11的光圈已经足以让CCD/CMOS影像传感器上肉眼看不到的细小灰尘现身,f22则会告诉你,貌似干干净净的影像传感器上已经有上百个颗粒了。这些肉眼难辨的颗粒非常难以清理,目前还没有完美解决之道,只能靠后期手工修理。因此,我们可以说单反的优势是有代价的,特别是在风沙比较大的地区。比较而言,不可更换镜头的便携数码相机就没有这个问题。

对于风光摄影而言,很多时候需要经过艰难的跋涉和徒步行走,有时甚至还需要携带帐篷、睡袋和炊具。这时候,便携数码相机的轻便特性还是挺有优势的。

让我们看看这张未经修饰的照片局部,f22的光圈令CCD/CMOS影像传感器上肉眼难辨的细小灰尘纷纷现身。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便携数码相机优于单反。数码单反可能仍然是风光摄影的首选项,但不是必选项。如果你的摄影目的仅仅是自娱自乐,没有专业摄影师眼中那些追求完美的种种苛求,一台不可更换镜头的高端便携数码相机也是不错的选择,如索尼R-1、富士S9500。

镜头很重要

对于风光摄影而言,镜头是最具决定性的摄影工具。

最理想的镜头配置当然是覆盖各个焦段、变焦和定焦兼备、光圈越大越好。但现实中往往既不能承担这样的成本,也无法携带如此多的镜头,因此我们还是要进行权衡和取舍。取舍的依据主要是自己的摄影习惯和偏好,同时要兼顾自己的购买能力和背负器材的体能。

长焦和广角

有一种观点认为广角适合拍风光,长焦适合拍人像。但事实上,风光摄影既需要广角,也需要长焦。有人把广角镜头比喻为宏大交响乐的指挥家,把长焦比喻为器乐独奏的演奏家。这种说法虽不尽然,却更为形象。

顾名思义,在风光摄影中广角镜头能包容更广泛的信息,因此更适合庞大恢宏的场景。相比较,长焦镜头能从杂乱的场景中裁切出最有趣味的内容。

风光摄影的主题有时是单一元素构成的,有时是众多元素构成的。在单一元素时,各种镜头只要视角允许,都可以很好的表现主题,尽管表现效果可能截然相同。

很多非常成功的风光摄影片往往具有很多元素。在元素众多的情况下,有时候需要很广的视角才能把它们包容进来,有时候又需要通过透视压缩把不相关的元素叠加在一起。这时候,广角镜头和长焦镜头在组织摄影元素方面有迥然不同的功能,往往不能互相替代。

实际运用中,广角镜头的运用难度往往更大,尤其视角大于24mm的镜头。由于包含的信息过多,照片的主题在组织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元素过多喧宾夺主、组织无序画面杂乱等。广角镜头本身的透视畸变也经常难以控制而产生副作用。

长焦镜头可以把很多原本分离的元素(如图中的牧民、经幡旗、草甸、雪山等)通过透视压缩而组织到一起。100~150mm焦端的镜头经常可以用于这类用途。

对于初学者,长焦也许更有助于培养观察能力,更容易拍出满意的照片,而广角也许是更好的纪录工具,出好片的难度更大一些。总之,在风光摄影中长焦和广角都不可偏废,一只视角相当于135相机24~105mm的变焦镜头可能会是一个很好的起点。

而类似富士S9500这样的高端固定镜头数码相机则提供了近乎完美的焦距选择,它的手动变焦镜头覆盖了28~300mm的焦距段,无论是宏大的场面,还是远处优美的细节小品都可以轻松获取。

大光圈和定焦

有一种观点认为风光摄影中的广角镜头没有必要强调大光圈。尽管我们在风光摄影中更多的时候需要收缩光圈,但是并不意味着大光圈镜头不重要。很多昏暗的室内和夜景光线环境下,特别是有人文环境的风光摄影中,三脚架是无助的,大光圈镜头是纪录特定光线氛围的利器。因此,f2.8的大光圈变焦镜头会比f4的镜头有更广泛的适用环境。

不过,变焦镜头是很难达到f1.x的光圈,一般到f2.8就是极限。因此,很多数码单反用户还会选择一支大光圈的定焦镜头以应付特殊的光线环境。与人像摄影不同的是,风光摄影师此时会倾向于选择广角定焦镜头,比如24mm、28mm、35mm,在使用大光圈时仍然具有足够的景深,而避免背景过于虚化。大光圈定焦广角镜头,一般情况下有一支足矣。

运用偏振镜

很多风光摄影师都习惯于在镜头前一直拧着一片偏振镜,特别是光线较好的时候。偏振镜可以消除空气中的漫反射光而提高空气的通透度,使蓝天更蓝,也可以部分消除物体表面那种令人讨厌的反光,消除物体表面反射高光形成的光斑,改善色彩饱和度。

在阳光下,偏光镜几乎是风光摄影的必备工具。偏光镜的另一个用途是充当中灰密度镜,可以降低至少2档曝光时间。在拍摄瀑布、溪流等题材时,长时间曝光可以获得虚化的效果,而一块偏光镜可以帮助你在光线较强的情况下把曝光时间延长2倍,2块拧在一起的偏光镜则可以延长4倍以上。

偏光镜是2块玻璃组成,相对比较厚,在广角镜头上容易出现暗角。因此,应该为广角镜头专门配备超薄型偏光镜。

关于电学实验器材的选择 第4篇

关键词:电表选择,安全,准确,方便,电路的连接

电学实验器材选择的原则是:“安全、准确、方便”。

电学实验器材选择的步骤是:“求参数, 定电源, 选电表, 用滑变, 比较阻值再接线——滑动变阻器的限流或分压, 安培表的内接或外接”。

一、选用原则

安全 指在实验过程中, 不产生由于器材或装置的选择不当而使仪器损坏等不良后果, 主要体现在电表 (电流表 、电压表) 的量程选择以及通过滑动变阻器 (或其它电阻) 电流, 电源的电流不能超过其额定电流等。电压表的量程不小于路端电压, 一般以电源的电动势为其上限;电流表的量程不小于电路中电流的最大值, 取上限为。

准确 就是要求实验误差小, 准确度高。设计或做一个实验不仅要求系统误差要小, 偶然误差也要小。实验中提到的准确度是指测量工具的最小分度与其真实值之比, 即准确度undefined

这个比值越大, 准确度就越低, 相反, 这个比值越小准确度就越高。要提高实验中的准确度, 除了仅可能减小偶然误差外, 在实验器材的选择上和实验原理的设计上都要注意使系统误差减小到最低限度。例如, 电压表、安培表接入电路时, 应使指针的偏转的角度不小于满量程的三分之二;用欧姆表测电阻时, 应使指针指在中值位置附近。

方便 就是在实验能够顺利进行的条件下, 如何恰当地选择器材和实验装置, 使实验操作方便易行, 这一原则主要表现在滑动变阻器的选择, 分压电路和限流电路的选择。

2.关于选择的步骤

“求参数”是指根据已知条件找出有关数据, 如额定电流、额定电压、相应的电阻值等, 有关参数求出后, 才能选用相应的电源, 并根据电源的电动势和其他参数来选用电流表、电压表, 根据阻值关系确定滑动变阻器的用法, 即滑动变阻器是分压电路、还是限流电路呢?这是用滑变的全部内容。安培表的用法也是通过“比较阻值”后才能确定, “选电表”、“用滑变”它们是并列的没有先后之分。

例题:现有功率1.8W、阻值约为20Ω的电阻, 用下述器材如何可准确得测量它的阻值, 画出实验电路。

电 源:E1=15V, 内阻不计, 额定电流0.2A

E2=8V, 内阻不计, 额定电流0.3A

滑动变阻器:R1 0~100Ω 额定电流0.5A

R2 0~20Ω 额定电流0.4A

毫安表A1, 量程0~50mA, 内阻约20Ω;

毫安表A2, 量程0~300mA, 内阻约为0.1Ω

电压表 量程6V 内阻约为6kΩ

分析与解答:

(1) “求参数, 定电源”

待测电阻的额定电压U额=undefined=6V, 所以8V的电源够了, 电源应选E2。

(2) 选电表

待测电阻的额定电流为I额=undefined=0.3A。电路中允许的最大电流为0, 3A, 所以电流表选A2

(3) 用滑变

因为Rx≈20Ω, R1 :0~100Ω 额定电流0.5A, R2:0~20Ω 额定电流0.4A, 它们的额定电流均大于待测电阻的额定电流, 采用限流电路时用到的电阻最小值为Rn:则0.3=undefined, 由此得Rn=6.67Ω, 均满足要求, 又因为通过电表的电流不小于满量程的三分之二, 所用到的电阻的最大值为Rm:则 0.2=undefined, 由此得Rm=20Ω, 若选R1, 大多范围用不到, 使用起来不方便, 故选R2。实际上滑动变阻器的选取, 根据方便的原则, 在额定电流和阻值大小都满足的情况下, 一般选阻值小的, 以后遇到类似问题可以不再运算。

(4) 比较阻值再接线

(一) 滑变的限流和分压

滑动变阻器采用限流还是分压, 这是有条件的, 一般情况下限流式可省一个耗电支路, 具有节省电能、电路连接简单的优点, 分压电路具有较大的电压可调范围。采用分压式接法必须满足以下特征:

① 测量上要求电压从零开始变化;

② 实验过程中要求有多组数据, 一般不低于10组;

③ 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远小于待测电阻值。

如果没有什么要求, 宜采用限流式接法, 两种电路均可, 优先采用限流电路。

(二) 电流表的外接和内接

伏安法测电阻中, 无论采用外接或内接, 都有误差;其原因是:

①原理: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R测undefined

②测量电路中安培表的两种接法

内接法: R测=undefined= (RX+RA) > RX, 故测量值偏大, RX越大, 误差越小, Rx﹥﹥RA, , R测≈Rx ;内接法适于测高值电阻;

外接法:R测=undefined=undefined< RX, 故测量值偏小, RX越小, 误差越小, Rx﹤﹤Rv , R测≈Rx ;外接法适于测低值电阻。

对于中等阻值的电阻, 无论内接还是外接测量误差都较大, 要准确测量其阻值, 可采用电阻测量的其他方法;如果题中所给的仪器一定要求我们用伏、安法测量, 这时要找出电压表、电流表的内阻的值 (包括大约值) , 结合待测电阻的大约值, 比较相对误差再确定采用内接还是外接。

本题的Rx﹤﹤Rv, 应采用外接法。

总之, 关于电学器材的选择, 是高中物理实验的难点之一, 也是高考热点所在;它并不是一两堂课就能解决的问题, 教学过程中应反复强调, 引导并帮助学生总结, 适当做一些专题练习, 以加深对这一块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参考文献

[1]蒋碧蓉.关于高考理综 (物理) 电学实验中的选择问题《实验教学与仪器》.2004年, 第21卷, 第04期.

[2]雷广.高中物理电学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选取《物理教学探讨》.2008年第26卷第19期.

[3]薛录军.高中物理电学实验器材和实验电路的选择《成功 (教育版) 》.2007年, 第09期.

经典的摄影器材宣传广告词 第5篇

2. 摄·品纷呈,影·响天下。

3. 摄美图,帮您封存美好的旅途!

4. 摄美途,留住更多精彩回忆!

5. 摄美途,留住你的过去。

6. 摄美途,漫步人生精彩路。

7. 摄美途,让生活无处不精彩。

8. 摄美途,为你珍藏这一路的芬芳。

9. 摄美途帮您记录精彩每一瞬间!

10. 摄美途和你一起收藏一个个绚烂美好的回忆。

11. 摄美途会让你的前途更美。

12. 摄美途只为追求另一种卓越。

13. 摄人心魄,途我自在。

14. 摄人心魄的美丽,除了旅途,更有你。

高校摄影实验室器材的管理与维护 第6篇

【关键词】高等院校  摄影实验室  器材设备  管理维护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180-01

高校的摄影专业是以工业化和艺术化相结合的理念创设的,因此在教育理念中,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注重社会的实际需求,注重创作实践,着力打造学生的艺术素质和创新意识,意在培养具有较高艺术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因此在摄影实验室的建造和使用上也有着严格且科学的程序。

一、摄影实验室的建设

摄影实验室是为了解决室内光线不理想的问题,专门搭建的用于拍摄的一组专业用所和设备的统称。和室外摄影不同,摄影实验室摆脱了自然光线的束缚,自由布光,摄影创作不必再为了等待合适的光线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创作的灵活度和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因此摄影实验室的建设既要满足当前专业学习的需要,还要有一个科学的、长远的规划。

高校的摄影实验室,每一间应该是不小于30平方米的,长度尽量达到6米或以上,这样既有利于人像的静态拍摄,更适合动态张力的表现,创作者在布光的过程中也不会出现阴影投射或人物变形的现象。宽度尽量不低于5米,既方便两侧布光,也保证灯位移动的完好性,如果需要特殊的灯位,也可以有比较充裕和灵活的空间。像是群组性创作中,这样的优势会体现得更为明显。高度应该在4米以上,因为顶灯的方位布局和俯拍,在动画专业的拍摄中会常常用到。

摄影实验室因为是人工布光,所以要剔除掉不需要的杂光,这就需要在每个窗户上安装零透光度的遮光布作为窗帘,墙面材质要粗糙,不能反光,墙壁四周喷涂成灰色的涂料,天花板为白色的哑光,地面采用深色的哑光木质地板,方便摄影实验室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内,仪器设备的保护与挪动、清扫与整理。天花路轨的安装要以能为灯光自由灵活的组合服务,因此一般会选择在中间靠近自动背景纸升降机的一边安装。自动背景升降机则选择安装在5米宽的墙面上,且升降机上常备红、黄、蓝、绿、黑、白、灰等基础色的背景纸。

我们常说,摄影是灯影艺术,因此,灯光可以说是创作的灵魂,在灯具的选择上,一般会按功能分为主光灯和辅光灯两大类。主光灯在展现景物的质感、塑造景物的形象上具有重要的作用;辅光灯则主要用来提高主光灯在光线照明上的不足,剔除阴影部分对于摄影创作的影响。如果要再进行具体的细分,则还有恒光灯、闪光灯、束光筒、柔光箱等等。这些灯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创作中,表达着创作者的艺术诉求。因为灯的种类很多,一般会利用远程遥控触发器进行控制,当按下快门的时候,安装在热靴上的远程触发器上就会发射出红外线或无线信号来触发闪光灯同步的装置,根据照明器材的不同特点来自由组合以达到不同的拍摄效果。

二、摄影实验室的管理

摄影实验室承担着专业培养的任务,又要为教师的科研提供场所,在目前高校的综合实力排名中,摄影实验室也成为评判指标之一,因此,对于摄影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已经变成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1.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家有家规,室有室规,要想保证摄影实验室长久有序的运用,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摄影实验室中每一个器材的使用,每一个出入的明细,都做到有章可循,才能保证教师和学生创作、学习、教研环境的整齐性和有序性。最常见的管理制度有《摄影实验室管理守则》、《摄影实验室学生使用守则》、《摄影实验室教师使用守则》、《实验室内设备使用的管理规定》、《摄影实验室物品借用或损坏赔偿的实施细则》等等。所以,别小看一个30平方米的摄影实验室,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其次,摄影创作一般小组多于个人,所以,在人员的进出环节要做好每一次登记,不要因为程序繁琐而简化。如果有必要的话,还是要给有相关专业需要的教师和学生建立一个档案,并配备出入卡。学校也要充分地发挥学生在摄影实验室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像是仪器的摆放归位、日常的室内清扫等等,都由学生来实施,另外,如果效果比较好的话,可以考虑逐步扩大学生的管理范围和权限,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对于摄影实验室内的仪器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

2.组织专业的管理维护培训,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和学生群体

与摄影相关的专业大多要涉及两个关键词:创作与实践。因此,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实验室的管理效果。目前,高校教师的主流趋势是双师型教师。这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的摄影理论研究能力,还要有娴熟的实践创新能力。而在实践环节,除了会使用,会维护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为此,高校的相关部门还是要经常组织一些专业的培训,让专业摄影棚实验室的使用人员与管理人员熟悉摄影摄像设备的基本构造及工作原理,并且能够对一些常见的故障进行及时的排除,具备一定的维修能力。逐渐将培训对象扩大到学生中去,对于学生未来的专业学习和就业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另外,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兄弟院校间的交流,开展技能大比赛,从摄影创作和设备维护两个方面扎实推进,鼓励教研组参与课题的研究设计,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在研究中不断创新,实现教师和学生双队伍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高校的摄影实验室作为高校实验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接着高校所有与摄影有关的专业的学习与实践,并且在未来高校的发展中,成为一个重要的判断指标影响着高校的综合实力评定。因此,摄影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实际上是为高校整体的建设与管理提供着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保障,在目前初步发展,开拓创新的阶段,高校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大胆探索,大胆创新,大胆实践,不断完善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摄影实验室的作用,确保摄影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科学有序和持续健康,为高校师生做好科研学习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邢亚辉.人像摄影专业影棚的设计[J].照相机,2009(1).

[2]傅平.创建传统摄影与数码摄影相结合的摄影实验室[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03) .

[3]曾小彬.深化实验实践教学改革 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02) .

风光摄影的器材选择 第7篇

一、供电电路的设计思路与器材选择

电学实验必然涉及到如何进行供电的问题。在高中物理实验中,采用的供电电路无外乎“限流接法”和“分压接法”两种,而适用于高内阻电源的“分流接法”供电在高中阶段不作为要求。对于这不同接法的命名,只是为了区别,不要去追究“分压不也改变了电流”等跟命名相关的问题。下面就如何认识这两种接法的电路特点和选用依据进行深入分析。

1.“限流接法”供电的特点与选择依据

限流接法的供电电路如图1 所示。当供电电路的输出端a、b接上负载电阻Rx后,在不计电池内电阻情况下,就只是滑动变阻器R与负载电阻Rx的串联分压。负载电阻Rx两端的电压可调范围为:

显然,这种供电电路加在负载电阻Rx两端的电压不能从零起调。因此,对某些需要电压从零起调的实验(如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来说,就不能采用该电路供电。不过,由于限流接法的供电具有电路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耗电量少等特点,在实验中还是经常被采用。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选用限流接法供电呢?或者说,采用限流接法供电时,滑动变阻器和负载电阻的阻值有何搭配的要求?

从上述的电压可调范围可知,只有滑动变阻器的全电阻R越大,调压的范围才越宽。

如果电源电压恒为E=10V,负载Rx=5Ω,从表中数据可知,当选用阻值很大的滑动变阻器时,电压也几乎可以从零起调,是不是选择滑动变阻器越大就越好呢?

事实上,如果真是选用1000Ω 的滑动变阻器与5Ω 的负载搭配,根本就谈不上好不好的问题,而是根本无法进行实验。因为,所需要的某一电压值根本就调不出来。假设1000Ω 的滑动变阻器调节范围的总长度为10cm,也就是说,当滑过9cm,只剩1cm时(接入电阻值为100Ω),负载电压只是从0.05V增大到0.48V;当滑过9.9cm,只剩1mm时(接入电阻值为10Ω),负载电压才能达到3.33V;问题是只在1 毫米的范围内,怎么可能精确调出4V、5V、6V……呢?根本就做不到!

因此,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值选大一些,可以增大电压的调节范围,但绝非越大越好!

根据实践经验,以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值R=(2~5)Rx为最佳搭配。

2.“分压接法”供电的特点与选择依据

分压接法的电路如图2 所示。当供电电路的输出端a、b接上负载电阻Rx后,在不计电池内电阻情况下,就是滑动变阻器左端阻值R左与负载电阻Rx并联后,再与滑动变阻器右端阻值R右串联分压。

显然,当滑动片P位于最左端时,输出电压为零;滑动片P位于最右端时,输出电压为E。因此,在滑动片P由左滑向右的过程中,负载电阻Rx两端的电压可调范围为:U0=0~E。

这种供电电路的突出特点,就是加在负载电阻Rx两端的电压可以从零起调。因此,对那些需要电压从零起调的实验(如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就只能采用该电路供电。

那么,是否因滑动片P由左滑向右的过程中,输出电压范围总是U0=0~E,就可以随便选择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值呢?在选用分压接法供电时,滑动变阻器和负载电阻也有搭配的要求吗?

为了充分认识这些问题,掌握这里有关器材选用的判定方法,我们通过如下的假设展开分析。

仍假设电源电压恒为E=10V,负载Rx=5Ω,当选用阻值R=1000Ω 的滑动变阻器时,该供电电路会怎样对负载供电呢?

为便于认识电路结构,我们把供电电路旋转90度,该画为如图3 所示的电路。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滑至中央时,滑动变阻器的上端电阻R1和下端电阻R2相等。此时如果开关S1断开,即在供电电路空载情况下,输出电压5.0V;倘若将开关S1闭合,把负载Rx接上后,只能从10V的电源电压中分得约0.10V。也就是说,这个供电电路在负载断开时,供电电压为5.0V,在负载接上时供电电压突然就下降为0.10V。这说明什么?只能说明这个供电电路的供电能力太差!这是我们设计供电电路所不希望出现的现象。另外,如果真是这样把1000Ω 的滑动变阻器与5Ω 的负载搭配,也是无法进行实验的。因此,从上述两方面都否定了这样的阻值搭配。

假如,把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与负载的阻值对调,即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5.0Ω,而负载的阻值1000Ω,供电的情况又将如何呢?

同理得出,该供电电路的输出电压与负载无关,几乎完全由滑动片P的位置决定。只要滑动片P的位置保持不动,其输出的电压即恒定不变。这样的供电特点就如同电力公司给我们住宅区的供电,家里不会因为多用一个电器、多开一台空调,电压就从220V降低为100V,而是保持220V几乎不变。这样的供电特性,是一个供电系统能力强的直接表现。这也是我们设计供电电路所希望实现的。

当然,在分压接法的供电电路中所用的滑动变阻器,也并非选阻值越小越好。从上述分析来看,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越小,其供电能力是越强,但又产生另一个问题,就是电路的工作效率问题:负载消耗的电能是有用功,而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能是无用功。前面例举的案例中,电源输出的电流达到安培级但流过负载的电流只是毫安级换句话说,就是这样的阻值搭配将造成电能过多的浪费,供电效率极低,其设计是不合理的。

综上所述,在分压接法的供电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值选小一些,可以增强供电能力,也便于精细调节电压,但绝非越小越好。

根据实践经验,以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值为最佳搭配。

3.供电电路设计的案例分析

在描绘标有“2.5V 0.3A”字样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中,使用3V干电池和滑动变阻器进行供电。该实验本就要求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从零起调,所以也只能是选用分压接法进行供电。只是在滑动变阻器的阻值选择上,考虑到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12.5Ω,因此最好是选用实验室配备的5Ω 或10Ω 的滑动变阻器。

二、测量电路的设计思路与器材选择

根据电阻的定义式可知,只要测出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U和通过待测电阻R的电流I,就可以得到待测电阻R的阻值大小。

这里就出现一个问题,电流表串接在电路中有两种接法:一种是将电流表串接在电压表测量范围之内;另一种是将电流表串接在电压表测量范围之外。人们将前者称为“内接法”,后者称为“外接法”。

那么究竟选择哪一种接法测量误差会更小呢?这就得深入分析两种测量方法的特点。

1.“内接法”测量的特点与选择依据

内接法的电路如图4 所示。从该电路可知,电流表的示数IA就是流过待测电阻的电流值Ix,也就是说电流的测量没有引入系统误差,电流的测量是准确的;而电压表的示数UV并不是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值Ux,也就是说电压的测量引入了系统误差,UV比Ux多出电流表的分压UA。因此,由该电路测得的待测电阻的测量值比待测电阻的真实阻值要大些,即测量结果偏大。

那么,应该在什么情况下才能选择内接法进行测量呢?或者说满足什么条件下采用这种测量方法其误差才能忽略不计呢?

上述的分析可知,系统误差来源是电流表的分压UA。因此,只有当电阻两端的电压Ux远大于电流表的分压UA,亦即当Rx远大于RA时才适合选用内接法进行测量。换一种说法就是“内接法适合测量大电阻”。

为便于记忆,内接法可归纳为三个字“内、大、大”———即“内”接法适合测量“大”电阻,测量结果比真实值“大”。

2.“外接法”测量的特点与选择依据

外接法的电路如图5所示。从该电路可知,电压表的示数UV就是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值Ux,也就是说电压的测量没有引入系统误差,电压的测量是准确的;而电流表的示数IA并不是流过待测电阻的电流值Ix,也就是说电流的测量引入了系统误差,IA比Ix多出电压表的分流IV。因此,由该电路测得的待测电阻的测量值比待测电阻的真实阻值要小些,即测量结果偏小。

那么,外接法适用于什么情况呢?应满足什么条件该测量方法引起的误差才能忽略不计?

由于这种测量方法引入的系统误差是电压表的分流IV。因此,只有当流过待测电阻的电流值Ix远大于电压表的分流IV,亦即当Rx远小于RV时才适合选用外接法进行测量。换一种说法就是“外接法适合测量小电阻”。

为便于记忆,外接法也可归纳为三个字“外、小、小”———即“外”接法适合测量“小”电阻,测量结果比真实值“小”。

细心的读者已经发现,上述对待测电阻是“大”电阻还是“小”电阻的两次比较,其比较的标准不同。当遇到一个待测电阻的阻值似乎比电流表的内电阻RA大许多,同时也比电压表的内电阻RV小许多时,就会给准确的判断带来困难。为此,又给出以下可以进行准确判定的方法。

即令内接法和外接法产生的系统误差相等,可以反推得到:

也就是说,如果待测电阻的阻值Rx跟差不多大,那么采用上述两种测量方法引起的系统误差相等。有了这个关系就很容易作出判断了:

只要满足待测电阻就算是“大”电阻,应该采用内接法进行测量;

如果满足待测电阻才算“小”电阻,就应选用外接法进行测量。

3.测量电路设计的案例分析

中学实验室配备的学生用电压表3V量程相应的内阻约3kΩ (即每伏量程的内阻约为1kΩ),学生用电流表0.6A量程相应的内阻约0.14Ω。

当需要测量一根电阻值约为几欧姆的镍铬线或锰铜线的阻值或需要测量标有“2.5V 0.3A”字样小灯泡的灯丝电阻时,只要把这两个待测电阻的大约阻值平方,立刻就可以判定它们均小于两只电表内阻的乘积,从而确定应该选用外接法进行测量。

掌握上述电阻测量方法和电路设计的一般思路,就可以拓展应用到其他特殊测量实验中。

摘要:长期以来,电学实验都是高考的热点和重点,其原因之一就因它是理论和经验并重的典范。命题者偏爱电学实验题,主要是考虑到它既能全面考查学生的电学基础知识,又能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严谨、周密的思维品质。本文将实验电路划分为“供电”和“测量”两部分作深刻分析,旨在引导师生正确、合理地设计电路和选择器材,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风光摄影的器材选择 第8篇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在在赵嘉编写的《顶级摄影器材》一书中,发现了不少值得收藏的器材,它们堪称工业设计的典范,在使用之余也可以作为一件艺术品来欣赏,把玩。经典的器材和经典影像一样,时间的流逝反而愈加凸显它的价值。摄影是一项记录时间的艺术,如果希望几十年后看到现在的照片还会被影像中细腻的情感和熠熠生辉的细节打动,那么顶级摄影器材就是你应该了解的内容。

从摄影爱好者到器材专家

赵嘉还记得自己第一次按快门是6岁的时候,那是家里借来的一台禄来双反相机,透过毛玻璃取景屏,自家四合院里桃树的影像由模糊变为清晰,那一刻他觉得摄影非常神奇。少年时代的赵嘉还用过华光、红梅、佳能等相机,经常去中山公园,颐和园等地拍照。一开始是拍摄花花草草,后来又尝试了天文摄影等题材,对摄影的爱好一直持续了下来。虽然从未正式学习摄影,但赵嘉在自学中不断积累摄影和器材方面的知识,上大学期间还曾经得到一位老师长达一年的私下授课,学到不少有关精确曝光的知识,这些从他后来对摄影的钻研中可见一斑。

1999年赵嘉27岁,在美国的一家投资公司做财务工作。这时他经常在新浪摄影论坛发表器材文章,写出了《七种武器》系列文章,受到广大网友的欢迎。与此同时,他开始有意识地把摄影当作自己的半个职业,接受一些委托拍摄。几年后他到一家国有传媒公司任职时,提出的条件之一是每年有30个工作日的年假,以便自己专心拍照片。

到了2004年,

《中国摄影》杂志向赵嘉发出邀请,让他撰写一年的专栏文章。后来他将这一年的专栏连载结集出书,取名为《兵书十二卷》,成为那一年的畅销摄影书籍。这本书以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述了关于摄影器材与技术的许多核心问题,穿插赵嘉作为摄影师的亲身经历,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作者的摄影观念以及对于摄影本质的理解。从此,赵嘉开始了他的出书生涯。被摄影爱好者津津乐道的《顶级摄影器材》就是其中的代表作。该书大约有40万字,他要求自己每天下班后写5000宇才能睡觉,每周写5天,1个月能写10万字,4个月后赵嘉把书写出来了。第一版《顶级摄影器材》印了5000册,3个月就卖完了,远远超过出版社的预期。这也奠定了赵嘉后来出版摄影器材书的基础。如今再版的《顶级摄影器材》分为传统卷和数码卷两册,每年都印,销量可观,还出了繁体字版本卖到台湾市场。

器材是拿来使用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从事摄影,器材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购买器材方面,赵嘉建议先弄明白自己的摄影出发点再作决定,不应盲目地去追求所谓的高档摄影器材。摄影的领域非常宽泛,报道、体育、商业等领域对器材的要求完全不一样,比如有些相机也许对于报道摄影师来说不好用,却非常适合商业摄影师。

赵嘉担任过伽玛图片社的签约摄影师,也曾给地理和旅游类的杂志拍摄图片故事,同时还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摄影顾问。丰富的工作经历和个人兴趣让他接触到不少顶级器材。《顶级摄影器材》书中提到的器材,有80%以上都是赵嘉自己买来使用的,只有少数器材是从厂家处借用。他甚至有过一个库房,专门用来放自己购置的相机和镜头。虽然热衷于研究摄影器材,但赵嘉还是更看重器材的实用价值,认为够用即可。他对相机的要求是:隐蔽、方便,可靠,成像质量好,电池耐用,像素越高越好。例如他拍摄人文题材,有时候要长时间徒步旅行,那就带16—35毫米,70—200毫米两只变焦头:如果去熟悉的地方,则定焦头是更好的选择。前不久赵嘉去藏区拍摄,带上了尼康D800、D800E两台机身,加上3只镜头,分别是16-35、35.85毫米,这就足够满足他的拍摄需要了。有时为国外杂志拍报道故事,也偶尔被要求使用中画幅相机或哈苏数码后背,但毕竟属少数情况。

如今,赵嘉常用的有8套相机,分别是佳能5D,尼康DS00,徕卡M9,哈苏H3Dll-50,索尼α900,索尼Nex7、富士Xpro 1,以及一台612胶片相机。每当有委托或自由的拍摄项目,他就从这个名单里找出适合的那台相机使用。就个人工作而言,他的底线是必须使用全画幅相机,以保证画面质量。

对于预算有限的摄影师和爱好者,赵嘉也给出了器材建议:想要低成本拍摄风光,可以使用胶片相机,事实上顶级风光摄影师基本上都是用胶片的:杂志投稿或用于出版印刷应使用全画幅相机,如佳能5D Mark等,或者120胶片相机也可;拍摄鸟类、体育题材要用速度快的相机,如佳能7D等等。在明白自己的需要后,就可以构建起合理的器材体系,找到得心应手的那台相机。附:

顶级摄影器材精选介绍

以下是《顶级摄影器材》一书中最具代表性的几款摄影器材,本刊从中节选了部分内容,并附上产品图和试拍照片以供参考。

阿尔帕12STC

“Things are simpIe at the top”——万物在极致处归于简单。

“简单”是阿尔帕最重要的成功秘诀。“Things are simpIe at the top”,意思是“到顶级之后的事物都很简单”。这句话挂在阿尔帕的网页上,也印刷在阿尔帕的宣传册上。同时,阿尔帕相机也是世界上价格最贵的商业相机(不要去比较特殊的限量版本,那和器材本身关系不大)。但阿尔帕显然不止于此,虽然它有世界上最好的做工(甚至有人用它来和瑞士著名的钟表比较)和成像质量,但它并不是一台供收藏的相机,而是一台真的可以供摄影师高效工作而且绝对可靠的产品。

阿尔帕的用途早已超越了一般的旁轴相机,用于纪实、新闻,旅游、艺术摄影,时装,建筑摄影等多个领域,而黑白摄影师对它更是宠爱有加。虽然结构出奇地简单,但是阿尔帕公司安然度过了胶片时代向数码时代的转型期,每年的产品供不应求,如果你订购的产品有一点特殊性的话。甚至要在订购之后等待半年才能拿到梦寐以求的器材。

nlc202309031905

阿尔帕的机身本身非常小,从上面可以很容易地装上或拆下不同的镜头、后背和取景器。其相机系统的所有主要组件都是可以通用的,也就意味着你可以使用不同时代的镜头、机身、后背(无论是胶片的或者数码的)和取景器搭配使用,以满足你独特的摄影需求。而且从未来的发展上看,阿尔帕也是一个容易升级的产品。得益于它的平台系统,目前已经有好几个厂家开发的多款数码摄影专用的镜头和数码后背可以用在阿尔帕上面。而阿尔帕也是现在世界上所有中画幅相机里面最容易实现数码化的一家,因此在它上面的投资可以相对稳定地持续到数码后背时代。这也是很多人心仪阿尔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阿尔帕12STC是目前世界上在产的类似相机中体积和重量上最小的,因此极适合手持操作。当然,它也可以架在三脚架上做拼接或移轴。移轴拍摄除了众所周知的对于建筑摄影的特殊意义外,在城市风景,自然风景等领域也有很多可以施展空间。

和阿尔帕12SWA,12MAX。金宝WRS等同类相机相比,12STC的优势还是快速拍摄。它的多种操作模式(移轴扳手快调或者旋钮细调)使得摄影师在任何时候——不论是手持拍。还是在三脚架上拍摄,都可以创作出高质量的作品。如果你从来没有买过阿尔帕,那么从12STC入门也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一台12STC机身的价格在3万以上,加上镜头、取景器、后背等价格在5-6万元人民币之间。相比功能简单的12 TC,12 STC更容易扩展你的摄影创作,移轴摄影和接片的确是有趣许多的摄影领域。

徕卡M9

2009年下半年,徕卡发布了全画幅的旁轴数码相机M9,这是M系列在数码时代的里程碑。M9是世界上体积和重量最小的全画幅数码相机,带一台M9和三四只镜头只需要一个很小的摄影腰包,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就色彩表现来说,M9可以打败一切35毫米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尤其在表现蓝绿色的时候,没有任何一台35毫米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可以比它的效果好。这主要归功于它的感光元件使用的是CCD,而不是常规35毫米单反相机使用的CMOS传感器。不过,正是因为使用CCD,M9的影像有时候显得和其他相机都不同——它记录细节的能力极强;曝光过度之后的感觉怪怪的,而曝光不足的时候,则非常有胶片味道,非常迷人。如果你格外追求画质,总的来讲,M9使用的CCD在低ISO时的效果要远远比其他顶级35毫米相机的CMOS效果好。

当然,M9也不是没有缺点。

首先,M9很“慢”。一方面很多人并不太习惯它的手动对焦方式,当然,对于有经验的摄影师,依靠景深和对于主体的估计能力,很多时候对焦速度是比自动对焦快的。但如果使用最大光圈在暗光下拍照,甚至f/1.4下对焦的成功率都很低。不过,多数徕卡镜头即便对焦不实的成像也很迷人,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吧。另一方面的慢就完全是硬件的问题了,比如M9的存储,回放等功能都慢。回放的时候要等两三秒才能精确显示。

当然,最重要的差异在于,M9的高ISO画质远远没有主流的35毫米单反顶级机好。这是CCD的特性,高ISO就是拼不过CMOS,所有的中画幅数码后背也是这样。你就是要面临两难的选择:是要更好的低ISO画质,还是要少的发热量换来减少高ISO的噪点?

总体来说,徕卡M9非常适合对影像质量和便携性有超高要求的报道摄影,纪实摄影和具有强烈个人风格的艺术摄影领域。不过,现实来看,M9目前的使用者很少有职业摄影师了。它的价格介乎5~8万元之间,这和性能接近的佳能5D Mark或者索尼α900比起来,实在让不是徕卡死忠的摄影者很难接受。机身和镜头,开始在这个领域失去竞争优势。

在这样的情况下,飞思公司和日本著名的中画幅相机生产厂家玛米亚公司走到了一起。2009年3月26日,飞思公司和日本的玛米亚数码影像公司宣布,飞思公司入股玛米亚数码影像公司。从此,飞思没有机身镜头的缺陷得到了缓解,再销售的相机分别使用玛米亚和飞思的品牌。两家开始全面联手打造更好的中画幅数码单反相机系统。

说到和哈苏的竞争,2009年6月25日,飞思公司宣布正式收购了另一个仅存的顶级数码后背厂家利图(Leaf)公司及附属产品线。从此,全球中画幅数码相机市场形成飞思对哈苏的局面。

飞思IQ180于2011年发布上市,除了提供8000万像素的分辨率以外,它是一台完全重新设计的数码后背,在操控性和易用性上的细节优势达到了其他数码后背目前无法企及的水平。

IQ180使用了一块目前数码相机中最高分辨率的Retina(视网膜)型显示屏。如果你是苹果iPhone4手机的用户,想必完全懂得Retina显示屏的细腻效果。Retina屏幕是一种具备超高像素密度的液晶屏,它可以将960×640的分辨率压缩到一个3.5英寸的显示屏内。也就是说,该屏幕的像素密度达到326像素/英寸(ppi),这已经比大多数画册的印刷分辨率还要高了。而在透光屏幕上看到高分辨率图片的感觉几平如同过去在观片器上看中画幅幻灯片般的美妙。

同时,飞思还宣布,IQ180是他们有史以来生产的最坚固的数码机背,使用了航空级别的铝材,超高精度数控加工成型,黑色阳极氧化光面耐划表面可以抵挡大部分划痕。当然,本来就有很多野外摄影师喜欢飞思后背,这方面原来也是飞思的强项。

在画质方面,飞思公司对IQ180的画质有着充分的信心,8000万像素的CCD会带来更高的分辨率、更少的摩尔纹、更高的动态范围和更好的色彩重现。总体来说,JQ180是一款划时代的数码后背,如果你主要使用阿尔帕、金宝、林哈夫之类的技术相机,和另外两家后背厂家相比,飞思后背IQ系列后背更容易使用,配合Capture One图片处理软件也更容易得到顶级的画质。

哈苏500系列

500系列是哈苏最经典的代表,曾经是代表哈苏王国的耀眼王冠。1957年,哈苏公司推出了500C。这是一款非常著名的相机,使用的是组件式设计,可更换镜头,取景器及片盒,但采用镜问快门,改用了新型的镜头接环并沿用至今。“500”表示最高快门速度为1/500秒。

nlc202309031905

进入太空,可能是这个世界对哈苏500系列水准最大的肯定。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宇航员WaIter Schirra携带着他的哈苏相机随着“水星号”飞船升空并拍摄了第一张太空照片,那是1962年10月的事情。这台最早进入太空的哈苏相机并不是什么特制的版本,只不过是一台从商店里买的普通的哈苏503C,仅由美国太空总署(NASA)做了很少的改动,从此便将“哈苏”及摄影史掀开了新的一页,包括我们常见的蓝色地球以及第一次人类在太空行走的照片都是用哈苏相机拍摄的。

而后,在NASA的邀请下,哈苏公司改装了多款相机用于航天事业。开始时太空相机主要是500EL及其改进型。选择EL型的原因,除了哈苏性能可靠,镜头像质优异,也因为EL相机使用自动过片方式,更适于宇航员戴着手套操作。

正式登陆月球使用的版本是EDC(有时候也称为500EL/70),这是一种500EL的改进型号。包括1969年“阿波罗号”宇宙飞船载着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之后,记录“个人一小步,人类大步”的宇航员月球脚印的照片,也是EDC的杰作。阿波罗登月之后NASA还使用过多款哈苏相机,包括ELS、203S、205TCC等,都是专为太空飞行设计的。踏入20世纪80年代之后,NASA也开始使用一些其他品牌的相机拍摄太空图片,但哈苏相机依然是太空相机中最可信赖的品牌。

现在哈苏还在生产的500系列是503CW和501CM,它们最重要的差别其实主要是在价格上,而作为专业相机的要素几乎是相同的:都可以使用哈苏的CF/CFi/CFE/CB系列的镜间快门镜头,提供高达1/500秒的闪光同步速度和坚固可靠的外壳,而它们之间的差别主要是503CW有更好的反光镜结构,可以使用额外的过片马达。

在世纪交替的几年,哈苏503CW套机(连同一只80毫米F2.8标准镜头)的价格曾经一度低到18000元左右,因而迅速成为国内爱好者的新宠。随着一系列成功的市场活动,哈苏的产品在中国遍地开花。不过2003年以后,它的价格暴涨了50%以上,这对哈苏的拥趸来说实在是太令人伤心了。

林哈夫Technorama系列相机

德国林哈夫是大画幅相机里的全球第一品牌,相当于35毫米单反相机中的佳能或者35毫米旁轴相机领域的徕卡。

除了大画幅技术相机之外,林哈夫现在还有一类相机在国内受到广泛欢迎,这就是它的Technorama系列的宽画幅相机:Technorama 612和Technorama 617。这两个规格的相机被广泛地应用在风光摄影(包括自然风光和城市风光)、建筑摄影以及纪实摄影中。

不同的画幅比例给人的视觉感觉是不同的,1:2和1:3的比例其实很适合人眼的生理结构和观看习惯(眼科医生告诉我们,人眼的横向视角超过纵向视角大约30°)。宽幅的照片不仅仅是看起来舒服的问题,而且视觉感受更强烈。

Technorama相机有着不合常规的巨大体积,不过仔细分析,你就会明白原因。Technorama的机身都是从一块完整的铝合金里铣出来的,整体性非常好。构件越少刚性和可靠性都会更好,但是会造成制造成本的提高。

矛口Tech no ram a 61 7相比,除了Technorama 612的画幅是1:2的以外,两者操控上没有什么差别,光圈,快门的调整以及快门上弦都在镜头上:机内没有测光,因此需要使用额外的测光表;也没有测距对焦方式,需要目测对焦;需要使用外置的取景器取景。但重要的不同是Technorama 612可以在一个胶卷的拍摄中间更换镜头。考虑到使用的是镜间快门,它需要通过一个长的插板遮住镜头和机身的连接部分来保证更换镜头的时候不会漏光。如果你在拍摄的时候忘记抽出这个插板,是按不下快门的。

6×12画幅虽然方便好用,但是在“宽幅”的感觉上还是觉得不够,因此,更多宽幅相机的使用者还是更喜欢6×17的画幅。

要特别提到的是,林哈夫并不是使用常规的施耐德镜头在Technorama 617上,Technorama 617配套的镜头是由林哈夫逐一测试后安装在镜头转接板上的。

每一代的Technorama 617都能适合要求严格的摄影师拍摄建筑、工业、科技和旅游等题材,既方便手持拍摄,又可在三脚架上进行精确对焦和构图。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来看,Technorama 617系列多年来的变化并不大,我曾经听林哈夫的人讲过,倒不是他们没有能力再提高617的技术,只不过现在全球617相机的市场太小了。改设计、更换一次模具的代价根本没法从新款的利润中获得补偿。不过也好,这样给了吉尔得和骑士的宽幅相机多一些的生存机会,也不错!

从购买的角度来讲,不能更换镜头的Technorama 617E经足够好了,镜头规格也能适应绝大多数拍摄的需要。当然,如果你打算使用6×17画幅做主力相机或者有明确的拍摄目的,强力推荐Technorama 6175,它可以伴随你一生的拍摄。

玛米亚7上市于1995年,是可以更换镜头能够测距的旁轴取景6×7厘米画幅照相机。

玛米亚公司特别推崇6×7厘米的画幅,而实际上的确这一画幅比例很适合标准摄影用和工业印刷用规格的放大,可以最大限度利用胶片面积。根据这一理念推出的Mamiya RB67在市场上获得很大的成功,不过它实在是太大太重。为了在达到高画质的同时,又能够具备易于携带,操作便利,机动灵活的特性,玛米亚开发了Mamiya 7系列。

Mamiya 7最初有4只新的镜头,包括65毫米F4、80毫米F4、150毫米F4.5和广受称赞的43毫米F4.5,后来又增加了50毫米F4.5和210毫米F8。其中,65毫米F4、80毫米F4,150毫米F4.5可以不使用外置取景器,在换镜头时取景器里相应的取景框线可以自动切换,而其他镜头的则需要外置取景器。

玛米亚7上市于1999年,是玛米亚7的小改版,沿用了玛米米亚7的所有镜头。和玛米亚7相比,玛米亚7增加了多次曝光,机身下的帘布旋纽变大而容易转动了,此外,曝光补偿也可以单手操作了。玛米亚7和7使用1 20胶片可以拍摄10张底片,使用220胶片可以拍摄20张底片。另有还有135胶片宽幅附件,装上它后可以使用135胶片拍摄24×65毫米尺寸的宽幅画面,这一点很受一些摄影者的喜爱。

nlc202309031905

玛米亚7系列的优势主要在于6×7厘米的片幅。以及在此片幅中独一无二的轻巧和便利性,另外在价钱上也很超值(带标准镜头的套机价格在12,000元左右)。如果你一直用35毫米相机,不打算使用沉重、繁琐的哈苏之类的中画幅单反,你会发现玛米亚7可以在你接受的便利程度的基础上大大提高画面质量。

相对于其6×7厘米的画幅来讲,玛米业7的机身很小,很轻,机身的尺寸仅为宽160毫米,高112毫米,厚66毫米,重920克,带80毫米的标头也仅重1210克,和专业的35毫米单反相机的体积重量实际上都相差不多。

操控上它也很方便。握持感、对焦和装卷速度和35毫米手动相机都没有太大差别,由于使用的是镜间快门,快门声音非常轻。很多人认为它就是大一号的徕卡,很适合人文题材的拍摄。而实际上,它也适合某些格外需要轻便装备的风光摄影师。

玛米亚7系列相机最适于有专门用途的摄影师或者有明确拍摄目的的摄影爱好者,而对于拍摄面比较广泛的摄影爱好者,恐怕不是很合心意。毕竟旁轴相机有比较明显的局限性。如果你是35毫米单反相机的用户,偶尔需要较大片幅,因而想选择一款较为便利的中画幅相机,那么玛米亚7则是上佳的选择。

禄来6008系列

6×6厘米画幅的120单反相机在二战之后一直是哈苏的天下,很久都没有厂家能对它的地位提出真正有力的挑战。但随着20世纪80年代之后电子化的发展,特别是35毫米单反相机的巨大技术进步,也暴露出哈苏中画幅相机相对的技术落后。

和高速的35毫米单反相机相比,经典的哈苏500系列是一个相当“缓慢”的相机,比如它的“豆腐刀”式后背挡光插片,繁琐的胶卷装卸程序,只有使用棱镜取景器才能进行测光的方式,以及使用电动卷片的不便,都给摄影师带来了麻烦。

而由于自身的结构特点,它并不容易进行突破性的改动,因此,哈苏改弦易辙,推出了新的200系列。但是200系列有一个非常致命的问题,就是价格昂贵,因而给了禄来6008成功的机会。

禄来公司在1988年推出了创世纪的120单反照相机6008,随即很快又推出了6008SRC1000型,它们都是完全电子化的中画幅相机。它结合了现代的可靠的电子技术和35毫米相机的设计思想,融合了丰富便利的操作方式,高速的马达卷片,测光和微电脑控制和显示装置等,使禄来6008成为摄影师创意顺畅的延伸。它和蔡司、施耐德两大光学厂家的顶级光学产品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而且价格也并不难接受。

它的20余只镜头都是由德国最著名的镜头公司——蔡司、施耐德及禄来公司制造的。在进行全速同步闪光的同时,若配接禄来的SRC356转接器,禄来6008 SRC1000可使用多种牌号的自动闪光灯以实现TTL自动闪光。同时,禄来6008SRC1000具有快速的可交换后背,此外,各种专业功能一应俱全,包括:反光镜预升、后背锁、景深预测,高速过片,多次曝光等等,而且操控上比之前所有的6×6厘米画幅的相机都方便许多。

1990年,禄来6008跟随美国宇航员进入太空,在太空中表现相当完美,被给予非常高的评价。而随后多年的使用证明了它的耐用性和可靠性。

禄来6008系列从1989年起获得奖项无数,包括欧洲“最佳照相机设计大奖”。“最佳中画幅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大奖”等多项桂冠,特别是连续6年获得欧洲“最佳中画幅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大奖”。通过6008系列,禄来终于确立了在120单反相机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

对于刚刚进入中画幅领域的人,不论你之前有多少摄影经验,禄来6008都更容易让你上手并且熟练地拍摄,这也是其他6×6厘米画幅的单反相机难以企及的。当然,它也具备与哈苏相机同样的优点:高质量的镜头体系、更加易于更换的胶卷后背和取景器,等等。

禄来公司始终很重视产品的研发,2002年3月,它们又推出了60081的升级版禄来6008AF,这是世界上第一台可以自动对焦的6×6厘米中幅单反相机。禄来6008AF不仅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画幅的自动对焦相机,而且是一台相当先进的机型,可惜最近几年6×6厘米的画幅没有原来那么受欢迎。所以市场反应不温不火。

上一篇:农发项目下一篇:治疗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