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态技术展示平台

2024-05-13

绿色生态技术展示平台(精选5篇)

绿色生态技术展示平台 第1篇

值此2011世界园艺博览会在西安举办之际, 绿地集团抓住这个契机, 打造自己的生态展示平台, 笔者作为项目的实践者, 借此机会表达对绿色建筑、低碳未来的探索尝试, 以及对人居环境的倡导展望。

2 绿地生态科技展示馆概况

2.1 理念

项目建筑的造型大胆前卫, 取名“零屋”。远远望去就像一棵被残食的树桩 (图1) 。立意来源于人类对生态的野蛮入侵, 在巨大的人工作用下, 一棵老树根被切割成人类居住的容器, 树洞和树结仿佛是对人类无声的哭泣。

该方案的核心理念是“零屋”, 我们从三方面诠释它的“零”:“零介入”、“零能耗”、“零排放”。首先建筑以谦虚的姿态介入基地, 植入环境, 表达对环境的尊重来释译“零介入”。其次, 结合项目设计意图与功能用途, 规划“4项绿色低碳目标”, 运用“九大系统四十项技术”实现“零能耗”与“零排放”。

建筑的平面形状是圆形, 总建筑面积1 200m2, 地上726m2, 地下531m2。设计以一条清晰的流线引导游客从建筑的二层主入口进入展馆参观“绿地企业展示区”, 再由竖向钢梯带领游客进入“未来之家展示区”, 然后进入“生态技术展示区”, 最后通过阳光房由一层出口离开, 游览完全程。同时设计师考虑到了无障碍设计, 将残障人士入口设在一层, 并通过垂直电梯完成游览。

2.2 项目定位

作为园艺博览会中的一栋企业自建永久性展示建筑, 在项目定位之初有以下几方面思考。

2.2.1 功能定位

考虑到本项目既是园博会的展示建筑, 具有很强的展览功能需求, 又作为定位为绿色低碳大背景下的企业馆, 因此它必须是有个性的绿色生态建筑, 并将其作为展品本身展示出来, 以实现展览、展示、建筑、绿色多重功能的统一。

2.2.2 绿色目标

生态科技馆需要在绿色理念与技术应用上具备创新性、先进性与展示性, 并实现集成化应用。结合项目功能为生态科技展示馆确定“4项绿色低碳目标”:①建筑常规运行“0能耗”, ②生态设计呼应博览主题, ③感知自然与环境的建筑, ④展示与建筑一体化。

2.3 技术应用

具体而言, 该项目通过“一体化通风舒适系统”、“综合采光系统”、“室内绿化与环境品质”、“形态结构”、“高效围护与智能遮阳系统”、“能源再生利用系统”、“绿色环保以及特种建筑材料应用”、“场地环境整合设计”、“主动设备应用”等技术实现上述目标。

3 技术整合情况

该项目尽可能通过利用各种建筑场地自然环境资源的绿色节能技术, 在不降低舒适度的前提下实现建筑节能, 加上自然采光、绿色照明等技术, 从根本上将建筑基础能耗降低到极低水平;另外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 (BIPV) 、太阳能热水、地源热泵等多种形式再生能源的利用, 从产能角度实现建筑常规运行用能的平衡。

生态科技展示馆通过自然通风、热压式通风、地道风系统、被动式太阳能采暖等被动式技术手段, 加上储能蓄热材料, 实现场馆热舒适, 一般情况下建筑运行不用空调, 仅极端工况下 (小于10%) 考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地源热泵、太阳能热水等实现热舒适 (图2) 。

在场地环境自然条件最佳情况下, 建筑优先进行太阳能加强的热压通风, 当热压通风效用不足时, 系统自动调整进入到通风换气性能更强的风压动力通风模式, 或者实现舒适性能更强的地道风通风模式, 如果上述模式还是不能获得舒适, 则进入地源热泵、太阳能热水舒适实现工况。

地道风是实现该项目利用自然资源低能耗被动运行的核心, 根据季节不同, 室外新鲜空气通过设置在场地周边不同部位 (或树阴下、或烈日里) 的捕风口进入地下通风井道, 利用土壤温度相对稳定原理, 获取地热能, 同时通风井道中设置卵石稳温储能系统, 主要在地道内部铺设卵石, 以储存和稳定一部分的热量, 保证地道送风的温度稳定均匀。通风井道中同时设置除尘杀菌防潮排水等措施, 并对进入的新风进行检测确保进入室内空气的洁净。进入室内的空气通过不同的输送系统供给参观人员与室内设备, 实现系统高效运行。而系统的送风动力则来自于太阳能发电 (图3) 。

场地环境的改善与美化设计是项目实现低能耗运行的基础性工作。该项目通过设置人工湿地与水环境、乡土植物复层绿化遮阳防风技术、透水铺装与环保地面技术、凉雾景观系统等设计改善场地小气候。并通过人工湿地砾石景观对室外热环境进行季节性调控, 夏季水漫蒸发降温, 冬季水枯卵石接受太阳辐射蓄热 (图4) 。

绿色照明技术也是该项目的一大亮点, 针对不同区域与功能, 规划设计了环境基础照明, 展示重点照明, 室外景观照明。同时利用无线控制, 实现基础照明随人流的增减和日光的强弱自动调节明暗;重点照明随参观人员的有无自动开闭;可与窗帘、送风系统等实现联动照明智能控制。

上述所有系统均通过建筑自身的智能楼宇系统自动实现, 无需额外人工干预。

4结语

生态科技展示馆作为探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尝试, 希望能够成为感知自然与环境的建筑。该项目所采用技术的实现与建筑自然环境状况息息相关, 通过各类生态与技术指针系统实时反馈自然环境与建筑系统的变化。通过各类生态感知、技术感知、环境感知、气候感知等设计, 使得建筑成为一个融入环境有机的活着的存在。类似鱼儿感知水质、阳光与水位的太阳辐射状况感知、相变色变的温度感知、随着季节变化的建筑形态与运行状况调整的设计不一而足。

摘要:指出了自然通风、热压式通风、地道风系统、被动式太阳能采暖等利用建筑场地自然环境资源的低碳技术, 在不降低舒适度的前提下可实现建筑节能, 提出了对绿色建筑实践过程中的一些理念与思考。

关键词:低碳技术,绿色建筑,生态

参考文献

[1]刘先觉.生态建筑学[M].西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日立高密度展示绿色智能技术 第2篇

016年,中国经济的发展重点在哪里?回首2015年,能够非常明确地知道,重点首先是在治理环境的前提下获得发展。北京在2015年12月连续两次发布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全市500多万辆机动车执行单双号限行,中小学及幼儿园停课,这座数千万人口的大城市进入应对空气重污染的紧急状态。中国其他城市也开始制定红色预警,在发生空气严重污染的时候,同样会采取上述措施,这说明加重环境负担的经济发展已经不足取,绿色发展成为国家政策的重要内容。

城市化也依旧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对东北、中原、成渝等几大城市群的培育,类似于深圳、广州、上海、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在内陆开始逐步形成。新的城市需要智能制造,需要建成智慧城市。这会成为中国经济政策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外资企业中,日立制作所(以下简称日立)迅速作出了反应。《经济》记者在2015年多方接触日立公司人员,从日立2015年11月23日举办的“中国制造2025技术交流会”,12月4日举办的“日立技术论坛”看,其高密度地向中国政府、企业展示了日立绿色及智能技术,说明日立将“中国制造2025”看成一个巨大的商业机会,通过传播日立的相关技术,协助中国企业在“中国制造2025”上获得相关技术,并继续拓展中国业务。

强化在华的“绿色”与“智能”特色

在2015年11月23日日立主办的“中国制造2025技术交流会”上,《经济》记者看到,中国电子商会、大量中国企业负责技术的人员参加了会议,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中国智造与工业4.0研究所所长王喜文、河北钢铁集团唐钢公司能源环保部长等在会上做了发言。从各位专家的演讲内容看,资源与环境问题是中国国家、企业最为关心且需要立即解决的问题。日立则从企业社会贡献(CSR)、节能技术、智能制造等方面,回应了中方提出的问题,给出了十分具体的解决方案。

日立这些年特别重视研究中国产业政策,并及时将其业务范围调整为积极顺应中国产业需求,在调整中获得发展。在2015年12月4日的日立技术论坛召开之前,《经济》记者有机会采访了日立制作所执行役常务、中国总代表小久保宪一及执行役常务、CTO(首席技术官)兼研究开发集团长小岛启二。

本刊曾多次采访过小久保总代表,这次一见面,小久保再次强调了日立的中国总战略:“我们非常重视中国业务,在不遗余力地积极推动这里的业务。”小久保注意到,2015年10月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建议,特别是其中谈到的“中国制造2025”。从日立的角度看,中国提出的转型,意味着生产方式从过去使用廉价劳动力、大量生产同样产品,转向开始更加重视基础设施制造业和信息技术互联网的融合交流,以此来提升生产的效率,生产出高附加价值的产品。“‘十三五’规划中提到了建设信息网络强国、健康中国和美丽中国等各种各样的内容,这些与我们日立的技术或者我们开展的工作密切相关,我们的技术可以用于中国这些方面,这是我们今后继续加大在中国的工作力度的主要动力。”小久保说。

消费者如果将观念停留在20年前,因为自己消费过日立家电,就认为日立是个家电厂家的话,这就与现实的日立存在巨大的差距。小久保希望《经济》杂志向中国读者这样介绍现在的日立,他说:“日立可以说是在全球范围内在基础设施、生产和IT技术方面都拥有很好的技术及能力的为数不多的企业之一。”换句话说,日立与西门子、通用电气(GE)等公司一样,可以制造出生产装置,但比这些企业多了IT技术。但同时日立也具有与IBM等公司相同的业务,是一家拥有信息技术的企业。两者兼而有之,让日立的企业特点别具一格。

“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便是这种特色的体现之一。小岛启二向《经济》记者介绍了日立研究开发的最新动向,他说:“现在我们面临的世界局势十分复杂,诸多课题亟待解决,其中包括能源环境的问题、食物和水资源的问题,还有交通系统的问题,再加上网络安全的问题等。要想解决这些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研发新技术,围绕这些新的问题来思考如何与客户协同创新,共同解决。”在制造领域,日立从自己保有的大量技术中,着重从智能与绿色两个方面助力实现“中国制造2025”目标,并同时扩大在华业务。

智能及绿色服务与智慧城市建设

《经济》记者在1上述日立技术论坛上,看到了该公司在地下管网信息控制方面的技术,并请小岛启二CTO详细介绍了这方面的开发与运营状况。小岛说:“在日本,日立在此方面做的主要是对地下的各种各样的管网信息进行维护,以及在地下管网进行设计规划时进行模拟仿真。”为此,日立正在推进一个描绘与地下管网相关的地图坐标信息系统(日立称之为“四维地图系统”)的研发项目。地下管网随时会发生变化,日立所开展的研究,力图从时间和空间维度来体现地下管网的变化情况。

在日本,各种各样的地下管网分属于不同的供电或者燃气企业,还没有形成一个把所有的地下管网综合在一起的统一数据库。因此,在日本也会发生进行挖掘工程前因没能完全掌握地下情况,而破坏了其他管网的事故。日立正在以智能化技术帮助解决这些课题。小岛说,中国在建设新城市、改造城市公共设施时,“建设全市综合地下管廊项目,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也会给日立带来很好的商机”。

绿色及智能制造技术是如何在日立公司中诞生的?在检测方面常年积累的优势技术,是让日立领先于其他企业的主要原因之一。小岛对《经济》记者说,“日立的研发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这种研发工作的起源是,考虑到客户在使用日立最初生产的产品时,可能会发生操作不畅或者故障,为此日立专门成立了解析相应原因的研究部门。当时最需要的是检测技术。在百余年的技术研发和积累之下,日立的检测技术已经是全球一流水平。”

从与日立技术论坛同时开设的技术展示会场上,《经济》记者看到,静脉识别技术、脸部识别等检测技术均在这里有所展示。日立开发出了全球分辨率最高的电子显微镜,检测精度达到43皮米(PM),可以更加清晰地观测氢原子内部,能够对磁场及电池等材料进行检测,以帮助更好地进行研发。使用这种电子显微镜技术,日立制造出了很多优势产品,其中之一就是半导体检测设备,它能对半导体的各个部件进行精密的检测,并占有全球8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检测技术方面日立领先于全球。”小岛非常自豪地说。

除了特别高精尖的技术,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物联网,由于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传感,因此日立的技术也能充分发挥作用。

从技术层面看,2016年中国在环保及新城市建设方面会产生大量的市场需求。在此背景下,日立及时地向中国政府、企业高密度展示自己的技术特点,在满足中国对技术的需求的同时,也一定能进一步把握住中国商机。

“目前我们在华员工达到了5万人,在华的企业数量一共是182家。日立在华的销售额达到了600亿元人民币,其中85%都是在中国生产、中国销售所获得的。”小久保对《经济》记者说。2016年,日立将用其绿色技术及智能技术开拓中国市场,应该能做得更好更大。

绿色生态技术展示平台 第3篇

关键词:Skyline平台,数字城市,多维展示与决策,三维GIS

1 概述

伴随着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数字城市的构建已愈来愈成为关注的热点。数字城市是数字地球战略构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将现实中的城市以空间位置及其相关联信息为基础形成多维的、数字化的信息系统, 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 将城市的各种信息资源加以整合并利用。在初始阶段, 构建数字城市主要依靠二维GIS, 当前, 三维GIS技术已日趋成熟, 推广使用后, 数字城市的应用研究必将有突飞猛进的发展。三维GIS与二维GIS相比, 它可以多维呈现城市各种元素, 它以立体造型技术来展现地理空间现象, 能给人以更真实的感觉。不仅能够对空间对象进行其特有的多维空间分析和操作功能, 还能描述和表达它们之间的垂直关系和平面关系。数字城市的构建完成, 可以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同时还能在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打击犯罪、防灾减灾、电子商务方面发挥自己应有的功效。以三维GIS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城市, 可以提供全新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的决策辅助信息, 还可以为市民提供享受数字化生存的环境。

2 基于多维信息的数字城市模型

建立以城市地理坐标为基准的完整数字化模型, 收集、整理、归纳现实城市中的多维信息, 用户可以快速、完整、形象地了解全市宏观和微观的各种情况, 通过互联网联结起来。用户登录系统后, 根据地理学原理, 空间对象依层次分为9块:现实世界、概念世界、地理空间世界、尺度世界、项目世界、点世界、集合世界、地理要素世界。根据地理信息的特点:区域分布性、数据量大、信息载体的多样性以及三维GIS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再结合面向对象方法, 就能建立一个比较完备的空间信息模型。如下三层概念模型可搭建出来, 如图1-1所示。

3 多维展示与决策系统设计

通过建立综合的多媒体数据库, 构建具备能够将原有城市信息资料文档、二维矢量数据和三维场景相结合的多维展示与决策系统。该系统是一个集二维三维于一体的GIS平台, 可以通过该多维平台查询调用大量的资源信息, 同时可以直观查看监控的多维信息数据 (如交通信息等) , 并整合多维信息进行分析, 服务于城建规划、应急救援决策的制定等。

3.1系统的功能设计系统分为三个功能模块, 由下向上依次为:底层数据管理、维护、服务层, 包括:数据服务子系统、用户管理子系统、多维信息发布与远程协同子系统。基础功能平台层, 包括:通信子系统、信息展示与查询系统等。应用功能层 (业务子系统) , 包括:电子政务子系统、电子商务子系统、智能交通子系统、统计、分析、调度决策子系统、电子医院子系统、故障定位子系统和网上社区子系统等。

3.2详细设计基于数字高程模型 (DEM) 的三维GIS有助于用户对空间数据相互关系的直观理解, 但仅把多维可视化模型作为信息表示的一种输出媒体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各种各样的GIS用户来说, 往往需要直接将其作为可交互查询的媒体。在此分析基础上, 采用以下方法对应用系统进行详细设计: (1) 以关系型数据库作为数据管理的中心。由于多维数字城市展示系统会涉及到各种类型的数据, 因此, 为实现系统数据集成存储、网络共享、分布式处理, 系统采用关系型数据库来管理结构化数据与非结构化数据。数据库管理系统选用大型数据库Oracle平台, 实现对数据的统一管理, 从而使城市空间数据与非空间数据的管理问题得以解决。 (2) 多维影像合成采用Skyline平台的TerraBuilder模块实现。系统中, 完成数字DOM图像与数字DEM模型进行多维融合, 生成系统skyline独有的多维地形文件, 采用TerraBuilder合成技术, 它支持包括遥感影像、高程数据、特殊景观纹理和基础二维GIS数据等多种数据的合成。 (3) 系统开发应用TerraExplorer Pro模块进行。我们可以与现存的二维系统实现联动, 因为TerraExplorer Pro支持WFS/WM S和ArcSDE, 同时, 利用skyline的Developer提供的COM接口, 可以实现用户自定义开发, 各种外部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 完美做到与Oracle平台的结合。 (4) 系统的数据发布管理。海量的地理信息数据, 是制约多维GIS发展的一大难题, 而本系统采用Skyline平台的TerraGate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用户浏览海量数据可以没有限制、没有阻碍。

3.3系统的逻辑结构根据上述的系统设计方案, 系统的逻辑结构进行如下设计:系统采用三层式逻辑结构:底层数据平台、发布数据系统平台、应用系统平台。底层数据平台:Oracle数据库作为底层平台, 数据信息包括TerraBuilder合成之后的多维数据、以及二维的影像和属性数据, 还有其他的数据 (如单位列表、电话簿等) , 其中还有原有基础城市数据的链接等。发布数据系统平台:完成二维、三维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发布功能, 发布多维数据采用TerraGate, 发布二维数据采用ArcIMS。应用系统平台:应用系统使数字城市的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智能交通和分析决策等功能可以实现, 它是通过COM接口与底层数据库和数据发布层进行数据交互的功能扩展。

3.4系统典型应用的研制 (1) 二维、多维展示功能的实现。本系统采用二维和多维联合操作的方式, 在不影响用户操作方便性的基础上实现了多维可视化效果, 使显示、查询和编辑可以在两种视图之间自由切换。从而在多维可视化场景下, 继承二维GIS操作具有无极放大、选择唯一和定位准确的特点, 结合三维GIS的强大空间检索和分析功能为城市的规划、设计和高效管理提供整体支持。 (2) 空间行为决策系统的开发。空间信息分析与行为决策是三维GIS的核心部分之一, 空间信息分析在地理数据的应用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系统开发了一些简单的空间分析功能模块, 比如图1-2所示的“测量功能”模块, 这与二维计算机地图制图系统有显著的差别。利用系统的空间信息分析技术, 对原始数据模型进行观察和分析, 用户可以获得新的经验和知识, 并做出城市空间行为的决策。

4 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4.1多维建模技术城市多维景观模型包含数字高程模型、地面纹理影像等数据, 它是多维数字城市信息系统的表现模型。本系统数字高程模型的建模方法采用综合形式, 普遍采用数字摄影测量方法, 结合GIS数据, 通过影像匹配快速自动生成数字高程模型。另一种方法是采用三维设计软件, 如3Dmaxs等软件, 通过Skyline平台提供的COM接口, 将设计好的模型实体导入并定位于特殊地形景观模型中。

4.2图像压缩处理技术图像压缩采用小波算法实现, 可以生成地面纹理和形状最大限度接近真实目标, 从而保证了图像压缩后的质量达到无失真。图像压缩比高, 以1米地面高度分辨率的影像数据和25米地面高度分辨率的高程数据多维融合为例, 经过测试, 压缩比一般可达到4:1, 最高甚至可以达到10:1。高图像压缩比和快速还原能力得以实现, 它采用多级LOD方式存储系统影像, 使多比例尺、多尺度空间地形数据可以无缝融合在一起, 调用图像响应时间不超过0.5秒, 从而在根本上解决了大型影像数据 (>200GB) 的网络浏览问题。

5 结论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各行各业开始重视交互式多维可视化应用软件的开发。针对数字城市应用系统的特点, 我们基于Skyline平台实现了一个面向数字城市应用领域的交互式可视化多维展示与决策系统。系统应用后,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城市数字化管理提供完善的支持, 可视化程度高、交互性好和开放性强是该系统的特点, 在当前飞速发展的城市数字规划与管理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王树德.数字城市基本问题和我国数字城市建设[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2, (01) .

[2]周利军.GIS在数字城市中的作用[J].绥化学院学报, 2005, (05) .

绿色生态技术展示平台 第4篇

斯图加特展览公司位于德国工业和科技最发达的巴登-符腾堡州, 那里的人均GDP居德国第1, 也是欧洲工业最密集的区域之一。良好的经济环境和场馆优势, 使斯图加特展览公司成为国际参展商信赖和期待的首选。作为AGMET展会的主办方, 斯图加特展览公司将利用其成熟的全球网络在海外全面推广展会, 同时, 凭借其在全球成功举办60余个专业展览会的办展经验, 斯图加特展览公司的专业化展会运作团队也将为展览会提供最国际化专业化的展览平台。

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成立的国家一级协会, 其业务主管部门是农业部。协会会员由农机化、科研、教育、鉴定、认证、推广、监理、维修和社会化服务等方面的机构和个人组成。

本届展会得到了国内专业农业机械管理部门、国际农业教育和农机研发机构的大力协助, 如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农业部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中国农机化导报和德国霍恩海姆大学等。展会还邀请了北京市农业局、天津市农业机械管理局、河北省农业厅、黑龙江农垦总局农机局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机局等作为支持单位。展会期间主办方将联手在农业科技方面久负盛名的德国霍恩海姆大学及国内知名的高等农业学府和行业专业媒体举办农业高端技术论坛, 同时举办农机厂家专题研讨会、田间演示等活动。

绿色生态技术展示平台 第5篇

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局长杨栋梁、副局长王德学与参会嘉宾一同参观展示的应急救援装备

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局长杨栋梁 (左) 向7支国家矿山应急救援队授旗

参观人员在《劳动保护》杂志社展台咨询安全生产动漫产品

为吸收借鉴发达国家在应急管理方面的先进理念、体制机制和经验教训, 发挥相关设备装备研发制造企业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先进适用工艺装备方面的科技创新能力, 推进应急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壮大, 中国国际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论坛暨应急技术与装备展览会 (简称论坛暨展览会) 2007年应运而生, 并且每2年举办一届。

6月25日上午, 第四届中国国际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论坛暨应急技术与装备展览会在北京开幕。本届论坛暨展览会的主题为“以人为本, 科学施救”。

来自中国、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德国、南非等多个国家以及国际劳工组织、国际矿山救援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国际组织的政府官员、企业高管、专家学者, 在2天时间里, 就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法制建设、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应急预案培训演练与宣传教育、典型事故救援案例分析、应急技术与装备建设、中澳矿山安全与应急管理交流合作等议题, 进行了交流探讨, 共500余名国内外代表参加了论坛和展览会。

开幕式后, 与会人员在全国农业展览馆参与了国家矿山应急救援队授旗仪式, 参观了应急技术与装备展览会。

近年来, 国家投入人力、物力、财力, 建成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开滦队、大同队、平顶山队、鹤岗队、淮南队、芙蓉队、靖远队, 配备了具有国内外领先水平的救援装备,

图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开发的“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展示区

工作人员演示完自动破窗逃生装置后, 清理装置

承担起全国各大区域内以及跨区域重特大、特别复杂矿山事故的应急救援任务。

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局长杨栋梁向7支队伍代表授旗, 这标志着7支国家矿山应急救援队将正式履行新的使命, 提高矿山应急救援专业技能, 强化实战训练, 忠诚履行使命, 维护生产安全。

此次展览会为期3天, 室内外展览面积约1.5万m2, 搭建了一个展示先进适用应急救援科技装备, 体现国内外应急装备研发生产企业的能力与水平的平台。

中国、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100余家应急救援技术装备研发生产企业、行业组织、科研机构、服务机构同场展示, 如三一重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德尔格等。在展厅中, 中国西部安全 (应急) 产业基地、中国安全应急救援产业联盟占据了很大的面积, 他们组织入驻或是联盟企业集体参展, 集中展示在应急救援领域的成果。

室内展览内容包括救援用工程机械、救援用特种车辆、监测监控系统、应急指挥系统、避险逃生系统、消防灭火系统、化学品泄漏处置系统、人员定位搜救系统、破拆支护系统、医疗救护系统、救护队员个体防护装备等几大类产品。大型车载救援钻机、大功率排水泵、救援用起重汽车、救援用特种车辆等则是室外展览的重点。

上一篇:提高听力下一篇:流通股集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