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饮用水范文

2024-07-16

农村饮用水范文(精选12篇)

农村饮用水 第1篇

目前, 我国北方地区多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 南方部分地区以江河湖泊水为主。农村饮用水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水和水质污染程度严重。农村饮水不安全的原因既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以下是对农村饮用水不安全问题的成因分析。

1 特殊地质、水文条件等自然因素造成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等问题

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等问题形成自然原因主要是当地的气候条件、地质地形条件差、水资源量少且分布不均等原因形成。如氟是一个典型的亲石元素, 它以最大丰度出现于岩石圈, 迄今自然界中含氟矿达110种以上, 这些含氟矿经火山喷发、岩石的侵蚀淋溶、高温熔岩加强了氟化物向水环境中的转移;天然水体中砷的天然来源主要是由含砷土壤和岩石的风化、地质的变迁、含砷矿的淋洗、地下岩层矿物的溶解而进入水体的;地下水苦咸化的原因是地下岩层含盐量高, 地势低洼, 降雨量小, 蒸发强烈及封闭型地质构造等。另外, 部分水源中存在固有的有毒有害元素和致病微生物等也影响农村饮水安全。

2 一些农村地区饮水设备简陋、卫生条件差、集中供水率低, 水质很难保证[3]

目前, 我国许多村屯还较多地存在这样的景象:水井周围10m以内, 有很多厕所或粪坑、牲畜圈、污水沟等, 而且不少水井只是几米深的浅水井。地表的污水通过渗透或直接流入井中, 农民喝了受污染的水而发生疾病的现象时有发生。

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排放量也在逐年增加。据估算, 全国农村生活污水年排放总量约为108.2亿吨, 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的东部和中部地区。农村人均日排放生活垃圾已达0.34kg。因农村基础设施比较落后, 普遍缺乏基本的排水和垃圾清运处理系统, 污水大多不经任何处理, 直接排放或沉积在村边沟渠和村庄地面, 降雨时最终被冲刷进入水体。

3 工业污染造成农村水质恶化

过去饮用水水质超标大多表现在感观和细菌学指标方面, 现在由于工业污染, 饮用水水质则是越来越多的化学甚至毒理学指标超标, 直接饮用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的农村居民饮水质量和卫生状况难以保障。

一些农村靠近工业区, 工厂排放的废水经过多种途径进入村民饮用水源, 工厂废气中的有害物质通过降雨、直接沉降等多种方式也进入到饮用水源。如安徽省奎濉河上游水污染严重, 造成河道两岸25万人饮水困难;浙江桐庐县对234个农村供水站、91所学校、189所幼儿园饮用水卫生监测, 其细菌指标合格率分别为:8.81%、49.45%和9%。生活饮用水污染造成了“水质型缺水”, 有水不能用。

因工业生产而引起的重金属污染不可小视。我国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面积达2000万公顷, 占总耕地面积的1/6, 因工业“三废”污染的农田近700万公顷。有资料显示, 华南地区有的城市有50%的耕地遭受镉、砷、汞等有毒重金属和石油类的污染;长江三角洲地区有的城市连片的农田受镉、铅、砷、铜、锌等多种重金属污染, 致使10%的土壤基本丧失生产力。目前, 全国约有65%的污灌耕地遭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 部分耕地重金属含量已超过土壤环境质量II级标准。耕地中的有毒物质, 可通过环境界面的交换和迁移, 致使水质恶化。

有些地区饮用水中氟、砷等物质来源于工业污染。从20世纪初期到20世纪30年代, 氟化物是许多工业生产如制铅、过磷酸钙、钢、镁等等生产的无用副产品, 商业中唯一的作用是用作杀虫剂和杀啮齿类剂;到20世纪40年代, 氟化物开始进入致冷剂、喷雾剂、润滑剂和塑料的领域;氟原子也被引进到药剂制备中, 用以增强药剂的作用;在高辛烷值生产上氟化物开始代替硫酸;同时, 氟化物的应用迅速扩展到导弹推进系统和核能领域。氟化物大量随工业废物排入环境中, 造成地下水源的污染, 由于大多氟化物是可溶的, 所以氟即可以在地表水中存在, 又可以在地下水中存在。地表淡水中氟浓度通常低到0.01~0.3mg/L。在地下水中, 氟的天然浓度可从1到35mg/L。采矿、化工、化学制药、农药生产, 制革等工业生产的含砷工业废水或固体废弃物是造成地下水体的砷污染的重要因素。

4 农业面源污染严重, 造成了严重的水体污染[4]

面源污染是指在农民生活与农业生产过程中, 由于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等化学投入品, 以及人畜粪便和垃圾随意排放, 使氮素和磷素等营养物质、农药及其他有机或无机污染物质, 通过地表径流和农田渗漏, 造成对江、河、湖泊等水体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影响范围大、因素多、方式复杂、强度难以定量评估等特点。

农业固体废弃物未得到合理回收和利用。农作物秸秆是农业主要固体废物之一, 大都没有经过综合利用, 与生活垃圾一起四处堆放或沿河湖岸堆放。在降雨的冲刷下, 其大量渗滤液排入水体或直接被冲入河道。每年大量农膜残存于耕地、土壤和流入沟河中, 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

5 农村饮用水安全管理中存在问题

当然, 许多地区的农村饮用水存在安全问题也与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不健全, 农村环境保护监管力量薄弱有关。现行的环境管理法律法规和制度, 大部分都是针对工业和城市制定的, 难以适应农村环境管理的需要。农村大部分地区的农户分散居住, 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废物随意排放, 监管十分困难。农业生产中的污染防治, 很大的程度上主要靠农民的自觉行动。一些重污染企业为逃避监管, 在农村地区建厂排污的现象较为普遍。

另外, 农村饮用水源水质监测还是空白, 底数不清, 监测力量严重不足。目前, 我国只是在城市和重点流域开展了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与评价, 而在广大农村地区, 由于水源地分布分散, 规模小, 水质水量不稳定, 开展例行监测工作难度很大, 且目前也不具备开展农村饮水安全监测的能力。

针对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问题, 应重视水源保护工作, 防止供水水源受到污染和人为破坏。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国家已提出将新增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要重点向农村倾斜, 加大对农村供水、卫生、文化事业等的投入[5]。相信随着农村饮水工程的建设, 村饮用水水质安全问题会得到逐步解决。

参考文献

[1]张新.我国1/3人口饮用水不符合卫生标准[J].化学分析计量, 2005, 14 (1) .

[2]翟浩辉.在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06, http://ncsl.mwr.gov.cn

[3]李宗明.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J].中国发展观察, 2005, 10.

[4]雷刚, 崔彩贤, 田义文.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 35 (5) .

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 第2篇

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事关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国农村安全饮水普及率大致为东部70%,中部40%,西部不到40%,农村饮水安全形势仍十分严峻。

农村饮用水主要来源于河水、井水、泉水等,基本不采取净化措施就直接饮用或烧开饮用。调查结果表明,到2004年底,全国尚有

3.23亿农村人口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其中各类饮水水质不安全的有

2.27亿人,水量不足、取水不方便及供水保证率低的近9 600万人。

2.27亿水质不安全人口中,饮用水氟、砷含量超标的有5 370万人,饮用苦咸水的有3 850万人,地表或地下饮用水源被严重污染的涉及9 080万人,饮用水中铁锰等超标的有4 410万人。

一、农村饮用水安全的影响因素

1、工业污染

过去饮用水水质超标大多表现在感观和细菌学指标方面,现在由于工业污染,饮用水水质则是越来越多的化学甚至毒理学指标超标,直接饮用地表水或浅层地下水的农村居民饮水质量和卫生状况难以保障。一些农村靠近工业区,工厂排放的废水经过多种途径直接进入村民饮用水源,工厂废气中的有害物质通过降雨、直接沉降等多种方式也进入到饮用水源。

2、农业面源污染

面源污染是指在农民生活与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等化学投入品,以及人畜粪便和垃圾随意排放,使氮和磷等营养物质、农药及其他有机或无机污染物质,通过地表径流或农田渗漏,造成对江、河、湖泊等水体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影响范围大、因素多、方式复杂、强度难以定量评估等特点。

3、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

我国饮用高氟水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东北及西北地区的部分省(自治区),长期饮用高氟水,会产生地方性氟中毒,包括氟斑牙和氟骨症等,直接威胁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饮用高砷水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湖南、江西、吉林等省(自治区),饮用高砷水不仅损害近期人体健康,尤为严重的是,会引起人体长期恶性化改变,如癌变、突变和畸变。农村饮用苦咸水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华东等地区,长期饮用苦咸水会引起高血压、心血管等方面的疾病。

4、供水方式落后,水质监测不力

据初步统计,全国9亿多村镇居民的自来水普及率约为40%,其中镇区约50%,村庄仅30%左右。农村地区集中供水率低,大部分地区都是直接从河道、坑塘、山泉、水库、浅层地下水取水,供水设施简单,几乎无净水处理设施,饮水工程建设标准低,管理设施不完善,造成饮用水中细菌学指标污染物、有害矿物成分超标等严重问题。农村饮用水源水质监测还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存在底数不清、监测力量严重不足的问题。

二、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的对策及建议

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切实做好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把以人为本真正落到实处的一项紧迫任务。各级政府部门都要高度重视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实行目标管理。

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农村水源保护

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切实加强对农村水污染的防治,保护好农村饮用水源。在严格控制点污染源和全面治理的同时,必须加强面源污染的治理力度,走生态农业的发展道路。应充分考虑农村区域特点,实行农资、农技一体化,推广高浓度的复合肥及作物专用配方肥,运用科学施肥技术及优化耕作制度,减少氮肥施用量。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生态养殖,推进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有效防治来自农村与农业生产的面源污染[3]。

3、加大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力度

进一步加大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的工作力度,采取集中供水、分质供水、分散供水以及农村卫生环境整治等工程措施,重点解决高氟、高砷、苦咸和污染水以及严重缺水地区的饮用水安全问题。继续加大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投资,加大对中西部地区重点扶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东部较发达地区要率先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有条件的地方尽早实现城乡统筹供水。要强化农村饮用水工程项目管理,切实做好前期工作,并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和建设程序实施。要建立良性循环的供水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工程项目充分发挥效益。

4、建立有效的水质监测体系

农村饮用水的水质安全问题分析 第3篇

关键词 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问题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51-0215-01

水与我们人类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地球上有着非常丰富的水资源,但是可供人类饮用却很少,我国也是一个相对来讲比较缺水的国家。位于宁夏中部干旱带的同心县水资源极度缺乏,尤其是在农村,很多偏远地区对于水的要求是很低的,由于极度缺水,人们对水质的要求就降低了很多,但是由于这种心态会导致很多问题的发生,首先水资源的安全问题得不到保证,这样通过饮水这种渠道使得一些病菌、病毒的大范围传播,所以说如果水质问题不能得到根本的改善,就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困绕,故笔者就对同心县农村饮用水的水质安全问题进行阐述。

1 目前农村的饮水状况

同心县是农业大县,其中农村人口占着很大一部分,以往农村的饮水问题很是不乐观,这也有很多因素造成的,现在,也在逐步完善农村的饮水安全问题,已经相继建成东部农村饮水安全供水工程、窑山农村饮水安全供水工程、王团农村饮水安全供水工程,西部饮水安全工程也正在建设,不论是大型还是小型的工程,都在逐步的解决目前农村的饮水安全问题,但是即便是这样,同心县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农村人员处于饮水困难的情形中,由于这类问题的明显,所以很多人就会忽略了饮用水水质的问题,所以针对饮用水水质的问题是现在值得我们担忧的一个

问题。

2 目前农村饮用水的水质问题

由于现在农村的饮水问题还没有得到全面的解决,所以现在考虑水质的问题对于农村的人们来说是奢侈的,一般情况下,农村人们普遍认为,只要是清透的水就可以进行饮用,但是正是由于这种不重视的态度,才导致了很多饮用水危害事件的发生,现在相对来说比较发达的农村还好,最起码有基本的水质认识,但是在比较偏远的地方,由于各种技术的落后,对于水质的监管也没有达到基本的要求,由于这种状况的存在,很多偏远的地方由于水质出现的严重问题,而导致了很对地方病的发生,这主要就是由于水质的严重污染,所以说这种现象是非常需要解决的,否则不但会影响偏远地区人民的身体健康,对于子孙后代也会有着深刻的影响,目前我们已经发现了很多由于水质问题所引发的疾病,例如:高氟病、大骨节病、砷中毒病等,这些病症有些不仅仅会造成身体的机能受损,严重的还会导致人民的生命安全,但是迄今为止,还有很多人仍然在饮用这些水质有问题的水。关于水质的问题,还有一方面就是由于水质的问题所引发的传染病,目前,在被污染的水质中,有很多病毒和有害细菌的出现,这样,人们在饮用后就会导致很多传染病的发生这些传染病中有蛔虫引起的传染病最为厉害,由于饮用这种水之后,小孩会出现严重的腹泻感染,这种腹泻感染的死亡率是很高的,而且还有传染的现象,这种疾病严重威胁了偏远农村儿童的身体发育,对提高人民的素质有严重的影响,所以说由于水质问题所产生的危害是极大的,虽然有关部门已经开始了相关的重视,并且制定了一系列的解决措施,但是由于种种困难的局面,导致了现在还未将此类问题进行根本的解决。

3 危害农村饮用水水质的原因

造成农村饮用水水质严重下降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大致可以分为两点,第一点就是人为的因素,而第二点就是自然的原因。

3.1 人为因素的影响

目前,同心县有一部分人还在饮用未经任何处理的黄河水,而黄河水水质问题的严重下降,在很大程度上由于上游人为的破坏。由于现在是经济社会,人们在追求高利益的情况下往往忽略了对于环境的保护,现在对于水质的破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农村饮用水源头的污染,在农村,人们经常将一些牲畜的粪便或者用过的化肥投入到水源中去,还有就是一些农业废物的排放,这样不但严重影响着黄河水的水质,还严重的破坏了生态的平衡,这样往水源之中投入这一类污染物,会引起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的一些有害变异,更严重的是一些有害物质会渗入到地下,造成地下水的严重污染,这样就使其伤害的范围更广。

2)生活废弃物的污染,在人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生活废弃物是有害的,而且绝大部分的生活废弃物是由化学制剂制造而成的,但是很多人都将这些污染范围广,伤害严重的物品扔入到水中,造成水质的严重污染,生活中的一些氮、磷、钾进入到水源中很容易产生很多有害的病毒以及微生物,目前,已经有好多地方由于这样的水质污染已经有很多人员受到了伤害,在农村,由于技术的落后等特点,也使得一些污染物的大范围排放,而且很多偏远的农村由于技术的缺乏,很多人们喝水就直接进行饮用,并没有做过任何技术上的过滤和净化处理,这样危害就会直接进入到人们的身体,给身体造成严重的影响。现在,同心县境内仅有的小洪沟和罗山水源地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这主要就是由于人们对自然的破坏所造成的,现在很多工程建设基础打孔、钻探等,会经常破坏到地下水,从而使地下水造成污染,一般情况下,地下水会有自己的一套自净能力,但是如果受到的污染太大的话,就会失去这种能力,这样就会使地下水受到不可恢复的能力,严重影响地下水的水质。

3.2 自然因素的影响

导致饮用水水质下降的不仅仅是人为因素的影响,有些时候,自然因素也会导致这方面情况的发生,据调查,现在对人体造成伤害的有三种水质,它们分别是氟砷含量超标的、被污染的水、苦碱水。其中除去被污染的水之外,另外的两种都是由于自然因素所导致的,所以基于这种状况,人们在进行水质管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在自然界中,有很多元素在潜移默化的侵入到水中,很容易造成饮用水的污染,有一些水质虽然在看上去没有什么令人担忧的地方,但是在实际的检查中,特别容易出现问题,其中氟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物质,但是如果这种物质加入到水中,就会出现影响水质的问题,据调查,在农村的饮用水中,很多水中都含有这种元素,所以说很多农村的人们都受到了这种物

质的危害,当人们在喝了含有氟的水时,能够导致很多病症,例如,骨质疏松、瘫痪等,给家庭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所以自然因素造成的问题在给你们带来的伤害上也不曾减少。再有一个就是苦碱水,所谓的苦碱水就是含盐量严重的超标,喝起来的时候有苦涩的味道,这种水很难被人们饮用,不单单是这种水的口感不好,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如果长期的饮用这种水,会给身体造成严重的伤害,而且这种水对于农作物的灌溉也是极其不利的,所以随着自然因素所造成的这部分饮用水的水质下降,也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将水质的安全问题进行全方位的提高。

4 加强农村水质的监管

由于水质的问题给农村的人们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所以有关部门应该将这类问题重视起来,将各个工作落实到细节。首先应该进行的就是水质监测,定期对人们饮用水送样进行化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其次应该进行的就是水源的保护,针对水源的保护首先应该禁止上游一些污染物的排放,对于这项工作,相关的领导应该做好水源上游(黄河上游)地区的协调工作,进行统一的管理;然后就是进行技术的落实,有很多偏远的农村,在技术上很是落后,所以应该针对这一点加大资金的投入,以保证一些自来水工程的实施,还有相关的净化工作,在检测的过程中,一旦遇到问题水质,一定要进行有效的治理。再有最后一点就是要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地区的水质问题要进行具体的分析,例如在有碘缺乏的地区,可以在饮用水中多加入一些含碘点较高的物质,这样也可以在一方面起到治愈地方疾病的作用。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树立人们的节约用水的思想,只有从思想上抓起,才会有效果。

5 总结

由于农村的饮用水的水质经常出现问题,所以针对这一现象,有关的领导应该给及相应的重视,并且拿出有效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农村的水质质量。

参考文献

[1]钟格梅,唐振柱,黄江平,李裕利,黎勇,刘展华.2006年广西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水质卫生监测结果分析[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

[2]崔利峰,仇芳,李潮思,刘敬,许德平.农村地区饮用水水质污染调查及控制对策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8,19.

[3]何若英,罗建良,倪宏伟,丁涛,楼越平,崔丹.对河口水库水质安全评价及污染防治措施研究[J].浙江水利科技,2010,02.

[4]徐业林,黄发源,王志强,吴振宇,汪百鸣.安徽省农村集中式供水卫生要求研制报告[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7,01.

[5]陈俊,余辉菊,梁娴,罗国金,杨世烈,何志凡,马晓军,刘斌,杨波.彭州市地震灾害后1月饮用水监测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9,08.

[6]刘文朝,刘群昌,程先军,胡亚琼,赵乐诗,杨广欣,张敦强.2005-2006年农村饮水安全应急工程规划要点[J].中国水利,2005,03.

作者简介

庆阳市农村饮用水安全浅析 第4篇

一、庆阳市自然条件及农村饮用水概况

庆阳市地处西北内陆腹地, 属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沟壑区, 境内沟壑纵横, 丘陵起伏, 地形地貌复杂, 北横羊圈山, 东亘子午岭, 西有六盘屏障, 全境北高南低, 东西隆起。庆阳市地处中纬度地带, 深居内陆, 地形复杂, 气候生态差异很大, 自然条件严酷, 干旱缺水, 灾害频繁。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90毫米, 降水稀少, 地区差异大, 时空分布不均, 日照时数全年平均值在2250小时~2521.3小时之间, 多年平均气温7℃~10℃。

由于庆阳市地处黄土高原沟豁区, 地形复杂, 自然条件较差, 气候干燥, 生态环境恶劣, 水资源缺乏, 污染十分严重, 全市农村安全人口饮水问题仍十分突出, 庆阳市不安全人数为108.1139万人, 其中饮用氟超标11.7244万人, 苦咸水15.1535万人, 未经处理的Ⅳ类及超IV类地表水5.1694万人, 污染严重, 未经处理的地下水1.0611万人, 其他饮水水质超标问题17.7336万人, 水量不达标6.3914万人, 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44.8587万人, 水源保证率不达标6.0218万人。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已严重制约着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和全市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2]。

二、庆阳市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分析

㈠饮用水水质超标问题庆阳市8个县 (区) 共有52.34万人存在饮用水水质超标问题, 其中:高氟水分布在3个县, 11.72万人;苦咸水分布在7个县, 15.15万人;未经处理的Ⅳ类及超Ⅳ类地表水分布在4个县, 5.17万人;污染严重未经处理的地下水分布在3个县区, 1.06万人;细菌指数超标的人口分布在2个县区, 3.53万人;其他 (地方性疾病) 饮水水质超标问题, 分布在5个县, 17.73万人。

㈡水源保证率、生活用水量及用水方便程度方面的问题庆阳市8个县 (区) 均存在水源保证率、生活用水量及用水方便程度方面的问题, 其中:生活用水量不达标6.39万人;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44.86万人;用水保证率偏低6.02万人[2]。

㈢工程技术方面的问题

第一, 净化监测设施不完善。目前庆阳市绝大部分的供水工程缺乏净化和加药设施, 没有水质监测体系和办法, 直接影响农村饮水水质安全。

第二, 水质污染相当严重。庆阳市工农业生产及生活废污水无处理设施, 未实现达标排放, 存在水源污染现象。

第三, 由于存在资金、技术方面的因素, 对庆阳市水资源现状缺乏全面的认识和评估, 资源配置不够合理。

第四, 对新材料、新技术引进和推广力度不大。

第五, 节水意识不强, 对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技术落后, 缺乏力度。

㈣建设管理方面的问题

第一, 部分工程存在建设年代久远, 设计标准偏低, 布局不够合理, 老化失修严重, 影响正常运行。

第二, 有资质的水利建设单位不多, 影响工程建设质量。

第三, 基层技术力量薄弱, 影响工程建设的技术指导和服务。第四, 经济相对落后, 群众自筹能力低下, 自筹资金落实困难。㈤运行管理方面的问题在工程运行管理过程中, 普遍存在重建轻管的问题, 不能及时建立合理的工程运行管理体系, 造成工程管理不力, 人为损坏情况时有发生;部分工程存在运行费用过大, 水价偏高。部分工程存在水价不到位, 缺乏计量装置, 导致管理单位亏本经营, 影响工程正常运行。

㈥行业管理方面的问题行业管理方面主要存在部门利益分割权责不清, 计划、扶贫、农综开发等方面的水利项目投资多头管理, 不能形成合力, 存在重复建设, 浪费资源的现象;同时缺乏有效的投资激励机制, 不能广泛吸纳社会资金, 影响水利工程建设的力度和步伐。

三、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思路和建议

㈠统筹规划, 因地制宜, 合理确定工程方案根据要解决的饮水问题以及庆阳市自然、经济条件、水资源状况、农村人口分布和社会发展状况, 合理选择饮水工程的类型、规模及供水方式。

在塬区乡镇, 水源较为丰富, 人口较集中的地方, 解决饮水问题, 首先应考虑目前尚未达到水质安全的区域, 搞大中型集中供水工程, 其次考虑在已建供水工程的基础上, 在满足水量的条件下, 搞引水工程, 尽量发展自来水入户工程;对居住十分分散的居民, 建集雨蓄水工程。

在山区乡镇, 地形较差, 解决饮水问题, 首先规划因水质水量问题一直没有解决的, 可搞中小型的集中供水工程, 其次在已建供水工程的基础上搞引水工程, 后考虑对水质较好的沟道长流水或泉水建泵站扬水工程, 建集中供水点, 对居住较为分散应适当修建集雨蓄水工程。

在川区乡镇群众较集中的, 水资源污染、苦咸水区, 要首先解决饮水问题, 在群众居住较集中的地区, 有好水源的可修建集中供水工程, 发展自来水入户;无水源的, 宜修建苦咸水净化处理工程, 集中供水。在群众居住分散地区, 有浅层地下水且水质较好的地区, 以修建小电井, 配套小电泵直接入户解决, 其他地区仍以修建集雨工程、集流场集雨为主。

㈡重视水源保护工作水源保护与水质净化相结合, 防治并重。保障饮水安全, 要保护好饮用水源, 应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相关法规的要求, 划定供水水源保护区和供水工程管护范围, 制定保护办法, 特别是加强对水源地周边设置排污口的管理, 限制和禁止有害化肥、农药的使用, 杜绝垃圾和有害物品的堆放, 防止供水水源受到污染和人为破坏。在地下水水源地周围建设灌溉等各类机井, 建设之前要进行科学论证, 防止乱打井超采地下水或引起不同含水层水质混合, 造成饮用水源的氟砷等有害物质超标。要限制发展高污染工业, 防止和减轻对农村饮用水水源的污染。

㈢完善饮水安全监测体系加强水质检测工作, 完善供水水质保障体系。为确保各类供水工程水质达标, 应加强水质检测体系建设, 水务、卫生防疫、环境保护部门要协调配合, 加强水质监测管理。以县级卫生防疫部门为依托, 建立和完善水质监测中心;以规模较大的集中供水站为依托, 分区域设立监测点。对于集中供水工程, 加强水源、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的水质检验和监测;对于分散供水工程, 分区域定期进行水质监测。农村饮水安全监测体系的完善和运行以及饮水卫生宣传教育是一项长期工作, 要落实机构、人员、任务、责任、仪器设备和经费, 并实现信息畅通、资料数据准确及时。今后建设农村饮水工程, 要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必要的水源净化设施, 向用水户提供清洁卫生、水质达标的饮用水。农村饮水安全监测体系的完善和运行以及饮水卫生宣传教育是一项长期工作, 也是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完成后保证农村饮水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 要实现信息畅通、资料数据准确及时, 其所需资金纳入地方同级财政预算[3]。

㈣加强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及运行管理成立由水务、计划、财政、审计等部门组成的庆阳市安全饮水工程项目领导小组, 下设办公室, 由水务局具体负责项目实施, 工程严格按照省级五部门联合制定的农村饮水《实施细则》和省级六部门联合制定的《农村饮水解困项目管理办法》, 对工程项目进行严格管理。项目建设全面实行目标责任制和招标制, 将任务层层分解, 责任落实到单位和个人, 逐级签订责任书, 以确保工程各项目的质量要求。根据不同工程特点和区域内实际情况, 落实管理责任制, 对不同的工程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 对集中供水工程由国家管理单位管理和乡村承包、租赁等方式管理, 小电井、集雨工程采取户建户管, 明确产权、经营权, 实行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制等多种工程管护形式。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 合理核定运行费用和水价, 按成本水价供水, 水价由县物价局核批, 计量收费, 做到自负盈亏、以水养水, 保证了国家资产的增值和保值。并签订了工程运行管理合同, 制定了管理制度。由专人负责经营、管护, 确保了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促进了供水工程良性运营和健康发展。

㈤强化农村饮水安全意识饮水安全问题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乃至生命, 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情。保障农村居民的饮用水安全, 事关农民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生产, 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任务。各级政府部门和水利机构不但要重视此项工作, 而且还应该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 使社会各界都关心当地农村饮水安全工作, 使广大人民真正意识到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是关系到百姓生命和健康的大事, 从而保证农村地区安全饮水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4]。

参考文献

[1]翟耀辉.切实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5, ⑴.

[2]庆阳市水务局.庆阳市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R].庆阳:庆阳市水务局, 2005.

[3]赵乐诗.我国农村饮水安全的形势现状和任务[R].中国节水灌溉网, 2009.

加强农村饮用水工程后续管理 第5篇

曹俊

2012-03-15 08:45:27来源:《中国环境报》 2012年03月14日

针对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后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李世杰建议,制定和完善农村供水工程相关的政策法规,加大公共财政扶持力度,建设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运行维护的长效机制。

目前,我国农村饮用水安全主要问题为相关优惠政策不配套,运行成本高;后期运行维修养护经费短缺;农村饮用水安全管理机构和专业管理人员缺失,管理水平较低;饮用水安全宣传工作不到位、群众参与度不够,用户数量少。

李世杰建议,要制定和完善农村供水工程相关的政策法规。一是针对当前农村供水工程的建设管理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对农村供水工程的地位、作用、性质、建设和管理体制、各级政府和部门职责等做出明确规定,使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决策与运行管理向民主和谐、自主有序的方向发展。二是国家相关部门要研究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将农饮工程用电统一规范为按农村居民用电价格执行,逐步消除各省市农村饮用水工程用电价格政策不一的现象。

江苏省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解决对策 第6篇

本文剖析苏南、苏中、苏北地区威胁农村饮用水安全的背景、现存问题以及深化改革的现实需要。从政府、供水机构、用户(村民)三方现存的监管运行制度层面及供水设施、水源地监测等技术层面,深入分析了当前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薄弱环节,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分区化对江苏省农村饮用水的政府政策、水源监测、居民意识、供水机构责任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和改进措施。

关键词:江苏省;农村;饮用水安全;分区化

一、江苏省农村饮用水问题背景及意义

水是生命之源。随着人口、城市化扩张和经济的迅猛发展,水资源短缺日益制约着社会经济发展,如何同时满足人类对水和能源的需求是全球面临的三大难题之一。饮用水是生存的必需品,饮用水的安全与人民群众的健康息息相关。

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已成为国家重点关注问题之一。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抓好农村饮用水安全,并在“十二五”期间全面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2015年4月16日,国务院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提出推进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保护农村饮用水安全的措施。

农村作为社会、经济信息获取和环境保护的边缘地区,饮用水安全问题更为严峻。据统计,2013年全国农村集中供水人口受益比例已达78%,但仍存在2.98亿农村居民使用不安全饮用水。据江苏省水利厅数据显示,目前在江苏偏远地区,仍有1482万农村人口存在不同程度的饮用水安全问题。

因此,根据江苏农村地区饮用水现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对策建议,是改善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的当务之急。

本研究基于对我国农村饮用水安全现状的文献梳理,结合对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三地农村饮用水的实地调查,力图剖析影响农村饮用水安全的现状,提出相应建议和对策,从而为政府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的相关政策措施的改革完善提供新思路。

二、解决江苏省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的对策建议

1.建立农村饮用水实时预警监测系统

由于苏南地区整体经济条件较好,农村饮用水问题对比与苏中、苏北地区较少,在经济水平、自然环境、技术水平等方面与浙江省有较大的相似度,可学习借鉴浙江省饮用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对主要饮用水源使用自动监测和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饮用水源管理工作、水质监测和相关饮用水源信息的采集、储存、传输、处理、分析的数字化和饮用水源信息资源共享。

2.加强舆论监督下的工业污染治理

高校联盟组织结合社会实践团队,下乡调研,根据居民反馈中存在的工业污染问题,及时上报给有关部门进行核实调查。同时通过网络媒体,曝光污染企业,获得舆论关注。通过舆论压力使得污染企业进行整改。

针对水污染重点区域,呼吁企业积极推动工艺废水的深度处理和中水回用。重点对钢铁、印染等高耗水行业进一步实施深度处理,确保各项污染物分别达到《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

3.设立专项基金,更换清除老旧水管

逐步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基金制度,设立饮用水安全工程维护基金,加强工程资产管理,及时开展日常养护和设备维修。政府部门对于农村地区的管道,采取分批多次的处理手段,遵循“先重后轻”原则,作为一个较为长期的工程,建议制定详细的建设、监管措施,保障管道更换工程落实到位。

在前期的调研中,苏中管网老化的问题较为突出,陈旧的水管中存在的污染因子是导致农村饮用水不安全的原因之一。因此,应着重排查输送路线,供水设施保护力度。

4.建立多重整治监管体系

苏北地区农村居民比重大,经济相对落后,基础设施、监管政策存在问题。建议苏北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推出《饮用水安全卫生信息公示制度》,设置公示栏,公示栏除了必须标明水厂是否取得了卫生许可证,还应当公示消毒记录和水质检测结果卫生行政部门对整体结果进行考评,达到标准必须满足“已清洗消毒、水质检测合格”的要求。

由各地环保部门牵头,坚持政府主导、自愿参与、义务为主、自主监督的原则,在农村建立有规模、高质量的环境信息员队伍。信息员的工作任务主要包括:开展饮用水安全法律法规、保护知识和工作动态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及时了解和反映当地涉及饮用水安全的社情民意;及时上报苗头性环境问题和突发饮用水安全事故;对辖区内水厂的违法行为进行举报;配合村组织协调解决环境污染纠纷。

5.加强水源保护整治

各地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水管理单位要加强供水资源设施的管理和保护,对水源工程设施应定期监测、维修和养护,确保水源工程设施正常运行,工程设计方案应由相应专业设计资质的单位编制,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标准。

结合中小河流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重点做好有饮用水水源地的河道。以水源保护和农村河道整治为重点,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整治,为下游构建生态及饮水安全屏障。

三、结语

获得安全饮用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是关乎人类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的基础问题。在“先发展后治理”的背景下,江苏农村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问题十分严重,加之江苏各地区差异较大,部分地区缺乏环境基础设施和完善的农村水资源管理体系,导致农村水质恶化、水生态退化等水安全问题。从水源水质、供水情况、政府政策、居民意识四方面着手,对苏北、苏中、苏南地区分区进行分析,是解决江苏农村饮用水安全隐患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陈沁,庞月红,钱和,等.江苏省饮用水安全问题与对策[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9(3):121-123.

[2]杜晓荣,谢旭,吴晓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政策研究[J].水利经济,2014(4):39-43.

[3]吕亚荣.我国农村饮用水安全现状、问题及政府管制[J].生态经济,2007(12):123-126.

某市农村饮用水调查与分析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梅河口市辖区内共有19个乡镇。从中随机采集80户农用水井的水样进行水质检测。

1.2 检测指标

主要有感观性状指标、一般化学指标为、毒理学指标为和微生物指标。

1.3 检测方法和评价标准

检测仪器主要有精密pH计、气相色谱仪、722可见分光光度计、培养箱等。依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15751-2006进行检测, 按照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5749-2006进行评价。

2 结果

2.1 总体情况

检测的80份水样中, 有40份是采自农户自己打的水井, 而且均为浅水井。40份采自以村为单位或者以村小组为单位建设的集中式水源地, 通过输水管道输往各农户家中, 均无过滤、沉淀和消毒等净水措施。集中水源地水样中浑浊度、肉眼可见物、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和耐热大肠菌群合格率低于农户自打井合格率。

2.2 水质检测合格率

各项指标均合格水样20份, 合格率为25%。感观性状指标合格率为77.2%;一般化学指标合格率为90.5%, 铁和锰的合格率为52.5%;毒理学指标合格率为100%;微生物指标合格率38.8%。见表1。

3 讨论

3.1 农村饮用水安全的主要问题在于微生物指标超标。

长期以来, 由于农村人畜粪便未得到及时妥善处理, 由此引发的微生物指标超标成为威胁农村饮用水安全的主要问题。有些农户井位离厕所较近, 井位经过雨水的冲刷及人畜粪便的污染, 再加上并未消毒, 导致农村饮用水中微生物指标超标, 这就是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和耐热大肠菌群检出率高的主要原因。微生物检出率高, 不仅污染环境, 还潜伏着传染病暴发和流行的隐患[1]。从检测结果来看, 部分农村饮用井的卫生状况极差。因此, 加大农村改水改厕对提高我市农村饮水安全有着深远的意义。

3.2 从检测结果可以看出, 农村居民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不容乐观, 合格率仅为25%。

农村居民饮用水大部分是简易自备井, 用手提式、手压式和潜水泵取水, 近几年为确保农村饮用水的安全卫生, 国家开展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农村出现了小型集中式供水, 但均未经过沉淀、过滤和消毒等净水措施, 因此微生物超标较多。我国地下水资源丰富, 但不少地下水源含有过量的铁和锰, 梅河口地区就属于这种情况, 这也是农村居民饮用水中铁锰超标的主要原因。饮用水铁锰含量过多, 可引起食欲不振, 呕吐, 腹泻, 胃肠道紊乱, 大便失常, 摄入过量锰能阻止骨骼的发育[2]。因此, 高铁高锰水必须经过净化处理才能饮用。为确保我市农村饮用水的安全卫生, 应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使广大农村居民喝上放心水、安全水。

摘要:目的 通过对梅河口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进行检测与分析, 客观掌握梅河口市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现状。方法 根据梅河口市农村人口分布情况, 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80个行政村做为检测对象, 采集水样进行水质检测和评价。结果 80份饮用水样合格20份, 合格率为25%。不合格水样中, 铁、锰、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和耐热大肠菌群合格率均低于55%。结论 梅河口市农村居民生活饮用水水源地卫生状况较差, 水质检测有部分指标未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应加强对农村居民生活饮用水的改造。

关键词:农村,生活饮用水,检测分析

参考文献

[1]俞振泰, 刘洪亮.天津农村学校饮水和厕所卫生状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 1997, 18 (2) :49.

农村饮用水工程安全保证措施 第8篇

明光全市共有17个镇、街道办事处, 人口60多万 (不包括外来人口) 。据调查到目前为止, 自来水管网覆盖只有10%左右。截止到2008年底, 明光市的自来水厂经过几次扩建, 规模仍然很小, 远远不能满足农村饮用水需求。

明光市的石坝、明东、涧溪、潘村、女山湖、柳巷、张八岭、山界等17个镇当中的个别行政村尚有40多万人口还未被纳入正规水厂的供水范围, 这部分农民依赖于村级无消毒设施的小水厂供水或还没有安装自来水, 只能以天落水、井水、溪流水作为饮用水源, 水质和水量都得不到保证, 饮用水条件较差并急需加以改善和提高。

同时由于明光市的自来水厂的建成时间较早, 原来建设时的管网材质相对较差, 特别是一些严重缺水的地方, 群众要到离村几里远的地方去拉水、挑水, 不仅占用了群众大量的劳动时间, 而且加大了群众的劳动强度;由于水质污染, 部分沿河村庄群众长期饮用污染水, 给群众的身体造成很大伤害。这严重制约着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需要迫切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2 农村饮用水工程不安全因素分析

2.1 农村饮用水不安全的评价标准

判定饮用水不安全由水质、水量、方便程度和保证率四项指标组成。四项指标中只要有一项低于安全最低值, 就定为饮用水不安全。

1) 水质:符合《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要求的为基本安全。2) 水量:每人每天可获得的水量不低于40升。3) 方便程度:供水到户或人力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20分钟。4) 保证率:供水水源保证率不低于90%。

2.2 旧关于水质的问题

2.2.1 水源地水体存在着富营养化趋势

根据市疾病控制中心检测的报告, 明光市各饮用水源水库水质基本符合国家地表水三类以上标准, 从水源角度衡量明光市的水库水源属基本安全。但部分水库在高温季节同时也存在个别指标超标以及蓝藻发生现象, 如林东水库在夏季有蓝藻发生现象, 但对水质影响程度较轻, 未对饮用水安全构成威胁。

2.2.2 集中供水工程存在二次的污染

对全市各水库、水厂出厂水的水质进行定期检测, 水质均符合国家规定的《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但在管网末端部分农村用户的水质有时存在超标现象, 主要原因是由于管道生锈、腐蚀引起。

2.2.3 分散式供水点水质得不到保障

据水质检测统计, 明光市未喝到正规自来水的人群中饮用水水质不达标的人数有50万人, 其中细菌性超标40万人, 其它指标超标10万人。主要原因是直接饮用未经消毒处理的淮河水、塘水和水窖等。

2.3 水量问题

明光市的农村饮用水工程的水源主要有石坝水库等四大水库以及池河、淮河, 正常年份每年入库水量约为6500万m3。明光全市约有60万总人口, 人均可用水为0.29m3/日。可见, 明光市境内的水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明光市经济发展的要求。据统计2004年全市仍有55万人用水量在每人50升/日以下, 用水量只能达到基本安全标准。

3 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的对策

在对全市农村饮用水状况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 以境外引水为先导, 内部节水为措施, 全面改善管网建设为责任的原则进行工作。

3.1 关于工程的对策

1) 切实增加明光的有效水源。在境内挖潜的基础上积极实施境外引水, 当前要积极组织实施好南沙河引水工程和石坝水库至明光引水工程, 为明光提供优质、充足的水资源。

2) 因地制宜地解决群众实际饮用水的困难。如自来桥、涧溪地区等地方, 可以采用分水岭水库引水的办法来予以解决;对目前供水设施简陋且饮用水不安全但有条件进行集中方式进行供水的地方可以通过兴建一定的自来水工程予以解决;对于目前水源受一定程度污染且恢复困难的已有饮用水工程, 应更换水源或开展环境整治、搬迁污染源, 如童家岙村;对缺乏必要水处理设施的已有饮用水工程的村级水厂, 要增加净化、消毒等水处理设施, 使供水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对居住在丘陵地区且较为分散农户可根据当地实际建造分散式供水工程;对于列入移民搬迁计划但目前仍未实施的, 如女山湖新村等村庄, 可先修建一些临时供水设施, 以切实解决群众的饮用水困难。

3) 积极实施农村二次改水, 着力改善广大农村地区的用水条件。根据明光市中西部地区农村二次水改实践, 二次水改可切实提高农民的用水保证率, 改善农村饮用水质量。今后应把农村二次水改向全市东部和南部地区进行全面推广, 使全市农民用水条件有实质性好转。

3.2 关于非工程措施的对策

3.2.1 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进程的管理体制

省市已明确了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农村饮用水工程的管理体制。要按照水利工程建设规范加强对农村饮用水工程管理, 从规划、立项、施工、监理等各个环节推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管理合同制和质量终身制等一系列项目管理制度, 把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成为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民心工程。根据明光市水资源区域之间分布不平衡以及水厂分散、规模较小的特点, 要实现水源的联网供应, 切实提高各镇级水厂的水源保证程度;同时在条件成熟时要撤并部分规模过小的农村水厂, 按照同网同价、同质同价原则推进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

3.2.2 拓宽投资渠道

工程建管资金是基础。在境外引水工程建设上, 按照市级财政投入与自来水公司自行筹集相结合的办法来共同进行解决;在农村二次改水工程建设中, 按照市、镇、村以及受益群众共同负担的原则, 积极筹集工程建设资金;对实施农村中小型饮用水工程规划及建设时, 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 按照个人集资、政府补助的方法进行投资建设, 尽量减少农民的经济负担, 鼓励广大群众参与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

由于当前明光在境外引水以及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中市财政已承担了大量的建设资金, 财政负担已相当沉重, 为筹集相关工程的建设资金, 设想在今后自来水价格调整时, 拟增收用于境外引水和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的专项基金, 以弥补财政资金不足。鼓励民营资本投入, 在境外引水工程建设中, 应允许民营资本参与其中。

3.2.3 强化节水意识的宣传

培育全民的节水意识, 狠抓节水宣传, 要革命就要造革命的舆论, 进行节水革命就必须从节水意识抓起, 要让全市公民都知道我市水资源匮乏的实际, 重视紧迫感, 通过各种媒体大力宣传水情, 讲透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把节约用水作为一种社会公德。增强公民节水的使命感、责任感, 大家都为节水型社会建设做贡献。

摘要:针对明光市农村饮用水老管网废除, 大规模改扩建, 用水量成倍扩大时存在水源质量差、水量不足和保证率不高等不安全因素, 提出保护中型水库水质为主, 更新管网及节水为保证措施, 对保障明光市农村饮用水工程安全具有指导意义。

农村饮用水安全应急管理初探 第9篇

关键词:农村饮用水,安全管理,应急管理

我国高度重视农村饮水问题, 实施了“农村饮水解困”、“农村饮水安全”等一系列工程和水安全管理措施, 投资力度逐步加大, 相继建成了大量农村饮水保障工程, 解决了部分农村人口的饮水问题。从2000年以来, 我国累计投入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的资金达616亿元, 其中中央财政安排资金310亿元, 地方配套和农民群众自筹306亿元, 解决了1.6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和饮水不安全问题。从2006年开始, 为了让农民早日喝上放心水, 我国全面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十一五”期间, 中央财政计划投入320亿元, 投资强度是“十五”期间的3倍, 预计到2010年使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减半, 确保到2015年解决3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1]。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保障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我国农村饮用水不安全的历史将基本结束。随着农村饮用水工程的建设, 农民从最早到河里挑水吃、每户打井吃, 到现在集中供水吃, 饮水方式有了较大改进, 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提高, 但随之而来的新问题也值得人们引起重视:以前分散式的饮用水方式, 如果遇到水污染问题, 受到影响的范围也较小;现在集中供水的方式, 一旦遇到水污染或者其他突发事件, 将导致大面积停水或其他影响农民健康的问题, 给人民群众和农村社会带来较大的伤害和损失, 因此, 要重视农村饮用水安全的应急管理工作, 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制定应急预案。

1 应急管理的概念和特点

1.1 概念

应急管理是用最低的成本, 采用计划、组织、控制等方法和手段, 降低突发事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最大限度地实现控制对象的有效运行。

1.2 特点

a. 突发性。突发事件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 应急管理者往往要面对各种信息不完全、不准确或不及时的情况。整个突发事件的发生过程都充满了风险性、震撼性、爆炸性。突发事件的这些特性使得在危机状态下的应急管理者无法照章办事, 无法快速做出决策, 以迅速应对面临的问题与困难。

b. 规范性。对处理突发事件的组织机构和职责要做出具体明确规定, 建立统一的应急事件应对系统与指挥中心。统一的指挥系统对危机具有全权决策的权力, 通过明确划分权力与责任, 规定不同组织层次和部门、岗位相应的工作职责, 使事件的处理环环相扣, 流程顺畅, 同时也避免出现相互推诿、逃避责任的现象。

c. 集中性。应急管理需要集中各种力量和资源来应对突发事件。突发事件需要调用大量资源, 而资源的匮乏是应急决策管理的又一主要特征, 因此, 要求强化统一指挥原则, 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避免不同部门之间争夺资源的冲突和局部过激反应造成资源浪费。

2 农村饮用水安全应急管理的目标、依据和原则

2.1 目标和依据

“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是政府的工作目标, 也是农村饮用水安全应急管理的目标。加强农村饮用水安全的应急管理, 就是要有效预防、及时控制饮用水污染事件, 一旦发生饮用水污染事件, 要迅速查明原因, 采取应对措施, 防止事态扩大, 从保障农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维护农村社会正常秩序和稳定, 促进农村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我国关于农村饮用水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主要体现在一些环境和资源保护法律、法规中。法律方面, 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突发性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件》;行政法规方面, 主要有国务院制定的《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 环保总局和水利部等部委制定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 建设部和卫生部制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 卫生部制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等[2]。另外, 一些地方政府还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 制定一些地方性的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法律法规。

2.2 原则

a. 预防性原则。提高农村社会对饮用水污染事件的防范意识, 落实各项防范措施, 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 对可能引发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危害因素及时进行监测、分析和预警, 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b. 统一性原则。在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 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分级建立乡 (镇) 、村供水安全应急指挥机构, 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 确定不同等级的安全事件及其对策, 落实应急责任机制。相应的行政、卫生、技术部门也要紧密地配合应急指挥机构周围, 保证把突发事件对农村饮用水安全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c. 动态性原则。突发性事件发生以后, 各级应急指挥小组应根据应急要求快速做出反应, 组织会商, 启动相应预案, 有效控制事态蔓延, 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应急方案, 抓住不同阶段应急管理的主要矛盾, 进行重点管理, 且管理的指导思想、内容、手段都应随着形势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d. 人本化原则。以人为本, 减少危害, 切实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最大程度地减少农村饮用水安全突发事件的危害, 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 积极调动农民广泛参与、认真配合, 鼓励群众报告突发性供水安全事件及其隐患, 及时处置隐患, 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3]。

3 农村饮用水安全应急管理的内容

3.1 农村饮用水污染事件

水污染事件是农村饮用水安全应急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引起农村饮用水污染的来源有多个方面, 这就要求应急管理工作一定要全面细致。具体说来, 工业点源、农业面源、生活污染源最易造成农村饮用水污染。工业点源主要来自2个方面:乡镇企业产生的污废物及工业突发性事件。由于乡镇企业具有布局分散、规模小和经营粗放等特点, 许多乡镇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向河沟、水库和农田, 大量杂乱堆放的工业固体废物又对地表水和地下水产生了二次污染, 严重污染了周边地区的水环境。工业突发性事件所导致的水质变化也影响其周边地区的水环境。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自4个方面:农药化肥的使用、农村畜禽和水产养殖业、污水灌溉、农村固体废弃物。中国是个农业大国, 化肥和农药的生产使用量分别居世界第1位和第2位, 畜禽养殖业也始终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 畜、禽存栏量及水产养殖产量每10年增加1~3倍。由于水资源短缺, 许多地区实施污水灌溉, 大量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的污水用于农田灌溉, 造成土壤、作物、地下水污染。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固体废弃物, 秸秆随意堆放过程中, 发酵分解产生氮素、磷素, 在降雨的冲刷下, 大量含有氮素、磷素的渗滤液被排入饮用水水源, 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水藻频繁发生, 某些藻种所产生的藻毒素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生活污染源主要是农村居民生活中使用的各种洗涤剂和污水、垃圾、粪便等。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比较落后, 普遍缺乏基本的排水和垃圾清运处理系统, 污水大多不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或沉积在村边沟渠和村庄地面, 降雨时被冲刷进入河流、池塘、水库或渗入地下水, 从而导致农村水质恶化[4]。另外, 地域、地理地质因素也导致了农村饮用水污染, 特殊地理地质下高氟水、高砷水和苦咸水等问题的存在, 严重影响了广大农民的生活, 甚至可能引发地方病, 威胁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5]。

3.2 农村饮用水源短缺事件

饮用水源短缺事件是农村饮用水安全应急管理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之一。季节性缺水、饮用水缺乏, 给农村居民的生活造成很大的不便, 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在饮水水量保证率、方便程度方面不安全的人口有9 558万人, 占饮水不安全总人口的30%, 主要分布在位于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的省区, 其中, 西藏、青海、贵州等省 (自治区) 的饮水不安全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比例的60%以上, 辽宁、广西等省 (自治区) 的不安全人口比例也超过了50%[4]。一些地区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 加之供水设施简陋, 或根本没有供水设施而直接从河道、坑塘、山泉、浅井取水饮用, 一旦遇到枯水期, 河水减少甚至断流, 地下水水位下降, 泉水枯竭, 水源就得不到保证, 断水问题时常出现, 再加上工农业和乡镇经济快速发展, 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 使得水源保证率及生活用水量等方面都存在严重问题, 如果发生特大旱情, 饮用水水源将严重不足。

3.3 农村饮用水供水装置或输配管网损坏事件

饮用水供水装置或输配管网损坏事件是农村饮用水安全应急管理过程中需要经常关注的问题。一些地区的部分领导对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的严峻形势认识不足, 重建设, 轻管理, 大搞形象工程, 对水利工程和供水设施的管理重视不足, 未长远考虑农村供水工程的发展规划, 造成已建的工程设施闲置或损毁[6]。我国农村饮用水工程多由各行政区分别进行建设, 供水管网间缺乏必要的衔接, 且供水网络不完善, 工程质量偏低, 经过多年的运行, 部分金属管件锈蚀、管材自然老化, 管网破损、渗漏、堵塞等现象时有发生, 造成供水水量和水压偏低, 供水能力不足[7]。一些农村饮用水工程跑冒滴漏现象严重, 供水得不到保证, 陷入“年年修, 年年破, 年年没水喝”的恶性循环。当这些供水装置或输配管网发生较严重的损坏时, 可能会发生较长时间的断水问题, 在断水期间农民的饮用问题如何解决, 如何在较短时间完成供水装置或输配管网的修理, 以尽快恢复供水, 是农村饮用水安全应急管理必须解决的问题。

4 农村饮用水安全应急管理的保障机制

4.1 组织保障

要尽快成立农村饮用水安全应急管理领导机构, 明确职责, 根据农村饮用水安全事件等级, 迅速做出反应, 组织会商, 从组织上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突发事件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应急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按照有关规定和指令, 启动农村饮用水安全应急预案;按照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原则, 依法统一组织、指挥应急处置工作;向本级人民政府或上级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提出终止应急响应的建议;组建与完善农村饮用水安全事件监测和预警系统;制定农村饮用水安全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并组织演练;组织农村饮用水安全事件应急处置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按规定对外发布农村饮用水安全事件应急处置的有关信息。

4.2 应急水源和物资保障

发生农村饮用水安全事件时, 由当地政府根据应急处置工作需要调用应急储备物资, 保证应急储备物资得到及时补充, 以确保应急所需。供水规模在1万人以上的村镇应当建设适度规模的应急备用水源;建立突发饮用水安全事件应急物资储存、调拨和紧急配送系统, 积极培育和提升紧急动员能力, 确保突发情况下所需的物资器材和生活用品的应急供应。在保证一定数量的必需应急物资储存的基础上, 积极探索由实物储备向应急物资动态储备转化的机制, 同时建立与周边地区物资调剂供应渠道, 以便需要时可迅速调入应急物资。必要时还可依据相关法律法规, 动员和征用社会物资。

4.3 资金保障

农村饮用水安全应急管理必须有相应的资金支持, 这就需要多方筹集资金, 确保资金投入到位:①国家财政安排资金建设农村饮用水工程时, 要考虑农村饮用水安全应急管理的资金预算;② 通过捐助、集资等办法筹集农村饮用水安全应急管理资金。在一些经济条件发达的地区, 农村和农民收入有明显提高, 也涌现出许多企业家和在外经商人员, 可动员他们积极投身家乡建设, 兴办公益事业, 造福家乡;③地方财政每年预算一定的资金补助农村饮用水安全应急管理工作;④从农村集体收入中抽出部分资金用于农村饮用水安全应急管理。

4.4 技术保障

建立农村饮用水安全应急专家库, 为应急处置提供决策咨询和服务, 或根据应急处置工作需要, 调集有关专家和技术队伍处置现场应急工作。同时要加强对饮用水工程管理人员的技术和应急处置培训, 加强对小型饮用水供水单位的技术指导和宣传。目前, 有关农村饮用水水源的研究较少, 没有针对饮用水水源开展系统全面的调查与评价, 很多水环境重大研究项目是水体富营养化和氮磷的控制, 而不是水源保护[8]。部分农村饮用水的处理也存在很大漏洞, 水源日益恶化的村镇饮用水常规工艺处理可能遇到耗氧量、氨氮等指标超标现象, 出水达不到饮用水安全标准, 因此, 需要研究水的预处理工艺或常规处理后的深度处理工艺, 而这需要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4.5 管理保障

建立有效的管理监督机制, 创新农村饮用水安全应急管理制度, 完善农村饮用水安全监测体系, 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环境管理。要根据未达到饮水卫生标准的人口、饮用水水质和地区分布情况, 制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重点和实施方案, 落实人员和经费, 更新仪器设备, 尽快完善农村饮用水安全监测体系, 定期不定期地对各类饮水系统进行水质监测, 通报水质状况, 对集中式供水工程, 要加强水源、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的水质检验和监测。此外, 加强对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的项目管理, 合理选择农村饮用水工程的建设形式、规模和标准, 建立产权明晰、责权统一的农村饮用水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实现农村饮用水工程的良性运行, 使农村饮用水安全应急管理工作处于高效有序的运作状态[9]。

5 结 语

随着国家对农村饮用水工程投入的不断加大, 我国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 但由于部分地区水源不足和水污染问题长期存在, 农村饮用水安全的应急管理问题需要加以长期重视。为了保证农民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改善农村环境,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必须建立完善高效的农村饮用水安全应急管理机制, 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这一机制的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1]赵永平.我国1.6亿农村人口解决饮水问题[EB/OL].[2008-10-13].http://ncsl.mwr.gov.cn/html/1224144117414.html.

[2]曾文革, 许恩信.中国西部农村饮用水安全法律保障研究[J].资源科学, 2008 (4) :513-517.

[3]郝华勇.江汉平原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7 (3) :31-34.

[4]任伯帜, 邓仁建.农村饮用水安全及其对策措施[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8 (5) :11-17.

[5]于建新.浅述农村饮用水安全现状与对策[J].现代预防医学, 2008 (21) :4263-4264.

[6]钟华平, 谢石连.农村饮用水安全与地下水管理[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8 (11) :99-101.

[7]陈来华.温州市瓯海区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成因分析及措施[J].水利发展研究, 2008 (8) :36-40.

[8]王敬怀, 李宗明.中国农民需要“放心水”[J].农村.农业.农民, 2008 (18) :44-48.

农村饮用水安全现状及对策研究 第10篇

1 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的基本经验

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涉及到农村千家万户, 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县委、县政府对此项工作十分重视, 一直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和富民工程来抓, 并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 鼓励全社会各界人士广泛筹集社会资金, 积极兴办饮水工程。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 积极筹集配套自筹资金, 监督用好中央和省财政资金, 按时完成上级下达的饮水工程建设;鼓励个人投资兴办饮水工程, 对个人投资兴办人饮水工程的, 免征一切费用。积极提供各种技术服务, 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加强水污染治理力度, 防止地下水再污染及饮水不安全人口的进一步扩大;对已建成的饮水工程, 由政府和主管部门监督, 制定工程运行和管理制度, 提供法律保护, 保证工程的良性循环;加强宣传, 提高广大群众饮水安全意识、参与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

为使农村饮水工程更好地发挥效益和作用, 必须加强工程的运行管理, 转变工程管理体制, 逐步成立供水协会, 加强协会管理职能, 运用市场经济平稳建立灵活有效的农村自来水工程管理机制。由县水务局牵头, 以乡镇水利站为依托, 成立供水公司, 实行市场化运作, 逐步摸索出符合定陶县实际情况, 具有高效、灵活的运行管理体制。

资金管理方面保证资金使用合理, 专款专用, 制定采购结算及各种资金帐款等方面的有关管理办法, 同时加强群众自筹资金的管理。主要设备、材料实行招标采购, 以确保设备材料质量和降低工程造价。

2 农村饮用水安全现状

2.1 农村饮用水安全普及程度低

虽然农村供水工程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但受历史经济条件限制, 仍有相当一部分村庄和人口饮用水仍不安全。饮用水安全问题严重影响了群众的身心健康, 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2.2 饮用水不安全的分布及其成因

农村饮用水不安全地区受历史、地理、环境等因素的限制,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村庄地下水苦、涩、咸, 这是由地下水质所决定的, 很难得到根本性解决;二是某些地区为高含氟区, 治理难度非常大, 经费需要量大;三是地下水开采漏斗区, 由于连年干旱少雨, 地下水位严重下降, 特别是一遇干旱季节, 这些村庄浅层地下水提水困难, 造成饮用水困难;四是受工业污染的区域, 由于靠近污染源, 造成部分村庄的可饮水区域减少, 使这些村庄成为新增缺水区;五是乡村经济条件差, 无力自行解决饮水安全问题。

人们群众长期饮用苦咸水、污染水等劣质水, 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容易造成儿童身体发育不良, 群众发病率高于正常人群的20%~40%, 平均寿命缩短, 严重影响了广大农村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 影响干群关系、党群关系, 增加了社会不安全因素。为彻底改善农村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 减少疾病, 确保群众身心健康, 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 加快农民致富和建设小康社会步伐, 广大农村干部群众迫切希望改变这种长期饮用水不安全的落后局面。

3 农村饮用水面临的主要问题

建设安全的农村饮用水, 需要解决各个方面的问题, 目前现存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地下水质超标问题

地下水质超标是农村饮水不安全的主要问题, 受历史和地理条件制约, 许多人长期饮用苦咸水。

3.2 生活用水量的问题

人畜饮水主要依靠地下水, 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 其次为引黄补源和灌溉水回归。随着工农业的发展, 用水量逐年增加, 地下水位逐年下降, 特别一遇干旱季节, 许多村庄提取地下水相当困难, 当地群众只能靠手推、肩挑到周围耕地取水或到邻村“借水”, 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

3.3 安全饮用水工程建设和管理方面的问题

目前, 虽然已进行了大量的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的建设, 但是, 通过调查, 已建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标准不高, 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施工技术落后, 由于经济条件落后, 无法引进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设备;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不高, 由于饮水工程涉及面广, 任务量大, 专业施工人员较少, 大都组织当地群众进行施工, 所以施工质量不能完全得到保证;部分人饮水工程建设资金筹集不足, 只好降低工程标准;部分饮水工程是由个人投资兴办, 投资者为追求眼前利益一味追求利润, 致使工程材料质量不能得到有效保证, 造成工程标准较低, 甚至用不到多长时间就报废。

受历史和自然条件的限制, 农村工程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方面也存在严重的问题, 乡镇很少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 很难把工作落实到实处, 而且很难保证配套和自筹资金足额到位, 工程建设很难顺利进行;工程建成后, 很少村庄专门制订运行管理制度, 包括水费标准及计收管理办法等;而且不能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 提出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 制定有关工程维护的法规, 不能切实实行责任制度;此外工程维护资金不足, 不能保证工程的良性运行。

4 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的几点建议

虽然受经济发展和社会条件的制约, 农村饮用水工程面临很多的问题, 但是,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促进农村饮用水安全。在工程建设上, 切实实行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在运行管理中, 各级项目由有关部门进行专门的工程技术指导, 加强宏观管理和经验推广, 提高管理水平, 使工程按市场机制进行运行;此外, 相关部门搞好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 不断提高工程管护人员的素质和管理能力, 及时地吸收先进地区的管理经验和运行模式。

5 结语

农村饮用水 第11篇

【关键词】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饮用水;监测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62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682-02

为了有效保证农村用水卫生安全,保障农村群众的身体健康,笔者在2012年开展某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饮用水卫生调查,对33个监测点分别在枯水期(3-4月份)以及丰水期(7-8月份)取样饮用水进行调查分析,并对饮用水的卫生安全问题进行测定,分析调查资料,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人员与采集 选取某地疾病控制中心的取样采集以及检测人员,对其进行统一培训后,按照相关生活饮用水标准取样采集样本,并将样本妥善保存并将其送交到疾病控制中心,进行检测,监测点33个,枯水期、丰水期采集出厂水、末梢水各1份,样品共计132份。

1.2 检测项目 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13项: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pH、铁、锰、氯化物、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耗氧量、氨氮。

毒理学指标7项:砷、氟化物、铅、汞、镉、铬、硝酸盐。

微生物学指标3项: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

与消毒有关的指标1项:根据饮用水消毒剂所用情况确定相应的指标,如游离余氯、二氧化氯。

1.3 检测方法 严格按照相关饮用水评定方法以及标准,检测水样的各项指标。

1.4 标准判定 水样采集、保存、运输和检验按现行《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规定执行;水质评价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规定执行。

根据生活饮用水相关指标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检测结果中其中一项指标不合格即判定为不合格水样;若指标均合格,则判定为合格水样。

1.5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统计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并采用t进行检验技术资料,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 结 果

2.1 监测点基本情况 共设立监测点33个。水源类型为地下水的有21个,占63.64%(浅井13个,泉水7个,深井1个);水源类型为地表水的有12个,占36.36%(江河水5个,溪水4个,水库水3个)。

在水处理方式上,完全处理监测点6个(市政供水1个、乡镇乡镇场镇供水站5个),沉淀过滤处理4个(农村自建水厂),仅消毒处理1个(学校自备供水),未处理22个(农村自建水厂)。消毒方式上,消毒处理的7个监测点中,二氧化氯消毒4个(市政供水1个、乡镇供水站3个),漂白粉消毒3个。

2.2 总体检测结果 通过对某地农村生活饮用水的枯水期和丰水期两个不同时期的进行检查可见,所选取的132分水样中,其中全部合格的水样66份,总合格率为50.0%,其中细菌学指标不合格率为43.2%(57/132),合格率为56.8%(75/132);毒理学指标合格率为100%;感官及一般化学指标不合格率为15.9%(21/132),合格率为84.1%(111/132)。

2.3 单指标检测结果 在检测的132份水样中,细菌总数合格率56.8%(75/132),总大肠菌群合格率59.1%(78/132),耐热大肠菌群合格率为24.1%(13/54),浑浊度合格率86.4%(114/132),肉眼可见物合格率89.4(118/132),铁、锰合格率97.0%(128/132),其余检测指标合格率均为100%。

2.4 枯水期、丰水期检测结果 在检测水样中,枯水期、丰水期各66份,对各项指标检测可见,枯水期细菌指标的不合格率为28.8%(19/66),感官和一般化学指标不合格率0%,均显著低于丰水期的57.6%(38/66)、31.8%(21/66),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时期的毒理学指标检测结果对比无明显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通过水质监测分析,可见农村饮用水水质较差,农村饮用水的水处理方式、工程类型、消毒方式等情况均存在不合理。其中饮用水处理方面,一些未经任何消毒、沉淀过滤处理的水直接投入使用,会对居民的生活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笔者选取我县于2012年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情况,从本次调查中可以看出,本次饮用水的综合率为50.0%,表明在农村饮用水中其中一半的饮用水存在不合格情况,其中细菌学指标的合格率为56.8%,是三项指标中合格率最低的[2]。在丰水期细菌学指标、感官和一般化学指标合格率均低于枯水期,表明枯水期饮用水安全性较高,从研究中可以看出农村当前主要饮用水情况。

另外在输水的过程中,铁质的输水管道会因长期使用而出现老化受到腐蚀,而导致饮用水化学成分发生变化,这也是饮用水受到污染的一个主要原因[3]。细菌学超标的原因是因为农村饮用水在饮用时,未做好完善的消毒处理措施,同時受到了生活用水、工业用水以及农业用水污染。

综上所述,在当前农村饮用水中,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卫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对农村群众进行必要的卫生意识教育,切实做好各项措施改善当前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情况,提高群众的水卫生安全认知,引导群众多参与到饮水工程管理以及建设中,保证农村饮用水的安全,保证农村群众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 鲁顺莲.高原地区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12(4):552-553.

[2] 翟晓明.2010年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12,456(7):122-123.

清原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现状评价 第12篇

清原满族自治县隶属辽宁省抚顺市, 位于抚顺市北端, 地处东经124°20′-125°29′、北纬41°48′-42°29′之间。全县下辖9个镇、5个乡, 面积约4 000 km2, 乡村总人口约26万人。该县年降水量700~850 mm, 降雨量集中在6、7、8月份。地下水埋深浅, 一般在0.5~6.0 m[1], 容易被地表污染物所污染, 地下水水量不丰, 大气降水是主要的补给来源。清原满族自治县是辽宁省重要水源涵养林基地, 是辽宁中部城市群的主要水源供给地, 也是浑河、清河、柴河、辉发河4条河流的发源地。但是, 农村生活中, 生活垃圾的任意丢弃、生活污水未经处理任意排放等均在不同程度地污染地下饮用水, 大部分地区出现微生物、有机物超标现象;同时, 由于地质作用出现原生地球化学异常, 大部分地区有高铁水分布。近年来, 随着清原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 用水需求量的增加, 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已经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

针对清原生活饮用水水质的评价, 前人仅是以《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93) 或《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85) 对饮用水进行评价, 而本文在此基础上, 运用GIS和sufer绘图软件模拟饮用水污染物空间分布特征, 能更加清楚地了解研究区饮用水水质情况, 为该地区解决饮用水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1 评价方法

1.1 水质评价方法

清原县生活饮用水主要来源于浅层地下水, 地下水埋深浅, 受地表水影响大, 汛期时, 地表水与地下水交换频繁, 水质容易受到污染。本次采样选在汛期, 对清原县草市镇、英额门镇、清原镇、北三家乡、南口前镇、红透山镇、土口子乡、大孤家镇、夏家堡镇、枸乃甸乡、敖家堡乡、大苏河乡、湾甸子镇、南山城镇等14个乡镇选点采样, 每个乡镇选出2个典型采样点, 共28个水样点。本文以国家标准委和卫生部联合发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2006) 中“农村小型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部分水质指标及限值”为标准, NH4-N、大肠菌群以“水质常规指标及限值”为标准, 对研究区生活饮用水水质进行评价。 评价指标包括pH值、色度、浊度、氟化物、氯化物、硫酸盐、硝酸盐、NH4-N、总硬度、CODMn、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溶解性总固体、铁、锰、砷等16项。

1.2 数据模拟方法

运用MAPGIS软件绘制研究区底图, 通过“文件转换”把点、线分别转换成surfer软件能够识别的“*.DXF”、“*.txt”形式, 然后通过surfer把“*.txt”文件转换成“*.bln”, 这样可以把MapGIS形式的底图转换到surfer中。地图绘制出以后, 重点是后面的数据差分模拟, 把GPS采集的采样点地理坐标 (DDDMMSS.SS) 通过MapGIS的“投影变换”转换成投影直角坐标, 以“*.txt”文件储存, 再附加上水质指标的属性, 即以“XYZ”的形式存成“*.txt”文件 (其中“XY”表示坐标, “Z”表示属性) , 采用Kring方法把“*.txt”文件转换成“*.grd”即可。

2 评价结果

2.1 结果分析

在检测的16项指标中, 有4项指标超标, 分别为大肠菌群、菌落总数、铁和高锰酸盐指数, 其他12项指标均未出现超标现象。28个检测水样中大肠菌群、菌落总数、铁和高锰酸盐指数超标样数分别为28、28、22和2, 超标率分别为100%、100%、78.6%和7.1%。检测水样中大肠菌群含量范围为0.02~0.22 CFU/mL, 最大浓度值0.22 CFU/mL出现在大孤家镇王小堡;菌落总数含量在1 600~5 800 CFU/mL之间, 最高超标近12倍, 出现在大孤家镇王小堡;铁含量在0.25~1.24 mg/L之间, 最大超标倍数为1.5倍, 出现在南山城;高锰酸盐指数介于1.33~9.31 mg/L之间, 最高浓度值超标不到1倍, 出现在枸乃甸乡树岔沟 (见表1) 。总体看来, 大肠菌群、菌落总数、铁超标较严重, 高锰酸盐指数超标不严重;并且检测水样中没有一个合格水样, 这主要是大肠菌群、菌落总数、铁普遍超标的结果。

2.2 污染物空间分布特征

利用MapGIS和surfer软件模拟了污染物大肠菌群、菌落总数、铁和高锰酸盐指数的空间分布图及污染物综合分布图, 见图1-5。

2.2.1 大肠菌群

研究区浅层地下饮用水大肠菌群含量普遍高。 从清原县生活饮用水大肠菌群含量空间分布图 (见图1) 中可以看出浅层地下饮用水中大肠菌群超标现象比较严重 (不得检出) , 监测点中不存在不超标水样。大肠菌群含量分布呈南北向带状分布, 由西向东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红透山、大孤家-土口子向南延伸到湾甸子-大苏河一带大肠菌群高于其他区域, 红透山西、大孤家镇最为严重。从28个采样点中看, 大肠菌群超标严重的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区, 人口密度小的区域超标程度相对较轻, 这些地方垃圾相对较少, 经过雨水冲刷下渗到浅层地下水中的量少, 浓度就低。

2.2.2 菌落总数

清原县生活饮用水菌落总数分布情况如图2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 整个研究区浅层地下饮用水中菌落总数超标现象较严重 (>500 CFU/mL) , 最小值都超标2倍多。菌落总数的分布情况类似于大肠菌群, 呈南北向分布, 在空间上看像南北倒“U”形分布, “U”形线上红透山-大孤家-土口子-英额门-清原-大苏河区域明显高于其他区域, 红透山、大孤家和清原超标最为严重 (最高超标近12倍) 。类同于大肠菌群, 菌落总数超标严重的监测点也是分布在人口密集区, 人口密度小的区域超标程度相对较轻。

2.2.3 铁

图3是清原县生活饮用水铁含量空间分布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 浅层地下饮用水中铁不超标的区域很少, 零散分布在南口前镇、夏家堡东边、英额门与草市交界处的条状区域、湾甸子镇;其他区域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 中部、北部、东部的南山城铁含量明显较高, 南山城东超标最为严重。

2.2.4 高锰酸盐指数

清原县生活饮用水高锰酸盐指数分布情况见图4所示, 由图可以看出, 研究区高锰酸盐超标不严重, 仅在枸乃甸镇北部及与英额门镇交界处、北三家乡处出现超标, 超标一倍左右。超标区域有两个超标采样点, 一个位于北三家乡头, 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集中排放, 直接下渗到浅层地下水, 特别是雨季, 增加高锰酸盐指数;另一个在枸乃甸乡树岔村, 牲畜家禽粪便遍地, 经过雨水冲刷直接下渗到地下水, 有机物含量随即增加。

2.2.5 污染物综合分布

从研究区污染物综合分布情况看 (见图5) , 汛期检测区采样点生活饮用水均不合格, 主要有大肠菌群、菌落总数和铁超标引起;北三家和枸乃甸北部大肠菌群、菌落总数、铁和高锰酸盐指数4种污染物均超标, 其他区域大都是大肠菌群、菌落总数和铁3种混合超标。

3 污染原因分析

(1) 在清原县农村, 生活污水未经处理随意排放、简陋的厕所及散养的牲畜家禽粪便、生活垃圾的随意丢放是地下水微生物超标的主要原因;另外, 农村的分散式和集中式供水工艺简单、无消毒设施, 只是通过简单过滤就直接饮用。

(2) 生活饮用水铁含量高与当地地质有关, 研究区地下含有丰富的铁资源, 含量约1 646万t, 在一定的条件下经过物理化学作用进入地下水;矿产的无序过量开采、废水的随意排放以及尾砂矿经雨水冲刷污染地表水, 加上该区浅层地下水埋深浅, 地表水水质很容易影响地下水水质, 这样地表水中的铁进入地下水。双重原因使得地下水铁含量普遍超标。

(3) 人畜家禽粪便下渗是造成浅层地下水CODMn超标的主要原因, 其次是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 来自畜禽养殖和生活源污水的CODMn等标排放量占总等标排放量的比例分别为62.06%和33.93%[2]。另外, 研究区土壤一部分属于草炭土, 有机质、腐殖酸等含量高;农田农药和有机化肥的不合理使用;研究区地下水埋深浅, 表层土壤薄, 加上土壤对污染物过滤不明显等对浅层地下水有机物含量超标都有一定的影响。

4 结 语

通过对清原县生活饮用水取样检测评价, 得出以下结论:清原县农村生活饮用水中超标指标有大肠菌群、菌落总数、铁、高锰酸盐指数;空间分布上, 大肠菌群、菌落总数呈南北带状分布, 中部、北部、东部的南山城铁含量明显较高, 高锰酸盐指数超标相对较轻;清原县农村生活饮用水监测水样均不合格, 主要有大肠菌群、菌落总数和铁超标引起;造成清原县生活饮用水污染的原因不仅和人为活动有关, 还与内源地质状况有关。

生活饮用水是人类最基本的物质需求, 针对清原县生活饮用水的污染状况, 需从“源头”控制和“龙头”治理双面下手, 减少污染来源、削减污染物含量, 达到生活饮用水标准, 满足人们的需要。本文对清原县生活饮用水污染状况的评价分析仅有空间上的分布特征, 缺乏污染物时间上的变化特征, 需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完善。

摘要:通过对清原县14个乡镇农村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分析, 得出生活饮用水水质超标的指标有大肠菌群、菌落总数、铁、高锰酸盐指数, 超标率分别为100%、100%、78.6%、7.1%。运用MapGIS和surfer软件绘图等值线图, 模拟分析了水质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特征, 最后对研究区生活饮用水水质污染原因进行分析:人畜粪便、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是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清原县,生活饮用水,空间分布特征,污染原因

参考文献

[1]于宪林.清原县水资源[Z].辽宁省清原县:清原县水务局, 2008.

[2]高青, 齐学斌.辽宁清原水源地污染源调查分析及综合评价[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0, (增刊) .

[3]郑立.河北省故城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调查与污染现状[J].职业与健康, 2010, 26 (4) :442-443.

[4]GB5749-2006,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S].

[5]张少峰, 孙乃波.威海农村饮用水水质现状调查分析[J].山东水利, 2004, (12) :10-11.

[6]陈肖刚, 朱中道.郑州市农村饮用水水质评价[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06, 27 (4) :89-91.

上一篇:高压脉冲信号下一篇:高校中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