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人才培养范文

2024-07-13

安全人才培养范文(精选12篇)

安全人才培养 第1篇

一、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一) 建立评价指标集合。

评价因素集U是综合评价指标的集合, 它具有层次性, 即:

式中U表示第i个准则层的第j个指标。

(二) 建立评语集。

评语集是对各种指标做出可能结果的集合, 可请专家进行评估定级。根据安全质量的评价目的, 建立评语集为V={V1 V2 V3 V4 V5}={好、较好、中等、比较差、差}

(三) 确定权重集。

指标权重的确定:针对人才社会质量评价的特点, 采取熵权评价方法, 对主观赋权的结果进行客观化分析和处理, 即通过各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 计算出各个指标相对于上层指标的权重。

(四) 模糊综合评判。

首先, 进行一级模糊综合评判, 根据用熵权评价方法计算出的指标权重W和已经建立的评判隶属矩阵R, 运用模糊运算法则, 进行综合运算, 并作归一化处理, 得到因素Ui对评语集V的隶属向量Si。

然后, 进行多级模糊综合评判, 得到总的评价向量:A=W·S (7)

由各级模糊综合评价向量采用最大隶属度原则进行评价等级划分。

二、安全工程专业人才质量评价

(一) 建立评价综合评价集。

将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为三个指标层次, 即两个一级指标 (用人单位、非用人单位) 、5个二级指标和17个三级指标, 具体如表1所示。

(二) 收集模糊评价信息。

参加评价的分别为:德、能、绩、贡献、就业等5方面的内容, 采取“好、较好、中等、比较差、差”5个等级方式, 给被评价对象按照一、二、三级指标给出自己的评定即可。本次调查一共发放调查问卷用人单位120份, 非用人单位40分, 全部收回。

(三)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与指标权重计算。

首先列出一、二、三级指标体系, 再通过专家打分得到主观赋权的结果。最后得到如表1所示的指标体系及权重, 然后依据评定者给出的评定等级建立隶属集。

(四) 模糊综合评价。

三级模糊综合评价结果:

S1= (0.37 0.53 0.08 0.02 0.00) 德评价;

S2= (0.35 0.36 0.17 0.08 0.03) 能评价;

S3= (0.45 0.23 0.19 0.09 0.04) 绩评价;

S4= (0.38 0.37 0.19 0.05 0.01) 贡献评价;

S5= (0.21 0.56 0.16 0.05 0.02) 就业评价。

二级模糊综合评价, 可得到评价结果:

A1= (0.39 0.32 0.18 0.08 0.03) 用人单位评价

A2= (0.32 0.44 0.18 0.05 0.01) 非用人单位评价

一级模糊综合评价, 可得到评价结果:

A= (0.36 0.37 0.18 0.07 0.02) 总体评价

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 上述结果表明该评价的质量为“较好”级。

对照质量评价等级划分该次安全工程专业人才质量满意度等级为“较好”, 但是调查数据显示用人单位对于英语和计算机水平评价不是太好, 应该引起培养单位的重视。

三、结语

建立了人才培养社会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提出了相应的人才社会质量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能比较客观地反映人才培养社会质量的满意度。根据人才社会质量模糊综合评价的结果可以找出人才培养社会质量存在的不足, 为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 从而有效地指导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提高办学水平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袁昌明, 谢正文.安全工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6 (S1) ;

[2]赵铁, 林昆勇.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高教论坛, 2006 (3) ;

[3]谢正文, 孔凡玉.基于熵技术的矿山安全模糊综合评价[J]中国计量学院学报, 2007, 18 (1) ;

安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考论文 第2篇

1当前安全工程研究生就业现状

1.1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概念及结构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就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2]。大学生就业能力主要包括基本个人能力、专业技能和求职技能三个方面,其下层因素中最能表现大学生能力强弱的是其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及已学习和掌握的专业知识。

1.2安全工程研究生就业能力存在的问题分析

1.2.1职业目标不明确

职业目标是在个人根据自身情况以及面临的机遇和制约因素,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确立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与目标。个人的人生目标由职业理想确立,并最后通过职业理想实现[3]。目前,很多安全工程研究生缺乏职业理想,没有奋斗目标,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想做什么,适合做什么。很少去考虑毕业后从事哪个行业,从哪里做起,最终可以得到什么样的职业目标。并且他们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而绝大部分高校也没有对研究生开展针对性的和个性化的职业生涯指导,导致很多研究生缺乏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未来的就业方向和就业目标不明确。

1.2.2专业基础不扎实,知识面窄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安全专业人才提出了新要求,而高校的课程设置、等明显滞后于企业的需求。这就导致学校培养出来的安全专业毕业生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使得部分学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且在应聘过程中,由于所学的专业知识滞后或者不足造成毕业生的专业能力不足,处处碰壁。主要是因为高校设置的专业课程滞后且面窄,部分课程内容已经脱离现实,缺乏前沿性和发展性。

1.2.3实践动手能力差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高校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的培养十分薄弱,表现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统一要求,轻发展个性;重考试分数,轻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等。而研究生也只重视课程学习和论文课题相关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用人单位必须花费一定金钱和实际去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这使得大部分企业不愿意雇佣应届毕业生。而很多研究生认为自自己学历高,对工作的期望值也高,而自身学术基础没有打好,掌握的安全领域专业技术又少,“眼高手低”的现象并不少见,直接影响着就业前景。

1.3安全工程研究生就业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1.3.1高校研究生培养机制存在弊端

影响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的高校原因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和实践安排存在问题。首先,教学内容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存在差异,缺乏特色,只是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基础性能力培养;其次,由于缺乏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参与,教学内容单一,缺乏实践性和实效性。最后,高校没有针对研究生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对学生就业意识的培养处于无表现阶段[4]。

1.3.2研究生缺乏培养就业能力的意识

石油安全专业学生安全意识培养 第3篇

关键词:港口;勘察;通信;工程;监理

1.石油工程专业大学生安全意识状况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经济安全显得尤为突出。在经济安全中,资源安全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石油安全问题已成为一个关系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全局性问题。在高等教育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安全意识的培养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石油工程专业的大学生将来要面对野外工作范围相对广阔,对外交流逐渐增多,工作中要涉及很多有关国家安全的地形图、地质图和资源图等,所以,对石油工程专业大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要特别予以重视。

石油工程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获得石油工程师基本训练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主要到石油工业部门从事工程设计、运行施工、生产管理、科技开发和应用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学校石油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是“掌握一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和管理知识,具有工程的质量和效益观念,以及对技术工作进行组织管理的初步能力”。只是提到工程质量和效益观念,而我国石油工程的理念是“安全、优质、高效”,而且工程安全是放在工程质量和效益之前的。现场对安全的高度重视和严格要求与学校工程安全意识教育的缺乏形成了严重的反差和对比。

石油工程的安全教育一般是在学生生产实习的时候简单进行的,通常的做法是请现场安全环保专业人员进行一场有关HSE方面的报告,之后在具体的二级和三级单位进行实习时,由技术员进行简短的安全强调,无论是专业人员的报告还是技术人员的简短强调,都无法形成强烈的工程安全意识。

对石油工程专业的大学生来说,树立现代工程安全意识尤为重要。自1994年石油工程专业合并诞生以来,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时受到大量的压缩,油藏工程、钻井工程和采油工程三门专业主干课程的学时更是压缩到了极限,在课堂根本无法贯穿工程安全意识的教育。应该看到,有些大学时期灌输和接受的理念会影响人一生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这些影响可能远远比工作之后接受培训来得深刻和重要。

石油工程专业大学生系统的工程安全意识的教育和培养是现阶段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薄弱环节,认真研究工程安全意识培养问题是石油工程专业大学生教育的重要工作,同时也对未来防止和减少工程安全事故具有积极的意义。

2.大学生树立高层次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树立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尤其是高层次安全意识是非常必要的。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由于大学生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精神面貌与素质如何,对当代青年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对整个社会的风气都会产生一定的影Ⅱ向。因此,一批安全意识强的高素质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会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青年学生成长的需要。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一个关键时期,对社会生活的很多看法还不成熟,在这个时候,对他们加以理论化、系统化的思想教育和安全意识教育,可以使他们在正确的安全意识的影响和指导下去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学会从国家安全的角度去认识社会和体验人生,在安全的指导下去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人生态度和人生目的、人生追求的问题,增强大学生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

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大学生是世纪的栋梁,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社会各行业的中坚力量。在知识经济的今天,我们的大学毕业生会越来越多地成为机关领导、企业主管或技术骨干,因此,在大学期间就更应大力加强他们的安全意识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3.石油工程专业学生安全意识培养的途径

首先,要解决好理论上重视但现实教育做得不够之间的矛盾。

目前大学的安全知识教育,除简单的安全知识讲座外,几乎没有系统的安全教育。这跟高等学校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是不相称的。在大学教学计划的安排上,大学的《安全教育》课应列为一门必修课或选修课。因此,如何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仍是高校教育改革的一大课题。

其次,抓住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重要阵地,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优势。

加强学生工程安全意识教育,首先要强化教育的阵地,拓宽教育的途径,更新教育的手段。要发挥实践教育阵地作用,利用地质实习、金工实习、油田专业实习、社会实践的实践教学体系和优势,根据实际情况讲解安全意识淡薄导致的工程事故案例,因人因事有针对性地进行工程安全意识教育。要发挥课堂和实验教学环节,由任课教师结合课程内容适时对学生进行工程安全意识教育。根据章节的内容,编写工程安全教育案例,重点讲解国内外因安全意识缺乏导致的工程安全事故,比如国内的“开县12·23井喷”和国外的“bp4·20井喷事故”。

再次,加强专业课教师对大学生安全意识的引导。

专业课教师除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要具有高层次的安全意识和丰富的安全知识。在有关课程上课期间和野外实习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把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实践证明,石油工程专业的野外实习过程,若能得到教师的更多指导,安全方面就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最后,做好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工程安全教育活动的工作。

人才和人才安全的本质探究 第4篇

1.1 人才的定义

人才学创立的初期, 不少人都对人才下过定义。其中萧鸣政教授对人才本质进行了公式性的描述, 指出“人才=一定的知识技能+强烈的创造意识+显著的工作业绩+优良的思想品德”, 这一定义克服了一些人仅以文凭、职称或才能论人才的片面性, 较为准确的抓住了人才的本质属性。

1.2 岗位人才形成的理论基础

(1) 同素异构原理。

同素异构原理来自化学中的一个原理, 意思是指事物成分因排列次序和结构上的变化而引起不同的结果甚至发生质的变化。把化学中的同素异构原理移植到人岗匹配研究领域, 意思是当不同的人与同一个岗位或同一个人与不同的岗位相匹配时, 就会产生不同的岗位绩效、工作活力等结果。因此, 组织要正确地对组织个体与岗位进行合理配置, 以充分发挥每个组织个体的技能、专长和积极性、创造性, 从而实现最佳效果。

(2) 能级层次原理。

能级又称能位, 该概念出自物理学, 表示事物系统内部按个体能量大小形成的结构、秩序、层次。将能级层序原理引入岗位人才研究领域, 主要是指具有不同能力的人, 应摆在不同的岗位上, 给与不同的权力和责任, 实现能力与岗位相对应和适应。人有各种不同的才能, 管理者必须知人善任。

(3) 要素有用原理。

要素有用原理是指“天生我材必有用”, 组织中任何要素都是有用的, 关键是为它创造发挥作用的条件。换言之, 没有无用的的人, 只有没用好的人。首先, 员工的任用需要一定的环境。除了为员工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和公开透明的企业政策保证, 上级领导的肯定和提携也是很重要的。其次, 人的素质往往在肯定中包含着否定, 在否定中包含着肯定。优点和缺点共存, 失误中往往掩盖着成功的要素。因此, 在发现人的价值时要全面考虑人员的素质与岗位要求进行匹配。

(4) 激励强化原理。

人的思想对其潜力的发挥至关重要。激励可以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 强化期望行为, 从而显著的提高劳动生产率。这就是激励强化原理。因此对任何一个组织个体来说, 不要低估员工的潜力, 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和措施把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使得人在岗位上保持着持续的工作热情, 精神饱满的投入到组织中去。

(5) 实践检验原理。

对每一个人岗匹配而言, 都意味着某种结果。如果人才跟岗位配置不合理, 岗位目标不能实现, 人才的价值得不到发挥, 则岗位人才的定义是失效的。要把人才置于具体的实践中去衡量, 强调实践, 强调业绩贡献, 强调德和才、知和智、智和行的统一。因此, 在判定特定的组织个体是不是人才的时候, 光看人才的工作积极性是不够的, 业绩是最终标准。

2 人才安全概念本质的再认识

2.1 人才安全问题出现的背景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所有问题归根到底都是人才问题, 人才是所有社会资源的基础和核心, 是整个社会有效运转的动力和牵引。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出现了三次大规模的人才净流失, 一次是1978年“拨乱反正”之后, 一次是邓小平南巡讲话后, 38万出国留学人员至今仍有25万滞留海外。第三次就是我们正在经历的。随着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化, 大批跨国公司人才本土化战略的实施, 以及近年来以管理咨询公司名义登陆的外资“猎头”的活跃, 还有国外企业的各种奖学金工程和优惠的出国策略形成巨大的牵引力将国家现在和将来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吸纳到自己国家的建设中去。这给我国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由此引发了人才安全问题的讨论。

人才安全问题出现的现象不同, 形式各异, 人们对其的认识也就有不同的侧重点。“人才安全”一词最早出现在1998年第5期的《教育与职业》杂志上, 史树明的《建立职业指导网络, 实现‘人才安全输出’》一文中。2000年以后, 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以2003年12月召开的全国首次人才工作会议为标志, 对“人才安全”问题的关注达到空前程度。人才安全最早作为国家安全的拓展形式出现, 人们对其概念的理解也是众说纷纭。

2.2 人才安全问题研究误区

首先, 概念不清。将人才流动、人才流失和人才安全混同起来。“人才流动”是指人才在空间的转移, 是一种基本的经济现象, 也是人才资源特有的显著特征, 更是提高人才资源配置效率的有效途径;“人才流失”则是指对国家、区域或组织而言, 由于人才流动而导致的人力资本的损失;而“人才安全”则是指人才对组织存在和发展的支持和保证状态。显然, 三个概念既不相同, 又有紧密的联系。人才流失是人才流动的后果, 人才流动及人才流失是人才安全问题的重要成因。合理的人才流动会使经济系统更趋安全, 而不合理的流动却会加剧经济社会系统不稳定。

其次, 研究对象不明确。人才规模性的净流失给国家和组织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人们从这一现象出发, 就直接得到结论, 认为人才安全的研究对象就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或机密的特定人群, 他们的流失泄露了组织机密, 给组织造成了极大的有形和无形的损失, 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放在防止关键岗位人才和关键技术人才以及关键管理人才的流失上。本文认为人才安全研究的对象是人才状态, 人才状态是一个可以用指标集合表示的概念, 人才存量、人才流量、人才结构和人才活力四个方面有机结合可以清晰的显示出目前的人才状态, 使组织对目前的人才引进、利用、激励等方面的工作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把握。

再次, 目标不明确。人才安全要着眼的目标是组织的有效运转而不是人力资本的损失。人力资本损失是组织运转过程中的系统性风险, 如果其对组织存在和发展不能形成威胁, 则不能上升到人才安全的高度, 人才资本损失是导致人才安全的关键原因, 是不是人才安全问题还要继续讨论。

2.3 人才安全问题的本质

安全指没有危险, 不受威胁, 不出事故, 即消除能导致人员伤害, 发生疾病或死亡, 造成设备或财产破坏、损失, 以及危害环境的条件。

第一, 供给安全保证了人才总量上的及时供给, 不会出现人才的短路和断路。

第二, 配置安全是实现员工特点和岗位要求有效匹配的过程。配置安全是指人才与岗位实现匹配的一种最佳状态。人岗匹配要求 (1) 工作要求与人的素质匹配, 要做到事得其才, 人尽其用。 (2) 工作报酬与人的需求匹配, 使酬适其需, 人尽其力。 (3) 人与人的匹配, 做到人与人之间协调合作, 共赴事功, 强调团队合作。 (4) 工作与工作的匹配, 是工作之间权责有序, 灵活高效, 发挥整体优势。

第三, 激励安全是组织员工能够积极地、热情饱满地、干劲充足地投入到工作中去的状态。它具体是指员工实现某一目标积极性的大小, 乃是要不要为此目标去努力, 应为此目标花费多大的努力以及此努力应维持多久, 这三项决策的函数, 其表达式为:M=f (Ef*Ap*Ps) 式中三个自变量分别代表对行为方向、幅度与持续期的抉择。

2.4 人才安全是组织安全的最高目标

2.4.1 人才状态和组织状态的曲线呈现倒U型

人才和组织作为一种特殊的生命存在形式, 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一般情况下, 二者都要经过引入期、发展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刚开始时, 新人进入企业, 对企业的情况逐渐了解、熟悉, 并完成从校园走向社会的转化, 再经过专业技术的实践和培训, 慢慢摸索出一套处理工作的方法, 随着人才在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网的建立和组织致力于人才质量的不断改善, 优化配置, 激励得当, 人才状态得以提升, 此时的人才队前景充满希望, 朝气蓬勃, 干劲十足, 渐入佳境。此后, 人才进入成熟阶段, 工作历练已经足够, 看问题更全面, 并发现工作中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人才的发展比较平稳。随着组织人才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 人才压力越来越大而且组织人才开发的力度要受到诸如经济水平、行业环境、组织战略、组织规模以及开发成本等诸多因素的限制, 因此人才状态在达到一个峰值之后会呈现下滑的趋势。同理, 组织状态也会经历这样一个成长过程。

2.4.2 人才安全是组织安全的保证和最高目标

组织的存在不应该是以盈利为最终目标, 它应该是使每个身处其中的组织个体都能乐岗爱岗, 各司其职, 迸发出持久的热情与活力, 工作是一种需要而不仅仅作为被动的、机械的谋生的手段。如果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快乐高效的工作, 岗位目标的达成, 组织战略的实现都是顺理成章的事。人才安全了组织才有存在和发展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而且从组织的社会责任的角度讲, 组织也应该尊重人性, 重视每个人的发展, 提高组织个体工作能力、适应能力和工作道德, 使人人作为一个责任、奉献和热情的供给着而非仅仅是工作环境、薪酬待遇和人际关系的索求者。因此, 从某个角度讲, 组织发展是人才发展的副产品, 组织安全是人才安全的副产品。人才安全是组织发展的最终目标, 也是组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终出路, 人才安全和组织安全是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的, 牺牲人才安全去追求组织利润的实现只是饮鸩止渴的近视行为, 是企业不能长久发展的桎梏, 组织应该分清两点和重点的关系, 关注人才安全, 关注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玉利.管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3.

[2]李福增, 张鸣.人才与经济发展[M].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 1987.

[3]胡慧平.打一场“人才安全”的保卫战[J].国际人才交流, 2005.

[4]申渝.人才安全, 提上国家安全日程[J].中国人才, 2002.

安全人才培养 第5篇

摘要:安全生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大力开展安全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的人才培养已经成为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共识。本文主要从人才培养的定位、模式与机制、方案与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和实践教学环节几个方面对安全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旨在提高专业硕士的培养质量,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安全生产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安全;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研究

安全生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国务院把加强安全工程领域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作为安全生产十二项治本之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教育部最近颁发的学科目录把安全科学与工程提升为了一级学科。因此,大力开展安全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的人才培养已经成为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共识。安全工程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的目标,是需要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安全生产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这决定了安全工程专业硕士点的建设在人才培养定位上要有针对性;在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上要有创新性;在人才培养方案内容中突出模块化;在教学方法、手段和实践教学环节更需要加大培养力度。

一、人才培养的定位

安全工程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的定位在“招生入口”与“就业出口”都需要体现出其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就业出口”也就是毕业生今后的工作性质和内容决定了“招生入口”学生的基础专业条件。

(一)“就业出口”的针对性

省属高校人才培养主要针对地方经济建设。对于我省而言,高危行业的安全生产监察监管、高危行业生产和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存在较大的高层次人才缺口。特别是煤炭行业,在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的现实下,需要有大量具备煤炭生产技术基础理论和技能,并掌握了安全生产系统工程的高层次人才,充实到煤矿安全生产的监测监管、现场指挥一线。而我省目前尚无面向煤炭行业的安全工程专业领域专业硕士培养点。面对我国到安全生产实现根本性好转的目标,无论是政府相关部门还是相关企业,都有较为长期的高层次人才需求。因此,在“就业出口”上,我们把人才培养定位在“针对高危行业,为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培养具备主体生产技术基础理论和技能,并掌握安全生产系统工程的安全生产监测监管与生产技术管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体现出对社会需求的针对性。

(二)“招生入口”的针对性

安全工程专业硕士的知识结构主要涉及到工学和管理学的内容,是一个学科交叉、复合型的专业。要保证有充足的优质的生源,对于应届生,需要注重考察学生的本科所学专业的知识结构。因此,招生时,除了从安全工程本科专业招收学生以外,更要侧重招收有行业主体专业学历,如采矿工程、地质工程、测量工程、电气工程、机械工程等专业的学生。当然,对于这两类不同的本科教育背景入口的学生,在培养过程中,应当采用相对应的培养方案,以完善其作为安全工程专业硕士的知识结构。社会考生中具有现场实践工作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是非常重要的优质生源。特别是在高危行业,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其在自己的技术岗位上或多或少都积淀了一些安全生产的基本理念和常识,再在专业硕士学习阶段加以系统学习和提高,容易成为优秀的安全工程高级应用型人才。我校面向企业长期开展安全培训和安全知识更新教育,要充分利用各种平台,重视这批生源的开发,加大宣传,并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采取各种措施,吸纳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入学。

二、人才培养的模式与机制

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规律来开展安全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的培养是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具体到本专业而言,基于学生的知识基础结构,本校已经具备的实践基地的教学、研究条件和该专业的特殊性等,需在原有的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和机制上创新,充分发挥企业和社会作为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中应该发挥的主要作用,采取“1+1+1”学制的培养模式和“双导师制”的培养模式,以及由“联合培养”到“定向培养”、“订单式培养”的模式进行培养。

(一)“双导师制”的培养模式

“双导师制”是指每位学生都配备学校、企业各1名指导教师。学校导师主要指导学生的课程学习和毕业设计(论文)撰写;校外实践基地导师主要负责现场业务指导、重点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同时参与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审核工作。虽然校内外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但对导师的基本素质的要求是一致的。对于校内导师,我校过去曾经对专业课教师要求必须至少在基层挂职锻炼一年以上,这个规定需要作为专业硕士校内导师任职条件之一;对于校外导师,需要的是让他们具备一定的教师技能,掌握教育教学基本规律。我校国家级安全技术培训中心面向企业开展的安全培训教师岗位培训,可对这些导师们开展这些内容的培训。

(二)“1+1+1”学制的培养模式

“1+1+1”学制的`培养模式指安全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的学制为三年,学生在这三年分三个阶段完成学业。第一年在学校以基础理论为主,完成课堂教学所必须修完的学分,在这一年中,除公共必修课以外,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入口以及出口,给出多个学习方案,建立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为学生的第二个学习阶段打下基础。第二年在实践基地以实践基地挂职锻炼和实际操作为主。我院的实践基地主要分为安全生产监督监管机构和生产、经营企业两大类。在安全生产监督监管机构,学生可挂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岗位,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应用系统安全理论,对所辖企业或地区在开展安全生产监管监察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安全生产监督监管理论,再回归指导安全生产监督监管,创新方式,提升监督监管水平;在生产、经营企业,学生同样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从事安全生产的具体规划、设计、研究、应用和隐患排查,以点带面,总结提炼安全生产的系统理论,再回归指导企业的安全生产。当然,如果条件和时间允许,学生最好在这两类实践基地都能得到锻炼学习的机会。

(三)由“联合培养”、到“定向培养”“订单式培养”

独立由学院开展安全工程领域专业学位人才的培养显然是不科学的也是没有生命力的。调动企业与政府相关机构的积极性,让社会参与培养,既是凸显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也是实现学校与企业共赢、建立人才培养长效机制的的最好模式。鉴于目前安全工程高层次人才的奇缺,我校的安全工程专业硕士应该乘势而行,与相关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紧密联系,采取联合培养的方式,办出特色。再逐步实现订单式培养、定向培养,从招生到教学计划的制定,再到就业,培养和造就安全生产监测监管和现场安全生产管理真正需要的人才。

三、人才培养的方案与内容

人才培养的方案制定需满足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除我校采用的现行的教学基本方案外,为实现上述的培养模式,在专业课程中,需要突出培养方案的模块化,即安全系统工程模块、安全监测监管模块和安全生产技术设计模块,以适应不同类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一)安全系统工程模块

安全系统工程是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结合工程学原理及有关专业知识来研究生产安全管理和工程的新学科。在本科教学中,已经对其基本的原理有所介绍。在专业硕士阶段,需要从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运筹学优化理论、可靠性工程、人机工程、行为科学、工程心理学等对其加以提升。各模块可作为专业基础模块,提供给该专业的所有学生作为必修课学习。

(二)安全监测监管模块

安全监测监管模块主要以安全生产监督监管的应用为培养目的的教学模块。其中主要涉及到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行业规范、管理学等。该模块主要提供给以政府机构的相关部门为就业目标的学生必修。也可提供给到企业就业的学生选修。

(三)安全生产技术模块

安全生产技术模块主要以安全技术的应用为培养目的的教学模块。其中主要涉及到安全系统的设计、安全设施的设计、安全运行诊断、重大危险源辨识、抢险救灾等专业技术。由于涉及的行业较多,在本科阶段,学生对各行业的内容都只能有较为肤浅的学习,而在专业硕士阶段,需要就高危行业的安全技术加以重点突出,这也符合我校安全工程专业硕士的定位。该模块主要提供给以到企业为就业目标的学生必修,也可提供给以到政府机构的相关部门为就业目标的学生选修。

四、教学方法、手段和实践教学环节

安全工程是关系到“人命”的工程,需要每一位从业者以严谨、负责的态度对待这项工作;而这个专业又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个专业,无论在安全生产监督监管领域还是在安全生产的设计、指挥岗位上,都要求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因此,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需要加大改革的力度,并对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上给予充分的重视。

(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对安全工程专业硕士的教学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教学质量是值得推崇的。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以“安全生产总工程师”的角色和学习主体的“学生”以“安全监察官员”或“安全监测监控工程师”的角色定位,使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能以更为接近实际的视角进入角色情境;“角色扮演”教学法需要有特定的模拟场景,这些场景包括课堂理论环境和实验教学环境。无论教室和实验室的环境设计和演示、实验设备都力求逼真。更能加深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达到教学目的。以实际案例充实课程内容最新的案例融入课堂,对联系生产实际,激发学生兴趣,进一步建立工程意识将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二)实践教学环节

按照我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环节已经贯穿到了整个培养过程。但真正最能锻炼实践能力的环节,是在实践基地的锻炼和学习。我校建立的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和聘任的基地指导教师已经为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专业硕士在基地的实习要区别于本科生的一般生产实习。要学习的是生产现场的安全设计和安全诊断以及管理技能;要提高的是隐患的辨别、应急事故的处理能力等。要真正得到锻炼,必须是“挂职”,才能获得更多的增长能力和水平的机会,获得更多的锻炼。

五、结束语

我校本科安全工程专业已经入选“四川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而安全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点的建设,将为我校进一步完善“安全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成为四川省安全生产人才培养基地,提供重要的支撑。我们需要不断进行安全工程领域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和创新,并需要不断的总结和完善。努力提高安全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向社会输送更多的安全生产工程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安全人才培养 第6篇

蔡晶晶

永信至诚创始人

i春秋,e春秋产品经理

国内白帽黑客元老

中国信息安全领域最早的资深技术专家之一,“国家级信息安全特聘专家”、“中国漏洞库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奥运会“反黑客方向带头人” 、“互联网网络安全应急专家组委员”、 “北京市公安局计算机安全技术专家”;承担多项信息产业部信息安全科研项目、国家863项目、科技部重大项目、核高基等国家级科研项目。

目前企业对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确实普遍不够,IT企业中,乃至传统企业的IT部门中,关心安全考虑安全的往往仅仅是安全部门的人员,业务部门、开发部门的人员往往不具备基本的信息安全意识和基础,甚至对安全规定有抗拒性,认为会降低自身工作的效率,加上安全部门自身的人员缺口也很大,实际情况就是,人是企业内部安全最薄弱的环节。

目前企业对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确实普遍不够。传统企业乃至IT企业的IT部门,往往仅有安全部门的人员关心和考虑考虑安全问题,业务部门、开发部门的人员往 往不具备基本的信息安全意识和基础,甚至对安全规定有抗拒性,认为会降低自身工作的效率。再加上安全部门自身的人员缺口也很大,所以实际情况就是,人成为 企业内部安全最薄弱的环节。

XcodeGhost病毒的爆发和蔓延,可以成为移动开发领域的一个无法被忽视的里程碑,将安全提升到了新的高度。这件事会让很多开发人员以及管理者都意识到信息安全在移动开发中的重要性,因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自身的应用放到了APP上,而如果你的APP因为安全问题导致客户的隐私泄露,甚至是财产损失,那企业面临的将不仅仅是声誉的损失,会有更严厉的经济和法律风险。这件事会敦促更多的企业负责人和从业者提高对安全的 重视程度,企业安全真的需要包括研发人员和管理者在内的全员参与。

网络安全的攻防对抗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长期以来,虽然我国的网络监管相对严格, 但在具体的技术储备和研究上与美国这样的网络强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中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长期提倡“安全保障”,在意识和宣传上都避讳提到“攻 击”二字,甚至部分安全从业人员都对各类攻击手段和方法缺乏实质的认识,往往流于纸上谈兵。但是,“未知攻,焉知防”?

目前,真正具有实战能力、 了解攻击手段和攻击工具的实用型人才在中国远远不够。这些实用型人才的缺失造成了我们在防御时的思路和手段还是要比攻击者慢半拍,所以往往是防不胜防。而 在美国,无论是民间还是政府,其交流氛围更为开放和活跃,BlackHat等著名的黑客大会堂而皇之地举办了多届,大量具有实战能力的人才被发现和召集, 形成的黑客文化又可以持续吸引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加入到这个行列,甚至推出了“CEH(道德黑客认证)”这样完全侧重实战的顶级安全认证。这些对我国的 网络安全建设是巨大的启示:只有重视人才,尤其是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加强安全人员的实战能力,才能真正谈到建立网络安全强国,贯彻我国的网络安全战略。

安全人才培养 第7篇

1 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

党和政府安全生产工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颁布实施了一系列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改革和构建了国家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加大了安全生产监督和监察执法力度、严肃了事故查处。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趋于好转。但是,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和社会的转型期,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均衡,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虽然导致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有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两方面,但80% 以上的安全事故的发生是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20% 以下的事故才是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1 - 2]。可见,转变安全生产形势,关键靠高素质的安全人才。在 “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下,无论是政府的安全执法、中介机构的安全服务与指导,还是企业的安全生产技术及管理,均需要高技能的安全生产人才队伍[3]。

1. 1 政府需要综合素质优良的安全执法人员

在现阶段,要想搞好安全生产工作,仅靠企业自律是不行。因此,政府相关部门要介入,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察和监管。这就需要大量代表政府进行安全生产监察、监管的、能够充分熟知和掌握安全生产领域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的综合素质优良的人员。

1. 2 中介机构需要能力突出的安全评价人员

对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和安全生产状况的评价与报批工作由中介机构来完成。中介机构除了对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和安全生产状况进行评价外,还要代表政府对企业是否按照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开展生产进行指导和督促。为了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通过对企业安全生产提供服务和指导,达到企业安全生产的目的,中介机构需要大量能力突出的、具有安全评价师、注册安全工程师资质的人员作为支撑。

1. 3 企业需要稳定的安全生产技术及管理人员

为了更好的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企业需要挑选一些具有责任心的人员从事安全管理工作。 《安全生产法》规定: “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前款规定以外的其它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300 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从业人员在300 人以下的,应当配置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

要想真正实现安全生产,光靠被动的管理是不够的。要经常性的进行隐患排查工作,进行关口前移,从源头上杜绝事故的发生。这就需要一批懂安全技术的技术人员。

2 用人单位对安全人才的新要求

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安全工程专业人才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与此相对的是,市场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没能有效对接,即学生在校期间所学技能与市场需求存在较大差异,学生专长和用人单位的要求错位。在市场经济机制下,企业和中介机构的竞争压力均较大。各企业和中介机构,特别是企业,为确保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除了要通过ISO9000、ISO14000 认证外,还必须建立符合国际标准一体化所要求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ISO18000 ( OHSMS) 。在这样的新形势下,用人单位对安全人才具备的素质提出了如下新要求:

2. 1 安全管理与安全技术并重

用人单位需要的是既懂生产又懂安全、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安全管理与安全技术并重型的安全工程人才[4]。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是实现安全生产的软、硬两种手段。只有将软、硬两种手段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因此,作为安全工程专业人员,应该同时强化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的相关知识,使自己成长为安全管理与安全技术并重型的人才。

2. 2 组织、协调能力出众

人的因素是导致事故主要因素,因此,搞好安全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依靠3E对策中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这就要求安全工作者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安全工作者在工作中要善于发现问题,且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并保证方案的顺利实施。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安全工作者具有组织、协调的能力与技巧,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自己的思想传递给相关领导和岗位工人,因为安全生产要靠全员来保障,只有人人都领会了治理方案的实质才能确保方案顺利实施、生产安全进行[5]。

2. 3 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共存

在具体的工作中,一般提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安全工作也不例外。安全生产的理论知识,是指导安全工作的理论工具。反过来,较强的实践能力,也可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丰富安全理论知识。因此,作为安全工作者既要重理论,又要重实践。

2. 4 专业知识与外语运用能力兼具

作为安全工作者,若专业知识薄弱、缺乏对相关行业的法律、法规及标准的了解和掌握,是很难做好安全工作的。我国加入WTO后,所有企业遵循的安全管理标准都应该和国际接轨,在这种背景下,安全人员应具有一定的外语运用能力,以确保安全工作顺利开展。因此,安全工作者在知识结构上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外语运用能力。

3 对高校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思路

全国安全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的一项调查表明:“我国现有安全专业人员的素质与社会发展的要求很不适应。安全工程专业教学目标应是面向21 世纪,安全管理与技术并重、知识水平宽深结合,具有综合素质的通才教育。”[6]结合新形势下用人单位对安全人才的新要求,笔者对高校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进行了如下构思:

3. 1 优化课程设置,重知识、强能力

在课程设置上,既要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递,又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具体可通过国防与安全教育模块、思想政治教育模块、体育与健康教育模块、工程通识教育模块、通用基础教育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方向模块、专业能力模块、公共选修课模块、课外文体活动与社会实践模块、执业技能拓展与科技创新模块等11 个模块对大学四年开设的课程进行设置。在专业课方面,使学生主要学习工矿企业安全工程方面的设计、检测与评价、灾害防治、安全管理等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并进行危险源辨识与分析、安全设计、工程实训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安全工程方面的设计、研究、检测、评价、监察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培养出的毕业生要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 1) 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及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具有信息获取及处理能力,掌握一门外语。

( 2) 较系统地掌握安全工程专业领域的基础知识,包括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安全学原理、安全管理学等课程的基本知识。

( 3) 掌握安全领域的基本技能,包括机械安全、电气安全、化工安全、消防工程、安全评价等领域的技能。

( 4) 具有计算机在安全领域中的应用能力,包括计算机编程及识图、绘图等基本技能。

( 5) 掌握工矿安全领域的防灾减灾基础知识及相关技能。

3. 2 改变实验室建设思路、加强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部分,是理论教学的完善和补充。但目前,很多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实验硬件条件和实验教师队伍都不是很完善,这可以通过改变实验室建设思路得以完善。在硬件条件建设方面,可以开辟 “依托学校投入保证实验条件、依托自主研发充实实验条件、依托科研与科技服务提升实验条件”的建设思路[7]。在实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可通过 “双师制”的方式得以解决,即通过培训、考核的方式,将理论课教师充实到实验教师队伍中。

3. 3 构建 “就业+ 实习+ 设计” 一体化校企合作教育模式

目前,高校普遍面临着实习困难,实习效果无法保障的难题。多数企业不愿意接收学生实习,直接造成多数高校在实习单位选择上采用 “游击战”的方式进行,这势必使得实习效果大打折。借鉴国外合作教育的经验,以学生毕业签约为前提,进行教育资源优化重组,构建企业、学校、学生共赢的 “就业+ 实习+ 设计” 一体化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以学生毕业签约为前提,寻求签约单位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在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和高校教师的共同指导下,于签约单位完成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工作[8]。该实践教育模式可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重组、促进工程教育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从业能力、实现工程教育服务工程零距离对接,实现企业、学校、学生共赢; 可解决高校实践教学难,实习单位不愿意接收学生实习的问题,并可增强接收单位对实习的重视程度; 可为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用人单位 “即插即用”急需人才短缺的问题提供解决思路[8]。

4 结论

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安全工程专业人才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同时,用人单位对安全人才具备的素质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本文在分析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及满足用人单位需求应具备的素质的基础上,从优化课程设置、改变实验室建设思路、构建 “就业+ 实习+ 设计”一体化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三个方面对高校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进行了构思。希望可为高校宽办学思路,提高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摘要:为提高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分析了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及用人单位对安全人才素质的新要求,从优化课程设置、改变实验室建设思路、构建“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三个方面对高校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进行了构思,为培养综合素质优良的应用型安全工程专业人才提供借鉴。

信息安全人才需求及培养途径分析 第8篇

关键词:信息安全,培养,人才,途径

一、引言

随着IT技术的飞速发展, INTERNET/INTRANET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 信息已成为现代商业的巨大驱动力, 企业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以信息化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 构建比国内外同行更具有竞争力的管理信息平台, 是所有企业面临的重要抉择。许多企业进行了信息化改革后, 为了保障自身资源与信息的安全性, 面对投资巨大的安全设备而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 大家已经形成一种共识:企业信息化安全问题的解决, 关键是人才, 因为所有的信息安全技术、措施、工具都只能是安全体系建设的辅助手段, 策略的制定、技术工具的实施和最终规划落实都要靠人。

二、信息化安全需要的人才类型

1、安全维修专家

时下互连网黑客攻击活动越来越猖獗, 信息化安全维护成了企业非常紧迫、急需解决的问题。美国政府最近公布的一份国家安全报告认为, 21世纪对美国国家安全威胁最严重的是网络恐怖主义。现在, 电子、计算机行业专场招聘会, 急切招聘网络信息安全维护人员的企业很多, 但几乎都是失望而归。网络信息安全维护是需要技术和经验的工作, 只有技术或者只有经验都难以胜任网络信息安全维护工作。现在网络信息系统越来越复杂, 以致人们无法保证系统不存在设计漏洞和管理漏洞。在近年发生的网络攻击事件中, 黑客们的攻击行动主要是利用各种漏洞长驱直入, 使边界防卫设施形同虚设。令人担忧的是黑客们津津乐道地在网络上交流和传播利用新的漏洞攻击信息系统的工具和方法, 使攻击者“入道”门槛降低。信息技术的普及和信息基础设施的不完备导致了严峻的安全问题。因此, 防范黑客攻击, 进行企业信息安全维护是很现实的事情。目前, 社会对网络信息安全维护人员的需求很大, 而我国网络信息专业教育刚刚兴起, 培养的专业人才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2、信息监管专家

如何预防企业信息安全存在的隐患, 培训信息监管专家、安装安全软件和跟踪因特网技术的发展等措施是减少危险的办法。信息监管专家的主要工作是每时每刻都要检测、检查内部有没有不正常的系统行为, 有没有不该发生的信息流量等等。实践对信息监管人才的要求是很高的, 要求他们懂得网络知识、主机操作、应用系统知识、数据库知识、各种专用仪表仪器知识、安全检测监控软件知识、扫描和防黑客入侵等软件知识, 只有这样, 信息监管专家才能对整个开放互连网系统、OSI切层结构里的所有技术细节有一个全面的掌握, 在分析安全事件时, 做到从整个技术体系中的各个层次、各个角度去分析问题。总之, 信息监管专家应该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

3、网络律师

对网络律师的称呼有两种解释, 一种为可以解决互联网纠纷的律师, 还有一种指的是利用网络在网上开展业务, 进行咨询、接案的律师, 而真正有能力解决网络纠纷的律师还要说第一种。据了解, 目前北京可以接受互联网纠纷并有过相关经验的律师不足20人, 在北京7000名律师中显得凤毛麟角, 而业内人士认为网络律师的比例应该至少在律师总数的百分之五左右才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目前的缺口人数应在90%左右。现在, 既对法律有较好的总体了解, 又熟悉因特网业务的律师们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创新良机。

三、加强企业信息化安全人才培养的途径

信息安全的攻与守完全是高素质人才的对抗, 国内信息安全专业人才仍存在较大缺口, 高级的战略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尤其匮乏。所以, 解决企业信息安全建设问题的关键是解决信息安全人才的匮乏, 解决途径当然是企业大力培养自己的信息安全人才。

1、厂商培训

目前, 我国众多的从事信息安全开发、研究、销售的企业大多都推出了自己的安全技术培训, 所以, 安全厂商提供的安全培训是当前安全培训方式中为数众多、最常见的一种培训方式。2002年5月11日瑞星在国内举办了第一期病毒防范技能工程师认证培训班, 第一期普及培训课程正式开展以来, 瑞星培训中心已在北京举办普及培训班50次, 学员上千人。瑞星培训中心经理韩丰称, 网络安全人才培训主要针对在校大学生——提高他们的计算机应用技能;企业的主管——提高他的信息安全意识, 防范于未然;IT专业人士——使其网络远离病毒侵害。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厂商培训主要是以安全产品功能和使用为主。

2、政府培训

政府有关部门会不定时举行各种信息安全研讨会、培训等活动, 企业可以派送自己的信息安全人员参加进行交流、培训。

3、商业培训

这类培训一般以获取商业利润为目的, 提供较为完善和权威的专业培训。目前, 网络信息安全人才培训大都是大型跨国公司微软、思科、惠普、甲骨文等推出的。国内企业只有华为公司推出了自己的网络工程师认证, 但也是与美国公司合作的;北大青鸟的软件工程师认证则是从印度引进。一些高校和企业也相继推出了自己的信息安全人才培训, 如上海交大信息安全工程学院的“信息安全管理与防范技术高级研修班”;软件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广东天海威数码技术公司等单位共同举办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培训认证”。这样的培训一般比较专业化、体系化和规范化。

4、院校培训

安全人才培养 第9篇

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在新修订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中,把安全科学与工程提升到了一级学科。教育部也在2011年提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在此背景下,开展安全工程师人才培养的模式研究和教学改革,显得更为重要。为此,针对高等院校安全工程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体系,开展了研究、改革与实践,取得一定成效。

1“角色扮演”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与实践

“角色扮演”人才培养模式在“安全工程师”培养过程中对于人才目标的实现,培养学生的“安全生产意识”、“工程意识”和“安全生产能力”,建立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桥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要正确的开展“角色扮演”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关键在于针对人才培养的特点对“角色扮演”进行系统的分析,并对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和教学主体的学生进行科学的设计与定位。

1.1 教师的角色设计

教师的“角色扮演”需要在传统意义上的“主导”基础上,突出企业的“总工程师”和“安全监察处长”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对教师有一个最基本的信任。以“总工程师”的角色,在教学中所传授的内容,更具有真实感和接近生产实际。没有实践经验的老师是无法胜任该教学法的。“双师型”的教师在这个角色上则更能够得心应手的组织教学并获得学生的信任。

因此,作为一名“总工程师”和“安监处长”,教师在本角色的“扮演”,需要有一定的知识深度、积累大量的法律法规知识、及时掌握大量的专业信息,时刻把握专业的前沿知识。随着国家对安全生产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设备的更新改造也不断提出新规定:不断发展的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新方法、新工艺,需要学生及时掌握,要求主讲教师必须及时进行知识更新,在专业素质上成为一名紧跟时代步伐的“高级工程师”。

1.2 学生的角色设计

学生的角色定位应该在“准工程师”的角色上。安全专业的学生今后的就业去向和从事的工作,主要是在企业或安全管理与监察部门从事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工作。由于工作的性质所决定,要求学生在大学期间就掌握作为工程师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基础和专业技能技术,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科学性”和“严谨性”要求都特别高。因此,让学生从入学教育开始,尽早以自己的职责进入角色,明确自己今后工作的重要性和职责的担当,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发挥主体性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3 课堂教学环境的设计

课堂教学一般为理论教学,角色的扮演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环境。就目前的教育手段而言,做到工作环境的模拟已经不是太大的问题。比如,在多媒体课件屏幕上出现企业现场的实际图片或视频,在“工作台”上摆放各类实物,“总工程师”手上配备检测工具。在这样一种场景模拟下,对“准工程师”的学习和掌握安全理论和技术知识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1.4 实验教学环境的设计

实验教学环节是学习和掌握安全管理技能课程的重要环节。为模拟“准工程师”角色的特定工作环境,实验室和相关操作室需要模拟为相关的企业。在设备布置、环境渲染上可以按照《安全规程》的要求,以“车间”、“硐室”为标准来做。让“准工程师”们进入实验室感受到生产现场的实际氛围。无论是进行安全设备的结构实验还是设备的性能测试实验或是开展验证性、设计性实验,都有实战的感觉。

2 以设计制作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安全工程师”的培养,需要从系统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理论做起,更需要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构建了以设计制作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这条主线主要由综合性、设计性课程设计,学科竞赛和课外科技制作,毕业设计和市场开发设计等多个环节组成。这条主线贯穿了从大学一年级到四年级,从专业基础课到专业课,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等各个环节和场地。

2.1 在课程设计性实验中注重基础性、设计性

针对安全工程专业不同学习阶段的课程,我们精选实验内容,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的比重。特别是对于专业基础课程实验,增加综合设计实验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设立实验项目,重在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专业实验课程,则在必要的基本实验基础上设立综合性、设计性的专业实验,以工程应用课题形式建立实验项目,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2 在课程设计中注重专题性、应用性

课程设计是在学完相关课程理论知识以后的一个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自主开展的较全面、规范的设计思维和方法的训练。学生通过课程设计学会使用有关技术资料,完成一个系统或装置的设计或制作,即完成一个“安全工程师”在某一方面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训练。实施和完成这一实践环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应用和创新中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培养和提升能力的过程。我们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各学期都安排了设计专周,设置了“安全系统工程课程设计”、“安全评价技术课程设计”、“井下工程课程设计”等7门课程的设计专周,针对每一门主要专业课程,开展专题性的设计。

2.3 在毕业设计中注重设计的针对性和开发性

毕业设计以“真题真做”为主要导向,同时开展“真题假做”、“假题真做”设计,尽量避免“假题假做”设计。“真题真做”即是面向社会和企业需求开展设计,采取产学研互动方式。

毕业设计“真题真做”的课题我们特别注重三个来源,一是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这些题目都有具体的工程项目背景,针对性强。指导教师把本科毕业生纳入了自己的科研设计团队,学生在课题中可以得到“真刀真枪”的锻炼,。二是学生在毕业实习和生产实习中取得的课题,学生结合实习企业的研究设计内容选择题目,再采取校企联合指导方式,由企业技术人员和教师联合指导。三是面向市场需求,选择小而真、短时间可完成的项目,直接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开发性设计。

2.4 在课外科技制作与设计中注重创新性和实用性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课外科技创新设计和制作,学生通过参与学校的科研创新项目以及各种学科竞赛活动等方式,特别是参加机械创新大赛、电子设计竞赛,设计制作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产品。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学生站在工程应用和产品的角度来思考和发现问题,来进行创新。学生在大赛和获奖中,可以充分享受自己专业的乐趣,享受创作的乐趣,感受自己的社会价值,增添自信。

3 所取得的初步成效

通过“安全工程师角色扮演”的培养模式的实施和以设计制作为主线的各实践教学环节的训练,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普遍具备了作为一名“安全工程师”所具备的基础素质,具备了初步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综合设计和制作能力、创新能力有所提高,团队精神得到了加强。

3.1 工程意识和工程素质显著提高

学生在“准工程师”扮演过程中,特别是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到课程设计再到学科竞赛、毕业设计的训练过程中,工程意识逐渐加强,工程素质逐步提高。在学生的课外科技、毕业设计和市场开发设计过程中,所选项目能结合企业的生产现场,结合市场应用。通过这种“真刀真枪”的实干,既锻炼了教师,又使学生的设计能力得到了市场的检验。缩短了学校和企业在知识应用上的距离,使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能较快的适应工作以及尽早发挥作用。

3.2 工程应用能力得到锻炼

在整个教学改革中,学生获得了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在设计中得到了锻炼,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如学生在校期间所完成的课外科技创新课题“防盗式窗台”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学生在课程设计中所制作的“乳化液泵站安全检测仪”、“瓦斯爆炸及回放仿真系统”被相关企业采用,实现了成果转化;学生取自于现场的毕业设计“提升系统安全运行诊断设计”、“薄煤层机械化可行性研究”、“矿井瓦斯抽采技术设计”、“施工现场临时用电专项方案设计”已被企业所采纳,直接为企业所应用。

3.3 毕业生获得社会的普遍认可

由于安全工程专业学生从一进校门,就有了“工程师意识”和“作品意识”,在毕业后的就业竞争中,许多学生是带着自信,带着自己的成果或作品求职,很快就得到企业的青睐。这些毕业生在各自岗位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在参加工作后不久,便能参与甚至独立承担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改造、管理,深得用人单位的好评和重视。部分同学在毕业后短短的几年间,就成长为青年技术骨干,主管公司的技术工作,成为了名符其实的工程师。

4 小结

“卓越安全工程师”的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和渐进的过程。对于高等学校的安全工程本科专业,负有“工程师”人才培养前期的安全工程意识和安全工程能力培养和训练的责任。为学生创造“安全工程师”的角色环境,让学生尽早进入自己的“角色”,这需要开办安全工程专业的学校不断进行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以及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创新。就这一点而言,我们仅仅是一个探索的过程,还需要不断的总结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颜伟文,张文海,王磊,等.关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素质现状及其培训的建议[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16(10):52-55YAN Wei-wen,ZHANG Wen-hai,WANG Lei,et al.Pres-ent status of quality of safety personnel in enterprises andsuggestions on their training[J].China Safety ScienceJournal,2006,16(10):52-55

[2]周建新,李克荣,王浩,等.我国安全专业人员职业化建设现状与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5(5):121-125ZHOU Jian-xin,LI ke-rong,WANG Hao,et al.Cunentsituation and analysis of work safety careeman’s pofes-sionaliozation[J].Joum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9,5(5):121-125

[3]牛金成,许放.安全科技人才教育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6(1):165-168NIU Jin-Cheng,XU Fang.Study on development strat foreducation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lent[J].Joum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0,6(1):165-168

[4]王力.安全培训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7

[5]张洪杰,向晓东,陈旺生.安全工程专业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7(6):172-175ZHANG Hong-jie,XIANG Xiao-dong,CHEN Wang-sheng.Safety engineering teaching methods reform and in-novation talents training[J].Joumal of Safety Science andTechnology,2011,7(6):172-175

[6]李忠祥.安全生产体制思考[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7(10):84-88LI Zhong-xiang.Thoughts on current working system ofwork safety[J].Joum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1,7(10):84-88

[7]李华炜,吴发超,刘正宏.煤炭高校安全工程专业改革与创新的思考[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15(2):29-32LI Hua-wei,WU Fa-chao.LIU Zheng-hong.Ponder over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safety engineering disciplinein coal mining college[J].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2005,15(2):29-32

[8]苏昭桂,董文庚.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思考[J].安全,2008,(6)SU Zhao-gui,DONG Wen-geng.Thinking and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in safety engineering[J].Safety,2008,(6)

[9]王亚军,张国华.安全工程专业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探索[J].科技信息,2008,(30)WANG Ya-jun,ZHANG Guo-hua.The exploration of as-sessment methods reform for safety engineering[J].Sci-ence&Technology Information,2008,(30)

安全人才培养 第10篇

1 核安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

1.1 核安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众所周知,专业培养目标是进行专业建设和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也是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根据南华大学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我国核电大发展对核安全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依托南华大学在核科学与技术、铀矿开采等方面的优势,在核安全工程专业设置两个人才培养方向——核电安全和铀矿冶安全。两个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目标的共同点是均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现代化核工业发展需要,培养具有良好敬业精神、较高道德水准和科学素养,既掌握扎实的数理与人文知识,又掌握较深厚的安全科学基础理论、核与辐射防护的专业知识,不同点是核电安全方向的学生还需要掌握核电安全领域工作的基本工程技能,铀矿冶安全方向的学生还需要掌握矿冶安全领域工作的基本工程技能。两个方向均是培养具有核安全领域安全工程设计、科研、评价、监督和管理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1.2 核安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把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作为核安全工程专业发展的重要契机和重大教学改革工程,树立“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工程教育理念;以南华大学多年的办学经验、办学特色及核行业和社会影响为基础,以工程实际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通过学校和江苏核电有限公司、中核韶关锦原铀业有限公司和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密切合作,探索卓越核安全工程师人才培养规律和模式,实施“全过程、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1)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要求,制定核安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标准,确定与标准对应的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2)围绕“核安全工程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根据“基础厚、口径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原则,以注册核安全工程师的核安全案例分析、核安全综合知识、核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核安全专业实务四大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为导向,建立适应核行业认可实用的课程体系;(3)强化企业参与联合培养,实行“3+1”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学校标准、专业知识能力要求,同中核二七二铀业责任有限公司、江苏核电有限公司、中核韶关锦原铀业有限公司和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等4个产学研基地联合制订卓越计划的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

2 核安全工程专业知识结构及课程体系

目前,在国内只有南华大学开设核安全工程本科专业,因此,在国内没有可直接参照的建设模式,必须结合南华大学在核类学科专业建设上的资源,通过开展专业建设调研等活动,科学制定核安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因此,自核安全工程专业自2010年7月12日获得教育部批准后,南华大学成立了核安全工程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并开展了一系列的专业建设调研活动,调研了一批核类企业(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核三门核电站、中核福清核电站、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202厂)、中核锦原铀业有限公司、中核韶关锦原铀业有限公司、中核抚州金安铀业有限公司、湖南省核工业宏华机械有限公司、中核272厂);通过发信函的方式向12家核企业人力资源部征求核安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修改意见,有6家企业作了信函回复(中核陕西铀浓缩有限公司、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秦山核电有限公司、中核浙江衢州铀业有限公司和西安中核蓝天铀业有限公司);利用南华大学为中核集团开办第二期安全工

程领域工程硕士班的机会,核安全工程专业建设工作小组全体成员分企业类别(研究院所、核燃料加工企业、铀矿冶企业、核电企业、核废物处理企业等)同中核集团第二期工程硕士班学员开展了核安全工程专业建设座谈会;同时,核安全工程系集中组织了4次核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讨论会,拟订了核安全工程专业的建设规划和人才培养方案。

核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不仅体现了《注册核安全工程师》、《注册安全评价师》和《安全工程专业中、高级技术资格评审条件》知识要求,而且体现核工业系统相关环节的生产特点,制定了与核电安全和铀矿冶安全两个方向相对应的课程体系。整个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课平台、学科基础课平台和专业课平台三大知识模块,其中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是参考按教育部工程专业课程要求进行设置的,分方向专业基础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各培养方向专业课的前提。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三大课程模块分别设置了必修课、选修课和集中性实践环节。核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

核安全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重在体现核行业对核安全工程师基础知识、专业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为了将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企业管理及工程项目管理知识的相关课程纳入培养方案中,重点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在相关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增加了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课程设计与实验教学的内容,新增了项目设计,使课程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1)联合企业共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中实验教学学时所占的比例大大提高,其中企业培养阶段教学计划包括课程学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项目设计、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环节,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达40周。

(2)注重综合素质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在课程体系中,设置了素质与能力拓展模块及创新能力拓展模块,如人文素质选修课、学术讲座和学科基础课选修课等,通过这些模块选修课的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与创新意识。

(3)按照“三层次”的原则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在基本技能层通过课程实验、CAD绘图等上机训练等实践教学环节,加深学生对理论课基本概念的理解,培养基本的工程实践技能;在综合应用能力与初步设计能力层,通过课程设计、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实现对学生综合工程能力的培养;在创新能力层通过学科竞赛、创新性实验、大学生各类科研项目、企业内的项目设计等方式,培养和拓展学生的工程设计与创新实践综合能力。

3 结束语

在“十二五”的建设期内,南华大学将全面实施核安全工程专业的建设规划。在建设过程中将紧密结合国家核电大发展对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通过不断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和培养环节管理,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专业核安全工程专业建设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戴广龙,张国枢,刘泽功,等.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研究[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2):80-85.

[2]曲方,袁昌明,郑颖君.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探讨[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4.30(9):41-43.

[3]翟小伟,邓军.突出行业特点的安全工程专业教育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18(1):90-94.

[4]方廷勇,曹爱虎,李云依托建筑行业特色,优化安全学科建设[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19(6):70-76.

[5]撒占友,王玉华,张永亮等.青岛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模式[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6(增):42-44.

[6]翟小伟,邓军,罗振敏等.现代企业对安全工程人才的需要方向及培养方法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17(4):111-114.

[7]张金锋,董文庚.河北科技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建设[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6(增):28-30.

幼儿安全意识培养研究 第11篇

[关键词]安全意识;健康发展;安全教育

幼儿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安全是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前提,但由于幼儿年龄小、缺乏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弱,生活中,幼儿意外事故时有发生,可以说幼儿期是人生中最容易出现事故和危险的时期,所以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一、幼儿安全意识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1、幼儿生长发育不成熟,协调性不强

3—6岁儿童的身心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未成熟阶段,其大脑对身体动作的变化不能灵活作出相应的反应,因此,幼儿动作的灵敏性的协调性不强,往往动作不稳,例如幼儿在奔跑过程中遇到其他小朋友迎面往往会出现避让不及时的情况或是走路过程中跌倒或是不小心弄伤自己也是时有发生的情况。

2、幼儿园对孩子过度保护

幼儿安全问题一直是幼儿园教育重中之重。而现在很多幼儿园为了确保幼儿在园的安全,限制幼儿的很多活动,比如减少或取消大型的户外活动,减少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即使课间也禁止嬉戏打闹。为了追求幼儿身体上的安全,限制了幼儿感知觉的正常发展,不利于幼儿自信、独立性、自主性人格的形成。

3、幼儿安全知识缺乏,无法预见行为后果

幼儿缺乏生活体验,很多时候不能清楚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对自己行为将会产生的后果无法预见,例如小朋友一起玩跷跷板,其中一端的小朋友,会自己突然走开。而且幼儿好奇心强,对周围事物都非常感兴趣,活动欲望强烈,而幼儿由于安全知识的缺乏,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安全,什么是危险,因此很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4、家长在生活中过分溺爱

现在大多数家庭为独生子女家庭,孩子是家庭的中心,由于幼儿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家长时刻关注着孩子的安全,担心孩子会摔倒、磕到,在幼儿玩的过程中,总会听到家长说:“别跑,危险!”等,往往在孩子没有明白哪里危险的时候,就已经被家长强行制止了,家长对幼儿的保护近乎达到了神经质的程度。家长的过分溺爱无形中剥夺了孩子通过实践锻炼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的机会,这样势必让孩子对安全缺少认识。

二、幼儿安全自护教育的主要内容

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幼儿的保护能力是幼儿园实施健康教育的根本保证。幼儿应掌握的安全知识与技能,既包括对自然环境和主体感觉等方面变化(或异常情况)的感知与处理,也包括对社会环境中不安全因素和危险处境的认识与应对。据此,提出如下安全自护的内容:1、知道自己的幼儿园名称、父母姓名、电话号码、住址,不能接受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出现问题时要主动告诉老师或是家人。2、上下楼梯过程中不打闹,学会靠右行走,不乱跑;过马路走人行横道,注意来往车辆;认识红、绿灯等交通安全标志。3、不能将异物放到耳朵、鼻子、口里。不接触危险物品,不去危险的地方。遇到危险时知道躲避与求救,不玩危险游戏,注意保护自己不受伤害。4、了解自己身体各部分结构、功能,掌握简单的保护方法,身体不舒服时要及时和老师或是父母说,配合治疗。5、不在门边玩;不把手放在门缝、抽屉里;知道“安全门”的作用。6、教育幼儿不接触电插头、插座等,不在靠近电源的地方玩耍;知道高压电的标志,并远离它们。7、不能乱吃或乱喝没有生产标志的东西;睡前要洗脸、洗脚、漱口;不能含着东西睡觉等。8、发生火灾、烫伤、雷电、地震、洪水等意外事故时,对幼儿进行简单的自救训练,知道119、120、110等急救电话。

三、开展幼儿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径

1、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安全意识。

培养幼儿的安全自护意识应从培养其良好的常规习惯开始。我们都知道幼儿由于年龄小,其自觉性和自制力都比较差,首先要让幼儿明确日常生活中各项活动的具体要求,知道怎样才是正确的做法。我们都知道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经过不断的强化才能逐步形成自觉的行动。因此,教师除了教给幼儿正确的方法外,还要经常提醒督促和检查,时时利用适当的机会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促进幼儿安全意识的树立。

2、在教学活动中对幼儿渗透安全知识学习

我们要善于利用各种教学活动,对幼儿进行安全知识,有效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安全意识。幼儿的活动欲望强烈,但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在教学活动中注重给幼儿创设情境,让幼儿参与其中,例如在教学活动《我认识的交通标志》出示交通标志,请幼儿说一说交通标志的外形(圆形、三角形、长方形)及其含义,让幼儿了解交通规则,外出要跟随大人,不能在马路上玩耍,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或是让幼儿观察教室内环境,寻找安全隐患。让幼儿说一说:有哪些东西可能会造成危险?让幼儿在教学活动中思考问题,掌握安全知识。

3、通过参与游戏活动,提高幼儿安全意识

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就是游戏,我们可以把安全教育与游戏融合在一起,更多地与生活相接合,让幼儿在玩中逐渐形成一种安全意识,以及应对危险的能力。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接受程度,创设一系列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自我保护的技能。例如在音乐游戏《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活动中,让幼儿在看似游戏性质的表演中获得了最为深刻的感性认识,让幼儿知道不要给陌生人开门,从而有效强化幼儿的安全自护意识。

4、通过模拟训练活动,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在安全意识培养中可以利用电视新闻或报纸中有关安全事故的报道,对孩子进行直观地教育,结合了活生生的画面,告诉孩子们不注意安全的结果有多严重,孩子的印象会很深刻。另外,在幼儿安全教育中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模拟训练活动让幼儿体验安全防护技能。通过活动让幼儿亲身经历整个过程,增加体验,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例如进行“火灾发生时的模拟训练”,通过观看录像、图片,使幼儿初步感知火对人们的帮助和害处,通过模拟逃生的游戏,让幼儿亲身体验安全自救的方法和技能,使幼儿了解安全自救逃生的常识,学习保护自己,为安全行为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结语

加强幼儿安全意识的培养,关系到每个幼儿的安全和健康,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幸福,我们在关心、呵护幼儿的同时,应防患于未然,教给幼儿必要的安全知识,对幼儿进行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是是幼儿健康、安全成长的必要保证。

参考文献

[1]范军英.如何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J].学周刊,2011(31).

[2]季红平.试论幼儿园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題及对策[J].广西教育,2012(41).

论培养本质安全型煤矿基建技工人才 第12篇

根据调查分析测定,煤矿基建施工现场的伤亡事故主要有以下几种:顶板冒落,触电事故,机械伤害,瓦斯中毒。根据调查和统计分析,造成煤矿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如下:

1)施工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从事各种建筑施工的人数有2 800万人,其中有1 900多万人是农民工,他们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专业教育和培训,缺乏应有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淡薄。因此,很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2)煤矿基建方面的安全法制法规不健全,执法不力。

近年来,国家加强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法制建设,出台了一批法规、制度,但与各地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相比,仍存在着一定差距,尤其在煤矿基建方面的法律法规大多都效仿建筑行业的有关规定和文件。许多方面的管理仍然无章可循,对施工安全事故的查处不力,法律的警戒和约束作用未能得到显现。

3)煤矿基建市场秩序混乱。

虽然国家规定必须有资质的施工单位方可承包煤矿工程,但是大多承包单位都是越级承包工程,一个项目有多个分包商。许多规模小、能力低的承包商靠不正当手段承揽工程,低价抢标,对技术规范、安全规范所知甚少,主要靠偷工减料,粗制滥造,给煤矿下阶段的正常工作留下了极大的隐患。

4)违反安全操作规程。

大多事故是由于错误操作或违章作业等造成的。

5)防护设施不齐全。

在较容易发生事故的作业现场及巷道内部不设安全标志;在有危险气体涌出的地段不设危险标记;在有冒顶危害的区域不设安全标示。这些都是容易造成伤亡事故的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最为关键的还是人的因素,在从事技工教学这十多年来,我感觉如何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工人来适应煤矿建设是我们的第一责任。高素质就是技术过硬、心理素质过硬、煤矿安全意识过硬。这其中安全意识过硬是关键——“培塑本质型安全人”,体现出以人为本、创造和谐的企业观念,那么如何组织和开展培塑本质型安全人,是摆在我们技工学校教师面前的艰巨任务,根据本人工作经验谈以下几点认识:

1)培塑本质型安全人,要抓好人员整体素质的培养。

我们知道由于煤矿企业的特殊性,有一大部分员工素质较低。要提高这部分人的整体素质,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不懈努力,培训工作是必由之路。首先,要做好员工文化知识培养。在当今社会文化知识是干好任何工作的基石,是学习和进步的桥梁,没有文化、没有知识,何谈素质提高,我认为这是一个基本点。其次,是理论知识。整体素质的培养,安全教育要深入人心,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应集中定期组织播放一些有针对性的录像,从中吸取安全知识和教训,把说教变成知识性帮教,安全工作才能由要我安全进化到我要安全的境界。

2)培养塑造本质型安全人,需要改变陋习。

a.现阶段,安全工作的主要问题是领导在和领导不在不一样,安检部门人员在和不在不一样,造成安全工作为别人干的思想非常严重,为免被处罚暂不违章现象十分严重,干工作为节时节力违章现象非常普遍。b.加强正面教育的同时,要加强攻心教育。每个人都爱护自己,可违章违纪之事却有很多人不认为在伤害自己,这是非常可悲的事情。违章人员受到处罚后,认为自己倒霉,而没有认为违章造成后果对自己伤害有多大,这种心态不调整,只会加大考核力度不会有特别好的效果。要取得最好的效果,我认为还是提高认识,在处罚的同时,给予更好的教育。对违章者要进行案例教育,让他真正了解违章是在伤害自己和工友生命及其家庭。同时大部分违章是不能以改过来画句号的,它们的背后就是家庭和生命的终结。c.大多数违章者认为,违章并不一定出事故,这是事实。但每一次事故一定是违章造成的。这需要我们把这观点教育到每个人,把这种意识传达到每一个人。一两次的违章没有造成什么恶果,在员工心中就会产生麻痹思想,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要让员工明白,万分之一的概率也是无法挽回的,万分之一的事故落实到当事人家庭就是百分之百的家庭悲剧,生命只有一次,伤害无法挽回。

总之,事实告诉我们,在当下塑造本质型安全人是多么的重要。我作为一名普通的技工学校实习带队教师,在这里再次呼吁我们的管理者,真正提高员工素质、培塑他们的安全思想和观念,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和事故案例分析,让社会、企业、家庭共同参与,只有这样才能培塑出真正的本质型安全人,煤矿要发展,煤矿的基建工程更需要我们不断的输送合格本质安全性的技工人才。对还煤矿基建事业一片蓝天,我们责无旁贷。

摘要:针对煤矿基建工程的重要性,介绍了煤矿基建施工现场的事故类型,分析了煤矿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成因,强调了培养高素质技术工人对煤矿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培养高素质技术工人的方法,以加强煤矿基建工程的建设。

上一篇:科技是第一竞争力下一篇:有效停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