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餐行为范文

2024-06-30

进餐行为范文(精选6篇)

进餐行为 第1篇

关键词:幼儿进餐,行为习惯,对策建议

一、幼儿园幼儿进餐行为描述

(一) 幼儿进餐独立性描述。

幼儿在进餐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下面我们从幼儿在幼儿园与家中进餐描述幼儿进餐的独立性比较:

幼儿在幼儿园的进餐状况:幼儿A在进餐过程中, 始终保证坐在餐桌前, 并且自己尝试用筷子夹盘中的菜和饭, 但看起来并不娴熟, 怎么也夹不上来, 于是他用自己的另一只手抓米饭并放在筷子上, 送入嘴中, 开始就餐。幼儿B先用筷子夹了一些菜, 放在米饭上送入口中吃掉, 接着吃了口菜, 吃完菜又吃了些火腿, 咽下去之后, 将嘴靠近碗边, 将饭拨到嘴里, 再吃一点菜, 又咬了一口鸡腿, 一直到吃完。

幼儿在家进餐的状况:幼儿A在进餐过程中, 刚刚用筷子夹起一块肉, 在一旁的奶奶生怕幼儿吃不到, 立刻接过筷子上的肉, 给拆分成小块, 放在幼儿的碗里。幼儿B在家吃饭的过程中, 自己夹了一些菜准备吃掉, 不料手滑将菜和筷子掉在了饭桌上, 立即用手去抓菜, 在一旁的父亲, 用筷子打了孩子的手, 告诉他不可以用手抓。

(二) 幼儿进餐速度。

观察幼儿A和B在幼儿园中的进餐速度:幼儿A在吃饭时显得“气定神闲”, 看不出着急的样子, 大概过了半个小时的时间, 幼儿碗里的饭并没有少多少, 老师发现了这个问题, 提醒幼儿动手吃饭。幼儿B在吃饭的过程中, 前二十分钟, 与旁边的小伙伴说话、左顾右盼, 当他发现旁边小伙伴的碗里的饭快吃完的时候, 便加快了吃饭的速度, 大概10几分钟就吃光了碗里的饭。

二、幼儿园幼儿进餐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 幼儿有独立的就餐能力, 被动就餐现象严重。

通过上面两个幼儿的观察不难发现, 幼儿具有自主就餐的独立能力, 但长辈过于溺爱造成被动就餐现象严重。 幼儿具有基本的就餐能力, 自主就餐能力强, 能够用筷子或者勺子进行吃饭, 用拨饭入嘴的方式进行吃饭。 在筷子的使用情况中, 虽然幼儿使用筷子的技能不娴熟, 但是都能自主地使用, 其主观能动性非常强。

但是在家进餐的过程中, 我们发现, 由于长辈们过于溺爱, 幼儿们被动接受就餐行为, 其良好的就餐行为没有养成。长辈们担心幼儿们不能吃好, 主动地将幼儿的食物拆开, 甚至直接喂食。

(二) 幼儿偏食现象严重, 拒绝蔬菜偏向荤菜。

上文所述的幼儿B, 在吃饭的过程中, 无论是在家中, 还是在幼儿园中, 都喜欢吃鸡腿、肉类食品, 对蔬菜的进食量明显低于荤菜, 这样会导致幼儿营养过剩, 脂肪过多, 体型容易偏胖, 维生素摄入量过低, 影响正常发育。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 长辈们过于溺爱和付出所谓的关爱, 认为孩子爱吃什么就吃什么, 忽略营养的重要性。 比如, 有的家长发现孩子爱吃肯德基、麦当劳等油炸食品, 就放肆自己的孩子随意摄取这些油炸类高脂肪食物, 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 三五岁的幼儿就是名副其实的小胖子, 这对幼儿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三) 幼儿进餐时间不均衡。

关于幼儿进餐时间方面, 我们通过观察上文的两个事例可以发现, 幼儿的进餐时间不均衡, 主要原因是幼儿的注意力不能够集中, 缺乏正确的引导。 幼儿A在进餐的过程中, 看似“气定神闲”, 可事实上是事倍功半, 属于浪费时间, 没有实质性的效果。幼儿B在进餐的时候, 将注意力集中在邻桌的小伙伴身上, 贪玩心重, 注意力分散, 当其发现别人的餐食都已经吃完的时候, 才想起来自己的, 用很多的时间进餐, 对自己的身体发育会造成危害。 曾有家长到幼儿园反映, 孩子有的时候吃饭十几分钟就吃完了, 可有的时候, 根本就不吃, 连理都不理, 实在拿他没办法。 通过这些实际的事例, 我们看到, 幼儿在就餐时间方面许多都是“前松后紧”, 真正的用餐时间非常短, 对幼儿的成长是有害而无益的, 不仅真实地反映了幼儿的特点, 而且启蒙了幼儿园老师和家长们应当探索适宜幼儿进餐的有效教育方式。

三、幼儿园幼儿进餐良好行为习惯培养

在上文的描述中, 我们分析和总结了幼儿进餐的行为习惯和造成不良习惯的原因。 下面我们有针对性地根据这些描述, 探讨培养幼儿进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对策和建议。

(一) 构建适宜的幼儿园就餐环境。

幼儿园针对幼儿进餐行为的习惯应有的放矢地开展一系列幼儿炊事班游戏, 培养幼儿就餐的兴趣。 幼儿园可以利用教室, 通过播放小视频、图片、文字等形式, 让幼儿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 首先, 教师应当广泛了解适合幼儿进食的食物, 了解它们的营养价值, 制作相应的饮食或者课件进行备课, 以供幼儿们学习, 让幼儿们了解食物中的营养对其自己成长的重要性, 感悟食物中的奥秘, 对饮食产生好奇心和兴趣;接着, 幼儿园可以给幼儿们提供场所, 让幼儿自行烹饪简单且有特色的食品, 比如面食、水果沙拉、蔬菜等, 让幼儿们自己实践, 切身参与食物的制作, 进行烹饪示范, 让幼儿们运用视、听、触、味探索美食带来的乐趣, 从而发觉对美食的诱惑;再次, 在烹饪游戏之后, 教师还可以针对班型和现场的活跃度, 进行食物知识的拓展, 让幼儿们了解食物原材料的生长过程与生长环境等。

(二) 帮家长树立正确的幼儿就餐观念。

上文针对幼儿A与幼儿B两人的进餐习惯养成描述, 我们不难发现, 在幼儿进餐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中, 家长的影响占据举足轻重的作用, 幼儿教师应当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幼儿就餐观念。 首先, 家庭成员内部应当在思想上澄清认识, 意见一致。 一致家庭教育规范, 有利于幼儿学习到可被接纳的行为。 如果在幼儿进餐的过程中受到目标不一致的教育规范, 就会使幼儿混淆概念, 不知道哪一种规范是正确的, 哪一种规范是错误的, 不知道做什么是对的, 做什么是不对的。 如果家长不断地改变幼儿进餐的规范, 幼儿就无法养成未定的可被接纳的进餐习惯, 良好的进餐习惯就无法养成。 如果幼儿在进餐的过程中, 父母长辈少一些分歧, 少一些争执, 少一些唠叨和挑剔, 统一思想则幼儿的行为习惯将会得到进一步强化。

(三) 根据幼儿特点增进幼儿进餐食欲。

1.根据幼儿的生理特点, 关注幼儿的运动情况、睡眠情况及情绪情况等, 改善幼儿的进餐食欲。 食物之所以能够诱发人的食欲, 最主要的原因是人体需求。 家长可以在幼儿放学回家之后, 不让幼儿一直闷在房间里, 建议幼儿到户外多做些有氧运动, 或者与小伙伴一起玩耍, 一方面可以强身健体, 另一方面可以在饭前消耗了相应的卡路里, 增进其机体对食物的需求。

2.充分认识幼儿的身心特点, 才能更有针对性地改善幼儿的进餐习惯。 很多幼儿在进餐的过程中出现精神不集中、边吃边玩现象, 针对这些现象, 家长和幼儿园应当注意到幼儿在进餐时出现注意力分散的现象, 在进餐过程中要减少要减少幼儿的分心行为, 构建适宜的进餐环境, 尽可能地减少因环境而引起幼儿分散注意力的因素。 因此, 只有幼儿园和家长有效配合, 才能从本质上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参考文献

进餐行为 第2篇

关键词:小班幼儿;进餐习惯;培养;饮食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6-100-001

一、良好的进餐习惯对小班幼儿身心发育的作用

3-4岁正是幼儿进入幼儿园开始集体生活,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良好的进餐习惯是良好生活习惯的一种,它对幼儿的生长发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吃饭慢是小班幼儿的通病,很多老师都伤透了心。小班幼儿年龄小,思维仍带有很大的直觉行动性,另外,小班幼儿还喜欢夸大想象,根据这样的年龄特点,作为小班教师,首先就要学会善于观察每个孩子的不同,采取有趣的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做到因人而异,从而纠正幼儿的偏食、挑食及不良的进餐习惯,从小养成自觉良好的进餐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育。

二、小班幼儿进餐中容易出现的主要问题

孩子们的进餐一直是令家长们操心的问题,如果没有形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和规则,光有丰富可口的食物也徒然。目前不少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中存在着重智力开发,轻行为习惯培养的现象,许多幼儿便形成了吃饭挑剔、偏食、边吃边玩等不良饮食习惯,进而影响到幼儿的健康成长以及良好个性的培养。

1.进餐时的不良情绪

引起幼儿进餐不愉快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由于吃零食过多和食物不合胃口带来的影响很大。部分家长对孩子无节制吃零食和偏食、挑食时批评、责骂,有时还体罚什么也不准吃,这是十分不科学的。另外,用餐的环境、幼儿吃饭时边吃边玩、边吃边讲、东张西望等习惯也间接地影响着幼儿的进餐情绪。

2.进餐时的不良习惯

幼儿吃饭时间较长,这是较为常见的现象。这不仅影响了正常的进餐,也对幼儿的身体消化不利,同时也给家长带来了诸多不便。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幼儿在进餐时总是心不在焉,一方面是因为孩子好动的天性,自我意识较强,自控能力差;另一方面与家长平时要求不严和过分溺爱有一定关系。

三、培养3-4岁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方法

幼儿园生活是一种集体生活,在进餐活动中毫无纪律的约束是不行的,为保证集体生活能够有序进行,就必须运用多种方式让幼儿自愿遵守。

(一)营造良好的用餐情绪

1.餐前安静活动

帮助幼儿调节情绪,让幼儿在良好和愉悦的情绪下进餐,是餐前安静活动的主要目的。餐前的谈话活动可以使幼儿较为兴奋的情绪逐渐恢复到平静;通过注意力的转移,使心情不好的幼儿把负面情绪降到最低;有时进行适当的餐前教育,介绍将要品尝的饭菜和点心,以引发幼儿的食欲。这一系列举措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幼儿带着愉悦的心情去用餐。

2.创设温馨的用餐环境

为了保证幼儿进餐时的良好情绪,我们也可以借助情景故事等教育形式,创造一个愉快的进餐气氛。同时,应注意在过冷、过热的天气调节室温,保证桌面、餐具的清洁卫生。播放优美舒缓的音乐也是不错的办法。

(二)正确对待不同饭量的幼儿

根据小班幼儿年龄段自身的特点,正确对待不同饭量的幼儿。进餐时不要总是强迫他们吃掉全部的食物。若幼儿长期饭量不大,但精神状态良好,应尊重幼儿本身的意愿,能吃多少就吃多少。

少盛多添,一次性给幼儿盛太多的饭,会让幼儿有恐惧感,生怕吃不下或吃得慢而受到责备。孩子对盛饭、添饭很感兴趣,每添一次都会很自豪,增加了孩子的信心,别让进餐成为孩子的负担。

(三)科学进餐,纠正偏食、挑食

挑食是3-4岁幼儿在用餐中常见的不良习惯,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的以身作则。通过了解和调查得知,很多幼儿对于一些食物的排斥和他们生活的家庭有着某种特定的联系。比如幼儿往往从成人平时的言谈举止中或者一些成人本身的餐饮或挑食习惯中直接或间接的受到了影响。这个就要通过和家长的沟通,从而做到逐步的改善,建议家长谨言慎行,帮助幼儿改善不良的饮食习惯,达到营养均衡的摄取。平时家长可以在幼儿在场时有意识的谈些他们不爱吃食物的营养所在;也可以在餐桌上和幼儿一起尝试;还可以多变化一些烹饪的方式,同一种菜的不同口味也会吸引幼儿。当然,耐心和鼓励也是不可或缺的。有时,我们鼓励幼儿参与饭菜的准备,如介绍今日菜单、帮忙发碗勺等等,让幼儿一同参与,并有意夸奖其劳动成果,使幼儿感受到在自己的参与下饭菜更加有滋有味。

通过不断正确的引导,家长、老师也应该多给予孩子鼓励,帮助幼儿逐渐的克服进餐问题。

(四)合理控制进餐时间,正确使用餐具

引导幼儿自觉调整用餐时间,减少餐后等待。同样是以鼓励为主,进行正面教育,时刻关注有进步的幼儿,并及时进行表扬。提醒幼儿饭前小便洗手、饭后漱口擦嘴,并学习正确的拿匙扶碗姿势,坐好小椅子。

此外,我们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对孩子物归原处、轻拿轻放、爱护班级环境等的教育要求,都在时时影响着孩子的行为,与进餐教育互为补充,形成一以贯之的整体教育。

(五)家园共育,减少零食

许多孩子在家都是零食不离口,以至于没有饥饿感,不愿意吃饭。幼儿园应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对幼儿吃零食的量、次数有所节制。也可以请家长多为孩子准备一些新鲜的水果,逐渐减少零食,帮助幼儿养成按时吃饭的好习惯。

四、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总而言之,在幼儿期的进餐教育,以小班为重点,逐渐形成相应的常规。而在中班则是巩固常规。到了大班时,就应该转化到自觉的行为了。我们希望每一个常规不是孩子的束缚,而是孩子在集体环境中形成的自觉行为,最终为其一生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科学过渡快乐进餐 第3篇

一进餐前的过渡环节存在的问题

1.餐前的游戏内容不够丰富, 不能让幼儿快速地进入过渡环节

幼儿餐前一般都是从户外活动回来, 幼儿还停留在那种有说有笑的气氛中, 陆续地回到椅子上, 有的孩子大声喧哗, 有的孩子做出攻击性行为, 如果过渡中不能尊重幼儿的愿望, 游戏活动部分幼儿不感兴趣不能让幼儿很快地安静下来, 会影响进餐的情绪。

2.有的幼儿规则意识不强, 以自我为中心

要求幼儿按学号当值日生、发餐具, 有的幼儿总是不按学号, 想去发就去发, 老师提醒后还是不情愿, 有的幼儿到他发也不去发, 有的幼儿需要老师的提醒才能去。总的来说, 幼儿不能自主自愿地去做, 没有形成规则意识。

过渡环节是一日生活中各项活动的衔接转换, 是一日活动中的“驿站”, 它是非正式的, 是闲散的, 是自由活泼的, 过渡环节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资源, 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 因此我们应当把过渡环节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资源加以充分利用。良好的过渡环节能使幼儿的一日活动科学有序, 还能让幼儿从过渡环节中获得知识, 懂得许多道理, 尤其是进餐前的过渡, 不仅能让幼儿从躁动的情绪中很快地安静下来, 还能调动幼儿的进餐情绪, 让幼儿快乐进餐。

二餐前过渡环节问题的有效解决途径

过渡环节的实施最需要的就是教师的过渡技能, 如何调整餐前过渡环节的组织与安排, 丰富餐前过渡环节的组织形式, 通过翻阅书籍, 结合《指南》生活活动的目标, 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 来丰富餐前游戏活动的内容, 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使餐前过渡环节科学合理, 充分调动幼儿的进餐情绪, 使幼儿愉快进餐。

1.及时发现幼儿的兴趣点, 形成快乐的主题活动

过渡环节的组织比较灵活, 而且幼儿之间的交流比较多, 大班的幼儿好学好问, 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这有利于我们了解幼儿的兴趣点, 形成快乐的主题活动。比如:午餐和晚餐前我们组织刚刚户外活动回来的幼儿一个接一个上楼梯, 然后陆续去如厕洗手后, 又陆续地回到小椅子上, 孩子们说着、闹着、欢笑着, 有的说:我今天会拍球了;有的说:我今天会抛接球了;有的说:我今天会滚球了;有的说:我会赶小猪了 (用手推着球走) ;看到孩子们兴高采烈的样子, 我马上让孩子们说说:你们今天是怎样玩球的?孩子们的情绪马上被调动起来, 个个都跃跃欲试, 都想把自己玩球的方法表达出来, 分享给同伴听, 这样主题就生成了。通过孩子们的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和个别表达, 孩子们马上获得了多种玩球的方法和相关信息。紧接着我又问了一句:我们还可以怎样玩球?孩子们马上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这样不仅发展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而且孩子们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都得到了发展, 都能坐在小椅子上发表自己的意见, 没有下地疯闹的现象, 孩子们的综合能力提高得很快, 为有序地进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做好值日生工作, 减少不必要的等待环节, 形成规则意识

大班的孩子都已具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孩子们都非常积极主动地帮老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餐前帮老师分发餐具和面食, 帮助老师扫地、擦桌子。按学号每天3 名小朋友做值日生, 孩子们自己分工谁干什么, 时间长了孩子们就会形成习惯, 对个别不遵守规则的孩子, 老师和其他小朋友都会及时地给他们讲道理, 帮助他们记住值日生的规则, 利用讲故事、唱儿歌、玩游戏等形式培养他们的服务意识, 鼓励让他们干些力所能及的活, 每天坚持这样做, 孩子们在生活方面更加独立了, 自主自立意识得到了发展, 孩子们能将劳动和游戏分开, 对劳动持认真的态度, 更加关心劳动成果, 并懂得了感恩。在此过渡环节中孩子们更加懂得分工合作, 减少了环节之间的等待, 同时又锻炼了大班幼儿的服务意识, 从小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3.尊重幼儿, 萌发幼儿自主、自律的良好品质

大班幼儿的情绪体验越来越丰富, 表现为情绪过程越来越分化以及情感所指向的事物越来越多, 幼儿的情绪、情感的自我体验逐渐增加。在餐前的过渡环节, 根据幼儿的不同特点, 适当满足幼儿的不同需求。比如在进餐前, 老师会问:小朋友你们今天想玩什么游戏, 或者问你们今天想听什么故事或想听谁给你们讲故事, 你们今天想说说什么主题等。孩子们一听马上就高兴起来, 有的想听老师讲小马过河的故事, 有的想玩手指游戏等。这样在尊重孩子们的前提下活动, 孩子们有了愉快的情绪体验, 而且都是孩子们自己想听想玩的, 他们马上安静下来, 个个都非常开心, 轮流倾听孩子们的意见, 这样不仅尊重了孩子还能让孩子在稳定良好的状态下减少攻击性行为, 能够愉快安静地准备进餐。

4.培养幼儿与同伴间友好、文明的交往能力

幼儿只有在与同伴相互交往的过程中, 才能学会共同生活、互相谦让、相互学习, 交往伙伴是幼儿学习的榜样和行为的模仿者, 又是幼儿认识自我的镜子。作为老师应多为孩子提供交往的环境和交往的话题, 给幼儿提供更多的交往机会, 使幼儿学会文明、礼让、合作。比如餐前过渡环节我们可以组织孩子们自主翻绳、自主玩手指游戏、自主猜谜语、相互说说自己的所见所闻等。有的孩子在交往的过程中可能发生争执和矛盾, 可鼓励幼儿共同商量、共同解决, 教师不要过多地干预, 我们提倡安全游戏的教育理念, 教师要管住嘴、管住手, 还要给幼儿无限自由的空间, 让幼儿在交往中学会观察同伴, 用语言和行为帮助同伴, 形成一种友好互助的氛围, 让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比如:我们经常组织孩子们在餐前玩翻绳游戏, 孩子们从户外回来如厕洗手之后, 自己会主动到活动区去拿毛线绳, 然后自己找伙伴两人一组开始玩, 老师基本上不用说话, 就在旁边观察孩子, 孩子们对翻绳特别感兴趣, 都能相互配合, 有不会翻的小朋友还会在会的小朋友旁边观察, 会的小朋友还能给予讲解, 这样小朋友们相互学习。我们还建议家长在家教孩子练习翻绳, 经过家园互动, 孩子们翻绳的技能提高得很快, 小手越来越灵活了。原来一点不会的孩子经过几天的练习都能翻三四步, 学得很快, 而且老师基本不用动手和动嘴, 除非有的孩子绳子打结了实在解不开, 才出手帮助, 看到孩子们的进步和成长, 真的为他们高兴。

5.利用游戏的形式, 做好餐前的过渡

大班的孩子自主意识很强,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 他们的个性都展现出来, 个个都像大人似的, 个别幼儿听不进老师说话, 不管老师怎样说, 自己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 尤其是在餐前搬椅子上桌的过渡环节, 每次随着音乐上桌总有几个小男孩边上桌边讲话, 有的不等老师说吃饭就去拿饭菜, 有的还会把饭菜弄掉。针对孩子们存在的问题设计游戏环节让幼儿快乐游戏、快乐进餐。比如我设计了一个乘火车去旅行的游戏, 孩子们特别感兴趣。当游戏开始的时候, 孩子们都整齐的随音乐站起来, 边随着老师说儿歌边上桌, “啦啦啦, 快乐的旅行开始了, 前方到站是哪里, 本溪水洞欢迎你, 到站了, 请下车”, 距离这桌最近的一组小朋友上桌坐好;“火车继续向前行, 前方到站是哪里, 大石湖欢迎你“, 第二组小朋友又安静地坐在椅子上;“火车继续向前行, 前方到站是哪里, 关门山水库欢迎你”, 第三组小朋友又安静地坐好;“火车继续向前行, 前方到站是哪里, 汤沟汤沟欢迎你”, 第四组小朋友又安静地上桌坐好;这样以此类推, 一组一组的小朋友都能边说儿歌边开着火车有秩序地上桌进餐, 说话的现象不见了, 撒饭菜的现象也不见了, 孩子们很感兴趣, 也都能很开心地上桌进餐, 而且还让幼儿了解了本溪县的著名旅游景点, 并且增强了幼儿对家乡本溪县的热爱之情。这样我们以各种游戏的形式, 组织幼儿进行餐前的转换, 孩子们玩得非常开心, 有时还请当天的值日生一日三餐轮流带领小朋友以游戏的形式上桌进餐, 这样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组织协调能力, 还锻炼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又丰富了孩子们的科学知识。经过每天的坚持, 孩子们在进餐前的过渡环节进步得很快, 真正实现了过渡环节的教育价值。

进餐前的过渡环节是幼儿一日活动中过渡环节的一部分, 很容易被教师忽略, 过渡环节的合理安排和组织已经成为一种理念和思路, 我们要真正做到关注幼儿一日活动中的每时每刻, 让原本过渡环节的消极等待变成积极的教育行为, 使之成为一日活动中真正不可缺少的教育环节。

摘要:进餐前的转换环节是幼儿一日活动中过渡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指出进餐前过渡环节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餐前过渡环节问题的有效解决途径。

科学进餐,远离痛风 第4篇

一、痛风是怎样发生的

痛风是由体内嘌呤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代谢性疾病。

嘌呤是参与DNA和蛋白质合成的有机物,代谢后产生的“垃圾”就是尿酸,而尿酸主要通过肾脏过滤与排泄,所以正常人尿酸的生成和排泄会维持在一个平衡的状态。如果体内产生的尿酸过多或排泄不畅,就会以尿酸盐结晶的形式沉积在各关节部位,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到灰色钉子状结晶物质,被人们形象地称为“酸钉子”。尿酸盐沉积在关节腔内,就会招来白细胞吞噬。从而造成关节红、肿、热、痛的急性炎症反应。尿酸盐积累过多,就会形成痛风结石。

痛风病90%见于男性,40~55岁是高发人群,有些人还有家族史。这可能与男性社交活动较多,经常参与宴请、过量饮酒等因素有关。

二、痛风是一种“富贵病”

研究表明,与15年前相比,痛风的发病率增加了30倍。特别是一些企业老板、机关干部、白领等更是高发人群。专家介绍,由于自身体质和职业关系,这些人群工作压力大,缺乏锻炼,特别是生活、饮食没有规律,饮酒较多,或经常参加各种宴请,导致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分解尿酸过多,造成肾脏排泄尿酸的负担加重,所以痛风最容易找上这些人。

痛风发病后,可使用秋水仙碱等药物治疗,如治疗及时,可在1周内缓解。但痛风常易复发,随着发病次数的增多,尿酸盐在关节中沉积逐渐增多,指掌关节、踝关节、膝关节均可受累,对关节造成破坏,引起关节畸形,出现痛风结节和肾脏损伤,导致行走困难,甚至引起肾衰竭等危险症情。

三、科学进餐是预防痛风的关键

痛风主要是由饮食失调、暴饮暴食、常吃火锅、大量饮酒造成的。进食高蛋白饮食过多是诱发痛风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嘌呤物质大量存在于高蛋白饮食中,因此节制饮食、科学进餐,是预防痛风发病、复发的关键。

1、限制摄入富含嘌呤的食物是防治痛风的有效措施。特别是已患有痛风的病人,尤其要注意限制猪、牛、羊等肉类,动物内脏、禽类(鸡、鸭、鹅)、鱼、虾、蟹、贝类等海鲜食品以及火腿、香肠、豌豆、花菜、菠菜等含嘌呤较高的食物。

2、饮酒是导致痛风发作的重要原因、因为酒精易使体内乳酸堆积,抑制尿酸排出,故应戒酒。

3、有人错误地认为,只喝肉汤少吃肉就没事。其实,肉汤内所含的嘌呤物质比正常饮食要高出30倍。所以,为了预防痛风,人们吃火锅时要少吃肉多吃菜,吃肉时要将肉在火锅中多涮一会儿,火锅的汤底最好不喝。

4、少饮果汁,少吃蜂蜜等果糖类食品。因果糖能增加腺嘌呤核苷酸分解,加速尿酸生成,从而使病情加重。

5、忌服人参。人参中含有大量人参皂苷等活性成分,而痛风病人的体液和组织内尿酸浓度较高。人参进入机体后,有效成分可被尿酸破坏而失去作用。

6、进食蛋白性食品应以牛奶、鸡蛋、豆制品为主,平时宜多吃些蔬菜、水果、豆制品、乳制品、植物油、藕等碱性食品。同时,应注意及时饮水,每日补充2000~3000毫升水,以促进尿酸排出。

四、其它应注意的事项

减轻体重痛风、高尿酸血症多见于肥胖患者,常合并有高脂血症、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我们称之为代谢综合征。所以,重视锻炼、适当限食、少吃高脂肪食物(动物脂肪、油炸食品等),保持理想的体重,是控制病情发展的重要环节。

避免劳累剧烈运动和过度消耗体力会使体内产生过多的乳酸,使血尿酸升高,引起痛风性关节炎发作,因此,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精神愉快受寒、创伤和惊恐、恼怒等精神刺激也是常见诱发因素,因此要避免受寒、防止创伤,注意保持愉快乐观的精神状态。

幼儿进餐时心理教育 第5篇

美国的幼儿园的孩子们就餐环境十分宽松, 幼儿可以自己选择座位, 坐在一起边吃边聊, 只是在幼儿有困难时给予帮助, 而在中国老师们却忙个不停, 有添饭加汤的、有催促喂饭的, 没等幼儿咽下一口便一口接一口地喂, 幼儿的嘴鼓鼓的, 是美国的饭菜香吗?中国幼儿园食堂的精点饭菜比起美国来, 有过之而无不及, 种种迹象表明:幼儿说话与吃饭不专心、呛食, 没有密切的关联, 而幼儿吃饭不允许说话引起厌食、畏食的情绪却值得关注。

在日常生活中, 人们发现尽管许多人都受到过幼儿教育, 但是边吃边聊已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 即便是幼儿园的老师在用餐时也经常一起交谈, 为什么幼儿就不能说话?从长期效果看, 人们喜欢在进餐时聊天。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家齐克森默海的研究认为:在饮食中交谈, 人们心理愉快, 思维活跃, 富于创造性联想。让幼儿边吃边聊, 体验进餐的愉快, 为幼儿多方面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指出, 人的行为常由三种内驱力引起动机:一是好奇的内驱力——求知欲望;二是好胜的内驱力——成就欲望;三是合群的内驱力——交往欲望。满足幼儿心理需要, 促进幼儿与物质环境之间有益的相互作用, 教育应该为幼儿根据自身特点, 去思考尝试, 发现创造, 获得不断学习和积极适应生活的态度和能力。

“打你一顿”再进餐 第6篇

这家浴场位于俄罗斯莫斯科红场后面不远处的一家高级酒店。吉拜林介绍说,这家浴场只对俄罗斯的富有阶层以及一些外国的百万富翁们提供服务,因此很少对外做广告,之前,他们甚至都不对外公开电话号码,害怕过多的客人会导致他们应付不过来,以致降低服务水准。但现在由于全球经济的不景气,前来消费的客人相对少了些,他们才开始适当做些宣传和打折。

一走进浴场,呈现在我面前的是一副俄罗斯西伯利亚的景象,冰雪交融,天寒地冻的样子。后来我才知道,这家浴场是特意按照西伯利亚风格设计的。

接下来,我发现制作食物的厨房和沐浴的地方是连在一起的。在进餐之前,客人们首先要进入里面的浴场和一个个单独的卫生间沐浴。但在你脱掉衣服之前,每人需要交纳250美元的“沐浴费”,洗个澡居然要交这么多钱!由于吉拜林之前并没有告诉过我这一点,我大为吃惊,觉得简直就是“天價”。然而,吉拜林却认为很划算,他告诉我,我们即将享受到的是具有几百年历史的俄式沐浴,其独有的水疗能够“包治百病,使人精神焕发”。

据介绍,水疗里含有多种俄罗斯古老名贵的药材,都是以前沙皇专用的。在水疗的过程中,我感觉身上所有的毛孔和器官仿佛一下子全打开似的,非常通透。水疗之后,我们又被要求戴上一个帽子,目的是防止头部过热,然后便进入蒸汽浴。就在我们蒸得正舒服时,突然闯进两名身强力大、手拿花枝的服务员,还没等我弄清是怎么一回事,其中一个便举起花枝,朝我身上一顿猛抽,可把我给吓坏了。

我扭头一看,吉拜林也被另一个服务员按着背部猛抽,但他丝毫不反抗,完全是一副陶醉享受状。看到我一脸惊慌状,吉拜林顿时哈哈大笑,并告诉我,这便是俄罗斯最著名的花枝抽打疗法,不仅能把体内的寒气和邪气抽打出来,还能增加人的食欲。听吉拜林这么一说,我便不再反抗和躲避了,任由花枝落在自己的身体上。真的一点儿都不疼,而且非常舒服!

直到我被抽得全身发红,汗流不止,服务员才转身离开。之后,我们被领进另一间冰冷的“雪屋”里,用雪擦全身,据说这是为了增强体质。一热一冷把我弄得够呛,很快就跑了出来。再接着是搓澡,一名俄罗斯大汉左右开弓,细致入微,把我身上的每一处污垢都处理得相当决绝。

从水疗到蒸再到被抽打流汗直至最后的搓澡,这一系列程序完成,共耗费了两个多小时。此时的我突然感到饥肠辘辘,肚子咕咕直叫。

接下来,我们可以穿着崭新的浴衣进入开放式的厨房用餐。我发现这里的许多食物都是我在其他地方很难吃到的,比如来自西伯利亚的纯正驯鹿肉,以及一小杯5000美元一瓶的白兰地和正宗的古巴上等雪茄,这次的餐费是每人120美元。

上一篇:高校美学教育下一篇:湖北省高校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