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诊心理范文

2024-07-25

候诊心理范文(精选6篇)

候诊心理 第1篇

关键词:门诊,患儿家长,心理,护理

在国家提倡一对夫妻只生育一个孩子的情况下, 子女是家庭的核心, 儿童患病期间家属焦虑程度的高低, 不仅影响其自身的身心健康, 更重要的还会影响患儿的情绪, 甚至影响患儿的救治和康复。儿童自我照护的能力较低, 所以更需要家人的照护。但由于在儿童患病期间家属正处于焦虑状态且缺乏护理知识, 不能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使患儿得不到更好的照顾[1];有研究表明, 患儿家属的消极应激, 不仅影响其心身健康, 且加重患儿的心理负担, 影响患儿的治疗和康复效果[2], 而家属的身心健康是为患儿提供支持的前提[3]。所以, 医护人员应对家属做好及时、充分和有效的心理护理。

1 患儿家长候诊中的心理特点

1.1 焦虑感明显

如今家庭中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 当家长发现孩子身体稍有不适时, 其焦虑胜于自己生病, 其心理状态可表现为焦躁不安、忧心忡忡、惊慌恐惧、急于就诊。特别是那些病情较重、“自我诊断”不清的患儿家长, 就诊心情就更加迫切。常表现为坐卧不宁、来回踱步、不断询问就诊的号码或围观医生诊疗等。他们希望随到随诊, 手续简便, 且检查无痛苦[4], 遇到与自己孩子情况类似的患儿, 便急于向其家长询问医生的医术是否高明。有的家长还喜欢插队就诊, 因而引起与分诊人员或其他候诊患儿家长的争吵。

1.2 挑选医生, 以求高明, 诊断准确

候诊患儿有初诊和复诊之分。初诊患儿家长出于对自己孩子的疾病了解少, 希望经验多、技术好的医生为孩子诊治, 见到技术高明的医生, 便似乎病好三分了。他们期望医护人员资深望重, 临床经验丰富, 为孩子精心诊治, 及时处置等, 如遇其孩子在候诊和诊治过程中, 医护人员稍有懈怠, 则极易对医护人员产生不信任感, 甚至殴打谩骂医护人员。有

护士必须充分了解患者的治疗、护理及其基本需要, 根据每个人独特的需要和问题, 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措施。

按患者的基本需要来提供适合个性的细致化护理,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观念, 不仅能提高护理质量, 还能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巧玲, 冯志敏, 敖美卿, 等.护理干预对老年人高血压患者鼻出血康复

的患儿家长为了达到目的, 不惜托熟人、找关系, 甚至送礼求治。复诊的患儿家长对孩子的病情了解较多, 对医院诊治过程较熟悉, 他们一方面希望继续得到熟悉医生的治疗;另一方面, 在病情将要痊愈时, 也会悄悄地找一个不熟悉的医生诊治或检查, 以验证病情是否真的好转。

2 门诊医疗服务对策

便捷优质的门诊医疗服务是使患者最能得到心理满足的服务窗口, 其直接体现了医院的技术水平、服务理念和品牌, 反映了医院的经营战略思想。在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中, 如何保持竞争优势和市场份额, 必须研究、分析患者就医行为的心理影响因素, 并满足其需求。

2.1 医院应主动接受患者的选择, 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及门诊第一窗口, 宣传医院的宗旨, 介绍医院各科的特色及著名专家、教授的特长, 指导患者就诊, 让就诊者了解医院, 接受并认可医院的服务品牌, 以吸引更多的患者。

2.2 提供多层次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满足患者医疗需求、促进医院持续发展

随着改革的深化, 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 新型合作医疗工作的铺开, 看病难, 看不起病的矛盾已大大缓解。但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时间观念、价值观念的加强, 医疗服务消费在个人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也在增加, 在满足基本医疗需求的基础上, 满足那些有较高收入并有较强支付能力群体的特殊需求, 是医疗服务市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患者看重的是专科医院所具备的技术优势和服务特色, 看重的是专科医生解决疑难杂症的能力和高水平、高质量的诊疗技术。为此, 我院结合自身学科发展特色, 开设和发展了多层次、个性化服务 (特需、专家门诊以及会诊中心等) , 满足了不同层次医疗需求, 大大提高了门诊医疗

的作用[J].实用医学杂志, 2007, 23 (1) :130-132.

[2]田勇泉.耳鼻喉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69-70.

[3]马俭.人性化护理在护理工作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 2008, 5 (6) :141-

[4]王小英, 雷静, 龚玉.老年人住院期间不安全因素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

医学杂志, 2009, 26 (1) :104-105.

[5]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45.

服务质量。

2.3 优化门诊医疗技术人力资源安排, 提高门诊质量

根据门诊患者的需求, 重视门诊人员的安排, 合理调整医疗力量, 使技术水平高、临床经验丰富、业务素质好的高年资医师、专家、科主任的门诊出诊率得以保证, 并以良好的医疗服务赢得患者信赖, 真正做到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

2.4 提高诊察效率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医生必须充分保证有足够的诊察和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时间, 同时, 医院采用了预约门诊、合理分诊、电脑联网收费等措施, 简化了服务流程, 缩短了患者看病等待时间。为解决“三长一短” (挂号、候诊、取药时间长, 诊疗时间短) 问题, 门诊挂号直接设立在各个候诊区, 当天坐诊医生牌悬挂在候诊区, 使患者一目了然, 挂号选医生方便快捷。

2.5 努力营造舒适方便温馨的就诊环境

为使诊室整洁明亮, 一诊一室, 尊重患者的隐私权, 为此, 医院花巨资建造门诊大楼, 并提供良好的服务设施和医疗设备, 确保医疗服务所需。

3 门诊护士对家长实施的心理护理

3.1 尊重家长

当家长带孩子来就诊时, 医护人员要热情相待, 家长陈述患儿的病情, 医护人员应耐心倾听, 当有的患儿家长对患儿的病情陈述不清时, 医护人员应主动和蔼地询问其病情, 并做好记录;同时, 对家长的称呼要得体, 应适合家长的年龄、身份等特征。

3.2 尊重患儿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不同的心理特点, 医护人员要学习儿童心理学, 运用儿童语言和形体表达等特点与患儿交流, 以利于交谈, 了解情况, 做好预检分诊。

3.3 消除家长顾虑

进行初步分诊, 使患者尽快进入所属诊室, 稳定情绪。患儿如能得到护士的指导和关怀, 家长便会有回家的愉快感和安全感, 焦虑心情就会减轻。这就要求分诊护士知识丰富、技术娴熟、服务热忱。候诊室可摆放一些常见疾病的宣传册, 有条件的可播放常见疾病的防治知识, 也可安排护士进行健康教育及咨询, 以减轻家长的焦虑不安心理。

3.4 维持就诊秩序

安静的诊室环境, 可以保证医生集中精力, 从而提高诊治效率。对于复诊患者要尽量安排原来的医生诊治, 使诊疗具有连续性。对曾在多家医院就诊过的患者, 要细心询问在其他医院的检查结果, 以便缩短医生的诊治时间和不必要的重复检查。

3.5 解除家长恐惧

分诊护士要注意观察候诊患儿的情况。发现有高热、惊厥、病情危重的患者, 要安排提前就诊或送急诊科就诊。对疑难重症的患儿家长在陪伴患儿进行特殊检查 (如CT、磁共振、镜检等) 或在手术治疗前, 医护人员应详细向家长介绍检查程序及其注意事项, 并安排导医护士陪同检查。对于行动不便, 而年龄又稍大的儿童, 可安排轮椅接送。

医疗服务是无形的商品, 服务及情感成分较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医院服务质量的要求也在提高。患儿家长就医时常伴有一些比较鲜明的心理变化, 心理护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有效改善患儿家长的就医心理。因此, 门诊护理人员应掌握不同门诊患者的心理, 并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强化服务意识, 以便为患儿及其家长提供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万学英, 刘化侠, 徐迎春, 等.护士对患儿家属支持情况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05, 40 (3) :166-168.

[2]刘苓, 汪昌玉, 宋道岚, 等.儿科住院患儿亲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7 (2) :92.

[3]霍世英.急重症患儿家属焦虑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J].护理学杂志, 2003, 18 (1) :59-60.

[4]黄怀钧, 王凤霞.临床心理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13.

候诊的意思及造句 第2篇

2、我在候诊室里花了一整天来校订我那篇手稿,它惟一重要的作用就是分散我焦急的心情。

3、不管是在飞机上,还是在牙科候诊室里,还是晚上坐在沙发上,我们都喜欢拿本精致、妙趣横生的杂志翻翻。

4、杰克环顾了一下候诊室,答道:“贝丝福尔利。”

5、因此他决定在他的候诊室用一台录音机播放美妙的音乐来让他的病人快乐。

6、我与肮脏的候诊室里的其他病人挤在一起,我一边等一边看着将给我看病的大夫检验病情开出处方。

7、因此许多人在医生的候诊室里静静地等着。

8、结果:将所得规则在胃病的各证候诊断上进行临床验证,得到较好的结果。

9、这是医院里的一个候诊室。

10、那位小病人由他父母陪同,坐在候诊室里。

11、在一家神经科医师候诊室里,两个病人正在聊天。一个对另一个说:“你为什么来这?”

12、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英国国家医疗服务系统为了节约开支而制定了一项新规定:吸烟者和超重人群或将被排除在医院手术候诊队伍之外。

13、对医学刊物中涉及脾胃湿热证和其他湿热证证候诊断的论述作一定范围的统计。

14、据了解,该咨询检测中心占地100余平方米,拥有相对独立的候诊区、咨询室和检测室。

15、饭店大厅看上去成了一个健康诊所的候诊室。

16、这位女孩和她的妈妈在医院的.候诊室里。

17、方法:采用中医证候诊断,观察146例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不同痰瘀证候病人的脏腑功能状况。

18、一个护士冲进诊疗室喊道:“大夫,大夫,候诊室里有一个隐形人。”

19、在隔壁那间房里,也就是她那间狭小的候诊室,我的孩子们在吵吵闹闹地推翻一个又一个积木叠层塔,表现得远比等待家人要好,而且没有按我的吩咐穿上他们的鞋子。

20、我今天走进来的时候,看到了可能是我在这个诊所所能看过的最长的候诊队伍,我们这的诊所只是个小诊所。

21、毫不奇怪,许多不孕妇女选择在国外治疗,如西班牙、希腊和捷克共和国,那里,诊所可以支付捐助者费用,并且没有候诊。

22、她转身带着微笑,带着她的一家子走进候诊室。

23、在他办公室周围的候诊室里,那些饱受精神疾病折磨的人们披着厚衣,瞪大双眼,静静凝视,呆坐在那里。

24、我在那天是当班的分诊护士,刚去了一下候诊室做清理工作。

25、比尔和鲍勃,两个小孩正在医务室外候诊,突然比尔大声的哭泣起来。

爱心候诊椅 第3篇

如何解决候诊椅传染疾病这一难题?如果能实现前一位病人起身后,后一位病人不能马上接坐原来的椅板,而是翻转椅板替换一个新的板面,并对带病菌的原椅板面采取消毒或灭菌处理就好了。于是我开始了间歇式灭菌候诊椅的制作。

一、设计思路及原理

1.基本思路

(1)实用性设计。可组装在现有的候诊椅上,形成一种实用的新型候诊椅。

(2)创新性设计。采用机电结合与自动控制技术,同时融入人性化理念。

(3)安全性设计。装置的设计必须保证在座板面布置换过程中的绝对安全。

2.工作原理

装置的自动控制原理如图1所示。

以第一个病人起身离座为信号输入,通过触发式启动开关,启动定位电动机运行;候诊椅的座板围绕转轴运动后重新置换;启动灭菌装置,对已被坐过的板面进行灭菌处理;启动声光排序叫号系统,提醒下一位病人候诊。

3.总体结构

方案一:装置由座板、电动机、转轴、座板面布、灭菌箱体、座板边框、排序叫号显示窗口、支架、支柱以及底座等组成(如图2)。

装置运行时,座板面布围绕转轴迅速转动,完全置换后重新固定。

方案二:装置主要由座板、电动机、转轴、灭菌箱体、座板边框、排序叫号显示窗口、支架、支柱以及底座等组成(如图3)。

与方案一略有不同,方案二的装置启动后,座板板面围绕转轴翻转180°后重新固定。

二、创新点

揭“视”华山医院特需门诊候诊厅 第4篇

特需门诊是为满足不同层次医疗需求的患者而设立的更加舒适、便利的门诊。

既然是“特需”, 它的候诊大厅与一般的候诊大厅有什么区别呢?这里, 我们为您揭“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特需门诊候诊厅。

华山医院新建的门急诊大楼中, 3层~7层为诊室区, 均由一次候诊、二次候诊及单人诊室组成。为方便广大就医者, 适应不同层次医疗需求, 该院在7层专门设置了特需门诊, 它的候诊厅有如下几个特点——

出电梯即是候诊厅

特需门诊的候诊厅面积较大, 给就医者最直接的感受是3部电梯同时运行, 一出电梯即到达候诊厅, 就医者坐在圆形的沙发椅上, 如同到“家”一般。如果再往前走就是透明的感应门, 无须动手, 门自动开启, 进入候诊区。由于是特需服务, 所以只须一次候诊, 稍作等待, 便可接受诊治。

配备电子叫号系统

挂在墙壁上的电子叫号系统使就诊者在滚动的信息中知道自己应去的诊室, 这样使候诊者的隐私得到保护, 避免了一些尴尬局面的出现。值得一提的是, 这种电子叫号系统不是单一的叫号, 而是诊疗、化验、取药等一系列的流程叫号, 这在上海是较为先进的。

鲜活的色彩搭配

候诊厅内选用的色彩以红、黄、绿3个主色系为主。地面、墙面、诊室门均采用黄色系, 由米黄、橘黄、褐黄渐变搭配。沙发由草绿和墨绿互相搭配, 座椅和导医台由明红和暗红交相呼应, 美感十足, “家”的氛围油然而生。

时尚家居的配置

候诊厅内采用当下流行的时尚家居, 用布艺沙发和皮革长椅作为主要家具, 木制茶几随沙发与长椅的形状完美搭配, 圆型沙发配圆型茶几, 长座椅配方形茶几。在正面墙壁上, 选用了一幅大的山水壁画, 配以灯饰的照明, 给人十分温暖的感觉。同时在候诊室的走廊内也挂有小幅的装饰画, 或为花草, 或为山水, 既可为就医者欣赏, 又可安抚他们的情绪, 可谓一举两得。

候诊厅内还选用了盆栽绿植和百合玫瑰花束做点缀。候诊厅门口及诊室门口, 约有近1m高的绿植给候诊厅带来了勃勃生机, 既绿化空气, 又添美感。而百合花与红玫瑰的小花束, 放在导医台和茶几上, 既增添了厅内的美感, 又给人温馨的感觉。

绿色标识显新意

在特需候诊区, 就医者不用排队即可直接等待叫号, 所以候诊厅内的标识系统也较为简明, 主入口处设有“今日专家介绍”指示牌, 上面有各科专家的详细介绍。候诊厅内设有灯光照明标识和科室名称标识, 底色均为绿色系, 字体为白色, 十分醒目。灯光照明标识高悬于就诊区上方, 体积较大, 远远便可看到。科室名称标识立挂于诊室门上, 整齐有序。为方便就医者, 诊室门上还贴有医院自制的标识, 上面印有科室名称及当日专家姓名。

连排灯饰的选用

候诊心理 第5篇

关键词:儿童医院 室内空间 候诊空间 人性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J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9-0130-02

一 儿童医院候诊空间设计考虑因素

(一)不同使用者对候诊空间的需求

儿童医院的候诊空间相对来说涉及的人群比例更为复杂。不像门诊大厅公共区域主要流动人口只是患儿家属,但是在候诊空间中儿童患者、陪护家属、医护人员都占有相对的比例,并且都会出现穿梭在公共空间中,相对频繁和杂乱,因此空间划分中应充分考虑到不同人群对候诊空间的需求。

(二)候诊人流密集、等候时间长的特点

儿童医院候诊空间除了人流密集还有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等候时间长。由于儿童一般不具备独立就医和表达的能力,并且还不具备完全良好配合医护人员的能力,因此候诊时间是病人及其家属在整个就医过程中等待时间最长的阶段。因此候诊空间的设计更应该考虑长时间的等待给病人及其家属带来的烦躁、压抑等不良情绪的影响。

(三)儿童特殊群体的心理行为因素

候诊空间应该重点考虑特殊群体儿童的心理行为特点,根据儿童心理行为的分析引入到候诊空间的设计因素中,避免儿童哭闹玩耍给候诊空间带来的嘈杂,同时还应满足儿童好动好玩的行为特点。

二 儿童医院候诊空间现存问题和改善设计

(一)整体候诊空间面积狭小,功能布局不完善

医院现状:儿童医院的候诊空间具有其他医院不具备的特殊性,即大量的人流与复杂的人员构成以及候诊时间较长等特点。因此从开始的研究阐述中我们就知道很多儿童患者不具备独自表达病情的能力,往往一个儿童患者陪有2-3名家属,因此小面积的候诊空间很难满足儿童医院的需求。

存在问题:现在很多儿童医院受到实际因素的影响,导致候诊空间过于狭窄、冗长,尤其在综合类医院的儿科,基本上仍以单一的廊式候诊为主,候诊空间也变成公共走廊,患者家属和儿童在走廊中来回穿行、往返,流线闭塞、单一,同时也扩大了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改善设计:这就需要设计中把休息候诊区与诊室公共走廊通道划分成不同区域,扩大休息等候区的面积。为候诊儿童患者与家属缔造一个宽敞明亮、安逸温馨的候诊环境是十分必要的,尽量采用厅——廊结合式,或者厅——厅结合式的候诊空间形式,区分一次候诊和二次候诊。

在候诊家居的细节上注意区分儿童、成人座椅,满足各类使用人群的生理、心理尺度。并且设计中可以把厅式等候区与儿童活动区、阅览区、游戏区等辅助空间并联,使得增加整个家属以及儿童患者的活动空间,以此更好实现空间的各项功能。

匹兹堡儿童医院就通过分诊台巧妙地把空间分成宽广的候诊区和相对安静的诊室廊道,并在候诊区旁边设有儿童餐厅和活动室。即将就诊的儿童在候诊区候诊,其他等待时间较长或就诊排号较后的儿童患者以及家属可以到休息室玩耍等待,医护人员在就诊走廊服务。这样合理的分区很好地分散了人流,为患儿提供愉快舒适的场所,缓解就诊的焦虑心情,并为医护人员提供安静的就诊环境,是我们在儿童医院空间设计中最理想的模式状态。

(二)候诊空间中,儿童活动区域的缺乏

医院现状:儿童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耐性、注意力都较差。天生好动的性格,导致儿童患者安静的在候诊空间中等待很困难,并且儿童患者在公共空间中哭闹,既不利于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也会影响其他病人患者,引起更多孩子的不安响应,还会给陪护家属带来很多的麻烦与干扰。因此在候诊空间的邻近区域安排设置独立的儿童空间对于创造一个安静愉悦的候诊空间很重要。

存在问题:(1)但就目前很多儿童医院以及综合医院的儿科对此虽有所意识,空间安排仍然比较保守,综合类医院的儿科大多仍以廊式候诊为主,只是在公共走廊中稍加卡通形象或稍变动墙面色彩,在角落空间为儿童设置简单的休息座椅或娱乐设施。并没有单独划分区域从而进行空间的围合与半围合,这样隔靴搔痒的办法既没有切断噪音来源,也没有对儿童安全进行很好的保护,并未解决候诊空间嘈杂、混乱的空间局面。

(2)没有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设置不一样的活动室,不同儿童对活动娱乐空间要求不同,儿童医院的儿童患者年龄跨度比较大,从婴儿到18岁的青少年不等,所以让所有的孩子待在一个活动休息区显然不现实。但大多数儿童医院很容易忽略这一点。而是简单的娱乐角落空间提供给所有的孩子。

改善设计: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设计中可以为较小的儿童患者提供攀、爬等色彩娱乐设施丰富的活动室;为青少年儿童患者提供阅读、绘画馆;另外患者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婴儿,他们不分时间、场所随时随地需要良好安静的睡眠或进食环境。因此对于这个更加特殊的群体,医院应提供安静舒适的母婴候诊室。

并且每一个活动室要相对独立,既要开阔,还应距离各诊室较近,避免在候诊走廊过多穿插迂回。医院还应在每一个活动室配置高候诊叫号设备与滚动液晶屏,保障每一位患者能够及时就诊,使他们可以更加安心的等待。

(三)候诊空间功能单一

医院现状:对于很多儿童医院来说,候诊空间仅仅是满足病人等候的功能区域,空间功能单一,缺乏趣味性与引导性。儿童医院的候诊时间是患者在医院停留时间最长的阶段,如果让儿童长时间的沉浸在一个相对封闭又陌生的环境中,不仅会增加压抑、紧张、烦躁的情绪,还不利于下一步病情的诊治与康复。

改善设计:设计中应改变传统候诊空间功能的单一性,增加宣传文化、医疗教育、儿童娱乐等辅助功能。丰富空间功能性,从各方面吸引儿童患者的注意力,从心理上减少长时间等待带来的不良情绪。

像Wellstar儿科医疗中心的磁共振检查候诊区,就从儿童心理出发,因为孩子经常不理解医学测试,这可能导致心理上的焦虑和恐惧。因此设置“小猫扫描仪”游戏互动设施,分布在候诊区内,用于教育孩子磁共振是如何工作的。仪器上配有交互式动画,将准许孩子扫描大象、机器人等玩具,看到仪器怎样对玩具进行扫描。通过游戏,这些小病人会了解他们自己的医疗测试,通过有趣的工具来帮助孩子们冷静面对未知的恐惧,把经验变成新的东西和乐趣。这样长时间的候诊就不单单是乏味的等待反而是教育与游戏的结合,体现儿童医院对儿童的细致关爱。

三 结语

随着医疗模式的改进,人性化设计越来越受到极大的关注。传统的儿童医院候诊空间功能模式以不能满足儿童患者以及陪护家属的心理需求。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很多陪护家属要求医院在完成最基本的医疗服务功能外,应更多关心病人在心理上的舒适与放松,尤其是在候诊这个整个医疗过程中最紧张、焦虑的环节里。因此儿童医院候诊公共空间设计要打破一般医院室内空间的局限性,改变呆板、冷漠、无趣的空间氛围,注意公共空间的艺术化、人性化的意境营造。根据儿童的视觉特点,创造独特、有趣的空间形式,消除儿童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创造令人愉悦安心的候诊空间室内环境。

候诊心理 第6篇

辨证论治[1], 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区别于其他医学体系的一大特点, 是中医诊断、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传统中医经典方剂绝大多数是针对证候而来的, 例如四君子汤针对脾气虚证、左归丸针对肾阴虚证等, 因此, 证候类新药开发是符合中医药特色的、具有独立创新性的新药研发模式[2]。

证候的诊断标准的制定, 是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试验方案设计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本文在我们已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基础上, 探讨中医证候在方案设计过程中的诊断程序和路径。

证候类中药新药的临床研究模式可以是证病结合模式, 即一个中医证候和若干个现代医学疾病相结合的模式;也可以是中医证病模式, 即一个中医证候和若干个中医疾病相结合的模式;也可以是中医证症模式, 即一个中医证候和若干个症状相结合的模式[3]。目前, 证病结合模式是最被认可的研究模式, 本文在该模式框架之内讨论证候诊断路径相关问题。

1 证候确立依据

中药新药药物组成、配伍和功效是确立主治证候的主要依据。常见的错误倾向是忽视全方整体功效和理论指导作用, 有一味药, 就有一种功能, 就增加一种证候。如在治疗水肿证的处方中, 增加一味活血药, 就增加了治疗血瘀证功效;增加了一味理气药, 就增加了治疗气滞证功效;实际上增加的理气活血药物, 仅仅是通过调畅气血, 助水下行, 发挥主要功效。

2 证候和疾病协调统一

证候和疾病都是认识生命活动的科学方法, 两者相辅相成, 取长补短, 可以对证、病有更全面的认识。以证为主体的中药新药, 在临床研究过程中必须妥善处理好证与病的关系。只有这样, 才能科学地评价其安全性与有效性。在临床研究设计过程中, 应当确定可以反映同一证候特点的不同疾病, 目前较为公认的方法是至少选择三种疾病。但需要注意中医证候和西医病种间的相互联系, 证候往往出现于疾病的特定阶段而不是全程, 不同的疾病出现该证候的阶段也不完全一样。因此, 证病结合的研究, 必须明确西医疾病所处的特定阶段。

3 证候诊断程序和路径

3.1 证候诊断原则

证候诊断应遵循现行公认的标准、原则执行。

3.2 确定证候名称

证候名称必须标准化, 需要按照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确定。如由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 在1996年1月1日实施的编号为GB/T15657-1995的《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 1997年10月1日实施的国家标准GB/T16751.2-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等。

3.3 用证候诊断量表诊断

证候量表研究是中医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现代临床流行病学、生存质量量表研究、患者报告结局 (PRO) 量表研究、心理量表研究等方法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方法学甚至研究模式, 关键在于科学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证诊断量表及相应的疗效评定标准量表显然更符合中医临床客观实际, 能够更客观地诊断中医证候, 评价中药疗效, 同时也更容易被现代思维接受[4]。用证候诊断量表进行中医证候诊断更为客观, 但需要注意, 必须是新药临床研究中应用已经成熟并经行业或学会认可的量表。不建议在新药临床试验中应用不成熟的量表, 也不建议在临床试验过程中研究证候诊断量表。

3.4用主次证传统方法诊断

目前, 中药新药临床试验中广泛应用的证候诊断方式为包括主次证的传统诊断方法。这种方法相对比较成熟, 可以在证候类新药临床研究中应用, 但要注意, 在使用过程中, 必须注明标准来源, 这类标准主要是指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公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以及最新发布的《单病种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等。

3.5 无现行诊断标准的情况

鉴于医学实践的不断发展和临床情况的复杂性, 确实无现成标准可供借鉴, 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临床试验证候标准, 并注意进行制定方法和依据的科学性考察。

3.6 证候诊断依据优先等级

以上三种证候诊断方法在目前的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试验中都是可行的, 但要注意, 从诊断的优先等级上, 以证候诊断量表依据最充分, 等级最高, 主次证传统方法次之, 自拟证候诊断最差。如果在临床试验设计过程中, 采用了自拟证候诊断标准, 但实际上, 该证候已有国家或行业标准, 或已有公认的证候诊断量表, 这样的设计是不准确、不充分的。因此, 要求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试验设计过程中, 必须对涉及的证候的整体行业研究情况有充分的认知。

4 主症、次症和权重

4.1 证候诊断量表

已被公认的证候诊断量表, 在其形成过程中, 已经考虑了证候中主要症状、次要症状及其权重问题, 因此可直接应用, 到达其诊断阈值即可诊断。

4.2 传统诊断方法

用传统方法进行证候诊断, 确立主症和次症是必要的, 同时要按照诊断贡献的大小, 给予主症和次症不同的权重。主症一般能够反应证候的基本属性, 有时对属性的判断具有决定作用。次症对证候基本属性的判断起辅助作用。

5 证候的确诊

5.1 证候诊断量表

已被公认的证候诊断量表, 都应包括诊断阈值, 到达其诊断阈值即可确诊。

5.2 传统诊断方法

用传统方法进行证候诊断, 在确立主症和次症及其全中后, 还要注明主症、次症达到什么样的要求, 才能诊断。如主症需要达到几项, 哪项是必备的, 次症要达到几项, 哪项是必备的等。也可以通过量化计分达到什么样的阈值来诊断。

5.3 证候诊断一致性

中药新药临床试验通常需要多中心和很多研究者共同完成, 因此, 必须对所有研究者进行证候诊断培训, 取得培训证书, 并经一致性检验合格, 才能进行正式研究。

5.4重复诊断方式

因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试验中证候诊断的重要性, 有必考考虑重复诊断方式来确诊。如两名研究者同时认可证候诊断;或研究中心中一名研究者诊断后, 经整个试验的专家委员会再一次诊断, 方能确诊。

6 证候的入选标准

通常情况下, 作为药物临床试验的主要疗效指标, 在受试者入选标准里面, 会有一定的严重程度考虑, 并不是只要达到诊断即可入选。如对于降压药物的临床试验, 通常会选择收缩压大于95mmHg的患者, 而不是达到高血压诊断的90 mmHg, 这样, 有利于更加明确地评价出药物的有效性。因此, 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试验中证候的入选标准, 也要比诊断阈值提高一些, 以便证候疗效评估。提高多少, 需要根据具体试验目标拟定。

7 证候诊断值得注意的问题

中医证候“是一种综合性的功能态”, 其临床诊断、观察和质量控制都较为复杂, 在临床试验中还要注意以下事项。

7.1 同一证候在不同疾病中症状表现不同的问题

在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试验中, 可能出现同一证候在不同疾病中症状表现不同的情况。如观察治疗气虚血瘀证的中药新药, 在脑梗死、冠心病和糖尿病肾病三个疾病的不同阶段进行研究, 就可以出现很多症状不同的情况。我们目前采取的处理方式, 是气虚血瘀证的诊断为是唯一的, 即在三个疾病中是一致的, 包括权重。对于不同疾病的特殊症状, 不纳入证候诊断和评价, 而是独立单列主来, 作为症状单独评价。

7.2 证候夹杂的问题

中医证候夹杂现象比较常见, 如寒热错杂, 虚实兼见, 更可以经常看到气滞血瘀, 痰瘀互结等情况。确定中药新药适应的证候类型应根据新药处方的特点进行。单一功效的处方, 只能选择单一证候;多功效的处方, 可以选择复合证候。例如具有活血功效的新药, 可以选择血瘀证候;具有利湿化痰功效的新药, 可以选择痰湿证候;具备活血和利湿双重功效的新药, 可以选择瘀痰互结或瘀痰阻络证候。但要注意, 在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试验中, 不能选择过多的夹杂证候。

7.3 证候客观化和微观辨证问题

证候客观化, 即应用现代科学理论、方法、技术和仪器等理化检测手段, 对中医证候的组合要素进行定性、定量、定位的研究。如核技术、超声技术、影像技术、显微技术及生化方法等进行证候的客观化研究和四诊客观化研究。这些指标纳入到中医辨证论治中, 被看做是某种证候诊断的现代依据。目前, 这种研究还只是在初期阶段, 仅提示某种指标对某种证候具有某种程度的相关性, 而其相关程度及准确性, 并不很清楚, 许多基本问题尚有待解决。这是一个正在积极进行探索的领域, 在没有得到广泛行业认可的情况下, 不作为证候诊断依据和标准[5]。

证候微观辨证[6,7], 系相对于通过四诊获到体表信息进行宏观辨证而言。是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从人体的不同层次和水平 (系统、器官、细胞、亚细胞及分子等) 去阐明证候在结构、代谢、功能等方面的生物学物质基础, 探索对证候具有诊断价值的微观指标, 建立证候的微观诊断标准。虽然微观辨证是宏观辨证的深入和发展, 对于临床上少数无证可辨的受试对象, 如某些高脂血症患者, 可能有一定的证候辅助诊断作用;对于揭示证候的现代生物学基础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如血液流变学、微循环检查对血瘀证、17-羟皮质醇对肾阳虚、木糖代谢对脾虚证的诊断等。但是, 目前各证候的特异性指标大体上还没筛选出来, 微观指标与证候关系及应用价值也有待于深入研究, 现在还不具备将微观辨证直接纳入中药新药证候观察之中的条件, 应当大力加强这方面研究, 积极进行探索, 并将公认可靠的成果引入到证候诊断和疗效评价中去, 提高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水平。

7.4 证候诊断与疗效评价分离问题

中医证候中的很多诊断信息, 是难以作为疗效评价指标的[8], 如中风病中突然昏仆症状, 可以作为风证的诊断, 但无法作为疗效进行评价;再如舌体有瘀斑瘀点, 是血瘀证的重要诊断信息, 但如果作为疗效评价指标则敏感性很差等等。因此, 证候的诊断和评价应分开是必要的。

7.5 证候消失或变化的诊断问题

中医证候是动态的, 并不是一成不变的[9]。因此, 在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试验中, 必须关注证候的动态变化, 如果所观察的证候变化或消失了, 应当停止用药, 这是对受试者的保护, 也是符合中医辨证论治思维的。我们的研究经验, 对于证候的动态性问题, 在临床设计中至少应当关注以下三点:①设计动态的疗程, 一旦所观察的证候消失, 就停止观察。②建立停止观察的证候诊断标准。这些标准包括停药标准、最长疗程标准、无效停药标准等, 这些标准具体内容的制定, 应根据具体证候和药物作用特点来制定。如我们在气虚血瘀证新药的临床观察中, 设立了如下标准, 可供参考。

停药标准:依据证候疗效评价标准, 达到临床痊愈标准, 即中医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 证候积分减少≥95%。注:计算公式:[ (疗前总积分-疗后总积分) /疗前总积分]×100%。如果治疗过程中未达到上述停药标准, 最长疗程设定为12周。如治疗1个月证候疗效未达“有效”标准, 停用中药, 病例按疗效评估为“无效”处理。有效标准: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 证候积分≥30%。③如果证候变化了, 如实记录转化后的证候。

参考文献

[1]袁长津.辨证论治的内涵及其发展[J].湖南中医杂志, 2011, 25 (3) :44-45.

[2]吕佳康.从脾气虚证探讨证候类新药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的设想[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1, 27 (9) :732-734.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试行) [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361.

[4]刘强, 高颖.证候诊断量表的理论基础[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0, 25 (7) :989-992.

[5]陈家旭.中医证候与辨证体系研究现状与展望[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1, 24 (4) :3-7.

[6]郭振球.微观辨证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医药学刊, 2003, 5 (21) :645-646.

[7]危北海.宏观辨证和微观辨证结合的研究[J].北京中医, 1992 (1) :19-21.

[8]刘凤斌, 方积乾, 王建华.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的探讨[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04, 4 (7) :290-292.

上一篇:医学形态学下一篇:Node.js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