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校教学范文

2024-07-17

军校教学范文(精选12篇)

军校教学 第1篇

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应包含素质全面的教员, 科学的教学方法及一系列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 以人为本, 全面提升军校教员综合素质

教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军事教育思想、方针和政策的贯彻执行, 直接影响着军事人才培养的质量, 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军事教育的成败。在世界新军事变革要求全面推进学员素质教育的今天, 教员的专业知识、人文素质、道德素养、心理素质、教育观念、教学能力等力一面都必须适应这一新的形势, 教员必须由专业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变, 既要博学多才、有较高的专业素质, 又要知识结构合理、有较高的人文素质。[1]

2 转变教学观念, 明确教学目标

为适应新军事变革和我军跨越式发展要求, 军队院校教育应逐渐以学历教育为主转变为以任职教育为主。任职教学与学历教学有较大的差异, 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不同。[2]因此, 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 明确教学目标, 有针对性, 有计划有目的培养适合新形势的军校学员。

军校任职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的目标应为:构建易于操作的、能满足不同学员需要的分对象分层次的、与军事斗争准备实践紧密结合的、特色鲜明的、有效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综合教学手段方法体系。实施这一目标, 应有计划、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改革, 做到远近兼顾, 不求速成, 只求实效。[3]

3 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

3.1 加强教学制度管理, 完善质量评估和教学监控系统

健全教学管理法规、构建科学的管理体系和有效的运行机制、创新教学管理模式, 使教学管理体系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 是现代军校管理发展的方向。实现了管理制度由约束型向激励型的转变、管理方式由过程型向目标型的转变, 才能培养高素质的军事人才。[4]在信息化发展的时代, 教学手段和管理逐渐发展为信息化的教学管理。建立现代化信息教学管理系统, 是我军院校在军校教学改革中应必须跨越的军事教学信息发展建设。[5]

3.2 优化教学内容, 改善教学手段, 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改革, 不是个孤立体, 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人才培养目标三者都是紧密联系的。在教学活动中, 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既发挥教员的主导作用, 又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除了要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之外, 还应当特别注意把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结合起来, 使学员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同时, 千方百计积极主动地开发自己的智力, 培养自己自学能力、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6]

任职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员与任职岗位相适应的能力。岗位任职能力单纯依靠知识灌输是教不来的, 只有通过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让学员去实践、体验和思考才能获得。一是通过实习。二是通过观摩。三是通过综合演练。[2]

教学中应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可尝试进行研讨式教学, 互动式教学方式, 统一要求又因材施教。

4 以实践教学为主导, 推进案例教学

理论结合实际, 突出军事应用背景。随着世界军事技术的发展和我军现代化建设的深入, 部队装备科技含量日益加大, 合成化程度日益增强, 与此相适应的需要一大批“专业技术精、业务能力强、应变反应快、处置问题准”的知识型、复合型和创造性人才, 案例教学能适应这一培养要求。

从案例教学的目的来看, 是通过对典型事例和战例的研究分析, 深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加强相关知识的相互融合, 提高业务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从其手段来看, 是通过开放式、研讨式的教学方法, 寓教于乐, 从而提高学员的开放式思维和创造型思维能力;从其结果来看, 是通过教学双方的探讨, 为未来的军事人才提供模板, 使他们可以参照使用, 对照处置。使这些驾驭未来战争的高素质人才能从错综复杂的情况中得到快速、准确的判断, 拿出精确、适当的处置方案, 缩短了从学员、普通指挥员到高素质军事人才的转变过程, 为我军质量建军提供人力资源和智力资源, 从而促进部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7]

目前, 案例式教学已被广泛运用于任职教育的教学过程中。然而, 人们对案例教学的认识似还停留在传统阶段, 对这一教学模式在任职教育中的巨大潜力还有待进一步挖掘。[8]

5 结论

未来10年, 我军信息化建设将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 军事创新和人才培养成为提升核心军事能力的主导因素。在新形势下, 只有不断探索, 创新, 立足我国军校现有实力, 科学优化教学资源, 教学手段, 不断提升军校教育实力, 才能满足军事斗争准备的需求, 发挥符合新时期军事准备要求和我军特色。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在新形势下, 如何用发展的思路, 科学建构军校教学体系, 保障并提升军校教学质量, 培养更具综合竞争力的军校精英。

关键词:构建,教学体系,教育质量,军校

参考文献

[1]徐生求, 刘清国, 张伟.军校教员的人文素质刍议[J].空军雷达学院学报, 2011, 2.

[2]喻永红, 李万君, 王强.军校教员做好任职教学的几点思考[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12, 2.

[3]曹卫彬.尝试“无定式”教学法推动军校任职教育教学方法[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08, 3.

[4]张金辉.现代军校管理模式浅析[J].现代教育科学, 2009, 1, 186.

[5]姜涛.加强教学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教学信息化管理能力[J].科技文汇 (下月刊) , 2010, 7, 178.

[6]田敏.我国军校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J].科技风, 2009, 24.

[7]刘亚楠, 何庆.浅谈案例教学在军校教学中的运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21.

军校老师教学比武的模糊综合评判 第2篇

作者:田少迪 孙宇飞 王涛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14期

摘 要:本文首先构建了教学比武综合评判的指标体系,然后以模糊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分析的思想,建立了二层模糊综合评判的数学模型。

关键词:军校老师教学比武模糊综合评判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5(b)-0185-01 1 引言

模糊综合评判法可从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角度,对事物隶属等级状况进行整体评价。因此,本文将采用这一方法对军校老师的教学比武活动进行分析。2 综合评判指标体系的构建

评判指标体系的具体指标及评判标准为:教学目标:①适应性,②前瞻性;教学内容:①基础性,②学术性,③思想性;教学实施:①启发性,②艺术性,③技术性;教学效益:①充实性;教学态度:①责任心;教学特色:①个性,②创新性。3 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建立 3.1 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理论基础

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基本因素:(1)因素集U为评判对象各因素组成的集合。(2)评语集把评判对象的具体要求分为若干个不同的等级,可用评语、数字等来表示。(3)每个评判因素的权重分配集且满足归一化条件:。其中权重表示指标在指标集中的重要程度。

由这三个基本因素即可得到评判模型,首先找出U与V之间的模糊关系矩阵然后令: 即为综合评判的结果。其中,表示评价等级在的因素的评价中所占的比重;表示评价等级在综合评判结果中所占的比重。3.2 二级模糊综合评判的数学模型

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时的单因素评判为相应的一级模糊综合评判。把因素集U分为p个组对应的模糊关系矩阵为权重为根据3.1中的描述可求得各个评判结果。二级模糊综合评判的模糊关系矩阵,由一级模糊综合评判的输出构成:,于是,二级模糊综合评判结果为:

龙源期刊网 3.3 对模型进一步改进

(1)应用层次分析法分配权重,可有效地避免由于因素过多而使权重难以分配的问题。(2)采用(-·)型综合评判模型,避免了因次要信息的丢失而导致评判结果的不准确。其合成运算为:。

(3)用加权平均法对评判结果进行量化处理,更有利于排序。4 实例计算与分析 4.1 数据分析

(1)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各因素进行处理,得到各因素的权重如表1所示。

(2)将表中的统计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即得到了一级指标模糊综合评判的各个模糊关系矩阵R1,R2,R3,R4,R5,R6。例如: 4.2 一级指标的模糊综合评判计算

教学目标的评判为: 同理可求得其他一级指标的模糊综合评判结果: B2=(0.505,0.300,0.079,0.116);B3=(0.381,0.344,0.228,0.047);B4=(0.500,0.237,0.263,0);B5=(0.648,0.196,0.156,0);B6=(0.448,0.426,0.113,0.013)4.3 二级指标的模糊综合评判计算

经过一级指标的模糊综合评判得到二级指标的评价矩阵为: 进而,可以得到综合评价的结果: 4.4 模糊综合评判结果的处理与分析

军校大学语文诗歌教学现状分析 第3篇

一、课时少,内容多

2006年总参军训和兵种部印发的“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规定,大学语文课“总教学时数为40-60学时。各部分教学学时的参考区划为,文选20-30学时,写作14-20学时,演讲6-10学时。”军械工程学院的杨平教员谈到。在他们学院,“学员旅课时为40课时,普通生只有20课时”,“在教员所有开设课程中,20课对可以说少蓟了极限”——大学语文诗歌教学的课时之少由此可见一斑,而这只是情况的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当前为众多院校所采用的军队院校统编教材《大学语文教程》(苗秀娟版),共分为上编文学、中编写作、下编演讲三个部分,是一本体系庞杂、内容繁多、厚达651页的教材,其中上编文学部分又分为四章,每章又有两节。第一章诗歌部分,除第一节“诗歌概说”需用一定课时外。第二节作品选部分人选作品28篇,精读篇目10首,泛读篇目18首。其中精读篇目哪怕每首只用1个课时,也需要10个课时,这样,仅第一章诗歌部分就至少需要十多个课时,亦即要用去所规定文学部分的一半、甚至多半课时,同时还意味着其它三章只剩下一半或少半课时,这显然不合适。因此,课时少、内容多的矛盾十分突出。

结论:课时少、内容多的现状使教员基本无法完成教学任务,无法达成课程目标。

二、地位低,要求高

虽然军队院校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已把大学语文课列为核心课程,但在很多学院大学语文课仍未受到应有重视,仍未获得应有地位。南昌陆军学院王海兰教员在对一组调查数据分析后指出:“大学语文在各个院校的发展很不平衡,有的院校对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要意义认识还不够充分,未能将大学语文列入学员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只是作为选修课开设。”

在武警院校,大学语文虽然是必修课。且安排了200学时,但依然存在不受重视的情况。武警沈阳指挥学院梅雪瑞教员谈到:因为大学语文课“既缺乏思想政治课的某种权威性,也没有外语四六级那样的强势性,所以只能处于被逐步边缘化的尴尬境地”。“语文考试不用花费多大力气就能及格,而高数、物理和外语考试就不那么容易过关。尤其是在外语四级证书和学位挂钩的严峻形势下,学员不得不做出让大学语文为专业课、其他基础文化课和外语四级让路的决定。”

大学语文课的地位本已很低,其中文学课的地位则更低。第二炮兵指挥学院的王娟教员谈到,一些学校把语文课看作单纯的工具课,满足于实用文体写作教学、任职需要口语培训,教材中那些对学员思想教育和审美意识培养有积极作用的内容被抛弃了。作为文学课一部分的诗歌教学的地位也就不言而喻了。

一方面是大学语文课程地位的低位化,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对大学语文课的要求却很高:在“人才培养目标模型”、“课程标准”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从内容到能力、素质的培养;从精读篇目到泛读篇目;从文学史到诗人、诗体及诗歌流派;从基本知识到鉴赏要领等等,都提出了全面、深入而细致的要求。

结论:大学语文诗歌教学如此低的地位和几近于无的课时,使那些全面、深入、细致的教学要求无法落到实处,教学质量无从保障。

三、教学方式单调、手法单一

阅读军队院校大学语文(人文)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可以看到,许多教员不约而同地谈到这一问题。海军工程大学人文社科系的曾美勤教员指出:“当前军校大学语文最普遍的教学方法是教员讲授为主,一个人在讲台上大唱独角戏。”军事经济学院襄樊分院的吴瑕教员也认为“长期以来,绝大多数教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以讲解式的教学方法授课的”;昆明陆军学院的赵伟教员谈到:“过去的教学,一般都是教员讲解分析、学员被动接受,知识学了一大堆而能力却提高不大,教学效率低下。”武警福州指挥学院的郭禾教员认为,“以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方式束缚了学员的思维”,易形成“‘上课记笔记,下课对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的局面”。

结论:单一的教学方式方法使大学语文文学(诗歌)教学目标无法落到实处,各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亦近乎为一句空话。

四、重工具性,轻人文性

从军队院校大学语文(人文)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中可以看出,在这一点上教员们也已形成共识:军械工程学院的徐莹教员谈到:“纵观军校的大学语文教学,其在人文教育中的独特地位并未真正体现,其独特作用也并未全部发挥出来。”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的李宗江也谈到:“人文教育的目标和现实教学活动之间存在严重的错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成为主要的教育活动,理念层次的教育即使是写人教学计划,也没有相应有力的教育措施,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缺少认真的引导,人文理念的教育多被看成了软指标,看成了与人文知识教育无关的东西”。武警济南指挥学院的赵万义教员讲:“有的授课教师,把很好的一篇文学作品,先分解成段落,再拆成句、词、字,文章本身的思想境界、情感追求荡然无存。而对作品进行的思想、背景之类的分析,往往也是干巴巴的套话、空话,蕴藏在文字间的睿智、激情被分析得无影无踪,也就无法让学生感悟人文精神。”

那么,大学语文教学重工具性,轻人文性的弊端又在哪里呢,军事经济学院襄樊分院的汪细莲教员认为“其后果是大学语文被戏称为‘中四’语文,学员学习兴趣普遍不高,甚至非常厌烦大学语文”。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的李宗江教员认为:“不但极大地影响了学员学习大学语文课的积极性,而且抑制了大学语文人文教育功能的发挥。”昆明陆军学院的王韶宇教员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人文教育的欠缺,影响了现代化合格军事人才培养的质量。具体表现为文化底蕴不够丰厚,锐意进取精神亟待加强,开拓意识不强,积极向上的心态不够全面,从而难以适应现代化战争对军人的素质要求。”

结论:作为大学语文教学一部分的诗歌教学同样具有重工具性、轻人文性的特点,这种特点使大学语文教学实际与“人才培养目标模型”和“课程标准”要求之间的差距较大。

五、学员人文意识差、思想有偏颇

对这个问题,教员们也有共识:炮兵学院的储冬叶教员谈到:“在老师苦口婆心地宣传传统文化的魅力时,很多学生都会问这样的问题:学习《大学语文》有什么用?”天津军事交通学院的孙丽教员认为:“受现行高考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高中生很早就开始文理分班,军校招收的学员很多都缺少最基本的人文修养的人文精神滋养,文化视野狭窄,

缺乏想象力和雄浑浩博的胸襟,思想表达生涩,人文素质严重先天不足。”笔者在近年的诗歌教学中也有类似的体验,一些学员专注于字词、句式的解析,艺术技巧的探讨,而对作品精神层面的,诸如情感、价值观及审美等方面的内容则缺乏足够的重视,他们“没有把人生观、价值观、道德品质、个性养成的教育放在应有的地位,”这是学员在人文意识方面的存在的问题。

在思想态度方面学员也存在一定问题。南昌陆军学院的王海兰教员谈到:“部分学员缺少自觉的语文意识,未能萌生亲近语文的情怀,缺少对大学语文的认同”,因而“选修(大学语文课程一笔者注)的比例极低”。昆明陆军学院语言教研室的赵伟谈到:“有不少的学员学习态度并不端正,他们不看重学习的过程,不看重哪一门课的学习,而只是关心学习的结果,关心能不能不付出或少付出,就通过任何一门课的考试。”

结论:作为教学主体的学员的思想认识方面的不足,给已经处于困境之中的大学语文文学(诗歌)教学带来更多的问题,造成更大的困难。

六、军旅特色几近丢失

2006年下发的军队院校统编教材《大学语文教程》,编者在前言中特别指出“本教材既有学术性、理论性,又突出了军旅特色”,“教材紧扣我军新世纪新阶段人才培养目标,内容突出了军旅特色”。但除写作和演讲部分较此前所用教材变化不大外,就文学部分来讲,军旅特色不是被加强而是被削弱了。以诗歌部分为例,1995年6月印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学院大学语文教材》(印发各院校试行)中,共入编26首诗词,军旅题材的就有21首,占88%;2001年下发的九五军队级重点教材、全军院校统编教材《大学语文》,共收入诗词25首,军旅题材的20首,占80%;2003年印发的武警院校统编试用教材《大学语文》,共入编16首诗词曲,军旅题材的10首,占63%;而2006版的军队院校统编《大学语文教程》,入编诗词28首,属军旅范畴的只有9首,仅占32%。由此可见,军旅诗所占比例由最初的88%降至32%,下降了56个百分点。以上数据从一个方面表明,就文学、诗歌部分而言,现用大学语文教材的军旅特色并不是像前言中所说的“突出了军旅特色”,而是大大削弱了军旅特色,是缺乏军旅特色。与地方教材相比,其军旅特征也并不突出。以华东师范大学徐中玉、北京师范大学刘翠霄、山西大学阎凤梧等主编的大学语文教材为例,共入编26首诗词,其中军旅诗就有7首,占27%,仅比军校教材低5个百分点。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赋予了大学语文以培养学员!积极向上的战斗精神”的重任,军械工程学院的杨平教员也在“关于军队院校大学语文课的思考”一文中指出:军旅特色“是军校大学语文课特有的生存点和发展的立足点”。近日从网上读到美西点军校对一些课程作了调整,文学教育“追加了一个中国古代边塞诗单元。单元里的重头戏,是李白所作的《战城南》”。一方面是我军院校军旅诗歌的一减再减,另一方面是美国西点军校追加中国古代边塞诗单元,缺乏军旅特色的中国军校大学语文教学,将何以承担起培育“战斗精神”的重任,将何以生存和发展?这是每个军校语文教员不得不面对的严峻问题。

浅谈军校小班化教学 第4篇

1 小班化教学存在的优势

现代小班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最早由美国教育家特朗普提出, 即把大班上课、小班研究、个别作业三种教学组织形式结合起来, 主要用以弥补班级教学的不足, 照顾学生个体差异,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小班教学之所以产生并得到广泛发展, 是因为它有如下明显的优势:一是, 有利于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施行因材施教, 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从未保证教学效果;二是, 有利于教师开展活动性教学, 为学生创造高效的学习环境;三是,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当然小班教学也存在很多局限之处, 比如占用教育资源多, 影响教学效率等等, 因此, 小班教学需要与其他教学形式配合使用。

我军院校教育长期以来采用的是以学员队为单位的班级教学形式, 主要体现为集体化、规模化、单向化等特点。近年来, 随着任职教育的广泛开展, 小班教学在我军院校也得到普遍重视, 这主要是基于如下原因:一是, 为了适应任职教育需要, 突出实践性教学和研讨性教学, 需要缩小班级规模;二是, 为了突出教学的针对性和特殊性, 强化任职能力的培养, 需要根据岗位进行分班教学;三是, 为了体现“以人为本”, 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需要通过适当控制班级规模来为学员参与教学提供条件。总之, 实行小班教学不仅是教育理念的转变的结果, 也是任职教育的必然要求;不仅是参考借鉴外军院校教学经验的结果, 也是我军院校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2 我军院校小班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小班教学作为军队院校教学的新生事物, 既符合现代教学理念和任职教育特点, 同时又与传统教学存在激烈的冲突。客观分析小班教学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和热点问题, 有利于我们正视问题、排除困难, 推进小班教学的顺利开展。

2.1 传统教学理念的制约

一方面, 传统教育制度下的思维定势制约着小班教学的开展。班级教学和课堂教学的产生, 与其说事教育教学形式的变革, 不如说是教学理念的深刻变革—说到底, 是大机器工业生产的产物, 是工业时代讲究效率、讲究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的需要。反映在教学中, 体现的就是传授知识、追求真理、提高效率、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教学理念。因此, 这种教学以集体教学为主, 以课堂讲授为主要教学形式。而小班教学倡导的是另外一种教学理念, 即充分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 讲究教学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充分体现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教学方法采用研讨式和交流式, 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传统教学理念和现代教学理念发生了激烈冲突, 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惯性和惰性, 小班教学在开展中便受到了理念上的制约。

另一方面, 我军院校教学的发展历程及特点制约着小班教学的开展。军队院校教学作为培养军事人才的主要途径, 与地方院校有本质差别, 其实质是通过传递军事文化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达到军队建设和战争的要求。因此, 军校教学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和规范性, 首先强调“合格”, 这是军校的特点。这种特点决定了军校教学首先考虑的是传授知识和经验, 培养学员合格的军事素质, 以适应军队建设和战争的要求。显然, 这一特点与小班教学的理念也存在一定的冲突。同时, 我军院校教育的历史较短, 无论与外军院校教育相比还是国内地方院校教育相比都存在很大的差距。这就是说, 我军院校教育长期以来都是处于学习、参考、借鉴的状态, 主要任务是吸取精华、总结经验、传递知识, 尚未形成自己的特色, 针对性不强, 个性不突出也就十分正常。

2.2 小班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班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 需要足够的软件和硬件资源, 没有必要的教学资源保障, 教学将成为“无米之炊”。一方面, 小班教学由于班级小、班次多, 不仅需要较多的小班化教室, 而且由于讨论、作业等方面的需要, 对教室的物质条件要求较高。目前, 现有的教育训练资源配置, 很难保证小班教学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 小班教学对教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才建设远远跟不上小班教学的需要。小班教学中, 教员不仅仅要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员的学习动机、改变学员的学习方法及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等。因此, 这需要教员具有广博的知识和创新思维, 同时也需要多变的教学组织方法和教学模式。这些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小班教学的开展。

3 促进小班化教学有效开展的策略研究

小班教学不仅是形式上的改变, 更是一场观念和制度上的革命。小班教学作为符合现代教学理念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 尽管在开展中面临着很多难题和制约因素, 但由于它符合任职教育的规律, 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本文就小班教学在实际开展中遇到的问题, 提出如下应对策略:

一方面, 加大教育训练资源的配置。教育资源是小班教学顺利开展的硬件基础, 院校要加强训练资源的配置, 如增加教室、改善校舍、配备教育设备设施等方面。在教育经费受限的情况下, 可以与部队和其它院校加强合作, 共享训练资源。

另一方面, 加强师资培训, 保证教学质量。教员是小班化教育的组织者和主导者, 教员素质的高低对小班化教育的影响意义非凡。首先, 加强教员培训, 让教员系统的了解小班教学的组织形式和组织方法, 通过教学观摩、教学竞赛等方法是教员业务素质得到提高, 小班化教学水平得到增强。小班教学不仅是形式上的“小班”, 更重要的是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上的“小班”, 不要让小班教学流于形式化。其次, 引进部队有丰富任职经历、有专业技术特长的教官担任小班教学的教员, 这样既能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又能发挥部队教官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特长, 使小班教学的内容更有实践意义。

4 结语

军校教学 第5篇

【摘 要】 针对军校院系教学工作中信息无序、分散、种类繁多的现状,利用信息化技术对施训计划、学习进修、教员奖惩、研究成果等诸多信息进行系统管理,实现教学管理规范化、信息检索高效化、资源共享最优化,增强院系教学保障能力。

【关键词】 院系教学;信息管理;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5-00-02

第十六次全军院校会议后,军队院校教育体制有了很大转变,院校信息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院系教学管理是高校教学管理的基础和关键,其管理现状和水平不仅直接反映出整个学校教学管理的状况与水准,而且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好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

当前,军校院系教学管理仍多数采用传统单机人工管理方式,存在着大量手工、机械的重复劳动,缺乏教学管理的自主权和信息处理能力,教学工作处于被动地位。本文通过分析院系级教学工作内容及管理特点,利用信息化技术量身定制一套院系级教学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教学管理规范化、信息检索高效化、资源共享最优化,有效提高院系教学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一、院系教学管理现状分析

目前,军校普遍实行校、院(系)二级教学管理模式,校级主要负责制定总体目标和发展的宏观政策、管理各项业务,院系级主要负责执行校级方针政策、制定及实施具体计划。大学与学院按照一定的权责分工、相互协作、彼此支持,共同发挥各自的管理效能。

院系级教学管理有其具体化、个性化、专业化的特点,校级教务管理系统并不能满足院系级教学管理的需求。军校院系级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主要依赖于管理人员经验,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信息无序、分散、且种类繁多,信息管理难度大。

院系教学管理从内容上可分为课堂施训、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管理、教学研究、实验室建设、学员工作等等,每一项教学工作信息量巨大,内容繁杂。如课堂施训包括教员专科、本科、任职、培训、研究生等不同层次、不同时段的理论课、实验课教学计划;课程建设包括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学案例、教材、网络课程、试题(卷)库、课程考核及获奖信息;教学研究包括教员国家级、军队级、海军级、校级各层次教育科研及教学改革课题的申报、立项、结题及获奖情况。教学信息无序、分散、且种类繁多,信息管理难度大。

2.教学管理工作连续性差。

由于升职调动,军校教学管理人员不易在同一岗位很长时间,业务稳定连续性较差。教学信息数据在产生、使用、存储过程中的完整性、可用性和可控性严重依赖于教学管理人员,缺乏长期的、有效的、规范的管理,可能导致重要数据丢失、破坏和更改。

3.数据共享和传递困难。

目前院系教学、科研、政工、后勤业务分工不同,各业务口基本信息由业务管理人员负责管理,而在实际工作中信息常交叉使用;同时,各级规章制度、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多媒体课件等教学共享资料教员无法实时获取。

4.缺乏准确、快捷的信息反馈机制。

现有管理模式下,教学管理人员无法快捷、准确地为院系教学管理与管理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常常陷入繁杂的日常事务性工作之中。如统计本单位近五年专科、学历、任职、轮训、培训、外训、研究生等不同层次教员承训理论课、实验课的学时数,国家级、军队级、海军级、校级、院级各层次教育科研及教学改革项目中申报、立项、结题、获奖的课题情况,教学竞赛、育才奖、优质课程、优秀课程等各类奖项的获奖教员……诸多信息只能依靠教学管理人员逐一查找材料分类统计,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错,缺乏准确、全面、适用的数据反馈机制。

5.教学档案检索不便,利用率不高。

院系级教学档案详细真实地反映了一个教学单位教学过程的全部,是历史的原始记录,是最可靠的第一手材料。目前院系使用的教学档案系统中不能存储电子版材料,检索功能薄弱,信息管理能力不足,尤其是在各类申报、评估、验收工作中教学档案发挥不了应有作用。

二、院系教学管理功能需求

通过分析院系教学管理工作内容及特点,要满足教员及教学管理人员的需求,系统的设计要达到以下几点要求:

1.教员需求。首先,系统便于存储、检索教员个人信息。如姓名、职务、职务等级及时间、出生时间、入伍时间、专业技术职务等个人基本情况及教学任务、业务进修、部队任(代)职、教学成果、奖惩情况等信息。其次,教员可以方便的下载自己感兴趣的资源,包括规章制度、培养方案、教案、课件、视频等共享资料。

2.教学管理人员需求。首先,系统可检索、统计教员的课堂授课任务;其次,系统可按条件对全体教员的个人信息进行检索;再次,系统可对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文件、资料、数据进行规范存储。

通过整合分析院系教学管理需求,系统可分为三个主要模块,每个模块的主要功能如下:

1.课程施训管理:能够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生成每学期的教学任务书;从大学课表中抽取出本单位教学计划;实现部门或教员任意时间段的授课信息或授课学时数的查询统计:进行理论课、实验课的冲突检测;实现教学听课数据查询及统计。

2.师资信息管理:对教员姓名、职务、职务等级及时间、出生时间、入伍时间、专业技术职务及时间、专业技术等级及时间、军衔或文职级别及时间、籍贯、军官证号等基本信息,以及学习经历、业务进修、论文发表、教材编写、奖惩情况、服务部队等教员工作信息的存储及处理。

3.教学业务管理:实现文件登记、规章制度、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研究、实验室建设、学员工作等日常教学业务过程资料的存储与共享。

三、系统总体设计与运行

由于院系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交互量不大,同时考虑开发效率与功能需求,系统使用B/S架构进行开发及部署,简化系统开发和维护。底层开发采用目前业内支持较好的轻量级Web开发框架Flask及脚本语言,前端用户界面使用功能强大的第三方控件库ExtJS,用户通过内部局域网以网站的形式进行访问,利用MySQL数据库实现数据管理,管理器上的所有更新将即时应用到用户本地,保证系统易于部署、维护、使用。

(一)系统构架设计

根据业务工作流以及业务对象间的关系,通过对业务边界进行分析,系统整体架构如图1。

图1 系统构架整体设计

1、展现层通过ExtJS Application对象进行全局管理,并使用MVC(Model-View-Controller)框架管理数据模型及用户界面。

2、应用层服务接口解析展现层发来的Web请求,提取其中的关键数据,并调用对应的领域层业务模块进行逻辑处理。

3、领域层处理实际的业务逻辑,负责表达业务概念、维护业务状态信息及实现业务规则,是系统的核心部分。数据模型定义根据业务规则提供了数据的ORM模型,并处理各模型内部的数据加工及模型间的关联关系等业务。

4、系统基础层采用WSGI接口进行构建,通过中间件对URL进行分发,以调用合适的Web应用程序进行处理。由于本系统使用Flask作为底层应用框架,因此经过中间件分发后的HTTP请求将由Flask的路由(Route)功能分配到对应的函数进行处理。

课程施训管理、师资信息管理及教学业务管理三个模块的结构图分别如图 2、3、4所示。

图2 课程施训管理模块

图3 师资信息管理模块

图4 教学业务管理模块

(二)系统运行

系统以海军工程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为研究对象,梳理课堂施训、师资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研究、实验室建设、学员工作等教学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分析了院系教学管理实际需求,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框架和功能设计。在开发后期,对本系统进行反复测试,在cup:E3-1225 v3 64位机、内存:2G DDR:硬盘:500G SATA 机上成功运行3个月,系统稳定,实现了预期功能。系统运行界面如图5。

图5 系统运行界面

四、结语

军校院系级教学信息管理系统从根本上改革传统人工教学管理模式,对教学信息进行高质量存储、处理和反馈,建立了完备的教学信息数据库,实现了教学管理规范化、信息检索高效化、资源共享最优化的目标,为提高教学管理的工作效率及管理水平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军校教学 第6篇

摘 要:《大学语文》课作为军校学员科学文化类的核心课程,对优化学员知识结构、培养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如何充分发挥《大学语文》课程的基础性作用?很显然,课程教学质量是第一位的影响因素。在培养高素质军事英才的今天,怎样切实提升军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质量,已经成为众多军校及军校《大学语文》教员关注度最高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军校 《大学语文》 教学质量 对策 三个兼顾

在军校,《大学语文》课是面向学员开设的一门重要的文化素质教育必修课,课程本身具有工具性、审美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通过授课,可以培养学员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能力和提高其文学欣赏品位。在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的今天,人们对《大学语文》的课程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切实提升军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质量?笔者认为,提升军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质量,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有针对性地努力和改革,做到“四个兼顾”。

一、课程定位:兼顾工具性和人文性

不少学者认为大学语文应该偏重于人文性,不必再考虑工具性,因为工具性的问题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已经差不多解决了。这个观点看似有道理,其实不然。就笔者的教学实践来看,由于军校的教学对象偏重理工科学员,他们的语文基础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补课”。

正如《军队院校本科大学语文教学基本要求》中指出:“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员应能较系统地掌握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书面、口语表达和文学阅读、欣赏能力,具备军事文书写作的基本能力;能借助工具书阅读古代军事和历史方面的文献,受到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爱国主义等崇高思想道德情操的熏陶。”[1]由此可以看出,在军校《大学语文》的课程定位上,工具性是基础。

(一)瞄准未来任职需要,体现课程工具性

军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应注重培养学员的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这两项能力,是学员走上工作岗位后必备的两大基本能力。

写作能力,除了文学写作,更重要的是军事应用文写作。而军校《大学语文》军事应用写作部分的教学,充分体现了课程的工具性和实用性。通过教员讲解,使学员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熟练处理公务文书,并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同时,加大公文写作课堂实践练习力度,让学员每学一种新的应用文文体就动手写作,培养其实际动手能力,避免纸上谈兵的现象。

着力提升学员的口语表达能力,也是军校《大学语文》课的任务之一。良好的口才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一项基本要求,更是未来军官指挥、作战的需要。针对目前学员口语表达能力参差不齐的现状,课程应结合实际授课内容,采用灵活机动的方式,培养学员的口才。比如在课授课前,安排一名学生做5-10分钟的即兴演讲,并打分测评。这种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着力人文素养提升,凸显课程人文性

在军校的现实教学中,不少单位领导从学员未来岗位任职需求出发,建议教员多讲对学员未来工作岗位实用、管用的内容,比如公文写作,而对于那些小说、散文少讲为宜。这种观点又过分强调了大学语文的工具性,而使大学语文等同于语言课、应用写作课,也有失偏颇。

事实证明,人文精神是维系一个民族强盛不衰的支柱,人文性更是大学语文课程之本。正如相关学者指出,“作为一个军校大学生,首先就要使自己成为一个对祖国灿烂文化自觉学习、自觉鉴赏、自觉体验、自觉奉行的有修养的中国军人。”[2]而现代战争的合格人才,更是要求具备较高人文素养的新型军事人才。

在军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要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凸显课程的人文性。

立足《大学语文》课程,体现人文关怀,凸显人文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首先,要关注学员的内在学习需要,满足其发展要求。可以说,尊重每个被教育者的选择,本身就是人文关怀的最好体现。只有满足每个人的发展要求,我们才能培养出真正的高素质人才。

其次,要通过创造恰当情境,激发学员的内心情感。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开展自由、开放、个性的对话;要努力实现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接纳,进而激发学员的内心情感,构建相互理解的桥梁。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情感感化中,使学员的人文素质得到提升。

最后,要培育审美素养,弘扬人文精神。审美教育是达成素质教育中人文关怀目标的最好途径之一。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受教者成为个性全面发展的人,成为心理结构完善发展的人,成为与自然社会和谐统一、协调前行的人。通过审美素质的提高,实践人文精神,是人文素质的最高体现,也是当前素质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因此,从课程定位上来讲,军队院校大学语文应该兼顾工具性和人文性。工具性就像“西药”,可以立竿见影,学完就能会,会了就能用,比如文字使用、篇章结构、标点规则等,能够满足日常生活和交际的需要;而人文性就像“中药”,是管长远的,可以全面改善学员的精神面貌,提升精神境界,但需要潜移默化、日积月累才能见效。这样的一种工具性与人文性兼具定位,可以使军校学员通过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系统地掌握汉语文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文字表达、口头表达和文学阅读、欣赏的综合能力,具备军事应用写作的基本能力,同时更具有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并使学员在汲取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受到爱国主义等崇高思想情操的熏陶。

二、内容设置:兼顾普适性和军旅性

军队院校的大学语文,很容易产生这样一种倾向,即向地方大学“看齐”。因此,很多大学语文教材无论是按照文学史的顺序选取篇目,还是按照“爱国”“勤政”“人生”等主题设置版块,都与地方大学如出一辙。在讲授时,往往注重大学语文的普适性,即人类共同的情趣和情感,如山川的壮美、世事的沧桑、人性的美好、哲理的深刻等。

但是,军队院校的大学语文,要有自己的军旅特色。军校《大学语文》课程内容的设置,应该在原有的唐代边塞诗、陆游和辛弃疾的军旅诗词外,加重军旅文学作品的分量,包括当代军旅诗歌、小说、散文等。让学员在欣赏美文的同时,体验到干云的豪气、顽强的战斗精神。

在适当调整、增加军旅文学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强化有关军旅文学部分的课堂实践化教学环节,并注重课内与课外的结合。课堂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有效提升学员课堂的参与度,进而提高课程授课质量。

有效开展课堂实践活动,主要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一)军旅文学热点研究

结合当前军旅文学热点,设定热点选题。鼓励学员独立思考、标新立异,以课堂讨论、论文交流、自主讲解的方式,培养学员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军旅文学现象辩论

围绕典型军旅文学现象,设置辩题进行辩论。鼓励学员提前做好准备,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自主思考、充分辩论。最后,教员可以结合具体辩论过程进行适时点拨,帮助学员澄清模糊认识,提高识知能力。

(三)军旅经典文学诵读

开展名家示范、配乐朗诵以及军旅诗歌朗诵会等多样化诵读活动。诵读活动可以结合课堂教学,也可以延伸至课外。让学员最大范围地参与中诵读活动,引领他们以最直观的方式感受军旅文学的魅力。

(四)军旅文学心得交流

要求学员选取学习过程中最有感受和体会的一点,各抒己见,交流学习。教员要对学员交流的成果及时进行总结,最终可以通过论文集、制作视频的形式对交流成果进行保存。

以上四种途径,都需要教员和学员提前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如学员资料的搜集、课件的制作,教员的课前辅导、课后总结。

课堂实践环节,是引发学员自主学习意识的有效途径。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员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通过学员的广泛参与,课堂实践环节可以最大限度激发学员的自主学习意识。

三、教学教法:兼顾传统性和时代性

军校《大学语文》教学,在教学方法上要兼顾传统型和时代性。

(一)合理运用传统教学方法

经典的传统方法,主要体现为诵读法。作为我们祖先行之数千年的重要教育方法,所谓诵读法,就是在读书时眼观其文、口读其声、耳听其音、脑叫其义,是一种眼、口、耳、脑并用的一种读书方法。

宋代朱熹曾说:“大凡读书,须是熟读,熟读了自然精读,精读后理自见得。”可以说,诵读法符合人类学习心理的基本原理。从古至今,读书人对诵读法都非常重视。但在现代语文的教学实践中,诵读法曾一度遭到批判和嘲笑。有人认为这是死记硬背,死读书,读死书,因此反对有意识地记忆和背诵,只要阅读知其大意就可以了。

其实不然。用背诵的方法学习语文,这种方法在中国传承了几千年,一定有它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正确合理地运用诵读法,对今天军校学员《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不无裨益。

首先,诵读有助于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清代学者张岱在讲述自己诵读时说;“正襟危坐,朗诵白文数十余过,其意忽然有省。”可见,诵读能增强阅读的刺激量,进而使学习者能加深对所读作品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诵读能培养语感,训练学员的语言表达能力。所谓语感,是一个人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度浓缩。语感是一种经验色彩很浓的能力,其中牵涉到学习经验、生活经验、心理经验、情感经验,包含着理解能力、判断能力、联想能力等诸多因素。因此,考量一个人的语文能力,主要体现在语感上。诵读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对于培养学生语感能力、提高听说读写的综合水平,均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最后,诵读可以提高学员的写作能力。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通过诵读不仅可以吸收、积累语言材料,还可以深刻地理解、感悟、体验语言的运用。日积月累,积累的语言材料就会成为一个丰富材料库,只要在适当的时机被激活,就极有利于接受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因此,要学员对经典的东西诵读、背诵,这样才能做到习近平主席所讲的:“让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二)科学运用现代教学方法

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军校《大学语文》的教学方法还要具有时代性。

时代性,即要求教学方法要与这个飞旋的时代合拍。《大学语文》的教学对象是90后的学员。他们是伴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代,思想活跃,感觉敏锐,离不开手机和网络,可以说是信息时代的代表。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他们的特点,采取符合时代特色的方法和手段,比如翻转课堂、微课、慕课(MOOC)、网上答疑等。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学员喜闻乐见的网络语言的运用。

注释:

[1]王吉尧,何静:《大学语文》,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年版,第2页。

[2]于姗:《关于军校<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与教学改革的思考》,语文教学,2011年,第9期,第9-11页。

浅析军校计算机基础教学 第7篇

面向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从1990 年开始已经经历了25年的历史。这25年来,军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为部队复合型人才培养做出了显著贡献,而且间接地促进了计算机技术在其他军事领域中的应用,促进了各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这期间也突显了军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显著特点。

动态性: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动态性主要体现在几方面:一是内容的动态性:由于计算机软件的不断推陈出新,我们经常使用的办公软件、网络技术、杀毒以及简单的安全维护技术等越来越成为日常工作与生活、学习的需求,并且不断更新。二是面临的专业动态性。学员毕业面临不同的任职岗位且不同的学科门类使用的工具软件越来越具有专业性。笼统地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已不能满足各专业的人才培养需求。因此要求我们的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模式的设计,必须要与这种动态性相吻合。

层次性: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层次性主要体现在几方面:一是计算机类课程的特点具有层次性。学习是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建立联系的过程。教员应该让学员用现有的知识去学习未知的事物。没有基础的教学是不切实际,也是不负责任的。如果一味地强调“前沿性”、“先进性”,而不顾学员所具备的学习基础是否能接受,将会导致学习的“失败”。二是学员基础的层次性。学员大多来自不同地区、不同的教育背景,因此他们所具有的计算机文化程度也千差万别,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学员对计算机学习的个性化需求。因此我们在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设计中必需注重层次性的特点,必需遵循“渐进”、“因人施教”的原则。

延续性:计算机公共课程应该是一个贯穿整个高等教育的完整的教学体系,不能简单地终止于学员的基础教学阶段,应该贯穿于学员在校期间的全部教学过程中,甚至延伸至任职岗位业务中。学员的专业学习在不断深入,对计算机的认知也在不断加深,因此有必要进行合理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设计,以培养学员的基本素养,提高学员的计算机专业水平。

2 军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现状

2.1 入校新学员计算机基础水平差异大

当前我国计算机教育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很多地方中小学陆续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也有基层部队要求全体官兵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CRE)一级水平。所以会有越来越多的学员在入校前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水平。但与此同时,部分来自偏远基层部队的学员虽然接触过计算机,但是对计算机的应用还是停留在开机、关机、打开桌面图标等基础操作上,也有极个别少数民族学员除了对汉语的理解能力较差外还对计算机的了解几乎是一片空白。这就造成了新学员计算机操作水平往往参差不齐,对教员授课带来很大难度。而我们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依旧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这无疑加剧两极分化的局面:一方面层次较高的学员"吃不饱",埋怨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浪费时间,使其学习积极性受到很大打击;另一方面,层次较低的学员"吃不消",对计算机课程产生畏惧,从此妄自菲薄,自我放弃。这对提高学员计算机应用能力将产生极大的障碍。

2.2 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效果不明显

当前,军事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普遍采用多媒体方式授课,此方法可以直观、迅速地将信息量很大的课程内容灌输给学员。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比板书更能帮助学员形象的理解知识点,从而能明显地提高学习效率。但是,这并没有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员为中心,教员讲,学员听的现象,学员还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无法主动构建知识结构,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员难以消化,基础也不会扎实,长此以往也会影响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另外计算机类课程是一门实践操作性较强的课程,由于理论知识相对来说比较枯燥,难于掌握,因而学员在学习中,普遍存在轻理论、重上机的现象。在上机时,往往教员在上演示一遍,学员照猫画虎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学员并没有领会这些操作的原理。会经常出现同一款软件,在更新了一版以后就就不会操作的现象。所以实践操作固然重要,但是缺乏理论做底子是不可取的,两者相得益彰才能发挥最好的教学效果。

2.3成绩评定还是以应试教育的考评为主

目前是否通过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办法来衡量应聘人员的计算机水平的主要方式,很多单位在招人时也是依此凭证确定人员的计算机水平。而学校则为学员今后有可能在部队工作几年以后存在转业的角度考虑,要求学员在校期间要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或者CCT考试。因为是应试考试,很学员为了能顺利拿到证书,不惜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强行记忆各种题型,使得教学围绕着考试转,虽然最后过级率很高,但学员实际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却没有多少提高。

综合上述计算机教学中常见的学员层次不一、教学方式单一、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现有的计算机教学已不适应我军信息化条件下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要求,必须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3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改革方案

3.1 针对学员不同层次,开展“小班”教学

针对部队学员以后工作的实际需要,计算机基础教学瞄准的是计算机应用提高教育,而不单单停留在入门教育上。教学目的应该是通过本层次的教育使学员基本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操作。新学员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最先应考虑的是如何解决学员层次不一的问题。针对这一现象,我院研究开展了小班教学模式。针对计算机基础薄弱的学员利用部分正课、自习及课余时间开设单独教学辅导。小班教学整个教学流程与合堂班教学一致。在教学的思路上,应该从浅至深,循序渐进,教学过程中多为初学者着想。替他们找出一套事半功倍的有效学习方法,使他们能轻松自如、兴趣盎然地进入计算机应用的大门。

3.2 教学过程改革

现在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一般以理论讲解、操作演示、任务驱动、讲解点评的方式来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应体现的每个细节上的创新改革。

3.2.1 创新理论教学

针对轻理论、重上机的现象,教员在理论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员理论联系实际,理解与操作相结合的办法来进行。教员在授课时要注意传授一些重点的概念、操作和理论知识,讲出整个教材内容的基本知识点以及重点和难点。重点介绍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思路,使学员能从复杂的课程内容中理出头绪,抓住中心。不必强求面面俱到,非重点内容可以略讲或不讲。这些内容在授课时可以以问题为中心,采用启发式、任务式教学方法,引导学员自己去学习、思考,最后再进行归纳、梳理和总结。

3.2.2 灵活地将操作演示任务驱动相结合

军校计算机基础课的一个主要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进而再培养学员的“计算机意识”。实践教学是提高学员的基本技能的重要环节,加强实践环节的目的是培养学员的动手能力,加强学员解决实际问题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过去教学过程当中实际操作由教员进行操作演示,然后安排练习任务,让学员通过教员演示的方法“依葫芦画瓢”完成案例操作。而创新教学方法,是将操作演示环节与任务驱动有效结合。我们可以先抛出任务驱动,并展示最终效果,让学员思考: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完成的操作任务,我们应该用哪些方法?哪些步骤来完成?过去学的知识能否完成这一操作?让学员带着问题进行新内容的学习。授课过程中对于重点、难点的操作环节需要教员对于浅显易懂的能容可以让可以进行让学员担任“小教员”的角色,培养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是当前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鼓励学员多动脑筋,让学员自己能把学到的知识汇总、统计而找到其中的普遍规律;鼓励学员勇于实践、勇于尝试新方法,能够自己解决或试图解决在学习中碰到的问题;鼓励学员碰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难题的时候,不是简单的请教教员,而是充分发挥校园网、Internet在教学中的作用,经过自己的思考以后把自己所设想的解决方法融在问题中来,培养学员的自学能力,让学员更多的感受勤奋耕耘后收获的快乐。

3.2.3建立以能力测试为主的考核模式

建立以能力测试为主的考核模式,即学员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考核,由平时作业、期中考核和期末考核三部分决定,并适当加大平时作业在全程考核中的比例。平时作业主要以学员的随机课堂抽查、上机练习考核为主,课外与其他专业课程相结合的小项目,学员分组结合制作的小项目及平时上课出勤率及学习情况等。这种办法可避免一次考试定成绩的弊病,能有效提高学员平时学习的积累,断绝临时抱一抱佛脚就能通过的念头。最终促进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而不是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平时不学习,期末搞突击。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军事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为培养具备较高计算机文化素质的军事人才,使其具备较宽计算机知识面,善于利用计算机技术去解决军事领域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奠定了基础,这也为完成我军现代化建设的双重使命之一“信息化”提供了保证。该文针对军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对其中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的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

参考文献

[1]刘莉等.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路与研究[J].福建电脑,2010(4).

我国军校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 第8篇

一、军校教学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对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 培养学员的创造性思维是很不利的, 教学方法的改革已成为一个重大课题。

1) 现在军校的教学, 教员常常采用“知识注入”、“题山会海”等教学方法。教员上课“照本宣科”经常可见。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既有教员缺乏新时期的人才观和质量观, 又有对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能力的培养的迫切性认识不足。尽管有些教员备课艰辛, 时间和精力花了很多, 努力想“倾囊相授”, 但常常事与愿违。

学员学习的主要方式还是“记诵”。学员被动地接受教员讲授的知识, 若给学员多一些自由支配的学习时间, 许多学员便无所适从, 打游戏, 聊天, 看小说者不乏其人, 究其原因并不奇怪, 除了对学员的思想教育放松以及社会因素影响之外, 还有军校的教学结构、教员的教学方法缺乏相应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2) 教学组织注重学员获得知识的结果, 而忽视学员如何获取知识的能力。仍以传授学员课本知识的教学方法较多而发展学员能力的教学方法太少, 由此教员“累”, 学员“懒”造成军校学员的独立性、创造性、应用性的能力较差, 使我们的教学脱离了当今部队发展的需要。

3) 教学中重视继承, 少有创新。学员缺乏创造性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缺乏系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的训练, 以及纵向思维、横向思维、全方位、大系统的发展和联通。教员学员唯书唯上表现严重, 而思想上的标新立异, 方法上的独辟蹊径, 精神上的开拓进取缺乏。教学计划普遍是理论课时多, 实践课时少。因此, 不少学员只会考试, 不会工作, 无法适应部队工作。

从以上分析看, 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培养学员的创造性思维是很不利的, 军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已成为一个重大课题。

二、军校教学方法改革的原则

(一) 教员的引导作用与学员主体性结合

在教学活动中, 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既发挥教员的主导作用, 又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除了要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之外, 还应当特别注意把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结合起来, 使学员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同时, 千方百计积极主动地开发自己的智力, 培养自己自学能力、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统一

在教学活动中, 教员理论联系实际, 引导学员生通过生活、工作中的事例获得完全的知识, 增进理论的理解, 培养学员的认识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

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介入教学, 使师生活动空间增大, 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自定学习进度, 实行教与学的个别化。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做到统一要求的同时, 还要注意因材施教, 这应该是我们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任务。

总而言之, 教学方法的改革, 不是一个孤立体, 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人才培养目标三者都是紧密联系的, 而培养目标是教学方法改革的出发点,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服务的。

三、军校教学方法改革的措施

广大教员必须转变教育观念, 树立教法改革意识。教育思想和观念应渗透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 贯穿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没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作指导, 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所以,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要服从于“教给知识、发展能力、培养素质”的需要, 要体现把培养创新能力放在重要位置的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1) 制定改革教学方法的政策导向, 加大改革教学方法的力度, 全面调动广大教员改革教学方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施什么样的教学方法, 也反映了教育教学思想观念问题, 要实施教学方法改革, 首先必须革除陈旧的教学思想观念, 树立上面提出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其次是要制定正确的政策导向。试验新的教学方法并不是轻而易举的, 是存在风险并要付出一定代价的, 因而要制定出相应的保护和奖优罚劣措施, 以调动广大教员进行教学方法改革试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 坚决改革以教员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继承传统优秀的教学方法, 提倡实施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的新教学方式和方法。我们应当继承一切经长期实践证明教学效果优良的传统教学方法, 比如上面提到的少而精和启发式教学方法, 并要在此基础上加以完善、改进和发展。另一方面, 也要鼓励实施和探究一些体现当代教学思想的新教学方法, 比如在教员指导下以自学为基础的方法、探究讨论式与教、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方法等等。建议学校在各系都要抓一个教学方法改革的试点班, 并定期交流、总结和推广。3) 改革传统的成绩考核方法。在成绩考核上, 可根据学习内容的要求, 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卷、闭卷、口试、笔试、科研和实践都有其特殊功能, 能检查学员各方面的发展状况。考试应着重于检查学员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既考知识, 又考能力;既考理解, 又考应用;既考分析, 又考综合。防止重记忆、轻理解, 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通过考核方式的改变, 充分挖掘学员的学习潜力, 培养和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 逐步改变期末“一考定终身”的做法, 转变学员为考试临时“抱佛脚”的学习态度。4) 重视科研活动。教员通过布置作业等形式对学员进行基本的科研训练。这些作业或实验具有一定的科研价值, 在教科书或参考文献中无法找到现成的答案。目的是通过让学员自己收集有关资料, 在汲取他人成果的基础上归纳整理和提出自己的富有创见的观点或方案, 并说明其成立的依据, 学员在动手、动脑的研究探索中逐步培养和提高了自己的创新能力。同时, 院校也要为学员从事科研活动创造有利条件, 以激发学员从事科研的兴趣, 鼓励他们开展各种科研活动。

应该承认, 由于受传统文化、办学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 教学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要达到目的需要一定的时间。但只要教员尽可能多地在教学中适时引入启发式教学, 坚持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 社会、学校、教员和学员多方面的支持与配合, 才能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培养出适应新时代的创新型军事人才。

参考文献

[1]陆兴发.教学方法:界定与选择的策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2002.

浅谈军校教员课堂教学艺术 第9篇

一、讲究课堂语言艺术, 准确表达教学内容

教员讲课离不开语言, 语言既是工具, 又是艺术。一个合格的教员必须具有科学的教学语言和教学方法。因为教员的语言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员脑力劳动的效率。一堂同样内容的课, 由于教员的“承启转合”、“详略收放”、“纵横关联”不一样, 学员接受到的知识就大不一样。教学是一种思想交流的过程, 教员说的每一句话, 都会在学员头脑中引起反应, 或凝神若思, 或若有所得, 或豁然贯通, 或困惑不解。为了使教学过程顺畅, 教员一定要认真组织和锤炼自己的语言, 讲究语言艺术, 提高语言素养。

1. 准确。

教员讲课, 语言要规范, 词意表达要准确, 要恰如其分地选词用语, 正确地讲清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词语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 颠三倒四, 不符合逻辑。举例要真实恰当, 符合推理。课堂上, 学员是沿着教员的语言开拓思路的。如果教员用词语不达意, 就会使学员茫然不知所从。因此, 教学语言要清楚明白, 句句入耳易懂, 做到言之有物, 论之有理, 思之有味, 启发思维。

2. 通俗。

语言力求精练、明了。不讲冗词唆的废话, 不讲与内容无关的空话, 不讲难以理解的大话、不讲重复的老话, 不讲半截子话, 做到“丰而不余一言, 约而不失一词。”教学中, 要善于学习群众语言, 运用学员熟悉的事物, 通过贴切真实的描述, 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 复杂的问题条理化, 深奥的理论通俗化。力求言简意赅, 词不虚发。

3. 生动。

一是表达时既要丰富生趣, 又不流于俗套, 善于运用事例、典故、成语和比喻等, 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教员生动形象、妙趣横生的语言, 可以激发学员的思维能力, 使之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二是表达要有韵律感和节奏感。语言要清晰流畅, 音量适中。声音过大会引起超限抑制, 破坏声音和谐, 使学员神经疲劳;声音过小, 达不到学员的感觉阈限, 容易分散学习精力。因此, 语调高低要和谐, 节奏快慢要适度, 做到抑扬顿挫, 错落有致, 以便调节学员的注意力, 引起学员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回味和记忆。三是表达时要声情并茂, 神情交融, 以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学员。要恰当发挥形体语言的作用, 即善于运用“手语、眼语、脸语、体语”等非语言手段, 传情意, 充分发挥“以姿势助说话”的作用[1]。

4. 严谨。

科学知识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内在联系的。因此, 教员的语言必须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做到层次分明, 环环紧扣, 脉络清晰、泾渭分明, 既不东扯西拉, 又不七拼八凑, 尤其是运用要领进行判断和推理时, 要具有无懈可击的说服力。注重语言的逻辑性, 有利于集中学员的注意力, 有利于学员加深对知识完整性的理解, 有利于培训学员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工作作风。

教员的语言还必须具有教育意义, 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言为心声”, 语言是表现思想的。为此, 教员必须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以对学员高度负责的精神, 苦练“口功”, 加强语言修养, 提高语言艺术。

二、注重教姿形象艺术, 提高教员威信效应

古人云:“师者, 人之模范也”。教员的一言一行无不对学员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大量实践证明, 无论是哪个层次的学员都有模仿老师的倾向。教员对学员的教育和希望能否熔入学员的心灵和行动之中,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员的表现。可以说, 教员的形象是一部最生动、最全面的教科书。教员的威信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 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一定的教员威信, 而“威信效应”离不开教员自身的形象。

1. 注重职业形象。

“军校教员”这种职业称谓, 既光荣又神圣, 不仅在院校, 而且在部队和社会, 都在起着一定的作用, 这是军校教员受到尊敬的原因之一。这种“向师心理”, 是教员施教的客观前提。就是说, 由于你是军校教员, 你的言行就会在学员中产生这种服从感。而把这种服从感转化为教员职业的光荣感和责任感, 并由此格外注重自己的言行, 按照“教范”要求规范自己的职业形象, 以提高教员职业素质, 维护教员职业威信, 为正确施教创造条件, 这是每一个教员最起码的标准和要求。正如加里宁所说:“教师的世界观, 他的品行, 他的生活, 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 都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学生。……如果教师有很高的威信, 那么, 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2]

2. 注重军人形象。

军校教员首先应是一名合格的军人, 必须具有革命军人的气质和素养。军校是我军干部的摇篮, 是要为部队培养和输送带兵打仗的人才, 教员不仅要教知识, 而且要教思想, 教作风, 教纪律, 在培养合格军人上下工夫。因此, 无论是“武官”还是“文官”, 在课堂上都要发挥既是知识教员, 又是合格军人的双重效应。如果军容不整, 军姿不正, 动作轻浮, 把自己混同于一个普通老百姓, 不仅谈不上为人师表, 甚至引起学员的反感, 分散学员注意力, 影响教学效果。作为一名军校教员, 一定要为学员树立起献身国防事业的军人形象, 以合格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一心扑在献身国防教育事业上, 埋首耕耘, 甘为人梯, 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学员, 就一定会受到学员的尊重。

3. 注重智能形象。

智能是指军校教员应具备的知识素养和教学能力。一个教员的知识水平越高, 经验越丰富, 就越能满足学员的求知欲望, 他在学员面前的威信也就越高。因此, 作为一名教员, 必须不断地丰富自己, 更新知识, 积累经验, 钻研业务, 结合学科建设和教学需要, 积极开展发明创造和学术研究, 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 并用于教学实践, 最大限度地满足学员的求知欲和心理需要。但是, 教员仅有知识是不够的, 如果教学能力不强, 即使有再高的学历, 再深的学问, 再多的成果, 其威信也未必会高。因为, 知识水平最终要表现在能力上, 为教学服务, 被学员所接受。教学能力是直接影响教员威信和教学质量的核心因素。一个优秀的军校教员, 必须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总结归纳能力、解难答疑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绘画板书能力等。只有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不断满足学员的需要, 其威信自然会高, 教学效果自然会好。

三、掌握教学氛围艺术, 形成师生心理相容

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 是教学员心理相容的体现及教育规律的必然要求。因为情绪情感体验对人的认识活动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 列宁说过, 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于真理的追求。课堂教学不仅是传达信息、传授知识的过程, 也是教学员之间的情感交融、思想交流、认识交换, 最后达成共识的过程。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 既要求教员热情洋溢、妙趣横生的讲授, 又依赖于学员求知欲的渴望和执著的追求。而制造这样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 离不开教员对学员的了解和对教材的理解。

1. 了解学员。

要使教学有良好的效果, 首先应该掌握学员的特点, 懂得他们的心理状况, 明了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需要什么、喜欢什么、讨厌什么, 和学员心心相印、息息相通, 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同时, 要以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分析他们的需求哪些是正确合理的, 哪些是应予矫正的。只有这样, 教学工作才能针对特点, 有的放矢, 入情入理, 启迪心灵, 达到教学目的。

2. 注重感情。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 一个人对他人的吸引力越强, 其影响力就越大, 也就越能接受你所传达的信息和观念。一个教员有无吸引力, 其构成要素之一来自于教员对学员的关心和爱护。如果教员从政治上关心学员, 从学习上帮助学员, 从生活上体贴学员, 与学员情感相通, 心理相容, 有很浓的师生情, 战友情, 反过来学员就会更加尊重和热爱教员, 就会专心听讲, 教员的每一句话就会入心入脑, 促进学习和进步。

3. 认真备课。

教员的备课是对一堂课的总体设计, 是创造课堂气氛的前提和基础。因此, 教员一定要吃透教材精神, 明确教学目的, 领悟教材的科学性、思想性和知识性, 使自己的思想感受与教学内容产生共鸣。这样在课堂讲授时, 就能以充沛的精力, 丰富的情感给学员传授知识, 启发学员积极思维, 并给学员以深刻的感染, 从而激发学员对所学课程的热爱, 对军队及国防事业的热爱。课堂教学的组织艺术, 除了要求教员对学员的了解, 情感的运用和有强烈的责任感以外, 还必须有高度的教育机智, 即教训的灵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课堂上, 教员要善于察言观色, 发现问题、随机应变、巧妙处理, 以求获得满意的效果。

课堂教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 但又不是一门单纯的授课艺术, 它涉及教育、心理、语言、美学和领导科学等许多领域, 同时, 又与教员的政治素质、军事素质、知识素质和道德素质密切相关。因此, 注重提高自身的全面素质, 加强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课堂教学质量就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合订本[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1994:995.

军校英语中的文化教学探讨 第10篇

目前, 军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着“重语言形式, 轻文化因素”的现象。语言知识贯穿课堂讲授的全过程, 而文化导入的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大。很多学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很高, 但由于词汇量小、语言输出能力有限导致实际运用语言的效果不佳。通过教学, 学员对西方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还不够深入, 无法从文化现象中领悟整个民族的文化内涵, 缺乏对中西方文化进行有效对比分析的能力。

二、文化教学的内容

英语教学中所涉及的文化内容极其丰富, 它包括一个社会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进行文化导入时应该把教学目标与教学实际相结合, 找到适合学员理解和吸收的结合点。鉴于教学对象为军校学员, 教师可以考虑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补充军事方面的文化背景和相关习语, 既培养他们的军人素养, 又丰富其知识面。

1. 词汇

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 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的态度及对其产生的联想不一致, 有时大相径庭。教学中首先要挖掘词语的内涵, 从词汇方面入手, 注意词的内涵及外延, 明确中、英文中的词义上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如“兔子”在英语中比喻胆小鬼, as timid as a hare (胆小如兔) , 汉语则说“胆小如鼠”。因为“鼠”在中国文化中是胆小的象征, “兔”在中国文化中却是敏捷、迅速的象征, 所谓“静若处子, 动如脱兔”。中国文化中胆小的鼠在英语文化中却成了安静的喻体, 例如:as quiet as a mouse (静如鼠) 。英语中还有as timid as a rabbit (胆小如兔) , chicken-livered (胆小如鸡) 等表示“胆小”的表达。

动物在中、英文中都可以用来比喻人的外貌和举止。elephant指代高大的人, 中文则说“人高马大”, 很少用“象”来比喻人。whale比喻肥胖的人, 中文用“小胖猪”来描述肥胖者。可见, 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习惯, 因而在理解的时候必须要了解目标语言的文化, 才能更好地把握语言的生动性。

2. 习语

习语是语言发展的结晶, 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学习习语是学语言和学文化的有机结合。通过大量的语言材料可以看出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 加深对英语民族文化与本民族文化的了解, 提高语言的交际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英语习语的导入, 从习语中了解其文化内涵。例如:

公元前49年, 罗马执政庞培 (Pompeius Magnus) 和元老院合谋攻击凯撒。当时凯撒的领地Gallia Cisalpina和意大利本部交界处有一条小河, 名为鲁比肯河 (Rubicon) 。凯撒不顾一切, 悍然率领军队渡过此河与庞培决战。在渡河时他说:“骰子已经掷下。” (The die is cast.) 意思是“决心已下, 义无反顾”了。过河后, 他还烧毁渡船 (burn the boats) , 士兵没有退路, 只能勇往直前, 战胜敌人。关于凯撒的这个故事使英语留传下了三条习语:

cross/pass the Rubicon——渡过鲁比肯河 (比喻决定冒重大危险, 采取贸然行动)

burn one’s boats——烧掉自己的船 (比喻破釜沉舟, 自断退路)

The die is cast.——骰子已经掷下。 (比喻木已成舟)

3. 社交礼仪与习俗

社交礼节是指某一文化在特定的交际活动中共同遵守的规则和习惯, 不同社交礼节因受各自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存在一定的差异。下面这则事例就是两个年轻人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产生的误会。来自某一文化背景的青年女子向窗外张望时, 看到一位她认识的来自另一文化背景的男子。那位男子做了个嘟起双唇的动作, 女子的眼光慌忙从窗口避开。她非常生气, 从此不再理他, 男子迷惑不解。误会产生的原因是这位女子没有理解男子的非言语号。按照女子的文化, 男子的动作是挑逗, 而按男子的文化, 他的动作表示“噢, 你在那里呀, 我一直在找你呢!”。倘若他们对彼此文化的非言语动作有些了解, 他们就可以避免这场文化冲突。

随着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加强, 跨文化交际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增强对跨文化差异的认识和对自身态度的认识有可能防止文化冲突。当然增加对跨文化的了解并不意味着我们要丧失自己的文化特征, 而是要认识我们自己以及与他人之间的文化影响。

三、文化教学的原则

文化导入是一个复杂的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动态过程。为了使文化导入健康地进行, 就必须对其进行研究, 建立文化导入的原则。

1. 相关性原则

文化教学不能与语言知识的讲授和语言技能的培养相脱节, 讲解或介绍必须围绕教学内容展开, 要把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2. 层次性原则

英语文化的导入要注意区分表层文化与深层文化, 而且这两种不同层次的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是不同的, 学员的接受程度是不一样的。文化教学的内容、方式应根据不同层次、不同课型的教学要求, 合理安排, 循序渐进。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 到高级阶段, 文化教学应从文化的深层入手, 让学员了解英语与主体文化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思维习惯、价值观念、民族心理和民族感情等方面的差异及其在语言形式中的体现。

3. 实用性原则

文化的导入要从实际需要出发, 从培养学生掌握英语, 能够进行有效交流的目的出发, 引导学员把注意力放在一般性跨文化交际中会经常运用, 并有助于这些交往顺利有效地进行下去的文化知识上。这样可以激发学员学习英语语言和英语文化两者的兴趣, 产生良性循环效应。

4. 趣味性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 教员应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语言环境, 并采取寓教于乐的形式, 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 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和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这样, 学员就能感觉到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生动有趣的交际环境之中, 从而产生和保持对它的兴趣, 进而提高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并能加深记忆。

5. 与时俱进原则

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其内容也是不断变化更新的, 对于导入教学的文化内容要有取舍。一般说来, 语言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 大约经过10到20年左右就要发生较大的变更, 词汇语义也有较大变化。因此, 词汇、习语教学必须遵循与时俱进的原则, 以便设计出相应的学习策略和教学策略。另外, 词频具有民族文化、社会政治色彩。比方说, parliament, a publican, democrat, senate等都是英美人常用的词汇, 这是他们的国情所决定的。我们把学习英语时, 应充分考虑到我国的国情、社会、文化、政治生活。

总之, 中西方文化差异是影响学生领会、掌握和运用英语的重要因素, 学习一种外语必须了解这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在军校英语中展开文化教学不仅有助于实现培养学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标, 而且可以作为辅助语言知识教学的重要手段。

摘要:本文分析了军校英语文化教学的现状, 提出了文化导入的内容和原则。

关键词:军校英语,文化教学,现状,内容和原则

参考文献

[1]谭照亮.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反思与重构.湖南文理学院学报, 2009.5.

[2]周莉芬.高职英语文化教学策略.职教与成教.

[3]张力澄.试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商场现代化·理论探析.

[4]周帆对高职英语文化教学的思考.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1.

军校激光原理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第11篇

关键词 教学改革;军校;激光原理;网络虚拟实验;实验仿真平台;MATLAB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8-0110-03

1 前言

军队院校教育是当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的任务,其重要目的是培养学员创新精神、创新意识,提高学员的创新能力,求新、突破、开放和超越是对军校教育的重要要求。

最新问卷调查表明,目前军校学员的主体是95后,他们的身心呈现出许多新特点:

1)自尊心强、好面子,同时渴望得到关注;

2)对第一任职需求存在认识不足,就业压力小,求知欲不足;

3)对军事装备内容格外关注;

4)信息化程度高,接受新事物速度快,习惯网络交流和学习等。

在此前提下,继续沿用旧的教学思维和理念,已经无法满足军校学员的心理和知识需求,必将导致教学效果的不断削弱。

教育心理学表明,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培养学员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的有效手段之一。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理念无疑是深化教学改革、增强教学效果的突破口。在激光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在引入信息化方法和手段的同时,改进传统教学手段,并努力将两者相融合,从而有效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2 虚实结合的网络虚拟实验

网络虚拟实验是利用人工生成接近真实效果的实验环境,并将其置于网络,便于远程操作的一种实验形式。这种实验形式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优势,突破了传统理论课程对演示实验的时空限制,能够将实验直接引入课堂。

激光器属于精密光学设备,其相关实验设备体积大,调试困难,不易搬进课堂,所以各学校的激光技术课程大都将理论与实验分别开设。教学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网络虚拟实验的出现无疑为激光技术课程的改革提供了突破口,笔者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有益探索。在制作过程中,使用Solidwrks三维模型制作软件、Okino PolyTrans

格式转换软件、NGRAIN Producer三维交互动画制作软件、会声会影视频制作软件及Dreamweaver网页制作软件等工具,将等比例实验设备与真实测量结果相结合,开发了He-Ne激光器特性、普通脉冲激光器输出特性、调Q激光器输出特性等一系列虚实结合的虚拟实验(见图1),并其放在网络平台上供学员学习。

两年的教学结果表明,上述网络虚拟实验既可以增加学员对理论知识的形象认知,又可以让学员与后续实验课程前后呼应,同时有助于学员课下自主学习,因而可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 基于Ngrin互动平台的可操控激光设备

三维制作工具NGRAIN Producer是NGRAIN公司生产的一款能够直接从现有产品的各种CAD三维数据模型,快速生成交互的产品功能展示、维修和学习培训材料的软件。它可帮助普通用户在普通计算机上快速创作出富含大量信息元素的虚拟设备,提高现有的电子教学素材质量,同时保证新手在第一时间正确操作。

激光教学小组将这种在装备类或更复杂类课程中使用的技术引入激光原理课程,为激光器这类精密光学设备的教学提供服务。课程以虚拟实验建设为基础,将前期等比例制作的各类激光实验设备通过一定的格式转换放在远程NGRAIN互动平台上。这样一来,在教学过程中,只要安装一个很小的NGRAIN Viewer软件,就可以通过远程访问的方式随时调用实验设备,并可以为学员提供设备现场的拆解、任意角度的翻转等,让学员更直观地了解激光器等精密光学设备的内部结构,见图2。

4 基于GUI平台的激光仿真实验

激光原理与技术课程理论性很强,如果没有实验验证,学员很难理解。但是,激光实验设备非常昂贵,许多结论不具备实验条件。如基于不同谐振腔的激光器、调Q激光器和锁模激光器等工作特性均与激光器多个结构参数相关,但不可能买来所有样品,对各个参数一一测试,而光学仿真实验恰恰以其科学准确、简单易行、操作灵活等诸多优点弥补了这一不足。对此,利用MATLAB软件,通过建模和编程,对激光原理与技术的部分实验进行仿真模拟,并构建基于GUI用户图形界面的实验仿真平台,为激光原理与技术的教学提供一个新的途径。

5 定制化的板书呈现形式

板书是最基本的传统教学手段,可以给学员一个完整、系统的课堂教学内容框架,但是并非所有教学内容都适合以传统形式加以呈现。为此,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进行定制化的板书设计,使板书形式更利于不同教学内容的展现,以及学员理解和记忆。如在激光原理与技术课程中,就设计有传统型、图表型、思维导图型等多种形式,在“调Q原理”一节中就采用了思维导图型板书。显然,这种新颖的板书形式,不仅可以清晰地呈现整节课的思维过程,而且有助于学员理清脉络,记忆内容。

6 结语

激光课程教学改革5年以来,取得明显成效。

1)教员层面:笔者及小组成员以“激光调Q技术”“激光产生的基本原理”为授课内容,参加总装备部举办的院校优质授课评比,分获二等奖和三等奖。

2)学员层面:学员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考研率显著增加,说明学员对激光学科产生研究兴趣。在对2006~

2011届学员做的问卷调查中,80%以上的学员对激光教学改革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理念无疑是深化教学改革、增强教学效果的突破口。本文以自身教学实践为基础,在激光原理与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在引入信息化方法和手段的同时,不断改进传统教学手段,并努力将两者相融合,从而有效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为进一步促进军校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潘菽.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2]付建中.教育心理学[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李朝阳,李巧玲.针对90后大学生特点改进教学方法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27):90-91.

浅谈案例教学在军校教学中的运用 第12篇

1 军校运用案例教学的重要意义

1.1 军校运用案例教学是新形势质量建军的迫切要求

随着世界军事技术的发展和我军现代化建设的深入, 部队装备科技含量日益加大, 合成化程度日益增强, 与此相适应的需要一大批“专业技术精、业务能力强、应变反应快、处置问题准”的知识型、复合型和创造性人才, 案例教学能适应这一培养要求。从案例教学的目的来看, 是通过对典型事例和战例的研究分析, 深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加强相关知识的相互融合, 提高业务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从其手段来看, 是通过开放式、研讨式的教学方法, 寓教于乐, 从而提高学员的开放式思维和创造型思维能力;从其结果来看, 是通过教学双方的探讨, 为未来的军事人才提供模板, 使他们可以参照使用, 对照处置。使这些驾驭未来战争的高素质人才能从错综复杂的情况中得到快速、准确的判断, 拿出精确、适当的处置方案, 缩短了由学员、普通指挥员到高素质军事人才的转变过程, 为我军质量建军提供人力资源和智力资源, 从而促进部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1.2 军校运用案例教学是院校教学改革的迫切要求

多年来, 军校在寻求一种与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就是一种典型的新型教学方式, 它摒弃了一本教材、一种观念、一个标准答案、一种教学套路的陈旧教学模式, 鼓励个性发挥, 保护和培养学员的求异思维、批判思维, 活跃了教学研究氛围。在教学中不仅让学员“学会”, 而且让学员“会学”;不仅让学员“继承”知识, 而且让学员探讨问题;不仅让学员跟着学, 而且让学员“超越学”。达到教学相长、教研互动的教学目的, 从而, 深化了军校的教学改革。

1.3 军校运用案例教学是实现教育模式转变的迫切要求

案例教学法, 成为推动我军旧的教育模式迅速向素质型教育方向转化的可供选择的新型教学法。这种教学法从教学到考试都是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和层面, 由临摹和反应社会现实的案例提出问题;在对问题的系统分析和回答中, 又允许学员以各种不同的思路和依据, 综合运用自己所学的各学科专业理论知识, 撰写出千差万别和各有特色的答案。

2 军校案例教学内容构成的基本要素

2.1 教学准备

案例是教学准备的主体。作为一个完整的案例大致包括五个部分:

一是案例的标题, 也就是案例的题目, 是案例必有的要素。案例的标题直接关系到案例主题的体现, 增强案例教学的效果。拟定案例题目, 应当切题、简练、含蓄、新颖、不落俗套。案例的标题通常是中性的, 不能带任何文学色彩和结论性暗示。

二是案例的正文, 是案例的主体。主要是想学员介绍时间发生的事件、地点、人物、周围环境、事件起因及随着时间推移或者事件的发展, 事件各要素的动态变化。在编写案例正文时, 一要做到要素齐全, 切忌残缺不全;二要做到开门见山, 切忌含含糊糊;三要做到简洁明了, 切忌拖泥带水;四要做到实事求是, 切忌主观拼凑。同时要做到条理清楚, 脉络清晰, 层层推进, 逐步深入。让学员能通过教员的介绍, 对事件有一个全面的、清楚的认识。

三是思考讨论的提示, 是给案例使用者提供一个大体的分析思路, 主要是说明案例用于理解或应用理论的哪一部分内容, 或哪些理论观点, 以及思考讨论的思路。叙述过程中一般应该就事实而描述事实, 尽量使用中性的语言, 作者一般不应写入带主观色彩的评价。

四是密级, 是军校案例教学的又一显著特点, 密级的确定和标记应严格执行军队保密的有关规定。

五是使用说明, 又称教学注释, 是标准的教学案例必不可少的部分。通常包括教学目的 (指明使用对象、涉及的专业课程、难度组合) 、启发思考题、背景信息、参考文献、关键要点五大部分, 其中背景信息通常是案例中事故的延续。关键要点部分不能是纯理论的翻版, 而应该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分析, 从而得出的上升到一定高度的论点。

2.2 教学实施

教学实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包括:背景介绍和思考讨论提示、引导讨论、总结三个部分。

一是背景介绍和思考讨论提示。进行案例分析前, 教员根据教学目的要求, 介绍“假设案例”背景及情况, 确定讨论题目。在组织案例教学时, 最初可选些简单的案例进行分析, 随着教学内容的推进, 逐渐加大信息量、案例综合性及题目难度。

二是引导讨论。在讨论中, 案例涉及的每个问题都必须由学员进行分析、解释和讨论, 教员则应围绕题目中心给与必要的引导, 以免偏离案例分析讨论的目的要求。当学员讨论冷场时, 应及时启发, 活跃学员思维, 使每个人都能进入角色;当学员离题太远时, 要及时调整、控制节奏, 以获得最佳效果。引导要把握方向性、程序性和正确性。方向性就要使讨论围绕事件展开, 不要开口千言, 离题万里;也不要东一榔头, 西一棒棰。程序性就是使讨论组织的井井有条, 不能因为是讨论就乱作一窝蜂。正确性就是允许和提倡创造性思维和独到的见解, 但一定要以理论作基础, 尤其是政治课一定要有政治敏感性。

三是总结。案例讨论完毕一般应由教员进行总结。教员对案例讨论结果不应简单做结论, 而只就整个讨论情况做出评价, 指出案例涉及的理论问题及讨论的优点和不足, 并对学员提出的问题进一步引导其深入思考, 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3 军校案例教学应着重把握的几个问题

3.1 案例教学要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深化教学, 它受学员、教员的要素以及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影响, 必须把根深植于基础理论的沃土中, 才能枝叶繁茂, 开花结果。也就是说, 必须以传统教学为基础。哈佛商学院在育才中也不完全使用案例教学, 对一年级学员的教学非常象中国小学一、二年级的教学法, 座位固定, 课程也是满堂灌, 使学员学习最基本的内容, 从而完成从一个领域向另一个领域的转变。到二年级, 则是采用非常活跃的案例教学。实践证明, 案例教学并非是独立的教学实践过程, 他必须将传统的教学与案例教学有机的结合, 才能使其更加健康地向前发展。

3.2 案例教学要与知识增长点相结合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法, 是通过对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性操作, 达到知识的创新和增长, 因此, 该教学一定要立足和围绕知识的增长点展开, 根据不同对象的实际能力, 选定教学内容。要有高度、有深度, 同时又要适度, 做到“跳一跳, 够得着”。并随着教学的深入,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以此来保持教学的吸引力和驱动力, 保证教学永远解决和探索最前沿、最有价值的问题。

3.3 案例教学要与军事实践相结合

军校案例教学要把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作为教学目的, 围绕部队的思想教育、战法研究、作战训练、理论创新、日常管理展开, 要做到“三个贴近”。一是贴近部队。教学要来源于部队, 符合部队实际, 为解决部队现实问题提供方法和模板;二是贴近生活。要把部队的日常活动纳入教学的内容, 通过教学, 提高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贴近实战。学为战, 练为战。教学要以军事斗争准备为立足点, 通过对战例的分析、战术的演练, 提高学员军事技能和指挥能力。

参考文献

[1]夏洁.军事高等教育研究的新视角[J].中国军事教育研究, 2006, 6.

[2]王杰斌.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反观[J].武警院校教育改革学报, 2008, 2.

上一篇:工科类大学下一篇:基层农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