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体育层次教学

2024-05-06

农村体育层次教学(精选12篇)

农村体育层次教学 第1篇

为了检验分层次教学的效果, 我选择两个班级作为实验对象, 采取对照手法进行实验。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身体素质基本情况的测查, 以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手册成绩为依据, 进行评价及分层分组。教学中实行综合分类推进和单项分类推进的方法, 以促进体育教学效率的提高。

综合分类推进———按每个学生的体育成绩 (取素质五项总成绩) , 依据每个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制定统一的教学计划进行推进, 各项都差的学生, 一个阶段只侧重推进2~3项, 定期重点调查, 分阶段侧重推进。

单项分类推进———按每个学生单项成绩, 分层次确定教学目标, 采取分层次教学组织形式, 有层次地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 实行分层次考核办法, 并根据课题设计要求, 每学期必须测查一次, 年终或期末做一次层次调查。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 平时根据自报情况, 随时测验进行调整。

一、各层次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的制订分总体目标、阶段目标和课次目标。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 目标的确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 根据体育教材的特点, 应采取定量和定性指标相结合, 力争使每个学生的目标经过努力都能达到。实践证明, 阶段目标的确定, 在教材的达成度上, 第一层次为100%, 第二层次为85%, 第三层次为60%以上。课次目标的确定, 在内容方面, 好的学生应增加内容, 中等的完成一个, 差的完成两个中的一个。在完成次数、距离、时间、质量的要求上, 应对第一层次提出较高要求, 其他层次适当降低难度。

在教学中, 达标教学是分层次教学的中心环节, 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教学目标开展。达标教学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 采用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有顺序地进行教学。如采用“低起步, 中速跑, 冲刺要搞好”的原则进行教学, 充分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锻炼的积极性,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提高。

二、采取按体能分层的教学组织形式

对实验班的学生, 根据事先测得数据, 按学生的体能情况分成固定的好、中、差三层。为了便于测验与分层, 我选择50米跑、50米×8往返跑、立定跳远、仰卧起坐、铅球等五项。按五项之和的总成绩取380分以上为好, 270~375分为中, 265以下为差。这种分层不是固定不变的, 需要一年或一个学期调整一次。

上述分层和分组都是以学生五项总成绩划分的, 适用于综合分类推进。为了更好地实行单项分类推进, 根据教材、教学内容的不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搞一些临时性的按体能、技术、心理分组教学。如学习山羊分腿腾越, 学生按原固定的顺序练习几次后, 可能出现能独立完成的, 在老师或同学帮助下完成的。如果完不成, 这时教师可采取弹性分组的方法进行教学, 按完成的程度分组教学, 各层次还可随时升降, 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有层次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技术、技能

1. 启发诱导

教师应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选好尝试点, 设计好问题和练习顺序。教学中, 先与学生一起对问题进行观察和初步探讨, 使学生形成认知矛盾, 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知识、技能的学习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拟定适合学生水平的尝试层次。学生在尝试过程中一般进行如下几项活动:观察教师的示范, 分析教材, 重温某些技能, 练习体会动作, 对所学技术动作进行类比, 在练习和研究中发现新的知识和技能, 解决提出的问题, 达到掌握新知识、技术、技能的目的。

3. 适当练习, 强化技能形成

对于一般要完成的教学目标, 教师可配置一些素质练习;对技术性较强的教材, 可配置一些辅助性和诱导性的内容, 编制好练习顺序, 让学生反复练习。安排练习内容必须注意合适的梯度, 逐渐增加创造性因素, 有时可把某一动作进行适当的引申和变化, 使之与整个学习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 同时要注意对各层次学生加以区别对待。

4. 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在练习过程中, 教师要随时搜集与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如, 观察动作、提问分析、考核等。通过及时反馈评定结果, 有针对性地组织练习。

体育课分层次教学尝试 第2篇

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体育技能差异较大,假如习惯性地运用传统的组织方法进行教学,很难解决 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这个矛盾。为此,我进行了几种尝试性课堂教学改革探讨,认为采取分层次教学 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为了检验分层次教学的效果,我选择两个班级作为实验对象,采取对照手法进行实验。对实验班的学生进 行身体素质基本情况的测查,以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手册成绩为依据,进行评价及分层分组。教学中实行综合分 类推进和单项分类推进的方法,以促进体育教学效益的提高。

综合分类推进――按每个学生的体育成绩(取素质五项总成绩),依据每个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的 原因,制定统一的教学计划进行推进,各项都差的学生,一个阶段只侧重推进2~3项,定期重点调查,分阶段 侧重推进。

单项分类推进――按每个学生单项成绩,分层次确定教学目标,采取分层次教学组织形式,有层次地向学 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实行分层次考核办法,并根据课题设计要求,每学期必须测查一次,年终或期 末做一次层次调查。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平时根据自报情况,随时测验进行调整。

一.各层次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的制定分总体目标、阶段目标和课次目标。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目标的确定要 符合学生的实际,根据体育教材的特点,应采取定量和定性指标相结合,力争使每个学生的目标经过努力都能 达到。实践证明,阶段目标的确定,在教材的达成度上,第一层次为100%,第二层次为85%,第三层次为60% 以上。课次目标的确定,在内容方面,好的学生应增加内容,中等的完成一个,差的完成两个中的一个。在完 成次数、距离、时间、质量的要求上,应对第一层次提出较高要求,其它层次适当降低难度。

在教学中,达标教学是分层次教学的中心环节,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教学目标开展。达标教学应根据不 同层次的学生,采用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有顺序地进行教学。如采用“低起步,中速跑,冲刺要 搞好”的原则进行教学,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锻炼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 提高。

二.采取按体能分层的教学组织形式

对实验班的学生,根据事先测得数据,按学生的体能情况分成固定的好、中、差三层。为了便于测验与分 层,我选择50米跑、50米×8 往返跑、立定跳远、仰卧起坐、垒球等五项。 按五项之和的总成绩取380分以上 为好,270~375分为中,265以下为差。 这种分层不是固定不变的,需要一年或一个学期调整一次。

上述分层和分组都是以学生五项总成绩划分的,适用于综合分类推进。为了更好地实行单项分类推进,根 据教材、教学内容的不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搞一些临时性的按体能、技术、心理分组教学。如学习山羊分腿 腾越,学生按原固定的顺序练习几次后,可能出现能独立完成的,在老师或同学帮助下完成的,完不成的,这 时教师可采取弹性分组的方法进行教学,按完成的程度分组教学,各层次还可随时升降,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益 的目的。

[1] [2]

实施分层次教学 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第3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分层次;个性化;主体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3-151-01

长期以来,体育课的教学与考核,只能在教师的严格要求下,按照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学生体质状况,导致基础好的“鹤立鸡群”,基础差的“望尘莫及”,使得两极分化更为明显,严重挫伤了学生进一步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了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整体提高。因此,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提出不同的要求。同时,教育心理学指出,创设积极的课堂气氛,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特点,使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关系和谐,使学生产生满意、愉快、羡慕、互助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情感体验,这样,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我进行了体育课分层次教学的探讨,其目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创设一种适应学生自身发展,努力达到“最近发展区”的个性化教学,目前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下面就来谈一谈具体做法。

一、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

要做到总体目标统一,具体要求不同,即本节课中教材规定的“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都应该掌握,但教材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教学速度、理解知识的层次、各种练习的设计、教师的指导与帮助则视具体情况而定。

在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在身体素质、运动能力、体育素质及个体心理倾向等方面的差异,我们可以将学生分为A、B、C三個层次(其中A为优等生,B为中等生,C为后进生),并分别制定教学目标为创新性目标、发展性目标和基本性目标。创新目标是指学生在熟练掌握所学内容的基础上,对大纲范围能有所拓宽,对教材内容有所深化;发展性目标是指学生在掌握所学内容基础上,对拓宽的内容有大致了解;基本性目标是指学生熟练掌握大纲规定的基本内容。由于体育课程内容不是唯一的,它设置了多种多样的学习任务,因而这种分层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它要求授课教师上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深入了解学生,认真备好课,使课时具有周密的计划性和显著的针对性。

二、客观地把握学生层次

要做到深入了解学生,研究分析学生学情。由于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其能力、兴趣、动机、学习方式、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均有所不同,更由于教学组织工作是动态的,组织形式的运用与教学内容、课的类型、场地器材、学生情况等诸多因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可随着其内容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教师要随时随地注意层次的变化,因人因时制宜,调整教学方法与要求。不同的教材有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同一教材也有不同的教学分组形式,同一教材新授课和复习课也是不同的,一节课中一个教材与两个教材也是不相同的。可先根据上学年体育成绩大致分层,然后将本期的各项测验成绩与上学年成绩比较,初步认定学生的层次,再根据平时对学生各项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考察摸底,进行综合能力评判,最后以动态的视角来观察学生所处的层次。

三、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

要做到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一般要求低起点,多层次。在课堂教学一开始,既尽量使教学系统进入相对平衡状态,又不断地打破平衡,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过程中应很好地利用上课的时间与空间,对能力强的学生要尽量使他们有充分发展和提高的机会;对身体和运动能力稍差的学生要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发展和提高;要特别关心和照顾好有心理障碍、体弱或有生理缺陷的学生。可通过观察教师示范、重温技能、练习体会,进而对所学技术动作产生类比、联想,逐步通过试探练习过渡并迁移到新的教学内容,在练习和研究中发现新知识和新技能,达到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的目的。

对于技术性较强、难度较大的项目,教师可设置一些素质练习及辅助性和诱导性练习的内容,编制好练习顺序,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同时,安排练习内容必须注意合适的梯度,逐渐增加创造性因素,或把某一动作进行适当引伸和变化。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搜集与评定学生学习效果,通过及时反馈评定效果,有针对性组织练习,从而逐步形成合作学习、互相促进、异步达标、各得其所的动态发展状态。

四、有效地实施个别指导。

要做到A、B、C三层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应注意三个结合:

1.集体与个别相结合,即整体问题集体讲,个别问题单独讲,决不占用学生宝贵的练习与交流时间;

2.讲解与自学相结合,即教师在讲清关键重点问题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分小组合作探讨或个人自由练习;

3.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即课内未得到纠正和巩固的,应力求在课外进行适当延伸或补充。

教师要热爱学生,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的领路人,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很棒的,要给予不同层次学生以细心的关怀和耐心地帮助。无论是选拔尖子还是辅导后进生,都要伴之以强有力的思想工作,不断地给予鼓励与支持,使他们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建立起取得优异成绩的信心,让所有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属于自己的那个桃子。”

大学体育层次递进教学建构分析 第4篇

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 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由于长期受到班级授课制束缚和影响,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学习成绩好、中、差各类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 存在严重的“一刀切”的现象, 无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无法实现教学素质化目标。正是因为大学体育教学不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个别差异, 无法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导致大学体育教学效果不佳。因此, 大学体育教学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实行分层递进教学法, 以学生为核心, 充分体现大学体育教学的差异性, 能够较好的适应和利用学生差异, 促进学生差异发展。

二、大学体育层次递进教学的内涵

大学体育层次递进式教学主要是指大学体育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在身体素质、体育基础、体育意识、个性特征中存在的差异, 根据学生的整体情况, 进行有针对性地设计和进行大学体育教学, 对不同类别的学生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进行学习锻炼指导, 从而能够使每个学生的体育综合素养和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 充分体现出学生的特点。

层次递进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是能够遵循学生体育的基本规律, 在充分了解学生的生理、体能和个性心理特征等具体情况下, 能够在整体教学体系的指导下, 设计符合不同类别学生发展的教学组织形式, 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接受体育知识, 发展自身的个性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对于培养学生积极锻炼的健康意识和创新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在具体的教学组织活动中大学体育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体能状况和运动基础上存在的差异, 合理的划分教学层次开展教学活动, 从而不断的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和竞争意识。

三、大学体育层次递进教学的理论依据

大学体育层次递进教学的理论依据首先体现在因材施教以及个别差异的理论。因材施教是根据学生的具体心理发展水平和个性特点, 采取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措施, 获取较好的教学效果。个别差异是学生在行为和个性特点方面存在异同, 主要体现在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差异。其次是掌握学习理论, 主要是注重学生素质的提高, 能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 使学生素质、技能和动机方面的差异逐渐消失,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三是最近发展区理论, 主要是从现有水平和潜在水平的不同层次的差异出发, 合理的采用层次教学方法, 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组织形式,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促进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全面发展。第四教学形式最优化理论主要是在整体教学体系的基础上, 根据教学内容, 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 合理的安排教学进度, 进行分层次教学, 最终实现体育教学的最优化。总而言之, 大学体育层次递进教学方法的理论依据是非常丰富的, 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四、大学体育分层次递进教学的构建

通过对大学体育分层递进教学方法的内容和理论依据的分析, 能够较好地指导大学体育分层递进教学的构建, 并且付诸实施, 从而有效的提高大学体育教学质量。

(一) 合理的实行学分制

在构建层次递进教学模式过程中应该根据大学体育教学的总体要求, 合理的实行学分制。由于大学体育课程是学生的公共必修课, 因此, 学生必须在大一和大二阶段修完4个学期的大学体育课程, 经考试合格后获得大学体育必修课程的学分。大学体育教学课程的必修学分的获取是学生毕业所必备的基本条件。然而大学体育选修课在大学教学过程中作为艺术素养拓展课,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 选修一定数量学分的艺术素养拓展课。学生通过选修艺术素养拓展课可以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欣赏能力和体育意识。

(二) 科学的设置教学课程

由于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因此大学体育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差异性科学的设置教学课程, 设置一些符合学生需求的体育运动项目, 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充分展现个性的机会。大学教学课程应该选择一些富有时代感和实用性相对较强的体育运动项目。大学体育教师应该设置多种类别的体育课程, 例如, 运动竞技类、保健类、格斗类、艺术类、运动休闲类以及民族传统类等多种类别的教学课程。能够是大学体育课程内容涉及到运动技能、身体和心理健康, 大众参与, 社会适应等方面, 从而能够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选择适应自己的项目。

(三) 采用网络自主选课

在大学体育课程选课方面, 学校可以通过校园网让学生进行网络选课。由于大学体育课程通常都是根据学校想场地情况、体育设施和师资力量等客观实际条件进行设置。进行网络选课可以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符合自身特点的体育课程, 从而能够使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得到充分释放和发挥,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四) 加强体育理论知识的教育

大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体育理论知识的教育。首先, 应该建立大学体育网络考试系统, 在网络考试系统中设置题库。例如, 模拟练习题、平时练习题、期末考试题等, 同时还要设置学生测试成绩查询和用户管理。题库内容可以涉及到体育基础理论知识、体育技能知识以及体育文化等, 学可以在日常学习中通过网络进行自我测试, 提高学生掌握大学体育基本理论知识的能力。所以, 学校通过建立大学体育理论网络考试系统, 可以合理地设置考试尺度, 合理地掌握理论知识的难度, 能够有效地提高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其次适当举行一些体育知识讲座活动, 学生通过体育专家的讲解能够进一步了解体育基本理论知识, 使学生明白掌握一些基本的体育基础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这样的形式对于提高学生参与体育基本理论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 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

大学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活动过程中应该因地制宜的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 顺利的开展体育教学活动, 获取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 大学体育教师应该将富有时代感, 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引入到大学体育课堂中, 不仅丰富的教学内容, 而且还促进了教师知识的更新, 合理的调整的大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结构。大学体育教师通过积极拓展多种教学内容, 能够有效地增大资源的利用率, 学校可以适当延长教学时间从而增加教学的可选择性, 为学生提供较大的自主选择和自主学习的空间, 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促进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由此可见, 大学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 开展多种体育运动项目, 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六) 建立完善的体育课程综合评价体系

大学体育教师应该建立完善的体育课程综合评价体系, 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核。例如, 平时成绩考核、体育理论知识考核、学生体能测试、期末考试等。这样能够充分体现大学体育教师对学生运动技能、身体和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教师在考核学生的过程中, 应该明确层次课程教学计划, 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考核内容、考核方法和考核标准, 掌握好考试难易程度。实行考教分离的措施, 制度明确的各层次学生的考核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考教分离的实施, 能够加大学生的压力, 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提高大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总之, 在大学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方法能够使不同层次类别的学生各有所得, 使学生得到有效的提高和发展, 并且分层递进教学方法主要是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制定的教学策略, 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扬杏芳.培养创新人才是大学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J].高等教育研究, 2000 (3)

[2]张琴.浅议创新人才培养的不利因素及对策[J].中国高等教育, 2000 (11)

农村体育层次教学 第5篇

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作者/ 宋若飞

摘 要:为了更好地响应大学体育改革的号召,并取得更为优秀的体育教学成果,体育教师必须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这两方面进行改进和调整。分层次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逐渐成为一种发展契机,更成为大学体育教师纷纷研究的对象。

关键词: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模式

所谓分层次教学,即教师充分发挥其对于大学课堂的主导作用,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也能够有效地发挥。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方法,一方面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发展,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特长,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教学效果因此而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并且,根据大家所了解的情况来看,体育教学效果的评定往往是以学生最后的考试成绩为依据来进行的,事实上,这种方法并不科学公正,严重影响了体育的教学效果,而分层次的教学模式则能有效地改变这一现状。为此,本文将对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的策略展开分析和探讨。

一、分层次教学的重点

1.科学地制订教学目标

客观上来讲,每个教师所带领的学生均有着不同的体育锻炼水平,在解决这一问题时,采用分层次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公正性。教师应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不同的层次,提出适合学生的教学要求、内容以及方法,照顾到全体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从而使处在不同层次的学生均得到最优的发展。分层次教学的教学对象主要是班级或者是小群体,其组织形式主要是分层练习和分类指导。对于同一个体育项目的教学,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身体素质,而且他们对于某个体育项目的认知度和兴趣方面也存在着差异,因此,结合学生多层次的水平并科学地制订教学目标是非常有必要的。

2.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

分层次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必须基于教师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程度。不管是制订分层次的教学目标,还是确定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教师对学生具体情况的了解是关键所在。由于教师所带领的学生面广量大,给教师在对学生情况进行了解的过程带来很大的困扰,但是对于这一环节的工作仍然不能懈怠,必须对学生的性别、年龄、身体素质、体育基础、心理素质、智力水平以及他们的兴趣爱好等都要进行详细全面的了解。而且还要注意的是,学生的层次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处于不同的环境,面对不同的体育项目,学生均可能表现出不同的层次,因此还要对学生进行细致地观察并作出综合性的.评判,要时刻注意学生在层次上的变化,并在教学方法和要求上作出相应的调整。

3.合理划分教学层次

划分教学层次的过程其实并不简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体育基础、身体素质、兴趣爱好、意志品质等均能对体育教学的过程和效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那么根据这些影响因素将教学对象按递进的关系进行分组划分,这样的一个工作便是教学层次的划分,它是分层次教学方法实施的依据。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层次的划分往往会随着教学对象、教材等改变而产生一定的变化。

二、分层次教学的实践

1.根据学生不同的层次设计与之符合的教与学目标

虽然班上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但是可以根据学生对于动作技能的掌握情况将其划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并设置与之对应的教与学目标,让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进行跑步之后都能得到自己的食物,从而使优等生吃的好和中等生吃得饱,相比之下,差等生只能先解决“温饱问题”。

2.分组的依据和方法

(1)在对学生分组划分时,它是依据男生、女生的身体素质而在体育开课之前来进行的。对于不同的组,对于学生所采用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也不尽相同。比如,可以把学生划分为A组、B组和C组,对于A组的学生来讲,他们不仅达到了教学的要求,而且还在技术和能力上面均有所拓展,使自己的运动成绩有更高层次的提高;而B组的学生在基础知识的掌握方面做得比较好,具有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对于所掌握的运动技能够很好地运用;但是C组的学生在理论知识的掌握和所学技能的运用方面仅仅达到了基本水平,不过对于学习任务的完成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

(2)在体育教学课堂上,教师除了运用一些比较常规的教学方法以外,对于“非常规”的方法也能够做到灵活运用,充分调动起所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可视课堂具体情况而定,教师可以通过对练习量进行调整或者修改来实现以质代量和以质偿量。优等生可以和差等生进行动作技能方法的沟通和学习,对于差等生动作错误的地方,优等生可给予帮助,使双方达到互补互助;通过增加障碍法来逐渐增加动作的难度,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完成目标任务;

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引入一些课堂教学内容等。以上这些方法,均能促进分层次教学方法的有效实现,为缩短各层次学生在动作技能的掌握水平上面的差距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三、分层次教学的效果

1.增强了学生的体质

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分层次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可以使学生的体质在分层次的教学模式下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例如,某大学的女学生在进行50m的短跑时,平均成绩从两年前的9′44缩短到9′02,这其中有一部分完全得益于分层次教学方法。

2.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

分层次教学的一个特点就是保证了全体学生均能积极参与到各项体育活动中,从而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和成功感,使得学生充分发挥了其在体育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学生的整体技能水平也在此过程中得到提高。

3.拓展了教师的业务水平

分层次的教学方法对教师提出了许多较为严格的要求,比如,对教材的深入钻研、进行周密的考虑和对学生的充分了解等,而且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主导作用,这样间接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黄尚军。分层次处方式教学法在高校篮球教学中的实践[J]。内江科技,(06)。

(作者单位 河南省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体育教学部)

浅析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分层次教学 第6篇

【关键词】教学目标分层 分层施教 指导 分层作业 评价

传统的体育教学由于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采用“一刀切”“齐步走”的做法,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只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致使一部分学生课堂上“吃不饱”,另一些学生“吃不消”,结果导致学生的体质普遍下降,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反而降低;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使身心全面发展的任务不能很好地完成。因此要大面积地提高体育教育质量,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切实完成体育在素质教育中应承担的任务,必须改革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

一、各层次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的制定分总体目标、阶段目标和课次目标。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目标的确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根据体育教材的特点,应采取定量和定性指标相结合,力争使每个学生的目标经过努力都能达到。实践证明,阶段目标的确定,在教材的达成度上,第一层次为100%,第二层次为85%,第三层次为60%以上。层次目标的确定,在内容方面,好的学生应增加内容,中等的完成一个,差的完成两个中的一个。在完成次数、距离、时间、质量的要求上,应对第一层次提出较高要求,其他层次适当降低难度。

在教学中,达标教学是分层次教学的中心环节,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教学目标开展。达标教学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有顺序地进行教学。如采用“低起步,中速跑,冲刺要搞好”的原则进行教学,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锻炼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提高。

二、分层施教和分层指导

体育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目标采用“合”“分”结合的方法分层施教:首先“合”,即教师引导带领全体学生一起实现基础目标,将基础知识内容予以讲解、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网络化。其次“分”,即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对甲乙丙三组学生分层教学,既可以“一动两静”,也可以“两动一静”,使分组集中讲解、答疑与自主练习“动”“静”结合。这样,在合与分、动与静的反复交替中,各层次学生各自学习,各有收获,共同提高。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各层次学生主客观需要会有变化,教师应及时根据信息反馈(观察动作、提出问题、学生示范、练习效果等),对各层次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要注重优生的个别对待,既提出高要求、高标准,力争让他们有新突破、新提高,又应鼓励他们主动帮助、指导乙、丙两组学生掌握教学内容。要特别关注丙组学生,低起点,严要求,勤指导,多表扬,以帮助其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树立信心。这样,通过各种指导,使丙组学生能完成最基本的学习目标,使甲组学生在能力上得到更大的提高,使乙组的学生更快向优生转化。

三、分层布置课后作业

课余体育锻炼是体育课堂教学的继续和补充,是培养锻炼习惯、增强体能、提高素质的有力形式。因此,布置课下作业,督促课余锻炼是分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环。布置、督促要遵循下列原则:1.内容的针对性。应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布置提高素质、增强体能的练习内容,各层次学生的内容可以不一样。如引体向上、仰卧起坐、跳绳、单足跳、加速跑等。2.要求的层次性。甲乙丙三组学生在运动量与强度上应区别对待,体现层次性。鼓励乙丙组学生力争向上一层次学生的标准靠拢。3.督促的经常性。教师要经常检查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特别是发挥各层次小组长的带领、督促作用,以保证学生按时按量地完成任务,不断提高学生的素质和体能,为课堂教学的全面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分层次考核评价

体育教学离不开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学业水平的提高。然而,传统的体育教学只重视结果评价,忽视学习过程评价;只重视共性评价,忽视个性差异评价。这种绝对的评价方式,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积极心态、改进动作技术、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养成锻炼习惯。因此,必须结合采用个体内差异评价法和相对评价法,分层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法将评价对象的现在和过去进行比较或将评价对象的若干侧面进行比较,既能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又会激发内在潜能,体验成功的快乐,形成积极的心态。对于甲组学生,除使用个体内差异评价法外,还可以使用相对评价法,将评价对象与某一评价基准(较高的基准,如:校运会、县运会该项成绩)进行比较,从而让其明确差距,形成竞争氛围。这样,使每个学生既了解了自己在集体中的相对位置,同时也知道自己学习上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由于分层评价的评价标准不同,从整体上看,甲乙丙三组难度由难到易,难度差距较大,但分层对学生而言,各层学生在完成各自学习目标时,面临的难度则大致相当,基本上处于同一起跑线。因此,分层的教学评价标准更趋于科学合理。

《体育与健康》课堂分层次教学研究 第7篇

1.1 现状分析

由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以及从小养成的锻炼习惯的不同, 决定了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在体育知识、技能和技巧的学习上和掌握上,存在参差不齐。为此,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努力构建新的课堂教学结构,采用分层分组教学,可以优化教学过程采用合理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学生的锻炼需求不断增长和变化,我们一贯使用的班级授课制逐步显现出其先天的严重不足。教师在班级教学中对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能力欠佳的学生“很吃力”普遍感到困惑。

1.2 实际意义

分层次教学在于面对现状,有效解决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个体差异的问题,寻求解决学生在知识理解、思维方式不同的正确方法,促进不同层次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较好掌握,满足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需求。为此,我们有必要学习分层次教学理论,积极摸索并开展体育分层教学。

2 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2)通过研究,探索出一条循序渐进的教学途径,为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创造条件。

(3)探讨有关实现在体育课教学中进行分层次教学的问题,提高师生的整体素质和课堂教学效果。

(4)通过研究,进一步培养、增强学生主动学习和创新的精神, 提高学生独立自主地获取知识的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技术动作。

(6 )坡度发展。让学生在巩固练习时,有层次、有坡度,难度适中,既强调让学生学会基础技术动作,又适当地加强指导,加以点拨。使优秀生有所提高,更能使困难生积极参与、体验成功。

3 研究内容

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课时的不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同时《体育课程标准》较大的拓宽了体育课的教学资源,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创新。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力、智力等。

4 研究对象

实验班级:2008级10个班。

5 研究方法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演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不断总结、提高。

6 研究过程和成果

本研究在不打乱行政教学班的基础上,以分层次教学理论为基础,开展对初中八年级学生进行体育分层次教学的全面研究。

6.1 划分层次

根据初中学生的生理特点,考虑到学生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培养的影响,学生在身体形态、运动素质、智力水平、认知能力、兴趣爱好、体育实践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所以教学层次的划分要合理、准确。

(1)学生层次划分的具体方法:我们市对于初中升入高中的考试有具体的要求,根据其项目与成绩要求,我们把初中三年级的8个班共560名学生进行了体育测试,项目有跳远、跳绳,男生有1000m、引体向上,女生800m跑、一分钟仰卧起坐的身体素质进行测试。测试成绩之后,分为男生三个层次,女生三个层次,共有6个小组。三层分别为A、B、C,A层是第一、二小组,是优等生;B层为第三、四小组,是中等生;C层是第五、六小组,是后进生,他们身体素质较差。这样做是树立他们的信心,提高他们的兴趣。

(2)激励学生勇于进步的方法:我们划分了学生的层次,但不是死的,而是活的,只要学生有了进步,他可以从低一层次进入高一层次,如果有的学生在高的层次跟不上学习要求,那么,在征得了他的意见之后,可以让其进入下一个层次,以让其更好地发展, 这样,他们的积极性就得到很大调动。

6 . 2分层次教学的步骤

(1)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根据本年级的教材内容,我们要求A层次的学生熟练掌握教学内容,并在实践活动中自如运用,并且能够不断提高,能有一部分较好同学加入学校运动队,参加上级组织的竞赛。要求B层次的学生基本掌握教学内容,通过多练,提高成绩。对C层次的学生我们适当降低动作要求或降低教材内容,通过多练、基本掌握动作技术、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感受成功体育带来的快乐。

对科任教师的要求,要对任教的学生,在身体素质、身高、体重、年龄、身体形态、生理机能等方面进行一次全面测评,对学生的智力水平、心理素质以及性格、爱好等方面做全面了解,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法,争取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

(2)制定相应的教材要求,对不同层次的同学,设立不同的阶段锻炼目标。让A层次的学生勇于挑战自我,让B层次的学生奋力追赶,让C层次的学生有所收获。

(3)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A层次的学生各方面较好,在技术上严要求,成绩上高标准,以引导他们在掌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向着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前进,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校队训练,达到更高要求,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比赛,为学校争光。例如在篮球教学中多安排半场篮球比赛,以提高他们的实战能力和战术素养,并要求他们在比赛中做出假动作、传切等没有学过的动作。对B层次的学生来说,他们中间层次的,有很大的潜力可行,在这一层次上激励他们多掌握技术,只要掌握了技术,他们的成绩可能就会有很大的进步,因为,他们的身体素质都是差不多的。对于C层次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身体条件差,技术不过硬,我们要以鼓励为主,在技术上给他们降低要求,比如,在跑1000m时可以让他们放慢速度,只要能跑下来就可以了,使他们有可能与跑得最好的同学同时跑过终点线,以增强他们的信心;篮球教学中按排他们半场内进行运球中打掉别人的运球的练习,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培养运球不看球的好习惯,其实这是心理的鼓励。如果学生掌握了一个学习内容, 允许他进入下一个学习内容,同时也鼓励其他没有完成学习任务的同学要加快速,争取快赶上来,不要落队。

(4)利用课余时间,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将学校内每周可利用的课外时间进行有效划分,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安排相应任务。譬如:阳光大课间时间,我们学校安排40min,内容包括跑步、韵律操和花样跳绳,整个校园从下课铃响起,优美的音乐即开始,上述内容全部在音乐的指挥下有序进行,极大提高学生锻炼兴趣。对A层次转入校队的同学,采用较高层次的培训,使他们达到较为专业的水平。课外活动也是一样,班主任组织协调,每个层次有具体的管理同学,体育教师进行指导考核。我们克服练习器材不足的困难,发动学生购买跳绳、自己动手制作毽子和小杠铃、哑铃,以提高训练密度。

6 . 3分层次教学后的成果

(1)教师方面。通过3年分层次教学的研究,深入地探索了适应素质教育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每位教师学会了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并积极主动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为学生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宽松的环境,同时教师学会善于发现和开发蕴藏在学生身上的潜在的创造性品质, 并且教师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启发、相互激励。

(2)学生方面。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要,使他们能够在学习中有充足的精力与信心,上他们在学习时不会感觉到吃力,也不会因为学不会而产生厌学的情绪。同层次之间多竞争,不同层次之间要互相学习、帮助,使全体同学奋发向上,这样一来,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学习能力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提高。实施分层次教学以来,8名普通学生转入校田径队,并参加县田径运动会,个人成绩取得前三名的好成绩,以2008级为主体组成的校篮球队男女分获全县第一名, 2008级学生在2011年中考中平均分达到57.54分(满分60分),优秀率达到80%以上,成绩在全县遥遥领先。

(3)交流沟通方面。分层次教学加强了体育教师与学生、与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师生关系更加融洽;班主任、体育教师分工明确,责任共担;体育教师与家长沟通更加积极,体育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过去,为更好地为教学提供帮助,使家长更加支持、参与学校的教学工作。

7 分层次教学研究带来的反思

(1)分层教学在文化科中已经得到实践,在体育教学上也有人尝试,但需要进一步认识初中体育分层次教学的研究意义,我们的实践就是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能够让后来人得到借鉴和吸取,教学改革就是开辟新径,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我们只有加强新知识、新理论的学习,不断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针对新时代学生的要求,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才能实现学生“健康第一”的教学目标。

高校体育课分层次教学模式探析 第8篇

1 分层体育教学模式的提出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具有传授体育科学知识, 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 增强体质提高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等任务。学生群体是一个差异大, 层次复杂的教育群体。学生的生理、心理、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 教学的整齐划一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爱好的需要, 过于注重集体化、同步化、标准化, 不能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而所谓“分层”教学, 是指在人的发展过程中, 由于受遗传、家庭及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各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的生理、心理及个体差异, 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掌握能力, 教师在安排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要符合学生实际学习的可能性, 有区别地设计和进行教学, 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 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学习指导、检测、评价, 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完善与提高。分层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是, 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地进行教学, 有针对地加强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指导, 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优发展。

1.1 分层教学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有效途径。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 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 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我国古代孔子就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 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以发挥他们各自的专长。

宋代朱熹把孔子这一经验概括为:“孔子施教, 各因其材”, 这是因材施教的来源。因材施教不但能提高教学质量, 而且能够更好地为国家培养人才。

1.2 分层教学体现素质教育的全体性特征。

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含义是全体性, 即面向全体学生, 使每一个学生具有最起码的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分层教学主要是根据大纲和教材的要求, 在教学班内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接受能力, 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并针对教学目标, 进行不同层次的知识信息, 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得, 学有所获, 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全体性特征。

1.3 分层教学符合“可接受原则”。

前苏联教学家巴班斯基指出:“可接受原则要求教学的安排要符合学生实际学习的可能性, 使他们在智力上、体力上、精神上都不会感到负担过重。学生的能力差异, 主要反映在学生学习的速度上, 而不一定是反映在最终可能达到的学习水平和所能达到的教学目标上。”布卢姆认为:“学生成绩分布的正态曲线不过是最适用于偶然与随机活动的分布而已, 除了极少数具有某种大脑生理缺陷的儿童外, 绝大多数儿童只要得到适当的帮助和必要的时间, 每个学生都能学好。”

1.4 分层教学符合教学的阶段目标性。

为了使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就应当创设各种空间环境和留心各段时间的变化。不同的教学阶段, 教师对学生掌握运动技术的水平应有不同的要求, 对不同技术标准来说, 学生如何达到, 也应有不同的方法可以选择, 因此选择体育教学方法, 要符合阶段的目标性。

2 分层教学模式的实施与应用

在同一个教学班内采用相同的大纲与教材实行分层教学, 由于面对教育对象的不同, 教材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也应有所区别, 这样同一类学生相对集中, 便于教学顺利进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还可将同类学生再分若干组。教学中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可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技能掌握水平分组, 在体育基础课和活动类选项课中把教学班划分为优、中、下三个群体, 从而预定为A、B、C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按体育基础课进行分层教学, 一是根据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分层;二是根据技能掌握水平分层。按活动类选项课主要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分层教学, 一般为两个层次或三个层次, 学生依据自己的基础和水平, 选择性的参加符合自己层次的练习。

2.1 教师要认真备好课。

教学前对学生和教材的了解教师进行有针对性教学的关键一环, 备课应是在教师对学生和教材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备课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运动技术水平、身体素质水平, 并以此为依据预定不同层次水平学生在教学中所应达到的相应的层次目标。

2.2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分层指导。

教师要系统地讲解基础知识与动作技能, 以保证每个学生都对学习的内容有整体的了解。

2.3 在教学中要建立新型的、民主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关心和爱护学生, 对各层次的学生应一视同仁, 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信心, 防止基础好的学生骄傲自满, 基础差的学生灰心气馁。分层教学的目的的不是让所有的学生经过练习都达到同一水平, 而是让所有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尽可能得到完善和提高。

2.4 及时反馈以调整教学进度。

反馈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从控制论的观点看, 教学过程是一个由教师、学生、知识信息三个要素构成的教学过程是一个由教师、学生、知识信息三个要素构成的教学控制系统。要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必须重视教学效果的信息反馈, 通过反馈信息, 检查是否达到教学目标而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教学计划。对学生而言, 反馈信息可使学生强化技能, 纠正错误, 缩短差距, 以便调节思维方式, 改进学习方法;对教师来说, 反馈信息可使施教者掌握教学的效果与反应, 改进教法, 以保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5 科学地制定考核目标。

分层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 并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这一观念应体现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 还应在测验与考核中有所反映, 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把握教学过程的完整性, 否则就会造成教与考的脱节, 导致学生积极性的挫伤。对后进生的基本教学目标是能掌握教材最基础的知识, 初步掌握所学的运动技能, 身体素质达到一定的水平, 基本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对中等生的基本教学目标是能较好地掌握基础知识, 较为流畅地掌握所学的运动技能, 教学中能够独立思考, 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结论

农村体育层次教学 第9篇

怎样培养素质更高, 技术过硬的优质人才, 是高校需要解决的问题。教育要以人为本, 尊重个性, 这样才是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分层次教学法就是基于学生的差异性而提出的。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在共同教学目的的指导下, 根据学生的具体不同而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这样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潜能, 让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1.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高校体育教育对于一个人的体育以及运动的习惯和喜好是十分重要的, 高校体育教育要致力于强身健体, 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 让他们养成运动的习惯, 获得运动的技巧。真正的将体育成为自己今后生活的一部分, 并了解体育精神, 让自己的精神世界在体育锻炼中得到净化和提升, 不断的、积极主动的去了解体育的相关信息, 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当前阶段, 中学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没有养成。而且体育课很大程度上给文化课让步, 这样的结果就是, 很多喜欢运动、喜欢体育的孩子, 没有时间去运动。

1.1体育器材少。兴趣对于运动来讲是很重要的, 枯燥的运动和体育项目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也难以坚持下来。当前大多院校的体育设施的建设还是不够完善。学校是人口密集的场所, 一般数量的运动器材对学校老说是难以满足需求的。体育器材数量和种类的缺乏是影响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因素之一。

1.2教学模式落后。体育教学不应该是只有一种形式, 机械式的、单调的练习, 而应该学生不断丰富教学方法,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真正的做到为兴趣而锻炼, 为自己而运动, 这就要求老师针对自己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的方式、方法以更好的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进步, 让学生真正的做到终身锻炼。

1.3学生自身水平有差异。我们不得不承认每个人自身的身体素质是有差异的, 有的学生喜欢运动, 有的体育项目学习起来就比较容易上手;有的学生比较安静, 这样运动强度比较大的体育项目他们学习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 怎样协调好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 找到更适合学生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完成共同的教学目的, 是高校体育教学进行创新和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2.分层次教学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策略

从现状出发对问题进行分析, 是为了更好的找到突破口, 帮助问题的解决。不断的进行运动设施的建设和发展, 不断提高教学模式, 促进教学的创新进步。针对学生的差异性, 本文认为, 要进行分层次教学,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发掘学生的潜力, 下面对分层次教学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施策略进行具体的论述。

2.1合理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的大纲, 一个合理的教学目标的制定, 要做到总体目标统一, 具体要求不同。在具体的体育教学中, 按学生在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等的不同对学生进行分层, 为每个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 对学生各个方面的状况进行了解, 以让自己的课程更加的有针对性, 教学效果也更明显。

2.2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没有一定的局限性, 适合学生的就是最好的。以教学目标为纲, 不断的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在不断的尝试中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不同的学生状况也要求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 只有不断的进行教学方法的更新才能更好的发掘学生的运动潜能, 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要注意和学生的交流, 从不同层次学生的运动状况出发, 在具体的运动过程中去了解学生的运动状况和身心反映, 以更好的调整自己额教学方法。

2.3有效地实施个别指导。教师的教学态度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十分关键的。热爱学生的老师, 学生会在日常的教学中感受到, 学生会受到老师的引导和启发, 去尝试新的运动或者是挑战更高的运动强度, 老师是学生的领路人, 不断的给与学生鼓励, 给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进行有效的帮助和指导。鼓励他们进行不断的尝试, 和挑战, 建立起取得优异成绩的信心, 为他们的进步而由衷的高兴。

2.4全面地考核评定成绩。以人为本, 鼓励个性发展。一个合理的公平的评价体系, 对于学生更好的进行体育锻炼是十分必要的, 全面综合地对每个学生进行合理的评价, 便可以是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 从而达到激励进步, 以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是否积极、锻炼是否认真刻苦等方面为主, 综合其他方面的表现, 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良好的评定标准, 可以起到激励学生积极进取的作用。

结语

发展着的时代, 不断进步的社会, 发展意味是竞争, 当今的时代, 是一个不进则退的时期。面对竞争和挑战, 怎样培养更加优秀的、质量过硬的人才, 怎样用高效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 这些对于一个国家, 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是很重要的。从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出发, 针对学生的差异性,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运用分层次教学法, 发掘学生的潜力, 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

参考文献

[1]符强.分层教学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时代教育 (教育教学) , 2012.

[2]贾智丰.试析高校体育个性化教育策略下分层教学法的应用[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1.

农村体育层次教学 第10篇

中学体育分层次教学要求体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 及时掌握体育新的信息, 改变观念, 不断更新体育新知识, 启发学生兴趣, 培养体育能力, 共同提高。为此, 我在体育课堂中大力开展了分层次教学, 因人而异制定体育教育教学目标,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1 分层次教学在体育实践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1.1 有助于学生“和谐全面发展”的指导思路

全面地、和谐地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体育个性是中学体育课堂的重要目标和任务。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学校体育教学必须进行改革, 体育的本质特征是培养人才, 体育应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为实现这一个宏伟的目标, 必须更新体育新观念。在体育教学中, 真正的全面发展是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因为学生体育能力方面发展各个方面都不是单独存在的, 而是相辅相成的。在体育课堂中, 可以实施体育分层教学, 对不同体育水平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 在课堂中实施, 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和身心健康。

1.2 有助于“因人施教”的教学理念的实施

中学生由于个体差异, 对体育实践的兴趣存在差异。学生的体育天赋不同, 学生所处的体育环境不同, 有的学生从小就接受很正规的体育教学, 由于诸多的原因, 造成中学生体育能力的差异。中学体育分层次教学就要求老师必须建立“因人施教”的教学理念, 在体育课堂中, 可以将学生分几个层次教学, 比如运动能力突出, 运动能力较好, 运动能力一般三个等级, 学生水平提高后, 可以自动进入上一个层次学习, 最终都达到全面提高学生体育能力, 学生和谐健康提高的目的。在中学体育课堂中, 体育教师不能忽视学生内在的真正体育学习动力, 如果学生缺乏体育学习动力, 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不高, 体育教学目标和任务难以完成。那么体育教师应顺其自然地运用分层教学模式, 注重学生的心理需求, 激发体育锻炼动机, 圆满完成体育教育目标, 实现分层教学的目标。

2 体育课堂中如何实施分层次教学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闪光的一面, 在体育项目中也有自己闪光的一面, 比如有的学生体育口令好, 有的学生擅长跑, 有的学生擅长投掷, 有的学生擅长跳跃, 有的学生擅长球类, 有的学生擅长棋类, 教师应该课前做好统计和分析, 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可以课前加强与学生的交流, 了解学生, 熟悉学生, 然后根据学生的特点, 有计划, 有组织地实施分层教学, 主要从体育教学目标分层。

体育教学目标分层是指根据学生的体育实际能力的不同而实施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比如在教学中对体育能力突出的学生, 要求掌握体育项目的重难点, 重在运动中灵活实际运用, 能够熟练掌握该项目的技能。对运动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有条件地组建班级运动代表队, 可以用运动队的一般标准来要求学生, 可以提高他们的体育战术素养, 开拓思维, 增强团队协作能力。体育能力较好的学生要求注重体育实际运用, 能参加各级体育比赛, 提高体育运动能力。体育能力很差的学生要求掌握体育教师教学时先对体育技术动作进行示范讲解, 然后分组分层进行不同的教学, 在教学手段上, 对体育能力好的学生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增加体育的锻炼积极性, 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对体育基础较差的学生采用启发式、情景式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首先营造体育锻炼的良好氛围, 从最基础的开始练习, 逐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增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达到逐步热爱体育和积极参与体育的目的。

3 中学体育课堂分层次教学的实际效果

笔者在多年的体育教学中, 根据体育课程的特点, 在体育课堂中大力实施分层教学模式, 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广泛受到学生的欢迎, 主要效果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3.1 体现了体育课堂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指导思想

体育课堂新理念实施的关键是教师, 体育教师应该逐步转变体育课堂观念, 在体育课堂中实施分层教学, 在体育课堂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培养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大力促进全体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目的, 奠定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它可以照顾到学生的各个层面, 对体育成绩差的学生, 培养顽强、朝气蓬勃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和热爱体育的愿望。对体育基础好的同学, 应该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启迪体育思维, 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创造性, 发展学生的不同体育个性。

3.2 大力提升了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由于分层次教学的复杂性和在体育课程的重要性, 对体育老师的要求更高了。体育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就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不断探索体育新的教学方法和思路。根据现今中学生的年龄和生理特点, 探索适合他们的体育教育方式和方法, 结合体育课堂的实际情况, 努力提高自身体育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继承体育传统思想较好的一面, 创建自身有特色的体育思想。针对体育能力较好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体育锻炼。体育基础差的学生能够克服自卑心理, 积极参与体育课堂锻炼, 掌握简单的体育运动技能, 为“终身体育”锻炼服务, 提高体育课堂效果和质量。

在实施分层教学中, 体育教师务必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多鼓励学生, 赏识学生, 肯定学生,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培养学生热爱体育, 参与体育的目的。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 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自觉性, 提高体育教学整体质量, 把学生培养成体魄强壮的, 身心健康的合格中学生, 达到提升体育教学质量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1]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农村体育层次教学 第11篇

摘 要: 目前,大学体育改革相关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许多大学的体育教师要想使体育工程更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并想在体育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就非常有必要对体育教学模式做出一定的改变,这样才能实现目标。在这种背景下,分层次教学模式应运而出,成为大学体育教学的必然趋势,引起了大学体育教师们的重点关注。文章将详尽阐述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的实际状况,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一系列应用措施。

关键词: 大学体育 分层次教学 教学模式

一、引言

所谓分层次教学,即教师充分发挥其对于大学课堂的主导作用,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能够有效地发挥[1]。分层次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使学生的特长表现得更加完美,而且能够确保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得以实现,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体育教学效果。通过进行大量的调查,不难发现许多大学在评定学生的体育成绩时往往通过最终的考试成绩,这种方法明显不是很合理,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体育教学的效果。而分层次教学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则能够很好地弥补这种不好的状况,故体育教师非常有必要注重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展开。

二、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的现状

1.观念体制出现偏差,重视文化教育。

目前,应试教育还是社会各个学校所采取的主要教学方式,相关单位并不是很注重素质教育的推进,往往只是将其作为一种表面形式。许多大学的管理者存在着一些不正确的观念,他们往往表现出文化课程最重要、体育教学可忽略的态度,这种教育是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需要加强文化课程方面的学习,而且要不断强化体育方面的锻炼,只有这样,才能促使他们各方面的表现均有所提升。由于学校的管理者比较偏重于文化课程的教学,这样不利于体育分层次教学的施行,同时不可避免会妨碍到体育教学的展开。

2.师资力量不健全,分层次体育教学受限。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起到非常关键性的效用,他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学习,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挖掘出学生自身潜在的优势,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重大的功用。然而,通过进行一系列调查之后,情况并不是很乐观,许多大学的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比较差,许多教师仅仅学过一些与体育相关的基础课程,专业水平明显有所不足。同时,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部分体育教师依然选用以前的教学模式展开体育教学,故无法发挥出分层次教学的巨大效用。由于体育教学老师没有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使得学生的体育课程并没有多大的效果。

3.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情况不容乐观。

通过查看大量的调查数据,不难发现部分高校在教学课程安排方面明显不符合要求。由于学校过于注重文化方面课程的学习,使得他们在制订教学计划往往会轻视体育课程的开展,从而不断缩减体育课程的课时,甚至占用体育课的时间进行文化课程的教学,在这种情况下,体育课程的开课率不可避免会变得非常小,学生也将无法接收到更加系统化的体育训练。同时,许多学校在体育课程内容安排方面往往显得比较单调,并且受到传统体育教学的深刻影响,致使教学效果比较弱,在体育课程中,学生没有多大的兴致完成各项体育活动。

三、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的实践应用措施

1.掌握分层教学主动性,了解学生个性。

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非常有必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够依据学生的特征来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并能够挑选出最适宜的教学模式来展开课程教学。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及方法对于学生的体育教学是极为重要的,这样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能够针对每一位同学的个性来进行教学。学生的特征是很难把握好的,这需要体育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教师务必通过长时间的教学来发现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并加以运用。分层次教学,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加入到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在实践中自主学习、自主探讨、自主提高,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体育学习的伟大意义[2]。对于不同的学生,教师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案,这种极具层次感的教学模式对于体育教学是有着较多益处的,故需给予重视。

2.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体育基础、身体素质、意志品质及兴趣爱好往往有着一定的差异,这些因素对体育教学过程及成效均会产生一些影响,这时,教师务必按照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来展开教学,依据学生不同的层次,制订出一系列教学方案和计划,并施行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能够顾及所有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从而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对于同一个体育项目而言,由于每一位同学的身体素质是不同的,故体育教师制订教学计划非常有必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多层次的水平,这样教学目标将会变得更具成效。

3.体育合理分组,培养团结合作精神。

体育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特征等都不相同,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更加有助于教师分层次地进行教学培养[3]。分层次教学模式是一种非常新颖、实效的教学模式,通过采用这种模式展开课堂学习,学生能够依据思维的不同层面得出自身对体育锻炼的独特见解。对于体育课程中的那些团体类型的活动,教师应该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层次性的分组,并不断加强团队之间的合作,促使他们更好地完成团队任务。在体育小组分组之后,体育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从而确保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依然能够加强自身的适应校园能力,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是极为有益的。

四、结语

体育教学模式正在不断朝着正确的方向转变,体育教学改革也在迅速推进着。在这种情势下,大学体育教师应该牢牢把握住分层次体育教学模式,并不断改进其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促使体育教学效果变得更好,学生也将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倪晓鸣.对高校篮球分层次教学模式的调查研究——以华东理工大学为例[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5(07):56-59.

[2]康贵江.利用分层次教学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7):31-35.

农村体育层次教学 第12篇

一、马斯洛需求理论和创新教学的内涵表述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 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如下图表所示:

创新教学从狭义上讲, 是指在学校教育中, 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就价值观而言, 创新教学具有超前性。即创新教学培养出的一代新人, 不仅能适应现时社会, 而且能积极地发展社会、超越社会, 使人类文明的长河保持鲜活感。创新教学强调人的生命质量、生存价值和能力, 尤其是继续学习能力、实践创造能力、生存发展能力和共同合作能力。就教学观而言, 创新教学强调主体参与性,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以引导为主, 以自觉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内核, 充分展示学生的主体性人格, 使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地、有所舍弃地获取知识, 并学会在提炼和加工众多信息中, 探索多种可能性的答案, 以准确掌握适应现代社会生存与发展的知识和实践能力。就思维观而言, 创新教学具有多元性, 强调激情驱动下的自觉思维和多方联想, 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所必须具备的独特品质, 怀疑意识、批判意识、突破意识及求异意识。

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体育创新教学纽带关系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强调人的需求由低层次不断过渡至高层次, 当某一层次的需求被满足时, 则会表现出相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热情高涨, 富于创造力的冲劲。从而向更高的需求层次迈进, 达到更高的层次要求。相反的, 当人在某一需求层次无法满足或者满足的方式不正确时, 则人的积极性受挫, 无上进心, 缺乏创造的精神。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由于“教师主导制”———“学生接受性”占统治地位, 上体育课时, 学生的积极性普遍不够强烈, 学生对体育的需求层次表现出明显的个性差异, 然而教师千篇一律的上课方式, 使得学生的需求层次无法满足或者满足的方式出现偏差, 因此出现了学生在上体育课时, 积极性不高, 缺课、逃课现象很普遍。

鉴于这种情况, 体育教学迫切需要创新教学方法, 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层次不同, 把相同层次或相似层次的学生归为一个层次, 进行有针对性的授课, 需求层次的选取适当合理, 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能动创新细胞, 表现出较好的竞技水平和运动水平。因此, 需求层次理论的正确合理运用, 对提高学生运动兴趣, 激发求知欲有着积极的“助推剂”功能, 对体育教学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 需求层次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和实践, 也可以补充和完善需求层次理论。

三、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体育创新教学的融合

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创新教学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 每个学校都有适合自己的一种教学方式, 虽然我们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可以不一样, 但目的都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习惯的创新型人才。

1. 依据需求理论, 更新教育观念, 建立创新机制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在《新华日报》上发表的《创造宣言》一文中提出:“处处是创造之地, 天天是创造之时, 人人是创造之人。”因此, 只要我们不拘泥成法, 不墨守成规, 独立思考地解决问题, 就可视为创新的表现。在各个教学环节中, 教师应当根据各个教学环节的需求层次不同, 积极引导和激发学生自觉地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强化创新意识, 对学生的创新想法应该积极支持。

观念则是创新制度的最核心的需求层次, 没有观念的彻底更新, 便没有更新的原动力和理念。只有从思想观念上高度认识到创新教学的重要性, 才能组织和实施创新教学。体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技术、技能, 更重要的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 去开拓和创造新的更加灿烂的人类文明。因此变继承型的教育价值观为创新型的教育价值观是开展创新教学的首要条件。

2. 处于体育教学链条主体需求层次的教学方法必须创新

如果说理念是体育创新教学的核心需求环节, 那么教学方法则是体育教学的主体需求层次。培养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业人才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 要实现这一目标, 在教育过程中必须采用有利于发挥和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科学教学方法。传统的体育教学, 学生的学习方式多为接受性学习, 教师怎么教, 学生就怎么学, 学生的学和练都是在体育教师的统一指挥下进行, 这种学习方式严重地影响和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注重对技能的“死”掌握, 忽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训练, 学生只是被动的听众、练习者, 缺乏积极参与的思维活动, 致使学生对知识、技术、技能的迁移能力大为降低, 更谈不上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依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应该满足客体的需求, 才会迸发积极性和创造力。因此, 创新教学方法, 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的自主精神和选择性要求,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首创精神。因此, 只有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 提倡富有科学性、民主性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由探索, 大胆质疑, 及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为学生提供能产生创新思维的良好教育环境, 这样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 体育创新教学应适应学生对教师的需求层次, 注重体育教师创新素养

体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是至关重要的。要实施创新教学, 培养创新人才, “关键在教师”, 建设一支具有创新素质的教师队伍已成为当务之急。在教学活动中, 教育方针能否贯彻, 培养目标能否实现, 教师起着主导作用, 只有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才能在学生创新教学过程中去引导和示范, 带动受教育者形成创新能力。从这点来看, 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搞好创新教学, 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创新性较强的教师能够积极主动地去进行大胆的探索;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也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造热情, 使他们在教师感召、带动下通过具体的创新实践来发展自身的创新能力;教师也只有通过创新性的教学实践过程, 才能更加切实地体验到创新的规律, 为创新教学的实施提供最直接的指导;教师具有较强的创新素质, 才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激发学生的求异心理, 培养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由上述可知, 造就一批观念新、技术技能新、知识新、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 是创新教学能否实现的关键所在。

4. 呼应学生需求, 改善教学环境,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学习中度过, 体育教学所占的时间比例较小, 因此为了满足学生对体育教学环境的诉求, 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由于环境造成的参加体育时间较少的需求, 应该改善教学环境, 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条件。创新教学必须研究学生的个性差异, 培养思维的新颖性、独特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而不是抹煞学生个性的发展。体育教学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 故其突出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强。学生对运动知识的掌握和对运动技能的形成与提高, 都只有通过自身活动, 自觉活动, 才能将知识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认识和行为方式。体育学科教师应把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结合起来, 通过布置随堂作业和课外活动内容等形式, 创设机会, 让学生进行主体学习, 通过实践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 活动内容的创新, 由学生自己设计游戏、比赛内容, 自己组织实施。教学过程组织的创新, 在课的开始、准备部分, 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组织, 可以是全班, 也可以分成小组进行队列练习或准备活动。在授课的基本部分, 教师根据教材技术难易程度, 分成几块教学点, 学生根据自身能力来选择教学点, 决定教学的进度。在课的结束部分, 学生可以选择放松操, 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参考文献

[1]雍桂军.创新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 (2) .

[2]吴海江, 杨晓雁.创新教学——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1998 (2) .

上一篇:I2C串行总线下一篇:阴囊闭合性损伤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