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实践范文

2024-06-22

高效课堂实践范文(精选12篇)

高效课堂实践 第1篇

一课前, 高效教学理念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一人最应具备的能力。在实施高效教学时无论是语文, 还是数学, 都特别强调课前预习。每次新课之前, 教师都会把预习当作重要的任务布置给学生, 学生也把预习当作一定要完成的作业来完成。久而久之, 我发现学生的学习习惯完全改变了。在上新课之前, 全班学生的预习面已能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 这比实施高效课堂以前提高很多倍。高效教学确定的课前预习环节秉承了陶行知“学是为了不学, 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理念。当学生学会了自学, 就达到“不学”的境界, 老师教会了学生学习, 老师自己就轻松了, 达到了不教的境界。

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 比教师课堂上的灌输效率要高出许多倍。学生自主学习有时间上的灵活性、内容上的连贯性、难易程度的选择性。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有些学生, 很善于自学, 常常自己把教材从头至尾学一遍。为了学好英语, 自己购买教材, 收听广播电台的英语教学节目, 正是由于自己的刻苦钻研、勤奋自学使学习变得轻轻松松。

学以思为贵。从爱因斯坦的:“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 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到牛顿的:“如果说我对世界有些微贡献的话, 那不是由于别的, 而只是由于我的辛勤而耐久的思索所致。”说明学生只有在自学时, 才能静下心来独立思考, 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所以, 高效课堂在引导学生自学, 培养自学能力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课中,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课堂已成为学生真正学习的天堂

“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课堂充满生命力。”这句话说起来容易, 做起来难。通过4年的高效课堂实践活动, 我的课堂已从一言堂, 变成学生的课堂, 把课堂的主人真正还给了学生。

首先在思想认识上我彻底抛弃了那种“穿新鞋走老路”的做法, 积极匡正不利于学生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现状, 竭力改变重知识轻能力、重学会轻会学、重智商轻情商、重求知轻做人的做法, 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是自我发展的主人。对学生评价的目光放长远, 而非一学期一学年。

课堂上坚持做到教师让出来、学生动起来、气氛活起来、效果显出来, 全面实施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 以“先学后导”为重要模式, 以“问题生成——问题评价——问题拓展”为基本课型的新课程高效教学。

在教学形式上坚持打破传统的观念, 按照不同的标准, 将学生均匀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 建立健全学生个人成长档案。

高效课堂教学要求学生不仅要“动口、动脑”, 更重要的是“动心、动情、动手”。课堂上凡是学生能做的就让学生做, 教师将自主学习的权利真正还给学生, 课堂充满了民主、和谐, 洋溢着激情与欢乐, 教室真正成为“学堂”。每个学生都真正找到做学习主人的感觉。说、演、练、讨论、交流、质疑, 随心所欲;自主、互学、合作、探究, 任意选择;会学、好学、乐学的习惯逐渐养成。如今在学生中出现了“三多一少”的现象, 大胆提问的多、善于辩论的多、勤于动手的多、死记硬背的少, 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三课外, 已形成大语文观

大语文观已初步构成。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入社会, 延伸到课外, 广泛阅读课外书籍, 参加各种语文实践活动。学生关心社会, 养成了“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的好习惯;“世间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皆文章”形成了善观多思的好风气。班级大部分学生都拥有一定数量的课外读物, 一有空闲, 学生就拿出课外书来阅读, 享受着阅读带给他们的快乐。

学生语文的综合素质也在不断提高, 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等诸方面, 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应当看到高效课堂的各个环节中也存在一些教师不能解决的问题与矛盾。如在预习环节中, 总有一些不爱学习的同学预习不充分、不到位, 甚至根本就不存在预习。在课堂上检查自学效果时, 教师、同伴发现了, 要及时为他们纠正。问题多了, 严重影响到教学进度, 而且已充分预习的学生要拿课堂时间来等待他们解决未预习的问题, 这样, 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若老师不帮助不能自觉预习的学生, 则课堂遗留问题太多, 久而久之, 这些学生与充分预习的学生差距就越来越大。

高效课堂实践体会 第2篇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下 午好!

今天,我能站在这里发言,心中既感到荣幸又忐忑,荣幸的是领导的信任、同事的支持,忐忑的是在高效课堂的征途中,我才仅仅是一个只接触一年时间的“门外汉”。回首一年来的高效课堂课改之路,我有过困惑,有过焦虑,也有过徘徊,但更多的是不服输地执着追求。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谈谈我在高效课堂学习、实践中的点滴体会与收获,说的不对之处,还请大家海涵。

一、初相识——谈对高效课堂的好奇、质疑与担忧

邂逅“高效课堂”,与她初相识,是在一年前的今天,那时的我,刚从某中转战到中学。早在多年前,我就听说过中学的“高效课堂”,可以说,中学的教学质量的提升,学校品牌的提升,社会声誉的鹊起乃至成为全国课改名校,皆得益于她。然而,当时的她,并未真正走入我内心,甚至于对她是将信将疑的,有着20余年教学经验的科班出身的我,一直认为,只要教师教书尽职尽责,专业功底扎实,双基落实的好,教学成绩一定不差,以前的中学没实施过课改,但生源好的时候,好班最多能考二十个一本,就生源极差的情况下,学校也能考几个一本,华师

一、襄阳四中五中、荆门龙泉中学等名校,没实施过课改,一样能有高考理科状元出现。更何况,实施高效课堂,老师的备课量更大,教学内容的落实更需时间,那么课时够么?合作探究,是否会使部分学生产生依赖思想,缺乏独立思维意识?讨论质疑是否会占用更多落实双基训练的时间?自主学习是否会进一步加重自觉性差的学生的惰性,导致超级滑坡?总之,初识高效课堂,我是好奇、质疑、担忧甚至惶惶不安。

二、喜相知——谈对高效课堂的学习、接受与实践 融入中学这个大家庭后,坦而言之,向我们这种处于说老不老,说小不小的“奔五”尴尬年龄阶段的老师来说,一般图安逸,不爱变革,即使投身课改,也是被动居多。直到有一次,我所带的班级的一个学生课后问我,“老师,你怎么不用导学案、不采取高效课堂模式啊,是不是西中来的老师都不会啊、、、、、”,那一刻,我内心被深深震撼,虽然学生是无心之言,但言外之意我们外校来的老师已在学生心中被打上了标签,“不懂课改)”,当时,我没有辨解什么,但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弄懂高效课堂,学习它、实践它,直至牢牢掌握它,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在我心中油然而生。我开始观摩学习同行的优质展示课,借来相关资料时时翻阅学习,学着制作导学案,准备上“三新”过关课。同时,在讲课中也尝试着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对抗质疑、多元评价。渐渐地,我了解了何谓“高效课堂”、何谓“五步三查”、何谓“生本、自主”;渐渐地,我对“高效课堂”的操作流程、课堂展示的环节关键点、导学案的编写规则、学习小组的建设与评价等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的“高效课堂”教学也由刚开始的“貌似”逐渐向“神似”迈进,不知不觉中,我与高效课堂相识、相知甚至相恋。

三、常相守——谈高效课堂带给我与学生的可喜变化 “纸上得来终觉浅,决知此事要躬行。”最终通过我一年来的努力探索和实践,我终于在“高效课堂”课改理念的实施中体验到教学上真正的喜悦与收获。我一方面加强学习,一方面努力实践。课堂上,我努力转变教师角色,蹲下身来,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发现学生;我也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尽量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此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便在如何为每个学生提供课堂主动学习的条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进行探索。学生们“活”起来了,课堂里充满着浓浓的学习气氛:他们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把学习当成是一件快乐的事。“孩子们,你们是最棒的!”“老师,我们爱上化学了!”……一句句的话语激励着我和学生们不断地成长。现在,我教学的重心发生了转变,重点放在五个方面:一是研究课程标准,二是研究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三是研究学法,四是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五是研究对学生的评价。在对学生的评价上,我注重面向每个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注意多从学习态度和情感方面去评价,注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非智力因素。在高效课堂的引导下,学生们的学习由过去的封闭、单向接受的方式向自主、多向交流和探究、合作方式转变,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我的课堂我做主”,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合作探究中,学生动脑动手,有挫折有反复更有成功的喜悦。学生不再局限于在书本上学习化学了,而是从生活中去学习,树立了“生活处处有化学”的新理念。高效课堂,给我的课堂注入了“一湾流动的活水”,更融洽了师生关系,提高了教学效益。总之,我与“高效课堂”从相识、相知、相恋转为长相厮守。

四、怀感恩——感谢课改征途中给予我帮助的领导、同事和朋友们

“课堂上,老师不仅仅是讲解者,更是一个好的引导者。”感谢理综组同行们一句句的贴心话语,给我指点了迷津;感谢 熊校长、魏校长,田贵主任等在“三新过关课”给予我的肯定和帮助,让我对高效课堂课改征程有了信心和更美好的期待;感谢校领导、刘书记和高二级部领导们的信任与关怀,让我到黑龙江进行学习交流,让我的教学有了更多的磨炼与提升的机会;感谢先琴老师、知真老师、张迅老师、家奎主任等老师在我因公外出调课中、工作、生活中给予我的大力支持与无私帮助;还要感谢我班的可爱的孩子们,有了你们的包容与支持,才有了我的成长与进步。我要感谢的人还有很多很多,生命中正因为有了你们,才让我的高效课堂实践征程绽放出迷人色彩。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回想一年来的高效课堂课改实践,或许我们都像刚走路的孩子一样步履蹒跚;或许初学者的我们仍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意想不到的困难。但亲爱的老师们,请别忘记高效课堂给我们带来的惊喜与感动吧!它正和我们一起奏响动听的乐章。行走在高效课堂的征途上,以德为先,育人为本,始于信,重于知,达于行,只为每个孩子,健康阳光快乐成长;行走在高效课堂的征途上,争做环境适应者、任务执行者,自由自主高效追求者,坚定教育麦田的守望;行走高效课堂的征途上,课改教改之路很累很苦,很长,只要我们上下一心,矢志不渝,不忘初心,定会盼来来年硕果累累,桃李芬芳!

探究实践反思成就高效课堂 第3篇

一、高效课堂的核心是转变观念,改变方法

在观念上,教师要降低课堂教学重心,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课堂上为每个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提供可能。教师成为组织者、引导者、互动者,让学生的内在能量释放出来,在课堂上活起来,从静听模式走出来。在此基础上,再灵活运用教学组织形式。

在方法上,实现师生积极、有效和高质量的多向互动。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加强课前教学设计的研究力度,在设计中有结构意识,形成弹性化教学方案。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有整体认识和深度理解,对设计的方案、思路、目标、过程娴熟于心。

在上课时,教师要学会倾听,把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并及时作出合适的应答,通过组织多向交互作用推进教学过程。教师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呈现者、对话的提问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业的评价者、纪律的管理者,更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信息的重组者。教师还要以积极、有效、高质量为标准,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真实体验来进行课后反思与研究。

二、高效课堂的关键在于实际行动

在实践中,我一直努力改变现行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着力优化课堂教学,打造高效优质的物理课堂。如在《全反射》高效课堂探究活动中,为实现这个目的,我进行了大胆的实践,在反思中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

1.理解课标,尊重教材

在这节课设计之初,我认真、系统地钻研了新课标和教材,研究了教材中各部分物理知识的内在联系,还根据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对每一节教学内容提出了具体的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等。同时,全面掌握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以及学习基础、方法、能力,分析学生的学习意向,体察学生的学习情绪,诊断学生的学习障碍,从而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策略:支持和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在全面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我对教材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宏观上,分析了本节课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及作用;微观上,通过分析全反射现象、光纤通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认识到课本知识的现实意义。学情分析方面,是在充分了解、充分相信学生的基础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在此基础上,合理安排、指导和引导学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提高他们的分析、归纳以及抽象思维能力。

2.科学预设,创设情境

我在分析教材和学情的基础上,制定了适合学生特点的三维教学目标,确定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立了设疑—实验—分析—结论的研究方法。通过三个演示实验创设学习情境,引入新课;通过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开展同伴合作,进行小组研究探讨,使教学过程层层递进,层层深入,从而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比如,这节课分为如下5个阶段。

一是课堂引入阶段。我做了三个小实验,—个是把熏黑了的金属球放在盛水的烧杯中,看到黑色的球外面似乎有一层光亮的外壳,但从水里拿出来这层光亮的外壳就消失了;第二个是“水流导光”实验,学生看到原来沿直线传播的激光束沿水流的弯曲路径传播;第三个则是作为玩具的玻璃纤维导光束,学生同样看到不论细玻璃丝如何弯曲,总会有光沿着它传播到顶端。在这三个小实验中学生看到的现象都与他们平时的生活经验冲突,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是实验探究阶段。教师先做了光从水中射出而进入空气中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实验,继而让学生分组用激光笔和半圆柱形玻璃砖探究光在两种介质界面上发生的现象。

三是归纳总结规律阶段。学生自己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发生全反射的条件,通过学习理解全反射临界角的概念,并学会计算临界角的方法。

四是联系实际讲解全反射现象的重要应用阶段。这个阶段的教学是师生互动共同完成的。

五是练习检测阶段。学生解答导学案中的练习题,以达到巩固和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

3.关爱学生,艺术生成

本节课最重要的教学内容——全反射的条件和临界角的概念,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探究并归纳总结出来的,为了让学生的探究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我设计了观察提纲,告诉学生实验探究的步骤、实验过程中主要观察记录的问题,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实验探究,从而能在更短的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达到真正的高效。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我让学生自己通过探究实验而归纳总结出规律,并让学生板书在黑板上,一一进行点评和总结,对于学生的成绩充分肯定和表扬,同时也对一些细节问题予以纠正,从而把学生带有感性的粗糙的总结提升到理论E来。

三、高效课堂的方法是小组合作、学案导学

在《全反射》这节课中,我采用小组合作、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其基本环节如下。

一是预习交流:小组合作,交流展示。学生根据预习提纲进行课前预习,课前预习的主要任务是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疑点。在课堂教学环节根据各个小组的预习情况,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后的交流讨论,各小组分别派出代表展示本小组的预习成果,在展示中呈现出各个知识点,也可就某个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该小组讲完的知识点教师不重复再讲,但针对学生有讲的不完整的地方,作补充说明。

二是课内探究:导学提纲,分组合作。教师为学生提供课堂主动学习的条件,帮助学生掌握主动学习的工具,把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会学。学生通过自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形式初步达成预设的目标,并对自己找出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在此基础上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为后面的展示做准备。

三是小组展示:师生互动,展现提升。在本环节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组织好学习者“学”的活动。通过师生交流、合作小组成员间的互动,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交流机会。教师根据小组反馈和自己搜集的信息,进行总结性串讲点拨,解答疑问,对有些问题进行规范性界定。

四是反馈提升:达标检测,总结提高。紧扣目标,当堂训练。教师巡视,搜集答题信息。练习结束后,学生可讨论互对答案,也可由教师出示答案,但讲评一定要有针对性。教师根据课堂收集到的反馈情况,引导学生归纳概括,梳理知识,使知识系统化。通过对比、分析、综合,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归纳学习方法,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古人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运用之妙,存乎一心。”高效课堂的探究也是如此。先进的教学理念只是一个宏观的原则,具体的应用则没有一个标准的模式。这就需要教师认真研究教材,充分了解学生,即使是上过很多遍的课,都要以新课的心态去对待,视每一节课为新的挑战。

高效课堂实践 第4篇

一、优化教学目标

有效的数学课, 离不开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引领着教学的方向, 也是检查和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依据.但现实中, 有的教学目标缺乏深入思考, 缺乏针对性;有的对显性的、容易实现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关注过多, 对隐性的“过程与方法”目标则重视不够;对于学生意义深远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作为一种装饰, 结果造成教学目标缺少针对性.

优化教学目标, 首先要领会课标精神. 数学课程标准是数学教育的纲领性文件, 学段目标, 教材编写建议、实施建议等, 有助于我们制定教学目标和开展教学活动, 应该深入领会每一部分的内容和精神实质. 同时, 每一领域的教学应把握最终的落脚点, 例如:图形与几何的教学承载着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任务, 首先要理解空间观念是什么, 其次要在“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各个内容的教学中, 体现空间观念的培养与落实.

优化教学目标, 还要深入解读文本. 整体把握教材与深入解读文本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纵向要把握知识脉络, 横向要沟通知识联系. 专业解读教材, 要读懂教材上的每一幅图片、每一句话、每一个符号, 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 在不断追问的过程中紧抓数学本质, 设计有效的教学目标, 实施有效的数学教学.

二、优化教学方法

只有科学地选择和组合多样的教学方法, 才能达到优化的教学效果. 优化的教学方法应体现在以下几点.

1. 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学习氛围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多形式、多维度的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 师生间应该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关系, 教师热爱学生, 学生尊敬老师, 教学过程要体现主导和主体的统一, 民主、合作的教学观将影响课堂教学过程各要素的关系.

2. 注意启发式、重视情趣性

启发式的宗旨在于激励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参与意识、独立思想和创造才能. 启发思考的关键是设计好教师的提问与师生交谈的问题, 使其简明、具体、有启发性, 并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 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直接因素. 教学中要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生动而丰富的教学语言, 充分调动学生眼、耳、口、手、脑等感觉或思维器官, 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处于主动、活跃的状态, 进而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3. 重视学法指导, 培养良好习惯

“ 认真听讲、 积极思考、 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等, 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课前预习, 课堂上尝试探索、自主学习是课堂高效学习的重要手段, 但是在学生大量的自主性学习面前, 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就凸显出来. 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 课前预习习惯. 预习不只是把书本看看, 还要思考一些基本的问题:是什么? 为什么? 这样带着问题去听课, 会抓重点、攻难点, 课堂自然就有效了.

(2) 课堂学习习惯. 老师提出问题时积极思考, 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不明白的问题要及时问老师;书写时要认真, 书写解答过程要规范, 要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讨论问题时要主动参与、 积极发言. 要集中精力紧紧围绕老师的讲课思路用心学习.

(3) 高效课堂离不开学生的有效合作, 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按照不同的层次搭配划分学习小组, 让学生结成学习小组, 共同学习, 共同进步. 当然, 学生的课堂展示能力与老师相比还是有差距的, 这就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展示培训. 为了在课堂上达到师生互动的效果, 我们在课外就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和学生交流, 放下架子和学生真正成为朋友.

(4) 课堂评价与反馈. 尝试、探索、自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 完全可以对学生进行当堂的面批面改, 对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是否得到发展, 学生的吸收、消化是否高效进行当堂检测, 对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结果给以及时反馈等.

总之, 不管是传统的教学、新理念的教学还是将来的教学, 我们的基本出发点都是一样的, 就是让学生得到发展, 而这离不开“优化”“有效”“高效”. 只有在“优化”“有效”“高效”的教学下, 学生才会真正得到发展.

摘要:新课程带来了新理念和新思想:尊重学生的个性;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应该说这都是适应时代发展和需求的, 无可置疑.但是, 由于各种原因, 课堂教学改革也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经过对新课程背景下的某些课堂教学的冷静思考, 发现, 这是因为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尽管多了些新颖的形式和茫然的教学行为, 但却丢失了宝贵的东西——“优化”“有效”“高效”.

关键词:优化,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M].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高效课堂的理论实践与实践》 第5篇

在新课改新理念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本领。一直以来我对这个问题也比较困惑,认真读完此书,让我的思维有了些清晰,让我更懂得高效课堂的魅力所在。我们一直在讲高效课堂,可是很多时候只停留在“讲”,实际的教学环节或是课堂并不高效。我认为高效课堂不单单是将课堂预设完成生成,而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人本教育主张。

在高效课堂的研究与探讨中,我们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到高效的课堂,不仅是学生学有所获,更是投入和产出比较合理的课堂。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乐学:不仅掌握了知识,更增长了能力;老师乐教:不再声嘶力竭,而是师生互动,适时点拨。然而,高效课堂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在于教师研读教材的功夫,在于教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在于教师对教学的科学规划,在于教师对教材的精心提炼,在于从学生角度设计出学生能高效自主学习的活动抓手,让学生能长时间的充分实践活动,又有大量的积累,老师又能不失时机的提升,该讲的时侯讲,不该讲的一句也不讲。理论都清楚,可实际课堂中有时却往往事与愿违,如:课上我们也主张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可同学围成小组,有些同学还没弄清问题怎样就开始你说我说,老师这时也无力对每个小组作有针对性的指导,课堂上自然有些失控,使得“合作”教学在课堂上仅仅是让学生讨论讨论走走形式过场而已。“自主”变成了放羊式的学习,全然没有了教师的指导„„有些问题是否有必要讨论?期望在课堂上看到的真正的心灵的碰撞,思维的交织,创新思辩的火花却很少甚至没有,一节课学生自主下来,收获显然不大。李炳亭在书中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的“问题解决方案”,如课堂流程设计要找准切入点,在课堂学习中如何真正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就让我思考良多。

教师引导小组之间进行交流,提出本小组预习过程中出现的疑点或新发现的问题,教师对各小组表现情况进行鼓励性评价。教师针对各小组提出的问题迅速进行组织整理并结合自己已准备好的新授课的教学设计,对学生提出的疑点和相关的新发现问题进行点拨、引导、分析、讲解,此间尽可能地让学生回答,教师尽量减少完全不涉及教材内容的陈述,并及时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充分利用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位同学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同时,在具体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也使教师的自身素质得到了提高,通过因材施教,课内课外互补,师生教育方式更加多元,为师生共同成长创造了环境和条件,实现了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的双赢。

站在高效课堂构建的角度,好课的6个标准:学生的课堂:独学、对学、群学;动静结合的课堂:三动即身、心、神俱动;展示的课堂:大展示与小展示;符合流程需要的课堂:自学、展示、反馈;师生相生的课堂:兵教兵、兵教官;快乐的课堂:N个45分钟=生命。一言以蔽之“只要是围绕学习和学生的课便是好课”。

无论课改如何进行,高效课堂很关键的一点是“一切的学习都是‘自学’,要让教师成为‘同学’。” 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创造性是主体性的最高表现,要在真正意义上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

“教是为了达到不教”,在课堂上教师思想要解放,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要充分相信学生、依赖学生、挖掘学生、发展学生,甘当学生的配角、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只有这样做,高效课堂教学才能实现其真正意义。

学习《高效课堂理论与实践》心得体会

学习了《高效课堂理论与实践——我们的教育学》,我的收获很多。现将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一、从教学目标入手,重视课前的备课。

课堂教学的高效性首先取决于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高效性,课堂教学目标制约着课堂的进程与发展。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新课程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多元的,它不仅要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影响学生终身发展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我认为课堂教学高效的实质就是学生获得发展。因此,要把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有机地整合于教学之中,这正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真正内涵。为整体落实三维目标,在备课前应当认真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具体、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如果目标过高或过低,都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而应当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习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部分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

二、从教材内容入手,灵活使用教材。

我们可以对教材做出合理、适度的加工与改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首先应当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其次是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重视课中教学行为的高效性

⑴要着力打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要俯下身子与学生交流。只有在和谐、平等、其乐融融的师生关系中,才有师生全身心的投入,教者神采飞扬,学者兴致高涨。这就需要教师树立以发展学生为本的观点,坚持教学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教师更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即自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此外,还要时刻铭记学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他们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积极地建构知识。

⑵要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中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或具体情境中引入数学新知,让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学情,结合教学内容,努力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动机,积极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

⑶在课堂中要善于倾听。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问题时,要倾听、关注学生涌现出来的各种各类信息,对信息进行筛选和组合,不断引导和激发学生去发现,去思考,推进教学过程。

四、重视课后的教学反思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课后反思就显得更加重要和必要了。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进行进行课后反思。

一方面是反思教师的“教”。它包括:⑴总结本课亮点、积累成功经验。一节课下来,回味课中的成功之处,并且对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经验,这会使自身的教法越来越活,水平大大提高。⑵查找不足的病因,探索对应策略。不是每节课都一帆风顺,尽如人意,教师面对自己失败的课更应该及时查找原因,找准不足之处,并进行分析,找到应对的策略,记录下这些策略,对以后的教学帮助会更大。另一方面是反思学生的“学”,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审视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困惑与问题,或在某一个教学环节中的奇思妙想、创新见解,记录下这样的教学资源,有利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总之,通过这次的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放开手脚,大胆探索,不断体会、不断反思、不断感悟,让自己的课堂充满“自主、互助、优质、高效”的旋律,努力提高我们的业务水平。

读《高效课堂理论与实践—我们的教育学》心得体会

暑假期间,按照学校的要求每个教师都要读一些和教育教学相关的书籍,并写出自己的读书心得。我认真地读了李炳亭先生的《高效课堂理论与实践——我们的教育学》的著作后,有很大的收获。在新课改新理念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本领。一直以来我对这个问题也比较困惑,认真读完此书,让我的思维有了些清晰,让我更懂得高效课堂的魅力所在。

该书系统梳理了高效课堂教育实验的理论思考和实践心得,是对高效课堂教育体系的集成总结与全面展望。本书被誉为“高效课堂立派之作”,“一部注定影响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作品”。该书从廓清“什么是好学校”“什么是好课堂”“什么是好教师”“什么是好学生”四个基本的教育概念出发,提出“新学校”“新课堂”“新教师”“新学生”标准,尝试建构“高效课堂教育教学体系”。这些文字是李炳亭先生和他的团队行动研究的记录,不仅是针对课程改革问题的有目的的表达,也是对高效课堂理论与实践的丰富和完善。

在高效课堂的研究与探讨中,我们一直在讲高效课堂,可是很多时候只停留在“讲”,实际的教学环节或是课堂并不高效。我认为高效课堂不单单是将课堂预设完成生成,而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人本教育主张。我们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到高效的课堂不仅是学生学有所获,更是投入和产出比较合理的课堂。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乐学:不仅掌握了知识,更增长了能力;老师乐教:不再声嘶力竭,而是师生互动,适时点拨。然而,高效课堂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在于教师研读教材的功夫,在于教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在于教师对教学的科学规划,在于教师对教材的精心提炼,在于从学生角度设计出学生能高效自主学习的活动抓手,让学生能长时间的充分实践活动,又有大量的积累,老师又能不失时机的提升,该讲时要讲透彻,不该讲的一句也不要讲。理论都清楚,可实际课堂中有时却往往事与愿违,如:课上我们也主张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可是同学围成小组以后,有些同学还没弄清问题怎样就开始你说我说,老师这时也无力对每个小组作有针对性的指导,课堂上自然有些失控,使得“合作”教学在课堂上仅仅是让学生讨论讨论走走形式过场而已。“自主”变成了放羊式的学习,全然没有了教师的指导„„有些问题是否有必要讨论?期望在课堂上看到的真正的心灵的碰撞,思维的交织,创新思维的火花却很少甚至没有,一节课学生自主下来,收获显然不大。李炳亭在书中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的“问题解决方案”,如课堂流程设计要找准切入点,在我们英语课堂中切入的途径有很多。例如:抓住兴趣,激发思维。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份。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一种兴奋,促使各种感官包括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可见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参与学习的前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参与兴趣,产生跃跃欲试的探索意识。教学中,教师可采取讲故事、猜谜语、念儿歌、开展游戏等形式,与生动实际内容联系起来,激起学生心理上的需求。在课堂学习中如何真正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就让我思考良多。如在课堂上组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小组之间进行交流,提出本小组预习过程中出现的疑点或新发现的问题,教师对各小组表现情况进行鼓励性评价。教师针对各小组提出的问题迅速进行组织整理并结合自己已准备好的新授课的教学设计,对学生提出的疑点和相关的新发现问题进行点拨、引导、分析、讲解,此间尽可能地让学生回答,教师尽量减少完全不涉及教材内容的陈述,并及时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充分利用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位同学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同时,在具体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也使教师的自身素质得到了提高,通过因材施教,课内课外互补,师生教育方式更加多 元,为师生共同成长创造了环境和条件,实现了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的双赢。

“课改就是从油锅里捞孩子!”这话折射出一个教育人的良知和信仰。传统教育教学的弊端有目共睹,改革是大势所趋。但课程改革不是简单的教学方法升级,正如书中所言:“课改不仅仅是改课,也不仅仅是重写教学关系,而且是在书写全新的人本‘教育学’。我一直认为,支撑‘新教育学’的其实就是四个基本概念,即‘新教师’、‘新课堂’、‘新学校’、‘新学生’,而基础概念是新教师„„新教师‘族群’的多寡决定了教育最终的成败。”立足这个角度,这部书的价值便不仅仅在于系统阐释和解读高效课堂理论与实践,而在于为越来越多“新教师”的成长提供人本“教育学”的引领。

只有观念转变了,课程改革才能顺利进行。课程改革其实很简单,解决了观念问题,其他问题只不过是技术问题而已。我曾经自诩是一个善讲、负责任的教师,我每节课都不肯浪费掉一分一秒,下课铃声响了,还要嘱咐学生几句,生怕有所遗漏。我讲得很辛苦,学生成绩却一直平平。相反,有的教师很少滔滔不绝地讲,但学生的成绩却很好。我曾经固执地认为,那些人并不是好教师,他们那样的做法对学生是不负责任的。然而一到中考,这些“不负责任”的教师的学生成绩却是出奇地好。对此,我只认为“他们就是命好”,能一直教那些素质好,教师不讲也能学会的学生。但拜读李炳亭的著作《高效课堂22条》之后,我才彻底改变了之前的看法。尤其是读了《高效课堂理论与实践——我们的教育学》后,我对“观念决定行动,认识的局限性必然导致行动的迟缓或者谬差”的观点更是深信不疑。原来,不是他们不负责任,而是我落伍了。于是,我如饥似渴地拜读《高效课堂理论与实践——我们的教育学》,圈点批注,做摘抄笔记,写体会文章,并对照“好课堂的共性”标准重新设计“课堂流程”。真是“观念不变课难改,观念一变一重天”。在众多无眠之日的冥思苦想和实践后,学生的成绩提高了,我也不再教得那么辛苦了。我真正理解了“课堂必须是基于学生和服务于学生的课堂”的含义。

读过此书我深刻地领悟到:一个好教师虽然能告知他的学生关于许多问题的良好答案。但是最好的教师能够不说话,而切帮助他的学生自己去思考出答案。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都是“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然而教学中,每个老师设计教学时预设的都非常好,每个问题如何提出,都经过了充分的思考。但是,学生不是一个回答问题的机器,不是你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就能立即给我们呈现出想要的答案。因此,要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让大脑的思维活动静悄悄的进行。可是,我们的老师就是急于求成,迫不及待的想要答案,以便进行下一个环节。课堂上,没有一丝的尴尬和怠慢,学生认知中没有出现任何的困难,这样的课堂是不真实的,学生的思维就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对答如流的课堂,只是一种假象,抑或是表演。所以,我们的老师不要怕学生回答不出来,在等待之后,如果仍旧是鸦雀无声,此时正是开启智慧的最好时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学生不悱不发之时。一个好的教师力求使他的班上学生在他的控制下。但是最好的教师知道首先必须能控制他自己。我们不仅是个自然的人,还是社会的人,不能保证天天都心情舒畅,但是如何克制自己,那才是自己成熟的标志,我每天上课前,都会调整自己的心态,首先抛除一切杂乱的思想和琐事,静下心来沉浸到英语课堂的意境中,这样能够很好的带动课堂,使课堂更高效,也能更好的带动学生的情绪。

勤于实践追求生物高效课堂 第6篇

关键词:生物教学;高效课堂;事半功倍

新的课程改革在我国已经实施多年,新的教学理念已经深入到每一个教师的心中,但是随着高中生物内容的增加,而课时颇显紧张的情况下,如何提高生物课堂的有效性便成了生物老师最为关心的问题。课堂的有效性是指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吸收了某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经过了教师一段时间的课堂教学实验,实践证明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的确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和进步。经过了多年的实践经验和多位老师的心得,我认为高中生物课改可以从以下一方面入手。

一、更新观念势在必行

1、敢于向传统的教学模式挑战。过去我们评价一个老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往往听到这样的话语“某某教师上课语言简练,仪态端正,教师的知识丰富等”,这样的评价往往是以往所有教师认为的一节好的课都应该这样去做。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我们逐渐认识到自己已经不再适应社会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退出来了历史的舞台,已经不能够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那么,怎样才算得上是一节好的课呢?首先,课堂上要有“三声”——笑声,赞美声和惊奇声。教师要善于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心理学家也证明,在快乐的环境中学到的知识,更加牢固,深刻。教学效率也会非常好,教学质量也会非常高。教师要改变自己一本正经的教学态度和表情,善于用赞美声来表扬学生,用惊讶声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学课堂上要有“三实”——扎实,朴实和真实。尤其是对于生物教学来说,教师要确保生物信息来源的真实,教师要充分利用课下时间查找资料;教师还必须真实地了解班级学生学习生物的真实情况,做到知彼知己。教师还必须有扎实的生物基本功知识,能够适应学生的需求和时代的发展。教师上课的时候要用朴实的语言,朴实的情感,朴实的教学态度来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待每一节生物课堂教学。再次,生物课堂教学还应该有“三度”——师生课堂教学的共鸣度,学生上课的参与度,以及通过学习学生能力的形成度。实践证明,只有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教师和学生之间配合的和谐完美,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够提高,课堂效率才会优秀。

2、按照学生的成长特点进行教学。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生物教学也制定了新的教学方式,也就是自主,合作,探究。这样的教学方式已经在试验阶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无论是对于学生知识的增加,能力的提高,还是情感的培养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的是,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和学生都一时不能从根本上完全改变过来,课堂教学效果也受到了影响。所以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在课程改革目标的确定下,教师不要急于求成,要尊重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循序渐进地,逐步推广新的教学模式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二、一炮打响赢在开头

教师留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往往非常重要,也让学生难以忘怀,甚至刻骨铭心。对于生物教学来说,教师上好第一节生物课,对以后的教学工作有着非常重要和深刻的意义。教师留给学生的不仅是人格魅力和知识素养,更重要的是留给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但是,我们应该如何去上好第一节生物课呢?教师就要在课改的背景下,以提高学生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为目标,充分展示自己的第一节生物教学。我们可以向老教师进行请教,结合课程目标,知识结构,自己的性格特点认真地备好第一节课。第一节课就要采用新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让学生能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观点,看法,表扬每一个敢于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为以后的生物教学的高效性奠定基础。

三、情感入手攻心为上

1、铸就良好的师生情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信心。只有让学生从心底愿意上生物课,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才会主动探究生物奥秘。但是这些需要教师培养和学生之间的良好感情入手,让学生愿意接近老师,和老师谈心,交流感情,把老师当做自己的亲生父母。教师要充分地相信每一个学生,相信他们都是好孩子,都能做好每一件事,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一样的有爱心。这样的生物教学才有效,才会充满活力。

2、教师要良好的道德素质,有着热诚的教学情感,和对学生的责任感。积极投身到生物课堂教学中去。教师用高昂的热情去振奋每一个学生,感染每一个学生的情怀,使他们都能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课堂教学中去。没有生机的课堂教学是缺乏生命力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教学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新课改的需要。

3、师生要有真本课堂意识。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无论是公开课,比赛课还是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教师都是用一颗真诚的心来上课,来给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师用合适的办法将生物课的基本知识,原理讲给学生,让学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这个课堂是只属于教师和学生。

四、多措并举鲜招迭出

教师要善于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改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新课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善于改变自己的角色,对学生起到引导的作用。要“授之予渔”而不是“授之于鱼”。教师必须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勇于开创,敢为天下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可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适合采用探究式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讨论探究活动,通过动手实验亲身体会科学实验证明过程,领悟科学研究方法,并尝试自行设计实验。对于一些较简单的知识,可以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材料、讨论后解答问题。如“细胞膜的功能”适合采用自主学习。

总而言之,无论是任何学科的改革,都需要教师付出艰苦的努力,这是一个艰苦探索过程,教师要善于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创新,坚持不懈地用心去实践,为我们的高中生物教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相信每一位高中生物老师都可以使自己的生物课成为高效的课堂。

生活+实践=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第7篇

一、生活情境融入数学

数学知识抽象,教学中教师以灌输方式教学,学生学得枯燥乏味,甚至难以理解。

例如,对于小学二年级“角的认识”的学习,如果教师只告诉学生什么是角、角的分类等,学生记住的是数学知识,而这些知识的意义学生很难把握。

换一种思路,在教学“角的认识”时,对于“角”,教师可以改变告诉学生什么是角、角的顶点、角的边、角的分类———直角、锐角和钝角等方法,而是呈现生活中的用具,如剪刀、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所组成的图形、三角板的三个角等,熟悉生活画面的基础上介绍角,学生会感到抽到知识的直观化,容易理解。

又如,在教学“简单的数据整理”时,教师用多媒体呈现几部学生熟悉的动画片,如《葫芦娃》《海绵宝宝》《大头爸爸和小头儿子》《哆啦A梦》《喜羊羊与灰太狼》,再呈现以下表格:

再让学生相互调查,班级学生中,有多少人喜欢《喜羊羊与灰太狼》,有多少人喜欢看《海绵宝宝》,又有多少人喜欢《小头爸爸和大头儿子》,有多少人喜欢看动画片《多啦A梦》和《葫芦娃》等,启发学生怎样以最快的速度调查并完成这张表格,完成这个数据的调查和整理的任务,让学生由这个对动画片的喜欢与否的调查而融入数学的学习中。

再如,在学习“分数的意义”时,对于几分之几的意义,如,教师如果说将整体1平均分成3等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样的讲解不容置疑较抽象。而如果引进一个熟悉的情景:小明、小丽为小红过生日,家中准备了3瓶奶、6个苹果、1块大蛋糕,如果把饮料和苹果平均分给三个人,该怎么分?如果让学生思考,这块蛋糕又怎样分,那么,每一份是多少?……这样,由熟悉的情境导入,立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进入到“分数的意义”的探讨中。

二、生活经验融入数学实践

为了降低数学的抽象性,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意注意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经验,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

如,在教学“解决实际问题”时,给出生活化的实例:60个师生乘车旅游,一辆车最多能做24人,那么,需要几辆车?经过思考,学生很快做出答案,但答案不同,有的是60÷24=2(辆)…10(人),有的学生列出了60÷24=2.5(辆),也有的列出算式为60÷24=3(辆)的算式。此时,再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到底需要2辆、2.5辆还是3辆车,最后学生明白60÷24=2(辆)…10(人)的需要2辆车,但那10个人,也需要一辆车,即使没有坐满,不然就得有10个学生和老师不能去旅游了;60÷24=2.5(辆)学生也清楚车没有半辆的,所以得出需要3辆车是正确的答案。

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生活经验入手,让学生接触社会,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发挥自己的舞台,真正学有所用。

三、借助于数学情境解决生活问题

如,教学“分数”时,对于分数大小的比较,教师习惯于灌输比较的方法,在进行同分母、异分母的分数比较的方法的反复讲解时,忽视了实际生活经验的这个基础。如比较时,十有八九的教师会告诉学生通过通分进行比较,即化为分母相同的分数,比较分子就可以了,所以。,于是得出,也有老师会直接告诉学生分子相同、分母不同,分母越大,分数的值就越小,反之,分母越小,分数的值就越大,于是也可以得出的结论。不论是哪种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都是在灌输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学生在数学的“真空”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对其“建模”知之甚少。如果教师用多媒体呈现一个大蛋糕,分别将这块蛋糕一分为二和平均分为三等份,让学生从这个生活化的分蛋糕中,从直觉感悟的道理,再让学生探讨比较的方法,这样,由分割蛋糕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四、增加实践环节,活动中体验数学价值

在教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时,开展“我是社会调查家”的活动:调查小组中喜欢吃水果,如苹果、香蕉、橘子、桃、西瓜的人数,比较小组中最喜欢吃的水果是哪种,几个人?调查班级中喜欢红色、绿色、蓝色、黄色等的人数,分析调查结果,学生中最喜爱的颜色是什么……

再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对于思考题:将一个长方形减去一个角,剩下的图形中,总共()个角、其中()个锐角、()个直角、()个钝角。

如果教学中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又利于应付考试,直接告诉学生:情况有三种,结果也就不同,剩下的图形可能是5个、4个、3个角。这样的教学,学生会坠入云里雾中。此时,不妨让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通过折纸,或者剪去一角的方法,让学生从不同的剪法,得出剩下的图形也不同的结论,这个结论的得到,远比教师的讲解要有数学价值,且增强了学生数模的构建,增强实践活动能力。

新课改要求数学教学中引入生活情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做基础,增加实践环节,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中发展数学思想,从而实现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双重目的,凸显数学价值和生活化,构建生活化的课堂,使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在生活中运用数学,也体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陈婧巧.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中学),2013(6).

构建高效课堂的实践思考 第8篇

“高效课堂”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 在特定的时间内, 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任务, 以获得最大的学习效益, 实现学习目标。那么, 如何才能构建高效的课堂呢?下面, 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自古以来的读书学习, 都是老师教、学生学, 老师是教学的中心, 学生当然就成了服从于教师教学需要的工具。而新课程改革, 就是要改变教师的观念, 转换教师的角色, 确立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地位, 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 使教师的“教”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 把学生转变为学习的主体、教学的核心。在课堂教学中, 强迫学生读、背, 学生是不情愿和不自觉的, 收效也是甚微。因此, 只有转变传统观念, 明确并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得以发挥, 学生的思想明确了是自己要学后, 其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才能得以培养, 学习能力也才能得以提高。

二、采用自主探究模式,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一种主动而积极自觉的学习行为。这是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 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 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它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广大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 探索新的教育教学管理策略, 寻求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和学习内容的安排以及学习方法的指导。为此, 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创设情景, 激发学生“想学”的动机;二是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 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三是强化学生的意志力和自信心, 确保学生坚持不懈地学习。自主学习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好学生探索交流, 在交流中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不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交流探索的能力。

三、摒弃“满堂灌”的模式, 把课堂还给学生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的任务在于发现身上一切美好的东西。鼓励他们独立工作, 进行创造, 获取成功。”新课标强调有效教学, 强调提高教学的效率, 这必然要求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思维。我们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战场, 改变“满堂灌”加课外题海的做法;我们不是回避学习中必要的艰苦, 而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 找回学习的乐趣, 激发学习的潜能, 提高学习的效率, 实现全面综合素质的提高。新的课堂模式对于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满堂灌的讲课方式, 看上去很负责、很辛苦, 但完全由老师刚性掌控, 并通过布置大量作业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而摒弃“满堂灌”的上课的方式, 看上去老师讲得少了, 却要准备得更多、更充分、更深入、更生动, 对于学生更了解, 并由此在变短的课堂上柔性引导学生, 使教学事半功倍。一个只有专业知识而没有教学技巧的人怎么教书?只有一种方法:满堂灌。教师从头讲到尾, 学生听了没有, 听懂多少, 完全在于个人的造化, 这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效率可想而知。

四、采用多种方式,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课对于老师而言, 不好讲, 容易陷入枯燥、死板的境地, 学生也不好学, 里面的公式、化学方程式繁杂多变, 易于混淆, 不好掌握。最后, 老师越教越没劲, 学生越学越反感, 师生最后都很痛苦。那怎么办?笔者认为, 最关键的就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把知识融入生活案例, 发现生活中的乐趣;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 培养探索精神。在新的教学形势下, 要提高教学质量, 不仅仅是分数的高低, 更是在教学中学生的各项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另外还要指导学生做好选做实验及家庭小实验。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 结合本校实际, 尽可能地做一些有意义的实验。

高效课堂实践 第9篇

一、听中发现,探索途径

一所学校要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必须全方位实现各学科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课堂高效依托于先进的教学模式,实现于教学目标,落实在先进模式运行的各个环节,校本课堂教研必须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学校决策者如果抓住这个根本,立足校情,深入第一线掌握第一手资料,就能创建出适合自身发展的优秀教学模式。

我在工作中是这样做的:薛集小学是一所山区农村学校,地理偏僻,教师少且年龄老化,教学模式陈旧可想而知,教学质量停滞不前令人担忧。如何使教学质量走出困境困惑着我,面临严峻形势,我决心以构建高效课堂为突破口,寻求生路。在实践中我主要做了以下几点工作:一是严肃课堂教学,随堂听课,掌握现状。我坚持两个多星期听完了全校各学科教学,了解了教师教什么,怎样教,效果如何,在整体把握教学现状的同时进行学习对比发现差距。二是反复听,分析现状,发现问题。听课中我发现,教法陈旧,改进不大,观念落后,不求更新,学习不奏效,不结合自身是课堂教学落后的突出表现,整体印象是无规律地冒进。至此,我不断地思索,总结得失,开始设想优化课堂教学模式的途径。

二、听中求改,构建模式

听课的目的,传统的认识一是发现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审视不足;二是交流教学经验,切磋教学艺术,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在现代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听课的目的不仅于此,而是对课堂教学的科学管理,需要加大研究型力度,面对教学质量这一中心问题,发现亮点,全面激活,整合形成模式,并一条龙地全面推进全校课堂教学改革。

就我校来说,尽管教学方式落后,但孤立静止看待事物是错误的,要相信任何地方都有闪光点,关键是自己的发现。这所学校教师有着十分优良的素质,他们恪尽职守,勤奋工作,工作认真,兢兢业业。老教师十分敬业,以经验闪出亮点;青年教师乐于学习,追求成绩。在课堂管理听课的过程中,我十分珍惜这些实质因素,不断地发现、收集、思索、整理,最终摸索创造出了适合校情的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中我主要做了以下几点工作:1.注意评课,集结亮点。对于一节课,我改变了过去形式主义完任务式的评,而是有目的地评,评中发现,把有利于课改的亮点收集起来,不嫌细微,积少成多。2.注重交流体会,探究分析。听完一节课总会有所发现、有所认识,要静心听取别人的看法,体会施教者的初衷,把能促进课改的亮点收集起来。3.打造优质课,摸索路子,构建模式。走进课堂为课改积累了一定方法,为了产生效应,我针对本校优质课进行品牌打造。六年级阅读教学双轨训练落实目标,既备教案又备作业,课堂教学进行目标预设,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训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成绩显著。分析其训练模式,作业轨道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自我的平台,激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教学设计这一轨道化解目标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双轨在实现目标上做到了和谐统一。这样课堂教学即能实现配合默契,教与学相辅相成,学生学得愉快,教师教得轻松。至此,双轨训练落实目标教学模式在我校初步形成。4.集结智慧,打造品牌,及时推广。我认为优秀的教学模式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通过集思广益形成的模式有利于推广。为了及时推广模式,我首先采取组织教师进行听、评、悟、学、改,为双轨训练正式进入课改创造前提。其次,组织学习先进经验,对比自己,认识课改的迫切性、重要性和势在必行性。山东杜郎口“三三六”教学模式为我们建立高效课堂做出了榜样,通过学习、分析、思索,我们对比改进双轨训练模式,以使它为我校高效课堂服务。

三、注重灵魂,生成高效

我们知道,形式是服务于内容的,先进的教学模式亦不例外。只有注入灵魂,课堂教学才能从根本上发生量变,促成质变,形成高效课堂。因此,高效课堂的根本是内容,是教学预设知识面训练与文本目标的相应统一。课堂教学只有注入灵魂,才具有新的生成,即创新性。因此,校长不能停留于模式,而是更进一步深入课堂,注重内容,进行分析性、改革性的听,带着不断创新目的,熟化教学目标,设计金点子,创建模式与内容相统一地听。注入灵魂的课改不仅仅要深入到教学设计、目标预设,更重要的是深入一线,比如双轨训练,校长必须走进课堂,学会欣赏,才能发现亮点,发现其妙,反过来迸发自己的智慧火花,萌生创造,设计点子,不断改进,使之日臻完善。高效课堂设计立足于金点子,完善于集体智慧,证实于实践,因此,新的教学模式生成之后要及时听,反复听,去粗取精,不断提升促成优质高效课堂形成,课堂是否高效还要看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力,目标实现与学生学习是否配合和谐,这就更要深入一线听课,明察秋毫。高效课堂的归宿是出成绩,双轨训练模式不仅仅让本校六年级语文学科历次考试中名列前茅,更使本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发生了质的飞跃。

构建高效课堂的思考与实践 第10篇

一、合理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主线, 它明确回答了一节课中教师该教什么, 学生该学什么, 教到什么程度,学到什么程度。教学目标是《课程标准》在教学层面上的具体要求,它直接体现了《课程标准》的主旨和意图,是整节课的指挥棒和评价尺。因此,高效课堂必须要以合理制定的教学目标为统领, 使整节课有度可循,有据可依。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除了要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实际外,笔者认为还应该体现直接、具体、实在的特点,即教学目标应该以一两句简练的话准确呈现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力求易懂易记,使学生一目了然,心中有数,尽量避免头绪繁多、表述模糊、句式冗长的毛病。只有对目标做到了心中有数, 它才能指引和约束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才能使教学活动行之有效,从而避免与教学无关活动带来的影响。

二、把握教学重难点

高效课堂必须要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是一节课的中心任务,教师必须紧抓在手,了然于胸。任何一节课都有它的难点,作为教师,不能视而不见,漠不关心。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教师必须要做到分清主次,取舍得当。对了解性的内容可让学生自学;对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要精讲多练;对拓展性的内容要适度讲授。在教学时间的分配上,要根据内容主次和难易程度合理掌控, 切不可平均分配,胡子眉毛一把抓,否则就会使整节课的教学效率严重下降。

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高效课堂必须以学生为中心, 应以学生的学为主。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放不开,不敢把教学时间、学习内容交给学生。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高效课堂的贯彻实施, 不论是中老年教师还是青年教师都必须要解放思想, 大胆地将课堂交给学生,要尽快转变角色,做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和服务者,做学生学习情境的创设者,成为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者,学习方向的指引者,学习过程的组织者, 学习活动的激励者以及学习成果的分享者,切忌盲目操纵学生的学习过程,随意破坏学生自主学习的气氛。

四、优化教学手段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学手段单一,以“讲”为主,一些现代化教学手段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课堂上得不到充分的应用。事实证明,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要想带给学生学习的快乐,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教师就要从优化教学手段做起。在教学实践当中,笔者总结出以下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课件的合理运用,教具、学具的操作演示,小组合作探究实践,趣味游戏在教学中的渗透,小组比赛学习效果,课本剧的创造性表演,学生相互交换批阅作业、作文、试卷,学生自主设计练习内容及学习方法探讨交流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和需要有选择地加以综合运用高效的教学手段是现代教育科学技术的直接体现在构建高效课堂的探索过程中, 我们一定要将高效的教育技术手段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掌握好、运用好。

五、适时进行测评

追求语文高效课堂的实践 第11篇

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人或6人最佳。二是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并使每个小组的能力水平和知识视野基本保持一致,构成竞争态势。

在小组的人数上,两人一小组、四人一大组,或两人一小组、六人一大组,根据班容量和学生特点决定人数。学习小组小到两人一个组可确保100%的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有人管,有人帮,避免了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不专心、不听别人发言、应付等现象。

加强学生互助意识的培养,要让优秀学生明白,教会差生学习,也是自己深化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帮助差生不但不会影响自己,反而能提高自己的水平。

二、预习明确要求,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最初以为高效课堂便是教师讲得越少越好,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恣意发挥,教师在一旁作倾听者。但在实践中发现,这样做的结果虽然学生思维活跃,但天马行空,抓不住重点,细枝末节成了学生讨论的主要对象,甚至有的学生一言不发、目瞪口呆、无从下手。一堂课下来,教学任务完不成,学习效果更是不堪入目。我想这并非高效课堂,于是开始上网查找资料并翻阅学校发下来的几本有关高效课堂的书籍,马上就找到了症结所在,原来在上课前就应该根据上课的内容把握学生的学习方向,于是我在语文课堂上实行四大模块:生字、解词板块(教师在学生预习前勾画重点字词的拼音,字形和字义)、主要内容板块(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朗读、谈感受板块(指导学生在重点词句后写上自己的感受和见解)、提问板块(提出预习时不懂的问题)。上课时再根据具体的课型灵活运用。经过这一转型,四大模块既让学生自主又让学生清楚如何学习语文,使他们在展示环节能够直指教学重点,令课堂重点突出,展示流畅。

三、作业分层布置,是高效课堂的关键

现在学生作业繁多,致使学生需要花大量的课余时间做题目,忙得焦头烂额,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特别是我们班的学困生居多,往往优生完成了作业,学困生只完成其中的四分之一,这使得课堂教学层次不一,浪费了不少时间。为了处理好这一问题,我实行了作业分层布置制度。

布置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时,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而且课后语文作业每天不超过半小时。比如能力差一点的学生,就多布置做基础知识的作业;能力好的同学,要多看课外书,将自己看到的好词佳句记录下来,并且学会写梗概,讲给大家听,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在学生按规定时间内完成了作业会有相应的加分机制,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快乐而且效果非常好。

四、“治懒”补差,高效课堂必不可少

课堂教学中的补差工作,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补差,首先是“治懒”,“懒”包括思维上的懒和练习中的懒。思维上的懒常常表现为学习过程中的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时常开小差;练习中的懒表现为练习速度慢,作业不及时完成或是抄袭作业等。针对“懒散”的情况,我适时在课堂中进行“快速提问”活动,把一些简单的问题让程度较差的学生回答,让他们形成一定的自信心;同时,尽量给他们板演的机会,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练习习惯;组内在规定时间完成的还予以加分,这样组长就会催促他们快速完成作业,不给他们拖拉的机会。再者,还不能让他们有抄袭作业的机会,一经发现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并严格处理。

五、提升组长能力是高效课堂的保证

高效课堂中“一帮一”,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导致组长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组员身上,自己完全没有了可支配的时间,甚至自己的学习任务都没法完成,繁重的小组任务渐渐令他们觉得喘不过气来,看课外书越来越少,语文成绩呈直线下降,这也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于是我经常对小组长进行培训,教给他们方法并发挥他们的特长——用热情和奉献精神打动组员。让他们有着以小组兴为“荣”、以小组败为“耻”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在实行高效课堂中有的学生展示时虽然缺乏自信,声音不够洪亮,语言不够流畅。但我已经看到了他们细微的变化,比如有的学生以前从来不会读题或者读得很不认真。现在不仅能读好题,更能自觉地画出题目的重点词语了,还能自觉地查找资料。是因为他们想在展示时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有的学生以前很少举手发言,现在已经能大胆地走上讲台进行展示了;还有的学生以前不会听讲,大多数时间都在溜号,现在已学会认真倾听了,因为他想在补充时发现别人都没有注意的一些问题;有的学生有了“组兴我荣,组衰我耻”的集体荣誉感,并且能主动参与小组交流,积极帮助组内其他展示的同学。相对传统教学,现在课堂学生积极性高了,活跃度也高了,效果更好了。(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县梅塘中心小学)

构建高效识字课堂的实践探索 第12篇

汉字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 是历史的载体, 是前人智慧的结晶, 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魅力。那么, 如何进行有效识字教学呢?笔者认为不应依靠简单重复、机械乏味的认读和大量的抄写、听写来完成, 而是应从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教给学生识字方法, 鼓励学生主动识字开始。下面, 笔者就结合教学实践, 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引入识字情境化

低年级学生的定向能力尚处在较低的层次, 他们的注意状态仍然取决于教学活动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很容易因新异的刺激活动兴奋起来, 而情境教学正是从感受形象开始, 以情激情, 符合儿童思维的特点。低年级的识字教学, 要力求做到有情有趣, 尤其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 教师更应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饱满热情。例如, 在讲解《四季》一文时, 笔者根据课文内容提前制作了课件, 学习“秋”, 笔者向学生出示的图片是田野里一望无边的火红的高粱, 图片旁边写有“秋”字。笔者让学生认真观察图和字, 很多学生一下子就发现了图片和文字有联系———左边的禾, 就是田里的高粱, “火”就像高粱成熟了之后的颜色。这时, 笔者顺势给学生讲了“秋”的象形义, 甲骨文字形为蟋蟀形, 虫以鸣秋, 借以表达“秋天”的概念。另外一种写法是蟋蟀形下加火字, 表示秋的作用, 使每个汉字都赋予了生命, 使抽象的汉字形象化, 加之在生动形象的情境刺激下, 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 自主探究欲望强烈, 为教学活动的推进创设了条件, 使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轻松愉悦。

二、自主识字多样化

自主识字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后, 在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识字方法后, 自己学习生字。教师应引领学生在识字教学中把握规律, 教会他们识字方法, 这样教师不但能轻松地进行识字教学, 而且学生也能运用已有的经验自主识字, 学习起来也会兴趣盎然。因此,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寻找和自由选择识记汉字的方法,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笔者在教学时, 让学生在自读课文圈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后, 请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认识这些字, 然后当“小老师”交给其他同学。例如, 用“编一编”的方法记住了“溪”, 三股泉水遇到一起, 它们流啊流啊, 最后流进了大海。用同样的方法学生们还记住了“告” (一口咬掉牛尾巴) 、“鼓” (十豆十又) 。

可见, 学生在初步掌握了简单的识字方法后, 就可以运用规律, 独立思考, 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通过各种方法自主识字, 渐渐由被动的“要我识字”变为主动的“我要识字”。

三、巩固识字趣味化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儿童遗忘规律进行测试发现:遗忘的最快区段是20分钟、1小时、24小时, 分别遗忘42%、56%、66%;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根据儿童“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 在识字教学课后两三天内进行复习巩固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巩固识字最好的办法就是抓住遗忘规律, 让生字反复出现, 正所谓“一回生, 二回熟”。但单一的认读识记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所以我们应运用有趣的、学生感兴趣的方法来进行巩固识字。就拿最简单的生字卡片来说, 在每天的早读时间, 笔者都将出示前一天的字卡让学生开火车认读并组词, 接着让学生做“摘苹果”、“送字宝宝回家”等游戏, 以此调动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 使他们始终处于兴奋状态, 在玩中不知不觉和生字交上朋友。

上一篇:河流的文化生命论文下一篇:情绪的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