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新思考

2024-07-28

高中英语教学新思考(精选12篇)

高中英语教学新思考 第1篇

一、高中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

作为高中英语教师, 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 注重情感教学。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学习中获得乐趣, 获得充实感和成就感。在教学过程中, 要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性, 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不拘一格,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创设符合学生情趣的语言环境, 精心设计多种交际活动, 让绝大多数学生都有机会创造性地发挥和运用所学知识。我还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如目标教育, 让学生意识到英语学习的远大意义, 比如出国留学, 外贸工作, 旅游行业的需要等。

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言的习惯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言的习惯是学好英语的重要环节, 在这一方面, 我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做的:

1. 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要有一本好的工具书。我推荐学生购买牛津高级英汉辞典, 因为它比较全面, 而且图文并茂, 很适合高中生使用, 就是到大学也可以使用。

2. 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 对学生进行精心指导, 逐步规范要求。

我在预习方法上指导学生按词、词组、句、文、疑等进行分析, 即先要求学生学会使用英语词典查单词, 自己解决生词, 对重要词组、重要短语进行罗列, 并能造句, 记录课文结构严谨和用词优美的句子, 并读、抄、背。

3. 培养整理错题的习惯, 提高学生改错的目的性和自觉性。

4. 阅读课外书和摘抄的习惯, 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水平和兴趣的英语读物。随身携带, 阅读, 做好摘记。

三、教学步骤的探索, 以阅读课为例

1. 导入, 通过问题、讨论、情境、表演等目的,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 通过速读、略读和细读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 针对课文情景设计问答、排序或填表形式, 并设计一些课类似高考的阅读理解题, 并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 分析段落大意。

3. 整篇复读表达输出, 让学生运用关键词或图片引导学生复读课文, 运用讨论、辩论、表达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

四、在课堂上以教师为指导, 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课堂

1. 面向全体学生, 满足不同的需求, 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学生在学习中存在智力、兴趣性格、态度、语言基础能力、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不同学生个体的差异, 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对差生, 我尽量用难度适中的问题问他们, 尽量让他们回答有把握的问题, 当他们回答正确时我总会说“Very good”“Excellent”“Wonderful”, 如果回答错误我也会说“Thank you all the same.It doesn’t matter.”这样他们会因为得到鼓励而信心大增, 加强了参与意识, 逐渐消除畏惧心理。而对优生, 我则对他们提高要求, 如单词小测的错误率不得超过20%, 课后要多做提高题, 增加阅读量等。

2. 创造宽松、和谐的气氛。

在教学过程中, 注重与学生沟通, 让学生消除对英语学习的恐惧感, 只有对英语感兴趣, 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好成绩。刻板的学习, 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 适得其反让他们厌恶学习英语。因此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英语学习。鼓励学生大胆地说英语, 并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犯的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这锻炼了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和胆量, 也在无形中发展了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培养他们创新灵活运用英语的习惯。

3. 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在课前我要求学生先预习, 找出语言点;课后整理总结笔记, 并发现重难点。

4.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不足, 并加以改正。

教和学是一对矛盾, 作为矛盾双方的教师和学生如何和谐融洽师生关系, 对完成教学至关紧要。在开学一周后我就让学生以不署名的方式给我的教学提意见, 下课后我也经常深入学生中询问他们的听课效果, 学习情况, 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质量。

高中英语新课程教学方式的思考 第2篇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英语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的英语教学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如何以高质量教学迎接挑战,如何应对教材新、容量大、课时紧等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是每一位英语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共同问题。本文就英语教学的观念、目标、内容、策略、手段、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入反思,提出对策,以期引起大家的重视

一、英语教学要立于观念更新素质提高

英语教学成败的关键在教师,教师要想以高质量教学迎接新课程提出的挑战,就需要全方位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新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强调前沿性和创新性,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熟悉、掌握教学内容,明确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各项要求。只有永远置身于英语教学的前沿,密切追踪英语教学发展的新动向,及时更新教学观念,不断给课堂教学内容注入新观点、新方法,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英语教学要着眼于全面发展。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最大受益者应该是学生。在英语教学中,每位英语教师的教育理念应该是人本主义,首要定位就是人的教育。我们应该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蕴藏着极大的学习潜能,每一个学生都是有自己丰富而独特的内心世界。多年来,我们在英语教学中总是把帮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放在教学的首位,而忽视学生的精神世界。实际上,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严谨的学习态度、积极的情感都直接影响他们的英语学习。作为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尊重学生,注重情感教学,给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针对他们的差异性提供切合他们实际的学习指导。哈佛大学教授,当代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博士(Dr.Howard Gardner)在他的《心智的结构》(Frames of Mind)一书中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他将人的智力分为8种类型: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音乐-节奏智力、交往-交流智力、自知-自省智力和自然-观察智力。这种智力结构分类,对于我们转变教育理念,重新认识学生的差异和发展很有帮助。实际上,在英语教学中,我们也会发现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差异:女生长于记忆单词、规则,男生长于阅读思考;有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很强,有的学生善长书面表达。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根据所教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指导。

三、英语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国家推出的新《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英语课程内容和目标做了如下表述: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以及文化意识等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

1.掌握语言技能是语言学习的主要目的。所谓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语言的输入,也就是吸收的技能,说和写是语言输出,也就是表达的技能。一个人运用语言的能力必须在吸收信息与表达自己的交际过程中得到提高。在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既是学习目的,又是学习手段。所以,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的实践,提高他们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2.学习必要的语言基础知识对于英语学习是有帮助的,它是形成能力的基础。我们反对把英语课上成语法课,并不是说我们就不必学语法。中国人学习英语掌握必要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是必要的。语言基础知识是语言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方面。问题是不要把学习语言基础知识作为课堂教学的唯一目的,不能把英语课上成语言知识课。目前的认识误区之一便是一提到培养学生的运用英语的能力,有人就认为是不学习语言基础知识,把知识与能力对立起来,这种认识显然是不对的。

3.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高低是与他们的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和学习策略相关的。英语教学一定要注重心理因素和英语文化背景,不仅是影响英语学习的重要因素,也是人的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人只有对英语文化背景感兴趣才能抱着积极的情感,主动参与,善于配合,乐于进取,把英语学好,才能对英语学习保持一股持之以恒的热情与动力。同时还要指导中小学生选择正确的英语学习的策略。学习方法(包括应试技巧)就是充分运用智慧和智谋,也就是讲究学习策略。现在我们教学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提出备课要备学生,提出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实质上就是要讲究英语学习策略,以便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习的效率。

四、英语教学要优化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采用适当、合理、有效的英语教学方法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同阶段的教学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但重要的是要真正掌握该教学方法,如果只是一知半解,将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实效。如在教学中可采用英语拼读法、英语速记法,帮助学生解决学单词难的问题,采用PPPMethod,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采用Task-basedApproach帮助学生提高用英语完成真实任务的能力,而在语法教学中有时也 1

采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法,提高学生中英互译的能力。这种新旧方法互补的方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五、英语教学要充分利用IT技术

IT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即信息技术。利用IT技术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让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手段走进课堂,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IT技术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基本理念应该是什么?仅仅是追求教学方式层面上的变化吗?答案远非如此。我们认为,IT技术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基本理念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使课堂成为充满活力与创意的学习场所,使学生成为主动学习者。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普及为我们的英语课堂情景教学改革提供了契机,注入了活力。将学生置身于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去领悟语言,操练语言,运用语言,效果一定会更好。例如,我们可以制作这样的课件:布置一个展览中心,computer等包含最新词汇的科技展品,可让学生用鼠标拖动放在展览中心的某个位置,让学生通过自己创意练习“intend/plan to do”,“There be„”等句型,操练词汇。在这种练习中学生充分地表现自我,其抽象思维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得到了同等发展,创新意识也孕育在他们对美感布局的实践操作中。利用计算机的交互功能,他们可以自主地决定个体的学习进程,可以自由地选择各自的学习策略。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不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浓厚的学习兴趣与主动参与,形成了学生优化的内部心理过程,这种心理过程与优化的外部刺激相互作用,就能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根据各自的特点获得不同的成就。

2.培养学生迅速、有效地处理信息的能力。当今的学生,如果不及时掌握IT技术,绝对适应不了未来的时代。邓小平早就说过,电脑要从娃娃抓起。英语教师在课堂上使用IT技术,并不仅仅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习英语,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一种意识,让学生掌握运用IT技术的能力,特别是运用IT技术迅速有效地从网络探索信息,选择信息,管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一个能迅速有效地从网络获取和处理信息的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也会始终处于主动地位。

3.先进的英语学习软件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策略。《疯狂李阳英语》,《金山单词通》,《英语听力通》,《轻轻松松学口语》,《英语口型教师》等一系列优秀的教学软件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电脑甚至可以自学而获取成功。老师在英语教学中要适时做好指导和推荐工作。

六、英语教学要采用科学的评价方式

1.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多年来采用的评价方式是单一的,主要是笔试,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这样我们就没有及时掌握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我们往往都是由英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而忽视了英语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和学生对教师的教学的评价,忽视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所以,华东师范大学教科院院长陈玉琨教授指出:“我们外语教学实用性不强,效率不高,与我们的外语教学评价有关。我们评价的方法比较单一,评价的观念比较落后,从而必然会制约外语教学,制约外语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他同时提出,“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外语教学评价的问题,通过评价的改革促进整个社会进步。”

2.实施英语课程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多元化原则。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精神,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建立新型的评价体系必须体现多元性,它包括评价目标多元、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工具多元。其中,评价主体多元显得尤为重要。以前,我们总是把教师作为唯一的评价者,而他们的评价对象也仅是学生。实际上,教学的管理者(包括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学校的教学管理者)、英语教师、学生和家长都应该是评价的参与者。

激励性原则。实施评价的目的是为什么?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由于教育观念的偏差,以前我们把评价与考试等同起来,特别是与高考、中考等同起来。结果,学生从开始学英语就不得不进入残酷的分数竞争。现在,我们要实施科学的英语评价体系,一定要体现评价的激励作用。多元评价的目的,就是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调整教学。发挥每个人的特长,为学生提供最大的发展空间。

情感原则。情感与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情感与科学的教学评价同样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从事教与学,都是带着情感的,而这种情感差异也导致了教与学的差异。我们一直强调情感教学,也就是因为英语教学脱离不了情感。在进行英语教学评价时,我们更要注意情感,要注意人的心理体验。评价学生时,不仅看他是否掌握了必要的英语基础知识,更要看他是否会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丰富感情。同时,在评价学生时,教师要带着积极的情感来工作,关注学生的进步,善待学生,让学生从评价中获益,而不是受罚。

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改进思考 第3篇

关键字 高中物理 新课程 教学

一、引言

21世纪是知识爆破的时代,创新和应用成为了这一时代显著的特征。全世界都在想方设法为本国培养创新型人才,以推动未来国家经济以及综合实力的增强,教育创新已然成为创新的推动力。

高中物理课程是教育创新的基础阶段,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高中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自身及其与经济、文化和社会互动发展的时代性要求,肩负起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为了适应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必须构建时代要求的高中物理新课程。

二、多媒体模拟物理动态过程与物理新课程完美整合

高中物理新課程标准对多媒体技术与物理课程的整合作了明确的要求。多媒体技术是一种有用的学习工具,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起到辅助作用,其应用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功效,使课堂教学更丰富、更亮丽。

多媒体模拟物理活动的动态过程,显示物理情景的方法可用于现实的实验不容易观察,或理想实验现实生活和实践中不能观察到的情景。它的另一个优点是:可以比较不同的现象,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对比、分类类,易于把知识内化,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这类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广泛采用。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要留有足够的时间,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

三、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要更加注重学生应用的体验

高中物理新课程增加了许多物理现象和规律的问题,培养学生终生受用的科学素养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新课程教学中更加注重过程和方法的案例随处可见。这种课程的安排和设计使高中学生在一个很愉悦、很感兴趣的情景下逐步接受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培养科学的世界观。

在新课程物理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直观的亲身体验。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多做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增进和学生的互动,及时把握学生认知过程,及时对学生学习中的错误和不足进行改正,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少走弯路。在课堂教学中不断贯彻物理思想和方法,如理想化模型、等效思想、控制变量法等等,防止物理学习数学化、单调化。物理课结束后,使学生感到很充实,很有物理味。学到了许多物理知识、物理方法,使之终生受益,而不是单纯地背公式做练习。

四、高中物理新课程三维目标和谐统一

高中物理新课程目标是整个物理课程标准的标尺和归宿,体现了物理课程的学科性质,反映了物理课程的价值取向,融合了课程的核心理念。

课堂教学是学生在学校环境中进行举习活动的主要形式,也是师生进行互动的重要模式,同时也是实现物理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高中物理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是相互联系的,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各自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一)有效参与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两个维度

有效参与侧重解决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问题。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虽然教学过程是统一的,教学步骤是一致的,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却是千差万别的。思维活动形式不同,情感活动的样式各异,意志活动的强弱不同,学习过程和方法也不一样。应该让学生从问题出发,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解决闯题,教师不束缚或代替学生的思想,允许不同的认识和认识的不同水平存在,鼓励学生通过有效的活动和交流,主动地获得知识能力。

(二)积极参与、体验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维度

积极参与、经历体验侧重解决的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问题,情感态度在过去的教学中往往是被忽略的。从理论上讲,学生对物理的情感和态度对学习物理至关重要。不可设想,一个对物理情感冷淡、态度消极的学生不可以学好物理。物理教学不但要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而且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也应得到升华,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体现物理课程的人文性,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强烈的情感。

五、改进物理课程教学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改革过去追求高分高升学率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形成新的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评价方式。就高中物理新课程而言,应努力实现在课堂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中加强能力类、应用类、情景类、开放类、综合类试题的开发和应用。

加强课堂效果的全面评价和过程评价,除了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评价外,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创新意识、顽强的学习毅力和意志良好的科学态度、勇于实践的精神应以评价,以此鼓励和引导每一位学生全面均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华建伟.高中物理新课程与课堂教学[J].上海师范大学.2006.06.

[2]郑宗华.高中物理新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1(9).

[3]顾建新.高中物理新课程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物理教学探讨.2008,26(11).

高中数学新教材教学新思考 第4篇

一、重视课本概念的阅读,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中学生往往缺乏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 这除了数学难以读懂外, 另外一个原因是许多数学教师在讲课时, 也很少阅读课本, 喜欢滔滔不绝地讲, 满满黑板的写, 使学生产生依赖性, 数学课本是数学基础知识的载体, 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 不仅可以正确理解书中的基础知识, 同时, 可以从书中字里行间挖掘更丰富的内容, 此外, 还可以发挥课本使用文字、符号的规范作用, 潜移默化培养和提高学生准确说练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

重视阅读数学课本, 首先要教师引导, 特别在讲授新课时, 应当纠正那种“学生闭着书, 光听老师讲”的教学方法, 在讲解概念时, 应让学生翻开课本, 教师按课本原文逐字、逐句、逐节阅读。在阅读中, 让学生反复认真思考, 对书中叙述的概念、定理、定义中有本质特征的关键词句要仔细品味, 深刻理解其语意, 并不时地提出一些反问:如换成其他词语行吗?省略某某字行吗?加上某某字行吗?等等, 要读出书中的要点、难点和疑点, 读出字里行间所蕴含的内容, 读出从课文中提炼的数学思想、观点和方法。教师在课堂上阅读数学课本, 不仅可以节省不必要的板书时间, 而且可以防止因口误、笔误所产生的概念错误, 从而使学生能准确地掌握课本知识, 提高课堂效率。

为了帮助学生在课外或课内阅读, 教师还可以列出读书提纲, 以便使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课文, 例如, 高一下期平面向量中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一节, 笔者拟了以下读书提纲, 让学生阅读自学:

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是怎样进行的?

起点在原点的向量、起点不在原点的向量、相等的向量, 它们在坐标系中是怎样表示的?

两向量平行时, 它的坐标表示是什么?

通过学生对课文的阅读, 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挖掘课本隐含知识, 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高中数学新教材中知识点的抽象性和隐含性比其他学科显得更为突出, 数学中的知识点要通过思维和逻辑推理才能揭示, 由于学生受思维和推理能力的限制, 以及没有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 许多学生对数学教材看不懂、不理解。为了完成中学数学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首先教师要认真钻研和熟悉教材, 把蕴藏在教材中那些隐含的知识点挖掘出来, 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和掌握教材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例如, 判断函数的奇偶性的等式f (-x) =f (x) , f (-x) =-f (x) 就隐含着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这个前提, 而学生往往忽视这个重要前提而导致失误。

又如学习数列通项公式时, 就应注意 (1) 不是所有数列都能写出它的通项公式; (2) 同一数列的通项公式不一定唯一; (3) 仅由前几项可以归纳出无限多个“通项公式”; (4) 对某些数列, 通项公式可以用分段表示。

再比如平行向量的定义中就隐含两个零向量不是平行向量这一知识点。经过教师对教材隐含知识的挖掘, 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增加了学生探索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

三、剖析课本例题,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教材中所选的例题都是很典型的, 是经过精选, 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的, 例题教学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搞好例题教学, 特别是搞好课本例题的剖析教学, 不仅能加深对概念、公式、定理的理解, 而且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等方面, 能发挥其独特的功效, 例题的剖析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

1. 横向剖析。

即剖析例题的多解性, 课本上的例题一般只给出一种解法, 而实际上许多例题经过认真的横向剖析, 能给出多种解法。如果我们对课本例题的解法来一个拓宽, 探索其多解性, 就可以重现更多的知识点, 使知识点形成网络。这样, 一方面起到强化知识点的作用, 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课堂上剖析例题的多解性, 还可以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培养学生“目不旁骛”的良好学习习惯。

2. 纵向剖析。

即分析这个例题从已知到结论涉及哪些知识点:例题中哪些是重点、难点和疑点, 例题所用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是什么等等, 甚至哪一步是解题关键, 哪一步是学生容易犯错误的, 事先都要有周密的考虑。我们以新教材第一册第62页例5为例:已知函数f (x) 是奇函数, 而且在 (0, +∞) 上是增函数, 求证:f (x) 在 (-∞, 0) 上也是增函数。这个例题难度虽然不大, 但对于刚步入高中的高一学生来说是很难理解其解法的。本例涉及的知识点有区间概念, 不等式性质, 函数奇偶性, 函数单调性;本例重点是比较大小, 难点是区间转化, 疑点是变量代换;本例所用数学方法是定义法, 数学思想是转化思想。本例的成败关键, 也就是防止学生犯错误的是如何突破难点和疑点。因为转化思想和变量代换是高中数学的一个质的飞跃, 对于高一学生是很陌生和不习惯的。如果数学教师能把课本中例题剖析得透一些, 讲解得精一些, 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使学生真正领悟, 则必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使学生摆脱题海的困境。

3.“变题”剖析。

即改变原来例题中的某些条件或结论, 使之成为一个新例题。这种新例题是由原来例题改编而来的, 称之为“变题”。改编例题是一项十分严谨、细致而周密的工作, 要反复推敲, 字斟句酌。因此, 教师如果要对课本例题进行改编, 必须在备课上狠下功夫。“变题”已经成为中学数学教学中的热点, 每年的“高考”试题中都有一些“似曾相识”的题目, 这种“似曾相识题”实际上就是“变题”。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如果也能象高考命题一样去研究“变题”, 那么必将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当然, 在研究“变题”时, 除了上面所述的严谨性、科学性以外, 还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 要与“主旋律”和谐一致, 即要围绕教材重点、难点展开, 防止脱离中心, 主次不分; (2) 要变化有度。即注意审时度势, 适可而止, 防止枯蔓过多, 画蛇添足; (3) 要因材而异, 即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的“变题”, 防止任意拔高, 乱加扩充。

四、归纳课本知识,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师在授完教材一节或一章内容后, 要根据教材的特点, 有重点的对课本知识进行深入浅出地归纳, 这种归纳不是概念的重复和罗列, 也不同于一个单元的复习, 而是一种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的一种知识概括。“概括”需要有一定的思维能力, 这种能力不同于其他思维能力, 它是通过对众多事物的观察, 以及对许多知识的提炼而得出的条理化、规律化的东西, 经过概括的知识易记、易懂。

例如, 对三角函数中sinX>cosX的判断求解时, 就可通过作平面直角坐标系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区分, 在角平分线上方有sinX>cosX, 在角平分线下方有sinX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分层教学的思考 第5篇

重庆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重庆市望江中学)巫登荣 400071

随着新课程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教育同行纷纷在此背景下研究教育。笔者在此,也谈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分层教学。高中新课程分层次和模块,的课程模式,是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体现了新课程“以人为本,承认学生的差异性”的教育思想。此外,初中教师在实施初中新课程时,总会遇到“面对素质参次不齐的学生,教师通常根据处于中等水平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往往是顾此失彼,难以达到人人发展提高”的困难。在高中新课程改革即将全面铺开的背景下,为了在高中教学中贯彻新课程的理念,避免出现“面对素质参次不齐的学生,教师通常根据处于中等水平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往往是顾此失彼,难以达到人人发展提高”的问题,笔者人认为解决的办法就是分层次教学。

一、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

大学毕业以前经常听到人们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他们把教师的教学看作是一桶水(教师)向杯子(学生)里倒水,还这其实反映了我们高中教学的现状:教师在教学时,不管“杯子”的大小——一样的倒水量,“杯子”大的装不满,“杯子”小的装不下;不管“杯子”上是否有盖子——如果有盖子,不打开盖子,水是倒不进去的;不管“杯子”是否是漏的——如果“杯子”是漏的,无论怎样倒,都不可能把水倒满;不管“杯子”口的大小——“杯子”口太小,大部分水还是流到“杯子”外面。这样的教学方式,结果可想而知。因材施教的原则和可接受性原则告诉我们:教学只有符合学生的个性,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才能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当然,学生不是杯子,不可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还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措施,激发学生的能动性。由此可见,只有正确摸清学生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方面存在的学习差异,并加以归层教学研究,就能全面地解决优等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两难状况,才能在教学中客观有效的满足同一层次学生的个体需求,从而使他们的个性得到最优发展,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把各层次的学生推进到最近发展区,使他们在不同的学习中得到提高。足见在高中新课程改革来临之际,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

二、分层次教学出发点

1、分层教学要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内在学习潜能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而分层教学的实施,更要促进全体同学主动学习的思想意识,努力使全体同学都能积极参与到相应层次的学习。对后进生:低起点,多帮助,多鼓励,陪着走;对中等生:定目标,多关注,多激励,领着走;对优等生:寄希望,多指导,重能力,自己走。实践证明,分层教学的实施是有利于激发学生内在学习激能的,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师生紧密配合,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内驱力得到了进一步培养。

2、分层教学,要使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分层教学的基本策略就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自主、合作学习,挖掘其内在的学习潜能,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以发展提高。为此,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层次特点确定教学目标或引导学生自认目标,然后分层教学或分层自学,合作研讨,共同进步,在课堂教学上,我们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每位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通过点拨、启发、延伸,把一把适合学生学习的钥匙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打开知识的大门,去开发知识的宝藏,去享受获得知识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例如学生王某,平时上课不认真,对学习不感兴趣,但这个同学化学实验动手能力强,组装仪器、药品取用等考试成绩优秀的同学都不及他。化学老师为此,再全年级进行了“化学仪器识别、组装大赛”,他在比赛中获得冠军,他激动地给了化学老师一个拥抱。后来,谁没想到他成了“重大”的研究生。

三、分层教学的实施的办法

(一)我理解的分层教学的涵义

笔者认为分层教学不应局限在一个班内进行,而应在不打烂班集体的前提下,在一个年级内进行。我的实践证明在一个班内进行分层教学,由于学生人数不多,再进行学生的分层分组,有些学科组的学生人数很少,此外,同一学生在不同学科的层次不同,这样给学生的分组带来困难,课程的安排带来不便,同时会造成师资力量的浪费。如果在一个年级内进行分层分组,把各层次组的同一学科的课安排在同一时段,并分别由不同老师在各层次组授课(当然这样就需要本年级同一学科的教师分工合作)。这样的分层教学,既便于分层分组,又利于课程的时间安排,同时不会造成师资的浪费,也有利于同学科教师间的交流。更重要的是绝大部分学生都会有部分学科分在“好班”,另一些学科分在“差班”,这使每个学生都对自己有信心,又明白自己的挑战。

(二)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办法

1、对学生进行分层分组

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教师首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因材施教中做到有的放矢。在接手新年级时,要用一套难易适中的题目对学生进行测验,然后把测验成绩作为他们分层的依据之一;了解学生此前该学科的比较完整学习情况,把它作为他们分层的第二个依据;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如:家庭教育、性格、毅志等)作为他们分层的第三个依据。依据以上三因素把学生分为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三个层次。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对学生表明,分学科班只是暂时的,每学期通过考核后都会重新分班,并且在学习中途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参加高一层次的学习班。

2、分层备课

分层分班后,教师应根据分工在备课时根据自己所教教学班的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在备课过程中,对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这必须在备课中体现出来。这样在实际的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至于使分层教学留于形式。哪些内容对哪个层次的学生是必须掌握的,哪些内容是只作了解的,对不同小组在作业上有些什么不同的要求等,这些在备课时是必须充分考虑的。同时,采取的教学方式必须是适合该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学法指导也应该是是有效的。

3、分层授课

进行分层教学中极为关键的一环就是对学生实行分层授课。由于是在年级内进行分班,就不存在在同一堂课里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的课堂上课,因此,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分层授课时,关键就是能及时掌握学生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式,采取适合该层次学生的教学手段。

4、分层作业

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使不同层次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以发展提高,作业要有针对性,要使学生不同层次的学生能“跳一跳吃得到”。同时作业要把握初级班重基础、中级班重知识、高级班重能力的原则。

5、分层考核和评价

在现阶段考核学生学习效果,测验仍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方式。这就需要对学生的测验采用侧重点不同的试卷,以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考试过程中都能将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都获得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参加测试时,对部分学生可以采用比较灵活的方式:在测验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己选择不同的试卷,即初级班的同学可以选择中级班(甚至高级班)的试卷,中级班的学生可以选择高级班的试卷,高一层次学生也可以选择低一层次学生的试卷。

此外,对不同层次学生根据各自的不同目标要求进行分层评价。当然,评价不是单就考试结果的,还应有平时作业情况、上课情况、实验情况等。每次综合评价后,初级班中进步较大的同学可以升到中级班,而提中级班退步的同学则降到初级班;而测验后中级班中进步较大的同学可以升到高级班,而提高级班退步的同学则降到中级班。

四、分层次教学的意义

笔者在我班本学科的实践证明采用分层教学之后,教师教得极为轻松,学生也学得愉快,并且各层次学生进步明显。组见分层教学的意义:

1、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能使每个学生都在课堂上学有所获。尤其兼顾了低差生,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懂,听得明,作业做得会,从而这类学生有学习的信心、兴趣,这便是学习上的一种良性循环。

2、分层分组过程中以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三个层次出现,而不出现差生等词语,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此外,在测验中,某些低一层次的同学能作的好高一层次学生的试题,这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3、由于分层分组的情况随时因学生的成绩而改变,高级班的同学不愿降到中级班去,而中级班的同学又希望能升到高级班来,这样便将竞争体制引入到了教学之中,使得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

在高中新课程改革即将来临的大背景下,要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最大限度的发展,实施分层教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当然我对分层教学也只处在初步实践和理论探索之中,所以以上有不妥之处还望多多指教。希望有更多的同行能加入到分层教学的研究中来。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的思考 第6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制度;教学改革

一、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

1.高中英语教学方法落后,学习方式转变缓慢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在教学中纯粹只是为了高考的升学率,而忘记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以及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主能力。并且,教师的旧观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懂得转变教学观念,一味地传授知识,而忘记了让学生去体验英语带来的无穷乐趣。

2.高中英语教学活动形式

教师不懂得怎样运用教学活动来改善学生的教学环境,有些教师在英语课堂上把教学活动搞得热热闹闹,但是却缺乏许多英语知识,没有按照教材内容来授课,这样则会导致学生掌握的知识不多且不牢固,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而有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则运用了太多的英语知识,这样则显得英语课堂烦闷枯燥,使学生提不起兴趣,甚至昏昏欲睡。这样则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教师的教学质量。

3.教学制度仍然不完善,不足以让活动教学课程进行到学期末

由于教学制度的严重限制,导致教师只能用普遍的活动教学方法教学,不能让教师的教学活动更深一层地进行下去,时间的不足是教学活动不能完善进行的一个主要原因,所以,想要教学更深一层地进行下去,只能改变教学制度。教学制度就像一把陈旧的枷锁,束缚着教育事业的发展。

4.教学资源不足

高中英语教师储备不足,教师资质低,知识面不完善,在面对新教材中的新词汇时会感到陌生,对于现在不断更新的教学模式,教师也越来越感到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节奏,在教学中难以利用新的生活来教导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英语,同时英语涉及的一些新科技也难以表达,让学生感到迷茫,不知道如何学习,也使得许多高中教师感到茫然,不知该如何认识这些科技,即使有些教师利用新的教学模式教学,也只是机械性地模仿教学,没用到实质上,只是在表面上利用新的教学模式,而真正用的还是以前固有的教学方法,使得教学效果还跟以前一样。

二、解决高中英语教学问题的方法

1.培养更多更高素质的教师,实行新老更替,让一些不能适应现有教学制度的教师提前退休,对于还很年轻的教师就要对其进行一系列的培训,在学习中教学,丰富教师的见闻,对专业知识进行扎实的培训,丰富教师的教学理论,让教师尝试在学习中运用新的教学模式教学,在培训期间进行各种模拟训练,还要进行如何更好地备课等的一系列培训,为教学资源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

2.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在教学中运用教学激励和评价对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教育和评价,不再以考试分数来定义学生是否优秀,应该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学生作出不同的评价和奖赏,这样才会更好地激励学生学习英语,对英语重新有很好的兴趣和感觉,只有这样英语教学才会提高到另一个层次上。

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英语教学课堂上,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模式,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计划,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学习英语,主动探究英语所带来的无穷乐趣。

参考文献:

[1]柯文娟.论《汤姆叔叔的小屋》中汤姆悲剧的必然性[D].华中师范大学,2013.

[2]余小芳.声音与权威[D].华中师范大学,2014.

[3]陈凯.《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的文本之源[D].华中师范大学,2011.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教学的思考 第7篇

一、新课改下高中英语的全新认识

1.打破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 进而引导其进行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而英语课程改革重心任务也是如此。此外,教师还要适当忽略词汇知识和语法教学, 而是从写、听、读以及说等各方面积极引导学生,促使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2.新课改指出,教师应变换角色、更新观念,即从自身的主导者地位转变成积极的引导者,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自己只作为服务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参与其中。

3 . 转变教学目标,运用素质教育代替单一的传统应试教育,且英语课堂教学中,转变单纯的教与学的教学模式,而是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写、听、读及说的能力。

二、遵守基本教学原则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1 . 明确教学与教材之间的关系。传统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完教学课本内容即为完成英语教学任务,而能力要求和教学大纲要求均可忽视。但新课标要求,英语课程教学可采取一纲多本的教学方法,并将课本作为根本开展英语教学工作, 促使学生具备写、听、读及说等的基本能力。因此,教学目标不是单纯的课本内容,课本内容只是教师为培养学生能力而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学工具。

2.营造和谐、民主的英语教学氛围。教师应认真设计英语课堂教学,积极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教师只有持着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待每位学生,并信任和尊重学生,才能让学生找到自我,以利于自身创新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从而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

3.摆正讲授与接受之间的关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教师应摆正自己的讲授者地位,以便正确点拨、导入和启发学生,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从而授学生以法和渔;而学生也应摆正自己的接受者地位,不断总结、质疑和讨论,并适当借助教师帮助解决学习难题。

三、高中英语在新课改下实行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策略

1 . 教师转变角色。英语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机遇的同时,也让教师面临着一些挑战。因此,转变自身角色,满足新课标规定要求,已成为各位英语教师面临的严峻挑战。新课改和教育改革指出,英语教师一定要重新审视自己并转变教学观念,同时明确新课改背景下的自身角色。由于英语课程教学强调师生互动,因而英语教师的角色会对学生的投入和参与产生直接的影响,也在学生学习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一定要严格依据教学步骤和活动类型正确定位自身角色,不仅要作为讲授者为学生讲授英语知识时,还要在开展教育活动时,作为一名合格的评价者、设计者、参与者、组织者以及管理者等。除了这些显性工作以外,教师在良好的现代教学意识指引下,还应承担起学生学习中的启迪者、 促进者、合作者以及引导者等重要角色。

2.创建教学情境,营造机会,选择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突显自我。合作学习过程中,需要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分组,且分组形式多样。即可分组组织辩论、情景表演或操练句型;又可将两人分为一组进行问答练习、对话或复述练习; 还可将四人分为一组讨论练习题或扮演角色;另外,也可将全班分为两组进行辩论。例如,学习高中英语课本中不列颠群岛的人文或地理知识时,为让学生直观巩固和牢固掌握相关知识,教师可通过板书地图的方式,让学生使用英语标注其中国家、首都、海洋或海峡等,并让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讲解相关内容,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还提高了其自信和兴趣,且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还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并有效克服了怕说英语的心理障碍。此外,教师还要在学生讲解后,及时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并充分发挥指导者的重要作用。而且,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和老师评价,还大大提高了自己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有效消除了英语学习中的心理障碍。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除了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教师还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的一些英语小品演出或英语短剧演出等活动,或者组织学生体验英语国家节日,并安排其参加英语朗读比赛或英语角等活动,这些活动都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且各种表现自我的机会,也大大增强了学生自学的意识和动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主能力,是依靠师生共同的努力和认可来完成的。就学生而言,应树立正确、合理的学习观,同时养成积极主动、以自我为中心的英语学习习惯; 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应严格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英语基础, 不断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灵活运用教学内容,营造活跃、和谐的学习氛围,并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从而实现以学生为主、课堂充满活力的教学目标。

摘要:在新课改这一背景,本文首先论述了新课改下对高中英语的全新认识,然后基于基本教学原则,阐述了自主学习模式,最后具体分析、探讨了高中英语在新课改下实行“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策略,以提高高中英语教学效果和质量,并为今后高中英语教学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高中英语,新课改,自主学习,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教学的思考 第8篇

一、现阶段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问题表现

1. 高中英语教学中缺少与本土文化的结合。

学习外语的必要前提是了解其所在民族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特点,有机的结合文化和语言。因此,我国在之前的高中英语教学中更加重视英语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特点,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却没有很好的进行本土文化的结合。英语作为国际用语,不仅是一种交际工具,更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在英语教学中,要不断结合本土文化,更好的学习英语交流中的技巧。交流是双向的,不仅要着重了解西方文化也要更好的进行与中华文化的结合。由于高中英语的学习中过于强调西方文化,缺少与中国本土文化的结合,从而致使许多同学在英语表达时,对西方文化可以脱口而出,而对于中国本土文化却不能很好的用英语表达。这种对本土文化缺少深入理解的问题,造成了英语教学中严重的文化不平衡性,致使学生在跨文化交际时模糊不清。

2. 高中英语教学中语言缺少实用性和交际性。

英语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以此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发挥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和交际性。然而在新课改的大趋势下,高中教师却基本将教学重点放在“考点”上,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过分注重阅读、语法、写作和答题技巧的训练,弱化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使学生的英语学习逐渐变成了只有读和写的模式。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进入没有实用性和交际性的英语教学中,不能正常的进行口语交际。

3. 高中英语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严重脱轨。

高中英语教学的偏重应试性导致学生不能真正理解英语文化以及准确的口语应用。在与大学英语进行衔接时会出现严重脱轨的问题,由于高中英语教科书与大学英语教科书的难易程度大相径庭,致使课堂授课的内容也发生改变,相对高中注重语法和笔试,大学却更加注重对英语文章的赏析,以及对该文章文化背景知识的讲解。在教学方式上,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注重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而高中英语教学中却很少出现课堂活动。

二、新课改下高中英语教学的应对策略

1. 结合生活实际,明确教学目的。

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教学目的,将英语教学与生活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学有所用。学生不再一味的以应试为目的,要从真正学好一门语言的目的出发,积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应结合中西文化,适当的在英语教科书中加入中国文化描述的文章。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上进行英语的学习,在实际生活也应该自主学习英语。例如:学生可以在课下使用英语交流;去参观文化博物馆,对英汉对照的文化产物描述进行理解;鼓励学生阅读英汉双语读物;上网结实外国笔友等。

2. 教科书体系化改革,统筹规划教学内容。

英语教科书应成体系出现,应将英语教科书改革为一体化形式,在英语教学的各个阶段设置不同的教学重点,统筹规划教学内容。例如:重点进行语法、听说训练、阅读写作的培养于初高中英语教学中;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英语基础能力进行分层次教学。在教学方法上,高中英语教师应积极的与大学教师进行学术交流,明确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优势,从中借鉴好的教学方法,使高中英语教学能够很好的与大学英语教学进行衔接。

3. 创新考核形式,培育综合素质人才。

为实现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目的,国家教育部门应积极改革创新考核形式。现阶段的考核形式大多是笔试,只注重学生的读和写,没有真正的进行口语的训练与考核,因此高考英语口语考核与英语听力相结合,将这种考核形式进行推广,面向每一个高考考生,并将口语考试成绩计入高考录取总成绩中。这样,高考英语的口语考试形式就会对高中英语课堂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促使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在高中英语教学课堂中,教师应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总结

综上所述,英语作为一门国际语言,现代人应流利、准确地用英语与他人进行沟通,注重英语的口语交际。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中西结合,根据实际教学背景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使学生切实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英语实际应用的能力,同时使学生的意志得到磨练,视野得到开阔。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进行,相对的我国高中英语教学要求也随之提高,英语教学一直是我国教育工作中的重点内容。本文通过对现阶段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为保证高中英语教学的高效性、交际性和实用性,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思考对策

参考文献

[1]蒲晓霞.新课改下高中英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学周刊A版,2014,(3):176.

[2]李丽.新课改下高中英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创业家,2013,(17):183-183.

高中地理新课改教学的思考 第9篇

一、转变教学理念

1.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新课改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一切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以学生发展为主、以学生发展为基础。 其实就是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有参与权、 选择权, 改变以往学生处于被动的教学模式,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让学生全面发展、全程发展以及个性发展等多方面得到发展。

2.注重“情感”的培养。 高中时期的学生心智尚未完全成熟,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影响着学生, 这时期的学生急需教师、家长的认可, 获得同学、教师以及别人的肯定和夸奖。 作为一名合格教师,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做到态度和蔼可亲, 在与学生接触中平易近人, 在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时, 应掌握尺度, 将问题定位于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 让他们能够享受到解决问题的成功, 从而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鼓励学生之间协同合作、交流沟通。 在地理教学中应注意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注重学生在地理课程学习的实践性,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 如多媒体等从声音、动画多方面激发学生的感官意识, 使地理教学不再枯燥无聊, 培养学生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

知识传递的最终目的是应用在实际生活中, 而不是为了考试能得到高分, 改变以往知识教学, 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这是新课改的趋势, 也是教育的目标。 作为教师,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 应打破常规, 淘汰陈旧的琐碎知识, 将素质教育真正应用到教学中。 素质教育包含以下三个层次:

1.挖掘学生潜能。 在高中地理教材中, 存在大量的图像配文字的说明, 如地形图、政区图、柱状图等等, 这些图形都以客观形象的方式刺激着学生的感官系统。 让学生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空间, 对于开发学生大脑潜能有重要意义。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培养学生掌握理解各种图形的能力, 这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学习方式、学习能力的需要。

2.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在新版教材中, 图像、文字以及多方面都包含着智能的因素, 培养学生在观察、记忆、思维等方面的能力。 在教材中, 从开始到结束都贯穿着地理思维的方式、 方法, 所谓地理思维就是地理学家们看待世界的方式、方法。 因此, 在地理教学中, 不仅是在教授学生课本知识, 更为关键的是在教授学生怎么学习这些知识。 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世界的精神, 注重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培养个人文化素养。 在地理教学活动中, 在教授学生地理知识的同时, 教师应结合爱国教育、环境教育、国情教育等多方面, 让学生科学地认识到中国国情, 了解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了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一系列的成就, 树立学生作为一个中国人应有的自信心、自豪感。

三、提高教学效率

1.转变角色。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 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主导者, 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讲, 学生在下面记笔记。 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处于被动的位置, 毫无积极性、主动性。 新课改转变了这一教学理念,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 学生有教学的参与权, 在课堂上占主要地位, 尤其在现代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 知识的获取途径不再单一, 学生在某方面掌握的知识未必比教师要少。

2.突出学科特色。 高中地理教学有别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图像的应用, 在高中地理教材中有大量的图形, 如地形图、政区图、交通图等等各种图形, 这些图形既是学习内容的载体, 也是学习地理学不可或缺的因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注重培养学生识图的能力, 看地图时先看图例、后看图, 在讲授新知识时, 教师应指引学生自己先看图、再看文字, 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3.组织学生之间沟通、交流。 新课改的教育是以人文本的素质教学, 为社会培养接班人, 因此, 在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坚强的人格与自我发展的意识, 能够不断学习与实践, 注重团体合作意识等多方面能力。教师应培养学生积极开展小组活动, 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也能培养学生协作能力、团体合作意识等多方面能力。

四、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 互联网已经在中国普遍应用,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 应紧随时代的脚步, 利用现代化的设备与手段, 是教育发展的趋势。

1.利用多媒体教学。 教材的多媒体化是以多媒体为载体来实现的, 使其教材内容更加形象化、动态化。 让学生更易于接受。 作为教师, 应花费时间、精力钻研教材, 利用网络资源、现代化设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使每节课不仅仅包含文字、图形等, 还能给学生呈现出包括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来体现知识要点, 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理解教材内容的难点、要点。 改变以往教学中教师讲、学生记笔记的模式, 学生也更加有兴趣来学习地理。

2. 教学观念是教改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在课改过程中, 教师是执行者, 教师观念的改变是课改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因此, 教师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 自身教学理念是否转变很重要, 否则, 就算再精美的课件、再高科技的教学手段也不能反应教学改革的新理念, 达不到预期的改革效果。 教师观念的改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 比如教师的再学习、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等等。

高中作文教学的新思考 第10篇

中学生作文的毛病大概有这样几点: (1) 思想贫乏; (2) 材料老套; (3) 论述肤浅; (4) 语言干瘪。针对这些通病, 我们教师就应该对症下药, 有系统地收集材料, 编写教案, 针对各年级的实际情况, 进行一些分项训练, 在不断的强化训练中, 让学生逐渐领悟到写作的一些方法。我是一位高中教师, 下面就高中作文教学, 谈一些初浅的认识。

一、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

政治头脑、哲学思想、道德修养, 这似乎是政治课的任务, 其实同样是语文课的任务。我们语文教师完全可以与政治、历史甚至是体育教师紧密合作, 经常性地寻找一些历史材料, 时事材料或学生中出现的思想问题、纪律问题, 让学生展开讨论。例如:历史上的民族英雄读书报告;爱国主义题材的演讲活动;古代文化中的糟粕研究;文化名人的生平采集。这些语文活动, 我们可以通过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的方法“互相利用”, 充分发挥教育工作者的优势, 进行正面的传道, 充分利用学生的活动, 让他们增长知识, 积累写作材料, 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理论水平。

作文水平的高低, 本质上是思想上的高低。一个人有了思想, 有了崇高的爱憎情感, 有了敏锐的是非判断能力, 那么脑子就会“聪明”起来, 就会变成“明眼人”。读文章, 看问题就会一语中的, 能从表象中看清本质。为什么我们常常听到有的人讲话能讲到点子上, 有点有面, 重点突出, 主次分明, 该讲就讲, 不该讲就只字不讲;为什么有些人讲起话来, 总是抓不住要领, 不知轻重, 不分主次呢?这就是思想水平和语文能力上的差异。所以, 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 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我们语文教师的任务, 除了讲好课文外, 还肩负着育人和组织各项活动的艰巨任务。我们要抓住各种有利时机, 多与学生交流、谈心。可以讨论, 可以撰文, 努力激发学生的爱国、爱校、爱班、爱他人的高尚情操, 培育他们有一颗善良、进取、健康向上的心灵, 努力提高他们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是写作的根本。

二、多读、多积累

如果说我们语文教师在写作上稍微“能干”一点, 嘴皮子“滑一点”, 那也无非是多读了一些书的缘故。古人说,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吟诗也会吟。”这其中的道理不言而喻。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教师如何进行工作, 怎样才能提高阅读的成效, 在此我提几条建议:

1.必须引导学生阅读方向

在高中阶段, 能自觉阅读的学生不是很多。他们的学业负担很重, 所以希望他们像古人一样悠哉悠哉地读书是不可能了。因此, 我们教师有必要加以指导, 根据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对象, 制定不同的阅读计划。阅读的内容可以是名著、名人传记、经典故事、文化杂志、杂文小报、新闻时评等等, 引导他们节约时间, 少玩游戏, 多看一些高品位的读物。要让他们知道, 看好书就是跟巨人谈话, 特别多读一些报刊时文, 常常会使人心明眼亮, 能得到许多思想上的教益和文法上的启迪。

2.老师布置任务

偷懒也许是人的天性, 勤奋是意志的结果。中学生中真正有顽强意志的能有几个呢?所以我们老师也不要寄希望于学生有多少自觉性, 我们一定要按计划布置学生的阅读任务, 让学生备2本笔记本, 一本是读书笔记, 针对具体对象, 要求他们天天写或周周写, 有布置有检查, 迫使学生挤时间去阅读。另一本是剪贴和文摘本, 要求学生平时阅读时多留心, 有好文章、好句子, 或抄下来或剪下来, 最好在旁边写几句评语。每周检查一次, 这样的阅读要求, 对学生的阅读和积累肯定有不小的帮助。

3.背诗、背成语

据说古代的大家, 近代的一些名人, 都是推崇背诗的。背诗实在是件苦差, 学生愿意背诗的很少。但是我们可以肯定, 古诗文背得越多, 心里有上千条成语、几百首小诗, 写起文章来, 就会有独特的文化底蕴, 就一定会声情并茂, 行云流水。因此, 我们语文教师要花一定的时间, 编印一些背诵的材料, 有计划地去布置, 去落实, 只要坚持, 相信一定会有收获的。

三、让训练更近于科学

任何一项技能, 归根结底还是练出来的。理论可以指导实践, 但理论不能代替实践。写文章也一样, 老师的指导再精彩, 也终究不能变成学生的写作技能。在实际的教学中, 应该说教师都很重视训练这项工作的。有大作, 有小作, 有日记, 有随笔, 训练的形式多种多样, 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多练多评, 多写多悟, 汗水肯定不白流。我所说的“训练近于科学”, 是说如何提高训练的效率, 争取事半功倍。

那么作文训练的科学化到底是什么呢?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 我想只在几个重要问题上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评价一篇作文的高下优劣, 我想不外乎思想立意、结构层次、语言表达这三个基本标准。无论从对学生的要求, 还是从功利的角度看, 能在这三个“标准”上做文章, 下工夫, 我们的作文教学也会卓有成效。因此, 我们在高中三年的作文教学中, 应该有的放矢, 有计划、有侧重地进行先单项后综合的重复训练, 尽量减少作文的随意性。每次作文要求过多, 面面俱到, 其结果是重点不突出, 作文的某些知识要素难于得到强化。学生三年下来, 对作文的具体要求还是很模糊, 也许这就是我们作文的症结所在。

学生作文的第一大问题, 就是立意不高, 缺乏思想价值。我有一次让学生写《遗憾》, 一位学生写得很好, 他举了这样一件事:一位妈妈带孩子乘车, 孩子见一位老人上来主动让座, 结果遭妈妈一顿训斥, 说孩子没出息, 孩子困惑难堪。他由此展开话题, 家长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 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家长应该是孩子的表率, 怎么能如此“家教”, 如此“示范”呢?类似这样的反面教材还有许多。这样的“遗憾”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能从个别偶然的事件中揭示出深刻的社会问题。这样的作文立意较高, 有思想深度。但是也有很多学生写了吃饭的遗憾, 穿衣的遗憾, 约会失约的遗憾, 考试失误的遗憾等等, 一比较, 孰优孰劣就一清二楚了。

立意有高度的背后, 其实就是反映了一个学生有没有政治头脑, 有没有一种社会的责任感, 有没有关心集体、关爱他人的崇高情感。一个缺少政治热情, 对社会生活淡漠寡情的人, 是很难有“思想高度”的, 即使有也会矫揉造作的。作文要有思想价值, 我们老师指导学生作文时, 就要告诉他们选材要严, 应站在社会、时代、国家、集体、道德、人生、未来的高度, 去观察生活, 去分析问题。作文立意的训练,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话题, 让学生讨论, 在长期的训练中, 培养他们“以小见大”的能力, 能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

第二, 就是文章的结构问题。文章是传情达意的, 高中阶段的议论性文章是要表达观点的, 因此, 更应重视说理的条理性。学生作文的毛病在这一块更为突出。结构、层次可以分开讲。文章的结构可以分为开头、正文、结尾。层次是指对正文部分的分解, 从几个方面围绕中心展开具体深入的论述和分析。有了这样的大体划分, 就可以按照结构和层次的要求进行分项训练, 每项训练可以多次, 在反复中巩固。

我对层次训练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从广义上讲, 学生的文章都是有结构层次的。他们也知道“凤头”“熊腰”“豹尾”, 什么“起承转合”, 但就是一写起来又没了章法, “脚踩西瓜皮”。其结果就是主次不分, 轻重倒置, 东拉西扯, 乱贴标签, 这是思维混乱的反映。究其原因, 重要的一点是缺少构思训练, 没有列提纲的习惯。现在中学生的作文大多不打草稿, 一锤定型, 这样的态度, 这样的写法, 怎么能有精品佳作呢?我建议老师们应重视写作提纲的训练。

列提纲可分三步走:

一是正确立意, 明确中心, 这是写作的前提。立意是思想的高度, 中心是构思的方向。因此写作提纲的第一点, 就是确立中心, 明确观点。

二是向自己提问。我写这篇文章, 要解决什么问题?要分析哪几个问题?提出的问题, 也就是我要写、要回答的问题。如果回答得好, 没有漏洞, 很严密, 文章也就写好了。因此, 我们在训练时, 要善于培养学生在动笔前, 先静下心来思考一些问题的习惯, 不要没想清楚, 就急于动笔。

三是有了一个初步的构思后, 应该马上列好写作提纲, 并且在正文部分, 至少有三个以上的层次, 那么, 这样的文章应该就不会有太大的偏差了。

举一例来说, 作文题为《想起大山里的孩子》。

这样的题目, 中心指向是比较宽泛的, 这就涉及到一个立意的问题。大山里孩子的善良、贫穷、落后、渴望都可以写, 也可以写我对大山里的孩子的同情、惋惜, 也可写我内心的思考。如果写议论性的文章, 就可以提出这样几个问题自问:

大山的孩子在想些什么?

到西部去的人值不值?

我们城市的孩子是不是有愧疚?

我们能做些什么?

献出一件棉衣就够了吗?

写作提纲:

主题——支持西部, 共同富裕, 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层次——引述大山里的基本情况。

去西部工作是不是傻?

如何评价最美教师这样的人物?

面对西部的落后, 我们有怎样的思考?

我们如何遥望未来, 做好现在?

有了这样的思考和提纲, 文章怎么会偏题呢?而且有了这样的纲目, 文章也就自然丰富厚实, 有血有肉了。

第三个就是语言问题。语言问题是学生作文中比较突出的问题。语言可以分三个能级:准确表达——通顺流畅——妙笔生辉。教师在教学中, 可按这三个能级进行有序的训练, 不要操之过急。语言能力的提高要有一个较长的过程, 要让学生多读多背, 多积累。语汇丰富了, 应用得多了, 语言自然流利了。要提高作文语言能力, 修改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多组织学生进行语言修改的专项训练, 在前后比较中, 让学生体会到修改的重要, 让他们养成字斟句酌、修辞润色的习惯, 那么, 情况一定会好转的。

所谓训练的科学化, 就是要求我们老师能把握住作文的主要环节, 针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梳理, 对作文的诸多要素进行分割研究, 有计划地进行分项训练, 有练有评, 循序渐进, 努力克服作文教学的随意性和无序性, 这样, 我们的工作也许更有成效。

四、重视评语

作文评语, 是学生最关心的, 所以我们绝不能忽视。在我看来, 评语有两个作用。第一, 通过交流, 不仅让学生获得作文的评价信息, 有所感悟,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很负责, 使学生对老师更敬重。第二, 评语的激励作用是无以伦比的。我们写评语要把握好两个度, 一是实事求是, 评点要有依据;二是以鼓励为主。作文中有亮点, 一定要大加赞赏。比如, “你的想象很丰富, 很有才气”“你的语言行云流水, 很有灵气”“我真佩服你胆识, 很有思想的火花”“你有一颗金子般的心灵”。学生看到这样的评语时, 他的内心是多么的甜蜜, 他一定很感激老师, 信心百倍地写下一篇作文。我们常说态度决定一切, 我们的评语如果能改变学生的写作态度, 那么, 作文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

新时期高中地理科目教学的思考 第11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习有效性;教学经验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134-01

一、教师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

高中时期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年少气盛加上自身认知的偏激,往往在与家长、教师、同学交流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状况。教师作为学生学校学习生活的重要引导者,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生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和学生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以便能够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就能够从本质上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使他们“爱屋及乌”地喜欢上地理科目。

比如,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不良表现,教师要多引导、少批评,而对于学生的积极表现,教师则要高调表扬,让他们能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积极性,让师生之间的教学工作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下,教师也要善于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很多教师认为自身的任务仅限于课堂教学,这是片面的。作为教师,应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也自然要关心学生的课下生活。比如他们在生活中遇到了哪些难题自己解决不了,需要老师帮助的?他们有哪些不良习惯是需要教师引导改正的?他们有哪些负面情绪是需要教师进行疏导的等等。只有多了解学生的课外生活、多关心他们的课下感受,才能够对于学生的学习认知进行深入的了解,这对于教师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步骤的实施也有着较强的指导意义。

二、教师善用地理的生活特点

在很多学生看来,地理知识比较枯燥乏味,学习起来比较空洞,以致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用心。其实地理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能够指导学生更好的认识我们生活的环境,更好的指导我们的实践生活。地理科目中的很多知识都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比如大气环境、水循环等等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只有我们对于这些知识进行了完善的了解与学习,才能够更好的让它们服务我们的生活,让其产生积极效应,而不是负面影响。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善于运用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作为教学切入点,通过生活化、趣味化的知识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实现学生学习的有效进行。

比如,在教学《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运用我国的交通区位图以及金沙县的地图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而交通线路密度也表现出西疏东密的特点;同样的在当地,由于地形的不同,不同的乡镇也会有不同的人口数量、不同的交通状况,乡镇、村落的分布也各有特色。教师还可以让同学们进行讨论,讲述自己家乡的聚落状况以及交通线路情况,探究造成这些状况的因素是自然原因、社会原因还是经济原因、科技原因?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切身体会来进行课文知识的消化与理解。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认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掌握了先进技术,能够在崇山峻岭中和大江大河上修建现代化的交通线路。这说明,地形条件对交通线路的影响在减弱,而科技因素对交通线路的影响在增强。比如金沙县内的杭瑞高速金沙特大桥就是科技因素对于交通线路的影响案例。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山区公路受地形影响很大,一般沿等高线修筑,呈“之”字形,需要避开陡崖、陡坡;而平原地区要处理好与耕地、村镇、水利设施的关系;同时公路选线要尽量在交通量最大、线路最短(工程量最小)、占用耕地最少之间寻求平衡,以便能够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这样以来,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熟知的内容进行渗透引导,就能够很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认知。

三、教师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

俗话说“学以致用”,地理作为一项应用学科,对于我们的生活实践有着较强的指导意义。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我们能够引导学生加强实践操作,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地理知识综合认知。比如在学习《地球表面形态》这节课的时候,笔者就引导学生课下搜集资料,探究云贵高原的形成原因,以及各种地貌的形成原因,之后让学生进行讨论、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大陆板块的运动、相互作用的效果,体会内力、外力对于地表形态的相互影响。通过课下的实践搜集,学生知道了云贵高原远古时是一个海湾,石灰岩堆积为岩溶地貌的发育提供了物质基础,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挤压碰撞抬升使这里形成广阔高原,加上该地区地表破碎、裂隙节理发育,利于雨水进入岩石裂缝,在流水长期侵蚀溶蚀作用下,形成了独特峰林盆地和美丽多姿的溶洞,金沙县内的石仓山石林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发育而成的。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够加深他们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接受程度,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同时联系学生身边的知识进行讲解,能够拉近他们与地理知识之间的距离,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此外,教师还可以在班上建立地理学习兴趣小组,引导小组成员根据学习的知识制作相关的地理知识板报,联系他们各自对于地理知识的认知,通过图片、文字、绘画等途径来表达自己对于地理知识的认知,丰富大家的学习途径,同时也加深学生自身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新思考 第12篇

一、阅读课课堂教学的现状

使用新教材后, 每单元有包括两篇课文阅读, 而目前高中阅读课上常见的有下面两种教法:

1. 细讲:

就是老师把文章中的单词的词性、搭配、用法、语法、重点、难点讲得头头是道, 上课条理清楚。讲解完后做练习, 让学生消化、接受。这种方法, 学生只要上课认真听、做好笔记, 认真地做好老师布置的作业, 比较容易考出成绩。但学生的依赖性强, 老师讲什么, 就学什么, 对自觉性高的学生来讲, 老师讲的都是重要的, 都应学好。而对一些只凭兴趣做事的学生来讲, 这样做则可能使部分同学失去兴趣, 最终放弃, 就是对那些成绩好的学生来讲, 也很难说是阅读能力就强。

2. 粗讲:

老师把生词粗略讲一下, 或放到课文中讲。课文放一遍录音, 就课文回答问题进行讨论, 然后复述课文, 最后就课文中的难点重点提示一下。这种教法更重注听说, 学生口语能力强, 但成绩不一定理想。

以上两种方法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课。

二、阅读课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1. 开展阅读活动和讲解语言知识点的关系。

有人认为, 对语言知识的掌握就是阅读能力, 这种看法显然是错误的, 在语言知识方面, 许多中国人比英美人都强, 而英美人有限的语言知识, 并不影响他们的阅读。语言知识是为阅读服务的, 是帮助学生更好、更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阅读的目的是获取信息。因此, 阅读课不应把大量的时间放在语言知识的分析、讲解上, 而把培养理解能力、思考能力挤到一边。如阅读课上成这样就误入了歧途。

2. 单词、词组的处理。

关于阅读课文中的生词如何处理有不同意见, 有专家认为, 不查字典, 不讲词义, 而靠上下文来推断, 意在培养学生的猜词能力。但不可以理解为完全不查字典。所有生词不做处理, 而完全让学生猜词义, 这是不切合实际的, 只会造成学生对词义的一知半解。我认为有些生词在阅读前处理较好。其好处是: (1) 单独处理单词, 学生更注重音、形、义。对词义的理解更准确。 (2) 使文章的阅读更流畅、连贯, 有利于学生对文章整体内容的把握。 (3) 增加单词的复现率。我们应只将那些课文中通过上下文能推断出词义的词, 留到阅读中处理。因此, 单词可以阅读前处理, 也可以阅读中处理。形式可以在特别设定的句子中, 让学生根据上下文在句中猜词义。也可在文章中猜词义, 对一些抽象词则用中文解释效果更佳。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必须注意: (1) 学生已有一定的词汇量, 上下文不再有其他的生词。 (2) 生词的意思和上下文在逻辑上有紧密联系。如在The sound frightened me.一句中, 学生无法知道frighten为何意。而在The terrible sound frightened me.中, frighten的意思就好猜了。但学生如不知terrible的意思, 则frighten的意思就猜不出。因此, 老师在阅读前应尽可能编写通过上下文使学生确切知道生词含义的句子, 训练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实际上文章的生词越少, 学生读得越顺, 才会乐于读。

3. 阅读与听力。

有些老师上阅读课时, 叫学生合上书, 听一、两遍磁带录音, 然后回答问题。这种上阅读课的方法不足取。其实, 阅读的选材和听力的选材难度是不一样的。听力材料在难度上较阅读材料要低一些, 所含生词量也大大低于阅读文章。在阅读中,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阅读速度, 达到理解全篇文章的目的, 它比听力更有主动性。而听力只能是被动地跟着说话人的速度, 对不懂的词很难根据上下文猜词义。因此, 拿有一定生词的阅读材料当听力材料是不适合的。其实, 学生们很难听一、两遍录音就能回答出阅读材料中的问题。

三、阅读的目标和要求

大纲中指出:英语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要努力使基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 并发展成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在进行听说读写综合训练时, 更要侧重培养阅读能力。新教材在编写上很好地体现出了这一要求。与初中教材相比阅读量明显加重。并体现出以读带听、说、写的特点。每单元第一部分的对话, 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既复习以前学过的内容, 又为后面的阅读铺路。既可以作听力材料, 又可作口语练习部分的参考材料, 其难度、生词量明显低于第三部分的阅读材料。在听和读的“输入”之后是第四部分的“写”。但始终重点要把阅读放在第一位。

四、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法

教育教学理论指出:阅读的过程是一个主动的、语言与思维相互作用的, 创造性的学习语言的过程。我们常常忽略了这个过程, 剥夺了学生思维的时间, 阅读的效果可想而知。那么, 怎样使学生真正成为阅读课的主体呢?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讨论、设问及默读的形式。

1. 讨论。可以是师生对话、全班讨论或小组讨论, 可以是读前或读后进行。

A:读前讨论。对要读的课文内容, 利用课本上的图片、标题或每一单元第一部分的对话进行讨论。如在上What’s your line of business?一课时, 可先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工作来提问, 让学生讨论每一份工作的职责以及如何做好这一份工作, 对学生提供的答案不作肯定, 再让他们读课文。这时, 他们会急于读文章, 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

B:读后讨论。阅读后对其内容讨论, 主要是检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是否正确, 或对某个语言点引起注意。如:What’s your line of business?一课, 可以让学生先对所给的四段文字阅读理解, 然后讨论四段文字之间的关系, 最后对四段文字的顺序做出调整。

C:话题讨论。可将阅读的内容

引申和拓展。如:How to play football一课, 就可以进一步讨论足球比赛中的其他规则。这样还可以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2. 设问;

可以是老师设问, 也可以是同学互问。同学之间的互问主要是针对课文的理解。而老师的提问往往带有目的性、指导性, 或是为了引出话题, 或是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某个现象上来。例如阅读The weather in England和Weather and climate这两篇短文时, 可以先给出问题: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weather and climate?Do you know what the weather is like in England?Can you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the climate in the city you are living?等等,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 效果比较明显。

3. 默读。

高中阶段的阅读以默读为主, 那种以听代读, 以大声朗读代替默读的阅读方法都是不可取的, 都不利于提高阅读速度, 提高阅读能力。有的老师不习惯于上课时专门留出时间让学生安安静静地阅读, 认为那样似乎不是上课, 是浪费时间。其实, 默读时正是学生思维最活跃、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 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上一篇:创新应用型人才下一篇:监测与监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