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课堂优化教学

2024-08-19

高中化学课堂优化教学(精选12篇)

高中化学课堂优化教学 第1篇

从学生的学情上来讲, 进入高中, 学业负担急剧增加, 化学课时少, 学生理解力不够。针对目前江苏省的高考模式, 学生一般会规避较难的学科, 导致大部分学生在思想上对化学不重视, 缺乏学习兴趣。从教师的角度看, 初中化学教师更侧重于基础知识的灌输, 在抓进度的同时, 相对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进入高中后, 部分高中教师没有处理好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 过度深化延伸教材, 没有给学生思考的台阶, 从而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高中化学教师要打造高效课堂, 提高课堂效率, 就要正视并纠正现阶段化学课堂中的问题, 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 让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增强独立思考能力, 并通过课堂联系生活实际, 体会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加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才能使他们切实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乐趣, 从而全面提高他们的化学素质。

一、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提问缺乏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的立足点是以学生为本, 很多教师在主观上希望加强与学生的交流, 即通过提问进行教学互动。但有时候课堂提问是无效的。首先, 假问题太多, 学生只须回答“是”或者“不是”。其次, 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短, 没有让学生形成较为成熟的思维, 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的讲解。再次, 难易程度把握不够, 太容易, 学生不用思考;太难, 学生没有教师的引导, 无法解答。所以, 教师在课堂上要提供有效的问题情境, 组织真正有效的讨论和交流, 让学生的思维深化, 在教学互动的过程中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

2. 探究性学习流于形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自主探究成了教学课堂的靓丽风景, 《化学课程标准》中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 根本目的在于改变过去那种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 有的教师为了探究而探究。探究型学习缺乏实效、流于形式, 存在着以下误区: (1) 探究过于泛化, 缺乏探究有效性; (2) 探究过于重视形式, 忽略探究实质; (3) 探究过于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忽略教师指导作用; (4) 简单地把动手实验等同于探究式学习, 探究方式单一。教师培养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式固然重要, 但更重要的应当是启发他们的思维, 培养和树立其提出问题的质疑精神。

3. 合作学习成为摆设

自新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以来,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 似乎但凡公开课, 必要的程序就是合作学习。有时候我们会看到这样的合作学习, 教师宣布讨论, 学生就必须进入状态, 即使没有任何探究欲望, 教师宣布结束, 学生立刻停止, 显然这样的合作学习是为了完成预设而进行的, 谈不上完成度, 更谈不上效果。反思其中的原因, 可能是有些教师为了体现新课改的理念而特意安排的, 这必然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如果在平时的课堂中只有合作学习的形式而没有合作学习的内容, 学生就无法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而且合作学习的内容对于学生而言都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较难把握。总之, 种种原因让合作学习大多停留在形式上, 成为课堂的一种摆设。

4. 重知识与技能, 轻过程与情感

很多教师在落实课程目标的过程中还是过分重视知识与技能的教学, 对于过程与方法有所忽略, 更加忽视情感态度。比如在化学实验教学的时候, 有些教师会更重视实验现象或者考试知识点, 而对于现象出现的原理、操作的过程或者实验中的偶发现象往往忽略或者一带而过。有些教师将题目中的关键词语、重点语段都帮学生一一标出、总结出来, 但是却不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推理的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师要学会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方法, 重视思维过程, 在教学互动的过程中加强情感的教育。

二、于细节处落实化学知识, 打造高效课堂

1.课堂教学走向生活化

法国教育家罗素说, 教育要使儿童过美好的生活;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 教育即生活;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 教材只能作为教学的依据, 要教得好, 使学生受益, 还要教师善于利用。知识本身来源于现实生活, 课堂生活化确实是新课程及其教学改革的一大基本走向。只有来源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课程和教学, 才具有深厚的生命力。因此, 教师可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认识规律, 从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实例出发, 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紧密结合教材, 充实重组教材, 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 从而更积极主动地学习。

2. 课堂教学走向情景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要使掌握知识的过程让孩子们感到厌烦, 不要把他们引入一种疲劳和对一切漠不关心的状态, 而要使他们的整个身心充满欢乐。”创设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情境, 能让学生轻松地参与其中, 让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境紧密相连, 鼓励学生质疑, 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让学生有事可想、有话可说, 课堂教学便自然进入了学生的生活, 情景化的教学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 点燃思考的火花, 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氛围中获得更有效的学习。

3. 课堂教学走向精细化

精细化的教学要求以人为本, 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要精细化, 教师就要对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预先进行精心的准备和设计, 详细备课包括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教学的每个环节都精细化了, 教学效果必然会有非常大的提升。精细化教学实质就是追求教育教学的最佳境界, 即扎扎实实的钻研精神, 强调的应是教学目标的精准、教学设计的精心及课堂教学的精彩, 体现的是对课堂教学细节的关注, 是对师生互动课堂的关注, 提倡的是“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的学习状态。

4. 课堂教学走向艺术化

“教学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门艺术, 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体。”有效果有效率的教学基础在于教师对教材的认识水平, 更在于教师讲课的艺术。对教材深入浅出的讲解能让学生增强学习的理解力,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成功的艺术性教学依赖于教师扎实、深厚的功底, 如:亲切大方的教态, 清晰流畅的语言、整齐有序的板书以及有效、合理、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教学艺术化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能激发他们积极探索, 产生学有所思, 学有所想, 学有所得的最佳教学效果。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优化初探 第2篇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那种依靠增加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做法,显然是违背了教学规律,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妨碍提高全民族素质这一总目标的实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为中心。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课堂教学应该抓好每一个环节。

一、教学目的、任务明确具体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要以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矗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有着广泛的联系,对于我国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师组织一堂课,首先要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目的任务是教学的纲,教学目的、任务一要具体明确,二要全面恰当,在知识技能方面明确哪些应该理解,哪些应该掌握。在能力、思想品德方面,通过哪些内容、活动或练习,培养哪些能力和思想品德。一堂课,一方面有主要的一两项目的。如学习新知识,或进行某种技能训练。同时,要全面考虑发展双基和教育的各项任务以及能力的培养,如何贯穿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例如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要求教师不仅做好实验,还要教给学生如何观察实验过程和结果;要培养学生的技能,就要通过一定的练习,使学生掌握相当的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和方法,以适应实际需要,防止出现教学上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知识教学优化

现行的化学教材是面向全国的`。它只是根据教学大纲提出一般的教学内容。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地传授,是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的。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真学习大纲,钻研教材。钻研教材不仅是对教材的理解、领会、还包括对教材的加工处理。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教学条件,(实验设备、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及自身的教学经验驾驭教材。注意知识、技能、能力的相互联系和前后照应,并根据学习迁移的原理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一方面从旧知识引出新知识,促进新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学习新知识时,还要注意为以后学习作好辅垫。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重点概念要使学生透彻理解,重点的技能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要形成一个有主有次,有详有略,前后有序,张驰适宜的知识结构。

课堂知识教学是由教师的语言和板书表现出来的。教师能否掌握语言艺术,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语言规范准确能使学生得到严格的训练,形成一丝不苟的学风。反之,讲课模棱两可,实验结论似是而非,将使知识的本来面目全非。因此教学语言应字斟句酌,完全符合学科知识,不允许有半点疏漏。此外教师语言还要求既精练、丰富、生动活泼,又有幽默感,同时还要速度适中,这样可以增添课堂活跃气氛,减少疲劳,激发兴趣。板书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的一种手段,好的板书能够帮助教师表达讲课的程序和内容,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能够体现出讲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好的板书还能弥补教师讲授的不足,起着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的作用;好的板书便于学生记笔记,有利于学生进行课后复习,理解和巩固知识。因此板书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定要精心设计,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重点、难点设计出最合理的板书,排列出的纲目以及图表等要清楚,字迹要工整,规范。一堂课一般一个板面,并分主、副使用。如一个板面不够,可用投影片或小黑板。

三、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是使教学过程达到优化的一种推动力。

化学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科的特点出发。初中生学习化学,往往反映内容多,杂乱,理不出头绪,要记的东西多,容易忘。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对实验现象兴趣很浓,但并没有因此形成稳定发展的内在动机,也不晓得应该怎样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想问题,更不会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去想问题,不重视记忆、理解重要的事实、述语和原理、造成知识上的脱节,甚至学习水平分化,所以教师要有针对性地下功夫,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情境,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最主要的是激发和发展学生探索、求知的内在动机。

比如,在绪言课教学中,演示镁带燃烧,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生动的实验现象,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共同点?表明了什么道理?应当得出什么结论?并在这一认识过程中,从学习方法上给学生以启迪,初中学生关于化学的准备知识是薄弱的,加以化学运动形态较物理运动形态更复杂、更抽象、一般难以直接地、简明地重现,这就给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再加上初中阶段的学习内容,因受学习水平的限制,描述性知识偏多,概念多,而且集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随时向学生指明需要记忆的内容,记忆的方法,要努力化难为易,多联系学生熟悉的常识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多设计一些生动形象化的教学方式,多引导学生议论、讨论和练习。在学生认识水平的基础上,引导得出结论,上升为概念和理论。初中学生一般不大讲究学习方法,或习惯于按照学语文、数学的方法来学习化学,这就需要化学教师从一开始就运用典型实例,给学生以指导,要结合实验或实物来记忆物质的性质,变化的条件,以及反应后的产物。要注意联系对比,从个别中概括出一般,从个性分析出共性。比如,学习过氧气的物理性质以后,要给学生点明,学习和记忆的顺序,即按色、态、味、嗅、溶解性、密度、熔沸点的顺序,虽然不一定求全,但有个记忆和再现的顺序,就便于联想和回忆;当学习氢气的物理性质时可以提示学生联系氧气的物理性质来学习、记忆。

再比如,当学习到有关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浓度的计算时,学生往往习惯于按数学计算的思路,急于代公式求解,这时教师要把住方向,要引导学生把注意力先集中到充分理解概念或原理上,在明确了计算依据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找准相关项(量)的关系后,再求解。在这里的关键是明确正确的解题思路,掌握符合逻辑的解题格式和方法。

四、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一定要重视实验教学,教师的演示实验一定要直观、显明、省时、准确、安全。学生实验一定要课前准备好,课上教师组织、指导好。

浅谈高中化学课堂优化教学 第3篇

一、要有清晰明确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

初中化学是化学教学的启蒙阶段,而高中化学则是在化学启蒙的基础之上,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化学技能和应用化学的能力。高中化学不同于初中化学,也不同于大学的专业化学,有它的自己特点,作为教师应该时刻清醒地意识到高中化学的定位。高中化学应该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为学生更好地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深造打好坚实的基础。所以教师上课要有清晰明确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

教师组织一堂课,要深刻了解教学大纲、教材,要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大纲确定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还要注重双基和教育的各项任务的以及各项能力素养的培养,即将他们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之中。比如实验教学,教师在做演示实验的时候,一方面传授化学知识,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时候不仅仅是巩固所学知识,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掌握好相关技能。

教师上课要有清晰明确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并不是要求教师在假期就将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定死,不能更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来调整每一节内容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来适应实际教学需要,进而防止教学上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知识教学优化

上课离不开化学教材,但是教材不过是根据教学大纲提出的知识内容的汇总和排列。教师应该深入研究教学大纲,然后根据教学大纲,对所讲的教材进行整合和优化,通过钻研教材来优化知识教学。

关于钻研教材,并不是让老师埋头苦读教材,而是全方位地考察教材,对教材进行深加工。教师要有能力将教材相关东西进行各方面的准备,比如学生的实际、教具的挑选、教学手段的使用以及自身经验。

知识教学优化重点在于教师的功力,能否深入浅出地将知识呈现给学生。高中化学各项知识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教师要能让学生意识到知识之间的联系。知识的学习是有规律可遵循的,教师讲课时要根据学生知识迁移的原理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比如能从旧知识中有序的地引出新知识,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复习旧知识。

教师能否很好地用语言呈现教学内容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化学教学教师需要具备的自己的语言风格,比如幽默风趣,比如严谨。如果教师在讲授知识的时候模棱两可,实验结果似是而非,知识本来在课本之上还是清晰的,但是教师讲完之后学生却一头雾水,反而适得其反。所以高中化学教学语言教师不能过于随意,一定要字斟句酌,讲课的语速要适中、生动幽默。

板书对于学生而言意义重大。简洁明了的板书有利于学生了解知识轮廓,有利于学生课后记忆,也有利于学生复习总结。所以高中教师应该依然重视板书的作用,根据教学重难点设计出符合学生记忆习惯的优秀板书。

三、精选适当的教学方法

高中化学教学教学方法已经有了深入的探究,教师已经有了共识,教学首先要从学科特点出发,其次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高中生学习化学反映教学内容多,头绪过多,学生感觉压力大。针对此,笔者认为教师要有针对性的下工夫,要为学生寻找最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要为学生创设最佳的学习情境,尤其是针对高中生的学习心理,激发学生的内在求知动机。

有的老师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看似热闹,但是由于只关注了教学方法的形式创新,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和学生的承受能力,造成学生学习效果不佳。有的老师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用一些强化训练或者过于施压的方法来实现学生的学习,学生往往实现了短暂的学习,却丧失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加大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形成知识概念,进而获得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这对学生的学习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教师一定要重视实验教学,很多时候教师都把实验教学当做辅助教学,但是教师在实验教学的时候可以把很多课堂无法最佳呈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对于学生而言,直观明白准确的实验给予的知识教学远远胜过教师在课堂之上的喋喋不休。很多学校不喜欢展开实验教学,害怕危险或者担心事故,但是对于化学而言,离开实验,知识的传授很难延续下去。

教学是师生互动的,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不应只关注自己的教学是否科学系统,更应该考虑的是学生是否获得了知识的动力,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获得了知识的增长。

如何优化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第4篇

一、以人的素质教育作为目标,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

要从生命的高度来看待教学,不能把课堂教学过程只简括为特殊的认识活动,而应把它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历程,把它看作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因此课堂教学目标不能只局限于认知方面,不能只看重学科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课堂教学应为全面达成教育目标服务。

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已经在我国开展得如火如荼,新的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新课标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将课程目标从三个维度来描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本身就是体现了“教育要以人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的理念。

高中化学教学是初中化学义务教育的延伸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也要考虑学生的多样化发展方向。由于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有着广泛的联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传授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习惯,以及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上,而不能仅仅将目光聚焦在考试分数上。

二、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优化知识教学

广义的知识包括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主要回答世界是什么的,是一种静态的知识,化学教学法中所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就属于此类知识。程序性知识主要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回答“怎么办”的问题,是一种动态的知识,其中又分为对外办事的“智慧技能”和对内办事的“认知策略”两个亚类。[1]

化学教学在中学学科教学体系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高考”这一基础教育的“终端评价体制”的形成当然是主要原因,而与中学化学的学科地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化学的迅速发展及化学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中学化学教师既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又要丰富学生的化学知识,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这就迫使教者必须自觉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潜心研究化学教学的基本规律,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和课堂效率的最优化。

现行的高中化学教材有三个版本:人教版、鲁教版、苏教版,它们均只是根据教学大纲提出一般的教学内容,应该把它们看作是教学的辅助工具或教学媒介。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地传授,是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的,因此每一位高中化学教师都应该认真学习大纲,钻研教材,学好、用好、处理好教材,注意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过程与方法的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树立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前后照应,并根据学习迁移的原理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同时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重点概念要使学生透彻理解,重点的技能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要形成一个有主有次,有详有略,前后有序,张驰适宜的知识结构。

课堂知识教学是由教师的语言和板书表现出来的。教师能否掌握语言艺术,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语言规范准确能使学生得到严格的训练,形成一丝不苟的学风。反之,讲课模棱两可,实验结论似是而非,将使知识的本来面目全非。因此教学语言应字斟句酌,完全符合学科知识,不允许有半点疏漏。此外教师语言还要求既精练、丰富、生动活泼,又有幽默感,同时还要速度适中,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减少疲劳,激发兴趣。板书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的一种手段,好的板书能够帮助教师表达讲课的程序和内容,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能够体现出讲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好的板书能弥补教师讲授的不足,起到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的作用;好的板书便于学生记笔记,有利于学生进行课后复习,理解和巩固知识。因此板书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定要精心设计。

三、运用任务分析技术合理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是使教学过程达到优化的一种推动力。化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科的特点出发。中学生学习化学,往往对实验现象兴趣很浓,但并没有因此形成稳定发展的内在动机,不知道应该怎样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思考问题,更不会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去分析,不重视记忆、理解重要的事实、术语和原理,造成知识上的脱节,甚至学习水平分化,所有这一切都需要教师要有针对性地下功夫,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情境,针对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

任务分析定义很多,十分复杂,通常将教师所做的任务分析可界定为做如下几项工作:[2]

1. 通过对教材与学生的分析,确定单人或单课的具体的教学目标;

2. 对教学目标中的学习结果进行分类;

3. 根据对不同类型的学习条件分析,揭示实现教学目标所需要的先行条件;

4. 确定与教学目标有关学生的起点状态。

四、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一定要重视实验教学。教师的演示实验一定要直观、显明、省时、准确、安全,学生实验一定要课前准备好,课上教师组织、指导好。

总之,教师是优化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执行者,学生作为教育的客体和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教师的教一定要落实到学生的学上。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教学形式,教师的一堂课不能只满足合乎科学性、系统性,还必须使学生有获得知识的动力,使学生带着高涨的情绪进行思考和学习,使学生处在积极的智力活动中,只有这样才算达到了教学目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61.

高中课堂优化地理教学论文 第5篇

1.优化教学目标,引领教学有效开展

在高中地理教学工作中,教学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方向引领,教学目标的素质化程度与整个教学活动的成效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深入研究素质教育的目标与要求,以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基础为出发点,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制订应当体现有效性,将其细化到单元、章节以及教学课时的目标,形成环环紧扣、逐层落实的有效教学目标体系。科学有效的教学目标对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具有积极的作用,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紧密结合起来。教学目标的设置应当防止出现两个极端,既不能设置过难,这样会降低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也不能设置过易,这样会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投入程度,要选准恰当的度,保持适中的难度系数。教学目标的设置还应当体现全面性原则,不仅要着眼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还要将情感、态度等方面融入其中,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三维教学目标的设置方面,知识与能力版块的目标还应当体现差异性原则,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异适当调整难度系数,既要能够满足地理学科教学的基本目标,还要兼顾学生的能力状况,对难度进行适当的微调,保证全体学生都能够有效投入到地理学习活动之中,从而有效提升教学互动的有效性。

2.优化教学方式,打造生动高效课堂

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当强化教学方法的指导,以高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生动效果,让学生喜爱地理学习,并轻松地学习。

首先,教师要注重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子,将其有效运用于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是较为有效的积极情感,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能够为课堂营造浓厚的氛围。现行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具有许多趣味性的教学信息,为教学生动性的提升提供了必要基础。教师要善于做“裁缝”,将教材中的趣味信息与搜集到的补充信息制作成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让教学活动充满形象性,从而有助于教学成效的提高。例如在“世界的洋流分布”教学中,笔者向学生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的一个案例,英法军队对直布罗陀海峡进行了最为严密的封锁,德军被封锁在了地中海,但是德军经过研究,发现大西洋和地中海之间的密度流可以帮助他们脱离困境。德军将潜艇潜入海底并熄灭引擎,顺着洋流溜过了直布罗陀海峡。这样的趣味故事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接下来对洋流的学习营造了良好氛围,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更为集中。

其次,教师可以发挥教材中图像的作用。地理分布图、示意图以及景观图等,都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教师可以借助于图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与探究。如在“世界地震与火山的分布特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出示“六大板块示意图”,要求学生与“世界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图”进行对比,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效果。这样既能提高形象效果,也能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从而进行深刻的分析与研究,以提高教学的深度与广度。

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进行学习研究,如指导学生运用地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去野外进行考察验证等。理论联系实际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生动效果

随着高中教学条件的改善,信息化教学媒体已经成为了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信息化教学手段融入地理教学也是当前地理教学改革与教学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抓手。

高中地理教师应当强化这一方面的钻研,运用多媒体手段形象直观演示的优势,提升课堂教学的生动效果,让学生学得有兴趣和更高效。例如在“山地形成”的.教学中,仅凭口头讲述与示意图难以让学生全面掌握其形成过程,此时多媒体手段就可以派上用场。笔者运用多媒体可见演示的方式,模拟演示了地球板块运动的过程,让学生看到岩层受到地壳挤压形成褶皱,褶皱岩层组合最终形成了皱褶山,岩层断裂位移则形成了断块山。这样的多媒体模拟演示将地球内部的运动过程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比起口头讲授的方式,成效更为明显,有助于学生缓解对知识点理解的难度。在多媒体直观演示的基础上,辅之以教师的启发点拨,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理解效果更为显著。另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介绍各种趣味的地理知识,让学生欣赏美丽的世界风景等,这对于丰富地理教学信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具有显著成效。

4.优化教学流程,构建立体高中教学体系

许多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没有能够注重课前与课后的延伸与拓展,局限于单纯的地理课堂,导致地理教学陷入停滞状态。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将教学环节进行前置与拓展,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良好平台,以科学的教学体系与流程全面实现学生培养目标。

在教学环节前置方面,笔者着力帮助学生制订科学有效的预习计划,自己尝试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基础信息,去分析理解教材中知识点与内在规律。在预习活动环节,笔者帮助学生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同时注重在预习活动中总结学习的难点,以增强课堂学习探究的针对性效果。在课堂教学环节,笔者将更多的精力投放于学生的启发引导活动。在对地理知识的讲解过程中,笔者没有进行直接的讲解,而是运用教学探究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教学探究题进行分析研究,集中大家的智慧进行突破。学生在集体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教师相应地开展点评与点拨,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学习答案,在训练学生分析研究能力的同时提高了知识点掌握效果。另外,课后拓展环节的有效运用也很重要,笔者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运用于课外研究实践之中,并针对学生感兴趣的地理现象与问题进行分析,以撰写调查报告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高中化学课堂优化教学 第6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教学情境,就是使学生从事学习活动、产生学习行为的一种环境或背景。它是传递信息的载体,能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智力背景,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实践活动和情感体验的空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一切新的学习都建立在以前的经验和学习基础之上。教学情境必须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生动而具体的生活场景和社会现象使之成为学生自主建构新知识的基础。

一、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方式

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为了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积极探究,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的目的。因此,成功的问题情境应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创设出的难度适中,问题情景清晰,能引起学生共鸣,又有助于学生形成认知冲突的化学问题。化学作为一门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有很多的素材是可以供教师挖掘来作为问题情境的:可以多渠道获得信息,从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媒体上寻找素材,及时捕捉科学前沿的最新信息,从有趣的实验现象中整理线索,从丰富的生活中寻找材料,从教材中挖掘内容,充分运用这些素材来设计好问题。在实际教学中,通常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来创设问题情境。

二、创设的情境要引发学生的思考

学习情境的创设不但要联系学生实际,激发学习兴趣,还要能体现有效激发学生的化学思考,引导学生将思维聚集于情境内所隐含的化学知识上。比如,在讲授盐类水解的相关内容时,可这样提出问题:纯碱为什么称为碱,它到底有没有碱性呢?接下来的问题则顺理成章了,用pH试纸检验一下,就可以得到结论;为什么会有碱性,又会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索Na2CO3在溶液中存在的形式,从而得到盐类水解的实质。一个简单的情境,就抓住了学生的思维,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进一步积极探索新问题。

三、学科与生活的结合点入手

化学与生活联系紧密,生活中处处涉及化学,从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入手来创设情境,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又有助于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日常生活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空气中氧气的存在使得我们生活在一个氧化性的环境中。钢铁腐蚀,铁锅生锈,铜质水管长铜绿,铝质器皿擦亮后变暗都是被氧化的结果。切开的苹果放一段时间,切开的表面会变红,是维C被氧化了。由于情境的背景材料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社会实际,学生感到既熟悉,又奥妙无穷,感到化学就在身边,在生活中,在社会实际中。学习化学,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有利于人类的进步,学生学习的欲望于是高涨,学习的需要不断内化,学习的动力源源不断地产生。

四、利用化学史料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史和化学故事也是创设探究情境的重要资源。我国著名化学家傅鹰先生说:“化学可以给人以知识,化学史更可以给人以智慧。”回顾化学家们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科学探究过程的情感体验,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

例如,在讲述《苯》这一节中,苯分子的结构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理解上的难点。讲述时,可结合苯的发现、苯的分子式确定(C6H6)以及苯的环状结构的建立过程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苯的分子式里,氢原子远远没有达到饱和,明显不具备前几节所学的几类烃的结构特点。这时就提到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山于受到梦的启示,建立了苯的环状结构学说。教师讲述苯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单双键交替结合而形成环状结构。最后引导学生结合其它事实很好地理解苯分子中碳氢键与碳碳键的等价性(如:苯的一卤代物只有一种,相邻碳上的两个氢被两个氯取代只有一种等)。这样一来,学生的知识水平得到提高,又体验了科学发展的历程。

五、利用多媒体创设模拟情境

现代多媒体技术,主要包括幻灯、投影、录音、电视、电影、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能把生动的动画、图像、清晰的文字注解和优美的声音有机地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能抛开某些表面的、次要的、非本质的因素。将内在的、重要的、本质的东西突现出来,在屏幕上实施微观放大,宏观缩小。借助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对革新教法、诱导学法的改变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利用多媒体能创造出具有丰富的图、文、声、动画等鲜活的情境,能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给学生展示所研究对象的實质,能使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同时受到刺激,激发兴趣,活跃思维,改变思维方式,为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容易产生问题意识,为探究活动奠定基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实际教学中,有些现象无法利用实验等宏观手段去验证时,利用多媒体可以弥补教学中的这一不足,使得抽象、复杂变得形象、简单。

总而言之,高中化学教学中采用情境式教学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巧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要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的素质,把新课改理念渗透到教学中,努力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不断改善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熊梅.高中化学情景式探究教学初探[J].课堂理念与教学方式,2013(16)

优化化学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效率 第7篇

一、教学目的、任务明确具体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 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要以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 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

教师组织一堂课, 首先要根据教学大纲, 教材和学生实际, 确定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目的任务是教学的纲, 教学目的、任务一要具体明确, 二要全面恰当, 在知识技能方面明确哪些应该理解, 哪些应该掌握。在能力、思想品德方面, 通过哪些内容、活动或练习, 培养哪些能力和思想品德。一堂课, 一方面有主要的一两项目的。如学习新知识, 或进行某种技能训练。同时, 要全面考虑发展双基和教育的各项任务以及能力的培养, 如何贯穿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例如通过演示实验,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这要求教师不仅做好实验, 还要教给学生如何观察实验过程和结果;要培养学生的技能, 就要通过一定的练习, 使学生掌握相当的技能。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 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和方法, 以适应实际需要, 防止出现教学上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知识教学优化

现行的化学教材是面向全国的。它只是根据教学大纲提出一般的教学内容。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地传授, 是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的。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真学习大纲, 钻研教材。注意知识、技能、能力的相互联系和前后照应, 并根据学习迁移的原理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一方面从旧知识引出新知识, 促进新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学习新知识时, 还要注意为以后学习作好铺垫。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 重点概念要使学生透彻理解, 重点的技能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要形成一个有主有次, 有详有略, 前后有序, 张弛适宜的知识结构。课堂知识教学是由教师的语言和板书表现出来的。教师能否掌握语言艺术, 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在化学教学中, 教师语言规范准确能使学生得到严格的训练, 形成一丝不苟的学风。反之, 讲课模棱两可, 实验结论似是而非, 将使知识的本来面目全非。因此教学语言应字斟句酌, 完全符合学科知识, 不允许有半点疏漏。此外教师语言还要求既精练、丰富、生动活泼, 又有幽默感, 同时还要速度适中, 这样可以增添课堂活跃气氛, 减少疲劳, 激发兴趣。

板书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的一种手段, 好的板书能够帮助教师表达讲课的程序和内容, 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能够体现出讲课的重点, 难点和关键,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好的板书还能弥补教师讲授的不足, 起着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的作用;好的板书便于学生记笔记, 有利于学生进行课后复习, 理解和巩固知识。因此板书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定要精心设计, 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重点、难点设计出最合理的板书, 排列出的纲目以及图表等要清楚, 字迹要工整, 规范。

三、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是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 是使教学过程达到优化的一种推动力。化学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从学科的特点出发。初中生学习化学, 往往反映内容多而杂乱, 理不出头绪, 要记的东西多, 容易忘。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化学时, 对实验现象兴趣很浓, 但并没有因此形成稳定发展的内在动机, 也不晓得应该怎样由表及里, 由浅入深地想问题, 更不会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去想问题, 不重视记忆、理解重要的事实、术语和原理、造成知识上的脱节, 甚至学习水平分化, 所以教师要有针对性地下工夫, 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情境, 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 最主要的是激发和发展学生探索、求知的内在动机。比如, 在绪言课教学中, 演示镁带燃烧, 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生动的实验现象, 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共同点?表明了什么道理?应当得出什么结论?并在这一认识过程中, 从学习方法上给学生以启迪, 初中学生关于化学的准备知识是薄弱的, 加以化学运动形态较物理运动形态更复杂、更抽象、一般难以直接地、简明地重现, 这就给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带来了较大的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 随时向学生指明需要记忆的内容, 记忆的方法, 要努力化难为易, 多联系学生熟悉的常识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 多设计一些生动形象化的教学方式, 多引导学生议论、讨论和练习。在学生认识水平的基础上, 引导得出结论, 上升为概念和理论。

四、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帮助学生形成概念, 获得知识和技能, 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 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 一定要重视实验教学, 教师的演示实验一定要直观、显明、省时、准确、安全。学生实验一定要课前准备好, 课上教师组织、指导好。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指导者, 学生是教育的客体, 又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教师的教要落实到学生的学上。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学形式, 教师的一堂课不能只满足合乎科学性、系统性, 还必须看到学生是否有了获得知识的动力, 学生是否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 进行思考和学习, 是否处在积极的智力活动中。

高中化学课堂优化教学 第8篇

一、优化高中数学教学的目标

教学目标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预期达到的结果,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首先,要顾及教学目标的全面性,既要有知识方面的目标,又要有能力、思想方面的目标。教师如果在目标制定上只注重知识方面,而忽视能力与思想方向,只注意教学结果而不注重教学过程,就不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要以具体的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水平差异,提出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目标,设置不同类型的问题,采取“同班异步”法进行教学,从而充分发挥目标对全体学生的激发、导向、调控作用。优化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活动为主线。一堂课40分钟,时间短而宝贵,一堂课的目标能否完成要看教师把握各个教学的环节如何。教师要因势而导,既放得开,又能收得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学中活动。

二、优化高中数学教学的教学结构

1. 回顾性练习。

这一环节要根据不同的课型来确定是否需要,一般在新授课采用,其目的在于转变过去教师提问,一个学生回答或全体学生回答的做法,这样可以使全体学生真正参与到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上来。我们的做法是:根据上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精心设计练习,由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要求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快速回忆上一节课学过的知识,并能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教师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简单的点评。

2. 课题的出现。

每节课都要有课题,为学生明确这节课要讲什么内容,要掌握到什么程度,使学生有所准备,上课的时候有目的、有重点地跟着教师的节奏。我们教师要根据具体内容和学生情况设计课题,并且在设计课题时要反复地推敲,以让课题最贴切、最明了地向学生展示学习任务、传达教学目标。

3. 新课的引入。

学生的认知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当然新知识也是在已有的旧知识基础上习得的,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旧的课堂教学结构恰恰忽略了这一点,使教学环节产生断层。我们充分重视新知识的引入,把它作为课题结构的重要环节,会降低学生习得新知的阻力。例如,在直线与平面判定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熟悉的足球门的横梁、门柱与地面的关系直接导出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同时揭示直线与平面的判定方法,使学生顺利进入本节课的中心内容。这样的引入可以让学生省下不少理解的时间去进行相关练习,提高自身的数学能力。

4. 师生探究。

这是一节课的核心。教师若能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共同突破难点、重点,就把握这一环节的关键。例如,我校教师在实验课上进行“平面的性质”一课的教学,教师以门为线索,完成新课的传授。整个课堂探究过程始终与门有关,导入与门有关、定义平面与门有关、研究公理及推论与门有关、例题与门有关。教师在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内完成新课的教学,受到了同事们的好评。

5. 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不仅是对教学的检验,同时也是学生知识升华的过程,这一环节要有充分的时间保证,要允许学生自己去咀嚼知识,消化理解。以往的教学结构大都将这环节的一部分或全部分放到课后去完成,学生知识接受与运用的间隔时间过长,教师得到的反馈周期也相应变长,随之而来的便是一系列的恶性循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了这一环节,保证了学生对知识当堂消化理解的时间,便能及时准确地把握教学进程,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三、优化教学手段

在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中,教学手段的拓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以操作、实物、图像为主线的具体形象教学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以微机、幻灯、电视为主线的电化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在教学“直线与平面判定”时,我们为学生剪辑了一分钟的世界杯足球射门集锦,向学生演示足球擦着立柱和横梁进球的场面。这种教学手段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认知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优化教学方法

我们知道,只有较高文化知识水平不等于就能教好学生,如果不探求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也不易接受,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也就谈不上提高教学质量。高中数学知识量大且难度高,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彻底改变满堂灌与注入式教学,根据学生实际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学双曲线的几何性质时,我采用尝试教学法,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在对比椭圆几何性质的基础上试一试。我先不讲,指导学生自学课本,最后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出双曲线的几何性质。我认为应用这种方法可以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法。

总之,只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策略,就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把课堂教学推向更高的境界。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教学论.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优化初探 第9篇

一、“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一节“科学探究教学”模式的设计

1. 创设问题情景

先通过提问一定条件下, 溶质是不是可以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溶剂里呢?从这一个问题导入新课, 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问题情景.点出研究的主题, 引发学生思维和进行实验探索活动.

2. 猜想与假设

鼓励学生大胆进行猜测, 对问题可能的答案做出猜想或假设, 并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猜想和假设作初步论证.

3. 科学探究

在教师的指导下或通过小组讨论, 提出活动方案, 制定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在A, 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0 m L水, 然后将硝酸钾固体一份一份 (每份1克) 加入两支试管中, 振荡, 等前一份完全溶解后, 再加入另一份, 直到固体的溶解量不再增大为止 (保留这两支试管及其中的物质) .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注意观察和思考相结合.

4. 交流讨论

讨论是一种集体活动, 是在个人独立思维, 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 主要对一些理解不深, 认识不一致的问题进行讨论.与他人交流时, 既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又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最后以小组单位进行对问题的小结, 归纳内容的关键点和重点.

5. 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总结结论时教师要强调两个方面 (1) 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里 (2) 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有两个: (1) 饱和溶液的概念 (2) 溶液的饱和与否跟溶液的“浓”“稀”关系的不同.

我解决重点和难点的方法同样是通过创设问题情景———猜想与假设———科学探究———交流讨论———归纳总结这一教学模式, 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相应的知识.具体步骤如下:提出第二个问题,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有哪些?创设一个新的问题情景, 让学生继续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 通过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转化关系:

并且使学生知道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即氢氧化钙的特殊性) .同时由这个转化关系反馈并巩固饱和溶液概念定义时所强调的两个方面.这样前后相互照应, 使学生能够全面理解饱和溶液的概念.对于本节课的另一难点:溶液的饱和与否跟溶液的“浓”“稀”关系的不同, 我仍然用 (1) 创设问题情景 (2) 科学探究 (3) 归纳分析等步骤来解决.在归纳分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物质溶解能力大小出发以及它们所形成溶液的“浓”“稀”与饱和不饱和之间的关系.最后总结出以下示意图:

二、“科学探究教学”模式的优点

1. 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科学探究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不同, 就在于学生不再是一味听教师讲, 看教师做, 而是自己提出假设和猜想, 自主的进行方案设计和实验操作, 对实验的事实加以分析并做出结论.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 学生能真正感受到自己学习的主人, 是课堂活动的主体, 由此激发其主动参与的热情,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 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初三化学的首要任务在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科学探究教学”这一模式过程中, 教师通过巧设悬念可以诱发学生的兴趣, 诱导探究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研讨释疑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因此“科学探究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有效途径, 可以促使学生形成对化学学习的持久兴趣.

3. 有利于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能力

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创造性思维, “科学探究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不盲从教师、不盲从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思维品质, 在设计、探究实验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

三、“科学探究教学”模式的效果

优化课堂设计, 提高化学教学效益 第10篇

一、优化教学目标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初中化学是化学学习的启蒙阶段, 是学生踏进化学世界的起点, 承载着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重任。因此, 在课堂教学设计中, 教师要将贯彻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落实在平时的每一节课上, 不断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为此,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 必须以教学目标为指导, 通过优化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科学准确的目标的指引下, 开展学习。例如在教学“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时, 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 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 能正确书写简单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3) 认识定量研究在化学科学发展史上的重大作用。上述教学目标是针对教学需要, 面向学生心智全面发展而设定的目标。其中 (1) 、 (2) 贴近学生认知实际, 属于对学生“知识与技能”领域提出的要求, 而目标 (3) 则着眼于学生长远, 将学生置于化学素养培养的大背景下, 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态度领域的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计不仅要以传授知识为目标, 更要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 渗透学生能力的培养, 注重研究方法、良好习惯、科学态度、思想品德等各种非智力因素的渗透。只有通过在教学中不断引入非智力因素, 并且将其落实在点滴教学中, 才能确实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此外, 目标的制订应面向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实际, 循序渐进, 让学生在获取成功中不断体验快乐。

二、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是高效课堂的关键

对于教学内容, 教师应首先分析属于何种知识类型, 是属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 还是属于化学用语、化学计算、化学实验等范畴的知识。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 其特点是不同的, 教师在教学中, 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另外, 教师在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时, 应将其置于全章内容的整体中, 在细化每一节内容的基础上, 既关注不同知识点的差异, 又做到宏观上每节课相互串联。此外, 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喜好, 有意识借助相关背景资料, 选用较好的表述方式, 通过恰当的演示及适宜的强化练习, 来弥补拓展教材在某些方面的不足。例如在教学“奇妙的二氧化碳”一节时, 如果教师只是按部就班, 照本宣科, 学生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特征必然不甚了解, 不会留下太深的印象, 其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为此, 我在教学中, 通过查阅资料、文献, 给学生讲解近期世界上频发的“海啸”和“飓风”, 让学生明白这些自然灾害的发生都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的增加有关, 因此, 我在上课伊始, 就通过多媒体将“海啸”和“飓风”引起的灾难性场景的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 借助这些震撼人心的场景引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然后再引导学生追寻引发这种结果的原因, 从而激发同学们的求知欲望。

总之, 优化教学内容是高效课堂的关键, 教学内容的把握也是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试想, 那种游离主题、偏离正轨的教学怎能提高教学的效率, 怎能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如果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脱离实际, 不仅徒增师生负担, 而且更费事费力, 结果势必南辕北辙, 使教学走向低效。

三、优化课堂结构是高效课堂的保证

一节优秀的化学课, 其环节的设置、内容的过渡、问题的呈现等各个环节, 均给人以自然流畅、水到渠成之感。教师在不经意间自然地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启迪思维、培养能力等演绎得恰到好处。

特别是新课导入的环节, 如果能运用精彩的新课导入, 必然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参与热情, 它犹如每节课的“开场白”, 可在新课教学之初就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 尤其是化学实验, 其奇妙的化学现象, 扣人心弦的结果, 教师如能在新课开始之初就将其运用到导入中, 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催生学生探究的兴趣, 使课堂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是高效课堂的助推剂

化学课堂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和实验模拟为主, 其间都需要教师通过语言、实验、示范来教学,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不断提高学生的技能、技巧, 塑造学生的能力。在教学中, 应特别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渗透情境教学的思想, 通过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主动探索, 使学生在独立思维的基础上, 领悟化学原理, 掌握化学研究的方法。例如对于“性质活泼的氧气”一节的教学, 我采用边教边实验的方法, 通过安排学生分组探究, 使学生在不仅经历了知识的生成过程, 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还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此外, 现代教学手段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也日益凸显, 多媒体技术以其无可比拟的优势给学生创造了逼真的情境, 助推了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例如, 在教学“奇妙的二氧化碳”时, 我播放视频, 让学生观察二氧化碳气体慢慢使大烧杯中多个高低不同的蜡烛熄灭的实验。现象具体生动, 给学生留学了深刻的印象, 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优化化学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第11篇

一、探究性教学模式在化学学科中的应用

化学作为一门科学性学科,最重要的途径就是科学探究,只有在不断创新和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才能够发现新的化学现象,才能利用化学原理解决现实生活中未解决的问题,才能促进化学学科、化学领域的不断进步。化学探究简单地说就是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后,引起学生的好奇、怀疑、困惑和矛盾,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创设探究问题的情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乐于去探索化学中的奥秘。

例如,在学习“水分子的运动”一节时,为了提高学生的探索精神,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这节内容时,我让学生对水分子的组成,为什么会有雨、雪和云?当烧开水之后,打开壶盖,我们会发现什么现象?等问题进行了探索,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对这些问题进行验证和解释,让学生自由解释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物质的微观粒子观,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加快分子运动需要吸收能量,分子还可以将吸收的能量释放出来。既调动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了学生的化学素养,又加深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印象,最终实现了高效的化学课堂。

二、寓环境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三废”处理的必要性及处理的原则;了解大气、水、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让学生树立正确、合理处理化学物质的意识,明确化学学习的重要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这些知识贯穿到整个化学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使学生能够树立环境危机意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明白一些化学制品对环境的危害,还要使学生能够利用化学反应和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化学课堂得到优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近年来,化学工业向大气、水和土壤等排放了大量有毒有害的物质,致使环境问题逐渐升温。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时事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教学。比如,2009年6月,因江苏江阴港集装箱公司在作业过程中随意排放、冲刷铁矿石粉尘造成污染;2011年紫金矿业污染事件;2012年的广西龙江河镉污染事件等,这些都是化学物质产生的污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借助多媒体,通过一幅幅触目惊心的图片,让学生意识到化学既可以净化环境又可以污染环境,让学生树立起保护环境的意识。而且,在学习“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的过程中,既要让学生明白二氧化碳虽是空气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但是过多又会给环境造成污染,形成温室效应。为了使学生能够逐步树立保护环境意识,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提出哪些行为是可以产生温室效应的,让学生认识到保护自然平衡的重要性。

三、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反思和评价

反思和评价都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反思是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有效环节,教师要借助这一环节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分析哪些地方需要改进,需要完善,哪些知识点对学生来说比较难以接受,哪些知识学生掌握得比较牢固,哪些活动能够调动学生的思维,哪些能够使学生产生学习探究的欲望等等,教师有必要对自己的每次教学活动都进行反思。但是需要反思的并不单是教师还包括学生,学生也需要反思,在这节课中,哪些知识我已掌握,哪些还需复习,哪些是没有理解的等,这样的反思,不管是教师的教学目的还是学生的学习目的都是比较明确的。

评价的过程是一个对评价对象的判断过程,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提倡的是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积极性评价,既不能打击差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不能助长成绩较好学生的骄傲气焰。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明白学生真正需要什么,然后对症下药,使学生都能在教师积极的、多元化的评价中得到鼓励,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除上述之外,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式的教学模式;借助化学实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一些抽象的化学知识形象化;创设化学审美意境,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借助与生活有关的化学知识,使学生树立化学应用意识等,这些都有助于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化学的欲望,从而大幅度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质量。

试论如何优化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 第12篇

高中化学的教学旨在让学生们充分掌握化学知识并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 而不是仅仅让学生们学会答题, 在现如今的高中化学课堂中, 教师应该注重优化课堂氛围, 让学生从过去的被动学习逐渐变成主动学习, 让学生对化学充满好奇, 让化学可以给学生带来惊喜。尤其是对于刚刚进入高中的新生来说, 由于之前所在的初中不同, 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不同, 所以对化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也不同, 有的同学可以在化学实验中得到大量知识, 而有的同学却对化学实验不感兴趣, 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应该在教到化学实验时, 做好充分准备, 调动学生的探索欲, 例如, 原电池的实验, 利用活泼金属置换出氢气的反应, 为了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对比, 不仅要准备Fe、Zn等可以置换出氢气的金属, 还需要准备Cu、C等不能参加反应的材料, 甚至一些不导电的干扰电极, 以锻炼调动学生的探索欲, 使其真正掌握。每个学生的化学基础不同, 对化学的学习能力也不同, 这要求化学教师务必要做到因材施教, 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 消除隔阂, 增进与学生之间的情感, 了解不同学生的化学基础和学习能力, 鼓励学生把化学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在学生的化学知识水平得到提高后, 将会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对于化学的学习中来, 化学综合能力将得到更好的发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起着主导作用的化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用化学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在化学课堂这一可以进行化学实验的唯一的场所中, 尽可能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让学生有足够多的机会来实际操作。

课堂氛围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它不单单取决于教师上课时的教学水平, 它还取决于教师平时的工作生活态度, 只有教师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教导学生, 关心学生, 学生才能以一颗敬仰之心去投入学习, 我们平时所说的“亲其师, 信其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教学观念的优化

要想彻底优化高中化学的教学模式, 就必须要优化教师的教学观念, 把教师从过去的主体地位转变为现在的主导地位,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 教师的任务在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调节课堂气氛, 安排学生的学习形式, 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引导, 帮助学生走出学习的误区。教师要根据学生们的具体学习情况, 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们完成由教师提前设计好的各种课堂活动, 提高学生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观念转变的实际表现, 在于把自身设计的教学内容完美地融入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中去。教师可以总结一些自己过去的教学经验, 对现有的课堂设计进行合理的创新, 为了充分显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教师可以打破原有的座位形式, 让学生们分组进行学习, 给每组指定一个负责人, 为每组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 这种学习形式不仅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其学习主体的地位, 更有利于提高学生自身的合作意识与沟通能力, 增强学生们的责任意识。

三、教学方式的优化

实践证明, 传统的教学形式已经越来越难以完成如今高中化学的教学目标, 要想从根本上优化高中化学的教学模式, 关键在于新技术的应用。在近些年来, 多媒体技术不断在我国的各大高校普及, 这为高中化学课堂的改善带来了巨大的契机, 多媒体技术可以彻底改变过去教师的“一支笔、一本书、一个黑板一张嘴”的教学形式, 它大大方便了教师的课堂教学, 过去教师需要话费大量的精力与时间才能让学生完全理解并掌握的内容, 借助于多媒体技术, 只需要几个幻灯片就可以很好的把知识点传递给学生, 多媒体技术还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感官认知, 这对学生的记忆非常有利, 学生不单单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述来获取知识, 还可以去接触知识本身。利用多媒体技术, 教师可以很好的呈现出不同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各种化学实验的本质原理, 让学生对自己所学课程有进一步了解。传统的教学方法由于板书的字数多, 结构复杂, 教师常常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去写, 而借助多媒体技术, 教师通过播放ppt就可以轻松完成, 而且还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ppt来激发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 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节约了学生们学习的时间, 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传递更多的知识, 让学生们学到的知识熟练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从而提高学生们的整体化学素质。

四、教学模式优化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在实际教学中, 我不断加强自身对课堂氛围的把控能力, 调整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 充分调动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 许多对化学没有兴趣的同学逐渐改变了对于化学的认识, 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 得到了非常不错的效果。面对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 我掌握了巧妙的应对方法。例如, 在研究Na2O2与水的反应时, 将Na2O2加人到水中, 可以看到有大量气泡产生, 并且产生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说明产生了氧气。可是, 有的同学在实验的过程中用纸槽来加Na2O2, 发现纸槽烧起来了。我不会指责学生操作的失误, 而是会与其探讨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原来是因为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所导致的。这样一来, 不仅原先的探究任务完成了, 也加深了学生对这个反应放热的认识和记忆。在课后, 我加强了与学生之间的沟通, 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 很好的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增进了与学生之间的情感, 这样, 大大促进了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

五、总结

高中化学教学模式的优化过程是一个漫长而不断变化的过程, 它需要教师的观念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 以提高课堂效率, 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为前提, 教师应该在实际教学中总结出一套自己特有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实践中加以揣摩, 让学生的化学水平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摘要:化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它对我们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化学的进步可以使得社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人们的衣食住行无处不用到化学, 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是现代社会对人们的基本要求。本文结合实际, 针对高中化学教学课堂模式的优化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模式,化学教学,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黄正旭.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探索[J].新课程, 2011, 05:107.

[2]田宝宏.高中化学理论课教学模式新探[J].中国教育学刊, 2011, 04:50-51.

[3]李浪.浅析高中化学阳光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J].科学咨询, 2011, 11:69.

上一篇:启动负荷下一篇:财务报告中的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