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产妇产科护理

2024-06-18

初产妇产科护理(精选9篇)

初产妇产科护理 第1篇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临床研究过程中常用的随机抽样方法, 抽取2008年7月-2011年7月在我院生产的78例初产妇病例, 将其分为A、B两组。A组39例, 产妇年龄20~34岁, 平均年龄26.4岁;B组39例, 产妇年龄18~31岁, 平均年龄25.2岁。抽样产妇所有自然资料, 统计学差异并不明显, 在研究过程中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A组产妇采用临床常规模式进行护理;B组产妇采用临床护理路径 (入院:介绍病区环境和相关医护人员, 为其制定作息时间表, 建立陪护和安全制度;发放相关知识手册, 健康教育处方, 进行一对一床旁讲解。产前、产时:分娩全程陪护, 讲解分娩知识;有针对性指导进食;指导产妇如何在宫缩间歇进行合理的放松休息, 如何屏气用力以及新生儿出生后第一时间给予皮肤早接触早吸吮。产后:床旁指导母乳喂养相关知识、乳房按摩和挤奶的正确方法、产褥期护理和新生儿一般护理的要点、用药的具体情况及出院指导等) 进行护理。对两组产妇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1.3 数据处理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 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当P<0.05时, 认为数据之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2结果

经过仔细研究后发现, B组产妇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都明显低于A组产妇,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该组产妇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产妇,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该组产妇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明显优于A组产妇,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 (英文缩写:CNP) 指的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的、深化整体护理的新型临床护理模式;是以正常的每日标准护理计划为依据, 为特殊患者所设定的在其住院治疗期间的工作路线图或表格[1,2]。

临床护理路径主要体现的是对临床整体护理模式的进一步科学深化, 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与实际具体临床护理工作相结合, 重视对临床住院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 通过对患者进行耐心讲解及指导, 使其不良心理因素彻底消除, 该护理模式的实施使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和沟通技能也得到了显著的增强[3]。

总而言之, 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产科初产妇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可以使初产妇对相关知识有更加全面和系统的了解, 缩短产妇的住院时间, 减少其住院费用, 从而提高产妇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产科初产妇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78例初产妇病例, 将其分为A、B两组, 每组各39例。A组产妇采用临床常规模式进行护理;B组产妇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结果:B组产妇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都明显低于A组产妇;B组产妇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A组产妇;且该组产妇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优于A组产妇。结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产科初产妇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初产妇,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赵缨, 夏海鸥, 丁焱.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改善初产妇产后性问题的效果研究 (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9, 25 (13) :28-29.

[2]Stephen AE, Berger DL.Shortened length of stay and hospitalcost reduction with implementation of an accelerated clinicalcare pathway after elective colon resection (J) .Surgery, 2003, 133 (3) :277-282.

初产妇产科护理 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9月-2010年3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初产妇160例,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 其中实验组80例, 顺产59例, 剖腹产21例, 年龄21~32岁, 平均年龄 (25.3±12.1) 岁;孕38~42周;对照组80例, 顺产61例, 剖腹产19例, 年龄22~33岁, 平均年龄 (25.9±12.5) 岁, 孕周37~41周, 两组产妇在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孕产次、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 即常规检查、宣教、产程观察等一般常规护理。

1.2.2 实验组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实施。 (1) 确立研究小组:由科室医护人员骨干组成, 负责临床路径研究对象的筛选、路径表设计、流程图制定、临床路径评价、临床指导和总结改进, 确保临床路径的顺利有效实施。 (2) 护理人员培训:对科室护理人员开展相关知识培训, 学习临床路径的相关知识和实施要点重点及实施过程中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 以确保研究对象和对比数据的真实有效可靠。 (3) 制定护理路径表:参考《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手册》[3], 根据顺产、剖腹产产前、产后产妇的基本需求、治疗和护理的特点、结合科室的实际情况, 由产科医疗、护理组共同制定适合本科室特点的临床护理路径表, 综合分析后确定干预项目及目标。 (4) 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按照所规划的流程, 入院产妇需要经过医护人员共同商量决定后才可以进入临床路径, 并按照临床路径表的方案进行实施护理工作及健康教育。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的过程中, 临床路径的设计内容和表格的框架的评估工作应由责任护士完成, 需要评估的内容有治疗、检验、饮食、护理、手术前后的指导、健康教育、出院指导和变异记录等。责任护士每天按照流程表上的内容, 以病情的需要作为根据, 来进行采用护理措施和评价效果, 在路径表上将已对患者实施的内容打钩并签名, 如未完成则在表格中记录未完成的原因及补救措施, 积极予以落实。临床路径告知书是给产妇或家属的说明书, 责任护士负责把临床护理路径的有关内容详细地告诉产妇和家属, 并说明所要达到的护理目标, 让产妇及家属注意把握好时间, 在心理与生理上有所准备, 以便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护士的护理。

1.2.3 效果评价。出院前对产妇进行测评, 使用匿名自填调查表方法进行满意度调查。通过理论考试形式检测产妇对母乳喂养知识和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把母乳喂养成功人数、新生儿护理知识考核合格人数、产妇产后尿潴留以及乳房肿胀人数等进行统计。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软件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 计量资料用 (x¯±s) 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初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的达标率及平均住院天数的比较 结果表明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达标率均比对照组高,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P<0.05。

2.2 两组初产妇母乳喂养及新生儿护理知识合格率比较 实验组初产妇母乳喂养及母婴基本知识的合格率比对照组高 (P<0.05) , 见表2。

2.3 两组初产妇产后尿潴留、乳房肿胀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初产妇产后尿潴留、乳房肿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3。

3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的、整体医疗护理

工作模式。这种护理方式不仅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 更重要的是这种业务全面、操作规范、主动性强及有顺序的护理, 让病人在最短的住院时间内, 获得最佳的护理效果[4]。传统的健康教育以护理目标作为教育目标, 护理工作较为被动, 分娩前后各阶段护理目标不够明确, 从而使产妇在分娩前后接受的健康教育不够全面系统;而临床护理路径是将护理工作变被动为主动, 对病人是有计划、有预见性地进行护理, 护理人员需评价每天的护理效果, 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对预测差异进行早期干预, 有了明确的计划性、针对性、时限性和可视性。本文对住院分娩的初产妇实施临床护理路径, 并与进行常规宣教的对照组进行对比, 结果发现, 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实验组产妇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实验组产妇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实验组产妇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这表明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开展健康教育能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临床护理路径活动的程序化和标准化, 可有效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减少浪费并提升护理服务满意度, 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护理服务。通过实施临床护理路径, 规范了医生行为, 加强了护士在日常工作中的干预和监控作用, 减少了医疗行为的随意性, 缩短了住院日, 减少了医疗费用, 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和产妇的满意度, 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方立珍, 主编.临床路径-全新的临床服务模式 (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23.

[2]林海燕.心理护理在初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J) .中国医药导报, 2009, 6 (18) :110-111.

[3]吴袁剑云, 英立平, 主编.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手册 (M)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2:78-84.

初产妇产科护理 第3篇

[关键词] 围产期;产后出血;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3-171-02

产后出血指分娩后24 h内失血量超过500 mL[1]。产后出血是产妇死亡原因中最重要因素,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及早预防和制定正确的治疗护理措施,是有效控制产后出血、降低产后出血发病率的关键。本研究对250例阴道分娩初产妇实施预防护理指导,分娩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降低,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月~2010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阴道分娩初产妇500例,年龄21~35岁,平均(28.4±5.6)岁;单胎孕龄36~40周;阴道分娩。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职业、怀孕周数、胎儿大小、胎心搏动、孕妇宫高等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指导。主要方法有严密观察产程、分娩后进行子宫按摩、阴道出血量及生命体征等各指标严密监察。治疗组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由专业的助产士全程陪伴产妇,同时给予心理护理、疼痛安抚、行为指导、产后干预等方法护理。对两组产妇的产程、围产期阴道出血量、出血发生率进行比较。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6.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使用()表示,组间均数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比较,治疗组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产后24 h出血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3 讨论

引起产后出血的因素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孕妇的全身及局部情况直接影响着产后子宫收缩及凝血功能。准备怀孕前应治疗全身性疾病,加强体质。局部性因素应在怀孕前治疗。产前检查应注意识别高危因素。有产后出血潜在因素的均应列入专案管理,加强监护,积极应用产后出血评分,加强预测。引起子宫收缩乏力的原因有全身因素与局部因素。全身因素如精神紧张、产后过度使用镇静剂、麻醉剂等药物、产程时间过长、难产等。局部因素多见于多胎妊娠、羊水过度等。产后出血对产妇的影响与失血量、失血速度、产妇身体素质相关。短时间内大量出血可导致出血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围产期对初产妇进行有效采用护理干预,对实施相应的心理指导安抚以及产后康复护理,可明显预防或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与发展。分娩对产妇来说是一次强烈的生理、心理应激过程[2]。分娩时产妇会对出血存在恐慌心理时,要严密观察他们的心理变化,准确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针对不同心理状况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急她们之所急,想她们之所急[3]。分娩过程中疼痛,可分为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因此,对治疗组的产妇说明疼痛原因、疼痛的时间与频率,疼痛与分娩的关系,这样可使产妇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明显缓解疼痛及因疼痛而产生的心理压力。另外,对产妇进行呼吸与“触摸-放松”训练;在分娩过程中与其言谈,同时进行腹部按摩转移其注意力,可有效减轻疼痛。

分娩时指导产妇调节呼吸、正确运用腹压,宫缩间歇尽量放松,适当休息。同时鼓励产妇,增加产妇分娩信心,可确保产妇顺利分娩。分娩后指导其安静休息,产后24 h内尽量饮水、排尿,可降低产后尿潴留。产后干预主要为子宫按摩及早吸吮、早接触。产后24 h内密切检查子宫收缩情况与阴道流血量[4]。每30分钟内检查宫底高度、按压宫底、按摩子宫1次,这样可及时排除子宫内积血,刺激子宫收缩,促进子宫及早恢复[5]。对子宫复旧不全患者特别留意,给予促宫缩药物,必要时需使用抗菌素消炎治疗[6]。围产期产妇建议适当下床活动,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促进排便,有利于产后恢复[7]。通过两组比较观察,对阴道分娩的初产妇进行护理干预,可使总产程缩短,减少产后出血,对产妇生理及心理健康起到积极作用,并可促进产妇产后健康恢复。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24.

[2] 顾炜,李小妹,李霄林,等.松弛疗法对分娩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0):735.

[3] 宁英华.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1,8(8):95-96.

[4] 李志英,张爱东.产褥期的护理[J].实用全科医学,2004,2(1):93.

[5] 禹志霞,惠培业.人性化护理在自然分娩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4):82-83.

[6] 马丽娜.已自然分娩产妇与临产妇互动临床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6):101.

[7] 赵洁.临床护理路径在初产妇阴道分娩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3):116-117.

(收稿日期:2011-12-29)

产科开展孕产妇优质护理服务的体会 第4篇

优质护理服务, 其本质是“以患者为中心”, 护士为患者提供无缝隙的全程服务, 其中的人文精神集中体现在对孕产妇的生命与健康、需求和权利、人格和尊严的关心和关注。其既能体现整体护理内外环境所需的人性氛围, 也能体现护士个体的素养和品格。为了更好地开展此项活动, 院部于2010年6月将我科定为“优质护理试范岗”, 使孕产妇成为真正的受益者, 体现了人性化、个体化的护理服务。

1 热心接待, 适时宣教

孕妇入院由责任护士护送到病房后及时进行宣教和沟通, 将满足孕妇的需要放在第一位, 从而在孕妇心中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临产孕妇护送入产房检查, 助产士在做完自我介绍后可适时地对产房环境、规章制度、科室特色等进行一般介绍。通过亲切的交谈, 增加孕产妇对科室的信任度, 护士还可从中了解到孕妇的经济状况、心理需求、家庭支持等信息, 做到为孕妇排忧解难, 精打细算。

2 耐心细致的护理

每班1次温馨问候, 拉近与产妇的距离, 并根据产后恢复状况进行健康宣教。分娩当日进行饮食指导, 告知产后2 h小便的意义及注意事项、伤口疼痛的原因及对策、恶露的观察;产后30 min协助母婴接触。产后第1天要询问婴儿吸吮及产妇的饮食、睡眠情况, 伤口疼痛情况, 告知母乳喂养的好处及按需哺乳的重要性、乳房的自我护理方法。产后第2天了解产妇乳汁分泌情况, 观察新生儿黄疸及脐部情况, 酌情协助产妇挤奶。产后第3天教会产妇保持乳腺管通畅的方法, 让产妇及家属看到、听到、感受到我们的优质服务。

3 开展导乐分娩

“导乐”是在产妇生产的过程中由有生产经验的妇女或助产士对其一对一地进行全程陪伴分娩, 并且在产前、产中、产后为产妇提供全面、周到、细致的服务。导乐人员在产前会对准妈妈进行自我介绍, 并了解产妇的心理状态, 向产妇介绍分娩知识, 及时告诉产妇产程进行到哪一步了, 让产妇心中有数, 看到希望。导乐人员还会向产妇讲解分娩的生理过程, 为产妇进行心理疏导, 让其对分娩树立信心、消除顾虑和恐惧, 同时指导产妇在宫缩时如何深呼吸并帮助按摩腰部, 降低产妇的疼痛感。导乐人员还会适时地对产妇进行生活护理如:喂饭、擦汗等。

4 提供礼仪服务创造人性化环境

4.1 为了在护理服务中增加护士工作的美感, 我科平时

注重对护士进行礼仪培训, 训练站、立、坐、行、推车、拾物等, 护士服装由传统的白色变为淡粉色, 平时护士做到仪表整洁、淡妆上岗、表情自然、微笑服务、积极热情、工作严谨。认真学习人性化服务语言:包括电话礼仪用语、接待门诊患者规范用语、接待住院患者规范用语、路遇患者规范用语、遇见领导和同事的规范用语等。

4.2 创造人性化的服务环境

设立爱心病房, 为有经济条件的孕产妇提供更高品味的住院环境;病房床单元均采用天蓝色布料以缓解孕产妇生产前的紧张恐惧心理;院部食堂每天上午免费为孕产妇配送营养米汤;过年过节时产科护理站会挂起鲜红的中国结, 增加节日的气氛。

5 不断完善优质护理服务

本着为孕产妇提供优质护理、人性化护理的宗旨, 平时护士长加强晨晚间护理质量的监督, 保持各床单元平整清洁、无血迹。协助特、一级护理的孕产妇做好基础护理, 督促其他孕产妇搞好“三短”, “六洁”工作。

6 出院指导

由护士按照出院流程, 细致、耐心地为产妇做好出院指导, 如产后子宫恢复、体形的锻炼、产褥期卫生、饮食等;帮助办理出院手续, 制订母婴健康指南及回访时间, 热情护送产妇出院。

7 产后访视

2005年我科就设立了爱婴医院热线电话, 科室医护人员通过电话或上门服务持续为出院后的产妇指导正确的母乳喂养方式, 为母亲树立了喂养的信心, 提高了母亲的育儿知识水平。宣教科学坐月子的方法, 纠正了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 促进了产妇的身心健康。并能及时地提供卫生指导, 如保持外阴清洁、防止感染、促进伤口尽快愈合等。

初产妇产科护理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产科于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20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年龄22~35 (28.5±2.5) 岁, 孕38~40 (40.0±1.0) w, 排除妊娠合并症与妊娠并发症者。将产妇随机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各100例。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以用作对比。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产妇给予产科常规护理。给予产妇产前、产时及产后的各种宣传及指导母乳喂养、哺乳知识技巧。在产妇的护理工作中, 根据护理工作的不同阶段安排不同的护理人员进行。产妇在入院后先是由病房护理人员接诊, 在进入产房后由助产士负责, 而在出产房后由母婴同室护士负责。

1.2.2 护理组

护理组产妇给予产科全程护理模式。在产妇入院后就开始由专门的助产士接诊, 而助产士也将作为该产妇的主管护士负责对产妇的全程护理。首先, 在接诊产妇后, 应及时向产妇介绍医院的病房环境, 并向产妇详细讲解产科全程护理模式规范;其次, 向产妇开展授课、放录像、喂奶姿势实习操作及乳房护理实习操作等产前健康教育, 并向产妇介绍母乳对新生儿的意义, 从而提高产妇对母乳喂养方面的知识水平[2]。同时还要根据产妇产前的焦虑、紧张等不良心理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 让产妇充分做好生产的准备及产后哺乳的心理准备;在产时助产士应一对一进行全程陪伴, 并鼓励其家属陪伴, 尤其是其丈夫的陪伴与鼓励, 再结合助产士的语言、表情及行为对产妇进行帮助, 使产妇从心理、生理及情感上都能得到支持, 使其能顺利、安全地渡过分娩期。在产后30min内, 应把新生儿趴在产妇的胸前, 使她们的皮肤接触, 同时协助新生儿进行有效的乳头吸吮, 在产后1h应再次帮助新生儿早开奶, 以巩固吸吮反射, 从而促进早泌乳[3]。之后让母婴两人24h同室, 加强床旁哺乳的指导, 以协助与鼓励产妇于分娩后的几天内增加哺乳次数, 以便做到及时的按需哺乳。及时教会产妇的母乳喂养技巧, 并指导产妇及其家属的正确抱婴姿势, 且要告知产妇及其家属不得给予新生儿母乳以外的食物。最后, 在产妇出院时, 助产士还要向产妇及其家属详细讲解母乳喂养与育儿方面的知识, 并给予定期随访。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产妇于产后24、48、72h的纯母乳喂养率与新生儿的体温、睡眠、黄症发生率情况及体重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资料均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纯母乳喂养情况比较

护理组产妇在产后24、48、72h的纯母乳喂养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如表1所示。

注:纯母乳为纯母乳喂养;混合乳为母乳不足需添加奶粉喂养

2.2 两组新生儿的体温、睡眠及黄症情况比较

护理组新生儿的体温、睡眠及黄症发生率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如表2所示。

2.3 两组新生儿住院期间的体重变化情况比较

护理组新生儿在住院期间的体重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如表3所示。

3 讨论

在产科中, 泌乳是一个复杂且由多种内分泌激素共同参与的生理过程[4]。在初乳正式分泌的过程中, 对泌乳造成影响的因素主要是首次有效吸吮距分娩的间隔时间与分娩后头两天的喂奶次数[5]。由于在早吸吮中并非每次都是有效吸吮, 而无效的吸吮引起的催乳素分泌值是比较低的, 从而对乳汁的生成造成极大的影响, 使产妇的乳汁分泌量减少, 难以满足新生儿对母乳的需求量[6]。而在产科全程护理模式中, 产妇在入院后就由专门的助产士进行负责, 从产妇入院到出院期间, 助产士会根据产妇的心理变化情况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 使其能以轻松、愉悦的心态进行分娩, 从而提高分泌的安全性;同时, 助产士还能给予产妇在哺乳、育儿等方面的健康教育, 保证皮肤接触早吸吮与早开奶质量, 使新生儿的有效吸吮得以提高, 并加强、巩固吸吮反射, 从而促进产妇早泌乳充分泌乳, 以满足新生儿的需求[7]。

在本次研究中, 通过给予护理组产妇产科全程护理模式, 其纯母乳喂养率与体温、睡眠、黄症发生率情况及新生儿体重变化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 对产妇实施产科全程护理模式, 能有效提高新生儿的纯母乳喂养率, 对促进新生儿的健康生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吴翠玲.产科全程护理模式对产妇早泌乳充分泌乳的影响[J].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 12 (2) :347-349.

[2]Valongo A, Maria Z, Nogueira S.Critical incidences in the teachin-g-learing process of a nursing course through the perception of st udents and facualty[J].Rev Latino-amen fermagem, 2001, 14 (5) :33-34.

[3]郑云霞.实施中西医辨证施护模式促进产妇早泌乳和充分泌乳[J].中国民间疗法, 2011, 19 (11) :73-74.

[4]张自珍, 于小华, 胡小平.护理干预对促进剖宫产产妇早期泌乳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7 (11) :14.

[5]Kalpana M, Mitchell A, Lynne H.Iake what I think works for me":a qualitative study to explore patient perception of diabettes treatment benefits and risks[J].Can J Clin Pharm, 2007, 14 (2:251-129.

[6]冯秀蓉.护理干预对产妇分娩方式及泌乳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 2013, 27 (27) :3540-3542.

产科护理干预对产妇胎膜早破的影响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1~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胎膜早破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 年龄22~37 (28.1±5.4) 岁;均为单胎头位, 孕周29~39 (36.5±3.6) 周;初产妇36例, 经产妇14例。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胎膜早破患者65例作为护理干预组, 年龄23~39 (28.7±5.9) 岁;均为单胎头位, 孕周28~38 (36.2±3.3) 周;初产妇44例, 经产妇21例。2组产妇年龄、孕周、孕产次、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遵医嘱实施常规护理措施, 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产科护理干预措施。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用±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娩方式护理干预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 顺产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产妇情况

护理干预组产后出血量、宫内感染率低于对照组, 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新生儿情况

护理干预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出生时Apga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窒息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均无新生儿死亡病例。见表3。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护理措施

3.1 心理护理

胎膜早破症状的出现往往使产妇产生惊慌、恐惧情绪, 担心妊娠失败, 护理人员应积极给予心理安慰, 使产妇了解到胎膜早破处理得当亦可安全分娩, 以防止产妇过分紧张诱发宫缩、早产、胎儿宫内窘迫等[1]。指导产妇家属避免自身的紧张情绪为产妇带来负面影响, 积极鼓励、安慰、陪伴产妇, 使其提高安全感, 缓解紧张情绪, 对顺利分娩充满信心。

3.2 健康教育

对产妇具体情况进行早期评估, 根据产妇的不同文化层次给予通俗易懂的相关知识讲解, 使产妇认识到胎膜早破发生的原因、正常分娩的生理过程, 以及顺产和剖宫产的利弊等, 指导产妇正确、积极地配合医护人员, 使产程顺利进行, 最大程度保护母儿安全[2]。

3.3 预防感染

指导并协助产妇做好生活护理, 使用吸水性佳的消毒会阴垫, 并及时更换, 保持外阴清洁干燥, 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如有感染征象及时报告医师, 及时检查确诊并处理, 胎膜早破12h后遵医嘱应用抗生素以防感染。

3.4 体位及饮食护理

胎膜早破产妇宜取左侧卧位或臀高平卧位, 以增加子宫胎盘血液灌注, 降低宫腔压力;嘱产妇卧床休息, 尽量床上活动, 避免用力咳嗽, 多食粗纤维食物, 多饮水, 以防发生便秘增加腹压而诱发宫缩。

3.5 一对一陪伴分娩

指定责任心强、亲和力佳的助产士陪伴产妇全程分娩, 鼓励、指导产妇正确配合, 积极准备新生儿窒息的复苏工作, 并负责产妇产后的健康宣教工作, 包括母乳喂养的优势、科学的母乳喂养知识、乳头的清洁护理工作等。

摘要:目的 观察产科护理干预对产妇胎膜早破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12月在医院住院分娩的胎膜早破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 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医院住院分娩的胎膜早破患者65例作为护理干预组, 对照组遵医嘱实施常规护理措施, 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护理干预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 顺产率高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宫内感染率低于对照组, 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出生时Apga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窒息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均无新生儿死亡病例。结论产科护理干预对胎膜早破产妇具有积极影响, 可降低剖宫产率, 提高分娩质量, 值得应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胎膜早破,效果

参考文献

[1] 肖月红.产科护理干预对胎膜早破产妇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 2012, 24 (9) :1129-1131.

妇产科产妇术前的心理护理体会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60例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产妇年龄在22岁~32岁之间;对照组30例,产妇年龄在23岁~35岁之间。手术时均采用硬腰联合麻醉,并未给予任何术前用药。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护士采取传统的心理护理方法,仅对产妇的身体进行及时的护理,检查术前各种准备工作,接至手术室,协助产妇于手术床上,摆放舒适体位,保暖,陪伴在产妇身旁,给予语言安慰,开放静脉通道,协助麻醉师完成硬腰联合麻醉,用约束带将产妇适当约束于手术床上,听取胎心,导尿,准备手术。

1.2.2 观察组护士在产妇怀孕五个月时,即进行心理护理,为

产妇进行心理压力疏导,在交谈中,为产妇介绍生产时的各个环节;在产妇住院后,护士再次介绍医院的环境及规障制度,并向产妇介绍主刀医生和手术室麻醉医生的技术情况向产妇说明生产采取某些措施的目的性、必要性,讲述医生是如何根据病情确定手术方案的,增加产妇的心理安全感与信赖感,使产妇放心,然后向产妇讲解手术的过程及如何配合手术,对手术的安全性做一定的保证;在手术室内,再次介绍主刀医生和在场的麻醉医生、护士长、护士,告诉产妇在生产时遇到的每一个突发情况,都会有医生及时处理,产妇不必担心[5]。

2 结果

观察组有28例手术顺利,仅有2例略显紧张,经护士加以开导后,手术也非常顺利。对照组有6例产妇因为精神过度紧张在术中出现血压过高,4例术中出血过多,经过对症处理后,手术完成。对照组有12例(40%)产妇因过度焦虑,在术后出现疼痛、呕吐、四肢无力等现象,而观察组仅有3例(10%)产妇心理护理治疗无效而产生焦虑情绪,术后出现疼痛呕吐等现象,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对照组入院前平均心率91.24次/分钟,麻醉前平均心率91.06次/分钟,观察组入院前平均心率92.53次/分钟,麻醉前平均心率87.59次/分钟,产妇在麻醉前收集到心率变化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并且进行统计学信息数据处理后发现,观察组的产妇心理护理前后的心率存在明显差异,说明加强心理护理可以影响产妇心率的变化(见表1)。

3 讨论

为了更好的适应护理地位与护理中心的转变,更好的跟上时代的步伐,妇产科的护士应当深入细致地挖掘妇产科患者的心理障碍,及时有效的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从而赢得病人及病人家属的信赖,不断提高医院的声誉。由于临床上妇产科护理对象的特殊性,她们的心理活动是复杂而多变的。对术前产妇进行有效合理的进行心理护理,护士需要对产妇的心理特征进行专项分析,护士不仅仅应当对产妇的身体、病史要有所了解,还必须全方位的了解产妇的社会关系、工作情况、周围环境,运用医学心理学、社会学、人文科学等多个知识,为产妇提供优质的护理,使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处于最佳心理状态,从而使身体也达到最佳的状态,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础[6,7]。

通过大量的临床实验表明,一些应激因素,尤其是突然的或者是急性灾难性应激因素,很有可能会影响人们的情绪,使他们产生较大的心理波动,甚至会产生后遗症,导致心理疾病[8]。如果这些应激反应作用于患者的身上,同时,应激持续时间过久或应激反应过于强大,则会对患者的神经生理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患者在心理应激反应中可产生多种不良的情绪,而这些不良情绪严重影响着病人的舒适感,影响着对治疗的遵从性[9]。产妇生产的时间通常在2到3个小时,虽然手术时间并不是很长,但产妇的心理变化处于一种波动极大的高度应激状态,如何在短期内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缓解产妇的紧张情绪,消除心理障碍,使其积极配合治疗非常重要。护理工作中强调以人为本,以病人的利益和需求为中心,关注病人疾病,更关注病人心理需求的满足和人格尊严的完善。

在产妇术前心理护理中,护理人员应当针对产妇的复杂的心理活动,较高的心理压力,进行心理上的安慰、支持和疏导,帮助产妇有效调整怀孕情绪,提高产妇的生理机能,有效的舒缓产妇的心理压力,使其达到最佳身心状态[10,11]。孕妇在进入分娩期时会住院待产,在这个期间的孕妇,会因为个人的社会经历、经济基础、文化水平、家庭关系等各种各样的原因,产生不同程度的情绪变化,这些情绪中既有即将为人母的自豪和高兴,又有担心在分娩过程中可能出现突发情况的紧张和焦虑。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有28例(93.3%)手术顺利,明显多于对照组的20例(67.7%);并且观察组仅有3例(10%)出现术后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2例(4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并且,通过心理护理可以影响产妇心率的变化。所以,在产妇怀孕至生产期间,妇产科术前合理的心理护理可以有效帮助产妇疏导心理压力及生理带来的不良影响,同时,有利于生产手术的顺利进行,且可以大幅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产妇术前心理护理对产妇生产的影响。方法:将60例产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在产前5个月即开始给予心理护理加常规护理,而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然后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有28例手术顺利,仅有2例略显紧张,经护士加以开导后,手术也非常顺利;对照组有6例产妇因为精神过度紧张在术中出现血压过高,4例术中出血过多,经过对症处理后,手术完成。对照组有12例(40%)产妇因过度焦虑,在术后出现疼痛、呕吐、四肢无力等现象;而观察组仅有3例(10%)产妇心理护理治疗无效而产生焦虑情绪,术后出现疼痛呕吐等现象,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产妇怀孕至生产期间,妇产科术前合理的心理护理,可以有效帮助产妇疏导心理压力及生理带来的不良影响,同时,有利于生产手术的顺利进行,且可以大幅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妇产科,产妇,术前,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1]胡莹.任选珍剖宫产产妇术前心理护理体会[J].陕西医学杂志,2007;(6):69

[2]徐湘萍.妇产科产妇术前的心理护理体会[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22):37~38

[3]Ebneshahidi A,Mohseni M.The Effect of Patient-selected Music on Early Postoperative Pain,Anxiety,and Hemody namic Profile in Cesarean Section Surgery[J].J Altern Complement Med,2008;14(7):827~831

[4]谢小群.陈俊芳.代素辉.妇科患者术前心理护理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06;(1):23~24

[5]赵新平.人性化护理教学模式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上旬版),2011;27(22):76~77

[6]陈桂娥.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的实施及效果评价[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8):3519~3520

[7]刘怀燕.剖宫产手术人性化护理服务的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下旬刊),2010;(7):99~100

[8]娄丽艳.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临床中的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0;7(9):96~97

[9]郑桂荣.妇产科患者4 0例人性化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下旬刊),2011;17(7):55~56

[10]王俊杰,梅正平,杨贤云,等.手术室心理护理与人性化护理效果分析及探讨.中国医药导刊,2010;12(12):2157~2158

初产妇产科护理 第8篇

【关键词】心理护理,顺产率,剖宫产率

【中图分类号】R7 1 5 . 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590-01

产妇在初次分娩时多由于经验不足而存在焦虑和恐慌心理,有文献研究[1-2]显示95%以上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存在恐惧感和其他心理负担,这种不良情绪可能会影响产妇体内的胰液的分泌,减弱产力,影响产程的顺利进行。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3年10月-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妇产科进行分娩护理的产妇共68例,年龄范围为24岁-38岁,平均年龄为(32.5±7.5)岁,孕周范围为39周-41周,配件孕周为(40.0±1.1)周,研究对象纳入标准:68例产妇均为初次分娩,足月妊娠,产妇均知情并且同意配合本研究进行的随访调研工作。排除标准:排除经产妇者,排除同时合并妊娠并发症者,排除精神病史患者。68例产妇根据护理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护理的34例为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的34例为观察组,两组产妇一般病例资料(平均身高和平均孕周等)经统计学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和分娩方法,产妇在分娩前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提前指导患者分娩注意事项等,进入产房后在值班护士的监视和指导下进行分娩。观察组患者在以上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 第一产程护理 产妇进入第一产程时,由助产护士陪伴,指导产妇尽量放松,正常进食,同时根据产妇的反应特点记录宫缩的规律(包括宫缩间隔和宫缩持续情况),当产妇出现明显的紧张和恐惧感时,应该及时与其交流,针对其心理特点进行相应的启发和引导,对于出现剧烈阵痛的产妇,应嘱咐其深呼吸,必要时可按顺时针方向按摩产妇腹部。另外嘱咐家属为产妇准备适量的高热量食物,适时进食,以保证分娩时有足够的体力和精力。

1.2.2第二产程护理 指导产妇在分娩过程中采用正确的屏气和放松方法,同时合理应用护理技术(例如腹压技术等)协助产妇的分娩,胎儿娩出后,让母婴之间的皮肤相互接触半小时左右,让婴儿吸吮母亲乳头,使其充分体会到初当妈妈的快乐。

1.3统计指标 分别统计各组产妇分娩方式并计算顺产率和剖宫产率情况,另外统计各组产妇各个产程的持续时间并计算平均值。

1.4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20.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对顺产率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方法选择卡方值检验,对产程平均值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方法选择t检验。

2结果

观察组产妇顺产者33例,顺产率为97.1%,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顺产率(82.4%)(P<0.05),而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剖宫产率(29.4%VS1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比较结果如下表1:

3讨论

产妇分娩是一种非常自然的生物学过程,但对于初产妇来说,分娩经验的缺乏难免导致其在分娩前和分娩过程中产生焦虑和恐惧心理,心理护理方法是一种十分重视产妇心理护理的方法,它对于减轻初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焦虑和恐惧心理具有积极的意义,由本研究数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产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方法后,产妇的顺产率明显提高,剖宫产率明显降低,笔者分析这可能是由于心理护理更能使产妇感到舒适和充满自信,进而使产程更加顺利。另外,由本研究产程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的平均时间都明显缩短(与对照组相比),这进一步说明了心理护理方法能够使产妇的分娩过程更加顺利,产程的大大缩短必然也同时缩短了产妇的疼痛时间,提高了产妇分娩的质量。

总之,心理护理分娩方法能够显著性提高顺产率和缩短产程,提高产妇的分娩质量,这种护理方法属于一项提高阴道分娩质量的技术,能够明显的缓解产妇分娩的焦虑情绪,减少产科的干预,降低剖宫产率,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陆丽,代莉,刘岚等.心理护理对预防初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6):23-25.

初产妇产科护理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妊娠合并症产妇作为调查对象。根据产妇的床位号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50例。观察组产妇年龄22~39岁, 平均 (31.0±3.5) 岁;其中初产妇21例、经产妇29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1~38岁, 平均 (32.5±3.0) 岁;其中初产妇22例、经产妇28例。两组调查对象在年龄、生产次数、基础病症等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该次调查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 对产妇产后进行基本的营养调理、围产期护理等。观察组产妇在此基础上加以针对性的母乳喂养教育护理, 具体情况如下:笔者了解到, 妊娠合并症产妇拒绝母乳喂养的根本原因在于担心病症对乳汁产生一定的影响, 进而影响胎儿的发育, 其次因妊娠合并症产妇产后身体较正常产妇更为虚弱, 产妇认为自身需要一定的调养, 而母乳喂养需花费精力。为了改变产妇这一思想, 我院于产前1个月左右即向产妇进行思想教育, 告知产妇母乳喂养的优点, 如可以为新生儿提供全面的应用, 可拉近母婴之间的距离等。同时, 告知产妇, 不必担心妊娠合并症对乳汁造成不良影响, 且鼓励产妇在产后积极对新生儿进行母乳喂养。对于仍有担心的产妇, 告知其长期焦虑、疑惑的情绪会影响产妇的身体恢复, 这样才会带来不良影响。在产妇分娩后, 护理人员应积极对产妇进行营养调理, 短时间内使得产妇身体得到一定的恢复。同时向产妇讲解母乳喂养的技巧, 在产妇第一次母乳喂养过程中, 护士可进行陪伴, 并作出具体的指导, 使产妇能够在喂养过程中, 增加对新生儿的情感, 并在后期能够积极、自觉的进行母乳喂养。

1.3 观察指标

该研究观察指标主要为产妇对于母乳喂养知识的掌握情况及两组产妇的母乳喂养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计数资料以%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情况

观察组产妇对于母乳喂养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见附表。

2.2 两组产妇母乳喂养率比较

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率为92% (46/50) ,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 (22/50) ,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医学上一直提倡母乳喂养, 但对于妊娠合并症这一特殊的人群, 母乳喂养率十分低。此类产妇因合并妊娠疾病, 担心母乳喂养会对产妇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选择以奶粉等奶制品替代母乳喂养。然而这种做法是错误的。目前, 尚没有任何一种乳制品可以完全代替母乳, 长期使用母乳替代品, 新生儿的机体发育、免疫能力均将受到一定的影响[4]。因此, 即使是妊娠合并症产妇, 临床上仍提倡其进行母乳喂养[5]。

在该次调查中, 我院在常规基础上对部分产妇加以母乳喂养教育干预, 旨在改善妊娠合并症产妇的错误思想行为。并由该次调查结果可知, 加以该种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后,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其中, 观察组产妇的母乳喂养知识掌握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此外观察组产妇的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该两项调查结果均可有效显示, 对妊娠合并症产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母乳喂养教育干预对提高母乳喂养率均具有积极的作用[6]。该次教育内容主要在于改善妊娠合并症产妇的错误思维, 帮助其了解母乳喂养的优势及必要性, 同时对其进行相应的喂养指导, 减轻产妇的身心负担, 拉近与新生儿的距离[7], 进而起到有效的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妊娠合并症产妇加以母乳喂养教育干预, 可提高产妇对于母乳喂养知识的了解, 进而提升妊娠合并产妇的母乳喂养率。该种护理措施积极有效, 值得在产科广泛使用, 从根本上提升母乳喂养率。

参考文献

[1]张梅.产科护理人员对妊娠合并症产妇母乳喂养认识的护理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 2014, 17:52-53, 55.

[2]戴红霞.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改善产妇母乳喂养自信心效果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 2014, 8:830-833, 834.

[3]胡云霞.产科护理人员对妊娠合并症产妇母乳喂养认识[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2) :260-261.

[4]郗树红.产科护理人员对妊娠合并症产妇母乳喂养认识的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 (中旬刊) , 2013, 10:360-361.

[5]黄丽萍.产科护理人员对妊娠合并症产妇母乳喂养认识[J].医药前沿, 2013, 33:312-312.

[6]曾爱平.浅谈产科护理人员对妊娠合并症产妇母乳喂养的认识[J].求医问药 (下半月刊) , 2013, 11 (10) :254-255.

上一篇:新媒体治理下一篇:智能电表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