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式教学电路设计

2024-08-04

自主式教学电路设计(精选12篇)

自主式教学电路设计 第1篇

1 基于信息化条件的自主学习能力内涵

古人云“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伴随人的一生,一个学习者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其自主学习能力。最早引入“自主学习”的Holec将其定义为“负责自己学习的能力”[1]。通俗讲,自主学习能力是由学习者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调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或能力[2]。自主学习需要做到“四学”,即“想学”“能学”“会学”“恒学”。

基于信息化条件的自主学习是指借助现代化技术及工具完成自主学习。信息化条件包括互联网、电子图书馆、学习软件(如Multisim,EWB,CAD)、音频视频、Flash等。信息化条件下的自主学习改变了以往的师生学习模式,学员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员主要以问题引导、知识顾问、技术支持、效果评价为主要任务,引导学员充分利用和开发信息化资源,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学习过程优化整合,开展自主性学习,提高教育的质和量,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2 信息化条件

2.1 互联网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在现代生活中越来越普及。互联网具有信息资源海量、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特点,因此它为自主学习提供了便捷条件。利用互联网强大的搜索引擎功能,搜索学习内容、疑难问题、模拟考题等。计算机网络平台提供了一个友好的交互界面,图文并茂,静动结合,生动有趣。由于院校的特殊性,我院学员除了可以在特定地点及方便时间上互联网外,还可以查阅军网内部丰富资源。互联网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习成为一种主动、积极的过程,自主学习意识进一步加强,学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2 电子图书馆

电子图书馆以互联网为平台,主要由实地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两部分构成。实地图书馆是与传统图书馆具有一样的馆藏图书功能,资源归本单位共享;虚拟图书馆是指本馆没有收藏但是从网络系统、数据库中可以获得信息的图书馆,例如维普、万方、CNKI等电子期刊,超星、国图、阿帕比、中国军事等数字图书以及硕博论文、外文数据库等等。学习者在相应数据库进行文献搜索、下载需要的论文、书籍完成知识的自主学习与深化,多角度、多维度的学习理论,广范围、广视角的了解应用。我院电子图书馆馆藏丰富,既有实地图书馆又有虚拟数据库,为学员学习提供了资源保障。

2.3 软件工具

软件工具是指能够辅助学习的工具软件,例如绘图工具Auto CAD,Pro E,3DMAX等,仿真工具simulink,EWB,Multisim,ansys等,不同领域选择不同的软件工具。以数字电子技术中常用的Multisim和EWB为例(如图1和2所示),它具有丰富的元器件库和仪表库,当学完电路理论之后,学员大部分直观认识不深入,对电路是否能够实现所讲述的功能持怀疑态度,仿真软件恰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利用仿真软件构建虚拟的电路,通过仪表及指示装置,直观形象地看到电路现象,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同时,在实际搭建电路时,为了避免资源浪费及烦琐的调试,可利用仿真软件先验证设计电路的正确性,之后再去实际搭建。目前学员具有电脑使用条件,只需安装软件即可使用,软件工具的出现为自学提供了又一个有力的条件。

2.4 自主学习平台

自主学习平台可以是远程教育学习平台,也可以是根据不同科目搭建的学习平台。其作用是学员在教员的辅导和帮助下,自主使用网络学习平台,有针对性地选择各种学习资源,调整学习时间,控制学习过程,以达到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平台具有辅助性、开放性、自主性、重复性、交互性的特点[3]。为方便学员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学习,教研室设计了数字电子技术网络课程(如图3所示)。主要包含教案、视频、教案、习题、作业、答疑、测验以及参考资料等内容。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教学条件正在日益丰富,除了上述众多软件技术外,i Pad、交互式电子白板等硬件的出现使得自主学习更为便捷。

3 以组合电路设计为例,借助信息化条件培养学员自主学习能力

3.1 组织流程

组合电路设计内容丰富,方法多样。课本中讲述多以分立元件设计为例讲述,为拓展学员思路,本课程安排时笔者并未加以限定,只布置了任务,学员自行完成,具体组织流程如图4所示。

教员布置任务,学员以小组形式开展学习。各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针对任务组织学员讨论、确定方案,针对不同的方案安排组员提前查阅互联网、电子图书馆、网络课程等资料;课上分工协作,不同学员按照不同方案设计实现;学员自学仿真软件Multisim或者EWB,并借助软件仿真验证设计的正确性;设计报告由专人撰写,汇总各种方案及方法并进行描述;由于时间限制,并非所有奇思妙想都能一一设计实现,因此附加了拓展环节,集思广益,学员只需描述出新思路新创意即可;最后为检验学习效果,加入答辩环节,从小组中任意抽取一名组员,回答其他学员和教员提出的问题。

3.1.1 设计任务

1个主评委和3个副评委共4人鉴定某项目,当主评委不赞同,但3个副评委全部赞同项目时,裁定项目通过鉴定;当主评委赞同并且3个副评委中多数赞同项目时,也裁定项目通过鉴定。试设计满足要求的逻辑电路。你还能想到哪些器件设计方法?

3.1.2 小组分配

本教学班次共计43人,4~5人为一小组。组长负责分工,一般2人设计方案,1人学习仿真软件,1人撰写设计报告,最终集思广益,拓展创新方法。

3.1.3 丰富的设计方案,多样化的仿真实现

借助分立元件实现电路设计组合电路是课本中主要讲述的方法,其他方法课本中并没有专门提及。另外,仿真软件使用方法,如何仿真电路都需要学员自行摸索。但从效果分析,学员都能够通过自学或者小组互助学习方式解决上述问题。现列举几种学员的设计方案及仿真电路。

方案一:门电路设计

方案二:74LS138设计

由于篇幅所限,在此只能列举几种。除此之外还有应用优先编码器74LS148设计的方案,并且对于同一种器件,设计思想也五花八门。

3.1.4 答辩环节

为保障学习效果,笔者设计了答辩形式的督促机制。要求在设计完成后,小组内每位成员都要掌握本组设计的电路方案,随机抽取某位学员上台讲解,一旦答辩不顺利,将会影响本组学员的整体成绩。在这种指导思想下,每位学员都参与其中,组内互助,使得方案形成时,每位学员也都掌握了知识。本次课程笔者提问了第一组的一位学员,答辩过程中每当出现思路断档,整组学员的精神都跟着紧张起来,但经过思考他顺利完成此环节,并且将创新性的设计思路也一同与大家分享。从答辩过程可以看出,第一组学员的团结与协作,看到了传统课堂上无法发现的闪光点。

3.1.5 设计报告

第一项设计任务,第二项设计方案,第三项拓展及心得体会。前两项旨在对整个知识的梳理,第三项作用有两点,一是学员方面,总结收获及不足,创新新思路,例如第九组写到“电路设计注意布局,图纸与虚拟实验有着本质差距”,第一组写到“一个好的团队不光有一个好的带头人,还要有一群踏实肯干认真听话、积极进言的成员”。二是教员方面,便于发现学员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调查学员对教学实施的满意度,为后续教学提供宝贵经验。例如第五组写到”开关的选择开始由单刀开关接入不工作,后经小组讨论和教员指导换为单刀双掷开关完成电路仿真”。第二组写到“课程使我们认识到数电并非纯粹的理论学习,而是课堂发挥、试验动手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增强了我们的发散性思维,是一种能力的提升”。

4 效果分析

按照传统讲授组合逻辑电路设计方法,一般学员比较容易想到教员或者课本上讲述的方法,思路禁锢到此无法跳出。时序电路设计与组合电路设计课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时序电路设计任务是课后习题,教员只讲授了一种设计方法,因此学员在设计过程中多数应用了这种方法,很难扩展思路,开拓创新。而此次组合电路设计是学员没有见过的任务,教员对其没有过多的限制,因此设计方案多种多样,学员自学的潜力此刻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在网络、仿真软件等信息化条件下,学员顺利完成了本讲内容的学习。学员不仅掌握了组合逻辑电路设计的多种方法和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还提升了自身的综合能力。从期末考试成绩上分析,平均分79.44,其中良好及以上24人。通过设计报告的心得体会及期末成绩分析采取自主学习模式学员多数比较赞同,收获颇丰。上述事实证明只要给予适合的条件,学员有能力并且能够出色完成自主学习,同时锻炼了学员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强化了团队协作意识,激发了创新思维。

5 结束语

“十八大报告”指出“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深入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增强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唯有培养出大批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军事人才,才能够快速掌握武器装备使用及作战技术,才能把握战机,克敌制胜。自主学习并非放任自流,它是在教员有组织、有计划地指导之下的学习。实践证明只要给予学员自主探究的时空,有利的信息化条件,学员就能够最大限度地开发自身的潜能,张扬个性,培育创新意识,激发出灵感的火花。

摘要:以数字电子技术组合电路设计课程内容为例,尝试借助现有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仿真软件Multisim或EWB及互联网)实施自主式教学,培养学员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表明:学员有效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实现自主学习,提高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探索创新等能力。

自主式教学电路设计 第2篇

“问题情境一自主探究”式教学策略探析

口戴顺良

在当前中学政治课课程改革实践中,被许多新鲜教学理念“冲击”过的教学活动依然变化不大,中学政治课堂也难言发生了实质性变革。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深层次的原因是一线教师缺乏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课堂实践的有效操作策略。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学政治课有效教学操作策略的研究,决定着新课程理念能否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生根、开花、结果,同时也制约着政治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要实现中学政治课教学的实质性变革,提高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最根本的是教师要树立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教学价值观,最关键的是寻找到能够有效落实这一价值观,并且易于被教师理解和掌握的课堂教学操作策略。下面拟就中学政治课的教学策略问题谈一些自己的实践和思考。

一、主题――问题化。中学政治课如何打开学生的思维之窗,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这是值得每位政治教师深入思考和积极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所要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要根据教学目标,把本课时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加工成蕴含认知冲突的问题,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和探究意向,进而帮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步深入探讨,直逼问题的核心。

在“我国的宗教政策”一课的教学中,我首先通过课堂调查,了解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哪些宗教或迷信现象,再用多媒体展示了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大宗教在我国的流传情况,用精美的图片展示了布达拉宫和日喀则等中央政府拨款修缮的藏传佛教圣地和虔诚的教徒,从而使学生建立起宗教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国家的民族政策间的真实联系,创设了一个自主探究宗教政策问题的情境。接着提出了“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那为什么还要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这是本课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并且围绕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辅助性问题:(1)我国的宗教政策制定的主要依据是什么?(2)为什么不能用行政命令规定公民必须信仰唯物主义和信仰宗教?(3)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应如何正确理解?(4)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能否信仰宗教,为什么?(5)我国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是否意味着国家鼓励人们信教?(61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宗教?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讨论解决,学生不仅对我国的宗教政策及其制定的依据有了大体的了解,而且澄清了许多对宗教政策的认识误区。

二、问题――情境化。尽量避免非常直白地提出问题,尽可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自然地展示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尽可能真实,以便于学生明了解决问题的意义,激活探究的意向,最好是在教师创设的真实情境中,由学生来展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设想。

在“树立公民意识”内容的教学中,有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活动情景:“分苹果”。第一步,师生共同商定分规则:(1)民主选出组长;(2)苹果只能分给组内3人吃;(3)共同制定吃苹果的条件以及分苹果时应遵循的原则;(4)苹果最终要切开分配到人,要保证吃不到苹果的人心服口服。第二步,各小组交流分配结果及由此产生的规划;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分苹果”这一生活情境与“树立公民意识”的内在联系,并由此归纳出现代公民应该具有:主体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公平正义意识、规划意识、民主参与意识等。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非常好。

三、情境――生活化。“生活大课堂,课堂小社会”,要提高政治课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就必须让学生获得政治书本知识的生活意义。学生不仅仅是“书本世界”中的人,更是现实生活中的人。课程、教材与学生当下的生活总有一定的距离,与学生的经验世界也有一定的疏离。因此,政治课教学必须反映学生的生活背景与实际,回归生活,联系生活,着力打通学生的生活世界、经验世界和教材的知识世界,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课堂教学的基点,让学生把自己摆进去,把现实摆进去,让政治课堂充满生活气息。

如在《经济生活》第六课:“投资的选择”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结束以后,教师提出了“投资畅想‘有钱十万”’这样一个问题,引发了学生对各种投资方式的利弊进行进一步的思考、比较和讨论,实现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对接。“对中国政府增持美国国债的利弊得失”的讨论,赋予外汇、汇率等概念以生活意义,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四、组织――活动化。课堂教学的组织和管理方法尽管多姿多彩,千变万化,但最终目的却只有一个: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度。政治课是否有效,并不是看教师的语言如何滔滔雄辩,教师的表现如何精彩纷呈,而是看是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在学会学习和素质提高上取得了哪些进展。在政治课堂观察中看到,很多教师表现得太过强势,满堂灌或满堂问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不少教师仍在对学生已经掌握或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能够自己学会的知识,不遗余力地讲深讲透,导致课堂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严重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课堂组织管理的活动化及课堂对话和讨论的`有效组织,是医治这一弊病的良方。

如:在“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货币是人创造的、为人们从事商品生产和交换服务的,为什么反过来又会有那么多人对它产生崇拜呢?由此引出对货币的本质和职能的思考及对货币产生过程的了解和对拜金主义思潮的批判。

五、过程――层进化。政治理论知识是有层次的,学生能力的发展也是有层次的。如果能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精心组织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形成若干课堂教学的小高潮,最终在核心问题的解决中形成高峰体验,对提高政治课教学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我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大体安排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基础性学习,主要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和相互讨论,建构关于我国的外交政策的知识体系(主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第二层次是发展性学习,对知识体系建构中出现的疑难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和分析评价(主要解决为什么的问题);第三层次是研究性学习,就是运用我国外交政策的理论知识对国际关系中的焦点问题进行分析(主要解决如何运用的问题)。最后,在对全球瞩目的利比亚撤侨现象的讨论分析中,达到学习的高潮。学生不仅较好地掌握了本课的核心知识,对我国党和政府的性质和宗旨有了更深的认识,而且油然而生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民族自豪感。

自主式阅读教学策略 第3篇

“自主式阅读”,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讨论并确定一定的阅读范围,然后依据手中资料,自选阅读内容的一种语文学习活动。这样的阅读活动,既有利于学生在统一的大目标下,各自猎取知识,又易于增强阅读的时效性,使信息得到及时的反馈和矫正。“自主式阅读”,是阅读者能自觉地运用一定的阅读方法主动地进行并能够达到独立阅读目的的阅读。进行自主式阅读,形成自读的能力,能促进人的思维和意志品质情感的发展,养成不断追求新知的自学习惯。

“自主式阅读”的关键在于还给学生以“真实的阅读”,即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自由的阅读。教师不需要对阅读材料进行内容上、形式上的大量讲解,也不需要让学生做各种各样的阅读检测题,需要的是引导学生进入多维的研究空间,将阅读活动直接指向阅读材料的内容或包含的信息,让学生阅读时心无牵挂,完全自主,完全放松。

二、自主式阅读教学的具体策略

1.关注学生困惑,选定阅读内容

(1)关注学生的阅读需要

虽然说众口难调,但可以利用网络丰富的信息为学生提供大量的阅读材料,让他们有选择地进行阅读,这种方式更利于个性和特长的培养与发挥,可以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阅读,拓宽语文的教育天地。并且能够在更多的作品阅读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改善学生与网络的关系,使网络成为阅读的资料库。

教师要熟悉书目和各个网站,以便推荐自主阅读的书目和网站。包括中外文学名著、优秀文化报刊、适合学生网上阅读的网站等。

(2)要精选读物

高尔基曾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跟一个高尚的人谈话。”可见精选读物的重要性。笔者认为中学生应主要从以下三类读物中去精选:一是洋溢着青春气息、闪烁着智慧灵光的中学生报刊;二是与语文教材密切相关的名家名作、时文华章;三是选文严格、评点精辟的高质量作文用书。具体说来,我们可以这样做:选择贴近生活的文章,这样才会有阅读的兴趣;选择浅显易懂的文章,从而避免造成理解上的障碍;选择名家经验感受类文章,努力提高自我的表达技巧;选择语言规范的文章,避免产生误导;选择有助于培养高尚人格的文章,促进思想境界的提高;选择具有时代气息的文章,以便与时俱进。精选课外读物,才能把课内学习与课外知识结合起来,把所读内容迅速运用于自我的写作中,达到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双提高的目的。

(3)科学安排时间

进行自主式阅读一定要科学安排时间。首先要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要把课外当作是课内的延伸,通过课外阅读促进课内理解,如果在课内也看起课外书来,便得不偿失。其次要有一个明确的阅读计划。根据学习的实际和写作的需要来确定一周、一个月、一学期、一学年的阅读计划。向着既定的阅读目标,做到按时保量,督促自己完成阶段性的阅读任务。再次要注意阅读的时间与阅读内容的合理调配。如假期可用来读篇幅长的长篇名著,午、晚休前可读一些精美的时文短章,课外活动时间去阅览室阅读,周末读些写作指导之类的书籍。让学生养成挤时间阅读的良好习惯,保证每天有一定的阅读量,借此来不断提高自己的阅

读水平。

2.及时引导鼓励,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活动的关键。因此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1)引导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

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拓展学习空间。以课文为范例,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与教学内容有紧密联系又符合年龄特征的课外读物。积极引导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使他们课内所学知识得到拓宽延伸。如学习了课文中节选的《边城》之后,引导学生课外去阅读《边城》的全文。

(2)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为了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增强阅读兴趣,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围绕课外阅读开展一系列学生喜爱的活动。活动的形式要多样,学生自主阅读活动既可以在平时配合课堂教学内容办“三报”(墙报、黑板报、手抄报),布置“两廊”(语文知识走廊、作文走廊),开展“三赛”(语基知识竞赛、作文竞赛、书法竞赛),召开“两会”(演讲辩论会、故事会);又可以利用节假日到街道、工矿、农村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或到文化遗迹和旅游景点考察学习。这样的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活动结束后往往还产生相应的学习成果,如学生在活动中写成的文章能在校园、县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从而增强了学生学好语文的自信心,也能使他们的创造力在这点点滴滴的成功中得到激发。

还可以结合电视读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名著均已拍成电视,看完了画面美丽的电视,再来欣赏优美的文字,更易懂,更有趣。

(3)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

为了促进学生进行大量阅读,有的学校每周用一节课作为专门的课外阅读指导课,来辅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同时,每天下午安排一节三十分钟的小阅读课,让学生自由读书、看报。课内得法,课外获益。学生的阅读兴趣日渐浓厚。

也可以在班级成立“读者俱乐部”,交流读书方法,讨论阅读感受,介绍名人读书故事,指导学生自办手抄报,刊载美文佳作,选登优秀读书笔记……这样学生的读写能力会明显增强。

(4)注意适时激励

当学生们阅读了一定量的课外读物后,自然会情动于中,有话想说。高明的语文教师会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凝墨于纸,发话于文,指导他们写出一篇篇内容充实、情真意切的读后感。之后适时进行评选并鼓励他们向报刊杂志投稿。定期评选“优秀读书笔记”、“小小博士”、“故事大王”,让学生充分享受成功的快乐和收获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3.指导阅读方法,明确阅读要求

为了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能获得充足的信息量,避免无效阅读,课外阅读要讲究科学的方法。同学们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必须掌握以下三种基本技能:浏览、略读、精读。

浏览是对读物大致了解、选择的过程。一般是通过标题、目录或提要对读物作简单地了解,然后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有目的有选择地进行略读或精读。主要适用于阅览室、图书室等时间短、内容多的阅读场合。

略读是通过快速扫描文章整体,获取主要信息的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在略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读标题或提要,理清脉络;(2)看开头和结尾,明确主旨;(3)抓段落中心句,把握大意;(4)提取过渡句,掌握技法。

精读是对文章的写作技法、语言表达深入探究的一种阅读方法。在阅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推敲语言文字,做到咬文嚼字;(2)品味重点词句,做到语感敏锐;(3)研究体裁结构,揣摩作者匠心;(4)探讨文法表达,体味作者技巧。

这三种基本的阅读方法,同学们一定要掌握其要点,根据自我的阅读实际,灵活运用。

4.交流阅读体会,总结学习成果

编辑“自主阅读作品集”或举办“自主阅读成果展”,以实现资源共享,让学生体验并分享自主阅读后收获的愉悦。

三、自主式阅读教学实施建议

1.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要积极地看待每个学生,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这样,学生在阅读中学到了知识,得到了美的享受,表现了自我,获得了成功,就一定会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就一定会喜欢阅读。

2.要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教育过程的主动参与者,他们对教育影响有选择权,可以积极地接受某种影响,也可以以消极的态度抵制某种影响。在自主学习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体验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去主动探索达成目标。在自主学习中,学生可以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甚至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自主式教学电路设计 第4篇

国内, 一般机械学科数控教学的CAD/CAE/CAM课程均独立设置, (1) 这种设置使理论教学老师很难系统性地把三者的交互关系讲解清晰和透彻并加以实践应用, 造成设计与加工等各模块的孤立。机械学科的实践教学主要集中在工程训练中心进行动手加工操作, 却较少涉及到CAD的内容。同时, 就针对加工操作而言, 也存在各教学模块孤立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按工种展开实践教学, 学生按工种对统一图纸进行基本的手工程序编写, 最后对该零件加工, 完成实践环节。缺乏把各工种融为一体的典型对象。加之各工种加工图样单一、内容与实际工程项目加工脱轨, 学生普遍反映出兴趣逐渐减弱、缺乏动力与创造性等一系列问题。并且, 手工编程一般也只能编写精加工工序, 广大同学难以认识真实切削加工逐步进刀的过程, 更难以理解数控加工工艺、工序等一系列整体概念。

高校机械学科数控课程设置及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均会造成人才培养上的“孤岛”现象, 导致广大学生对于数控技术由开始的好奇神秘逐渐变为千篇一律的机械式重复, 缺乏动力与创造性。因此, 寻找一种密切结合当前数控加工技术的发展方向, (2) (3) (4) 把握机械加工的核心思想, 把CAD/CAM进行一体化教学, 激发学生创造性与创新能力的途径, 是解决当前数控技术教育的正确途径, 才能实现实践教育创新性、工程化。

本课题以Siemens公司UG软件为依托, 研究CAD/CAM一体化技术在数控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上的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 以紧跟数控前沿技术发展、密切结合工程实际、以自主式、工程化为目标, 进行了层次式、综合性创新实践教学, 多年的教学效果表明该模式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实践、综合认知、创新能力, 为提高数控实践水平探讨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1 基于UG三维设计的自主式数控加工实践模式

本课题实现了CAD/CAM两个模块进行一体化教学。首先, 针对实践学生实习年级较低 (大一、大二) , 开设了数控加工基本原理、工艺概述的内容, 接着讲授基本的数控编程, 然后进入UG设计教学模块, 引导广大学生自主设计三维模型, 学生根据个人爱好自由完成零件设计工作, 转入UG加工模块学习, 对自己设计的零件进行加工刀路仿真模拟, 对于不合理, 如刀具无法进入、刀具干涉, 难以加工部位的检查验证, 并自主进行设计修改直到加工无误, 从而完成设计与加工的有机结合;最后在机床上进行现场加工验证。教学流程上实现了CAD建模到CAM模拟加工, 加工检验返回CAD修改设计, 再进行自动生成程序以及最终机床操作、零件检验这一过程。从零件设计, 到使用UG自动生成曲面、曲线等复杂程序, 再到加工模拟, 程序传输, 以及最终的自主操作机床加工, 全部由学生自主完成。在教学过程中, 从课程设置、到具体零件加工, 均做到了以工艺流程为主线, 引导广大同学认识到加工工艺为机械加工的核心内容这一基本思想;学生从设计到加工均由本人自主完成, 实现了设计与加工有益结合, 起到鼓励创新设计的作用, 亦为进一步CAD/CAE/CAM一体化教学奠定了基础。同时, 这种教学模式使用当前大型企业使用的工作方法、生产流程、以及相应软件、硬件设备来进行教学。

1.1 以工艺流程为主线、掌握数控技术核心内容

以工艺流程的内容为主线, 把各个工种有机结合起来, 工艺的主线作用体现在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中。在教学实践基本原理、工艺讲解阶段, 先介绍工艺基本知识, 然后, 通过典型零件示范其工艺过程, 最后在这个主线下进行各工种的学习及加工。通过一个典型零件完整加工过程, 体现工艺的指导作用。譬如, 加工中空刻花模型, 通过进行底面、侧面的铣削加工, 孔、端面、切断时车削加工, 在打标时需要激光打印操作等, 各个加工过程细节均体现工艺的主线;再者, 利用UG自动编程技术, 可使学生建立坐标系、刀具、多把刀工序衔接等一系列操作, 更可以利用UG模拟加工中的真实刀路途径、能够把各部分切削余量进行一步步加工, 表现了实际加工的全部过程。此外, 结合学校特色, 制作典型零件加工案例, 如:通过多媒体展示叶片三维造型过程及多轴加工中心示范叶片的整个加工制作过程, 并通过三坐标检测验证, 系统地将零件加工工艺完整地展示给学生。加深学生对工艺为机械加工的核心的认识和把握。

以这种模式避免了原有教学方法造成工种隔离、缺乏对工艺起到核心指导作用认识的不足, 学生经过这种方式的训练, 在加工时, 首先会想到是所设计零件在工艺上是否可行, 使设计与加工充分得到统筹考虑。

1.2 以独立任务为驱动, 进行自由设计、自主加工, 充分调动学生兴趣

本课题彻底改变了数控实践按照某一个零件图进行编程加工这一复制性的劳动过程的现状。在本教学模式中, 学生以独立自主完成自己设计零件为的加工任务为实践内容, 自由选择创新设计题材, 自主修改、自主加工。在对UG设计及加工部分的讲解完成后, 学生根据毛坯外观, 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自主空间, 独立进行零件图案三维设计并进行程序编制, 自主选择刀具、对刀、刀路检验、模拟加工等全部操作, 并通过多轴加工中心自主上机操作。学生能够系统性进行自主设计、加工、验证。对广大学生来说, 当知道自己设计就是自己最后加工的零件后, 学生学习和实习兴趣得到空前提高。一般要求每个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零件, 但很多同学都设计多个, 可见其学习兴趣。

学生在这个环节的学习中, 完全自主进行全过程的训练, 指导教师只进行错误的指出、给出合理化的建议、每个过程的核查以及现场机床加工过程的监督。

1.3 紧贴工程生产实际, 完善软、硬件建设, 做到学到就能用到

本科生的培养, 重点在于动手实践能力的增长, 要面向工程实际应用。国内外人才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培养都明确提出了这点。本教学模式可使广大同学接触到UG软件在实际在工厂如何去使用这一内容。同学们能够学会坐标系、刀具、多把刀工序衔接等一系列操作, 更可以利用UG软件进行加工, 模拟加工中的真实刀路, 表现实际加工的全部过程。使学生充分了解了真实工厂的流水线操作过程。这种教学模式明显加深了同学们对于真实切削加工的理解。

另一方面, 在硬件建设上要符合工程实际, 体现现代化、先进性。本课题紧密结合时代技术发展, 建成有效的网络化数控教学、传输平台, 把学生使用的数控机床与计算机进行有机连接, 形成加工与检测实时传输、各工种实时传输、计算机与机床实时传输的现代化创新硬件平台。在加工时, 机房电脑数据直接传输到实习现场的机床控制面板, 进行实时在线加工, 使学生方便快捷安全地掌握零件加工动态, 也使学生了解到现代化大型企业运行方式;实践现场有多维高清晰度显示屏, 学生可清楚直观地了解到每一个加工细节;购置了多轴加工中心等一系列先进设备, 由学生在加工中心自主上机操作, 进行对刀, 建立坐标系、粗、精加工等各工序的实际操作。这种紧贴现代化生产实际、自主式的加工模式, 加深了学生学习印象。学习到的内容就是在实际工厂中见到的内容, 使广大学生能更加从容地面对未来的工作和挑战。

1.4 进行层次化、多方位教学, 不断扩充学习的内容

学生在必修的实践中, 由于其年级较低, 往往只能学习到基本加工知识。对于数控加工的难点问题, 如螺旋桨、叶片等加工, 只能进行示范性演示教学。因此, 我们开展了配套的全校性选修课“UG三维造型与数控加工”, 其学习学时、内容相对于必修实习的内容大幅度增加、深度大幅度增加。同时, 对于后续的大学生创新实践等内容大力支持, 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加工。形成课内、课外实践结合;必修、选修结合;科研计算与实践验证结合, 从而形成综合性、开放型数控加工层次式创新实践平台, 为进行开放式的工程实践教育奠定了基础。

2 结语

四年来, 本课题指导学生完成自主创新实践作品千余件, 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 也使广大同学充分理解并认识了数控加工在实际加工中的作用, 扎实掌握了从建模到各个工种、工序加工的一系列生产过程, 充分理解了数控加工中心在完成各个工序衔接加工中的方便性、流水线化作业方式。在本课程的引导启发下, 低年级本科生获取国家专利两项, 在国家级各类机械设计、加工竞赛中获得一、二等奖八项。在兄弟院校到我校参观交流过程时, 它们纷纷咨询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一系列内容。达到了提高实践教学水平、与生产实际接轨、掌握先进数控技术、开拓学生视野、积极引导学生自主综合创新的目标。起到了引领数控工程实践教学发展的作用。无疑, 随着社会发展的要求, 进一步按照教学模式创新化、加工对象系统化、人才培养个性化、教学内容时代化进行实践教学将必然是工科实践教学发展的主流方向。

摘要:文章提出了以UG软件为依托, 以提高学习自主性为目的, 自由设计、自主加工一体化的层次式教学实践模式。介绍了教学模式包含内容及各个方面具体实施方法, 分别为: (1) 以工艺为主线; (2) 自由设计、自主加工; (3) 紧贴工程实际; (4) 多层次、多方位教学。四年多的教学实践结果表明, 该教学模式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创新热情, 对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奠定了重要作用, 有效促进当前实践教学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数控实践,自由设计,自主加工,CAD/CAM,一体化

注释

11 徐娅萍, 王润孝.数控机床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27 (4) :78-80.

22 朱鸿.试论数控加工模拟软件在数控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 2008 (14) :236.

33 王吉林.从教研教改中浅析工程型人才的培养[J].价值工程, 2010 (8) :154-155.

自主式教学电路设计 第5篇

本报讯

为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从根本上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优秀率、升学率,也为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我校按新课程的思想和理念的要求进行了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推行“自主导引”式“三三五”课堂教学模式。

经过近几年的学习、思考和实践,我们充分认识到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共同点是都采取“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策略,让弱者巩固达标,让强者反思提高。符合新课程的思想和理念,具有较大科学性的同时,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本学期,为了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对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解和认识,促使学生在课堂上人人都会学,人人都肯学,人人都学好,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校又派20多名教师赴兰州市榆中县小康营中学考察学习“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然后请外出考察学习回来的老师汇报学习感受,并在自己教学班进行尝试教学,各教研组教师对听课情况进行讨论,各组提出改进措施,并形成书面意见上报学校。学校围绕小康营中学所汲取的宝贵经验,认真反思总结,大胆学习借鉴,制定了具有可操作性的高效课堂实施方案,并立即付诸实施。最后在第十六周全校安排“课堂教学展示周”,在非毕业班部分班级、部分学科的课堂教学中体现“自主导引”式“三三五”课堂教学模式的成果。

“三三五”课堂教学模式即:三大模式特点——“先学后导、分层递进、交流提升”; 三大课型模块——“导学、展示、测评”;课堂教学五环节——“预习前测、明确目标、分组合作、交流展示、达标测评”。学校将教师的备教时间和学生的学习时间划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段。备课改传统的“教案”为“导学案”,教学设计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切入点,把教学的立足点,由教师“教”转向学生“学”,把备“教案”变为备“学案”,为学生课堂自主学习提供了文本和方案,实现了教案、学案一体化,增强了课前、课中、课后的系统性,教与学达到了协调同步。学生的课后作业也在导学案上完成,减轻了学生学习负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上课时,学校要求课堂上把话语权还给学生。每班6—7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形成了班级学习活动的基本单元。将预习环节放到课堂上,开设了“导学课”,确立了“学生不分层”、“人人要过关”两大导学原则,为后面的展示打好基础、搭建平台。展示模块是生生、师生、组组互动的过程,主角是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小组展示,点评追问,由原来的教师一条线变成立体网络式,容量大进度快,让学生个性张扬、心灵放飞、能力提升,实现了“我的课堂我做主”。测评模块实现弱生保底,优生拔高,尤其突出 “弱势群体”,利用好“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让他们演、说、写,从而使全员参与课堂,人人有事干,人人有收获。对课堂环节进行了固化,形成了“预习前测、明确目标、分组合作、交流展示、达标测评”的课堂教学五环节。在课堂评价上,重心下移,评价重点由老师转向学生,尤其关注学生的学习收获和课堂表现,从而使课堂评价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形成了与课堂教学相配套、相协调的系统化的评价模式,从学校、年级组、学科组、班主任、科任教师、学习小组六个层面全天候立体式全面展开,保证了课堂有不竭的动力。

小学体育“自主式”教学模式初探 第6篇

一、什么是“自主式”教学模式

所谓“自主式”教学模式,是指以教师的科学指导为前提和主导,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自主创新,实现学生爱学、乐学并最终养成终生学习习惯为教学目的的教学方式或形式。

二、“自主式”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自主式”教学模式在体育课堂教学准备部分的应用

体育课堂教学中准备部分包括师生在体育课基本部分到来前的心理准备和生理准备,以避免心理认知与身体准备不足而对学生或自己造成身心方面的伤害。

“自主式”教学的准备活动,是教师把准备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准备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由学生自己确定。这样不但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由想象、勇于创新的空间,还学生乐于自我表现的天性,而且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促使学生养成了体育锻炼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的习惯。例如,在篮球教学时,首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凭借自身对篮球运动的了解,想象街头篮球动作的花哨。这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思想上做好了学习篮球知识、技能的心理准备。然后,教师再组织各小组通过讨论,创编了身体准备的多种练习方法,在练习中互相学习、互相观摩,甚至互相比赛,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2. “自主式”教学模式在体育课堂教学基本部分的应用

(1)还原课堂教学原生态,把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还给课堂。

“自主式”教学的基本部分通常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在学习之前,教师和学生一起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他们的认知水平、运动能力科学地选取教学项目,共同制定教学目标。例如,在篮球教学时,教师往往会根据学生的运动技能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自主选择对应的较为适合自己的练习,并制订不同的学习目标,学生再围绕这些目标进行学练,并在学练的过程中找到“我”的问题、“我们”的问题,再通过合作和探究逐步、逐个地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但会很自然地养成思考的习惯,而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得到提升。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只是“我”的问题、“我们”的问题的引导者、探究者,真正实现了教师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还原了课堂教学的原生态。

(2)通过创新教学,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学校最大的浪费在于儿童在学校中不能完全自由地运用已有的经验,采用自己的方法去获取知识。”因此,体育课堂也必须创新。教学中,教师应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善于思考,大胆设问,勇于超越自我,培养学生自信、自主、创新的精神。例如,在学习足球技术时,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了解或掌握的知识大胆尝试,敢于在同学和教师面前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能够团结协作,努力寻求解决此问题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鼓励学生自主采用自己的方法去获取知识,运用已有的技能迁移训练,从而掌握更多的技能,真正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人,用知识和技能主宰世界,创造未来。

(3)还自然给课堂,还学习以自然。

生物界中的教与学无处不在,大型食肉动物的生存知识和生存本领也都是在与母亲及同伴的嬉戏、游戏中获得的,这是教学的本来面目。因此,教师要锐意改革,在教学中可尝试让学生自编游戏,且要求学生不得照搬已学过的游戏,组与组之间最好不要雷同。在想方设法创编游戏的过程中,学生既开动了脑筋,提高了自主分析的能力,又培养了体育兴趣,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例如,在本人的课堂教学中,在学生自编游戏阶段,学生们经过思考、讨论和选择,创编了“投球得分”“双腿夹球比快”“叫号接球”“击中目标”“比比谁最快”等游戏项目。在这些活动中,既发挥了教师“导演”的角色,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自我组织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3.“自主式”教学模式在体育课堂教学结束部分的应用

“自主式”教学模式应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即使在结束部分,也不能忽视对学生自主式学习习惯的培养。结合体育课的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编自练结束部分的放松操,并要求所编的操最好不要相似,体育委员、组长带头编,编不好的也要表扬,编不出的教师要提示。在这样自编自做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体育课教学中,如果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就会由机械接受变为主动发现,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调动起学生的内在需求,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符合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只有这样的教学,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才是适应潮流、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教学。

总之,“自主式”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只有学生“自主”了,他们才会成为学习的主人,才会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才会有不断的创新、创造。

自主式教学电路设计 第7篇

一、调查与分析

新班接手伊始, 为了解班内学生在初中阶段语文作业方面的状况, 笔者在任教10级财管 (2) 班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设计的问题简洁明了, 针对性强, 包括日均作业完成时间、作业设计满意度、作业题型选择三个方面。

1.你每天完成语文课外作业的时间一般是 ()

A.半小时B.一小时

C.两小时D.更多

2.你对以往语文教师布置作业的总体评价是 ()

A.不满意B.基本满意

C.满意

3.你最喜欢的作业题型是 () , 日常完成最多的作业题型主要是 ()

A.抄写B.背诵

C.阅读D.写作

E.其他 (可自主填写)

调查采用无记名形式, 共发放问卷57份, 全部回收有效。经整理, 资料如表1-表3所示:

分析:语文课后作业布置总量基本适宜, 学生日均完成作业时间较为合理。

分析:学生对初中阶段语文作业的评价满意度严重偏低, 亟须开展后续调研, 了解成因, 寻求对策。

分析:有26名学生选择“其他”, 即自选项目为最喜欢题型, 且所填内容五花八门, 各有所好;在完成最多的作业题型选择中则以“抄写”为最。可见, 除能力基础、兴趣特长、学习情感等个体差异外, 语文作业的常规题型 (抄、背、读、写) 并不受学生的普遍青睐, 而日复一日完成最多的恰恰就是这些学生并不完全感兴趣的题型。

语文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前缀与延伸, 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有效载体, 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提高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 本次调查显示, 许多学生对以往教师设计的语文作业并不欣赏, 其作业完成情况自然不容乐观。经进一步调查得知, 学生对语文作业不满意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1) 类型单一, 偏重书本, 脱离生活和学生实际, 缺乏吸引力。

(2) 过于统一, 缺乏弹性, 没有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个体需求, 学生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

“未见其趣, 必不乐学。”面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及中职语文作业总体不良的现状, 笔者联系任教班级学生的学习基础、认知特点及学习需求, 结合新课改对语文作业设计的基本要求, 在教学中采用了“自助餐”式作业样式的实践和探索, 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内涵及意义

(一) “自助餐”式作业的由来与内涵

据考, 在公元8-11世纪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 海盗猖獗。他们性格粗犷, 每当有所猎获的时候, 便将足量蔬果、饭菜、酒水用器皿盛好, 集中于几张大餐桌上, 供所有海盗及亲属们随意选用, 以示庆贺。这种无拘无束、各取所需的用餐方式, 很快得以流行开来, 逐渐演变成了今日大众喜爱的自助餐。

自助餐是一种以尊重客人所需为主要特点的便捷餐饮方式, 现已风靡全球。对于中职语文而言, 教师在开展作业设计时, 可否兼顾不同学生的“营养”需求, 使他们亦能自由选择、尽情享用个人所钟爱的“食物”呢?

综上所述, 所谓“自助餐”式作业, 即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个性、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客观差异, 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多角度、多方位、多梯级、多层次设计作业;学生则在此基础上, 联系实际自主选择继而完成作业的一种学习形式。显然, 此种作业形式与餐饮业中的自助餐式样几乎如出一辙, 故而得名。

(二) “自助餐”式作业的特点及意义

1. 自助餐式作业符合新课标的精神, 充分尊重了学生课外学习的主体性

在自助餐的运营中, 主人对宴会的掌控被隐化, 只是尽可能创造良好的用餐环境, 尽可能提供丰厚的各式食物, 从而让客人在摄食过程中获得最大限度的自由和满足。客人在享用食物时, 可以探讨美食烹饪的方法, 交流食物搭配的最佳方式, 甚至超越食物范畴, 畅谈对社会人生的看法、理解等。与这些特点相类似, 自助餐式作业蕴含的主要精神就是积极推进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作业内容, 让他们根据自身特点和需要, 有选择性地完成课外作业,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 自助餐式作业尊重中职生在学习能力、学习情感等各方面的个性化诉求

从整体上说, 中职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 已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素养, 语文学习中的个性倾向渐渐显现, 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的差异逐渐增大。现代语文作业设计的理念, 是基于保证全体学生达成基本目标的大前提下, 尊重差异, 关注个性, 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为他们个性与特长的发展创造条件。

3. 自助餐式作业要求教师不断提升作业设计的能力与水平

形式虽自由, 但宴会能否受到欢迎, 最终仍需依靠主人 (厨师) 的高超厨艺。自助餐式作业要“花样多、营养足”, 同样需要教师科学设计好“作业自助餐”的菜谱, 不断提高“厨艺”作为保证。因此, 要求教师潜心钻研, 精心配制, 提供丰富的“食物”, 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的“营养”需求。

三、实践与探索

(一) 设计构思

自助餐式作业的操作精髓关键在于配、选、评三个环节的把握与处理。

1. 精心配餐:让设计更优化

作业设计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结合教育对象的特点与需求, 在教学工作开展之前就作业的内容、数量、类型、形式等所进行的总体规划和全面安排, 一般由设计理念、设计技巧、设计过程、设计内容等要素构成。可见, 教师作业设计的不断优化是自助餐式作业形式能否成功的重要保证。

联系中职生语文素养总体偏低, 但个体差异较为显著等基本特点, 笔者在作业设计中主要从以下三方面下工夫。

(1) 觅趣:兴趣是学生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 浓厚的兴趣将对其发展起到明确的定向、保持和强化的作用。可见, 学问唯有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因此, 激发中职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是摆在中职语文教师面前的第一要务, 作业设计要紧紧围绕如何激趣导学这一宗旨。在实践中, 笔者坚持从形式的多样性、内容的人文性以及情境的生活化三个维度综合考虑, 精心安排。形式上, 除针对积累性知识的巩固所需的常规作业题型外, 增设拓展性、实践性或延伸性的作业;“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特点”, 内容上, 关注人文内涵, 营造轻松、愉悦、民主的思维氛围, 让不同学生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和更大的发展空间;生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广阔舞台, 作业形式的拓展引领中职生在社会生活中增强感知、习得经验, 逐步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2) 分层: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 学生的身心发展由于受先天禀赋以及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差异。从任教班级新生中考总成绩、语文单科成绩以及入学考试各区得分情况等角度来看, 这种分化与差异十分显著。因此, 笔者在作业设计时采取适度分层策略。在满足新课标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 着重在作业难度、数量以及操作形式、反馈评价上加以分层, 力争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 摘到属于他们自己的“果实”, 品尝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3) 求索:模仿和记忆不是语文学习的全部, 单纯依赖就更不可取, 优秀的作业设计必须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探究。在实践中, 笔者结合课堂教学的目标、要求与中职生自身的特点, 跳出原有的框框架架, 着力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实习与团队合作为主的开放性作业, 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促进从知识到能力的有效迁移。如, 走出校门的调查、观察类作业, 如“每日一题”等形式的自发命题式作业, 如, 情景剧表演等类型的小组合作型作业等。

2. 自主选餐:让作业更高质

丰富的菜谱和充足的食物为学生自主选餐提供了可能。从题型来选择, 有听说口头作业, 又有读写书面作业;有语言知识作业, 又有社会实践作业等。从操作方式来选择, 有个人独立完成题, 又有小组合作探究作业, 个人与合作类习题均分为必选和任选两部分 (课后作业) 。不同类型的作业题各有侧重, 使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思维训练得以综合, 方便学生根据个人的口味爱好、营养需求合理地选择。一般情况下, 笔者从难度、题量两个角度加以控制和引导。要求全体学生在满足作业基准分的前提下, 选题容量及难度适度, 完成时间控制在每日一小时左右 (作业次数与总量则根据教学进度及要求而定) 。学生一旦确定适合自己的作业内容后, 必须依靠个人或团队的力量尽力完成每一题作业, 这种作业的弹性选定与操作机制为学生每次完成作业的质量提升提供了可能。

3. 个性评餐:让评价更科学

评餐的个性化主要体现在发展性评价与分层量化评价两个方面。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在对其语文课外作业完成状况进行评价时, 必须坚持以激励为主的原则, 充分尊重学生的体验、感知, 欣赏学生的个性化成果,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在每次作业中的点滴进步。一是善于挖掘闪光点, 如一次有亮点的发言, 对某一个问题的独到见解等, 教师都应及时捕捉并予以肯定;二是鼓励独创, 提倡“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除知识类习题外, 许多作业的答案并不唯一, 从而拓宽和创新学生思维的空间。在分层量化评价的实施过程中, 一是摒弃单一的传统评价模式,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得到积极的评价;二是改革量化方式, 建构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点评的综合评价机制, 每题作业都根据难易度等事先确定分值, 使学生在选做前后均一目了然;三是创设载体, 汇总评定。如对参与作业设计的学生, 每周评选一次“最佳配餐师”;根据作业完成质量状况, 每月评定个人优胜, 期末由教师评定优秀合作小组等;每位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逐日累计, 期末汇总后按比例折算纳入学科平时成绩。

(二) 设计实例

以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我的空中楼阁》作业设计为例加以说明。

这是一篇托物言志、寄情于景的散文, 文字优美、笔调清新。作者通过多侧面、多角度地描写自己心爱的小屋及其周围的自然环境, 寄托了自己对“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 抒发了热爱自然、享受自然的美好情怀。

基于抒情散文学习的特点与任教班级学生实际, 笔者在本文教学时安排了两课时。第一课时重点帮助和引导学生知晓文章的写作思路, 学会多角度写景状物的方法, 深刻认识小屋的美和作者的美好情怀;第二课时重点鉴赏本文诗的语言和画的结构, 体会作者独特的感受, 掌握文章托物言志的方法, 由小及大, 感悟文境, 努力探索散文之美。

在作业设计上, 笔者着力于前置作业与课后作业两大块内容。

1. 前置作业设计

一方面, 侧重读的训练, 意在引导学生在学前重视文本阅读, 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 从而读出画面, 读出见解, 读出方法……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经验与知识、期待与思考主动走进文本, 潜心读书, 享受乐趣。第二部分, 则着力于思和品的训练, 引导学生在阅读基础上不断品味, 不断整合, 不断思考, 这类习题可让学生自主选做, 或各小组商定合力完成。课前、课中需及时汇总存在的疑点和难点, 作为教师改进课堂教学, 开展导学释疑的主要依据。详见表4:

《我的空中楼阁》前置作业

2. 课后作业设计

课后作业包括必选与任选两部分, 由学生个人或团队协力完成。设计时与学生课前预习 (主要基于前置作业完成状况) 及第一课时学习的实际情况充分衔接, 同时, 适当减少知识类习题容量, 增设拓展性、人文性、开放型等选作部分习题,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与实践。详见表5:

3. 作业评价反馈

任教班级总人数57人, 其中女生45人, 男生12人。入学初, 笔者按学生入学语文成绩与性别比例等, 将全班分成相对均衡的10个学习小组, 每小组设置组长1人。

(1) 个人操作题由学生自评与组长评定, 教师审核;团队合作题由组员共同完成, 由各组自评与教师综合评定, 得分共享。

(2) “每日一题”等学生自行设计的作业由组长分层评定, 作为附加项目 (题均分值为1~3分) 。优秀的“每日一题”汇编入库, 作为周“最佳配餐师”的评选依据。

(3) 学生每次作业得分由组长分别统计, 课代表汇总留存, 一周一小评, 一月一总评, 期末折算计入每生平时成绩, 另由教师评定优秀学习团队若干。附作业评价基准表, 详见表6。

科学的评价是促进中职生有效完成作业, 培养语文综合应用能力的关键, 教师则是作业评价的指导者、监督者。在实践中, 教师要时刻掌控学生实际操作情况, 解读基准, 关注过程, 及时反馈, 点拨矫正。如遇到疑难问题, 教师可课堂面批, 或优生助批, 也可课后抽查面批、精批细改。针对每次作业, 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操作中的亮点, 尽可能给予学生正面的心理暗示, 重激励、重引导, 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学习热情, 让学生在分享成功的喜悦中获得进步。

四、反思与体会

“自主快乐有营养”是笔者以及全班学生对这种作业样式的自我评价。一年来的实践, 使我们的语文课外作业不再流于形式, 不再呆板、沉闷, 而逐渐成为每一位学生展示风采、飞扬个性的舞台。当然, 从精细、规范、科学的视角加以分析, 尚有许多值得商榷之处, 亟待在不断践行中改进与完善。

(一) 有效整合, 综合设计

1.在作业设计环节, 除教师本人外, 把作业交由学生自行设计, 是自助餐式作业自身的一大特色和有益补充

结合在作业评价上的加分“诱惑”, 学生自我设计作业的习惯逐渐形成。同时,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科备课组的公共资源, 实现师师间的协作, 加强资源互享。许多学校组织力量建立健全各学科课外作业的题库, 可以大大减轻任课教师单独设计作业的负担, 提高工作的成效。

2. 自助餐是一种灵动自由、丰富多彩的综合性很高的聚餐模式, 同样, 在自助餐式作业的设计时, 必须将知识、能力与形式的综合性完美结合

从语文知识的学习到应用能力的培养, 内容要兼顾, 形式要多样, 过程更要适宜。“以活动替代以往简单的语文练习”, 这是笔者在实践中始终坚持的做法。如, 通过口语展示、精读比拼、写作竞赛等多种活动来丰富学生的知识架构;通过观察体验、调查访谈、整理讨论、汇报展示等多种渠道引导学生置身于社会和自然的“大餐厅”中, 汲取养料, 培养历练。

(二) 积极引导, 充分自主

1. 自助餐式作业的基本理念和学生选题的原则是基于学生的兴趣

把学生兴趣看作是选择的决定性因素则是危险的事情。由于缺乏现实生活经验, 许多中职生往往沉溺于个人的空幻世界, 缺乏必要的现实责任感。因此, 引导学生自主选择, 不是为了“兴趣而兴趣”, 而是结合中职生的身心特征与语文学习的需求, 帮助他们、唤醒他们, 把他们引入活生生的世界;不是扼杀学生的兴趣, 而是对他们兴趣、想象、能力的科学引导———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指向他们身边熟悉的或生活中可遇到的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 学做结合, 相得益彰。

2. 自主探究是自助餐式作业所追求的主旨, 这种精神集中体现在自主设计、自主选题、自主评价三个方面

首先, 教师要大胆放手, 有效指导, 让更多的学生逐步成为自助餐式作业设计的主体。如鼓励各组、各队负责学生带领成员商讨确定某项学习活动的目标, 制订活动的进度, 设计活动的评价;鼓励班内基础薄弱的学生就基本学习内容选择性确定自己的“作业自助餐”,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要求全体学生积极设计最具特色最有成就感的“每日一题”等, 发展思维, 探究认同。其次, 每一次作业都给予一定的空间、问题和机遇, 供大家自主选择、大胆实践。最后, 对个人或团队作业完成情况开展自评、互评工作, 教师加以综合点评, 进一步培养团队协作意识与能力, 发扬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激励不同梯队的学生快乐学习、各有所成。

摘要:中职语文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一线教师课外作业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立足于任教班级学生实际, 从内涵、意义的剖析入手, 结合实例说明的形式, 系统阐述了“自助餐”式作业样式探究与实践的过程。这种作业样式基于中职生语文学习的特点和需求, 以激趣导学为宗旨, 以优化设计为基础, 以科学评价为手段, 凸显了中职生语文学习的主体性, 有较强的操作性与实效性, 为广大中职语文教师开展现代作业设计提供了相应的借鉴。

关键词:中职语文,作业设计,自主性,自助

参考文献

[1]魏本亚, 时金芳.走进高中新课改:语文教师必读[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2]马朝宏.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语文的理论武器[K].高中语文教与学:月刊, 2010 (3) :60-63.

[3]王松泉.语文课程新理念导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4]陈玉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5]李元功.语文教学艺术与思想.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09.

语文课堂自主式教学初探 第8篇

一、确立语文学习的主体观

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为核心要素所组成的互为依托的双边活动。它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展示自己、发展自己独特的个性优势。在教学中, 我采取了如下措施。

1. 课前演讲。

由于缺乏在公众场合锻炼的机会, 再加上面对台下的五十多个学生, 多数学生往往面红耳赤, 语无伦次。基于这种情况, 教师可先放宽演讲的内容, 如作一下自我介绍, 或诵读一篇好文章、一首好诗或谈一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然后要求逐步严格, 时间由两分钟逐渐延长到三分钟, 内容由诵读谈感受到规定主题。如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诗人告别康桥的眷恋之情, 教师可引导学生搜集有关别离的资料, 漫谈对别离的感触。接着再由提前准备到即兴演讲, 同时由学生从内容、语言、神态等方面对演讲做出评价。这样循序渐进, 学生就能逐步由不敢说到敢说, 到会说, 再到“我说好”。

2. 小组讨论。

上课时, 对于一些问题, 教师不要急于做出解答, 而是让学生以讨论的方式说出, 各抒己见。如学习《鸿门宴》, 分析人物时, 我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要嫁人, 项羽刘邦中选一个, 你会嫁给谁?”学生针对这个问题积极讨论, 争相道出自己的喜憎。随后, 小组代表发言, 互相补充, 人物性格特点大多已概括出了。

3. 作文互判。

学生作文教师改, 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 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 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如果把批改作文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上, 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 该怎样改让学生去考虑决定, 这样就能使学生处于主动地位, 培养了学生的自改能力, 从而使学生将终身受用。因此, 在批改作文中, 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在改作文的实践中学习修改作文。具体的修改的方法如下: (1) 学生自己修改。 (2) 同桌互判。 (3) 选取优秀作文当堂点评。

而且, “台上十分钟, 台下十年功”, 因此, 教师课余时间也应多给学生创造练的机会。如利用早读、自习, 开展活动, 给学生开辟一些练兵阵地。在教学中, 我采取了下列做法。

1.自我介绍活动。每学期开学时, 我要求学生自报家门, 谈谈性格爱好, 假期感受等等。这个活动只要组织得好, 很容易开启学生之口, 取得成功。

2.开报告会。报告读书心得、名胜游览、环境见闻等。

3.开辩论会。选学生敏感的话题, 开展辩论, 可训练学生言语的敏捷性和随机性。

4. 读书交流会。

即让学生把自己从书报上得到的知识讲出来, 讲的内容可以是国内外大事、科学知识, 也可以是轶闻趣事, 还可以是读书心得或对某书的评论。这种方法既有利于提高学生说的能力, 又能推动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

5. 举行模拟大赛。

如模拟日常生活中的对话, 模拟记者采访, 模拟招聘应聘。这样可从不同角度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6. 演讲比赛。

在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达到一定程度时, 教师可组织演讲活动。活动结束后, 评出优胜者, 以促进说话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7. 开座谈会。组织学生观看优秀电影后进行座谈。

二、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并没有一门课程只给学生普通陶冶, 而另一门课程只给专门知识。”这说明了思想陶冶是和知识学习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而语文学科有着更高的思想教育要求。

1. 利用好教材。

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要素, 帮助学生透过字、词、句、篇的语言形式, 受到思想教育。如讲《劝学》时, 教师应让学生明白“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的道理, 即做事要有一种脚踏实地, 实事求是, 深入实践的精神, 并教育学生养成乐观的思想, 学会面对生活, 挑战生活。

2. 课堂随机性教育。

如训练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时, 教师可板书“1+1=1”, 然后让学生用文字补充完整。学生踊跃发言, 答案不一。如:“1根大葱+1个馒头=1顿饭。”“1块布+1斤棉花=1件棉袄。”“1分钱+1份爱心=1个美好的心灵。”“1份责任+1份奉献=1个好的班集体。”通过这个练习, 既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 又达到了教育学生的目的。

三、确立新的教学观

新课程认为, 教学是以师生为主体对课程内容开发、生成、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个性化创造过程。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多角度进行不同性质的交往、不同类型的互动过程;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通整合、反思体验、领悟建构的过程。

在多元互动教学中, 教学互动主体不断变化, 学生也是教师, 教师也是学生, 在这个问题上你是教师我是学生, 在那个问题上我是教师你是学生, 教学互动是民主的、平等的。教学互动的内容不局限于文本知识、学科知识, 有生活实践、科学实践, 还有生命活动、自我情感调动自我价值的实现等。

自主式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初探 第9篇

在提出应对的办法之前,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职业学校课堂教学方面普遍存在的几个问题。

1 目前中职课堂教学的现状

目前中职课堂教学的现状是:学生不爱学习、厌学情绪强烈;教师不爱教、无法与学生很好的互动教学。

2 目前中职课堂教学存在哪些共性的问题?

1)课堂教学不够生动,对学生没有吸引力。

2)教师讲课过程中只重视知识的灌输,留给学生自学与思考的时间太少。

3)教师较多的是关注自己的教,而较少关注到学生的学。

4)教师习惯于大段时间的讲授和大段时间的技能训练,导致课堂教学手段过于单一,教学效率不高,效果不明显。

5)课堂还是一言堂,学生并没有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摆在我们职业教育人面前的就是对于以上的种种现实与难题,应该如何解决从而更好地“教”和更有效的“教”!

因此,现实要求我们必须对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做出大胆的改革与创新,研究出一套更适合当今中职学生的新模式、新方法。让我们的教法不再是旧式的填鸭式教法,让学生们的学法也不再是一味的倾听,而是将教师从主体地位转型为主导,学生做了课堂的主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要让学生学会的是学习方法,学生学会“学习”,离开学校才能跟得让社会,才能让自己的技术得到不断的提高,在社会中谋求更好的发展!

我们学校的计算机小组积极响应教育学院及学校的号召,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与改革,提出了自主式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并将该模式应用到了教学实践中,获得了学生及同行的认可与肯定。

3 自主式任务驱动模式的涵义及适用范围

1)涵义: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由教师提出问题、布置任务,学生根据教师下发的学习资料自主学习,最终完成任务的教学方法

2)适用范围:本教学模式主要适用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或可操作性强等特点的相关专业课程。

4 自主式任务驱动模式的理论基础

1)心理科学教学理论:在多年的授课过程中,通过观察和探索,我们发现学生对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做”有非常强烈的逆反心理,厌学情绪明显,为了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及学生的参与性,我们转换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为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完成操作,这样学生成了课堂的主宰,而教师只负责对学生进行引导、指导、总结,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了问题,就会想办法解决,如果不能独立完成操作,老师再对内容进行讲解,这个时候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时,就有了听课的目标和重点。

2)学生自主学习理论:美国教育心理学家齐莫曼认为,当学生认知、动机、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其学习就是自主的。自主学习的五个维度是指动机与态度、方法、计划、调控以及对物质和社会环境的得利用等。自主学习者对学习时间的安排是定时而有效的;他们能够意识到学习的结果,并对学习的物质和社会环境保持着高度敏感和随机应变能力。那么,他就是一个自主学习者。

5 自主式任务驱动模式的模式特点

1)视频学习形式新颖,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本模式既能缓解学生上课时的疲劳,又能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有助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要想完成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就必须集中精神,认真观看视频并记录。因此,学生在整个上课过程中必须是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实现一对一辅导、个性化教育。由于每个学生倾听与理解能力各不相同,传统教师填鸭式教学,学生很难做到一次听课全都弄懂,为了使学生掌握知识,教师一遍遍地重复演示同样的操作过程,教师疲惫、学生腻烦!本模式提供教学视频库,使学生真正做到了不会哪里点哪里,想学哪里点哪里,从而产生对学习的渴望,参与到课堂中来。

4)轻松学习,自我调控进度,实现分层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情况,自主调控观看进度。找到能解决自己遇到问题的部分观看、学习。学生学习能力有差异,教师可提供附加任务及视频,使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能吃饱。

5)学习行为自主化,便于学生按照自己的认知结构构建知识体系。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从任何章节开始学习本门课程的知识点,充分满足了现代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需求。

6 自主式任务驱动模式的具体操作流程:

6.1 课前准备

目的是准备课上所需的资源包,该环节是课程能有效实施的必要前提。

6.2 创设情境,引入任务

目的是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教学目标明确任务目标。2)激活背景知识,引导学生梳理任务制作思路。教师活动为创设情境,展示目标效果。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活动为认真观察任务目的,互相交流,回答问题。本环节可应用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提问法;讨论法。

6.3 自主尝试,任务初探

目的是通过学生亲身体验证明已学知识无法有效、快捷地实现本节任务目标,以突出本节新知的优势、特点,极大地激起学生学习新知的求知欲、好奇心。教师活动是1)启发点拨。2)发现问题,留待下一环节设疑。学生活动是试运用已学知识解决本节任务目标,发现问题。本环节可应用教学方法有尝试法、讨论法。

6.4 设疑激趣,分析任务

目的是: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新知。1)激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明了本节新知的优势、特点。2)对任务初步分析,强调重点。教师活动为通过前两环节的实施,梳理与本节相关的疑难问题,设疑、分析。学生活动为认真聆听、思考教师提出的疑问,积极参与分析。本环节可应用教学方法:设疑法、分析法。

6.5 自助学习,感知任务

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明白任务的制作步骤,知道新知的要点。教师活动:1)下发教学视频,可根据学生不同情况提出不同要求。2)巡回指导,答疑。学生活动是反复观看教学视频,初步明白制作步骤,知道新知的操作要点。本环节可应用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视频引导法、分层教学、观察法。

6.6 自主尝试,体验任务

目的是引导学生模仿制作新知的操作方法与步骤,加深学生对技能的掌握,完成任务体验。教师活动是1)巡回指导,答疑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视频细节3)要求学生细致对比新旧知识点。学生活动是1)体验自己粗看教学视频所学。2)反复观察教学视频细节,找出新知制作要点,学会新知。3)完成任务。 本环节可采用教学方法有尝试法、观察法、对比法。

6.7 问题解析,任务梳理。

目的是强调制作要点,突出重点、难点,解决学生制作过程代表性问题,加深学生对新知技能的掌握。教师活动为展示学生出现的问题,并归纳分类,详解重点疑难解决方法及出现的原因。学生活动为观察倾听,对自己所学梳理,改正错误。本环节可采用教学方法有讲解法、归纳法、观察法。

6.8 任务小结

目的是对新知进行归纳梳理,给学生一个整体印象。引导学生新旧知识对比。教师活动为归纳梳理,引导学生新旧知识对比、板书记录。学生行为是简述新知操作要点,积极参与新旧知识对比。本环节可采用教学方法:归纳法、对比法。

6.9 知识延伸,深化任务

目的是联系生活为学生更好地完成后继任务做铺垫,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活动为教师可根据后继任务需求,让学生了解外延知识。学生活动是认真倾听、思考;回答教师问题。本环节可采用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提问法。

6.10 拓展尝试,提升任务

目的是引导学生自我挑战,提升难度的同时,学会举一反三,加深学生对新知的认识,巩固并强化技能。教师活动是1)展示后继任务目标;2)下发素材;3)巡回指导,答疑;4)启发引导。学生活动是;1)自主尝试制作任务;2)互相沟通、交流;3)时时回顾已学教学视频;4)完成任务。本环节可采用教学方法有评价法、尝试法、讨论法、复习法。

6.11 展评总结,任务点睛

目的是公开展评学生作品,并适度评价,提升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活动是;1)展示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2)每一个学生适度的评价;3)教师结合生活实际与本任务,提出德育目标。本环节可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评价法。

6.12 课外延展

目的是对本节内容补充、拓展,为下节课任务做铺垫。教师活动是结合实际生活设疑,引发学生思考。督促学生学习。学生活动是可结合教师设疑查阅资料,应用于实际。

摘要: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提高中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我们计算机教师一直探究与研究的方向。该文针对中职学生的现状,提出运用自主式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解决相关问题,该模式在实践教学中获得了学生与同行的高度认可与肯定,适应推广。

初探高中物理的自主式教学策略 第10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自主式,教学策略

高中物理是一门集理论和实践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其中, 理论是指高中物理知识的理论性极强, 对物理理论的单方面解读根本不能了解其本质。而实践则是指高中物理要通过实质性的实践才能真正了解其本质内容, 因此, 高中物理的自主式教学要以物理的理论和实践为前提。自主式教学主要是指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来达到教学的目的。而物理课程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对高中物理的自主式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本文就高中物理的自主式教学策略进行了深刻的研究与分析。

一、高中物理自主式教学要遵循的原则

(一) 师生平等的原则

平等和谐的校园氛围是践行高中物理自主式教学策略的基本前提, 只有保证校园的优质和谐, 保证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人际关系, 才能促进学生养成自主式学习习惯;也只有置身于轻松愉快、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中, 学生才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以自己的学习方式去探究、去学习。

首先,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不平等通常是由于传统的师道尊严思想, 有时也表现在教师所掌握的知识比学生多之上, 这种现象非常不利于自主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这就需要教师从自身出发来克服。其次, 教师应该平等对待不同的学生。有些教师喜欢成绩好、好问的学生, 因而在提问时会常常提问这类学生而忽略别的学生, 这不仅会打击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还会影响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同时这也是践行自主式教学体制最大的阻碍性因素。因此, 教师必须看到每个学生的长处, 将注意力放在全体学生上。

(二) 学生为课堂主体的原则

传统的教学中, 课堂的主体人物是教师, 所有学习环节都由教师一步步指导, 结果导致了学生依赖性强的学习习惯。而自主式教学模式提倡的是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原则。以学生为课堂主体主要是指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 教师只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协作者, 所有的学习环节均由学生自己动手来做。这种教学方式为高中物理的自主式教学模式提供了很大的可行性空间。

(三) 教学的创新开放性原则

对高中物理的实践性学习是离不开创新的。创新是指自主式教学模式的实施要具备创新的潜质, 学生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下各个学校实现教育目标的重点内容, 同时, 它也是自主式学习追求的最高目标。而开放性学习是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式学习的内在要求, 它规避了教师的全程式指导教学模式, 给学生以足够的学习空间去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 让学生以自己的学习方式去理解物理、学习物理。

二、自主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

(一) 注重问题的提出

在自主学习的模式下, 必须要注重物理问题的提出。物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因此, 必须注重提问意识的培养。有时候, 提出问题比回答问题更具学习价值。学生会解决问题就证明学生已经掌握了物理知识, 而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就证明学生对物理知识已经在全面掌握的基础上找到了自己所学知识的漏洞, 这样学到的物理知识既扎实又牢固。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积极地通过贴合学生生活的实例来设置问题情景, 让学生能够从情景出发构思问题、提出问题。课堂上, 教师可能会提出一些具有难度的问题, 这时, 应该让学生先进行一段时间的自我思考然后再答;反之, 如果此时教师让学生去抢答的话, 可能只有个别学生能思考出答案, 而其他大多数学生就会失去一次自我创造的机会, 这非常不利于学生自我创新意识的培养, 还会使得部分学生由于跟不上课堂进度而对物理失去兴趣。因此, 教师应该在提出问题的时候先让学生进行自我思考, 继而去合作交流、互动探讨, 将自主式教学与合作式教学充分融合, 实现高中物理课堂效率的最大化。

(二) 注重对问题的交互讨论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之后, 要以问题为基础来进行个人见解的表达。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于别人的独到的见解, 因此, 教师应该选择比较宽泛的课堂时间让学生逐个发言, 以问题回答的角度与方向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让他们探讨答案, 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学生创新意识以及个人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

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以协作者的身份, 采用平等、宽容的交流态度来参与讨论, 并积极鼓励学生、引导学生, 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激励他们大胆想象, 大胆思考, 大胆探索, 让他们各方面的潜质都能够得到巨大的发展。另外, 还应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以不同的学习策略去研究问题, 以创新的学习方式去探究问题, 让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以及动手实践能力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

综上所述,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需求了, 只有通过自主式的教学模式才能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最大的培养效果, 也只有这样, 才能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造坚实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珊珊.新课程下高中物理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09.

[2].吴惠良.高中物理自主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文理导航 (中旬) , 2011 (6) .

自主式网络教学系统模式探究 第11篇

摘 要:随着网络普及,利用网络手段进行辅助式的教学已经成为人们进行学习、实现自我深造的一种重要方式。文章从自主式学习教学模式的角度,提出通过目标管理、时间管理和数据挖掘等方式有效控制整个自主式学习过程,并给出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基于网络的教学系统的设计方案。

关键词:自主式学习 网络教学 E-learning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15-0069-04

一、引言

在倡导终身学习和灵活学习的21世纪,网上学习正在以其自身资源丰富、沟通便捷、开放性、个性化等独特优势,逐渐从教育的边缘走向中心,成为教育领域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E-learning基于网络,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而实现的全新学习方法。其充分实现了个性化学习,并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改变了学习的认知过程,具有灵活性、易得性和方便性等特点,也具有可随时随地学习、节省学习和培训成本、便于考核和反馈统计、提高效率等优点。

但是,目前大多数远程教学系统以系统自身为中心,虽然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较为理想的学习环境,但在个性化学习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大多数教学系统都是将教案或课件放到网络上,对不同水平的学习者施以同一水平的教学而没有考虑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特征;其次缺少良好的导航系统,很容易使学习者迷失在导航链中。此外还缺少良好的信息反馈系统,缺乏必要的反馈信息,网站不能及时掌握学习者的进度及学习效果,从而使得教学安排与布局呈现一定的盲目性。研究者逐渐意识到,单纯依靠技术并不能解决所有的学习问题,网上学习的进一步发展和质量提升需要学习理念的革新。网上学习不是将面授教学“搬家”到网络,因为“网络已经使学习发生了革命”,如何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深层次地学习才是网上学习研究的重中之重。

二、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一直是教育界的一个重要课题,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是学生(尤其是大学生)在校学习的一种重要能力,同时也是学生个体在毕业后发展以及终身学习的基本要求。

自主学习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在自主学习中,学生并非完全脱离教师进行自学,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方向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学习,积累知识。[1] 学习者从以往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对知识进行意义建构,教师从知识传授者、灌输者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督促者。这种改变不仅是形式的改变,更是在分析学生需要、教学内容、实际教学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在线教学和课堂教学的优势互补来提高学生的认知效果。它强调的是在恰当的时间应用合适的学习技术达到最好的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主要包括三个要素:对自己如何学习进行规划(Planning);对自我学习活动的情况进行监控(Monitoring);根据学习的进程和自身学习特点对自我学习活动进行调节(Regulating)。[2]本文采用这三个要素作为网络教学系统自主式学习过程的三个主要监控手段,客观衡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三、网络教学系统自主式学习过程

网络教学系统自主式学习过程(如图1所示)就是在系统的导航下,学习者在特定时间内有目标、按计划地学习指定的在线课程内容,教师、学习者之间交互性学习活动是在线课程的主体,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网络教学系统主要应包括三个环节:

首先是课程的综合介绍部分,旨在帮助学生对课程形成整体的认识,同时掌握自主学习的基本方法,系统提供学习时间管理和学习目标管理。这部分旨在培养学生计划的能力。

学习者从课程的第一次在线学习起,就能知道学习这门课程需要花多少时间、需要达到什么学习目标、每个单元的内容应该在哪个时间段完成、每次上网学习要花多少时间、学习多少内容、参加哪些必须的学习活动、达到什么具体的学习目标等,让学习者可以在系统的指引下轻松地学习。学生需要对自己学习课程做规划,设定学习目标、学习步骤以及实施学习计划的细则。

其次是课程资源学习过程,以E-learning在线课程为主。这部分引导学生养成对学习进行监控和反思的习惯。

将现在网上的学习资源进行整合和重新组织,设计出E-learning在线课程。这种课程以教师设计好的学习任务为主线,学习过程多采用作业、测试、讨论、答疑等交互手段,课程资源主要是课件,要求内容要少、要精,有吸引力,主要是对纸质教材重点内容的讲解、演示和概括。然后,学生在导学和老师的支持下进行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导学要对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行监控和协调,帮助学生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进行监控和调节,促进学生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

最后,挖掘学习记录,记忆学习行为,提供个性化的、主动性的学习支持服务。

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的记录和挖掘分析,一方面可以帮助学习者回忆已学习的内容,避免重复劳动;另一方面,对学习过程进行分析,将不同的分析结果反馈给不同的人员,例如:学习者、教师、助教、学习支持服务以及管理人员,这些服务人员可以向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主动性的学习支持服务。这里所谓的“个性化的、主动性的学习支持服务”,是指这种支持服务不是在学生提出要求的前提下进行的,而是由支持服务人员根据系统的分析结果反馈,主动寻找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服务,而且是有针对性的。

四、系统模块

从功能上,网络教学平台可划分为学习内容管理系统LCMS(Learning 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学习管理系统LMS(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和协作学习系统CLS(Cooperative Learning System)三个部分(如表1所示)。其中,LCMS主要关注内容创建、重用、定位、配送和管理等,在某些情况下它也关注围绕学习对象扩展的知识交互活动、捕捉非结构化知识并将这些内容以合适的方式记录下来。LMS 主要关注学习者能力评价、学习活动管理以及为资源配送提供支持,它本身并不关注学习内容的创建、重用与管理问题。CLS主要关注学习者与老师、其他学习者之间通过在线和非在线两种模式的交流活动,从而体现了网络的情感交互功能。

五、在线课程设计

下面重点讲述在线课程如何实现自主式学习过程的设计方案。

1.在线课程学习监控过程(如表2所示)

每门课程分成m个目标单元,单元又分为n个目标模块,模块是学习的基本单位。单元和模块都设有必修和选修两种属性。只有通过规定的必修模块、选修模块、必修单元和选修单元,本课程才能获得平时成绩。

同时,每个模块通过的基本要素由学习时长、测试成绩、作业的成绩、讨论发言数这四项组成,由课程设计教师制定其值,模块的开放顺序也通过设置开放条件来控制,单元的开放顺序通过设置开放条件来控制,当学习效果累积到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后,系统会提示这门课程的学习通过,可以参加这门课程的考试了,同时学习者获得这门课程的平时成绩。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重复,包括练习和测试,直到他们达到模块要求。这一系列的过程可用逻辑表达式来表示教学要求。

例如:

if 作业成绩>80分 and 有效时长>3小时 or参与讨论的次数>2次,

then 模块1状态= 通过;

if 模块1通过 and 模块3通过,

then模块4开放;

if 单元1的a个必修模块通过and b个选修模块通过,

then 单元1状态= 通过;

if 单元1通过,

then 单元2开放;”

……

if 3个必修单元通过,

Then 获得课程平时成绩;

以上就是自主式网络教学系统判断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是否按照要求来执行。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让学习者在明确的学习目标下灵活自主安排学习进度。

2.挖掘学习记录,提供个性化的主动的学习支持服务

系统自学生登录后,就开始记录学习者每一个学习活动,并通过数据的形式存储在数据中心,例如:学习时长、练习的次数、每次的得分、提交的答案记录、参加讨论发言的次数、提交作业的成绩、提交的问题、问题的答案、测试的次数、每次的得分、提交的答案记录等。系统会及时分析这些数据,然后将这些数据反馈给不同的角色:教师、管理人员以及学习者本人等,这些角色将分别对学习者进行个性化的主动的支持服务。

(1)挖掘信息来提供给学习者,让学习者清晰地认识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目标等。表3是学习者学习记录统计分析。

系统分析学习者的练习或测试后,自动生成一份分析报告,反馈给学习者,告诉他哪些模块已经通过,哪些模块还没通过,哪些模块还需要加强学习,还可以通过什么步骤达到学习目标。

(2)挖掘出信息提供给教师,帮助教师向学习者提供教学内容方面个性化主动的支持服务。例如:系统挑选出出错率较高的练习题目出来提供给教师,教师可选择在在线课堂重点讲解,或是个别辅导。

(3)挖掘出信息提供给课程管理人员,帮助管理人员向学习者提供学习方法方面个性化的主动的支持服务。例如:系统分析学习者的上网学习频率统计,过滤出学习进度比建议的学习时间落后的学习者名单信息,课程管理人员主动联系这些学习者,帮助他们提高上网学习的时间和效率。

(4)系统智能学习活动和事务的个性化提醒服务。

例如:以下这些教学活动和安排:

课程公告

在线课程辅导时间提醒

网上课程建议的日期学习进度提醒

每个单元和模块的实时学习进度统计提醒

每次登录时,提醒上次学习进度和情况

退出时,给出下次学习进度建议

在智能答疑上提出的问题,有人回答时进行提醒

根据教学日历的活动安排提醒

六、结论

本文提出了基于网络的自主式教学系统的基本模型,该系统能运用时间管理和目标管理两种方式有效控制自主式学习过程,并自动跟踪和挖掘学习者学习行为,从学习者的访问、学习、测试信息中得到有用的信息来指导教学,提供个性化的网络学习服务,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增强教学效果,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筅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 2004(3).

[2]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IEEE P1484.11D3.4 http://ltsc.ieee.org/wg11/

自主质疑式的语文教学方法探索 第12篇

1.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分阶段目标 (7-9 年级) 阅读一项明确指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 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中也指出:“……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 在实践中学习, 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可见具有质疑能力是学生应该达到的一项学习目标。

2.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打破传统教学理念和方式的必然要求。正如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对传统课堂的评价一样:“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做出回答, 教师的任务就是努力引导学生, 直到得出预定答案。”他把教师当“主角”而学生则是配角, 大多数学生甚至是群众演员, 更糟的状况则是“观众”和“听众”。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传统教学的沉闷和程式化, 也深切地反映出我们的学生类似“木偶”的真实状况, 如果不转变这一观念, 我们培养出的学生将像流水线加工出来的产品, 一模一样, 学生没有自己的思想, 没有独立思考的空间, 没有质疑精神, 这又怎么能谈得上培养人才呢?充其量只是印刷品罢了, 而要打破这一僵局, 必须转变理念, 就像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的一样: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所以, 把课堂还给学生, 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是势在必行的。

二、如何创设质疑的情境

学生只有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里学习, 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积极参与的兴趣。要想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首先要创设一种宽松、平等, 开放式的氛围, 关注学生的情感, 激起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能够进入学习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碰撞学生质疑的思维火花, 从而点燃学生的质疑激情。正如孔子说:“知之者莫如好之者, 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如在教优美的散文或诗歌时, 师生平等亲切的语言尤为重要。朱自清的写景名篇《春》, 语言生动, 意境优美, 文中有诗, 诗中有画。这种美文在朗读中最具特色, 而笔者授课采取的方式也较为轻松。

师:哪位同学给我们朗读一下1-5 段?

学生读完后, 师:“同学们, 你认为她读的哪些地方是精彩的, 哪些地方你认为还不够贴切, 你觉得应该怎么读?”

生:我觉得“盼望……”语气应快一些, 才能显示出焦急的心情。

生:我认为“欣欣”应读轻缓, 才能表现出刚睡醒的样子。

生:我觉得她读“坐着……迷藏”时语调缓慢, 似乎很享受春天给我们带来的气息。这一点很好。

生:不!我认为应该带着轻快的语调, 才能读出玩耍时的欢快调皮的情形, 语调里散发着春天的朝气, 表现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生:我觉她读书让我们很陶醉, 尤其是“闭了眼, 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犁儿”, 虽然是联想, 但也沉醉在丰收的喜悦中了, 引人遐想, 令人心醉。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把春回大地, 万物复苏的情态, 以朗读点评的方式, 展现在每个学生的面前。这样, 学生积极参与并提出他们朗读的看法, 兴致盎然, 整个课堂俨然是学生们的“大论坛”, 而不是老师简单的范读学生听, 学生学习兴趣高涨, 进而引发思考和质疑。

三、如何引导学生质疑

有了质疑的情境, 教师又该如何引导学生质疑呢?陶行知先生曾说, 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 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 不问学生兴趣, 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 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和发现问题, 敢于议论问题和提出问题, 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 多赞扬、肯定和勉励, 让学生产生成就感, 激起提问的兴趣。笔者认为分为三个阶段, 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质疑, 才能达到质疑的效果。

第一阶段是初步质疑。从一些简单、浅显的问题入手。例如, 课文的拼音、朗读, 难以理解的字词。如在于漪老师的《往事依依》一文的教学中, 当朗读的学生声情并茂地读到“梁山雄伟险峻, 水泊 (bō) 烟波浩渺”, 读完后, “另一小组的同学就举手疑问:“老师, 这里不是读“bō”, 而是读“pō”吧?”, 我微笑着问:“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因为这里跟水有关, 是湖的意思, 如果读“bō”就是停泊的意思了。再如在讲授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时,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有学生也提出疑问, 这里的“还”读“hái”还是“huán”?我把学生分成两大组进行讨论, 并进行查阅字典工具书, 第二天公布探究结果, 最后形成两大分歧:一是读“hái”, 表示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增加或在某个范围之外有所补充。他们认为此诗句的意思是: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的, 还要看今天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二是读“huán”, 副词, 表示现象继续存在或动作继续进行、仍旧。他们认为此诗句的意思是:历数古往今来的风流人物, 还得回过头来看看现在的英雄们。而笔者在《语文教学与研究》中, 也看到有一部分专家学者主张读“hái”。

这种以学生提出疑问进而引发大家的思考的方式, 既锻炼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 又激发大家的深层次的研讨, 有争论的课堂老师是成功的, 而且也让身为老师的我们不断学习思考, 探究问题, 对自身也是一种成长。

第二阶段是困惑的质疑。要分析一篇文章, 首先明确质疑的范围、质疑的主题, 而质疑问题的设置, 不可过于空、泛、滥。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 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对学生不但要“善问”、“巧问”, 而且还要善于“导疑”、“质疑”。笔者在授课过程中认为有以下几种模式可供参考:一是难以理解, 感到困惑的问题;二是课文里面值得探讨的有价值的问题;三是有独到见解的问题;四是有难度且与课文密切相关的问题。

同样在于漪的《往事依依》的授课中, 当笔者讲授到作者回忆初中读书时听国文老师讲课而怡情明理, 激起课外阅读兴趣的情景时, 笔者让大家来谈谈作者的这一经历对我们有什么启发时, 有一个学生突然疑惑地问道:“老师, 是不是广东话读书起来更动听一些呢?”我略一迟疑, 微笑着问道:“为什么呢?”学生很困惑地说:“老师, 你看, 课文讲到那个老师读田汉的《南归》这首诗时, 是用白话文的, 不是普通话啊?这里的白话应该是粤语吧?”我一愣, 但也同时表扬这位学生读书读得认真, 善于发现问题。当我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你们认为白话文指的是粤语吗?”大部分学生都认同是粤语, 有些学生还有理有据地说:“有很多明星也用粤语唱歌, 这里读书也是吧”有少部分学生不认同, 但也不知其所以然。我说:“你们回去思考, 并自主查阅资料, 下节课再给老师答案”。整堂课中质疑的同学得到表扬, 心情愉悦, 而带着质疑回去查找答案的也兴趣盎然。

第三阶段是深层次的质疑。再如讲授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时, 笔者对这篇小说主题进行探讨时, 就出现了“百家争鸣”的踊跃现象, 有这么几类:

一是“金钱关系”说, 他们认为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的描述, 艺术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二是“同情”说, 课文中约瑟夫给于勒10 个铜币, 他心里便默念他的亲叔叔。这些小细节的描写, 充分体现出虽然于勒被整个社会悲惨的遗弃的命运, 但却寄予了作者最深切的同情和怜悯。

三是“虚荣”论。菲利普夫妇处在中下阶层, 但也不例外地具备那种爱慕虚荣, 死要面子的性格特征。读了于勒的来信, 去哲尔赛久游玩及邀请女儿、女婿的吃牡蛎等细节, 揭示了菲利普夫妇的那种虚荣得近似滑稽的丑态。正是这种强烈的虚荣心, 使得菲利普夫妇连多看于勒一眼的勇气都没有。至此, 讽刺虚荣这一主题便在作者平实朴素、轻浅素淡的叙述中凸显了出来。

四是“冷漠”说。小说中以菲利普夫妇因于勒贫富而前后变化的态度, 一个“正直的人, 有良心的人”变成了“贼”“流氓”, 表现世态的炎凉, 从而展现了金钱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而对沦为穷水手的弟弟, 却不肯相认。当作者施舍10 个铜子的小费给自己的亲叔叔, 也惹来母亲的暴怒, 更是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冷漠的这一主题。

四、培养求异思维的质疑精神

求异思维, 它具有多向性、变异性、独特性的特点, 即思考问题时注重多途径、多方案, 解决问题时注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笔者在语文教学中也坚持朝着这个方向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游山所见如此, 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笔者讲授《晏子使楚》时, 当翻译到“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 叶徒相似, 其实味不同”时, 有一学生提出疑惑:“老师, 虽然水土不同会使果实的味道改变, 但为什么果实的名称也改变了呢?”。我认为这个问题具有代表性, 很有价值, 于是便以“橘和枳是否为同一植物”为题进行了课堂讨论。

学生A:应该是不同的, 正如大家所知, 难道昌江的芒果拿到广西去种就不叫芒果了吗?

学生B:相同, 叶子相似, 只是他们果实的味道不相同而已。就像新疆的葡萄, 因为土壤及日照时间长, 他们的葡萄就比咱们海南种的葡萄甜。

学生C:也许古代交通不便利, 文化交流也不广泛和充分, 以至于这种植物进入到另一个国家, 名称也跟着当地人的习俗而改变了。

学生D:植物的生长跟经纬度、土壤、气候、温度等密切相关, 所以味道也变了。

虽然文中的晏子聪明机智, 但笔者也认为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正如孔子所言“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而求异的质疑更是难能可贵了。

综上所述, 鼓励“发现”, 善于“质疑”, 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对于破除传统的注入式与接受型教育模式有很大的创新价值。它不仅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与健康个性的形成, 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促进智能的完善, 帮助学生学会发现技巧———提出问题、树立假设与检验假设及验证结论的科学研究方法。而这正是一个创新型人才所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

上一篇: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分析下一篇:图像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