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探行业范文

2024-07-24

物探行业范文(精选8篇)

物探行业 第1篇

1 石油物探行业基层队伍班组安全建设的意义

石油物探是覆盖区勘探石油的重要手段, 它以地下岩层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为重要依据, 通过物理量测量来对地质构造进行研究, 以寻找出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的地球物理勘探。而基层队伍班组是企业的重要根基, 其队伍建设水平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到石油物探行业所属企业的建设与发展[1]。另外, 石油物探行业所属企业是我国国有企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发展水平将会紧密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而基层队伍班组作为石油物探企业运行活动的重要动力, 在具体工作中需要经常面对、处理与易燃易爆石油有关的一系列问题及事务, 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为此, 如何加强石油物探行业基础队伍班组安全的建设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2 石油物探行业基层队伍班组安全建设的几点思考

(1) 提升安全建设方法的科学性

科学化的安全建设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必要前提, 为此提升安全建设方法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则显得尤为重要。而其具体措施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首先, 实行HSE体系建设, 以促进石油物探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其次, 合理的借鉴世界先进企业的管理制度及管理措施, 并以我国的实际发展状况为重要依据, 对我国石油物探行业基层队伍班组的安全建设制度进行科学制定与完善。另外, 清楚的认识到安全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人的安全, 所以要坚定不移的树立起“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 在企业的基层队伍班组的安全建设中, 切实保护人的生命安全, 以充分实现人的价值。

(2) 完善安全建设体制

基层队伍班组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离不开严格规章制度的规范, 为此对石油物探行业基层队伍班组安全建设体制的完善是十分必要的。首先, 对管理制度中的各条例与准则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细化与调整, 并对安全职责进行明确, 以促进实现对基层队伍班组管理的制度化。其次, 运用媒体监督等监督方式来加大对基层队伍班组人员的行为监督, 在促进相关安全建设制度措施得到有效落实的同时, 达到规范基层队伍班组人员行为的作用[2]。再次, 根据人群特点与实际情况的不同, 来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 以有效增强制定措施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另外, 对于相关管理人员要制定出一定的制约制度, 促使管理者在使用权力时能够做到公平、公正, 并有效的控制管理人员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的问题。与此同时, 对于已经违反规章制度的管理人员, 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对其进行惩处, 以达到警戒的作用。

3 提升安全建设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

石油物探是一个高技术含量的行业, 需要以高综合素质的技术人员和先进的技术手段、设备作为重要技术支撑[3]。然而据相关研究统计显示, 截止到目前为止, 在我国所有发生的石油事故中, 大多数都是由于物探基层队伍班组业务技术水平的不足所导致的。相当一部分石油物探工作人员都非专业人士, 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的掌握也不够纯熟, 进而无法灵活、有效的应对一些突发状况, 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基层队伍班组的安全建设。为此, 物探行业所属企业应当充分认识到基层队伍班组的安全建设工作, 并不断提升建设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其具体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一是, 重视人员的招聘工作。将内部的激励机制和晋升机制进行不断的完善, 积极引进先进的设施配置和技术, 将工作的条件进行不断提升, 以吸引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加入到石油物探基层队伍中, 达到优化队伍结构的目的。二是, 加强内部人员的学习, 定期的对内部人员在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方面展开针对性的培训, 以进一步提升基层队伍班组的综合素质。

4 结语

综上所述, 基层队伍班组安全建设作为石油物探行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对促进石油行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 石油物探行业只有充分认识到基层队伍班组安全建设的重要性, 并将建设方法和建设体制进行不断完善, 不断提升建设人员的专业性, 切实做好基层队伍班组的安全建设工作, 才能有效保障基层队伍班组人员的安全, 进而将石油物探行业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李海平.海外石油物探公共安全风险与防范[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4 (03) .

[2]刘宝玉.第十次全国石油物探科技情报技术交流会及工作会议在昆明召开[J].国外油气勘探, 2013 (01) .

浅谈物探仪器自检方法 第2篇

【关键词】 计量认证 物探 仪器 自检方法

前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规定,一切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单位),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其计量检定、测试的能力和可靠性考核合格。这就要求从事产品质量检验的机构(单位)必须进行计量认证,并取得计量认证合格证后,方能开展产品质量的检验工作。而计量认证的主要内容是:①计量检定、测试仪器设备的性能;②计量器具的工作环境;③考核检测人员的素质;④保证量值统一、准确的措施及检测数据公正可靠的管理制度。由此可见,由于在产品质量检测中所使用的计量器具品种繁多,只有对这些计量器具进行检定、校验或检验且合格后,才能保证所用计量器具的量值准确可靠、性能完好,从而保证了检验结果的正确,即可实现全国范围内的检验结果具有统一可比性。这说明产品质量检测是一项以数据说话,数据面前人人平等的公证性工作,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上水平的检测队伍,选择切实可行的检测手段,使用先进可靠的检测设备,制订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是保证检测工作质量的重要方面。而仪器设备满足检测技术要求、检测数据准确可靠,又是全部检测工作质量的基础保证。对于计量器具的检定可分为强制检定和自行定期检定,而物探仪器多属于专用计量器具一类,所以一般以自检为主,为此就要首先选择并制订“物探仪器自检方法及操作规程”以满足物探仪器定期自检的要求。本文就是基于此点,与计量检定同行共同探讨仪器自检方法的选择问题,鉴于水平所限,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自检方法

物探仪器设备的计量检定一般无现成校验规程可循,此时应按照计量认证考核合格的自编校验方法或者应用对比的方法进行校准。而自编的校验方法是对计量器具受检项目进行检验时,所规定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步骤,它应具备明确、科学、具体、简便、实用、可操作的一般原则,且所用公式及其使用常数和系数都必须有可靠的依据或来源。

1. 弹性波类仪器自检方法

该类仪器可选用空气纵波速度标准值与实测空气纵波速度值对比的方法进行自行定期检验。具体操作如下:

1.1将拾震器及波源发生器按一定的间距一字排开并置于空气中,通过观测仪器记录空气中拾震器所接收的由波源发生器产生的震动波。

1.2以拾震器到波源發生器之间的一系列间距为横坐标,空气中纵波传播旅行时为纵坐标绘制“时——距”曲线,并按最小二乘法求出实测空气中的纵波传播速度(Vc)。

1.3计算空气纵波速度标准值Vo,

TO为校验时大气温度(℃)

1.2计算空气纵波速度标准值Vo和空气纵波速度测量值Vc之间的相对误差δ。

1.5判定标准:δ≤±0.5%,即认为合格,反之则认为不合格。

此类仪器还可以用标准钢棒、纯水的纵波速度作为对比标准进行自检,但这些方法均较空气纵波速度的自检方法相对烦琐或困难。

2. 直流电法类仪器自检方法

2.1该类仪器自行定期检验可按《水利水电工程物探规程》中有关规定,首先对该仪器在同一测点、同一电位差两次观测数据的相对误差进行检验,同时满足①1~3mV测程:相对误差小于3%;②大于4mV测程:相对误差小于1.5%,即为合格,此后再按下列方法进行自检。

2.2实测纯水和已兑制不同矿化度水溶液(如NaCl溶液)电阻率值。实际应用表1时,由于矿化度较高时(如矿化度≥10g/l),水溶液的电阻率较小,难以测试,且误差较大。所以一般取水溶液的矿化度范围为0~1.0g/l即可满足自检要求。

2.3计算水溶液单一矿化度时表1中标准电阻率与实测电阻率之间的相对误差。

ρo为标准值;ρc为实测值。

2.4计算n个矿化度水溶液的观测均方误差M。

2.5判定标准:M≤±3.5%,即认为合格,反之则认为不合格。

此类仪器设备还可以用标准电阻等作为对比标准进行校验,但标准电阻也要进行定期强制检验,故一般不予采用。需要说明的是此类仪器的自行校验还是比较烦琐的,实测时也较困难,不知同行有无简便明了的自校方法,可以探讨和共享。我注意到有的公司采用一台仪器在同一测点的二次测量结果进行对比校验是不科学的,因为如果该台仪器存在系统误差时,一般不易通过自检查出该仪器存在的问题,应引起注意。

3. 地质雷达仪器自检方法

该类仪器可选用空气电磁波速度标准值与实测空气电磁波速度值对比自行定期检验的方法来实施。具体如下:

3.1选择一处空旷的地方,其周围一定范围内应无金属导线、块体等良导体类物质,在适当位置竖立放置一定面积的金属板(如铁板、钢板等)。

3.2在金属板面中垂线方向的一定距离处设置地质雷达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

3.3观测并记录电磁波通过空气遇金属板后反射的雷达波形图。

3.4由原始记录的雷达波形图,读取金属板反射的双程历时t,进而计算空气电磁波传播速度Cc。

d为天线至金属板之间的距离。

3.5根据空气电磁波速度标准值(Co=0.3m/ns),计算空气电磁波速度标准值Co和空气电磁波速度测量值Cc之间的相对误差值β。

3.6判定标准:β≤±0.5%,即认为合格,反之则认为不合格。

此类仪器还可以用标准延时光纤等时基延迟作为对比标准进行自检,但其延时光纤的标准传输数据及其长度应经过严格的定期强检,才能使用,采用时应予注意。

结束语

以上简要介绍了水工物探常用仪器设备的校验方法,其它物探技术方法所用仪器设备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自校方法进行自检。同时在实际应用中应考虑自校方法的可行性、简便性、科学性,易于接受也易于实施,有利于仪器设备的计量检定,保证测试数据的公正性和准确性。同时,充分认识“以质量为中心,以标准、计量为基础”的内在关系和涵义。质量是目的,计量是基础,是保证和提高检测质量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勘察设计市场的逐步开放,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社会质量意识的日益提高,市场经济对质量的要求和规范化程度也越来越高,质检机构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更大的挑战,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管理办法,才能促进和保障质检机构健康良性发展。

物探行业 第3篇

石油物探是指根据地下岩层物理性质的差异, 通过物理量测量, 对地址构造进行研究, 以寻找石油和天然气的地球物理勘探。目前, 石油物探已经成为覆盖区勘探石油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基层队伍班组是企业的基石和根基, 它的建设状况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目前, 石油的开发需要石油物探行业的支撑, 而基层队伍班组是使产业运营的动力, 在面对石油天然气这种特殊产品时, 从业人员的安全问题需要得到重视。同时石油天然气等行业都是国有企业, 他的发展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因此, 石油物探行业基层队伍班组安全建设十分有必要。

2 基层队伍班组安全建设创新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对能源的需求也不断地增加, 导致国内的石油产量不能够提供日常的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对国外的石油进口量日渐增多, 在这种世界形势的发展下, 我国石油产业想要得到发展, 就必须对内部现有的石油产业进行科学化管理。在这时, 我国石油产业的发展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 而石油产业基层队伍班组作为企业基层产业, 在安全建设方面需要进行创新。而如何创新, 如何应用现有的资源进行创新, 以及创新的着重点在哪里, 都需要进行思考。

2.1 安全建设方法科学化

安全体系科学化是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前提。近年来实行的HSE体系建设, 就是为了科学化的建设石油物探安全管理体系。形成一套科学完善的, 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和严密的安全管理网络, 运用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 引进西方先进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 针对我国现实状况, 因地制宜, 研发出有我国特色的石油物探安全管理体制。运用现代化科技, 像计算机网络这类的, 信息相互沟通, 信息共享, 像重要的岗位还要收到重点关注, 充分发挥三级网络的作用, 是管理到位。

2.2 安全建设体制制度化

严格的规章细化管理是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石油物探行业在基层队伍班组的安全建设上要做到制度化管理, 完善责任管理制度, 明确安全职责, 加强检查与监督力度, 运用媒体监督方式, 做到透明化。针对不同的情况, 不同的人群, 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划分小组, 规定组长, 使制度的实施得以落实。并且对管理人员规定一定的制约制度, 使管理者在使用权利的时候能够公正, 公平, 不滥用职权, 对违反规章制度的人员按照规定进行责任追究。同时要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 企业安全制度建设的时候要考虑到现实情况, 从员工的利益出发, 关爱员工, 关注安全, 使企业的每一项规章制度都落实到实处, 落实各个岗位, 做到双赢的局面

2.3 安全建设人员专业化

日前我国石油事故的发生, 90%都是出现在石油物探基层队伍班组上, 这很值得人们思考。石油的开发, 因为地区, 时间, 季节以及环境等问题, 在进行石油物探时, 因为人员的缺乏, 很多非专业人员或者是一些兼职人员在这时会被暂时的用于顶替, 这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 在专业知识缺乏的情况下, 在面对突发状况时无法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及时处理, 往往因为这些隐患, 而耽误时间, 财力和物力。想要安全建设人员专业化, 这不仅要加强内部人员的学习, 还要进行扩招具有高素质的人才。但是石油物探行业作为基础行业, 设施配置和条件会相对艰辛, 没有固定的工作场所, 这使得很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望而却步。这时, 想要使安全建设人员专业化, 就必须有相应的奖励措施, 足够的吸引力, 引进人才。

2.4 安全建设设备信息化

安全建设设备是进行安全管理的物质条件。引用先进的技术和高科技设备, 是进行安全化建设的一条捷径。运用现代科技, 像计算机网络的运用, 可以让信息及时传达, 做到安全制度的建设到位, 安全建设科学化的实施以及安全建设人员的专业化的实现, 由此可见安全设备信息化, 不仅仅是在物质基础上满足产业的发展, 还能促进产业长期发展, 赢得市场发展的空间。

3 结语

安全建设是石油物探行业的重点建设, 完善好安全建设, 我国的石油行业发展将会迎来质的飞越, 国民经济的发展也会受益。由此可见, 安全建设, 十分重要, 如何完善, 需要国家的重视和从业人员的努力。

摘要:石油天然气行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行业, 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近年来, 我国随着石油天然气行业推出HSE管理体系, 我国石油产业的安全生产形势总体趋向稳定。但是石油本身是具有易燃易爆的特点, 一旦发生安全事故, 大量的人力, 财力, 物力将会受到损失。因此, 加强安全管理是十分重要, 所以接下来, 笔者将会从石油物探行业基层班组的建设以及有关安全管理建设的创新思考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石油物探,基层班组,安全建设

参考文献

[1]金长禄.市场经济呼唤加强班组安全建设[J].劳动保护, 2007, (5)

[2]国长志.大庆第四采油厂对基层队安全建设问题的调查与探索[J].工业安全与环保, 2005, (4)

物探行业 第4篇

1 物探行业交通安全管理的发展历程

运输车辆是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 随着勘探技术的日趋成熟和勘探规模的不断扩大, 勘探项目所需的施工车辆从上世纪60、70年代的几台车发展到现如今的上百台, 以东方公司下属的华北物探处为例, 该物探处近年来勘探领域主要涉及冀中、内蒙、江苏、湖北、河南、吉林等地, 其中冀中探区三维勘探施工单队车辆已经达到150台以上, 车辆运行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交通风险。如何采取有效的管理机制以满足日趋扩大的勘探规模对交通安全的需求, 笔者以华北物探处交通管理为例, 首先将近几年来交通安全管理的发展进行了归纳, 大致为四个阶段:

1.1 (2005-2006年) 萌芽探索阶段

2006年华北物探处使用了东方公司研发的行车记录仪和VTS车辆监控系统, 首次探索使用科技手段完善交通安全管理, 并在各物探队按要求建立了VTS监控室, 制定了VTS车辆跟踪制度、汇报制度和分析制度, 由专职监控员对每天车辆的出车和收车情况进行管理和登记, 建立了现代化交通安全管理的雏形。当年累计安装各型车辆VTS189台, 行车记录仪189台, 先后装备了4个物探队, 使用了2个施工季。

该阶段的主要特征可以归纳为:员工意识较为缺乏;制度规范相对滞后;监控设备性能欠缺;监控手段亟待丰富;科技兴安初步展现。具体表现为:一是员工的交通安全意识普遍偏低, “不愿意”接受监督, 管理层对交通安全管理仍然建立在老一套的常规做法;二是虽然配备了VTS监控终端和行车记录仪, 但监控手段属于事后监控, 缺乏配套的管理制度;三是VTS属于无线通信, 监控距离受地形障碍物和距离的影响很大;四是虽然将简单的智能监控技术运用于安全管理之中, 但如何发挥监控设备的作用, 丰富监控的手段还亟待完善和加强;五是通过VTS和行车记录仪的引入, 使管理者看到和接触到了现代化科技手段对交通安全管理的巨大推动作用, 开阔了视野, 坚定了信心。

1.2 (2007-2008年) 试点转型阶段

由于VTS车辆监控系统和行车记录仪存在着诸多弊端, 2007年10月份华北物探处经过多方调研, 最终与华北油田通讯公司合作, 引入更加成熟和便捷的GPS交通安全管理监控系统。首先在2007年冬季施工的2支物探队进行试点, 出台了初步的监控管理规定, 明确了GPS监控的安装、使用、管理等要求, 共计安装GPS90台, 建立了物探处GPS监控室, 实施24小时监控,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08年物探处所属六支物探队全部安装了GPS监控系统。

该阶段的主要特征可以归纳为:监控设施初步到位、监控制度初步建立、监控体系初步形成、监控效果初步显现。具体表现为:一是引入先进和成熟的GPS车辆监控系统, 使监控设施、监控终端、监控需求、监控管理基本满足物探处对交通安全管理的形势要求;二是出台了物探处交通安全管理的制度和规定, 实现了车辆监控的规范化和信息化, 突出了对车辆超速、区域界限等的实时监控, 提高了监控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将事后监控变为过程监控;三是建立了物探处、物探队两级监控平台, 确立了施工期间24小时值班制度, 实现了监控网络和监控平台的无缝隙链接;四是出台了监控完善了相关制度, 明确了交通安全责任主体, 初步形成了“上下连带”的监控体系;五是此阶段由于属于试点期, 配套的制度还不太完善, 员工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仍有待于大力提升, 逆反心理比较强烈, 导致监控终端等设备人为损坏较多、数据提取不完整, 尤其是分包方车辆和外租车辆违章屡禁不止。

1.3 (2009-2011年) 稳步提升阶段

2009年HSE管理体系推进工作在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全面推开, 干部员工转变观念、提升意识, 层级管理和属地职责得到全面加强, 违章超速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2011年11月, 东方公司又下发了车辆GPS管理的有关规定, 全面规范了公司各级GPS监控的管理, 搭建了三级监控平台, 车辆监控管理实现了“四个统一”, 即:“平台统一、速值统一、报表统一、奖惩统一。

该阶段的主要特征可以归纳为:员工意识普遍提高、直线管理基本确立、属地职责基本落地、制度管理基本成型、三级监控初步统一、监控效果明显提升。具体表现为:一是HSE体系推进工作的开展, 干部员工的安全意识大幅提升, 安全文化氛围越加浓厚;二是直线管理和属地职责的明晰和落实直接推动了交通安全责任的负责;三是公司三级监控的局面全面铺开, 交通监控制度成了交通安全管理的“紧箍咒”;四是驾驶员逐步认可了GPS监控的重要意义, 人为损坏GPS现象基本消除, 多数驾驶员能够主动与监控室沟通相关交通情况, 临界违章超速行为大幅度下降, 交通安全形势趋于稳定。

1.4 (2012-2014年) 完善成熟阶段

自2012年以来GPS车辆跟踪监控系统应用日趋成熟, 监控管理制度十分成熟, 驾驶人员违章行为大幅降低, 良好的驾驶习惯逐步被固化, 交通事故连年为零, 交通安全文化悄然形成。

该阶段的主要特征可以归纳为:干部员工意识充分转变、直线属地职责全面落地、交通安全业绩焕然一新、安全文化氛围空前浓厚。

具体表现为:一是干部员工的责任意识明显提升, 关心交通安全的主动性大大提高, 实现了从“我要安全”到“我能安全”的转变, 交通安全氛围和全新企业文化正在固化;二是通过GPS监控数据的科学量化, 使正向激励直接与驾驶员一对一挂钩, 激励的效果得到了1+1>2的效果;三是单队车辆超速率控制在2次/百台车以下, 个别百台车以上的野外物探队伍创造了“零超速”的良好业绩;四是交通管理制度更加完善, 形成了一套监控数据量化、行车过程提醒、管理事前防范、安全绩效挂钩、交通责任到人、业绩奖罚及时的交通安全管理模式。

2 对“安全业绩累积清零制”的探索与思考

随着管理的深入, 强制管理和负面处罚的弊端也逐渐的显露出来, 交通安全违章仍不能绝迹, 直线责任落实仍有不尽如意之处, 属地职责是靠“被”落实, 干部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没有完全激发出来。鉴于这种现状, 我们探索确立了以HSE绩效考核为抓手, 借助GPS数据可量化交通安全管理指标的优势, 大胆实践“安全业绩累积清零制”, 出台了以正向激励为主的管理办法, 将交通安全管理业绩通过可显性化的GPS监控平台与直线管理责任和驾驶人员的属地职责绑定, 重点突出线性管理、责任落实的特点, 推动员工意识进一步转变和提高。

正向激励在形式上分为两类奖励:

第一类是对基层单位的奖励, 奖励条件为:一是全年未出现一般C级及以上交通事故 (对等及以上责任;或累计经济损失不超过5万元以上的交通财产损失;二是全年GPS监控终端完好率达到95%以上;三是全年单位违章超速次数低于本单位机动车行驶总天数的千分之一以下。当基层单位符合上述条件按全年单位安全行驶总天数进行奖励, 每1000天奖励基数为3000元。

第二类是对驾驶员个人的奖励。

2.1 物探队先进个人获奖条件为

一是施工季安全行驶大于三十天;二是施工季无人员伤害和交通财产损失事件发生;三是施工季GPS终端完好率97%以上, 通讯信号正常区无检测不到情况出现, 旅程管理”四汇报”及时、准确;四是施工季无违章超速情况出现;五是在各级检查、考核时属地内设备设施完整有效, 未发现公司及物探处规定的任一违章行为。

2.2 生产辅助 (二线) 单位机动车驾驶员先进个人评奖条件为

一是全年安全行驶里程大于两万公里;二是全年无人员伤害和交通财产损失事件发生;三是全年GPS终端完好率97%以上, 通讯信号正常区无检测不到情况出现, 旅程管理“四汇报”及时、准确;四是全年无违章超速情况出现;五是在各级检查、考核时属地内设备设施完整有效, 未发现公司及物探处规定的任一违章行为。

对驾驶员先进个人奖励兑现采取“安全业绩累积清零制”, 即从车辆启用日起每天累计安全奖金, 若施工季 (二线生产辅助单位按年度) 内驾驶员出现获奖条件中所列支的违章现象, 所有奖金将全部清零。

2.2.1 对基层单位在册职工的奖励兑现:

一是物探队交通竞赛先进个人以施工季为单位给与奖励, 按个人每天绩效奖金的一定比例给予奖励;二是二线单位交通竞赛先进个人按自然年度给与奖励。分别设置安全行驶两万公里至四万公里、四万公里至六万公里、六万公里以上三种级别奖励标准, 给予不同金额的奖励;三是对二线单位表现特别优秀, 业绩突出的驾驶员设置里程碑奖励, 当安全行驶里程超过20万公里且无任何违章的, 奖励额不超过3000元;安全行驶里程超过30万公里, 奖励额不超过5000元。

2.2.2 对外聘和外租车驾驶员的奖励兑现:

奖励平台与职工驾驶员一致, 物探处统一建立外聘和外租车驾驶员违章台账, 对于上年度在各级检查中出现文件中列举的违章行为者, 两年内不得录用。两年后录用从4元/日起, 当年无违章者第二年涨至8元/日。

2.2.3 对分包商驾驶员的奖励兑现:

采取信用积分制, 驾驶员的违章行为直接计入分包商项目HSE考核, 作为分包商下次项目招投标的扣分项。

2.2.4“安全业绩累积清零制”实践效果分析

“安全业绩累积清零制”通过在华北物探处四年的实践应用, 交通形势呈现出了“三高一低”, 即驾驶员安全意识得到了提高, 车辆设备完好率得到了提高, 外雇司机固定程度得到了提高, 交通违章行为大大降低。2012-2015四年时间里华北物探处共奖励驾驶员955人次, 奖励优胜单位25次, 累计下发奖金100余万元, 共有88名驾驶员因超速或出现其他交通违章行为奖金被清零。

通过活动的扎实开展, 有效促进了交通安全管理, 各基层单位为保持本单位交通安全业绩, 在公司规定的限速基础上又自动下降5-10公里, 取得了显著成效:

成效一:驾驶员队伍素质明显提高, 员工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 交通事故得到有效防范, 自活动实践以来, 物探处交通事故连年为“零”。

成效二:车辆限速得到有效控制, 车辆运行轨迹得到监控, 违章现象明显减少。据统计华北物探处2012年度违章超速现象共计121起, 2013年度为58起, 2014年度为11起, 到2015年度更是下降至历史最低的5起, 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另外, 激励机制的正确运用, 增强了驾驶员的自我安全意识和集体责任感, 尤其到了施工尾期, 奖金额度累积到最高, 驾驶员会更加谨慎驾驶, 大大降低了施工尾期由于驾驶员的懈怠、疲倦心理而引发的交通事故。

成效三:在启用大量外聘驾驶员和外租、分包方车辆的情况下, 交通安全管理平稳运行, 来去相对“自由”的外聘驾驶员已经认可了制度机制对自身安全的重要性, 每支物探队都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外聘驾驶员队伍。

物探行业 第5篇

关键词:物探市场,物探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提高, 致使对石油的需求量逐渐增加, 为了平衡社会的要求, 石油行业开始采取相应措施加大力度对石油资源的勘探及开发。与此同时, 随着国内石油资源日益匮乏, 品质逐渐变差, 必然导致勘探技术, 尤其是物探技术的变革, 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从而稳固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 以下将详细的阐述石油行业中物探技术在中国石油物探市场中的发展。

1 中国石油物探技术市场的研究

1.1 整体规模处于世界前列

我国的石油资源相对较差, 在技术难度上较国外石油同行业大很多, 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 我国更能充分发挥物探技术的价值, 目前无论从我国的石油物探技术队伍和资产总额来看, 都是处在世界的前列, 体现了我国对物探技术的重视, 这无一为我国石油市场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1.2 复杂地区技术服务能力世界领先

物探技术是唯一一个贯穿于油田的勘探、评价及开发始终的主要技术, 从认识区域构造形态, 油藏特征及单一储层的展布特征都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因此, 深入研究地震资料对认识油藏边界, 提高油井钻遇率有重要指导作用。不可缺少的。因此提高地震成像技术精度是这一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1]。

1.3 重大装备研制取得突破性进展

目前, 我国针对数据采集技术上的漏洞研发了相应的系统, 实现了技术上的创新, 为中国石油集团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4 市场份额大幅度跃升

随着我国物探技术的逐渐创新, 促进物探技术在硬件和软件方面都实现了相应的创新。致使国内石油物探市场扩大了发展空间, 并大幅度提高了市场份额, 满足了社会对物探技术的要求,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 中国石油物探技术发展趋势

2.1 结合各探区的勘探重点, 认真研究物探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由于各区域地质条件差异大的原因, 致使在无形中加大了石油物探队伍的勘测难度。因此为了顺应物探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应根据各探区勘探重点的不同, 对物探技术进行相应的创新, 使其如何勘探地区的地质。例如, 在面对盆地地区时, 可利用各项异性逆时偏移的处理技术, 便于石油物探工作的进行。并且为了发展物探技术, 实现技术的普遍应用。应着重发展以下几方面:第一, 应提高地震装备的技能, 为物探提供有利的条件;第二, 不断实现采集技术的创新, 同时应加大力度发展宽方位等采集技术;第三, 在地震处理方面, 应改变原有的处理方法, 向全波形反演等技术方向发展, 促使中国地震处理的先进技术得到有效的利用[2]。

2.2 加大地震采集、处理和软硬件的投入

随着我国石油物探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对地震装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物探技术发展的要求, 地震装备应提高自身的能力, 例如, 在海上进行石油物探中时, 应将地震转杯的能力提高到10缆以上, 从而保证勘探工作的顺利开展。

近年来在国外已经普遍应用的全波形反演技术等, 在中国的石油物探中还尚未采用, 对于此现象, 我国石油物探公司应加大力度落实石油勘探技术的更新, 吸取国外先进的物探技术, 为中国石油物探市场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在更新物探技术的同时, 还应注意对辅助物探技术发展的计算机运行能力和图形处理能力等进行相应的创新, 致使其能符合物探技术的发展。

2.3 强化物探技术自主研发和原始创新

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国物探技术水平, 应从提高自主研发和原始创新入手。因此未来中国石油物探市场应将着力点放在自主研发上, 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大量的基础研究, 对物探技术进行相应的创新。例如, 根据目前中国石油物探技术的条件, 对全波形反演技术进行创新, 提高中国石油物探市场在国际上的地位。

2.4 强化新技术的实验和应用

针对各地区地质等方面的不同, 进行不同方式的物探技术创新, 并在各地区对创新过后的物探技术进行普遍的应用。强化新技术的开发理念, 提高对新物探技术的重视程度, 从而促进其进一步发展。同时通过石油物探技术的不断发展, 将使勘探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迎刃而解[3]。

3 结语

综上可知, 目前我国石油物探技术市场的发展已经处在世界的前列, 但是为了稳固其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应从强化物探技术自主研发和原始创新等方面入手, 进一步提高中国石油物探技术的发展, 并推进其在国际市场中占有更大的份额。同时通过对石油物探技术的创新, 可满足社会对石油需求量的要求, 进而推动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向阳.中国石油物探新技术研究及展望[J].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物探重点实验室, 2012, 27 (06) :1015-1017.

[2]王学军.世界物探技术现状及中国石油物探技术发展的思考[J].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分公司, 2011, 23 (04) :112-114.

物探之动物演化论 第6篇

1.1 演化生存发展观

演化的目的之一是为了生存与发展, 如果生存与发展的环境从不曾改变, 生命的诉求会永远得到满足, 自然不需要改变, 而我们生存的环境是维稳在一个动态的变化中, 无论大环境还是周围的小环境, 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 那么改变就势在必行。五亿年前, 皮卡虫背上脊索的进化, 使它有可能成为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脊椎动物的祖先, 而这种独特的演化, 是为了适应海洋的变化, 也使得皮卡虫成为无脊椎动物和脊索动物之间的节点;蜘蛛的演化是为了逃离凶险的海洋, 从而拉开了海洋生物向陆地入侵的序幕;爬行的昆虫进化出了翅膀, 飞向天空, 是为了获得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无论是从最初的单细胞生物向多细胞生物, 从无脊椎动物向脊椎动物, 从爬行动物向哺乳动物的演化, 生命历经了从海洋到陆地、从陆地到天空、再从天空到海洋的轨迹, 在这浩浩的历史空间, 充斥着为求生存的演化场, 印证着强者的生命足迹。生存是艰难的, 在古老的生存竞争中, 只有自然演化的胜利者, 才有生存的权利, 无论曾经的辉煌有多么的灿烂, 最终也只能服从适者生存的自然规律, 一如主宰地球一亿四千万年, 拥有强大生命力的霸主———恐龙, 最终依然是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

生命物种基因的每一次突变, 都唱和着新生命和新物种的交替与更迭。生命得以延续的秘诀就是一个“变”字, 这是生存永恒不变的主题。

1.2 物探理论演化论

生物如此, 行业亦如此。如果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只是处于静态的三角几何阶段, 那又何来今天的地球物理学?科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和支撑, 为物探技术的生存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 为地球的形状和构造动力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 可以得出一级近似的公式:g=G M/R2, 其中:g:为重力测量值;G:为万有引力常数;M:为地球质量;R:为地球半径。牛顿把地球看成是密度恒定的旋转流体, 第一个估计了地球扁率Α的值, 由此推导出f= (a-b) /a, a、b分别为地球的赤道半径和极半径。牛顿这一力学体系的建立对地球物理学尤其是对重力勘探和重力测量有着革命性的作用, 是物探技术起源的最初动力。19世纪20年代――60年代, 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建立为电法勘探创建了最重要的基础理论, 而泰朗 (Thalen) 和铁贝尔 (Tiberg) 研制成的万能磁力仪更是迈出了物探技术开始成长的标志性的一步, 物理学与数学两大体系的相互渗透和融合更是带动了固体力学和弹性力学的迅速发展, 利用物探技术寻找矿藏的成功极大促进了这一学科的迅猛发展和完善, 也满足了日常生活中人类对于能源的需求, 这一演化过程是物探技术发展与强大的黄金时期。如同生物进化的脚步从未停止一样, 物探理论的发展与强大之路也只是拉开了序幕。电子计算机技术, 微电子以及通讯技术等新兴技术和新兴科学的发展, 又一次极大地推动了物探这一学科的发展, 新技术使物探工作人员能够快速而又有效地处理并解释勘探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不但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而且降低了生产勘探的成本, 尤其是地震勘探, 通过数据处理技术及先进的光学理论, 将非线性科学中蒙特卡洛算法、小波变换、分形几何、混沌理论、全局寻优的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法等理论的优势应用, 促进了资料处理解释一体化, 发展了3D和4D的工作流程, 涵盖了最新的三维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方法, 进行更为精确的四维时移与模拟计算及多分量处理, 改善了地质模型, 能够有效地还原真正的地质原型。

1.3 物探演化哲学观

物探技术每一次的演化历史都体现出哲学观, 并不只是单一、独立、定量与数学化的改变, 而是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自18世纪中叶以后直到20世纪50年代人类历经三次科技革命, 而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推动着物探技术发展与进化, 当人类认识了重力现象和电磁现象, 就成功地寻找到矿藏的物性差异, 并将其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固体力学, 弹性力学的迅速发展促使科学家对地震波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光学、量子力学又为物探的又一次演化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事物之间都是互相联系的, 如果没有石油地质学、沉积岩石学, 也绝不会产生地震地层学和利用地震资料对储层进行横向预测及油藏描述, 物理、数学与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物探技术的演化。相反物探科学的每一次进步也会促进地质学的发展, 随着我们对地球密码的不断破解, 会帮助我们不断地揭开地球的神秘面纱, 帮助我们了解地球演化的过程与规律, 不断推动地质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

2 物探技术演化之路

2.1 国外物探技术的演化

1927年法国斯伦贝谢兄弟发明了电阻率测井仪并于当年9月在488米的钻井中进行了首次测井并取得成功,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使用井中物探技术进行资源勘探。1931年自然电位测井出现, 又一新的勘探技术被人类所使用。1942年阿尔奇提出了著名的阿尔奇公式, 1945年产生了自然伽玛测井技术, 1948年产生了感应测井, 1948年Doll给出了自然电位与地层水电阻的响应关系, 1950年又一重要的物探方法———密度测井诞生, 又为物探技术的演化锦上添花。1952年产生了侧向测井, 1956年产生了放射性测井, 1960年布朗开发了核磁测井仪器。至此, 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物探技术。

20世纪90年代物探技术进入了数字化、系列化、成像化发展时期。以斯伦贝谢、阿特拉斯、哈里伯顿等为首的美国、法国、俄罗斯等国家是世界上的物探大国, 他们拥有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92%, 处于垄断地位, 收入可达34亿美元。NUMAR公司MRL型仪器在西方应用广泛, 识别度高, 地质效果明显。哈里伯顿公司于1997年6月不惜以3亿多美元收购了NUMAR公司, 又一次完成了进化过程。LWD测井制造技术和服务在斯伦贝谢和哈里伯顿得以开发利用, 发展迅猛, 两家公司的LWD系统提高了传输功能, 作业时既能将重要数据信息实时上传, 也可以将探测器信息存贮供仪器提升地面后进行处理。阿特拉斯公司的SWD仪还巧妙地以钻头为声源, 在地面或邻进行测量, 为LWD增添了新的内容。斯伦贝谢公司的MDT (MODULAR FOMATION DYNAMICS TESTER) 模块化组合仪, 易于拼装, 组合灵活, 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组成仪器串进行作业。阿特拉斯公司的RCOR仪, 地面图形化直观兼备水平井取心能力, 控制井下仪器工作简便, 很有其特色。井间声波和电磁波成像技术对于间距400m的钻井作业, 资料可以很好的显示地层层理剖面和裂隙深度及走向, 同时结合岩石声学特性对地层的渗透率和各向异性进行分析, 此种方法信息量大, 效果直观有效。成像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又为勘探拓展了新技术的空间。

这些大公司都拥有自己的研发部门, 物探新技术的发展迅速, 目前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2.2 中国物探技术的演化

中国物探始于1939年12月20日, 物探专家翁文波先生首次在四川石油沟一号测出一条自然电位曲线和一条电阻率曲线, 1947年冬天, 中国成立了第一个测井站――玉门测井站, 我国测井仪器设计及制造创始人刘永年研制出中国第一台电位差计式的手动测井仪, 1958年国产581全自动多线测井仪问世。就其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39年12月到60年代末是模拟技术阶段, 用检流计测量回路电流得以探测测量间的电位差变化, 主要方法有:声速、电阻率、自然电位、放射性等方法;第二阶段:始于60年代末, 将二进制的数码录制在磁带上, 然后用计算机进行处理, 相对模拟测井, 数字磁带记录的范围大、精度高、信息量大、便于传输和保存;第三阶段:90年代末, 由于计算机的普及和集成电路的发展, 也迎来的物探行业的数控化时期, 从野外操控、数据采集、回放处理、解释对比、成果编制与存储, 都由计算机来实现, 硬件与软件都实现了飞跃;第四阶段:始于90年代末的成像阶段, 成像系统能够更加有效真实的还原地层实况, 有利于完善复杂地质条件的勘探以及交互资料的应用与综合分析。

我国的物探技术虽然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有了长足的进步, 无论是对外开放的步伐、节奏与频率, 中国的物探事业与世界的距离越来越近, 但与美国、法国等技术先进的国家相比, 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 我们还没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和技术, 在市场竞争中还处于被动的跟随状态。要想占有良好的生存发展的空间, 我们还需要努力进化, 加大我们的研发力度, 让其中某一优秀的基因突变, 以点带面, 让我们自己的品牌与公司, 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

3 未来演化之路

随着三维可视化、虚拟现实、数据管理、信息等技术的发展推动物探成像技术、随钻测井、水平井、化学测井等新技术的演化之路已然拉开序幕。然而, 更为未来的辉煌才最值得期待。未来的物探事业会有全新的理论、全新的技术、全新的设备惊世而出, 或许是光理论的现实应用, 如LIDAR———光雷达技术:不断发射两种不同波长的激光, 根据接收这两种激光的返回波, 通过返回波的强度差值, 可以准确地判断出目标的位置、数量等重要参数, 而海底蕴藏的油田, 都会通过海水向空气中散发多种化学气体, 其主要成分就是二氧化碳、甲烷、苯、甲苯, 经科学测定, 前两者在红外区有特定的吸收波存在, 后两者在紫外区存在特定的吸收波, 因此, 利用LIDIAL技术进行海洋石油资源勘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而由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提出可利用原子激光进行石油勘探, 它与激光最大的区别是它发出的是原子光束而非光子光束。我们也可以将医学理论巧妙地移植到物探行业。物探工作人员可以向医生一样为我们的地球做彩超、CT、胃镜等。这样不但可以勘测出我们想要的资源, 而且也可以研究它的形成规律、条件, 或许在将来的某个时刻, 我们不用再去地下开采, 而是模拟地球环境, 在流水线上生产我们需要的所有能源呢!

未来大数据时代的革命必将推动着物探行业的更深发展。量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纳米计算机与庞大的数据与网络的形成, 及其智能化时代的来临, 会带给我们不同凡响的飞跃。不同种类的机器人游走在人类无法到达的深海地区, 寻找和认知未来可能的新能源―—例如:可燃冰, 一种由甲烷、乙烷等与水分子在低温及较高压力下凝结成的一种固态物质, 储量极大, 估计为现有燃料资源的2倍。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个小小纳米机器人越过海沟、裂隙走进地球内部, 让我们熟知他的血脉与骨骼———一个我们还未全然可知的世界。

4 结论

鹰的眼睛可以判断相距1600米之外的动物, 并精准地追踪与猎食, 但鹰的体重比普通人的体重轻40公斤, 眼睛的大小与人几乎一样, 成像的清晰度确是人的5 倍, 就像望远镜一样, 是生存的竞争与进化, 让鹰的眼睛有了新的机遇。在动物的演化道路上, 99%的物种灭绝, 只有1%的物种得以存活, 生存的几率可见一斑, 而6亿年前的水母, 一种没有骨骼、没有大脑的软体生物, 却在今天进化得五彩缤纷, 大有主宰海洋之势。人类呢?能否有6亿年的生命?我们的科学与理论、国家与法度、政府与公司, 能否有6亿年的生命?又如何延续物探行业的生命力呢?那就要不断地演化。

随着人类生息繁衍和社会与经济的高速发展, 对资源和能源的需求越来越旺盛;随着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为使人类生存的环境、空间与可持续发展免受或少受自然灾害的袭击, 避免对资源与能源的破坏与掠夺;随着国家战略对物探学的需求。物探行业要主动的迎接挑战, 努力创新, 不断演化。21世纪勘探任务的挑战不仅是把我们带到诸如更深的海洋和陆地, 当然我们更大的挑战是在外太空, 当我们有能力可以在外层空间与行星探测发展小卫星星座探测技术及月球探测技术, 发展轻小型的场和粒子探测仪器和各种成像技术, 发展近太阳、深空和低电离层、热中层探测技术, 那么我们物探的脚步将踏足整个太空, 去寻找我们已知和未知的能源, 才能为人类作出杰出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赵峦啸.从三次科技革命看地球物理的发展史及其对未来地球物理的展望[J].科技信息 (学术研究) , 2007, 02.

普通物探新技术 第7篇

1.1 微磁测量

微磁测量是指用高精度、密测点在待定小区或小带对磁场做精细测量, 以研究其微细结构的一种专门性磁测工作, 用以配合地质填图、研究表层岩面的细致构造、确定岩石隐伏矿化的地表标志, 浮土磁不均匀性, 考古与人文磁源探测等问题。

微磁测于20世纪50年代由德国学者提出, 在地形较平坦处, 选择一块大小为10m×10m到50m×50m的单位面积做1m×1m到3m×3m测网点线距的磁测, 一般要求单元测区内要有100以上的测点。单元区之间可以按一定间距间隔排列。在研究有明显走向的杂岩时可采用垂直于走向的矩形面积。在研究表层不均匀对高精度磁测结果的影响时, 这些单元区的边长应小于基岩埋深, 以便突出近地表地质体的影响。当研究浅盖层下基岩的结构特征时, 要求基岩面无大的起伏, 且上覆盖层无微磁异常。测区大小和测网密度应视任务而定。为保证微磁测的高度精度应选择最佳观测高度, 在测区内保持高度一致。最好在3、4个高度 (0.2m, 1m, 2m, 4m) 上进行观测, 然后对比结果加以选择。为了保证精度, 除使用精度达0.1nT或更高精度的磁力仪以外, 还应建立高精度日变站以便作日变校正, 或建立控制点, 以便于短时间内核对仪器零点。

对测得的磁异常除了做等值线图以外, 最好用统计整理的方法构制磁异常走向的方向玫瑰图以便更好的地研究微磁异常的结构 (管志宁等, 1993) 。

由于环境保护 (对废弃掩埋物探测) 与考古等工作的需要, 近年有关国家开展了规模较大的高密度微磁测工作, 如采用车拉多探头排列探测系统。在拖车上装有数个铯光泵磁力仪探头, 探头离地面仅为0.53m;由一磁性很弱的越野车牵引, 采用全国定位系统做实时定位, 进行了高密度高精度磁测;得到了测区内磁异常的细结构, 定量给出了多个目标物的位置, 埋深, 几何尺寸。

1.2 磁卫星测量

美国于1979年发射了一颗角为96.76°、近地点352km、远点561km与太阳同步的磁测卫星。卫星上主要由主体部分和仪器部分组成。主体部分包括;法向支持系统、高度控制系统、遥测装置/脉冲转发信息系统和连接记录所有信息的磁带记录器。仪器部分包括高度确定系统、矢量磁力仪轴向确定系统和装在一个吊仓尾部仪器工作台上的矢量磁力仪和标量磁力仪。标量磁力仪为铯光泵磁力仪;矢量磁力仪为饱和式磁力仪, 可以和铯光泵磁力仪进行对比校准、校正以后, 飞行过程中每个矢量轴向的仪器精度小于6nT。把磁卫星数据和同区的航磁数据都归算到海平面上, 加以比较, 两者较为一致。磁卫星的分辨路可达到150~300km。磁卫星异常与地质构造有较好的相关性, 它展现了研究全球构造的广阔应用前景。

2 重力勘探新技术

2.1 海洋重力测量

海洋重力测量是为研究地球形状和地球内部构造、勘探海洋矿产资源、保障航天和远程武器发射等提供重力资料, 它是把重力仪安装在船上, 在航天中进行重力测量, 工作效率高。

海洋重力测量分路线测量 (断面测量) 和面积测量两种方式, 基本上采用走航式的连续观测方法。与陆地重力测量相比, 有特殊要求: (1) 需要在港口、码头建立重力基点, 重力测量采用单次观测法, 起始、闭合于这些基点; (2) 需要准确的船只运动参数 (航向、航速及位置) ; (3) 要求船只沿航线测线尽量保持匀速、直线航行。

2.2 航空重力测量

航空重力测量是把重力仪安装在飞机上进行观测。航空重力测量除了非常明显的高速测量的优点外, 与地面重力及其他的地球物理方法相比, 还具有下列优越性。

⑴不受测区条件的限制。空中飞行能够无限制地进入任何勘探目标, 对于高山、丛林、沙漠、沼泽, 特别是在海岸线过度带或陆-水分界处都易于进行重力测量。

⑵不受地形起伏的影响。航空重力数据在一个水平面上采集, 不象地面重力在变化的基准面即在起伏面上采集, 地形校正误差和近地表小的横向密度变化引起的重力效应大大减小。

⑶不受假频的影响。航空重力能够连续地对数据取样和处理。在地面重力中由于取样不够密而普遍存在的假频问题, 在航空重力数据中并不存在。

⑷空中观测还可以解决的问题是, 重力数据中包含的近地表地球物理噪音、地形影响, 都可以通过飞行高度来消除。如果存在已知的地质噪音源, 例如能够影响重力测量值的近地表小构造、喀斯特地形, 或者不规则的沉积等, 在一个适当的高度飞行可以消除这些特征的影响。

⑸在设计飞机时, 可以在三维空间测量, 这就可以根据在不同高度的重力值评价所研究的构造。

⑹可以在一条测线上, 同时采集两种不同岩石性质的数据, 例如同时测量重力及磁力值。解释过程能够应用这些不同的测量值以推断地质情况, 得到更为可信的解释结果。

2.3 地下重力测量

地下重力测量是指在钻井、竖井中垂直地进行, 以及在矿区的不同平巷中水平或垂直地进行的重力测量 (徐公达等, 1989) 。在钻井或竖井中的重力测量是研究重力垂直分量随深度的变化, 该变化是由地下密度不均匀体的垂向及横向位置的变化所引起的。对于一口井而言, 重力垂直分量的变化主要是由仪器与地下密度不均匀体之间垂直距离的变化, 以及密度不均匀体与围岩之间的密度差所引起的, 因此井中重力测量可以提供垂向的密度变化。坑道中的重力测量若只在一个坑道中进行, 则其原理与地面重力测量相类似, 可以提供坑道附近横向密度变化的资料。若在多层坑道中进行重力测量时, 则可提供不同深度处密度变化的资料。

在竖井或坑道中进行地下重力测量时, 可采用地面常规使用的重力仪;而钻井中的地下重力测量则必须采用井中重力仪。限于井孔的直径与环境条件, 要求钻井重力仪直径小, 可承受较高的温度及压力的变化, 并在与铅垂线有一定偏离的条下进行测量。

井中重力测量主要测量穿越岩石的垂向密度变化及井周围岩石的横向密度变化。井中垂直重力测量得到的密度能够达到0、01g/cm3的精度。井中重力测量通过在井中一系列根据测井图选定的测点停放井中重力仪及读数来进行。测出一系列的重力垂直变化△g及相应的深度差△z, 就可以由公式计算出岩石的密度σ:

式中:σ为密度;△g是垂直距离为△Z的两点间的重力差;c为校正值之和;F为自由空气梯度 (即地表处的△g/△Z) ;G为万有引力常数。

根据岩石密度的垂直分布, 可以发现与油气储集层有关的低密度岩层。

井中重力测量的重力效应中, 90%是由于测点相距在5倍测点 (垂直方向) 间距内的岩石引起的, 因此其探测范围 (即侧向深度) 较大, 能够确定大体积岩石或地层的原地密度。

井中重力测量具有下列几方面的用途:

1) 储集层评价。确定孔隙度, 精度可以达到0.05%。

2) 沉积盆地的密度规律研究, 精确估计井中的地层密度。

3) 在油气田的勘探与开发中, 可用于确定天然气饱和带, 发现含油气层位及远处孔隙带。

4) 对抽油引起的钻进变化进行监测。

美国还应用井中重力测量检查地下核试验井周围岩石的安全性, 以免放射性气体经过断层逸出等。

摘要:目前, 我国的地质行业正在进一步的发展中。为适应发展的需要, 拓宽地质研究的范围, 增加找矿的手段, 本文对普通物探的新技术进行了介绍。通过对本文的了解, 将会对磁法勘探新技术、重力勘探新技术有所认识。

航空物探方法找矿及其应用 第8篇

随着我国找矿工作的深入开展,传统方法中依靠在地表发现蚀变、矿化、露头等开展工作的情形已经越来越少。当前主要采用的方法是以先进的地质成矿理论为指导,用地质、物探及化探等勘探手段确定找矿模型和准找矿模型。根据控矿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及矿产在矿床学上的特点,通过以航磁低缓异常为依据进行立项和开展后续工作的。这样有利于勘查工作有的放矢,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航空物探方法是指航空电磁法和航空磁法方法,它有效率高、收效快、研究和控制范围大的特点。尤其在边远、地形条件恶劣、交通不便地区,更显出它的优越性。[1]本文以某省某矿区开展的矿产勘查工作为例,通过航空物探方法在航磁低缓异常查证工作中的应用,提出了直接应用物探方法进行深部找矿的基本思路。

1 航空物探方法简介

分析相关的地质资料之后,我们发现研究区域地表覆盖层较厚,有很多的低矮丘陵及半山区,第四系及第三系覆盖较厚,在几米至十几米厚,异常体埋深较大,地质找矿难度逐渐加大[2],故采用航空物勘针对航磁低缓异常进行判断分析是一个事半功倍且准确的找矿方法。

地球周围具有磁力作用的空间称为地磁场[3]。在磁法勘探工作中,由磁测设计、野外施工、资料整理、磁异常提取直至推断解释,都必须考虑地磁场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通过航空物探技术寻找目标体产生的磁异常,对磁测资料进行处理转换,进行正反演计算。

一般来说,用来完成航磁勘查区域采用的测量比例尺为1:20万-1:25万。通过勘查后,在研究航磁异常的基础上,根据找矿意义对航磁低缓异常区域进行分类。收集相关的地质资料,进行地面磁测野外工作技术设计;野外数据采集和整理之后进行物性测定、日变改正,绘制原始磁测异常平面等值线图,在此基础上确定精测中心剖面位置并进行高精度测量;之后对磁测数据分析处理,结合前人的找矿经验,对原始异常进行各种有效地试算和处理;并结合钻井和测井资料,确定引起磁异常的异常体产状,埋深和规模,建立一套可行的航空物探找矿模式。

2 航磁分析相关理论

磁场是矢量场,分布范围较广,在地面上观测到的地磁场T是各种不同成分的磁场之总和。根据其场源分布的不同可将地磁场分为两部分:一是主要来源于固体地球内部的稳定磁场Ts:二是主要起因于固体地球外部的变化磁场δT。因而,地磁场T可以表示为稳定磁场和变化磁场之和,T=Ts+δT。航磁分析工作中,磁异常是相对的,航磁勘探是相对测量,正常场的选取也是相对的。一般采用球谐分析方法对地球磁场进行分析。球谐分析方法是表示全球范围内地磁场的分布及长期变化的一种数学方法[3]。通过这一理论,可以建立地磁场高斯球谐表达式。测量取得的数据经过整理以求出磁性地质体在各测点上产生的磁异常值。

3 应用实例

3.1 研究区域地质及地球物理概况

研究区域位于多金属Ⅲ级成矿远景区的南段。异常区位于低缓丘陵的沟谷部位,覆盖层厚度15-20米。异常规模较大,磁场强度300nT以下呈北东向展布,成为本区航磁异常的背景磁场。由于受相邻二山的背斜及向斜控制,研究区域内北东向断裂发育,北部山区出露地层为上二迭统蔺家屯组(P2L)砂板岩和白山组(P2b)酸性火山岩,被华力西晚期斜长花岗岩(γo43-2b)侵入。其中火山岩以海相中基性火山熔岩和凝灰岩为主。中酸性熔岩、熔角砾岩、凝灰岩,厚度大于700m。

前人通过对该区域已有航测数据和航磁异常的地面检查之后发现:△Z异常走向北东,强度最大3100nT,一般在1000nT左右,北西部有负场。异常宽1000m,长1800m。半极值法和1/4极值法计算,h=150m,2b=60m。该方位的断裂部分直接控制矿化或矿脉的展布,但多数矿化、矿脉、矿体受与其配套的低级别或低序次北西向断裂或裂隙控制。说明区内的主压断裂面主要为矿液运移的通道,即导矿构造,而与其配套的低级别或低序次的构造主要为矿液停积场所,即容矿构造。

3.2 工作方法的应用

为配合磁异常的定量解释和推断,为进一步推断磁性体的埋深、产状等地质要素及确定验证孔位,在综合研究地磁△T平面异常特征及以往重力、地震、钻孔等资料基础上布置了△T、△z和△g综合物探剖面。应用高精度磁测方法,将异常完整的特征反映出来。高精度磁测使用仪器为北京地质仪器厂生产的CZM-3型高精度磁力仪,测量参数为总场T,成图参数为ΔT,电脑自动成图。

在磁测过程中,磁力仪每天按GPS统一设置日期、时间,保证参加生产的磁力仪与日变磁力仪时钟秒级同步。日变站选在磁场较平稳且远离活动干扰的地方,采用自动记录方式,记录间隔为30秒,每天涵盖野外工作时间。测点观测与测点布设同步进行,磁测操作员必须彻底去磁,在测点上采用手动方式单次观测并储存记录同时把磁测干扰告知导航员记录在坐标纸上以便检查核对,磁测每天起闭于基点。

观测参数经过数据改正、整理、成图后,我们看到异常呈蛋形椭圆状,西小东大。总体走向近东西向,长1.8千米,东部宽1千米西部宽0.5千米。异常高值区ΔT常见变化范围一般在400—800nT左右,范围较大。极值点ΔT值为3968nT,范围很小。异常南部ΔT梯度较小,呈渐变特征。北部及东西部梯度大,并伴有较低的负值。经推断该异常是由华力西晚期侵入岩引起的。异常东部边缘呈明显的线性,推断为构造接触,西部及北部梯度带凌乱复杂推断为侵入接触,由于在北部发现二迭统蔺家屯组地层及酸性火山岩分布,考虑到该接触带寻找夕卡岩型多金属矿有较好的前景,但由于地表覆盖较厚,工程验证困难,首先选择成矿有利地段,布置了激电中梯工作,寻找极化体。选择6平方千米的面积投入激电中梯工作。激电中梯使用的仪器为北京地质仪器厂生产的DWJ—3型微机激电仪,最大输出功率为5千瓦。AB极距为1200米,MN为40米。测量地段为AB中部800米。观测参数为极化率、电阻率。通过测量,在高精度磁测异常西南部、西部、及西北部梯度带上发现了沿高磁异常梯度带分布的极化率异常带,异常呈低阻高极化特征,极化率背景值为2%,极值区一般极化率值为6—10%之间,范围1平方千米左右,沿高磁梯度带呈马蹄形条带状分布。推断为金属矿化引起的。

3.3 工程验证

由于研究区域覆盖层达15-20米,利用槽探及浅井工作无法验证异常。在激电异常区投入少量的激电测深工作,以指导深部钻探工作。通过工程验证(钻孔35米事故终孔),30米见到强硅化的流纹岩,岩石矿化蚀变强烈,有较强的硅化、绿帘石化、黄铁矿化,并充填黄铜矿细脉。从而验证了航空物探技术针对航磁低缓异常区域的找矿工作的具体应用是可行的。

4 结语

本次应用通过分析研究区域的地质条件及背景、地质地球物理概况,总结前人的航磁异常地面检查结果,在高精度磁测理论的指导下,深入分析相关数据,从地磁数据及钻孔等资料推断了该区磁性体特征,为该区的进一步工作和研究奠定了基础,为以后的类似条件区域的深部找矿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

本文总结了采用航空物探方法,利用用现代仪器设备及手段,对高覆盖地区的低缓航空物探异常进行重新认识查证的工作思路。事实验证这种方法是开展深部找矿工作的一个较好的突破。

参考文献

[1]潘勇飞.谈航空物探方法在原生金矿地质成矿预测中的作用和效果[J].黄金地质,1985年00期.

[2]熊盛青.我国航空重磁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9,24(1).

上一篇:整合模式下一篇:诉讼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