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影响范文

2024-06-27

作用影响范文(精选12篇)

作用影响 第1篇

一、网络媒体为社会公众提供了全新的新闻信息平台

网络新闻传播具有即时性、广泛性、开放性、互动性等特点, 这些特点是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新闻媒体所无法比拟的。网络新闻突破了传统新闻媒体相对单一的表达方式, 通过文本、图形、图像、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把各种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极大地拓宽了新闻信息的传播手段, 而且读者在浏览新闻时, 只需要打开一个新闻网页, 关于这则新闻的所有信息链接都会展现在读者面前, 读者可以灵活地从一个平面跳转到另一个平面, 从一个空间进入到另一个空间, 阅读视野大大增加, 远远超出了传统媒体有限的新闻信息服务范围, 极大地满足了公众的新闻信息服务需求。在为人们提供丰富多彩的新闻信息的同时, 网络媒体也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各取所需、畅所欲言的平台, 比如博客等信息传播途径的兴起, 使媒体从单向传播转变成了大众和大众之间的直接传播, 网民可以进行无边界、无障碍、跨地域、跨思想的互动交流, 有了可以进行自我传播、自由传播的新闻信息平台, 满足了个性化需求。

二、网络新闻已经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 凭借着新闻可以即时互动的信息传播方式的优势, 凭借着人们的工作生活都越来越依赖电脑的信息化趋势, 网络新闻已经成功吸引了社会公众的眼球。近年来, 国内外的许多重大新闻事件, 无论是印尼海啸还是汶川特大地震灾害, 无论是伦敦奥运会还是近期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奖, 网络新闻媒体都以最快捷的速度、最全面的视角、最丰富的背景, 对新闻事件进行了全过程的跟踪报道。如今, 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方式, 很多人习惯每天上网浏览新闻, 网络成为公众及时全面了解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越来越多的公众把网络新闻作为及时了解突发新闻事件的第一选择。在国内外各项重大事件的报道中, 网络媒体成为政府和公众获得信息的重要渠道, 也成为政府引导社会舆论、与公众沟通的重要平台。特别是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时, 网络媒体已经成为应急引导处置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 有时甚至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网络媒体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三、网络新闻对传统新闻形成了强势的冲击

网络新闻相对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新闻媒体而言, 具有独特优势。网络新闻具有即时性和持久性, 是可存储的, 它不同于广播电视新闻转瞬即逝, 也省去了保存报纸的麻烦。网络新闻信息量庞大, 可以在网络上开办专题或专栏, 集合与某一事件有关的新闻信息, 公众可以在互联网上对新闻信息进行自由选择, 更加深入地了解新闻背景和事件过程, 以便对整个事件的发展有全面的把握。单纯从获取信息的角度讲, 网络媒体比传统传媒有更强的竞争力。而且, 网络新闻传播和更新的速度非常快, 新闻的发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是“全天候”的, 这是传统媒体难以做到的。同时, 网络媒体的发展, 促进了新闻信息传播的个性化, 越来越多的网站都提供了形式多样的个性化服务。网络可以根据用户事先选定的范围将新闻直接发到个人电子信箱, 也可以按用户要求的时间和顺序播报视频新闻和其他节目。人们不必每天到网上搜索, 网络会根据用户的个人需要, 提供及时便捷的服务。网络媒体真正促成了传播从“大众传播”向“个性传播”的转变。这些给传统新闻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十分严峻的挑战。

四、网络平台给传媒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传统媒体是网络媒体发展的基础, 而网络媒体则赋予了传统媒体全新的发展舞台。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打破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界限, 传媒产业正在发生着一场深刻变革, 传统媒体已经开始尝试更加多样的发展模式。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新闻媒体网络化、数字化的步伐明显加快, 例如央视网络电视、中国广播网等依托传统电视、广播的自身优势, 为用户提供了基于网络的图文、广播和电视服务, 能够更大程度地覆盖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媒体不同的用户群。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有机融合已经成为传媒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传统媒体只有紧紧依托自身优势资源, 大力发展网络传播, 占领网络阵地, 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 发展壮大主流媒体的传播渠道和阵地, 进一步增强舆论引导能力, 才能更好地发挥新闻宣传的主阵地作用。可以预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新的技术环境为传媒业创造了更多可能, 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疾病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第2篇

1.1 疾病改变了胃肠排空时间,从而影响了药物吸收,如急性胃肠炎、痢疾等病加速胃肠排空,从而影响了药物的吸收。

1.2 疾病改变了小肠的吸收功能,干扰了胆汁分泌,如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等病影响了胆汁分泌而影响脂溶性药物在小肠的吸收。

1.3 疾病改变药物在小肠内外浓度梯度,从而影响药物的吸收。例如右旋糖酐[1]就难以透出血管壁,因而可较长时间留在血液,以维持渗透压和保持血液容量。

1.4 某些疾病使得机体缺乏因子(转移因子),如造血系统疾病-再生性障碍贫血,在正常情况下,维生素B12口服经肠道吸收时,必须有胃黏膜分泌的“内因子”(一种糖蛋白)的协助,才能有效地吸收,而病变时胃内缺乏内因子,故口服维生素B12就无法吸收[2]。

浅谈德育影响作用的发挥 第3篇

一以人格影响学生

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受教育者的影响无处不在。投射出丰满人格魅力的教师。其言行,思维方式等都会久远的萦绕在学生的心中,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举止,以及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教师高尚的人格对学生不是一种暂时性的教育因素。它像种子一样撒播在学生的心田,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绽放出美丽的花朵。千千万万个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在艰苦的条件下,不计个人得失,在—方讲台上送走了自己宝贵的青春岁月。这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会成为学生人格品质的基因。传授知识是最基本的教育技能,而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才是高超的教育艺术。孔子,苏拉格底,陶行知等,莫不如此。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师的人格魅力的感召力胜过千万句豪言壮语,它是无形的旗帜,引导学生走向智慧的彼岸。它是无形的号角,激励学生攀登自我完善的巅峰。教师的人格魅力可以融化学生身上不良的思想意识,生活作风和习惯。苏霍坶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人和人的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在这相互接触的过程中,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心灵的成长和人格的形成无疑具有深刻的影响,这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理论以及任何奖惩制度都无法代替的。

人格并不是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搂,也不是至尊至美的圣哲境界。而是平凡的真实生活,是美丑相间的统一体。人格相区别之处在于原有人格基础上对自我要求的不同,是顺马游疆?还是精益求精?好的人格是基于对自我和社会的责任的,满足社会需要的努力。因此,在以人格影响学生的过程中,作用更大的不是向学生展示高不可攀的至高境界。而是让学生明析身为人师的人格优劣,让学生了解教师为了社会需要,去努力改造自我不足的勇气,决心和毅力,让学生洞悉教师人格发展过程,让学生展望教师人格的发展前景,以此来影响,指导并带动学生良好人格的发展以及在人格的发展过程中的道德的不断提高。

二以学生影响学生

俗话说的好。“三懒夹一勤,一勤会变懒,三勤夹一懒,想懒不得懒。”顾名思义说的就是,受教育往往受其所在的集体或小群体成员潜移默化的影响,要知道学生不是个体的人,而是社会的人,受环境影响是非常大的,受朋友的影响也是大的。宽松,友善,和谐的人际氛围,对学生良好性情的陶冶大有好处,教师对学生严中有爱,严中有理,严中有节,严爱兼之,师生同乐

则有利于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爱护同学,关心他人的良好品格。

因此,在实施学校德育的时候,教育者要善于组建一个个良好风气的小团体或集体,并借此去影响各成员学习,生活和工作。

如何充分发挥德育的影响呢?这就是教育者先要考虑的问题。首先,教育者要把好坏的标准给学生讲清楚,把师长及社会对他们的期望讲清楚,并使他们相信有能力做的更好,教授并促使其自我制定计划行动方案。其次,要对行为的结果做出适当的奖惩。以起到强化的作用。作为德育奖惩不能等同企业单位的奖惩,而应与教育密切相关,以精神为主,以奖为辅。第三,教育者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培育先进。

三以环境影响学生

古往今来有许多教育者,都特别强调环境对人的熏陶作用。在现在的学习教育中,优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使学校的每一个成员一踏进校门,就会被一种气氛感染,自然而然的,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接受濡染。

有这样一个实验,将两辆外形完全相同的汽车停放在类似的环境中,其中一辆的引擎盖和车窗都是打开的,另一辆则保持原封不动。打开的汽车在三天内就被人破坏无遗,而另一辆汽车则完好无损。但是当实验人员将这辆汽车的窗户打开一个后,一天之内,车上所有的窗户都被打破了,内部的东西也被洗劫一空。这项实验就是著名的“破窗户理论”。所以,在不良的环境下,人的本性中不好的一面完全暴露出来,而且因不良环境而放大。使环境更糟,形成恶性循环。对于这一点,教师不可能没用察觉。

社会环境的优劣不是个人所能左右的。但若是离开了个人的努力环境也无可改变,对此,有赖于社会通过弘扬正气,铲除邪恶的滋生氛围,减少歪门邪道,投机取巧的可能。更有赖于教师以身作则,坚守正道。社会环境的完全净化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社会成员共同努力,需要~个长期的渐变过程。教师要以自己的作为,为学生证明道德在谋求真正幸福的过程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只有在谋求幸福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才能在道德修养提高的基础上谋求更大的幸福。

翻译的积极作用与负面影响 第4篇

1920年8月, 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公开出版。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尤其对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使得一批中国革命知识分子走上革命道路可以说, 有了《共产党宣言》中译本的传播, 才有了中国共产党, 才有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也才能够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才有今天的中国。中国古代文化也对外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新加坡, 内阁资政李光耀将儒家学说明确定位新加坡的“核心文化价值观”。日本著名的企业, 本田防止公司将空子的“好学近乎智, 力行近乎仁”作为企业精神进行宣传。德国装哲学家莱布尼兹非常喜欢孔子的学说, 主张把中国的伦理政治与西方的理论学科巧妙地饿融合起来, 形成完美的社会伦理模式和生存环境。翻译是文化间交流与共同的桥梁, 也是承载意识形态的载体。

从青少年的成长来看, 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时候正是我们这一代人成长并且开始接触文学的时候, 并且也是各种外国文化以及文学不断涌向中国的时候。从小学到高中学校里都会对规定看许多中外名著, 这也激发了我们的许多兴趣。比如就我个人来讲, 初中的时候对欧·亨利的短片小说就很感兴趣, 所以找了许多他的短片小说来看, 才接触到了与之前读到的中国文学所宣传的完全不同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到了高中的时候就很喜欢简·奥斯丁的作品, 比如说《理智与情感》中对情感细腻的描写对我影响颇深。本课的时候因为课程设置就对女权主义颇感兴趣, 找来了波伏瓦的《第二性》深入了解。我想对于外国文化以及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接受也许就是为什么当代青少年越来越包容越来越开放的原因, 当然承载这些意识形态的莫过于对于外国各种文学的翻译。

二、翻译的负面影响

国家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很大程度上依赖翻译的顺利进行, 所以错误的翻译很可能会造成外交上的问题。特别中国的很多俗语和成语都包涵了许多神层次的意思, 与字面的意思大不相同。美国政府在2003到2009年有六个年度的中国军力报告中, 都把韬光养晦翻译为hide our capabilities and bide our time意思就是掩盖自己的能力, 等待时机东山再起。此后, 国外还有一些英文书籍或者是文章, 进一步翻译成隐藏能力假装弱小, 或者叫做隐藏真实目的, 或者是隐藏野心收集爪子等等。其潜台词无外乎就是说, “韬光养晦”是中国在特定的内外形势下, 所采取的一种权宜之际, 是在隐蔽自己的真实意图等待时机成熟再出手。但是根据中文字典中的解释, “韬光养晦”的以是隐藏才能, 不使外漏, 就是不张扬自己, 保持低调。但是这种翻译完全歪曲了中国和平外交的战略, 使中国的形象成为一个等待时机猎食的豹子, 由此可能产生对中国战略错误的认识, 从而影响稳定的外交关系。

由此可以看到误译可以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现在社会上还产生了这样的现象, 一些经典的很有影响力的作品, 因为难度和时间的原因很少有人去翻译, 但是一些简单畅销的作品却反反复复的被翻译, 造成了翻译出版界门槛大大降低。并且每个译者的素质和道德水平不同, 译本的质量也就不同, 也造成了读者的困惑和对有些错误译本的接受。

翻译不仅要把优秀先进的外国文化引入中国, 还承担着将中国优秀先进的文化出口的重大任务, 要让世界了解中国, 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中国功夫和张艺谋。中国为什么这么多年都无人冠顶诺贝尔文学奖, 就是因为无法将中国优秀的文学作品的精髓译成他国语言。而此次莫言的获奖也证明了, 不是中国人的文学不够好, 而是翻译不够好, 没办法让世界了解到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学作品。从这个角度来说, 译者也承担着巨大的历史任务, 他们是桥梁、是纽带、是世界看中国的一扇窗。没有好的译者和译作, 再好的文化也只如一艘孤舟一样。我们要做的就是最大程度的发挥翻译的积极作用, 最大程度的减小翻译的负面影响。

摘要:翻译是把一种语言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 包括语言、文字、图形与符号的翻译。翻译不仅是文字的交流更是文化的交流。中外文化的融合、全球化趋势的加快更是离不开翻译的作用。从国家间外事的交流到对外国文学的了解都得益于翻译以及译者劳动。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翻译也是一把双刃剑, 要最大限度发挥其积极作用, 较小其负面作用的影响。

关键词:翻译,积极作用,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Bell.2001.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Edwin Gentzler.2007.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3]Jeremy Munday.2012.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Taylor&Francis Books Ltd.

[4]曹明伦.翻译之道:理论与实践[M].河北大学出版社, 2007.

[5]马慧娟, 苗菊.当代西方翻译理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

[6]马慧娟.奈达翻译理论研究[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3.

[7]许钧, 何其莘.翻译概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

炮制人参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第5篇

JournalofHandanMedicalCollege,December,Vol14,No.6

124小时均无异常变化。异丙酚起效快,持续静滴后,患者

ICU理想的给药方法是持续静滴,以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避免单次给药致血药浓度的波动,使患者时而深睡,时而清醒。异丙酚为一种新的短效静脉麻醉药。近年来才应用于ICU镇静。观察结果显示:异丙酚持续静脉点滴对患者动脉血压影响小,对心率无影响。而地西泮等其它类镇静药或多或少在各个方面都难以达到异丙酚的应用效果。在本文40例患者中,其中12例持续静滴异丙酚36小时,2例超过

镇静程度易于控制,停药后苏醒迅速而完全,部分患者诉说曾有美梦现象。

由此可见,异丙酚是一种安全、有效、较好的ICU镇静药,配合适量镇痛药应用能使ICU患者达到满意的镇静、镇痛效果。

浅析果树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 第6篇

【关键词】果树;光合作用;光合速率;影响因素

1 引言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生态系统赖以维系的根本所在,光合作用不仅会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还会释放出人类及其他生物所必需的氧气。光合作用促成了果树的可持续生长,为人类带来了四季不断的果实,给人类提供了矿物质、维生素、营养补充以及其他人类生存所必需的元素。果树的生长受光合作用强弱的影响较大,充分的光合作用会给果树更多的生长的机会,不足的光合作用会大大影响果树的生长与果实的数量和产量,而衡量果树光合作用的指标即光合速率。

2 光合速率的变化性

在不同的条件下,光合作用的光合速率也不相同。由于受光照强度的影响,在不同的季节,植物的光合速率存在着较大的变化性。在不同的果树之间这种光合速率的季节变化性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且同一果树的不同品种之间,不同的树龄时长以及环境因素亦会对光合速率的季节变化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在果树的展叶期间,由于果树展叶期的叶片稚嫩,其叶片中的叶肉组织尚未完形,不但叶绿体处于成长期,而且其所含叶绿素亦处于较低的水平,这就导致了在季节变化时树体的呼吸消耗增大[1]。随着果树叶片的季节性变化,其光合速率也会不断随之而变化。就统计数据来看,夏秋季由于光照充足、光照强度大,这两个季节的光合速率也最强,春季则等而下之,落叶之前是光合速率最弱的时节。由此可见,季节性的变化对于光合速率的强弱也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光合速率最强的季节为初夏与初秋,而盛夏虽然是日光最盛的季节,但是却由于伴随酷暑而来的过度高温与干旱等因素反而影响了光合速率,反而造成光合速率在盛夏时节表现较弱。

与光合速度的季节变化相映的是光合速率还存在着日变化,即在一天之内,光合速率也存在着类似双峰曲线的形态,其中的峰值分别出现在上午九时与下午十三时两个时段。在十一时左右果树也会出现与人类的困倦类似的午睡现象,并由此导致了光合速率的降低[2]。虽然不同的果树出现的曲线状态略有差异,但是排除掉地区性日照差异,绝大多数果树的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均符合双峰曲线的基本形态。

3 光合作用影响因素透析

3.1 影响光合作用的内因

在影响光合作用的内因之中,果树品系的影响最大。在亿万年的漫长的演化过程中,果树在不同位置接受不同的自然条件的过程中出现了对不同自然条件的适应度,因此就造成了不同的果树品系之间的较为显著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性的最直观表现在其叶片的大小、形态及其分布上,叶片的大小决定了光合速率的直接效率,而叶片的角度则决定了其受光面积,整棵果树以及整片果树中的叶片的分布则决定了一个果树群落的受光面积,由此而形成了不同的果树品系之间的光合速率的不同。而且,处于不同位置的果樹品系也会形成对于该地区的典型气候的不同的适应性[3]。果树品系的演化性决定了其叶片性状,叶片性状进而决定了其光合速率的显著的差异性。

3.2 影响光合作用的外因

除了品系等内因外,外因对于果树光合速率的影响亦不可小觑。对于果树而言,主要的光合速率影响外因包括光照强度、温度变化、二氧化碳的供给度、水分的充足与否、矿物质的营养成分、人为的栽植维护、矮化密植程度以及疏花疏果的适宜度等。

在光照强度的研究中,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并非晴朗的天气中的光照强度对于果树最佳,阴天的漫射作用反而更能够将光照透射到树冠的内部;温度对于光合速率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光合速率有其适温范围,另一方面果树的光合作用对于温度也存在着较强的适应性,但是有研究表明25~30℃是果树光合速率最为旺盛的适宜温度区间,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光合速率的下降;二氧化碳是影响果树光合速率的另一重要因素,目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远远无法满足果树的化合速率最大化所需的含量,因此,二氧化碳含量是制约果树光合作用的最大外因,同时也是较难解决的外因;水分的供应对于羧化酶活性影响显著,进而会对光合速率产生重要影响,水分的供应也与温度等外因一样存在着适宜性,也并非越多越好;氮、磷、钾、锰、镁等矿物质是影响光合速率中光呼吸率的极其重要的因素,这些因素会对高能化合物三磷酸酰酐的合成产生巨大影响[4];栽培、砧接、修剪等外因也会对光合速率起到关键的影响作用。

4 结语

果树的光合作用取决于其光合速率,光合速率越高对果树越有利,通过调整影响果树光合速率的内因与外因来提高果树的光合速率是解决果树光合作用对果树影响的终极解决之道。在全球范围内正在掀起一场以提高光合速率为核心的“绿色革命”[5],在不远的未来,我们将看到果树光合速率在内因与外因方面的巨大突破。

参考文献

[1]吕忠恕.果树生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21-86.

[2]牛洪斌.白润娥.张宪.水分胁迫对欧李光合速率日变化的影响[J].湖北民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5(2):15-17.

[3]张纯明.王继和.马全林等.干早沙区2种梨树光合特性的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1,21(1):94-100.

[4]刘鹏.刘庆忠.赵红军等.核桃光合作用特性的初步研究[J].落叶果树,2003 (4):1-3.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与合理用药 第7篇

(一) 药物方面

1、剂量。

药物的剂量, 是决定动物体内的血药浓度及药物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防治畜禽疫病, 如果剂量用小了, 达不到预防或治疗效果, 而且容易导致耐药性菌株的产生, 甚至耽误时机造成疫病的发生或病情恶化;剂量用大了, 既造成浪费, 增加成本, 又会产生药物残留或中毒等不良反应。应根据病理情况准确地选择用量, 才能获得预期的药效。

2、剂型。

常用的剂型中, 注射剂吸收快, 内服剂型如粉剂、大丸剂、片剂、胶囊剂、煎剂等吸收较慢, 水溶液吸收较快。

3、给药途径。

常用的给药途径, 主要有内服、肌内注射、皮下注射、静脉注射和乳房灌注等。一般来说, 给药途径取决于药物的剂型。不同的给药途径, 由于药物进入血液的速度和数量均有不同, 产生药效的快慢和强度也有很大差别, 甚至产生质的差别。另外, 内服给药的生物利用度受动物种属影响较大。

4、疗程。

有些药物给药一次即可能奏效, 如解热镇痛药。但大多数药物必须按规定的剂量和时间间隔多次给药, 才能达到治疗效果。对常规畜禽疾病来说, 一个疗程一般约为3d-5d, 因此, 在治疗畜禽疾病时, 必须准确把握疗程, 长短合理。抗菌药物更要求有充足的疗程才能保证稳定的疗效, 并避免产生耐药性, 决不可给药出现药效就立即停药。

(二) 动物方面

1、种属差异。

畜禽的种属不同, 对同一药物的反应有很大差异, 因此, 不同种属动物不能仅用体重大小作为给药剂量的依据。药物在不同种属动物的作用除表现量的差异外, 少数药物还可表现质的差异。

2、个体差异。

同种动物在基本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有少数个体对药物特别敏感, 称高敏性;另有少数个体则特别不敏感, 称耐受性。这种个体之间的差异, 在最敏感和最不敏感之间约差10倍。

3、生理差异。

不同年龄、性别或怀孕动物, 对同一药物的反应也有差别。老龄动物肝肾功能减退, 对药物较为敏感, 幼龄及孕畜也较敏感, 临诊用药时应适当调整剂量。

4、病理因素。

各种病理因素都能改变药物在健康机体的正常转运与转化, 影响血药浓度, 从而影响药物效应。如肾功能损害时, 药物经肾排出受阻而引起积蓄;肝功能不全时, 代谢减少, 可引起血药浓度升高或药物半衰期延长, 使其作用增强。炎症过程使动物的生物膜通透性增加, 影响药物的转运。

(三) 饲养管理和环境因素

1、饲养管理饲养管理条件的好坏, 日粮配合是否合理, 均可影响药物的作用。

许多药物的治疗作用, 都必须在动物体具有抵抗力的条件下才得以发挥。

2、环境因素环境条件、动物饲养密

度、通风情况、厩舍温度、光照等, 均可影响药物的效应或不良反应的强弱。如不同季节、温度、湿度, 均可影响消毒药、抗寄生虫药的疗效。环境若存在大量的有机物, 可大大减弱消毒药的作用;通风不良、空气污染, 可增加动物的应激反应, 加重疾病过程, 影响药物疗效。

二、合理用药

(一) 正确地诊断和对症下药

要根据饲养条件、生产性能、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解剖变化、实验室检验结果等综合分析, 做出准确的诊断, 然后有针对性地选择药物, 对症下药, 才能达到“药半功倍”的效果。不能凡是腹泻都使用抗菌药, 首先要做出正确的诊断, 要针对患畜的具体疾病症状, 选用药效可靠、安全、给药方便、价廉易得的药物。反对滥用药物, 尤其不能滥用抗菌药物。

(二) 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

1、正确的给药途径。

一是能够通过调节饲料营养成分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不用药, 能够通过饮用或饲喂给药治疗的不注射, 能够通过注射治疗的不输液;二是根据药物的特征特性和疫病的特征通过外用、内服、静脉注射等方法给药。家禽由于集约化饲养, 群体给药时, 为方便给药多采用混饮或混饲的给药方式, 但要根据不同气候、疾病发生过程及动物吃入饲料或饮水量的不同适当调整药物的浓度。

2、合理的作用时间。

每种药物或制剂都有其特定的作用时间, 不同药物一日用药次数不同, 特别是抑菌药物。有时可能出于使用方便一日仅2次给药, 因此应充分重视给药间隔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如用户可能上午9点-10点给药, 下午4点-5点就给药了, 治疗效果差。而正确的用药间隔为12小时, 如在实际养殖过程中不易做到的话, 白天两次用药间隔时间保证在10小时以上, 以确保药物的连续作用。多数疾病必须反复多次给药一定时期才能达到治疗效果, 不能在动物体温下降或病情好转时就停止给药, 这样往往会引起疾病复发或诱导产生耐药性, 给后来的治疗带来更大的困难, 其危害是十分严重的。

3、适度剂量, 合理的疗程。

掌握适度的剂量, 准确把握疗程, 对确保防治效果和降低饲养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 合理的联合用药

下列情况可考虑联合用药:重症感染如心内膜炎、脑内膜炎;腹腔感染、心包炎、肝周炎;重症菌毒混合感染如大肠杆菌病与禽流感混合感染;不明原因的混合感染。一般情况下应避免同时使用多种药物 (尤其抗菌药物) , 因为多种药物治疗极大地增加了药物相互作用的概率, 也给患畜增加了危险。除了具有确实的协同作用的联合用药外, 要慎重使用固定剂量的联合用药 (如某些复方制剂) , 因为它不能根据动物病情需要去调整药物剂量。

(四) 避免兽药残留

绿色建筑的内涵、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第8篇

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建筑业也在不断发展更新,特别是在建筑节能方面,绿色建筑以其在能源消耗、生态保护、建筑质量、居住条件等方面的优势获得了逐渐广泛的认可和推广应用。

一、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一词近年来受到了持续的关注,并逐渐脱离其本意被约定俗成地理解为环保、效率、节能和健康等含义,“绿色建筑”也是基于这样的社会认知而得到的叫法,而并不是其字面的“绿颜色的”或“绿色植物的”。绿色建筑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的建筑师Paul提出的。他认为,通过恰当地利用建筑所在地的环境因素与自然条件等,可以降低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对人类身心健康的影响,同时又能保护环境不被建筑所破坏。他将“生态的”和“建筑”相连,合称为“生态建筑”,英文名称为 “Ecological Building”。

此后,众多学者针对生态建筑的理念在各自的理解和领域内进行了阐述和拓展,也形成了许多其它相关的概念名称。比如,1994年的“第一届国际可持续建筑会议” 采用了“可持续建筑(Sustainable Construction)”的叫法,并定义为:在有效利用资源和遵守生态原则的基础上,创造一个健康的建成环境并对其保持负责的维护。绿色建筑(Green Building)的叫法最早明确出现在1992年的“巴西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并逐渐成为了主流的名称,在中国更是获得了广泛的认同,但是对绿色建筑的定义却始终没有得到统一。本研究将采用2014年中国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里所采用的定义,在其中绿色建筑被定义为: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 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在众多不同的理论中,绿色建筑都有着两个最基本的内涵: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主要包括减量(Reduce)、再用(Reuse)和再生(Recycle)三个方面含义,强调在建筑设计、施工以及运营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因地制宜地利用自然的风、光和水等以减少物料、水资源和能源的使用,鼓励合理利用废弃的土地或把原有的材料(包括土壤、砖石以及植被等)巧妙地用于新的建筑以实现资源的再用,争取在建筑体系中建成一个物质和能量转化的闭环(或者部分的闭环)以实现废物的转化和再生利用以减少整个系统的废物产生;保护环境则是在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基础上,适应建筑所在自然环境的要求,减少对环境的过度索取和破坏,保持场所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宜居的生活条件。

二、绿色建筑的作用及其制约规律

1.绿色建筑的作用

绿色建筑之所以在近年来获得社会各界的持续热捧和国家政策的多方扶持,主要是因为它相比于传统建筑有着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多个方面的优越性,而且这些效益之间还有着高度的相关性并互相作用着。

(1)环境效益。绿色建筑通过减量、再用和再生的设计,比如使用绿色墙体材料、节能照明和供暖系统、利用太阳能等手段,实现节地、节材、节能、节水等效果, 从而减轻了经济快速发展对新开发土地的需求、减少了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和浪费、减少了CO2等废气废料废水的排放,从而减少了对大气、水源、绿化等自然环境的破坏,产生了可观的环境效益。

(2)经济效益。虽然绿色建筑的设计成本、技术成本和某些新材料的成本相比于传统建筑要高,但是通过节约能源、物料、土地等绿色施工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建筑施工的成本;再者,在绿色建筑的运营维护阶段,可以实现长期的能源节约、维护方便等其它管理过程方面的经济效益;而且,由于绿色建筑在节能环保、人体健康以及其它新功能方面的优势,更加容易得到消费者的认可而在市场上实现溢价,再加上政府扶持性的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也可能会非常可观。

(3)社会效益。绿色建筑的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人体健康和宜居环境等方面。绿色建筑通过广泛使用绿色建筑材料,减少了传统的有毒化工涂料等材料的使用,可以减少建筑装修中产生的甲醛等有毒气体,减轻甚至是避免了装修材料对人体健康的损害。通过最大限度地根据自然环境中气候、阳光、风向等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建筑设计,在建筑中使用绿色植物进行修饰,以及更多地关注建筑与周围其它建筑或者是交通的配合,改善了建筑的景观风貌和宜居条件。

2.绿色建筑的制约规律

绿色建筑具有非常多的优点,但是在实践应用中很容易被过度地宣传和人为地盲目拔高,因此,在推广绿色建筑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绿色建筑的制约规律。

(1)系统相互制约。绿色建筑工程是一个系统,任何方面的变动都可能会极大地影响到其它方面的发展,在设计、建设和维护的全过程,都需要始终保持着一个整体观,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否则就可能会出现顾此失彼的问题。比如为了节约能源而降低设计标准,结果却影响了建筑的基本功能的实现;又或者是为了节约物料而盲目缩减投入或使用不符合要求的轻型墙体砖,降低了建筑的强度和寿命而得不偿失。

(2)物质和能源基础。世上没有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物质和能源是一切物理现象的基础,也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绿色建筑可以节能节材,但不能无限度地节省,只能在做到满足建筑基本的需求的前提下去节省。绿色建筑节省的是浪费,而不是偷工减料。

(3)因地制宜规律。绿色建筑的推广需要树立典型,需要学习先进,但是不能盲目模仿,不能千篇一律, 即使技术上可行也不能不管自身的经济实力等具体情况而强求高标准。优秀的典型案例可以成为我们学习的借鉴, 但是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要根据周围自然环境和其它建筑、交通等条件进行因地制宜的变通,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节能环保和宜居环境。

(4)经济社会相容。在对绿色建筑进行标准设置和激励的政策制定方面也需要因地制宜,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应当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最好的发展模式,而不能盲目照抄国外城市的标准,在制定政策后要及时调查政策的实施效果以及经济和技术条件的变化,进行及时的改进。

三、绿色建筑发展的影响因素

1.利益相关者

绿色建筑的相关利益者是影响绿色建筑项目的形成、 设计、建设和运营等各个流程的个体或者组织,他们在追逐自身利益或社会效益的动机下参与到绿色建筑的规划和建设中来,主导或影响了绿色建筑的发展历程。下面将简要介绍其中几个主要的利益相关者。

(1)绿色建筑开发商。开发商是绿色建筑项目的主要承担人,项目的投入产出与其利益息息相关。绿色建筑的设计成本和施工成本都要比传统建筑更高,但是在现阶段,由于绿色建筑技术仍未完善以及理念没有广泛普及, 在销售市场上却还不一定能获得消费者认可,消费者不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开发商开发绿色建筑的高投入还不一定能转化为高回报,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开发商的投资热情,因此,可能需要政府在社会宣传、政策鼓励和财政补贴上进行一定的引导。

(2)政府。由于绿色建筑具有巨大的节能潜力和环保效益,政府倾向于鼓励其发展并愿意提供一定的财政补贴。但是,由于我国绿色建筑实践的时间还不长,政府监管经验不足,目前的政策也还不完善,相应的人才也较为欠缺。政府需要不断加强对现有政策的效果的评价并及时进行必要的优化以促进绿色建筑更好的发展。

(3)绿色建筑使用者。使用绿色建筑厂房、写字楼、商场或住宅楼的生产运营单位和社会公众,是绿色建筑运营阶段的主要管理者和利益相关者,他们关心建筑的基本功能实现,期待节约建筑能耗,要求建筑无污染、无安全隐患并且环境宜人。

(4)金融机构。绿色建筑项目往往耗费巨大、回收期长,金融机构关心资金安全并追求高回报率,绿色建筑的创新属性容易使它得到金融机构的青睐,但是一些规模较小的项目则可能缺乏必要的实力证明而难以得到支持, 因此,需要政府在政策层面上对金融机构的义务和相关的监管标准做出更清晰的引导。

2.技术因素

绿色建筑应用到的技术大多数都是其它行业已经比较成熟的技术,最常用的就是太阳能、空气对流、可循环材料等低碳技术,但是需要通过与建筑设计结合起来,并做出适当的改进和系统设计,使得建筑节能等效果得以实现。

(1)已有技术基础。绿色建筑可以应用的技术非常多,目前比较成熟的技术包括节能建材制造技术、选择性节水设备、生态房建设技术、植物房建设技术以及智能建筑技术。随着智能家居的兴起,运用计算机技术、信息管理系统和各种遥感设备进行居室照明调度、电器远程控制以及防噪音防辐射等各类设备管理的技术逐渐成熟,得到了普及应用。

(2)技术存在的问题。当前的绿色建筑技术主要问题在于节能产品低端以及建筑施工技术比较落后。当前, 我国绿色建筑工程主要采用的节能材料还是常规的空心粘土砖、加气混凝土等产品,较高技术水平的高效保温材料的研发和应用都比较少。而开发商在进行绿色施工时往往还深受传统建筑施工的影响,对绿色施工的认识还停留在定时洒水减少尘土飞扬、在工地周围种植绿色防护带的水平,没有把绿色观念深入到施工过程的每一个细节中去。

(3)技术推广误区。有些城市为了推广绿色建筑, 盲目追求低碳或者零碳的效果,从国外引进了大量昂贵的高档材料,却又不完全适用于本地区的环境要求,造成了造价高、效果和成本不成正比、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而又有一些城市,绿色建筑相关的政策仅仅停留在政策层面,对技术研发的扶持政策并没有落到实处,财政补贴也没有及时跟进,挫伤了技术研发机构的积极性。

3.社会观念

绿色建筑的发展,还受到社会观念的影响,没有社会各界观念上的认识和重视就没有实践中的落实,也难以得到市场的认可。

(1)政府的观念。可持续发展的压力使得政府对绿色建筑采取了大力推广的态度,在技术开发和项目实施中都给予了大力的引导和财政支持。

(2)开发商的观念。在房地产市场逐渐走弱的大势下,对市场前景、技术和成本的顾虑使得许多开发商仍持观望态度,但绿色建筑的新颖性带来的竞争力还是使得部分开发商跃跃欲试,想要成为行业领导者并树立产品标杆。

绿色会计对企业的影响和作用 第9篇

(一) 绿色会计的定义

绿色会计 (Green accountant) , 又称为环境会计 (Environmental) , 它主要以货币为计量单位, 以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为依据, 用以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和环境开发的成本费用, 同时也将对环境的维护和开发形成的效益进行合理的计量与报告, 是一门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它使企业通过有效的价值管理, 达到企业发展和环境之间的协调, 并且为企业的决策者提供环境信息。

(二) 绿色会计的一般原则

一是真实性原则, 即绿色会计应该完全反映企业真实活动的内容, 提供的会计信息必须体现出客观性和真实性;二是预警性原则, 绿色会计不但能够反映环境资源的现状与变化, 而且还能对环境的程度和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情况起到预警的作用;三是披露最大化原则, 绿色会计在提供会计信息时, 对企业相关的环境利用、环境保护或污染的情况完全向信息使用者进行披露;四是一致性原则, 一致性原则要求企业会计的处理方法和程序等, 应提供前后一致的会计信息, 企业的绿色会计内容和报表应保持一致;五是社会性原则, 绿色会计要求企业要站在社会的角度来思考企业的业绩和盈利水平, 对企业的评价也应该以企业内部的社会成本进行对比并取得社会的利润标准, 所提供的信息不但是经济性的, 而且还是社会性的。

(三) 绿色会计的六大要素

绿色会计的六大要素为:一是绿色资产;二是绿色负债;三是绿色权益;四是绿色收入;五是绿色成本和费用;六是绿色利润。

二、绿色会计对企业的影响

(一) 需要企业提高对绿色会计的认识程度, 加大对企业生产环境的保护意识

当前, 我国企业承担环境责任的意识还不强, 距离绿色会计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 其规范化程度仍需一定的考查。企业之间相比, 保护环境的认识也存在一定的差距, 多数企业是主动管理, 而一部分企业需要被动管理。特别是一些民营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十分淡漠, 一些国内的大型企业对环境成本的重视程度依然很低, 并没有形成一个很好的环境责任理念。

(二) 绿色会计的实现要求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转变观念

要真正使企业实现绿色会计, 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只有认识到环境问题对企业的重要性和保护环境对企业发展的长远性影响, 以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与企业的密切关系, 才能够建立和健全企业的环境管理组织和检测机构, 才能够使企业在作出决策时充分考虑环境的因素。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只有充分认识到会计工作与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工作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 认识到企业的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可以在环境管理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才会真正推行和实施绿色会计, 才能够使绿色会计在企业会计管理中步入正轨。

(三) 绿色会计要求企业的会计人员要更新专业知识储备, 不断充电

传统的会计和信息披露工作要求企业的会计人员掌握基本的经济管理知识和财务专业技能即可, 而绿色会计不但要求企业会计人员熟练掌握会计知识和财务专业技能, 还要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知识。因此, 会计人员应不断完善专业知识储备, 不断给自己充电, 学习并掌握环境科学和环境经济学的知识, 深刻了解企业的生产与环境之间的联系, 从而为企业实施绿色会计的扮演重要角色。

三、绿色会计对企业的作用

(一) 绿色会计是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目前, 我国的高污染、高能耗的经济增长方式和日趋严峻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和企业快速发展的绊脚石。从长远来看, 这些都需要通过企业从单纯追求企业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效益到追求经济、关注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的转变。企业只有通过选择绿色会计, 考虑环境和资源成本, 增加技术含量, 加大环境保护投入, 进一步通过计算和核算企业的环境成本和环境效益, 向外界发布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保护环境的相关信息, 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保持优势, 获得利润最大化, 得到社会认可与人们的尊重。

(二) 保护环境, 维持企业的生态平衡发展

实施绿色会计可以充分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从而指导企业通过一定的社会经济活动来保护资源环境, 维持企业的生态平衡发展, 并通过公布的相关数据来制约企业的污染和对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 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来看, 绿色会计还可以引导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 在发展企业经济的基础上来保护自然环境资源, 维护企业的生态环境, 使其不再盲目地追求经济利益。

(三) 减少企业环境污染, 降低企业资源浪费

实施绿色会计使企业在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 也使企业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 降低了企业的资源浪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主要的目标就是追求经济利润最大化, 如果企业在一定的时期提高了产品生产能力, 但它却是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的, 那么长远来看绝对是不值得的。企业使用绿色会计, 可以使企业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减轻企业对资源的浪费, 从而让企业的产品达到绿色、环保和生态的标准, 节能减排, 减轻对环境的影响。

四、结论

绿色会计已经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条必经之路, 特别是随着我国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之后, 环境保护问题必将会影响和作用于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 同时也为绿色会计今后在企业中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于我国对绿色会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尚不深入, 并且一些相关的配套法律也不健全, 企业对绿色会计的重视程度和人才储备远远达不到要求, 我国绿色会计的发展还需要一段路要走。

摘要:创建和实施绿色会计, 不仅是一个会计问题, 更是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本文简要阐述了绿色会计的基本涵义, 对绿色会计之于企业的影响和作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企业,绿色会计,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1]黄磊.绿色会计引导企业可持续发展[J].高校管理, 2011 (03) .

短跑放松训练的作用及影响因素 第10篇

关键词:短跑,放松训练,作用,影响因素

短跑放松技术就是运用运动员在跑的过程中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的配合, 来发挥出最大的体能, 然后才能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而短跑放松训练是一种就是为了减轻运动员们的压力, 从而达到一种最佳状态。随着现在对短跑技术和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 所以短跑训练对于运动员来说也是很有必要的, 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短跑放松训练的作用和影响。

一, 短跑放松训练的方法

(1) 心理素质上的训练

心理素质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很重要的, 它可以影响到身体机能和发挥程度, 而且在短跑过程中, 心理素质的训练是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所必备的。运动员在比赛的时候一定会有心理上的波动或情绪上的波动, 这样必然会影响到运动员比赛时的状态, 那么就会导致成绩的不佳, 而且一般在临近比赛的时候运动员通常都会觉得紧张, 所以在比赛前进行一个心理素质的训练是很有作用的, 可以让运动员减少压力和紧张的气氛, 这样才能够集中精神去发挥出最好的水平。

(2) 身体素质上的训练

短跑项目是一项很锻炼运动员的体力的运动项目, 对于运动员来说, 这就要很强的身体素质才能让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只有在好的身体素质的情况下运动员在短跑的时候身体上的肌肉会相互的协调已达到最佳的状态, 所以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一定不能差, 为了强化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就要加强对运动员的身体进行训练, 才能使得他们的身体肌肉协调的更好。

(3) 放松跑的训练

在平时放松跑的训练中就要多进行一些身体灵活性的训练, 这样有助于在短跑的过程中能够灵活的进行大幅度的摆动, 如果平时不经常训练放松跑, 那么身体上的肌肉就得不到舒张, 就会影响到比赛的发挥。在放松跑训练中从斜坡上往下跑这样可以很好地体现放松跑的技术, 因为在从斜坡上往下跑的时候, 身体的步伐会比较大, 从而身体的摆动也会很大, 着地之后能够很快的后蹬, 这样就能很多好的体现短跑的技术性。在短跑的过程中, 运动员是很吃力的, 神经系统也变得紧张, 所以在平时的训练中锻炼大步跑就会使肌肉放松起来, 也不会容易出现紧张的状态, 这是对短跑运动员很好地一种训练方法。

二, 短跑放松训练的作用

(1) 有助于节省运动员的身体能量

运动员在运动的时候一定会消耗大量的身体能量, 运动的越厉害, 消耗的能量就越多, 而且肌肉也会长时间的处于紧张状态。所以我们就应该根据运动消耗身体能量和造成紧张的身体状态而进行一套有用的放松训练, 这样训练会降低身体肌肉的紧张状态, 还可以减少身体能量的消耗, 这样就可以让运动员正常的运动。当肌肉放松的时候, 才能让肌肉正常的运行, 从而达到为运动员节省身体能量的作用。

(2) 有助于运动员对短跑技术掌握

一个优秀的运动员是会对运动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总结出来的, 然后再找出最好的运动方法以达到最好的效果。在短跑的过程中分为四个阶段, 它们分别是起跑前、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和最后的冲刺, 所以只有进行短跑放松训练才能将身体协调到位, 短跑训练就是将身体的各个组织器官都灵活的运用起来, 让运动员掌握好动作基恩能够, 这样才能使动作技能和身体联系起来, 发挥出正常的水平。

(3) 有助于运动员的成绩

运动员只要经常性的做短跑放松训练, 那么他就可以从心理、生理上达到平衡, 而且还能让他们掌握很多的身体技能, 学习到一些短跑中应该注意的注意事项, 这些技能和注意事项对于短跑运动项目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所以这就可以让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

三, 短跑放松训练的影响因素

(1) 生理因素的影响

短跑的时候会使得身体肌肉得到扩张, 神经系统的反应也不稳定, 同时也会消耗大量的能量, 让身体的发挥得不到完美体现。那么只有在生理因素都协调平衡的情况下, 运动员才能准确的完成动作, 而且还收放自如。由于在运动的过程中肌肉也是在高速的运转, 全身都受到了肌肉群的作用, 所以在运动时肌肉系统是一个很重要的系统, 只有让身体各肌肉群都能协调的发展, 再能让身体协调平衡从而增加跑的速度。

(2) 心理因素的影响

运动员在参加比赛的时候一般都会出现紧张的情绪, 因为比赛中难免会存在一定的压力, 所以运动员提高心理素质是有必要的。由于压力的增大就会让把运动员心理负担越来越重, 导致情绪也不稳定, 从而影响到身体的各个机能, 这样就会使得运动员出现心跳加快、肌肉紧张、精神恍惚等情况, 所以好的心理素质对于运动员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结语:短跑放松训练就是让运动员们在短跑的过程中, 能够收放自如, 从心理、生理上都能够得到适应, 在身体机能的协调之中发挥出最高的能量, 从而取得好的成绩, 这样才能让运动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彬.短跑运动员放松技术之研究[N].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07, 15 (9) :63-64.

[2]董润歌, 石小岩.在快跑中放松技术提高短跑成绩的作用及其训练[J].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6 (5) :109-109.

浅述用药时间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第11篇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151-02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用药时间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很大。很多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以及药效学、药动学与药物的服用时间和人体的生物节律(生物钟)密切相关。同一药物的同等剂量,用药时间不同,产生的效应有很大差异。为充分调动人体积极的免疫和抗病因素,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安全稳定性,发挥药物的最佳功效,减少和规避药品不良反应,选择适宜的给药时间至关重要。现将一般药物适宜的服用时间归纳如下:

1 适宜在清晨服用的药物

1.1 抗抑郁药: 如氟西汀、帕罗西汀、瑞波西汀、氟伏沙明,因抑郁、焦虑、猜疑等症状常表现为晨重晚轻,所以宜清晨给药。

1.2 利尿药:如呋塞米、螺内酯,清晨给药可避免夜间排尿次数过多,影响休息和睡眠。

1.3 驱虫药:如阿苯达唑、甲苯咪唑、哌嗪、赛嘧啶,清晨给药可减少人体对药物的吸收,增加药物与虫体的直接接触,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2 适宜在饭前服用的药物

2.1 部分抗菌药:如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克洛、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克拉霉素等。因这些药物易被食物中的纤维素吸附,影响药物的吸收。有资料报道,头孢克洛饭后服用的生物利用度仅为空腹时的50%—70%。

2.2 促胃动力药和胃黏膜保护药:促胃动力药如多潘立酮(吗丁啉)、甲氧氯普胺(胃腹安)、西沙比利(普瑞博思)等,这些药宜在饭前30分钟用,待患者进餐时,药物在体内的血药浓度正好达到高峰,胃肠道在药物作用下开始正常蠕动而发挥疗效。胃黏膜保护药:如蒙脱石散、次碳酸铋等都应空腹服用,以减少食物对这些药物的影响。

2.3 钙、磷调节药:如阿伦膦酸钠宜饭前服用,这样既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又避免了食物的影响。

2.4 部分降糖药:如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格列本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嗉、格列喹酮、罗格列酮等,餐前服用疗效好,血浆达峰浓度时间比餐中提早。

3 适宜在餐中服用的药物

3.1 助消化药:如酵母、胰酶、淀粉酶等,餐中服用既能发挥酶的助消化作用,又能避免被胃液中的酸破坏。

3.2 肝胆辅助用药:如熊去氧胆酸,于早晚进餐时服用,可减少胆汁、胆固醇的分泌,利于结石中胆固醇的溶解。

3.3 降糖药:如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格列美脲,阿卡波糖应在就餐时随第1~2口饭吞服,格列美脲在早餐或第一次就餐时服用,这样既可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和不良反应,又能达到最好的降糖效果。

3.4 抗结核药:如乙胺丁醇、对氨基杨酸钠,进餐时服用可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增加患者依从性。

3.5 减肥药:如奥利司他,进餐时服用可减少脂肪的吸收率,达到减肥的最佳效果。

3.6 抗真菌药:如灰黄霉素,于餐中服用可促进胆汁的分泌,促使微粒型粉末的溶解,便于人体吸收,提高血药浓度。

4 适宜在餐后服用的药物

4.1 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贝诺酯、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布洛芬、尼美舒利、双氯芬酸等,餐后服用可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提高患者依从性。

4.2 维生素类: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餐后服用随食物慢慢进入小肠,以利于人体吸收。

4.3 组胺H2受体阻断药: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餐后服用比餐前服用效果更佳,因餐后胃排空延迟,有更多的抗酸和缓冲作用时间。

5 适宜在睡前服用的药物

5.1 催眠药:如水合氯醛、艾司唑仑、地西泮、苯巴比妥等。

5.2 抗过敏药:苯海拉明、异丙嗪、氯苯那敏、特非那定、酮替芬等,因这些药物服后易出现嗜睡的副作用,所以睡前服用更安全。

5.3 调节血脂药:如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等,因肝脏合成胆固醇峰值多在夜间,所以睡前服药有助于提高疗效。

5.4 钙剂:如乳酸钙、碳酸钙等,因人血钙水平在后半夜及清晨最低,所以睡前服用,既可减少食物对钙吸收的影响,又可使钙得到更好的利用。

6 适宜遵循人体生物钟规律服用的药物

6.1 抗高血压药:人的生理生化功能呈昼夜节律性变化,药物的分布、代谢、消除也呈昼夜节律改变,尤其是人体血压的变化最具代表性。人的血压根据其生物节律分为杓型高血压和非杓型高血压。研究表明,一般杓型高血压患者宜在清晨服药,因其血压常常在晨起后升高,收缩压升高20~50mmHg,舒张压升高10~15mmHg。为有效平稳地控制杓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一般一日仅服一次的长效降压药如氨氯地平、缬沙坦、卡维地洛、复方降压片等,以早晨7时左右为最佳服用时间;如每日服用2次的中效制剂,则以早晨7时和下午3~6时服用为好。一般杓型高血压患者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时切忌在睡前或夜间服用,容易因血压过低导致脑动脉供血不足而诱发缺血性脑卒中。

對于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宜于晚间睡前服药。因为其血压一般在夜间升高,可选用的药品大多为长效的抗高血压药,如美托洛尔缓释剂、氨氯地平、地尔硫卓缓释片等,这样可使药物的血浆峰浓度与血压的高峰基本同步,达到理想的降压效果。据资料证实,钙通道阻滞剂于早晨或晚上服药对24小时平均血压的作用相同,但晚上服药更有效地降低夜间平均血压,进而有助于非杓型血压向杓型血压的转化。另外,任何时间服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均可达到全天有效控制血压的目的,但睡前服药可使昼夜血压比值增高,并有助于非杓型血压向杓型血压转化。

6.2 皮质激素类药物:糖皮质激素的分泌节律也呈昼夜节律性变化。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给药原则是要依据人体自身的激素分泌规律进行。正常情况下,人体肾上腺素皮质激素上午8时左右达到一个分泌高峰,中午其分泌开始下降,下午到最小值。对于可的松、氢化可的松等短效药物可每日一次,早晨7~8时给药;对于泼尼松、泼尼松龙等作用时间较长的药物,可隔日一次,早晨7~8时给药,这样可使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作用时间与人体分泌节律达到同步化,从而有效促进临床疗效,减少激素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停药后的反跳反应及其他毒副作用。如果激素类药物给药时间不当,会影响人体自身的激素分泌,出现对垂体分泌促肾腺皮质激素的抑制,从而导致机体出现皮质萎缩,肾上腺功能下降,导致患者出现激素分泌紊乱,长期依赖外用激素。所以合理正确地服用皮质激素类药物尤为重要。

6.3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该类药物的毒性夜间高于白天,因此可增加白天的剂量,降低夜间剂量以达到增加疗效的同时降低毒性反应。

6.4 平喘药:多数平喘药宜于临睡前服用。因为凌晨0~2时是哮喘对乙酰胆碱和组胺反应最为敏感的时间,即哮喘的高发时间。而氨茶碱则是以早晨7时应用效果最好。与正常人比较,哮喘患者呼吸道阻力增加,通气功能降低,并呈现昼夜节律变化。当夜间或清晨呼吸道阻力增加时,即可诱发哮喘。所以,哮喘患者宜晚上临睡前给药。而药物在药动学和药效学方面也有昼夜节律差异。因此,利用疾病和药物的时间节律特点,合理分配剂量,以有效控制病情。肾上腺素能?2受体激动剂可采取晨低、夜高的给药方法,以利于药物在凌晨呼吸道阻力增加时达到较高的血药浓度。例如,8时口服特布他林5mg,20时10mg,可使该药的血药浓度昼夜保持相对稳定,有效控制哮喘的发作。

为了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增加药物的血药浓度,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合理正确地服药时间非常重要。所以,患者在用药时一定要严格执行药品说明书中的服药时间和用药注意事项,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应及时咨询医师或药师,不可自行盲目用药,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伤害。

参考文献:

荷载作用下柱延性影响因素分析 第12篇

1 分析方法

1.1 分析模型

以矩形截面柱为分析对象, 柱截面尺寸为b=400mm, h=600mm, 柱的计算长度7.2m, 承受轴向压力N, 对称配筋。混凝土采用C 25, 钢筋采用HRB 335级。采用伪静力试验方法, 施加循环反复侧向荷载直至破坏。

1.2 延性指标

构件与结构的延性通常采用延性比来度量, 延性比为构件保持承载力情况下的极限变形与构件初始屈服变形的比值[3]。因为本文主要考察各因素变化对构件延性性能产生的变化趋势。因此定义延性指标μ为

(1) 式中:Δ破坏为柱破坏时的柱顶位移;Δ屈服为柱底屈服时的柱顶位移;

[Δ破坏/Δ屈服]x为某一影响因素任意取值时的柱破坏位移与柱底屈服位移的比;

[Δ破坏/Δ屈服]1为某一影响因素取初值时的柱破坏位移与柱底屈服位移的比。

则延性指标反映了以影响因素的第一个初值为基准, 随着某个影响因素的变化, 构件延性性能变化与初始状态的比例关系, 即反映了延性变化的一种趋势。

2 轴压比和配筋量影响分析

2.1 轴压比影响分析

工程实践表明, 轴压比是影响框架柱延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柱中箍筋选用Υ8@200, 轴压比由小到大, 延性指标变化见表1。由表中数据可知, 随着轴压比的增大, 柱的延性越来越差。规范对不同抗震等级的框架柱轴压比限值均在0.7左右[4]。由分析可知, 对抗震性能要求较高的结构, 可使其轴压比控制在0.5左右为宜。

2.2 配筋量影响分析

在竖向力N=1 000kN及配箍量Υ8@200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变化配筋量, 得到相应的延性指标, 见表2。

由表2可知, 随配筋量的增加, 柱的延性有所增加, 但幅度不十分明显。所以, 为了提高构件的抗震能力, 增强其延性, 采用提高配筋量的办法是不经济的。

2.3 轴压比及配筋量与延性指标的关系

轴压比及配筋量对延性指标的影响基本符合线性关系, 如图1所示。

3 配箍量影响分析

结构试验给出了配箍量的改变, 会增强或减弱构件的延性性能。在本文分析中取竖向压力N=1000kN保持不变, 即轴压比保持定值, 配箍量由小到大变化, 观察延性指标的变化规律, 见表3。

表3中配箍量为由小到大, 但延性指标并不是由小到大, 说明构件延性并不是简单的随配箍量的增大而增大。可以发现有这样的规律, 当箍筋直径不变时, 随箍筋间距的减小, 构件延性有所增加, 趋势见图2。当箍筋间距不变时, 随箍筋直径的增加, 构件的延性有所增加, 趋势见图3。就箍筋配箍量、直径和间距综合考虑, 箍筋间距的变化对构件延性影响最为显著。如Υ6@150和Υ8@200虽然配箍量有所增大, 但延性却降低了, 说明箍筋间距起了决定作用。

4 结论

轴压比越大, 柱的延性越差。对抗震性能要求较高的结构, 轴压比控制在0.5左右为宜。箍筋间距越小, 构件延性越好。箍筋直径越大, 构件延性越好。配箍量一定时, 箍筋间距对构件延性影响起主要作用。配筋量增加, 柱延性增加, 但不显著。

摘要:结构构件延性的好坏决定了其抗震能力的强弱。通过改变轴压比、配箍量、配筋量,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柱的延性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轴压比越大, 延性越差;配箍量变化, 对延性产生相应的影响;配筋量变大, 延性变大, 但不显著。

关键词:延性,轴压比,配箍量,配筋量

参考文献

[1] 张新培.钢筋混凝土抗震结构非线性分析.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2] 童智能.抗震柱轴压比限值问题探究.山西建筑, 2008;34 (3) :93—94

[3] 方鄂华等.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上一篇:矿床类型下一篇: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