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模块化范文

2024-05-28

专业模块化范文(精选11篇)

专业模块化 第1篇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

传统的职业教育受普教的影响, 过于注重学科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完整性, 没有形成职业教育应有的特色。职业学校课程应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国外许多发达国家的职教课程一般都不开设文化课, 只设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而我国许多学校还设有大量文化课, 文化课比例太大, 专业课和专业实训课严重失调。另外, 多数学校还未脱离传统的黑板教学, 理论课都是在黑板上讲。汽车专业理论课是比较抽象的, 而中职学生基础又不好, 理解能力差, 采用这种教学方法, 会使许多学生丧失学习积极性。

专业课程的教学安排时间跨度大, 同一个汽车总成教学往往被拆分为两个学期, 理论与实操两部分被人为分割, 各成体系, 并分派两套师资实施教学, 致使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难以有机结合, 各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得不到协调统一, 教学资源不能合理筹划安排。采用以专业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 容易产生“重理论知识传授, 轻职业技能培养”的不良倾向, 不利于造就一支既能讲授专业理论, 又能指导学生实训的复合型专业教师队伍, 也不利于教师综合能力的提高, 甚至会出现知识落伍。

二、模块化教学模式的优点

1.在模块教学中每个模块相对独立, 各有自己的起点和终点, 每学完一个模块就可以获得一项技能;模块与模块之间能灵活组合, 每个模块进行组合时有明确的行为目的和具体要求;模块的更新率高, 能使学生具有符合用人单位需要的技能。

2.在模块教学中技能操作训练与专业理论相对应, 紧密衔接, 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理性与感性的同步认识。先理论后实践、先局部后整体的认识方式, 符合教学原则和认识规律。

3.模块化教学增加了师生的直接接触, 教师能比较直观地了解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的程度, 有利于切合实际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加以指导, 因材施教,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4.模块化教学能有力地推动教师自觉努力成为“复合型”教师。教师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 取长补短, 能使自身的业务能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都得到提高, 增强工作责任心, 提高教学效果。

5.模块化教学能很好地管理教学设备。每个模块的实习指导老师除了指导学生对各汽车部件总成的解体、零件的检修、组装等实习外, 还负责维护、保管本模块所用一切设备, 既保证了实习教学的质量, 又保证了教学设备的完好。

三、模块化教学的实施方案

模块化教学的实施离不开学校领导的支持和关心。不管是岗位的设置还是专业的开设, 不管是从师资、设备的配备还是教师的业务培训提高等方面, 如果没有学校的大力支持, 这种教学方法很难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也就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

1.模块化的教材

目前汽修专业教材大都是重理论、轻实操, 与学校教学设备不配套, 适用性差;且内容的组合与模块教学完全不同;一个模块可能一本教材用不完, 也可能用两本教材中的部分内容。故模块教学急需要有规范化的模块化教材。模块化教材应适合本模块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过程, 教材的内容要规定有若干个实习项目, 每个实习项目规定好适当的实训课时, 这样可以稳定教学质量, 避免不同教师教学效果参差不齐的现象。最好根据当前汽车行业的发展和本校的教学设备, 自主开发适合自己的模块化教材。

2.模块化的教师

模块化教学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丰富的组织专业教学的实践经验、熟练的动手能力、高级工以上的职业等级证书。这样才能在模块教学中进行规范、准确、熟练的系统讲解与操作演示。模块化教学的教师还必须熟悉教学设备的使用和保修方法, 及时对工具、设备、教学用具进行必要的管理和维护。因此, 教师要充分认识自己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从理论和实践操作上不断完善提高自身的知识结构, 不断提高教育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

3.模块化的配套实训设备及场地

模块教学用实训设备的配置应该与模块教材相呼应, 要有一定量, 形成一定规模, 教学中用到的工具应配备齐全 (特别是专用工具) , 培养学生科学使用工具的习惯。模块教学场地应该有独立的教学区与实训区, 教学区应配备有多媒体设备及各种示教板等, 而实训区又可分为实训操作区与工量具材料准备区等。实训区的规划应以安全、方便、贴近社会生产实际为原则。

四、我校推行模块化教学面临的工作

根据我校目前的状况, 现在要推行模块化教学, 在师资力量、硬件设备及教材等方面有待完善, 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组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任课老师既要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 又要有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 这类“双师型”教师目前紧缺。所以, 必须加强现有专业教师的综合业务能力培训, 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素质。

2.完善实训场地建设。我们目前有3个实训室:汽车发动机实训室、汽车底盘实训室、汽车电气实训室, 这几个实训室还远远不能满足我们今后的教学需要, 而且里面的设备也不够齐全, 我们必须根据教学的需要高标准建设更多的实训室。

3.从“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 (不是单纯的技能) 出发, 对现行的课程内容、课程大纲、课程设置进行调整、修改、开发, 以努力适应汽车维修市场职业岗位的需求。

4.目前缺乏与“模块化”教学相配套的教材, 必须引进或者组织编写出“模块化”教学的教材。

模块化教学能够有效地将汽修专业课程统一贯穿起来, 使学生对汽修专业的课程有一个完整统一的认识, 做到“学”与“用”相结合, 真正解决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 从而学以致用, 为社会培养出应用型的汽车维修人才。

参考文献

[1]雷正光.职业教育现代化教学特点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3.

[2]江伟.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新理念[J].教育与职业, 2001.

[3]刘重庆.关于模块课程的误解和澄清[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1.

[4]刘建平.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题式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J].交通职业教育, 2004.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模块化教学论文 第2篇

关键词:会计专业教学模式;会计模块化教学

1当前形势下对高职会计人才的质量和技能要求内容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高职会计专业的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重。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主要为各类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培养合格的人才。这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加强调会计职业道德素质和会计职业技能素质。职业素质主要体现在学员要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较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完备的相关税法知识等素质。会计基本技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概括:

1.1会计电算化操作技能

高职会计专业的学员应通晓一定的计算机应用知识,比如Word、Excel等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能够较熟练操作常用的财务软件,比如用友软件、金蝶软件等。

1.2基本财务核算技能

由于大多数高职毕业生从事的基础的财务核算岗位,面对的多数也是民营企业、中小型企业。所以底层基础的核算知识和工作经验是高职会计人才必备的条件。

1.3税额计算和纳税申报能力

纳税申报工作是任何企业都必须面对的工作,与税务机关的沟通和协调能为企业争取到一个良好的纳税环境。因此,通晓纳税申报知识的毕业生很受企业的欢迎。

当然,会计人才还需要很多其他职业能力。例如财务管理能力、投融资能力、审计能力等,但对高职会计人才来说基本技能更重要。

2当前高职会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高职会计教育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2.1缺乏校外实训基地和系统、实用的模拟实训教材

由于会计信息的重要性和保密性等原因,再加上高职会计毕业生人数较多,高职院校不像市场营销等专业那样容易安排校外顶岗实训。为了完成会计实训课程,许多学校通过校内会计模拟实训解决这个问题。但是,由于会计专业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会计准则也经常修订,会计实训教材的.时效性和仿真性也大打折扣。

2.2师资结构不合理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模块化教学探析 第3篇

关键词:会计专业教学模式;会计模块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27-0134-02

1当前形势下对高职会计人才的质量和技能要求内容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高职会计专业的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重。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主要为各类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培养合格的人才。这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加强调会计职业道德素质和会计职业技能素质。职业素质主要体现在学员要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较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完备的相关税法知识等素质。会计基本技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概括:

1.1会计电算化操作技能

高职会计专业的学员应通晓一定的计算机应用知识,比如Word、Excel等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能够较熟练操作常用的财务软件,比如用友软件、金蝶软件等。

1.2基本财务核算技能

由于大多数高职毕业生从事的基础的财务核算岗位,面对的多数也是民营企业、中小型企业。所以底层基础的核算知识和工作经验是高职会计人才必备的条件。

1.3税额计算和纳税申报能力

纳税申报工作是任何企业都必须面对的工作,与税务机关的沟通和协调能为企业争取到一个良好的纳税环境。因此,通晓纳税申报知识的毕业生很受企业的欢迎。

当然,会计人才还需要很多其他职业能力。例如财务管理能力、投融资能力、审计能力等,但对高职会计人才来说基本技能更重要。

2当前高职会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高职会计教育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2.1缺乏校外实训基地和系统、实用的模拟实训教材

由于会计信息的重要性和保密性等原因,再加上高职会计毕业生人数较多,高职院校不像市场营销等专业那样容易安排校外顶岗实训。为了完成会计实训课程,许多学校通过校内会计模拟实训解决这个问题。但是,由于会计专业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会计准则也经常修订,会计实训教材的时效性和仿真性也大打折扣。

2.2师资结构不合理

高职会计教育培养会计技能人才的关键在于其拥有一支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但高职院校的教师大都是从学校到学校,从课本到课本,缺乏实践经验。尽管大部分教师通过职称考试取得了会计师资格,具备了“双师”资格,但距离真正意义的“双师型”教师还远远不够。

3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新模式——模块化教学

根据高职院校的学生能力素质的要求和高职院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建议高职院校采用模块化教学来解决上述问题。

3.1高职会计专业会计模块化教学的主要优点

3.1.1符合高职教育的认知特点

由于每一个模块是由一名教师承担教学,教学进度、授课深浅、学生掌握度、实训效果等非常清楚,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和学生接受知识的规律。

3.1.2理论与实践更紧密结合

学生在学习会计知识时,由于一些会计名词、术语比较抽象,因此学习上比较吃力。通过模块化教学,可以将那些学习中较难掌握的知识划分为若干个小模块,再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实训,那些抽象难懂的概念、定义就容易理解多了。

3.1.3模块教学更有利于提高毕业生的技能水平

职业教育的特点是突出技能训练,模块化教学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强调实践操作,弥补了过去讲练分离的不足。所以模块化教学能有效地提高会计人才的动手操作能力,掌握会计基本技能。

3.1.4符合高职院校弹性学制的要求

为了给学生就业提供便利的条件,当前高职院校的学制比较复杂,要求一定的弹性。模块教学方法可根据学生实际,灵活安排实训课程,使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交叉进行。

3.1.5职责明确,便于评价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

由于每一模块由一名专任教师来独立完成,分工明确。这就避免了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之间互相推卸责任、缺少沟通、各自为政等现象的发生,有利于提高教师职业技能水平的积极性。

3.2高职会计模块化教学开发的主要内容

模块化教学是以专项能力课程内容为单元模块,整个教学过程围绕若干模块展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在进行模块教学的过程中起协调、组织、示范和引导的作用。高职会计模块化教学开发的主要内容如下:

3.2.1根据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重新确定课程设置

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应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为主线,设计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和教学计划。在重新设计课程体系时,应处理好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三者的关系:基础理论知识以“必须、够用”为尺度;专业理论应强调适用性而不是系统性;实训教学应加大课时的比重,至少应大于总课时的60 %以上,以体现高职教学中以就业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理念。

3.2.2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改革会计专业的教学模式

通过对德国、美国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职业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行模块化教学是大势所趋,也是培养社会所需会计专业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改革的具体方案为:

首先,应根据会计专业的岗位能力需求确定课程内容,然后将课程内容分解成若干模块。这样,每个模块都是独立的教学单元,每个模块又相对完整,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是完整的教育、学习和评价单位。这些教学模块既可按照教材章、节设计,又可按照课程内容归类设计。

下面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基础会计》为例进行分析。《基础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的基石。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基础差、素质低、好动等特点,其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的比例应设置为6∶4,即实训课占60 %左右,理论课占40 %左右,以突出会计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认为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加以消化。按教学内容可以设置六个模块,见表1。

通过模块教学的实施,就把比较抽象难懂的会计基础知识,通过分解转化为单项技能训练,再把每一项专业技能模块科学地排列起来,形成各自的教学流程图,易于学员掌握基础会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能显著提高学员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技能水平。

3.3实施模块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3.1设计科学合理的模块

会计专业教学模块目前没有统编教材,模块化教学的随意性很大,应加以注意和引导。采用会计专业模块化教学,必须根据会计专业教学大纲开发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块。否则教师和学生无从下手,不可避免地出现教学过程的“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3.3.2建立模块化教学的成绩评定体系

对应知应会模块考核可采用统考试题,并采用考教分离的形式进行,这样考核比较客观公正。对会计专业技能模块,可根据实训技能训练效果来作为测评的成绩并有若干次考核。应知应会模块和技能模块的成绩比例可设计为7∶3,以突出技能模块的重要性。

3.3.3模块教学需要的是理论、实训一体化的技能型教师

因此,采用会计专业模块化教学的高职院校,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能够胜任这种模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否则再好的模式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3.3.4加大实训室的建设力度

为使模块教学真正落到实处,突出技能训练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学校必须有足够的实训基地或场所。如财会模拟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等,否则理论与实训必然脱节,模块化教学也就失去它应有的作用。

表1教学内容6个模块

模 块内 容要 求

模块一《基础会计》

应知应会模块会计要素、会计科目

会计账户、复式记账

模块二主要经营过程

核算实训模块制造业主要经济业务、资金筹集、供应

业务、生产业务、销售业务核算

模块三会计凭证填制和

审核实训模块原始凭证的填制、记账凭证的填制、

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

模块四会计账簿设置、

登记实训模块设账、记账、对账和结账

模块五会计报表编

制实训模块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模块六账务处理程

序实训模块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科目汇总表账务

处理、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

参考文献

1 朱芝洲.高职财务会计专业教学的思考.教育与职业,2002.1

2 张兴武、郑 毅.关于高职高专会计教育模式的探讨.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4

3 刘智英.澳大利亚TAFE制度对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启示.上海电机学院学报,2006.2

4 吕鑫祥.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变革趋势.中国大学教育,2006.3

The Qual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ccounting

Profession Modulation Teaching Searches Analyzes

Sun Jinpeng

Abstract: Educational model’s establishment is playing the influential role in the personnel training work. Our country tradition’s educational model is mainly uses one teaching material one lecture, then the centralism arrangement simulates really teaches. This kind of educational model existence many diseases, the current prominent performance was still had the theory in the curriculum system’s establishment, lightly really to teach emphatically, simulated the phenomenon which again really taught, goes on duty for somebody else lightly really teaches. Under the current qual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apid development’s new situation, the qual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ccounting profession modulation educational model studies this thesis, without doubt has the very big theory significance and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中职汽修专业模块化教学的探索 第4篇

近年来, 我校对汽修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进行了全面整合和改革, 突出了实操技能训练, 确立了模块化教学模式, 构建了一套适应现代汽车维修、检测、服务、管理的课程体系。这种模式重视个体的经验, 强调使学生获得职业能力, 坚持把“以学为本, 因学施教, 教为主导, 学为主体, 练为主线”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经过教学尝试, 模块化教学使学校和师生都尝到了甜头, 培养出了汽车行业所需要的一线中、初级应用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一、背景分析

1. 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素质普遍偏弱, 系统分析能力和

空间想象能力不足, 学习专业课感到颇为吃力。大多数学生在专业理论学习过程中感到难学易忘, 怕学厌学心理严重, 靠死记硬背来应付专业理论考试。进入专业课实操教学阶段, 由于专业理论知识当初掌握不扎实, 以致现在只能限于模仿性的机械操作, 而无法做到理论指导实践, 难以形成系统技能。

2. 专业技术课的教学安排时间跨度大, 同一个汽车总成

教学往往被拆分为两个学期, 理论与实操两部分被人为分割、各成体系, 并分派两套师资实施教学, 致使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难以有机结合, 各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得不到协调统一, 教学资源不能合理筹划安排。

3. 以专业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 容易产生“重理论

知识传授, 轻职业技能培养”的不良倾向, 不利于造就一支既能讲授专业理论, 又能指导学生实训的复合型专业教师队伍。

二、模块化教学的探索

针对存在的教学问题, 我校汽修专业在模块化教学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

1. 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建立

以岗位能力要求为标准, 有机整合理论和技能教学内容, 把学科型系统性的课程结构调整为以岗位技能培养为目标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块。这体现了“一对一、三渗透”的结构内涵:“一对一”即理论与实践并重, 而且相对独立;“三渗透”则指基础理论与专业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及素质课程相互渗透, 紧密结合。

模块建构原则是“重基础、活模块、分阶段、重实训”, 三个学年对应五个模块:现代汽车发动机、现代汽车底盘、现代汽车电气设备、汽车附件和车身修复五大模块。每个模块都由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能力考核三个阶段构成。

2. 模块化教学的特点

模块化课程以职业能力形成入手, 遵循理论知识、操作实习、生产服务相融合的原则, 强化了职业意识, 将汽车修理与运用专业的专业课所包涵的各项技能, 一项一项地基本独立起来, 一项专业技能作为一个教学模块。其课程特点如下:

(1) 每个模块相对独立, 各自有自己的起点和终点, 每学完一个模块可以获得一项技能、知识或能力。

(2) 模块的内容依据职业岗位实际需要确定, 实用性、应用性强。

(3) 不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 而强调能力培养, 职业能力在课程教学中成为核心目标。

(4) 每个子模块讲究“必须、够用”, 针对性强, 注重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5) 模块之间能灵活组合, 每个模块进行组合时有明确的行为目的和具体要求。

(6) “宽基础、活模块”。“宽基础”强调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着眼点在“学会发展”。“活模块”是模块更新率高, 能使学生具有符合用人单位需要的技能, 强调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 重在引导学生“学会生存”。

3. 模块化教学的实施

在教学内容上, 我们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整合, 既不以学科为中心, 又不以学生为中心, 而是从职业岗位实际需求出发, 围绕一个能力或一项技能编定教学模块。各个模块的主题明确, 要求具体, 使学生对每一模块的教学内容有全面、具体的了解, 从而使知识和技能的应用更具有真实性和可行性, 摆脱了“职业教育不职业, 专业学生不专业”的弊端。具体做法如下。

(1) 按照“两变两不变”的原则修订教学计划。我们以部颁计划为依据, 在基础、专业课时比例不变, 在专业课程不变的前提下, 调整课程的先后顺序, 加大实践课程比例。

(2) 把握“三个依据”开发校本教材。我们以中、高级职业技能鉴定内容为依据, 以理论实操并进、知行结合的认知规律为依据, 以技能形成由简到繁为依据, 在教材改革和教材开发方面做了富有成效的工作。借鉴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试验, 自编了《现代汽车发动机》、《现代汽车底盘》、《现代汽车电气设备》、《汽车附件》、《汽车英语》等校本教材, 为学校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保证条件, 对学校的专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3) 采用“三个方面”检验学生的实践能力。采用知识与技能相结合、闭卷与开卷相结合的一门课程多次、多样的模块化考核模式:一是一个模块进行一次理论考试, 检测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应用水平;二是采用教考分离的方法, 通过对汽车故障的判断、分析和排除, 从应知应会两方面检测其运用技能的能力;三是参加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技能考核, 让学生取得汽修等级证书和上岗证。

专业理论试题库涵盖了教材的全部内容, 每个考核模块都包含填空、判断、选择、简答、问答等几种题型。实训考核题则选择与职业岗位技能关系密切、操作性强的项目作为考核对象。

(4) 按照“四个具备”进行师资培养。在模块式一体化教学中, 关键是有一支专业水准过硬的专业教师队伍, 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 丰富的组织专业教学的实践经验, 熟练的动手能力, 高级工以上的职业等级证书。这样才能在专业教学中进行规范、准确、熟练的系统讲解与操作演示。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师资培训, 我校的汽修专业教师已经初步把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两种能力融合为一体, 基本达到了“双师型”教师要求。

(5) 遵照“两个必须”建设实验实习基地。实验实习基地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根本保证, 是进行专业实践的重要物质基础, 因此必须使实验实习设备现代化, 建设健全的实验实习基地。

(1) 按汽修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 配齐实验、实习设备, 创建国内一流实训基地。

(2) 理论教学与实验、实习比例为2∶3, 并做到实验、实习的分组率、开出率均达100%。

(3) 通过校际、校企合作办学, 建立相对稳定、先进的校外实习基地。

(4) 校内应有足够数量、质量的专业书籍, 以满足教学和学习的需要。

(5) 及时更新和添置教学设备, 进一步完善本专业的配套教学设施。

(6) 建设完善的电化教学设施, 建立校园信息网络, 共享教学资源, 掌握国际最新汽车维修技术。

4. 模块化教学的成效

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经历了孕育、实验、借鉴、深化的探索实践过程, 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在2009年汽车维修中级工职业技能考核中, 合格率比往年明显大幅度提高, 中级工鉴定考核一次性通过率从2008年的80%提高到95%以上。2009年的汽修专业毕业生能力明显提高, 在实习期间就能顶岗工作, 就业率从2008年的80%提高到98%。经过近三年的模块式化教学尝试成效卓著。

(1) 学生成才率大面积提高, 经过模块教学训练的学生既有一技之长, 又有多种适用技能, 能迅速适应各种汽车后市场工作, 就业面宽, 顶岗能力强。

(2) 教师真正成为“复合型”教师。教师依据自身情况, 不断完善自己, 使自身的业务能力、执教水平和教学质量都获得提高。我校通过实行理论实操教学全面负责到底的制度, 调动了教师的工作责任心, 提高了教学效率。

(3) 实现了“四个”链接:与汽车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链接;与职业岗位现实需求与未来需求的链接;与学生生存和发展的链接;与学生现实水平和终身学习的链接。

三、模块化教学的要点

通过多年来的模块化教学课程改革尝试与探索, 我们在教学质量上取得了较大提高, 但在一些局部方面还稍显不足, 要全面贯彻模块式一体化教学, 需解决以下问题:

1. 教师既要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 又要有熟练的

实际操作技能, 这类“双师型”教师目前紧缺, 我们必须加强现有专业教师 (含实习指导教师) 的综合业务能力培训, 提高教师业务素养。

2. 从“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出发, 对现行的课程标准、课

程大纲、课程设置进行调整、修改、开发, 以努力适应汽车维修市场职业岗位的要求:拥有系统理论知识、熟练使用工量具、独力拆装零部件、正确使用现代维修专业仪器、掌握功能测试与检修的行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周国洪.汽车维修工[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 1998.

[2]雷正光.职业教育现代化教学特点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3. (1) :23-24.

数控专业模块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第5篇

一、理论依据

布鲁姆认为,90%以上的学生能力倾向差异是一种学习速度差异,只要提供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帮助,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速度和动机方面的个别差异将消失。

美国学者卡罗尔也曾提出,如果提供足够的时间(或学习机会),再具备合适的学习材料和学习环境,那么,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可能达到既定的目标。

二、模块化教学模式的界定

对于模块化理论,目前学术界尚无明确的定论,但模块化教学模式却是社会上普遍认可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它实现了理论教学与操作训练的有机结合。它的推广和应用,对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促进职校生操作技能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数控专业的模块化教学,是以模块化教学模式为指导,围绕数控专业的课程设置优化组合、学生分类各有所长等问题进行教学实践和探索,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三、模块化教学的实施步骤和方法

追踪笔者所在学校数控专业部分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凡取得较好职位的毕业生,大多在校期间就是老师眼中的“尖子生”,有较扎实的理论和技能水平。而模块化的教育模式,是要使教师把注意力从10%的“尖子生”转移到大多数的学生身上,使大多数学生的天賦和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发展,最终成长为能够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种类型、各个层次的人才,提高实用型人才培养的普及率,实现“精英”教学的“大众”化。为此,需要以课程改革为抓手,大胆进行教学实践。

1.课程设置模块化,优化课程结构

本着专业知识够用、专业技能见长的指导思想,对数控专业课程的内容进行模块化整合,有效地将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强调重点,突出主干课程。

对以就业为导向的班级来说,原先文化课课时占到41.4%,其中语、数、英占58.8%。由于种种原因,实际比例还高于课程计划。减少语、数、英等文化课的课时数,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技能学习,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见图1)

在文化课中增加德育课课时,以专题模块开展教育。例如,心理辅导专题,针对青少年的特点,每两周进行一次心理讲座。另外,可以进行青春期教育、法制教育、职业思想教育、职业规划等等,强调实效性,以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职业道德为目标,使他们将来进入社会能立足岗位,安心生产。

专业课分公共基础模块和专业课模块。公共基础模块是机械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包括机械制图等主干课程,根据学生特点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制定教学大纲,提高专业课的实效性,打破现有的通用教材结构,以校本教材为依托,降低理论难度,强调实践应用,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专业课模块突出专业自身特点,将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针对学生特点,简化理论,强化实际操作,做到理论课与实训课合二为一,加强对实践技能的考核,使学生学一样,“专”一样。

重新整合课程内容,使它既保持教材相对的完整性和严谨性,又避免学科内容之间不必要的重复,防止内容上的脱节现象,加强各知识点的联系,节省教学和学习的时间,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操作实践。例如,针对就业班,将机制工艺、机械基础等课程整合成机械常识类课程,降低理论学习难度,同时增加测量工具现场操作训练。

做出有效评价,及时调整课程设置。通过模块化的课程设置、实用化的实践环节,使课程设置更趋于科学、合理,使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2.学生培养模块化,提高技能水准

当前,现代企业对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型向技能型的方向转化,大量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的短缺,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回顾企业的发展,可以预见,今后的企业之间必将展开一场高素质劳动力资源的争夺战。为经济的稳定发展,从战略角度考虑,各地应有一个技能型工人“资源库”。

模块化的教学模式有助于中职学生克服能力不足的缺点,真正做到使自己所学专业“专”而“精”,有利于技能型工人的资源储备。教育的含义在于促进人的发展,模块化教学抓住了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紧密结合的特点,使学生在目标任务的驱动下,通过独立或合作实践、思考、交流等方式学习,完成学习任务,真正做到有效的课堂教学。

首先从课程设置上打破了原先的班级教学格局,体现分层教学与培养兴趣相结合的原则,对学生进行重组,一般为5~7人小组,同一程度编为一组,对应相应设备,在任务的驱动下,人人参与,通力协作,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成员。同时,教师分层设计教学任务,并做巡回讲解。这样,学生遇到问题后,教师再从理论层面讲解,既加深了印象,又强化了技能训练。

其次,高一学生完成规定科目和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后,由专业评估小组做出评估,根据实测水平,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第二次专业选择,以发扬个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再次,提倡“一专多能”,采用兴趣小组、节假日集训等形式,鼓励学生拿到多项专业技能等级证书,做到专业知识不求“多而全”,只求“专而精”,真正让学生学有所获,为将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最后,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开设能力拓展模块的选修,如AutoCAD、CAXA实体造型等课程,既不占用实习工场,又提高机房晚间的利用率,拓展学生的专业基础。

由于模块化教学模式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育思想,所以应从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别差异出发,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从差异出发到消灭差异的构想。

四、模块化教学的成效与思考

模块化教学,构建了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的实际技能水平得到提高,为将来实现从生产工人层面到管理层面的转化奠定了专业基础;提高了专业教师和学生的技能等级水平(见图2);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课程设置的精细化程度、教学内容的选择、校本专业课程的开发,还有待完善。

随着模块化教学实践的不断研究、深入,笔者认为,这种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必将造就大量特点各异、技术全面、创新能力强且善于团队协作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模块化教学探索 第6篇

关键词:模块化教学法,澳大利亚TAFE模式,校企合作,教学评价

1 目前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从5个维度, 对近300名物流专业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统计分析, 得到以下结果:

基于结果分析表, 可以发现目前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1 教学形式比较陈旧

现阶段的专业教学组织模式尚未脱离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被动式学习模式, 仅局限于从有限的课本上获取物流方面的知识。调查数据显示, 教学形式基本上只有讲课和企业参观两种, 特邀讲座、研讨会、市场调研等形式多样的模式极少应用, 学生对上课形式普遍感觉枯燥和难以理解。

1.2 教学方法的简单化

长期以来, 我国的物流教育主要是课堂授课, 注重理论上的传授, 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差, 忽视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据调查, 目前笔者所在院校的学生所经历过的教学方法, 除了理论加视频及图片辅助认知法就是案例和实务操作法, 以项目为中心的小组任务驱动法、模块化培训式教学法等先进方法基本上没有实践过。

1.3 缺乏高质量的物流教材

现行使用的教材, 大多一个模式, 不同课程的教材之间内容雷同, 相互抄袭严重, 质量不高。同时, 有关物流技术方面的教材跟不上实际的需要。比如, 在着重讲授条码技术时, 国内外公司已经兴起了应用RFID的热潮;在大力推崇第四方物流的同时, 发达国家很多公司的实践证明实际难以推行。

1.4 学科建设没有系统观

教学计划中的很多课程, 重复性内容太多, 而不同的授课教师都按照自己的教学计划重复讲解, 这样, 就形成了一个冗余的教学体系。比如, 在《仓储与配送管理》中, 有集装箱管理的内容, 而在《集装箱运输与管理》中有同样的内容。调查问卷显示, 大多数物流专业的学生对本专业的知识体系并不清楚, 只有20%左右的人能够说出大概的知识结构。对于物流专业毕业生需要具备的主要能力, 70%的学生不清楚。

1.5 与理论教学相配套的实验室建设相对比较落后

由于物流实验室的建设内容比较多, 投入大, 尤其是自动化立体库实验室, 大多并非以物流专业为核心专业的院校, 在这方面的投入还主要局限在物流软件的实训上。

由于存在以上的问题, 物流专业的在校学生一方面很难获得社会实践的机会, 另一方面通过现有的课堂学习又难以获得行业最前沿的“真知卓识”。针对高职院校的职责在于打通学校与用人企业的通道, 进行深入的教学方法改革就成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迫切使命。

2 教学方法改革的趋势

改革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 使培养的人才具有更强的社会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 实现学生与行业的“零距离接触”, 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要做到以下两点:

2.1 职业导向是方向

前几年, 我国提出“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方针, 引入了“职业能力本位”指导思想, 采取了“以职业能力为核心, 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课程改革思路, 探索“职业导向”课程改革成为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2.2 校企结合是趋势

校企合作是技能人才培养的永恒主题。在国际上, 德国的“双元制”模式、美国的技术准备制度、英国的“工读交替”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建教轮调”模式是较为典型的“校企合作”成功模式。国内外的职业教育实践都说明, 校企合作是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技能型人才培养途径和模式。

(1) 行业导向 (Industry driven) 。

培训包按照澳大利亚国家培训框架的标准来制定, 是澳大利亚有关行业所开发的重点成果。

(2) 以能力为本 (Competency based) 。

通过与教育专家合作, 行业制定技能的鉴定标准, 并确定颁发资格证书的标准。

(3) 全国认可 (Nationally consistent) 。

这些学历证书可满足工作岗位对技能的要求;100多套培训包被批准实行;培训包标准涉及82%的行业;培训包已在澳大利亚各地实施, 并且仍在不断完善。

在培养以技能人才为主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 打破了单一的学科体系, 按照“职业”进行系统化、模块化设计;其也具有特有的教学评价方式, 采用12种标准评估方法为“观测、口试、现场操作、第三者评价、证明书、面谈、自评、提交案例分析报告、工件制作、书面答卷、录像、其他”等。考核结果要符合“五性”原则:有效性、权威性、足够性、一致性、最新性。

基于上述成功的案例, 教学方法的改革趋势是以模块化教学为导向的。

3 模块化教学法含义及特点

“模块化”教学法的宗旨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专业理论知识为物流实践服务;主要思路是围绕物流实务整合优化理论知识, 教学活动根据物流实务结构展开;要点是构建一个灵活的、开放式的以实践为中心的教学体系。

“模块化”教学的突出特点是:

(1) 将教学过程与模块实训充分地融为一体, 围绕模块工程的需要构建课程体系, 组织实施教学。

(2) 在模块工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重点选择不同的职业岗位、扮演不同的角色, 学习针对性更强, 为学生未来的择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3) 以具体工程模块或生产模块驱动教学, 使整个教学过程能始终贴近生产第一线, 学生可以及时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

(4) 学校可以更准确地了解物流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状况, 及时主动地调整教学内容, 科学选择模块, 使之有效服务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和职业素养的提高。

模块化教学主要分三步骤进行:模块理论学习—企业实训—学校企业评价。

4 物流管理专业的模块分类案例

以下以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例, 介绍了其中的具体模块分类及相应的实训企业:

《仓储管理》模块——珠海恒顺物流有限公司

《运输管理》模块——信禾物流有限公司

《物流配送管理》模块——珠海大运通物流配送有限公司

《国际货运代理与报关》模块——珠海四海物流有限公司

《供应链管理》模块——宝运通物流有限公司

《物流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模块——宝供物流有限公司

《外轮理货管理》模块——中国外轮理货总公司珠海有限公司

以上几个模块, 紧紧围绕珠海区域的物流人才的需求而设置,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交融, 形成完整的有珠海特色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学生到企业模块实训时一并做毕业设计 (论文) , 能使学生理论联系、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创新思路, 使毕业设计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 言之有物, 避免空谈。最后, 由于有了一定的综合实践经验, 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岗位工作需要, 受到单位的欢迎, 拓宽了就业面。

5 构建模块化教学法的建议

5.1 构建模块的关键举措

构建合适的模块课程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物流教师同时应充分考虑自己专业所长和教学经验积累, 结合教学各个模块、专题的不同特点和教学要求, 精心选择。

5.2 教学评价的深化

在教学评价方面, 我们应改革传统的“考前画重点, 一纸定输赢”的教学评价模式, 实行学校评价、行业评价和社会评价的有机结合。

(1) 学校评价采用探究式评价。

即通过对物流模块的设计方案、模块模拟实验、模块的具体案例操作等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对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形成进行评级, 同时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

(2) 行业评价以社会资格认证为主。

即将职业资格认证的标准作为评价工程模块完成的质量、实施教学考核的依据, 使学校教学与行业要求保持一致, 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3) 企业评价采用反馈式评价。

模块化教学在模具专业方面的应用 第7篇

一、模块式教学模式简介

1. 什么是模块式教学?

模块化教育模式以“MES”和“CBE”两种流派比较具有代表性。我国对模块化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早于“项目化”教学, 大概从上世纪90年代已经开始进行探索[2]。MES (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 模块式技能培训) , 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 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CBE (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 能力本位教育) , 主要以加拿大、美国等为代表。它是以执行能力为依据确定模块, 以从事某种职业应当具备的认知能力和活动能力为主线, 可称之为“能力模块”。两种流派的共性是都强调实用性和能力化。其区别是CBE是从职业普遍规律和需求出发, 侧重于职业基础通用能力;MES是从职业具体岗位工作规范出发, 侧重于职业岗位工作能力。我国职教界总结出了相对适合我国国情的“宽基础、活模块”教育模式。通过模块课程间灵活合理的搭配, 首先培养学生宽泛的基础人文素质、基础从业能力, 进而培养其合格的专门职业能力。

2. 模块式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在模块化思想方法的指导下, 模块式教学模式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 在应用中应该按照其内在的逻辑程序进行, 共包含四个程序: (1) 岗位职业需求分析: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分析, 明确劳动力市场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 以及劳动力需求的种类和数量。 (2) 岗位职业技能分析:然后依据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明确综合职业能力, 确定对应的专业操作技能。 (3) 教学模块设计:根据岗位职业操作技能的需要, 进行教学分析和教学设计, 形成相应的教学模块。 (4) 教学模块的教学组织实施:再根据各教学模块的实际需要, 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 采用相应的考核方式组织教学。

二、目前我校工科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 我校采用的教材多是普通高等院校的教材, 其特点是学问化、著作化, 强调学科结构的完整性, 其思维定式是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践、先基础后应用。这样的教材脱离生产实际, 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生产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 起不到培养职业技能的作用。

三、模块化教学在模具专业方面的应用

模块化教学是将知识学习、能力训练与实际工作经历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模式, 即学习的内容是工作, 通过工作实现学习, 工与学是密切关联的, 其学习目标是培养完成综合性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3]。

1. 模块化教学模式下的教学组织方法。

一般地讲, 应当以核心教学内容组成专业模块, 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组成基础模块。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根据教学目标要求, 以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点为基准, 来选取具体的知识和技能。在组织模块过程中, 要注重突破传统课程体系框架的限制, 以能力为核心对教学内容重新整合、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推进技能模块向综合化方向发展。

2.《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的教学条件分析。

一是生源较差, 知识基础参差不齐。二是学时有限, 在学时有限的情况下, 对教材内容的组织就显得尤为重要。

3.《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的教学内容介绍。

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是模具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 《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掌握与否直接地影响学生的专业水平。《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的各模块单元内容既相对独立, 自成体系, 又相互联系。学生在完成某一块内容的学习后, 可以形成解决分析某一类问题的能力。因此, 按照教材内容的完整性和独立性原则, 可划分出在内容上相互独立的知识模块, 所以本课程适宜采用模块式教学, 这是对上述教学条件限制问题的很好解决。

4.《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的教学模块划分。

在模块化思想的指导下, 根据实际情况, 一个教学模块可以是几门课程组成, 或者一门课程分解为几个模块。结合《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的内容特点, 将之分解为七大模块。介绍如下, 模块一:课程主题的引入, 本课研究对象、重要性以及基本概念。模块二:注射成形工艺。模块三:挤出成形工艺。模块四:吹塑成形工艺。模块五:注射模具设计。模块六:挤出模具设计。模块七:吹塑模具设计。另外, 七大模块各自还可分解为几个小模块。作者认为应力争每堂课的教学内容组合成为最基本的模块, 由这些小模块组成大的单元模块。这种由小模块、大模块组成的层次关系可以使得学生时刻都知道自己的阶段目标和总目标。根据各个模块内容的特点, 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 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双方优势。

5.“够用为度”原则的贯彻。

《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是内容极其丰富、具有自己的逻辑体系的传统学科。很明显, 若每门课程都追求自身系统的、完整的、严密的体系, 则势必引起整个专业学时的不适当膨胀, 加剧专业学时有限的矛盾。这显然与目前职业教育“够用为度”的原则相偏离。所以, 我们应着力把课程构建成为服从整个专业知识结构体系的需要, 并能在专业结构中起到恰如其分的作用的模式。根据上述的思路和“够用”原则, 教学中对《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的内容方面进行了精选与改造, 增删并用。力争做到多学时与少学时都能把实质的内容讲的很好。

6. 评价结果。

学生完成任务之后, 进行讨论、总结、评比, 使教材内容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各小组学生代表要依次对完成的任务发表见解, 其他小组提问或发表自己的看法, 由老师或小组负责人进行总结, 最后由老师评价.评价包括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等, 注意多褒奖, 少贬低, 以激发学生进行下一轮学习的兴趣。

目前, 模具行业技术人才稀缺, 本科模具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应顺应模具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逐步与就业取向挂钩, 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内容和比例, 凸显实践环节技能的锻炼和职业道德意识的培养, 从提高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软硬件方面同时着手, 使学生在学习阶段零距离接触企业工作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模块化教学能够完成这样的时代使命, 是未来工科教育的必然选择。

摘要:首先叙述了本科教育进行课程教学模式探索的必要性, 对模块化教学模式做了简介。主要叙述了模具专业《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教学中采用模块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关键词:模块化教学,模具,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文件.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Z].

[2]黄筱调, 郑莉.模块式教学法及其探索[J].江苏高教, 1998, (4) :64-65.

电子商务专业的模块化教学与研究 第8篇

电子商务发展速度之快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普及速度之快令人难以置信,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 全球性的电子商务热潮必将一浪高于一浪, 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成为了当务之急。

1.1 国外电子商务教育美国著名的卡耐基梅隆大学的电子商务专业主任Michael Shamos教授说:

如果要经营网上商务, 就需要了解许多商务知识, 同时还需要懂得许多技术方面的知识。

1.2 国内急需电子商务人才我国正处在电子商务的发展时期。

而这个时期将对电子商务的人才提出新的需求, 过去那些仅具有技术背景的人才或仅懂商务的人才已经很难满足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需求。根据国家工商局统计, 我国登记在册的企业已达到870万家, 其中大中型企业就有十万多家, 以每家大中型企业需要引进一名电子商务人才来计算, 就需要10万名, 可见我国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潜在需求是极其巨大的。

1.3 当前国内电子商务教育现状由于电子商务发展的迅速, 我

国的政府部门、教育机构和一些企业已经逐渐开始意识到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的强劲, 都纷纷采取一些对策来满足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培训的需求。

1.4 问题的提出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多层次人才的培养,

大学本科的电子商务教育已经日趋定型和成熟, 也有了很多的培养模式。但高职电子商务由于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及学习能力的特点, 决定了对高职生的培养不能等同于大学生。所以, 我们提出了针对高职学生的电子商务模块化教学。

2 基本理念

模块教学法是国际劳工组织开发的一种职业教育法。它实现了理论学习与操作训练的有机结合。它的推广和应用, 对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促进职校生操作技能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 随着中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 现代的企业正朝着高文化、高科技含量的方向发展。中国的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现代的中国企业迫切需要现代化的设备和各种具有高文化高科技水平的人才, 特别是需要大量的具有创新意识、能适应企业不断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然而, 多年以来, 职校生在校人数不断下降, 一些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普遍不受企业的欢迎。职业学校步履艰难, 危机四伏, 职校的生存与发展问题经常困扰着我们。究其原因, 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一些职业学校延用了多年的传统教学模式越来越不适合职校的特殊办学要求, 培养不出“实用型”和“操作型”的技术人才, 严重阻碍了职校的发展。职业学校办学宗旨的特殊性决定着职业学校既不能重理论、轻操作, 也不能只抓技术, 不讲理论;更不能重文化课, 轻专业课, 本末倒置;而应该统筹兼顾地处理好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的关系。

3 项目的实施

3.1 教改试验内容电子商务模块化教学的基本思路, 是将教学

内容按培养能力型人才要求科学地划分为若干个可以有机的搭配和组合的模块, 并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培养对象选择不同的模块内容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 它要培养既懂现代信息技术又懂电子商务的复合型人才。模块化教学的操作要点分为以下四步。 (1) 学生重组:我们采用动态管理方法, 对学生进行重组, 根据学生不同兴趣, 将学生编入不同的兴趣小组。在本次研究过程中, 我们共开展三个兴趣小组:网站建设小组, 针对的是对网站的编程技术有兴趣的学生;电子商务小组, 针对的是对网络营销有兴趣的学生;办公软件应用小组, 针对的是对商务文秘工作有兴趣的学生。 (2) 教学内容重组:将教学内容分为基本模块群和专业发展模块群, 基本模块群是不论任何专业发展方向的学生都必须要掌握的内容, 专业发展模块群是对这个方面有兴趣的学生才要求掌握的内容。 (3) 模块化施教:我们在兴趣小组的教学过程中, 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同步化, 教师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目标一致化, 针对每个学生的兴趣, 开展教学, 使学生感到所学正是所要的。 (4) 反馈评价:每次兴趣小组活动之前, 教师都会提出本次活动的目标, 活动结束之后, 教师对每位学生在本次活动中的表现给予反馈, 没有达成目标的, 利用业余时间, 学生自我学习, 完成目标, 如果学生自我完成有困难, 则在教师辅导下由学生完成。

3.2 教改试验的支付条件为保证教改试验的顺利实施, 我院在试验管理、人员配备、经费等方面给予保障。

(1) 管理:首先, 学院领导十分重视教改试验, 专门成立电子商务教研室, 研究电子商务的发展方向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课题组成员在思想上取得共识, 确立教改试验的指导思想。其次, 课题组成员分工负责, 整体推进教改顺利进行。 (2) 设备:在学院领导安排下, 专门建立了电子商务实验室和多个基础操作上机实验室。 (3) 场地:电子商务实验室一间和基础操作实验室两至三个。

3.3 教改试验的过程管理 (1) 设计:

在课题起步阶段, 课题组多次组织教师学习、讨论、分析具体情况, 制订了实验的总体计划和实施手段。 (2) 实施:实验的每个学期初, 课题组都制订详细的实施计划, 每星期进行集体备课, 分析情况, 对实验效果作出及时评价, 相互交流经验, 改进方法, 并做好数据和资料积累。 (3) 评价:成立评价小组, 有意识地收集评价资料, 科学分析测评结果, 及时研究改进意见。将自我测评、评价小组测评、领导测评有机结合, 将平时测评、阶段测评、终结测评综合考虑。 (4) 监督:电子商务教研室建立本课题的教研活动档案, 并经常督促和检查活动开展情况, 每学期课题组都要定期向电商学院院长汇报课题进展。

3.4 教改试验的主要限制因素 (1) 硬件设备相对滞后:

电子商务实验室虽然拥有一百多台计算机, 但由于要完全按电子商务实验室要求来满足学生操作的硬件相对落后。 (2) 实验教材缺乏:在高职学校的电子商务专业中开展模块化教学, 缺乏相应的教材, 没有现成的教材、理论可以借鉴, 部分教材还要靠教师自行编写。 (3) 教师经验不足: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大多是青年教师, 教学经验不足, 应加强学习, 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4 教改成果描述

首先, 培养了全面发展、技能水平突出的学生。大多数学生在其原有基础上都取得了不小的进步。2004级200多名学生参加全国助理电子商务师 (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的鉴定, 第一次通过率为62.8%;2005级540名学生参加全国助理电子商务师 (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的鉴定, 第一次通过率为73%。2004级毕业生就业率达到百分之百。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通过率达到60%, 。一批技能水平突出的学生脱颖而出, 2005级3名学生2006年11月参加全国电子商务师大赛, 有三人获得了优秀奖。

其次, 确立了以市场为导向进行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依据人才培养目标, 积极而又慎重地制定、修订、实施人才培养计划, 合理地设置课程, 并根据我们的培养目标, 确定了清晰、高远并且可行的实施方案。

5 实施模块教学的几点收获

第一, 突出了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第二, 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第三, 加强了教材的专业性。第四, 避免了讲授知识的重复性。第五, 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6 实施模块教学的困难和问题

采用模块教学法, 教育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缺乏高素质、高能力的授课教师。采用模块教学, 要求教师既要精通理论知识, 又要熟练掌握实践操作技能。缺乏有权威的专业技术培训教材。模块技能培训法是一项系统工程, 它要求每位教师根据不同模块自编单元化的培训教材。编写教材对于相当一部分教师来说困难还是比较大的。它不仅仅是教师工作量的大小, 而且受教师本身知识结构、实践能力等因素的影响。

摘要:按照传统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并不是现在企业所需要的, 所以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引入模块教学法。模块教学法是把操作技术和相关理论组合在一起进行教学的一种好方法, 可以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 促进学生操作技能的形成。

关键词:模块教学法,电子商务实验室,传统教学

参考文献

[1]宋文官.编著《电子商务实用教程》 (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赵林度, 李为相.付阶辉编著.《实用电子商务概论》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

[3]李永平主编, 秦学礼副主编.《管理信息系统》.科学出版社.2004年.

专业模块化 第9篇

一、模块化教学的概念

模块化教学理论更加注重核心技能培训与现场教学实训,在将其应用在会计专业中时,需要根据具体的活动性质与活动顺序将教学活动分为几个模块,分析各个模块的关系,循序渐进地完成每一个环节的任务。所谓模块化教学,就是按照具体培养目标将知识结构划分为子模块,让每一个模块都形成自己的课程模式与教学目标,实现技能训练与知识学习的融合。在该种模式下,每个模块的训练内容都是存在差异的,每个环节的训练目的也不同,若学生某个环节成绩不理想,只要将学习重点放置在这一个环节上即可,如此,学生便可以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

二、模块化训练模式在中职会计专业中的应用模式

根据会计岗位的实际特征,各个中职学校需要积极借鉴国外的模块化教学模式,根据教学结构重新编写教材,加强教学活动与实践训练的联系,此外,还要把握好职业能力训练、专业课程构建的层次与关系,用模块化教学模式作为教学重点。模块化教学模式在中职会计专业技能训练工作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模块化教学模式在实践环节的应用。中职会计教学实践活动不需要与教学内容一一对应,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合理搭配理论,实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互补,将相同理论的实践活动进行分解,让学生进行锻炼。

另一方面,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分工方式。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极强,教师需要考虑到会计专业的特征,让学生开展实训工作,熟悉不同职业岗位的工作特征。

三、中职会计专业技能训练模块化教学策略分析

1.明确模块化教学的目标,正确划分教学模块。

在应用模块化教学模式时,教学模块的选择需要由教师制定,模块的选择要具有趣味性,此外,教师还要根据会计教学活动的社会需求、教学目标、学生职业走向确定知识模块,知识模块一般需要涵盖到工资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财务分析系统、总账系统等内容,让学生在模块化学习活动中掌握具体的操作方式和应用方式。

2.理性分析教学模块,制定周密的教学计划。

教师在选择好模块之后,需要准备相关的学习内容,在讲解知识时要具有艺术性,根据学生的兴趣与职业走向确定学习模块,将模块化学习活动与实践操作内容相结合,让学生扮演现金出纳、总账、固定资产管理者以及银行出纳等角色,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3.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

在开展模块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担任好主导者的角色,注意创设出相应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究与实践,引导学生将学习重点放置在基础理论模块上。比如,让学生掌握会计软件的安装与使用、会计信息处理流程等知识,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概念。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多应用讨论分析法、理论教学法等方式,让学生对会计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为后续模块化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4.注重会计教学的实践,提升学生技能水平。

实践模块是模块化教学活动的核心模块,这一模块强调提升学生的技能,让学生在典型会计业务模式下进行学习。在这一模块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系统的指导,引导学生动手,掌握总账系统、工资管理系统、报表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应用方式,将会计知识细化。

此外,教师要注意将实践知识模块与会计基础理论结合起来,在学生对基础知识有了系统的了解之后,即可将操作技能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细化知识模块,针对各个行业的需求,引导学生开展不同的训练活动,以企业经济业务作为具体的案例,将购销存业务处理系统、会计报表分析系统、总账系统、系统设置等内容结合起来,提升教学活动的实践性,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中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模块化教学 第10篇

1 中职模块化教学研究目的的价值

模块化教学描写叙述的是环绕着重点教学内容为中心的活动组合形式,也就是说,一个模块代表一个教学内容,在一定的时间内可以融合成一体,能检测、拥有规定的教学内容,可以根据各不相同的活动教学组合形成。教学模块的内容包含单一课程、复合式课程、几个独立相关的知识点组合而成的整体等,加强实验课程的教育,提高理论知识与实践课程的组合作用。模块化教学的目的是以解决教育中产生的实践问题为主要内容,而不是根据学科体系为主要内容。在对中职教育的执行过程中,应当对学生加强实践课程的教育,尽可能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让学生能够很好地把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的就业职位相结合,提高学生对就业职位的适应性[1]。在对课程的布置上,依据模块化教学设计相适应的课程,推翻原本陈旧的传统教学课程,如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业余课程、兴趣课程等。实施的教育方案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制定的,包括学生能力可以达到的学习目标,每个教学模块中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所占的比例,还有其需要考核的标准和模式,课程布置学习的内容要求,教学后的质量评估标准等。

近年来,通过对模块化教学的不断实践证明,模块化教学不仅改变了培育人才的模式,而且形成科学合理培育人才的有效性方案,整合资料进行分析,建立完善的校内外教育实习训练的基地,把实习训练、技巧培训、科技研发、自我鉴定和实训评价融为一体的基地,成为中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培育人才、培养技术、科技推广的重要核心。

2 中职实践教学的模块组合结构体系

在每一个实施模块化教学的环节中,都蕴含了对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内容。比如中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实践理论教学就是由电子技术基础、电路原理、电机与电力拖动基础等课程组成的,也就是最为基础的理论课程。对学生的校外实习内容主要是由与信息处理、电气自动化技术相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子技能培训、计算机技术应用等方面组成,也就是模块化教学的基本素质教育课程。而这些课程在学习教育时,大多数是采用集中式的授课方式,一般会把相应的课程安排在理论教学结束后进行教学。为了加强学生在校外的实践经验,综合所有的实践教学课程,提高学生对就业职位的认知,努力使学生完善基础的理论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有效地增强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在就业前完成所学职业技能的综合培训。

2.1 就业职位分析,构建课程思路

为了能更好地完善教育体系,构建科学的课程教学,应以学生的就业为目标导向,与模块化教学的方式相协调,做到以下几个方面:明确就业职位的工作内容,明确课程发展的阶段,明确人才的规范化要求、明确证书需求等[2]。从以上几个方面对就业职位进行分析,完善课程思路的构建,有效并快速地实现中职教育模块化教学培养人才的目标。

2.2 就业职位工作过程分析,构建课程程序

根据中职教育的先进教学理念,以教育的实践和理论为指导方针,研究适于学生在岗位工作发展的课程教学,制定与教学相关的程序开发,从就业职位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领域进行合理的分析,科学开发与学生学习领域相关的课程。而关于如何科学地开发课程体系,可以从逆向思维的分析方法进行科目课程的构建。

3 中职模块化教学方案的实施

3.1 制定培养人才方案的思路

制定培养专业的中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可以通过工学结合,不断地开发、创新和探索关于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法。为了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对自我职业生涯的规划,应当培养学生以工作能力为重点,个人素养为基础,工作发展为奋斗目标,从而可以达到强调培养人才的规范性和职业性。把校内和校外的实习训练经验相互融合在一起,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好现场模拟实习训练的有机连接,使学习和工作可以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替,才能保证学生的实践性。经过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构建与模式化教学模式相适应的评价体系。以学校为中心,国家教育行政机构为引导,通过社会职位的参与,根据每个环节对学生的教育制度进行动态的监控,建立具有实际效用的评价体系,按照评价可以得到各方面的意见反馈,对培养中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的实践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3.2 课程体系的形成

在了解就业岗位的工作过程中,模块化教学课程有非常具体化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而进一步的对就业岗位工作深入了解分析时,可以明确知道该职业对就职人员所要求具备的能力标准[3]。按照特有的专项能力对模块化教学区分规划,确定每个模块化教学的课程目标、教学方式、教学研究和教学评价等,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吸收、消化能力,更能促进学生合理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而在对模块化教学进行设计安排的同时,要明确专业、态度、技术、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

3.3 模块化教学的成就

模块化教学对课程体系的开发,使得教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空间性。不管是在模块化教学开发的环节上,还是对学生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已经完全把学生的教学任务当成自己的重要事情去完成。每一个模块教学就是每一项专业技能,学生所学的综合专业技能就是每一个模块化教学的综合内容,而学生的知识点在哪一个方面较为薄弱,就可以一目了然很清楚地体现出来。因此便提高了教师的职业道德、责任感和责任心。模块化教学不仅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还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使其不断地得到自我增值。为了增强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眼界,教师应该经常利用自己的假期进行课程的实践操作和现场调研,不断地提升自身知识,从而更好的培养专业人才[5]。对于模块化教学来说,其划分更为重要的是专业的理论化课程、基础知识课程、实践体验教学环节的相互结合,能够恰如其分地把握好基础知识理论课程必要而又够用的尺度。在每一个模块化教学中,专业的理论课程中有哪些必须用到的基础知识理论课程只有教师最为清楚,教师对于无任何用途的知识一般都采取剔除的方法,不会让其占用学生的课时却没有任何效益。按照模块化教学的区分规划,使学生具备了良好的学习空间和学习环境,而模块化教学方案的实施,在学生眼里只不过是一张普通的课程表,没有任何压力的存在,学生可以依照自身的特长和即将就业的岗位,合理地选择模块上的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郭继红,张咏梅.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75-78.

[2]韦瑞录.电气自动化专业“四方联动、三级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9(21):104-105.

[3]刘玉宾,胡健.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与实施[J].中国成人教育,2009(9):103-104.

[4]彭涛.工学结合的模块化课程结构体系开发研究[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1-6.

[5]吴学强.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1(10):66-67.

专业模块化 第11篇

一、文理科实验教学的差异性比较

1. 实验目的的差异性。

理工科实验教学的目的, 一方面是为了巩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学的理论知识, 另一方面, 在提高学生实验技能的同时,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而文科实验教学的目的, 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理解与理论知识相关的现实过程, 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与走上工作岗位后相关的多种能力。包括某项工作技能、沟通与表达的能力、决策与判断的能力、社会交往与协调能力等。因此, 理科生所体现的严谨、理性态度和文科生所体现的变通性、适应性态度在文理科实验教学目的上就得到了体现。

2. 操作对象的差异性。

理工科实验的操作对象, 是各种实验仪器和设备。因此, 实验仪器的认识、操作步骤的确定、实验数据的记录、实验数据的处理等都有一套规范化的流程。依据要求按部就班地做实验, 学生就能较快地重复出前人的研究结果。文科的实验操作对象, 主要是各类软件和已有的一些经验数据, 软件的运用和数据的统计分析对操作流程的要求存在教大的灵活性, 需要学生做更多的尝试。

3. 实验结果的差异性。

理工科实验的验证性使得实验结果具有唯一性特征。因此, 对于教师来说, 判断学生的实验是否成功, 有可以参考的正确结果。而文科实验结果既有可以判断其正确性的一类, 如会计报表数据, 也有与主观认识相关的实验结果, 如不同市场之间或不同价格之间的相关性。对于这些实验结果, 教师和学生需要凭借行业经验和社会阅历去进行判断和把握。

4. 实验作用的差异性。

验证性的理工科实验结论加深了学生对公式、定理等的理解和对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 有助于学生对这些公式、定理的应用, 以及实验操作技能的迁移。开放性的理工科实验结论加深了学生对知识产生过程的理解, 在未来的学科类创造性活动中这些结论需要得到进一步验证。文科实验结果加深了学生对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过程的了解, 提高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力和对数据的解释力。

二、文科类专业模块化实验教学模式构建

与理工科模块化实验教学模式相类似, 在构建文科类专业模块化实验教学模式时, 既需要注重于具有相关学科特征的实验体系建设, 同时也需要突出具有多学科综合性特征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

1. 根据应用型教学目标确定各个模块相应的课程结构, 建立适合于文科实验教学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在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中, 需要将素质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培养目标统一起来。从总体结构上来看, 可以将模块化实验课程体系划分为基本素养培养模块、专业技能培养模块和综合技能培养模块。基本素养培养模块着重于培养学生适应于可持续性发展需要的能力培养。专业技能培养模块着重于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职业技能, 适应于某一岗位的特殊需要。综合技能培养模块着重于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满足, 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

2. 打破单一学科框架, 重新编排课程内容, 形成各个实验模块的课程集合。

围绕着各阶段具体的实验教学目标, 把若干个实验项目根据活动时间的长短、所需的知识结构、各实验之间的相互关系等设计成若干个实验模块。可以将存在着知识结构或技能结构关联性的一些小的实验模块结合组成若干个大的实验模块, 每一个大的实验模块具有相对完整性和统一性。

3. 实验模块设计需要突出应用性目标, 根据各个岗位的具体要求把握课程改造。

模块化实验课程是基于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的需要所形成的。在学生完成各个模块化实验中, 既有与通用性岗位相适应的知识技能需要, 也有与专业性岗位相适应的知识技能需要。模块化实验课程的改造如同搭积木, 在满足相关岗位对知识和技能的组合需要中体现便利性和实用性特征。

4. 模块化实验的活动设计要体现素质核心和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 根据具体课程模块和实验内容设计相应的课堂活动。

模块化实验教学的课堂活动过程需要将学生个体的动手、动脑、动嘴统一起来, 将每个个体具体的实验活动和整个课堂的实验活动统一起来。这种统一可以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相互的交流和评价过程得以实现。

三、模块化实验教学课堂实现

1. 按各模块所需要完成的任务分配实验学时, 做好实验计划。

依据文科实验各层细分模块的目标要求, 合理分配实验学时, 强化实验过程中的各项形成因子, 逐一完成每个实验细分模块所需要达到的分类目标和综合性目标。

2. 按各实验模块特点制定相应的课堂实验内容和课堂表现测评表。

根据相应实验细分模块的目标要求, 确定学生在实验中需要完成的相关内容, 编制出能有效评价学生在实验课上相关学习成果的测评表。

3. 依据测评表在课堂实验过程中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课堂表现测评。

按已制定好的学生测评表, 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各方面表现进行适时测评, 及时给出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 激发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 根据各个实验模块内容和相关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后续的补充和完善。

根据学生对实验模块内容完成的情况以及多目标达成情况, 开展课堂实验的反思活动。对没有完成相关实验任务的学生, 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开展各项补充性课程学习活动和实验活动, 以提高学生整体的实验水平和能力水平。

四、模块化实验教学应用展望

在文科类专业中实施模块化实验教学, 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知识应用水平, 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教学相长的过程, 改善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多方面联系, 缩短学生从在校生变成社会人的角色转换时间。概括起来, 文科类专业实施模块化实验教学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作用:

1. 改变了教师布置实验内容学生接受实验任务的单一课堂实验方式,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模块化实验的实施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观念。以往学生总是习惯于在课堂上接受老师确定好的实验内容, 教师讲, 学生听, 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任务。无论是实验进度还是课前课后准备与复习, 都是老师布置的有标准答案的内容。因此, 学习不需要学生自己主动去寻找资料, 去发现问题。而在现在的实验过程中, 学生需要找到自己要着重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需要多渠道收集资料, 需要在小组中经常性地进行讨论。因此, 学生的学习时间较以往多了很多。多形式、多渠道、多场合的活动使学生学到了与生活和工作实际相结合的知识, 增长了阅历。

2. 使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使专业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由于在模块化实验中学生所面对的实验内容有多种选择, 并且是以学生相互合作的形式进行, 故每个学生都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选择任务。对于专业技能操作方面的工作, 学生可以按能力互补的原则协作完成。不仅降低了任务的难度, 同时使每位学生体验到了自己的价值, 对他人的工作成绩也有更深的认识。在互动过程中学生找到了自己需要达到和可能达到的目标, 找到了可以帮助自己发展的指导者和协作者。因此, 学生的进步较以往单纯的实验教学更为明显。

3.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促进了学科知识在工作生活中的运用和创造性活动的开展。通过在实验过程中对各种专业性问题、岗位工作问题和社会生活问题的分析、比较和学科知识的运用, 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相关专业和职业发展规律, 体会到了理论知识和实践过程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以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必要性。模块化实验过程中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进行了自主发现、自主设计、自主协调, 使自己的想象力和独创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个人的创造性潜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挖掘。

4. 打破了学科与学科、课堂学习与职业生涯之间的界限,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模块化实验教学的实施弥补了文科实验教学中缺乏真实社会情景的不足。学生在项目或任务方向的引导下, 具有了主动获取各类信息的迫切愿望, 并通过各项实际工作提高了自己多方面的能力。在实验过程中, 他们体会到了完成项目中的各项工作, 包括资料收集、社会调查、小组合作、知识运用等的重要性。与单纯地完成某一具体的课堂实验相比, 学生在模块化实验活动中可以得到更多的对问题的感悟、体验和理解, 在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方面有更大的提高。

摘要:在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 模块化教学模式借助于其能力导向和任务导向的课堂学习过程, 能较好地将学生的知行能力培养和岗位适应能力培养统一起来。将模块化教学模式应用于文科类实验教学, 一方面需要区分文科类实验和理工科实验存在的差异, 另一方面也需要重视学科与学科之间、学习与生活工作之间的共通性。在构建模块化实验教学模式中, 需要充分体现文科实验的综合性特征。

关键词:模块化,应用型,教学模式,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袁瞀, 许强, 王晓峰, 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块化教学改革研究——借鉴德国FH成功经验[J].合肥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1, 21 (4) :56-65.

[2]徐文娟.财经特色的法学实验室建设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3]倪丽娟, 陈辉.从文科与理工科实验教学差异的视角谈文科实验教学[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3, 30 (1) , 148-150.

上一篇:回采巷道布置下一篇:用心倾听花开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