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

2024-05-19

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精选11篇)

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 第1篇

2001年, 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要求高校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响应国家的号召, 各高校纷纷开设专业双语课, 用英语来讲授各类专业课程, 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如北大、清华等知名高校中专业课双语教学已占公共课的20%左右, 专业课的30%-40%。[1]

目前我国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包括如下关键要素:第一, 授课教师的国籍, 包括外教与本土教师两种;第二, 教材的语种, 可以分为纯英文教材、“英文教材+中文教材”、中文教材英译三种;第三, 教学语言, 可分为全英文、半英文半中文两种。我国高校大部分采用的本土教师授课, 采用全英文教材, 教学语言采用半英文半中文。在具体教学方法上, 由于缺乏整体的外语氛围, 西方流行的“沉浸式”教学方法难以适应国内大部分一般本科院校的专业课双语教学, 大多将教材翻译与案例教学、项目驱动型教学等方法相结合, 以达到提高英语水平与传授专业知识相结合的效果。

然而从教学效果来说, 大多不尽如人意。如王翔对湖北的6所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质量现状的问卷调研显示, 认为教学效果一般占37.4%, 认为教学效果较差的占18%。不少学生在双语课堂上仅停留在“听懂”阶段, 部分双语课堂从讲授专业知识变成了讲授英语。[2]

二、基于访谈的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笔者对中国人民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西南大学、郑州大学、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贵州民族大学、贵州财经大学等高校的部分从事专业双语课教学的老师进行访谈, 并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加以分析, 以期能够找出目前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一) 教材方面的问题

关于专业课双语教材, 绝大部分老师都是选取国外原版教材, 但对于这些原版教材如何处理的问题则见仁见智。如中国人民大学闫慧老师、华南师范大学张素芳老师、西南大学李健老师是将整本外文教材作为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紧凑、丰富。郑州大学的王平老师、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的李伟超老师、贵州民族大学的姚涛老师和本人都是选取了原版教材的部分章节作为教学内容, 并辅以部分中文教材内容。目前外文原版教材相对容易买到, 但外国原版教材未必适合国内教学需要, 如李伟超老师讲授的《信息存储与检索》双语课的教材有国外原版的《现代信息检索》, 并有中文版的翻译。但该教材和国内武大、西南交大等名校教师编著的教材内容体系差距过大, 过于偏重于前沿理论的介绍, 而国内教材大多偏重于实操层面, 两者差距过大。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只能选择部分基础理论内容外加中文版的国内教材。华南师范大学的张素芳老师讲授的《信息组织》课程和西南大学李健老师讲授的《信息行为》等课程都存在类似问题。所以合适教材的选择困难和适合的教学章节的选择困难是目前在教材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3]

(二) 学生心理与能力方面的问题

任何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都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心理与能力基础, 专业课双语教学也不例外。据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李伟超老师、贵州民族大学姚涛老师和本人的经验, 普通二本院校学生在专业课双语教学所要求的心理和能力都有所欠缺。首先, 在心理方面, 普通院校学生尤其是西部地区高校的学生普遍英语能力一般, 对于普通的英语课尚且心存畏惧, 对于专业课双语教学更是存在抵触情绪。第一, 他们对于自己的英语水平不自信, 不相信自己可以读懂英文原版教材, 面对任课教师的要求敷衍了事, 或者直接放弃。第二, 他们普遍认为自己将来工作用不到英语, 对于专业英语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特别是在贵州这些西部地区, 对外开放程度不高, 他们所接触到的师兄、师姐的工作大多应用不到英语, 因此目光短浅的认为英语无用, 英语无用论弥漫在这些学校的学习氛围中, 导致了专业课双语教学推进的困难。这点姚涛老师和笔者深有感触。其次, 在能力方面, 普通高校特别是西部地区的普通高校学生英语水平普遍较差, 阅读英文原版教材较为困难。[4]这和当地的英语基础教育水平较低和英语无用论的蔓延有关, 是难以在短时间内扭转过来的。

(三) 教师心理与能力方面的问题

首先, 在教师心理方面, 不同层次高校的教师对于专业课双语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同。在中国人民大学等重点高校, 专业课双语教学成为极为普遍的教学形式。据中国人民大学闫慧老师、华南师大的张素芳老师介绍他们学校的专业双语课已接近50%的比例, 老师们普遍重视专业课双语教学。而在福建师范大学、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贵州财经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这些省属二本院校, 专业双语课所占比例较小, 大多老师对于专业课双语教学不甚重视。如在贵州财经大学信息学院某一学期全院仅有两门专业双语课开设。其次, 不同层次高校双语专业课授课教师的英语能力和讲课经验方面差别较大。重点高校双语专业课授课教师大多有国外交流的经历, 英语基础扎实, 比较热衷于用英语讲授专业课。如闫慧老师是北京大学和英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联合培养的博士, 张素芳老师也曾在美国高校交流一年, 张素芳老师甚至将国外信息组织方面的经典教材翻译成汉语在国内出版作为双语课辅助教材。而在普通二本院校, 专业课教师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有少数英语能力较强的, 但大多数教师的英语水平较差。[5]特别是在贵州这类西部地区高校大多教师的英语水平难以胜任专业双语课的教学。在讲课经验方面, 重点高校教师如中国人大闫慧、华南师大张素芳、郑州大学王平、西南大学李健等大多有国外交流经验, 亲自接触过国外纯正的专业课英语教学, 并能把他们学习到的若干先进经验引进自己所讲授的课程之中。并且作为年轻教师, 他们还虚心向院系内从事专业课双语教学的资深老教师请教, 探索适合中国学生的专业课双语教学方法。而在普通二本高校, 首先专业双语课教师大多没有接触过国外的先进教学理念与方法, 而且身边也缺乏资深教师的指导, 基本靠自己摸索, 教学经验较差。

三、专业课双语教学改进策略

基于上述问题, 本文拟从如下方面分析专业课双语教学改进策略。

(一) 选择合适的英文教材与具体教学内容

专业课双语教学无疑需要使用具体的英文教材, 但关于某一专业课程国外有众多的英文专业书籍, 哪类书籍适合作为专业课双语教材是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以笔者讲授的《知识管理 (双语) 》课程为例, 通过在亚马逊网站查询, 国外近年来出版的知识管理专业书籍数目众多, 但从教学角度考虑, 专著没有兼顾知识管理的基础理论, 只是从某一视角对知识管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不适合做教材, 但适合做教学参考书。后来经过多方筛选, 笔者选取了Kimiz Dalkir撰写的《Knowledge management in theory and practice》一书, 该书是以教材体例来编写的, 而且自出版以来, 在美国若干大学经过试用, 已修订了出了第二版, 说明其内容编排适合教学需要。可见, 合适的英文专业课教材最好选取国外大学使用的原版教材, 各种内容较为艰深的英文专业书籍不适于做教材。其次, 在具体教学内容上, 由于国外教材大多内容繁多, 国内专业课课时有限, 难以全部讲完, 可选取部分重要基础性的章节作为教学内容。如本人主讲的《知识管理 (双语) 》课程, 英文教材虽已选好, 但该书有14章, 而课程仅有48个学时, 考虑到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专业能力, 仅选取其中的四章作为具体教学内容, 而且是最为基础的四章, 这样少而精的讲授, 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当然, 为了适应西部地区学生普遍较差的英文水平, 笔者还选用了国内出版的一本较好的中文教材作为辅助, 要求学生自己学习中文教材内容, 在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再阅读英文教材, 这样教学效果较好。

(二) 消除教学中学生的畏惧心理

目前大学生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大学生英语水平普遍不高, 他们在专业课双语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对于英语教学的畏惧心理, 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第一, 存在严重的不自信, 对英文专业教材存在抵触情绪。不相信自己能够看懂英文教材, 在还没具体看之前就先给自己定了性, 认为自己不可能完全看懂英文教材的。在具体看的过程中心存厌倦, 稍遇困难立即放弃, 并归结为自己英语能力不够。这在笔者所执教的贵州高校尤为明显。第二, 对专业课英语教学的英语听说环节存在抵触情绪。部分英语较差的同学在起初一两句听不明白就立即放弃听课, 转而玩手机或干其他事情, 导致后续教学环节越来越难以跟上。

对于上述学生的畏惧心理及其表现, 可从如下方面予以消除:第一, 尽量用简单的、常用的英语来解释较为艰深的专业词汇和内容。学生对英文教材畏惧的重要原因是英语基础较差, 阅读普通的英语阅读材料尚感吃力, 面对充斥着专业术语的英文教材, 自然会产生抗拒心理。如果能够用他们能够接受的相对简单的英语单词和句子来说明相对艰深的专业内容, 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他们的抗拒心理。必要时需要对其基础英语中的若干薄弱环节进行辅导。第二, 加强课前预习和课后测试环节。对于英文原版教材, 老师尚且要花时间去读, 对于英语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来说课前预习是必须的环节。在课后, 可利用相对活泼的形式来测试学生的学习效果。如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阐述对于本次课程内容的理解, 既考察了他们学习效果, 又锻炼了英语口语。第三, 必要时, 可通过一些英文小游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逐渐消除其对英语的畏惧心理。如可让一名同学到讲台上模仿一些动物或事物, 让其他同学猜, 并用英语表述答案等。

(三) 利用多种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除了课本, 还有众多的教学资源可供利用。首先, 网上的关于教学内容的报道视频可以加以利用。如关于笔者讲授的《知识管理 (双语) 》课程, 网上关于海尔、华为、腾讯等知名公司的组织结构调整、组织文化建设、技术创新实践等方面的报道非常多, 与本课程中知识管理实施中的知识共享、知识创新等环节相适应, 可成为课程内容的有效补充。其次, 网上有大量英文演讲和新闻等听力材料, 可在每节课的开始几分钟放一下, 营造英文教学的氛围, 使学生逐渐适应英语教学模式。如国外有个TED论坛, 专门由各类人士选取各类主题进行讲解, 其中有许多内容是学生所感兴趣的话题。如杨澜曾在TED论坛上讲过中国青年的话题等。杨澜作为中国人能上到这种国际性论坛, 这对学生是种鼓舞。最后, 目前慕课教育方兴未艾, 可从网上寻找相关的慕课资源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如《信息服务与用户》、《信息检索》等信息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都已有武汉大学的著名教授开设了慕课, 可要求学生注册学习, 慕课学习情况作为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给分的重要依据之一。

(四) 充分利用多样的教学技巧提高学生英语与专业能力

首先, 通过网络调研扩充学生的知识面。专业课是和企业、政府等的具体工作相关联的, 可通过让学生进行网络调研了解相关的学会、协会和各类组织的实践, 如知识管理这门课可让学生网上调研如下内容:第一, 国内外知识管理相关会议的议题。目前国内外知识管理相关会议众多, 可让学生搜索关注若干重要的会议, 通过会议主要议题的内容分析了解国内外知识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最新进展。如中国人大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和中国知识管理中心等相关机构合作, 已先后办了多次中国知识管理论坛。欧洲知识管理会议从2000年开始已开了10余届。第二, 国内外最受尊敬的知识型企业、知识型城市的评选结果和相关案例。MAKE (The Most Admired Knowledge Enterprise, 最受尊敬的知识型企业) 研究项目于1998年建立, 其主要目的是识别哪些在利用企业知识创造股东价值等面优秀的企业。除了全球MAKE奖研究外, 在亚洲、欧洲、北美还设置了区域M A K E研究, 以及在印度、印度尼西亚和日本的针对国家MAKE奖的研究。知识型城市的评选也先后进行了数次, 在第二次在深圳举办的知识型城市会议上, 深圳市获得“杰出的发展中的知识城市称号”。

其次, 充分利用课堂小型研讨会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6]首先, 研讨会的主题可以选取与专业内容密切相关的若干重要案例。[7]案例可以从其他书籍、专业论文等处选取, 也可以将英文教材中的英文案例让学生进行翻译作为讨论主题。以笔者讲授的《知识管理 (双语) 》为例, 通过对案例的收集、翻译、整理等过程, 学生能够将课本内容与企业、政府等组织知识管理实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并结合自身对于知识管理的理解, 有利于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其次, 围绕主题开展充分的课堂研讨。具体来说采取如下步骤:第一, 从组织形式上可将学生10人左右分为一组, 每组选取一个主持人, 该生负责案例选择、成员分工和现场组织等。第二, 先要求学生对目标案例进行精心翻译、整理、阅读、思考, 最好能将初步成果用PPT的形式展示出来。第三, 在具体研讨时由主持人负责调度现场气氛, 分配每人的发言时间, 并做最后的总结发言。第四, 老师负责总体指导和细致观察, 并在最后就各组的表现做总结发言。经过笔者的教学实践, 课堂小型研讨会有利于学生灵活运用教学内容, 提高专业能力。

四、结语

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是目前高校教学改革方向之一, 笔者在对其他高校从事专业课双语教学的老师进行访谈的基础上, 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 从教材建设、学生畏惧心理的消除、教学资源的拓展、教学方法的改善四个方面总结了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改进策略, 希望能为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略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赵武.当前我国高校双语教学模式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5 (27) :123-124.

[2]王翔.地方高校双语教学质量的现状调查及对策[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5 (6) :70-75.

[3]曹阳.论高校双语教学的现实选择[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4 (8) :154-156.

[4]王建光.提高我国大学生专业课双语教学水平的探讨[J].教育科学, 2009 (4) :34-37.

[5]张晓青, 舒水明.高等学校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 2016 (11) :282-284.

[6]郎春雷.专业双语课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的重点和平衡问题研究[J].大学教育, 2015 (10) :88-90.

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 第2篇

提升高校专业课双语课堂教学效果的思考

本文从双语教学、教学方法和课堂效果等概念出发,分析了当前双语教学课堂中存在的语言难题和非语言难题,最后从克服语言难题、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师个人修养等方面提出几点个人思考.

作 者:江爱情 Jiang Aiqing  作者单位:绍兴文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浙江,绍兴,312000 刊 名: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OXING UNIVERSITY 年,卷(期):2009 29(12) 分类号:G642.0 关键词:双语教学   教学效果   课堂  

高校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思考 第3篇

实施双语教学,有利于吸收借鉴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最新科技成果和多元文化,能够提高学生独立获取国外先进科技成就的能力,培养大批能够熟练应用外语的专业技术人才,加快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使我国的教育逐步与世界接轨。双语教学是21世纪培养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的重要教学方法,是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标志之一。[2]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加强专业课双语教学师资建设

双语教学要求教师用正确流利的英语进行知识的讲解,包括表述专业知识、分析专业理论。因此双语师资的素质是决定双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双语教师必须是专业素质和外语素质俱佳,能够在中文与英文两个平台上自由转换。对于专业课双语教师还有更高的要求,那就是要求具有开阔的专业视野和全球意识,能够引导学生进入学科前沿,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最终培养出适应国际规则的国际化人才。高校双语教学的理想师资,原则上是具有专业知识的外籍教师和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教师。目前,这两类人员在大多数高校都极为匮乏,大多外籍教师不具备专业知识,而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的普通教师,长期处在母语环境中,用英语讲授专业知识很难做到驾轻就熟,造成师资成为专业课程双语教学遭遇的瓶颈问题。

高校应当制定切实可行的双语师资培养计划,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确定培养对象,制定和实施具体培养方案。二是建立各专业双语教学小组,负责编制课程大纲、处理课程间的衔接、交流教学信息,系统化、规范化地开展双语教学;三是聘请外籍教师或留学国外多年的华裔教师为客座教授,讲授专业课或开设讲座,增强双语教学的氛围;四是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双语教师相对于用汉语授课的教师来说,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要大得多,备课工作量也远大于汉语授课。而且双语教学尚处于摸索阶段,不一定能得到学生好评。所以,学校应对于开设双语教学的教师在工作量计算、年度考核、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激发教师从事双语教学的积极性。

双语教师自身,更要努力提高英语和专业水平。实施双语教学不仅是挑战,更是机遇。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双语教师必须花费更多的精力备课,通过大量收集和阅读英文原版的专业书籍、论文资料等,对教学内容吃透,尽量用地道的英文组织课堂教学。每一堂课都要加倍认真对待,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使用英文时尽量采用简单易懂的表达方式。

选择合适的专业课双语教学教材

教材是教与学的重要载体,在双语教学中选好教材非常重要。教育部要求,有条件的高校要直接采用英文原版教材[3]。国外知名大学的外文原版教材语言纯正,视野开阔,阅读量大,可读性强,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发展动态,在教材中都有反映。选用这样的教材起点高,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些原汁原味的英语教材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潜移默化学习英语的好环境。国内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在许多专业课双语教学的教材选用上都是这样做的。

然而,对于一般普通高校而言,使用英文原版教材也会遇到不少问题。首先是国内英文原版教材可供选择的太少,批量发行的更是屈指可数,其次是学生对厚重的原版英文教材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影响学习积极性。但是最大的问题是在许多专业课程方面各国规范各不相同,符号系统、单位都不尽相同,而且许多专业课与本国现行规范联系密切,中英版教材内容有很大不同,学生毕业后大多数仍在国内谋职,首先应熟悉本国规范。为此,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是采用原版英文教材授课,同时以中文教材为补充,对比讲解。二是选择采用国内以本国规范为基础的自编英文教材。但是目前国内许多专业课并没有英文版教材出版。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在掌握大量英文原版教材和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自行编写适合本专业的英文版教材,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合理进行课程设置

专业课双语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英语学习与专业理论学习的关系,合理进行课程设置。专业课双语教学不是外语教学,其要旨还是要教授基本的专业理论与技术。初开双语教学课程,大部分学生难免遇到语言障碍,需有一个过渡期。可以在开设双语专业课之前,先修与该双语教学的课程内容接近的专业英语,将专业英语作为双语教学的基础。

学校开设专业双语课程,要根据专业设置和教师、学生的条件,有选择、分层次地逐步实施双语教学,从专业需求出发,选择某些教学条件好的课程进行试点,并逐步摸索出适合本校本专业双语教学的方案。比如首先对一些精品课程开设双语教学,因为精品课程具有影响力和示范性,可以较好的辐射和带动其它专业课程实现双语教学。高校推行双语教学,一门两门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并不能代表什么,真正能够实际起到作用的是使双语教学形成体系,而不是孤立的单门课程,每个专业应该连续系统地开设多门双语课程,使学生不断地处于双语教学的氛围中。各门课程协调进行,相互促进,构成一个整体,从而能够更好地促进双语教学效果的显现。

专业课双语教学方式要灵活

专业课双语教学采用何种教学方式要根据专业特点,教师的知识水平,学生对外语的掌握程度等多方面予以综合考虑,不断调整其教学方式。

启发式教学是所有教学推崇的方式,在双语教学中更能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双语思维的能力。教师可利用非语言行为,直观、形象地提示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以降低学生在英语理解上的难度。可以在教学中采用素材丰富的由动画、图片、图形和文字相结合的多媒体课件,有意识地在讲课中插入配有英文画外音的演示视频,或在课间播放国外的教学录像。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给学生以感染和启发。另外,由于学生看英文的能力普遍高于听英文的能力,在讲授的同时辅以屏幕显示相应内容,使得学生不仅对所讲内容能够较好地接受,同时还加深了对相关英语词汇的认识和印象,从而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在授课方法上有些教师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单词解释和句子翻译上,对于专业知识的讲解却不够重视;有的教师拘泥于教材和讲义,甚至被语言束缚了自己的授课水平的发挥,导致课堂上缺乏学生的参与,缺乏互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未充分调动起来。双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对一般知识和复习性内容使用英文讲解,而对难懂的内容,视学生接受情况可以穿插中文,使学生实现一个循序渐进的接受双语教学的过程。课堂上教师应多提问或组织小组讨论,要求学生尽可能用英语表达。可以通过举行英语学术报告,用英文撰写学术论文等方式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表达专业知识的能力。

双语教学是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和必然发展趋势,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事实证明,双语人才较多的国家和地区,接受国际先进科技的速度大大提高,有利于先进技术的引进及本国技术的创新。高校应根据自身的条件不断探索,循序渐进,创建出有自己特色的双语教学之路,努力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真正实现双语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RICHARDSJC.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辞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双语教育原理[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7.

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 第4篇

自从教育部在教高【2001】4号文件中提出双语教学要求以来,全国各高校积极投入双语教学的实践中,努力探索双语教学的成功模式。但是,从作者检索到的资料看,双语教学在国内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成功的模式,甚至对双语教学还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广西大学信息管理专业对双语教学进行了多年的试行,探索行之有效的双语教学模式。为了解双语教学效果,寻求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途径,我们对参与双语教学的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和座谈。调查问卷参考了教育部本科双语教学调查问卷,同时结合三名双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综合设计而成。问卷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设计:

①学生是否能接受双语教学?他们对双语教学的认知情况怎样?

②学生认为双语教学应该如何实施?

③学生在双语教学中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④双语教学的教学效果如何?如何进一步改进?

⑤学生对双语教学有何建议?

我们选择2004级和2005级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他们填写问卷的时间都是入学第5个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后,均已接受相同的3门双语课教学。这样选取调查样本的好处是,样本条件相似,便于从微观的角度进行深入细致调查。共发放问卷81份,收回81份。虽然问卷数量不多,但是从收回的问卷看,学生参与填写问卷的热情较高,他们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很多建议,问卷质量较高。从回收的问卷可统计出,被调查学生66%通过了国家英语四级考试,其中15%还通过了六级考试,34%虽未通过四级但已达到学校外语教学的基本要求,没有学生低于学校外语教学基本要求。他们对自己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描述是阅读能力较强,写作能力和听力一般,说的能力比较欠缺。

调查结果与分析

1.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态度

我们设计了3个小问题来了解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态度,分别是“双语教学是否有必要”、“双语教学是否应该稳步增加”和“每周用于双语课程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统计结果显示,86%学生认为双语教学是有必要的,且88%学生认为双语教学应该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稳步增加。对于课外学习时间,51%学生表示每周学习双语课程的时间超过2小时,每周花半小时和一小时的学生比例分别为l0%和29%,10%学生课后没有投入时间来学习,而据学生在座谈会上反映,他们课后学习时间远远不止2小时。综合这三个小问题,我们得到的结论是:该专业绝大多数学生赞成实施双语教学,并认为双语教学应该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稳步增加,他们课下花了很多时间在双语课程的学习上。

2.教学效果

问卷中有3个小问题可以反映教学效果,分别是“您觉得自己能否适应所开设的双语教学课?”、“您觉得采用双语教学后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和“学完双语教学课程后,您的收获是什么?[可多选]”。对于第一个小问题,8%学生表示一直能够适应双语课,83%学生认为自己“开始不适应,慢慢适应”,9%学生认为自己一直不适应双语教学。对于双语课堂教学效果,5%学生表示“听不懂、不想听”,54%学生表示“想听、能听懂”,4l%学生想听而听不懂。对于双语教学的收获,绝大多数学生表示双语教学给他们带来了收获,仅10%学生认为带来了学习的负面影响并产生厌学情绪。6l%的个案百分比认为提高了外语水平,59%的个案百分比认为“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39%的个案百分比认为‘擘握了前沿学科知识,开阔了国际视野’。综合上述调查可知,我们的双语教学取得了初步成功。但是,仍有近半数学生反映课堂教学想听而听不懂,他们希望双语教师加强学习,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双语教学水平,让更多学生听懂双语课。

3.学生对双语教学的认知

基于对教育部双语教学文件的理解,我们将本科双语教学的目标确定为三个层次:首先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其次要提高外语使用水平,进而开拓国际视野和学习国外先进教育理念。我们设计多选题“您认为双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什么’来考察学生对双语教学的认知情况。认为双语教学是为了‘A.提升专业知识和能力”、‘B.提升外语知识和能力”、“C.开拓国际视野和意识”和‘D.学习国外先进教育理念”的个案百分比分别为56%、61%、37%和32%,同时选ABCD的百分比仅为17%,认为双语教学仅仅是为了提升外语知识和能力的占到了20%。由此可见学生对教学目标的理解还比较模糊,误将双语课与英语课等同,甚至有44%学生不清楚双语教学是为了学习专业知识,这提醒我们,需大力加强对双语教学的宣传。双语教师的授课也应强调学生加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只有目标明确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4.学生学习双语课程的最大困难

对于“您觉得学习双语课程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可多选】,统计结果显示,选择“听力”、‘饲汇量”、“口语表达’、“阅读速度”和“时间或精力不够”的个案百分比分别是15%、64%、27%、47%和32%。由此得知,词汇量是学生在学习双语课程中最大的障碍,由于教学资料中生词太多,导致阅读速度很慢,查阅生词花费了大量时间,获取知识的效率很低。

5.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建议

双语课程的开设:从统计结果看,72%学生认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都适合开展双语教学,而24%学生认为任何课程都可以进行双语教学,仅有4%学生认为公共基础课适合开展双语教学。关于双语课程的开设学期,学生对于哪个学期开设双语课态度并不统一,四个选项的支持率差别不大,其中‘第二学期”、“第三学期”、‘第四学期”和‘第五学期”的支持率分别为24%、39%、12%和22%。关于开设频率,64%学生认为每个学期开设一门双语课比较合适,认为“每年一门”、“两年一门”和“无所谓”的学生比例分别为17%、2%和17%。作业与考试形式:对于双语课程的考试,96%学生认为试卷应该用英文命题,27%学生赞成用英文答题,20%学生反对英文答题,他们认为英文答题会大大阻碍他们表达专业知识,他们担心出现题目会解但用英文表达不出的情况,而49%学生认为应该允许自由选择中英文来答题,这样不会影响其表达。对于平时作业,尽管英文答题会遇到很多困难,但由于可借助英文词典等工具,所以88%学生表示可接受用英文答题,他们还认为,通过用英文完成平时作业,可大大提高英语使用能力。

教材:被调查学生普遍认为双语课程应注重学习国外先进知识和教育理念,而且,国外教材由浅入深地描述,比较符合读者的思维习惯。统计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应引进原汁原味的英文原版教材,只有10%学生建议采用国内编写的外文教材或讲义,而值得注意的是,42%学生认为在采用原版教材的同时应配有中文注释的导读本。

双语调查的启示

针对以上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1.国内高校开展双语教学时机已成熟

自从教育部出台文件号召全国高校开展双语教学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在我国的不断拓展,国内双语教学不断升温,双语教学已经被大学生认可和接受,他们表现出学习国际先进知识和先进教育理念的强烈渴望,这说明在高校中开展双语教学的时机已经成熟。

2.加强双语教学目标的宣传

从调查可知,被调查学生的学习目标与双语教学的教学目标并不一致,有近半数学生不知道双语教学是为了学习专业知识,甚至有两成学生认为双语课是为了学习英语知识。这说明我们的宣传工作还没有做到位,这需要学校、教师与学生三方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双语教学是借助英语学习国外先进知识与技能,英语是工具,基本目标是专业知识的提升,副产品是开拓国际视野、领会国外先进教育理念。

3.解决学生在双语课程学习中的困难

在双语课程的学习中,学生遇到了很大困难,他们学习国外先进知识的瓶颈在于英语知识的缺乏,主要体现在专业词汇的缺乏和使用英文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上。我们的解决方法是,双语教师在课前将教材中的专业词汇和四级以上词汇的英汉注释发给学生,这样不但可以统一对专业术语的翻译,也可以减少学生查阅词典的时间,使他们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对于英语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的欠缺,我们认为应该在大学英语及专业英语这两门课程的教学中先行解决,我们建议,将大学英语、专业英语及双语课程的教学结合成一个单独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课的教学应解决双语课程需要的词汇量及英语应用能力,包括听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专业领域常用的专业词汇,这样可为专业课的双语教学打下基础,而双语课的学习则可巩固大学英语和专业英语课所学知识,三者相辅相成,不但可以解决以往大学英语教学实效低的问题,还有助于双语教学成功实施。

4.双语课程如何开设

从调查分析可知,双语课程在学生具备一定英语基础的情况下开设效率更高些,各学校并不需要对双语课的开设学期一刀切,可视本学院学生的英语水平来决定开设学期。重要的是,不要让双语课变成让学生学习英语生词的课。如果双语教材中有一半以上的生词,则此双语教学效率必然低下。从调查结果看,具备四级水平的大学生接受双语教学要容易些。

另外,据学生在座谈会上反映,他们在大学一年级要学习高等数学及大学英语等公共基础课,这两门课程课时多,学分重,课后作业也多,这两门课程的学习占用了他们大部分时间,而且,学习压力也很大。他们希望在此阶段开设的双语课不要过多占用他们的学习时间。

5.对双语教师的建议

虽然调查结果显示我们开展的双语教学取得了学生的认可,但是仍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譬如,学生认为双语教师不但要口语发音标准,还要专业水平高,要能熟练用英语表达专业知识。所以,双语教师需不断提高自身英语水平,探索有效的双语教学方法,使更多学生能接受双语课。

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 第5篇

关键词:双语教学 测绘地理信息专业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b)-0131-01

实施和研究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深化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历史性新挑战。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通知》,要求全国各高校开设双语教学课程[1]。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测绘地理信息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地理信息专业人才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人才之一。为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人才,我国部分重点院校的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相继开设了双语教学课程。笔者对我国部分重点高校的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双语教学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从目标定位、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探讨目前我国高校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1 正确的目标定位是双语教学顺利实施的前提

“双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双语教学使学习者能达到同时使用母语和外语进行思维,能在这两种语言之间根据交际对象和工作环境的需要进行自由切换”[2]。调研结果显示,教师与学生均对双语教学目标定位的理解存在偏差。教师方面:部分教师认为双语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测绘地理信息专业词汇,并阅读相关专业文献,最终实现学生专业外语水平的提高;部分教师认为英语教学会影响学生对课程重点的理解,因此需要适当控制英语授课的课时以保证教学质量。学生方面:部分学生认为外语授课影响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消化;还有部分学生将双语课程与专业英语等同起来,单纯追求专业词汇的掌握量。这些认识偏差的产生,主要是师生没有对双语教学的目标定位做出正确的理解。结合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以及我国具体国情的需要,高校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双语教学的目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提供学生专业外语能力进而促进学生更有效的获取专业知识;第二,培养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使学生具有国际视野和适应力。在这种目标定位指引下,不同的高校要根据自身实际条件,因地制宜的制定目标定位和开展规划。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双语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

教师的外语水平和专业能力直接决定了双语教学的质量。调研显示,测绘地理信息类双语教学人才极为匮乏,绝大多数教师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虽然专业知识功底扎实,但是不能很好的驾驭外语授课。因此,制约我国测绘地理信息类双语教学的瓶颈是优质双语教师资源的稀缺,当务之急是尽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语师资队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最重要的是加大培养和引进的力度,分步骤、有计划地引进海外高级人才,聘请外籍专业教师来校授课,并对现有的师资进行专业的培养和培训。对于有条件的高校,可以选派正在承担双语课程的教师出国访学或研修,提升自身素质和外语水平,并学习国外双语教学的运作模式和方法,最终带动我国测绘地理信息类双语教学的发展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

3 有效的教学管理是双语教学开展和推广的保障

调研结果显示,目前我国测绘地理信息类双语教学管理模式雷同,缺乏弹性。此外,一些管理规定严格划一,脱离学科教学实际,无法有效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双语教学的开展和推广。因此,双语教学管理应从测绘地理信息学科的实际出发,建立一套规范且切实可行的管理体系。首先,避免双语教学的简单化和形式化,为教师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鼓励教师进行改革和创新,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达到良好的双语教学效果。其次,将双语教学纳入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内,合理并科学设置相关课程,保证每学期有一门专业课程使用双语教学,促使双语课程不间断。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考虑到学生的知识体系和适应能力,由易入难循序渐进,逐步过度到全外语教学。第三,在采用国外先进和经典原版教材之外,对国外教材进行消化和吸收,并积极编写符合我国国情的外文讲义和教材。最后,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上,建立针对测绘地理信息类的指导和评价体系,通过建设示范课程以及专家面上课程跟踪听课等手段,带动我国测绘地理信息类双语教学的推广和深化。

4 结语

我国高校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双语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但由于语言环境的缺乏,大部分高校还难以实现纯粹的双语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测绘地理信息类学生“国际化素质”的提高。只有在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共管、监督、和齐抓下,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与氛围,以及在学生和教师重视和积极参与下,才能逐步促进测绘地理信息类双语教学的发展,实现双语教学的高层次目标,最终推动我国测绘地理信息类教育与国际接轨,为我国测绘行业的发展提供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1.

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 第6篇

关键词:双语教学,本科教育,专业课,现状,对策

自教育部颁布教高[2001]4号文件以来,双语教学已陆续在全国大多数高校开展。许多省属高校也积极开展了双语教学。双语教学在加快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方面已初显出重要作用。然而,与沿海发达地区重点高校以及教育部直属院校相比,各省属高校双语教学工作开展缓慢,力度有限,遇到了诸多的困境,也暴露出自身的短板。不少省属高校双语教学工作只能停留于现状,无法得以发展,有的甚至出现无力维持下去的尴尬境地。对此,各种评论和质疑频频出现[1][2],省属高校双语教学已成为许多教育者和教育研究者共同关注的课题[3][4]。本文针对各省属高校双语教学的现状,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总结了阻碍发展的主要因素,同时结合近几年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发展对策。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与那些重点大学相比,省属高校在师资力量、生源质量及教学经费投入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差距。这些先天性的不足和劣势,决定了他们开展双语教学工作时存在着如下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足,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目前在不少的省属高校中,对双语教学的认识还不够统一,甚至存在认识上的误区[5]。有些满足于现状,不肯花力气加以改进和完善;有的抱着观望的态度,工作并没有落到实处;有些停留于应付评估、检查等形式上;有的甚至怀疑其效果、存在的价值,认为就目前省属高校教师和学生的英语水平,双语教学效果无法保证。省属高校双语教学没有引起部分学校和师生的高度重视,未能从长远的战略高度来考虑其可持续性发展问题。所有这些思想认识上的不足都导致其双语教学发展缓慢,双语教学工作开展十分困难。

(二)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存在师资数量和质量上的不足

双语师资的严重缺乏是导致双语教学在省属高校难以推广的最关键因素[6]。相对于重点高校而言,省属高校的双语师资力量显得十分薄弱。重点高校中承担双语教学任务的多为有多年留学经历的优秀“海归”或专门派送国外进修的双语教师。他们的英语水平、专业知识和能力都非常出色。而省属高校目前的情况是,优秀“海归”招不来,又没有足够资金送校内教师出国进修。而本校外语水平较高的教师一般又不具备专业知识,懂专业知识的教师其外语水平,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相对较低。这种不利因素极大地限制了双语教学的开展。

(三)学生素质高低不一,英语基础、专业基础不够理想

目前的高考招生制度和近几年的大规模扩招使得省属高校学生的素质呈明显下降态势。双语教学时学生外语水平和专业课基础参差不齐,这也是省属高校双语教学可持续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难题。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其自身素质的高低是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

(四)教材缺乏,选择受限

教材是实施双语教学的关键之一[7]。而在省属高校中,缺乏相应的双语教学教材是一个普遍而复杂的问题。国外原版教材价格昂贵不必说,内容安排上与各学校实际教学内容和要求也存在较大的脱节。另外,由于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上的差异,国内重点高校的教材也难以直接采用。而编写教材一方面受到自身水平限制,另一方面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大力支持,缺乏相应的资金支持。双语教材的使用与建设对省属高校双语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考评监督机制不够完善

对于许多省属高校来说,双语教学的考核、评价制度还处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中。这使得省属高校双语教学在实际推进中遇到了不易操作、不便操作等问题,导致了学生的不理解、不重视。另外,还存在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的额外工作得不到认可,积极性得不到发挥等问题。

二、可持续性发展的对策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统一思想认识,由点到面循序渐进推进双语教学

代表着21世纪我国教育发展方向的“双语教育”是我国走向世界,与国际接轨的必然选择。双语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它不是某些重点高校的特有权利,省属高校教师、学生也有学习应用的权利。其目的是为了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紧跟世界科技发展步伐,追踪科技前沿,夯实学生利用外语学习能力、培养初步的研究能力、养成终身利用外语可持续发展学习的能力。双语教学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不能把双语课等同于外语课或专业外语课,如果那样就有些主次不分、本末倒置了。

双语教育的实质是用教学语言来掌握学科知识,同时促使语言应用能力的发展。双语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在牢固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熟练应用外语这一工具来学习并及时掌握新的知识与信息,加强交流能力,力争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外语沟通能力的创新型的国际化高素质人才。在我国目前的形势下,双语教学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作,需要有教师、学生、学校和整个教育大环境的配合。面对种种困难,省属高校在推进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切忌急功近利,一哄而起,而应该采取分阶段、分专业、由点到面、有重点、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探索,积极稳妥、有计划地推进此项工作。具体而言,在实施双语教学过程中可以秉承“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原则。在双语教学工作部署中,率先选择那些师资和其他教学条件相对齐备的传统优势专业和课程进行双语教学试点,使用重点手段,做深做透,以起到示范效应。待成熟后,再逐步推广,以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

(二)加强政策支持力度

为推动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各高校、院系务必、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和激励机制;给双语教师以不同程度的资金支持,用于双语教师的培训、学习、交流、进修等方面;通过双语教学课程教改立项进行课程建设,并积极鼓励相关教师对双语教学展开理论探讨和实践摸索;学校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为双语教学提供方便、配备必要的设施。不仅如此,学校图书馆要有足够的相关科目的英文书籍以及充分的网上英文资源,为学生和教师英语学习、上网查阅资料等提供方便。

(三)多途径积极建设双语教学师资队伍

合格的双语教师是保证双语教学顺利开展的先决条件,因此,各省属高校必须尽早着手解决双语教学中突出的师资问题。各省属高校要从本校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多途径、多方面进行双语师资队伍建设。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尝试解决突出的师资问题。

1.根据学校的需要,积极聘请外籍教师、“海归”校友或其他高校双语教师进行学科教学、示范,以点带面进行有效的实践。有条件的高校可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健全发展骨干双语师资力量,或与国外的高校合作办学,互派教师交流学习。

2.重点立足于内部发掘培养。不少省属高校根本就引不来、也留不住优秀人才。因此,要特别注重本校青年教师双语教学能力的培训与提高。当前省属高校中有一批英语水平较高的中青年教师。学校有关部门应加强激励制度建设,为双语教师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充分发掘潜在的双语教师资源。对英语基础较好、有意参与双语教学的青年骨干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包括聘请外籍教师在内的多种方式进行语言训练,帮助双语教师提高英语水平和语言应用能力。

3.多数省属高校各有自己的优势与特色专业,也有相应的优势双语师资。在双语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可以定期组织各高校相同或相近专业的双语教师进行相互的沟通、交流与学习。

4.利用假期聘请一些相近专业的国内名校或其他省属高校特色优势师资来校进行师资培训、交流探讨。这样借助优势师资带动弱势师资,实现省属高校双语师资的稳步快速发展。

(四)加强学生素质培养,提高基础英语水平,对学生因材施教,实行分层次教学

学生的素质、英语水平直接关系到双语教学能否有效实施。省属高校要加强外语以及专业课教学研究与改革的力度,拓宽外语教学的视野,大力营造外语第二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外语的机会,积极发展学生用外语进行思维、表达、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在课程设置上,要将双语教学安排在基础英语课程之后,形成四年不间断的英语学习过程。同时,在双语教学中要对学生因材施教,尽可能实行分层次教学以获得最佳的双语教学效果。

(五)引进和自编教材相结合,科学合理地确立合适的双语教材

从“原汁原味”角度看,应当遴选出合适的国外同类教材,避免难度深浅不一。近年来,国内重点高校的双语教材建设发展较快,也可以选择国内重点院校或优势学科院校已有的相应的双语教材,可是目前这类教材还比较少。因此,各省属高校在开展双语教学几年后,结合教学实践和教师的心得体会,可以鼓励教师编写适合自己专业教学的讲义或教材。因为,原版教材或引进教材往往与实际教学内容和要求有较大脱节。从长远来看,应鼓励教师自主编写外文教材或对引进教材进行必要的补充、增减和完善。采取引进一消化吸收一改编一自主创新这一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路线,科学合理地确立适合本校发展特色的双语教材。

(六)利用完善的网上资源,实现网上资源共享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突破有限的课时限制,各高校应该鼓励教师将双语教学资源上网,将教学大纲、课件、讲义、习题、课外资料等挂到网上,方便学生提前预习、课后复习,有利于学生自学和获取更多的信息,也可以让教师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更多的教学内容,保证传授足够的教学内容。同时,通过开设网上论坛等途径提供方便快捷的交流服务。

另外,资源共享是解决资源分配失衡及资源紧缺问题的重要方式。为解决省属高校双语教学资源紧缺问题,有必要搭建省属高校双语教学资源的交流平台(至少搭建校内平台),教师可以以会员制身份自由发布双语教学相关信息和资源,进行交流讨论,实现双语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这样可以实现低成本高产出,有效整合省属高校双语教学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同时有效地缓解省属高校双语教学资源紧张的困境,促进双语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

(七)加强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研究,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好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及教学手段可以大幅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针对省属高校教育的现状以及学生自身的特点,双语教师须借鉴国内外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践。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可以按照“一渗透,二整合,三融入”的原则进行双语教学尝试。在不同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索式、导向型、渗透型教学方法,相互交流,积极互动。双语教师要注重强化不同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逐渐形成一套适应所授课程特点的混合式教学方法。在课堂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督促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和思考。另外,在双语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积极采用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制作丰富的规范化多媒体外文课件。运用声、光、电等多种手段结合板书使得双语教学更加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效果。对于大多数工科院校,许多课程实践性很强。因此,学生只会解决单独的、理想的问题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给定一些与实际过程比较接近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学习、自学等途径独立解决,独立操作。可以通过设置部分与双语课程相配套的实验和课程设计来进行双语教学以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另外,教师要创造条件,借助模型教具和演示实验给学生更直观、更强烈的刺激,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基本技能。例如,在讲解填料塔填料时,让学生触摸、传看拉稀环填料、舌型填料和三维螺旋型填料等填料模型,对学生很快理解填料概念、工作原理、填料类型、结构与性能是很有必要的。

总之,双语教师在双语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实效,勇于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利用种种可能的教学手段与条件,传授最好和最有用的知识给学生,教会学生如何学,而不仅是学到什么,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探求有关知识,运用所学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语言能力在各种活动中得到强化与提高,从而实现专业知识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步提高。

(八)建立合理监督机制,完善科学的考评方法

各相关院系要在有关职能部门的组织指导下建立双语课程的论证、申报制度,严格执行申请执教教师的准入制度。建立符合双语教学规律的教学过程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以明确教学目标,建立比较完善且易操作的评价体系加强教学过程的监督与管理。要针对教材选用、备课、授课、讨论、作业、考试等诸多教学环节,制定双语教学规范、规程和质量标准,要提出具体要求,并且落实到位,定期进行检查。此外,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和能力的考试、考核方式也非常重要。要从过去单纯的一次性命题考试中反思、借鉴国外评价体系,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因材施教,采取灵活的考试方式,对多种考试评价方式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的最终成绩可包括平时表现、作业、期中测验、课堂大作业、期末考试等多方面,并赋予合适的权数进行全面的评价。

双语教育是我国走向世界,与国际接轨的必然选择。双语教学不是某些重点高校的特有权利,省属高校教师、学生也有学习应用的权利。当前形势下,各省属高校应结合本校的实际和目前条件,对双语教学的开展进行准确定位,要分层次、分步骤、有计划地实施,形成合理的课程结构。多渠道积极建设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加快教材建设步伐,大力促进双语教学方法、模式、手段的改革,建立合理监督机制,完善科学的考评方法,营造良好的外语环境,努力提高双语教学质量,以真正有效地达到双语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培.双语教学:热点问题的冷思考[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2,(3).

[2]蔡明山.地方院校双语教学不可冒进[J].陕西教育, 2009,(1).

[3]汤东.中外高校双语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11).

[4]师黎,常永英.开展双语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高等教育,2006,(6).

[5]孔繁津.四川省属高校双语教学的现状与前景探析[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2009,(1).

[6]宫世云.我国高校双语教学涉及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初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1-2).

普通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的几点建议 第7篇

关键词:双语教学,专业课程,教材选择,教学方法

1 概述

2001年, 国家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 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 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 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的教学”。近十年来,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国际交往越来越多, 英语与专业兼优的人才的供不应求。为应对人才需求的变化, 我国高校通过推动双语教学, 全面提高大学生使用英语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 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实际上, 双语教学作为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已经成为我国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和重点研究内容。

相对传统教学方式而言, 双语教学是一次全新的探索。某高校问卷调查表明, 学生认为双语教学有助于学生熟悉本专业领域的国际发展动态, 掌握与专业相关的科技英语的表达, 有利于了解国际化教育模式。某地区高校双语教学的现状问卷调查表明, 大部分学生认为双语教学不但可以提高英语水平, 而且可以拓宽专业的视野。这些都表明学生对双语教学持肯定态度。实际上, 双语教学不仅是当今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要, 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双语教学在中国普通高校的进一步实践是大势所趋, 是必然的。

2 本科课程双语教学中的问题

目前, 我国普通高校双语教学仍存在不少问题。某高校对一个班级的问卷调查表明, 有71%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障碍是英语语言能力的不足, 汉语与英语结合的方式普遍受到了学生们的认可。大多数同学认为英文原版教材的价格难以接受。60%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的初级阶段课堂教学中文和英语结合的方式比较合适。34%的学生认为双语课堂的知识点不宜太多, 讲授的速度不宜过快。大多数学生表示双语教学应该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 教师应采取创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满足学生对双语课程的需要。从以上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 在实际教学中存在双语教材不配套、双语教学方法不合理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影响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 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2.1 双语教材不配套

现在许多的双语教学不得不面对教材滞后的问题, 某些适合开设双语教学的课程没有任何类型的双语教材可用。有些双语教学课程虽有双语教材可用, 但不得不面对一些实际问题。如英语表达地道流畅的原版教材价格高, 内容偏难, 影响中国学生的使用和理解。改编或自编英文教材虽然符合中国教学的特点和思维方式, 但语言不够地道流畅, 相应地体系结构和教材的配套建设远不如原版教材。

2.2 双语教学方法不合理

目前公认的双语教学方法有三种, 分别为浸润型双语教学, 过渡型双语教学和保持型双语教学。浸没型双语教学全部采用英文的教学资料, 同时完全使用英语进行教学。这种方法课堂英语使用频率较高, 对教师和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较高, 容易伤害学生自信心。过渡型双语教学需要交替使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进行教学, 英语和汉语文化背景区别易导致学生思维方式混乱。保持型双语教学以中文为主, 辅以英文介绍特定事物, 这种方法更加直观, 有利于学生理解接受相关的资料, 但难达到双语教学的目的。实际双语教学中, 教学方法单一, 不同的学习阶段总是采用一种方法, 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2.3 不能正确区分双语教学和专业英语教学

有些普通高校的双语教学在实施过程中逐渐变为专业英语教学的延续, 教学方法和理念仍采用专业英语的模式, 不能全面提高大学生使用英语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导致老师和学生忽视双语教学的本质, 又回到了专业英语教学的思维模式中, 混淆了双语教学和专业英语教学。

3 本科课程双语教学再发展的几点建议

3.1 选取适合的双语教学教材

双语教材是撰写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和安排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 其在双语教学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必须根据一定的原则进行选择才能更好地深入开展双语教学。对于双语教学而言, 首先, 双语教材的选择应遵循语言地道与专业并重的原则, 就是选择英文原版同时专业性质强的教材, 这样既可以保证教材内容纯正和完整, 更客观地反映教材的真实内容, 又可以提高学生熟悉国外专业发展动向的能力。其次, 双语教材的选择应遵循知识系统与难易适中的原则, 就是要考虑国内的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 要考虑教师素质和学生的接受能力, 双语教材要尽量贴近学生, 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领会教材的内容, 同时也可提高学生主动性与积极性。最后, 双语教材的选择应遵循价格合适的原则, 要考虑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 双语教材的价格要适中, 同时提供一定数量的参考书, 使学生可以借阅, 降低其学习的成本。总之, 双语课程的教材应选用优秀的国际经典教材, 同时辅以国内的经典教材作为中文参考书。

3.2 采用合适的双语教学方法

考虑到普通高校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接受能力, 绝大多数学生课堂上要想听懂全外语讲授的专业内容是非常困难的。双语教学应根据学生的特点, 因材施教。遵循由浅入深, 集腋成裘的原则。应采用稳健的教学模式, 教学初期, 以汉语讲授为主, 英语为辅的原则, 循序渐进, 逐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通过课前复习和课后预习, 不断提高知识教授的连续性;教学中期, 采用双语并重的原则, 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用英语回答问题, 增加课堂英文互动的机会。教学成熟期, 采用英文为主, 汉语讲解难点的原则, 全英文多媒体课件教学。当然, 每个阶段要灵活掌握, 主要看学生的接受情况而定。

此外, 还应加强国外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英文原版教材的教学内容。

3.3 正确看待英语教学、专业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的关系

英语教学、专业英语教学是双语教学的基础, 双语教学是英语教学、专业英语教学的延伸和应用。英语教学讲授语言, 专业英语教学是讲授与专业相关的语言和专业知识, 双语教学是以英语为手段, 讲授基础或专业课程的相关知识。因此, 普通高校教育首先要加强外语教学, 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的应用能力, 为专业英语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 开设专业英语课程, 让学生掌握一些专业词汇, 具有初步的专业英语阅读能力。最后, 开设双语课程, 全面提高学生通过英语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通过专业英语的学习, 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词汇, 减轻了双语课程学习专业词汇的压力, 这样教师可以把双语教学的重点放在专业语言的整体把握上, 有助于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

结束语

普通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资源, 设立明确的双语教学目标。首先, 做好基本工作, 包括选择合适的双语教材, 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 提升学生语言的水平。其次, 应建立良好的教育环境以适应双语教学的发展, 通过一系列措施给师生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体验双语文化带来的快乐。勇于创新, 不断发展中的双语教学必将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Richards, J C.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2]白少君, 乔磊等.陕西高校双语教学评估体系设计[J].理论导刊, 2010 (2) :87-88.

[3]罗畅.在西南大学开展双语教学的思考[J].西南农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4) :186-188.

[4]吴平.五年来的双语教学研究综述[J].中国大学教学, 2007 (1) :37-45.

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 第8篇

我国自加入WTO以来, 面临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面临着机遇的同时, 也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高校担负着为社会提供各行业、各领域, 合格人才的重任, 面对着如何使本校的学生迅速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 更具有竞争优势, 已经成为高校必须要考虑和解决的现实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学质量, 而双语教学成为一个重要的因素。

国家教育部经过社会调研, 敏锐的发现了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于2001年颁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 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该文件明确提出, 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 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双语教学。在进行双语教学时, “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所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 要先行一步”。文章虽然没有规定, 会计专业要开展双语教学, 可是由于金融与会计存在的密切联系———可以说不懂会计的专业知识, 将限制金融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所以很多高校, 把会计课程作为金融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 在开展金融、法律等双语课程的同时, 也开展了会计专业的双语教学。而且为了加强双语教学的力度, 保障双语教学的顺利实施, 教育部还将双语教学的比重作为评估的一个硬性指标。

二、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双语教学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教材选择原版外文教材, 老师用外语授课, 尽量避免在课堂上讲汉语, 此种授课方式难度系数较大;二是教材用的是外语原版教材或者是授课教师的自编教材, 授课时用中文, 接近于翻译, 此种授课方式难度相对较小, 因此较为普遍。会计专业的双语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 在高校进行会计专业双语教学是可行的。原因有四点:

第一, 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的要求。2006年是中国加入WTO过渡期的最后一年, 中国会计准则必须与国际接轨。而国际会计标准也开始趋于全球一体化。高校是培养人才的直接主体, 展开会计的双语教学是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要求, 世纪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使高校的双语教学成为可行。

第二, 有教育部的大力支持。“4年后要使60%以上的大学本科毕业生解决英语听说问题。”2007年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尧学在西南政法大学强调了双语教学的趋势。对于聘请双语教学教师的项目由教育部给予适度资助。

第三, 学校顺利通过评估的客观需要, 也使学校的教学重点转移到双语教学的改革中来。自教育部将双语教学在提高高校教学质量中明确下来, 并将其作为评估一个硬性指标以后, 学校就加大了针对于双语教学的投资, 从改善教学环境的软硬条件出发, 到师资力量的强化, 已经开始注重为学生创造更加优越的双语教学的学习环境。

第四, 懂会计专业英语的人才供应严重短缺与需求旺盛的强烈反差, 也使会计双语教学成为可行。2007年薪酬排名, 十大行业公布, 顺序为金融业、高科技企业、房地产业、咨询服务业、传媒行业、汽车行业、消费品行业、医药行业、能源化工行业、制造行业。金融业排在第一位, 房地产、咨询服务业, 分列第三位和第四位。这三个行业都离不开必要的会计专业知识。所以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和其他专业的毕业生相比, 具有更大的执业选择范围。目前, 随着跨国公司的进入, 对于懂会计英语人才的需求呈上升的趋势, 可是供应却成了问题, 高薪的职位很多, 能满足要求的很少。导致世界上著名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纷纷进入中国市场, 进行职业证书的培训。如国际注册会计师证书 (ACCA) , 国际注册管理会计师证书 (CIMA) 等。自ACCA在国内启动以来, 到目前也不到1万人。可见会计双语人才培养的空间很大, 高校会计专业双语人才培养也该提上日程了。

三、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实施步骤

培养一批精通外语、掌握国际会计准则的高素质财务人才是中国教育界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 开展会计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高校并不多, 双语教学正处于摸索的阶段。在全国范围内, 会计专业课程难度较高的双语教学———即采用原版外文文献, 包括社会的培训机构只有14所。开展会计双语教学学校有中新国际财经, 北京涉外教育学校等。当然很多高等院校仅仅是基础课程的难度较低的讲授。如何开展会计专业的双语教学呢?有以下几个步骤:

1. 强化英语, 克服语言障碍

高校会计的双语教学应该注重阶段性。刚进入大学的学生, 还不能马上适应高校会计课程的双语教学。应该在大学的第一年强化英语的重要性。要求学生有一定词汇量, 包括日常英语单词和专业词汇。这就要求高校设置一定量的英语课程, 并将英语相关证书的获得作为学生奖学金、困难补助发放的选择性条件;还可以定期召开英语沙龙, 为学生提供实际的真实的场景;展开英语口语、笔试等的知识竞赛, 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以鼓励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还可以定期提供社会用人的相关信息, 使学生意识到英语的程度与就业的层次、薪酬是密切相关的, 从而使学生自动学习英语。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从而做好英语储备, 克服语言障碍。

2. 创造环境, 营造学习英语会计课程的氛围

校园环境对于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会计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应该造成足够的声势, 使学生对于会计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充满兴趣, 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从班牌的设计、到会计系的知识大赛、到班级的团活, 都应该融入专业英语的痕迹, 营造学习英语会计的氛围。当然, 也可以请往届会计专业的毕业生, 现场介绍目前的工作与会计英语的联系, 介绍成功的学习经验, 对于学生可能说服力更强, 起到更好的效果。

3. 进行人才积累, 解决双语教学授课教师问题

会计双语教学课程相对于公共英语课程有着本质的区别。担任会计双语教学的教师, 即要求与有很深的会计专业的造诣, 又要求对于英语很精通, 否则将把学生引入歧途。而由于我们以前的教育体制, 学科的单一性导致, 懂英语的不懂会计, 懂会计的英语不精。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随着中国会计法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 会计双语教学人才的奇缺问题便突出出来。如何改变现状, 适应双语教学的需要, 顺利地开展会计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呢?

可以在会计系内进行教师普查, 对于外语语种是英语的教师进行英语会计基础知识培训, 使大多数教师对于英语专业词汇有所了解。挖掘内部教师的潜力, 重点培养有良好英语基础的年轻教师, 鼓励他们进行双语教学。对于无法通过内部教师解决的较深、较难课程的授课任务, 可通过外聘人才的方式解决。有合适的能够从事会计课程双语教学的人才是学校实施会计课程双语教学的必要保证, 学校和系部应该给予这样的教师经济和精神上的支持。定期给予他们培训的机会并报销培训费用是更为可行的方式。

4. 教材的撰写和选择, 成为双语教学的根本

没有和会计专业课程相匹配的双语教材, 就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在学生现有英语基础上开发校本英语教材和双语教材是十分重要的。教材的内容和难度应该适应本校授课的对象的要求。过于复杂, 将加大学生预习、自学的难度;与基础课程脱节将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 影响授课的效果。

2006年国内的会计准则修订以后, 正规出版社发行出版的会计英语专业教材很少, 校内教材的编写已经迫在眉睫。高校可以利用英语系的英语特长, 会计系教师精通专业知识的特长, 将两个系, 专业的、优秀的教师进行整合, 合作编写适合会计专业学生的双语教材。教材的编写要求作者对于新的会计准则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这样提供给学生的知识才能保证是新的知识。当然, 如果学生的素质普遍很高, 对于专业知识和英语的掌握都很好, 学校又有高素质的双语教学的会计专业教师, 也可以选择纯英文版的会计教材。

四、会计专业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

目前双语教学还是个新兴的事物, 会计专业课程的双语课程更像摇篮中的婴儿, 在实施会计课程双语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现实的问题。

首先是高校班额过大, 不利于开展会计双语教学。在西方, 班额一般控制在20—30人左右, 一般不会超过40人, 而我国的高校一直是上“大课”, 也就是班额达到了100多人, 更有甚者, 达到了250人。专业课如此授课, 根本无法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会计双语教学对于授课环境有更严格的要求, 根本无法想象, 双语课程在如此大的班额中实行。所以, 学校要成功的开展会计课程的双语教学, 就一定要从班额安排上进行改革, 保证小班授课, 对于会计双语教学的课程打开方便之门, 以便于老师对于学生的理解程度有所把握, 适当的进行教学计划、授课内容的调整, 并进行可能的因材施教。

其次, 教师的聘用方面存在问题。高校普遍存在“职称观”, 而且目前的待遇也与教师的职称挂钩。这就造成了开展双语教学的门槛过高, 好多高校制定的关于担任双语教学的教师都明确“副教授以上或博士”的要求。

而副教授的评定具有一定的年龄限制, 就算大学毕业直接到高校工作, 一般的教师也需要9年的时间, 都在33岁以上, 而年龄稍大的老教师由于时代的影响对于英语的掌握程度根本无法满足目前英语双语教学的要求;博士生的要求, 对于一般老师就更是望尘莫及了。所以, 学校应该降低门槛, 进行人才选拔和任用的改革, 使真正有能力的, 可以承担会计双语教学的人才人尽其才, 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总结

会计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世界经济一体化、国际化, 绝不应该是纸上谈兵, 应该切实行动起来, 积极地进行高素质、精通英语的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在高校开展会计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是解决奇缺人才的必由之路, 同时也是人才竞争, 中国经济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吴淑芳, 武忠远.论高校双语教学中的教学资源整合[J].山东文学, 2008, (1) .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实践探讨 第9篇

一、关于双语教学理念内涵的界定

双语的英文是“Bilingual”直接的意思就是:“Two Languages” (两种语言) , 是指在某个国家或某个地区有两个 (或两个以上) 民族同时存在, 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文化历史背景条件下, 可能或必须运用两种语言进行交流的情景。这两种语言中, 通常有一种是母语或本族语, 而另一种语言往往是后天习得的第二种语言或者是外国语。在美国双语主要是指能熟练使用英语和西班牙语;在加拿大主要是指能熟练使用英语和法语;在新加坡和香港、澳门地区主要是指能熟练使用英语和汉语。

在很多国家或地区, 政府规定的官方通用语言有两种甚至更多。在这种情况下, 为了交往的方便, 往往两种语言并重, 即Bilingual, 或是一种语言为主一种语言为次。如果以英语为次, 则可称英语为第二语言, 即ESL (English as Second Language) 。再如, 当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到以英语为通用语言的英美国家之后, 英语就很自然地成了他的第二语言。由于当地的通用语言是英语, 汉语仅仅在家中或遇到中国朋友时才使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 汉语就慢慢地退居为第二语言, 英语则成为他的第一语言了。

双语教学指的是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 通过学习科目知识来达到掌握该语言的目的。双语教学强调师生间的互动, 强调教学资源、教学环境等全方位的第二语言的交互, 而决不仅仅是在英语课堂上听英语教师从头到尾用英语授课。“双语”只在特定情况下存在, 也就是只有当汉语以外的某种语言 (如英语) , 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中与汉语同时成为交流用的语言时, 才能称之为双语。

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1.旅游业与国际接轨的需求

中国旅游业是最早与国际接轨的行业, 尤其在加入WTO后, 旅游业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了对外开放, 真正进入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市场, 在更深的程度上与国际接轨。旅游业是涉外性较强的产业, 作为旅游接待国家应当既充分及时地掌握主要客源国家的需求特点以更有效地进行旅游规划开发和旅游宣传促销, 又掌握其他旅游接待国家的发展状况知己知彼, 以取得国际旅游市场竞争中的主动和优势地位。与之相匹配的我国高校旅游管理的专业设置、课程设计以及专业理论都是在借鉴国外先进理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发展起来的, 因此实施双语教学能够使学生接受到更为前沿和先进的专业知识, 同时能够培养其自我研究自我深造的能力。

2.培育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旅游产业的竞争焦点已从资源竞争转向人才竞争, 尤其是既精通旅游专业知识和汉语言文化, 又通晓外语、熟悉外国文化、了解国际旅游市场运行规则、适应国际旅游市场竞争的高级复合型、国际型人才的竞争, 这就使得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双语教学显得愈加迫切。

3.完善学科建设和创新的需要

旅游学科在我国属于新兴学科, 发展历史不足30年, 在理论体系、学科框架及实践领域很不成熟。而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的旅游业起步早、发展快, 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教育体系并总结出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时期, 融入国际大环境、与国际接轨是旅游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旅游业是不断发展的行业, 新问题、新矛盾、新机遇、新挑战层出不穷。为应对变化, 在旅游管理学科建设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创新教育及相应的创新课程体系的设计, 以应对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旅游管理专业开展双语教学既能够增加学生有关方面的专业知识, 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并有机会在社会实践和实习中进行实训演练。

三、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施双语教学的实践探讨

1.教学模式的确定

目前, 国内广泛运用的双语教学模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是完全使用母语以外的语言的教学模式, 可称为“完全双语模式”;第二种是在使用母语的同时也使用母语以外的语言的教学模式, 也可称为“部分双语模式”;第三种则被称为“过渡教学模式”, 即允许教师和学生在双语教学的开始阶段部分地或全部使用母语, 然后逐步过渡到仅使用母语以外的语言的学习, 最终使学生完成从借助母语的学习向借助母语以外的语言的学习的过渡。

在制定开课计划之初选择在第六学期开设双语教学课程也是结合了学生的英语水平和理解能力的实际, 本科三年级的学生在一、二学年通过大学英语课程培养了相应的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 同时在第四学期开设的旅游专业英语课程中掌握了一定量的旅游英语专业词汇, 都为双语教学课程的实施打下了基础。

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语言运用能力, 两门课程都采用了过渡教学模式, 即在开始阶段部分使用母语, 以培养学生适应语言环境的能力, 然后在中间阶段逐步加大英语授课的比例, 最终过渡到仅使用英语授课的教学。

2.教材的选用

教材不仅是教学的主要依据而且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 双语教学对进口教材的依赖性大, 由此造成一系列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是任课教师选择国外优秀教材的信息渠道狭窄;二是即使选定了国外优秀教材, 也难以保证及时、足量、连续供应。理想的旅游专业双语教学教材应当更多地借鉴国际旅游业发展经验, 紧跟行业发展态势, 阐述专业知识, 同时融合语言教学的特色, 帮助学习者理解知识, 掌握语言技能和专业技能。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如果直接使用国外的原版教材还容易导致文化差异和理解障碍等问题。因此考虑到本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 针对《旅游业发展动态》这一课程信息量新的特点, 突出“动态”特征, 笔者根据自身海外留学的经验和实际, 选用了Carson L Jenkins的“Introduction on Tourism”一书中的几个章节作为基本理论的介绍, 同时在教材的编辑中收集了有关生态旅游、发展中国家旅游业和旅游业信息系统等多个较前沿的章节,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收集国外关于旅游热点问题的最新观点和数据。在教学过程中, 每个学期都实施对于教材的更新, 以突出课程“动态”的特征。

《前厅与客房管理》课程以James A.Bardi 的 “Hotel Front Office Management” 和Thomas J.A.Jones 的 “Professional Management of Housekeeping Operations”作为基本教材, 选取了前厅部和客房部的相关的基础理论部分, 包括部门的重要性、地位和主要岗位职责, 同时截取了实际操作的章节进行总结归纳, 补充了相关的专业术语, 例如不同房态、职位、服务的名称等等。

3.教学方法的创新

开展多样的团队作业鼓励学生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同时, 发挥各自特长, 提高交流能力和培养创新意识, 例如在《旅游业发展动态》课程中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选取一个发展中国家作为对象探讨该国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和劣势, 通过这样的团队作业, 能够使学生在学会搜集英文的专业资料的同时, 开拓专业视野, 培养用英语来阐述旅游专业论点的能力。

在授课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接受情况, 及时调整讲解内容和节奏, 在初期阶段对于专业术语进行铺垫解释, 并在课后要求学生复习加强记忆, 中文授课比重较大;在中期阶段逐渐加大英文授课的比重, 并要求学生在课前搜集相关的专业术语;在课程的后期尝试完全英文授课, 对于难点或者较为深奥的内容用中文作相应的解释。注重以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为基础, 充分结合学生对于课程接受的程度循序渐进达到教学效果。

4.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

在实施双语教学过程中, 最大的障碍是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导致了缺乏学习专业外语的动力和参与双语教学课程的兴趣, 课堂互动不足,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应有的教学效果。笔者在每学期授课的前一、两周都开展关于双语教学内容理解程度的调查, 结果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水平, 英语较好的学生在学期初就能够理解消化全部教学内容, 而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通常不能够适应双语教学的方法和模式, 导致积极性和参与度明显降低。

学生学习动机强弱是成功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双语教学面临的关键问题, 不仅应当激励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 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参与双语教学、培养学生实现两种语言的思维能力, 最终能够自由地在两种语言之间切换。经过成功的双语教学课程, 学生应该熟悉英语的表达方式、常用专业词汇, 能够顺利阅读旅游类英语文章, 可以用英语解释旅游现象、用英语表达与旅游及专业课程相关问题的看法。

四、结论

旅游管理专业涉外性、实践性强, 国际旅游业发展的新形势要求旅游服务人员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灵活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过硬的语言功底。双语教学是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教学实践表明, 旅游管理专业实施双语教学必须依赖于教材的合理选用、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和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 由此才能逐步培养出与国际接轨适合我国旅游业持续发展的既精通外语、精通专业, 又熟练掌握操作技能的复合型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晓燕.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商业现代化, 2008 (6) .

[2]孙琦.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探索, 2007 (8) .

[3]谢雨萍.关于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4) .

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 第10篇

【关键词】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双语教学 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29-01

前言

我国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开设了二十多年,起步较晚,缺乏教学经验,目前已经有了一定的教学成果,为了使学生接受与国际接轨的新管理理念,高校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开设了双语教学,目的在于提升学生专业知识的国际水平和贯彻实施教改措施。但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双语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改进。

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现状

2001年我国教育部颁布4号文件,决定在高等院校开展双语教学,到今天为止,双语教学已经成为教育界的一个重要话题,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使双语教学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双语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但一些问题也开始显现出来。

(一)教学方式单一,教学观念陈旧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双语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方法,教师单向传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成果评价只通过考试这一种方法进行,无法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大部分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开展双语教学时,一般是教师先用英语把教材朗读一遍,然后详细讲解文章中的生字生词和语法知识,忽视了学生的英语水平差异,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流于形式,忽视质量的提高

双语教学与外语教学不同,外语教学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充分掌握一门第二语言,双语教学是为了使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与国际水平接轨,为学生创造接触外国最新学术成果和创新教学理念的机会,外语只是教学中的一门工具。目前很多学校都开设了很多双语教学课程,虽然开设了课程,高校却并不重视双语教学手段的创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只有在接受教学检查和专业评估时才会重视教学的进行,教学流于形式。

(三)师资力量不充足

充足的师资力量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内在动力,是推动教学改革的重要力量之一。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双语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和流利的英语表达能力,但目前很多教师都不具备良好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双语教学的正常进行。

(四)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不高,双语交流难度大

目前我国的英语教育普遍是从小学开始,学生到了大学后,基本上具有一定的英语知识水平,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学生学习英语一般只重视词汇、语法等知识的积累,完全忽视了口语的练习,在开展双语教学时,学生学得非常困难,由于口语能力的缺乏,他们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也不够充分,无法完整真实表达学习需求,因此就容易丧失学习兴趣,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缺乏双语教材

当前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所用的教材多是从国外引进,属于英语原版教材,虽然语言纯正、与生活贴合度高、可读性和实用性都很强,但是不符合我国的教育情况,教材内容与我国的课程标准不相符,也超出了我国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阻碍了教学的开展。

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改革策略

(一)创新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扩充教学资源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对我国教育而言,是一次巨大的机遇,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开展中,教师应重视利用多媒体技术,扩充教学资源。双语教学的进行首先是教学课件的制作,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件中加入案例、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教学顺利进行。

(二)建立健全专业课程教学体系

双语教学需要具备一个完善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需要各个部门协同合作。对于教学计划的安排要首先了解学生的英语水平差异,根据平均水平开展教学,在教学中应循序渐进,先安排简单的课程,然后再适时增加课程比重和难度。

(三)建设高素质高技能双语教学师资队伍

双语教学的开展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和流利的英语表达能力,且能自由切换两种语言。为了推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改革创新,高校必须重视建设高素质高技能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可以采取的举措有:建立双语教学师资培训体系,对教师展开定期培训,集中学习,组织教师到他校观摩,学习先进经验。

(四)结合本国实际教育情况,编写专业的双语教学教材

目前很多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双语教学使用的教材普遍都是英文原版教材,虽然知识丰富,可读性和实用性很强,与生活贴合度高,但与我国生活情况不相符,学生虽然能从这些英文原版教材中学习到国外人力资源管理的最新科研成果,但由于能力和智力水平的限制,学生对这些知识并没有深刻的理解,英文原版教材的广度和深度都超出了学生的能力。因此,我国高校应结合本校教学情况,自主编写专业的双语教学教材,并配之以中文辅助教材,降低教材难度,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

结束语

在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开展双语教学是一项重要举措,它为学生接受与国际接轨的新管理理念创造了平台,有利于提高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但在实践中却出现了很多问题,包括教材的缺乏、教学人才的缺乏和学生水平的差异等等,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开展双语教学,有利于培养复合型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迎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推动高校教育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吕部.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双语课程教学改革之思考——基于经管类专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视角[J]. 人力资源管理,20 10,02:104-105.

论高校体育专业双语教学的选择性 第11篇

1.1 双语教学涵义

双语教学(Bilingual teaching)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北美一些移民国家或多元文化国家为了使外来移民或难民更快融入当地社会,解决就业、教育上的语言障碍问题,而采取用两种语言作为课堂媒介语的教学方法,后来泛指可能或必须运用两种语言进行交流的情景。[1]就我国目前推行的双语教学而言,“双语”主要是指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强调的是在非语言类学科用英语等外国语教学,通过在非语言类学科知识的学习来习得外语,最终目标是通过双语教学使学习者能达到同时使用母语和外语进行思维,能在这两种语言之间根据交际对象和工作环境的需要进行自由的切换。

我国高校双语教学起始于2001年9月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该文件明确要求各高校要“创造条件,积极推动‘双语’教学”,并计划在3-5年内全校要开出5%-10%的双语教学课程。各高校开始在诸多专业中陆续开设双语教学课程,在此基础上,2005年1月国家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又提出“要提高双语教学课程的质量,继续扩大双语教学课程的数量。”把高校双语教学推到新的发展阶段。

1.2 我国体育专业双语教学概述

1999年统计调查表明,包括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在内的7所的体育院系体育专业实践课都尚未进行双语教学,双语教学经验更无从谈起。[2]从2001年后,才开始有体育双语教学内容。目前,不仅体育专业课程存在双语教学,部分高校在公共体育选修课程(如乒乓球、健美操等)也在尝试双语教学模式。但是,从近年来高校体育专业双语教学的实际开展现状来看,由于受到师资、教材、学生差异性等方面的限制,体育专业双语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讨和完善。例如,上海体育学院开设的《中英文体育术语》的选修课,由于其学习年限短、没有统一的教材和受体育教师专业英语水平的限制,但只能使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知道一些比较简单的体育专业英语方面的知识,根本不能胜任中、小学体育双语的教学。[3]

2 体育专业双语教学的选择性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颐明远先生冷静地指出“我们要有目的地开展外语教学,要重实效,不能搞形式主义,要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4]尽管双语教学是当前高校体育专业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和发展趋势,但是,并非说体育专业的所有课程都适合于上双语教学。由于体育学科自身专业和学生文化基础的特殊性,体育双语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完全模仿其他学科的双语教学模式与方法,套用其他专业的双语教学规律,高校体育专业教学应该充分考虑教师、学生和教学媒介等主客观方面各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有选择性地采用双语教学。体育专业双语教学的选择性具体表现在学科、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师和学生差异性等方面。

2.1 双语教学的学科选择性

作为一级学科的体育学分为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训练、运动人体和民族传统体育四个二级专业,不同专业具有不同的学科特点。因此,各专业在选择双语教学时应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灵活选择,区别对待,做到因材施教。

2.1.1 体育人文社会科学

根据《体育人文社会科学概论高级教程》的划分,体育人文社会学包括体育人文学科和体育社会学科两部分。体育人文学包括体育哲学、体育美学、体育史学、体育人类学、奥林匹克研究、体育休闲娱乐、运动心理学等;体育社会学科包括体育社会学、体育法学、体育经济学、体育传播学、体育管理学、学校体育学等[5]。根据学科性质并结合双语教学的特点,体育人文社会学科的双语教学总体上要区别三种情况:第一,诸如体育哲学、体育美学、体育人类学、体育法学等以抽象性思维为主的学科,即使是运用母语进行教学,学生也难以很快理解与消化,如果运用外语教学,学生则更难以接受。因此,双语教学应以母语教学为主,对于部分专业词汇和习语等可以运用外语教学;第二,涉及到以传授和讲解国外体育教学内容和科研成果的学科,诸如奥林匹克研究、体育休闲娱乐体育、体育法学、体育史学中的外国体育史等,由于汉语资料缺乏,更新速度缓慢,因此可以采用以外语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方式。另外,体育传播学(或体育新闻学等)主要以外界接触为特点的学科,也宜采用双语教学的形式;第三,其他人文社会学专业可以采用外语与母语同步的双语教学模式。

2.1.2 运动训练专业

一方面,现代体育主要是以西方体育项目为代表,运动训练学的专业术语方面的对外交流需要更多的外语能力。另一方面,就技术动作术语而言,各运动训练专业的英语术语并不是太多,重复率高。从《汉英体育词典》列出的常用英文单词的数量来看并非很多(见下表1)。以常见的篮球为例,常用词汇只有449个话。如果把篮球词汇按传接球、运球、投篮、篮板球、进攻与防守、人员与战术、规则与裁判等进行归类整理与记忆的400多个专业词汇只需记着150个左右的高频词根加上一般的常用词汇就可以基本记着并完全可以就篮球专业方面进行较为深入的交流了,其他项目的专业词汇也基本具有类似的规律。而且,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词汇是具有同一词根的组合词,比如,若能记着“传球-pass”,其它诸如此类的“长传-long pass,短传-close pass,胸前传球-chest pass,头上传球-overhead pass,体侧传球-side pass,隐蔽传球-trick pass,单手传球-single hand pass,跳起传球-jump pass,行进间传球-running pass,反弹传球-bounce pass,快传-quick pass”等都较容易记忆。在日趋开放和体育全球化的现代体育世界中,运动训练专业各课程应该大力开展双语教学,尤其是奥林匹克运动项目或具有国际影响、深受社会欢迎的运动项目(如街舞等)更应该开设双语教学。[6]

2.1.3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

运动人体科学的主要课程有人体生理学、人体解剖学、生物化学、体育保健学、运动营养学、运动医学等等,涉及到大量的国际统一专业术语,而这些专业术语主要是外语为主,母语比例较少。例如,细胞及其功能(cell and its function)、血液(blood)、血液循环(the circulation)、呼吸(respiration)、消化与吸收(digestion and absorption)、能量代谢(energy metabolism)、感觉器官(sense organs)神经系统(the nervous system)、运动技能的形成(Formation of skilled movement)等等。因此,运动生理专业的双语教学应该侧重外语部分的教学比例,培养学生专业外语学习能力,把握本专业最新国际学术研究成果,适应学科国际化趋势。

2.1.4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

民族传统体育主要是指以武术为代表的,包括养生保健在内的中华传统体育内容。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以武术为代表的动作套路教学。理论教学部分,由于民族传统体育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是中华民族在长达五千多年的历史积累中逐渐丰富和发展起来,具有浓厚的民族特征,诸多术语是在长期的文化传承中逐渐形成,大多数具有古代汉语的特征,很难以用英语给予准确表达和翻译。例如,武术中的“刚”与“柔”、“阴”与“阳”;养生保健中的“火”与“寒”等。因此双语教学困难,因此不宜采用双语教学形式。相对而言,民族传统体育动作套路等运动技术实践教学由于术语集中,而且项目本身具有国际交流与互动性,因此应该加强诸如太极拳等技术动作的双语教学,强化学生的专业外语意识。

2.2 双语教学过程的选择性

教学过程的选择性主要是指贯穿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方式方法等教学过程之中的诸多方面的选择。

2.2.1 教学模式的选择性

国内外双语教学的模式主要有沉浸式、保持式、过渡式、双轨式、混合式等。沉浸式(Immersion Model)原指把50%的母语为英语的学生和50%的母语为法语的学生放在一个班里,任课的教师既懂英语又懂法语,对讲法语的学生用法语教学,对讲英语的学生用英语教学,这样一直到六年级完成沉浸式教学;保持式(Maintain Model)是指在学生刚进入学校时使用母语教学,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种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其他学科仍然使用母语教学,允许教师使用学生母语进行个别辅导;过渡式(Transition Model)是指学生进入学校以后系统地学习外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用母语讲授,非语言学科逐步过渡到的双语讲授,允许在非外语课堂上从母语到正规外语过渡过程中的中介语效益和合理位移,最后过渡到双文教材和双文试卷,部分学科逐步达到外语讲授并使用外文教材;双轨式(Double-orbit Model)允许学生采用双文教材,在教学中使用母语教学的同时用外语加以解释,母语和外语同步出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混合式(Mixture Model)是指学生在接受一定外语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后,非语言学科在采用母语教学的同时也采用外语进行教学,实现外语与母语混和教学的方式。

就我国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学习环境、学习条件以及文化基础而言,体育专业课程双语不具有“沉侵式”教学的环境,也不符合“保持式”教学前提。因此,双语教学主要采用过渡式、双轨式和混合式等教学模式。对于低年级学生的专业双语教学开始主要采用过渡式和双轨式方式,在学生完成大学英语学习之后,主要采用混合式的双语教学方式,并逐步过渡到专业外语教学。

2.2.2 教学内容的选择性

考虑到体育专业课程信息量大、内容多的特点和学生文化基础相对差的实际学习状况,体育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在内容不应该是完全的双语形式,而应该有选择地加以教学。以《学校体育学》中体育课结构的双语教学为例,它包含身体、肌肉、骨骼等运动器官用语,运动场地、运动技术用语以及鼓励、教育与行为评价用语等等,初步估计常用的词汇可达1万多,学生根本不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掌握这些专业方面的术语。因此,体育专业双语教学课程内容必须加以选择,以提高双语教学的灵活性、针对性、实用性和可行性。

双语教学内容的选择性主要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第一,突出双语教学的侧重点。不同专业课程对于双语教学有不同的侧重点,各专业课程应该突出体现本课程内容双语教学的重点。例如,体育史双语课程教学应以外国体育史为主;运动训练专业双语课程教学应以专业动作和裁判规则术语为双语教学重点等等。第二,体现一般术语与专业术语的选择性。作为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一定会出现大量的专业术语情况。有些术语属于常见的专业用语,而有些术语则是罕见或不常用的专业术语,还有仅仅是一般的常用语。双语教学必须要明确这些术语的使用状况,并根据具体情况加以选择性教学,以突出本学科的专业特色和学习的实用性。例如铅球教学中的滑步(slide)、收(draw)、摆(swing)、高抬腿(slow running)等就应该是专业的术语,要求学生必须明确掌握。第三,注重专业术语的时效性。尤其是体育运动的裁判规则经常会发生变化(例如体操,跳水、球类等等),由此而产生专业术语的更替,双语教学应该摒弃废弃的或不常用的专业外语,采用最新的表达方式。

2.2.3 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性

体育专业教学除了和其他专业相同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室内理论之外,还有以教师讲授为辅,学生身体活动为主的室外训练课。就室内理论课程教学而言,可以通过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或制作卡片等形式形象化教学。对于室外实践课程而言,应该充分考虑到动作技术术科教学的最大特点是身体的参与、位置的移动以及语言的情景性。一方面,教师在结合母语的基础上运用外语来讲解动作示范,让学生通过身体的活动来感知语言,形成直接的条件反射,避免母语与外语的转换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例如,体操的立正(stand at attention)、稍息(stand at ease)等队列队型教学,径赛中跳远(broad-jump);标枪(javelin)等等。另一方面,根据运动过程中位置移动特点,教师可以设置明显的静态或动态的外语标志,强化学生对专业外语的学习与记忆。如球类训练的双语教学中,可以利用比赛的形式在学生服装上用外语标明位置的方式代替号码。而且,运动训练等动作术科教学具有重复性高和语言刺激强度大的特点,教师应该创造更多的训练或比赛机会鼓励学生通过反复训练和比赛,并利用情景的动态变化和语言信号刺激练习,提高学生双语学习兴趣和灵活运用英语口语的表达能力,实现强化专业术语和运用专业术语的双语教学目的。

2.2.4 教材的选择性

教材是双语教学的媒介。教材的选择性体现在教材内容的针对性和学生学习的时效性。选择教材应满足以下要求:(1)要引入原版教材,因为将现有中文教材翻译成英文,既费力又无法保证知识的先进性和专业英语使用的正确性;(2)教材内容要符合已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而且要保证教学内容的前沿性;(3)文字要规范、地道,以便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学到专业知识,又学到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4)为学生推荐二、三本中文参考教材,最好能在课堂教学中也有中文教材作为补充,以保证学生不至于因为语言因素而影响对课程的理解。

2.3 教学主客体的选择性

2.3.1 教师的选择性

从目前高校体育专业双语教师来源情况来看,主要有两种,一是由外语教师兼任,一是由体育教师兼任。作为专业的外语教师具有良好的外语素质,外语教学能力自然无可厚非,但是在专业知识的储备(如体育文史知识等)和运动技能(运动专业技术技巧等)的展示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不足。体育教师虽然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或运动技能,但是在外语教学方面(尤其是发音、听力、语法和习语等)显然难以很好地胜任外语教学的需要。因此,双语教学也明显地表现出对教师的选择性。这种选择性体现在体育专业双语教师既要懂得体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要具备良好的外语教学水平,胜任双语教学对外语和专业的双重要求。否则,教师将无法胜任专业双语课程教学。如果教师不具有双语教学的知识与技能,双语教学如同虚设,没有实质性的价值和意义。

2.3.2 学生的差异性

双语教学选择性的学生差异性层面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体育专业学生和非体育专业学生的生源差异;其次是体育专业内学生之间的差异。北京体育大学2001-2003年学生英语四级考试的通过率[2](见表2)可以清晰地看出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在英语水平上的差异。另外,以沈阳体育学院为例,武术系和运动系学生大多数未上过高中。即使上过的,他们的英语基础也较差。还有一部分来自体育运动学校或武术学校,英语也上过,仅能认识几个初级的英语单词。[4]这种差异性的存在要求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现有英语基础和实际接受能力,以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可接受程度为前提,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双语教学内容

3 结束语

总之,随着教育国际化课程体系的逐步形成、体育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以及国际体育交流的日益频繁,体育专业双语人才将日益备受社会的青睐和欢迎。体育专业双语教学势在必行,并将逐渐成为各高等院校体育专业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之一。然而,体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体育专业的双语课程教学不能完全照搬其它学科的双语教学模式,而应该结合本专业的学科规律、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状况,在学科范围、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师资方面有选择性地加以采用,创造良好的外语教学环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增强学生的外语意识能力。力求实现体育专业双语教学的实效、快捷。

参考文献

[1]几凡,扫描双语教学[J].天津教育,2003,(4).

[2][7]张永龙,郑国伟.制约我国高校体育专业实践课实施双语教学的内在因素[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5,(9).

[3]胡昕.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探讨[J].新余高专学报,2006,(2).

[4][8]胡日查,荣霁.关于体育院校开展双语教学的冷思考[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3).

[5]卢元镇,体育人文社会科学概论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上一篇:围护结构设计节能下一篇:组织培养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