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化范文

2024-05-30

公司化范文(精选12篇)

公司化 第1篇

电视传媒品牌经营的相关概念

现代经济中, 品牌已经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源泉, 是企业一种战略性的资产。企业要想在激励的国内外竞争中站稳脚跟, 就必须培育强势品牌。关于品牌的定义众说纷纭, 但是在很多方面具有共识:首先品牌是由显在要素和隐性要素组成的客观存在, 显性要素的核心是商标和名称, 隐性要素主要是指品牌理念、情感、个性以及品牌等。其次, 品牌的物质支持因素主要包括产品、服务以及产业组织等, 品牌在消费者、生产者等关系利益的交往互动中产生并且发挥作用。

电视传媒品牌是一个全优的概念, 它对节目的形式、质量、市场占有率等都有较高的要求。电视传媒具有鲜明的品牌个性, 尤其自身特有的形象与内涵、精神与品格, 有个性的电视传媒品牌才能够吸引受众, 也可以使受众能够进行个性选择。电视传媒品牌的个性是其区别于另一个电视传媒的重要标志, 所以电视传媒必须具有鲜明的个性。然而事实上, 现在很多的电视节目正在失去个性, 千篇一律。电视传媒强大的品牌影响力, 是其社会价值本质的表现。电视传媒要有稳定高质量水准, 包括工作质量水准以及服务水准等, 低质量的电视传媒肯定不能成为品牌。品牌传媒可以获得较高的广告收入, 因为媒体广告媒体会选择具有较高市场占有率和较大影响力的品牌传媒。相应地品牌传媒的广告效益价格和广告量也较高。我国电视传媒主要还是依托广告经营, 由于电视传媒的投入较大, 所以需要一笔可观、稳定的收入为其提供必要的财力和物力保障。另外观众对于特定电视传媒还具有一定的忠诚度, 这主要取决于电视传媒内容对其目标观众的价值亲和力, 由此可知, 品牌忠诚度也是一种资产, 对于维护电视传媒成长与发展, 降低传播成本, 赢得市场竞争具有较大的优势。电视传媒品牌是电视传媒属性的综合表现, 也可以说电视传媒品牌不同电视媒体客观差异与受众主观认知的统一体。

关于电视传媒品牌分析

1. 要找准经营基点, 做好电视传媒的品牌定位

良好信誉与形象是品牌竞争力的来源, 品牌定位是创建品牌的基础与核心, 清晰明确的品牌是创立强势品牌的前提。品牌定位明确才会影响目标消费层, 成功的品牌定位能够培养品牌竞争力, 赢得市场。传媒品牌定位包括四个角度:目标、受众、市场、节目等。传媒品牌从年龄、职业、性别以及文化等角度出发, 对受众人口进行统计资料的了解与分析;传媒产品还应该对传播内容的类型与功能进行定位, 例如:娱乐、经济、服务、新闻等;还要对产品的文化与艺术风格进行定位, 例如主持人、宣传片、记者等;而整体品牌定位是较难的。电视传媒品牌定位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目标定位, 主要是就是处理好电视节目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受众定位, 就是要确定节目的目标收视人群, 根据受众需求, 传达受众所需的真诚与信心, 获得受众的支持与信赖;节目定位, 就是确定节目是为了满足哪些观众的哪些方面的需求, 然后根据这些来选择合适的内容与风格的节目;市场定位, 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 包括品牌形象、个性转变、横向管理以及时间管理等。

2. 进行品牌包装, 塑造良好的传媒形象

电视行业具有可复制性, 电视频道之间的同质化倾向越来越严重。存在节目雷同、内容相近、设置与视觉识别同质化等问题, 这样就容易造成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 同时也不利于受众忠诚度的建立, 更无法树立起电视频道的品牌形象。电视传媒的品牌形象必须与品牌实力密切结合在一起。频道品牌的塑造离不开形象的包装, 包括栏目片头、节目导视以及形象宣传片等。“电视包装”已经成为了品牌传播的重要渠道。强化电视传媒的整体形象, 导入CI和CS战略, 制作精美的电视台标, 追求电视品牌的差异性和独特性, 做好电视品牌的符号、标识等, 树立独特的品牌内涵与核心价值。树立长远发展的眼光, 虽然品牌形象设计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但是只有树立品牌形象才能够使我国电视传媒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3. 采取整合营销策略, 强化品牌意识

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简称IMC, 是现代商业的一种制胜之道。这种营销策略主张通过营销组合进行营销与传播, 对新闻、广告、公关、包装等进行统一的优化组合, 增强品牌诉求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实行多元销售模式, 实现电视传媒的经济效益。

电视传媒公司化品牌经营的策略分析

1.实现从孤岛扩张型到陆地紧缩型的转变。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我国传媒领域逐渐进入一个相对复杂的阶段。在市场化的初期, 电视传媒发展的主要动力包括三个方面:经营层面的创新、依托行政的影响力、经济拉动。依靠创新别人没有做过的形式与内容赢得竞争, 或者是依靠政府行政的力量的权威进行, 通过行政的力量可以形成媒体的壁垒和保护, 转化成市场的影响力。中国经济高度发展, 客观上要求宣传工作跟得上, 市场环境比较简单, 发展扩张的机会较多。而今天, 我们处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下, 传统的媒体发展动力已经不能够再推动当前媒体的健康发展。

中国的媒体都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向前推进, 但是同类竞争媒体步伐差不多, 所以存在各种恶性竞争现象。尤其是新媒体的高速成长, 冲击了传统媒体的发展。电视媒体面对一个全新的竞争环境, 只有进行体制创新才能促进媒体更加健康快速的发展。首先必须以优质内容产品为基础, 运用各种手段, 推广和塑造品牌。媒体要不断拉动经济发展, 否则就会被淘汰, 所以媒体应该不断改变经营战略。当前中国目前的媒体市场处在市场化的起步阶段, 大部分媒体的规模都比较小, 同大媒体先比处于弱势地位, 严重影响媒体自身的经营和发展。中国的电视媒体应该进行资源整合, 形成媒体的品牌, 一个是以强势媒体为中心, 在保护自己的市场前提下, 向其他市场拓展, 以形成不可替代的传播价值。对电视媒体进行纵向的垂直整合, 依托行政力量, 推进产业进程, 逐步实现陆地紧缩型的战略转型。

2.实现TV2.0时代的品牌战略。

通过媒体扩大品牌内效益, 发挥强大的资源优势, 构建品牌提升知名度。先确定目标市场, 适应新时代受众个性化、多媒体化的需求, 更加快速、经济、准确地进行收视数据调查, 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体系, 为市场目标的确定提供依据。然后在激烈的竞争中应采取现代化手段, 实现立体化传播。新旧媒体互相联合, 构建起立体化的播出平台和组织构架, 从而为客户提供多形式、多方面的营销服务。整合营销能够充分发挥多平台的固有属性, 发挥跨媒体平台的集聚效应, 使品牌的传播效益最大化。现代社会发展, 还应该实现电视传媒品牌增值, 在有限的资源、有限的市场份额之下, 我国电视传媒品牌增值都是必由之路, 其重要途径就是品牌延伸, 为受众提供更完整、更全面的服务, 提升品牌魅力, 建立品牌权威, 提高投资效益。

公司注册、公司变更和公司注销 第2篇

公司字号:请注意字号与注册商标的区别,字号的选取建议先不考虑注册商标,这是两回事哦。

行业类型:如果您是新兴行业的创业公司,建议以XX科技,XX互联,XX技术为行业类型较佳,注册资本:切记,注册资本虽然从实缴改为认缴了,但这钱不是说,现在不掏未来也不用掏了,你是迟早要掏的。注册资本从大变小难,从小变大易,建议早期越小越好。注册地址:全国每个城市的政策不同,有些可以虚拟地址注册,有些不行,具体要咨询您的经办工作人员。

验资问题:千万要记住,新兴行业的创业者,不要找人代垫资金验资,首先这是非法的事,其次你这么做了,未来融资路上永远是一个伤疤。

公司章程:一定要按工商的模板来写,要不然你99%的可能会被工商退回来的,要理解人家,每天都大量创业狗来注册,哪里有时间研究不同版本啊。如果你有自己特别的要求,也行,作为补充约定,就是说明一下虽然提交工商已经有一个版本了,但还是以这个版本为主。

二、公司变更

公司变更中,最麻烦的是注册资本金减少与股东变更两件事。注册资本的减少首先要登报声明,然后在45天之后才能办理工商手续。许多创业者困惑为啥要这么麻烦,我们举个例子吧。

我在和你做生意,你的注册资本是1000万,说明股东对公司的出资义务是1000万,不管你啥时出,反正迟早要出的对不。我给你公司转了200万定金作为业务款,结果你把公司注册资本减成了100万,然后告诉我业务做不了了,200万定金也没了,我只能去告你,最后法院裁定你要认缴的100万给缴了赔我完事,最后你还挣100万。如果我发现你登报说要减资,我就会去工商那阻止你了。

股东变更中会涉及到你的股权转让时的增值问题,增值部分是要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的,这几年全国的税务对这一块盯的很紧,转让价格不是你想说多少就是多少的,税务要根据你提交的财务报表进行认定。这方面的学问很深呐,所以流程上也很麻烦,当然业内收费也会比其他变更事项高很多哦。

三、公司注销

在中国,创业和我们上的大学是不同风格的,大学是严进宽出,开公司是宽进严出,你开公司容易,但要关闭公司可难啦,关闭公司要成立清算组,然后走各种各样的流程,所以代理公司收费会比开办时收费贵多了。所以许多创业者在创业失败之后,公司正常的报税不做了,工商年检不搞了,公司也没有去清算,突然某一天你发现,贷款贷不了,飞机、动车坐不了了,原来你被纳入了失信清单了,沦落为老赖公民。

其实创业失败是常态,成功才是变态,我们要正视失败。如果这次创业没成,要不然先把公司留着,按期0申报工商税务,说不定哪天还要用这个壳东山再起呢!或者,如果您的公司干净,有专门收购空壳公司的人,转手出去就没你的事啦。

如果真不想干了,还是按流程先注销,花点注销成本还是有必要的。

建立校车公司化运营体系 第3篇

目前,仙桃市共组建校车服务公司15家,购置符合国家技术标准的专用校车350台,共有乘车往返学校的学生及幼儿23024人,所有乘车学生和幼儿基本上都坐上了标准专用校车。该市过去从事接送学生的近800多台不合格车辆已全部退出,过去从事接送学生的农用车、三轮车、拼装车、报废车已全部取缔,接送学生车辆超员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实现了专业校车服务公司和标准校车运营学生的全覆盖。

实施背景

仙桃市每年约有2万多名中小学生及幼儿需乘车往返学校,涉及145所中小学和185所幼儿园。一直以来,该市从事学生运营的车辆大多为不合格车辆,车况较差,超员超速现象普遍,加之管理职责不明,监管乏力,道路安全隐患突出,学生乘车的安全问题始终难以解决。

国务院《校车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后,仙桃市确立了“政府主导、属地管理、部门配合、市场运作、公司运营”的校车安全整治工作思路,从2012年初开始全面推行校车公司化运营模式,收到了预期效果。

创新内容

明确校车管理职责。制定《仙桃市校车安全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成立全市校车安全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校车安全整治的组织与协调工作。规定各乡镇党委、政府对本辖区校车安全管理负总责,各地行政一把手为校车安全整治第一责任人;明确教育、公安交警、交通运输、安监、财政、质监、物价和工商等部门校车安全整治和监管职责。

制定校车扶持政策。公安交警、交通运输、工商、质监、物价等部门对校车公司组建提供便捷服务,各部门免收证照办理工本费以外的其它涉及校车管理费用,各地免收所涉行政事业性收费,保险公司按每座主险基准费率标准的30%即90元收取保险费,市财政每年划拨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对校车管理工作的奖励,对已组建校车服务公司并按校车运营方案购置专用校车的给予每车1万元的奖励。

规范公司组建程序。制定《关于组建校车服务公司及申请校车驾驶许可和校车使用许可的工作程序》,校车公司的组建由各乡镇政府牵头,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进行。由有公益心、有实力、有校车经营意愿的业主向当地政府提出组建校车服务公司的书面申请,经乡镇政府同意并分别报市教育局、市交通运输局和市校车安全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后,工商部门予以注册登记。教育、公安交警和交通运输部门按《条例》规定负责校车驾驶许可和校车使用许可的办理。

建立管理长效机制。出台校车公司管理章程、财务管理办法、驾驶员和照管员工作职责、驾驶员教育培训、学生上下车交接、校车停靠站台建设、校车检测维修、监控设施配置、事故应急处理、矛盾纠纷化解等10个方面的制度文本。校车服务公司的日常运营由各乡镇政府负责管理。市校车安全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建由教育、公安交警、交通及物价等部门参与的4个巡查专班,定期深入各地、各校及各校车公司对履行管理职责、路面集中整治、交通安全设施以及校车定价收费等方面开展经常性的检查督办和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各乡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范畴,严格结账。

(作者系仙桃市教育局局长)

公司化 第4篇

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资本市场危机是17世纪30年代的“郁金香”事件,1721年,英国“南海公司”破产审计案对市场投机行为和公司丑闻做了最好的注解。到了20世纪90年代,美国上市公司又发生了一系列的财务舞弊案件,诸如,山登公司、阳光电器、废品管理、朗讯科技等。2001年11月,美国能源安然公司的问题暴露,这一丑闻随后被界内称为“安然事件”。随后美国的上市公司又接连爆发了一连串极具震撼力的公司丑闻:世界通信、时代华纳、默克制药、英克隆、阿德尔菲娅及施乐等舞弊事件。就连微软、思科、波音以及通用电器之类的大牌跨国公司也不放过这个机会,来凑凑热闹。

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也相继爆发了一系列的公司丑闻,从“老三案”———深圳原野事件、北京长城机电事件及海南中水国际事件到“新三案”———琼民源案件、红光股份案件以及东方锅炉案件,还有近几年发生的“银广夏”、“麦克特”、“郑佰文”、“东方电子”、“黎明股份”、“纵横国际”、“蓝田股份”、“渝钛白”、“通化金马”以及“海王生物”等一系列事件。

不难发现,不管是跨国公司还是内资企业,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不管存续历史达百年的企业还是刚刚注册上市的企业,无不存在公司舞弊的问题。

二、从“南海公司”破产事件看政府监管与公司舞弊

“南海公司”成立于1711年,它成立的主要目的是便于英国政府对南美洲进行贸易扩张。到了1718年,英国国家债务总额累积达到了3 100万英镑。为了迅速筹集还债资金,不堪重负的英国政府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把“南海公司”的股票卖给公众。它就造势,说他们在这个地区发现了金矿、银矿、香料之类的东西,是如何如何赚钱等等。随后,股价猛涨,在政府的默许下,公司管理层为南海公司编造了一个又一个美妙的故事。很快,人们开始相信了,南海公司海市蜃楼般的利润前景,英国公众超乎寻常的狂热瞬间被唤起。接下来,公众开始想方设法寻找第二家、第三家南海公司,一时间,类南海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从1720年1月份到6月份期间设立的类似公司达161家。由于这些类南海公司的设立,极大地冲击了“南海公司”股东的利益,其中包括了许多英国议会议员,甚至还有当时的国王乔治,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英国议会于1720年6月11日,通过了“泡沫公司取缔法”,严格限制股份公司的申请,同时还取消了业已授予一些公司的特许权。遗憾的是,这些措施并没有挽救“南海公司”,1720年金融恐慌,最终也波及到了“南海公司”。

三、政府要员以及利益相关者与“安然公司”舞弊

安然公司成立于1930年,最初名为北部天然气公司,后更名为“安然”(Enron)。《财富》杂志自1996年到2001年,连续六年将安然公司评为“美国最具创新精神的公司”,2000年“安然公司”更被该杂志评为“全美100最佳雇主”。此时此刻的“安然公司”可以说是迈入了其事业的巅峰。然而,到了2001下半年,形势却急转直下。8月,被《时代》杂志评为2002年度三位风云人物之一的“安然公司”发展部副总裁雪伦·沃特金丝写了一封致时任“安然公司”董事长肯尼斯·莱的揭发“安然公司”财务舞弊的匿名信。9月,迫于安达信的巨大压力,加上“9·11”对美国股市的致命冲击,“安然公司”进行重大会计差错调整。10月,“安然公司”突然传出接近6亿美元亏损的季度财务报告,届时,“安然公司”股东权益缩水三分之一,七成以上的利润系虚构,结果,标准普尔和穆迪斯将“安然公司”的资信降为垃圾类。随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介入调查,“安然公司”被迫承做了假账。11月,“安然公司”股票一天之内暴跌,创下纽约股票交所和纳斯达克市场有史以来单日下跌幅度之最。12月,“安然公司”正式向纽约一家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破产清单中所列资产高达498亿美元,创下了美国有史以来最大宗的破产申请纪录。2002年1月19日,美国司法部开始对“安然公司”展开全面的刑事调查。截至2003年3月8日,在破产法院委派的审查官尼尔·贝特森提交的长达2 100多页最新调查报告中显示,“安然公司”在2000年末通过SPE隐瞒负债高达110多亿美元。

更为震惊的是,2002年15日,美国德克萨斯州公布了一系列具有轰动性的卷宗档案,其中的不少信件显示,布什总统在担任得州州长期间与安然前总裁肯尼斯·莱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布什在2000年参加总统大选时,一群精英人物组成的“布什先锋团”为他筹集了至少10万美元,而莱就是其中的骨干。除了总统本人,白宫还有不少高层人物与莱扯得上关系。布什主政之后,白宫成立了一个能源政策小组,由副总统切尼直接领导。实际上,切尼与安然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肯尼斯·莱也是老相识。实际上,与安然公司过往甚密的华盛顿政府要员远不止切尼一人,国防部长拉姆斯费尔德、司法部长阿什克罗夫特、美国贸易代表佐立克、白宫经济顾问林赛,甚至连在美国经济界一言九鼎的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也是安然公司的座上客。当年里根、老布什手下的头号亲信詹姆斯·贝克,在1992年帮助老布什对克林顿的竞选中失利后,便被莱收入彀中,担任安然公司的顾问。深谙权能生钱的莱,一直在用大把大把的美元明修栈道或暗渡陈仓。有人曾作过统计,总统乔治·布什在其政治生涯中,共接受安然捐助62.3万美元。另外,参议员菲尔·格拉姆(德州共和党人)接受“安然公司”捐助97 350美元,参议员凯·贝利(德州共和党人)接受“安然公司”捐助99 500美元,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主席温迪·格拉姆(安然部分交易品种便由该委员会监管),此后任安然公司董事、“安然公司”董事长肯尼斯·莱及首席执行官杰弗里·斯基林分别以个人名义共向共和党政客捐献793 110美元和393 882美元。

不难发现,导致“安然公司”破产的除了它自身的舞弊行为之外,还有政府这一利益相关者的怂恿。当“安然公司”如日中天的时候,媒体将其评为业界精英,最富创造力的企业;之后,媒体又最先对“安然公司”口诛笔伐,媒体前前后后的态度多少有些尴尬。无独有偶,代表公平与正义的律师们,由于从“安然公司”中获得巨大收益,他们在面对“安然公司”利用其SPE掩盖损失时,最终选择沉默,从这种意义上说,他们的威严何在,公正何在,良心何在呀!证券监管这一链条中投资银行在安然事件中扮演着贷款方、证券承销商、合并顾问等多重角色,并对安然公司欺骗活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它们帮助“安然公司”制造假象,欺骗投资人、股东和评估公司。他们故意设计了一系列虚假的金融交易,比如帮助“安然公司”设立秘密的合伙关系,用海外公司来掩盖“安然公司”的贷款,并为“安然公司”出售过高定价的资产提供便利。这些手法不仅使“安然公司”的债务不在账面上出现,同时还使“安然公司”的利润显得膨胀。除此之外,标准普尔和穆迪斯之类的信用评级机构,华尔街的金融分析师和财务分析师们,他们又是一种什么样的角色呢?还有可怜的“替罪羊”———安达信会计事务所。“安然公司”自成立以来,其财务报表一直是由安达信会计事务所执行审计,然而“安然公司”的许多高层管理人员前身均为安达信的雇员,例如“安然公司”的CFO,首席会计主管及公司发展部副总等以前都在安达信任职。在加上审计鉴证服务业务的兴起,使得安达信后期的审计逐渐偏离了自己原有的轨道。“安然公司”作为安达信的第二大客户,在2000年度支付给安达信公司的5 200万美元费用中,有2 700万美元来自咨询服务,而安达信向“安然公司”提供的咨询服务甚至包括了SPE交易策划咨询、代理记账和一些外包的内部审计业务。

四、会计造假单纯归咎于注册会计师的败德有失客观公允

目前对中国企业会计舞弊全方位的深入的资料还不多,但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特有现象,中国和外国肯定都有相同相似的地方。从南海公司和安然公司的典型造价案例的始末不难看出,将公司舞弊行为的发生责任归咎于注册会计师不符合“客观公允”原则。当我们在无限的提升注册会计师在证券监管中的作用时,天天高呼注册会计师应该保持独立性,甚或是超然独立性的时候,当我们为了保证注册会计师能够满足上述要求并设置严厉的监管机构,以及令人望而生畏的监管制度的时候,我们可曾想过,我们所做的这些,能从多大的程度上避免上述问题的再发生呢?反过来想想,当面临高风险、高收益的时候,一切严厉的措施岂不是又会催生愈加严重的所谓的“败德”和“舞弊”行为吗?如果整个躯体的各个方面都出现问题,仅仅做局部的治疗,其作用必定是极其有限的。实际上,不管是“南海公司”,还是“安然公司”他们的失败很大程度上都是缘于他们所处的制度环境及在此之下的一系列的监督机制。由于这个制度的不健全最终导致他们都成为其殉葬品。当我们将矛头指向注册会计师或审计师的,当讨论某个人,某个行业的道德问题的时候,应当考察他们所处的环境。诚信与道德问题是以健全的制度以及制度之下的文化传统、社会风气、政治和宗教信仰为根基的,光搞诚信教育,不做制度层面的完善或者改革,还会出现第二个、第三个“南海公司”与“安然公司”。

摘要:当前困扰会计界最大的问题莫过于信息失真, 同时, 又有社会制度、宗教文化、政治体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使得该问题显得更加棘手。若仅将公司舞弊行为的发生责任归咎于注册会计师实在有失“客观公允”原则。只有将会计舞弊这种现象置于更加广阔的社会背景下深入研究, 才有可能对这个问题有更深的认识。

关键词:“南海公司”,“安然公司”,公司舞弊,制度

参考文献

[1]刘峰, 等.信息披露:实话实说[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7:4-5.

[2]黄世忠.会计数字游戏:美国十大财务舞弊案例剖析[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7:11-13.

[3]郄永忠, 章彰.安然之死[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2.

[4]葛家澍, 黄世忠.安然事件的反思——对安然公司会计问题审计的剖析[J].会计研究, 2002, (2) .

[5]未知.一场波及全球的“完美风暴”——哈佛大学商务与政府研究中心主任艾拉·杰克逊剖析“安然事件”[EB/OL].http://www.zh09.com/Article/cwgl/200606/101385.html, 2006.

3 报纸发行的公司化运作探析 第5篇

温州都市品配送有限公司总经理鲍剑胜

注解:本文曾在《中国记者》2005年第一期中发表

2003年底,温州报业借助《温州日报》、《温州晚报》、《温州都市报》、《温州商报》和《温州新闻网》、《温州瞭望》整合为“四报一网一刊”的温州日报报业集团之际,成立了报业发行的专业公司——温州都市物品配送有限公司,并将原来“分灶”吃饭的自办发行网络实行合并,给党报发行工作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一、以人为本 大胆改革 为党报发行提供激发效能的体制

2003年底,温州报业实行了优化组合后,将报业的经营部门与采编实行了剥离,并将发行部门作为一个改革试点,成立了具有独立法人的温州都市物品配送有限公司,把发行工作推向公司化运作。

第一、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人事制度的改革在每个报社中都是难度最大的一项工程。与采编部门相比,发行人员文化程度较低、年龄偏大、整体素质参差不齐。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公司全体员工的人事档案,全部委托给报业集团的人事处,全体员工与单位的用工关系都成为聘用关系。并对16名年龄偏大的职工,在竞聘上岗、双向选择的基础上,一律按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发给补贴予以劝退。

而后,我们采取了定岗、定薪,重新设定发行站及公司行政工作岗位的措施。在机构调整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全体起立,重新洗牌”。发行站长、公司科长以上干部全部实行竟聘上岗,一般职工实施双向选择。

为使党报发行在市区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我们设定13个发行站站长岗位采取公开、公平、公正的竟聘,并以“德、能、勤、绩”为标准,进行演讲、答辩、组织审核及任前公示等步骤,严格选拔,把一些素质好、业务精、并且有一定市场驾驭能力的员工,选拔到站长的岗位上来。

第二、分配制度改革。由于公司员工原来身份不同,其工资待遇也就不同。譬如在相同的一个岗位上,原来事业编制的职工,年薪能拿到6至7万元,而临时工的年薪却不到2万元。可“拿多的”不一定干得比“拿少的”好,由此挫伤了大多数职工的积极性,极大影响了党报的发行工作。对此,我们通过反复调查研究和分析讨论,采取“折中”办法,给每个岗位设薪定酬,并以岗位的不同、责任的大小为基准,实行同岗同酬、按劳分配,把全体

员工德、能、勤、绩等考核结果,全部与奖金、效益工资、岗位工资挂钩。

通过实行“同岗同酬、按劳分配”的薪酬体系,有效激发了群体效能,使全体员工的精神面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目前,公司上下心齐风正、爱岗敬业,充分表现出公司化运作后的新活力,使今年的《温州日报》征订工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势头,许多发行站征订进度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一倍之多。

二、利用网络 建立信息库 为党报发行提供可靠的市场阵地

温州都市物品配送有限公司成立后,就十分重视依靠科技、运用科技,让科技走进党报发行中,让科技为党报发行提供更大的效能。

建立高能高效的发行平台。我们克服公司成立不久,家底薄、经费紧的困难,先后投入100多万元,购置了北大方正发行软件和3台服务器及60多台电脑,招聘和使用了几十名熟练运用电脑的大学生,采取“边学边做、边教边干”的方法,将现代化信息网络管理引入了发行行业。目前,我们全市发行站无论是地处偏远的高山、海岛,还是坐落在繁华闹市,都已全部配上了电脑,并实行无纸化办公。报纸投递、征订、财务结算、投诉处理等,都已进入了网络信息管理。特别是发行局域网上开辟了《站长日志》和《汇创发行管理系统控制台》,只要点击一下鼠标,便能一目了然获知全市发行站工作情况,包括当天报纸的增减、报纸进站出站的时间、运输车辆的线路安排和运输时间、报纸出PS版和印刷的时间、投诉的处理、报款回笼、征订进度、站务管理等等。此外,我们还构建了企业信息平台(EIP),在网上发布公司通知、文件及有关规章制度,并进行了人力资源、设备、考勤、考核等方面的管理,为党报发行工作提供了一个高能高效的发展平台。

建立党报征订客户服务系统。发行工作难,党报发行更难。我们发行人在党报发行征订工作中,都饱尝了甜、酸、苦、辣。那么,难点的关键在哪里?到底用什么办法去克服?通过调查研究探讨分析,党报发行难点有三:

一是品牌宣传不够;

二是发行路子单一办法简单;

三是订户分布了解不细。

针对上述“三大问题”,我们有的放矢地进行克服解决。着力做好两件事:

第一,建立读者信息库。利用现代化发行信息管理的公司局域网网络优势,先后分别跑遍了全市工商、财政、统计等部门,认真细致地摸清全市党政机关、学校、卫生、民营企业、乡镇、村居等部门单位,并将各行各业、各个单位部门、乡村社区的征订份数,有没有订党报、什么原因不订党报以及公费订阅、私费订阅,征订1至100份以及100以上等订户,分别归类。同时,还将50份以上“集订分投”的大户有多少,投到哪里等等情况,全部

录入电脑,建立党报征订及党报读者信息库。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将未订党报的单位、部门、企业、村居、学校、部队、卫生等部门单位列出清单,分至每条投递路段和各个发行站,让发行员、发行行政管理人员等对照名单上门征订,以扩大党报的新订户。

第二、做好党报的品牌宣传。我们紧紧抓住《温州日报》的权威性,老百姓最为信赖这一特点,大力做好党报的品牌宣传。在市区10多辆公交车上都打上了品牌宣传广告,同时,在繁华街道、重点路段等地方,设计了10多个户外灯箱广告。全市21个发行站设置了统一标志、标识,全市750多名发行员制作统一服装,配发统一定制的自行车,使发行员队伍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效树立了党报发行队伍的良好形象。

三、运筹帷幄 迎难而上 为党报发行扩大覆盖面

近几年来,随着温州经济的突飞猛进及温州名气的不断加大,全国全省相当多的媒体先后在温州设立了“记者站”、“通联站”、“工作站”、“办事处”等。据了解,这些“站”(处)大多数没有“写稿任务”,而是搞广告和发行的。由此,本身不大的地级城市,本来就有《温州日报》、《温州晚报》、《温州都市报》和《温州商报》等4张平面媒体,促使发行市场再加难度,再添“压力”。每年一到报纸收订的时候,可谓是“杀气腾腾”,弄得发行人员“用尽办法”、“用尽关系”、“用尽嘴功”、“用尽脚力”,最后是筋疲力尽,才把征订任务勉强完成。在这种情况之下,应如何扩大党报发行,巩固和发展我们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阵地?我们注重做好了五件大事。

1、让优质服务赢得更多订户。原来《温州日报》在发行部操作的时候,由于报纸发行分布面较散、投递时间长,投递成本大,从而许多繁华的集镇及市区不少路段均无法配备“双休日”的投递轮休员,造成订户“双休日”看不到《温州日报》而影响了党报的市场扩大。去年底,我们借助公司成立和《温州日报》与《温州都市报》等发行网络合并、发行密度增加、投递时间提早等时机,合理科学地将市区400余条投递线路重新“打段”,并招聘配备了70多名轮休员,实行全市“天天送报”“天天送好报”的制度。同时,一改周六、周日没人接投诉电话的做法,建立了“双休”轮流值班、处理订户投诉,严格监督投递质量的制度,从而以优质的服务赢得了订户、激活了党报发行市场。

2、加强轮训,增强征订力量。目前,公司共有发行员750余名,管理人员160余名。为了提高发行队伍整体素质,培养人人成为党报征订能手,我们对发行队伍实行分期分批的不定期轮训。先后邀请有关企业营销行家、报业经营优秀人才,为发行员讲座、授课,让其懂得如何搞征订、如何规范服务等。其次,通过竞聘上岗及岗位管理、岗位考核措施,做到“能者上,庸者下”,淘汰一些不合格的人员。再次,每年定期向社会吸收能人,把高学历、高素质、能吃苦、懂营销的人吸收到发行队伍中来。

3、运筹帷幄,拓展零售市场。如何搞好党报的零售工作,一直是全国报界研究探索的话题。原来《温州日报》的零售,几乎是“零”。为了有效拓展党报零售市场,扩大党报的影响力和覆盖面。我们通过对零售市场的调查分析后认为,市区公交车实行“无人售票”后,硬币便成为乘客的“必备品”。于是,我们在市区93个公交站头,设立固定便民零售摊位,一边为乘客兑换硬币,一边零售报纸。同时,我们建立了由328名零售员组成的专职流动零售队伍,设置了统一标识的售报车,设立了固定摊位305个,从而获得了良好效果。目前,《温州都市报》日零售量达7.1万份,最高达8.7万份。创下了温州报业史上前所未有的佳绩。借助强大的零售网络,我们积极拓展《温州日报》的零售,每天每个摊点全部摆上党报,并由流动专职零售人员在繁华街道、公园、广场等地方叫卖,从而使几乎是“零”的《温州日报》日零售量也达到了将近3000多份。此外,我们还将零售向温州周边地区延伸扩张,先后在浙江丽水市的青田、浙江台州市的路桥、福建省的福鼎市等地,设点摆摊,进行零售,并实行《温州日报》和《温州都市报》“捆绑式”零售的尝试,使党报在温州周边地区日零售量也达近千份。

4、开展网上订报业务。目前,温州市民家庭装宽带、网通共计30多万户,电脑使用较为普及。于是,我们专设《温州发行网》,并与几家大银行合作,开展网上订报业务。只要订户在网上按帐号“打”入报款及投递地址、订阅时间,我们便按订户要求,把报纸送到。从而,使党报扩大了在市民中的影响,提高了发行量。

5、因地制宜,实行党报发行“平原作战”。党报,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工具。党报发行如果不讲征订质量而为 “凑数”来完成任务指标的话,党报就不能有效地起到“喉舌”和“传播工具”的作用。平原地区,人口集中,政治、经济、文化活动活跃,党报若在平原地区扩大发行数量,便可提高阅读率和受众面,“传播”效力更会提高。为此,我们公司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全市党报发行的结构,提出了“稳住山区、稳妥发展半山区、主攻平原”的发行思路,并要在竞争激烈的平原,实行党报发行的“平原作战”。为了促使“平原作战”的胜利,公司出台了一系列奖罚配套措施。一是征订费用向平原倾斜。将原来“山区、半山区、平原”同额支配征订费用的做法,变为分类、分档支付,并严格按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出台的2005年度发行工作指导意见,合理调配,向“一线”、“新订户、平原”等倾斜,鼓励大家多在平原地区找订户、增订户、拓市场。二是确定平原发行比率基准。公司根据各发行站现发报纸的比率及各发行站能够完成指标的实际能力,分别给21个发行站合理地确定党报平原发行比率指标,要求不但要在“数量”上完成,而且要在“质量”上下功夫。三是对下拨投递费率做好控制。凡未达到平原比率的发行站,一律按下达规定的比率指数,予以下拨,扣除未达到比率数的投递费率。

四、多种经营 利用网络优势 降低党报发行费率

降低发行费率,是每家自办发行报社“老总”们谈论的热门话题,也是报业经营的关键所在。发行费率的降低,就会大大减少成本的投入,提高报业经营的“含金量”,使之达到发展壮大的目的。可降低发行费率又不是一件“说降就降”的容易事,若是还靠单一的报纸发行经营而来“降低发行费率”,就等于拿掉发行人员“工资袋”里的钞票,就很难养好这支庞大的发行队伍,更会出现“人才留不住,庸才往里进”的恶性循环。降低发行费率,就得备有灵活的机制,拓展经营渠道,开展多种经营,才能达到“东边富裕补充西边之缺”的目的。去年底,温州报业发行实行公司化运作后,我们公司就十分重视发行费率使用分配的预算,同时根据报业集团拨给的费率,用好每一分钱,并准备开展三项较大的经营业务补充发行费率降低的不足,提高发行人员的福利待遇。

1、开展数码照片冲洗业务。鉴于数码像机越来越多,而冲洗照片业务还较罕少的现象,我们拟与一家民营企业联手创办 “都市网络有限公司”,开展数码照片冲洗,并充分利用投递队伍庞大,投递质量优质及公司具有技术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等优势,实行“当天录传数码照片,当天冲洗送货上门”的快速优质服务,赢得更多的客户,抢占更大的市场,获得更多利润,降低发行费率,确保党报的投递质量。

2、创办网上书店。温州人在抢时间,忙于赚钱,也欲想学习“充电”,遇到要购买一些图书找点资料之类的东西,但又来不及上书店、进图书馆。于是,我们正在申报《温州发行网》,在网上开设“图书商店”,利用投递网络进行配送,既为忙于赚钱的温州人提供方便,又为公司增值创收。

船舶公司化经营的法律责任 第6篇

【关键词】 航运;个体船舶;公司化;经营;法律责任;合同;合同法

截至2009年底,全国共有沿海运输船舶艘(净载重量0万t),内河运输船舶21万艘(净载重量万t),二者合计净载重量是2000年的2.79倍,单船平均吨位分别是2000年的3.57倍(沿海)和3.64倍(内河)。近年来,国内水路运输经营主体进一步多元化,民营航运企业发展势头迅猛。每年获准进入沿海及内河航运市场的企业数量都在200家以上。截至2009年底,国内经营沿海运输的航运企业约家,经营内河运输的航运企业约家。沿海运输和内河客运、散装液体危险品运输全部实现公司化经营,内河个体普通货物运输的企业化进程也基本完成。原以个体方式经营的内河船舶的数量从2000年的12.5万艘下降到目前的不足3万艘,并且下降速度不断加快。

船舶实现公司化经营,不仅是航运市场走向专业化、规范化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航运事业不断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船舶公司化经营涉及的问题和矛盾错综复杂,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部分船舶的公司化经营背离其经营初衷,最终导致船舶运输公司和船舶实际所有人对于船舶在运营过程中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以及船舶物权风险责任承担等问题出现错误认识。这些现象不仅突出,而且非常普遍,亟待通过有效的法律手段或途径予以解决。

1 船舶公司化经营的形式

所谓船舶公司化经营,是指国家通过政策性或强制性手段,引导个体船舶所有人通过投资、合伙、光船租赁或委托经营管理等形式,将其所有的船舶纳入具有法定资质的专业船舶运输公司或者船舶管理公司,并由船舶运输公司或者船舶管理公司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的一种经营模式。根据国家相关法律和政策规定,现阶段我国船舶公司化经营主要有5种类型:(1)个体运输船舶所有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简称《公司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通过合资、合作、股份制等形式,组建符合水运资质条件的船舶运输企业;(2)具备经营资质的运输经营人,在与个体运输船舶所有人平等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采取收购、折价入股等形式吸收个体船舶经营户所有的运输船舶;(3)个体运输船舶所有人将船舶租赁给具备经营资质的船舶运输公司,并由后者负责光租船舶的运营管理,承担船舶安全责任;(4)个体运输船舶所有人与具备经营资质的船舶运输经营人按照平等自愿原则,确定船舶委托经营管理合同关系,由被委托人负责船舶的经营和管理,并承担所接受委托船舶的安全责任;(5)个体运输船舶所有人与专业化的船舶管理公司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建立船舶经营管理合同关系。从投资形式和管理主体的角度可以将船舶公司化管理划分为3种形式:(1)投资形式。个体运输船舶所有人将其所有的船舶以投资的形式投入具备运输资质的航运公司,并将船舶所有人和船舶经营人均登记为航运公司,而船舶所有人以投资人的身份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其利润分配主要依据公司章程和《公司法》的相关规定,以分红的形式体现。(2)出租形式。个体运输船舶所有人将其所有的船舶以光船租赁的形式出租给具备运输资质的航运公司,船舶的经营管理和风险责任均由航运公司承担,其利润分配主要依据船舶租赁合同,以租金的形式体现。(3)管船形式。个体运输船舶所有人将其所有的船舶委托具备运输资质的航运公司或船舶管理公司进行管理,对有关船舶的经营运作、船员培训、安全措施以及船舶燃物料供应等承担责任。登记的船舶所有人不变,个体运输船舶所有人依据双方签订的船舶管理合同向对方交付管理费用。

2 船舶公司化经营的变异

我国将个体运输船舶纳入企业化经营始于2001年。当时国家作出这样的决策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首先,改革开放推动航运事业飞速发展,个体运输船舶的发展势头尤为迅猛,而国家在这方面的管理机制还不尽完善,稍显滞后;其次,个体运输船员的素质和安全管理能力与运输船舶的发展状况不相适应,个体运输船舶成为水上交通事故的主要隐患;再次,个体运输船舶为逃避交通、海事等有关部门的监管,普遍采取名义“挂靠”的方式进行经营,造成各方法律关系和责任的混乱。船舶公司化经营是国家整治航运市场船舶违法“挂靠”经营的重要举措,其目的在于调整和规范我国航运市场的机制和结构,引导个体船舶所有人步入公司化、规范化、集约化的发展道路,借助有较强经济实力和较高管理水平的船舶运输企业,弥补个体船舶在经营和安全管理方面的弱势,减少水上交通事故、特别是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促进航运经济的良性发展。由于法规、政策、管理和监督机制相对滞后,在船舶公司化经营发展过程中,仍然出现一些不正常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船舶登记方式不符合法律规定

常见的问题有2类:(1)在投资形式下,没有按《公司法》的规定对投资条件进行评估、审查,虽然个体船舶所有人将其所有的船舶登记在船舶运输公司名下,但并不能如实反映个体船舶所有人的投资数额和投资比例。(2)在出租形式下,没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登记条例》的规定办理船舶光船租赁登记,虽然在船舶证书中船舶所有人登记为个体船舶所有人,经营人登记为船舶运输公司,但这种关系更多地表现为船舶委托管理合同的形式。

2.2 经营形式规避相关法律规定

船舶经营人虽然登记在船舶运输公司名下,但是船舶运输公司实际没有履行在船舶经营和安全方面应当承担的责任,而是在向个体船舶所有人收取一定数额的管理费后,仍然将船舶交由个体船舶所有人以船舶运输公司的名义对外从事具体的经营活动。这是一种恶意规避法律的行为:名义上是对个体船舶实行公司化经营,实际上是以出借公司经营资质为手段获取相应“挂靠”费用。在国内航运市场上,这一现象相当普遍。由于缺少健全有效的监管机制及时纠正这些问题,因此国家希望通过强制手段对个体船舶实行公司化的初衷在相当大程度上流于形式。虽然有少数船舶运输公司以出租人的身份与个体船舶所有人签订光船租赁合同,但并没有实际履行。合同对个体船舶所有人和船舶运输公司没有实际约束力,其目的更多的是在于应付行政主管机关对船舶公司化经营的检查。

2.3 缺乏有效的后期管理机制

行业主管机关在船舶公司化经营初期对个体船舶所有人和船舶运输公司的资质审查是十分重视的,其程序和实体要求也较为规范和严格。但是审查登记之后的监管偏重于形式。在这一阶段,行业主管机关的管理重点在于船舶运输公司的财产构成、经营范围、国家规费等方面,而这些内容多通过表格、数据的形式表现出来。对于众多已纳入公司化经营的原个体运输船舶在运输市场中以谁的名义经营,由谁实际负责经营以及经营过程中出现的船舶运营安全和防止污染等各种问题缺乏应有的管理和监督。

3 船舶公司化经营现状

3.1 积极表现

3.1.1 船舶经营者的素质有较大提高

船舶公司化经营较之船舶个体经营在管理方面更趋规范化和系统化,促使船舶经营者的综合素质得到明显的提高,并主要表现在交通安全意识、船舶防污染意识、专业技术水平和法律维权意识等方面。由于船舶经营者综合素质的提高,其对船员的素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进而促使船舶运营过程中各个层面和环节的参与者的素质都不断提高。

3.1.2 船舶运输经营市场趋于规范

在实施船舶企业化经营之前,众多个体运输船舶所有人在经营过程中各自为政,其经营信誉和风险防范能力普遍不佳。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个体运输船舶往往通过规避国家法律、偷逃国家规费、伪造船舶证书证件以及非法“挂靠”经营等手段最大限度地降低运营成本。其中,非法“挂靠”经营问题是导致船舶运输市场混乱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整治非法“挂靠”经营行为的过程中,相关部门虽然投入较大的力量,但收效不大,没有解决根本问题。自从国家在法律层面上将船舶“挂靠”经营界定为违法行为之后,个体运输船舶所有人开始自觉地实行船舶企业化管理,船舶运输市场也日趋规范。

3.1.3 船舶运输市场行政管理更加科学

科学的船舶运输市场行政管理,是船舶运输企业做大做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壮大的保证。通过有效的行政手段使个体船舶实行企业化经营,能最大程度地避免个体船舶在经营过程中的盲目性和侥幸心理,使公司的经营方向更加符合市场经营发展的要求,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不断提高。

3.2 消极表现

3.2.1 经营问题

(1)船舶登记经营人与实际经营人分离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个体船舶必须登记在船舶航运公司名下,而船舶航运公司应当对船舶的安全和经营承担管理责任。但是在实务中,一些船舶运输公司以出让经营资质为手段,以收取“管理费”为目的,不仅有意规避法律的相关规定,而且疏于承担安全和经营管理责任,放任个体船舶所有人的经营活动。当船舶在经营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或合同争议时,相对一方不能或难以确定相关责任人。这一结果不仅使相对一方的合法权益不能或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维护,而且直接导致市场的混乱。

(2)安全责任不明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船舶航运公司应当对登记在其名下的个体船舶在经营过程中的安全负责。由于船舶的实际经营仍由个体船舶所有人负责,在发生安全事故后,个体船舶所有人与船舶航运公司之间往往在事故责任的承担上相互推诿,不利于矛盾和纠纷的及时解决。

(3)安全状况难以稳定 在合法经营的形式下,仍然存在船舶登记经营人与实际经营人实质分离的现象。部分个体船舶所有人片面强调经济利益而忽视安全问题,船舶运输公司又缺乏制约手段,从而形成船舶运营管理失控的局面,致使个体船舶事故隐患严重。这不仅给船舶运输公司带来较大的风险和责任,也给社会稳定带来不良的影响。

(4)船舶物权管理混乱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个体船舶所有人将船舶登记在船舶航运公司名下后,既享有一定的权利,也承担相应的义务,同时面临相应的法律风险。有的船舶航运公司由于资金方面存在困难,在向金融机构借贷过程中,以登记在公司名下的个体船舶设置抵押。在公司无力偿还贷款的情况下,抵押船舶往往被金融机构用以抵偿债务,进而形成纠纷。甚至有船舶航运公司负责人恶意以登记在公司名下的个体船舶作为抵押,在取得金融机构贷款以后携款潜逃,导致个体船舶所有人和金融机构均蒙受重大经济损失。登记在船舶航运公司名下的个体船舶之间若发生经济纠纷,受害人往往自行留置或者申请法院扣押登记在同一公司名下的其他船舶,这也导致个体船舶所有人的船舶物权面临较大的法律风险。

(5)船舶经营管理混乱 部分个体船舶所有人和经营人虽然登记在船舶航运公司名下,但是从事具体船舶运输经营活动的仍然是个体船舶所有人。这些个体船舶所有人在对外经营过程中,往往根据经营中的不同情况,或以自己的名义对外签订合同,或以船舶航运公司的名义对外签订合同。在纠纷发生后,对于应将个体船舶所有人作为合同当事人还是应将船舶航运公司作为合同当事人的问题往往存在较大的争议。个体船舶所有人与船舶航运公司之间为了推卸责任,经常以登记经营人与实际经营人不一致为由,有意识地规避其应当承担的各种民事法律责任。这一种情况导致船舶经营管理的混乱。

3.2.2 法律问题

(1)民事主体的确定 由于登记的船舶经营人与实际的船舶经营人分离,因此在船舶的实际经营过程中,不论是发生合同纠纷还是发生侵权纠纷,相关诉讼主体的确定都存在较大的问题。合同签订的形式一般有3种:一是个体船舶所有人以自己的名义对外签订合同;二是个体船舶所有人以船舶航运公司的名义对外签订合同;三是船舶航运公司以自己的名义对外签订合同。在这3种形式的合同中,运输船舶应承担的合同义务其实均由个体运输户完成。在发生合同纠纷时,是将个体船舶所有人或者船舶航运公司单独列为诉讼主体还是将个体船舶所有人和船舶航运公司列为共同诉讼主体,在实务中存在较大的争议。侵权纠纷中的诉讼主体确定同样存在许多的法律困惑。由于船员的聘用、航行设备的配置以及与船舶航行安全相关的有关事务实际上均由个体船舶所有人具体实施,所以船舶碰撞、触损等侵权事故的直接过错均在个体船舶所有人,但事故船舶的经营人登记在船舶航运公司名下,并且船舶航运公司对船舶安全负有法律上的责任,在这种情况下是否应当将船舶航运公司列为共同诉讼主体呢?相关法律对此没有明确的规定。

(2)法律责任的承担 法律责任承担是指船舶在经营过程中因侵权或者违约行为导致第3人损害以后,个体船舶所有人与船舶航运公司之间对第3人应该承担的赔偿责任。依据法律规定,责任人因过失导致其他人损害的,应当根据过错大小按比例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或者依据法律规定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在实务中,一些个体船舶所有人所有的船舶虽然将船舶运输公司登记为船舶经营人,但是船舶的实际经营行为仍由个体船舶所有人具体实施。若个体船舶所有人在经营过程中因违约或侵权行为导致第3人受损,个体船舶所有人与航运公司之间应该按过失比例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还是应该对第3人的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相关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实务中对这一问题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做法,这给我国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带来不利的影响。

(3)债务的担保 《公司法》第3条规定,“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可以看出,公司所有的财产均为其对外承担民事责任的担保。在以投资形式进行的船舶企业化经营中,船舶的登记所有人为船舶航运公司,那么登记在其名下的全部船舶是否应该成为登记在其名下的任何一艘船舶在对外进行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债权的担保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公司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结果是肯定的。船舶所有人在形式上虽然登记为船舶航运公司,但船舶实际由个体船舶所有人具体经营,如果因登记在同一船舶航运公司名下的其他个体船舶产生的债务导致自己的船舶被法院扣押、拍卖,个体船舶所有人在情感上肯定难以接受,进而可能采取相应的行为妨碍法院保全措施的实施,其结果不仅有损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而且对社会稳定带来不利的影响。一些船舶航运公司恶意以登记在公司名下的船舶作为贷款抵押担保,导致被抵押的船舶被法院扣押、拍卖,对个体船舶所有人造成非常大的损害。这类情况在司法实践中屡见不鲜,不仅增加法院的工作难度,也对社会稳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4 对策建议

4.1 完善经营管理

只有规范化的科学管理机制才能从源头上保证船舶企业化经营的进一步发展。对于船舶企业化经营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予以解决。

首先,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前文述及,实务中不管是以投资形式、光船租赁形式还是以管船形式进行船舶企业化经营,绝大多数船舶航运公司并没有履行经营人应该承担的法律义务,而是在签订协议、完成登记手续后,仍将船舶交付给个体运输户实际经营。船舶航运公司和个体船舶所有人在形式上执行国家有关船舶企业化管理的规定,但实际从事的是国家严令禁止的船舶“挂靠”经营行为。海事管理机关和其他相关行业的行政管理机关,不仅应对船舶企业化经营的准入条件进行严格审查,还应对船舶的具体经营行为进行严格管理和监督,对于恶意规避法律法规的船舶航运公司和个体船舶所有人必须进行严厉处罚,改变目前“重审批、轻管理”的非正常情况。

其次,加大对船舶航运公司民事责任承担能力的审查力度,坚决禁止不具备经营能力或者无能力承担相应民事责任的航运公司从事船舶企业化经营活动。实务中,有部分船舶航运公司的注册资产是借助有关规定通过船舶投资等形式取得的,船舶航运公司实际拥有的资产非常有限,甚至有些是“空壳”公司。一旦个体运输船舶发生债务,这些公司或是无力承担,或是故意逃避,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近年来,虽然国家在船舶航运公司的运力和人员培训等方面提出一定的要求,但对于船舶航运公司自身的资产状况和经营能力并没有明确规定。当登记在船舶航运公司名下的个体运输船舶造成第3人损害时,船舶航运公司无力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况在实践中时有发生。

再次,明确安全责任的内涵,促使船舶航运公司和个体船舶所有人重视船舶航运安全,避免航行责任事故的发生。船舶的安全责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船舶自身应该承担的安全责任;二是船舶在航行过程中对第3人生命财产应该承担的安全义务。一般而言,专业的船舶航运公司拥有较强的综合管理能力,相对个体船舶所有人而言,在船舶安全管理方面具有更多的优势。如果船舶航运公司全面、认真地履行安全管理义务,就能够最大程度地避免船舶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

4.2 明确法律责任

国外法学理论通常根据两个标准确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主体:一是运行支配权,即谁对运输工具的运行具有具体的、现实的支配和控制的权利。二是运行利益的归属,即谁从运输工具的运行中获得利益,包括间接利益以及基于心理感情因素发生的利益等。国内法学理论从危险责任的“不幸损害”的合理分配思想出发,分析让特定物品或者设施的所有人、持有人承担危险责任的理由:(1)特定企业、物品或者设施的所有人、持有人制造危险来源;(2)在某种程度上只有其所有人或者持有人能够控制这些危险;(3)获得利益者应负担责任是正义要求;(4)因危险责任而产生的损害赔偿,应该由商品服务的价格机能及保险制度予以分散。

从上述理论可以看出,运输船舶在经营过程中导致第3人损害时,个体船舶所有人和船舶航运公司都应作为安全管理责任的主体,对因侵权行为或违约行为导致的第3人财产损失或者人身损害承担连带赔偿责任。首先,船舶航运公司因规避规定的经营方式而将船舶运输的风险引入社会,且通过合法的措施能够控制风险。船舶航运公司作为具有专业航运技能的运输企业,应该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船舶企业化的规定,加强对运输船舶运营安全的管理,避免因自身对运输船舶营运安全管理的疏忽或懈怠而造成的经营风险危害社会。运输船舶在经营过程中导致危害社会的结果,与船舶航运公司怠于船舶的运营安全管理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其次,船舶航运公司从船舶的运营中获取利润,理应承担责任。虽然这种利润是以收取管理费的形式获得的,但并不能因此限制其应该承担的对外赔偿责任。只有施行严格的赔偿责任标准,才能促使航运公司依法办事,加强对登记在其名下的个体运输船舶的安全教育和规范管理,最大程度地减少安全事故和其他违法行为。再次,个体运输船舶所有人以船舶航运公司的名义进行实际经营时,相对于第3人,船舶航运公司承担两方面的责任:一为侵权责任,二为违约责任。侵权责任的产生多是疏于船舶安全管理所致,而船舶的安全管理应该由个体运输船舶所有人和船舶航运公司共同承担,对于因安全管理的缺失导致的第3人损害,个体运输船舶所有人和船舶航运公司应该共同承担。违约责任是基于违反合同义务的情况产生的。依据法律规定,承运人和实际承运人都负有赔偿责任的,应当在该责任范围内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因此,在船舶的实际经营活动由个体运输船舶所有人实施的情况下,不能免除作为登记经营人的船舶航运公司对经营行为全程所应承担的管理责任。

4.3 防范船舶物权风险

实行船舶企业化经营的目的在于提高个体船舶所有人的市场生存能力,而个体船舶所有人的市场生存能力在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是否能够灵活掌握市场行情,熟练驾驭市场规律。对于绝大多数个体运输船舶所有人而言,其所有的船舶是否存在风险,不仅关系其家庭幸福,也影响到社会稳定。所以,有效规范个体运输船舶所有人在船舶企业化经营过程中的船舶物权风险,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首先,不断增强个体运输船舶所有人的法律意识,提高其对船舶企业化经营过程中的法律风险的认识。这种认识主要包括3个方面:(1)在船舶企业化经营中可能出现的收益风险,例如在船舶的经营活动由船舶航运公司负责的情况下,个人收益的得失等;(2)对于因船舶航运公司的债务问题导致其登记在公司名下的船舶被法院依法扣押、拍卖的风险有充分的思想准备;(3)参与船舶航运公司的决策,对公司的船舶物权变动实行有效监督,防止其船舶被恶意设置抵押。

其次,不断强化各级行业主管机关的依法行政意识,严格船舶登记制度,避免因管理上的松懈或者疏忽导致船舶物权纠纷的发生。现阶段有相当部分个体船舶所有人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亟待提高。面对眼前的利益,他们往往有较强的侥幸心理和投机心理,并因此忽略利益背后存在的各种风险。所以,各级行业主管机关应该在船舶所有权登记、船舶抵押权登记、船舶经营权登记、船舶租赁登记以及运输资质审查许可等方面严格执行相关法律规定,提高服务意识,通过严格的行政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船舶物权登记中出现的可能危害行政相对人权益的行为。

公司化 第7篇

对于采取这一举措的考虑, 中国移动总裁李跃表示:“目前中国移动的组织架构延续话音时代的传统模式, 体系层级多、流程长、权力分散, 难以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需要。要尽快改进原有链条过长、效率过低、成本过高、客户感知较差的传统业务发展模式, 加快推动面向移动互联网领域的相关专业化公司组建。”

由此可见, 中国移动期望通过变革组织方式, 来改变公司的组织结构、运作方式, 提升应对互联网冲击的攻防能力。

基地模式效果堪忧

中国移动的基地模式发轫于前任总裁王建宙时代, 为了发挥地方移动的优势, 建立灵活敏捷的业务开发和拓展机制, 中国移动在全国成立了九大基地公司, 涵盖视频、音乐、阅读、游戏、动漫、互联网、物联网、位置服务、电子商务共九大领域。

基地模式曾经为中国移动带来了可观收入。例如, 手机游戏基地是国内最大的手机游戏娱乐互动平台, 与国内外超过600家游戏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 占据游戏行业近60%的市场份额;位于四川的无线音乐基地, 2005年的收入就达到30多亿元, 占据中国无线音乐市场80%左右的市场份额。

然而, 基地模式本身存在诸多问题, 随着中国移动内部管理问题的发酵, 以及外部竞争对手的日渐强大, 基地模式的诸多弊端也开始显露。

从级别上看, 中国移动的基地由总部直管、所在地分公司代管, 例如位置基地归辽宁移动管理, 音乐基地由四川移动管理, 这种级别设置产生了两种弊病。

首先, 基地实质上归地方移动公司代管, 由此给地方移动过度放权, 容易出现山头主义, 基地也容易成为滋生权力腐败的温床。例如, 已经落马的前四川移动数据部总经理李向东, 其贪腐的主要来源就是音乐基地。

其次, 基地开发的业务需要全国各地移动公司的推广, 然而由于基地和省移动平级, 因此基地没有权力去要求或者给各省移动下命令来推广产品, 最终除了少数产品外, 基地开发的大部分业务都很难在全国推广。

造成其他省公司不配合的另一个原因是, 基地模式开发的业务缺乏竞争力。中国移动组建的基地依然基于原有的管理模式来运作, 本质上是研发中心, 受中国移动的条条框框约束, 而不能像互联网企业那样灵活运作。虽然中国移动寄望于基地成为能力中心、产品和运营中心, 但实质开发的业务却难以脱开传统通信业的思维。当新兴的OTT崛起时, 基地开发的产品就更难体现出竞争力。

抛开级别上的关系不说, 缺乏竞争力的产品, 各地移动会从本能上排斥和抵触, 而集团总部虽然对基地下了指标, 但大多未硬性考核, 因此大多数基地业务推广效果并不理性。而由机制体制所造成的业务缺乏竞争力, 正是基地模式的核心问题所在。当然, 像游戏、音乐等业务, 由于本身为消费者所喜闻乐见, 所以各地推广积极性很高。

公司化能否药到病除?

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表示:“用传统的电信思维去尝试移动互联网是不行的, 有技术问题, 更主要是观念问题、机制体制问题、人才问题、既得利益保护的问题。”当传统的管理模式难以适应新的互联网形势时, 中国移动决定采用公司方式, 激发原有基地的活力, 并希望促进新成立的公司成为移动互联网转型的桥头堡。那么, 基地模式和公司化运作有何根本差异?

从管理方式来看, 在基地模式下, 中国移动对基地理论上实行独立核算, 但实际上很难操作, 往往是中国移动对基地进行拨款, 对下达的考核指标也未严格过问;公司化后运作后, 新成立的公司将独立核算, 自负盈亏, 中国移动主业成为了公司的甲方, 并非取之不尽的投资源泉。

不难看出, 中国移动的初衷是希望通过倒逼的方法让基地摆脱传统思维的桎梏, 并希望通过“断奶”来鼓励基地自谋生路。毕竟, 之前无论基地产品开发运营的好坏, 都有中国移动集团兜底, 少了一份担忧, 也多了一份安逸, 公司化之后, 面对变为甲方的中国移动主业, 原有基地必须更为自立。

当然, 基地公司化运作实效如何, 现在还存在未知数。一个最大的问题是, 优秀的人才从何而来?即便从基地变为公司, 公司的团队还是没有变化, 各公司也可以走招聘通道, 但是就互联网领域来看, 外部公司的灵活机制和丰厚待遇显然比中国移动的新媒体公司更富吸引力, 而在基地现有运作情况不佳的情况下, 移动内部人员也更愿意留在主业, 而非冒险去新成立的公司。

此外, 在公司化之后, 新成立的公司和各地移动公司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市场化, 过去集团总部还会给各地公司下达一些和基地业务相关的KPI指标, 尽管实际执行有所走样, 而在公司化之后这些指标必然逐步解绑, 此时更加考验各业务公司的产品能力, 要想获得各地方移动青睐, 所开发的产品必须具有足够的竞争力。

中国移动也提出了通过混合所有制的模式来为基地公司化引入新的活力, 但是要和体量巨大的中国移动建立混合经济, 这对于外部资本是个巨大考验, 如果仅仅依据股权比例来决定经营权, 那么必然失去对民间资本的吸引力。因此, 中国移动在引入民间资本上需要更加灵活的机制。

鸡西市地方煤矿公司化兼并重组研究 第8篇

一、我国煤炭资源产能过剩的原因及影响

近年来,特别是2012年以后,我国煤炭行业出现了结构性产能过剩、价格下跌、企业亏损扩大、运行困难等问题,煤炭社会库存首次突破了3亿吨。黑龙江、吉林、重庆、四川、云南、安徽等6省(直辖市)行业亏损较为突出,标志着我国煤炭行业正陷入严重的产能过剩。鸡西市作为黑龙江省重要的产煤基地,2013年全部煤炭年产量2 537万吨,位居全国煤炭产量第32位。产能过剩和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在加剧,其中国家政策调控和市场需求的改变,迫使地方煤矿走公司化兼并重组之路势在必行。

1.形成产能过剩的原因:一是我国煤炭进口量不断增加。2012年我国累计进口煤炭2.9亿吨,同比增长59%,已连续4年成为煤炭净进口国。二是环境整治和大气污染防治的必然结果。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到2017年,我国煤炭占能源消费比重降到65%以下,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要力争实现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三是大型煤田的开发和生产速度在加快。近年来,新煤田如井喷式被发现,内蒙古鄂尔多斯煤田储量达180亿吨,新疆塔城储量达到800亿吨,河南、山东、辽宁等地相继发现大型煤田。四是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水源、地热能以及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在一定领域逐步替代了煤炭能源。五是受国家控制产能过剩行业的影响。水泥、化工、钢铁、冶炼等行业的产能调控,导致工业用电减少、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使钢铁价格跌至20年前的水平;钢铁行业消费的减速,是煤炭市场疲软的又一个重要因素。六是盲目投资的因素。地方政府为了追求GDP的增长,盲目引进煤炭项目建设。国内煤炭产能超前建设,产能供大于求的情况在短期内不会改变。

2.产能过剩产生的影响:产能过剩将会给各行业带来不利影响。产品价格大幅下跌;价格出现连续下跌;企业利润大幅下降,亏损企业的比例在逐年增加;产成品库存量增多,固定成本居高不下;银行业的金融风险增加,国内和国际贸易受到影响,国内经济增速缓慢;环境遭到破坏,资源浪费严重,严重影响就业和社会稳定。

二、黑龙江省鸡西市地方煤炭企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鸡西市煤炭资源权属构成分为国有煤矿和地方煤矿,管理方式为国有企业管理和地方政府管理,两种方式原则上不交叉,但实际工作中相互协调、相互配合。

(一)鸡西市煤炭企业组织形式

目前,鸡西煤炭企业组织形式有3种,具体资源赋存条件和生产能力如下。

1.以私营为主的地方煤矿:全市地方煤矿总数为236处,资源储量3.37亿吨,年产量1 560万吨。地方煤矿为个体私营企业,是由当地政府的煤炭安全管理部门负责日常监管,企业自主经营、自行销售、自负盈亏。

2.国有煤矿为黑龙江龙煤集团鸡西分公司:龙煤集团鸡西分公司为省直企业,现有煤田面积为3 078平方公里,储量18.83亿吨;现有31个直属单位,有18个地面单位,在册员工54 260人;年生产能力1 875万吨,全部资产133亿元,年上缴税费10亿余元。

3.外来企业为沈煤集团盛隆公司:2005年1月,沈煤集团以2.28亿元并购了鸡东煤矿,标志着沈煤集团盛隆公司在鸡西市成立。该公司先后投入资金8.42亿元并购鸡西市碱场煤矿、立新煤矿等6个煤矿,年产煤炭560万吨,建成了4个中型的洗煤厂。

(二)鸡西市地方煤炭企业存在的问题

1.规模小、安全事故多发。地方煤矿的生产规模小,井深巷远,瓦斯大,隐患灾害多,开采历史大多在20年以上,一些矿井井深800多米,甚至超过千米,通风、供电网络复杂。据统计,2006—2013年,鸡西市地方煤矿发生安全事故19起,死亡191人,其中死亡3人以上的重特大事故就有14起。

2.监管体制不畅。煤矿安全生产涉及煤矿监察、行业管理、国土资源、安全监管、工商、公安、劳动保障等多个部门,各自为政,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监管系统和执法机制,相互独立开展业务,统筹协调不够,没形成联合执法机制。

3.地方煤矿开采威胁着国有煤矿的安全。在国有井田范围内的地方煤矿就有83处,开采国有煤矿的边缘煤层。这些煤矿常常偷偷越界、超层开采,破坏保护煤柱,河流和水患层的煤田经常被盗采,造成房屋沉陷,给国有煤矿造成重大水灾隐患威胁。

4.地方煤矿职工素质普遍偏低。地方煤矿为了省钱,雇佣没经验的农民工以及闲散就业人员。这些人员素质低,劳动技能差,流动性强,缺乏对安全知识的了解,难免出现违规操作,自我安全保护能力弱。工伤失去了劳动能力后,企业将这些员工交给了社会,工伤赔偿额度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给社会带来了负担和稳定隐患。

5.煤矿安全技术标准严重滞后。地方煤矿安全标准550项,其中大多数10多年未修订;与“一通三防”有关的154项,设计瓦斯防治的管理标准只有9项。而且最初开办煤矿的市场准入条件太低,很难达到技术标准和要求,安全生产缺乏最基本、最基础的条件。

6.煤炭行业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由于地方煤矿企业条件差,效益不好,事故多发,工资福利低,招不进,留不住人才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煤矿企业进入了人才缺乏,技术、管理落后的恶性循环。尤其是工程技术人员、特殊工种人员流失严重,人才资源短缺与企业需求之间的矛盾会越来越突出。

7.资源和环境破坏严重。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煤矿普遍超能力开采,掠夺式开采。遇到条件和煤质差的煤层,往往扔掉,出现了挑肥捡瘦,“翻土豆”式开采,煤炭资源造成了浪费和破坏。同时,开采出的矸石占地,煤矿企业占地,采煤造成的土地沉陷和煤矸石自燃等问题破坏了生态环境,造成了环境污染,严重影响着群众的生活和身体健康。

三、鸡西市地方煤炭企业实施兼并重组的必要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因此,只有推进地方煤矿公司化兼并重组,找到地方煤矿发展的新途径,才能实现科学发展,合理规避市场经济风险,找到解决各类矛盾的有效途径。自2005年起国务院先后颁布了《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煤炭产业政策》、《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关于做好2013年煤炭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文件,鼓励和支持地方煤矿实行兼并重组。

实施兼并重组整合,扩大和优化企业规模,实现规模化“抱团经济”,通过整合自然资源、资金、技术、市场品牌等,最大限度地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同时,煤炭资源产业的规模经济属性和产品的大宗性,决定了其战略组合的必要性。鸡西市地方煤矿还没有走出粗、多、乱的现状,地方煤矿实行公司化兼并重组的步伐滞后,产能过剩现象依然存在。其主要原因是:一是地方政府的本位思想,不想触及各类矛盾,担心影响到地方的财政收入。二是资源禀赋的怪圈没有打破,存在“小富即安”思想,缺少改革的动力。三是存在着地方保护主义,产能过剩的市场波动刚刚波及到地方,影响不大,在主观上不支持地方煤矿兼并,具体行动上不配合。

四、地方煤矿公司化兼并重组的对策

鸡西市作为老矿区,只有对企业进行重新配置,推进地方煤矿公司化兼并重组,才能走出创新发展的道路,可供选择和借鉴的兼并重组模式如下。

(一)可供选择的模式

1.“国进民退”模式。借鉴山西的模式,推进兼并重组。鸡西共有6个区、3个县(市)龙煤集团鸡西分公司,煤田面积为3 078平方公里,在鸡西的4个区、两个县级市内均有直属的国有煤矿。在地方煤矿兼并重组的过程中,发挥好国有煤炭企业的主力军作用,运用合理的兼并重组的模式,将龙煤集团煤田范围内的地方煤矿以接收债务、购买、吸收股份等方式进行兼并,分设煤业公司,专门经营管理,并将安全、经营、生产、销售等管理权限全部上收,扩大国有企业规模,让民办的地方煤矿全部退出,形成新的国有煤矿发展模式,打造国进民退的格局。

2.引进外域企业收购。2005年1月,沈煤集团进驻鸡西市,成立了沈煤集团盛隆公司。该公司先后收购了6个煤矿,建成了与煤炭行业匹配的加工产业,创造了新的煤矿兼并重组实例,这也是贵州经验在鸡西的应用。大型国有煤炭企业,在开采技术、管理理念、职工的思想观念等方面创造了强烈的“冲击波”效应,救活了危机四伏、濒临倒闭、破产的黑龙江省四个国有地方煤矿,使近1.1万多人实现再就业。几年来,沈煤集团鸡西盛隆公司产煤1 192万吨,实现收入24.77亿元,上缴税金2.48亿元。这个兼并重组经验,实用性强,也是鸡西地区的宝贵经验。应继续鼓励和支持沈煤集团收购规模、资源、经营条件较好的(除龙煤集团收购的煤矿外)地方煤矿,重新整合管理模式,兼并重组和系统管理,建立跨地域的分散经营、统一管理模式。

3.以大并小,矿企联合做大。鸡西市地方煤矿经过多年发展,具备一定规模的煤矿占到总数的30%以上,这些煤矿作为兼并重组的重要平台,成为兼并重组周边煤矿的母体。通过大型煤矿企业的辐射作用,将统一资源、统一地域、煤层相叠的地方煤矿进行资本重组,其他煤矿根据资产和资源大小入股,形成股份制企业,实现公司化经营。同时,结合公司化经营并购煤炭深加工企业的方式,形成一个公司带动一个煤炭深加工企业,实现产业化经营;或者深加工企业兼并几个煤矿,实现联合发展的模式。

4.组建公司,合作经营。鸡西市煤炭资源分布广泛,煤层多,地方煤矿往往依资源的分布来建,煤矿分布不规范,在一个煤层内的煤矿距离最远的相距几十公里,而且不在龙煤公司井田范围内,也不符合沈煤集团的收购范围,这类地方煤矿要实现兼并重组只有采取组建公司,合作经营的方式。将一个地域或者跨地域,同一煤层、同一资源,或者紧邻的矿井吸纳在一起组建新的公司,选择其中最佳的矿井作为母井,开采同一块资源,其他矿井以资产和资源入股,关闭整合,进行资产重组,合作经营,便于管理和集中经营。

5.收购和托管经营。对于没有兼并重组条件的距离优势煤矿远、资源少、没有开发价值的矿井,可以采取就近托管给大的集团公司、新组建的大型煤矿公司管理经营。对于不能实现委托经营的煤矿,由地方政府制定特殊的税费政策,在煤矿兼并重组过程中,国有企业或者效益较高的新的煤矿集团企业,预收一定的提留资金,分配一定的职责,负责将对不能参加兼并重组的煤矿买断,并给予关闭,做到以强带弱,保证公平。

(二)兼并重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公司化 第9篇

1 实现两个转变,推动跨越式发展

国外发达国家农机经营由家庭式经营向合作社、公司制企业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上百年的重组过程。家庭经营达到一定规模,客观上就有了向合作社、股份化公司制企业发展的要求。实现这一跨越,就有可能发展成为大公司制企业,成为区域性农机服务产业的龙头,带动农机化行业快速发展;失去这一机遇,就可能被竞争所淘汰。我国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快速发展,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充满活力的投、融资体制和资本市场。农机化发展也打破了地域界限,大量资本进入农机经营市场,加之购机补贴政策拉动,农机化快速发展。一方面农机服务业竞争将更加激烈,另一方面也拓展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不失时机地推动农机家庭式经营向合作社、公司制企业经营转变,由传统的家庭式、作坊式小农经营向现代企业化管理转变,提高农机服务业经营管理水平,形成跨越式发展机制,是摆在农机服务行业面前现实而紧迫的课题。

2 国家扶持,政策推动

一是2013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了“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稳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政策路径。在生产要素、组织要素、政策支持、发展环境等方面都有着极高的含金量。①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结合农田基本建设,鼓励农民采取互利互换方式,解决承包地块细碎化问题。通过实现农业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经营效益。②努力提高农户集约经营水平。按照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要求,引导农户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生产要素,加快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创造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环境,采取奖励补助等多种办法,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充分利用各类培训资源,加大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③大力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按照积极发展、逐步规范、强化扶持、提升素质的要求,加大力度、加快步伐发展农民合作社,切实提高引领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鼓励农民兴办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社。增加农民合作社发展资金,支持合作社改善生产经营条件、增强发展能力。逐步扩大农村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农技推广等涉农项目由合作社承担的规模。对示范社建设鲜活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兴办农产品加工业给予补助。有条件的地方予以贷款贴息,完善合作社税收优惠政策。④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收购、控股等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创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促进龙头企业集群发展。推动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采取保底收购、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等方式,让农户更多分享加工销售收益。鼓励和引导城市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种养业。增加扶持农业产业化资金,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原料基地、节能减排、培育品牌。逐步扩大农产品加工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行业范围。适当扩大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试点范围。

二是国家出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业部据此制定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旨在推动包括农机经营合作制在内的农业规模化发展。

三是国家政策支持其发展。“1号文件”要求,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服务组织。全面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抓紧出台配套法规政策,尽快制定税收优惠办法,清理取消不合理收费。各级财政要继续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申请承担国家的有关涉农项目。支持发展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组织,为农民提供代耕代种、用水管理和仓储运输等服务。鼓励发展农村综合服务组织,具备条件的地方可建立便民利民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和公益服务站。根据这一政策,农机部门出台了农民农机专业合作社扶持办法,给予资金上的支持;同时在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时,向规模化农民农机经营者倾斜。

3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推动农机经营向合作社、股份化公司制企业发展,要以农机经营大户为主体和骨干,在方法上要积极稳妥。目前,我国面对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趋势,小规模经营和家庭式管理,使农机经营成本居高不下,存量资产闲置浪费严重。随着13个中央“1号文件”的深入贯彻落实,农业的规模化、家庭农场化发展将渐成主流。户营农机如无创新,将难以应对现代化农业发展和变化带来的挑战。虽然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户营农机仍有其存在和发展的现实条件,但随着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业规模化、现代化步子加快,与此相适应的是农机经营规模要扩大。户营农机由于受资金不足、管理不到位、市场信息不对称、实力差等诸多不利因素限制,其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效益将越来越差,面临生存和发展危机。为了拓展生存空间,提高发展质量,客观上要求变革经营体制,以求更好发展。预计户营农机为适应这一趋势,迎接挑战,化危为机,将向三个方向发展:一是向农机专业合作社、股份化公司制企业发展,通过经营体制创新,实现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成长为区域性农机服务龙头企业;二是依托现有的农机存量资产,通过完善与提高,发展成为机械化家庭农场,实现规模与经营效益双倍增;三是实现联户松散整合,拾遗补缺,提高农机配套服务与经营能力,成为专业化农机经营者,为农业提供社会化服务。面对这一发展趋势,农机经营大户应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通过合理的富有吸引力的利益机制和运作方式,采用股份制、合作制、联合等多种方式,联合散户,整合资源,形成我国农机服务业区域性的“航空母舰”,以此应对机遇与挑战。运用专业化和多元化的经营战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资本运营能力,开创出自身的经营特色,拓展发展空间。具备条件的公司,还可以进入资本市场。依靠科学管理、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信息和资本运作等,实现跨越式发展。

4 开拓市场,谋求更大发展

通过资源整合,抢占建立公司制企业这个制高点,是一个难得的机遇。通过这一整合,首先是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大大降低了经营和管理成本,实现低成本扩张。其次是建立新的发展机制。市场经济是扩张经济,在这种机制下,迅速发展、健康扩张的企业才能壮大,而农机经营实现了合作化、公司化,正是为此创造条件。第三是有利于用做大做强来应对挑战,树立品牌战略和企业形象,拓展市场空间,提高竞争力。第四是在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发展中谋求自身更好更快发展。我国地域辽阔,生产的同一性、地域间的季节差、发育良好的农机服务市场、强有力的农机行政指导等因素,培育出了巨大的农机跨地区作业市场,且正在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这些条件为大型区域性农机服务产业化集团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第五是抓住当前国家支持农机化发展的良好机遇,在专业化经营和多元化战略上提高资本运营水平,培育公司制农机服务企业向集团化方向发展。从客观上讲这可以大大提高我国农机化组织程度,从主观上讲也将因此大大提高农机经营效益。

5 加强行政指导,促进发展

公司化 第10篇

一、生存与发展仍是战时私营传统银行公司化的内在动力

战时, 各地仍有部分传统银钱组织因业务发展、应付挤兑和通胀的需要而主动增资并改制为公司组织。例如福州升和钱庄资本家罗勉候任福州商会会长期间, 中南银行老板黄奕住等人即有意与罗氏家族合作, 拟将该钱庄改组为公司组织。抗战后期, 罗家按《公司法》的规定, 以升和钱庄为基础, 成立了升和钱庄股份有限公司;后来又计划吸收外股, 将升和钱庄改组为福州海南实业银行, 该计划得到了国民政府的批准。1939—1941年间, 上海的福利钱庄、光裕钱庄、滋康钱庄、聚康钱庄、同心钱庄也由合伙制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

二、银行资本监管要求的变迁是战时私营传统银行公司化的主要推手

战时通货膨胀及银行资本缩水日趋严重, 官方为稳固银行信用而不断提高银行法定资本的监管要求, 成为各地传统银钱组织公司化的外在压力。

(一) 东北沦陷区

1933年, 伪满《银行法》规定新设银行的组织形式为股份制, 资本因地而异;1935年, 伪满政府又要求, 凡是个人组织的银行均须改组为股份制, 资本总额最低10万元, 不足10万元者, 采取合并办法, 受此影响, 东北地区由个人经营而增资改组为股份制的银钱机构有19家。1938年12月伪满政府又公布《新银行法》, 规定银行经营主体一律限定为股份组织并提高银行资本金, 凡独立经营者必备资本金50万元, 在哈尔滨特别市要在100万元以上。受此影响, 哈尔滨的11家钱庄、银号被合并为公司制的中泰银行、福德银行、天泰银行、天和银行及瑞祥银行;长春的大多数钱庄纷纷倒闭, 最后剩下功成玉、福记钱、义和公、天和钱、益发钱等几家实力雄厚的钱庄, 并按规定在1938年后改组为新式银行。

(二) 华北沦陷区

天津部分私营传统银行也在日伪政权的强制下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1941年12月11日, 伪华北政务委员会财务公署公布《金融机关管理规则》, 命令银钱业增资改组, 规定“非实收股本50万元 (联银券) 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不得经营”银钱业[2], 经营银钱业者须一律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 统称银号, 资本不足50万元的部分限6个月交足, 报经伪财务总署核准后再发给营业执照。1944年又实行第二次增资, 规定银号资本最少须300万元。受此影响, 天津有60多家银号因为股本达不到法定的最低资本限额而被迫停业, 而振兴长等20家银号则按规定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

北平沦陷前有43家钱庄 (当时称银号) , 1942年, 日伪政权实施《金融机关管理规则》, 规定银钱机构实收资本须在联银券50万元以上, 并须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 统称银号。截至1943年, 福顺德银号北平分号、晋汇丰钱庄、祥瑞兴银号、聚义银号、振大兑换所、永泰公银号、大德恒钱庄、义聚银号等22家钱庄按规定增资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并更名为银号后继续营业, 其中两家直接更名为银行。

1944年12月和1945年6月, 日伪政权两次对北京的金融业进行“编制整理”, 强制银钱组织增资, 厚生银号等33家银号增资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 其中福顺德等6家银号直接更名为银行公司。至此, 北平共有公司组织的银号85家, 其中22家是公司化的老银号, 63家是新设的公司制银号。

山东的银钱业依据伪《金融机关管理规则》在1942年末开始首次增资改组, 济南、烟台、青岛、周村、潍县、济宁、德州、博山、威海等地有67家传统银钱组织改组为公司并更名为银号而继续营业。1944年, 山东银钱业开始第二次增资改制, 济南、烟台、青岛等地的晋鲁、福顺德 (分号) 、聚义 (分号) 、钜丰、中庸、福兴祥、商业、立诚、福聚和、义聚合、天成、裕昌等14家银号相继改组为公司。改制后银行的经营素质得以改善, 例如烟台的福顺德银号改组为股份公司后, 在账目上实行新式簿记账, 优化业务人员结构, 吸收从新式中学或商科学校毕业的管理人员, 银号的资力、信用、分支机构及信用业务均有扩充, 其个人存款也日益增多, 成为烟台市最后歇业的私人钱庄。

(三) 上海沦陷区

1942年8月, 汪伪政府财政部颁发管理金融机关暂行办法, 规定凡是采用合伙组织的金融机构, 一律要在1943年8月20日以前改组为公司。1943年7月1日汪伪政府财政部公布的《修正银行注册章程》第3条重申“银行应为公司组织”, 其资本至少须达200万元。1943年汪伪政权要求金融机构重新登记, 并限令合伙组织的钱庄一律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 允许投资人不再负无限责任。

为募集营业必需的法定资本, 1942年后上海新设钱庄纷纷采用股份有限公司组织, “继之一般老庄为适应环境起见, 也纷纷改组为有限公司”, 上海福源、益华、安裕、征祥、同春等20余家知名老钱庄, 也均次第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 “于是资本额也随之扩大”。例如在1943年改组后, 大同银号的资本金从法币100万元增至1 000万元;鸿兴银号则从法币80万元增至500万元[1]。1942年上海每家钱庄的平均资本为60.74万元中储券;而到1945年的时候, 每家钱庄的平均资本额增至1 134.5万元中储券[2]。

(四) 后方地区

日趋严重的通货膨胀使得后方地区钱庄的资本日显薄弱。以重庆为例, “抗战爆发后各钱庄一再增高资本额, 除已改组银行者不计外, 最高资本额500万元, 最低50万元……一般言之, 其资力显见微弱”, “财政部鉴于一般钱庄资本薄弱……经营稍一不慎, 必致波及整个市场”, 遂发布法令, 要求传统银钱机构增资或合并以增强资力。鉴于公司化是银钱机构补充资本金的有效途径, 财政部又提出, 在《修正非常时期管理银行暂行办法》公布前“已开设之银号钱庄依限呈部补办注册手续……, 属于独资或合伙者, 并由部指示完成公司组织, 用策健全。”一时间后方钱庄纷纷自行改组为公司, 但又形成小型银行公司充斥银钱业和投机猖獗的局面。为解决该问题, 财政部在1943年3月通令重庆等地钱业公会, 凡欲增资改组为银行者, 须合并3家钱庄以上可予批准外, 一概不得单独改组。后方传统银钱机构改组为公司的风气之盛, 由此可见一斑。重庆的和成、开源、同心、永利、光裕、大夏、大同、泰裕、胜利、复华、复礼、福钰、聚康、永成、永美厚、谦泰豫等16家钱庄就是在1938—1943年间改组为公司或更名为银行的。

1943年后, 通货膨胀对银钱业资本的侵蚀更加严重, 财政部在1944年春增订钱业改组银行办法四项, 规定重庆钱庄改组银行至少须实收资本1 000万元;1945年1月又拟具《战时商业银行增资及合并办法草案》, 要求总行设在重庆、昆明的银钱机构实收资本应达法币3 000万元, 总行设在其余地方的银钱机构, 实收资本应达法币1 000万元~2 000万元。资本监管要求的提高驱使各钱庄在1944年春以后纷纷增资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以便募集新的法定资本。截至1945年8月, 仅重庆地区就有25家钱庄增资改组为银行公司;其他后方城镇也有传统银钱机构改组为银行公司的事例, 例如成都的福川银号, 昆明的兴文官银号、永丰银业公司、益华银号、光裕钱庄、云南矿业银号, 衡阳的鸿兴银号等也在战时改组为银行公司。

三、小结

综上所述可知, 战时各地钱庄公司化趋势的加强, 既是战乱和高通胀背景下传统银钱机构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要求, 更是银行资本监管要求不断提高及行政当局强制推进的结果。

战时传统银钱机构的公司化对私营银行厚积资本、稳固信用、维持业务发展具有显著的作用。例如功成玉钱庄在1938年改组为新式银行后, 资金实力增强, 其业务网点、种类、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 尤其是汇兑业务剧增, 仅1941年, 该行的汇兑额就高达230余万元, 是同期伪中央银行吉林分行、伪中央银行吉林东关支店和伪兴业银行吉林支店汇兑总额的17.7倍。

战时传统银钱机构增资改制仍然以私募为主。例如大德恒钱庄在1937年由独资改组为合伙组织时是吸收乔氏家族8户人家为股东来扩充资本的;1943年大德恒钱庄被日伪政权强制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时, 也通过吸收号内经理以下各职员为新股东来扩充资本。1938年底, 功成玉银行被伪满当局迫令增资, 其追加的50万元资本金中有一部分就来自高级职员的集资。虽然财政部拟定的《战时商业银钱行庄让股或增资限制办法草案》 (1945年2月) 规定, 银行、银公司、银号、钱庄“增募股本时, 应依照《公司法》相关规定办理……以公开招募方式行之”[3], 但此时后方地区的股市还没有恢复或建立起来, 许多银钱机构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主要途径仍是向特定关系人群私募股份, 这不仅使得改制银行的募股范围小, 股本有限, 实际资本充足率偏低;而且还使得改制银行的融资成本较高, 不利于其扩大社会影响。

战时私营传统银行的公司化, 仍然以资本的筹集为重心而漠视银行的转机建制及内部治理结构的优化, 这不利于解决其经营非审慎、业务投机化和脆弱性高的问题。

摘要:抗战期间, 私营传统银行的公司化进入高潮, 而政府则是私营传统银行公司化的主要推动力量。私营传统银行的公司化对银行补充资本、维持信用、稳定战时金融与经济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不过, 抗战爆发后不少私营银行的公司化, 过于看重资本的筹集而漠视银行的转机建制及内部治理结构的优化, 也存在经营非审慎、业务投机化、脆弱性高的问题。现代民营银行的改制重组, 应以此为鉴。

关键词:抗战时期,私营,传统银行,公司化

参考文献

[1]山东省史志办.日伪统治时期山东私营银钱号[DB/OL].山东省情网, 山东省情资料库.金融库, http://sd.infobase.gov.cn, 2012-04-22.

[2]联合征信所平津分所调查组所.平津金融业概览[M].天津:联合征信所平津分所, 1947.J1-58;联合征信所调查组.上海金融业概览[M].上海:联合征信所, 1947:73-398.

中小企业:你懂公司化经营吗? 第11篇

绝大部分中小企业主,在谈到生存危机时,都会不约而同谈及三大核心困境:融资难、用人难、缺乏核心竞争力。而这三大困境其实都可以归咎到一个问题上:老板不懂公司化经营。让我们通过案例,重新审视中小企业老板的各种做法是否恰当。

与其警惕“自下而上”越权,更应警惕“自上而下”越权

案例一:某大型婚纱连锁影楼在步行街布置了活动场地,其中,市场部与商业街签订了周末两天的场地临时租赁合同,又与演艺公司签订了舞台和表演团队的全权代办合同。营业部抽掉了大部分主力进行现场促销,并聘请了临时模特和礼仪人员。不巧活动当天下起了毛毛细雨,老板巡视的过程中发现人流量很少,而且大部分演艺人员都躲在帐篷里避雨,老板对于市场部与演艺公司达成的推迟开演的第二方案很不满意,觉得应该立刻开演,而且要加演一场,将下午5点的结束时间推迟到晚8点。老板首先打电话给正在外地出差的总经理,总经理回复说演艺公司要增加2万元的费用;老板接着去找市场部经理,要求与演艺公司洽谈加演。市场部经理回复是本次活动的预算已经用完,重新申请审批流程周期太长;老板又亲自去找演艺公司负责人,答复是必须签订临时加演合同,还要加盖合同章才能生效。

遇到这种情况,老板会怎么办?比较恰当的做法是,老板先征求市场部经理的同意,然后自己拿出2万元,与演艺公司签订临时加演合同,并在活动结束之后,再与总经理商讨加演费用的出处。

这种让很多老板大跌眼镜的做法,其实只体现了一个问题,董事长不能干扰系统内的执行,只能在系统外起到辅助作用。这就是我经常提到的一个观点:越权从来不只是由下而上的。很多时候都是上级越下级的权,然而任何一种越权,都是对行政管理体系的破坏,都会引发授权模糊、指令不通、执行不畅等一系列恶果。进而亦会导致职业经理人集体失明,人才流失的困境。

招不到人才留不住人才的老板们,请问你懂公司化经营吗?

任何老板的个人决定,都与董事会无关

案例二:某电器生产企业已经完成了企业内部股份制改造,7个部门的负责人共持股20%,第三方独立董事持股10%,风投基金公司持股20%,企业的创始人即董事长持股50%。企业进入了第二阶段200万台设备的规模经营,职业经理人掌舵稳健,企业盈利状况良好,资产负债率很低,流动资金充足。董事长除了参加董事会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具体的事情好做,平日里参加一下高端论坛和展会活动,结识一些所谓的社会名流。某位好友建议考虑时下流行的一句话:做企业不如做投资。于是乎老板在新近召开的董事会上,说服各位股东,将会在三年期投资500万元,用于收购一家配件供應工厂。当董事长风风火火地展开多元化经营、试图在产业链增值业务上大展拳脚时,他发现自己收购的配件工厂其实是个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的老厂,车间班组的工人队伍也很不稳定,生产出来的配件质量也越来越不过关,苦苦支撑了一年多以后,发现整套设备都要重新改造。让董事长更头疼的还有两个难题:一是自己一手创办的电器生产企业,其采购部以产品质量不过关为由,拒绝再向配件厂采购,这样配件厂少了很大一块儿订单;二是董事会拿出当年的会议记录,指出500万元的投资是分三年使用的,目前不建议再增加投资。

遇到这种情况,老板会怎么办?比较恰当的做法是,找第三方专业的评估公司来,重新评估配件厂的状况,做出理性估值。假如需要继续经营,则自谋资金;如果确定融资困难,就考虑将配件厂再次转手出售。

又是让老板们全身发麻的做法,其实体现的问题是,董事长不能绑架董事会决议,任何的老板自己的决定,都与董事会决议无关,假如游说其他股东支持自己的想法,那更加是错上加错,绝不能让股份制企业为了个人的决策失误埋单。承认失败、勇于面对才是一个真正企业家的风范。

有太多的企业主,在没有真正吃完这一层规模利润的情况下,就急于转型,心急火燎地展开多元化经营。面对融资难的老板们,你懂公司化经营吗?

既已任命,必须充分放权

案例三:某服装批发行业的个体户,在大型服装批发市场内耕耘多年,依托店铺有利地理位置和老板的勤奋工作,已成为小有名气的服装批发商。老板一直有一个心愿,就是希望能尽快摆脱低毛利批发的贸易模式,成功向中档品牌店模式转型。然而成功转型的第一步,就是找到合适的人才,能够掌管自己的网店业务和店铺现场销售业务。老板透过多种渠道物色了许多人才,但是都很不理想。原因就是熟悉服装批发业务的人才,通常都想方设法借助他的平台飞单挣外块,自己干私活;而不熟悉本行业的人才,培养周期太长,而且一旦成为熟手,又极有可能被同行高薪挖走。最终老板痛下决心,高薪聘请了业内公认的一位高水准的销售经理。与他签订了一份年度承包协议,允诺在月薪5D00元的基础上,将全年销售利润的三成作为干股奖励给销售经理。这样老板终于有了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着手拓展中档品牌店市场。可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情,让老板左右为难,就是原有的几个重要的服装零售客户与销售经理发生了矛盾,并对销售经理的做法提出诸多非议。在详细了解了事情的原委之后发现,主要问题是这些零售客户平时都和老板做生意,对新来的销售经理并不买账,希望通过压价和调整结算方式等不合理要求,联合逼迫店铺出让更多的利益。

遇到这种情况,老板应该怎么办?比较恰当的做法是,老板亲自出面宴请几位大客户,与销售经理一起吃顿饭,而席间只能巩固销售经理的地位,不得谈及任何与生意有关的细节问题。告诉诸位零售客户老板,已和销售经理签订了全年承包协议,任何销售条件的谈判,销售经理均可以全权代表自己做决定,而老板只负责监控。

这种决定,会让所有的老板都不淡定。将自己辛苦创立的企业,全权交由操盘手来掌控,面对如此大的风险,确实是兵行险招。然而既然现阶段面临的最重要的任务是销售模式的升级,期间必有得失,就算是牺牲一部分短期销售利益,换来的是企业的成功转型,换来的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创建,又何尝不可呢?

有太多的企业主忘记了先舍后得,不想着舍,只想着得。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常都是高于现有运行体系的,一心想着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老板们,你懂公司化经营吗?

结语:以上透过三个不同行业的三个不同案例,从侧面描述了企业在公司化转型过程中所遇到的三个不同问题。其实,了解和掌握公司化运营的规则,成为名副其实的“公司”,并不容易,尤其是从个体户向真正的公司转变尤为困难,因此能够在市场竞争环境下长期生存和发展的国内企业还不是很多。希望各位中小企业主在抱怨融资难、用人难、建立核心竞争力难的同时,多学习公司化经营,多寻找自身的短板。

公司化 第12篇

项目背景

某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 (以下简称“财务公司”) 成立于2005年10月, 注册资本5.2亿元人民币, 隶属于集团公司, 是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由集团公司及其所属成员单位共同出资组建、具有企业法人地位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财务公司以“汇通财智, 创造价值”为公司愿景, 承载着“助推一流企业集团, 打造一流财务公司”的重大使命, 充分发挥各种金融职能, 创新金融服务手段, 为各类优质客户提供一流的金融解决方案。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快速发展, 信息系统运转能力与业务需求的匹配度也成为集中突出的问题, 一方面是快速增长的业务诉求, 另一方面是多重运维挑战, 如何达到IT为业务高效服务, 从而创造出更高价值, 是摆在财务公司IT部门的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

运维难题

具体来说, 财务公司IT部门的运维难题集中在三个方面:

1.运维人员紧张, 运维工作量较大。

2.设备及主机系统较多, 运维复杂度高。

3.需要有专业的产品或服务来解决运维分散管理、设备故障技术告警、设备负载过高等问题。

解决方案

根据财务公司的运维现状, 结合多年金融行业的服务经验, 上海北塔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北塔软件“) 为其提供可以高效拓展业务价值的IT综合管理解决方案。

●全面、专业的服务器、数据库、中间件、应用管理

方案对主机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应用服务元素等业务元素, 提供了树形图、状态图、参数浏览方式。从物理层、数据交换层、应用进程、应用服务层四个层面来保障业务系统的正常、稳定、可靠运行。一方面大大减轻了运维人员的工作量, 另一方面也很好地帮助了运维人员系统化、透明化地掌握业务的运行情况, 大大降低了运维的复杂度。

●灵活多样的事件和告警管理

通过对事件的广泛监控、主动的事件发现机制、灵活的事件输出机制, 完善的事件后续处理机制, 提供智能分析的事件管理。当事件发生之后, 还可以根据业务需要, 灵活地自定义故障事件是否触发报警, 发送给哪个角色或人员, 发送的时间段、发送的内容等。并且提供多种报警方式, 如传统的弹出式窗口, 短信、语音或者邮件等。

●完善的IP规划和接入管理

按照部门级别简历不同的IP地址规划:提供全网“IP/MAC-所在设备-所在端口-所在VLAN-PC主机名称-端口状态-备注”等用户信息一览表;提供全网IP定位、MAC定位、捕捉地址盗用及非法设备移动, 提供全网IP/MAC地址绑定监查, 全网主机、PC、设备网络连接位置变动侦测, 捕捉地址盗用及非法设备移动。

●易用的配置管理

可以为网络设备及服务器的配置信息提供备份, 定时对网络设备以及服务器的配置与备份文件进行对比, 发现设备配置文件更改后, 立刻根据系统告警功能提供相关设备配置文件更改告警, 并且备份新增配置文件, 提供5份设备文件存档, 方便用户选择不同配置文档对网络设备和服务器配置进行恢复。

北塔软件愿持续用专业的解决方案为金融行业用户提供优质服务, 助力金融行业用户创造更大价值!

地址:上海市宜山路700号科创动力3号楼3层

技术支持热线:400-820-7719

传真:021-60740399

上一篇:护理工作危机意识下一篇:情感价值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