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援通信范文

2024-05-13

应急救援通信范文(精选9篇)

应急救援通信 第1篇

跨区域应急指挥通信系统由应急指挥中心 (中心站) 和事故现场侧设备组成, 两者通过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建立通信连接。事故现场侧由应急通信车 (车载站) 和现场采集设备 (编写站) 组成。应急指挥中心则由服务器、调度电话、视讯终端、视频拼接墙等组成, 完成调度和指挥的作用。如图1所示。

(1) 地面固定主站。应急指挥部建设一个VSAT卫星通信网络的地面主站, 主站的作用:一是通过卫星网管系统对车载站、便携站进行控制管理;二是提供卫星移动网与地面固定网之间的互联转接。

(2) 应急通信车。应急通信车由车辆、VSAT车载设备、海事卫星车载设备、无线图像传输系统、模拟集群系统、无线局域网设备等组成。通信车经VSAT卫星实现与主站之间、与便携站之间以及通信车相互之间的远程通信, 无线单兵、模拟集群、无线局域网用于提供通信车周边的语音、图像、数据等业务的近程接入。通信车还可实现远近程系统之间的转接, 以及远近程无线系统与地面有线系统之间的互联。

(3) 便携站。由主设备箱、天线箱、辅助设备箱以及便携发电机构成。便携站功能与通信车类似, 但为便于携带而有所简化, 没有集群电话、无线局域网等设备。在公共交通 (民航、铁路) 系统可用的情况下, 便携站比车载站更适合于远程快速布置。便携站的应用非常灵活, 既可以放置在前线指挥部作为卫星地面站使用, 实现远程卫星系统与地面有线系统之间的互联;也可利用普通车辆快速运至现场, 尤其是在交通不畅、通信车无法到达现场时, 利用越野车或其他交通工具将便携站运抵现场, 作为远端移动站使用。

2 业务实现方式

应急指挥通信系统应用的范围很广, 凡是地面通信网或公用通信网无法覆盖或不能很好保障的情况下, 应急通信系统都可以发挥作用。在跨区域应急通信系统中, 需保证应急指挥部和灾难救援现场的通信, 下面以抢险救灾应用为例, 简要介绍语音、视频及数据业务的实现方式。

2.1 语音业务

在抢险救灾现场, 语音通话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业务需求, 语音业务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解决现场工作人员之间的通话;另一个是解决现场人员拨打和接听系统电话或公网电话的问题。

现场工作人员之间的语音通话通过车载集群设备来解决, 每辆车的集群系统配置若干个信道, 同时可以满足救援人员之间互相通话。

一种途径是通过基于VSAT卫星通道的IP语音交换系统来实现。应急指挥部配置了一台软交换设备, 在每个车载及便携站配置了语音网关。由于VSAT卫星系统基于IP平台, 语音网关的作用主要是实现普通电话信号与IP数据间的转换。在通信车上, 通过语音网关与集群设备间的连接, 还可以实现集群手台拨打或接听外线电话的功能, 实现了通信车在语音业务方面由点到面的覆盖。

现场人员拨打电话的另一种途径是利用海事卫星电话, 海事卫星电话的特点是不受天气限制, 在任何地区、任何条件下都可以拨打电话, 特别是海事卫星车载设备可以实现动中通, 即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也可以拨打或接听电话, 海事卫星电话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话路少、资费高。

2.2 视频业务

在抢险救灾过程中, 视频业务的互通既可以使后方的领导和指挥人员直观地了解现场的情况, 也可以满足前线指挥部和现场工作人员参加电视会议的需求, 实现前后方直接“面对面”的沟通交流。

视频业务主要是通过无线图像传输设备和会议电视设备来实现, 传输通道一般采用VSAT卫星通道。在国网主站配置基于H.3 2 3协议的M C U (M u lt i p oi n t C on t r ol Unit, 多点控制单元) , 主站的MCU接入应急救灾指挥中心电视系统;在车载站和便携站配置会议电视终端, 会议电视终端通过VSAT卫星通道接入主站的MCU, 这样, 车载站和便携站就相当于会议电视系统中的一个远端会场, 实现视频回传及参加电视会议。

抢险救灾现场的视频图像可以通过无线图像传输设备 (单兵) 、车顶可升降摄像头及车内摄像头采集获得。无线图像传输设备可以将车辆无法到达的现场图像回传到通信车或便携站, 车顶摄像机可以采集车辆周围的视频图像, 车内摄像机或便携站配置的摄像机可用作现场人员参加电视会议使用。这些视频图像通过会议电视终端编码后, 利用卫星网络进行回传。

2.3 数据业务

抢险救灾现场的数据业务包括内网数据和外网数据。内网数据可分为现场灾害数据 (受灾情况统计及现场图片等) 和现场指挥办公的邮件、OA、Web浏览等;外网数据主要包括浏览Internet、收发外网邮件等。

在通信车周围, 利用无线局域网设备实现现场办公人员的无线数据接入。内网数据通过VSAT卫星通道, 经防火墙进行安全认证后接入到现场救援指挥中心。由于卫星传输的数据格式为IP包并支持TCP/IP协议, 因此数据业务的接入实现比较简单, 通过将卫星设备与救援指挥中心的信息网路由器进行连接即可实现。

3 消防卫星网中的应用

全国消防部队卫星通信网 (简称“消防卫星网”) 是指利用全国消防部队统一的卫星频率资源进行通信的若干个地球站组成的通信网。由部局中心站、总队分中心站及各移动站组成。部局中心站设在公安部消防局, 具备统一管理调配消防卫星网卫星频率资源、管控全网卫星通信设备、并与各总队分中心站和移动站实现综合业务通信的卫星通信地球站。总队分中心站设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消防通信指挥中心, 在部局中心站的网管控制下实现与辖区内移动站之间综合业务通信的卫星通信地球站。移动站在部局中心站的网管控制下, 与部局中心站或总队分中心站实现综合业务通信的移动卫星地球站。包括车载式卫星地球站 (以下简称“车载站”) 和可搬移式卫星地球站 (以下简称“便携站”) 。消防卫星网采用Ku频段。消防卫星网采用FDMA/DAMA/d SCPC卫星通信技术体制, 具备网络管理、动态组网及按需动态分配带宽等功能。消防卫星网基于IP协议的通信标准, 所有的业务终端及基带传输设备采用基于IP的通信标准。

消防卫星网应能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 实现星状网络、网状单跳网络和混合网络的不同组网模式, 信息的汇集中心为部局中心站或总队分中心站。

部局中心站的VMS网管控制信令和需单播、组播的业务数据通过DVB载波和TDM载波同时发出。总队分中心站和不需要跟踪TDM载波实现自动跟踪卫星的动中通车载站、静中通车载站、便携站应通过IRD接收DVB载波。需要跟踪TDM载波才能实现自动跟踪卫星的动中通车载站应通过调制解调器的解调通道接收TDM载波。所有卫星地球站发往部局中心站VMS的切换请求和地球站的状态信息先通过调制解调器的调制通道回传STDMA载波传输, 建立网管管理通路。当自动入网注册完成后, 调制解调器的调制通道可用于传输SCPC/MCPC业务。部局中心站VMS根据业务类型和流量, 动态分配卫星带宽和调度卫星电路。部局中心站能通过调制解调器分别与总队分中心站、车载站或便携站的调制解调器建立双向SCPC/MCPC载波, 构建分中心站和移动站到部局中心站的星状网链路。车载站或便携站发射的SCPC/MCPC载波, 应能由总队分中心站和部局中心站同时接收, 实现“一发多收”工作模式。通信业务完成后, 所有卫星地球站由SCPC/MCPC模式切换回STDMA模式, 并释放卫星带宽。公安消防部队卫星电话通信网主要用于普通通信手段无法正常通信的情况下, 为灭火救援行动提供应急通信保障。

同一运营商的卫星电话之间可以通过卫星转发实现网内互通, 也可通过关口站与地面通信网相连接, 实现卫星电话与固定/移动电话的互通。目前, 各总队已配的卫星电话大部分是海事卫星和铱星, 为保障在大规模灾害发生时多个单位协同作战的情况下各部队之间的应急通信, 建议各总队选用海事卫星电话或铱星卫星电话, 并在总队范围内实现统一。

目前, 不同运营商的卫星电话之间无法实现“星对星”互通, 在实际通信中可视情况采取以下两种方式实现互通。

(1) 通过通信组网管理设备实现互通。当卫星电话需要与不同网络的另一部卫星电话通信时, 可以选择拨打通信组网管理设备中的同网络的卫星电话、移动/固定电话, 通过综合语音接入及交换设备转接, 向另一网络的卫星电话进行拨号, 完成互相通信。

(2) 通过指挥中心电话交换机实现互通。在灾害现场的基础通信设施损毁、中断的情况下, 卫星电话需要与不同网络的另一部卫星电话通信时, 可拨打消防通信指挥中心电话交换机话务台, 通过人工转接 (需设置用户汇接出局允许参数) 或电话自动预呼系统自动转接 (需加装软硬件设备) 实现互通。采用此方式转接时, 还可以在电话交换机中设置缩略虚拟号, 并与卫星电话号码捆绑, 实现卫星电话号码缩位呼叫简化拨号操作。

4 结语

卫星通信具有以下突出特点:覆盖区域大, 通信距离远;较地面网络相比, 受自然灾害破坏小;可扩容性好, 组网灵活且有独立性;点对多点通信能力强;终端设备结构紧凑, 移动性强, 便于灵活调用;环境要求低, 安装方便;通信时延较大, 受天气影响较大;宽带通信成本较高。卫星通信不依赖于地面固定基础设施, 在灾难事故救援中 (如地震、飓风、海啸等) 能发挥无法替代的作用, 能提供语音、图像和数据的通信在跨区域应急救援指挥通信系统发挥重要作用。

摘要: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卫星通信的相关工作经验, 以面向应急救援的卫星通信应用为研究对象, 论文首先探讨了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 进而分析了业务实现方式, 后给出了消防卫星网中的应用, 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能有所裨益。

关键词:应急救援,业务实现,卫星通信

参考文献

[1]李健.构建江西电力应急通信系统思路的探讨[J].江西电力, 2010 (3) .

[2]王芳.IPSTAR卫星通信系统在“森林草原防火快速处置”中的应用[J].卫星与网络, 2008 (10) .

[3]高章平, 田海静.应急通信发展现状与对策[J].信息通信, 2011 (4) .

[4]徐建军, 陈晓明.应急移动通信系统在黄河防汛中的应用[J].光盘技术, 2008 (5) .

应急救援中心消防救援大队工作汇报 第2篇

一、安全隐患

(一)通讯班

1、由于T3施工,造成2部直通塔台的专线电话不能使用。

2、营区大门现在没有监控设备,通讯班大门门铃损坏,营区大门有时自动停止,封闭不严。安装监控能及时发现外来车辆和人员,还可以监控车库周边情况,确保营区安全。

3、扩音器功放设备漏电。

(二)西门岗

1、手持探测器不好使。

2、西门岗房顶上的灯有1个损坏不亮了。

3、对讲机串频现在用的是9频,晚上串频次数多。

4、暖气2个漏电、1个损坏,冬季前应更换。

5、防冲撞设备丁掉了,不能正常使用。

6、窗台高瞭望费劲。

7、西门岗台账。应急救援中心岗位巡视检查签字问题。西门岗值班记录签字问题。

8、西门岗条件较差,冬天冷、夏天热,门窗缝隙太大。

9、大门有时候不好使。

(三)消防车辆、器材

1、彪马消防车水炮自动能用,手动不好使。2、2号车卷帘门不好使,关不严。

3、空气呼吸器有1个损坏。

4、斯太尔消防车缺无后坐力炮水枪。

二、缺少及需购置的装备

1、消防车辆、器材

破拆消防车1号门缺门锁,工具箱缺常用工具(缺2把钳子、螺丝刀一字和十字各2把、6—20扳手2套、活动扳手大小活动扳手各1个、断线钳2把、干粉车多功能水枪1把、80毫米水带缺4把、干粉车水炮旋转不灵活不能360度旋转、干粉车出水口开关使用不灵活、空气呼吸器面罩2个损坏、美洲豹消防车对讲缺1个、需要断线钳1把、无后坐力水枪缺1个、空气呼吸器坏1个)。

2、战斗员装备

各个战斗员缺个人装备(腰带4个、手套9双、头盔2个、安全绳4个、战斗靴1双)

3、战斗班室内

室内墙壁插座5个、管灯脱落9个、淋浴间2个照明灯、淋浴间需增加取暖设施、室内墙壁插座损坏5个,床抽屉损坏、灯掉的8个。

晾衣间有怪味杂物较多、洗澡间安装照明弹,冬季要安全取暖设备、二楼大卫生间开关坏3个。

4、救援大队电脑安装网线。

5、购置洗衣机2台。

6、购置热水器1部。

航空应急救援系统优化研究 第3篇

【关键词】航空器;应急;灾害;管理;救援

我国国土面积巨大,人口众多,自然资源丰富。然而,灾害也是频繁发生,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数不胜数。现如今,地震、洪涝灾害、泥石流等都已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增长的重大灾害。不仅直接造成经济损失,还带来不少的人员伤亡。如今,在灾害面前,利用通用航空直升机进行救援的应急方法在我国还不能完全实现。航空应急救援是应急救援的方式之一,主要是利用小型航空器和航空技术手段再加上先进的装备实施进行的一种应急救援。与其他应急救援方式相比,航空救援有其独特之处。

一、航空应急救援的特点

应急救援是一个需要应对多种灾害(包括地震、台风、暴雨、洪涝灾害、危险化学品泄漏等)的作业。应急救援基本可分为四类:自然灾害救援、事故灾害救援、公共安全事件救援和航空应急救援。航空应急救援具有以下特点:

(1)快速反应

灾害事故往往是突然发生的,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往往是不可预测的。航空应急救援系统必须快速反应,救援工作必须在一定的时限内展开。

(2)不确定性

灾害事故发生后,人们很难准确评估灾害的范围、严重程度、持续时间、次生灾害等,这些因素导致航空应急救援的具体内容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无论是救援机场的准备、物资的运输、人员的到位、航线的安排、空降点的确认都很难一步到位,即使是制定好的飞行计划也经常因为偶发事件而打乱,所以人们只能一边探察灾区,一边实施救援。

(3)实施范围广

航空活动是可以不受地域限制的,可以从地球表面一个点直接飞到另一个点,这是陆上和水上交通难以匹敌的优势。

(4)复杂性

在灾害事故救援中,航空救应急援的任务各式各样。如,在救援前期对灾情进行航空偵查,这就包括定位、摄影等工作。在救援过程中,空运伤员、空投物资、空运装备等,还有利用通信中继飞机进行通信的保障等。在救援后期,执行消毒防疫的飞行作业等。

二、我国现有应急救援系统存在的问题

(1)缺乏快速应急响应能力

我国在面临重大灾害条件下,航空应急救援无法快速发挥其救援作用。比如,汶川地震2小时后,成都空军指挥部派出4架直升机赶往灾害现场,但是,由于当天天气条件是非恶劣,直接导致这4架救援直升机立即返航。到地震后第二天,中国民航局才开始调配全国范围内的直升机全部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中,总共在24小时之内仅仅调用了16架救援直升机。如此来说,地震前三天我国的直升机在救灾工作中的作用太小。自第三天起,应急救援的航空器才缓缓飞来,几乎和地面救援小组同时赶赴目的地。与此同时,直升机机动灵活的特性没有得到一丝的体现。也没有体现其速报灾情和抢救伤员的作用。

(2)小范围救援能力不强

我国对于小范围内航空应急救援的能力不强,其主要原因有:

①通过以上各国直升机数量对比可知,可供应急救援的直升机数量少;在航空应急救援中直升机是最有效的救援交通工具,但是,08年参与汶川抗震救灾的军民用直升机总数仅仅约120架,与美国相比,他们一个空降师的直升机数量就是这么多,因此,这其中的差距显而易见。

②复杂条件下救援受阻;即使我国的直升机能在第一时间赶往救援目的地,但一旦遇到复杂天气,如雷雨、雾天、大风等就常常返航,不能正常作业。因此,航空应急救援的路径还需要优化完善。

③缺乏专业的航空救援人员;除了用直升机运送伤员外,很多时候还需要运送部分医护人员和消防人员到灾区进行救援。而我国真正经过专业训练的空中救援人员数目并不多。包括很多直升机驾驶员都没有经过应急救援训练。

三、我国航空紧急救援体系建设

(1)建立全国范围内的联系网络及指挥中心

搭建好一个覆盖全国范围的搜索联络网络是进行航空应急救援的基础。只有每个地方都覆盖了救援信号,才能知道哪些地方需要紧急救援,做到万无一失。建立起这个搜救网络之后,需要成立一个统一的航空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即航空救援总部。它可以设立在我国的首都北京,也可以建立在中西部大中城市以便靠近西部偏远地区,便于支援。比如成都、西安等等。这个统一的应急救援中心就是我国航空救援中心的灵魂,非常重要。

(2)按不同省份划分搜救责任区

一个健全的航空应急救援体系还需要下设各个分部,因此在每个省份还应当划分搜救责任区。跟美国等国家一样,他们各个州都拥有自己的应急救援机队。这样,如果哪个地区发生了自然灾害或者重大事故,而影响不是很大的情况下,灾害所在的省份就可以依靠自己的航空应急救援队伍进行救援。就大可不必由国家航空救援总部指挥。如此一来就能大大节约成本,且能快速、有效的进行救援。

(3)培养专业的航空应急救援人员

航空应急救援不是仅仅依靠直升机就能完成的,很大程度上还是人为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培养专业的航空应急救援人员迫在眉睫。航空应急救援人员不只航空器驾驶员,他还包括医护人员、消防人员、高空作业的摄影师等。由于是应急救援,因此航空救援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不仅专业技术一流,他们的心理素质还必须过硬。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或事故时,具有临危不乱,严谨有序的心态。只有大批这样的应急救援人员,救援工作才如鱼得水。所以,我国应该培养一大批这样的人才,关键时候为航空应急救援队伍所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4)加紧研制作为航空应急救援的直升机

无论是从我国农业、林业、气象、航空测量、海上石油勘测,还是从体育训练、飞行培训、休闲娱乐、公务飞行、观光旅游、短途运输、特种行业、私人飞机对通用航空的需求来看,这些领域今后对通用航空的需求都很大,2011年国内通用航空直升机的总数已超过3800,约是前一年机队总规模的7倍,到2014年年底至少要补充3600架左右的直升飞机和通勤飞机,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固定翼飞机;能提供的服务项目包括:邮政快递的运送服务,专业飞行(航拍与勘测,电力、油田线路和管道的巡查,重点工程设备吊装,灭虫,人工影响天气等等),林业的保护和消防,旅游业中的观光游览,工商务和通勤飞行,航空货运以及航空运动俱乐部。但目前为止,我国的直升机数量与其他国家依然相去甚远。

参考文献

[1]刘峰,徐晓东,肖曙光.我国航空应急救援现状及发展建议[C].沈阳:2010年国际安全科学技术学术讨论会议,2010.

[2]郑言.美国建立机场应急救援体系的做法及启示[J].现代职业安全,2009,06(11):66~67.

应急救援通信 第4篇

一、核化应急救援的主要特点及其指挥通信需求

(一) 核化事故事发突然, 要求形成快速响应能力。

核化事故发生后, 应急救援通常由军地联合应急指挥机构统一协调各方力量行动, 由现场指挥所对随行救援任务的力量实施统一指挥。由于核化工业设施分布广, 产品使用范围大,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随机性大, 事发突然, 救援力量多元、指挥协调难度大, 所以各级指挥所和救援队要有更快的反应、应急和通联能力, 救援指挥也需要在原有的“垂直指挥”模式下, 生成“扁平式”通报、支援和获取其他信息的能力。

(二) 核化事故形式多样, 要求及时调取预案方案。

核化事故的表现形式多样, 有普通的核、化学泄露, 也有化学物质爆炸, 还有自然灾害造成的事故, 以及附带造成的环境污染等次生灾害。需要对有关的核化设施和场所提前做好调研、预测和针对性防范, 搞好风险评估, 形成完备的应急救援预案方案库, 能够在发生事故后的第一时间将预案方案推送给各级指挥所和应急救援力量, 将事故的影响和传播范围降到最小。

(三) 核化应急救援技术性强, 要求实现远程技术支援。

核化属于高技术领域, 核产品、化学毒品和制剂等科技含量高, 发生核化事故后, 处置的专业性强, 难度非常大, 对侦查、防护、洗消和救护的技术性要求很高, 在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救援的过程中, 还需要有专业的技术支援队伍 (专家) 针对突发疑难问题进行远程技术支援。

二、核化应急救援指挥通信方式转变方向

鉴于核化事故和应急救援的上述特点, 救援准备和实施阶段都需要高效的通信手段, 需要推进指挥通信方式由基于语音向基于数据的转变。

(一) 救援行动由先谋后动向谋动一体转变。

通过辅助决策系统对关键问题直接明确, 讨论的过程即相当于会议研究, 最后的结论即为指挥员审定的结果, 审定的结果即为应急救援行动有关的命令。核化事故发生后, 通报人员能够第一时间上传多媒体通知、事故点的位置信息;军地有关指挥决策人员无需集中, 通过分析现场近实时音视频和图文等信息, 决定应急救援规模、下达救援命令;救援队收到核化事故通知信息后同步展开救援前有关准备工作, 等待指挥员下达有关命令。

(二) 救援方式由人工分散向目标协同转变。

从力量编组、任务分配到制定救援方案, 全部按照职能分工协同作业, 不仅加快了速度, 而且筹划的合理性也得到了提高。救援队接受命令后, 同步制定救援方案、选择救援机动路线、部署救援任务, 从而使各方救援力量进入现场后及时展开救援。

(三) 指挥调控从基于预案方案向基于态势转变。

各级指挥员, 通过各方上传的信息, 实时掌握救援队准备情况、救援情况和现场发展态势等信息, 决定后续救援力量的投入情况。专家组可以通过视频对救援过程中的疑难问题进行远程技术支援。将以往按照预案方案进行救援进程的模式向基于救援现场态势的转变,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指挥与评估的一体联动。

三、基于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化应急救援辅助决策系统的设计思路

结合核化事故和应急救援的特点及其对指挥通信手段的要求, 为了进一步提高核化应急救援的高效作业、自主协调、实时调控, 基于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和Android系统, 设计开发一套信息采集数据化、态势显示实时化、指挥救援协同化、文图生成自动化、行动调控直观化的核化应急救援指挥决策辅助系统, 辅助指挥员作出正确的决策, 实现各级人员高效的通联。

(一) 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技术特点。

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采用TD-LTE技术, 该技术宣传是指TD-SWCDMA的长期演进, 其实是TDD版本的LTE技术。有如下几个技术特点:一是采用正交频分复用和多输入、多输出的关键技术, 业务定位为语音和各种速率数据业务。二是工作频率为现有2G、3G和3G扩展频段, 信道带宽为1.4~20MHz, 覆盖范围广。三是下行峰值速率为100Mbps, 上行为50Mbps, 通信速率大大提高。四是我国自主专利占有一定的比重, 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以我国为主的标准技术, 安全性高。五是手持终端支持Android系统, 便于应用软件开发。

(二) Android系统可被利用的特点。

Android系统是基于Linux内核的手机操作系统, 在核化应急救援指挥决策辅助系统设计开发中有如下几个功能可以被应用。一是Android系统是一个多任务系统, 其中的营运程序可以并行地运行, 后台运行的程序可以生产通知随时提醒使用对象。二是Android系统与硬件的交互非常方便, 可以方便地调用和操作麦克风、摄像头、GPS等。三是程序的研发成本较低, 并可以实现设计开发可视化, 能够保证应用程序有一致的使用界面。四是支持高效、快速的数据存储。

(三) 辅助决策系统框架。

系统由服务器、指挥员端和救援点端组成, 各分系统能够同步存储各方人员的语音、图文和视频信息, 以便随时调用。一是服务端负责存储用户信息数据、各救援点信息及应急救援预案方案等信息, 客户端通过向服务器端发送请求获取相关的数据资源及保存相关的数据资源。二是指挥员端启动后, 根据分发的用户名和密码登陆, 进入主界面, 主界面提供3个按钮, 实现“信息”、“救援点列表”和“搜索”窗体的切换。三是“信息”界面, 显示救援点发来的信息。救援点的视频流生成之后, 即可被“发布”到服务器上, 同时将信息推送到各级指挥员和专家的手持终端, 供有关人员分析使用。四是信息功能可实现指挥员、专家组、救援点, 多点全 (半) 双工音、视频通信, 救援点发送的信息同时调用地图定位信息。实现音、视频信息的“保存”、“拉取”和“推送”等功能。五是点击救援点发送的地理信息后, 会出现地图窗体, 显示救援队当前的地理位置和救援机动路线, 出现救援线路的起点、终点、建议机动路线、里程等信息, 最后将有关信息和救援队实时位置上传到服务器, 以便指挥员调用。六是“救援点列表”界面, 显示各救援点, 点击后可以查看和调用有关救援点基本情况介绍、方案预案、预设救援路线等信息。七是“搜索”界面可以对所有收发信息记录等信息进行搜索查询。八是救援点端仅有“信息”和“救援点编辑”界面。“信息”界面可实现上述有关通信功能, “编辑”界面根据相应权限连接服务端, 可进行该救援点的有关信息编辑更新。

摘要:随着通信网络的更新换代, 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TD-LTE) 已经全面部署并投入使用, 这也使得核化应急救援指挥通信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本文通过对核化应急救援特点及其对指挥通信手段需求的分析, 提出了核化应急救援指挥通信方式的转变方向, 引出了以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和Android系统为支撑, 构建核化应急救援辅助决策系统的思路, 提出实现核化应急救援指挥通信方式由基于语音向基于数据转变的方法。

关键词:核化应急救援,指挥通信,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肖开宏.LTE无线网络规划与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2

应急救援通信 第5篇

一、消防应急救援通信保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价值

应急救援通信体系主要针对有重大影响的突发灾害事件而言。随着世界性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际环境越来越复杂,重大特大恶性灾害事故及突发事件在世界各地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

消防部队担负着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使命,是一支党委政府直接领导的现役部队,具有反应迅速、训练有素、战斗力强等优势,我国的灾害救助基本是以消防为主体服务于社会。应对突发事件,消防救援面临着更严峻的考验,要在国家应急救援机制的规范下发挥其特有的威力。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后,要求消防部队快速反应、措施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情况掌握快,二是投入警力快,三是采取措施快。因此加快应急通信指挥体系建设,提高消防部队抢险救援能力,是当前消防部队建设的迫切需求。

二、当前消防应急救援通信保障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消防应急救援组织混乱,通信不畅通

由于突发事件、重特大火灾扑救和大型活动安全保卫参加的警力较多,有的还涉及到跨区域灭火救援指挥,在指挥调度上,由于应急救援组织体系还未形成,由于应急响应不统一,指挥层次不清晰,通信指挥系统不规范,极易造成指挥权交接和指挥命令传达上的混乱。在执行应急救援任务时,由于缺乏经常性的沟通和应急演练,社会相关力量协同作战调集难、指挥难,部门间直接、有效的综合作战体系不能及时形成,各部门职责不清、协调不力,应急救援任务中容易出现通信不畅通等问题。

2.2消防应急通信技术手段滞后,器材配置质量参差不齐

当前,虽然消防通信装备的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从实际情况看,通信装备的配备仍有欠缺,配备通信器材与《公安移动通信网基本级》、《公安移动通信网警用自动级规范(GA176-1998)》等有关规范仍有差距,造成频率使用不规范,通信距离有限,在救援现场不能通过电台进行协同通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灭火救援统一指挥的效率,且现有的常规通信手段因保养不善、质量不高、设备老化,影响功能发挥。在现场应急通信上,主要依靠无线常规通信对讲机和少有的卫星电话,覆盖范围小,缺乏数字化、智能化的集群通信设备,缺乏图像传输、会商、定位设备。

三、加强消防应急救援通信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3.1用分层指挥、多种通信方式并存的方式保障通信体系顺畅

解决消防应急救援层次和组织混乱比较好的做法是将参战人员根据分工划分成不同的组,指挥部通过电台指挥到各组负责人,各组内部再通过另外的通话组向下指挥,逐级分组、分层指挥。在信道不够或信号不好的情况下,还可采用常规通信与集群通信互补的通信方式。指挥部通过固定电台对外联络,向下通过常规单频通信。采用分层通信,单频与集群相结合的通信方式,从而有效地解决350兆信号覆盖率,确保战斗任务中通信体系的畅通。

3.2充分利用先进的通信技术,发展数字化、智能化的消防无线通信

无线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为目前消防通信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消防通信的建设应打破传统观念,推广使用先进的通信网络,发展数字化、智能化的消防通信网络。依托公安PDT警用数字集群及LTE宽窄带融合专网建设,进行实时图像和语音传输,构建数字化智能平台。同时,卫星技术来保障大范围、高带宽的实时通信问题等。实现应急现场机动化、移动化网络的快速建立,提升通话质量和精准化、扁平化、可视化指挥调度能力

3.3加强灭火救援通信预案的制定与演练

跨区域作战时,参战力量多,作战时间长,必须要求有灵敏高效的通信组织指挥程序。各级消防部队要根据应急救援任务的等级,提前制定完善应急救援通信保障方案,应急通信保障预案要详尽周密、明确任务、分清责任。

在制定应急通信预案的过程中应注意明确应急救援现场的通信保障任务,确保应急通信组织指挥程序得当,各部门、各系统、各行业协调通信有力,政令、警令畅通,信息及时准确传达。

参考文献

[1]林炎.推动消防部队信息化建设对策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3(20)

应急救援通信 第6篇

1 国内外研究情况

在国内,救灾救援通信系统常见的有:煤科总院抚顺分院研制的ZJC系列车载矿山指挥系统,采用KFSZ(A)型低照度矿用工业电视系统和KJT95(A)型矿井救灾通信系统实现图像语音的传输,但是在应急救援工作中实施困难;西安森兰的KTE5型矿山可视化指挥装置采用TCP/IP技术、SDSL技术和INTERNET接入技术,实现了数据的高带宽、长距离(5 km)、图像语音的复合实时传输显示,设计成多功能一体化救援指挥装置[2,3,4],但该系统不具备环境检测功能,人机界面显示质量不足;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研制了KTN01矿用救灾指挥装置,采用ADSL技术实现了5 km的有线语音、视频和数据传输,KT138矿用救灾无线指挥装置2 km的无线WIFI语音视频混合接入传输;煤科总院常州自动化研究所开发的KTW2型矿用救灾无线通信系统,工作时间12 h,有线10 km、无线1 km的语音传输。

在国外,南非GST公司开发的有线声能电话和RB2000型无线电话,实现了语音无线传输。美国安菲斯公司研制的PED井下无线通讯与急救系统、俄罗斯研究的超低频穿越岩层无线技术,需要大尺寸天线,传输低速电报码,通话距离或布线方式稍有变动就不能使用。这些救援装置只能传输语音,不能传输图像和数据。加拿大安斯沃斯自动化公司的F·杰克、柏卡斯等人发明的矿井通信系统提供了语音、LAN信息、数据和工业电视综合信息接入平台。

2 系统理论研究

2.1 xDSL接入网技术原理

通常把HDSL、SDSL 、VDSL 、ADSL与RADSL等多种不同类型的DSL技术统称为“xDSL”技术。这些DSL 接入技术的基础系统架构与原理是相似的,按这些技术在信号传输速率与距离、具体实现方式及上、下行速率的对称性等方面是否相同,划分为速率对称型和速率非对称型两种。xDSL都要利用高频频带,而高频信号损耗较大并易受噪声干扰,因此速率越高,传输距离越短。此外,传输速率还与双绞线的线径和质量有关。

2.2无线单信道多跳的通信距离与传输速率的关系

根据香农定理:

C=Blog2(1+S/N)

式中:C表示数据传输速率,bit/s;B是信道带宽,Hz;S是信号功率,W;N是噪声功率,W。

信道容量与信道带宽呈正比关系,同时还取决于系统信噪比以及编码技术种类。假设接收端的信噪比及编码方式不变,带宽减小,信道容量也减小,若要保证传送速率,则需缩短传输距离。

3 应急救援系统结构

依据《矿山救护规程》,在事故救援时,必须保证以下位置通信正常:抢险指挥部与地面基地、井下基地;井下基地与灾区救护小队;队员之间[5]。事故现场信息可以实时传输到3个指挥部,指挥信息逐级传输,现场指挥员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实施救援方案。按照三级指挥流程和信息传输模型,设计矿井救援指挥通信系统,解决应急救援中信息传输问题[6,7]。

该系统由救援终端、井下指挥基站、井上指挥基站和远程指挥站4部分组成,传输语音视频等数据,如图1所示。

救援终端由语音、图像和多参数传感器组成,实现现场信息的采集、编码、调制并传输到通信网络中;井下指挥基站、井上指挥基站和远程指挥站三方可以观测现场的图像、环境数据和互相通话,井下基站、地面基站可以双向视频。远端基站可以通过办公局域网、因特网或者卫星视频系统进行传输。

4 系统设计

系统连接如图2所示。有线部分由地面基站、井下基站、有线语音视频终端组成,最大覆盖距离为8 km,其传输速率为 700 kbit/s,视频2路(每路250 kbit/s),语音2路(每路 24 kbit/s),具有可更换备用电源。无线部分由移动通信站、无线WIFI基站、无线AP点、无线语音视频终端组成。地面系统和井下系统连接避雷器。

5 试验测试

5.1 基于双绞线的xDSL电路传输速率与距离的关系

在实验室采用常用的ADSL电路板进行传输速率与距离的测试。

选用的铜芯线参数:线径0.8 mm(铜芯),直流电阻小于90 Ω/km,分布电容小于0.06 μF/km,固有衰减小于1.10 dB/km,进行传输速率和传输距离的对比测试,结果如图3所示。

ADSL上下行传输速率不一,0~4 km时,其下行传输速率为5~8 Mbit/s,上行传输速率为0.6~0.78 Mbit/s,可以满足1路视频的传输;大于6.5 km时,开始急速衰减到0 Mbit/s。

5.2 无线WIFI多跳测试

在模拟巷道搭建无线6跳系统模型,节点之间信号强度基本相等,最大拐弯节点相距100 m。其统计测试结果如下:

1)随着链路跳数的增加,相邻链路需要共享频谱资源,端到端吞吐率逐步降低。

2)由于超过三跳距离的2条链路可以空分复用频谱,进行同时传输,当节点数大于或等于5时,理论上最大的端到端吞吐率应不高于11 Mbit/s。

3)单信道环境下,源节点由于面临的竞争较少,向路径中注入超过频谱共享区域内节点转发能力的报文,导致这些报文被阻塞并丢弃。

无线通信模块测试人机界面见图4。

6 推广应用

产品推广过程中,在山西晋城矿务局王庄矿和古书院矿进行井下试验,分别对语音对讲、监控视频、录像存储、地面通信功能进行了测试。该矿为斜井,铺线较为方便,易于地面基站到井下基站的连接。救护大队选择运输巷道为试验场所,铺设4 km的通信线,挂接2路视频传输,视频在KTN101-JSJ隔爆兼本安型计算机上显示和存储,井下视频资料截图见图5。

7 结语

1)根据矿山救护规程和三级指挥机制原则,提出了应急救援信息流传输流向。这为指挥信息系统集成提供了基础依据,通信系统模型具有普遍适应性。

2)该系统具有地面通信和井下联合通信功能。

3)经过现场试用验证,该系统设计符合应急三级指挥机制,符合现场使用人员实际需要,能够传输大量的语音、视频信息,为应急救援现场指挥提供可视化信息。

4)该系统可为救护队员和指挥中心提供丰富、完整的现场信息,促使指挥有序,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抢险效率,确保决策指挥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梅国栋,刘璐.关于我国矿山应急救援体系的探讨[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6,33(2):79-81.

[2]金永飞,徐精彩,郑学召,等.基于双绞线通信技术的矿山应急救援系统的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6,33(3):70-71.

[3]关永,张杰,孙继平.xDSL技术群与矿井远程通讯的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4,23(4):494-495.

[4]文虎,吴玮.煤矿井下救援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系统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07(24).

[5]矿山救援专家组.矿山救护规程实施手册[K].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8.

[6]郑万波.新型矿井应急救援指挥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9.

应急救援通信 第7篇

关键词:WiFi技术,无线通信,应急救援,AMR9,NS2

1 概述

长期以来,我国煤矿应急救援技术的发展相对缓慢。事故发生后,为防止二次事故,煤矿井下电力供应完全切断,已有的各种通讯设备无法使用,加上井下灾区条件与环境的险恶性、复杂性,致使救护队员不能向井下救护基地和地面各级救灾指挥部准确、实时、有效地反映灾区现场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救灾抢险指挥决策。

本文从煤矿井下灾害环境的特殊性及救援工作的安全性出发,提出了一种WiFi技术的井下应急救援无线通信系统。该系统可以快速建立一套应急通信链路,实现井下远端灾区目标位置环境状况的实时监测,如瓦斯浓度、H2S浓度、温度等各种环境参数以及巷道通风情况,为井下救援工作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也为防止井下事故的再次发生和救援人员的人身安全提供了良好的保障作用。

2 WiFi技术概述

1999年9月,电子和电气工程师协会(IEEE)批准了IEEE 802.11b规范,这个规范也称为WiFi。IEEE 802.11b定义了用于在共享的无线局域网(WLAN)进行通信的物理层和媒体访问控制(MAC)子层。WiFi(Wireless Fidelity)属于无线局域网的一种,是利用无线接入手段的新型局域网解决方案。

在物理层,IEEE 802.11b采用2.45 GHz的无线频率,最大的位速率达11 Mbps,使用直接序列扩频(DSSS)传输技术。在数据链路层的MAC子层,802.11b使用“载波侦听多点接入/冲突避免(CSMA/CA)”媒体访问控制(MAC)协议。

需要传输帧的无线工作站首先侦听无线媒体,以确定当前是否有另一个工作站正在传输(属于CSMA/CA的载波侦听的范畴)。如果媒体正在使用中,该无线工作站将计算一个随机的补偿延时。只有在随机补偿延时过期后,该无线工作站才会再次侦听是否有其他正在执行传输的工作站。通过引入补偿延时,等待传输的多个工作站最终不会尝试在同一时刻进行传输(属于CSMA/CA的冲突避免范畴)。

WiFi主要特点是传输速率高、可靠性高、建网快速、便捷、可移动性好、网络结构弹性化、组网灵活、组网价格较低等。电波的覆盖范围方面可达100m左右。WiFi技术的优势在于:无线电波的覆盖范围广、传输速度非常快、厂商进入该领域的门槛比较低。

3基于WiFi技术煤矿井下应急救援系统的建立

煤矿井下事故发生后,煤矿井下电力供应完全切断,现场情况极为复杂,建立的救援系统从结构上应该包括3部分:地面指挥调度中心、井下无线链路和灾变现场救护队。其中井下无线链路的部分由井下救援基地、无线传输链路部分、采集终端及布放装置(运输小车)几部分组成。从通信技术上来讲,应该是有线通信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救援通信系统。救援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

煤矿灾害发生后,首先,地面救援指挥调度中心应该完成相关救援预案论证,确定救援方案。其次,由救护队员携带有线设备及电缆进入井下情况相对明确的预定位置,进行有线电缆的快速铺设和相关设备的快速架设,迅速完成井下救援基地平台的搭建,并建立起井下救援基地与地面救援指挥调度中心的信息联系。第三,靠近灾变现场的情况不明区域,可能发生二次灾难,所以,采用WiFi无线技术,以无线接力方式通过自动布放装置(无须救援人员到现场)来快速建立无线通信信道,实现通信信道向灾变现场的逐渐延伸,直至到达救援灾变现场。第四,救援队员向相对安全区域推进。依靠已经搭建的WiFi网络,其随身装配的数据设备,可完成救援人员之间或是救援人员与井下救援基地、地面指挥调度中心之间的语音联系和救援人员定位功能。第五,井下的各种数据可以通过井下救援基地传输到地面救援指挥调度中心,为地面指挥调度中心提供数据,及时做出科学的决策。

3.1 无线通信信道的建立

整个应急救援无线通信系统的关键部分为无线通信信道的建立。救援人员将控制命令通过连接在计算机上的WiFi链路的中心节点FFD1发送至小车上的RFD采集终端。RFD采集终端收到救援基地发出的命令后,将命令传送给装载着多个链路节点的布放装置(运输小车),然后按照命令指定的方向推进。推进过程中,采集终端不断地发送自身所处环境的参数信息,且返回的信息中带有采集终端与前一级节点的信号强度信息,救护人员就是根据此信号强度信息来完成链路的建立。当信号强度达到我们指定的门限值时,命令运输小车停止前进,救援人员再通过井下救援基地计算机发送投放链路节点的命令,运输小车收到命令后,通过自身的投放机构投放节点。完毕后,命令小车继续前进。由于WiFi技术的自组网功能,当2个节点通信距离超过其通信范围后,新投放的节点会自动加入WiFi网络成为中间路由节点,使通信链路继续延伸,保证通信的正常进行。其余节点依次进行投放。链路建立过程中,采集终端同时也送回救援前端的各种环境参数,救援人员和救援指挥调度中心分析和处理各种采集到的环境参数后,作出进一步的救援工作安排。

3.2 井下WiFi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

井下WiFi无线通信系统的硬件设计主要包括采集终端设备和链路路由设备两部分。

对于井下WiFi无线通信系统,要求采集终端设备应该实现的主要功能包括:1)通过各种传感器来采集环境参数;2)发送环境参数到井下救援基地;3)接收井下救援基地的控制命令。采集终端设备在硬件设计上处理器选用三星公司生产的ARM9处理器S3C2410X,主频可以达到203MHz。

采集终端的硬件框图如图2所示。串行通讯口:UART0用于连接瓦斯浓度、H2S浓度、温度等传感器;USB接口1用于和WiFi模块进行连接。USB接口2:挂接数据存储器。仿真器接口:采用20针标准JTAG接口,用于设备高速仿真调试。

链路的路由器设备主要负责信号的接力传输,所以主要的器件就是WiFi模块。对于路由器来说,我们对模块的主要操作就是模块的参数配置问题,所以我们可以选择使用PC机上的串口通过AT命令或开发的专用配置软件对模块进行参数配置。具体的路由器实现电路原理图如图3所示。

4 模拟试验及性能分析

4.1 NS2仿真软件

NS2是免费的用于网络研究的离散事件仿真器,在Unix平台上开发。NS2针对有线、无线网络上TCP、路由、数据链路、组播协议,以及网络QoS、各种队列等的仿真提供了大量的支持。同时提供了跟踪和显示仿真结果以及网络拓扑生成等很多工具。用一句话概括这个软件的功能就是:它可以在一台计算机上动态仿真一个网络的运行。

4.2 模拟实验及分析

模拟工具NS2网络仿真器,在LINUX系统下安装ns-2.30版本,频率为2.4GHZ,物理层使用直接序列扩频(DSSS),速率为2Mbps。使用了802.11MAC协议,路由层使用DSDV(目的序列距离矢量路由)。

试验中,每个结点表示一个布放装置(WiFi模块),在矿难发生后,该系统会由布放装置在救援中心站的遥控下自动搭建,并将数据传输到井下救援基地。

如图4该系统由5个移动节点(节点0,1,2,3和4)构成,在1000m×1000m的范围内固定传输数据。在节点0和节点4之间建立固定比特率(CBR)业务流,CBR的分组大小为512字节,发送间隔为4s,并且在10s时,节点0开始向节点4发送CBR数据包,模拟的总时间设为200s。模拟开始时节点0和节点4由于距离较远而无法交互路由消息。在10s时,节点0开始向节点4发送CBR分组,最初CBR分组由于缓存空间不足或地址解析出错等原因而被节点0丢弃,直到36s时节点4才收到第一个由节点1、2、3转发的CBR分组。

下面主要从吞吐量、延时、丢包率和包抖动率等方面对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从运行结果中可以看出节点0和节点4的平均传输速率为0.228KB/s,最大速率达到4.045KB/s,吞吐量分析如图5所示。图6是延时的分析图,如上所说,在开始传输数据时,由于缓存空间不足或地址解析出错等原因节点4没有受到由节点0发送的数据,所以在这段时间延时比较大,在36s左右以后系统趋于稳定状态,延时很小。在此次模拟中,节点0共发送了93个CBR包,并丢弃了12个CBR包,丢包率为12.9%。图7是包抖动率的分析图,包抖动率(jitter)就是延时时间变化量(delay variance)。由于网路的状态随时都在变化,有时候流量大,有时候流量小,当流量大的时候,许多封包就必须在节点的队列中等待被传送。因此,每个封包从传送端到目的端的时间不一定会相同,而这个不同的差异就是jitter,jitter越大,则表示网路越不稳定。

通过上面的对仿真试验各参数的分析可以看出,本次设计的基于WiFi技术的井下应急无线通信系统,随着时间的增加,系统传输速率的变化呈稳定增长趋势,延时很小,仿真结果说明理论上本方案适合于井下应急救援通信,且性能比较稳定。

5 结论

煤矿灾害事故的应急救援是煤矿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煤矿事故发生后,为了保证安全、不发生二次事故,煤矿井下电力供应完全切断,已有的各种通讯设备无法使用。本文针对这一情况,提出基于WiFi技术的煤矿井下应急救援无线通信系统。该系统以嵌入式处理器和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来搭建井下WiFi无线链路通道,对各种传感器采集的井下环境参数的实时检测、上传,为整个救援任务提供科学决策。救援通道建立迅速、安全有效减少了煤矿灾害带来的损失,并使用NS对系统进行了仿真,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该系统的时延小、抖动率低,传输速率随着时间的增加呈现稳定增长趋势,仿真结果说明理论上本方案基本满足井下应急救援通信需要。在具体应用中可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系统参数以满足应用要求。

参考文献

[1]王赟.煤矿井下常用无线通信技术综述.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J].2010,20(20):217-218WANG Yun.Summarization of The Coalmine Under-grou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J].Sci-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Economy,2010,20(20):217-218

[2]孙弋.新型煤矿井下应急无线通信系统的建立[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8,28(1):117-121SUN Yi.A Wireless Emergency Communication SystemBased on The Zigbee Technology for Modern Mine[J].Journal of Xi 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8,28(1):217-218

[3]涂科,马大玮,张兵.新型井下应急无线通信系统[J].移动通信,2009,24(12):38-41TU Ke,MA Da-wei,ZHANG Bing.A Wireless Emer-gency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WiFi Tech-nology for Modern Mine[J].Mobile Communications,2009,24(12):38-41

[4]桑海泉,康荣学.无线传感网络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7,3(5):51-54SANG Hai-quan,KANG Rong-xue.The Applications ofWireless Sensor Network in Production Safety[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7,3(5):51-54

[5]陈鼎熔.无线局网域技术在地铁应急救援指挥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6,2(6):119-121CHENG Ding-rong.The Applications of Wireless LANTechnology in 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 of Metro Pas-senger[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2(6):119-121

[6]三星电子S3C2410X数据表.2003

[7]贾定宏,何智力,韦升俊.基于单片机的无线遥控小车研制[J].硅谷,2010,(12):47-47JIA Ding-hong,HE Zhi-li,WEI Sheng-jun.The Re-search of Wireless Control Car Based on Microcontroller[J].Silicon Valley,2010,(12):47-47

[8]谭永宏,张辉.智能寻迹小车的研究与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2008,24(3):310-312TAN Yong-hong,Zhang Hui.The Research and Designof Intelligent trajectory Car[J].Control&Automation,2008,24(3):310-312

[9]张军.基于WiFi技术的矿井无线救灾通信系统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9,36(z1):11-13ZhANG Jun.The Research of Rescu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in Coalmine Based on WiFi[J].MiningSafety&Environmental Protection,2009,36(z1):11-13

[10]谷海波.嵌入式技术在重大危险源监控预警中的应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5(6):163-166GU Hai-bo.Application of Embedded Technology inMonitoring and Early-warning for Major Hazards Installa-tions[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9,5(6):163-166

[11]徐雷鸣,庞博,赵耀.NS与网络模拟[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应急救援通信 第8篇

四川电信、移动等通信运营公司参与本次演练,协同作战,圆满完成联合指挥部通信枢纽开设等重要演练任务。

在历时一个半小时的军警民联合应急救援演练中,联合指挥部通信枢纽开设作为重要内容进行了重点演示。该科目由省军区牵头,77100部队、省公安、武警、消防、人防、气象部门和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四川公司等单位共同参加了演练。这次演练紧密结合军警民联合行动特点及联合通信保障要求,重点对联合通信指挥筹划、通信枢纽要素设置、互联互通方法及开设步骤等进行了研究。通过演练,进一步提高了四川省军警民联合应急行动通信保障能力,为军警民联合通信保障探明了路子、积累了经验。

应急救援通信 第9篇

一、应急救援课程教学的特点

(一)学科特点:新型学科、知识体系庞大

根据2009 年11 月1 日实施的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GB/T13745-2009)“,安全科学技术”是一级学科,代码620;二级学科“公共安全”,代码62080;下设三级学科中有“应急救援”,代码6208040。在我国军队院校重点建设工程中,应急救援学科属于建设基础比较薄弱的新兴、交叉的综合性学科。涵盖了组织指挥、政治工作、后勤保障、装备建设等相关内容,与军事理论、勤务战术、政治理论与工作、军事心理、管理与后勤、信息技术等多个基础学科,以及地质勘探、森林防灭火、机电工程、道路桥隧工程、医疗卫生等专业内容都有不同程度的交叉。

(二)学员特点:经历阅历单一、综合素质偏低

武警警种部队的士官分别分布在通信、机要、文化、军交、财务、军需、卫生、营房、保管、防火、地勘、交通、水电等十几个专业中。他们对各警种部队职能任务、基层任职岗位、繁重的执勤、战备和紧张的生活节奏、严格的纪律约束认识有一定的认识,但经历阅历单一,由于没有较高的理论素养、丰知识,综合素质偏低,还不能完全适应部队建设需要。新的兵役制度赋予了士官更大的责任和权利,要求士官成为各个方面的骨干,在部队建设中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从部队的实际情况看,士官队伍的素质与部队建设的实际需要还有很大的差距。改选技术专业的士官尽管有些经过一定的培训,但其技术水平与实际工作需要还有较大差距。

(三)教学特点:理论性、综合性、实践性较强

应急救援任务是党和国家赋予警种部队新的职责使命,瞄准警种部队任务转型需求,培养多警种联合应急救援专业技术人才,是应急救援学科发展的主要方向。而应急救援学科又是一个交叉的综合性学科,使得应急救援的教学既要优化基础理论进行专题课程设计,力求实现专题搭配合理、内容衔接有效、理论与实践教学搭配得当,满足第一任职需要,又要精选教学内容,区分基础内容、核心内容、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确保教学内容体系的完整、重点突出、贴近实际、满足需求。同时,应急救援具有实践性较强、危险性较大的特点,应急救援任务突发,属于非常态下的行动任务,故教学主要应采取现场模拟、桌面推演、模拟演练、综合演习等实践性方式进行。

二、应急救援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架构不完善、理论研究滞后

目前,国内部分高校以及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等,都开设了应急相关课程。但是,国内相关课程设计偏重于宏观性培训,重管理轻实践的现象较为严重,针对应急处置的内容呈现出零散、系统性差的特点,大多以传统授课、讲座、报告等形式为主,缺乏实战检验反馈及专业化评价。军队院校虽然也开设了许多与应急救援相关的专业化课程,但对于武警警种部队的职能任务来说,不能直接搬来照用。而警种部队按照总部关于加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的一系列指示要求,把应急救援力量建设作为有效履行新的职责使命的大事来抓,各级均成立了由军政主官挂帅的组织领导机构,经常组织开展课题研究,先后编写了《应急救援行动实施办法》、《应急救援作业指导战法》等规范性文件。从应急救援研究方面看,部队的建设走在了院校教育的前面,实战工作走在了理论研究的前面。从应急救援装备方面看,基层部队配备的应急救援装备内容远多于院校,装备的使用与维护还是靠“以老代新”的传统方式进行。

(二)应急救援意识不强、观望意识严重

武警部队随着职能任务的拓展,黄金、森林、水电、交通等警种部队成为国家应急救援力量的国家队。各指挥部都结合任务转型,着眼打造国家应急救援精锐之师,注重开展经常性的战备教育,不断增强官兵应急救援意识;制订了各类战备方案和行动预案,并经常组织演练;对以工代训、脱产专训、分类组训、警地联训等进行了规范指导,各总队、支队也分别抓了试点推广经验。而来院培训的士官生们在部队呆的时间较长,对警种部队的职能任务有一定了解,但对形势任务认识不清,导致应急救援的意识不强、在学以致用方面研究较少,对当前的任务转型有些模糊甚至是偏差的认识,觉得任务转型后发挥专业特长的机会少了,普遍还存在观望的态度。

(三)基础理论知识较多、实践环节较少

随着军队院校编制体制调整工作的落实,警种学院任职教育承担着黄金、森林、水电、交通等专业士官的应急救援培训任务。而现有课程设置及内容设计,不能完全满足应急救援人才培养需求。为了提高教学的时效性,该学院从应急救援概述、应急救援装备、应急救援组织指挥与应急救援信息化建设四个方向进行了专题式的教学。但因目前应急救援装备配备不到位、场地建设、实验基地建设和校队联合办学都在设计计划中,故实践性教学的内容只占到6 课时,占全部课程的五分之一的比例,士官们要求最多的是增大实践课的比重,多讲授装备的操作与使用,与他们的一线工作相适应。

(四)信息化基础建设较弱、智能化水平不高

目前,警种部队都建立起信息综合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完成了三级网络的建设,三级网络的扩容也基本完成。按照总部明确的基本标准,各单位把人员装备的投入、整合作为加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的重点来抓,力求配实配强。从调研的26 个重点中队情况看,除少数今年新建的重点中队还缺少一些通信和保障类装备外,其他中队都达到了齐装满员。同时,不少单位还把便携式卫星站、卫星电话、短波电台等通信手段贯穿全程,实现了现场视频实时传输。并普遍与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建立了信息共享、灾害预警机制,保证了第一时间掌握灾情信息。而警种院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缺失了“十一五”建设的机遇,现在正加紧筹划建设,争取把握好“十二五”建设机遇,加快院校的信息化建设步伐,一方面赶上部队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另一方面也需加快基于信息系统下的应急救援指挥模拟系统研究与应急救援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工作,改善现有信息水平低、智能化教学差的不足。

三、应急救援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完善应急救援学科、课程、教材体系建设,夯实教学基础

武警黄金、森林、水电、交通四支警种部队具有特有的专业、技术和装备优势,已经成为国家应急力量体系中的重要组成。作为武警警种部队院校唯一的警种应急救援学科,其课程体系建设是一项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的工程,其建设发展水平不仅直接关系着警种部队应急救援指挥和技术人才的培养,而且对于推动我国国家应急体系建设进程和提高新时期我军履行职能使命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警种部队应急救援作为综合性学科,学科建设组织结构以警种学院应急救援教研室为核心,以现有的军事理论、勤务战术、政治理论与工作、军事心理、信息技术等基础教研室,以及黄金勘探、森林防灭火、水电工程、道路桥隧工程、机械机电等专业教研室为支撑。以体现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任务和着重研究应急救援实际问题的教学和科研为方针的应急救援课程体系应包括:应急救援基本理论、应急救援建设理论、应急救援专业理论、应急救援指挥、应急救援技术与装备等五个方面。应急救援课程建设必须紧紧围绕警种部队所担负的任务来设置课程。笔者认为,应急救援课程建设,应围绕岗位任职所需来重点设计。士官制度的改革,是加强部队建设、不断提高部队战斗力的科学创举。士官要很好地发挥在管理教育、技术工作、执勤训练三个方面的骨干作用。所以,在士官课程设置上应突出重实践少理论、重技能少研究的内容,如黄金部队重点加强物化探、化验加工、野外快速分析和航测遥感等现代化装备操作技能的训练;森林部队应重点加强以水灭火、化学灭火、航空灭火等新型装备技能的训练;水电、交通部队应重点加强抢险救援中推、挖、装、运和钻、爆、破、拆,以及水面船艇等应急救援专用装备识别、操作技能的训练。并将各项基本的能力,整合成相应的专题分立课程,穿插渗透到以任务模块为主线的一个教学过程之中。在教学内容上要侧重实务性,在教学方法上要突出实操性,在师资队伍上要强化专业性,在士官对象上要有一定业务集中性。

(二)营造以提高应急救援理念与意识为主体的院校校园文化环境,提高救援意识

多年来,黄金、森林、水电、交通部队在发展壮大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光荣历史传统,如黄金部队的“三光荣”、“三特别”、“三热爱”和“阳山精神”、“西口子精神”;森林部队的“火场精神”;水电部队的“三峡精神”、“羊湖精神”;交通部队的“天山精神”、“老西藏精神”等等,这些精神激励着历代警种部队的官兵们,同时,它也是构成我们警种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丰富内涵和底蕴。随着警种部队职能任务的不断拓展,应急救援任务的范围不断加大,对此,作为武警部队唯一一所警种院校,学院的黄金、森林、水电、交通警种专业建设是学院的突出特点,积极研究探索多警种办学的特点规律,紧紧围绕警种部队职能使命和遂行多样化任务现实需要,培育具有“警种元素”的专业文化、特别是宣传危机意识、树立应急救援理念成为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新的方向。通过宣传、报道近年来警种部队参与应急救援的急难险重任务及感人事迹,组织士官参与地方应急救援等活动,强化士官的应急救援理念,提高应急救援意识,树立“警种战场”敢打必胜的信念,培养士官“警种战场”牺牲奉献的精神、英勇顽强的作风和不辱使命的能力。

(三)构建院校与部队的交流机制,加大实践性教学力度

为适应我国应急救援的新形势和我院任职教育的特点,应广泛增设实践性教学环节等方面的新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拓宽教学手段,在巩固与完善以往实践性教学手段的基础上,增加参观警种部队建设、参与部队演练等教学手段,强化和扩大教学领域。一是要从部队精选知识结构合理、有组训教学能力的专、兼职教官。将一线的实践经验与案例充分让士官接触与领会。二是要构建院校与部队的共享资源、训练基地的机制,让士官通过在实地训练过程中锻炼自己,增强自己的认识与能力。三是要建立各警种部队应急救援队伍间的综合演练制度,不断强化各部门间协调演练,形成“总部主导、统一指挥、职责明确、反应灵敏、协调有力、运行高效”的应急救援联运机制。使士官能够经常参与到应急救援综合演练的实战场,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应急救援能力。结合自然灾害多发区以及事故灾难高发季节等,制定相应的应急培训规划,组织开展各类联动应急演练活动,并实现经常化、制度化。

(四)加强教师的综合能力,增强学科实力

把应急救援学科的教研队伍建设作为一项关键性的基础工程来抓,逐步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团队。通过参加院或国防大学轮训班、参加全军学术交流等形式,不断更新现有教授、副教授的知识结构,使他们始终站在学科前沿,成为应急学科名符其实的学术带头人。有计划地安排中、青教员在职或脱产学习、出国留学或进修深造,大力培养中、青学科、学术带头人和后备人才。有计划、有重点地引进、选拔青年专业人才,改善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形成老、中、青比例协调的师资队伍。

(五)增大应急救援信息化内容、实现现代化教学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应急救援通信】相关文章:

救援应急通信论文05-06

救援应急通信论文提纲10-06

救援应急通信论文参考文献09-19

电力应急救援05-09

应急救援医学05-29

航空应急救援06-23

应急救援响应07-08

应急救援公司07-14

电梯应急救援09-16

应急救援与疏散05-14

上一篇:国内因素下一篇:物理实验教学激趣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