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寄读学生的心声

2024-09-03

倾听寄读学生的心声(精选7篇)

倾听寄读学生的心声 第1篇

一、倾听可以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与学生无论从政治上还是从人格上都是平等的, 在教学中只有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才会使学生将老师传授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而倾听恰是老师与学生之间实现良好沟通的一种技巧, 体现了老师与学生在人格、尊严上的平等。倾听能够使学生与老师坦诚对话, 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二、倾听可以体现出教与学的双向反馈

在传统的教学中, 老师习惯于单一的教育方式, 而学生习惯于遵从、接受;教师习惯于从长者的角度, 把学生看成是不懂事的孩子, 一味地说服学生, 让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 而学生却很少有机会说出自己的见解和要求, 结果导致学生在学习上永远处于被动。因此,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把问题的发现与解决的权利交给学生, 倾听学生对问题的见解和回答,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这样才能体现教与学的双向反馈。无论讲课还是做思想政治工作, 都要使学生愿意听、用心听、听进去, 而且愿意畅所欲言, 这样才能产生教育的正面效果。

三、只有倾听才能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理解

教育教学过程中, 每个学生是不同于其他人的独立主体, 他与教师与其他人在人格上具有平等的地位。教师只有以耐心的态度、关注的神情听学生说话, 让学生有充分表达的机会, 能觉察学生的内心感受, 并适时给予温馨的回应, 才能体现出师生之间的平等地位。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关注学生、考虑问题, 才是真正的尊重与理解学生。

四、倾听是架起师生情感相通的桥梁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中的两大主体。任何一方出了问题我们的教育工作都不能顺利地进行。因此, 必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注意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必须热爱学生, 热爱教育事业, 这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及整个教育过程得以开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而倾听学生的心声就意味着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走近学生, 使学生与老师之间能彼此敞开心扉, 消除隔阂, 情感相通。

总之, 倾听是一种容纳、尊重;倾听是一种认同、欣赏;倾听是一把钥匙, 一把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 这把钥匙能沟通师生间的思想感情, 消除互相间的隔膜, 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摘要:现代教育不仅要求教师能够拥有良好的教学成果, 同样对于教师而言, 在提高教学质量这一问题上, 正确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 能够学会走进学生的内心, 倾听他们的心声, 固然是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只有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能够知道他们在想什么, 知道他们的思路及内心活动, 才能很好的走进他们的心灵, 与其成为很好的朋友, 进而对于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也有着较大的影响力。

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 第2篇

先给大家讲一个我亲身经历的故事:

今年春天我和父亲、表妹、外甥去春游, 四岁的外甥口渴了, 表妹就从背包里拿出两个苹果, 要外甥给外公一个, 没想到外甥将苹果拿到手后, 在两个苹果上分别咬了一口。见到这样, 表妹心里很不是滋味, 认为平常自己太疏于管教了。

“妈妈!”外甥刚出口, 就狠狠地瞪着外甥, 于是外甥就将要说的话咽到肚子里去了。

父亲看到这些, 知道外甥这样做一定有他自己的道理, 便紧紧地抓住外甥的手, 笑容满面地问道:“乖孙子, 告诉外公, 你为什么将两个苹果都咬了一口?”

外甥忽闪着两只大眼睛, 满脸童真:“因为……因为我想把最甜的一个给外公。”

这时父亲笑得更甜了, 表妹的眼里隐隐闪烁着泪花。

由这个故事让我联想到, 当你听别人说话时……你真的听懂他说话的意思了吗?让孩子把话说完, 了解孩子真实的想法, 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 你会发现孩子是多么的可爱。

所以, 你不但要听, 而且要学会“倾听。”

可惜, 许多人也包括我们教师都做不到这一点。我们每天都在听, 可是不一定是在倾听。

听与倾听是不同的。听是一种生理过程, 而倾听是入耳又入心的生命活动, 只有人类才会倾听。倾听是很累人的一种身心两方面的活动, 倾听会很累、很疲劳, 倾听必须集中注意力, 你才会忘记疲劳。学会倾听是十分重要的, 因为倾听是交流的第一技巧。专家指出, 在工作中取得成功的人士, 他们的成功有八成是依赖于倾听别人说话或让别人倾听;一名成功的教师也是如此, 倾听几乎是教师的日常工作之一。

倾听不仅是一种交往技术, 我认为倾听更是一种美德。善于倾听的人身上有一种善良的天性和善解人意的特质, 这种力量超出你对别人的道德说教, 而非常自然地就能赢得人们对你的尊敬和爱戴。同时倾听也是你个人能力的综合表现, 很难想象, 一个感情麻木、心灵冷漠的人会倾听?倾听更是一个感情投入的过程。倾听可以使你的心与智两方面越来越发达, 我们没有理由不倾听。

我写到这里联想到一件事, 觉得心里很愧疚, 很对不起我的学生。

那是发生在去年十一月份的一件事, 吃过早饭, 我早早地来到学校, 刚进校门, 就有学生向我反映说, 我班有三个学生今天早上五点从学校走了。我问原因, 学生说是昨天晚上下晚自习, 他们几个跳墙到校外的小饭馆去喝酒, 被校长碰着了, 他们怕今天挨批评, 就趁早走了。我当时一听, 脑子都要炸了, 心想, 又是你们几个, 每一次惹事都是你们几个, 只要今天找到你们, 立马给我回家。

随即我通知了家长, 学校和家长一块找, 到了第二天上午八点多才找到他们, 整整找了一天的时间, 此时我们是又累又饿又冷, 看到他们时我真想上去扇他们两个耳光, 这时原栋威先开口说道:“我们是晚自习后, 天太冷, 才想去吃碗热面……”这时我是一个字也没听见他说什么, 大声说道:“我不想听你们解释什么, 你们几个立马给我回家。”

这件事情已过去半年多了, 有时在我心里想起来就很不是滋味, 觉得我处理事情太武断了, 很对不起学生和家长, 为了给自己的心有一个交代, 在今年这学期我班的毕业典礼会上, 我在全班同学面前, 给他们三个道了歉, 请求他们三个理解当老师的难处, 希望能原谅老师当时的冲动。

所以说, 要想学会倾听, 就要找出不愿意倾听的原因:首先是精力不够集中, 精力不集中是无法倾听的, 生理和心里因素都可能导致精力不集中。其次是听别人讲话时太集中关注细节, 而错过了要点。其三是习惯于主观武断地听讲。有时我们过于相信自己, 相信只要说话者一开口就知道他要讲的话是什么意思。我们过于相信自己以后, 就不太愿意听他们实际想说什么, 有时我们就根本不想让别人把话说完。其四是太注意讲话的方式和个人的外表、口气、习惯, 而忽视了内容。虽然讲话者可能不漂亮, 方言特别难听, 甚至你平常对他有意见, 但这些和你的倾听关系不大, 千万别受这些因素的影响。

学会倾听吧!一个愿意倾听并且善于倾听的老师会让学生感到亲切, 学生愿意跟他交谈, 使师生关系变得亲密、友好。教师通过倾听, 可以增加对学生的了解, 了解学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以及他的家庭情况, 还可以了解学生心里的真实想法, 以减少师生之间的误会, 使教育有效。以便教师及时地做出调整, 满足学生的要求,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倾听本身也是一种鼓励方式, 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加深彼此的感情, 因而也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责任意识, 有助于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可以说, 倾听几乎是教师的日常工作之一, 如果没有倾听, 教师怎么可能理解他的学生, 又怎么教好书?

倾听寄读学生的心声 第3篇

一、倾听———触动孩子的心。

倾听是一项技巧, 是一种修养, 甚至是一门艺术, 是一种心灵碰撞、灵魂交融的过程。倾听作为沟通过程中最有效的武器, 在教师日常工作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教师怎样辅助学生、引导学生, 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真正需求呢?我们必须要学会倾听, 去耐心地倾听每一位孩子的心声, 用倾听开启他们心灵的窗户, 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1.“走进”必先“走近”

(1) 走下讲台

教师站在讲台前上课, 往往给学生高高在上的感觉, 长此以往, 势必造成学生的胆怯心理。相反, 如果老师走下讲台, 走到学生中, 朝他们微微一笑, 摸摸孩子的头, 抚抚孩子的肩, 学生会觉得你非常亲切。这样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平时活动中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走下讲台, 消除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淡化师生之间的绝对距离, 教师要置身于学生学习和活动的空间当中, 穿梭在学生的课桌之间, 浸润学生的心怀脑际。

(2) 平等相待

学生不愿意和老师说心里话, 就是因为师生不是处在平等的位置上。我们时常见到的师生谈话是, 老师坐着, 学生站着;老师问一句, 学生答一句, 像审讯似的。尊重学生, 平等相待, 才有可能打开学生的心扉。因此, 我们做教师的, 首先要放下架子, 摆正位置, 把学生看作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 尊重他的人格, 乐意做他的朋友, 并努力营造一个平等、轻松、和谐的谈话氛围。这样, 他才会对你敞开心扉, 让你真正去倾听他们的心声。

(3) 有你有我

多出些时间与学生在一起、一起玩、一起聊, 与学生无拘束、近距离的接触, 在随意的攀谈中、在留心的观察中、在轻松的交流中, 师生之间语言的障碍扫除了, 心灵的篱笆拆掉了, 感觉亲切了, 隔膜消解了。尽最大的努力感其所感才会在最大程度上悟其所悟。我们要以尊重学生、平等的态度去倾听学生的心声, 这样学生才会把他们心思告诉教师。

2.“走近”还须“留心”

(1) 和而不同

我们老师在看待学生时, 既要承认同一性, 也要正确面对差异性, 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 这是客观存在的现实, 学生各自生活在不同的家庭, 为人处事不一样很正常。老师要努力引导学生从差异中追求统一与和谐, 使班集体成为一个和谐的大家庭.但教师毕竟不同于学生, 因为教师的责在教导, 因此教师走近学生一定要表现出长者的风度、智者的才华和能者的水平。人们常说:看其行, 知其意。我们教师要仔细观察学生日常行为表现, 从学生日常的一言一行来中去分析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心理。

(2) 多和学生交流

老师要定期不定期和学生一起交流, 和学生讨论班级中的大小事。比如:优生对差生歧视、孩子分派玩耍等等。通过和学生的交流可以发现孩子的思想动态, 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等, 这样便于教师抓住孩子的内心实际想法。

二、倾听———碰撞孩子的心。

1.做个“知心朋友”, 倾吐心声。

我现在任教的是三年级的学生, 既是他们的语文老师, 也是他们的班主任。班级上有小部分性格开朗活泼的学生和我的沟通并不存在问题, 经常会把自己的事情和我分享, 但是班级中大部分孩子还是存在不愿意与人分享他的内心世界, 因此我就采取每隔一段时间让学生把自己对老师、班级、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建议用“写写心里话”的方式写出来, 根据了解到的情况, 我能更有针对性地改正和引导。

2.做个忠实的“听众”, 给学生表达的机会。

随着课堂主体性, 自主性的增强, 学生质疑、反驳、争论的机会大大增多, 这一切都需要教师学会倾听, 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不管在课堂上还是平时的交流中不管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无论是说对了还是说错了;无论是说得清楚明白还是语无伦次, 教师要专注地倾听, 不能有半点不耐烦, 更不能打断他们的话, 让他感到自己语言的魅力, 并在倾听的过程中发现他们的困惑的焦点、理解力的偏差、观点的创意、批评的价值。

三、倾听———叩开孩子的心扉。

1.耐心倾听

有的老师, 当学生和他说话的时候, 不是看报纸, 就是批改作业, 甚至还和别的老师窃窃私语, 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有的老师一听学生说话, 就心烦, 往往是学生还没有说上几句, 他就不耐烦地打断, 然后批评教训一通。如此, 学生有了心里话, 宁可憋在心里, 也不会找他去说。因此, 教师要想叩开学生的心扉, 走进学生的心里, 就必须要把学生说的“事”当一回事。专注而耐心地倾听。

2.为其支招

当学生向我们倾诉烦恼的时候, 我们不能一听了之。作为老师和过来人, 他们成长过程中的许多烦恼, 我们都曾有过。因此, 我们要将心比心, 真诚地为他们支招, 帮助他们排解心中的烦恼与苦闷。

倾听, 就是为了了解学生的真实心声, 从而给疑惑者以解释, 给困难者以援助, 给失落者以鼓励, 给徘徊者以心灵的点拨。因此, 教师在耐心倾听时, 还要特别注意抓住孩子反映出的问题, 予以灵活巧妙的引导或化解, 要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体验, 用真挚感情引起学生的共鸣。

摘要:教育活动是教育者、学习者、教学媒介组合与重新组合的有机体。学生、教师作为教育活动有机体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具有着重要意义。本文认为教师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 要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体验, 用真挚感情引起学生的共鸣。

倾听孩子的心声 第4篇

最近又听说有孩子跳楼了。孩子们怎么了?他们不快乐,快乐是童年给孩子的。没有童年的孩子,人生不快乐。但是,童年快乐吗?今天我们做幼儿工作的是在成龙成凤的路上教育孩子,让孩子真正快乐。人各有其长,我们要扬长避短,而不是让孩子什么都长。龙有不同,人有不同。有的孩子是学音乐的孩子,音乐响起就翩翩起舞,就像舟舟。他天生弱智,但他爸爸没有放弃他,天天带他上班。爸爸在中央乐团工作,忽然有一天看见他孩子拿着筷子当指挥棒,爸爸很高兴就给他买了指挥棒,阿姨也很喜欢他,让他去指挥,最后他上了国际舞台。人家说舟舟是天才指挥,给幅画就给谱出曲子来。老天很公平,没给你这个,一定给你那个。这样的孩子多了,爱因斯坦也是一个例子。有的孩子是图画的孩子,他的想象能力很丰富,右脑很发达,这种人记忆基本上不是用文字,而是用图画记忆。我就是图画记忆,我讲话从来不拿稿,我是把心中的图画描绘给你听,这是我的一种记忆方式。有的孩子是文字孩子,过目不忘,一本书一会儿就看完了。你说他囫囵吞枣,他全知道,他是全脑记忆的。很多领导人就有这样的天才,胡锦涛总书记就有这种本事。还有的孩子是数学孩子、数字孩子,对他们来说做数学就是玩数学。

我说我妈是教育家,她只有小学文化,但她很会教育孩子,她不把孩子互相比较。我妈只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妈曾说要送给孩子们每人一个礼物,我二姐特细心,妈妈就送她把锁,她会看家;我妈说要送给我一个喇叭,让我去外边吹去,因为这是我的爱好。今天我们培育孩子要给他自信心。所有幼儿园老师要会笑,孩子爱不爱你决定他爱不爱上幼儿园,就这么简单。现在的孩子都是龙和凤,怎么把他培育好,早期教育至关重要。幼儿园太重要了,0—3岁,3—6岁都是人的关键期、黄金时期。我记得有一个很著名的科学家,人们问他,“在你的一生学习历程中,哪一个印象最深?”他说幼儿园。如果问我,我也会说幼儿园,其实我只上了两年幼儿园,五六岁时上了两年。我觉得幼儿园给了我三大宝贝。

第一就是想象力。

上幼儿园第一天老师发给每人六支彩色铅笔,我当时非常高兴。我从小爱画画,在地上用铅笔画。第一次用彩色铅笔画了之后,自己很得意,交上去后老师问我,“你画的是什么?”我从来不知道画的是什么,我只是试试我画的颜色是什么。但老师问我,我就说“烟”。老师笑着说:“好,你去观察一下你家的烟是什么颜色的。”于是我就开始研究,路上开始看,烟是什么颜色。后来觉得很失望,没有彩色的,都是黑白的。然后我就开始想象,烟都是彩色的,如果像画的那样就美丽了。第二天我跟老师说:“我画的是彩色的烟,明天的烟。”老师说我“想象力真丰富”,从此以后,想象力变成优点了。

第二个就是创造力。

我觉得幼儿园里最好玩的就是搭积木,可以搭成各种各样的,很有成就感。因为搭积木,我对房子很感兴趣,后来开始研究房子和设计。应该说,在玩的过程中就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创造能力,你可以把一个东西变成这样或者是那样。积木这个东西太好了,它能给你多种变化。但是很遗憾,现在很多积木我们不敢给孩子,因为它有毒,还有很多积木不够大,太小,容易吞到肚子里。我曾经在一个城市的幼儿园给孩子们画了三五个圆,让他们把圆变化一下,看可以变成什么。城里孩子说,变化成葵花、小人,画得很复杂。我到一个农村小学,让孩子们画五个圆。他们在上面画了一个说是鸭梨,下面是气球,下面再画是太阳从地上升起,还有铜钱和刚买的芝麻烧饼。拥有的东西越多的孩子越缺少想象力,相反,缺少东西、渴望愿望成真的孩子越有想象力。

第三就是领导力。

在幼儿园,小朋友中年纪稍微大一点儿就是头儿,我那会儿是个头儿。我不仅跟女孩子玩过家家,我还跟男孩玩沙土。我引导他们做一个工程,老师一检查卫生,我就说“卧倒”。我毕业的时候,老师给我的评价是:“卢勤小朋友活泼可爱,爱帮助别人,组织能力很强,但是要注意个人卫生。”后来我长大了,个人卫生不太好,但我从小学第一天开始就当干部,直到我退休。

孩子到三岁就要进入幼儿园。真正办好幼儿园不容易。孩子的童年需要什么?这个至关重要。有一种声音是来自心灵的声音,我们怎么能听到呢?一个小女孩蹲在地上看蚂蚁。

大人说:“你干什么呢?”

小女孩说:“我在听蚂蚁唱歌。”

大人说:“蚂蚁还会唱歌?”

小女孩说:“你不蹲下来你能听到吗?”

你不知道孩子想要什么,所以说,要蹲下来跟孩子交流,这至关重要。你想听到孩子的声音,就要跟他在一个水平线上,用他的眼神看世界才可以看懂今天的世界。孩子有什么需求?

第一,童年需要童话。

孩子的童年时间是非常珍贵的,孩子离不开童话。如果一个孩子三岁开始就考虑国家大事,考虑你们家挣钱的事,他的愿望说出来就是当大款、赚大钱,这个孩子的一生不会幸福。因为他没有童话般的童年。

第二,今天的孩子需要倾听。

我们老是让孩子听话,听老师的话,听爸爸妈妈的话,他们自己说话谁来倾听?我们所有的父母和老师都要认真听孩子说话。你说我听,我说你听,就是沟通。不要老去教训孩子,不要老把孩子当教育对象,喋喋不休。孩子提了一个问题,很小的问题,便无需说一大堆,其实你一句、我一句就够了,没有那么复杂。

第三,孩子需要尊重。

孩子怎么成人?他被人尊重,他有自尊,他就长大了。孩子说话要管用,如果孩子说的都是小屁孩儿的话,孩子永远长不大。你要让孩子有尊严,就要从小尊重他说的话。我做知心姐姐一直做这样的工作,满足孩子这个需求,让他有尊严地活着。如果你让他从小就觉得“我说话也管用”,他多么自豪,他对这个集体和国家会产生一种崇高的责任意识。所以,要重视孩子说的话,在我们幼儿园建设中,孩子有什么好的建议,采纳之后一定要说“这是某某小朋友提的建议”,这样他就很自豪。

第四,他们需要自信。

老鹰生小鹰之前,会搁一些茸茸的小草和羽毛在坚硬的树杈上。小鹰在软软的羽毛上,鹰妈妈给它喂食。等它长大一些,给它把毛撤走,草也撤走,只剩下很尖的树枝,小鹰待不下去了,掉下去了,老鹰就把它接起来……所以,小鹰后来能够飞向蓝天。放开手,让孩子去体验,在体验中长大,这个非常重要。今天我们管得太多了,爸爸妈妈不管,爷爷奶奶也管。管得太多的孩子最后的结果就是无能,无能的孩子就没有自信,这些孩子走上社会,变成了啃老族。要往远看,对孩子放手,让他们飞翔。

最后一个需求就是创新。我们国家进入创新的时代,不能只满足中国制造,要有中国创造。创造靠什么?靠创意。创意靠什么?靠提问。可是今天的孩子不大会提问,只会回答问题,不会提出问题。科学家有一句话:求学问先学问,只学答非学问,只会回答不叫学问。让孩子从小学会提问,这是创新的开始。当孩子向你提出“为什么”的时候,你千万不要回答,不要直接告诉他答案,那样不好。瓦特小时候看到,水一开壶盖就开始蹦。奶奶说:“水一开就顶起来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他一直把问号放到心中许多年,最后终于明白了,水变成气膨胀了,把壶盖顶开了。他想:如果气有这么大能量,能不能做机械运动的能量?最后,瓦特发明了蒸汽机,成为工业革命的开端,为世界做出了重大贡献。我研究半天,他为什么有贡献?就是因为奶奶告诉他“我不知道”,所以需要他自己找答案,可见自觉去发现特别重要。

用真情倾听孩子的心声 第5篇

一、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与目标

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德育大纲提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心理教育。”心理教育, 从狭义上讲就是心理健康教育。

所谓心理健康教育, 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 采用各种方法, 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从广义上说与教育的总目标是一致的, 都是使受教育者个性全面发展。从狭义上说,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形成、维护、促进受教育者的心理健康, 从而为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基础。它的任务就在于满足需要, 提供指导, 发现问题。

二、新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全员参与

这种模式来源于心理学、教育学以及社会学等领域。它要求学校中的每一位成员, 上到校长, 下到每一位教师都要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它强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预防与发展功能, 把每一位学生都看作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

这种“全员参与的教育”模式是在不改变原有途径的基础上, 对各种途径的意义、作用以及实施的内容、方式进行重新定位。

(一) 开设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课及心理讲座, 让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有深刻的了解

我们学校开展的心理健康课以活动课程为主, 在活动中让学生亲自体验心理学的一些原理, 学会自觉运用心理学的一些方法来处理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各种问题。重视学生通过心理健康课获得的情感体验。在这种模式中, 我们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要求通过心理健康课, 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有新的认识, 改变原有的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误区, 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出现问题时能想到心理健康, 主动运用课上学到的方法解决问题, 愿意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另一个目标就是通过课程加强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对学生的学习、交往、生活、就业进行指导。在课堂教学形式上可以采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作业交流、小组讨论等多种方法。

(二) 通过有效的心理咨询, 让学生的心理充满阳光, 让迷茫的孩子找到自我

心理咨询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是有针对性地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孩子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我们学校主要开展成长咨询。学生在不同的年龄发展阶段会产生一些相应的心理问题, 需要对其进行针对性辅导;其次是开展成功咨询。指导学生如何发挥潜能获取学业的成功, 在这里, 老师不能简单地凭“智商”取人, 要看到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让学生懂得心理咨询的含义和作用, 鼓励孩子勇敢地做咨询。在心理健康课上, 教师也通过自己的行为以及人格魅力改变学生对于心理咨询的误解, 让学生愿意接受心理咨询, 在出现问题自己又无法解决时, 愿意接受心理老师的帮助。同时, 教师也通过为学生进行心理咨询, 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 随时改变心理健康课的教学设计, 将学生中存在的普遍的心理问题引入课堂。

(三) 在环境中熏陶, 让学生在积极的氛围中成长

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环境, 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环境作为一种隐性的课程, 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1.优化人际交往环境。

如果师生关系融洽, 教师热爱、信任学生, 学生尊重、敬仰老师, 那么, 就能形成积极、健康、活泼的心理氛围。因此, 我们提出了“团结、文明、进取”的校风, “辛勤耕耘, 锐意创新”的教风和“勤学善思、奋发向上”的学风, 我们要求教师之间要做到风雨同舟, 团结奋进, 教师要热爱学生, 以生为重, 学生要尊重教师, 讲文明懂礼貌。

2.美化校园物质环境。

树木花卉并存, 绿树红墙相映, 让学校成为四季常绿、四季花开的花园。墙上挂的是小学生们自己绘制或书写的稚嫩可爱的作品, 板报橱窗里是健康教育歌谣。我们努力使每一道墙壁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工具, 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要学生感受到美的熏陶, 健康的影响。

3.优化家庭环境。

我们通过各种方法指导和帮助家长走出教育误区, 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我们的做法是通过家长学校和家委会这块阵地, 更新家长观念, 改进教育行为, 进而形成心理健康主题教育的合力。

(1) 调查研究

调查小学生心理发展现状, 发现问题, 分析原因 (我们认为, 家庭教育不当是小学生形成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 同家长一起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2) 建立机构

学校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机构, 设立分学校、年级、班级三级管理的家委会, 经常探讨家教艺术, 交流家教方法。

(3) 组织讲座

学校采取“走出去, 请进来”方法, 开设家庭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帮助家长进一步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与目标, 形成促使孩子健康成长的合力。

(4) 开报告会

学校每学期结束前召开学生群体素质报告会, 会上, 教师宣传学校教育思想, 介绍班级特色, 学生表演自己的特长节目, 并抓住评价反馈这一环节, 帮助家长发挥个别教育的优势, 不断提高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

(四) 各项活动的开展, 强化学生健康意识, 推动学生人格的成长, 心灵的成熟

学校的各项活动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我们通过对全体学生开展专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增强学生承受挫折, 适应环境的能力, 增强沟通能力, 适应性, 让学生从小就知道心灵健康的重要。

1.开设知心姐姐信箱。学校创设知心姐姐心理信箱。一个是开心投信口, 把学生生活中愉悦的事情与大家分享;另一个是不开心投信口, 记下自己的困惑与烦恼, 专职的心理老师及时回信, 与他分担。

2.建立“心灵驿站”心理咨询。学生生活中有解不开、想不通的事情可以到心理咨询室来寻求帮助。

3.“心灵寄语”广播站。心理教师选择富有哲理的小故事和心理学方面的小常识进行广播。另外, 对同学来信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给大家解答。

4.办“让心灵自由飞翔”健康手抄报比赛。定期展出, 让孩子的才华得到全面的展示。

这些常规活动的开展, 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载体, 做到一用其长, 二助其困, 三励其志, 为孩子们今后走入社会打下坚实的精神基础。

三、建立新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制

(一) “太好啦!”

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认为学习是自己的事, 也是件愉快的事;让学生始终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 尤其是遇到困难、挫折时, 更应有“冬天到了, 春天还会远吗”的坚定信心和耐挫勇气。

(二) “我能行!”

注重智能的训练——学习习惯的培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作业习惯、预习复习习惯以及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的习惯;让学生时有“我能学习”、“我会学习”或“这件事, 我能行”的勇气和自信心。

(三) “我来帮助你。”

注重人际关系的指导——在课堂上, 有意识地教育学生做到和睦共处、团结协作、互相帮助、互相关心。

四、充分利用社会、学校、家庭的各种资源建立一体化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倾听心声,走进心灵 第6篇

一、倾听的重要作用

1. 增强学生的自信, 满足自尊的需要

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在内心深处, 都有一种渴望别人尊重的愿望。在教育过程中, 教师要树立这样的观念: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 人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尊严, 都有被尊重和信赖的心理需要。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 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 是维护学生自尊, 使其获得满足感、自信心和安全感的重要保障。

可是我们很多老师, 总认为自己很忙, 听学生喋喋不休地诉说, 简直是在浪费时间, 把学生到嘴边的话顶了回去, 把学生置之一边, 更不愿意去了解学生的内心, 倾听他们的想法, 把学生的自尊搁浅。殊不知, 不懂得尊重, 不会倾听, 怎能洞察学生的心理, 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呢?只有学会了倾听, 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和关怀。他们才愿意把自己的想法、愿望、要求、困惑告诉你, 求得老师的关怀和尊重, 求得老师的宽容和理解, 求得老师的帮助和解释。这个时候正是教师走进学生心灵, 使教育初见成效的时候。

2. 促成情绪的宣泄, 博取学生的信任

若一个人心里有烦恼或困惑, 心里有怒气和怨言, 不把它倾诉出来, 往往会表现得很极端, 或是郁郁寡欢, 或是会产生一些极端的做法;而一旦找人倾诉, 把一切不愉快发泄出来以后, 可能一切都烟消云散了。学生同样如此, 他们也会有各种各样的烦恼, 这种烦恼甚至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而老师给他们提供倾诉的机会, 就能抚慰学生的心情, 促使他们在宣泄中进行自我心理调节, 从而博取学生的信任, 使学生愿意亲近你, 什么事都肯讲给你听, 给教育带来转机, 这样学生就能比较客观地对待和处理事情。

3. 赢得教育的契机, 开启学生的心灵

卡耐基曾说过:“注意地听别人说话, 这不仅是一种得到人敬仰的最简单的方法, 而且还是一种引起别人说话的有效妙策。”教师主动、耐心、投入地倾听学生诉说, 不仅表明老师对学生的尊重, 取得学生的信任, 还能使教师掌握更多的信息, 从而赢得教育的契机, 诱导学生说出心里话, 开启学生的心灵。

二、倾听的有效策略

1. 转变观念, 营造平等的氛围

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 你的冷眼里有牛顿, 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 应该转变以往的师生观, 不应该再是高高在上的审判长, 盛气凌人地询问学生, 而是应该放下老师的架子, 平等地与学生对话, 友爱地对待学生。一定要创设一种平等、融洽、轻松、和谐的谈话氛围, 让学生“亲其师, 信其道”, 愿意向您倾诉, 愿意敞开自己的心扉。

2. 掌握心理, 注意谈话的技巧

作为一个教师, 要想教好学生, 走进学生的内心, 单靠教师的一片热诚是不够的, 还必须掌握学生的心理, 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懂得心理学的知识, 还得注意和学生谈话时的技巧, 这样学生才可能接纳你, 向你敞开心扉。

倾听学生的谈话, 场所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情况下, 教师不要选择同学们都在场的教室里, 这样学生会比较尴尬, 有的学生可能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而故意不说真话, 这样教师就永远倾听不到学生的心声, 永远也走不进学生的心灵。和学生谈话的地点, 一般可以选在办公室、教室走廊、操场等, 甚至是放学的路上都可以, 这样学生就会显得比较放松, 消除了一切戒备心理, 完全向老师敞开心扉。

3. 提供途径, 搭建倾诉的平台

教师想要了解学生的心理, 除自己平时细心地观察, 跟他们谈话外, 还要想方设法多为学生创造一些吐露心声的机会, 搭建一些便于他们倾诉的平台。学生在平等、安全的环境下, 就容易敞开自己的心扉、吐露自己的心声。

可以采用书信的方式和学生交流。中国最古老的交流方式, 就是书信往来, 那一封封信笺, 寄托着多少的情意, 那一封封信笺, 带去多少的期待。陶行知先生也经常利用文字去教育学生及子女, 尤其是以书信教育更为多。文字那极富感染力的表情达意的工具, 有时甚至比当面的话语更奏效、更具有亲和力。而在当今信息如此发达的现代社会里, 书信传情仍然功不可没, 是别的交流方式所无法替代的。有些话当面讲不好意思, 唯独让它变成一句句优美、委婉的词句才能更好地表达。如今的写信方式, 除了传统的纸质书信外, 还可以利用网络的电子信箱, 发送电子邮件的方式与之交流。学生一旦有什么问题要请教, 有什么心里话要说, 不但可以写在纸上给老师, 还可以利用电子信箱, 发邮件给老师。教师可以将自己的电子邮箱地址给学生, 也可以在班中设立一个信箱, 加一把钥匙, 由专门的学生看管, 给学生搭建一个写信式的倾诉平台。这样可以让我们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做出及时的挽救, 也让我更真更快地从学生那听取意见及建议, 进行及时的自我反省, 以求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还可以采用聊天的方式和学生交流。聊天可以分成两种形式, 一种是面对面地聊天, 一种是借助于网络聊天工具, 如:QQ、聊天室、BBS论坛跟帖式等等。面对面地聊天, 学生会感到老师非常的亲切, 拉拉家常, 谈天说地, 摒弃了老师严肃的一面, 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学生会把老师当作朋友一样对待, 以后自然而然愿意将自己的心里话告诉老师。当然还有一种网络式的聊天, 更能让学生对老师吐真心话, 在静悄悄的电脑旁, 在孤独的内心世界中, 总想找一个倾诉的对象, 此时教师的适当介入, 就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教师可以组织班中的学生建立一个QQ群, 把原本散乱地在QQ里乱聊的同学, 都集中到本班群中, 这样教师能很快地获悉班级成员的一些动态, 一些想法和做法。然后有些同学可以通过私聊的方式直接与老师联系, 向老师倾诉。当然也可以组织学生上一些有意义的学生论坛, 在那种氛围中, 对学生的帮助很大。

倾听是一种容纳、尊重, 倾听是一种认同、欣赏, 倾听是一把钥匙, 开启学生的心灵, 倾听是一条密道, 通往心灵的栖居。它能沟通师生间的感情, 消除互相间的隔膜, 达到教育的目的。但愿我们每个教师都能用好倾听, 认真倾听来自学生心灵的声音。

接听市长热线倾听市民心声 第7篇

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彭立煌,接听了第一个市民热线。对来电人反映的问题,他热情、耐心地给予了答复。自2013年停运后,给前往大兴塔陵园祭扫的市民出行带来很大的不便,建议尽快恢复507路正常营运。

集团副总经理张正锋、纪委书记林梅,虽是首次接听12345市长热线,但凭借娴熟的公交业务知识,详实解答了市民提出的问题。

上一篇:小电流接地故障下一篇: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