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目标的实现

2024-07-24

财务会计目标的实现(精选11篇)

财务会计目标的实现 第1篇

1 财务会计目标的内涵

关于财务会计目标的具体内涵目前还没有确定, 但是我们从字面上理解是会计应该达到的目标, 同时也是财务会计工作中的依据, 是会计人员必须尽可能达到的境地。财务会计目标是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相结合的最好证明, 也是会计信息运行系统中应该达到的境界。

财务会计目标并不是一旦确立就一成不变的, 而是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而相应的改变, 会计目标的建立来自于会计实践, 所以应该把周围的实践环境和会计系统有机结合起来。同时会计目标还是研究会计工作的起点和基础, 同时也是会计理论研究的最高点, 具体的会计实践都必须紧紧围绕会计目标来开展, 而会计目标则需要会计实践来实现, 财务会计目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个是财务会计向哪些人提供信息, 另一方面是提供什么样的信息。

要想构建出科学的财务会计目标, 我们必须对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有深入的了解, 同时对外界环境的发展趋势有正确的判断。当设定一个目标时, 应该通过实践检验这个目标的合理性, 看其是否满足先进性、稳定性的特点, 所谓的稳定性指得是能够保证财务会计目标基本不变, 这样才能够使会计行为以规定的目标为标准, 更好地实现财务会计目标。所谓的先进性指的是制定的财务会计目标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指明方向, 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进而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运行。总之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财务会计目标的实现, 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 财务会计目标发展历程

1969年美国财务会计学会发表的《基本财务会计理论说明书》, 将财务会计定义为一个信息系统。既然是信息系统, 那就一定有目标。罗伯特·特鲁布罗德负责领导的“财务报表目标研究小组”经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 用了两年半时间于1973年提出了一份题为《财务报表的目标》的报告。这一报告列举了12项财务报表目标, 其中基本目标是“提供据以进行经济决策的信息”。此报告将财务报表目标分为六个层次, 即基本目标、信息使用者和用途、所需要的信息、信息的性质、财务报表、特别推荐的报表。美国财务会计委员会 (FASB) 在1973年成立以后, 充分认识到财务会计目标对会计准则制定的重要性, 对其进行全面研究并取得了新的突破。FASB提出的目标是向使用者提供有助于经济决策的信息, 即“决策有用观”,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和英国ASB提出财务报告的目标应同时满足两个方面的需求:一是提供有助于经济决策的信息;二是反映管理当局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即“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同时并存。从此国内外会计理论界围绕着会计目标的“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和探讨。

3 财务会计的客观职能

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是会计工作的重要方面, 我们需要了解怎样才能满足使用者的信息需求, 尽可能地去发现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根据使用者的要求对会计信息进行筛选, 这样能够帮助使用者做出科学的决策。财务会计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 本身具有多项职能, 例如反映、控制、评价、决策等, 会计信息系统的反映职能, 是指财务会计通过其一系列程序和方法, 把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的数据记录下来, 经过必要的计算、分析、综合, 加工成为全面、系统的财务信息。这些财务信息主要反映企业已经形成的财务状况、财务状况的变化和经营成果。会计信息系统的控制职能指的是对当前的会计信息数据真实性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会计信息系统的决策职能指的是提供的会计信息数据能够帮助使用者更好地做出决策。

目前, 我国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是会计工作的重要保证, 也是监督会计职能发挥与否的依据。财务会计主要通过企业的相关财务数据来进行确认, 经过确认的数据还要进行加工处理, 得出能够反映企业财务情况的财务信息。会计信息系统职能主要是在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信息基础上, 通过用户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并综合运用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来。这就需要用户能够对会计信息有所了解, 并具有一定的驾驭能力。

4 会计目标实现的途径

4.1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透明度

财务会计目标能否实现主要是由财务会计信息质量来决定的, 财务会计目标主要就是为了满足客户对会计信息的需求, 而所谓的会计信息质量指的是那些信息能够满足用户的需要。我们必须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因为这是实现会计信息目标的重要途径, 我们应该明确会计信息质量的具体特征, 实现对财务数据所提供的信息起到约束作用。会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用户的利益, 进而影响到企业的信誉。所以, 我们应该提高对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视, 这样才能够尽快实现财务会计的目标。

4.2 恰当选择会计政策

所谓的会计政策指的是在会计工作中所采用的原则和处理方法。为了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我们应该从特定的经营环境出发, 选择最恰当的信息反映出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资金流通情况, 国家规定的企业会计准则允许不同的企业可以在会计管理事务中采用不同的原则和处理方法。企业应该从自身发展情况出发, 在处理企业经济事务时, 可以从相关的会计原则和处理方法中选择最合适的会计政策, 这样才能够帮助企业实现会计目标。此外, 企业制定的会计政策还应该和该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环境和经营情况相适应, 同时会计政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应该根据企业发展情况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 这样才能够真正地满足会计管理的需要,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4.3 充分披露会计信息

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上获得信息主要是来自会计信息的披露, 所以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披露能够增强市场对企业管理层的约束, 同时提高会计信息的价值, 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会计目标。随着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 投资者所需要披露的不仅仅是会计信息还包括很多非会计信息, 帮助自己更好地做出决策。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企业发展环境变得日益复杂, 决策者对相关的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更好地要求, 一些非会计信息已经成为了使用者正确理解会计报表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会计信息的披露国家已经做出了相关规定, 企业只需要按照这些规定进行披露就可以。

总之, 财务会计目标的实现是企业财务管理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直接关系到整个企业财务发展情况, 进而影响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葛家澍.关于财务会计目标的研究[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2007 (3) .

[2]杨晓青, 王文蓉, 王晓萍.论财务会计目标[J].科技信息, 2007 (9) .

[3]赵天灵.我国财务会计目标的定位[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高等教育版) , 2007 (S1) .

[4]乐红峰, 田汝涛.财务会计目标浅析[J].科技信息 (科学教研) , 2007 (23) .

财务会计目标的实现 第2篇

关键词:铁路;财务管理;最终目标;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 F530.6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5-40-3

0 引言

作为铁路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铁路财务管理不仅直接关系着铁路企业的最终经济效益,而且也是铁路企业顺利运营和发展的基础,同时,完善的财务管理工作,还可以增加铁路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因此,探讨铁路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而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解决,成为当前铁路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加强铁路财务管理的意义

现代社会中,铁路企业正在全面实施跨越式发展,而其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也在发生着变化,铁路企业应该及时在财务管理内容、方式等方面做出正确应对策略,适应现代环境的新要求[1],因此,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铁路企业要想真正走出计划经济的束缚,必须深化财务管理的内涵,改善财务管理现状,采取多种措施和手段,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所谓财务管理,顾名思义,就需要对企业的所有资金进行有效管理,而企业在生产、经营与发展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例如,企业生产需要成本,企业经营需要资金,而企业在扩展规模与发展的过程中,更加需要进行自己的筹划,可以说,企业资金的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财务管理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企业财务管理也不能单独进行,需要企业在进行其他工作的过程中,将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渗透其中,并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率,进而为企业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所以,铁路企业应该积极树立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同时实行多元化经营与管理,对企业资金的筹划、管理与运用必须做到科学化与规范化,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2 我国铁路企业中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铁路企业成本意识比较薄弱

众所周知,无论什么性质的企业运营的最终目的都是实现良好的经济利益,铁路企业亦是如此。而要想保证企业获得良好的收益,就必须在控制成本支出方面下功夫[2]。然而,当前我国很多铁路企业恰恰是缺乏成本管理的意识,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铁路企业本身属于国有企业,与普通私营企业存在本质上的区别,私营企业的经济利润归个人或股东所有,而铁路企业的经济利润属于国家,因而,铁路企业对于成本控制的意识就相对薄弱。从项目投资上来看,铁路企业投资建设的项目由国家财政拨款,不会受到资金的困扰,但是,也正是由于资金的充足导致有些项目建设并未经过严格的可行性研究,在后期建设中无法实施造成成本投资的浪费。从项目运行上来看,由于成本管理意识淡薄,在项目运行中的任何环节都可能造成成本的增加,不利于企业获得更高的收益。

2.2 铁路企业预算管理不到位

财务预算管理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内容,而这里所说的财务预算管理,包括对企业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内的财务预算管理,也包括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财务预算管理,为财务预算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对企业财务的运营情况进行总体的规划,确保企业资金的最佳利用效果。当然,加强铁路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也有助于减少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我国铁路企业对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视度不够,缺少必要的预算编制机制。即使设立了相应的预算制度,制定了相应的财务预算目标,在实际中却没有严格按照目标进行,经费超支现象时有发生,使得没能落到实处,企业预算制度流于形式,可见,铁路财务预算管理执行力度欠佳。

2.3 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铁路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忽视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同时,在招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时候,也没有按照相应的规定对其进行审核与考察,甚至在招聘财务管理人员的时候,很多都不是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而铁路财务管理工作恰恰又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这些非专业人员根本不能有效掌握财务管理工作的流程,以至于对财务结算的过程中经常出现错误,加上财务预算与结算的不及时,使得财务管理工作混乱不堪。同时,铁路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在进行财务管理时,经常凭借自己的经验对铁路账务进行核算,对账务中存在的很多问题都不能及时发现,严重影响了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此外,部分铁路财务管理人员职业道德素养较低,工作中经常违规操作,给铁路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损失。

2.4 财务管理缺乏未来规划

当前,铁路企业已经实行了政企分开制度,在这种情况下,铁路企业各项工作都应该做出调整,适应现代社会的新要求[3],而铁路财务管理工作属于企业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更应该提前规划,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但是,铁路企业还没能充分认识到市场行情的变化,缺乏对铁路财务管理的未来规划。

首先,铁路财务管理没有与时俱进,仍然采用老套路,仅仅对财务数据信息进行记录、统计,而没有按照企业的战略目标对其进行必要的分析;

其次,当前的铁路财务部门构架并不完善,存在问题比较多,而铁路企业却没有做出相应的调整,影响了铁路财务管理的工作质量。

3 实现铁路财务管理最终目标的有效措施

3.1 明确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需要以财务管理活动为媒介,加上正确处理各项财务关系,才能在特定的理财环境中,为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奠定基础。而财务管理目标的制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建立形式、财务管理过程中应用财务管理原则的方式与方法以及应该开展何种财务管理组织活动等。财务管理目标的确定,可以从理论的角度出发,也可以从实际的需要出发,不同的企业在制定财务管理目标时,所考虑的方面不尽相同。但是财务管理目标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分别为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以及企业利润最大化。比较这三种财务管理目标,可以看出,企业价值最大化与其他两种目标在计量指标上有所差别,而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与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出发点基本一致,大部分的企业也都是将其作为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笔者认为,企业利润最大化更加符合企业的实际发展需要,主要体现在利润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障,只有企业的利润增多了,企业才有发展的资本。而企业在追求最大利润的同时,必定会合理运用企业资金,做好企业资金的科学管理与支配,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这正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目的。因此,铁路企业必须时刻将企业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并且将其贯彻到企业内部,包括企业的最高决策者以及企业的普通职工。只有铁路企业全体职工都提供对财务管理目标的重视,才能在未来的工作中时刻朝着财务管理目标发展,最终实现财务管理目标。

3.2 树立全新的财会观念

在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很多财会人员都认为只要做好财会本职工作就可以,而所谓的财务管理工作应该属于管理部门的事情。但是,财务管理人员由于不能深入到财会工作中,很难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因此,铁路企业应该鼓励财会人员参与到财务管理过程中。

首先,强化铁路财会人员经济效益意识。只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才能确保企业正常地发展,所以财会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始终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目标,拓展财会工作新途径,提高铁路财务管理工作质量。

其次,增加财会工作人员的市场意识。企业需要在市场竞争中发展,相关财会工作人员当然应该充分考虑市场行情,并按照市场的要求完善企业财会工作,确保财会工作符合市场格局变化,进而提高铁路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最后,铁路财会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必须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得逾越法律之上,同时还要遵守相应的财税制度,将相关的经济法律熟记于心,确保铁路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3.3 加强内部控制,严格监督检查

首先,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确保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按照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进行,并对企业的经营决策、资产预算进行科学合理地约束,从根本上加强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的控制与监督。同时,将财务管理部门的职责进行细化,确保每个工作人员都能够落实岗位职责。此外,铁路财务管理部门还需要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控制,提高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

其次,严格执行监督检查制度。对系统监督管理制度持续执行,并确定对于事前、事中、事后的三方面体系制度。对于内部财务详细安排审计、专项检查等工作。对于内部年度报表进行审计工作,对经济责任的审计主要是对各单位起到促进和协助的作用,以此来提高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在内部做好各部门各项工作的专项检查,另一方对于重点资金使用项目要定期进行检查,财务部门更要着眼于当前及预计的资金预算、使用,加强内部管理制度,对于管理的重点项目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监督检查,做到防患于未然。对于中介机构的监督审计力度要调整审计力度,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的监督可以利用中介机构进行,充分利用其专业特点。

3.4 加强铁路企业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中重要的环节,因此,铁路企业必须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重视预算编制。铁路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制定相应的预算编制,保证财务预算与企业实际经营状况相符,从而使项目的实施具有可行性。

其次,预算执行要严格。铁路企业做出准确、全面的财务预算后,在后期执行过程中就要以制定的预算为标准,严格执行预算内容,整个过程中可以做出适当调整,但是要尽量避免出现超支的情况发生,如果在实际执行中,预算与实际出现较大误差,而又是必要的开支,应该按照相关程序获得有关部门的批准,方可继续进行财务活动。

最后,预算执行后的总结分析工作要到位。预算执行完后,要将实际支出与预算作对比和分析,如果实际比预算花费少,要总结经验并运用到以后工作中;如果实际比预算花费多,必须仔细找出超支的原因,并探究解决的方法,并以此为鉴,避免今后财务管理中再出现超支情况。

3.5 提升财务人员专业技能

首先,对部分财务资源进行共享,减少财务人员的重复工作量,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并选择部分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加入到铁路企业的经营决策制定过程当中,通过组织专门的财务筹划小组,为铁路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必要的财务信息。

其次,多留用专业的毕业生,可以与国内专业高等院校达成战略合作伙伴,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一定的实习岗位,通过实习机会高校获得了学生实习机会,单位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考核留意,对于专业扎实,工作能力强的学生直接留用。

再次,对于财务人员要有定期的考核制度,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优秀员工,要进行适当的奖励,树立好榜样,靠榜样力量提高员工的专业提升积极性。同时,在单位内部可以开展关于财务岗位的专业知识技能的竞赛活动,通过竞赛的形式来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及工作技能,使员工之间形成良好的竞争学习的风气,鞭策员工自己努力学习并互相学习探讨经验技巧。铁路企业的高层领导也可以组织对标,即组织部门内的相关人员外出到其他企业做学习探讨,了解当前行业的先进经验,提高财务管理团队的专业水平。

4 结束语

财务管理是铁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铁路财务管理中还存在诸如成本意识薄弱、预算管理不到位、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以及对财务管理的未来规划不重视等问题,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铁路企业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确定财务管理目标,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加强铁路财务管理工作,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增加铁路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铁路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娄一中.转变铁路运输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思考[J].铁道经济研究,2015,01:40-42.

[2] 韩存祥.加强铁路企业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5,20:283.

[3] 王建洪.刍议铁路运输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改革[J].经营管理者,2015,30:69.

[4] 王丽娟.加强铁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思考[J].知识经济,2014,21:103.

[5] 巴金亮.加强铁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措施探讨[J].现代商业,2013,05:242.

财务会计目标的实现 第3篇

一、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内容

企业中, 财务预算的主要内容是对企业财务收支状况的预算。包括各项现金以及物资收入支出的预算。一般分为年度、季度、月度等三种预算形式。财务预算的内容需要涵盖编制、执行、考核等环节。这些内容需要进行系统地操作规划, 有具体制度的支持和管理。因此财务预算管理还包括了对企业支出费用、销售环节、投资经营、资金物品等方面的管理。财务预算管理既是企业管理制度的需要, 它是企业管理的众多环节的其中一个, 也是企业经营者对企业运行情况把握的方式之一, 企业经营者可以通过财务预算对企业的经营情况有比较透彻的了解。当企业的财务预算做出来后, 需要让企业的子公司的下属机构按部就班地执行。因此企业财务预算也是企业管理者提高管理执行度的一种方式。在制定的预算目标中, 各子公司及其下属机构需要共同努力去达到, 并且都有各自的分工, 这在预算中必须体现出来。可以说, 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的核心环节, 可以对企业经营模式进行有效的分析, 将企业的运行状况通过数据和表格的形式表现出来。也是对企业各个环节的成本分析, 对于企业经营成本的控制有非常好的效果。企业财务预算的制作, 不仅是对企业预期的经营状态的预测, 也是一种导向。能够让企业明确经营目标以及确认达到的方法。财务预算管理能够对企业的投资进行审核, 让企业的资金运用更加合理科学, 还能够让企业对于自身的资金流向进行平衡。对于盈利丰富的部分以及亏损的部分, 能够做到心中有数, 综合平衡。同时在企业财务预算的实施中及时进行纠正, 实施力度以及实施的方式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因此企业财务预算能够促进企业良好的运行, 是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有利保障, 也对于企业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二、财务预算管理的作用

财务预算的基础工作不仅是财务预算管理的辅助工作, 也是做好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有力保障。财务预算的基础工作包括很多内容, 既是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 也是企业正常运行的需要。

1、员工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企业的员工培训是很必要的一个环节。任何新进的员工都需要在上岗前进行培训, 只有达到了一定的业务要求才能上岗, 同时, 已经在岗的员工也需要进行再培训, 增强其对岗位业务的熟悉度和深度。总的来说, 员工培训不仅是员工达到岗位业务要求的必要保障, 也是培养业务骨干的重要方法。因此, 需要联系国家相关制度, 以及行业相关情况来对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对于业务熟悉了的员工也需要请专家进行骨干培训。这个过程不仅能够加强员工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 也能够为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打下一定基础。员工只有从原理上明白了财务预算管理的内容和操作方法, 才能够更好地配合财务预算管理工作。

2、制定健全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确保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执行力度

在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中基础的工作就是制定相关的健全的管理制度, 并且有足够的监督管理机构来确保这些管理制度能够确实有效的在企业贯彻。同时, 需要对公司的各项消耗进行规划。包括影印、书写等各项办公耗材的使用情况。对这些数据要进行规范的整理和记录, 对消耗记录进行合理的规划, 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做到勤俭节约, 降低办公成本。这些标准必须符合企业各部门的办公特点, 尽量地做到科学合理。

3、做好企业数据管理工作

企业的各项运行、生产数据都需要进行合理的记录和管理, 这不仅是企业工作的记录, 也是做好财务预算管理的基础。只有对企业的各项数据的记录工作, 才能够了解企业的业务情况, 也就才能制定出有效的财务规划。做好企业的数据管理工作还有利于健全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形成具有其特点的财务管理体系。企业数据能够真实地反应企业的各部门各环节的生产运行情况, 对于生产效率高消耗少的部门, 可以予以奖励。有了详细的数据, 也方便相关部门对于企业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管理, 有据可依, 尤其是每半年一次的财务审核。真实有效的企业数据为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提供了信息来源, 也是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

三、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

加强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能够对企业运行成本进行很好的控制。

1、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工作

首先要做到让员工对财务预算管理的知道思想有一定的了解和认同。财务预算管理工作需要员工的支持, 也需要一定的制度来保证该制度的实施。因此需要让员工树立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的理念, 让他们从日常的行为中减少对生产、办公产品的消耗和浪费, 从过程中减低企业运行成本。还需要对国家各项相关制度进行普及, 从这方面对企业运行成本进行严格的把关, 进行控制, 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最后还需要设立一定的监督管理机构, 对各部门各环节进行监督, 并将监督结果与员工的薪资相联系, 确保制度实行力度, 同时还可以鼓励员工进行创新, 对于好的建议予以采纳并对提出的员工进行奖励。这样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2、为合理编制财务预算提供可靠依据

财务预算要实事求是, 根据企业运行的实际状况来进行编制, 因此需要对企业的规划以及历史的运行数据有一定的把握。财务预算的目的是企业利润最大化, 要实现这个目标, 就需要对资金和物资的合理规划。财务预算就是对资金和物资进行规划的过程。通过财务预算的合理规划, 能够对企业的运行状况和生产活动进行科学的布置。这样有利于对企业内部的部门协调和经营目标的完成都有重要作用。

3、实行全员管理理念, 逐层预算审核机制

在进行财务预算工作时, 从基层部门开始, 做好本部门的预算工作并上报, 再由上级部门进行审核修改工作。部门的负责人对本部门的运行情况了解, 能够确保预算工作的准确合理。在上报后, 财务部门再对各部门上报的预算进行研究处理, 分类整合。财务部门在企业整体经营的高度进行规划, 能够对各项支出进行平衡。对于比较大的投资和开支需要提交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决策。在这些过程中, 需要制定一系列的财务预算管理标准。例如对企业生产经营等环节的预算, 需要按照相关规定予以控制。

4、规范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财务预算管理需要有一定严格的程序进行。首先要企业领导提出企业的年度季度目标, 按照这个目标进行财务预算。其次企业各个部门要根据这个总体财务预算, 联系本部门的实际情况, 制定科学合理的部门预算, 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本部门的预算情况上报。然后财务部门对各部门的财务预算情况进行归纳管理, 相关职能部门对其进行审核。相关部门在各部门的预算基础上编制总体的预算材料。审核通过的财务预算在本部门开始实行, 并且及时对执行情况及部门运行情况进行反馈, 便于进行局部调整。

5、建立相关考核制度, 并进行合理奖惩

根据已经审核通过的财务预算, 各部门实施后按照规定对相关部门上报本部门的运行情况。通过制定一系列的考核制度, 将奖惩落实到个人。争取做到对企业运行各环节的管理都能够严格把关, 让部门和员工重视预算的执行情况, 争取能够没有误差地按照预算进行部门的业务工作。

四、结语

做好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能够对企业的经营成本进行有效控制, 也能够对企业的发展规划进行一定程度的把握。加强财务预算管理的力度对于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不仅是企业运行环境的要求, 也是企业管理制度的需要。因此, 在企业的日常业务工作中, 要把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地位提高到一定高度, 必须引起重视。

摘要:财务预算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部分, 对于企业的经营计划的实施以及未来发展规划都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从财务预算管理的作用以及管理办法分析适合企业管理的模式, 分析说明加强财务预算管理的作用以及对企业经营目标实现的影响。

关键词:预算,管理,经营

参考文献

[1]王祥国.浅议企业财务预算管理[J].大陆桥视野, 2010

[2]李磊.浅谈财务预算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作用.[J].河北企业, 2010

[3]财务预算管理、内部会计控制及使用会计规章制度全书[M].人日报出版社, 2006

[4]赵德试.财务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大目标是由小目标实现的 第4篇

今天在朋友圈被王建林虐到了。王健林在一个节目里不仅曝光了他的办公室和他的收藏王国和商业理想。在访谈环节,他耐心教导年轻人说:“有自己目标,比如想做首富是对的,奋斗的方向,但是最好先定一个小目标,比方说,我先挣它一个亿,你看看能用几年挣到一个亿。你是规划五年还是三年。到了以后,下一个目标,再我奔10亿,100亿。”!被虐到的不只我一个,网友纷纷留言称:“这个小目标把我惊到了”、“久久不能平静”、“王健林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首富的世界和我们不同,但首富的经历以及告诉我们的经验肯定是值得研究的。

曾经在一个微博中看到,一个加油站的值班班长感觉工作失去了激情和斗志,活的空虚。他一直以来在领导眼中都是一个好员工,学习知识和技能较快,工作也一直比较踏实。他作为一名老员工在加油站已经工作多年,感觉加油站的各种经营业务知识都已经了解,自己虽然没做过站经理,但却已经对加油站各个岗位的业务都有所了解,即使通过竞聘成为一名加油站经理也没啥意思,眼前工作失去了挑战性,而自己远大的志向和抱负却是遥不可及,所以倍感失落和惘然。

这让我想起了倪萍写的《姥姥语录》中的一句话“快乐你别嫌小,一个小,两个加起来,三个加起来,你加到一百试试?快乐就大了,你不能老想着一天一百个快乐,你一辈子能碰上几个一百的快乐?”,并让我想起了关于大目标和小目标的关系。在我看来大目标是方向,而每一个小目标则是向实现大目标迈出的每一步,大目标是由小目标实现的。如果这名值班长明白这个道理,他也许就不会感觉活的空虚,不会失去工作的激情和斗志。细想一下就知道,自己虽然进步较快,但不是进步最快的一个,自己虽然已经是一名比较出色的加油站值班长,但不是公司最优的一个加油站值班长,自己虽然对加油站的各项业务都有所了解,但却不是对加油站的每一项业务都精通,如果突然转岗,自己也无法马上就适应新的工作岗位。

财务会计目标的实现 第5篇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村会计;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 F239.4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14.02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包括农业生产发展建设、农村基础设施风貌建设、农民教育建设以及农村管理建设等方面,其中,农业生产等农村经济建设是关键。农村会计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核算保障,其职能主要为审核并整理本村财务票据、办理生产经费收支业务和结算业务、编报本村一定时期的财务报表并分析等方面[1-3]。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从而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必须对农村会计工作进行分析与改革,以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1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会计存在的问题

会计工作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作,同时也是保证农村经济科学、有效发展的重点工作。由于农村经济较城镇落后,并没有太多复杂的经济网络和结构,因此,相对来说农村会计工作难度会有所降低[4-5]。然而,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村会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然而,我国现阶段的农村经济建设中,存在许多农村会计方面的问题,给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造成了消极影响。

首先,由于受经济水平、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农村经济建设中缺乏现代化的会计人才,留守农村会计岗位的多数为资历较老的会计人员。这些老工作人员长期服务于农村财务建设,虽然达到了充分了解本村经济结构以及财务流程的水平,但由于其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新经济形势下的会计专业培训,业务水平与时代要求不相吻合,对农村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不利。其次,农村单位的管理构架不完善,导致会计管理未得到落实,在财务流程上出现许多如虚假报账、票据不全、记账混乱等方面的纰漏,从而导致会计工作效率较低,无法达到真实反映农村经济实况的效果。另外,在农村会计发展中还存在财务民主化程度低、会计人员待遇低等问题。

2 解决农村会计问题的改进策略

从上述论述中可知,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农村会计仍存在许多包括人员素质不足、财务监管不力,民主化程度低等方面的问题。因此,笔者通过分析总结,并结合自身经验提出几点农村会计工作的改进策略,具体如下。

2.1 积极引进会计人才,提高农村会计水平

人才战略是知识经济主题下的关键。要提高农村会计水平,首先要保证农村会计工作人员的先进性。因此,农村相关部门可通过加大政策优惠、提高福利待遇等途径吸引城镇专业水平较高的财务会计人员到村入职或进行指导。其中,应将对新入职的会计人员进行本村经济发展状况的介绍或培训放在会计工作改革的第一步,科学理论只有充分与发展实际相结合,才能真正达到促进经济水平提高的目标。另外,村委应加强村里资历较老的会计人员与新入职的会计人员的沟通,在促进原会计人员专业水平提高的同时,加强新会计人员对本村经济状况的深入了解。此外,村委还可通过引进先进的会计处理分析系统等计算机信息平台,从而提高农村财务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为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保证。

2.2 加大农村财务监管,促进农村会计科学化

除了充分提高农村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业务技术、水平以外,还应对农村财务会计系统采取严格监管策略。首先,可成立一支由财务审计人员以及村委管理人员组成的财务监管队伍,定期或不定期对农村经济业务以及财务相关流程进行审计监察,一旦发现有违反会计准则、损害农民利益、对新农村建设不利的现象,应予以严格处罚。另外,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组织管理体系,避免连带业务间存在“一人多权”的现象发生,从而保证农村财务会计成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3 提高农村会计待遇,发展农村理财民主化

为了真正实现“引进先进会计人才”的战略目标,应对农村会计人员的待遇政策进行相关改革,以提高其待遇水平,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农村会计发展的目的。另外,为实现全农村的新建设、新发展,可通过建立民主化的理财小组,并定期对村民进行财务理财知识普及,同时观察以及研究农村经济发展现况,为新农村建设开创新道路。

3 结语

综上所述,要对农村会计工作进行全面改革,必须实现农村会计人员的先进性、会计技术的先进性以及会计管理制度的先进性。只有保证农村财务会计水平,才能保证农村经济发展成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目标。

参考文献

[1]相华.加强农村会计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农村会计人员素质[J].新农村(黑龙江),2012,(11):304,327.

[2]胡克训.农村财会人员现状与思考[J].中国农业会计,2012,(01):56-57.

[3]李东晓.建设新农村必须加强农村会计队伍建设和财务管理[J].经济视野,2013,(20):294.

[4]杨惠侠.农村财务人员现状及其解决办法[J].科学种养,2013,(21):221.

[5]王景.加强农村会计管理工作的思考[J].经济视野,2014,(20):201.

财务会计目标的实现 第6篇

一、国有企业实现财务会计目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 定位模糊

目前, 我国财务部门已颁布了一系列与企业会计工作相关的制度, 而这些制度均对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工作与财务报告提出了明确要求, 使之会计管理工作日益规范化、合理化和科学化。国有企业一定要明确自身财务会计目标, 只有这样才能正确选择与之相适应的会计规范和会计方法程序, 建立健全和完善财务会计目标理论体系。由于大型国有企业与中小型国有企业的规模、资金来源和组织结构等方面存在许多不同之处, 所以二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也各不相同, 这就导致部分中小型国有企业无法明确自身定位, 直接阻碍了财务会计目标的实现。

(二) 制度残缺

大部分国有企业均把股份公司和上市公司的财务会计目标作为参考依据, 制定一系列财务会计规范、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 但股份公司和上市公司的资金运作模式、生产经营模式、管理模式等方面均与国有企业不一致, 长期如此就会导致其市场竞争力不断下降, 使得国有企业无法健康、持久、稳定的发展。除此之外, 国有企业还欠缺高素质、高业务能力的专业型财务会计人员, 加上其对会计核算的研究力度不大, 使得部分财务人员无法依照现存会计制度与会计规范来制定合理科学的财务会计目标。

二、国有企业实现财务会计目标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 合理防范企业风险管理危害, 维持企业财务弹性

由于国有企业只重视系统性风险管理危害, 忽略了财务控制能力的提高, 导致财务会计目标无法顺利实现。为此, 国有企业一定要将自身发展现状与当前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相互结合起来, 对系统性风险管理危害采取适当防范措施, 以达到维持企业财务弹性的目的。虽然利率的升降取决于中央银行, 但其走势仍有章可循, 也就是说国有企业即使无法在短时间内改变利率上升通道或下降通道的产生, 但可以建立一个“政策研究室”来全面分析当前宏观经济状况, 以充分了解和掌握利率、汇率、通货膨胀率、行业增长与经济增长等方面的实际变化趋势, 利用投资、筹资、资本运作和利润分配等多种财务活动来科学防范企业系统性风险管理危害。如果人民币已产生利率下降通道, 国有企业就要采取借新债还旧债方法对资本成本进行节流;如果人民币已产生利率上升通道, 外贸企业也可以利用外汇交易市场做套期保值工作;如果因物价不断攀升而引发通货膨胀情况, 国有企业就要适当增加债务比例, 削减货币性资产的比重;如果出现自然灾害等严重性系统性风险管理危害, 国有企业就要提高财力预防水平, 并配置保险险种, 以确保国有企业的健康、持久、稳定发展。

(二) 健全企业治理结构, 降低企业管理成本

外部治理机制与内部治理机制是国有企业的主要治理机制。由于外部治理机制未建立健全, 加上内部治理机制的约束, 导致国有企业在实现财务会计目标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同程度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 国有企业必须依照自身治理结构的实际状况, 采取有效性治理手段, 以显著降低代理成本。国有企业经营者一定要高度重视自身长期行为, 建立声誉机制, 只有这样才能才能构建一个全面且系统的职业经理人市场。现阶段, 部分国有企业的经营者与管理者通常以“干部”身份实行各项工作, 例如合理分配各项资源、优化配置资本等, 忽视了职业经理人的重要性, 使得行政干部素质要求越来越低。为此, 国有企业一定要构建一个职业经理人市场, 培养多层次、高素质、经验丰富的职业经理人, 让其把资本增值作为主要职责, 严密监测企业长期行为, 以尽快实现本企业的财务会计目标。同时, 还要明确职业化、市场化、专业化国有企业的所有者财务主体, 及时委派财务总监处理会计信息不对称等诸多问题;建立健全的约束激励机制, 并加以完善, 以便随时检查与监督国有资产, 保障股东的合法权益;在明确股东大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独立董事权利和责任的前提下, 利用分离决策建立合理科学的约束机制, 以达到推动决策分离与各司其职的目的;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与约束机制, 防止股东利益受损, 实现财务会计目标。把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业绩与市场评价结果有效结合在一起, 制定科学的财务指标, 让经营者高度重视自身行为, 有效提高所有者利益。总而言之, 国有企业一定要建立健全和完善自身治理结构, 尽可能减少管理成本,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财务会计目标。

(三) 减少企业管理熵值, 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为了尽快实现国有企业的财务会计目标, 必须采取以下方法来削减和抑制企业的管理熵值。 (1) 低成本方法。国有企业一定要全方位研究与分析对成本造成影响的各项活动, 只有这样才能严格控制成本驱动因素, 重组企业价值链, 达到降低成本的效果。在实际生产经营活动中, 若国有企业创造的的价值高于投入成本, 就说明该企业具有一定的盈利能力;若国有企业的盈利总额远远超过其他竞争对手, 就说明该企业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2) 内部重组方法与内部创业方法。内部重组方法指的是国有企业利用重组来简化自身运作模式,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组织灵活性、针对性与有效性, 还能降低协调成本, 加快决策效率, 增加其核心业务, 最终使企业核心竞争力得到进一步强化。内部创业方法指的是国有企业将自身现状与现有资源情况相结合, 对内部组织进行创新, 以开发新产品, 重塑新市场。 (3) 激励方法。在企业管理制度中, 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展开企业管理工作时, 采取激励方法, 可显著提高工作效率, 所以国有企业一定要高度重视激励机制的运行与发展, 并严密监测企业的组织渠道、信息渠道和外部环境变化, 特别是经营者自身因素的影响。此外, 国有企业实行激励机制过程中, 一定要合理科学的设置激励机制, 这样有利于全面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 约束管理熵增效应, 使企业财务会计目标得以实现。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国有企业在实现财务会计目标过程中, 一定要详细分析其存在的各项问题, 并与自身现状相结合, 采取有效性解决对策, 例如合理设置目标、减少熵值、适当防范风险管理危害和健全治理结构等, 这样不仅能够推动企业实现财务会计目标, 还能够全面发挥财务管理职能, 使国有企业取得最大化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这对于国有企业的健康、持久、稳定发展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焦红玉.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1, (16) .

[2]杨红, 熊军.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 2011, (12) .

[3]宋金玲.单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以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为例[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1, (8) .

财务会计目标的实现 第7篇

会计电算化是1981年8月中国会计学会、中国人民大学以及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市召开的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上正式提出的。我国的会计电算化由于起步较晚,各地经常发展不平衡,也就造成了会计电算化各地发展不平衡。通常是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效益越好的企业,会计电算化程度越高,计算机对会计工作的帮助越大。会计软件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重要前提,财务软件经历了从DOS到Windows到ERP系统的过程也预示着电算化的实现对会计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推动了会计理论与会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完善,同时也是一次根本性转变。

二、电算化会计的特点

(一)数据存储介质的磁性化

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存储在磁性介质上的会计数据、程序文件、文档资料及其他会计核算资料应视同会计档案一并管理。这就要求除了加强对计算机中存储数据的硬盘及软盘的硬件保护之外,还必须加强数据的备份与恢复措施,以防范由于意外原因造成的数据重大损坏。

(二)数据的规范化

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运行中,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主要包括会计数据的规范化、会计工作程序的规范化、会计信息输出的规范化、会计电算化规章制度的规范化。电算化会计是以电子计算机代替手工会计下用人工来记录和处理数据。它采用对系统原始数据编码的方式,以缩短数据项的长度,减少数据占用的存储空间,从而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和精度。

(三)会计数据处理的集中化

会计数据的处理集中在计算机内进行,使一次输入的会计数据在会计电算化系统内全面共享。这就要求首先加强对数据录入的控制,加强对数据的各种检查与校验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数据录入错误;其次在程序中增加一个数据审核与校验模块,让审核员来对录入员录入的数据进行数据正确性与合法性的检查,以进一步确保数据的正确性。

(四)组织和人员相互协调

自从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方式以来,不难发现这是一种人机交互的方式,就是说目前的电算化还不能完全依赖于计算机。会计电算化系统中的人员将由会计专业人员、电子计算机软件、硬件及操作人员组成。对这些人员的要求是既要懂会计知识,又要懂电子计算机知识。

三、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

(一)会计核算方法的影响

会计核算方法,是连续、系统、全面地综合反映会计对象所运用的察观、计量、记录的方法,对于会计电算化对会计核算方法的影响,主要包括两类;一是对会计科目设置的影响,因为传统的手工核算方法,假如需要哪类会计科目,只需要书写出来就行,而自从实行电算化后,无论凭证的录入,还是对账的查询,都需要用代码来代替科目名,从而使电算化会计中的会计核算体系更方便、快捷。二是对填制与审核凭证的影响,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按一定格式编制的据以登记会计账簿的书面证明。此外,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对手工条件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也产生了影响,其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电算化的单据承载的信息加大,将成为资料的唯一入口;提高输入速度,电算化根据代码自动产生相应科目的名称,这就大大提高了录入速度;加强了对不符合规定的情况限定,凭证中各数据项根据类型、范围和勾稽关系可以进行有效控制;在记账凭证发生错误时,在电算化条件下,有些核算软件提供了采用补充登记法或红字冲销法进行修改。

(二)对财务报告的影响

由于受人工信息处理能力的限制,手工财务报告一般仅局限于财务数据及其相关的说明,但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信息从收集、加工处理到综合利用都实现了计算机操作,从而为会计报告信息的内容从深度和广度上扩展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在手工会计处理系统中,会计人员并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分析和整理对决策者更为相关和有用的信息。但是在电算化环境下,会计人员平时所需要做的工作如会计信息的记载、转抄和编制等这些都被计算机完成了,那么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会计人员的工作时间,另一方面,也有足够的时间来做其他方向的工作,例如根据计算机整理完毕的数据加以分析等,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及所处环境对企业未来发展和各种相关指标加以预测并通过网络传递给信息使用者。

(三)对会计审计的影响

在手工会计的条件下,审计的方法都是采用人工来进行审阅、核对以及比较,而自从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方式以来,其对审计人员的要求有了相应提高,由于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的引入,需要设计人员掌握一定程度的计算机知识,能分析掌握会计电算化系统。此外,由于软件行业的发展,会计软件也朝着复杂化、专业化发展,其功能越来越多,结构也日趋复杂。但是, 目前我国的软件公司在开发财务软件时,仅考虑到企业会计核算的需要,极少兼顾到电算化审计的要求,故当审计人员对公司进行财务审计时,往往发现缺少数据接口,也不能进行数据转换,很多本应由计算机完成的工作,现不得不人工完成,这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审计人员的负担,也会产生不应有的差错。

四、有利于实现会计目标的相关建议

(一)加强对会计系统风险的控制

虽然企业在建立了电算化会计系统之后,企业的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从而就可以减少甚至避免差错的出现,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风险控制问题,因此应建立以下几种科学有效的制度来保障:一是对企业内部的会计组织的控制制度,其中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内部分工的方式来进一步的实现工作人员的相互牵制。二是对会计电算化当中的软件进行开发和维护的控制制度,主要是体现全程控制的思想,确保给定控制功能的实现。

(二)完善企业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

加强企业对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是令会计电算化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途径,那么要想建立完善的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首先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会计电算化的软件操作程序,针对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相应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完善。此外,企业在完善电算化内部控制的基础上,还需要加大对工作人员的会计软件网络系统的安全控制和防护,目的是为了提高工作地点的网络安全性能。另外,及时安装和更新专业的商用杀毒软件也是保护网络安全性能的一种方式。

(三)提高企业财会电算化人员的综合素质

如果会计人员连日常会计事项都处理不好,那么就很难充分利用计算机开展日常工作,所以会计人员首先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不仅要求财会人员要熟练使用计算机,还应掌握扎实的会计知识和技能,以降低成本和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同时,会计从业人员也应努力完善知识结构,定期进行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成为既掌摄会计实务又熟悉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这样才能适应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客观要求。对于会计专业的大学生方面,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会计数据的内在关系,加深对会计工作整个流程的掌握,成为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的会计专业人员。

总之,通过对信息时代会计电算化对会计目标实现的影响分析之后,可以发现会计电算化实施是存在很多好处的,对会计和会计工作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总之,普及和发展会计电算化是企业会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样才能将财务会计人员从繁重的数据记录工作中解放出来。

摘要:在信息时代的今天, 利用会计电算化可以使得企业的会计人员从传统的会计工作中脱离出来, 虽然我国电算化有了迅速的发展, 但是还是存在着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财务报表和会计审计的影响。应加强对会计系统风险的控制, 完善内部控制, 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目标,建议

参考文献

[1]马冬梅.刍议会计电算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9 (2) .

[2]崔卫平.浅析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0 (5) .

[3]马文艳.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家科技, 2011 (0) .

[4]苏雯.我国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及其改革[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1 (3) .

[5]孙成绅.如何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和完整[J].财经界 (学术版) , 2009 (2) .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路径探索 第8篇

关键词:企业管理,财务管理,管理目标

我国的各地方政府发放了许多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为了能够让企业在市场中良好健康发展, 就要对企业整体进行严格管理, 其中特别是企业的财务管理。财务是企业运转和交易的中心, 只有做好企业的财务管理才能使企业良好健康地向前发展。选择好适当的财务管理目标并实现, 是做好企业财务工作的前提。因此, 选择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的重中之重。

一、企业财务目标管理的选择及分析

(一) 企业利润最大化。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利润。企业的发展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 企业的投资也是为了更大的收益。这个观点是大多数企业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 我国和许多国际化的企业也将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的发展财务管理目标。利润最大化有其自身的优缺点。它的优势在于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 会对企业进行严格管理, 增强企业生产的技术水平提高生产效率, 改善生产线。从这个角度考虑, 利润最大会对企业提高利润水平, 优化企业的配置, 提高生产效率有着积极作用。但利润最大化的财务管理也有其自身的缺点。它的缺点在于没有将企业实现利润的时间考虑进去;没有想到企业将会面临的风险承担问题;没有考虑到在短时间内生成的利润而影响了企业长期在市场上的发展;没有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和是否会对企业社会责任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正因为它的缺点多于它的优势, 因此很多国外的企业曾一度适用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后抛弃这种观点。但在我国, 发展中国家要想使用利润最大化的观点, 就要有长期的计划和目标, 将企业目标投放的远一些, 不能只考虑眼前的利益而忘了企业长期的发展。

(二) 股东的财富最大化。企业的财务很大部分是由股东出资, 股东的份额在企业中占相当大的部分。这种观点体现的是股东的地位至上, 以实现股东的财富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上市公司中股东的财富是根据其持有股票数量和市场中股票价格决定的。在股东所持有的股票数量一定时, 股票的价格越高, 其所拥有的财富也就越大。所以, 财务管理的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就是要将股东所持有的股票价格上涨, 从而使股东的财富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这一目标也有它的优缺点。它的优点就是考虑了企业将会面临的风险, 这与利润最大化形成了对比;股东最大化的目标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其便于企业考核和奖惩。它也存在许多缺点。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只适合上市公司, 因为只有上市公司才会推行股票, 而非上市公司没有股东, 不能推行股票获得股价, 有一定的局限性;另一方面, 股票受很多因素影响股价的变动较大, 它的波动大, 不能准确表明公司财务状况, 而且因为它的波动大, 企业也会因股票的变动会获得很大的收益, 相反, 在市场行情差的情况下面临破产的可能;另外, 这个目标的针对性很强, 只考虑了股东的利益, 而忽略了企业中其他相关人员的利益。

(三) 企业自身价值最大化。企业自身价值最大化, 顾名思义将企业自身的价值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选择。在企业中, 企业的价值可以概括为企业在市场中的价值, 企业能够创造的资金兑换成现金比例的价值, 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就是让企业对今后可能创造的价值进行最大化的挖掘。要求企业考虑到企业所享有的资金和企业在创造价值中所需要的时间, 还有相关的风险跟利益的关系。要确保企业在企业最大化的目标下有长远的计划, 防止企业的目标短浅, 让企业的价值实现到最大化创造应有的收益。企业自身价值最大化有其优缺点。它的优点:一是它与利益最大化不同, 考虑到企业风险问题, 能够利用时间效益来推算衡量公司的利益;二是它能够将公司的收益考虑的长远一些, 让企业能够长期稳定获得相应的利润;三是它能够利用企业自身的价值来衡量代替了之前用价格衡量的标准, 这样也回避了企业在短期内所产生的短浅的效益。但企业自身价值最大化有一定的缺陷:一是企业的价值是理论上的阐述, 不利于实践中的操作, 对于上市公司的股票的价值变动可以表现出企业的自身价值, 但股票的作用体现在很多方面, 因此靠股票来体现企业的价值是不可靠的;二是对于非上市的公司, 即没有股份股票的公司, 对于其自身价值只有做市场评估才能够体现其价值, 市场评估很难做到客观的评价, 而且市场评估的范围广, 数量大难操作, 很难做出对非上市公司的企业自身价值最大化的评价。

但企业自身价值最大化, 在理论上是可以成立的, 相比利润最大化和股东财富的最大化, 它易实施, 因此在企业的理论上的财务目标管理选择上被普遍推崇使用。

二、企业财务管理在现实中的选择

我国现阶段的很多企业并没有实行股份制, 也就是说很多企业并没有上市, 没有自己的股票。因此, 股东财富最大化并不适合非上市公司适用。而没有了股票, 就无法知道股票的涨跌幅度, 因此无法从股票的变化中寻求企业自身价值。所以, 股东财富最大化和企业自身价值最大化在市场中运用的可能性较小。许多企业都将企业自身最大化作为自己的财务管理目标, 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 企业仍然注重的是自身的利益, 将企业的收益放在了首位。原因是很多小企业不懂得培养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不明确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什么, 目光短浅, 只在乎短期内的利益, 注重企业在生产中的效益。即使把企业自身价值作为管理的目标, 而现实中却实行利润最大化。当然, 不可否认的是, 小企业规模小, 追求利益最大化对其是积极的, 从利润最大化中可以增加其企业规模, 通常小企业对于利润收入的要求要比上市的股份企业要求更为迫切。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改善企业的生产技术, 提高生产效率, 保证生产质量, 由此增加了企业的效益, 增加了利润收入, 扩大企业的规模。即使, 在企业财务目标管理中认为企业仅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目标短浅的选择, 但视情况而定, 对于小企业来说, 它却是保证企业的收入又能够扩大企业规模的不错的目标选择。

三、结语

针对实际情况企业应该灵活选择财务管理目标, 在发展中要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目标要放在长远处, 注重企业自身的条件和能力, 还要考虑到企业将会面临的风险和资金是否充足。注重企业内部的控制和管理, 对于企业的财务方面制定严格的制度, 要对财务状况进行监管, 保证企业的财务财产安全。总之, 选择适合的财务管理目标有助于企业的发展, 从而推动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洪艺彬.浅析成本控制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积极作用[J].才智, 2013, 27

[2]张宝丽.基于战略与和谐理论双重视角下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J].才智, 2013, 32

[3]张宁.基于社会责任理论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 2013, 11

[4]朱晓宏.试析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实现过程中的矛盾及方法[J].中外企业家, 2013, 25

[5]张效梅.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财务核心能力[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3, 6

论会计目标及其实现 第9篇

一、现有会计目标理论

关于会计目标问题的理论研究至少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 但是直至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进行比较深入、系统的研究。理论界对于会计目标有两种主要观点, 即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

(一) 受托责任观

这种观点认为:会计的目标就是以适当的方式有效反映受托人的受托责任及其履行情况。这一观点的产生在于企业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委托方 (资源所有者) 将资源委托给受托方 (资源的经营者) 进行经营, 并且这种委托—受托关系是很直接的。在这种情况下, 会计通过对经营者 (受托方) 的经济业务活动的确认、计量与报告, 向所有者 (委托方) 报告其经济资源的利用情况, 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一方面如实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 另一方面监督经营者对其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也就是说, 会计应向委托人报告受托人的经营活动及其成果, 并以反映经营业绩为其评价中心。从这两方面出发, 企业在提供会计信息时, 强调计量结果的客观性与可靠性, 计量模式的选择也主要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

(二) 决策有用观

这种观点认为:会计的目标就是向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对其决策有用的信息。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 直接的委托代理关系变得十分模糊, 资源的所有者对于委托资源的有效管理的关注程度降低, 转而更多关注所投资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风险与收益情况。这就需要会计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 使使用者能比较准确地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的金额、时间及不确定性, 以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从这一点来看, 决策有用观更加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有用性, 在计量模式上更多地选择公允价值计量。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在逐渐走向统一。事实上, 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并不互相排斥, 委托人通过财务报告评价受托责任的履行, 目的在于做出是否继续维持或终止委托关系的决策。所以, 可以将受托责任观看作是决策有用观的从属。而决策有用的基础在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

二、不同条件对会计目标实现的影响

研究会计目标的实现, 必须首先理清其实现的机制途径, 即会计信息、投资者信息需求与股票市场股价的之间的关系问题。使用者做出决策需要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的质量影响投资者的决策。股票市场上投资者的决策行为相互影响形成一定的价格, 由此产生了股价与会计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如图1所示。

在理想状态下, 经济以完美和完全的市场机制为特征, 不存在信息不对称或其他影响市场公平、有效运作的障碍。在这种状态下, 企业对资产、负债的计价是建立在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基础之上的。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是关于企业未来收益的折现值, 反映投资者的未来投资收益。财务报表同时具有了完全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投资者能够据此做出准确的决策判断, 并在股价上予以反映。

而现实之中, 理想的状态并不存在。“理想状态”仅仅只是一种理想, 讨论它的意义在于提供一种判断理想程度的标准。以我国为例, 现阶段的经济环境还“很不理想”。从会计信息的供给方看, 我国上市公司的绝大部分股权是由国家股和法人股构成, 并相应掌握公司的实际控制权, 对会计信息的编报和传递存在暗箱操作, 会计造假行为时有发生, 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公允性令人质疑;从会计信息的需求方看, 资本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投机者, 投资者的投资理念不成熟, 基本都是以短期套利为目的, 缺乏基本的理性投资意识。这种不良的投资心态导致会计信息的质量被人为降低, 投资者的盲目追求“暗示”那些追求短期利益的上市公司采取造假行为, 最后得到的往往是一张经过粉饰的低质量报表。此外, 由于证券市场监管水平不高, 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 会计信息可以轻易被操纵, 会计信息的质量水平令人担忧。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 非理想状态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企业管理者与投资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 投资者无法从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报表中获得有助于其进行投资决策的信息。从管理者的角度看, 或是为了更容易地筹集资本, 或是为了掩饰企业不良的经营业绩, 逃避受托经济责任, 或是出于为自身谋取私利的目的, 在股票市场上进行内幕交易, 抑或是为了保持企业的获利能力, 避免外来者的竞争, 即使在企业盈利状况良好的情况下, 对外提供的财务报告也不予以充分披露等, 所有这些都将导致管理者对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选择性披露, 有时甚至会包含虚假信息。从投资者的角度看, 投资者得不到有关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可靠信息, 无法对其未来投资收益做出比较准确判断, 其直接后果就是造成对要投资企业的逆向选择。无论是管理者对信息的选择性披露, 还是投资者的逆向选择, 均会导致股价在一定程度上的扭曲。我们认为, 决策有用会计目标的最高层次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这一目标的实现是通过投资者的投资选择来实现的。但是股票市场上股价异常却无法帮助其做出正确判断, 究其原因, 在于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质量水平不高, 没有有效消除投资者与企业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三、基于信息观与计量观的决策有用会计目标的实现

(一) 理论基础———信息观与计量观

非理想状态下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很难同时得到完全的满足, 我们只能尽量使得会计信息在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达到一种平衡。会计通过向投资者和财务报表使用者充分披露相关、可靠、及时和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信息, 而提供了一种“平等的交易环境”[2]。这便是决策有用的信息观与计量观。

信息观将决策的有用性等同于信息含量, 它认为预测未来公司业绩的责任在个人, 并且专注于为此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在资本市场次强式有效的假设之下, 理性的投资者能够对所有已公开的信息 (包括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 进行识别、吸收, 做出正确的估计与判断。因此, 信息观倡导企业按照公开、公平、充分的信息披露机制提供会计信息, 而披露的形式并不重要, 除了在表内进行披露之外, 也可以列于报表附注之中。

计量观则认为, 为了更好地帮助信息的使用者预测公司未来的经营情况, 在具有合理可靠性的前提之下, 使得决策有用性得以提高, 会计人员应负责将公允价值融入财务报表中。“最近几年, 现行价值会计在财务报表中的运用有相当大幅度的增加, 似乎会计人员正通过承担更多的责任, 通过把公允价值纳入账册的方式提高决策有用性”[2]。会计人员对部分项目的计价直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直接对其做出价值上的判断, 替代了信息使用者自己的估计, 从而降低了非理想环境下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与供给者 (公司管理者) 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总的来说, 信息观和计量观作为两种不同的财务报告方式, 虽然对会计信息的质量各有不同的侧重:一种是强调充分披露具有较高可靠性的信息, 另一种是强调运用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 以帮助投资者尽可能准确地预测企业内在价值, 但它们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 即对外提供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的信息。

(二) 实际运用———在新准则中的体现

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 资本市场尚未达到次强式有效, 单纯依靠对企业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不足以保证决策有用目标的实现。同时, 如果过多地强调公允价值计量在预测企业价值方面的作用, 由于在确定公允价值时更多地依靠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 则必然会降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从新准则对财务报告目标的表述来看, “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3], 则体现出新准则对会计信息可靠性与相关性均有所要求。

1. 新准则中规定:

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与旧准则相比, 新准则强调了至少应当包括的报表、其他应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 比如:企业管理当局有关财务和非财务问题的分析和前瞻性信息, 有关股东和管理人员的信息, 企业经营背景和社会责任等。这些信息的充分披露, 有助于使用者更好地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 帮助其做出正确决策。

2. 新准则在基本准则中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

在具体准则如《投资性房地产》、《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生物资产》中, 直接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 在《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其他准则中也部分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而在实际运用中, 更是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 做出了一定的规定和改进, 减少了含有较多假设性的估计技术 (如对于投资性房地产的价值确定) , 也就是说只有在保证一定可靠性前提下, 才允许相关性较强的公允价值的使用。

从以上的规定可以看出, 新准则对信息观与计量观均有所体现,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对二者的均衡, 其目的在于提高企业对外提供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四、结束语

决策有用的会计目标能否实现,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管理者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能否消除。笔者认为, 全面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高质量会计信息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因此, 企业应当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 努力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但是, 从会计信息的需求方来看, 单纯地强调会计信息的质量, 尚不足以实现决策有用的目标, 投资者理解和利用会计信息的能力也是影响其决策的因素之一。信息不对称是供求双方之间的不对称, 只有双方的共同改进:供给方改善所提供信息的质量, 需求方增强自身对信息的解读和判断能力, 才能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才能最终有利于决策有用会计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葛家澍, 刘峰.会计理论:关于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的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3.

[2]威廉.R.司可脱 (William R Scott) .财务会计理论[M].陈汉文, 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明确目标,实现目标 第10篇

曹姗告诉记者,由于她的家离学校比较远,为了上学方便,她初中的时候是和爷爷奶奶一起住的,到了高中,又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由外公外婆照顾生活,学习上主要靠自己,没有请过家教.

从初中开始,她就把每天要做的事情写在小纸条上,做完一件划掉一件.哪怕有一件没做完,都绝不去睡觉.“这个习惯坚持了6年,很有用,而且让我每天都有成就感.”曹姗说,“除此之外,我还比较注意总结,考得好考得不好都会总结一下.文科的东西要反复才能加深印象.我的记忆力也不算太好,就一遍一遍反复.比如高三的时候,历史书就背了七八遍吧.”

财务会计目标的实现 第11篇

一、水电十二局全面预算管理及预算控制的基本状况

2011年公司修订了预算管理办法,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二工程局有限公司预算管理实施细则》, 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目标是:强化财务预算的执行控制, 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 公司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以来, 全员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大大提高, 建立了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形成了较全面的预算管理体系,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 实现了客观分析内外部环境, 运用科学的技术方法, 构建科学的财务预算管控体系, 突出预算的执行控制, 建立健全有效的执行控制与监督机制;

(二) 预算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施工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各部门, 明确其具体执行及控制目标, 层层落实责任, 并将预算执行情况与经营业绩考核挂钩, 建立预算执行奖惩制度, 确保预算指标落到实处;

(三) 站在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高度, 突出营业收入、上交利费、带息负债、经营性现金净流量等关键指标的预算控制, 将这些预算关键指标的预算目标落实到各单位经营班子成员, 并与经营班子成员的年度考核与评价挂钩, 实行预算目标责任到人, 做到班子成员人人有指标、人人有责任、人人有考核, 力保预算关键指标的完成;

(四) 加强对预算执行的分析, 实时反映对预算目标的执行情况, 出现偏差及时分析原因, 采取切实可行的纠偏措施, 确保预算目标实时处于可控、受控状态。

二、水电十二局全面预算管理及预算控制执行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在摸索运用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同时全面预算管理与控制在预算执行过程中, 也暴露出来一些问题:

(一) 预算管理的概念需要明晰, 观念需要提高。一个好的预算不是依据实际报表进行简单的数字调整, 也不应该是凭空想像的数字安排, 而应是以科学的预测和切合实际的业务计划为基础, 多次上下往返讨论而决定的, 全员参与、全面覆盖的一个控制过程。

(二) 预算管理导向需要明确。预算管理具有以战略管理为导向、以价值管理为主线、注重预算执行与过程控制、密切联系企业与市场环境变化的动态, 防止重预算编制, 轻预算执行和控制, 杜绝出现预算、决算两张皮的现象。

(三) 需确保全面预算的控制制度、控制措施到位。全面预算所表述的是一个理想中的经济活动状态, 在其实施的过程中, 难免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有的影响是正面的, 有的影响是负面的。为了确保达到公司预算所确定的目标, 在预算批准后的实施过程中, 还必须全面预算控制制度、控制措施到位, 以便实施有效的控制。

(四) 解决全面预算和控制与业绩评价、激励机制相脱节。预算管理既要注重过程, 又要注重结果, 而且要把预算的过程管理和结果管理与业绩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 实现预算管理与业绩评价的融合。然而, 实践中却往往是预算管理与业绩评价相脱节, 考核与奖惩相脱节, 导致业绩评价不客观, 奖惩制度不合理, 因而也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进一步提高全面预算管理及预算控制执行效果的措施

(一) 明确预算管控定位, 树立预算管控权威

预算管控的作用就是通过预算目标落实公司战略, 预算管控的功能定位应进一步明确:

1、夯实公司战略执行力与沟通体系。全面预算管理是公司战略规划的正式的、量化的表述形式, 应当概括公司战略目标和战略目标实现的步骤, 促进公司及所属单位、公司各部门之间相互沟通, 向公司全体员工传达与共享一个清晰的战略愿景。

2、坚持战略引领与价值导向。树立以战略目标为导向的管理理念, 利用价值量指标与非价值量指标对公司的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和人力资源进行全面整合, 实现公司运行和管理的信息共享, 优化资源配置, 充分发挥有效的资源的价值, 创新赢利模式。

3、提高财务精细化管理水平。预算管控强调“增长、赢利、风险控制”的三维动态平衡, 强调控制财务风险、提高抗风险能力和落实内部控制, 特别关注现金流、财务保障能力和成本管理水平, 推动企业运营效率、效益与质量的提升。

(二) 紧密围绕业务活动完善预算管理框架

公司预算管理实行由公司统一组织实施、分级归口管理的预算管理体制, 即:建立由法定代表人、预算管理委员会、各预算责任单位 (部门) 构成的三级预算管理体制。

全面预算制度体系以《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二工程局有限公司预算管理实施细则》为根本, 明确了全面预算组织机构、工作流程、工作目标等基本问题。为确保预算编制工作质量和效率, 应在全面预算编报实施细则、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工作规范等方面进一步完善预算预算制度, 确保全面预算的制度保障。

在目前的全面预算体系中对资金预算的重视程度不够, 要提高资金预算的重视程度, 把资金预算渗透的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中去。

(三) 搭建科学的预算指标体系, 引导公司战略落地

全面预算管控按照增长、赢利和风险三个角度具体设计全面预算指标体系。同时站在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高度, 突出营业收入、上交利费、有息负债、经营性现金净流量等关键指标的预算控制, 将这些预算关键指标的预算目标落实到各单位经营班子成员, 并与经营班子成员的年度考核与评价挂钩, 实行预算目标责任到人, 做到班子成员人人有指标、人人有责任、人人有考核, 力保预算关键指标的完成和公司发展战略的是实施。

(四) 科学设置预算编制流程, 实现预算全员参与

目前公司部分员工, 尤其是一线员工不了解全面预算管理, 没能很好领会全面预算管控中“全面”二字的深刻内涵, 认为预算编制就是财务部门的事情, 就是“编”出三张财务报表。这种认识的结果就是业务与财务脱离, 经营目标与预算目标两张皮, 全面预算管控的作用大打折扣。要普及全面预算管控制理念的普及程度, 找到预算编制的主线, 抓住预算编制流程中的关键点尤为重要。

抓住资金这一关键要素搭建整体预算编制体系, 让各预算单位、各相关预算编制人员的接受和认可。经营发展离不开资金、投资离不开资金、费用开支也离不开资金, 围绕资金预算, 将经营业务、投资业务、费用预算与财务预算紧密衔接起来, 逐步形成“以年度经营目标为起点, 以业务预算为基础, 以资金预算为核心, 以财务预算为结果”的预算编制思路, 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预算编制。

预算编制不能一步到位, 预算编制必须遵循“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进行。

(五) 抓好项目成本预算管理, 降本增效

在充分竞争的建筑市场环境下, 企业成本优势成为衡量施工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标尺。我公司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 一直致力于项目成本预算管理, 结合《建造合同准则》准则的执行, 对项目成本进行预测, 使公司可以精确掌握各单位在手的项目的预期毛利率及预算年度投入产出情况, 将成本预算管理工作落实到每个具体项目, 控制项目成本, 确保既定预算目标的实现。项目成本预算的管理范围不能只限于生产活动, 必须向生产组织、计划, 材料采购、供应, 劳动力的调配等生产经营各个领域延伸, 实现全过程和全员项目成本预算管理, 降低项目成本, 提高项目经营质量和效益。

(六) 紧扣资金预算监控, 护航预算执行过程

全面预算管控的核心是资金预算, 资金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偏差是企业全面预算偏差的综合反映。按照专款专用的原则, 公司所属各单位按批准的预算内容及划拨的货币资金, 逐一对应安排支付事项。公司资金管理部通过审查系统内各单位的资金账户动态, 来实时监督公司所属各单位的预算资金的使用情况。公司资金管理部每月审阅各单位上报的货币资金收支预算表、预算资金拨付计划表、各月收入情况及预算资金使用情况, 分析货币资金收支预算编制、审核和执行是否合理编制、严格审核、规范执行, 监督货币资金使用去向, 从而实现资金预算监控, 护航预算执行过程。

(七) 加强预算执行分析, 及时纠偏

预算分析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月度预算分析, 每月终了, 各单位对预算目标的完成进度、执行偏差以及影响预算执行的重大事项进行系统性的分析, 全面反映预算单位的执行情况, 为公司整体决策提供依据;二是季度经济活动分析, 各预算单位分析当前经营形式、战略目标推进情况、计划预算执行情况等事项, 针对发现的问题, 落实后续保障措施, 并提出下一阶段的管理要求。针对全面预算执行过程中发现的偏差和问题, 加强对预算执行的分析, 实时反映对预算目标的执行情况, 出现偏差及时分析原因, 采取切实可行的纠偏措施, 确保预算目标实时处于可控、受控状态。

(八) 完善预算的考核机制, 持续优化预算管控

上一篇:知识约简下一篇:高校商务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