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的基本对策

2024-07-26

网络安全的基本对策(精选12篇)

网络安全的基本对策 第1篇

关键词:VoIP,安全威胁,安全策略,认证,防火墙

0 引言

Vo IP是目前互联网应用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Vo IP技术使得基于类似Internet这样的数据网络实现电话业务成为可能。与传统电话业务相比,这种实现模式能够提供更多的集成功能、更高的通信带宽、更稳定的通信质量以及更灵活的管理能力,突出的优势是显著降低通信成本。企业部署Vo IP系统,首先要制定安全策略。安全策略要为Vo IP提供基本的指导方针。它的责任是在实施Vo IP系统时建立一个安全的防御体系,制定原则是确保安全策略不会与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实际活动相抵触。

1 依法保障网络信息安全

自1994年互联网正式引入我国以来,经过十几年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了我国重要的社会基础设施,为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同其他国家一样,我国互联网始终面临着黑客攻击、网络病毒泛滥等违法犯罪活动的严重威胁。网络欺诈、垃圾邮件、网络攻击、网络病毒等,正时刻威胁着网络信息的安全,损害了人们对互联网的信心,危害到现实世界的正常秩序和社会和谐。据有关数据统计,仅2009年我国被境外控制的计算机IP地址就达100多万个,被黑客组织篡改的网站多达4.2万个;在受网络病毒威胁方面,去年我国仅被“飞客”蠕虫这一种网络病毒感染的计算机数量就达每月1800万台。在上述受攻击的计算机中,不仅涉及大量网络用户,而且涉及金融、交通、能源、通信等多个部门,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正常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危害。可以说互联网安全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因此,应切实采取措施,依法保障网络信息安全,使网络信息的流动既安全可靠又通畅有序,为互联网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2 构建多层次安全对策

Vo IP所面临的安全威胁是原有互联网络部分安全漏洞的继承,也是由其协议和标准的开放特性决定的。伴随着Vo IP的发展和普及,其安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保护Vo IP系统的安全,为用户提供可靠的语音通迅环境,应在黑客可能突破的攻击路线上尽可能多的设防,用多层次方法保护Vo IP的安全。

2.1 实现语音与数据分离

要建立一个安全的Vo IP网络,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将其从现有的数据网络中独立出来。这样黑客对数据网络进行的攻击将不会影响到Vo IP系统。众所周知,基于IEEE801.1q的VLAN常用于提高数据的带宽利用率和安全性。VLAN本身的功能还可以将其内部的一个物理网络分成许多个独立的逻辑子网,这样一来,可以依据具体应用或部门使用范围将它们分散到各自独立的网络中去。

2.2 部署防火墙

边界保护手段通常采用防火墙技术,传统的防火墙仅仅是为数据应用设计的。语音会话、视频会议中会使用一串UDP和TCP包,它们还有复杂的呼叫机制。一个传统的防火墙很可能不适合Vo IP网络,这就需要带有深度包检测(Deep Packet Inspection,DPI)功能的防火墙。

2.3 设置入侵防御系统

如果攻击者获得了网络访问权,从Vo IP内部发动攻击,无疑对Vo IP是个极大的威胁。譬如说,利用SIP,发送大量的“注册”请求会导致服务器无力处理请求。入侵防护系统可以解决从内部发动攻击这个问题,入侵检测系统能理解SIP,可以检测这些攻击。一款好的IPS(Intrusion Prevention System)还能够防止基于SIP的中间人攻击,以免通过另一个设备改变流量传输方向。

2.4 对数据包进行加密和认证

对Vo IP数据包进行加密和认证可以有效地防止通话受到监听。IETF RFC 2401定义的安全性IP(IPSec)是常用的安全协议,它提供了加密和认证功能,可以有效的防止分组数据包遭受攻击、窃听和篡改,为IP网络通信提供安全服务。IPSec协议由一组协议组成,其中包括AH、ESP、IKE及加密和验证算法。ESP的作用是确保IP数据包的机密性、数据的完整性及对数据源的身份验证。此外,它还要完成对网络攻击的抵抗。每一个IPSec节点都包含有一个安全策略库(SPD)。SPD决定了整个VPN的安全需求。在SPD这个数据库中,每个条目都定义了要保护的是何种通信类型、何种保护形式,以及和谁共享这种保护。IPSec系统在处理输入/输出IP流时必须参考该策略库,并根据从SPD中提取的策略对IP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TLS保护Vo IP会话也是非常重要的,TLS使用的是数字签名和公共密钥加密,这样每一个端点都有一个可信任的、由权威CA认证的签名。用SRTP可以使用“安全RTP(SRTP)”来对应用层的介质进行加密。安全RTP是IETF传输加密话音的标准。RFC 3711定义了SRTP,它可以提供信息认证、机密性、回放保护、阻止对RTP数据流的拒绝服务式攻击等安全机制。SRTP只用于话音分组,由于其只加密有效负荷,因此,非常适宜话音和视频数据库的传输。

另外,网关是数据进出Vo IP网络的门户,保护好Vo IP网关也是关键所在。

3 制定多方位安全策略

用户使用VoIP时,使用用户和设备认证机制确认使用者的身份是十分必要的,可以有效限制非法用户对Vo IP发起的攻击。IP电话设备的认证方法之一是利用MAC地址。如果当MAC地址未知的终端试图进入呼叫处理器,而且又不知道IP电话的MAC地址时,注册就会失败。这种设置能防止攻击者将电话非法接到网络中,进一步发动攻击。身份认证也是H.323中重要的安全机制,确定终端用户的身份,是整个安全机制的基础。除此以外,建议制定多方位的安全策略来进一步提供Vo IP安全保证。

3.1 阻挡式拒绝服务攻击

入侵检测系统对检测“拒绝服务”攻击十分有效。另外,Vo IP阻挡“拒绝服务”攻击的常用方法是:在网络上建立一个过滤器或嗅探器,在信息到达Vo IP服务器之前阻挡信息。如果过滤器侦察到的某项可疑的攻击行动经常出现,它便能接受指示,阻挡包含可疑信息的行动,让Vo IP服务器的对外连接线路保持畅通。此外,还应经常扫描检查系统,解决系统存在的漏洞。

3.2 防止病毒传播

入侵检测、防火墙等常用的防范措施对于保护IP语音免受病毒侵害也具有显著效果。另外,防止病毒传播,可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网络管理员安全管理水平,提高安全意识。由于病毒和蠕虫通常利用系统漏洞进行攻击,所以需要在第一时间内保持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安全性,及时进行各种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更新。

(2)建立病毒检测系统。在服务器和电脑上安装防病毒软件,使其能够在第一时间内检测到网络异常和病毒攻击。

(3)建立应急响应系统,将风险降低到最小。由于病毒和蠕虫爆发的突然性,在病毒被发现的时候可能已经蔓延到了整个网络,所以在突发情况下,建立一个紧急响应系统是很有必要的,在病毒爆发的第一时间即能提供解决方案。

(4)建立备份系统。对于Vo IP的数据库和数据系统,必须采用定期备份、多机备份措施,防止意外灾难下系统失效和话费数据丢失。

(5)对于企事业网络而言,可以采用以下一些主要手段:

(1)在互联网接入口处安装防火墙,将病毒隔离在局域网之外;

(2)对邮件服务器进行监控,防止带毒的邮件进行传播;

(3)建立局域网内部的升级系统,包括各种操作系统的补丁升级,各种常用应用软件升级,各种杀毒软件病毒库的升级等等;

(4)对局域网用户进行安全教育与培训。

3.3 主动实施安全扫描

可以通过各种安全扫描软件对系统进行体检,迅速找到安全漏洞并及时修复。目前,有多种软件可以对设备进行扫描,检查系统的弱点并生成报表。

3.4 有效实现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列表(ACL)是应用在路由器接口的指令列表。这些指令列表用来告诉路由器哪些数据包可以收、哪些数据包需要拒绝。至于数据包是被接收还是拒绝可以由类似于源地址、目的地址、端口号等特定指示条件来决定。尽管可以将语音与数据在网络中分段,但在Vo IP系统中还有许多设备需要横跨语音网和数据网,如呼叫处理器、网关、注册服务器等。路由器和三层交换机可以实现跨语音与数据VLAN的互相访问。为了降低风险,需要通过访问控制列表ACL来控制它们之间的流量,设置不同VLAN间乃至不同IP地址的设备对于不同网络服务的访问权限。不允许纯数据流量去访问呼叫处理器、注册管理器等,只允许IP电话流量进入呼叫处理器。用户还可以利用出站访问控制限制来自网络内部的流量。这种控制可以防止内部主机发送ICMP流量,只允许有效的源地址包离开网络。这有助于防止IP地址欺骗,减小黑客利用用户系统攻击另一站点的可能性。

3.5 建立网管

以上介绍的是对于一般网络所采取的安全策略,另外还可以采取其他的一些安全策略来加强Vo IP网络的安全。

加强网络连通性的保护(可以采取加强网络中路由和交换机上的保护、对线路和信令认证和加密、建立VPN通道来保护语音等措施)、加强语音服务器的保护、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建立集中的事件记录、建立网管系统、建立网络安全检测系统、定期检查和测试、采取H.235协议等都可以加强Vo IP网络的安全性。

4 结束语

在IP网络上实施宽带电话的安全功能,运营商需要在不同的网络层次开发和实施各种安全措施,如认证、加密、防火墙等。由于黑客的无孔不入,消除所有的安全威胁是不可能的,但可以采取适用的安全步骤,如:尽量降低网络暴露,以减少拒绝服务(Do S)攻击;加密Vo IP流量以防止Vo IP呼叫受到监听,并力争早日实现Vo IP端到端的加密措施。此外,实现宽带电话安全,不仅可以从技术方面采取措施,也可以依靠强有力的管制政策来获得帮助。

参考文献

[1]张丹,任斐,赵阔,张园园,刘晓博,任维武,胡亮.基于SVM的在线无监督入侵检测系统[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09.

[2]宋秀红,肖宗水,魏本见.基于SIP的VoIP网络中DoS攻击的分析与研究计算机工程与设计[J].2008.

[3]戚建勋.VoIP安全问题和解决方案.中国新通信[J].2007.

[4]吕雪.公安边防网中VoIP网络安全多层次保护措施的探讨[J].公安海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

[5]赵长林.用25种方法来打造VoIP的网络安全[J].VoIP IT专家网:2007.

事故预防对策的基本要求(定稿) 第2篇

采取事故预防对策时,应能够:

1、预防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2、排除工作场所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3、处置危险和有害物并减低到国家规定的限值内;

4、预防生产装置失灵和操作失误产生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5、发生意外事故时能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条件的要求。

二、按事故预防对策采用的事故预防方法

1、消除: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的管理,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有害因素;如采用无害工艺技术、生产中以无害物质代替有害物质、实现自动化作业、遥控技术等;

2、预防:当消除危险、有害因素有困难时,可采取预防性技术措施,预防危险、危害发生,如使用安全阀、安全屏护、漏电保护装置、安全电压、熔断器、防爆膜、事故排风装置等;

3、减弱:在无法消除危险、有害因素和难以预防的情况下,可采取减少危险、危害的措施,如局部通风排毒装置、生产中以低毒性物质代替高毒性物质、降温措施、避雷装置、消除静电装置、减振装置、消声装置等;

4、隔离:在无法消除、预防、减弱的情况下,应将人员与危险、有害因素隔开和将不能共存的物质分开,如遥控作业、安全罩;防护屏、隔离操作室、安全距离、事故发生时自救装置(如防毒服、各类防护面具)等;

5、连锁:当操作者失误或设备运行一旦达到危险状态时,应通过连锁装置终止危险、危害发生;

网络安全的基本对策 第3篇

【关键词】网络经济;基本假设;会计

我们所处的21世纪是网络经济的时代,它和工业社会有着巨大的差别,而以工业社会为前提提出的会计基本假设,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为财务会计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经济环境。网络经济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在传统经济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依托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型经济形态,在这种经济环境下,财务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财务会计信息的披露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对传统的会计基本假设产生了影响,财务会计理论和实务也必须做出相应的创新,以适应网络经济带来的影响。

一、网络经济和会计基本假设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经济以其特有的优势,逐步成为新兴的经济模式,网络经济打破了传统经济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将服务经济和信息经济有机结合在一起,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它强调创新,是一种更高阶段的经济生产方式,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

会计工作的经济环境非常复杂,会受到来自各方面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提出会计基本假设是会计确认、计量和财务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和空间环境作出的合理假设。会计基本假设虽然是人为的假定,但这并影响它的客观性。事实上,这正是进行会计活动的必要前提,它是会计人员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认识,逐步总结出来的,这是尊重客观、实事求是的表现。离开了会计的基本假设,会计工作就失去了会计确认、计量和财务报告的基础,会计工作就难以进行。

二、网络经济环境对财务会计基本假设的影响

网络经济的出现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各行各业都受到了网络经济的影响,企业的财务管理也不例外,网络经济对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最根本的是对会计基本假设的影响。

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建立在四个会计基本假设的基础上,它们是: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这四个假设适应传统的社会经济环境,经受了会计实践的考验,合理性得到了证明。但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的普及以及企业与企业交易方式的变化,使这四个假设受到了影响:

1.对会计主体假设的影响

会计主体是各项会计假设中最基础的一项,是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目标,一般是特定单位或者组织,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会计的核算和财务报告的编制都应该集中于反映特定对象的活动,必须将核算的目标与其它经济实体区分开,才能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

但是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发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有些企业经营活动突破了传统的空间范围,借助网络的便利,出现了很多虚拟企业,它们有很强的灵活性,不受原有范围的限制,我们就很难确定会计主体了。所以,网络经济的出现使会计主体由实体变成了实体与虚体共存。

2.对持续经营假设的影响

持续经营是企业将按目前的规模和现有的状态继续经营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出现停业或大规模削减业务的情况。在这个假设下,企业可以按照原有的财务计划使用资产,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而由于上述会计主体的虚拟化表现,使类似于“虚拟公司”这样的企业的的灵活性和在存在时间上的不确定性,又与持续经营的假设相违背,并且影响了建立在持续经营假设前提下的许多会计处理。

3.对会计分期假设的影响

会计分期就是把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等的期间。这个过程将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成连续、相等的期间,主要根据这个分期来结算盈亏,按期出具财务报告,使报告使用者能够根据财务报告及时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盈亏情况和现金流的信息。

而及時性是网络经济的一个特点,由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希望及时地获取企业财务信息,原来的会计分期假设就不能满足这个更要求。另一方面,企业会计网络化已经成为主要的趋势,这就打破传统会计核算在空间上的限制,企业相应的会计核算和报表工作就无法按照会计分期进行。

4.对货币计量假设的影响

货币计量是会计主体在进行会计核算和编制报告时,以货币为统一的计量尺度来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情况和经营成果。选择货币为基础进行计量,是因为货币本身的属性决定的,用其它单位计量,无法在总量上进行汇总和比较,也不方便会计计量和企业经营管理。传统的货币计量假设的内容包括:货币计量、币种唯一和币值稳定。

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货币计量假设受到的影响最大。首先,以货币为载体所记录的财务信息很难满足报表使用者的要求,他们更关心企业的经营环境、未来发展的潜力和对未来经营的预测,这些属于非货币性信息,很难用货币来计量。其次,电子商务中的支付一般以电子货币为主,网络上公司之间的交易结算都在网络上完成,企业的现金和信息都会融入到企业的会计核算中。最后,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的发展,企业国际贸易的扩大、国际投资的增加、国际金融活动的增长,国际资本流动的加快,使得各国货币汇率变动增大,所以对币值稳定假设也受到了影响。

三、网络经济环境对会计基本假设的创新对策

1.会计主体假设的创新对策

虽然网络经济对会计主体产生了影响,但是会计主体的内涵并没有因为虚拟企业的出现而改变,改变的只是主体的存在形式。本文建议继续保留现行的会计主体假设,但是要扩展主体的范围,将原有的会计主体将原来的“封闭型”的主体扩展为“开放性”的主体,将“实体型”的主体扩展为“虚拟型”的主体。

2.持续经营假设的创新对策

网络经济中虚拟企业是为了实现一定经营目的而联合组成的,在实现经营目的的过程中,虚拟企业和实体企业基本上没有区别,所以虚拟企业也要遵循持续经营假设,这也是履行企业义务和享受企业权利的要求。

3.会计分期假设的创新对策

为了适应网络经济的要求,应当尽量缩短会计分期是间隔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及时的企业财务信息,可以通过强化企业的会计电算化职能,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完善企业会计信息系统,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而网络化又为及时传递信息提供了一个平台,可以随时随地查询会计信息。

4.货币计量假设的创新对策

在网络环境下,会计计量假设可以综合使用货币计量和非货币计量相结合的方式,以真实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一方面,包括:固定资产、货币资金和长期借款等科目,能够用货币计量的因素,依然坚持货币计量的假设进行会计核算。另一方面,包括:企业人力资源、市场背景、科研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等无法用货币计量的因素,就要采用非货币化的计量方法,使信息使用者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企业财务信息。

四、结束语

会计假设是针对特定经济环境而提出的的假设,必须与经济环境相适应,而且要随着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经济的发展决定了经济环境,也决定了会计发展的方向和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经济的出现和快速发展对会计产生了极大影响,也作为会计核算的约束条件和基本依据的四个基本假设,也受到了极大影响,会计要保持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必须与时俱进,才能适应网络经济的要求,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

参考文献:

[1]朱勤丰.试论网络经济对传统会计假设理论的冲击[J].中国集体经济,2009(9).

[2]华香.网络会计及对会计假设的影响[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6).

[3]嘉红.论应用网络会计对会计基本假设的影响[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8(8).

基金项目:本文系市教委“PXM2013_014224_000058教育教学-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的研究成果;2013年“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项目”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洪惠塘(1992—),女,福建人,现就读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

网络安全的基本对策 第4篇

1. 古蔺县基本概况

古蔺县地处四川最南缘,位于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过渡带乌蒙山系西段北侧,气候受盆地和高原影响,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雨量充沛、春早夏长、秋雨连绵、冬暖多雾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7.6℃,年平均降雨量1009mm。全县幅员面积3182km2,辖29个乡(镇)、269个村、总人口74万,其中农业人口占92%。域内居住有汉、苗、彝等13个民族,是国家扶贫开发试点县之一。

古蔺县矿产资源丰富。古叙矿区是四川省唯一尚未规模开发的低硫、特低磷、中高发热量的大型无烟煤矿区,现已探明和预测的无烟煤储量达69亿吨、煤层气资源量1001亿立方米,其中古蔺县境内优质无烟煤储量45亿吨,也是四川省煤层气资源的富集区之一。

2. 煤矿安全生产现状

目前全县共有55个煤矿(其中煤与瓦斯突出矿井4个、高瓦斯矿井40个),都是股份制私有企业,且分布在全县14个乡(镇)。年生产能力均在3万~12万吨,全县年生产能力200万吨左右。瓦斯、顶板、水患是煤矿生产的主要灾害。2002—2007年煤矿死亡事故统计如下:

从百万吨死亡率来看,古蔺县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大大超过全国和省平均水平。

二、基本对策

针对古蔺县煤矿分布广、井型小、事故多发的势头,已引起省、市有关领导和部门的高度重视,为有效抑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严控一般事故,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对煤矿事故多发的势头采取了紧急措施:

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1)深刻领会“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

县委、县政府认真组织学习《安全生产法》和《矿山安全法》,践行“三个代表”精神。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层层落实,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将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2)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

县委、县政府常务会每月听取一次安全生产工作汇报,及时研究和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重大突出问题。实行安全工作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实行主要领导“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亲自安排、专门部署”制度。

(3)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建立县、乡(镇)、村(组)、单位、从业人员五大责任体系,层层签定目标责任书,将安全生产工作作为衡量每一级政府、每一部门领导“党性强不强、政令畅不畅、执行力大不大、工作称不称职”的重要考核指标。

2. 加大投入、改善安全生产条件

针对煤矿安全条件差、隐患多的特点,首先加大安全投入。

(1)加大财政投入、充实监管人员、完善监管装备

在县财政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2008年挤出40万元用于安监队伍的建设和装备;高薪聘请一名安全工程师任安监局总工程师,加强煤矿安全监管和技术指导工作。

(2)加大企业安全投入

各煤矿相继加大了安全投入。加强安全技术改造和瓦斯专项治理工作。一是完善了瓦斯监控系统;二是强制性限期完善采煤方法和支护方式的改革;三是配备足够的安全生产管理、安全技术人员;四是严格培训持证上岗;五是足额提取“三费”和风险抵押金;六是安全评估必须达到B级。

(3)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安全生产专项治理

以抓制度建设、措施完善、现场监管、工作落实为主要内容;以建立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为目的,深入开展一系列专项治理。一是各矿制定切实可行的“一矿一策”综合整治方案并严格审查有效实施。二是对全县煤矿实行分类管理,对重视安全条件、资源丰富的煤矿重点支持;对安全条件差、资源枯竭、灾害严重、污染和破坏环境的煤矿坚决依法关闭。三是抓好监管队伍的廉洁建设,强化一线监管。四是以安全评价为中心统筹搞好技术改造。五是多渠道多手段严格“以风定产”、严防超能力生产。六是整合各部门力量刹住“超层越界”开采和非法生产。

三、存在的问题

1. 进一步理解和细化相关法律法规精神、增强可操作性

一是需要有关法律法规的具体实施意见和解释,以利于基层操作;二是赋予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职能与权力实现权责的统一;三是严格安全评价中介机构的条件、职能、义务与责任。

2. 理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体制

实现抓生产与管安全的高度统一,严防多头管理和交叉管理。

3. 完善打击非法开采的相关政策

对非法开采的认定程序要有利于从快从严从重打击。

4. 资源划分不合理导致无序开采和资源浪费

辖区内有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9层,而资源划分仅1~3层,必将导致无序开采和非法开采。

四、结语

近年来,全县煤矿安全生产虽有较大的改善,但形势仍然严峻,安全生产任重道远,搞好安全生产、稳定安全形势是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目标及任务,这需要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参考文献

[1]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编审委员会.安全生产管理知识[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4:16.

网络安全的基本对策 第5篇

结合相关调查数据发现: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在仅为100多万,而到了曾增加到600多万。从20后,我国每年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都居高不下。显然,在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多的趋势下,势必会引发就业难等问题。对于教育部门来说,为了解决就业难等问题,便需要采取有效解决措施。其中,创业教育是一类新型的教育模式,既能够为培养人才提供有效凭据,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就业难等问题。鉴于此,本文对“创业教育的基本特点及具体实施策略”进行分析与探究便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

一、创业教育的基本特点分析

对于创业教育而言,是顺应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而形成的一种全新教育模式。在国内教育环境逐渐改善及深化的基础上,创业教育也呈现了良性发展趋势。结合实践可知,国内创业教育存在三大显著特点:其一为创新性;其二为主体性;其三为教育学。具体表现如下:

(一)创新性特点

在高校中落实创业教育这一教育项目,主要是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使其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我国高校最为吓住的优势便是学科繁多、渗透能力强,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而创业教育最为显著的一大特点便是具备创新性。创业教育的创新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上,还体现在实践操作技能上。当创业教育的创新性特点充分凸现的条件下,才能够使创业教育更具发展空间。

(二)主体性特点

于创业教育来说,符合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目标。同时,创业教育的主体性特点也是非常明显的。也就是说,创业教育注重以学生作为主体部分,充分尊重、支持与肯定学生的发展。在创业教育过程中,需针对学生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如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教学法等等。这些教学方法的落实都是针对学生而实施的,这充分证明了学生在创业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从整体层面分析,在明确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条件下,才能够有利于创业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教育性特点

高校之所以实施创业教育,除了顺应教育发展,在充分认识到目前我国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但从整体层面而言,创业教育是脱离不了教育性的特点的。也就是说,在创业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其内容要符合教育实际,同时需考虑学生实际,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但需要注重自身学习能力的提升,还需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这样,才能够充分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目前国内创业教育潜在问题分析

创业教育有助于高校教育课程体系的完善,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国高校在创业教育上还潜在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以及师资水平等方面。具体内容如下:

(一)教育计划与具体实施存在偏差

创业教育与其他教育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性。创业教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强化。因此,在创业教育开展前期,做好完善的计划编排工作便显得极为重要。现状下,国内创业教育在教育计划方面显得较完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却显得力度不足。这主要是由于实践经验欠缺、教育理念不能与时俱进而造成的。因此,在教育计划与具体实施存在偏差的条件下,便会对国内创业教育发展造成极大的阻碍。

(二)教育内容及方法不够创新

创业教育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有充实的内容作支撑,同时还需要融入先进的教育方法。但是,从目前形势来看,国内创业教育在教育内容及方法方面都显得不够创新。一方面,在内容上注重理论及政策宣传,对于实践以及创业实务训练则显得较为匮乏。另一方面,教育方法单一化,如小组讨论、课堂案例等方面,较为传统,创新力度不够。显然,在这两方面问题共同作用下,便使得国内创业教育难以得到有效进步及发展。

(三)师资水平有待加强

创业教育归属于高校教育的重点内容,因此高校便需要对师资的融入加以注重。就目前而言,所存在的师资问题较为明显。主要表现为师资整体素质水平有待提升。由于创业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因此经验丰富、有超强实践能力水平的教师较为匮乏。显然,在师资水平难以得到有效保障的前提下,创业教育工作便难以顺利开展。

三、创业教育具体实施策略探讨

结合上述研究,认识到目前我国高校在创业教育方面还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不可取之处。为了使创业教育得到有效发展,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便显得极为重要。具体策略如下:

(一)融入全新的创业教育理念

由于创业教育的特殊性,因此融入全新的创业教育理念便显得极为重要。在开展创业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需加强学生教育,使学生树立起全新的学习理念,让学生认识到创业教育课程的学习对今后工作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在创业教育过程中,需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此凸显出创业教育理念的先进性及科学性。

(二)注重实践,建立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

任何教学项目,倘若没有实践作支撑,都很难获得优良成果。因此,为了创业教育在实施过程的.有效性,便需要对实践环节加以重视。通过讲座、竞赛以及实践操作等模式,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与此同时,建立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做好实训基地的构建工作,创业工作室的构建工作等,以此使学生能够有充分的条件进行创业实践操作。同时,完善创业咨询服务,构建创业咨询服务平台,使学生能够通过该平台了解到需要了解的知识,从而为获取更为丰富的创业经验提供良机。

(三)尊重学生,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给予支持

结合近年来创业教育的案例可知,参与式的教育策略是创业教育所大力提倡的。为了使学生参与创业教育的积极性得到有效提升,便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同时结合学生实际,对学生的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进行充分考量,这样才能够充分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与此同时,需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给予支持,根据不同的学生的不同特点,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培养,进一步为创业教育的完善提供充分有效的保障依据。另外,在学生个性化发展过程中,教师需要起到指导性作用,及时反馈问题,从而保证学生在追求个性化发展过程中的正确性。

四、结语

论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基本对策 第6篇

关键词: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企业现有的会计内部控制对策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企业发展要求。所以,企业在今后的发展中对会计内部控制基本对策研究要加强,将会计内部控制基本对策的研究逐渐纳入到该领域研究的重点内容,重视在研究的过程中的细节,促进企业科学快速的发展。

1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概论

1.1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概念 对企业财政部门企业会计内部控制,进行组织行为规范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让企业财产安全得以确保,使得企业经济活动完整性得以保证。让企业有效运营以及让企业的计划正常进行,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能够得到提高。对企业财务部门和相应的会计业务部门进行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使得这些都涵盖于企业内部管理中。对会计事务企业经济项目,进行事前、事中控制是其侧重点。

1.2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作用 ①促进企业经营效率的增强。企业财务部门对企业职员以及企业部门分工协调与科学考核,对企业生产活动的有序进行非常有利是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要求,进行科学控制对企业各部门工作目标确定,这些都起到促进作用。②促进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增强。提升企业会计资料的审核力度可以通过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力度实施,对企业会计资料的有效性和真实性都可以确保,提供有力的参考数据有利于企业发展做出正确决策。③促进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对企业资产动用授权人的控制,是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关键点。加强对其授权人员的控制能推动企业法人治理还能更准确反映企业的产权关系,使企业结构和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

2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措施

2.1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优化 外部环境控制、内部环境控制是企业内部环境的优化控制的内容。企业内部环境控制有:一是,对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完善和企业内部控制的意识的树立,从思想上对企业内部职工们素质的提升,来促使企业员工自身遵守的内控意识加强。二是,企业文化氛围的营造,员工努力学习氛围要尽力营造,提高学习业务能力,善于向优秀企业学习,摒弃凭经验断定的理念。三是,企业管理者作用的发挥,企业管理者要以身作则,遵守内部控制制度,并严格执行,为员工树立良好楷模。

2.2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整体机制的完善 由于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正确的制度管理,而且执行力度不够。所以企业要积极建立和完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整体机制,通过监督与管理加强会计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保证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行。一是,企业要建立起完善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管理机构,对各个部门的管理职责认真贯彻和落实,保障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实施。二是,企业要积极建立健全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增加会计内部控制改善会计内部控制的管理设施,完善人员编制和经费投入,认真贯彻和落实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体系,规范企业会计人员的日常工作。三是,企业要加强对企业各种经济活动的程序管理,明确企业管理部门的职责权限。并通过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协调企业横向以及纵向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奖惩机制促使企业职工认真贯彻和落实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2.3 企业内部审计的加强 积极对企业会计制度进行监督,对会计核算监管,保证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落实。在企业核算监督中及时掌握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中的问题,通过企业内部审计保证企业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可靠。一是,企业要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审核,把不符合规范的原始凭证及时处理。二是,加强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审核,对企业会计人员乱造假账和篡改财务报表现象坚决杜绝。三是,做好事前监督,对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成进行保障;做好事中控制,对企业会计业务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禁止,挽回企业损失;做好事后处理,对企业审计结果展示,提供信息依据给企业经济决策的制定做基础。

2.4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完善 在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过程中,除了完善与强化还需要企业积极加强与外部的协调,进行协同管理。随着我国政府的职能也在不断发生转变,以及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企业也要积极对自身的服务意识加强,在法律法规的监督下,能使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得到正确地实施。政府相关部门也要加强对企业的扶持,通过职责和权限促进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此外,加强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知识的宣传与监督可以利用社会媒体信息,让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得到进一步的执行。

2.5 完善控制的技术措施 一是,将企业内互有联系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把职务分散到一部分人身上,公司的相关负责人来进行公司职责授权执行,这样就不会受到相关授权职责在外界方面范围的干预。二是,明确各个部门保证目标控制的职能权限,企业应当根据业务需要要注意各个部门间职能的有效划分,同时来设置相应的岗位。各个部门还应当做好针对下属的监督工作,除了本身的领导人之外确保每一项指标任务职责等,完善准确的落实到个人身上。三是,建立预算控制,在进行预算的过程中,企业应当建立符合经营目标,允许相关的人员对预算工作进行调整,完善预算控制,构建出一套完善的预算控制系统。

2.6 会计从业人员专业水平和素质的提高 对于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问题,以及企业的正常良性运营来说,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水平有着直接影响。因此,企业要加强会计从业人员专业水平的培训,对专业技能和知识的操作运用综合素质要进行加强,提高会计人员对其自我的约束能力,消除会计虚假信息的状况,提高工作态度与职业道德,对会计人员消极工作态度要清除,给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效率提供有利保障。

3 结语

我国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管理仍存在着体系不全、内部控制管理意识不强、人员素质不高、信息化程度不足以及监督与执行不够等问题,通过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增强内部控制管理理念以及财务人员綜合素质的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设施的完善以及内部控制执行和监督的强化等措施,对我国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管理进行加强,来促进我国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佳颖.加强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分析[J].中国商贸,2014(20).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基本对策 第7篇

档案信息作为信息资源的组成部分, 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已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 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满足社会利用需求已经成为时代赋予各级各类档案馆以及基层档案室的历史使命。

一、夯实基础、确定重点, 选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切入点”

档案馆 (室) 承担着积累保管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职责, 其所收集管理的档案材料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物质基础, 完整、系统、丰富的档案材料构成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前提条件。然而, 馆藏结构单一问题始终困扰着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活动的进行, “优化馆藏、完善结构”绝非一日之功, 需要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为此, 必须从夯实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基础入手, 实行“优化馆藏”与“选择重点优先开发”并行的策略, 并以此作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基本“切入点”。

在优化馆 (室) 藏方面, 必须始终坚持“前端控制”原则。对档案室来说, 既要保证应归档材料能够及时准确到位, 确保其完整性和连续性;又要按照进馆要求及时向档案馆移交档案, 从而达到丰富社会档案信息资源的目的。对档案馆来说, 既要准确无误、系统全面地将应接收进馆的档案材料纳入馆藏;又要注重合理优化馆藏结构———从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档案信息资源服务的角度出发, 除收集反映党政机关活动的档案外, 还要有选择地收集反映经济、科技、文化和公民生活、地方特色等方面的材料, 并注意接收电子文件以及照片、光盘等载体形式的档案材料。同时, 要建立必要的救济补充机制, 面向社会开展档案征集, 将散存在社会上的历史档案材料及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收集进馆, 充分发挥保护和保存社会历史文献遗产的作用。

在选择重点优先开发方面, 要积极选择社会需求量大、地方特色浓郁或珍贵濒危档案作为优先开发的基本对象。在服务党和政府决策需要的同时, 还要关注档案信息资源的文化属性与教育功能, 力求满足社会公众的历史寻根、文化认同、文化休闲等方面的利用需求。特别是对于反映地方风土人情、“老字号”、著名人物、重大历史事件以及民俗风貌之类的特色档案, 应当按照一定时间、地点、人物顺序进行整理加工, 使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成果更系统、更全面, 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公众的利用需求, 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档案信息服务。

二、转变观念、多措并举, 打造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助推器”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 要开展高质量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活动, 必须首先在观念上充分认识到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重要意义与基本价值所在。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最终目的, 就是使档案信息转化为社会财富。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档案信息的利用越来越频繁, 尤其在经济建设、领导决策、历史研究和编史修志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因此, 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 促进档案信息资源转化为社会生产力, 是档案工作的重要任务。档案馆 (室) 作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活动的具体承担者, 必须从单纯“档案保管者”的传统思维中解脱出来, 将为社会发展提供档案信息支

持作为自己职责, 转变观念、提高素质, 以自身的优异业绩推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活动得以深入进行。为此, 档案工作人员要从档案事业发展的高度看待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 努力做到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及时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转变档案管理思想观念相结合、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相结合、与提高档案工作人员业务水平相结合, 使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活动更有针对性, 取得更好实效。

三、加强沟通、积极协作, 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开发路径的多元化

在信息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资源的今天, 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优化和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统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模式继续发挥作用的同时, 新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模式必须走多元化、多层次、多模式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之路。一方面, 要加强档案信息服务的目录中心建设。档案信息目录中心是指按照一定历史时期、区域或专业系统汇集而成的档案目录信息体系, 是以统一标准规范全方位提供档案信息服务服务的有效载体。通过档案信息目录中心达到对各档案机构编制的档案信息目录的汇集, 可以对不同地区、行业、系统的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宏观调控和系统检索, 为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创造条件。另一方面, 要抓紧实施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合作战略。随着社会的发展, 不同档案机构之间协作开展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优势越来越明显, 在馆 (室) 之间、馆际之间、甚至国内外档案机构之间的协作开发已经成为现实。实施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合作战略, 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完成档案信息利用增值, 扩大档案工作社会影响的基本途径。此外, 还要着力提高档案信息传输服务能力, 确保档案信息传输服务。现代网络、通信技术为档案信息的传输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通道。档案部门必须大力发展网络环境下的档案信息服务, 为社会各方面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档案信息服务, 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目标。

四、完善制度、维护安全, 形成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效用的“保障力”

完善制度体系建设、维护档案信息安全, 是保障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有效实施的必备条件。目前, 社会的档案信息需求日渐高涨。档案信息服务的内容、形式、方法与渠道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尤其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实施, 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因而, 必须破除以往单纯依赖行政干预、坐等上门利用的传统模式, 以完善法规制度体系建设、维护档案信息安全作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主攻方向。正确处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中涉及到的档案利用权、隐私权、著作权等问题, 避免各种侵权行为的出现, 从合法合理的角度寻求内在的平衡点, 保障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始终在法规制度体系框架下健康运行。同时, 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 实现“管理”与“技术”两大领域的高度融合, 切实维护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 追求档案信息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

出镜记者的基本素养及对策 第8篇

“出镜记者”的英语原文为“On—camera correspondent and reporter”,直译的话就是:长时间出现在电视上的记者。历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出镜记者应该是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丹·拉瑟。1963年11月22日下午,丹·拉瑟在肯尼迪总统遇刺不到10分钟的时间里,这位时年31岁的记者一口气进行了17分钟的现场报道。尽管合众国际社才是最早向世界报道这一爆炸性新闻的媒体,不过绝大多数观众还是更加被新闻真实的新闻现场所震撼,青睐于电视新闻记者的出镜。

从这种报道方式引发的反响效果来看,记者出镜是根据电视媒介特性需要产生的,也是一种独特的电视新闻报道方式,它对电视新闻的现场感和真实性在突发事件现场中更有极其特殊的意义。

2 出镜记者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如今,有条件的电视媒体都在争相采用记者出镜的方式展现新闻现场,尤其是突发事件的现场。那么,出镜记者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到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笔者分别从传者和受者两个角度分析了其作用。

2.1 出镜记者对传播者来说是绝佳的新闻“眼”

所谓的新闻“眼”也是新闻事件报道的一扇窗,传播者正是通过这扇窗获得新闻事实。同行的都知道,向群众报道传播真实的新闻是每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电视新闻中的出镜记者就是真实新闻现场不可或缺的一只“眼”。因此,出镜记者可以说是新闻现场的直观者、记录者也是新闻事件的叙述者,甚至是出镜记者可以调度直播的角度和位置。

2.2 出镜记者对受众来讲更真实感

受众对于电视媒体而言,具有重要的地位,所以出镜记者的出镜不仅仅说作为一个记者而出镜,更是代表群众出镜,甚至可以说出镜记者是一般民众放置在新闻现场的眼睛,民众借助这只眼睛来发现新闻的真相。从这个方面而言,出镜记者和观众更是实现了最原始的人际传播的状态。而这种最符合人性的传播方式使出镜记者的感受及表达显得尤为重要。甚至可以说,出镜记者的感受和表达将决定着受众的感受和表达。

“出镜”有效地拉近了新闻事件与观众的距离,记者的眼睛活化为观众的眼睛去亲眼目睹新闻事件发生的全部过程,牵动着观众或喜或忧的情绪变化(韩朝阳,2002)。与此同时,出镜记者在竭力还原现场的同时也拥有极大的自由度和发挥空间。如何拿捏好这个度,就成为他是否能够满足受众心理需求的关键。

3 我国电视出镜记者存在的问题

3.1 对新闻现场的判断能力存在缺陷

目前,有不少出镜记者虽然形象没问题,但是在遇到复杂或是突然的新闻现场时,却出现反应迟钝的现象。比如,突然间变得词不达意、神态慌乱,甚至丧失了对新闻的报道力,从而影响到传播效果。这些出镜记者往往不具备对事件的判断力,在面对突发状况时也不够镇静,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2 对新闻现场的把握能力不足

新闻记者在新闻现场出镜的目的,是为了在现场获得新闻真相,关注现场的新闻动态。但是,现场报道不是单纯的“现场”和“报道”的组合,即不是现场画面的记录和新闻记者两者的组合。实际上,在现场报道过程中,声音与画面应该有机结合,不能出现衔接不当和混乱的状态。出镜效果的好坏与出镜记者的对新闻现场的主动把握关系密切、从而会直接关系到整个传播效果。可见,记者在出镜前应该充分了解观察和思考,对事情的发展方向有一个冷静的认知甚至是预测。

记得曾经有一个例子,美国有线新闻网CNN曾经这样报道过,记者在会场外出镜,报道了会议的召开,紧接着介绍了会议召开的原因及背景,还现场回答了演播室主持人的提问,对会议成果做出预测,紧接着。这个记者在会场内外对几位与会的欧盟外长进行了采访,全篇报道只出现了一个会议的画面,但该名记者却把握全场,贯穿节目始终,出镜、采访和解说连贯起来,给受众带来十足的现场感,又带来大量有价值信息。

3.3 对自身情感的把握能力存在缺陷

有的记者在对自身情感的把握能力方面往往走向极端。在面对一件新闻时,过于流露个人的情感,虽然这是人之常情,但是作为一位出镜记者,在报道新闻时,过度的个人的情感的流露是不对的。这样就忘记了自己的职责所在。出镜记者在现场报道时要以人为本,以新闻的价值为本。就像遇到灾难现场时,既不能失声痛哭,也不能过于冷漠甚至是妨碍救援工作的展开。因此,要注意客观公正和情感控制,总的说,作为出境记者要能从新闻事件的影响中超脱出来,成为客观的媒体代言人,从而履行自己的职业职责。

3.4 对提问过程的针对性存在缺陷

著名主持人杨澜曾说过:“我以提问为生。”面对突发情况,记者和电视机前的民众一样,对事态的原因和发展态势不是很了解。这就要求我们的出镜记者在采访中扮演的一个问询者的角色,甚至可以说提问几乎就是采访的实质。这就要求记者首先要理清自己的思路,要把握事件的发展;同时,也要抓好报道方向。这样才会循着这个思路深入开展采访工作,才会在纷乱的现场中理出新闻的头绪来。

4 提高出镜记者的素养的策略

4.1 出镜记者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

在出镜记者的新闻现场报道前和报道中,出镜记者报道的质量和个人心理因素有着互相影响的因素。假如出镜记者对要报道的新闻事情怀有强烈的兴趣,他就会在新闻现场非常敏锐地抓住新闻事件的现象,从而深入去揭示其本质。同样,出镜记者观察问题时还要有非常稳定的注意力,才能判断出具有新闻价值的事物,这也就要求我们记者要注意观察,挖掘事物的深层因素,通过以不变应万变,驾驭新闻现场报道的主动权来进行深入采访。此外,记者还要善于思考问题,电视出镜记者现场报道时,记者在一边现场报道,另外一边则要对新闻事件进行思考,才能保证现场报道的质量。

4.2 出镜记者应该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

首先,记者应该具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出镜记者需要把现场的情况清晰地报道给电视机前的观众,需要对事情的发展做出明确清晰的解说。这就要求我们出镜记者有很强的语言组织能力。此外,有些新闻现场的变化是很快的。这对出镜记者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出镜记者必需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用清晰的思路和流利的语言报道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

其次,记者应重视出镜时的形象。虽然现场新闻的报道是为了报道新闻,了解真相。但是,为了更好地达到新闻报道的目的,记者也应该注重自身形象,要符合新闻现场的气氛和身为一个记者的身份。这就要求出镜记者在镜头前不能举动失措,过度打扮。此外,有些出镜记者更不能利用自己的身份我行我素。

接着,记者要有细致入微的现场观察力。有时新闻现场特别混乱,出镜记者更要保持冷静,要做到处变不惊,努力在变化万端的新闻现场注意到不易被发现的细节之处,从而挖掘出真正有价值的可以反映问题的内容。甚至可以说,记者只有观察更细致、思考更深入,才能讲得更精彩,问得更到位。敏锐的观察力不仅是平时生活中就要锻炼的技能,也是身为—个记者应该具备的专业素质。

最后,记者在提问过程中要做到有的放矢。这就要求我们记者访前要做好准备。采访是记者与采访对象是在思维上交锋。这种交锋时间不定,记者要做好提前明确准备。在采访过程中要问什么,要怎么问,这也需要我们记者提前要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在采访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采访到有价值的信息。

5 结语

总之,出镜记者本省就应该从多方面加强自己的职业素质修养,才能做到全方位、多角度去挖掘,从而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

摘要:提问的技巧和对新闻现场的控制能力以及挖掘能力,都是出镜记者必须具备的特质。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经验,从出镜记者在新闻报道中暴露出的问题以及如何提高出镜记者素养等方面,提出了一些见解。

关键词:出镜记者,基本素养,新闻报道

参考文献

[1]李播,朱祯云.出镜记者的职业素养[J].新闻传播,2009(1):52.

[2]王小蓓.出镜记者在电视新闻中的现场控制[J].视听界,2009(2):103.

知识管理的基本架构与完善对策 第9篇

实际上, 知识经济、电子商务改变了企业价值链的组成和结构, 导致企业价值重心转移的趋势日益显著, 企业的价值将更多地体现在知识产权、客户的信赖程度、与商业伙伴合作的能力、信息基础结构, 以及雇员的创造潜力和技能等方面, 这些就是当今企业管理中最大的资产, 即有别于资本、劳动力的“第三资源”———知识资源。事实上, 企业的经营与管理就是一个复杂的信息交互与反馈, 以及知识的挖掘与利用的过程, 信息的质量与反馈的及时性、知识管理的有效性, 决定着系统的运行效能。因此, 在21世纪, 企业需要运用新的管理理念、机制与运作模式, 以及知识管理系统来获取、储存、组织和利用各种知识资源, 建立起比竞争对手更有效的知识管理架构, 从而确立竞争优势。

一、企业知识与知识管理的基本架构

处于前沿的企业往往对知识的重要性与价值有了深刻的认识。但既能深入认识自身知识资源, 又能有效地加以开发与利用的企业并不多见。同时, 在知识管理的理论研究与应用领域, 如何对企业知识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分类, 把握知识资源的运营机制, 在学术界也是一个新的课题。

1. 企业知识的层次和分类

从知识的角度看, 企业不仅是一个产出满足客户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单元, 还是一个产出知识的单元。通常来讲, 企业知识大致可分为如下七个层次: (1) 个人知识。存在于企业个人中的知识, 如经验知识、专家知识等。 (2) 产品知识。存在于产品或服务中的知识, 如目前我们常说的知识型产品、知识性服务等具有很高知识附加值的知识。 (3) 过程知识。存在于业务过程中的知识, 如业务过程中的决策知识, 业务环节的协调知识等。 (4) 组织记忆。企业中得到总结和分享的知识, 个人知识只有上升为组织记忆才能发挥更大的效用。 (5) 商务环境知识。如企业对宏观环境的把握能力、对商务环境的洞察能力等。 (6) 利益相关者知识。主要是指和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如员工、上游供应商、下游销售商、政府、合作伙伴等之间形成的知识流或知识共同体。 (7) 客户知识。存在于客户中的知识, 企业要通过对客户知识的把握, 理解客户需求, 发现潜在客户和市场机会。

2. 现代知识管理的基本构架

管理也是生产力。企业只有对上述企业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 才能使企业在现代竞争中拥有核心能力。因此, 我们可以将企业知识管理的作用理解为:“知识”由“管理”产出“能力”。知识管理不仅仅是支撑知识生产和应用的技术手段, 更是一种创新的管理思维和模式。知识管理也是围绕着组织、人和信息技术三个要素而展开的, 这三个要素的有机结合使得组织的知识积累、共享、交流和应用得以实现, 使组织产生商务智能、高工作效率、快速反应能力和组织知识化四个维度的能力, 最终形成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因此, 知识管理系统可以说是一个“技术-社会”系统。

二、知识管理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知识管理的产生得益于社会时代的变迁, 更和企业管理的发展密切相关, 这体现了知识管理三个方面的特点, 即管理模式的创新、管理内容的拓展和管理范围的延伸。由上述分析可知, 知识管理反过来对现代的企业管理也产生巨大的反作用, 它们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管理基础的巨大变化

在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中, 企业管理的基础对象是自然资源, 企业管理的目的就是合理的分配和利用土地与资金等资源, 生产出低成本的产品。而在知识经济时代, 我们面临的是以不断创新的知识为基础的经济, 社会、经济和技术的深刻变化导致企业经营环境的巨大变化, 企业经营管理呈现出如下明显的特点:首先, 人才需求量大, 意味着机会很多, 导致人才流动频繁;其次, 由于竞争激烈, 企业往往有比较严格的淘汰机制, 这种机制强迫员工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因此, 企业管理的基础对象越来越偏向于知识, 企业管理的重心转变为对人才的管理。企业管理的首要课题是怎样最大限度地生产、获取、使用、传播、积累和应用知识。

2. 竞争焦点的巨大变化

企业竞争在市场上直接表现为产品或者服务的竞争, 而顾客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在不同的时期是不同的。在知识经济时代, 企业竞争的要素从质量、价格、品种逐渐向知识、信誉、环保等其他要素转变, 企业竞争的维度不仅仅体现在产品和服务上, 更多的体现在与顾客和企业的关系、附加价值等方面, 因而企业的竞争焦点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以知识管理为基础的企业管理中, 主体是知识本身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载体是具有高智能和创新能力的人, 因此, 竞争的焦点在于谁能利用知识创造符合人们新的需求的产品与服务。

3. 企业战略的巨大变化

在投资战略上, 由过去的投资于厂房、设备、生产线等有形资产改变为投资于人才的培养、科学的研究和激励创新方面, 同时生产和分配向知识产品及服务倾斜;在竞争战略上, 由过去单纯追求短期的竞争优势改变为通过市场细分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 形成企业长期的竞争优势;在成长战略上, 从过去单纯的经济型组织转变成学习型组织, 主要是通过知识的积累和应用来实现企业的成长。

传统的企业生产以资本、能源、原材料等物质资源的投入为主, 而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业, 技术知识成为企业的第一要素, 随着知识逐步成为企业战略资源, 传统的企业管理面临着巨大的冲击, 需要进行重大调整和改革, 企业管理应该从注重物质资本的管理转向注重知识资本的管理。

三、知识管理对企业管理变革的挑战

知识的特殊性和知识管理的复杂性与成熟度, 决定了企业实施知识管理将是对传统企业管理的一次革命, 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 而且其中有许多将是前所未有的、全新的挑战。

1. 隐性知识的问题

任何一个企业的知识都可以划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企业知识管理的主要问题是习惯于把注意力集中在显性知识领域, 而忽视了对隐性知识的关注和挖掘, 而事实上隐性知识对企业的价值更大, 这种现象是由隐性知识的诸多特点造成的。首先, 隐性知识具有垄断性, 人是隐性知识的载体, 当某一个人拥有某种特定的知识而又尚不明白知识所能给他带来怎样的利益的时候, 知识主体是不会随意的自动实现知识的共享的;其次, 隐性知识转移困难, 它是一种属于个人拥有的深层次的知识, 它的传播是脱离载体、更新载体的过程, 它的价值化不一定是简单地通过网络平台或者企业文化的刺激就可以实现的。

2. 技术主宰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信息技术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因此导致现阶段许多企业在知识管理的实践活动中主要是探讨信息技术在知识管理中的应用,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对企业的知识进行管理。知识管理虽然包含了多种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 但它并不只是一个技术概念, 它更多的是覆盖了知识的生产、分享、应用以及创新的各个环节。许多企业希望利用集中化的数据库系统、电子信息网络或者其它协助工具来简单的从技术的角度实现知识管理, 这是难以达到目地的。技术可以支持管理, 但它不是知识管理的起点, 在知识管理与解决方案中, 技术只是其中的一个要素。

3. 脱离企业商业目标

一个知识管理方案不应该脱离商业目标。由于知识管理给企业带来的利益在很多时候是隐性的, 无法具体量化, 很难说今年企业的利润增长是因为实施了知识管理, 从而导致企业在实施知识管理的过程中没有和企业的商业目标结合起来。从企业管理角度看, 知识管理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 如果脱离企业整体的商业目标来单纯谈知识管理, 不仅不能理解知识管理, 而且也没有真正理解企业管理,

企业改革与管理2011年第6期27

自然也很难实施知识管理。

4. 知识管理的动态变化

Nonoka和Tadeuchi从动态循环的角度认为, 企业知识是在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相互转化形成的知识螺旋中不断发展的, 因此知识和许多有形资产一样, 价值会随着时间贬值。也就是说, 知识与知识管理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由于知识很快过时, 因而知识管理中的内容要随时更新。知识管理没有终点, 像产品发展、市场营销和研究开发一样, 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但是, 众所周知, 企业也是一个组织, 是人的集合体, 因此和人一样具有很强的惰性, 由于组织结构的抵制, 还由于组织过度依赖以往成功的资源和能力, 常导致企业僵化的管理文化, 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反应迟钝, 甚至视而不见, 从而容易导致企业的知识管理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和企业的现实需要。

四、加强企业知识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虽然在企业管理中推行知识管理是很艰难的, 面临各种前所未有的挑战, 但是随着知识经济的明朗化和知识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重要程度的日益提高, 企业对于知识管理的需求更加强烈。因此, 企业要真正做好知识管理, 在企业中形成以知识管理为核心的企业管理理念与模式, 企业管理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 制定符合企业特点的知识管理战略

企业知识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要对知识管理进行战略规划。美国生产力与质量研究中心APQC在一份企业调查报告中, 提出了六种知识管理战略: (1) 商务战略; (2) 最佳业务的知识转化战略; (3) 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 (4) 个人职责战略; (5) 智力资产管理战略; (6) 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战略。无论哪一种知识管理战略, 都是为实现企业的预定战略目标而进行知识管理的, 因此企业知识管理战略的制定应该站在自身企业管理战略的高度, 对企业的知识资源进行规划, 无论是企业战略、业务战略还是部门战略, 都应该是知识管理战略规划的向导。在这一阶段, 企业需要认真分析的是:哪些领域的知识对于自身的当前或未来影响度最大?这些领域的知识与同行业标杆相比是强是弱?自身对这些领域的知识掌握程度如何?这些领域知识的编码程度如何?这些领域知识的扩散程度如何?只有这样才能针对企业自身设计出适合自己的知识管理战略。

2. 将知识管理融入企业的核心业务

Makosky认为, 企业的关键业务不超过三项, 这为知识管理的实施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基本原则应该是首先考虑如何让知识管理支持企业的核心业务过程, 并让它们融为一体。

要将知识管理融入企业的核心业务, 知识管理应该做到为“战略”提供充分的知识资源和知识手段, 能给核心业务、研究与开发提供知识型服务, 为管理和支持服务等环节创造知识交流和应用的环境。总之, 最终就是要达到知识、管理和核心业务的无缝融合, 使之为核心业务线提供从战略、战术和运作三个不同层次支持。

3. 构筑有利于知识管理的机制和文化

隐性知识的形成是个人工作中长期的经验总结和理解, 具有很大的价值而难于共享传播, 因此在企业管理中, 要致力于营造一个以人为本, 鼓励知识交流、共享和创新的主导型企业文化。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会激励员工为本企业献计献策, 激活存储在员工头脑中难以表达和不愿表达的隐性知识。对于管理者来说, 应该采用柔性管理的方法, 通过影响员工的心理活动, 从内心深处激发员工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性, 促使员工自觉自愿地不断进行知识的创新, 并将自己的知识、思想奉献给企业。另外, 为了保障知识拥有者的利益, 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企业还应该制定灵活多样的奖励补偿制度, 鼓励隐性知识的共享和传播。

4. 构建区域知识化环境

网络安全的基本对策 第10篇

(一) 入境旅游人数下降

我国入境旅游客源主要来自于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周边国家和我国港澳台地区。目前韩国、日本等均已深受冲击, 股市低迷, 经济放缓。正如日前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在其年度施政报告中所提到的, 此次金融危机, 其破坏力的深度与广度都远远超过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作为我国第一大入境客源国, 韩国的经济也受到显著影响, 韩国财政部2008年10月发表的一份报告称, 此次金融危机可能使韩国2008年经济增长率降至4.5%-4.9%以下 (2009年2月份就职的李明博政府在去年的竞选活动中表示要实现7%的经济增长率, 但鉴于不利的经济形势, 韩国政府不得不调低了目标) 。我国第二大入境客源国日本的经济指数也持续恶化。在远程市场方面, 我国入境客源的主体是“西方七国集团”中的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和法国等国。目前这些国家股市低迷, 企业投资缺乏信心, 私人消费普遍缩减。在此背景下, 无论是公务旅游还是消遣旅游都将受到影响, 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奥运给我国旅游业带来的拉动效应, 从而使得入境旅游增长放缓, 甚至出现绝对量的减少。

(二) 价格优势受到削弱

在国内经济持续衰退的情况下, 美国政府大量发行美元借以刺激经济, 从而导致美元大幅贬值。与此同时, 金融危机使信贷紧缩问题严重危及欧洲, 并拖累各国经济步入衰退, 欧元、英镑贬值幅度加大, 人民币升值加速。根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 (2008年) 公布的数据, 人民币兑英镑汇率中间价继8月14日首次升破1:13整数关口之后, 于9月11日再破1:12关口, 并在10月10日创出11.63新高;人民币兑欧元也在不断升值, 10月7日创出汇改以来的新高, 达到1:9.328。此外, 人民币兑日元、港元等其他货币也呈现不断升值态势。尽管我国的金融体系所受影响相对较小, 但人民币对美元及其他货币的持续升值, 将削弱我国入境旅游长期以来所保持的价格优势。

(三) 国内旅游支出消减

一方面, 金融危机加剧了我国A股市场的下滑, 使投资者资产缩水, 减弱了部分居民的实际购买力。有人称“中国的中产阶级几乎在股市中被一网打尽”, 股市调整的财富“负效应”将前所未有地显现, 旅游、汽车等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消费热点必将随之降温。另一方面, 金融危机存在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和潜在风险, 也使得人们风险厌恶程度普遍上涨, 对未来的就业状况和收入预期不甚乐观, 当居民收入预期不佳时, 首先压缩的就是旅游等非必需性消费。

(四) 企业融资趋于困难

目前全球金融体系处于动荡之中, 银行不良资产大幅上升, 为避免风险, 银行普遍惜贷。与此同时, 金融危机使“华尔街模式”受到严峻挑战, 暴露了现代金融业在产品创新和市场监管等方面存在的严重漏洞, 有鉴于此, 我国政府必然会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 紧缩银根。在宏观经济政策方面, 为防止经济过快下滑和物价过快上涨, 中央提出了“一保一控”的宏观调控政策, 一“控”就决定了货币政策短期内不可能明显放松。即使不久前出台的“两率”下调, 也仅仅是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资金困难问题, 对度假村、主题公园、旅游房地产等大型项目建设融资的影响极为有限。因此, 受金融危机影响, 此类企业融资将趋于困难。

总体来说, 在消费方面, 此次金融危机将给我国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具体到不同的行业和市场, 其影响程度可能有所不同。就行业而言, 酒店业、航空业受到的影响更大一些;就分层而言, 定位于中、高端市场的企业所受影响更大, 而低端市场影响相对较小。在投资方面, 将导致大型旅游项目的融资更加困难。

二、我国旅游企业的应对策略

2008年对于旅游业是困难重重的一年。南方雪灾、汶川大地震等多起自然灾害的发生对国内旅游造成较大的影响, 敏感的政治环境带来西藏及东南亚旅游的下降, 奥运会期间民众对奥运赛事的关注,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暑期旅游旺季人们的出游意愿。受众多因素作用, 不少中小旅行社纷纷采取轮班制减少公司运营成本, 更有相当数量的旅行社面临倒闭的危机。中国国际旅行社市场部部长张硕指出:“在整体环境较为不利时, 旅行社行业进行内部的洗牌和重组是符合客观需要的, 并且也将有利于旅行社行业的规范化发展。”据了解, 这次洗牌过程中出局的主要是个人承包或不规范经营的中小型旅行社, 在旅游行业愈发激烈的竞争, 以及消费者逐渐理性的出行观念双重压力下, 他们的生存空间已经非常有限。“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 只有不断地开发新的旅游资源, 丰富出境游、国内游的产品线, 为不同需求的消费者提供更加贴心的出行选择, 才能够在金融危机及其连锁影响下, 继续发展壮大。

具体说来, 旅游企业应该从四个方面做出做出调整。

(一) 推出更符合当前环境的产品

旅游产品应该是紧扣人们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的产品, 并且要适合当前的社会环境。在危机来临的时刻, 旅游产品更应该体现出实用性及大众性, 应更多地体现出其人性化的内涵。

(二) 保护旅游者的权益

钱袋子紧了, 人们的消费会更加理性。此时, 旅行社的品质就成为旅游者尤其关心的事情。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 更应该注重旅游产品的品位、品质和品牌。力求让旅游者享受高品位的产品、高品质的服务, 在享受的同时感受到诚信的宝贵。

(三) 合理的制定旅游价格

此时, 价格是引导消费最有力的手段, 价格一方面要继续表现出品牌和品位的价值, 另一方面应该全方位的压缩成本, 让利于旅游者。价格是竞争力的表现, 谨慎而又大胆的价格政策, 往往能引起市场热烈的反响。但价格的制定不应导致竞争性削价而引发市场无序的混乱。价格决策的错误可能会影响品牌的价值。

(四) 加强旅行社间的精诚合作

上海民营经济的基本概况及对策建议 第11篇

民营企业分布行业广泛。一、二、三产业分别占比1.0%、73.0%和26.0%。第二产业中,企业集中在制造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中,企业集中在批发零售业和房地产业。在某些垄断行业,如公用事业,烟草制品业,教育业,卫生和社会工作业,金融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上规模民营企业数量偏少甚至处于空白。二产企业在电气机械及器材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延加工业、纺织服装制造业等行业的重要性明显,在这些行业,民营企业已居主导地位,上规模民营企业成为真正的行业主角。

上海上规模民营企业的区县分布正朝合理的方向转变:郊区户数超过市区多达百户,而主要经济指标则市区普遍优于郊区,如营业收入市区超过郊区2320亿,资产总额市区大于郊区2751多亿,利润总额市区多于郊区141亿,户均指标市区上规模民营企业更是遥遥领先。这符合上海正向国际大都市演变的产业发展要求,符合城郊产业分工关系,上海上规模民营企业的发展正越来越明显地反映国际大都市的特点,体现与苏浙上规模民营企业的错位竞争和差别优势。

保持着较高的投资热情。户均投资近1.5亿元,对外投资的行业大都是本企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加强,投资方式主要是内涵式、集约式的扩建和技术改造,未来三年,本市民营企业发展领域主要海外,其它地域较为平均,说明本市民营企业发展视野更为广阔,对国外国内市场开拓更为积极。

进一步靠拢现代化企业制度,管理和法人治理结构日趋规范和合理。89%由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决策企业重大事项,半数以上企业由家族外控股。随着发展与竞争的需要,采取集团公司模式的企业日益增多,数据也表明,集团公司无论在企业经营规模还是在经营效率上远胜于非集团公司。企业重视质量管理和提高管理水平,参与各种认证和通过信息化建设的企业数量越来越多,企业比较重视企业文化和员工权益,七成以上的企业建立了党委和工会,八成以上的企业为员工缴纳了“三金”,八成以上的企业签定劳动合同比例在100%。

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对自主研发能力日趋重视。61%通过自主开发与研制取得关键技术,37.8%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52.3%的企业有自主知识产权,36.5%的企业自有商标收入比例100%的有146户企业,17.8%的企业研发费用5%以上,31.8%的企业研发人员10%以上。这些表明民营企业已逐渐成为本市经济中活跃的技术创新主体,对提高本市整体技术水平,实现经济转型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伴随着发展环境的优化和民营企业自身的转型发展,上海上规模民营企业正健康有序地发展壮大。但是,上规模民营企业在发展中还是存在许多不足,还需要在发展中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推动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的进一步改善。不足之处主要是:

1、龙头企业不多,企业之间业绩相差巨大

上海上规模民营企业虽然在经济指标上呈现健康平稳发展态势,但企业之间经营业绩差距鸿沟依然明显,极少数大企业的经营绩效遥遥领先。2011年营业收入前五位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占入围企业32.1%。前五位企业实现净利润占入围企业的37.8%。同时,本市上规模民营企业龙头企业基本稳定,近几年很少有新企业进入营业收入前十位,在全联民营企业500强排序中,上海民营企业入围数量逐年减少,从五年前的近30家可以入围到今年只有15家入围,降幅明显,另外,位次也逐年降低,如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东方希望集团有限公司等民营企业500强前十名的常客在最近两年已经很难进入前二十位。

2、受经济危机影响,企业获利能力大幅下降

上海民营企业还是普遍受到经济危机影响,资本获利能力大幅下降,亏损企业明显增多。2011年度入围企业人均净利润7.8万元,同比负增长17.0%。与全联上规模民营企业500强持平,这是近五年内上海民营企业人均净利润首次没有领先全国民营企业500强。2011年度入围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为14.4%,比上年减少3.4个百分点,其中,净资产收益率在100%以上的5户,比上年减少4户,净资产收益率在50%以上的15户,较上年减少14户。2011年度入围企业营业收入负增长企业81家,较上年增加161.3%,有22家企业亏损,较上年增加8户。亏损和负增长行业范围广,其中纺织服装制造业、建筑业、批发业等企业居多。

3、集中在传统产业,垄断行业进入较少

上海上规模民营企业主要分布在有色金属冶炼及延加工业,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纺织服装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业等市场竞争比较充分,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在国务院“民间投资36条”鼓励投资的领域,上海民营企业基本都有所涉猎,但比重普遍不高,没有一个行业超过10%,政策配套措施滞后,政策执行不到位;垄断行业对新进入者有抵触;垄断行业门槛高是阻止企业进入垄断行业的主要原因。

4、融资、人才、品牌建设等问题没有明显改善

近年来,在影响民营企业的制约因素中,融资难和人才短缺是民营企业反映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调研显示,上海民营企业投资资金主要来源自有资金,银行贷款的不到三成,资本市场融资只有3%,甚至有部分民营企业通过民间借贷筹措投资资金。在人才问题上,人才匮乏是制约企业自主创新的最主要因素,三成以上企业大学学历员工比例低于10%的,近三成企业技术人员比例低于10%。在品牌建设上,全国知名度的品牌不多,只有10%的企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名称,拥有中国驰名商标数量为45项,这与苏浙等省份相比无论是数量还是比例都处于落后状态。

推进本市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建议

上海民营企业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发展战略期,伴随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的日益改善和优化,为了进一步发展壮大上规模民营企业,针对调研中民营企业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形成产业集群,发展龙头企业

目前,上海已拥有一批较大规模的民营企业。但总体上看,这样的大企业还不多,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培育一批具有成长潜力的民营企业,增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形成一批知名度高、国际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发挥骨干企业的辐射作用,进一步引导中小企业加强与大企业的产品配套和专业化协作。鼓励和引导民营经济企业集聚发展,推动民营经济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集群化发展。

2、拓展民营企业行业分布,扩大民营企业市场空间

上海民营企业大多集中在传统行业,新行业进入较少,原有行业民营企业竞争激烈,制约了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目前,上海民营企业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等大为增强,具备进入资金和技术密集产业的能力,要按照国务院“民间资本投资36条”要求进一步清除对民营经济的准入障碍,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进入垄断行业和领域、基础设施领域、公用事业领域,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走出去”。

3、采取措施,化解融资难、人才缺乏、品牌建设等问题

银行贷款和审贷信息的不对接,贷款者和审批贷款者之间的信息不对接是融资难的瓶颈问题。要将政府的有效引导、商会的诚信机制、金融机构的服务创新、市场资金的整合配置有效地结合,目前上海正在搭建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平台,依托商会、街镇、专业市场等贴近小微企业的机构,促进银企对接,这是解决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推动政府政策落地,满足融资需求。

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和服务外包、物联网、文化产业等新兴产业,打造引进高端创新人才、高技能人才服务平台,为民营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和在更高平台上的发展集聚人才。

大力引导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积极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在发展品牌经济上求突破。

4、吸引上规模民营企业来沪发展,促进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制。

充分利用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政策优惠,吸引符合上海产业结构发展的外省市上规模民营企业投资上海,积极引进总部经济,促进“龙头企业”的辐射作用,加快产业群的布局与集聚发展。

引导上规模民营企业加强科学管理和高效运转,提高自身竞争力。形成完善的民营企业参与国资、国企改制的运作机制,引导国资垄断企业改变观念,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吸引民营企业进入国务院“民间投资36条”鼓励投资的领域。

石油企业总图优化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第12篇

总图设计应体现国家的基本国策, 它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经济性和目的性很强的综合性工作。在设计中针对石油企业在地面建设点多、面广、单项工程小而多、系统工程规模大等特点, 使企业内的油、气、水、电、路、信各庞大系统工程形成一个整体, 按照国家和石油石化企业行业现行有关规定, 与工艺流程、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新旧利用、远近期发展和现场等情况相结合, 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和有效措施, 使土地达到最大限度的利用。贯彻执行“适用、经济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的原则。正确处理各种关系, 在设计中, 尽量少占农田、不占良田好地, 减少土地使用面积。

二、总图优化与节约用地

从选择用地上来考虑节约用地, 应少占农田, 不占良田, 充分利用荒地、瘠地、坡地、河滩地。在满足符合有关设计规范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 合理紧凑地布置, 缩小站场内建筑间距, 小豆腐块建筑单体在满足规范要求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 尽可能合并, 增加建筑层数, 提高建筑密度, 控制有关定额指标, 有效地利用每平方米的土地。

(一) 场址选择与节约用地

场址选择必须积极与各有关专业工种密切配合, 在符合生产工艺流程和厂内外运输条件的要求下, 紧凑合理布置建、构筑物, 在工厂总平面设计时, 使各建、构筑物的布置既满足生产使用功能等要求, 又最大限度地节约用地支援农业。而节约用地的潜力是客观存在的, 比如现在世界石油、天然气价格大起大落, 而我国对油气需求量的不断加大, 大多数石油化工企业都会扩建, 因此一般油气站场在选择场址及确定面积时应预留一定的发展用地, 而预留的发展用地就给设计人员出了一道难题。因为不同区块那些联合站、计量站地形情况是设计者无法猜测和评估的, 在设计方面存在以下两种情况:一是有的站场当时设计没有考虑今后发展用地, 但是周围油井规模和产量不断上升, 使得新修建好的站场又要扩建。这样既影响生产又浪费大量人力、物力和土地。二是有的站场当时设计考虑了发展用地, 由于那个区块发展不是那么乐观, 结果土地长期荒废没有达到实际用途, 给农业用地和企业都带来了很大浪费和损失。因此在设计前要配合各有关生产、专业部门作出一个有利的前期规划。从设计角度考虑在选择场址时, 必须结合场站实际情况和整体规划, 以利于紧凑地进行总平面布置。窄而长与短而宽的场地, 其总平面布置的效果和占地多少是不一样的, 国内外有关资料表明, 站场合理外形的长宽比例一般控制在3∶1左右。规整的站场外形有利于充分利用场地面积, 减小三角地带的面积, 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二) 总平面布置与节约用地

总平面布置中节约用地的措施很多:一是少占耕地良田。充分利用荒、坡地、瘠地及河、湖、海滩地结合施工造地。如采油厂联合站布置在山坡上, 将生活区集中布置在河滩荒地上, 生活区与河流岸边筑起一梯形土堤阻挡河水, 并充分利用原有渠道作生活区的排水沟, 此种布置使生活区既距厂区很近, 又与周围结合, 既有利生产又方便生活, 达到了生活区不占农田、耕地, 切实节约用地的目的。二是依据现有规范合理布局。采用合理的建、构筑物间距, 建、构筑物间距不宜任意扩大, 但也不宜过分缩小, 以致妨碍生产或不能满足防火、安全、通风、日照等要求。故间距既要满足功能要求, 又要满足节约用地, 只能结合实际需要适当减小。三是建筑物平面轮廓设计。建筑物的平面轮廓, 宜采用规整的外形建筑平面轮廓设计成方形、长方形, 避免采用不规整或复杂外形造成大片用地浪费。四是要合理利用厂区零星地。充分利用厂区边角、零星地, 利用边角零星地布置次要辅助建、构筑物、堆场等, 以减少扇形面积, 提高厂区土地利用率, 做好节约用地工作。

联合建站, 油田内的各种厂、站、库是地面建设的核心, 站址选择是总图规划阶段的重要任务。凡是大、中型工程站址对总体布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联合建站并不是人为地将两个站址简单地拼凑在一起, 而是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有效途径。如:联合厂房的布置仍受到厂区地形和生产性质的制约;分建厂房则利于结合地形 (如利用山区零星土地) , 并可避免车间之间的干扰 (如生产中产生的光、热、振动、噪声和三废污染等) , 故在地形较复杂的山区或散发大量有害物和有火灾爆炸危险的车间或辅助用房不宜合并为大面积联合厂房。对联合厂房本身不仅在隔声防噪、防振、通风等应进行建筑处理, 而且在总平面布置方面亦应考虑其有合理的地形、地质、方位和日照通风等, 并应与工艺、建设单位紧密联系, 使厂房各工段之间的配合, 不因厂房合并而过于紧凑, 而须留有适当发展的余地。因此, 厂区建筑物如何合并与合并程度, 取决于生产性质、复杂性和合并的可能性。为保证优良的生产环境, 一方面对有污染的生产车间有一定的防护间距, 在防护间距内植树造林, 美化环境;另一方面, 要满足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等要求。

(三) 管道综合与节约用地

站外埋地管道综合, 主要根据管道的各自技术规定, 管线最终要在总平面中布置落实, 各管线的介质、特性和不同要求, 以及它们与建、构筑物的相互关系均直接影响总平面布置。故总平面设计工作者既应了解管线的特性、用途和设计要求, 又应了解管线的走向、位置、敷设方式及其和建、构筑物的水平、垂直距离等。以便于各专业工种提出的有关设施和各种管线布置发生矛盾时, 能积极配合各专业工种, 从整体出发, 统一安排完成管线综合平面布置图, 在节约用地的同时, 节约系统管网投资, 减少系统运行成本。在管线综合平面布置图设计方面应遵循的原则是:管线线路平面布置力求顺直、短捷和适当集中, 并沿生活区、厂区道路平行布置;尽可能减少转弯, 减少线路交叉 (如热力管与排水管、热力管与电力线尽量不交叉) , 减少管线与交通线路交叉, 困难条件下必须交叉时应采取加固措施;线路布置应考虑与树木种植的关系, 方便施工、检修和节约用地、投资。

三、结语

总图就是对油田地面建设按照其总体规划和总图优化要求, 完整地付诸实施, 并加以科学的优化, 保持其完整性、连续性和合理性, 使油田始终保持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和发展状态, 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总图设计要依据国家制定的规范, 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导下, 根据一个建筑群的组成内容和使用功能要求, 结合用地条件和有关技术要求, 综合研究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各项设施之间的平面和空间关系, 正确处理建筑布置、交通运输、管线综合、绿化布置等问题, 充分注意利用地形、节约用地, 使该建筑群的组成内容和各项设施组成为统一的有机整体。在总平面设计实践中, 设计人员要深入到各个实践阶段回访、调研才能逐步发现问题、认识问题, 并及时采取一些改进措施, 从而为今后创造更新、更好的建筑总平面设计, 做到节约用地。

摘要:文章依据石油勘察设计中的具体情况, 论述建设用地与总图设计的密切关系, 探讨在总图设计过程中总图优化与节约用地的途径和措施。

关键词:总图优化,节约用地,基本思路,对策

参考文献

[1]雷明.厂址选择[M].西安: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2.

[2]戴君义.总图设计中节约用地的途径[J].工厂建设与设计, 1998 (, 1) .

上一篇:追溯体系下一篇:白带细菌性阴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