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构成论文范文

2024-05-20

形象构成论文范文(精选6篇)

形象构成论文 第1篇

贝尔 (A .L. Biel) 把品牌形象 (brand image) 定义为消费者记忆中关于品牌的所有联想的总和, 认为品牌形象是消费者头脑中与某个品牌相联系的属性集合和相关联想, 是消费者对品牌的主观反映。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看, 品牌形象是消费者对品牌认知的结果。罗子明对品牌形象的特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 认为品牌形象主要有多维组合性、复杂多样性、相对稳定性以及可塑性和情境性等特点。品牌识别 (brand identity) 是指企业有意识地赋予品牌的特征, 代表了企业希望品牌达到的状态, 包括关于品牌的内涵、名称、标志以及相关的公关和广告。品牌形象是品牌资产的关键驱动要素。品牌管理中, 品牌识别先于品牌形象而形成, 它是指导品牌形象建设的基准。

二、品牌形象模型

一些研究人员从各自的研究角度提出了不同的品牌形象模型, 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 艾克 (D.A.Aaker) 模型。

由于品牌形象是品牌资产的关键驱动因素, 艾克就是在品牌形象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品牌资产模型, 认为品牌资产包括品牌知晓度、品牌忠诚、品牌联想, 以及品牌的感知质量和其他独占的品牌资产五个方面, 并认为品牌资产的这五个方面具体到某一特定品牌时, 并不均衡。[1]

(二) 科勒 (K.L.Keller) 模型。

科勒从建立基于顾客的品牌资产的角度把品牌知识 (Brand Knowledge) 分为品牌知晓度和品牌联想两个部分。[2]他认为品牌联想从总体上体现了品牌形象, 决定了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 并将品牌联想分为产品特性、利益和态度三类。产品特性的品牌联想有与产品有关的特性联想和与产品无关的特性联想;利益联想是消费者赋予产品或服务特性的个人价值和内涵, 有与功能性利益、象征性利益和体验性利益相关的联想三类;最高水平和最抽象的品牌联想是态度联想, 它是消费者对品牌的总体评价。

(三) 克里斯南 (H. S. Krishnan) 模型。

从联想网络记忆理论出发, 克里斯南认为应从联想的数量、联想的偏好、联想的独特性和联想的来源四个方面来考察品牌联想。[3]仅仅强调联想数量可能产生误导, 必须评估积极与消极联想的相对数量;联想的偏好, 就是说明品牌相对喜好性的共同尺度, 它是净的积极认知想法 (积极的联想数量减去消极的联想数量) ;品牌的独特联想对品牌在品类中的形象和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定位有着巨大的影响, 它是品牌形象的标志;品牌联想主要的来源是品牌的直接经验 (试用和使用) 和间接经验 (广告和口碑) , 联想大部分来源于直接经验的品牌会处于更有利的地位和有更高的资产。

(四) 贝尔模型。

贝尔认为品牌形象通过公司形象、使用者形象和产品/服务自身形象三个子形象得以体现, 而描述品牌形象好的起点是消费者对品牌相关特性的联想。这些联想可以分为“硬性”和“软性”两种属性。[4]国内焦璇等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5]所谓“硬性”属性, 是对品牌有形的或功能性属性的认知, 这种属性已不再是形成品牌差异的绝对因素;而“软性”属性反映品牌的情感利益, 这种属性现在已成为区分品牌越来越重要的因素。该模型认为公司形象构成要素主要包括革新性、历史延续性 (如企业的历史、规模、实力等) 和社会营销意识以及给消费者的信赖感等;使用者形象指品牌使用者的人口统计特征、个性、价值观和生活形态等;产品/服务形象包括与产品/服务本身功能或所带来的利益特征相对应的品牌特性等。这三个不同的子形象对品牌形象的贡献依据不同的产品/品牌会有所不同。

从以上模型的介绍可以看出:艾克模型的出发点是解释品牌资产的构成, 品牌形象只是作为品牌资产的一个部分在模型中体现;科勒模型阐明了基于顾客的品牌资产的产生过程, 强调了品牌联想是其中发挥核心作用的关键部分;克里斯南模型使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加深了对品牌联想的理解;[6]贝尔模型分别从三个子形象着手分析了品牌联想的“硬性”和“软性”属性。可见, 以上这些典型的品牌形象模型都是从品牌形象与品牌资产的关系角度来分析的, 反映的是顾客对品牌的感知, 研究重点放在顾客的品牌联想分析上。

三、品牌形象构成维度研究的新思路

国内一些研究者对品牌形象的构成也有一些研究。罗子明试图对品牌形象的构成进行标准化, 将品牌形象划分为品牌认知、产品属性认知、品牌联想、品牌价值和品牌忠诚等五个方面, 并将品牌形象五个构成面细分为26个具体的测量项目。[7]范秀成和陈洁以艾克的品牌识别来源模型 (品牌识别的来源包括作为产品的品牌、作为企业的品牌、作为人的品牌和作为符号的品牌四个组成部分) 为基础提出了品牌形象综合测评模型及相应的指标体系, 并进行了实证应用分析。[8]该模型将品牌形象分为产品维度、企业维度、人性化维度和符号维度等四个维度。产品维度包括产品类别、产品属性、产品品质/价值、产品用途、产品使用者和产品来源国等;企业维度包括品质、创新能力、对顾客的关注、全球性与当地化等;人性化维度包括了品牌个性和品牌-顾客关系两个方面;符号维度包括视觉符号和隐喻式图像等。范秀成和陈洁的模型是从品牌识别和品牌形象的关系角度来研究品牌形象的, 这个模型的内容比贝尔的模型更丰富、更人性化、更为全面, 并为我们研究品牌形象构成提供了新的思路。

企业的品牌建设应该是一种自觉的行动, 是通过有计划的组织管理活动实现的。因此, 有些研究者从品牌识别角度探讨企业如何通过构建品牌识别系统来塑造鲜明的品牌形象。品牌识别是一个品牌在目标消费者心目中被认同的形象, 它体现了企业或组织最希望品牌所能代表的东西。品牌形象是针对接受者方面来讲的, 它是公众通过产品、服务和传播活动所发出的所有信号来诠释品牌的方式, 是一个接受性的概念;品牌识别则是针对信息传播者而言的, 传播者的任务是详细说明品牌的含义、目标和使命, 形象是对此诠释的结果, 是对品牌含义的推断, 是对符号的解释。可见, 品牌识别代表了企业希望品牌达到的状态, 而品牌形象则反映消费者在品牌事实上表现如何。只有在正确认识品牌形象的基础上, 积极、主动地创造品牌识别, 引导品牌形象, 让顾客产生渴望的品牌联想, 才能建立真正成功的品牌形象。简而言之, 品牌识别和品牌形象好比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 品牌形象是品牌识别的顾客感知;而品牌识别则是指导品牌形象建设的基准。因此, 可以将企业的品牌识别系统作为品牌形象构成维度的参考框架, 这样有利于全面、清晰、准确地反映品牌形象, 同时发现期望状态与实际表现间的差距。

国外学者在对品牌识别的研究中, 提出过若干不同的模型。法国学者科普菲尔 (Kapferer) 提出了品牌识别的六棱柱模型。[9]该模型将品牌识别分为体格 (Physique) 、个性 (Personality) 、文化 (Culture) 、关系 (Relationship) 、反映 (Reflection) 、自我形象 (Self-image) 等六个层面。这六个方面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彼此呼应。该模型从品牌的核心、风格、体现多个方面测量品牌识别, 兼顾了品牌发讯者图景和接受者图景, 体现了品牌识别的层次性, 是一种更为全面而合理的品牌识别模型。我们可以以六棱柱模型为参照, 研究品牌形象的构成维度。

四、基于六棱柱模型的品牌形象构成维度

以六棱柱模型为参照, 品牌形象的构成维度包括体格、个性、文化、关系、反映和自我形象六个方面。

(一) 体格。

顾客对品牌体格的感知可以从营销美学的角度也就是从道具、产品、外表和宣传入手寻找若干项显著的或主要的独立特性, 并确定其外在表现特征作为构成维度。道具要素包括建筑物、办公室、零售场所和企业的交通工具;产品要素包括商品或服务的特殊方面或属性;外表要素是指包装、标签, 或服务的围绕物等商品的围绕物;宣传要素包括促销材料、广告、企业名片及吉祥物等。

(二) 个性。

詹尼弗·艾克 (Jennifer L. Aaker) 将品牌个性定义为消费者赋予品牌以人格化特征的集合, 并通过因子分析将品牌个性归纳为“纯真 (sincerity ) 、刺激 (exciting) 、称职/有能力的 (competence ) 、教养 (sophistication) 和强壮 (ruggedness) ”五个维度, 开发了一个较为系统的测评量表, 以上五个品牌个性维度在西方营销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黄胜兵和卢泰宏对品牌个性维度的本土化研究做了尝试, 得出了由66个品牌个性词汇构成的五个品牌个性维度, 并将其分别命名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仁、智、勇、乐、雅”。这项研究作为品牌个性维度研究的本土化尝试, 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三) 文化。

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的丹尼斯 (Denison) 教授构建了一个能够描述有效组织的文化特质 (trait) 模型。该模型认为有四种文化特质即适应性 (adaptability) 、使命 (mission) 、一致性 (consistency) 、投入 (involvement) 和组织有效性显著相关, 其中每个文化特质对应着三个子维度, 一共组成了12个子维度, 每个维度都有特定的解释。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在对中外企业文化的量化管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由八个维度40多道测试题组成的测评量表, 分别为:客户导向、长期导向、结果导向、行动导向、控制导向、创新导向、和谐导向和员工导向。

(五) 关系。

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出发, 哈佛商学院的苏姗 (Susan Fournier) 开发出了品牌-顾客关系测评模型, 识别出用来反映品牌与顾客之间关系强弱的七个维度, 即依赖行为、个人承诺、爱与激情、怀旧情结、体现自我形象、亲近感和合伙品质。何佳讯从中国本土社会心理出发建立消费者-品牌关系质量概念模型, 从社会价值表达、信任、相互依赖、承诺、真有与应有之情、自我概念联结六个维度来揭示在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中消费者与品牌关系的特别之处。两个模型为我们测量中西品牌-顾客关系提供了参考。

(六) 反映。

反映表示消费者心目中想象的品牌目标顾客的形象。关于品牌个性定义的主流观点认为品牌个性可以由其典型消费者的个性投射而来, 也就是说消费者对品牌个性的认知与其典型消费者的个性认知有着相当的一致。所以, 我们也就可以采用与品牌个性测量维度相同的来测量消费者心目中想象的品牌目标顾客的形象。

(七) 自我形象。

如果说反映性是目标消费者的外在反映, 自我形象则表示目标消费者自己的内在反映。通过我们对某些品牌的态度, 我们建立起了我们自己的某种形式的内在关联。自我形象和反映都是对顾客形象的测量, 所以自我形象的测量维度和反映的测量维度相同, 也即和品牌个性测量维度相同。

五、结语

品牌形象构成维度的研究可以从品牌识别-品牌形象关系和品牌形象-品牌资产关系两个角度来开展, 基于六棱柱模型的品牌形象构成维度模型兼顾了品牌发讯者图景和接受者图景, 是一种全面而合理的品牌形象构成维度模型。

摘要:品牌形象是消费者对品牌的总体感知和看法, 是品牌资产的关键驱动要素。品牌识别是企业试图达到的品牌的预期状态, 是品牌形象建设的基准。传统的品牌形象模型是从品牌形象和品牌资产的关系角度来研究。实际上, 还可以从品牌识别系统出发研究品牌形象构成, 基于六棱柱模型的品牌形象构成维度包括体格、个性、关系、文化、反映和自我形象六个维度。

关键词:品牌形象,品牌识别,维度

参考文献

[1].Aaker David A.Building Strong Brands[M].NewYork:Free Press, 1995

[2].Keller Kevin Lane.Strategic Brand Management[M].New Jersey:Prentice Hall, 1998

[3].Krishnan HS.Characteristics of Memory Associations:A Con-sumer-Based Brand Equity Perspective[J].International Journalof Research in Marketing, 1996, (13)

[4].Biel Alexander L.How Brand Image Drives Brand Equity[J].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1993, 6

[5].焦璇, 吕建红, 陈毅文.品牌形象系统的因素结构[J].心理学报, 2004, 3

[6].江明华, 曹鸿星.品牌形象模型的比较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2

[7].罗子明.品牌形象的构成及其测量[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1, 7

[8].范秀成, 陈洁.品牌形象综合测评模型及其应用.南开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3

皮具产品形象系统的构成因素 第2篇

1皮具产品形象的基础系统

皮具产品基础系统是整个产品形象的基础,具体包括产品名称、产品标志、产品物化、产品文化四个子系统,这四个子系统互相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并在相互影响中发生反应。

1.1 产品名称

产品名称是使某种产品有别于其他产品的一种称呼或概念,它在整个产品形象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是受众与消费者第一位受影响的因素。

产品名称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产品的自然属性、用途以及主要的性能特征。好的产品名称,不但能高度概括出产品的特性,而且还能促进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诱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产品名称的标准字要进行艺术化、标准化设计。标准字作为一种符号能表达丰富的内容,因此产品名称的标准字设计应尽可能地树立产品形象。

1.2产品标志

产品标志是产品的文字名称,图案记号或两者相结合的一种设计,是传达产品形象的主力符号。标志不仅作为整合全部视觉要素的中心,发动起所有视觉设计要素,更是社会大众心目中产品的代表,因此,如何通过标准的视觉符号,将产品理念、产品文化及产品特征传递给社会大众,使消费者更易识别与认同如何传达产品特色,使消费者更容易认知并产生好感,是极为重要的内容。

品牌是采取文字标志、字母标志,还是采用图形标志,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以求达到确切代表产品的形象。如迪斯尼的标志无论是从颜色还是字体都进行了卡通化处理 , 符合它的 童趣定位 ,而V ER SA C E品牌则采用了图形与字母结 合的形式 ,用“M edusa蛇发魔女”的头像,象征该品牌带着神话色彩的设计精神(如图1)。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大大加快,各种大众传媒迅速发展,使得现代人每天都能接触到大量企业标志或商品商标标记。这就要求标志要同信号一样,具有高度的识辨性,使公众在众多标志中能够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标志中,在最短的时间里对某一标志留下深刻印象。

LO G O在产品上占据着非常显著的位置,它不只是简单的被贴在产品表面,而是要真正融入产品中成为设计的一部分。如D IESEL这个精致牛仔品牌,其标志在早前只是他的正字标记,但从2006年春夏开始,D IESEL的商标部分则有重大改变,颜色以米白布标搭配白色LO G O刺绣,表现方式更加精致,带给人们耳目一新的感受。此外,55D SL的红蓝白组合的醒目LO G O ,蝴蝶般的外型,也代表着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的精神(如图2)。

另外也有在LO G O的色彩上做文章的,用不同颜色的标志来代表其不同的产品系列。如著名的H U G O B O SS品牌,就分别用黑色、红色、橙色和绿色三种不同的颜色来区分其高级正装、独特创新、都市休闲和时尚运动这四个不同的品牌定位(如图3)。

1.3产品实物

产品实物就是指产品的有形状态,是物质属性方面的形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和开发:

(一)产品的外观造型

造型就是产品所具有的立体形象,也是构成皮具产品最主要、最基本的因素,最能反映流行的本质特征。因而,若想准确地把握流行的大趋势,就一定要从款式细节当中超脱出来, 从产品造型的视角去关注产品的共性特征。相同符号造型元素的沿续使用有利于使得产品形态保持一贯风格。但凡是著名的品牌,无论是服饰、数码产品还是汽车品牌,一般都有其独特的造型元素,并且会一直沿用,给消费者非常强烈的认知感。就服饰类品牌来说,如我们熟悉的D IO R的马鞍包(如图4)以其独特的弧线造型,突显其浪漫不羁;另外还有TO D’S的豆豆鞋、H erm es的Kelly凯莉包以及S.Ferragam o的梦露鞋等 (如图5),都是将一个独特的具有其品牌特色的造型元素延续使用,以保持鲜明的形象。

一般著名品牌的产品之间尽管造型不同,细节也有各种变化,但有一些独特的线条或者其他造型元素会始终保持,受这些元素的影响,产品的外观造型可以保持一种不变的风格或者是神韵,但也会根据每季的流行元素进行一些在该造型基础上的创新设计,以做到“与时俱进”。

(二)产品的材质肌理。材料肌理是触觉来源的重要途径也是产品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纺织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 新型的材料不断问世,常用的皮革材料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准确地说皮具产品的流行, 都常常伴随着新型材料的出现, 都离不开材料在其中的推波助澜。对材料的把握, 除了要注意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之外, 重要的还要注意其表现的风格特征。

图 6 著名专有编织材料的 BV 包

当然就像著名的品牌都有其独特的一些产品造型一样,它们也会拥有符合自己品牌的专有材料,而且是与其造型形成相互呼应,相互支撑的整体,如意大利的著名品牌B ottega V eneta,它的产品上就没有任何的LO G O ,只是以一种心照不宣又优雅的方式,透过繁复精致的皮革编织技巧,坚持它的低调风格,而正是这种低调却在时尚界创造了一个传奇,在精品世界里赢得了顶尖地位(如图6)。

另外在鞋类品牌中,大多功能性为主的休闲品牌,也有其品牌的专有材料,会一直延续使用,给消费者非常清晰的认知形象。如著名德国品牌Trippen的产品一直选用高山牛皮,而且采用著名的蔬菜染色步骤,不仅创造出了产品的独特品质,而且有很强的技术壁垒,让仿冒品无能力泡制(如图7)。

(三)产品独特工艺。工艺可以简单理解为将材料加工成成品的方法和技术。制作皮具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缝合过程,而是一个将鞋的帮面与底部合成变为更合理、更美观、更具有新鲜感的过程。同样一款鞋或者包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工艺技术将它合成,因而就存在着如何选择和设计的问题。另外工艺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就简避繁”,以符合批量生产。但是,如果工艺的流行需要繁琐,那么设计也不能回避繁琐。

制作工艺可以说是产品造型和产品材料结合的桥梁,也是一个品牌要树立自己独特风格和优良品质的不可或缺的设计元素,从很多品牌产品中我们都可以找到其独特的制作工艺。比如H erm es的马鞍针步就是其独家的工艺手法,这种以双针双线交错紧实的手工缝法,即便有一处磨损,也不会因此整个崩开(如图8)。

1.4产品文化

每个产品都含有文化因子和自己的文化活动空间,只不过有多有少,有大有小,这部分对产品在市场中的作用正如催化剂一样,能够产生巨大的能量,但这也是许多企业忽视和丢掉的,要么就是利用十分不当,造成浪费。

中国企业的产品可以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根基,将民族文化与产品融为一体,树立鲜明的产品形象。无论是四川的蜀文化,还是江浙的水乡文化,这其中都为我们的设计思路提供了天然的资源。做品牌要从中华的文化根源着手,走正统设计之路,放弃投机与急功近利的心态,在发扬我国传统服饰魅力的同时融合国际化的元素,开创属于我们自己的服饰流行文化,只有这样,中国服饰品牌才能真正成为流行界的舵手,而不是言听计从的水手。

2皮具产品形象的应用系统

2.1 产品色彩

产品专用色彩是产品经过设计选定的用来象征自己的指定色彩,它具有强烈的识别效果,长期使用,可以突出产品的特色与产品理念,并能帮助消费者记忆与识别产品特点。

比如C H A N EL的黑白(如图9)、C K的灰色 (如图10)、贝纳通的彩色(如图11)等都是产品的象征。所以,每个产品都要有自己的专用色彩系统。目前国外许多企业也开始拥有自己的色彩开发应用研究部门。

除了品牌自己的专用色彩外,服饰产品中的流行色也很常用。各大品牌既要从国际国内流行色研究机构所发布的流行色情报当中获取信息,又要结合产品销售地区的地域和民族特点确定流行, 同时还要十分关注流行色与专用色的搭配和使用状况。必须要根据产品促销的实际需要和以往的销售经验进行有目的的选择。必要时会进行几次流行色的视觉感受或消费对象色彩偏爱的抽样调查, 可以为色彩的设计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2.2产品象征装饰

产品象征图案是产品标志的延伸或补充,是产品的装饰图案,好的象征图案可以达到和谐、补充美的作用。这与中的企业象征图案有相近之处,与产品标志相比,处于配角地位。产品象征图案往往能暗示或象征产品特性或产品理念,设计时应与产品特点相结合。

2.2.1图形图案

图形图案一方面是指材料上原有的纹理或图形(多由皮革开发、印染设计师设计),另一方面是指按照设计师设计的需要, 添加在产品表面的装饰图形。图案常常具有装饰美化、充实内容的作用,能增添服饰产品的情趣品味和文化内涵, 有时还会提高产品的档次。图案的装饰部位、风格特征、装饰手法十分多样,具有很强的流行性和与服饰产品风格、情调相统一的表现特点。有趣的图案能为产品增加了趣味和吸引力。因此图案设计也是PI设计的一部分并且是产品外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案的使用具有弹性,可以使用于适用于部分市场和季节性的促销。统一使用这些品牌的图形图案来建立品牌价值,在产品之间、产品线之间建立联系在陈列和使用的时候具有强烈的识别性,从而成为设计的一部分。像我们熟悉的LV品牌,与村上隆合作做的樱花包和樱桃包都成了为LV赢得最多商业利益的一次时尚艺术跨界合作(如图12)。

还有产于美国的力士保(Le Sportsac)品牌,近年来,一改以前素简的外表,采用了更多色彩和图案,这就吸引了不少青少年消费者的注意。特别是2004年之后 ,Le Sportsac的春夏图案一看就能让人欢快,“In-love”系列的涂鸦图案、球球图案、小人物乡村的卡通图案,还有粉红色小狮子的动物园……童心未泯的设计很对亚洲人的胃口(如图13)。

2.2.2标签

标签是最有趣的产品设计元素,它从时尚产业得到灵感。它为产品提供了与众不同的、有趣的附加元素。简单来说,标签就是产品所附属的一些标示物,从侧面传达了产品的形象定位,并且在形成了一定规模和数量之后,就成了识别该品牌或该产品的标志。同时,它也为产品带来了趣味,它实质上是品牌图标的三维立体化。

也可以采用使用者的个性化标签,“产品大头贴”,将自己的形象贴在自己的产品上。使得产品与使用者之间有着良好的互动,同时也使识别性更强。

2.2.3设计视觉元素

设计视觉元素提供了创造识别性和一致性的机会同一个元素某样东西或某个形状始终出现在产品上,有的在同一个地方,有的在不同的地方。如C H A N EL王国的“国花”———山茶花。不论是在春夏还是秋冬,它除了被设计成各种材质的山茶花饰品之外,更经常被运用在服装的布料图案上(如图14)。这一类的设计视觉元素将被应用在不同的产品线之间它有趣却不带有很强的功能性。在不同的产品线之间使用时,只要达到的效果一致,就可以用不同的设计和不同的材料。

3结语

人物形象设计中的构成基础教学 第3篇

一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开展构成基础课的科学意义

构成基础教育是不专注于具象性的再现和真实的描绘对象, 不拘泥于传统美术和美术教育的方法, 用非具象的形态和抽象性思维来分解形体并再重新构成。这种造型实验把学生从传统的美术中解放出来。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 从设计基础的应用出发来讲授构成知识时, 需注重学生从具象到抽象的思维转变, 让学生学会处理形象之间的联系, 掌握美的规律和法则, 构成设计所需要的作品。

国际上的构成教学体系以包豪斯为代表, 它引导学生对色彩、形式、材料等进行理性分析和实验, 培养学生富于想象、敏锐的视觉认知和表现能力。构成基础课的设置是让学生了解并学会运用形象创造的各要素及规律, 从现实形态中找到灵感, 去提炼简化, 获得抽象的形态美的能力, 掌握一系列的构成法则、形式美则, 用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对生活中的形、色、体进行分析思索。

二高职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构成基础教学现状

高职院校录取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 他们大都只通过短期的美术培训就进入大学, 学生缺乏学习该专业应有的造型能力和艺术素质, 入校后必须通过美术基础课来提高这些能力。传统的构成课教学内容和具体要求都有一整套规范, 通过对基本知识的讲授, 利用往届学生的作业进行分析讲解, 再布置作业和练习, 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 作业也相对完整, 但学生偏重于模仿, 缺少创新意识, 忽视了图形内涵, 进入专业学习时, 不能把构成知识应用到设计中。

构成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有机结合是适应设计教育的必然要求。涉及思维创新、传统与现代、艺术与科学、材料的运用等知识, 是包豪斯思想的发展。我们的教学要开拓学生的设计思维, 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会用构成的知识表现设计思想, 使之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三主攻关键及创新之处

构成基础课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 目的是培养学生用构成形态表达创意的方式, 发现自然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把构成基础课和专业设计课相联系, 通过对专业设计课程的认识, 让学生明确构成基础课的目的, 对学生创意思维的培养和对材料运用的多样性具有积极作用。强化构成课和专业课的互为补充, 通过专业性的构成教学使学生的设计方法丰富多变、具有个性, 逐步将学生塑造成全面和完整的、具有创新设计的人。

四具体研究内容和重点解决的学科问题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为启发式、互动式教学, 教学中积极引导和启发学生用各种方法合理运用材料和工具;有针对性地选择符合本专业的教材和参考资料;引导学生个性的发挥, 通过对同一物象的不同造像、表象,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手段实现新颖的作品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预期达到的教学目标

预期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对构成的学习, 掌握构成理论知识, 培养创造的创新意识, 学会运用构成元素、构成法则, 熟练运用各种材质, 创造出富有美感和实用功效的艺术作品。 (2) 能力目标。通过对构成的学习, 运用构成元素特点及其在艺术设计创作中的作用学会在人物形象设计中使用这些构成元素, 学生能深刻理解立体构成并能独立完成作品。 (3)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善于观察、记录生活的兴趣。

六结束语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构成基础课教学应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对材料的掌握能力、形象的联想能力及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课程设计。针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开发, 根据学生的自身专业特色, 在教学中优化教学内容, 根据专业特点和现代设计意识进行专业构成教学;优化教学理念, 根据教学内容解决造型上的观察方法、思维方法、表现方法。在教学中依据自然规律, 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表达;优化教学方法, 实行“课题”式教学, 实现有效引导方式, 培育和构建一种积极的思考探索模式;优化课题设计, 通过观察——感知——认识——表现, 由表及里, 从具象到表现, 实现学生的思维表现从客观到主观逐渐过渡。

摘要:把构成基础课和专业设计课相联系, 通过对专业设计课程的认识, 让学生明确构成基础课的目的, 对学生创意思维的培养和对材料运用的多样性具有积极作用。强化构成课和专业课的互补, 通过专业性的构成教学使学生的设计方法丰富多变、具有个性, 逐步将学生塑造成全面、完整、具有创新设计的人。

形象构成论文 第4篇

一个小城镇是否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 不仅要靠经济实力, 更重要的是要有其地方特色和优美的外部景观环境。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 许多小城镇盲目建设、贪大求全, 浪费了资源, 破坏了环境, 丧失了自身的特色。在小城镇得到快速发展其空间形态和配套设施日益完善的同时, 小城镇的形象和环境景观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以宜兴市以例, 描述宜兴的城市形象特色, 景观环境的建设, 怎样来表现其形象特色。在此基础上提出表现小城镇在突出城市形象方面如何更好地利用景观环境来构建城市特色, 并总结规律, 强调小城镇的形象与景观设计要突出一定的特色, 因地制宜, 避免各城镇的趋同。通过对小城镇环境景观特色化的研究, 找到一条能更好地促进小城镇特色化建设的健康发展之路。

二、小城镇形象和景观相关概念

(一) 小城镇形象

小城镇形象是指能够激发人们思想感情活动的小城镇街道空间形态和特征, 是小城镇内部与外部公众对小城镇内在实力、外显活力和发展前景的具体感知、总体看法和综合评价。一般而言, 是城镇给人的印象和感受。可以构成人们对一个城镇印象和感受的东西很多, 包括建筑物、道路、交通、园林绿化、旅游景点、环境卫生、生活设施等, 都是构成这种印象和感受的基本要素。

(二) 小城镇景观环境

所谓小城镇环境从总体上说应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好的城镇环境不光是自然生态环境优美, 居民拥有清新的空气、纯净的水源, 同时还要有令人赏心悦目的街道空间风貌, 方便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 健全的城镇功能, 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三、小城镇形象与景观特色的必要性

小城镇的发展体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传统的文化脉络, 但在当今社会高速发展阶段, 大量建设使得一些富有传统特色的小城镇逐渐消失, 缺乏新意的城镇不断兴起。小城镇形象及景观特色构建方面已经存在一些问题:小城镇原有的特色保护不足, 新的建设缺乏文脉的延续, 特色消失等情况非常普遍;脱离实际地过度模仿、盲目攀比致使小城镇形象缺乏可识别性, 出现了“千镇一面”、“千篇一律”的小城镇形象。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众多, 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建设者、管理者和设计者对快速发展的认识不足, 对形象与环境景观的重要性及构成理解不够透彻。因此, 重视小城镇形象与环境景观设计要素, 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是十分必要的。

四、小城镇形象及景观特色之路

(一) 利用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景观化

每个小城镇都有其不同的历史文化, 城镇所积淀的历史文化的厚重, 是其对外亮出的“城市名片”。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 可以充分利用其历史典故、人物传奇、民俗风情、传说故事、宗教信仰、民族艺术等等, 对其进行挖掘整理, 将其融入到小城镇的景观建设中, 作为小城镇环境景观特色化的创作素材, 同时也可以起到宣传城镇形象的作用。

1. 宜兴是举世闻名的中国陶都, 以紫砂为代表的陶文化是宜兴地域文化的核心品牌, 为宜兴的城市形象又增添了一笔——“陶的古都”。宜兴陶文化始于史前、兴于宋代、盛于明代、延及当代。为了通过陶文化来体现城市形象, 宜兴对其文化资源景观化的做法如下:

首先, 宜兴市挖掘地方文化遗存, 在城乡绿地广场各个角落“落户”了一批古韵十足的陶文化铜雕景观, 将这些旧时制陶场景融入城市建设, 彰显了风土人情。

其次, 宜兴市将陶瓷工业遗址改建成了公园, 成为了新的旅游景点, 集中构建了集采矿、制陶、修坯及窑场、陶器堆场、码头等反映宜兴陶瓷工业风貌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最后, 在宜兴的某些道路上, 随处可见以陶为材料的路灯, 一排排整齐的陶制路灯, 充分显示了宜兴“陶的古都”的城市形象, 也成为宜兴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见图1) 。

2. 西晋初年, 阳羡 (宜兴原名) 出现了一个传奇人物——周处。英雄周处为百姓除害, 先入南山射杀白额虎, 接着又下长河搏蛟历时三天三夜, 这就是有名的周处斩蛟射虎除害的故事。这个故事被记载在《世说新语》中, 世代传颂。宜兴充分利用这一历史文化资源, 建立了周处斩蛟龙的雕塑景观, 为世人所歌颂 (见图2) 。

(二) 因地制宜利用自然景观资源

优越的自然景观特征更容易突出小城镇环境景观特色, 自然景观环境资源可分为:地形地貌、水体、气候、动植物等。对此, 我们可因势利导, 抓住其特征加大利用, 而不是去削弱这种特性, 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 扬长避短, 灵活地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特色。

就自然景观的充分利用而言, 宜兴的景观建设也有其值得肯定的地方。宜兴水面众多, 毗邻太湖, 依靠这一自然优势, 在改造城市形象和景观特色方面, 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宜兴有东西两湖, 统称团氿湖, 其得名是因为它比普通的湖小但比一般的河大。依据这一特色的自然环境, 宜兴市建立了团氿风景游览区, 它将着眼于“绿与水”, 依椐优越的地理自然条件沿整个团氿建立, 沿湖设景, 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带, 堪称展现宜兴形象的名片。整个游览区对充分展现宜兴的风土人情、地方特色和文化传统, 提升城市品位, 展现宜兴山水园林城市形象,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游览区以水面为主要景观, 规划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氿面以东, 形成开敞式的滨湖绿地广场区;第二部分为氿面以南, 通过氿南景观大道把氿南风光带及两个主题景园——宜园和琼洲连接, 以园林景观形式再现宜兴历史、文化名胜及自然风光;第三部分氿南路以北, 规划定位具有自然风味的绿化景观风光带;氿北路北侧开发建设成为具有特色的度假居住区。

宜兴地质多溶洞, 现已探明的石灰岩溶洞有80多个。依靠这一自然资源, 宜兴选取一部分溶洞在原有基础上加以改造和修饰, 做出了特色的溶洞景观。这些溶洞集“古、大、奇、美”于一体, 千姿百态、神奇古怪, 以善卷洞、张公洞、灵古洞、西施洞、慕蠡洞, 尤以洞龄3万多年的善卷洞最具特色, 五光十色, 自然典雅, 童话色彩浓郁, 被誉为“海内奇观”、“万古灵迹”。这些景观的存在, 为宜兴的形象增添了一张耀眼的名片——“洞天世界” (见图3) 。

(三) 科学利用人文景观资源

人文景观是小城镇最具活力的视觉要素, 它的时间、空间特性、人文情感、艺术审美价值赋予了建筑形象及其环境以感人魅力。小城镇形象景观建设过程中, 要对其加大投入, 力促人文景观资源保护性开发利用。利用其现有的名胜古迹、名人故居, 遗留下来的有纪念意义的老建筑、老房子、老路网, 对这些历史痕迹尽量利用, 加以保护, 不仅要保证不大拆大建、不劳民伤财, 同时保证以最少的投入, 创建一个有历史、有文化、有情感的小城镇独特形象及景观。

1. 宜兴城垣建于吴赤乌六年 (243年) , 城墙周长九里三十步, 高二丈五尺, 濠阔三丈余, 深一丈五尺, 东西南北设四门, 又设小东门。直至20世纪中叶, 宜兴城四周的古城墙犹存。城门和水关的木栅门齐全, 晚上可以关闭。后为了符合现代城市的景观要求, 逐渐拆除、重建, 现已成了城市景观一角。

2. 东汉末年国家动荡, 在这段时期宜兴一直属于东吴。汉献帝兴平二年 (195年) , 宜兴迎来了一位年轻但却很有名的县令, 会稽孙权15岁, 携母遣任阳羡长。目前宜兴还有三棵相传孙权的母亲所植柏树, 其中一棵位于丁蜀镇兰右自然村, 在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的升平桥畔, 至今仍开花结果。千百年来, 宜兴一直保留这棵树, 并在其周边建立景点, 使其不仅成为当地的一大景观, 更是太湖岸边的重要航标之一。

3. 相传苏东坡对宜兴十分喜爱, 曾多次拜访宜兴, 曾多次在宜兴购买土地, 他还在丁蜀的蜀山购地筑草堂安家, 并为好友邵民瞻亲手栽下从四川携来的西府海棠, 为邵氏园题额“天远堂”。宜兴的老百姓也难忘这位深爱宜兴的大文豪, 直到现在还有很多纪念苏东坡的遗迹被完好地保存着, 并结合周边的景点建设, 吸引了大量游客来访。

4. 代宗景泰五年 (1454年) , 宜兴的徐溥廷试考中榜眼, 由此开始了他漫长的为官生涯, 直到后来一直做到宰相。徐溥是明朝贤相之一, 也是宜兴历史上的第五位宰相。在宜城镇溪隐村, 徐大宗祠是明代四朝元老徐溥阁老的家族祠堂, 这些年来, 宜兴一直将其保留, 作为城市景点之一。

(四) 要与城镇产业结构相符合

在小城镇经济发展战略中, 每个小城镇都有它自己的产业特点, 如工业型、交通枢纽型、旅游型、商贸型等多种类型。环境景观特色的塑造要符合本地区的主导产业结构特点, 符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 切忌盲目追随、模仿。

宜兴市的城市性质明确定位为“著名陶都”“长三角生态旅游城市”, 突出体现陶都、生态等特色。为了适应这一发展要求, 宜兴先后建立了竹海风景区、团氿风景区、云湖风景区等生态及文化景观, 竹海风景区为宜兴赢得了“竹的海洋”的美誉。这里山青水秀, 山水相依, 山连山, 峰接峰, 满眼翠竹层峦叠翠, 溪流淙淙, 翠鸟声声, 绿荫茶座, 凉亭小桥, 幽廊古寺的美妙景观;团氿风景区, 以水面为主要景观, 同时配合开敞式的滨湖绿地广场、风光带、主题景园、度假居住区等, 为宜兴的景观特色增添了光彩;云湖景区以水文化和禅文化为特色, 云湖风景区规模宏大, 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 集水库风景区、佛教文化区、度假服务区、田园风光区、农家风情区为一体。

(五) 增强景观的可识别性

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景观的可识别性就是人们对某一建筑环境的基本空间模式的识别, 了解自己所处的实际位置与识别对象的方位距离关系, 了解可识别对象的形象特色, 并且能够找到这一目的地。小城镇可识别性景观要素包括:可眺望城市的最高点、有特点的路标及街景、重要的标志物、水边与水景、城镇中心与街心公园、商业街、广场等。这些主题不仅能够表征城镇形象, 还创造了城镇景观的可识别性。

在景观可识别性上, 最具影响力的就是蛟桥步行街了, 一条体现时代特征、历史文化底蕴和自然生态的步行街。蛟桥河步行街地处宜城商业黄金地段, 步行街分为东、中、西三段。东段与华地广场结合, 形成综合休闲景观广场。中段是步行街的主体部分, 通过3座各具特色的桥梁连接, 形成“街中有河、河中有街”、“一河两街三桥”的独特风景。在欣赏优美景观的同时, 人们也清楚自己已经来到了宜兴的商业中心区 (见图4) 。

(六) 衬托小城镇形象特色

首先, 绿色开敞空间是城镇本底环境的组成部分, 是城镇特色形象的表达, 绿色开敞空间同时也是衬托城镇形象的背景, 如打造城镇主体建筑形象等等。广场空间是城市绿色开敞空间中最重要的要素, 不仅是功能上的, 还是形成城镇意象的主要因素, 也是完善城镇景观功能衬托城镇形象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宜兴氿滨广场是宜兴最具代表性的广场之一, 位于宜兴市中心区, 广场主题雕塑“日新月异”高28米, 空中俯视与圆形主广场共同构成日晷, 寓“蒸蒸日上”之意, 两侧的云梯象征着宜兴人民“可上九天揽月”的气概;雕塑造型为“山水”, 突出表明宜兴是个山水秀美的城市, 中间的水流由顶端通过水槽向下流淌, 既有“山高水长”的寓意, 又代表滚滚的财源;底部的“母与子”铜雕, 象征陶都人民在高山流水间尽情接受阳光雨露的沐浴;广场四周还镶贴了165米长的反映宜兴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的线刻画卷式浮雕。整个广场不仅表现出宜兴源远的历史文化, 建筑还采用技术含量高的设备和材料, 体现宜兴现代化的步伐 (见图5) 。

其次, 一些细微的建筑小节点也是体现小城镇形象特色的重要因素, 如宜兴的住宅建筑、桥、水面的景观, 都是我国传统小城镇的典型, 具有典型的传统江南水乡特色, 也最具有“小桥、流水、人家”的形象和环境景观。建筑是文化的结晶, 中国建筑有民族的多样性和地域的差异性, 而地域的差异是主导因素, 所以地方民族建筑也是体现一个地区环境和形象特色的载体之一。

纵观全国范围内的建筑特色, 大理、丽江地区, 白族建筑是砖墙瓦顶, 墙面粉刷成灰白两色, 山墙、檐口加彩色装饰, 纳西族建筑的典型则是木结构、悬山顶;在贵州, 许多少数民族建筑基本是木结构穿斗架、小青瓦屋面;北京的民居是四合院, 宁波的民居院落叫“台门”。而宜兴的住宅建筑也具有典型的区域建筑特色:白墙黑瓦, 屋檐上翘, 整个建筑像飞的感觉。村庄村落依水而立, 屋宇丛密, 街巷逶迤, 家家户户有河桥、埠头, 是典型的园宅和一、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创造。

五、结语

小城镇与其他事物的发展一样, 都是一步步不断积累的过程, 具有特色的景观环境是城镇形象特色的支柱, 是区别于其他城镇的表现。要建立小城镇的形象和环境景观特色就必须要结合其所在区域的文化, 小城镇的历史、人与自然的关系、民俗习惯等, 才能避免千篇一律的小城镇形象与景观。同时小城镇在彰显形象及景观特色时, 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塑造一种全新的形象, 创造城市的景观特色, 促进城市建设的良性发展。

摘要:快速城市化下的传统小城镇的形象和环境景观正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大多数小城镇传统的形象和环境景观日益衰败, 面临特色的丧失、文化的丢弃、自然景观的破坏。本文从江苏宜兴的形象和环境景观构成来探讨传统小城镇的形象和环境景观构成特点。

参考文献

[1]文剑钢.小城镇形象与环境艺术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杜, 2001.

[2]单霁翔.关于"城市"、"文化"与"城市文化"的思考[J].文艺研究, 2007 (5) .

[3]田银生, 刘韶军.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M].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0.

[4]张鸿雁.城市形象与城市文化资本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杜, 2002 (9) .

[5]丁建强, 杨青松.传统小城镇的形象和环境景观构成初探——以吴江市同里镇为例[M].孝感学院学报, 2008.

[6]祝璟, 王爱民.小城镇景观环境特色再思考[J].中华建设, 2003 (4) .

[7]庞骏, 张杰.构建张显地方文化特色的景观空间——以宜兴市丁蜀镇丁山大河景观规划设计为例[M].江苏建筑, 2007.

形象构成论文 第5篇

一、电视节目主持人视觉形象符号的构成

结构主义符号学理论中, 利用“能指”和“所指”两则概念, 来体现事物内容和意义之间的关联性。其中对一个具体的“符号”而言, “能指”代表外在的形式, 如文字、图像、声音等, “所指”代表内容, 即符号表象之下所折射出来的深层次含义和精神意义。鉴于此, 我们可以将电视节目本身视作一个庞大的符号系统, 其中节目的画面、人物形象 (包括人物的造型、服装、发型等) 、音响解说、字母灯光都是“能指”, 节目所表达的事件内容以及折射出来的精神思想就是“所指”。而电视节目要想借助一个更为具体、同时能代表节目形象、传达节目信息的符号来表达其精神内涵, 最为直接的就是节目主持人。可以说其是电视节目最为重要的能指符号, 一切电视节目来自视觉、听觉的符号设置, 都需要主持人这个能指符号来进行解读, 甚至于在特定的日子里, 主持人的服装、状态也能彰显出当日的社会氛围。比如每年新春佳节, 新闻联播节目主持人都会选择穿上喜庆的唐装, 在节目里向全国群众拜年, 而电视观众仅仅根据这一点就能够判断出能指之外的“所指”。同时, 主持人在面对不同节目情境时的语音语调、语速态度, 都能折射出一定的内涵, 节目内容或严肃、或诙谐, 都可以通过主持人这个能指符号系统进行所指。

二、电视节目主持人视觉形象符号意义的生成

首先, 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视觉形象符号要鲜明, 从而使电视节目的品牌特色、主题意义更加鲜明。这种视觉符号形象包括主持人的个人主持风格和形象风格, 例如, 江苏卫视《非诚勿扰》的节目主持人孟非, 在节目中生成了知性、风趣的符号形象, 因此其在节目中无论出于何种环节, 无论引经据典, 还是情感解说都能凸显出其符号意义, 而观众在观看该节目时, 无形之中将作为节目主持人的孟非, 与节目《非诚勿扰》之间划上了等号。孟非个人的符号特点折射出节目现实、理性、知性、又充满娱乐性的氛围。再比如一些在发型、造型等外在形象上较为突出的主持人也会对节目内容和精神意义生成一定的关联性。比如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李咏、知名少儿节目主持人董浩, 前者的外在造型和形象有一定的幽默性和“洋化”, 与其节目的娱乐性定位发生关联;董浩形象折射出一种憨厚、朴实, 能拉近与小朋友的距离。而其各自所主持节目的特征、品牌效应, 与董浩和李咏作为主持人的符号意义产生了基本的一致。

其次, 电视节目主持人要以稳定的符号风格致力于节目稳定品牌意义的塑造。以两档访谈类节目为例, 凤凰卫视的节目主持人鲁豫, 向来以智慧、亲和、从容的知性女性形象——这样一种符号意义来进行《鲁豫有约》节目的主持, 其个人形象与节目的品牌定位发生了根本性的重合, 以致于观众对这一档节目的风格认知, 与鲁豫本人一致;再比如台湾著名节目主持人徐熙娣 (小S) , 个人风格夸张、无厘头、口无遮拦、想说就说, 曾多次在电视节目上令嘉宾骑虎难下、尴尬异常, 但她的个人风格在节目数年播出的时间里, 与《康熙来了》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康熙来了》节目的品牌定位, 就是徐熙娣的搞笑、夸张、无厘头。

第三, 电视节目主持人通过多种渠道来传播其个人的符号形象, 以个人美誉度的提升, 推动节目品牌的大众认知度和美誉度。以早年央视的节目主持人杨澜为例, 其在离开央视之后的数年间, 以商人、传媒工作者等多重身份出现在公众视野当中, 并且以多种渠道传播个人形象, 并成功塑造成了知性节目主持人、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爱心企业家等众多符号形象。而在此过程中, 尤其主持的《天下女人》节目, 也因为其个人的品牌形象大众化以及较高的认知度, 而成为同时拥有影响力和美誉度的品牌节目。

最后, 对于已经形成个人品牌的电视节目主持人, 电视节目则要借助其个人影响力及品牌的符号意义来带动节目的发展, 扩大其知名度和美誉度。例如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在主持《东方时空》时, 塑造了权威、深思和沉稳的符号形象。当这种形象已经生成一种个人品牌, 就会不断赋予其延展意义, 并会在主持其它电视节目时, 利用这种个人品牌的影响力, 提升新节目的认知度。比如白岩松在《3.15特别节目》《全景奥运》等的主持中, 更加生动地展示了其理智、沉稳的性格特点与主持风格, 也使新节目在其影响力的带动下, 迅速提升大众认知度;同理还有《开心辞典》栏目的主持人王小丫在投身经济类节目、晚会类节目时会将自己清脆、干练的形象带入到新节目内容中, 也会使不少观众, 因为事先感知到了主持人的影响力而对新节目产生了兴趣。

三、结论

综上所述, 对于电视节目而言, 主持人的视觉形象符号意义是提升电视节目影响力、提升节目品牌形象和受众口碑的关键性因素。而且从符号学理论的相关概念来说, 其隔热视觉符号形象的能指和所指不仅彰显的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更反映出电视节目主持人对于电视节目品牌生成的重要意义。而电视节目要想通过生成主持人的符号意义来促进自身的发展, 就要注重在节目传输过程中, 构建稳定、鲜明的符号形象, 为电视节目的发展和影响力的提升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李思屈, 关萍萍.传媒业的产业融合与传播符号学的新视域[J].浙江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9 (02) .

[2]周伟红, 李妍.符号学视角下的广播电视语言[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02) .

[3]吴娜, 宋号盛.品牌制胜时代的电视品牌建构[J].艺海, 2009 (04) .

[4]梅迪.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能动性发挥[J].记者摇篮, 2006 (07) .

[5]张剑.略论新闻节目主持人应聘技能必备[J].东南传播, 2008 (04) .

形象构成论文 第6篇

说到品德就不得不提到品德的定义:“一个人长期遵守或违背道德的行为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心理状态、道德人格和道德个性。”由于人的心理活动由认知、情感、意志三者构成, 品德也是如此, 其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三个层次构成。下面本文就从道德结构的这三个层次来解析白修德这种职业行为的原因。

第一层, 道德认知是有关道德的科学知识, 是个人经验与理论道德行为的前提、必要条件。这里所说的“道德认知”实际上是主要是指白修德的职业道德认知, 白修德是一名记者, 记者的最基本职责就是报道真相。作为一名合格的新闻记者, 绝对是对新闻真相充满好奇心, 并且具有极高的洞察力和新闻敏感度新闻的敏感度。当白修德察觉到事实有可能被隐瞒, 影片中他的一句“我觉得河南的事情没那么简单”足以表明他对重庆官方的说法的怀疑。他那种对事实真相探究到底的好奇心和他的职业道德认知不允许他对事实真相视而不见。为了探明事实真相, 坚守住一个新闻记者报道事实真相的底线, 他选择冲破阻碍从重庆出发, 去河南一探究竟。

第二层, 道德情感是引发道德行为的感情、动机、动力。当白修德真正走到灾民中间, 看到饿殍遍地, 野狗在啃咬那些灾民的尸体时, 他从心理层面上来讲他只是被触动了, 震惊到了, 他不能帮助灾民摆脱饥饿, 也不能阻止野狗去啃咬灾民的尸体, 他只能从旁观者的角度看着这一切, 用相机记录下了这些惨不忍睹的画面。看到路上灾民们的苦难生活, 他同情这些可怜的中国灾民。所以, 在遭到灾民抢劫时, 他并没有任何的反抗, 他拼尽全力从灾民手里夺回了相机, 用生硬的中文说着“那个不能吃”, 可见他对这些灾民们饥不择食的理解和同情。当日本飞机轰炸那些无辜的灾民时, 白修德的情绪达到了顶点, 他愤怒了, 他看到那些无辜的灾民被炸死和炸伤, 他只能无力的看着, 拯救不了他们的生命。最典型的画面是“他朝着日本的飞机愤怒地开枪”, 他很清楚自己开的枪根本打不到天上的飞机, 只是他在发泄对日本法西斯这种暴行的愤怒。在这时, 白修德不再单单只是一个记者, 他将自己融入到了灾民中, 他除了记录事实采写真相的职业任务以外, 他自己和这些老百姓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他不能再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待这场灾难, 不再是一个倾听者与记录者, 他变成了一个参与者。所以, 当他看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自己眼前消逝他无力拯救时, 他的道德情感有了一个引发的动机和动力, 他怒吼着向天空开了数枪, 他用实际行动表明他的愤怒, 开始反抗日本法西斯这种暴行。

第三层, 道德意志是道德感情引发道德行为的全部心理过程。道德意志的形成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一个是做出伦理行为决定;二是执行伦理行为决定。当白修德回到重庆的时候, 他一定要把他所看到的事实真相公之于众, 这属于第一阶段。当他想把事实真相给国民党领导人看时, 却遇到内外部重重阻碍, 在执行伦理决定过程中遇到困难这属于第二阶段。他不理解当时国民党高层对河南灾荒的真实想法, 面见蒋介石阐明真相的想法受到重重阻碍, 见到当时国民党高层也总是被应付了事。虽然受到各种阻力, 但他本着新闻记者的求实态度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坚持要把河南灾荒真相报道出来, 最终经过不懈的努力找到宋庆龄, 在宋庆龄的协调下有了他与蒋介石的会面。这次会面的结果令白修德大失所望, 他明白只有将真相公之于世界, 才可能拯救河南的人民, 于是关于河南灾荒的报道出现在了美国的报纸上, 蒋介石迫于舆论压力不得不采取赈灾措施。在很多人看来白修德取得了胜利, 算是个英雄, 但于白修德而言, 他只是守住了一名新闻记者的职责与本分。他不光从道德角度上讲是个有道德的人, 从职业道德角度讲, 他更是个遵守职业道德的人。

白修德作为一名美国记者, 见证了中国河南人民大逃荒的过程, 并将这一切用自己的相机记录下来, 力争为河南灾民发言, 向世界报道真相。这种行为从道德角度解释, 可以说白修德充分发扬了世界人道主义精神, 看到灾民的苦难景象时他同情, 看到灾民无辜被轰炸时他愤怒, 他是个有着极好道德良知素养的人;从职业道德角度来看, 他恪守了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真实、客观。在极度危险的情况下只身去河南采访, 只是为了探明新闻真相, 并且在重重阻力之下坚持将采访真相公之于众, 这件事于白修德本身而言他并不会获得什么利益, 但是从职业道德角度来讲, 他是个称职的记者, 他恪守住了一名新闻记者报道真相、还原事实的职业操守。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人们对记者的关注度逐渐增加, 近些年来不断出现“媒介寻租”、新闻失实等涉及到记者职业道德问题, 那么记者的职业道德问题越来越成为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旨在从品德构成角度, 通过对《一九四二》中“白修德”记者形象的解析, 来更深一层次分析作为媒体记者所具备的职业素养特点。

上一篇: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下一篇:校园文化的教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