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互动教学论文

2024-09-20

课堂互动教学论文(精选12篇)

课堂互动教学论文 第1篇

一、“互动”教学必须遵循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

传统的数学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常常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地位,很难主动地学习、思考,久而久之学生的主动性受到压抑,进而影响学生智能的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如一些教师在例题教学中,将审题分析与例题解答等一一“包办”,如此教学使学生接受的信息过于繁杂,且学生往往以听为主,参与教学活动的感官单一,易于疲劳,致使学生很难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例题教学,应突出解题关键。教师要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要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手、脑、耳、眼、口交替使用。这样,有利于消除学生上课疲劳,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

例:面粉仓库存放的面粉运出15%后,还剩42500千克,这个仓库原有多少面粉?

在“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的教学中,我是这样进行的: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简易画,显示具体情境。此举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寓教于乐。然后围绕例题设计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分组讨论。

(1) 本题有几个量?哪些是已知量?哪些是未知量?

(2) 题目给出了哪些条件?

(3) 题目中有何相等关系?

(4) 设哪个量为未知数?

(5) 能否列出方程?

通过设计有梯度的问题,层层深入,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状态。

问题提出后,学生经过思考,展开热烈的讨论,对于问题 (1) 、 (2) ,均能得到正确答案,而对于问题 (3) ,有的学生认为:“原来的面粉减去运出的面粉等于剩余的面粉。”有的则认为:“运出的面粉加上剩余的面粉等于原来的面粉。”等等。根据不同学生所得出的不同答案,教师或是直接给予肯定或是让其他学生发表意见,这样师生都融入了交流互动的氛围中。由于问题 (3) 是解决例1的关键,关键问题攻克了,后面的两个问题就容易解决了。这时候,教师从踊跃举手的学生中挑选几位让他们写出问题 (4) 、 (5) 的答案,然后由同学们来做“小老师”,对学生给出的答案做出“诊断”,此时同学们参与教学的热情更为高涨。最后,教师再做归纳和小结,使同学们对“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有更加深刻、更加全面的认识,基本知识自然也得到巩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主角”。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自主活动,真正成为数字问题的探索者和解决者。

然后,教师严格按格式书写解题过程,目的是给学生以示范,培养其良好的解题习惯,并为学生提供参考格式。由此教师的主导作用再次得到发挥。

这样的教学避免了教师面面俱到,既使学生动眼、动耳,又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真正达到“互动”的效果。

二、“互动”教学的灵魂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更是值得广大数学教师认真研究的课题。“互动”课堂教学就是要让学生真正地活动起来,主动参与教学。而作为主导的教师在“互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至少应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教师设计教学方案时展开过程,设计问题,让学生不断地面临新的学习任务,通过自己的思维来学习,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了前提和可能。

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教学中,我安排了以下两个练习:“你能否自己编写几个一元一次方程”,“某方程的解是x=1/2,请写出此方程”。

在平时的教学中,一些教师经常习惯于给学生现成的东西,学生也往往习惯于接受现成的东西,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很不利。所以,教师在课堂中适当安排一些创新的、开放性较强的练习,既可满足班级内那些“提出问题有深度、有新意、有创造性地回答问题”的学生的需要,又促使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二是“发扬教学民主,师生双方密切合作,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数学教学大纲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把学生看成是自己的同事、伙伴,从而为学生创新精神的发挥创设良好的情境和营造和谐的氛围。

如在“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教学中的课堂练习这一环节里,我让学生练习“解方程组。我安排了四个学生在黑板上解题,然后再让几个学生上来批改,其中一个学生的做法被批改为错误,他的做法是:

由(1)得3x=y+2……(3)

把(3)代入(1)得y+2=11-2y

把y=3代入(1)

于是我问:“为什么认为他的解法有错误?”批改的学生答:“因为老师讲的代入方法不是这样的,他没有按老师的方法做。”我说:“但他的结论与其他的同学是一样的呀。”该学生答不出。于是我趁机表扬解题的同学:“他的解法非常正确,是一种创新的解法。他能够不满足于老师所讲的方法,自己探索出一种新的方法解决问题,这就是一种创新的行为。同学们应多动脑筋,多向这位同学学习。更多方面去开拓解决问题的方法。”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互动”教学促进教师教学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互动”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在备课和上课中狠下工夫,对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的设计,都要充分体现“互动”的特色。教师还要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周密考虑课堂教学设计,如怎样引入课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设问能引出学生积极思维,同时要分析和估计学生在回答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又该做怎样的回答,等等。这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广的知识面和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要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以便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各式各样的问题和及时调控教学内容。因此备课所花的时间比一般教学要多得多,课堂也比一般教法的课堂难于驾驭、调控。但是,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这对于我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业务水平是一个很大的促进。

摘要: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 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可以帮助老师和学生们更好地交流, 也可以使学生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本文针对于互动式教学法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方法做了介绍。

关键词:“互动”教学,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创新意识,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叶子, 庞丽娟.师生互动研究述评.长沙:学前教育研究, 2009, (3) :44-48.

构建课堂教学环境优化课堂教学 第2篇

清镇三中 蒲元凤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环境是指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思想品德教师依据教材而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的理解思想品德学习内容,促进其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一个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要重视课堂教学环境的作用,应创造良好的积极的课堂教学环境,使之成为传授知识、培养情趣、启迪智慧、提高觉悟的催化剂。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是提高思想品德学习效果的必要前提。

一、尊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指出:教育目标主要体现在三个领域——即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领域之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有自信心。伽利略也曾说过:“人不可只被教,重要的是帮助他发现自已。”而发现自己的关键在于情感的调控和兴趣的培养,教师通过情感控制帮助学生确立目标和接受失败,帮助他们建立自尊、树立自信,从而以一定的心理优势投入学习活动。现代教育观念提倡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发展的身心特点,因材施教,与此同时更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

生独有的文化,将学生看作有尊严、动态成长的独立个体。课堂是一个传播知识的地方,但学生在这里期望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更多的来自教师的真诚的爱,和在学习中给予的点滴关怀与支持。对学生要有爱心,要爱护每一个学生。因为只有爱,才能使学生感到温暖,才能使学生消除戒备心理,才能使师生之间没有隔阂,情感更为融洽;因为只有爱,才能消除学生压抑的心理,才能为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二、激发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成功。

针对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特点,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要充分注意运用不同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就要我们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因材施教,借助于多媒体、投影、录音等教学辅助用具,设置巧妙的悬念、组织竞赛、动手实践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创设情境,采取自主探究的方式,行之有效地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被动学变为主动学,达到快乐学的境界。课堂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都要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探索欲,使学生对知识感到新奇、有趣,让知识保鲜,学生学起来才更有趣味。对学生的错误理解回答,不要一棒打死,不要让学生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要循循善诱,本着“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教师要通过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动机来促使学生对学习的投入,增加他们的有效学习时间。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知识,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

然感。课堂上要让学生觉得学习是内在需要,能学以致用,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三、学会自主学习,张扬个性。

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三者之中,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和前提。个人的自主学习对于思想品德学习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和作用。新的科学研究发现,大脑细胞的成长和发展不仅仅取决于先天的遗传因素,也不仅仅取决于后天环境的影响,它还受制于自身——一种随机的自我的成长和发展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就应该在各个环节上体现人的本性,张扬人的个性,努力促进学生的成长。现代德国教育家斯朗格说:“教育的核心是合格心灵的呼唤。”教育的目的不仅是接受或接纳知识,而是唤醒人深处的自我意识,发展他们的潜能。要建构绿色课堂教学环境,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张扬学生个性。在课堂上,应打破内容与形式的封闭,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让他们把自己独特的看法、奇思异想,甚至是荒唐的问题都可以随时呈现,更要精心呵护学生的质疑。每个学生都有每个学生的价值,他们是个性化的个体,他们的发展是有差异的,作为教师应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个性特点,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每一个学生。要让学生扬其所长,补其所短,看书也会“标新立异”,促使他们在课堂中自我要求、自我探寻,同时努力挖掘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赞扬,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乐观向上的课堂教学环境氛围的营造。

高效课堂教学之课堂教学管理 第3篇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核心在教师。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学生的领路人,在同等课堂教学时间里,我们的教师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要让学生达到什么样的预期,都决定于教师。教师在课堂教学管理过程中肩负着十分重要的任务,教师的课堂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在教学管理上狠下工夫,抓好教学过程的四大环节。

一、抓好教学设计环节,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课堂教学必须有科学严谨的课前设计,整个教学过程必须按照老师课前预先设计的教学目标来推进,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有目的性、针对性,否则,课堂教学将盲目无绪。于漪老师说“一堂课要备一辈子”,可见教学设计是教学行为实施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教师在课前处理教材时能做到科学合理,考虑问题能全面周到,解决问题能巧妙机智,那么这位教师的教学效果一定会很理想。

今天,面临新的教材改革,我们一些教师感到很困惑,不知如何下手,少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教材草率,“旧瓶装新酒”,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导致教学效果很差。其根本原因是教师的思想比较陈旧保守,对新教材的内容没有吃透,对新教材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把握不准,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老套。新教材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以学生为主体的今天,教师的教学设计首先要考虑“人”(学生)这个教学对象,要考虑他们需要什么,通过学习要让他们达到什么目的等。在此基础上,再结合教学内容即“文”(文本),可以让学生有哪些收获,找到一个“人”和“文”沟通的切入点,达到“人”“文”的高度统一,这样教师的教学设计巧了,学生的学习也就顺了。

二、抓好课堂驾驭环节,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课堂是学生接受教育、汲取知识的阵地,教师要利用课堂的有限时间高效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除自己具有扎实的基本功、丰富的业务知识之外,还要具备创设一个教与学和谐融洽的能力。我认为,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比单纯追求形式上的课堂教学结构更实在、更有意义。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启动认知技能发生作用中必不可少的发动机,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精神面貌、学习动机、自我形象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学过程不只是单纯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过程,应是师生双方感情和思想交流的过程,它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不急不躁,有耐心和细心;语言要机智风趣,诙谐幽默;要有饱满的热情、成竹在胸的精神面貌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要及时鼓励。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持续高涨,课堂教学效果就会有显著的提高。洛森塔尔效应说明,学生的成长是在不断鼓励和暗示中实现的,中国有句俗语也说过“好娃娃是夸出来的”。

三、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课堂接受效果

要确保一堂40~45分钟的课有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把握好一节课的各个教学环节之外,更重的是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是高效课堂的保障。教无定法,教必有法,教学必须有自己的方法。拿语文教学来说,有钱梦龙的“训练派”、余漪的“情感派”、魏书生的“管理派”、宁鸿彬的“思维派”等,他们都有自己的风格和方法。作为一名普通教师,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算科学合理呢?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应该有自己的个性特点,符合自己学生的实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等。但不是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能适合自己的学生,因为教学内容不同,教学对象各异,教学环境差异等决定教师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选择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既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又要适合教材的内容;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抓好总结反思环节,不断提高教师个人的教学水平

季米特洛夫说:“要找出时间来考虑一下,一天中做了些什么,是正号还是负号。假如是正号很好,假如是负号,那就采取措施。”高尔基也说过:“反省是一面莹澈的镜子,它可以照见心灵上的玷污。”由此可见,反思总结的重要性。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师的反思总结尤为重要,它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关系到学生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必须学会反思总结,要在反思中完善自己,在总结中提高自己,教师要通过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总结反思,来提高教师个人的课堂教学效果。

高效课堂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在课堂管理过程中,只要教师抓好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学生的学习一定会轻松愉快,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定会增强,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课堂互动教学论文 第4篇

本文重点从师生之间的互动、生生之间的互动、课内外的互动等几方面对初中数学课堂中的互动进行简析和论述.

一、师生互动, 融洽学习氛围

1. 小组的合理划分是互动的基础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是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 学习小组的合理划分是小组合作的前提. 小组的划分以4 ~ 5人一组为宜, 每一小组要兼顾成绩、兴趣、能力. 组长的任命是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的关键. 小组长要有管理能力、分配任务、协调组员学习、检查督促其他组员的能力等. 要实现师生互动, 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不容忽视, 只有教师善于采用各种有效方式, 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学习分式的意义时, 教师抛砖引玉: 如果某市人口是a人, 陆地面积为b平方米, 那么这个城市人口人均面积为a /b, 类似于a/b的就是分式.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 说出日常生活中分式的用法的例子, 学生会积极投入, 类似于的分式题, 出自学生的脑海, 学生出题、学生答题的互动形式促使学生会学的转变、乐学的实现.

2. 教师动起来, 导学生动起来

新课改形势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有效与否, 教师的导学行为很关键, 应根据教材, 依据学生实际, 利用有效学习方式, 精选合作学习材料, 巧妙设疑, 精心设计任务, 促其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教师设计的问题应注意层次性、难度适中, 这样学生才会主动探讨, 否则, 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生生互动, 注重小组合作的实效性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过程中, 课堂成为优生的展示舞台, 多数学困生静听或静坐, 而事实上, 让每一个学生都发表看法, 积极投入到学习中, 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有所获, 都尝到学习的快乐、成功的感受, 才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真谛所在.

教师可根据讨论的问题, 及学生互讲、对讲等形式的开展和使用, 促进学生真正动起来. 如学习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时, 给出观察、计算、讨论题:让学生说出不同的计算方法:, 或同样也不止一种运算方法, 启发学生创新思维、求异思维, 互相说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 同时体现“学、讲、练”模式的有效开展.

三、课内外互动, 实现课堂知识和课外实践活动的整合

课内互动的形式很多, 课前对复习、预习情况的交流, 通过学生互相提问上节课所学的知识, 以及对新课的预习心得的体会的探讨和交流, 对新知识进行预知, 即课前交流起到“温故而知新”之作用, 也培养了学生会学的能力.

如, 学习七年级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 课前讨论、交流预习提纲.

1. 计算: ( 1) ( - 2) + ( - 3) ( 2) 7× ( - 12 ) ( 3 ) - 31 + 21 ( 4) 17 - ( - 32 ) ( 5 ) - 100 - 27 ( 6 ) ( 1) ÷101.

2. 说一说我们学过的有理数的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这样的预习任务的设计, 利于学生课前预习、上课讨论、交流, 预习学案的设计有针对性和指导意义.

除了课之伊始的预习交流外, 教学各个环节的学习都开展互动活动, 教师走出灌输教学的套路. 在精心设计问题、布置讨论任务的基础上, 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这样课堂定会彰显生态课堂、动态课堂的魅力.

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5篇

--------隔川中小课堂教学评优活动侧记

为了进一步优化小学课堂教学模式,增强教研活动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有效教学,促进教师岗位练兵专业化成长,隔川中心小学开展了课堂教学评优课活动,给教师搭建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平台。

此次课堂教学评优竞赛,分语文、数学、综合三个大组,参赛教师共8人。参赛教师准备充分,结合教学新理念,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有新的尝试和突破,教学方式有了明显的转变。团队合力是此次课堂教学评优活动的一亮点,众人拾柴火焰高。我校把中小、隔田的教师合并按低中高年级分成了八个扶课小组,8个参赛教师,从选内容——定教案——修改——正式比赛,整个过程,有备课组长的积极组织、精心指导,有全体组员的积极参与、集体研讨,体现集体的智慧。活动分两天进行:

10日上午首先进行的是三节数学教学评优课,分别是低

年级的罗凤华老师执教的《认识时间》,中年级胡秀清教师执

教《分数的初步认识》,高年级李俊红老师执教《折扣》。这

三节课,三位老师都能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

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设计生动

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

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其中胡秀清老师的《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先通过分礼物引发学生知识的冲突,从而引出分数这一概念,然后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让学生创造分数,最后让学生自学课本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教学设计新颖,学生学习兴趣高涨,从而获得了数学组的第一名。

10日下午进行的是二节综合组的评优课。陈欣教师执教的美术课《繁忙的大街》,体现了教师良好的美术基本功。而李超老师执教的音乐课《金孔雀轻轻跳》,能巧妙利用二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善于

模仿”的身心特点,通过欣赏老师优美的舞姿,观

察图片,发挥想象,激发学生模仿孔雀舞的基本动

作,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最后,引导学生自主用一

些简单的小乐器如:铃鼓、沙锤、木鱼等演绎歌曲,为歌曲伴奏,而老师也用傣族乐器——葫芦丝与他

们一起演奏,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从而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活动。

12日上午开展了三节语文教学评优课,低年级沈秋群老师执教的《雪地里的小画家》这节课,注重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中年级隔田小学吴家升老师执教的《科利亚的木匣》,用图示的方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挖掘文本,让学生明白随着人的长大,步子也会变大的道理。高年级隔田小学华小

芳老师执教的《跑进家的松鼠》,她结合五年级所学的《松

鼠》这篇课文进行对比教学,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

中,渗透写作的方法,获得了语文组一等奖。

这次的教学评优课活动给上课的老师们提供了一个自

我展示的平台,给听课的老师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学习

机会。

课堂互动教学论文 第6篇

关键词 教学合力 激励性 民主性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1-0026-03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法国老太太种植了一大批葡萄,成熟时,因年迈无力料理,她写了一个告示:只要在路旁的箱子里投入5法郎,就可以随意摘一篮子葡萄上路。起初她很担心销路不好,可想不到与其它卖主相比,总是她的葡萄最先卖完。她这种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使外出散心的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深受启发,他最近正为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方案而大伤脑筋。于是他立即回去让人在乐园里撒下草种,提前开放,再按游人在小草上踩出的宽窄不等的痕迹铺设了人行道。当年的国际园林建筑艺术研讨会上,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

法国老太太和格罗培斯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他们为客人们创设了一个自由宽广的空间,任其选择。这对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有着深深的启迪:新课程标准倡导要给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为此,我们的教师在工作中,必须为我们的学生创建一个自由开放的教学空间,使他们学会在选择中学习,让其自己往前走。

曾经在与学生们谈起,学习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感受与体会时,他们的普遍态度是对学习历史与社会没多大兴趣,感觉很枯燥,只是为了应对考试而学,考完了以后却是什么都没有留下。这不得不引起我的深思。一直以来,我们都说“读史使人明智”。学习历史与社会是可以活跃思维,启动智慧,丰富生活。因此,出现这样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应试教育,特别是中考指挥棒的影响,更主要的是我们教师自身把完成认知目标当成课堂教学的中心,以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认知性目标作为课堂评价的依据,由此导致的结果是课堂教学偏重于“学会”某个知识点,记住某个知识点,关注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会学”方法的指导,忽视学生情感和体验。因此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急需改变旧的固定的模式,让学生学会独立地思考问题,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能,然后才能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并持久地留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个性为基础,因为教育的力量只能从人的个性这个活的源泉流露出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才能更好地学习。作为教师,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单一讲授方法,而能采用师生互动,师生合作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学社会课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动机,也就是思维的积极性。在这样的氛围中,实现师生角色的根本性转变,建立师生合作、教学相长的现代师生关系,在师生互动和合作性学习中开发增值性教学合力。教师的角色从以往知识的主宰者、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学生的角色从以往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为主动进行有意义学习的探索者,变为积极进行实践活动的主体,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为此,我力求在教学中构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即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来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这是符合现代课堂教学特点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

1.激励性。激励性的教学表现在:①目标激励,教师可以首先呈现课堂教学所需要完成的目标,让学生明白本堂课的任务和方向。②成功激励,首先要放低起点,跨小步子,并能有分层的问题提出,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感觉到一种成功的愿望,教师也能适时适度地给予学生以成功的期待与鼓励。③评价激励,要求教师应该多采用鼓励和赏识性的语言来恰当地肯定和表扬,让他们体验一种成就感,刺激学生继续追求成功的欲望。但是,如果教师不管学生的表现是好是坏,而一味的寻找美丽的词句来表扬学生,或是一些原则性的错误我们也避而不谈的话,那也是与新课程理念所不相符合的。 2.民主性。从本质上讲,教学不再仅仅是一个传授知识、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师生间共同构建知识和人生的过程,是以师生间交流、对话、合作为基础,进行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特殊交往活动。”教师在思想上应该是学生“平等中的首席”,是学生的“合作者”“促进者”“指导者”,师生之间应该是互相尊重、平等交流的。虽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知识有更多理性分析和支持,但学生也会有一些独特的认识和感性材料,也是追求表现自我和塑造自我的主人,因此教师要学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尊重学生情感需求和课堂话语权,尊重学生的选择,广泛采纳学生的建议,努力构建和谐的课堂。

3.自主性。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在自主的课堂中,每个学生自己围绕课题,按照自己的水平、能力、习惯去做、读、想,并在课上与其他同学一起体验交流,从而发现学习中的问题,针对问题来思考解决的方法。教师需要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必要的指点与引导和帮助,而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自己的成果。

在具体操作层面上,考虑到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结合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来进行实施。

一、寻疑、设疑,激发探究欲望

古人云:“善思则得,善诱则通,诱思交融,百炼成钢”。历史与社会学科有相当多的内容是过去了的东西,而且又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这样的内容如果不经过精心的设计和多样方法的教学,就很有可能使学生感觉比较乏味,而传统观点的误区认为历史与社会学科就是背背记记而已,又使学生对其难度认识不够,所以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诱导”学生寻疑、设疑。我以为“诱”就是体现为教师引领指导的策略,“思”则体现为学生的参与内质,只有把“诱”调谐到“思”的频率上,才能使教与学和谐一致,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

而指导学生寻疑、设疑,就是通过教师给予必要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探究教材,发现并思考问题,学会学习。这也是学生主体地位是否得以充分体现的根本标志,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学生产生一个好的问题,可以活跃思维,碰撞智慧的火花;也可以启迪无限丰富的联想,形成创见性的观点;还可以引起强烈的求知欲,在探索中体会发现的快乐。

寻疑、设疑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得经历一个养成过程。根据初中学生能力发展的差异性和教材编排复杂程度的差异性,可以安排这样一个过程:教师提纲、方法示范(“扶”)——师生共列寻疑提纲(有“扶”有“放”)——学生独立寻疑提纲(“放”)。具体操作包括四环:第一,要经学生感知教材,感知是认识和理解的开始。在新课开始时,教师花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看课题、节题、框题、引言,初步阅读全文内容,了解节次和框题、内容之间的联系。第二,教师对学生自学教材提出“三到”要求:眼到、心到,即要求边读边思考;手到,即要求阅读时运用各种自学符号点、划、摘、记以加深理解,加强记忆,促进思考。第三,教师提纲示范,紧扣教材,眉目清晰,线索分明,重点突出,前后贯通,富有启发性,现实性。第四,激发和指导学生在自学教材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尽量要有层次,有梯度,有深度,有思考价值,注意科学性,启发性并兼具趣味性.提问的方法可以有许多,可层层递进式的提问:如问“是什么一一怎么样——为什么”,步步深入;也可逆向提问。如教学《知识改变命运》时,教师首先第一步:向学生呈现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要求自主研读;第二步:师生共同探讨阅读方法,总结历史与社会学科独特的阅读方法,即“看引言一一看标题(往往是一课的论点,即重点)——找论据(子目之间的关系)——找联系(梳理本课的知识结构)——列问题”;第三步: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布置任务,小组讨论合作完成。让各小组围绕学习目标提出2-3个有质量的问题;第四步:小组各亮观点,再由全班学生选出其中最佳十题在课上讨论解决,余下题目师生课后交流,同学间自评互判;第五步:奇思妙想,展望20年后的生活。初中学生表现欲望很强,期间往往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的思维也常常在这时候迸发出绚烂的火花,提出不少有价值的问题。问题一:“为什么知识能改变命运?”问题二:“知识会带来哪些利益?”问题三:“本课中的三个小标题和大标题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些问题的提出必须经过学生的深入思考和组内间的讨论,后才能够达到的深度,也可以说是本堂课老师所事先没料到的学生的智慧的显示。在课堂教学中提倡、鼓励、肯定学生的求疑、设疑,特别是对那些不善言辞、成绩中下的同学会起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二、议疑、解疑,疏通知识脉络

学生在自学中提出的疑问应该得到解答和疏通。当学生的疑惑解决之时,就是学生知识增长之时,也是学生获得成功之时。议疑、解疑的作用就在于能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从而促进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积极进行。议疑、解疑也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谈提供了场所,使能力、性格等方面各有差异的学生集合在一起,在讨论中可以发现别人思想火花,从而启迪自己的思维,产生共鸣。这种由讨论一石激起的浪花,由于它的持续进行,浪花形成波澜,一石撞击出来的新的观念、新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逐渐可成为大家共同收获,促使大家共同成功。

在操作上,通常采用三段式:①小组讨论方式。采用四人小组形式,参照自学时提出的疑难问题或寻疑提纲进行议论,激发每个人的思维火花,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②集体讨论方式。在四个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开展课堂讨论,教师收集,提出在小组讨论中共同性的重点问题或学生中提出的疑难问题,要求学生充分运用课本中的理论,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恰当运用学习和生活中的实例展开,并让学生作中心发言。③教师点拨疏通。在集体讨论地基础上,教师须对重点、难点、易混内容,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思想误区加以点拨疏通。如在进行《宋元的对外关系》-课的教学时,学生在自学教材的基础上提出如“为什么宋元时期对外交流主要通过海上?”“为什么马可·波罗这位意大利人能在元朝做官?”等等。这些问题立足于本节内容既能联系已学知识,又能对知识进行更深入地分析了解。问题提出后先让学生不断讨论回答,有时也可要求教师作答,有的同学的回答虽显稚嫩,但也让学生在自读、自问、自悟、自解中初步体验到自主学习的成功喜悦,更重要的是这样既锻炼了能力又能做到集思广益,从而唤起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内驱力,完成“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过渡。

三、辨析、评价,拓展学习空间

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尝试角色转变,让学生当老师进行评判。这一步不仅能使学生的课堂知识得到巩固运用,而且还能使学生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分析社会现象,真正使自己成为知识的主人。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对学习热情更高、投入更多,也能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但这种方法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学生要求更高、难度更大。对教师来说,不是光靠自己备好课就行,而是更需要担任一个引导者、帮助者的角色;对学生来讲,过去纯粹以听为主,而现在是需要自己独立地来理解教材、处理教材。当然让学生积极参与对教材、对设疑解疑的辨析,主要是为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但并不意味教师可采取“放羊”,完全置之不理。鉴于初中生的认知能力,在辨析、评价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不少困难,教师就应主动伸出援手加以指导、点拨。要联系实际,根据授课内容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创设实践煅炼的机会和环境;要注重方法,采取以组为单位发挥集体智慧,营造团结和谐氛围,防止那些“挑刺”的学生随意又无意义地评价。要辩析导行,在评判中肯定优点,及时指出问题,掌握正确的分析方法和行为方式,进而内化为自己的道德素养。

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第7篇

一、创设情境, 激活情趣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的活动过程。如果没有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 课堂教学就只能流于形式, 教学活动的目的就无法实现, 教学任务就无法完成。可见, 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融洽的关系是创设语言情境的关键。

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师生交流的前提, 是师生互动得以实现的基础, 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

师生之间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 更重要的是情感的交流, 教师既要成为他们良好的导师, 又需要成为学生的信任的朋友, 还要成为他们热心、耐心的听众, 如何做到以上几点:

1.要以良好的情绪感染学生。教师走进课堂就应该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真诚的微笑来面对每一个学生, 让学生紧张的情绪和心理得到缓解, 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 让学生以饱满的情绪和心态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

2.多一份赞美、少一份责备, 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喜欢被爱、被承认和赞美的心理。教师如果吝啬自己对学生的爱, 就等于拉长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这样就无法唤起学生对学习的爱, 更无法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所以, 教师要抓住学生微笑的闪光点进行赞美。

3.理解、宽容每一个学生。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和人格。理解、宽容学生主要是指不在课堂上批评、挖苦学生, 尊重其隐私, 不随意宣扬, 尊重其选择, 不横加干涉等。允许学生犯错误, 不过多地指责, 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更多的机会。

二、引导学生学习, 参与双向交往

课堂教学主要通过学生本身的参与才能完成, 但是参与了学生不一定是主体, 也可能成为客体, 即被动参与。那么, 如何让学生主体性在课堂上得到发挥?

1.诱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诱导, 就是诱导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正确的学习动机, 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 使探究新知的认识活动变成学生学习心理需要。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当时的情况和知识内容不断设计出各种各样的诱导形式。比如, 悬念法:在讲到名词复数时, 我课前在包里装了几本本、几块橡皮、几把尺子。上课时我问学生:“What’s in the bag?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有的学生猜:a book;有的学生猜:an eraser;有的学生猜:a pen;……虽然他们的回答存在着错误, 但是都能勇跃发言,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每个人都想证实自己的猜测, 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达到了高潮。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于是, 我很顺利地推出了本课的重点、难点即讲名次的复数, 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完成了本课的任务。

2.电教媒体。在教学中电教媒体的优势显而易见。我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缺少真实的语言环境。事实证明, 要掌握好和运用好英语, 有必要创设良好的语言情境来帮助生感知理解语言, 掌握并应用语言, 而电教媒体的运用这时候就成为创设语言情境必要的、有效的手段。如在讲the football match一课时, 我们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以及对于足球的热爱, 在讲课时, 采用一边放视频, 一边讲解的方法, 屏幕上那激动人心的画面, 加上我的讲解, 深深地感染了学生, 使学生完全投入到学习当中, 置身其中, 学生们仿佛自己就是一个足球运动员。课堂上学生情绪饱满, 沉浸在比赛的紧张气氛中, 意犹未尽。趁此机会, 我教育学生, 要想为国争光, 必须锻炼好身体, 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可见, 电教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非同小可。

三、因材施教, 是学生获得差异性的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说认为:90%的学生能力倾向差异只不过是一种学习速度的差异, 而不是智力的差异, 教师只要提供足够的学习时间与适当的帮助, 95%的学生都能获得优异的成绩。

在教学中, 作为教师要承认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与特长, 每个学生都有其闪光点, 为此,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因材施教, 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 而不是统一规格、统一标准的机械零件, 因此, 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具体实践中应该把握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使我们的学生获得各自需要的发展。

四、鼓励大胆创新, 体验成功的快乐和喜悦

教师要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 不唯书, 不唯上, 鼓励学生发表与众不同的看法和见解。比如, 在教授名词性物主代词和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的相互转换时, 学生做题很容易出现错误, 如“This is his pen.一句转换中, 我们观察到一名学习较差的学生很快就做对了, 我问他有什么窍门, 他拿笔在划了一下, 即出现了下面的句子:“This is his pen.This pen is his.”这就是窍门, 我当即让他让他到黑板上, 把做题的窍门告诉了大家, 使那些不懂的学生茅塞顿开。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句型都是这样简单地划一下, 也不可能把这种做法当做一种规律, 但是他这种敢于创新的精神赢得了教师的表彰, 赢得了学生的热烈掌声。

我们知道“失败是成功之母”, 但是一个人如果时常体验到的是失败的痛苦, 那么这个人就会丧失信心, 放弃努力。而我们教师应该做到的是让学生获得自信的明灯。所以, 在教学中, 教师要不断地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喜悦。

课堂互动教学论文 第8篇

一、引发情感, 奠定师生对话基础

在新课程教学中, 课堂互动是重要而有效的组织形式, 是师生、生生之间共同探讨、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的有效教学方式, 如此师生才能沟通情感, 交流思想, 补充思维, 既突显学生主体地位, 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 也突显教师的引导与合作作用, 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促进教学相长, 让课堂充满生命力与创造力。另外, 由当前初中政治教材来看, 沁人心脾的是浓浓的清新自然的是生活气息, 按捺不住的是让人跃跃欲试的探究欲望, 将三维教学目标紧紧融合起来。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将“教本”创造成“学本”, 采取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 实现有效互动对话, 让课堂焕发生命与活力。

首先, 巧设教学情境, 引发学生情感, 激活经验知识, 使其主动参与, 交流讨论, 相互沟通, 相互促进。如采用多媒体、动画、故事等辅助手段, 设置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 吸引学生注意, 引发学生情感, 使其主动参与。其次, 给学生说话的空间与时间, 并尊重学生的多元理解与看法。如教学《面对诱惑, 学会说“不”》的第一框:“正确对待从众心理和好奇心”时, 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有关情境,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 认识从众心理。另外, 采用多样教学形式, 营造平等、民主氛围。在政治课堂教学中, 如果教学形式滞后单一, 无疑会让人感觉枯燥乏味, 昏昏欲睡。而如果教学形式与方法灵活多样, 就能给学生几许神秘感、新鲜感, 将学生牢牢吸引过来。如此, 师生才能展开对话、互动, 并乐此不疲。如教学《长大的感觉》时, 整合运用讲授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角色体验法, 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主动参与交流对话活动, 感受长大的感觉, 明白青春期的矛盾与问题, 初步学会处理成长中的一些困惑与烦恼。

二、激励唤醒, 架起师生交流桥梁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慧指出:“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另外, 爱因斯坦也曾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 应当始终放在首位, 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本身放在首位。”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 教师不能只侧重知识教授, 还需要关注学习主体, 运用多种手段与方法激励、唤醒与鼓舞学生, 让他们形成主体意识, 增强学习自信, 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首先, 站在学生角度想问题, 信任他们, 给他们自由发展空间。有人说, 教育的使命在于让每只鸟儿歌唱, 让每朵花儿开放。而若实现上述目标, 需要打破“教师权威”, 不束缚学生, 让他们快乐而自由地发展, 教师充当好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角色。这样, 师生关系会更融洽, 课堂才有互动交流的可能。其次, 关注差异, 赏识学生, 发掘每位学生的闪光点, 鼓励并唤醒学生的学习潜能, 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成功的喜悦, 增强学习信心。如教学《和父母平等沟通》时, 教师需要由学生认识水平、认识规律、生活经验等实情入手, 选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内容与方式, 设计梯度性、层次性问题, 组织独立思索、探究、合作等活动。比如现场采访:逆反心理的表现;积极探究:逆反心理的成因;身临其境:逆反心理的危害等, 让各层次的学生都有自我表达与展示的机会, 实现师生、生生互动。另外, 多点宽容, 多点爱, 沟通师生情感, 消除师生隔阂, 拉近师生距离, 学生自然会主动融入课堂活动, 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 形成思维交锋, 激活课堂。

三、巧设问题, 搭建师生互动平台

在课堂教学中, 师生互动并非凭空而进行的, 需要以一定的话题与问题为载体。当然, 交流探讨的问题除了教师提出之外, 还可以是学生因质疑而提出的问题。但在初中政治教学中, 由于学生知识思维发展不完善, 知识与能力有待提高, 加之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因此需要教师启发诱导, 让他们形成问题意识, 敢于并善于提出问题。

课堂互动教学论文 第9篇

一、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当前中小学校新型课堂教和学的关系中, 师生关系不再是命令和服从的关系。美国教育学家罗杰斯就曾经说过:“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 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有助于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 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积极主动并愉快地学习。那么如何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呢?

首先, 真诚相待是建立融洽师生关系的基本原则。真诚是为人处世的准则, 融洽的师生关系更需要真诚。教师应以一颗真诚待人的心认真对待学生的学习生活, 不矫揉造作, 不歪曲事实, 不因学生成绩的好坏而出现双重标准。英语教师作为学生的课任教师, 应积极主动地关心学生, 真心实意地爱护学生, 宽容有度地理解学生,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帮助学生, 赢得学生喜爱, 逐步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其次, 诚实守信是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师生的关系, 英语教师要切实做到言必行、行必果, 答应过学生的事就一定要做到。千万不要轻易承诺, 若实在是做不到也要真诚地向学生道歉, 做自我批评, 用信守诺言来争取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精心备课是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必要准备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滴水, 教师要拥有一桶水。”英语教师要上好一堂高效英语课, 除了平时日积月累所掌握的知识外, 课前备课也是十分必要的, 这对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至关重要。英语备课主要包括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

一是备英语教学大纲。英语教学大纲是编写教材的依据, 是英语教师教育教学的依据, 是学生学习的依据, 也是考核的依据。教师要高度重视大纲的学习, 认真钻研教学大纲。

二是钻研英语教材。英语教师在钻研大纲的基础上, 应通过通读, 熟读来钻研英语教材, 明确每单元、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只有全面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才能提升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三是全面了解学生。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了解学生是英语教师上好一堂高效英语课的重要前提。只有了解了学生才能做到因材施教。英语教师应分析学生、了解学生, 充分体现学生课堂上的主体性, 提倡让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自主实践, 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提倡英语课堂教学师生之间的民主性, 尊重学生的个性。

三、优化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主渠道

英语课堂教学就是在既定的教学条件下, 探索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 使教师和学生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既能发挥教师的专长, 又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不难发现,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中之重。

一是科学导入新知识。英语课堂导入有开门见山导入法、讨论导入法、游戏导入法、视频导入法、图片导入法、歌曲导入法、温故知新导入法等方法。教师导入方式应注重多元化, 要遵循几个基本原则:要做到导入生动有趣, 切忌刻板乏味;要紧扣主题, 切忌随心所欲;要引入思考, 切忌机械灌输;要简洁明了, 切忌拖泥带水。

二是有效地构思设疑。中小学英语教材大部分都贴近生活实际, 比如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4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英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学生上学的交通方式、交通路线, 灵活运用课堂所学深入探讨各自上学的路线、方式、时间等。实践证明, 英语教师通过积极创设各种问题情境, 善于贴近生活来设疑, 大胆鼓励学生踊跃参与并大胆表达, 营造一种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让学生轻松掌握英语课堂教学的内容。

三是创造性课堂设问。有效的英语课堂提问是优化教学内容, 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教学手段。英语教师创造性地课堂提问通常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内容具有针对性, 难度适当和角度新颖等, 用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有的放矢地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方向, 突出英语课堂教学难点和重点, 并在众多的语篇信息中有目的地发现问题, 调动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优化教学环节, 实现师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对学生的表现, 教师要用到“good”“very good”“excellent”“wonderful”等词语来鼓励或评价学生, 这些常用的褒奖用词在教育教学中会发挥一定的作用。

四、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反思是提高英语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 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 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 甚至有所滑坡。”由此可见, 英语教学反思对于英语教师来说, 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进行英语课堂教学反思呢:

一是全面总结英语课堂教学的成功之处。一堂英语课上下来, 英语教师应以教学札记的形式及时详略得当地记录下来, 以供日后教学参考。这些教学反思主要包括:英语课堂新知识的导入是否顺理成章, 做到了承上启下?教学板书设计是否条理清晰, 让人一目了然?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设计是否合理?做到了深入浅出?教学方法是否科学有效, 让学生易于接受, 学生课堂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 课堂气氛和谐活跃;学生英语思维和创新能力是否得到提升, 教学效果好, 以及反思教学目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是否真正达到了预期目的。通过这些全面反思和认真总结课堂教学有益做法可以使自己真正主导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 提高英语课堂教学工作的目的性、创造性和有效性。

二是深入查找英语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英语教师既要在全面总结课堂成功之处, 又要认真查找到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 从正反两面来提高下一堂英语课的教学效果:一是教学设计是否合理?二是预期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三是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是否调动起来了?四是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是否优化高效?

三是及时捕捉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灵感。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随着对英语新知识点的传授和与同学们的教学互动, 偶尔会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教师应及时利用课后教学反思捕捉记录和把握关键, 为日后类似的教学设计锦上添花。

课堂互动教学论文 第10篇

一、明确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

教学目标可以指导教师的教学策略选择。制定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前提, 是具体实施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具体化, 明确的教学目标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有促进作用。一节语文课上得是否成功, 是否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目标的确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全面、准确、具体、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确定阅读教学目标的依据是课程标准 (教学大纲) 、教材和学生学情。我在教学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八单元的文章《二泉映月的诞生》一课时, 制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 查阅了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要想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在本课教学中必须要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文中的感人词句。了解《二泉映月》这首二胡曲的诞生过程。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的艰辛历程, 敢于同命运抗争, 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通过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分析,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所以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文中的感人词句。进行想象补白写话训练。3.了解《二泉映月》这首二胡曲的诞生过程。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的艰辛历程, 敢于同命运抗争, 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为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注重学习过程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会学生学习”是教学的根本。传统教学重视教的过程, 忽视学的过程, 只重知识传授, 忽视学生情感领域、技能领域的发展和提高, 缺乏对学生的情感渗透, 一些教师备课专备课本知识, 没有针对班级学生的个性特点, “备学生”欠缺, 把自己完全置于教师的位置去备, 不了解学生的接受情况, 不能做到因材施教, 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好。在新课程改革中, 作为教师更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备课时, 自己应先思索所备知识的深意。教师备课内容要达到让学生容易接受, 乐于接受的程度, 就要选择一种让学生兴趣点达至最高的教学方法;教师不能只是一味备课本, 要做到教材内化到自身头脑中, 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在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 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能力。只有注重学习过程, 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三、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最佳方法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一种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人们探索知识, 认识事物的意识倾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是有效开展教学活动, 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1创设情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伊始, 教师要实施导学, 将学生散放的心吸引到课堂学习目标上来。成功的导入, 能够使学生尽快进入愉悦外情绪状态, 把学生带入思维和兴奋之中, 为教学过程创造最佳的时机。例如教学《二泉映月的诞生》一课时, 可以这样导入, 播放二胡曲《二泉映月》你们喜欢听音乐吗?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著名的二胡曲。听了这段音乐你有什么感受?这首曲子就是凄美哀婉的传世名曲——《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是怎样诞生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二泉映月>的诞生》。这样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为课堂教学渲染了氛围。2、鼓励学生反复诵读。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一个“读”字, 在课堂设计中, 是大有文章可做的。比较容易把握的文章, 可让学生自己朗读, 较难把握的文章, 可由教师示范朗读。比如教《<二泉映月>的诞生》一课时, 我先用二胡曲《二泉映月》作铺垫, 然后饱含深情地示范诵读, 抒情的曲子如溪水般缓缓流淌着, 同学们沉静在对阿炳的同情与敬佩之情中, 这样唤起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朗读可以采用多种形式, 比如师生对读, 学生轮读, 小组分读, 个人朗读, 分角色演读, 全班齐读等。其实, 无论采用怎样的形式, 目的都是要更好地把学生带入情境, 让其在诵读的过程中真正地体会到文章的精妙之处, 进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3、课堂提问要有效。“提问”是牵引学生思维的一个重要工具, 只有善问, 有效地提问才可以有效地触动学生的思维, 让其调动所有的脑细胞进行思考。在教学三年级上册《掌声》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说说小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哪个词或是那个句子中看出来的。英子是那么忧郁, 那她后来变成了一个怎样的人呢?是什么原因使小英有了这么大的改变呢?她为什么要犹豫?如果你是此时的英子, 你是怎样的心情?这一次掌声带给了小英什么?第二次为什么又响起了掌声?这回的掌声还只是鼓励吗?这些问题的设计层层递进, 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果。

课堂互动教学论文 第11篇

反思教学实践中的“心中有学生的精讲精练”,我认为:

一、转变教师角色有利于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

一节英语课,即使备课和学习方式相当完美,如果学生始终处于被操纵的状态,那这节英语课也顶多是老师精心导演的木偶戏,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十分顺畅,而学生却收效甚微。随着英语教学的深化改革,教学思想的改变,教学观念的更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课堂活动已逐渐形成。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听、说、读、写、译、练。教师是传授知识的输送者,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巧设问题,帮助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组织学生进行有关重点部分的讨论,创造出一种宽松的气氛,让学生每节课都真正的学有所得。有效的英语课要求教师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中走出来,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主动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权利还给学生,把伙伴还给学生,把思考的空间还给学生。学生能说的,教师决不代替;学生能发现的,教师决不暗示。教师要学会放心地退出去,适时地走进来,努力做到:知识让学生去构建,问题让学生去发现,思想让学生去表达,思维让学生去创新。教师若能始终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去思考教学,学生才会以主人翁的姿态去有效地实现自身的发展。

二、注重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与学生学法的指导

英语学习除了要培养学习兴趣外,还要培养学生良好地学习习惯及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在英语学习起始阶段,教师要坚持从“严”字上狠下工夫且要明确要求,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培养学生勤学好问,大胆开口的习惯;培养学生正确朗读、熟读、快读和背诵的习惯;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培养学生勤动笔做笔记的习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培养学生善于总结归纳的习惯;培养学生敢于、勤于提问的习惯等。当然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会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英语教学也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率。达尔文曾说过:“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就象有了‘金钥匙,能打开知识的大门,我们教师一定要把这‘金钥匙教给学生。”在教学中,我常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如在教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的人称变化时,归纳为七个字“一主,二宾,三不变”,并让学生通过练习理解什么是“一主,二宾,三不变”。这样在理解的基础上更有利于记忆。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教学模式的创新

课堂互动教学论文 第12篇

一、尊重中学生, 使之树立自尊、自信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认知、情感、技能三个领域, 当中比较重要的就是使初中生树立起自尊和自信。一位著名意大利教育家曾说过初中生不能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 而应该是培养他们主动学的能力。并且初中生发现自我的重要因素就是他们自身情绪的控制和学习主动能动性的培育, 我们初中政治教师要通过对学生情绪的调控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学习目标, 帮助初中生树立起自尊心、建立起自信, 从而使他们能够以一种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去。随着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改革的深入, 新课程标准广泛实施, 它明确指出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我们作为课堂的指导者要用动态的眼光关注每一名初中生, 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必须考虑初中生个性特征, 争取做到各尽其才, 并且我们更应该切实关注每一位初中生的人格, 充分考虑到初中生的个体上的差异与不同。我们的政治课堂不只是一个传授思想品德知识的阵地, 更应该是一个传递关爱的地方, 但初中生在课堂期待的不只是求知、解惑, 更渴望获得来自我们无私的爱。所以我们教师对待每一位初中生都要富于最无私的关爱, 我们要用那宽广、无私的胸怀呵护每一位初中生。因为只有让他们感受到那种无私的爱, 才能使他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人生的伟大;因为只有爱, 才能为充分发挥初中生的潜质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进而使他们变被动学为主动学, 使他们爱学、乐学。

二、激发中学生学习兴趣, 使之感受成功

兴趣是营造一个高效、愉悦、优秀的课堂氛围的重要条件之一。针对初中政治学科的课堂教学特点, 我们政治教师在准备课堂教学时就要充分考虑不同的、有效的教学方法, 充分激发初中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这就要求我们初中政治教师摒弃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 做到各尽其才, 适时适度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 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 采取先进、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使它能够更高效地调动初中生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使初中生由以前的被动学变为现在的主动学, 以期达到我爱学、我要学的学习境界。

每个人都会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得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人生需要, 成功和失败在中学生的心理上会引起与众不同的情绪反映。所以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 我们教师要更好地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 注意教学内容的难度和梯度, 教学内容的难度要难易适度, 要使大部分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克服困难, 完成教学任务。当他们取得了胜利时, 就会感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就会体验到一种经过自己刻苦努力而获得成功的无比喜悦。所以我们教师在组织教学时, 要精心设计, 要让中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这样他们就能够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情绪, 使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使之爱学、乐学。

三、积极倡导自主学习, 张扬学生个性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应该积极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因此, 在我们的政治课堂教学中, 就应该在每个教学环节上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张扬学生的个性, 努力促进初中生的茁壮成长。要营建高效、良好的课堂教学动态氛围, 我们初中政治教师就必须充分尊重初中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体现初中生个性, 唤醒他们自我意识, 发展他们的潜质。作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师, 我们应该承认他们的个体差异,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名学生的个性特点, 让他们扬其长, 避其短, 努力促使他们能够在课堂上实现自我认知、自我提升, 同时我们要及时给予总结、赞扬, 这样就会不断使初中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和自我发展的原动力, 从而促进和谐、有效课堂教学动态环境氛围的营造和生成。

四、积极倡导合作、探究, 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每个人的心理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心理需要, 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究者、开拓者。而在中学生的精神世界中, 这种需要显得尤为强烈。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 体现了我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求知感受与情感流露, 是教师、学生、课堂教学与环境之间的有机整合, 是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 是初中思想品德学习的优化。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时就应该确立不同的教学要求和目标, 在课堂教学环节的设置上也应体现这种差异性, 创造更多的参与机会, 让他们更多地体会到实现自我的满足感和成功感。当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进入到合作学习这一教学环节时, 中学生之间的人际沟通就会形成多方面的信息互动, 随着课堂学习的不断深入, 他们以自己已经具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 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整合、理解, 构建起属于自己的新知识, 于此同时就会产生新的疑问。这时,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该适时介入, 并加以指导, 引导学生们在个体化、多元化解读的基础上, 正确理解把握有效信息。这样, 教师与学生之间、师生与教材之间就形成了平等对话交流, 这种新型的师生平等关系也就构建成了和谐、愉悦、有效的情动态教学环境。

上一篇:河南坠子下一篇:焦油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