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2.0范文

2024-07-25

Web2.0范文(精选12篇)

Web2.0 第1篇

一般来说Web2.0是相对Web1.0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Web1.0的主要特点在于用户通过浏览器获取信息。Web2.0则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 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 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

所谓网站内容的制造者是说互联网上的每一个用户不再仅仅是互联网的读者, 同时也成为互联网的作者;不再仅仅是在互联网上冲浪, 同时也成为波浪制造者;在模式上由单纯的“读”向“写”以及“共同建设”发展;由被动地接收互联网信息向主动创造互联网信息发展, 从而更加人性化!

2 Web2.0所包含的技术

常见的Web2.0是由Blog———博客、Podcast———播客、Wiki———维客、威客、网摘、Diigo———网上标注书签、SNS———社会网络、P2P———对等联网、IM———即时通讯等技术组成。

Blog博客即“网络日志”, 也称为个人在线日记, 您可以在其中迅速发布想法、与他人交流以及从事其他活动, 而且所有这一切都是免费的。从心理学角度考察, 由于工作生活的艰辛, 人们往往有着情感上的双重需要:宣泄与认同。BLOG以个人出版物的形式来到身边, 关怀他 (她) 们的精神生活, 欣赏他 (她) 们的研究成果与思想交流, 倾听他 (她) 们的人生故事与心灵絮语。博客的精髓就是把个人的所感, 所思, 所想, 加以整理、发表, 共享, 即把自己的岁月变成作品, 沉淀思想瞬间的精华, 并从阅读和反馈中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常见博客网址:新浪博客、搜狐博客、网易博客、教育博客、博客网、学生博客等等。

Podcast———播客, 用户能够方便地获取最新上传的音频、视频资源, 还可以将这些资源下载到自己的播放器里随身收听。更有意义的是, 你还可以自己制作声音节目、电视节目、并将其上传到网上与广大网友分享。如果说博客是新一代报纸, 那么Podcasting就是新一代广播”。播客的横空出世, 意味着网络日志从无声走向有声, 从文字图片的表达走向音频视频相结合的立体表达阶段。Podcasting也称“草根媒介”, 使用者不需要专业知识, 只要节目内容做得好, 就可以建立自己的“广播台”, 人人可以做节目, 人人可以当明星。常见播客网址::爱播网、网友天下、爆米花网、我乐网等等。

Wiki———维客, 是一种多人协作式写作的超文本系统。wiki可以让大家共同修改网页, 以实现知识的完善和经验共享。Wiki的精髓就是:开放:社群的成员都可以创建、修改、删除页面;合作:Wiki是一个协作共创系统, 要求社群的成员具有合作精神;平等:社群中的成员都是平等的, 每一个成员都有相同的责任和权利;共创:要求成员积极参与, 共同创作, 实行分工合作完成某项任务;共享:系统内页面的变动都可以被访问者以及社群的每一个成员所共享。常见维客地址:网络天下、维库、天下维客、华容屋等等。

威客是英文Witkey (wit智慧、key钥匙) 的音译。威客是指在网络时代凭借自己的能力 (智慧和创意) , 在互联网上出售自己的富裕工作时间和劳动成果而获得报酬的人。通俗地讲, 威客就是在网络平台上出售自己无形资产成果价值的工作者群体。常见的威客网址:百度知道、爱问知识人、雅虎知识堂、有问必答、威客中国等等。

网摘又名网页书签, 其英文名是Social Bookmark, 网络书签不仅可以自己查阅, 也能供别人查阅, 所以称为“社会化书签”。网摘是一种服务, 它提供的是一种收藏、分类、排序、分享信息资源的方式, 由于网摘具有较大的共享性, 大家在阅读网摘的同时可以间接为来源网站带来流量。通俗地说, 网摘就是一个放在网络上的海量收藏夹。网摘将网络上零散的信息资源有目的的进行汇聚整理然后再展现出来。网摘可以提供很多本地收藏夹所不具有的功能, 它的核心价值已经从保存浏览的网页, 发展成为新的信息共享中心, 能够真正做到“共享中收藏, 收藏中分享”。常见“网摘”网站网址:新浪Vi Vi收藏夹、网络书签、Digg、百度搜藏、图书漂流网、英语网摘等等

SNS———社会性网络服务, 专指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例如校内网、专业人士的圈子、虚拟世界等等。在社会性网络的平台里, 用户可以描述自己的兴趣、爱好, 并交友、加入感兴趣的圈子。

即时通讯 (Instant Messenger, 简称IM) 软件可以说是目前我国上网用户使用率最高的软件。聊天一直是网民们上网的主要活动之一, 网上聊天的主要工具已经从初期的聊天室、论坛变为以MSN、QQ为代表的即时通讯软件。大部分人只要上网就会开着自己的MSN或QQ。

3 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我们可利用博客使教师养成教学反思和教学再设计的习惯, 形成教师同盟, 进行课堂教学的辅助管理, 家校联系, 班级管理等等。我们也可利用播客将教学过程录制下来, 发布和共享教育视频资源, 方便学生反复学习, 以增强学生对其的理解。我们还可以利用维客作为教育信息源、专业学科的百科全书、学生作业提交平台、网上合作写作等等。当然我们也可利用网摘创建一些资源库方便学生学习。对于社会性网络服务, 我们知道Second Life中有各式各样的教育实验, 我们可以利用它开展一个虚拟的夏令营, 让更多学生参加一个互动的体验性学习。

既然Web2.0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太多的变革, 俗话说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织网, 那就让我们体验更多的可能性吧, 记住世界因你而精彩!

参考文献

[1]WEB2.0, 新一代的互联网[EB/OL].http://www.newnew.cn.

[2]网摘[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7771.html?tp=0_11.

[3]播客的传播特点与社会影响[EB/OL].http://www.qnjz.com/xmt/200902/t20090203_4258369.htm.

[4]尚琼, 徐晓雄, 师庆良.Web2.0技术及其在教育教学中应用[J].中小学电教, 2009 (1) .

浅谈Web2.0媒介 第2篇

Web2.0应用,如博客、播客、维基、社会化书签、RSS、SNS等,正在被公众所认知和使用.Web2.0是网络时代的一次升级.从网络技术和传播应用的`角度,对Web2.0功能、模式和意义上作以阐述,给出了直观和清晰的认知和理解,有助于更好地使用Web2.0.

作 者:解忠武 赵正青 彭传江 XIE Zhongwu ZHAO Zhengqing PENG Chuanjiang 作者单位:解忠武,彭传江,XIE Zhongwu,PENG Chuanjiang(黑龙江省电力科学研究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赵正青,ZHAO Zhengqing(同方知网技术有限公司,北京,100084)

Web2.0版主妇 第3篇

《全职太太,你敢当吗?》——伊如新怀着纠结的心情在一个女性同城论坛上发出征询帖。很快,帖子引起热议,被论坛编辑首页置顶,不到半天时间就收到417个回复。大部分回复的女网友都怀揣着同样的纠结心:事业与家庭,到底如何平衡?

伊如新是典型的“三高”女性:高知、高薪、高龄。30岁事业稳定后她才生下儿子,一直请母亲帮忙照料。最近一个时期母亲的健康状况亮起红灯,伊如新一边跑医院一边要接送上幼儿园的儿子。突然陷入家庭生活的奔波中,上司虽然照顾,但同事间已有微词,年终的一次升职机会也因此错过。

面对职场多艰、家庭责重,伊如新产生退居家庭当主妇的想法。

与许多职业女性相同,伊如新从来没有学过“如何当好全职太太”这一课,她最担心的是自己会因此变成一个“没有社会价值的人”。FT中文网特约撰稿人陶太的文章《中国全职太太平民化》说中了伊如新的心结:“理论归理论,现实归现实,纵使队伍不断壮大,中国全职太太还是进不了主流社会,甚至过不了自己这一关,很容易为自己没有奋斗而充满了罪恶感。”她在另一篇文章《全职太太的第二职业》中说:“其实纵观全职太太的第二职业,鲜有人的收入能够养活自己,只能买买花戴,与其说是贴补家庭,不如说是心灵安慰剂,害怕自己失去谋生的能力。”这位陶太以自己的经验,用主妇特有的角度分析了女性在人生的一个时间段遭遇到的难题。

这种在网络语境中带有身份特征的话语,因网络传播的便捷,内含的问题迅速成为聚焦点。

伊如新的一句“全职太太,你敢当吗?”发生在现实生活中,只能引起身边的亲友对她个人的关心,而在网络中,她的“求助”引起为数众多纠结于相同处境的女性共鸣。主妇在生活中遇到的类似问题投射到网络上,令那些与重大的国计民生问题相比不过是散碎的芝麻绿豆,汇集成“芝麻园”,形成“主妇力量”,引起社会的关注或重视。

煮妇的私人舞台

李维完成了一桌精美的晚饭。丈夫狼吞虎咽地吃完,拍拍肚子抱着笔记本躺到沙发里上网去了。李维看着只剩残渣的汤盅,默默地开始收拾。那道蟹味菇竹笋鸡汤是她精心挑选了鲜竹笋、鸡肉,耐心地用去三个小时慢慢煲成的,却没有换来丈夫的一句评点。

“美食应该是能够在味蕾中深埋下记忆的。一个女人在厨房构筑起的独特味道,就是这个家庭最幸福的标签。”正因为有着这样的想法,李维才会酷爱下厨,每日绞尽脑汁创新花样。可惜她的丈夫是那种天生对吃饭没有要求的人,对他来说吃鱼翅和炒土豆丝其实没有多少区别。一道李维费尽心思做出的美味,在丈夫那里就像是牛嚼牡丹。李维只是在结婚的最初一段时间里通过询问收获了“不错”、“挺好”这样几个词,以后就再也没有得到丈夫的任何评论了。女可以为悦己者容,也会为悦己者厨。当她在厨房花费的巧妙心思得不到回应的时候,郁闷可想而知。

不过今天的李维没有太过失落。饭后,她坐在电脑前,在登录框输入“艾美”两个字。页面转换后,那个在厨房中有些小哀怨的女子消失了,另一个充满魅力的美食女神在网上出现了。当她把今天拍下的菜肴图片整理成文章上传到网上后,立刻收获了众人的赞扬。读着无声的追捧文字,坐在电脑前的她嘴角浮现出自信的微笑。

当李维偶然中发现网络上的美食社区并尝试将自己的烹饪心得贴到上面后,意外地很快找到了众多的同好,而每一次她在厨艺上的巧思更是引来积极的回应与讨论。为了更好地展示自己的作品,李维买了一台单反相机,开始学习如何拍摄出漂亮的菜肴。找到了能够展示自己厨艺舞台的李维成为小有知名度的厨艺达人,拥有不少的粉丝捧场。“这是属于我自己的一个私人舞台,在这里我找到了更多的人能一起欣赏我努力的成果。”她有了继续在厨房创造美食的快乐动力。客厅里那个抱着电脑的男人,是这个快乐中的一点小遗憾而已。

烹饪,旅游,手工……各大门户网站上的女性版块引起了商家的巨大关注。像李维这样拥有一定影响力的达人,会接到厨具、餐具、调味品等一众厂商的邀请。曾经困顿于家庭的女性,通过网络改变了自己的世界,也一点点改变这个世界。

网络版“双面胶”

搜狐BBS、天涯社区等诸多网站里,受女性关注的论坛是“婆媳关系”。比起六六的《双面胶》,论坛里的故事更生活,也更精彩。

2008年,一名女子因产后抑郁轻生的帖子引发了社会大讨论,央视对此事进行了报道。轻生的女子是生活在城市的独生女,产后到农村的婆家调养。婆家“坐月子”的习俗令她难以接受。生活上的差异加大了婆媳间的沟通障碍,最终导致她重度产后抑郁选择了轻生。原本发生在两个家庭中的不幸通过网络的传播,在社会上引起极大的关注,议论声中不乏深刻思考城乡婚姻问题的冷静声音,同时也引起了人们对女性产后抑郁群体的高度关注。

李琳怀孕后从网上分享了许多育儿知识,还根据网友的帖子准备了“备孕包”,其中的大部分是网购的。婆婆看了她准备的东西,感慨有些自己从来没有看到过。慢慢的,婆婆在她的影响下喜欢上了网络。李琳教会了婆婆如何在网上购物、聊天、玩游戏。她把自己的备孕心得、与婆婆之间的“一地鸡毛”写成趣事,精心搭配上图片上传到网络,将网友的跟帖与婆婆一起分享。

上传初期即“引爆”网络,接下来的日子里被无数的婆媳“接力”传递的经典帖“最牛婆婆写给未来儿媳的一封信”,内容精准、犀利:经济问题;房子问题;日常相处关系问题;日常生活问题;孩子问题;两家相处问题。“我们辛苦大半辈子,挣得足够我们的开销了,在这一点上不劳你们费心。我们会把遗产放在儿子和孙子的名下,当儿子不在世而孙辈未满20岁时,这部分资金将由专人托管,并有律师监督,你将不会有机会接触到我们的资产。”“你们居住的房子我们会提供,保证商品房,三环以内,130平方米以上。房子的购买在合理的价格范围内尽量以你们的意见为主,但是房产证上将不会有你的名字。……”百度文库推荐说:“在家庭中,矛盾和冲突最常见的出现在婆媳关系上。婆媳不和是不少人提起就摇头叹息的问题。信中提到婆媳今后相处的六大问题,绝对无敌啊!” 这封近乎与每一位女性当下或未来相关的“信”,几年后的今天依旧占据诸多网站。

Web2.0时代品牌危机管理 第4篇

按照中国学者吴狄亚、卢冰的定义, 品牌危机是由于企业自身、竞争对手、顾客或其他外部环境等因素的突变和品牌运营管理的失常, 而对品牌整体形象造成的不良影响, 并在很短的时间内波及到社会公众, 企业品牌乃至企业本身信誉大为减损, 甚至危及企业生存的窘困状态。

在W eb2.0时代, 由于外部传播环境发生了变化, 危机的爆发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与过去相比, 当前的品牌危机无论是危机的兴起、扩散还是深化, 无不依托于网络载体, 其影响力更加深远。2008年以来, 企业及行业品牌危机频发, 如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丰田刹车门、王老吉含夏枯草、双汇瘦肉精、红十字会郭美美事件、三亚春节旅游投诉攀升、安信地板被爆甲醛超标, 以及光明乳业质量危机频发等, 上述事件引起了消费者的广泛关注, 导致品牌危机, 而这些事件的发生都与网络媒体的传播有关。

W eb2.0时代品牌危机的特征

1.突发性

在W eb2.0时代, 每个网民都可能成为消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 企业品牌危机的信息传播极快, 覆盖面广。危机产生后, 一般会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企业形象将严重受损, 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急剧下降。

2.蔓延性

由于企业产品和消费者的生活息息相关, 消费者对企业的负面新闻关注程度较高, 尤其是著名企业的品牌产品更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当企业的产品出现一些负面消息后, 在网络媒体的传播助力下会使负面的消息不胫而走, 甚至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进而导致品牌危机迅速蔓延并迅速升级。

3.破坏性

无论是何种性质的品牌危机, 发生后都会产生一定的破坏作用。体现在对产品销量、利润、股价、品牌信誉等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更严重的甚至导致企业的破产倒闭, 危及整个行业。如三鹿三聚氰胺事件引发了人们对国内整个乳品行业的质疑, 乳品行业面临严重的信任危机。并导致国外乳品联合涨价的恶果。由此可见, 在web2.0时代, 品牌危机对企业的破坏性更强。

品牌危机的成因

1.产品质量问题

产品质量出现问题导致品牌危机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1) 由于企业在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营销、储运等方面对质量的监督、把关不严, 引发质量问题。

(2) 由于设计或生产技术方面不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造成产品存在缺陷。以2008年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为例, 由于产品出现了重大的质量问题, 导致了全国多达29万余新生儿受害。这一事件发生后, 不仅三鹿产品销量急剧下降, 企业产品遭遇严重的信任危机, 而且全国乳品企业的信誉度急剧下降。

2.品牌营销策略失误

品牌营销策略失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品牌定位不准。一些企业设计的产品未充分考虑市场需求, 在生产前也未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 导致产品生产出来之后, 在营销过程中无法准确的定位消费群体, 更无法有针对性的开展营销活动来赢得消费者。这不利于培养忠实的顾客群, 更不利于企业的品牌效应的发挥。

(2) 品牌推广方式不当。企业在推广宣传品牌过程中进行虚假宣传、夸张宣传或代言人行为失误等方面。这些错误的营销方式会使消费者的忠诚度急剧下降。例如, 法国著名化妆品品牌D ior (迪奥) 的代言人莎朗·斯通对四川地震所发表的出格言论, 影响了中国消费者对D ior品牌的好印象, 破坏了产品的品牌形象。公司为化解品牌危机不得不与莎朗·斯通撇清关系。

3.媒介发布的不利信息

由于媒体发布的对品牌的不利信息而对品牌长期塑造的形象产生负面。在没有充分、正确了解企业品牌危机的情况下, 媒体如果发出不符合事实的报道会导致消费者怀疑产品、拒绝产品。例如, 如果出现了某企业有关人员的不当行为、财务问题、企业漏税等报道, 就会极大的影响消费者对该企业产品的信任。例如, 格兰仕微波炉对人体有辐射的报道虽然不属实, 但是一段时间内还是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情绪。

应对品牌危机的策略

1.品牌危机的预防

(1) 树立危机意识, 防患于未然。只有在危机发生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危机发生后才能有足够的信心来面对和化解危机。当前, 市场环境和市场竞争瞬息万变, 在企业中上至最高管理层, 下至各部门、各环节的全体员工都应有危机防范意识, 应该意识到品牌危机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存亡。企业应从各个层面向所有员工讲授危机与企业存亡之间的关联, 必要时可以人为制造危机, 创造危机场景, 注意培养员工的忧患意识及面对危机时的快速反应能力。

(2) 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和管理, 赢得消费者信任。只有生产出能够满足人们需求且质量合乎标准的产品, 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企业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形成系统的管理制度, 提升质量管理人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组织、分析、指挥、定价等实践能力, 使生产出来的产品从质量、价格上均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3) 建立品牌危机预警系统,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对于危机最重要的是要预防它的发生, 并建立危机预警机制。第一, 成立专门的品牌危机管理小组, 小组成员应由具有决策权的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组成, 一旦危机发生, 能够运用决策权和专业知识及时处置, 避免危机影响的进一步扩大。第二, 建立高度灵敏的信息监测系统, 注意监测国家方针政策变化、行业标准、市场状况、竞争对手、消费者等多方面的信息, 找出企业潜在的危机信号, 制定相应的调整对策。

2.品牌危机的应对

(1) 对危机做出及时的反应。企业一旦出现突发性的品牌危机, 第一, 应迅速对危机事件做出积极的反应, 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众说明企业已掌握的情况, 阐明企业处理问题的立场, 争取获得公众的信任。第二, 找出危机发生的根源并制定应变计划, 防止危机的进一步扩大。

(2) 积极地与公众进行沟通。品牌危机爆发后, 公众都将关注危机发生的原因, 此时企业要想取得公众的信任, 就必须坦诚地与外界进行透明的沟通。沟通的透明化有利于避免公众的猜疑, 增加公众对事件发展情况的了解, 防止负面消息的广泛扩散。第一, 企业应以诚恳的态度与消费者进行沟通, 及时安抚受害者, 尽量满足受害者提出的合理要求, 给予他们物质和精神上的必要补偿。第二, 要积极配合媒体的工作, 耐心的解答问题, 纠正不符合事实真相的传言, 引导有利的舆论导向。第三, 与政府及权威机构进行沟通, 争取得到这些部门的支持, 安定民心。第四, 及时地进行企业内部的沟通。要搞好内部公关, 向员工传达实际情况, 争取内部员工的理解, 调动员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使企业上下一心合力化解危机。

轻松实现web2.0渐变效果 第5篇

先来看看效果:

做法如下:

1.用矩形工具画一个长方形按钮。

2.添加样式-->渐变叠加-->改变左边滑块的颜色值(这个颜色你自己选,注意如果你选的颜色的H S B中的B的值大于84,则用于右边滑块)

3.改变右边滑块的颜色值(同样输入左边的那个颜色)-->别动,关键就在这步,

将这个颜色的值的H S B属性中的B的值加上16!

4.添加样式-->描边 色彩依然是渐变色的值。然后改变这个值的H S B 中的B的值减去8!

Web2.0的平民生活 第6篇

突破空间和地域阻隔——这可以说是网络对于商业最为基础的贡献。

有人说现在是互联网创业“最好的时光”。以互联网作为创业起步正成为不少人成就财富梦想的捷径。通过开办个人网站,几万元的成本就能将一个“想法”推入运行的轨道,而一旦被手握巨资的风险投资商们看中,“一夜致富”的财富神话就诞生了。

互联网10年光阴,经历了从“大亨”到“小K”的巨变,网络中前所未有的“平民化”、“生活化”气息,暗示了商业机会的降临。成本低,传播范围广,增长速度快是互联网的三大法宝;而计算机技术普及,市场空间巨大又为普通人参与互联网创业提供了现实可能性。从网络进入中国以来,现在无疑是互联网创业“最好的时光”。

这或许可以从侧面解释EBAY和阿里巴巴成功的原因。在这些电子交易平台上,你可以拥有一个虚拟店铺,店铺的主人只要顾及进货和销售两个环节而已,没有寻找商铺、装修和实际经营的烦琐。更重要的是,你在网上打出一条广告,其受众可通达四方,你甚至可以在上海接待一位纽约的客人,这在过去几乎难以想象。突破空间和地域阻隔——这可以说是网络对于商业最为基础的贡献。

知道电影《无极》的人恐怕没有人不知道“一个馒头的血案”,这段揶揄《无极》的搞笑短片最早就是在“土豆网”上被广为传诵的。“让草根成为网站信息的产生者”,是近年来互联网行业的主流思潮。

和过去门户网站主要提供资讯的做法不同,从2003年开始,“生活化”开始成为新一轮互联网风潮的“座右铭”。网络上出现了更多的、着眼于满足我们现实社会需求的服务。于是,一个新的词汇——Web2.0开始被广为传诵。EBAY、博客、交友网站都是最典型的Web2.0网站,通俗地说,Web2.0就是让草根阶层成为网站信息的产生者,这种形式让网民从“信息接受者”转变为“信息产生者”,普通人因此有了发言的权利。这可能也是Web2.0网站获得草根网民极度追捧的原因。当然,从网站经营来说,这同时意味着无限商机。

“商店要开在人气旺的地方才能赚钱,互联网也是一个道理,人气一旦旺起来,网站就有很多赚钱的方式。比如在‘一个馒头的血案’中土豆网就尝试在短片中加入了广告。”某位互联网人士认为,风险投资基金上个月之所以向土豆网投入850万美元,人气旺是最主要原因。因为当时,土豆网其实并没有实现盈利。

另一个典型的Web2.0网站就是豆瓣网。网站介绍中的这段对话完全显示了Web2.0的特色:“豆瓣没有编辑写手,没有特约文章,没有600行的首页和跳动的最新专题,豆瓣的藏书甚至没有强加给你的'标准分类'。这里所有的内容、分类、筛选、排序都由和你一样的成员产生和决定。给的一本书一个'有用'评论,它的排位会自动上升。贴‘我女儿的最爱’给一本书,它会在整个网站的标签分类中出现,豆瓣相信大众的力量、多数人的判断和数字的智慧。”

WEB2.0的理论研究 第7篇

“WEB 2.0”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在O'Reilly出版社和Media Live举办的一次国际会议的头脑风暴中。O'Reilly出版社总裁Tim O’reilly认为WEB 2.0是一种新的理念, 在《什么是WEB 2.0:下一代软件的设计模式和商业模型》[O'Reilly, 2005]一文中, 他概括了WEB 2.0所代表的下一代软件的特征:

1. 互联网作为平台;

2. 利用群体智慧;

3. 数据是下一个Intel Inside;

4. 软件发布周期的终结;

5. 轻量型编程模型;

6. 软件超越单一设备;

7. 丰富的用户体验。

文中还绘制了一张WEB 2.0的观念关系图。在图1中, 以WEB 2.0为核心, 对Web2.0中的各种原则、特征、理念进行了综合。图的中心部分给出了WEB 2.0的战略定位, 把WEB作为平台以及让用户自己控制自己的数据等;并列举了WEB 2.0商业模式的核心竞争力, 包括是服务而不是打包软件、参与体系、高成本效益的可伸缩性、复合数据源和数据转换、软件高于单一设备层、利用集体智慧等。

图的上部是代表性的具体系统实例及特征设计, 包含:Flickr和del.icio.us中相对于普通分类的自由标签设计, Gmail和Google Map中的AJAX设计带来的丰富的用户体验, Google上的Page Rank、eBay中的商务声誉等社会评价系统中的群体参与的评价计算, Google Adsense中体现的用户自服务和“长尾理论”, Blog系统中的自己控制参与而不是出版, Wikipedia中体现出的对用户根本的信任, BitTorrent中的完全去中心等。

虽然Tim O’reilly的理论有助于我们全面地理解WEB 2.0, 然而却不能使我们很清晰地界定WEB 2.0。为此, 我们要进一步深入地研究WEB 2.0的特征属性。

二、WEB 2.0的特征属性

2005年, Brandon Schauer在其《Crucial DNA of Web 2.0》[Schauer, 2005]一文中, 发布了对WEB 2.0特征属性研究极其重要的“WEB 2.0的特征分析图谱”。图谱以时间维度通过对各个时期WEB典型应用的特征分析, 总结出WEB 2.0两大类关键的特征属性。

首先是描述WEB 2.0基础特征的“基础属性”, 包含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投入商业化运作的与WEB 2.0相关的网络应用属性, 也有人称之为“商业化属性”。亚马逊利用“长尾理论”获取优势, eBay利用“病毒式传播”创造多对多市场, 早期Blogs通过个人写作产生价值。这三个典型的例子反映出了WEB 2.0应用的一些基础属性:

长尾理论——由美国《连线》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提出的网络时代兴起的新理论[安德森, 2006]。在互联网商务中, 由于关注的成本大大降低, 人们有可能以很低的成本关注正态分布曲线的“尾部”, 关注“尾部”产生的总体效益甚至会超过“头部”。

病毒式传播——依托互联网的互联特性, 利用用户自传播, 使网络应用像病毒一样迅速蔓延, 价值随着新用户的增长而成倍提升。

用户贡献——网络应用吸引用户参与, 主动为其贡献自己的内容, 最终实现整体价值的提高。

基础属性是WEB 2.0商业模式的重要部分, “重要但不充分”, 因为基础属性也同样包含于一些非WEB 2.0的网络应用中, 并且也不足以独自地充分创造WEB 2.0的新价值。

真正“引爆”WEB 2.0流行的价值, 是WEB 2.0应用所独有的“体验属性”。Flickr、Google地图、Wikipedia的独特体验, 使我们了解到一种新颖的方式, 即使用体验属性引起价值。这些体验属性包括:

分权——用户以他们自己的方式体验应用, 而不会遵照譬如公司这样的集权化模式。

共同创造——用户参与创造, 并传递应用的主要价值。

可再混合——创造出专门为用户定制的体验, 集成了多种应用和组织的能力。

新兴系统——在系统最底层的不断积累驱使了整个系统的形式和价值, 用户不仅从应用中获得价值, 而且从整体上也体现在应用从用户行为中继承了下来。

综上所述, 当体验属性和基础属性结合在一起、构成了WEB 2.0的时候, 伴随着快速成长的商业模式, 便产生了有价值的新应用。所以, 通过对WEB 2.0特征属性的研究, 就更容易理解WEB 2.0的含义, 及其成功的奥秘。

三、WEB 2.0:以用户体验为念

通过对WEB 2.0来源与特征属性的分析, 让我们深刻地了解到, WEB 2.0不是一种单纯的技术或是理论, 而是一种模式。有学者这样归纳这种模式:“WEB 2.0是以Flickr、Google等网站为代表, 以Blog、Tag、SNS、RSS、wiki等社会软件的应用为核心, 依据六度分隔、长尾、XML、AJAX等新理论和技术实现的互联网新一代模式。”

目前各种WEB 2.0技术的应用, 都是为了更好地提升用户体验。因为WEB 2.0以“人”为中心, 其核心是“用户体验”。RSS:用户只要知道信息源, 就可以定向获取信息, 信息更畅通, 节省了门户的中转过程;Trackback:用户知道谁在引用自己的信息, 能更多地引起讨论并发现志同道合者;Tag:用户添加分类更方便, 查找更准确;WEB标准 (CSS+XHTML) :页面加载速度更快, 方便用户访问;URL Rewriting:用户可以很容易记住网址, 方便下次访问;AJAX:大大提升用户体验的技术组合, 实现RIA最好的技术之一;wiki:用共同创作和链接方式, 让用户在一个地方了解到足够多的信息。

“Google斯巴达式的网站, 以精简的‘菜单’上线, 不收费, 不鼓励你流连忘返, 不用广告打扰你、不卖产品。设计的主旨是尽快让你查到信息链接, 尽快离开。”[罗耀宗, 2005]Google不重视用户?恰恰相反, 在各大网站拼命转型为门户的同时, Google却在搜索技术和用户体验上精益求精。在众多网站炫耀自身的WEB 2.0技术时, Flickr则专注于将技术、视觉平滑的整合在一起, 创造出极佳的用户体验。结果是, Google和Flickr依靠用户的口口相传, 在众多网站中脱颖而出, 远远超越了其他网站。

Google、Flickr等优秀WEB 2.0网站的成功, 都是归功于“以用户体验为念”, 甚至有人称WEB 2.0是“代指所有用户体验型的网络服务”。由此可见, 不管技术、应用、服务如何发展, “用户体验”都是备受关注的永恒主题。在具体的项目应用中, 我们要顺应着这个方向, 根据项目的实际需求选取WEB 2.0中的重要理论与技术, 来指导系统开发人员认识和理解WEB 2.0, 并将这些理论与技术完美地融合到系统之中。

四、WEB 2.0的软件架构

REST软件架构是当今世界上最成功的互联网的超媒体分布式系统。REST让人们真正理解我们的网络协议HTTP本来面貌, 它正在成为网络服务的主流技术, 同时也正在改变互联网的网络软件开发的全新思维方式。今天的微软已经应用REST并且提出把现有的网络变成为一个语义网, 这种网络将会使得搜索更加智能化。目前WEB 2.0的大多数应用都采用了以REST体系构架为主的WEB服务方式。REST软件架构是一个抽象的理念, 是一种实现WEB标准的行动指南。可以这么说, 利用任何的技术都可以实现这种理念, 我们所要遵循的是REST所精炼的关键原则。

原则一:全局标识原则。在Web中, 代表标识的统一概念是:URI。URI构成了一个全局命名空间, 使用URI标识你的关键资源意味着它们获得了一个唯一、全局的标识。

原则二:超媒体原则。这一原则在业界称为“超媒体被当作应用状态引擎”, 其核心包含“超媒体”和应用“状态”两个概念。超媒体, 即链接, 可以指向由不同应用、不同服务器甚至任何人提供的资源——因为URI命名规范是全球标准, 构成Web的所有资源都可以互联互通;应用状态, 服务器端为客户端提供一组链接, 使客户端能通过链接将应用从一个状态改变为另一个状态, 链接是构成动态应用的非常有效的方式。

原则三:标准方法原则。在WEB应用系统中, 使用标准的GET、PUT、POST和DELETE等标准方法, 使客户端程序能与你的资源相互协作, 资源应该正确地实现默认的应用协议。

原则四:多重表述原则。由于HTTP采取的方式是允许数据处理和操作调用之间关系分离, 所以针对不同的需求要提供资源多重表述, 以实现客户程序用一种有意义的方式与HTTP应用交互。

原则五:无状态服务器原则。REST要求服务器端不能保持除了单次请求之外的, 任何与其通信的客户端的通信状态, 以实现服务器的可伸缩性, 避免大量的客户端交互而严重影响服务器的内存可用空间的情况。

如果在设计应用程序时能坚持这些REST关键原则, 那就预示着一个使用了优质WEB架构的系统的形成。

五、下一代互联网模式

Google已经提出了WEB 3.0概念, 可以看出这个从2005年就吹响的号角, 在WEB 2.0日趋成熟的时代, 逐步拉开了序幕。代表下一代互联网模式的WEB 3.0是什么?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摸索, 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理解WEB 2.0的内涵外延和发展方向。

Google认为WEB 3.0有两个特征:一是数据和应用可以全部存储在网络服务端, 不再需要在计算机上运行;二是在任何一台电脑或终端上打开浏览器, 就能进入属于自己的世界。Google正越来越热衷于把微软的桌面软件移植到网上, 比如Google已推出的在线办公软件, 目前还传闻称Google可能研发在线操作系统。

不得不承认, Google已经从应用技术及用户使用方式上, 对WEB3.0提出了具体的实现目标。然而, 这里面还缺少了一个最重要的内涵概念——语义网, 未来的互联网络一定是“智能化的人与人和人与机器的交流”。就像某位美国计算机科学家所提出的, “WEB 3.0, 机器要思考”, 而不仅仅是简单地执行指令了。所以, 下一代的互联网模式, 一定是向着广域的、跨平台的、更加细分、更加专业、更加兼容的方向发展, 最终形成任意用户使用任意终端通过任意方式接入并共同经营的社会化语义网络。

摘要:“WEB2.0给互联网带来了一场充满活力和巨大冲击的革命, 随着WEB2.0的出现, 我们迎来了互联网又一个崭新的时代。”虽然针对WEB2.0的讨论掀起了阵阵热潮, 但WEB2.0始终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对于WEB2.0这种涵盖意义十分广泛的概念, 不同知识背景的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诠释和理解。

Web2.0时代的网络特征 第8篇

在Web2.0时代, 技术的问题正在逐步从技术本身得到解决。网络的匿名 制度是信 息虚拟传 播的基础 , 在Web1.0时代信息的传播遵循记者—编辑—发布的模式, 即传统的信息生产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网络取缔了现实空间中最主要的言论制约因素———出版者与作者的分离。这些就构成了网 络虚拟性 (看不见) 的技术根源, 在这样的网络中我们看到的是信息。Web2.0时代的信息传播就变成利用现代信息科技, 变传统的网络信息搜索为人找人、人问人、人碰人、人挤人、人挨人的关系型网络社区活动, 变枯燥乏味的查询过程为“一人提问、八方回应, 一石激起千层浪, 一声呼唤惊醒万颗真心”的人性化搜索体验。这种关系型搜索让信息查询变得更加人性化的同时也 让网络具有了可视化的特征。

2 传 播型网络向交流型网络的 转变

互联网是一个以信息交流为主要功能的信息传播型网络, 因此也就具有信息传播的一切特征。在Web1.0时代信息的生产没有脱离传统的信息生产模式, 即:记者—编辑—发布的模式; 但Web2.0却完全颠覆了这个模式, 麻省理工的《技术观察》称Web2.0“……在强调分众传播的对等信息交互, 也就是信息接受者同时也是这些信息的创造者, 若干的博客汇集成新的信息输出者, 每个人在挤奶的时候还要喝奶, 这其中自身的商业循环, 绝不可能以浅薄的收费服务或者广告来衡量。”传统的网络在这种信息交流中担当着 信息通道的作用, 既不能消除信息噪音的干扰, 又不能有效地将信息用户的反馈传达给信息源, 以便使信息源得到及时调整。

在Web1.0时代, 你只能拨号上网, 只能浏览、下载和搜索。换句话说, 网络提供什么, 你就接受什么。 对于Web1.0的典型产品/服务来说 , 用户没有具体的面貌、个性, 它只是一个模糊的群体的代名词而已。

但是对于Web2.0的产品和服务来说, 用户是个实实在在的人。Web2.0所服务的, 是具体的人, 而不是一个如同幽灵般的概念。并且, 这个人的具体性, 会因为服务本身而不断地充实起来。Web2.0时代, 互联网不再仅仅是信息传播的渠道, 作为高质量的信息源互联网具有更加广泛的参与性。

3 陌 生人的网络向身边人的网 络转变

网络交流往往是匿名交流。在网下, 人们受制于现实的社会角色, 难免有重重顾忌, 人们不得不按照社会的规范小心翼翼地行事。但一到网上, 在虚拟的名字下, 就像到了假面舞会现场, 人们可以任由自己尽情发泄。生活中的人也许温文尔雅, 但一到网上便咧开嘴大骂, 将禁锢已久的“本我”之恶尽情释放。莫言曾这样评论:“人一上网, 马上变得厚颜无耻, 马上就变得胆大包天。”在这种口唇快感的满足中, 人的主体性失落了, 对于现实社会的否定性力量也随之消解。

Web2.0的宗旨则是试图把人与内容的关系深化为人与人的关系, 使网络不再停留在传递信息的媒体这样一个角色上, 而是使它在成为一种新型社会的方向上走得更远。这个社会不再是一种“拟态社会”, 而是成为与现实生活相互交融的一部分, 个人的作用在互联网中将越来越明显。

Web2.0时代的博客体现着以个人为中心的沟通, 它区别于传统的以事情为线索的沟通, 又由于其开放性和共享性的特点, 很快地成为了人们易于使用的一种沟通方式。在博客上, 博主将个人的信息、看法等内容发布出去, 用户通过访问博客可以直接参与到与博主的讨论, 这就形成了虚拟的面对面对话, 不同于以往的以事情为线索的匿名讨论, 通过博客平台的讨论, 可以让讨论者更加清楚对方的背景以及观点, 使沟通针对性增强, 效率更高。真实性的时代已经到来, 传统意义上的虚拟世界交流越来越趋向于与现实生活的融合, 虚拟社会真实化将是未来互联网的发展方向。

也正是因为如此, 网络社会的人际交往也逐渐呈现新的特点: 即习惯性的人际交往逐渐增加, 这是一种与具有相似“本我”属性的人群聚集在各自的小团体之内进行麦克卢汉的所谓深度参与, 这种深度参与所获得快感与满足感是任何与陌生人交往所无法比拟的。

4 自由的网络向受控的网络转变

从长远来看, 硬性的控制会以同样大的科技手段实现, 我们从技术上获得自由也必然将从技术上予以控制。对网络的控制主要来自于政府。 政府既为了使网络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大众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信息需求, 也为了信息网络自身更加健康的发展, 因此有必要对塑造网络架构特质的代码进行控制, 以使网络空间处在自己的高效控制之下。就像政府力量以往在对电话和电视进行控制时所做的那样。 除了代码控制以外, 政府还可以通过颁布法规等形式来对网络空间进行控制。

所以, 我们可以看到, 政府力量正在以看得见的手或看不见的手从网络架构、市场、法律和社会规范等方面对网络空间的行为进行控制。 网络空间“正从相对自由的世界走向受控的世界”, 而且这一趋向越来越明显。

参考文献

[1]殷晓蓉.麦克卢汉对美国传播学得冲击及其现代文化意义[J].复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99 (2) .

[2]许亚荃, 李炜.从网络的虚拟性看网络谣言[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05) .

[3]顾亚东, 顾国庆.国内网络信息文化研究综述[J].农业网络信息, 2007 (11) .

[4]李国防.从网络主体实践发展看网络道德建设[J].理论界, 2003 (06) .

Web2.0时代的危机公关 第9篇

聪明而善于传播的王石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 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 他在博客上不经意的几句话会使他和万科多年苦心经营的“高瞻远瞩”形象在一天之内轰然倒塌, 身不由己地陷入了“捐款门”, 同时牵连整个万科陷入万人质疑、嘲讽乃至谩骂的境地, 品牌价值一落千丈。

这就是一起典型的发生在Web2.0时代的公关传播事件。它给王石和我们的所有企业家、品牌管理者带来了一些公关传播层面的教训和启发。

事件回放

自“5.12”震灾发生后, 内地、港台、国际上许多企业纷纷解囊, 更有不少企业捐出数千万巨资。而地震发生当天, 万科集团总部捐款数目为人民币200万元。这遭到了部分网友的炮轰, 在5月15日的博客中, 万科掌舵人王石回应称:“万科捐出200万元是合适的”, “中国是个灾害频发的国家, 赈灾慈善活动是个常态, 企业的捐赠活动应该可持续, 而不应成为负担”。

王石还透露说, 万科对集团内部慈善的募捐活动中, 有条提示:每次募捐, 普通员工的捐款以10元为限。

顿时网民的质疑、不满、嘲讽、谩骂遍布各大网络论坛, “王10”等不雅称呼频频出现, 迫于舆论压力, 王石对“捐款门”事件公开道歉, 万科也随即提出捐助1亿元重建灾区资金的方案, 但直至目前, 大部分网民对王石的补救行为并不“买账”, 而“捐款门”事件对王石个人以及万科的负面影响也暂时难以预料

如果没有Web2.0

如果没有Web2.0, 王石的这番言论原本只是“个人言论”, 非社会传播, 不同于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它的影响力也不至于大到引起如此狂风骤雨。

有人说互联网时代造就了全新的传播模式, 但拿Web2.0标准看, Web1.0和电视时代的传播一样, 还存在着网站内容部门的“中心化”机构;他们设置“公众议题”、管理传播内容、影响着舆论导向;本质上还是“一对大众”的单向的传播, 姿势上是对大众的权威化俯视。

但Web2.0消解了这个中心。因为Web2.0把博客们推向了前端舞台, 博客们在网络使用的动机上, 完全是自我中心的。在技术上, 博客不再依赖中心服务器, 而是P2P技术 (端对端技术) , 具体使用上, 不以对内容的关注为目的, 而是通过使用网络, 发表个人意见, 影响、建立与他人的关系。换句话说, 博客的出现, 把传统媒体使用中的“人和内容”的关系, 变成了“人与人”的关系, 仿真并达到了人际口口传播的效果。

正是Web2.0的存在, 使得王石的自我传播 (言论) 迅速向大众传播蔓延, 而且得不到控制, 其增长速度是几何级的, 这是在以报纸、电视为主要传播途径的时代无法想象的。

Web2.0时代的传播特性

信息扩散速度快:互联网传播的特点之一就是传播的即时性, 在短短几分钟之内, 一则信息可以迅速被全球多个不同网络传播平台予以发布。

在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 王石的反应并不慢, 当日捐款200万元人民币。但是当网民质疑时, 王石对灾情的估计就显得太过于稳重。殊不知, 网民的力量正在迅速地聚集、放大、膨胀, 使得万科在不经意中, 突然之间发现自己置身于负面信息的汪洋大海。

难以控制:在传统传播模式下, 只有少数传统媒体把握着传播权、把关权。一条信息要经过各个不同编辑层次审核才会发布, 而在Web2.0时代, 互联网上面有大量论坛、博客、各种类型的网站, 这些地方都可以发布信息, 互联网上还有各种聊天室、即时通讯工具等, 也可以瞬时把信息传播出去, 这些情况下出现什么样的信息, 完全是无法控制的。

网络“传言”虽然不一定全部是真实的, 但如果你不及时辟谣或处理, 它就有可能很快成为真实的, 而且其蔓延的速度会出奇地快。

话语权平等:互联网不同于传统传播模式之处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 就是话语权平等, 当然这个平等是相对而言, 在传统媒体环境下, 只有媒体才有信息发言权, 而在互联网环境下, 谁都可以说, 各种信息同时被展现在网民面前。而不是传统模式下的只有筛选后的信息才能传播。

在Web2.0时代, 公关传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统一对外言论, 规范整个企业、品牌的公关传播。对外界而言, 上至董事长, 下至生产线工人, 在涉及到企业、品牌形象的言论方面, 一定要加强监控和管理, 尤其是出现危机时。

二、特别约束企业“掌权人”——企业主、董事长的言行。他们的言论必须建立在对企业品牌负责、产生正面效应的基础上, 无论是有意无意, 他们在言论中如有违背企业利益之处, 当受重惩。要知道企业家、董事长一句不慎的言论, 导致的损失可能一个亿都难以弥补。

三、要加强反应速度, 在危机来临之际, 应当迅速找到根源, 并用行动去化解它, 而不是非要等待漫长的审批流程再作出决策。

Web2.0与网络广告的发展 第10篇

“W eb 2.0”是2004年3月, 由欧雷利媒体公司 (O’Reilly Media Inc.) 的戴尔-多尔蒂 (Dale Doug herty) 在会议上提出的。从此W eb2.0这一概念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在全球传播开来。W eb2.0对网络广告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1. 以用户为核心。

这是W eb2.0的核心思想, 所有应用模式都是为了满足互联网用户的需求。当Double Click为了满足各种广告商的需求不断努力, 得意地在其网站上称“超过2000种的成功应用”的时候, Overture和Goog le以用户的需求为核心, 回避了发行商和广告代理们所喜爱的广告形式, 而采用了干扰最小的、上下文敏感的、对用户友好的文字广告形式, 从而将广告放置到几乎所有网页上。

2. 利用集体智慧。

这是W eb2.0的另一个核心竞争力。每个用户既是内容的创造者, 又是内容的阅读者、消费者。大众的自我传播愈来愈受到重视。Amazon利用用户的评价信息为其产品进行推广, 病毒式营销更是将用户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每个接受到信息的用户进行再次传播, 使营销信息像病毒一样被广泛传播。

3. 全新的数据推送方式。

RSS改变了传统的W eb浏览方式, 它允许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喜好来订阅相应的内容, 网站也可以根据用户的习惯发送具有针对性的信息。另外, 它还将这种订阅方式进一步转变为社区式的对话参与, 用户可以非常容易的找到具有相同爱好的其他人群, 能对特定的帖子进行共享、表态和谈论, 这种交流继而产生了信任, 或使友谊更加坚定。

二、W eb2.0下网络广告的发展特点

1. 网络广告的制作走向平民化。

W eb2.0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欣喜, 对于网络广告而言, 最大的惊喜莫过于网络广告的制作者从专业广告人士扩大到全体网民。54Park应运而生。54Park全称广告创意公园, 是一个新兴的W eb2.0网站, 面向草根阶层的广告创意人, 除了网站本身提供全球最新的广告创意外, 还提供博客、论坛服务, 让每一个博客和论坛用户都可以成为54park的编辑, 成为产生广告创意的源动力。这种以网民制作为基础的“草根广告”, 成本低廉, 带有明显的群体特征, 针对性强。

2. 网络广告的内容走向体验型。

体验营销指企业通过采用让目标顾客观摩、聆听、尝试、试用等方式, 使其亲身体验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 让顾客实际感知产品或服务的品质或性能, 从而促使顾客认知、喜好并购买的一种营销方式。在W eb2.0模式下, 网络广告也逐渐走向体验化, 通过各种方式让消费者“亲身”体验产品或者服务。成立于2006年9月的PC蛋蛋, 是国内第一家基于行为激励的体验式广告平台, 其广告模式是通过实物奖励、游戏积分奖励等有奖体验和有奖激励机制, 引导用户主动体验广告以及广告主的产品, 或激励这些用户把该产品推荐给其它潜在用户, 并根据一系列后续激励行为, 提升注册用户的活跃度和黏性, 从而为广告主带来直接而有效的用户, 产生访问、使用、购买行为。

3. 网络广告的投放走向精准化。

对于广告主来说, 最难的就是对广告有效费用的把握。世界零售巨头约翰·沃纳梅克有一句名言:“我花在广告上的钱, 有一半都被浪费掉了, 但不知是哪一半?”, 道出了所有广告主的心声。精准投放使广告的费用都用在目标客户身上, 最大限度的减少广告费用的浪费。它包括三个层面的精准化:一是渠道的精准;而是内容的精准;三是用户的精准。

(1) 渠道的精准。web2.0时代, 媒体的激增使“代表着媒体核心资源的受众注意力不断变化和分流, 受众由聚众演变到分众, 最后成为碎片, 是公认的趋势”, 门户网站、垂直网站、搜索、博客、维客、网络游戏、聊天工具、视频点播等构成了网络广告的多种投放渠道。各种网络渠道的使用人群, 其习惯与特征各不相同, 网络渠道的多样化有助于企业根据自身需求, 寻找最佳的投放渠道。如微软旗下的视频游戏广告运营商Massive公司以18~34岁的男性群体为主要目标人群, 虽然他们很少关注主流媒体, 但是视频游戏的静态置入式广告对他们却颇具影响力。

(2) 内容的精准。指运用语义分析、内容过滤、搜索等技术将广告直接投放到与之内容相关的页面上。搜索引擎广告的崛起是内容走向精准化的表现, 相对于页面上随意出现的广告, 用户对搜索引擎的使用带有非常强的目的性, 他们一般都是有针对性地寻找某种产品或服务, 与用户输入的关键词相关的广告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 转化率更高。由于搜索引擎广告通常采用点击付费的方式, 允许广告主设定每次点击费用和每天最高的广告费用, 因此广告主能清楚知道广告费用都用在哪里了。

(3) 用户的精准。指通过聚类、关联规则、W eb使用挖掘等计算机技术对用户的特征、行为进行分析, 找到广告的潜在用户, 有针对性的将广告投放在这些用户面前。RSS广告和推荐广告都是能准确锁定目标客户的广告。RSS广告是将广告信息按照RSS标准进行封装、随RSS信息进行发布的一种新型网络广告形式。广告主可以对每个用户订阅的Feed进行内容分析, 了解每个用户的喜好, 筛选出目标受众, 再把广告分门别类的嵌入在Feed中, 一起发送给目标读者, 从而实现广告的精准投放。

三、小结

W eb2.0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传播方式的改变, 对网络广告的影响力也不容忽视。广告越来越不像广告, 利用博客的大众力量来驱动商业信息的投放, 体验式广告的盛行、草根广告的盛宴……在以消费者为核心的web2.0中, 网民可以参与广告的制作, 内容越来越强调用户的体验、互动和娱乐化, 精准的投放已成为网络广告技术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

参考文献

[1]李峰:精准广告历程[J].广告人, 2006, 11, 73

web2.0 时代的草根狂热 第11篇

一个是有着17年从业经验的著名DJ,一个是南开金融系的大三学生,平客和飞猪,两个忘年交一起认真的玩起了一种时髦的玩艺——“播客”,其播客平台“反波”迅速在网络上走红,短短两个月内点击率一路飞飙至20万,他们也被冠上了“播客先锋”的称号。

“刚开始做‘播客’就是觉得好玩,‘播客’让我们找到了一种自由的表达方式。我们反对传统广播里的假话、套话,而‘播客’吸引我们的正是它的草根性。”平客表达了他们做“播客”的初衷。

这种被称为“草根媒体”的“播客”又被称作“有声博客”:播客录制网络广播或类似的网络声讯节目,网友可将网上的广播节目下载到iPod、MP3播放器中随身收听;网友还可以自己制作声音节目,并将其上传到网上与广大网友分享。

“反波”的两位制作者认为:“如果说播客对传统媒体有什么颠覆性意义的话,被放低到极限的门槛就是它们最大的筹码。”不需要执照,不需要频段,不需要发射塔,只需要一个耳麦,坐在电脑面前,任何人都可以将自己制作的节目传到网络上,播客们绕过了整个广播业的所有基础设施。

新浪潮

谈及“播客”,就不能不提其英文名字“Podcast”,这个词来源自苹果电脑的“iPod”与“广播”(broadcast)的合成词。2005年6月,苹果公司将iTunes软件版本升级到4.9,推出内置的播客支持功能,一夜之间让播客从地下走到了地上。美国权威的商业周刊《Bizreport》惊叹:“播客”已在一夜之间成为主流。

苹果公司日前宣布,在iTunes播客名录推出的最初两天内,全球iTunes用户已经在新的下载名录上订制了逾100万个播客,苹果自己也将推出名为“周二新音乐”的播客。公司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不禁感叹,这是他加入无线电行业以来最热的东西。

在国外播客网站沸沸腾腾的时候,国内的播客市场也已开始起步。目前国内主要4家“播客”网站,分别为播客天下、土豆播客、中国播客网及博客网(原博客中国)的动听播客,这些网站推出了自己的免费平台,开展播客托管业务。除了博客网的动听播客还处于演示阶段,其余的这三家网站已开始为用户免费提供30M至100M的使用空间,有些已经为用户提供后台录音、内置RSS阅读器,可以下载、订阅喜欢的播客到电脑端,同时与MP3用户紧密结合起来。据中国最大的播客网站“播客天下”站长对《经济》记者介绍,“播客天下”的注册用户已达8万多人,日访问量也在2万-5万人次之间。

28岁的王肖柏是“播客天下”的站长,他有两个重要的爱好:音乐和网络。他曾经组过乐队,也先后创办过电子商务网站、音乐网站;而“播客”的出现,使他在音乐和对网络的热爱中找到了一个完美的结合点,更重要的是,他看到了“播客”中蕴藏的巨大商机。“播客绝对会是互联网的下一个投资热点,大家公认‘播客’一定会赚钱,绝对不会是昙花一现。”王肖柏对记者说,并透露已有风险投资和“播客天下”接洽过,目前正在商谈中。

在播客热浪中发现商机的不止王肖柏一个人,在博客浪潮中拔得头筹的方兴东也开始了播客实验。据博客网多媒体中心总监梁书斌介绍,博客网从5月开始打造播客平台,目前博客网的“动听播客”正在处于展示阶段,计划于9月开始正式开放自己的平台,届时注册成为播客的用户将可以免费获得100M的使用空间。

32岁的王微是国内另一家较著名的播客网站“土豆网”的站长。三年前他还在美国休斯公司放卫星,一年前他是贝塔斯曼中国部的CEO,现在他开始自己创业。由于最初只有5万美元的创业基金,他的创业环境十分简陋:他的公司就在上海一幢普通的居民楼里,七个员工,吃住睡、干活都在租来的几间大屋子里,看上去不像一个公司,更像是家庭作坊。与简陋的工作环境相比,王微却有着雄大的创业理想。“我们刚开始做的时候,国内谁都不知道播客是什么。”正因为如此,王微的想法是土豆要做世界级的播客网站。

这几个播客市场的开拓者在一致追捧web2.0和播客的概念同时,也在致力于开发其独特的播客服务特色。据王肖柏介绍,播客天下的播客主要是以音频播客为主,而土豆网则是以视频播客为主,更侧重娱乐性。“博客网的动听播客之所以不急于开放平台,我们主要的目的是想利用我们已经拥有的强大精英群体资源做些精彩的节目,来对我们的用户进行引导,我们希望自己的定位高端一些。”梁书斌对记者说。显然,已拥有庞大博客用户群的博客网并像其他几个白手起家的网站一样急于拓展自己的用户群,他们走的是“做强再做大”的路线。

这些充满激情的创业者,与七八年前的张朝阳和丁磊并无本质的区别,都是希望在新一轮的互联网盛宴中发掘属于自己的那桶金。

商机还是泡沫

目前各个播客网站都在免费提供空间、提供后台录音、内置RSS阅读器等服务方式大力推广“播客”,然而吸引用户使用播客只是这些商业播客网站的第一步。个人播客“反波”的两位制作者也表示,如果有合适的机会和靠谱的投资者,他们也会考虑将“反波”商业化。

进行播客托管需要很大的资金和技术的投入,“播客”不可能永远免费下去。博客网的梁书斌对《经济》记者表示,对播客托管进行收费也可能是一种赢利模式:“在我们开放播客平台之后,我们会提供100M的免费空间给注册用户,不过如果一些用户的播客做的特别好,需要更大空间的话,他们就需要从我们这里购买空间。”

对于听众来说,现在收听播客节目也是完全免费的,目前苹果的iTunes推出的4000多个播客名录都是免费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将来也都是免费的,将来一些优秀的“播客”节目会如同传统媒体一样采取收费订阅的形式。据播客天下的王肖柏介绍,在他们的播客平台做到足够好的情况下,网站将会对热门“播客”进行收费订阅。

“播客其实本质上是一个多媒体,多媒体的赢利模式我们都可以借鉴,比如说最常见的就是在节目中插播广告,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赢利点。”王肖柏对记者介绍道。在国外,一些热门的“播客”站点已经尝到了商业化的甜头。沃尔沃、喜力等知名品牌都在一些播客站点中植入广告,通过这些站点的播客节目传递品牌和产品信息。

播客天下网站表示,如果能够在后台操作中获得会员向他们颁发授权,播客天下可以作为传统意义上的经纪人。在王肖柏的考虑中,网站当播客们的经纪人,把一些优秀的节目卖给内容提供商,收益和作者进行分成,这也是不错的赢利模式。“我们以后会走跟传统媒体相结合的途径,比如说我们可以做一本专业的播客杂志,或者我们可以给电台、电视台提供一些优秀的节目。”王肖柏非常乐意把自己的网站定位成内容提供商的角色。

土豆网的另一位创始人Marc van der Chijs 也表示:“我们计划把网站上最好的视频内容制作成电视节目,向中国和海外的市场推广。视频内容的原创者会从中获得相应的收入,这样也可以鼓励他们去做出更好的节目。”

随着3G手机的呼声越来越高,一些“增值服务”也将成为播客巨大的赢利点。“手机其实是最好的终端,它可以不固定在pc前,随时随地都可以收听播客节目。我们可以开展手机点播业务,甚至可以用手机制作播客节目。”王肖柏说。

虽然他们对播客的“钱”途充满信心,但是目前国内四家播客网站都处于烧钱阶段。王肖柏坦言现在谈论播客天下的收入,如同谈论“你家那个刚满月的儿子现在的工资是多少”一样没有意义。不过当问及何时能够实现赢利时,王肖柏踌躇满志的说道:“应该是在一年内,一年以内肯定能够有赢利了。”

Web2.0技术的研究与运用 第12篇

一、web 2.0的介绍

尽管没有人能给web2.0一个明确的定义,但大家对这一名词的理解形成了一种共识。根据中文维基百科的解释,web 2.0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将web作为平台;将数据变成“Intel Inside”;分享和参与的架构驱动的网络效应;通过带动分散的、独立的开发者把各个系统和网站组合形成大汇集的改革;通过内容和服务的联合使轻量的业务模型可行;软件采购循环的终结(“永久的Beta版”);软件凌驾于单一设备的层次之上;拉动长尾的能力。

二、web 2.0的具体运用

1. Blog。

Blog是个人或群体以时间顺序所作的一种记录,并且不断更新。blog之间的交流主要是通过回溯引用(TrackBack)和回响、留言、评论(comment)的方式来进行的。blog的操作管理用语,也借鉴了大量档案管理用语。一个blog亦可被视为一个档案(archives),或是卷宗(fonds)。与传统档案不同的是,blog的写作者(blogger),既是这份档案的创作人(creator),也是其档案管理人(archivist)。

笔者认为,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可以利用博客影响销售量。Blog,全名应该是Weblog,中文意思是“网络日志”,是继电子邮箱、网络论坛、即时聊天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个人可以在其中迅速发布想法、与他人就某一主题进行交流探讨,以及从事其他活动。目前,已经很多商家开始利用blog来提高知名度,推广产品和服务。传统的市场营销和广告直接影响的是销售,在博客营销中,销售不是直接目标,但它可能是被最终影响的一个目标。

2. RSS。

RSS目前广泛用于blog、wiki和网上新闻频道,世界多数知名新闻社网站都提供RSS订阅支持。

一直以来,很多企业都采用邮件的方式给消费者推送信息,但是往往有部分消费者和邮件服务商把这种邮件当作垃圾邮件过滤掉了。RSS避免了这个问题,它能保证把100%的内容都推送到消费者的电脑桌面上;由于RSS订阅的内容是自己选择的,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订阅自己喜欢的内容;RSS推送的信息都保存在读者自己电脑的文件夹下面,不需要登陆邮箱就能阅读;并且,订阅RSS服务的时候,读者不需要给出自己的Email。

笔者认为,RSS是XML格式的子集,约定一些固定标签让阅读器来识别,利于数据交换。其目前好处表现在:一是用户可以订阅RSS,定向了解信息;二是开发者可以把RSS作为数据源接口。其目前局限表现在:一是目前1.0、2.0的格式差别很大,部分阅读器不兼容。二是RSS固定的那些标签有时候不够用,比如传输图片等等。笔者建议,只要不影响网站性能,尽可能多的地方使用。具体用户体验,只要知道信息源,就可以定向获取信息,信息更畅通,节省了门户的中转过程。

3. Wiki。

由于wiki可以调动最广大的网民的群体智慧参与网络创造和互动,它是web2.0的一种典型应用,是知识社会条件下创新2.0的一种典型形式。

这种超文本系统支持那些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同时也包括一组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有人认为,Wiki系统属于一种人类知识的网络系统,我们可以在Web的基础上对Wiki文本进行浏览、创建、更改,而且这种创建、更改、及发布的代价远比HTML文本小;与此同时Wiki系统还支持那些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为协作式写作提供了必要的帮助;最后,Wiki的写作者自然构成了一个社群,Wiki系统为这个社群提供了简单的交流工具。与其它超文本系统相比,Wiki有使用简便且开放的优点,所以Wiki系统可以帮助我们在一个社群内共用某个领域的知识。

三、web 2.0技术的发展

Web 2.0将超越消费者市场,毫无疑问,Web 2.0技术将应用到企业领域,这对企业用户来说是件好事。IT及软件产业风险投资模式正发生变革。不少新兴Web 2.0企业不再需要大额资金便可运营,这会对风险投资行业带来一定负面影响,采用新模式的风险投资企业正从模式变迁中受益。Web 2.0企业不能轻易认为互联网已左右着网民们的生活,如今电脑用户总量为10亿,而手机用户量却高达20亿。在Web 2.0得以大范围应用之前,我们还不能说互联网已得到了普遍应用,离线网络应用具备发展潜力。虽然Adobe的Apollo软件还处于测试阶段,但该软件的演示效果令人惊奇,可以肯定,今后离线网络应用将具备巨大市场增长潜力。

摘要:随着web2.0在互联网上的快速发展,它所代表的技术和服务理念也被越来越多地用在电子商务领域,本文将具体阐述其在电子商业领域的三个具体运用:Blog、RSS和Wiki,最后对web2.0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web2.0,Blog,RSS,Wiki

参考文献

[1]Don WEB2.0概念诠释2005.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Web2.0】相关文章:

上一篇:高层建筑的监理重点下一篇:住房改造工程

全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