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学校德育实效性

2024-06-06

增强学校德育实效性(精选12篇)

增强学校德育实效性 第1篇

一、中职校德育工作的现状

目前中职学生都是经过普通高中、中本贯通及中高职贯通选拔后的学生, 他们自认为是中考失败者, 普遍存在学习自觉性不够、厌学以及网络依赖性倾向。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 由于家庭教育不当和社会环境影响, 使得部分学生具有不良心理状态, 以自我为中心, 具有很强的逆反心理, 遇到觉得自尊心受到伤害的事, 就易冲动, 如:往往为了一句玩笑话或一个小摩擦, 就可能发生打架甚至大打出手的现象;课堂上违纪也不能正确对待教师的管理等。面对经常违纪的学生, 学校往往会束手无策, 德育工作收效甚微, 究其原因有:中职学校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 往往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的培养, 过多地重视招生和就业工作, 而忽视了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学校的德育机制不够规范, 德育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没有形成德育合力;德育内容陈旧、脱离生活实际、方式单一;学校德育队伍素质不高, 教育方法与途径过于简单;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及网络的影响下, 学校的德育环境变得更加严峻, 教师对学生的网上活动基本控制不了。因此, 我们必须转变德育工作理念和创新工作方法, 不断探索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具体对策, 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形成德育合力, 建立规范的“全员育人”机制

1.转变观念, 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中职德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各方面的参与, 通过充分挖掘可利用的各类育人资源, 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在中职学校内部, 应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 学校的德育工作, 不仅是学生科、团委、班主任和德育课教师的事, 还是全体教职工齐抓共管的事。要转变思想观念, 树立全员德育意识, 寓德育于所有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在制订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时, 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 将思想品德、情感态度、职业素养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并提出具体目标和要求。同时也要把德育教育渗透到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中去, 在每年的岗位目标任务中必须体现管理和服务育人的内容, 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形成全社会育人、全员育人的新格局。

2.形成德育合力, 建立“全员育人”的机制。要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生在校的全过程, 形成德育合力, 就要使德育工作系统化, 形成规范的“全员育人”的机制。学校应成立由党组织牵头, 包括学校党政领导、学生管理部门、德育课教学等部门人员组成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 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全面规划与管理。建立以学生科、班主任、德育教师为骨干, 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的德育教育工作团队。学校通过构建以德育课堂为主渠道, 以学生为中心, 集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中职德育教育体系, 充分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优势和作用。学校应形成党组织领导, 校长主管, 全员参与, 学生工作部门具体实施, 职能部门密切配合, 班主任、团学干部积极参与的德育工作体制, 形成领导小组统筹安排, 骨干队伍具体落实, 职能部门相互协调的德育管理体制。

三、精心疏导, 开展卓有成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1.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性。中职学校在近几年普高扩招和贯通培养试点的冲击下, 中职生源素质明显下降, 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有心理问题。每年, 我校在新生入学后, 都会进行心理测试, 几乎每次测试都有近30%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例如, 我校有位学生上课不服从教师管理, 老师批评他, 他竟然用凳子砸过去。还有学生经常旷课, 老师通知家长, 她竟然也要打老师等。凡此种种, 说明个别学生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问题。转变这些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是德育工作的严峻课题。中职德育工作的任务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 有的放矢, 卓有成效地进行教育, 把坚定理想信念同刻苦学习专业知识结合起来, 使每个学生都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成为社会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要实现这个目标, 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就成为前提和基础, 没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素质, 很难适应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因此, 在学校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进行心理疏导, 逐步扭转学生的行为偏差, 使他们具有良好的承受能力, 使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日益严峻的社会竞争, 这是当前增强中职学校德育实效性的有效对策。笔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将在中职德育教育中发挥着传统教育难以发挥的作用。

2.积极开展卓有成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进行心理咨询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两大主要内容。从学生进校开始, 学校就应系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注重心理品质、心理能力等心理素质培养, 培养学生情绪调适能力、心理保健能力以及认知自我、了解他人的能力。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可以解决学生身上所带有的普遍性的心理问题, 保证心理素质培养的系统性和全面性, 进而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身心、健全的人格和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另一内容为心理咨询, 它是一种交流式教育, 是现代中职校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心理咨询, 可以逐渐改变学生不合理的思维、情感和反应方式, 并学会与他人、社会相处的方法, 还可以指导学生如何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如何面对和处理遇到的各种困难与问题, 以及如何更好地发挥内在潜力, 实现自我价值, 做好走入社会的准备。

四、强化管理核心, 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

(一) 加强专兼职德育工作队伍建设

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 创新德育工作理念和方法, 最关键的因素是德育工作者, 要构建一支热爱德育工作、具有较高素质、专兼结合的德育工作队伍, 这支队伍成员素质的高低, 直接影响着德育工作的效果。因此,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德育工作队伍至关重要。

1.加强学生管理队伍建设。学生管理队伍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 学校应注重学生管理队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 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为德育工作提供组织保证。高素质的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必须具有以下特质:一要淡泊名利, 乐于奉献。德育工作是一项烦琐而又艰难的工作, 新时期面临着更多的新课题、新矛盾, 这就要求从事德育工作的老师必须对党忠诚, 经得起各种考验, 爱岗敬业, 无私奉献, 具有较高的责任意识和事业心。二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掌握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特点和原则, 能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开展工作;具有教育学、心理学及人文方面的相关知识, 并能联系实际, 做到学以致用。三要任劳任怨, 务实肯干。德育工作体现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 都是一件件实实在在的工作, 如学生思想教育、就寝检查、考勤、资助工作等, 不能有丝毫马虎。要做好各项工作, 必须一丝不苟, 勤勤恳恳, 还必须关心爱护学生, 时时刻刻为学生着想, 这样的德育工作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因此, 学生管理人员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学习, 参加各类德育工作培训和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等, 提高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同时学生管理工作必须前移, 学生管理老师每天必须到学生中去, 与学生交朋友, 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以自己良好的师德和人格魅力, 务实勤恳地工作, 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2.加强德育课教师队伍建设。中职德育课是学生德育教育的主渠道, 具有基础性功能、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法制教育功能、以及促进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功能, 是影响学生思想、塑造学生心灵的基础课程。由于德育课贯穿中职学校教育培养的全过程, 故在育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德育课的育人效果如何, 关键在教师。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德育课教师队伍十分必要。学校应为德育课教师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在职称聘任、交流学习、国内外进修等方面, 德育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同等对待, 确保德育课教师受到应有的重视。学校应通过学习培训、思想教育、考核推动等方式方法, 促进德育课教师加强自身学习, 自强不息, 在不断提高业务能力的同时, 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德育课教师应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 改进和完善德育课教学方法, 使其适合中职学生的学习方式, 更多地通过案例教学、社会调查、师生互动等方式, 让德育课教学具有感染力、吸引力和说服力, 提高育人效果。

3.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学校德育工作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 班主任并不是任何教师都可以胜任的, 要把那些师德高尚, 对学生有爱心, 业务能力强, 深受学生崇拜, 德才兼备, 事业心、责任心强, 善于、乐于做学生工作的教师选拔出来担任班主任。同时提高班主任待遇, 建立科学的奖惩、激励机制, 以人为本, 学校主动关心爱护那些工作认真负责、受到学生爱戴的班主任, 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同时加强班主任培训工作, 使他们开阔眼界, 不断提高育人方法和能力。

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工作队伍, 必须把好考核关, 对各项工作业绩的考核应细化、量化, 具有可操作性。对班主任工作情况进行科学、公正的评价, 将评价结果与班主任津贴发放、职务晋升、评优等进行挂钩;同时, 通过考核做到能者上, 庸者让, 形成教师争做班主任的良好局面。从而建设一支政治思想觉悟高, 业务素质精, 作风良好, 热爱学生, 乐于奉献的班主任工作队伍。

(二) 重视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不是一讲加强德育工作, 就是增加专职德育工作者的数量, 而是要全方位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形成德育教育的合力, 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为学校德育工作注入了活力。重视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培养他们独立工作的能力, 实行学生自主管理, 可直接影响和规范学生的行为, 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学生干部的示范引领可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通过抓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可以带出好的校风学风, 他们在学校的纪律、卫生检查等各项管理工作中及校园文化活动中均可发挥重要的生力军作用。在严格选拔的基础上, 把品学兼优的学生培养为学生干部, 通过业余党校等各类培训和教育活动, 加强对学生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 以组织发展工作为抓手, 通过团组织的推优工作, 大胆把学生干部推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工作的前台, 让他们在具体工作实践中成长, 并定期对学生干部进行各种能力的培训, 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同时召开工作交流会, 不断总结学生干部工作的经验, 形成良好的自主管理的氛围, 加大激励机制, 使其成为学校不可或缺的德育工作队伍。

五、倡导情感教育, 创新工作方法

1. 维护自尊和自信, 多鼓励多赞美。

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表明, 聪明的学生是赞美和鼓励出来的。“罗森塔尔效应”即“期待效应”, 是1968年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一次经典的实验后共同提出的。他们在一所小学的一至六年级各随机选3个班的学生进行所谓“未来发展趋势测验”, 估计有哪些学生将有显著的进步, 并将这些学生的名字通报任课教师。事实上他们根本不了解这些学生的情况。8个月后, 再行测验, 奇迹发生了, 凡是被指为可能发展的学生, 确像教师期待的那样, 智商有所提高, 在品格方面也提高很快。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 它能改变人的行为, 教师要学会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说句赞扬的话轻而易举, 对学生传递美好的期望, 就会使他进步得更快, 发展得更好, 有的甚至能够让学生受益终身, 特别是对那些所谓的“学困生”更具有特殊的意义。反之, 向学生传递消极的期望则会使学生自暴自弃, 放弃努力。教师尽量避免在公开场合使用严厉的语气, 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运用到日常德育教育中, 教师应对学生投入感情, 多鼓励多赞美, 学生将会快速成长。因此, 欣赏、鼓励和赞美能更好地提高德育工作的成效。

2. 倡导情感教育, 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中职学生有着丰富、复杂的情感世界, 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和情感, 是德育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的事情, 学生的思想问题是由实际问题引发, 以实际问题的存在而存在。因此, 要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就必须同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把关心学生和关心具体事情结合起来, 既讲道理, 以理服人, 又办实事, 以真情感人。必须克服过去那种脱离实际的说教, 把教育、引导学生寓于服务学生之中。要真诚爱护学生、善待学生, 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以真情打动学生的心, 为他们排忧解难。只有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所做的工作才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就业为导向, 深化校企合作是中职教育的特色, 要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就需要通过大量的企业实习、实训让学生去体验并积累经验。培养学生如何适应社会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职业素养也是中职教育中德育工作所要解决的问题。中职校在教育教学改革、教学方式创新、教育教学条件的改善、就业的指导与服务等方面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 真正为学生着想, 这对于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也是非常有益的。

3. 开展网络德育教育, 发挥易班的教育功能。

网络教育具有平等性、交互性、开放性及学习性等特点, 网络可以改变传统的德育模式, 学校要高度重视网络德育教育, 针对中职学生爱上网的特点, 在学生思想、学习及日常生活中遇到各种难题时, 通过网络采用平等、互动的方式, 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由灌输转变为引导, 释疑解惑;可进行信仰、信念、信心的教育, 进行法制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易班是加强网络教育的新举措, 也是德育工作者创新网络德育教育的新途径。上海中职易班是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生活服务、文化娱乐的综合性互动社区。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者应充分发挥易班的教育功能, 通过极其丰富的网络空间, 运用网络语言与受教育者沟通交流, 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体现。还应利用网络的虚拟性, 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问题, 了解学生的道德状况。学生也可以通过易班撰写博客, 来表达他们真实的想法, 并参与各种校园活动。易班加强了师生间的沟通以及学生间的相互交流, 充分发挥易班的作用, 既使学生有了展示的机会, 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在快乐中学习, 在学习中受到教育, 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总之, 在新形势下, 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积极探索, 开拓创新, 不断思考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中职德育工作一定会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

摘要:中职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选择和严峻的挑战, 必须适应形势的变化, 形成“全员育人”机制。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专兼职德育队伍建设, 创新德育工作方法, 发挥网络教育功能都是提高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关键词:德育,实效性,对策,思考

参考文献

[1]邱廉珍.如何提高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J].赤子, 2012, (4) .

增强学校德育实效性 第2篇

二0一三年是学校教育质量年,只有一手抓好德育工作,一手抓好教学工作,才能真正提高教育质量。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灵魂,学校德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把下一代培养成具有怎样思想觉悟的人。目前,针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新特点,面对学校育人的新任务,我校树立起“尊重每一个人,让每一个人都得到全面发展”的德育理念,确立了“培养会做人、会生活、会求知、会健体、会创新的一代新人”的德育目标。健全德育管理网络,强化德育队伍建设,不断探索德育工作新方法,不断加强德育工作实效性,在学校德育创新的实践中,做了有益的尝试,促进了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一、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靓”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同时又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优美的环境氛围,高雅的校园文化,给人以奋进向上的力量。张伯苓先生说过:“研究学问固然要紧,而熏陶人格尤其是根本。”在以德治校过程中,我们非常重视美育的陶冶功能,努力营造一个优美、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经过近10年建设,我校校舍设计新颖,周围绿树环抱、花簇似锦,蕴含深邃的艺术造型雕塑点缀其间;课室里宽敞明亮,悬挂着庄严的国旗;电脑室、语音室、电教室、图书室、音乐室等现代化设施,功能齐全;宽敞的餐厅带礼堂,整洁又明亮;大厅走廊,还设置了警示语和宣传牌,处处洋溢着静谧、高雅的气氛。我校有健全的教育阵地,如:宣传栏、黑板报、广播室、阅览室、少先队活动室等。有统一张贴的校风、教风、学风以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等内容,让每一堵墙壁成为无声的语言,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良好行为习惯教育。我校长期坚持不懈地开展升旗仪式和系列化的国旗下的讲话,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法制教育和诚信教育。我们制定了《文明办公室评选制度》,由德育处牵头,每月不定期对办公室进行一次等级评选。对评出来的文明办公室授牌表彰。通过评比,办公室的环境更光亮了,老师们的言行更文雅了,教师的奉献精神更强了。为了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我校还成立了田径队、毽球队、合唱队、舞蹈队、鼓号队、小提琴队、美术书法组、小作家协会等10多个兴趣小组。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为学生提供了陶冶人格、培养个性、施展才能的天地。

二、规范学生行为要体现“细”

“全面落实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要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由于我校学生多为住宿生,所以我们把住宿生的教育、引导当作养成教育的重点。为加强养成教育的针对性,我们将养成教育的内容序列化,每月确定一个主题,每周抓住一个重点。低年级主要进行《小学生礼仪》教育,中年级主要进行《中小学生守则》教育,高年级进行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教育。为让养成教育切实收到实效,“看得见”、“摸得着”,我们将教育部新颁布的《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具体化,浓缩为《河溶小学养成教育十好标准》,即“上好课”、“说好话”、“行好礼”、“走好路”、“写好字”、“护好墙”、“站好队”、“做好操”、“吃好饭”、“睡好觉”,对学生特别是住宿学生全天的学习、生活提出具体标准,由少先队每天对“十好”落实情况监督检查,一日一公布,表扬先进,带动全体。一月一评比,评出“文明班”、“文明寝室”,颁发流动红旗。评出“五星级学生”、“优秀住宿生”、“优秀寝室长”,颁发奖状和奖品。学生的道德养成非一日之功,我们从细微处入手,在学校开展了“做文明学生”系列活动——“弯弯腰”捡起校园一片纸,“伸伸手”扶起摔倒的同学……使学生在做这些小事时逐渐获得道德体验,从小培养社会公德。现在,只要你走进我们的校园,映入你眼帘的是幽雅的育人环境,井然的教学秩序,文明的师生谈吐,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开展德育活动要体现“实”

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时俱进的开展德育活动,既能陶冶学生情操,又能提高学生能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我校住宿生有五百多名,其中绝大多数是留守学生,留守学生一直是学校和老师们关爱的重点。让留守学生学习上轻松,身体上健康,生活上安心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每逢元旦,我们都会提前召开留守学生座谈会。在座谈会上,学校领导与他们交流沟通,为他们送去新年的祝福。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学习上的困难,生活上的担忧,以便让他们在学校学习,生活得更加舒心。每逢三月八日,我们都会组织部分留守学生拨打亲情电话,为他们的母亲送去一份节日的祝贺,也进一步增进了学校和家长的感情。我们为部分留守学生办好读书证,让他们节假日到文化中心户看书,丰富他们节假日生活,陶治他们情操,让他们快乐、健康成长;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每逢四月中旬,我们会在四、五、六年级学生中开展风筝比赛。同学们玩的开心,赛得有劲,一个个虽然跑得满头大汗,但是他们没有一个叫累的;今年是奥运年,我们在三月份举行了以“迎奥运,明礼仪”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演讲比赛当天虽然下着蒙蒙细雨,几百名师生仍井然有序地坐在露天场地上,参赛的选手情绪饱满,神采飞扬。聆听的观众聚精会神、深受启发。到演讲结束时,学生们都既记住了奥运知识,又受到了礼仪教育;为筹备好六一庆祝活动,全体教师出谋出力,全体学生热情参与。六一前夕,评出22名五好学生和22名“优秀家长”,给他们照相,并在文化栏里开辟专刊,展示五好学生和优秀家长风采,向学校、社会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六一庆祝大会上,邀请政府、镇直单位领导、优秀家长到校与师生同乐,展示了精彩粉呈的文艺节目,扩大了社会影响,密切了同社会和家长的联系。

四、做好学生评价要体现“新”

新世纪的课程改革,教师角色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从“居高临下”的师道权威转变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评价学生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多一些民主,少一些指令;多一些弹性,少一些刚性;多一些个性的张扬,少一些天性的压抑。

对于学生的评价,我们充分体现“以人为本”。评价过程随机化,、抓住学生在日常生活交往中出现的最佳教育时机,适时积极地开展评价。上下楼梯走得好的班级,课间操时在广播中进行表扬;拾金不昧的好学生,公布在学校的表扬栏里;主动关水龙头的同学,让他在升旗仪式上亮亮相……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以褒奖为主,一次成功的发言,一个创新的举动,都会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即使批评也应是表扬似的批评,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们还专门为“三生”建立了个人成长档案袋,除记录他们姓名、家长姓名、家庭住址、家长联系电话以外,还收集了记录学生成长与进步的一件件实物、一篇篇作品:最满意的作业、最欣赏的书画创作、最拿手的泥塑、最开心的作文……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励他们取得更大的成功。在期末总结表彰时,我们除了奖励“五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以外,还重点奖励那些特长生和进步大的学生。我们将这些学生命名为“学习之星”、“文艺之星”、“体育之星”、“书法之星”、“绘画之星”、“科技之星”、“进步之星”、“诚信之星”、“文明之星”。各班受表彰的面达到百分之五十。当有些平时难得荣誉光顾的“差生”从老师手中接过金光闪闪的奖状时,他们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有的甚至欢喜得热泪盈眶。“重视张扬学生的个性”是我们今后评价、表彰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则。

浅谈如何增强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第3篇

一、重视言传身教,以行动彰显教师人格,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要增强学校德育实效性,首先就要求教育者本身能做到言传身教。“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最精辟概括。但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些现象,有的学校使用“阴阳课表”,平日执行的一套,上级检查时是另一套;上级来学校查收费情况,老师反复叮嘱学生:“就说我们是严格执行一费制,教辅资料都是自愿购买的,记住了吗?”个别教师不能严于律已,赌博、酗酒、迷信样样参与。这样的言传身教对学生是极不负责任的,它对学生的负面影响是不言而喻。

作为教育者,我们日常的行为与态度中就蕴藏了丰富的德育资源。教师提前候课,对学生嘘寒问暖,不仅仅体现出教育者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更体现出一种良好的道德作风,与笔者曾共事的有一位老教师,几十年来处处以身示范,看到校园里有一丁点纸屑,都要亲自捡起来,扔到垃圾箱里。在这看似简单的日复一日的行为中,却在反复向学生传递着做人的一些重要准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大的,这所学校的校园总是那么整洁而优美。

教育者应该成为学生的表率,必须处处检点自己的行为。因为我们的行为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学生就像我们的影子,他们的很多举动都是模仿的结果。我们教育者必须牢记“为人师表”。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德育目标

德育要有实效,就一定要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德育目标,它不能脱离生活实际,也不能对学生提出过高的道德要求。否则,如果一味地强求学生接受远高于其身心发展阶段的道理,即使这些道理被学生背着烂熟,也很难被学生的认知结构同化为内在的道德价值观念。

一些学校让学生熟背《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因为它们是学生日常行为的准则。可问题是,有这个必要吗?就小学一年级学生而言,在他们的认知结构里基本还没有“党、国家、人民”的存在,你要求他们背记“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又有何用?而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是非分辩明确,道德价值观念已基本形成,对《小学生守则》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只要稍加学习后即能理解,又何需费时力强行背记。

道德价值观念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越早越好。德育应该坚持生活化,应把培养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和行为标准放在重要位置,但它不等同于让學生去死背硬记行为准则的条条款款,要切实使学生感到德育有用,德育就在身边,就在坐立行走、言谈举止、衣食住行之中。

笔者在实践中尝试了一种做法,就是一改过去对学生道德要求过高的做法,放弃学生个个成圣贤的不切实际的目标,转而从养成教育着手,注重学生诸如守法、践约、合作、包容、尊重等起码道德素质的培养。并一周一评,表扬先进,鼓励进取。有了经常性的表扬与鼓励,学生争做优秀、好人好事不断涌现,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良好品德的熏陶;又让他们明白,这种快乐不是轻易就能获得,就像参加体育锻炼一样,需要投入进去才会有体验。经过尝试,我班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

三、德育活动要务实求真,切忌走形式

活动是德育的有效载体,学校宜多举办形式各异、场面感人的德育活动,引发学生心灵共鸣,激起他们的情感波澜,但决不可走过场、搞形式。

如何增强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第4篇

关键词:制度建设,德育队伍建设,校园文化活动,五种教育,科研

一、以制度建设为制约, 加强学生常规管理

1. 要系统地出台各种学生管理制度汇编, 如《学生手册》。

《学生手册》全面地介绍日常行为规范、学籍管理制度、考试制度、住宿生管理制度及违纪行为的处理规定。

2. 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班主任量化考核规定》和《班级

量化考核规定》, 并将其与班主任津贴挂钩, 从而不仅增强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主动性, 而且提高学生自身管理的积极性。

3. 实行学生德育教育的分管责任落实追究制。

中层以上领导每人负责联系一个班级, 指导班主任解决班级管理中的疑难问题;任课教师与班主任密切配合, 协助班主任对学生在生活上进行引导、学习上进行指导、思想上和心理上进行疏导。这种做法做到了层层贯彻、层层落实、全员教育、全员管理, 弥补了班主任工作的缺陷和不足, 培养了班主任队伍的后备力量, 为建立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以德育队伍建设为保障, 不断提高德育管理水平

1. 学生管理队伍的建设。

(1) 优化学生处机构设置。学生处从主任到职员实行竞争上岗, 组建一支年富力强、素质过硬、乐于奉献的队伍。在工作中要实行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的原则:横向上, 按照学生数额、教室分布情况, 从操场到教学楼, 均设专人负责;纵向上, 学生处每天安排固定值班人员全天对学生情况进行全程监控, 确保校园的正常秩序。

(2) 建立例会制度。实行两周一次例会, 认真总结工作。

(3) 建立民主测评机制。学校在每学期期中和期末在班主任和教师队伍内对学生处工作人员进行民主测评, 以提高学生处人员的工作效率及业务水平。

2. 班主任队伍的建设。

(1) 在聘用班主任时, 将个人申报和学校考核相结合, 选择那些素质优良、业务过硬的教育教学双面手组建成班主任队伍, 不仅可以解决目前职业学校教师做班主任工作积极性不高的难题, 而且可以使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向争做教育教学“双能型”教师的方向发展。

(2) 学校要不断加大投入, 积极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保证班主任津贴按时发放, 在学校允许的条件下, 呈逐年上升趋势。学生处每个学期末都要对无意外事故、无退学、考核优秀、表现突出的班主任进行奖励;为班主任购买相关书籍, 使班主任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每年的评优、评先、评职称一律优先考虑班主任。

(3) 加强班主任培训力度。每学期, 学校通过下发学习资料、观看光碟、聘请专家辅导讲座、组织召开经验交流会等形式提高班主任的素质。

(4) 建立例会制度。每个星期都组织全校班主任进行例会, 对上周出现的问题予以通报和指导。

(5) 建立“三评”机制。学校在每个学期末通过学生处考评、学生民主测评、班主任互评的方式对班主任进行考核。

(6) 适时开展班主任基本功检测活动。主要从学生自然情况、家庭经济状况、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对班主任进行考核, 以提高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基本能力。

3. 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

(1) 学生干部队伍选拔要正规化。学年初, 采取个人自荐与班主任推荐、班级学生民主监督和学校审批的原则, 通过学生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学生会成员。

(2) 在日常管理上要实现“二个制度”:一是建立例会制度, 学生会干部实行一周一次例会制度, 计划和总结工作;各班团支书、班长实行月例会制度, 对班级工作进行指导和布置。二是实行纪律卫生轮岗负责制, 每一位学生干部一周轮换担任一次值周长, 全面负责本周纪律卫生检查工作。

(3) 适时开展学生干部培训工作, 不断提高学生干部的素质。学生干部管理人员每学期至少和每名学生干部谈话2—3次, 并利用假前一段时间, 集中组织学生会干部及全校各班班长、团支书进行培训。

4. 科任教师队伍的建设。

将全校科任教师集中起来, 按照实际情况, 分配至各班与班主任共同抓班级建设和学生管理工作。通过此种方法, 全校教职工都能树立“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 大大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三、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 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文化程度比较低, 单凭简单的说教难以体现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因此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便成为有效载体。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 要体现“三个赏识”、“三个层面”。

1.“三个赏识”。

以赏识教育为主线, 充分挖掘学生自身闪光点。首先要提倡班主任对学生的赏识, 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诸如道德早餐、主题班会、社会实践等。其次要提倡学校对学生的赏识, 诸如“文明舍生”、“文明寝室”、“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等评选活动。再次要提倡学生间的赏识, 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相互帮扶, 共同提高。另外, 还要为每一名学生建立互评手册, 由班级同学在品德操行、行为习惯、学习态度等方面给予公正评价。

2.“三个层面”。

其一, 要发挥班级文化建设的自主性, 体现班主任工作的特色。要求班主任每月围绕学校主题开展有意义的活动, 并将其纳入班主任的月工作计划中。其二, 要积极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长处, 实现学校软环境育人的最大化。其三, 要每学期有计划地开展大型校园文化活动, 为每一个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诸如开学典礼表彰、运动会、才艺大赛、书画大赛、征文比赛、演讲比赛、“一二.九”文艺汇演等, 形成校园文化活动的层次性和连续性特色。

四、以五种教育为核心, 促进学生成人成才

学生思想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对此, 学校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使教育工作做到有层次、有目标。

1. 确立“三全”发展的学生管理理念。

“三全”即全体、全面、全程。全体就是要面向每一个学生, 为一切学生的发展服务;全面就是要渗透学生思想、知识、能力、品德、行为、情感、心理等全方位的发展;全程就是要着眼于学生职业生涯的终身发展。

2. 职业学校还应根据各个年级的实际状况, 开展计划、系统、特色的活动。

例如:一年级要侧重行为规范养成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二年级要侧重心理健康和法纪教育;三年级要围绕就业成材侧重技能意识和能力教育。

五、以科研为先导, 加快形成学校德育管理特色和风格

学校要充分认识到科研对于学校德育管理的重要性。职业学校在德育科研方面要严抓“三落实”:一是抓规划落实, 即把德育科研同办学目标及学校德育管理统一起来;二是抓队伍落实, 学生处、班主任是学校德育管理队伍的主体, 加强这两个群体的科研意识迫在眉睫;三是抓机制落实, 在德育课题研究上建立校长、主管校长组建科研领导小组的制度, 以便对全校的课题进行整体运作实施, 使学校德育科研发展得以保证。

创新工作思路 增强德育实效 第5篇

钟祥市兰台中学

当今初中生生活在信息来源广、信息更新快的新时代,他们的思维习惯、行为方式令我们这些成年人越来越感到“不可思议”,给我们的德育与学校管理带来了不少难题与挑战。湖北省钟祥市兰台中学的现状非常特殊,独生子女多,单亲家庭多,留守学生多,问题学生多,相当一部分学生要么任性暴躁,要么自私自利、要么孤僻抑郁,娇生惯养,不思进取。家长的素质普遍高,家长的期望值也非常高,对老师和学校的要求也就格外多,管理难度年年加大。

近几年来,我校坚持“道德高尚、素质全面、特长鲜明、思想活跃、身心健康”的育人目标,一手抓管理,一手抓教育,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发展、健康发展、和谐发展服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增强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整体联动,构建全员育人格局

1、实行日常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学校出台了《兰台中学日常管理责任追究暂行规定》,规定明确了课堂管理、课间管理、值日管理、门卫管理、食堂管理、公寓管理、财产管理、学生仪表、环境卫生、大型活动等校园日常管理十个方面的第一责任人和相关责任人,确定了相关职责和追究责任的形式,从而增强教职工了“责任没有借口”的意识,保证学校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秩序。

2、认真落实领导和教师值班制度。学校制订了《兰台中学值日一日常规》,每天安排一名校长、两名中层干部、两名教师和一名政教员全天候值班。值班人员当天不得出校门,早中晚餐均在食堂解决。每名值班人员每个时段、在哪个部位做什么工作都有明确规定。值日的责任是:保证无外来闲杂人员进校园;无本校学生旷课外出;校园无流血、伤害事故;就餐秩序正常;校内外整洁卫生;学生活动文明有序;学生行为举止规范。遇到紧急情况,值日人员要在第一时间到场处理,并及时报告。晚上值日人员到学生公寓督促学生按时就寝。等熄灯学生安静后才签字离开。生活教师每天晚上至少要巡查三次,并做好记录。

3、坚持班主任坐班制度。尽管对班主任坐班有不同的看法,但我们认为,对初中生来说,班主任坐班起码有这样一些好处:督促学生从一开始就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端正学习态度,在班级树立一种正气,促使良好班风形成;协助任课教师管理课堂;及时处理偶发事件等。调查研究表明,班主任坐班制管理的班级的学习风气、班风班纪、思想认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等方面都明显地优于其他班级,这也充分显示了班主任坐班制的优越性与实用性。当然对此我们也有许多人性化的管理要求,并不是要求班主任每时每刻都坐在教室里。

4、建立学生成长导师制度。重点关爱学习有困难、言行有过失、身体有缺陷、心理有障碍、家庭有矛盾的学生,做到不歧视、不挖苦、不讽刺、不体罚。导师主要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担任,实行一对一帮教。导师职责的职责是思想上引导、学业上指导、生活上辅导、心理上疏导。指导对象确定以后,导师多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情况、兴趣爱好、特长、家庭背景等情况,在德、育、体等各方面全面关心学生,定期与学生交流,每两周至少与结对学生谈心辅导一次,关注学生变化,对学生的过错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对学生取得的进步,提请班主任和学校进行表扬。

5、完善家校联系制度。一是以“家长学校”为阵地,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针对性强的培训班,提高家长和其他监护人指导管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由教科室安排专题讲座,如“隔代如何教育孩子”、“如何指导孩子消费”、“如何与孩子沟通交流”等,通过典型案例教给教育孩子的方法。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教育教学开放周”活动,让家长或其他监护人更直观地了解学校,了解孩子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与教师面对面交流沟通。活动期间还安排家庭教育讲座,播放有关家庭教育的光碟等。学校还邀请团中央“知心姐姐”报告团和“赏识教育”的专家为家长们作报告,使家长们获益匪浅。我们注意培育和谐的家校关系,通过多种渠道沟通信息。节假日放假、作息时间调整、疾病防控、安全防范等,我们一般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的形式提醒家长注意有关事项;学校印制了《兰台中学双休日家校联系卡》,联系卡对学生离返校时间、作业任务等进行了明确,并请家长记录学生在家表现,每周日上晚自习前上交。平时对重点对象通过《成长记实簿》来帮助教师和家长了解学生的校内外表现。

二是加强与留守学生监护人的情况交流和信息沟通。学校为每个留守学生建立了档案,把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父母的打工地点、联系方式、临时监护人的地址、联系电话登记在册。建立了留守学生成长记录档案,收集他们学习、生活、活动、日常行为表现、情感表现等材料,记录他们发展过程中的有关评价,实施动态跟踪、及时归档、分类管理、定期分析,准确把握留守学生的成长脉搏,及时与家长或其他监护人联系,沟通情况,化解矛盾。我们鼓励和支持留守学生与外出家长建立沟通机制,通过亲情书信、亲情电话、节假日团聚等方式,增强相互间的情感交流,化解长期分离造成的交流缺乏和情感缺乏。我们建议外出家长每周打一次电话,每月与班主任联系一次,每学期与任课教师联系一次,每年至少回家与子女团聚一次或接子女到打工所在地一次,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体会到亲情的温馨。

三是开展“百名教师访千家”活动。每个学期,我们都要举行“百名教师访千家”活动。通过家访,介绍学生在校表现,了解学生在家中的情况,针对学生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共商教育对策。同时,把科学的家教知识和方法送到一个个家长手中,使家长深受教育和启迪。对六类学生必访,即情绪失常必访;乱花钱必访;旷课、迟到、早退必访;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打瞌睡必访;成绩上升或下降必访;学生有病必访。

6、积极建立学校与社会联系制度。邀请社区民警担任学校法制副校长,定期为学生进行法制讲座;与交警协商,在开学、放假等学生群集来校或回家时派交警到校门口协助管理交通秩序;与文化部门密切配合,定期对学校周边的游戏机室、网吧等进行清理整顿;学校定期派学生去社区服务,强化劳动意识、环保意识和文明市民意识;学校定期接收周边社会的信息反溃,及时规范学生的行为。

二、自主教育,促进学校管理优化

在兰台校园内,每天活跃着一群肩披红绶带的学生,升旗、集会、两操、考勤、环卫等学校日常管理的方方面面都能看见他们忙碌的身影。他们是学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主力军——学生会干部。这是我校开展自主教育探索的结果。

(一)校园生活,自我管理

1、我校每年9月份进行学生会干部竞选演讲,优胜者担任学生会干部,试用期满合格颁发聘书,任期一年。

2、学生会干部重点工作是校园环境卫生管理。各班根据划定的卫生区,实行早、中、晚定期打扫;课间设立卫生监督岗进行保洁。每天由学生会卫生部考核评比,将结果反馈到公示栏上并督促各班及时整改;每周四进行全校性清洁大扫除,由学生会组织检查评比并通报。学生会干部在工作中摸索出一套学校环境卫生管理的经验,即“分区打扫,分块管理,责任到班,落实到人”,通过齐抓共管,营建了有序、整洁的生活与学习环境。

学生仪表也是学生会干部管理的重点。我校要求学生按规定穿校服,戴校牌,发式规范,男生头发前不遮眉,侧不盖耳,后不蹭领。女生不染发,不烫发,不披发,不做拉直发,提倡剪短发;长发扎成马尾辫,两鬓不垂长发。每周星期日夕会时间学生会纪律部安排专人检查并通报。

3、开展班级校园轮流值周活动。每周安排一个班级,每天班级安排20名学生,早中晚参与校园保洁、维持就餐秩序、违纪督察等。

4、学生会采取时时检查、天天公布、周周小结、月月评比的方法,加强班级管理量化考评,对环境卫生、集会两操、就餐就寝等各方面严格管理,每月公布量化结果,优胜者授德育量化“先进班级”、“文明寝室”流动红旗,并利用国旗下讲话由班长和寝室长介绍经验。

自我管理确立了学生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强化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锻炼了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整个校园形成了“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人在,处处有礼仪”的局面。同时班级间的争先创优活动也促进了学校管理的优化,增强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明辨是非,自我教育

对待学生违纪的现象,我们要求让违纪的同学自己对照校规班规,向全班同学说明自己的行为错在哪里,犯错的原因,长期这样做的影响,并制定改进措施及今后努力方向,诚心接受同学的帮助。对违纪学生,政教处有时印发案例,在夕会时间组织讨论,把对个别学生违纪行为的过程变成对广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

学生会干部经常利用专线广播通报班级和学生表现,进一步增强了学生明是非、辨善恶、识美丑的能力。

(三)相互鼓励,自我完善

如何评价一个学生,帮助每一个学生找到自我完善的自信和自尊,找到自我发展的切入点和内驱力,是我校在新形势下探索的一个重要德育课题。

学校改革学生评价模式,摒弃传统的《成绩通知单》,设计了《学生综合素质评鉴卡》,全面评价学生的思想素质、学习品质和兴趣特长等。其中“综合素质评鉴表”有自评、互评和师评等栏目;在“自我反思”中设计了“我的最大收获”、“我的最大遗憾”、“我的努力方向”,让学生能客观评价自己一学期的表现。特别是将传统的“诊断式”操行评语改为“谈心式”的“同学寄语”、“老师寄语”、“家长寄语”,让学生从充满人性味、体现个性化的寄语中得到情的感染、爱的激励和美的享受,在兴奋中发扬成绩,在微笑中认识不足,在鼓励和期望中产生前进的动力,同时学生对他人的评价过程,也是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过程。

三、润物无声,注重校园文化建设

我校努力营造校园主流文化环境,实现学校德育的良性流动。兰台之名源于上古。传说舜帝南巡,驻帐此台,亲手在台上遍植惠兰。兰花怒放,清香四溢,故有兰台之谓。春秋战国时期,兰台是楚王的行宫,曾为楚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屈原曾在此讲学,战国文学家宋玉在此写下千古名篇《风赋》,宋玉陪楚王三番游览、对问兰台之宫,而产生了著名古典“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巫山神女”、“大王雄风”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乾隆年间在此设立的兰台书院,现已成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给兰台中学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1、加大硬件投入。

整洁、优美的校园,可以创造出一个蕴含丰富文化信息的、充满人文芬芳的文化环境,学生置身其中在浑然不觉中感应,领悟人文底蕴,进入这样的学习场所,会给人一种安慰与尊重。近几年来,学校先后投资300多万元装修了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公寓和兰台书院,修建了学生食堂和兰台花园,进一步完善了配套设施,古老的兰台山焕发了新的生机。校园里绿草如茵,花团锦簇,树木葱茏,与丰富的人文环境相映成趣。

2、营造文化氛围。

校园温馨提示语随处可见。除在教学楼墙壁上张贴师生行为规范准则外,还在各楼层用展板张贴了学生的书法美术作品。定期精心设计黑板报、宣传橱窗、“英语角”等,不断更新、充实内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校园内处处散发出浓郁的以人为本的气息,体现了尊重人、教育人、鞭策人的育人效果。

3、开展德育活动。

学校着眼于塑造健全人格,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

为充分挖掘学生中的先进典型,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同时为学生搭建展示自己才华和能力的舞台,我校每年举办一次十佳“校园之星”评选活动。十佳“校园之星”包括勤奋之星、儒雅之星、孝敬之星、自强之星、管理之星、诚信之星、勤俭之星、环保之星、才艺之星、创新之星。学校成立由政教处、教务处、团委和学生会相关人员组成的“校园之星”评审委员会,具体负责评选工作。首先各班根据评选条件,通过学生自荐或由学生民主推选产生候选人。然后班主任审定通过,班级填写推荐表和主要事迹材料。候选人名单和先进事迹材料经年级审查后上报政教处,学校将相关材料张榜公示。“校园之星”评审委员会在广泛调查核实后确定评选对象,报行政会讨论通过,最终产生“校园之星”。对当选的“校园之星”,学校给予隆重表彰,并颁发证书,优秀事迹在橱窗中展出。

学校通过组织读书活动、朗诵比赛、书画比赛等陶冶学生道德情操;举办法制讲座、观看法制教育图片展,增强学生遵纪守法意识;组织班级球赛、文艺汇演、歌咏比赛等,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组织军训、拉练,磨炼学生的意志品格。学校每两年举办一届“特长展示”活动,邀请城区优秀小学毕业生及家长与我校2000多名师生共同感受双语汇演的精彩。每年举办一次校园歌手大赛。

四、加强防范,确保校园安全祥和

学校安全工作防范急于抢险,隐患险于明火,责任重于泰山。安全工作必须警钟长鸣,常抓不懈。

1、重视安全教育管理。一是建立健全各种安全责任制度和应急预案。二是加强学生安全知识学习,利用专线广播,宣讲恶劣天气状况下安全要求,提醒学生注意事项。三是实行封闭管理,强化门卫职责,严格出入登记制度,搞好盘查询问工作;四是生活教师加强夜间巡查,确保住读生的安全;五是安全巡查小组开展夜间护送活动,每天晚自习后护送重点地段的学生回家,防止“擂肥”现象发生;六是经常组织有关人员到学校周边的网吧、游戏机室清查学生上网、玩游戏的情况。七是定期对寝室、商店、食堂、学生活动场所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八是每学期在教学楼和学生公寓组织一次紧急疏散演习。九是每学期邀请交通民警、社区民警、武警战士对学生进行一次交通安全、遵守法纪、消防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十是加强校外租住学生的管理。凡是要求在校外租房寄宿的学生,必须由个人申请、家长签字、班主任同意,与家长签订《校外寄宿生安全管理责任书》,年级备案,报经政教处审批,才能在校外租房寄宿。学校定期检查。

2、加强重点对象监控。一是定期对心理和行为异常学生进行一次拉网式排查,从思想动态、交友状况、家庭问题、居住环境、生活消费等方面入手,确立重点教育和管理学生对象,建立心理和行为异常学生教育管理档案,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切实有效的预防、预警措施;二是坚持每周一次的管制刀具、火种等违禁物品大排查;三是完善学生安全反馈系统,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将安全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

3、规范家长接送行为。长假、寒暑假学生离校,或毕业生离校,由家长直接到教室与班主任当面交接,并在接送单上签字后方可离开学校。家长因故不能亲自到校接学生,要提前电话通知班主任,并将委托者的情况向班主任介绍清楚。班主任确认后,才能让委托人签字后将学生接走。走读生回家后向班主任电话报平安,确保学生按时安全回家。

我校自2000年创办以来,始终坚持以德立校、德育为首的办学方向,扎实有效的德育工作使我校呈现出校风正、教风纯、学风浓的良好风貌,通过实行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管理,学校没有出现一起违法犯罪案件,没有出现一起安全责任事故,成为享誉市内外的安全文明校园。政教工作为学校教学工作保驾护航,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中考各项统计指标年年遥居全市首位。学校先后被荆门市爱卫会评为“卫生先进单位”,“湖北省自律与诚信建设活动先进单位、“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先进单位”。

增强学校德育实效性 第6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 德育课教学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0(a)-0020-01

中职生接受近10年的学校教育后,选择进入中职学校学习。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道德知识,但是道德素质中的消极成分很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劳动者除了要具备法律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要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乐于奉献。德育课就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的最好课程。因此,本文主要就如何增强新形势下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进行分析。

中职生在学习、素质、能力等方面以及中职学校在德育教育工作中都存在一定问题。

(1)中职生不爱学习、品德不良、个人利益高于一切、对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漠不关心。中职生上课不守纪律的现象频繁发生。比如:睡觉、随意走动、吃东西、不服管教、公然顶撞老师。他们把许多不良行为带进了校园:乱扔垃圾、破坏公物;说脏话、聚众斗殴;吸烟、酗酒;旷课、逃学;夜不归宿、寻衅滋事等。其中一些问题学生屡犯屡教、屡教屡犯且不讲诚信。中职生对体坛、歌坛和影坛的兴趣远远超过了对社会风气、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等问题的关注。这不仅给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增加了难度,也增强了德育工作的紧迫感。

(2)中职生自控能力差、辩别是非能力差。中职生来自全国各地,一般都需住校生活,父母无法在身边及时监督。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与社会的接触越来越多,有些甚至不顾自身经济条件,溜出学校到网吧通宵上网,结识一些不良朋友、浏览很多负面社会信息,危害自己的身心健康。中职生缺乏判断是非的观念,加之自控能力较差,极易受到不良的社会风气的影响,导致道德素质不断下滑。在市场经济下,个人本位思想、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也深深影响中职生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因此,他们对德育教育的认同感减弱,表现出敷衍、逃避、抵触的态度。

(3)中职学校德育课缺乏教学手段及方法的创新。传统的教学手段及方法的落后使德育教育缺乏活力,学生所学的知识通常是“左耳进,右耳出”,因此,教学工作的效果明显弱化。中职生好奇心强,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一言堂”式的教学手段已不能很好地被他们所接受,他们喜欢通过探索、讨论、对话等教学方法来学习、领悟知识。如果仍然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背诵概念的考试标准来衡量每一个学生,那么德育课教学的应用性和创新性就被忽略了,学生的探索积极性将被压抑。目前,德育教育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没有唤起他们主动自觉的学习意识。

(4)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研究不够深入,未能更好的结合学生发展方向开展德育课教学工作。应该把学做人和学技能结合起来,深入且有针对性化进行德育课教学。这不仅是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更是对新一代劳动者素质的基本要求。中职生的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学校仅仅加强了专业课和技能教育的培养,德育课教学被变相地淡漠了,形成学生只重才,不重德。比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只计较自己的各项努力与得失,而无视各种来自于他人和社会的帮助与支持,形成“利己主义”思想倾向。

增强新形势下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我们要使中职生认识到德育课教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德育课要将学生的学习成果、综合素质和毕业后可能发生的就业前景联系起来。使学生明白,学习是为了就业谋生,自己的综合素质培养将影响一生发展。要树立良好的班风,抵制不良风气干扰。这样的班集体才能更好的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融于集体、关心集体、有集体荣誉感。同时,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深刻理解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2)正视学生个体的价值选择,对其进行德育教育。每个学生的性格、品行都有所差异,在具体的德育教学过程中应该灵活一些。对于有自卑、厌学、不合群等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因人而异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要适时抓住契机对学生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行为给予激励和赞赏,逐步使德育教育转为自律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控能力。对学生如何辨别是非加以引导,多开展文体活动,使学生受到健康思想的影响。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对社会公德有更多的感性认识,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及道德意识。顶岗实习期间的德育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实习过程中,不仅要训练学生对技能的熟练掌握,还要使他们切身体会到职业道德在未来职业生涯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自觉把市场对劳动者的德育素质要求同自身素质培养结合起来。

(3)充实德育课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改善教学方法。新的德育教学手段中应运用多媒体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把理论变成通俗易懂的语言。通过丰富多彩的画面、引人入胜的音乐、各种各样的案例,使学生印象深刻,激发学生学习德育课的兴趣。应该把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案例、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成功人士的案例、学生个人的特殊发展境遇、我国探索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伟大实践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讨论、辩论、讲演、游戏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提出看法,引导他们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将理论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认知。还可以组织学生走出课堂,采取参观、调查等方式进行教学,用以激发学生对德育课的学习兴趣。

(4)德育课教学不能忽视职业道德的教育。培养职业精神、敬业精神等职业道德是非常重要的,職业道德教育要紧贴企业、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与需求。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操守,同时把培养敬业精神、就业创业指导同技能培训结合起来。教师除了不断更新、学习新知识外,还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创造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教师应该在职场工作中给学生作出表率,积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德育课教学过程中,采用鼓励、反思等多种方法结合学生作业、课堂回答问题等表现给出综合成绩与评价,多鼓励和赞扬学生的优点,使学生更加自信、积极地面对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1]叶朝霞.中职生道德素质现状及对策分析[J].当代职业教育,2010(4).

[2]申姚.中职生德育教育的新探索[J].德育在线,2011(6).

增强学校德育实效性 第7篇

1 采用直观法, 激发学生的理性认识

在主题班会中, 班主任可根据主题, 组织寻找形象生动、富有情趣、感人心脾, 而且蕴含着丰富思想内容与哲理的图画、图片等素材恰当地结合课本进行教学开展活动。班主任先通过采用直观法,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 析图想象, 继而在引导学生从画中获取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点化明理, 图文配合, 启发疏通, 逐步深入, 由此可以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如以《崇尚科学反对迷信》这个活动专题, 教师可以结合实际也就是根据现在正巧进行的《崇尚科学, 反对邪教》图片宣传教育, 找来宣传画融入课堂, 营造教育气氛, 再运用多媒体播放法轮功练习者在首都天安门广场自焚的残忍的境头, 特别播放北京西城区德胜门西大街发生的傅怡彬弑父杀妻案和海南省澄迈县老城镇玉堂村的“法轮功”痴迷者邱德丰丧失人性地砍死亲叔叔的新闻简报, 让学生直接看到现实生活中、自己身边所发生的事情。然后提出思考:是谁剥夺了年轻的生命?为什么法轮功练习者会这样残忍?法轮功真的那么神吗?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何在?他们为什么丧失了人性?什么是真正的科学?等等。

而后, 尽可能让学生各抒已见, 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观点, 通过学生的热烈讨论和班主任有意识的引导, 同学们就能挖掘出主题中所蕴含的更深一层的潜在含义, 由表象的初步认知到本质的加深理解。领悟到现实社会中存在的李洪志及邪教“法轮功”的那一套歪理邪说的罪恶的“嘴脸”。充分认识它是扭曲灵魂, 摧残人心, 泯灭人性, 残害家庭, 危害社会的一种精神毒品。懂得邪教不除, 民无宁日;杀人害命, 法理难容的道理。明确科学知识对现代化的我们社会的重要性。就会深悟伯特兰·罗素语:“科学是诉诸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 不管是传统的权威还是启示的权威。一些确切的知识———我是这样主张的———都属于科学;一切涉及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都属于神学”的哲理。理解“科学”与“迷信”的区别, 也会加深理解:创新也是科学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突破, 科学就不会有进展。在科学的道路上, 胜利往往只属于敢于创新、敢于突破的佼佼者。这样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进取心, 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获得发自内心深处的感悟与理性的认识。

2 采用情境法, 激起学生的思维火花

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 因特网已连通校园, 教学辅助设备飞速发展, 特别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对德育教学起更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根据德育内容和教学目标, 班主任可以恰当地组织创设具有一定感情色彩的、以直观形象为主的具体生动的教学场境、环境氛围, 以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使得学生自然地溶入意境之中, 自我感悟、自我教育。因为心理学的理论认为:作为情绪的概括化、稳定化的表现, 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深刻性的情感, 它和认识过程是紧密联系的。情感作用于人的认识, 既可以推动, 也可以阻碍认识过程的发展。喜悦的心情, 适度的情绪 (情感) 可以使人注意集中, 思维开扩, 思路清晰, 脑力活动的积极性提高, 从而做出最佳成绩。

如组织进行《献身教育, 报效祖国》这一专题, 可以从释题入手, 先阐述“素质教育呼唤高素质的教师”, “敬业爱业”, “报效祖国”等观点, 让学生获取知识层面的认识, 然后, 用多媒体投示发表在2001年12月《中国教育报》上, 描述记者采访海南岛上最贫困的黎乡苗寨, 走访那些几乎从未走出过大山的教师们的文章:白沙县南开乡中学的仅存的一名民办教师王光辉老师, 以每月160元的民办教师工资, 养活全家4口人……他说“……虽然这些年工资只有几十元、一百多元, 但我履行教师职责时, 并不去想我拿的是多少钱。我总是自己有多少能力, 就给学生多少。”胡祥云是1963年从当时的华南师范学院物理系毕业, 而赶着学雷锋的热潮, 漂洋过海来到白沙扎根落户的。当有人问他:“38年里, 你没有犹豫、后悔过来白沙吗?”他语气坚定地回答:“没有, 因为黎山需要我, 我的事业在黎山”……通过这些事例, 使学生清醒地认识到在海南, 像王老师、胡老师这样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当地的教育事业的人, 还有很多很多。人生的意义、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再接下来播放张艺谋导演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的片断, 让学生在电影创造情境的感染下懂得:因为边远地区教师的奇缺, 才找一个十三岁的魏敏芝到水泉小学代课;要懂得, 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离不开农村的基础教育, 农村生产力的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依靠知识、依靠教育。切记:在中国, 平均每年至少有一百万名儿童因家庭贫困而失学。在这令人激动的氛围中, 引导学生展开激烈的演说、讨论,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穿插进行全体学生合唱《把根留住》、《大中国》等爱国主义歌曲。如此熏陶, 将可激起学生的思维火花, 激起学生的热情, 使学生自然进入意境之中, 主动参与探求知识的全过程, 道德、情感在不自觉中升华。立志努力学习, 学好本领, 立志不再让“放羊”、“卖钱”、“娶老婆”、“生娃”的悲剧重新出现。

如此这般,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强调学生自我教育的德育思想便得到体现。

3 采用激励法, 激发学生的行为动机

心理学的理论认为, 情感和认识过程是紧密联系的, 情感的调节可以把行动引向合理的轨道。班会课中, 教师要采用激励法尽力激发学生的行为动机, 作具体的行为指导, 这样变静态为动态, 变枯燥说教为直观感受, 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多种器官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全方位参与, 进行立体化渗透, 活动取得的效果更为可观。如以《讲文明重礼仪》为主题, 教师可以把活动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 分别表演在校园生活或社会生活中常遇到的小磨擦时, 不同的人所进行的正反两方面的处理情况。让学生看出发生小磨擦后, 因处理方法不当而造成的“反目成仇”的可恶行为;同时也看到磨擦双方因注重“讲文明、讲礼貌”相互谦恭礼让而和睦相处的可喜一面, 以及待人接物、社会公德等角色的表演。

最后, 提出“为什么要讲文明, 讲礼貌?”“说一说当你接受礼貌相待是何心情?”等等, 分组进行讨论。这样, 在情境交融的气氛中, 学生就会懂得讲文明、重礼仪的必要性, 它是做人的基本品质;懂得礼貌、礼节和礼仪的真正本质:都是人们在社交中表现出来的, 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和友好;懂得同学间讲礼貌的着手之处:首先, 同学之间要相互尊重, 不可伤害别人的自尊心。其次, 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之间也要讲礼貌, 如校内遇到要相互问早、问好, 请教发问时别忘了讲“请”、“麻烦”等词, 有过失时别忘了讲“对不起”等;再次, 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谦让。也就是说, 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目标在情境交融的气氛中得到了落实。让学生懂得从时代需要、个人成长需要, 自觉养成讲文明、有礼貌的行为习惯。笔者跟随2000级中专班搞德育活动时, 曾用此法来组织, 学生感到收获很大, 效果不错。通过《创建先进班集体》主题班会, 讨论先进班集体的内涵, 提高学生对先进班集体的的认识;让学生知道如何去创建先进班集体的具体做法;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接受感染、启迪和教育;使学生在争优创先中增强进班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激发学生奋发向上, 追求真识, 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从而达到提高全体学生德育水平的目的。

4 采用实践法, 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主题班会活动中, 应跟其他文化课有所不同, 学生在活动中激起了动机, 必然转化成行动。班主任可充分挖掘德育活动性强的特点, 注重各个环节的活动训练, 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种活动, 使学生在活动中, 明白道德观点, 并运用所学道德观点指导自己的道德行为。如在《我不赶时髦》和《塑造健康人格》等主题, 组织时首先选好主持人, 主持全班借助教材“读一读”、“想一想”和“议一议”。如读“人格有着独特的魅力和难以想象的影响力, 是做人的基础, 是人的灵魂的折射;人格是成就事业的先决条件, 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助推器”, “人格是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 是一人的能力、气质、性格以及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几个方面的综合表现。”“性格内向的人……性格外向的人……”在此基础上还不能达意, 便鼓励学生用行动来说明则“做一做”, 把自己的认识, 自己的感想表达来出来。由两三人牵头, 仿佛玩游戏, 趣味浓了, 大部分就会参与, 整体便带动起来。笔者在上班会课时, 就曾用这种以点带面激励参与的方法来组织, 半个学期过后, 整个班级就有了变化, 由原来的一个都不愿意动, 发展到谁都喜欢来。

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 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道德教育与德育工作也应如此。

参考文献

[1]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4年版.

[2]黄济著.教育哲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5年版.

[3]石中英著.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4]朱永新著.朱永新教育文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年版.

增强学校德育实效性 第8篇

一、以学生为主体, 科学诠释德育教育

当代职业学校学生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科技迅速发展、各种思想文化思潮在互相撞击中对话和交流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 现实中存在许多鲜明的对比使许多职业学校学生对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内心存在疑惑。如果我们不切实认真地回答现实中的问题, 即使我们再注重德育教育的宣传和教育, 此理论也会受到学生或多或少、或明或暗的冷漠、奚落和拒绝。要让学生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待这些社会问题,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行冷静地观察和理性地思考, 并根据当今时代的发展变化来研究、运用和宣传德育教育。

教师往往只注重讲时代、社会、民族、国家的知识, 讲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国内、国际形势等。而对于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心理、交往、友谊、恋爱等与他们十分密切的现实问题及其如何解决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却闭而不谈或者很少讲到。这样使学生认识到德育教育似乎只用来解决人类整体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与学生的个人生存发展毫无相关, 从而导致学生对德育教育的实用性产生疑虑。在教学实践中, 需要实事求是地将每个学生看成一个在学习上不断弥补不足、追求进步, 在思想上不断完善自我、升华自我的个体;需要逐步克服那种认为学生学习德育教育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的思想, 从而重视德育教育课的重要地位, 充分考虑到当代职业学校学生理论学习的内在要求, 全面理解把握德育教育的基本理论, 切实提高德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以学生为主体, 优化德育课内容

目前, 不少职业学校都在开发校本教材, 这一点固然很好, 但校本教材的开发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 真正体现“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的要求。尚未开发德育校本教材的职业学校, 教师要根据学校的课程设置与安排, 以及学生的职业特点、自身素质和能力, 优化德育课内容。德育课教师要转变以书本知识为范式的观念, 摆脱传统教材的局限性, 强化创业教育, 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要以人为本, 提炼德育知识, 融进德育成果, 拓宽学生知识视野, 在传统教材的基础上, 突出职业特色和彰显学生个性特点;要因材施教、寓教于乐, 做到润物细无声;要积极主动地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地方人文教育, 以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以学生为主体, 完善教育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在德育课堂教学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的职责就是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学会主动学习。首先, 重视课堂导入艺术。教师应以饱满的激情、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方式, 导入新课, 达到酝酿情绪、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目的。在教学中要巧妙设置疑问, 疑是思维的开端和启动器。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趣是激发心理活动和思维活动的兴奋剂和催化剂, 能使学生情绪高涨、思维高度活跃。其次, 重点抓住教学环节, 以灵活的教学方法点拨释疑,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点拨释疑, 学生在解开疑团的基础上, 能切实掌握知识, 提高认识能力, 这样才能使得学生的学习进一步深入下去。

在教学方法上, 要改变原来单一的讲授法:一是要多用活动化教学模式。教师要根据课程的内容, 科学设计, 合理安排一些课堂活动, 如辩论会、演讲会、课本剧表演、多媒体资料展示等, 挖掘教育主题中的情感因素, 创设活动情境, 师生互动, 形成激活学习热情, 诱发辨析思考, 开展行为实践的活动化教学。二是要多用讨论式。教师要努力营造课堂的民主氛围, 让学生各抒己见, 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让学生大胆推理设想, 把问题拓展延伸开, 把思想和情绪激活, 尽量让思想的火花碰撞, 在讨论中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归纳, 得出正确的结论。三是多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教师可以把教学所涉及的重要问题抽出来, 鼓励学生组成课题研究小组, 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要和学生一起设计、研究, 拟订计划、方法和最终研究成果的展示形式, 让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运用。

四、以学生为主体, 改善考核评价体系

学生是一个复杂的生命个体, 他们之间是存在着差异的, 正因为存在着这些差异, 学生的生命世界才会多姿多彩, 才会个性飞扬。这就要求我们对学生要区别对待, 因材施教, 因人而“评”。同时, “好”的标准也是相对的。每一位德育工作者都要牢记陶行知先生“四颗糖”的故事, 都要学会用不同的“尺子”。

职高德育工作应增强实效性 第9篇

一、在教学中让学生体验成功, 树立自信, 战胜自卑

职高生大多对学习的自信心不足, 甚至严重自卑, 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有的学生上课从不发言, 在课堂上, 我要求班上每个学生每周至少回答老师的一次提问, 这样, 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回答问题。训练时要注意先易后难, 逐渐增加难度。老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以提高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如:一开始提一些较容易的问题作为铺垫, 以增加成功的机会。当学生回答正确时, 老师要对学生努力的结果给予充分的肯定, 使学生看到通过努力是会进步的, 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 让学生逐渐克服自卑, 建立自信。

二、创设实践课题, 让学生多接触社会, 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人际关系调节能力得到提高

职高的德育课程较为重视社会对教育的作用, 把学生置于“社会人”的角度来组织教学, 使得学生毕业后能较快地融入社会。因此, 每一章都安排一个活动, 活动结合教学实际, 创设实践课题, 要求学生到社会中进行实践调查。如针对教材中安排的一个活动, 带领学生到农村或企业去参观, 体验普通劳动者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通过劳动实现人生价值的事迹, 并要求学生在参观后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比如, 我们组织了学生到金盛祥公司了解该企业中先进生产者的工作和生活状况。通过活动, 学生了解到技术工人在企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和所作出的贡献, 知道企业需要大批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学生看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 增强了劳动光荣的意识, 使学生能客观地看待自己的职业, 增强了通过创业或在岗位上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信心和勇气。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 不仅促进学生掌握知识, 也增进他们对社会的认识, 逐步积累做人处事的经验, 学会积极主动地调整人际关系, 学会尊重他人, 养成宽容与谦让的美德, 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利用教材内容的新异性创设问题情境, 引起学生认知冲突, 激发学生质疑

教材中每一章节都用一个具体的案例来引出教学内容, 让学生阅读并进行分析, 提出问题, 教师再与学生到教学内容中寻找答案, 这就是“问题教学法”, 让学生带着“问题”学。另外适当设置一些有趣的事例, 让学生独立进行分析并有所发现, 体会到发现的喜悦。如在讲授“事物的发展”这部分内容时, 我先让学生阅读“火车的发明和采用”这个例子, 并提问:为什么火车发明后受到人们的抵制?后来又为什么会被人们接受?通过学习, 学生知道了事物的发展总是曲折的, 特别是新生事物, 要让人们接受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的, 但具有先进性的新事物最终必然会代替旧事物, 要接受新事物并敢于创新。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使学生敢于质疑, 培养学生不怕困难, 勇于创新的思维品质, 也有利于保持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兴趣。

四、充分挖掘德育课程中育人功能

职高德育课程主要有《职业道德》、《法律基础知识》、《哲学基础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这些教材中蕴含着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实例、案例, 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这些心理教育素材, 切实有效地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 抓好《职业道德》的教学, 提高学生道德素养。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该能够良好地信守道德标准。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学生对道德行为及规范的理解, 对学生的行为举止, 从最基本的礼貌抓起, 再通过加强学生对道德行为及规范的理解, 进一步鼓励学生遵守道德, 促进道德行为的养成, 自觉地调整并规范自己的行为, 做到能与他人和谐相处, 还要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让学生在集体生活中不断克服自私、冷漠的不良心态, 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 在《法律基础知识》的教学中, 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通过教学, 让学生知道法律对每个公民的基本要求, 让他们学会用法律来指导自己的行动, 把握好自己的行为尺度, 正确应对日常生活中同学间的冲突, 克服任性和偏激的心理状态, 做到知法、守法、用法, 在受到侵犯时能用合法的手段和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如:教材中讲到“正当防卫”时, 我先讲了一个案例:某甲突然遭到素不相识的乙的侵犯, 乙先动手打甲, 甲立即还击, 并用随身携带的刀子将乙刺成重伤。我问学生, 甲的行为是否属于正当防卫?学生进行了讨论, 大家都认为是正当防卫。我又问, 将乙刺成重伤还是正当防卫吗?让学生从书中找出法律依据, 使学生深刻理解了什么是正当防卫的法律界限, 避免产生不良后果。

3. 通过《哲学基础知识》的教学,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认识和改造世界, 能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观点看问题, 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 正确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坚持实事求是, 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成为积极向上、敢于拼搏的青年学生。

4. 教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既要依靠教材, 又要结合学生心理实际, 追求实效。要帮助学生客观地分析自己的优缺点, 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战胜自卑;正确处理同学间的竞争和冲突, 努力克服嫉妒心理, 积极主动与他人交往, 促进心理健康成长, 并保持稳定的状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心理保健知识, 提高心理的自我保健能力, 增强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能力。

从基础做起,增强中学德育的实效性 第10篇

一、提高德育师资素质———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前提

任何一件事情的成败, 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 德育工作同样如此。学校在这个方面应该加强校本培训的力度, 提高德育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和育人素质。

1. 调动学校管理人员育人的积极性

德育需要学校全体管理人员统一认识, 共同参与, 一致行动, 所以, 学校应明确全体管理人员的德育责任, 经过讨论, 建立和落实德育工作目标及工作步骤, 并将德育工作纳入管理人员考核范畴。

2. 调动全体教师育人的积极性

一是调动班主任加强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因为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是学校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学校应制定班主任工作职责、考核细则, 根据考核结果发放班主任专项津贴, 对工作出色的在评优、晋级等方面优先考虑。二是调动各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学科教师是不容忽视的德育工作者, 要在学科教学中以知识为载体渗透德育内容, 实现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和谐统一的效果。

二、挖掘德育教育资源———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性的保证

德育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 德育的形式可以是丰富多彩、富有变化的。结合特定的时间、空间等因素而采取相应的策略, 才能真正做到寓德育于无形,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和教育。

1. 从历史元素中寻找德育教育资源

在历史中寻找、利用德育资源, 既指在各个重大的节日、纪念日开展好丰富多彩的活动, 更指从本地区、本校历史中寻找杰出人物。当然这里所讲的杰出人物, 不一定非得是名人、伟人, 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 工作实绩突出的普通人也应归入此列。宣传他们的事迹, 可以使德育更贴近学生, 更具有现实可行性。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以抗日英雄谈锦西烈士命名的学校。我校在开展德育工作时, 充分挖掘、利用这一德育资源, 建成了江都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谈锦西烈士纪念广场, 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动, 用烈士精神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立志报效祖国, 克服困难, 迎接学习上的挑战。

2. 从地理元素中寻找德育教育资源

一草一木总关情, 家乡的水、家乡的桥, 家乡的某一处建筑、某一个堤坎, 其中都可能蕴藏着无限的德育资源。引导学生走访家乡、踏寻大地, 在地理元素的挖掘中, 接受教育。我校校园内有一条河流。在进行河道改造时, 我们开展了对河面上的三座小桥征集桥名活动。确定三座桥分别为“明德桥”“行知桥”“远志桥”, 征集桥名本身就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德育活动, 富有深意的三座桥名也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3. 从校园文化元素中寻找德育教育资源

德育工作者应积极投入, 主动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去。如结合学校创建活动, 在教学大楼迎面墙上突显“众志成城的士气, 宽容协作的大气, 克难求进的锐气, 追求卓越的志气”的锦中精神, 醒目地镶上“崇德拓新致远”的训示……以此来激励学生, 让学校的每一块墙壁、每一处摆饰、每一个景点饰品都能发挥功能, 寓德育于无声之中。

三、关注学生养成教育———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关键

养成教育是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关键, 其实施要紧紧围绕《中学德育大纲》《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要力求做到细目化、有序化。所谓细目化, 就是指养成教育要落实到每一件小事当中。从穿衣、吃饭、扫地等这样的生活细节入手,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所谓有序化, 就是指在实施养成教育时方式方法要科学灵活、循序渐进, 切不可存在一蹴而就的思想, 否则就会适得其反。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处于自觉自愿的状态下, 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感染, 逐步地培养出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协同家庭教育力量———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合力

家庭是社会的组成单元, 是子女赖以生存的场所, 也是学生接触最早、受教育影响最深的教育环境。为此, 需要德育工作者做到以下两点:

1. 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采取恰当的教育方法

现实生活中, 家庭教育有不容乐观的情况存在, 具体表现为:一部分家长溺爱子女, 对子女百依百顺;另一部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 拔苗助长。所有这些都需要学校德育工作者主动地走进学生家庭, 与家长沟通联系, 不断矫正他们的教育观和教育行为。

2. 邀请家长走进学校, 共同参与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

具体形式可以表现为:学校“一日开放”活动, 让学生家长步入校园, 了解学校, 提高其参与德育工作的积极性;在各项活动中, 利用家长中的德育元素 (如家长中的法律工作者、各条战线的先进人物等) 参与学校德育工作。

增强学校德育实效性 第11篇

一、开展活动促进德育

学校德育的对象是未成年人,对未成年人实施教育仅靠讲道理是不行的,而必须要有切实有效的教育载体即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丰富自己的阅历,增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的情感意志品德性格在实践与体验中得到升华,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1.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活动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我们探索出如下途径:一是把升国旗仪式作为开展经常性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形式,认真落实升降国旗制度和每周一各班轮流组织国旗下演讲制度,通过唱国歌、歌唱祖国、国旗下演讲、宣誓,让同学们深刻感受爱国主义教育,坚定爱国信念,从小树立远大理想,从各方面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每期都要安排一个“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月”,在教育活动中要求学生做到四个一:即“观看一部爱国主义影片、读一本爱国主义书籍、讲一个爱国主义故事、唱一首爱国主义歌曲”。三是利用法定节日、传统节日和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集中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如以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为契机,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尊老爱老教育,举行演讲、故事、唱歌、手抄小报、绘画等不同形式的庆祝活动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以清明节为契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以劳动节、青年节、母亲节等节日为契机,开展责任教育、感恩教育;以父亲节、儿童节为契机,开展感恩教育、爱幼教育。各种活动围绕主题成系列逐步深化,达到教育效果,实现活动目的,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精神家园。四是学校确定了四个固定的德育教育基地:镇敬老院、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马鞍山抗日遗址、齐长城历史文化教育基地、淄河生态园劳动实践基地。我们定期组织学生到德育基地参观、学习、劳动实践接受教育。通过专题教育活动、读书征文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教育和引导少年儿童要努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志向,继承和发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悠久的文化传统,努力把他们造就成新世纪的合格人才。

2.开展书香校园读书活动

(1)每年注重增加新购图书,扩大藏书量,为学生阅读提供保障。(2)坚持图书室全天开放,图书管理员保证学生随时借阅。(3)读书活动班班有主题,有口号,每月开展一次系列性读书笔记展示活动和读书知识竞赛活动,学校把读书活动列入德育考核内容,加强督促与检查,丰富师生课外知识,提高阅读能力。

3.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少先大队牵头,组织学生到德育基地或社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二、增强课堂育人功能

学生在学校的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的,抓住课堂教学这一学校教育主渠道,认真维护课堂教学在德育中的重要渠道地位,充分发挥各科教学在德育实施中的作用,学校领导和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对此都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使德育实施寓于各科教学过程的始终,与教学相伴相随相融相合,并有法定时间保障它有效运行。课堂教学是学校中最普遍的教育活动,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是学校教育中最基础也是最根本的育人工程。学生成长各个过程中所需要吸收的“精神复合营养”主要是通过课堂来提供的,课堂教学中的德育也是最丰富的教育,因为课堂教学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集中传递古今中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多种多样的精神文明内容。因此,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具有“最普遍”、“最基础”、“最丰富”的特征,并伴随学生求学阶段的始终。

三、家校合力提高成效

浅析增强中学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第12篇

1 充分认识中学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 中学德育教育在指导思想、德育目标、途径方法和队伍素质方面存在一些不足, 影响了德育的实效性。

1.1 在指导思想上重升学, 轻德育。

目前, 很多学校仍将升学率当作评价办学质量和水平的唯一指标, 德育仍处于被忽视的地位。一般认为, 学生学习成绩好了, 老师有业绩, 学校也光彩;而思想品德是隐性的, 短期内看不到效果, 因此不愿把时间精力投在德育上。

1.2 在德育目标确定上, 重划一, 轻区别。

受传统和政治影响, 中学德育习惯把最理想目标 (如大公无私) 、最高要求 (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不分学生年龄和年级层次, 一律向全体学生统一要求。这种“一刀切”的做法, 没有真正以教育对象为中心, 既缺乏层次性, 又无针对性。

1.3 在德育方法上, 重“灌输”, 轻互动。

目前, 许多中学还没有摆脱以说教灌输为主的陈旧模式, 将道德条目当作对象性知识来灌输, 借助考试对学生实施强制性学习, 切断了道德与生活的血肉联系, 使学生难以产生真正的德育知识内化为信念的动机和热情, 很显然, 这种德育教育缺乏实效性。

1.4 在德育主体上, 重教师主导, 轻学生参与。

在德育过程中,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道德教育的主体。从狭义上看, 学生似乎仅仅是道德教育过程中的受教育者。但是, 道德教育的主体和客体不是绝对的, 而是相对的, 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当受教育者在进行自我教育时, 他不仅是受教育者, 而且成为教育者。目前, 学校过于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 把学生仅仅看作消极、被动的客体, 表现在德育过程中, 常以批评、禁止、训斥、说服、榜样、奖励、惩罚等方法, 极大挫伤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5 在德育实施上, 重教学育人, 轻全方位育人。

一些中学比较注重教学过程的育人作用, 却忽视了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文化育人。学校管理者必须通过开展教育、制度设计等手段, 充分发挥教学、管理、服务等岗位的育人作用, 建设浓郁的校园文化, 真正做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

另外, 一部分教师的道德素质仍需进一步提高。有的教师道德失范, 品行欠佳, 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2 转变中学德育教育理念

面对中学生德育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德育教育存在诸多偏差等现实, 我们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 正确把握中学德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确立科学正确的德育理念, 为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奠定思想基础。

2.1 确立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

长期以来, 在定位上, 人们往往将德育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 忽视了道德、法制、心理健康等教育;在目标上, 强调德育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服务, 忽视了人的主体性发展需要;在功能上, 突出了德育的社会性、规范性功能, 忽视了个体性、发展性功能;在方式上, 体现出教导性、授予性、灌输性、封闭性、唯一性, 忽视了开放性、渗透性、生活性、活动性、互动性。这远远滞后于时代的要求和现实的变化, 缺失对学生心理和发展的满足度。我们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人格, 维护学生的基本权利和责任, 认同学生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 使每一个人都获得全面、和谐、充分、持续发展。

2.2 建立尊重规律的德育理念。

德育是一门科学, 有其自身的本质规定性。中学德育活动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要充分认识教育规律, 正确把握中学教育的外部条件与中学教育相互作用的规律, 中学教育内部因素相互作用的规律。充分认识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 生理心理不断变化, 因此, 德育目标的确立、途径的选择、方法的使用等, 都必须从“中学生”这一对象的特点出发, 才有利于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2.3 形成整体德育理念。

目前, 中学德育面临更加开放、更为复杂的环境。中学教育已经自觉不自觉地向社会其他领域开放, 受到更多来自学校外部的影响;德育不仅是学校的事, 而且也是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关心支持和参与的工程;从德育内部结构看, 德育的目标、内容、原则、手段、途径、评价, 都必须适应国家需求、形势变化、社会发展和学生需要。只有认清这些, 才能真正形成整体有序、多维开放的中学德育网络体系。

2.4 转变德育评价理念。

传统的德育评价, 在评价目的上, 是要评出优劣;在评价内容上, 只看单一成绩;在评价主体上, 只确立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在评价方法上, 具有单一性;在评价方式上, 体现出定量性、静态性、回顾性、终结性和绝对性。因此, 要转变评价理念,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价值观, 面向学生未来, 以“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根本的教育价值, 以创造适合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评价模式为目的, 评价目标和指标体系要具有方向性, 评价手段要具有激发性, 评价信息要具有调节性, 真正促进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

3 强化中学德育教育的措施

为了使我国中学德育教育更有实效、使广大青少年在德智体美方面全面发展, 改进当前中学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应当采取以下六方面措施:

3.1 提高认识, 坚持德育首要地位。

要充分认识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首要地位。“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中学阶段在一个人的成长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因此, 学校必须本着为学生一生负责的精神, 真正确立德育在学校工作中的核心地位。

3.2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以高尚的师德培

育人。德育工作者的素质直接决定着德育工作效果的好坏。因此, 教师应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依法执教、热爱学生、尊重家长、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为青少年树起人格的榜样, 用垂范的言行和身教的形象, 实践“品德只能用品德来培养, 人格只能用人格来陶冶”的至理名言。

3.3 创新德育方式, 实行互动模式。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建立师生新型的互动关系, 学生向老师请教, 老师与学生对话, 师生相互尊重、相互欣赏、共同进步、一起成长。要形成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 要求师生互动, 同伴互动, 学科互动, 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 得到陶冶和培养。

3.4 针对学生实际, 增强德育的层次性和针对性。

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分清层次, 要求学生首先从最基本、最实际的事做起, 防止思想道德教育架空和伪化。德育过程与人的诸多心理过程一样, 是一个“知—情—意-行”螺旋式上升的演变过程, 研究不同年龄、不同年级学生的各自特点, 确定相应的德育目标、内容和方法, 将有助于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3.5 整合校内外的教育资源, 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合力。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是增强德育工作实效的重要途径。学校要通过家长接待日、家长会、家访等方式, 争取家长的配合和支持, 要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各方面人士与社会上各种适宜教育的场所, 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 为广大青少年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创造一个优良的环境与氛围。

3.6 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要始终着眼于学生的未来, 相信学生发展的潜力, 体现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增强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要坚持多元性原则, 把德育评价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 把单一的注重学业成绩评价变为多元的整体性评价, 把评价的重心转移到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和道德情感体验等方面。在具体评价方式上, 坚持重视自我评价, 辅之他人评价;重视过程评价, 辅之终结评价;重视差异评价, 辅之绝对评价;重视定性评价, 辅之定量评价;重视动态评价, 辅之静态评价, 从而发挥德育评价在育人中的正向作用。

摘要:针对当前我国中学德育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 提出德育需要树立的理念和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中学德育,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措施

参考文献

[1]刘旭东.中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9, (3) .

[2]王义建.浅谈中学德育学问[J].现代教学研究, 2009 (8) .

[3]邰长禄.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开展中学德育工作[J].学理论, 2008 (12) .

上一篇:合理处理下一篇:银行营销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