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修养塑造论文

2024-06-04

人格修养塑造论文(精选8篇)

人格修养塑造论文 第1篇

一、加强知识修养,具备渊博的知识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读书学习、 积累知识更显迫切。 高尔基说:“ 人的知识越广,人的本身也越完善。”读书使人明智,学习使人耳聪目明,一个教师只有树立起高度的自觉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勤奋不止,持之以恒,既学业务知识,又学政治理论,要学治国强国的论断,也学为人处世的道理,读古鉴今,精通专业,博学多才,具有学高为师的素质,才能勇敢承担起历史赋予的使命,显示出一个人民教师独特的风采和魅力。

二、崇尚敬业奉献精神,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进取心

教师素质的核心是师德,教师要修身正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做事就要光明磊落。 面对问题,承担责任;面对荣誉,主动推让; 面对不平,大义凛然;面对危难,慷慨相助;面对误解,豁达坦荡;面对缺失,从善如流;面对弱小,谦逊随和;面对生活,情趣盎然。 教师对学生要钟爱而宽容,师爱是一种高尚的情感结晶,教师要以热忱的关爱、殷切的期望去唤醒、激励自己的教育对象自强不息、奋斗不止。 教师要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恪尽职守、精益求精,要有呕心沥血、日夜操劳的献身精神,并能和同行和睦相处、同心同德、共铸教育事业的辉煌。

三、充分发挥礼仪的作用,营造自我崭新的形象

礼仪是创造自我形象的无形高手, 在世界趋向于合作与交流的今天,礼仪成为人们交际成功和事业成功的重要工具,教师要培养学生从小尊敬别人的礼貌习惯, 就要注意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发挥榜样的效应。 首先,在各种场合,要做到站如松,英武挺拔;坐如钟,端庄稳重;行如风,优雅轻盈。 其次,要用礼貌用语,一声真挚的发自内心的礼貌用语是沟通人们心灵的桥梁,会给人留下无限美好的印象。 再次,学会展现微笑,因为微笑表现的是友善、诚信、谦恭、融洽等最为美好的情感因素,它是自信的象征、礼貌的表示、心理健康的标志,是人际交往的万能通行证,具有天然的魅力。 此外, 谈吐要清晰、文雅而谦逊,表情自然,态度可亲。 高尔基说:“ 语言是人们思想情感的衣裳。 ”语言要做到抑扬顿挫,理智、幽默而诚挚, 这样才能使学生如漫步知识之林,其乐融融。

四、更新教育观念,做改革的促进派,不断锤炼自我的个性

教师要适应社会发展的形势需要,深化教育改革,具有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和强烈的自我鞭策力,接受不断的挑战,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善于总结教学经验。 教师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是“ 天底下最光荣的职业”,要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谦虚谨慎,不断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到“ 吾日三省吾身”,规范自己的言行,追求高尚的思想境界。

五、养成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调节自我,保持充沛的活力

加强师德修养_塑造完美人格 第2篇

马先玉 2014-5-23 通过培训学习后,我认识了“加强师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对教师的重要性。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教师的师德直接影响学生的素质,关系着教育这一伟大事业的成败和兴衰。因为,教师所面对的不止是几十双求知的眼睛,而是一个需要用爱来倾注的浩瀚的海洋;教师,犹如辛勤的农夫,在自己所钟爱的这片土地上,一年又一年精心耕作、无私奉献。教师的工作就是奉献。师德以奉献为根本。教师以育人为职责,而育人是一种艰苦的、复杂的创造性劳动。教师劳动的重要特征是功在他人、功在社会,教师劳动的成果主要体现在孩子的成功中,而教师自身是默默无闻的。没有忘我勤奋、乐于牺牲的劳动热情和态度,没有勇于为教育事业献身的奉献精神,就没有真正的师德。

当前,在改革开放,大力倡导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教师只有自觉地加强师德修养、正已、敬业、爱生、奉献,才能无愧加冕于我们头上的种种桂冠,才能完成时代赋于我们培养人才振兴华厦的重任,教育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师德是教育的光辉;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师德就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人梯,给一个又一个的攀登者以无穷的帮助;师德是绿叶,衬托着千万朵鲜花尽情地开放;师德是渡船,一趟又一趟地搭送着求知者达到成功的彼岸,师德是彩虹,是驿站,是理想之火,生命火光,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育的全部生命。教师是一门崇高的职业,更是一份神圣的使命。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感受到职业光荣的同时,应该更加地珍惜它,恪守师德,努力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提高师德水平,以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无愧于这个光荣的称号。

首先,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教师要强化责任心与敬业精神,并需要在岗一小时,敬业六十分"的精神。按照政治上坚定、作风上过硬、业务上精通、工作上勤奋、纪律上严明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见荣誉就让,不计较个人得失,淡泊名利,默默地工作。勤奋进取,以自己的坚韧勤奋,出色的完成自己的工作。

其次,以师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明确所承担的岗位责任、社会责任、国家责任等要求去做。努力做到为人师表,行为世范;教书育人,德育为先;以人为本,爱生如子;严谨笃学,精心施教;文明从教;团结协作,顾全大局。

再次,树立现代职业教育观念。近几年来,职业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不论是学校办学规模、在校生人数,还是办学基础条件、师资队伍建设,都已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教师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使之更主动地适应于社会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关键还在于树立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新观念,包括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内容、师资素质、评估标准等诸多方面。作为现代教师的我应当立足我国的国情,对当今教育的发展、教育对象的变化以及教与学的关系有全新的认识,更新教学理念,树立现代教育观念。现代教育新理念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思想以及灵活教学方法。在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新的历史时期,教师树立现代教育观念不仅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也应成为对教师职业道德上的要求。

最后,终身学习、与时俱进。当今世界已进入到了一个知识经济的全新时代。与以前相比,这个时代已表现出其特有的一些特征。高新技术成群发明和运用。新知识成倍增加,知识陈旧的周期越来越短,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知识经济正在深刻的改变着我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我们在享受着知识经济所带来的文明成就时,知识经济也给教师带来新挑战。在这样一个新的时代,教师要胜任自己的职责,完成培养下一代的任务,因此我必须与时俱进,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

唐宋诗词与人格塑造 第3篇

诗词,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其广大的生命力和辐射力,都源于承载了维护世道人心的重要作用,具有超越时空的教化之功。唐宋时代应该说是诗歌的鼎盛时期,其诗歌意蕴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唐宋诗人描写山川美景,表达热爱祖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情怀;有的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水,无垠的田野,创造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操;有的厌弃官场黑暗,表达怀才不遇的苦闷……这些诗歌无疑都可对中学生的人格塑造产生巨大的作用。

一、可以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李白,一代诗仙,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行路难》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暂且不管是不是真的去弄舟,反正它给自己在落难江湖后设计了一条最洒脱的退路。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豪放词派的代表者。命运的多舛不仅没有打败他,反而铸就了他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我们可以在苏轼的诗词中窥见一二。其《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满腔热血,让我们领略了他的洒脱、不羁。苏词素以阳刚之气而著称,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词人的生活背景去感悟他的精神风貌,可以水到渠成地引领学生学习词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如苏轼词《水调歌头》中脍炙人口的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赏析时,学生查阅资料可以明白苏轼在自己被贬、与弟久散的双重打击下,却依然能够豁达、乐观,这是何等的积极与顽强。“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当时苏轼因“乌台案”被贬任黄州 (今湖北黄冈) 团练副使,这在苏轼的政治生涯中,是一个重大的打击,然而这首词却在逆境中表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此外,陆游的《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也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乐观态度、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和积极的进取精神。学生通过对这些诗词的深思与感悟能塑造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特别是对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大有裨益。在一次次背诵古典诗歌的情感体验中,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可以铸就坚韧的意志

唐宋边塞诗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通过对边塞生活的描述来批判古代战争的残酷,以及表达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边塞诗又从另一方面突出战士在艰苦的环境下奋勇杀敌,以坚韧的意志来克服战争的种种艰辛。这类诗歌所展现出来的民族气概与坚韧意志正是当代中学生所缺失的,通过师生间对边塞诗的共同解读,有利于铸就中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

王昌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展现了战士戍边的气概和壮志殉国的豪情, 《从军行》中“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道出了将士们顽强的意志力,不到功成不归家,这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耐力正是当下中学生所缺失的。王维在《少年行》 其二中豪 迈的写道 ,“熟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纵使人人知道边塞生活艰辛,但将士仍然坚定的戍守边疆,这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非常值得现在的中学生学习。高适《燕歌行》中有“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李白更在《塞下曲》中喊出“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这些诗句鲜明的道出了为国奋勇杀敌的荣誉感,以及在艰难条件下的坚韧意志。

边塞诗独具的矛盾冲突给学生带来心灵的震撼,能够激发其勇往直前的刚毅性格,又引导其热爱祖国、崇尚和平的情怀。边塞诗是有灵魂的,它承载了诗人的人格,其悲壮与震撼力必将在学生稚嫩的心灵上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学生人格的塑造上起到引导与扶正的作用。热血沸腾的读后感,有利于锻造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力。

三、可以丰富生活情趣

中国唐宋诗歌之所以能够在文化历史的长河中始终占据一席之地,并具有不可替代的顽强生命力,是因为在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诗人寓情于诗词,借物抒情,诗词体现了丰富的生活情趣。

古人有许多写生活情 趣的诗词,辛弃疾在《清平乐·村居》中写道“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将小儿卧溪剥莲蓬的神态写得惟妙惟肖;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诗篇 题目就令 人心驰神 往 ,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色调明丽,意境和谐,从中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情投入以及对美好生活情趣的热爱;陆游在《闲中偶题》中以“花底清歌春载酒,江边明月夜投竿”两句为我们勾画了春日品酒、夜间垂钓的闲适生活场景。谈到生活情趣,有一个词人是一定绕不过的,他就是北宋词人苏轼。苏轼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对身边的细微之物和情感有着美好而独特的情感体验,他的诗词中有许多对日常生活情趣的体现。如《阮郎归·初夏》中“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苏轼为我们描写了一幅美妙的夏日生活美景,抚琴、下棋、昼眠、嬉水,传达出词人风雅悠闲的生活情趣。

虽然那个时代离我们非常遥远了,但这些优秀诗人所描摹的生活意境、生活情趣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描摹的蓝本,特别是对于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现代人,不妨放慢脚步跟着古人一起体验生活中的小情趣,陶冶情操。

四、可以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中学生的培养讲究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先成人,再成才,道德品质的好坏对学生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一直受传统儒家教育的古代文人非常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对高尚道德品质的推崇在他们的诗词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纵观唐宋诗词,可以说颂扬道德品质、体现个人志向的名句不胜枚举: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流传至今,晶莹如冰的心藏于内,高洁如玉壶之形现于外,比喻为人内外纯洁,品质高尚;苏轼《赠刘景文》中写道“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这两句的意思是荷花衰败,那高擎如伞的荷叶也随之枯萎;可菊花凋谢,却还留下了在严霜中傲然挺立的枝桠,诗句以荷衬菊,表达了对友人高尚情操的仰慕钦佩之情;杜甫的《丹青引赠曹将军霸》有这样一句“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这两句说,一生沉浸在绘画艺术中而不觉得将近年老,富贵对我就像天上的浮云一般淡泊,诗句赞扬了名画家曹霸潜心艺术、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操;王安石在《商鞅》中写出“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赞叹商鞅重承诺、讲诚信。唐宋诗词涉及到个人道德品质的方方面面,在此就不一一列举,这些诗词所展现的诗人崇高的人格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进行诗词鉴赏时,教师不仅要翻译解释诗词的字面意思,更要向学生传达诗词所蕴含的深层含义,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人格品性。这些诗词就像一面镜子,学生在学习时就如同照镜子,可以审视自己的不足,找出身上的缺陷,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五、有助于培养丰富的情感

好的诗词之所以能流传千年,经久不衰,除了其本身语句的优美外,更是因为诗词蕴含了丰富的感情,这些感情既有爱情、亲情,也有朋友之间依依惜别之情、爱国之情。每当吟咏唱诵时,仿佛被作者带入了另一个世界,和作者一起感受那些悲欢离合。

提到爱情诗 ,秦观的《鹊桥仙》 独具风采,秦观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一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歌颂的是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这一惊世骇俗、震聋发聩之笔,使全词升华到新的思想高度。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但千百年来,人们在作客他乡的情况下读这首诗,却都强烈地感受到了它的艺术力量。这种艺术力量正是来源于王维客居异乡时强烈的思乡感情。人生有一志同道合的知己是非常难得的,朋友之情也是古诗词中一个常见的题材,而说到友情,很多人脑子里首先冒出来的就是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友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有多深呢?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自然而又情真。忠君报国是许多深受传统儒家教育的士人一生的理想与追求,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写道,“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一个年老体衰的老人卧病在床,却仍不自哀,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学生可以在背诵和思考中深知诗人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生学习领悟这些情感丰沛的诗词,徜徉于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里,就像享受了一场饕餮盛宴,不仅可以与作者心意相通,也可以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

塑造人格论文 第4篇

寝室留给了大学生最美好的回忆,他们在宿舍里学习、生活、聚会、沙龙等,这些重要活动和经历就形成了寝室文化。

1.1大学生寝室文化的概念

寝室是大学生生活中最重要的活动场所,也是大学生日常管理系统中最为基层的组织单位。所谓寝室文化,就是蕴藏于这一特定场所与特定形式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心态文化,是寝室空间中由大学生个体与群体及其所属物品和环境所构成的物质与精神存在方式的总和。简言之,寝室文化就是大学生在寝室中的活法。

1.2大学生寝室文化的外延

如果把大学生寝室文化进行扩大化研究,这种文化的外延就可分为寝室物态文化、寝室制度文化、寝室行为文化和寝室心态文化。大学生的寝室物态文化主要是通过家具、服装、洗浴用品、书刊文具、室内装饰等反映出来的。大学生寝室制度文化是由寝室管理制度、寝室文明条例、寝室卫生公约等组成的制度文化。大学生寝室行为文化,就是大学生在寝室中各种内在心理活动在外在的表现的总和。寝室心态文化是由一个共同生活在同一空间的群体,其不同的主体因素经过长期磨合交融而形成的文化。

2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大学也是青年学子身心健康发展的时期,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与他们接受的高等教育质量、校园环境、寝室文化状况息息相关。

2.1人格的概念

心理学家认为,人格是一种可以离开人的肉体,离开人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而独立存在于人类的精神文化维度里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具有感觉,情感,意志等机能的主体,是一种区别于他人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人格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和比较稳定的心里特征的总和。

2.2大学时光与人格塑造

从人格的概念可以看出,人格一旦形成,很难再进行改变,人格也基本上决定了一个人的性格、心理、情感等个人要素,也决定了一个人以后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大学是青年学子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一旦在校园里塑造了健康人格,他们以后步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就会受益终身,相反,在大学里人格因素没能塑造健康人格的毕业生,他们步入社会后慢慢就会走向社会的对立面。青年学生刚刚步入成年,处于世界观、人身观、价值观慢慢形成的关键时期,加之他们第一次远离家庭,离开了父母的言传身教,自身人格的塑造除老师的教导外,还受校园环境、身边同学、和寝室文化的影响。

2.3寝室文化与大学生人格塑造

寝室文化对大学生人格塑造会产生重要影响。优秀寝室文化熏陶出来的学生,往往身心都很健康,相反,充满矛盾、生活不协调的寝室文化,一般都会给生活在这间宿舍的学生带来不利影响,甚至会造成心理阴影。

3构建优秀寝室文化与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

根据相关研究,个体健康人格的塑造与形成,离不开适合自己成长、积极高尚的环境,因此,相关管理阶层应重视构建优秀寝室文化,最终帮助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塑造。

3.1构建相互包容的寝室文化

大学生的人格成长离不开环境与他人的影响,寝室是他们生活中最为重要的环境因素,室友则是学习和生活中最为密切的他人。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不同的地域所带来不同生活习惯,他们在一个寝室生活和学习时,难免会出现摩擦、会产生一些小矛盾。解决这种小矛盾,除了相关管理部门的调节之外,大学生自己也应学会相互包容、相互理解,最终实现与室友和谐相处。

3.2加强制度建设,弘扬优秀制度文化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弘扬健康文化的内在保证,在高校内,建设优秀寝室文化,首先得建立健全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在学生寝室内弘扬优秀制度文化,因此大学生寝室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且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这样才能保证大学生寝室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建设、高尚道德情操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建立规范完善的寝室制度能够有效约束和规范大学生的行为,逐渐消除不文明、不道德的言行举止。在具体管理措施上,相关管理人员应严格督促大学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对大学生在寝室的表现进行量化评比,把奖惩结合的激励手段运用与日常管理之中,促使大学生自觉遵守各种制度,用制度文化熏陶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最终促使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

3.3美化宿舍环境,建设高雅的寝室物态文化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大学生只有动手美化寝室环境、经常打扫卫生、保持宿舍干净整洁,才能在寝室内保持心情愉快,乱糟糟的环境走不出阳光、开朗的青年人。因此,每个寝室都应重视美化环境、建设高雅的寝室物态文化。除进行正常的日常打扫、保持整洁之外,大学生还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去营造更加优美温馨的寝室环境,比如可以养些花草,净化寝室空气的同时还能给寝室增添一抹鲜活的色彩;动手制作精美的窗帘、设计寝室标志,充分体现出不同寝室的特点等。优越、高雅的寝室物态文化对青年学子健康的人格的塑造和形成有重要作用。

4结语

名师要用人格塑造人格 第5篇

理想与现实。教师工作尽管极为平凡, 但是它承载着家庭的希望, 承接着祖国的未来。所以我们不能把工作仅仅视为职业, 而应把它当作事业去对待。我们对每个孩子必须要有期待, 对自己所在学校事业有愿景, 对自己工作有崇高理想和追求。教师要仰望天空, 更为重要的是脚踏实地。从教育对象上讲, 不放弃任何一名受教育者;从教育过程上讲, 不放过任何一次教育的契机;从教育内容上来讲, 做到“全面+特长”, 既要注重全体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又要根据学生个性特长和多元智能理论,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风格与人格。一位名师, 需要有自己的风格, 教学中有出彩的地方, 或善于整合课程资源, 或善于透彻分析讲解, 或善于启迪学生思维等等, 但更为重要的是要用人格塑造人格, 用激情焕发激情, 用精神培育精神, 用心灵感动心灵, 用潜能挖掘潜能。

研究者与实践者。某天和几位学校管理者谈及如何让老师有真正的积淀, 我心中想到的是教育研究。一位教师如果对于本专业知识体系、各知识点的关键之处、学生能力培养的方法没有自己的见解与系统的思想, 就只能人云亦云, 甚至不着边际。研究最重要的是反思, 教师要在研究反思中成长, 在研究反思中提升质量, 在研究反思中解决教育困惑。

但是教师更应是一位实践者, 能够勇于创新, 不是停留在纸面上, 而是耕耘在教育实践中。其教育研究的着眼点应该是教育实践, 提升教育质量,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教师要努力把知识、经验和教育成果转化为教育智慧, 在教育实践中让这些智慧发挥最佳效果。

开展阅读教育, 塑造健全人格 第6篇

一、统一思想, 形成共识

新时期的德育工作, 面临着市场经济的挑战、和平演变战略的挑战、新技术革命的挑战。近年来, 一个个教育失败的事例, 一组组青少年犯罪率上升的数字, 让人触目惊心。现实提醒我们, 必须下工夫深入研究德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 不断探索传统德育模式的改革, 努力寻找能够有效地触及学生心灵、激发学生情感、调动学生自我修养积极性、并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新途径。

班会作为集体教育活动的主阵地, 应当在德育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传统的老师训导、学生恭听的一言堂模式或应景的主题班会, 显然缺乏实效或流于形式, 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不能激活自我约束的内动力。我们考虑到重点高中的学生相对素质较高, 阅读理解能力较强, 他们对说教式教育常产生逆反心理, 而对课外阅读则有着强烈的渴望, 自我教育的能力也基本具备了, 开展阅读教育才正符合他们的心理特征。阅读作为一种学习手段, 可以丰富学生知识, 开阔学生视野, 可以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熏陶感染学生思想, 陶冶学生情操, 而阅读教育正是借鉴了阅读活动的独特功效, 科学地将阅读运用于德育工作之中。1997、1998年两年里, 我们曾尝试过印发有益的作品或资料提供给各班作为班会材料使用, 效果很好, 这坚定了我校开展阅读教育活动的信心。1999年初, 我们在学校各级会议上宣讲阅读教育的意义, 使教职工特别是班主任老师与学校形成了统一的思想认识, 这为规范化运作阅读教育打下了思想基础。

二、精选作品, 编制教材

阅读教育不同于一般性的阅读活动, 不是随意地把报刊杂志推给学生, 而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 从各种报刊杂志浩如烟海的文章中精选出有明确的德育指向、又具极强感染力、可读性强、篇幅适中、能深深吸引学生、打动学生的最优秀作品来, 印发给学生, 让学生在班会上共同学习讨论。这就要求组织者必须严格标准, 把好选材关。为此我们带着“找宝”的目的, 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 苦苦寻找我们最需要的文章, 同时也发动老师同学推荐好文章。比如理想前途教育, 我们筛选了《你能当总统》《成功的梦想》等篇目;集体主义教育、行为规范教育, 我们选编了《纪律与职责》《整洁就是纪律》等;心理素质教育, 我们选编了《做个信念赢家》《暗示的力量》等;爱国主义教育篇目如《天下兴亡, 我的责任》《中国的腾飞, 我们责无旁贷》……

有了高质量的阅读教材, 我们也不是直接印发给学生, 而是编写一定的阅读指导语 (编者按) , 或明确德育指向, 点明文章蕴含的主题, 或揭示其现实意义, 对各班使用教材予以一定的指导。

比如《上帝只给他一只老鼠》, 我们加上了这样一段编者按:“‘灵感只青睐那些思考的头脑’, ‘上帝’只给了迪斯尼一只老鼠, 但满怀理想、画笔不辍的迪斯尼给世界的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动物卡通形象———米老鼠。我们同学正当风华正茂, 面临着许多人生机遇, 世界给我们的实际上是很多很多, 要想把握人生, 有所成就, 就应当胸怀远大理想, 珍惜求学生活的每一天, 勤学不辍, 为将来成材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为, ‘机遇只青睐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希望下面这篇文章能够对大家有所启迪。”这类文字对各班准确理解阅读教材, 上好阅读教育班会课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三、开好班会, 注重实效

材料选好以后, 我们班会的一般模式为“读读、议议、比比、试试”, 让同学们在深刻理解材料的基础上, 联系个人、班级和学校生活的实际, 与材料思想对比, 上升到理论高度来认识, 再落实到指导生活行为上去。但也不拘一格, 允许各班在组织形式上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为深入了解阅读教育的效果, 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情况, 我们常深入课堂、宿舍向学生询问班会的收获, 常找学生座谈班会课的体会, 同时我们坚持每学期组织一次“一堂班会课的启示”征文活动, 通过征文反馈学生的收获。

阅读教育深入了学生心灵深处, 对学生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 在班会材料指导下, 有的学生走出生活的阴影, 有的学生明确了高中阶段乃至人生的大目标, 有的同学认识到做人一些基本道德, 改变了自己的处事态度, 有的改善了与父母的关系, 由“不孝”成为一个真正孝顺的孩子……

考试作弊受到学校处分的小张同学读了《她跪下了左腿》后痛悔自己的过去, 下决心端正学风。他在征文中写到:“我的心在哭泣, 我的血在燃烧, 异国的外籍教师跪下了左腿请求我们做个诚实的人, 再也不要欺骗!她这个形象彻底击跨了我的虚荣, 涤荡了我的灵魂, 她会铭刻在我心中, 永远, 永远……”小唐同学过去和母亲的关系不够好, 她觉得母亲不是自己的亲生母亲, 爱唠叨, 根本不理解自己, 所以只要是母亲要求的, 无论对与不对, 她都一概反对。《母亲的账单》深深刺激了她的心灵, 她回忆起从小到大母亲对自己的关爱, 彻底改变了对母亲的态度。她母亲在给学校的感谢信中写到:“是《母亲的账单》打破了我与女儿关系的僵局, 是学校挽救了我们的家庭, 我们的生活又有了新的希望”。安军同学说:“《你就是上帝》改变了我对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态度:以前我是千方百计找理由, 退而避之, 而现在我是‘明知山有虎, 偏向山中行’, 凭着自己的信心和勇气, 攻而克之。”他的学习成绩已由班内54名上升到第6名。

阅读教育使抽象的道理转化为形象生动的教育素材, 使德育内容有了依托, 学生参与性强, 兴趣浓厚, 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展现教师魅力塑造健康人格 第7篇

良好道德素质的培养, 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这个时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已开始形成, 但很不稳定, 可塑性极强。所以正确引导和教育至关重要, 一旦具备了良好的道德素养, 将会受益终身。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 在家备受宠爱, 甚至一些父母无原则地迁就子女, 一味从物质上给予而忽视情感交流, 久而久之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了偏差, 自私、任性、骄横、暴躁等不良习惯一一展现。“还孩子一片宁静的天空, 让他们的心灵回归自然”, 这是特殊时期对老师的特殊要求。教师人格魅力可以通过三个方面展现。

一、“真”的魅力, 有利于促进学生认

同感的形成。教师的智慧性力量, 能使学生产生敬重, 从而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和指导。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具有“真”魅力的政治教师无论是课堂内还是课堂外, 无论是传授文化知识还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都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和敬佩, 甚至成为学生崇拜的偶像。学生有了“真知”的武装, 就能增强他们的辨别能力和判断能力, 增加独立意识, 促进身心的发育和成熟。在此基础上就不会轻易受错误价值取向的冲击, 而让错误理念侵蚀学生的大脑, 引起人格变异。

二、“善”的魅力, 除了教师自身的

“为人师表”“与人为善”之外, 还有教师对学生的热爱, 尊重与信任。让学生能深深体会什么是“爱”, 在当前则显得尤为重要。它表现在人与人、人与家庭、人与社会之间的友善和谐, 只要心中有爱, 就能以自己的真诚赢得学生的真诚, 以自己的纯洁淘洗学生的纯洁, 以自己的正直塑造学生的正直, 以自己人性的美好描绘学生人性的美好。这种“爱与善”的传递要循序渐进。让学生先学会爱自己, 爱父母, 爱长辈, 进而爱老师, 爱同学, 爱学校, 爱祖国。把学生投入社会, 让他们去实践去体验什么是诚信理念, 什么是道德操守, 以及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之美。进而会明白自己对家人、对社会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完成他人格上的升华。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阳光地去面对人生中的失败与挫折。

三、“美”的魅力, 体现在教师素质上

则是优雅的气质、崇高的理想、健康的情感和创新的精神, 美在敬业、爱岗、公平正直;体现在教学中则是不断创新, 不断完善知识结构, 不断超越自己;体现在生活中则是生活积极、情感健康、意志坚强、兴趣广泛、性格刚毅和习惯良好等。学生在这种人格熏陶下不会陶醉于成功的喜悦, 更不会沉溺于失败的痛苦, 他们始终保持着开拓进取的状态, 感召着学生去追求卓越, 追求完美。现在的社会不正需要这种具有创造性、个性张扬的人才吗?这就是时代的要求。而有着高度自觉性、敢于展现自我价值, 有良好为人处世哲学的创造型人才无疑是这个时代的宠儿。

由“真、善、美”搭建起来的人格, 在我们看来应该是完美与完整的。这是我们整个教育阶段努力追求和实现的目标。

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社会提供良好的大环境, 但现实中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却是, 一个从小接受“高标准、严要求”道德教育的人, 他们长大后连一些最起码的要求也做不到。比如说, 一些从小接受了严格的道德教育乃至“圣人教育”的大学生, 却在公共场合乱扔垃圾, 大声喧哗。一些大学教师感慨, “现在一些大学生守则其实在教大学生一些幼儿园小朋友应该做到的东西。而在他们小时候接受的可都是‘孔融让梨’式的教育啊, 这是一个强烈的反差, 也是一种悲哀!”大学生如此, 其他人更是如此。令人欣慰的是, 近年来, 一些社会热点现象, 反映了社会公民道德意识的觉醒。汶川地震中, 大批志愿者投入抗震救灾中, 他们开始摆脱传统的“施与者”观念, 尽的是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道德意识空前觉醒;比如说“杭州飙车”案, 公众对一位素不相识的受害者表示了极大的同情, 并按照法律程序, 一步步表达自己的诉求, 最终把案件的审理推向公平;南京两位市民见义勇为, 街头勇斗劫匪, 一死一伤, 众多市民围追堵截猖狂的劫匪, 体现了共同维护社会治安的道德意识。

加强自我素养塑造人格魅力 第8篇

一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

新的教育观念认为, 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新世纪的教师必须道德高尚、知识渊博, 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有终身学习和创新教育的能力。终身学习是一种知识更新、知识创新的要求。终身学习的主导思想就是要求每个人必须有能力在自己的一生中利用各种机会, 去更新、深化和进一步充实最初获得的知识, 使自己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在深刻认识教育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作用的基础上, 必须把终生学习看做是教师的一种社会责任, 一种人自身发展的需求。作为教师, 一旦停止了学习, 教师的工作便如同机械的运作, 在机械枯燥的活动中教师会丧失人的本质, 会觉得生活毫无意义, 会沮丧而没有活力。因此, 教师必须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 只有不断地学习、更新观念和知识, 不断地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 吸取他人之长来补自己之短, 才能使自己更加有竞争力和教育教学的能力, 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取得更好的成绩。教师的职业所面对的是学生, 要适应的是未来, 学生必然是不断发展且极富变化的, 千篇一律的说教根本不可能打动他们。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着深刻的影响。教师要与时俱进, 要有能跟上时代发展的内涵。自觉加强自我素养, 提高自己的觉悟, 促进自己与他人有效的协调、合作、交流、互助, 从而获得长久的发展, 将自己视为一个不断成长的人和持续的学习者, 树立起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

二更新教育观念

推进素质教育是对传统教育教学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 要求根本转变长期以来形成的旧的思想观念。改革开放的经验表明:解放思想, 带来了国家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观念, 推动了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近年来, 在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 素质教育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影响教育工作者行为模式的新教育观念层出不穷。21世纪首先是人的世纪, 是努力使人的个性全面而和谐发展的世纪。学校教育工作的着眼点, 应当聚焦在未来人类社会的生存需要和未来社会创造者的发展需要, 而不能仅仅考虑着学生的分数、大学的入门要求, 甚至教师的名与利。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入的成长与发展, 素质教育必须以育人为本。要认真思考, 学校的活动、教师的行为是否做到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保护学生, 是否遵循着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是否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服务。因此, 教师也应该由原来知识的灌输者, 逐步向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换。教师要意识到自己的主要任务在于促进学生发展, 不但要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情绪和情感体验, 更加强调以人为本。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做到教学民主。师生间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 没有高低、强弱之分。师生间要相互交流, 沟通、理解、补充, 使教学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三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教师神圣的职责之一, 是教师完美人格的表现。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谁不爱学生, 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这种热爱学生的修养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爱学生, 不只关心学生的成绩, 更要去关心学生的精神生活、身心健康和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只有爱每一片绿叶, 把爱的阳光洒向全体学生, 才能产生爱的魅力。教育家刘佛年先生说:“学生能不能教育好, 他们在学业上能不能发展, 品德上能不能进步, 很大程度上与师生关系有关。”实践证明, 学生只有“亲其师”, 才能“信其言”。因此, 尊重学生、热爱学生是当代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更是教师崇高人格的集中体现。

总之, 教师要加强自身素养, 以高尚的品格影响学生、感染学生, 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使他们不仅学到了科学文化知识, 而且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学生因敬其师, 而信其道, 这就是教师的人格魅力。

参考文献

[1]钟雄英.思想教育与教育思想[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80 (4) [1]钟雄英.思想教育与教育思想[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80 (4)

[2]鲍寅初.爱——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N].中国教育报, 2000[2]鲍寅初.爱——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N].中国教育报, 2000

[3]刘毅.浅谈师德的规范及培养[N].贵州政协报, 2000[3]刘毅.浅谈师德的规范及培养[N].贵州政协报, 2000

上一篇:广告联盟下一篇:真空膜蒸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