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对策研究范文

2024-05-28

发展对策研究范文(精选11篇)

发展对策研究 第1篇

1. 体育旅游的内涵

体育旅游所涉及的范畴很广, 体育旅游从广义上讲是以各种体育活动为主的旅游, 即旅游者在旅游中所从事的各种身体娱乐、身体锻炼、体育竞赛、体育康复及体育文化交流活动等与旅游地、体育旅游企业及社会之间关系的总和。体育旅游从狭义上讲是为了满足和适应旅游者的各种体育需求, 借助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 使旅游者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从而达到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无论是广义的体育旅游还是狭义的体育旅游, 就其社会本质而言, 都是一种社会经济活动和社会文化活动, 同时也是体育产业化、商品化的重要内容。体育旅游是以体育资源和一定的体育设施为条件, 以旅游商品的形式, 能为旅游者在旅游游览的过程中提供融健身、娱乐、休闲、交际等各种服务于一体的经营性项目群, 它能使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统一, 这就是体育旅游的本质内涵。

2. 发展我国体育旅游的重要意义

首先, 体育旅游具有健身功能。体育旅游相对传统观光旅游来说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旅游, 通过亲自参与某项健身、冒险或观战的体育活动, 不仅能增强体质、健美强身, 还可陶冶情操。所以, 大力发展体育旅游, 可以起到提高全民素质、振奋民族精神的作用。

其次, 体育旅游具有经济功能。因为体育旅游能增加国家创汇、改善投资环境、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对外经济合作与交流。成功举办一次大型体育盛会能够带动一条集交通、住宿、餐饮、购物为一体的“旅游消费链”, 给举办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二、我国体育旅游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1. 我国体育旅游发展现状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 复杂的地理环境及多样的气候特征, 为发展体育旅游业提供了优良的自然条件。例如吉林省境内有北大湖滑雪场、松花湖滑雪场、北山公园滑雪场、净月潭滑雪场等。一些像海南、云南、贵州、成都等地理气候位置相当好的地方, 可以开展很多体育旅游项目。还有一些地方民族性项目, 如“中国荆州端午龙舟节”、“少林武术节”、“西双版纳泼水节”等等, 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是开拓体育旅游的广阔市场。我国小型多样化的体育旅游已逐渐发展起来, 如我国爱好钓鱼的旅游者人数增多、各种体育旅游设施的迅速增长、高尔夫球场的增加、保龄球馆的迅增、网球场的普及。我国近年来先后进行了一系列大型活动, 如国际汽车拉力赛、国际马拉松比赛、国际摩托艇暨水上摩托超级明星争霸赛等大型体育旅游。同时, 由于大众体育的蓬勃发展, 全民健身普及, 人们的体育意识也在不断增强, 以体育健身、娱乐、观赏的各类体育竞赛及尝试体育刺激与挑战等为目的的体育旅游也在不断发展, 成为旅游行业的新亮点。

2. 我国体育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首先, 体育旅游的设施不完善。旅游设施是接待旅游者参观游览的物质设备条件。体育旅游设施包括旅游交通工具和交通设备、旅游宾馆、旅游饭店、供应旅游商品的商店、供旅游者运动和娱乐的设施, 以及为适应旅游者的不同需要和爱好而准备的各种设施, 如滑雪旅游者需要的滑雪板、缆车、滑雪服装和急救设备;水上运动必须具备的划艇、赛船、风帆、划水板、摩托艇、冲浪板、救生艇、急救车等设备, 这些设施都是为接待旅游者所必备的。体育旅游设施是否齐全、实用, 服务是否周到, 标志着体育旅游市场开发的程度, 是体育旅游市场的硬件条件标准, 在这方面, 我国与先进的国家相比还有差距。

其次, 体育旅游的服务质量差。旅游服务是旅游部门利用一定的旅游设施或其他条件, 为旅游者在整个旅行游览过程中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总称。包括饮食、住宿、交通、导游、翻译、购买商品等方面的服务。高质量体育旅游服务包括体育运动器材规格齐全, 能提供各种运动项目的需要;交通工具齐备、方便, 能满足旅客对交通的需求;导游资料详细, 宣传到位, 使游客一目了然;食宿服务主动、周到、热情, 使游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保证各种体育用品、纪念品的供应, 满足旅游者的购买需求。旅游服务质量高低的标志是旅游者的满意程度和旅游产品供给旅游目的地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优质旅游服务, 应该既使旅游者满意, 又能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目前, 我们还存在着管理水平低、服务质量差, 旅客不满意等急需解决的问题。

再次, 体育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形式老化、内容多年不变。不少来过中国还想再访的客人往往因为没有合适的、能满足其寻求新经历的产品而作罢。面对国际客流和游客自主意识的增强, 我国体育旅游产品供给目前还外于被动和力不从心的落后状态, 长期以来一直实行包价形式的体育旅游产品, 不能适应不同年龄的需求。另外, 体育旅游产品质量下降也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 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三、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对策

1. 加强体育部门与旅游部门之间的协作

改革开放以来, 体育产业与旅游业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但因为行业从属不同, 相互交融与渗透不多, 造成体育资源、旅游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 面对巨大的体育旅游市场需求, 体育部门和旅游部门应该加强联合, 相互协作, 在需求与资源之间架起沟通和平衡的桥梁, 共同推动体育旅游的发展。

2. 制定体育旅游发展规划

首先, 要同国家的体育事业和旅游事业紧密结合起来, 尤其是和2008年奥运会结合起来, 以国家现有的旅游景点为基础, 充分发挥国家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的优势, 制定体育旅游发展规划, 包括年度计划、五年计划和长期规划。制订规划要以市场经济为基础, 将体育旅游纳入国家整个旅游计划之中, 建立全国统一的旅游市场体系。其次, 必要时可考虑体育旅游业的“适度超前”发展。体育旅游业适度超前发展是大多数国家在旅游初始阶段的普遍做法, 在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超前的含义是指速度、水平培养两个方面超前。发展速度超前, 是指体育旅游业的发展速度快于国民经济总体发展速度。行业发展水平超前, 主要指体育旅游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超前, 旅游产业的产值增长速度略高于国民经济平均发展速度。

3. 突出地方特色

特色是体育旅游点形成吸引力的关键。任何旅游点要在体育旅游者心目中产生强烈的印象, 就必须突出自己的特色, 否则, 没有特色也就意味着没有竞争力。所以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要立足地方, 体现本地区的特色, 创造独特的体育旅游项目。对旅游线路、活动、景点的设计, 要因地制宜, 不能离开自身的人文优势和自然优势, 要利用本地区独特的条件创造性地开发体育旅游特色产品, 显示其丰富价值。

4. 大力发展体育旅游教育, 培养专项服务人才

体育旅游的发展需要既具有科学训练能力又具备旅游服务能力的人才, 这是两大产业能融合的重要条件。体育旅游分为参与体育旅游和观战体育旅游, 参与体育旅游需要旅游者亲自参加体育活动。体育活动必须遵循科学的运动方法才能达到康体健身的目的, 有许多活动项目必须经过专项指导后才能去参与, 例如潜水、蹦极、攀岩等, 所以参与体育旅游需要有精通科学训练的服务人员的指导, 这样, 不仅可以更有效地康体健身, 而且可以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

5. 细分体育旅游市场, 合理开发体育旅游产品

体育旅游产品是指能满足消费者体育旅游目的的旅游产品。由于消费者有康体健身、休闲疗养、养性娱乐、寻求刺激等不同的需求, 任何一种体育旅游产品都不能满足所有的消费者, 所以只有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开发不同的体育旅游产品。体育旅游的市场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可以细分为休闲体育旅游产品市场、健身体育旅游市场、刺激体育旅游市场、竞技体育旅游市场、观战体育旅游市场。

6. 加大宣传力度, 积极培育体育旅游消费者和促销

体育旅游经营者和政府有关部门要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加强人们体育健身的意识, 让体育健身成为更多人的自觉行为;宣传体育旅游这种新兴的旅游形式, 让人们更多的了解体育旅游;对各种体育赛事旅游做详细地报道, 增加体育旅游的吸引力。特别是要利用2008年奥运会, 大力地、全方位地宣传中国的经济发展、历史文化、自然风光、社会活动、旅游服务实施等内容, 来提高中国的旅游品牌形象, 扩大境外体育旅游群体。创建体育旅游网站是宣传体育旅游和方便体育旅游者查询相关信息的有效手段。现在, 我国的体育网和旅游网发布的内容基本上只涉及自己领域, 体育旅游的消费者不能迅速、准确地在互联网上查询到体育旅游的相关信息。

参考文献

[1]柳伯力陶宇平:体育旅游导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3.09

[2]袁书琪郑耀星:体育旅游资源的特征、涵义和分类体系[J].体育学刊, 2007.11

[3]柳伯力等:四川省体育旅游业发展与问题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6期

大连教育均衡发展对策研究 第2篇

一、基本观点

教育不均衡是目前我国教育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大连作为一个经济较发达地区,在教育均衡上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但目前教育不均衡现象仍然存在。在为促进教育均衡而进行的努力中,人们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政府的教育政策、教育体制、教育投入等方面,实际上,教育的均衡发展既涉及到宏观意义上的教育政策、教育资源等问题,也关乎微观意义上学校、教师的问题。而宏观的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必须通过学校、教师的实践来实现。教师承担着把外部条件的均衡转化为真正的教育过程均衡的责任。教师是教育均衡的具体推进者,促进教育均衡要从教师素质的均衡开始。

大连教育学院于2009年对大连市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状况展开了调查。通过对本次调查获得的数据的分析,笔者认为,大连中小学教师群体是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但在总体状况基本良好的情况下,教师素质不均衡现象表现明显。这种不均衡既表现为区域教师素质的不均衡,也表现为教师素质自身结构的不均衡。主要包括:教师年龄结构不均衡;教师学历结构不均衡;教育理论素养不均衡;教师科研素质不均衡;教师学科素养不均衡。

提高教师素质、促进大连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思路。1.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疏通进口,做好老龄化教师的更新换代工作。继续实施大学生到农村的“顶岗”计划和“特岗”制度。2.完善城乡教师交流机制。教育部门应该每年从市内四区选派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开展一定时间的“援岗”性对口帮扶。同时,将置换出的有培养前途的农村教师选送到城里进行集中培训。鼓励城市优秀青年教师到农村支教或任教,对于到农村支教或任教的教师在工资待遇、发展机会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3.开展对薄弱地区和农村教师的专项培训。市级教师培训机构要加大对农村教师的指导力度。各区市县教师进修学校深入农村进行教学诊断和专业引导。4.加强薄弱地区和农村教师的学历提升。充分发挥两级教师教育培训机构的作用,利用教师教育培训机构的优势,做好薄弱地区和农村教师的学历、学位层次提升工作。5.提高薄弱地区和农村教师的科研素养。把教师科研素养的高低作为教师职称评定和骨干教师选拔的一项重要指标。6.建立和完善教师教育服务体系。尝试整合省、地市级教育学院、广播电视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的教育资源,初步建立以教育学院为主体的现代教师教育服务体系。

二、主要创新点和学术价值

1.在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中,人们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政府的教育政策、教育体制、教育投入等方面,对作为教育均衡发展理念的重要实践者——教师的关注较少。关于教师素质的研究也只是就教师素质谈教师素质,真正把教师素质和教育均衡发展结合起来的研究少之又少。本课题选择了从教师素质的视角来研究教育均衡发展问题,认为教师素质的不均衡是影响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解决教育不均衡问题的过程中,将教师素质的均衡化作为推进教育均衡化的重要内容。这是一个较新颖的视角。

2.本课题的特色在于紧密结合大连地区的实际状况,做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不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问题的解决,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三、学术影响或社会效益

1.本课题提出的主要对策思路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可操作性较强,对推进大连地区的教师培训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山区林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第3篇

山区林业发展滞后的原因,归结起来既有林农自身的内部原因,又有客观条件的外部原因,还有各种原因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要使山区林业成为一项致富产业,必须从林农人手,综合协调解决好种种制约林业发展的问题。

一、认真宣传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发展林业的方针和政策

造林绿化,保护生态平衡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特别是山区自然条件恶劣,人们发展和保护林业的意识差,积极性不高,就十分需要各级政府及林业职能部门花大力气贯彻好党和国家的林业政策,做好相关法规的宣传工作,使山区人们懂得发展林业的重要性,充分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各级政府及林业行业部门必须加强对发展林业的政策、法规的宣传,采取不同的形式和方法送到千家万户,让他们掌握林业发展的方向、目标,在广大的山区造就一个人人都积极主动发展林业,人人都懂得对林业的培育、管理、爱护的良好氛围,使之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把生态工程建设的意义及政策界线给广大的山区群众讲深讲透,把现有林保护,特别是天然林保护的重要意义及相关法律、法规讲深讲透,使他们懂得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两大工程是党和国家站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高度提出的一项改善我国生态环境的战略举措,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团结和发展的需要。在贫穷落后、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山区,实施生态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存环境和切身利益,必须立即行动起来,刻不容缓。只有让党和国家的林业发展的方针、政策深入人心,把山区的人口问题、吃饭问题和扶贫工作同林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禁止人为破坏森林,提高山区人们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才能充分调动和增强山区发展林业的重要力量。确保山区林业走上持续发展、良性循环的轨道。

在当前就是要切实搞好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非常重要,它在国家经济建设特别是在农业发展中,在农民增收致富中,在改善生态、应对气候变化中,都将会产生无可比拟的巨大作用”。“用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集体林地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改革任务。“第一,明晰产权,切实给予农民平等的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权”。“第二,放活经营,切实让农民在林地经营中得到实惠”。“第三,加强扶持,切实给农民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第四,搞好服务,切实为农民提供便捷的技术、信息、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在这四个方面中切实做好政策的稳定和完善,使农民感到放心、安心、舒心。二、加强领导,确保林业持续发展。

加强领导,强化政府行为是发展山区林业,确保林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山区群众文化素质低,对林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发展林业自身行为不力,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进一步加强领导,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规范山区群众发展和保护林业的行为。在林业生产的发展上,一是要坚持行政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做到“为官一任,绿化一方”。二是要制定切合本地实际的长远发展规划;三是要把天然林保护工程和生态工程建设纳入各级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念好“山”字经;四是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监督检查机构,严格查处违反《森林法》和有关法规的人和事。在具体措施上,必须抓好“造、封、管并举”,提高森林覆盖率,缓解山区生态恶化状况,造就山区良好的生存环境。山区既是森林分布最多的地方,也是毁林、毁草、开荒最严重的地方。回看新中国60年的林业发展史,有不少的痛苦和悔恨,特别是“大炼钢铁”,使我国原始林损失惨重;一些多林地区“木头”财政,给子孙扔下了沉重的包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林业逐渐被重视起来,几项大的工程相续启动,投入也相应加大,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特别是土地条件好、交通比较发达的地方,林业投入大幅度增加,产值成倍增长。

二、继续解放思想,强化林业科技意识,增加林业科技含量

改革开放以来,林业科研推广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开发出具有相当质量和数量的林业科技成果。但是,由于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机构还不够健全,加之林业生产第一线部份科技人员素质低,很难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致使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与生产力脱节,科技价值与生产效益脱节。因此,继续解放思想,强化科技应对意识,增加科技含量是发展山区林业的重要举措。具体应做好以下几方面: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搞好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切实发挥林业科研机构的作用,采用经济杠杆及市场导向,开拓林业科技市场,逐步建立起适应山区的科技推广运行机制,促使林业科技成果向山区林业生产第一线转移。二是加强人才培养,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培训科技人才,鼓励他们到山区去发挥作用。做到政策向科技人员倾斜,推行科技承包,按其得失,奖惩挂钩,制定优厚待遇激励科技人员到山区搞技术投入,推行技术入股分成,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培养大批科技人才,充实林业科技队伍;实行科技工作者经费重点扶持,重点投入,保证山区重点科技项目的开发。

三、加大对林业的投入。推进林业社会化发展

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一个多层次、多渠道筹集林业资金的渠道。但山区投入不足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多元化的、稳定的生态环境建设投入机制没有得到很好落实。加大林业投入,推进林业经济发展,财政、计划、金融等部门就必须按照国务院批准的2050年的发展规划要求,形成财政有偿与无偿投入相结合,计划合理安排,金融加大支持的格局。采用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广泛吸纳社会闲散资金,实行按股分红、分利、分贷、分值、分管的办法,鼓励机关事业单位、科研部门、工商企业直接受益的下属单位、个人走联合发展,共同投入的路子,大胆放手,放心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林业经济;在计划、价格、税收、金融等方面,制定山区林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扶持林业发展,加大生态建设,退耕、还林、还草,绿色扶贫工程力度,鼓励山区林农大力发展各类林业,以改善生态环境,增加收入,增强自身发展能力。

四、加强林业法制建设。完善林业政策。依法治林

将林业建设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管理是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针对现有林保护中,特别是天然林保护中存在的一些不完善的政策,职能部门应积极配合人大进一步完善和细化林业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尤其是要结合山区发展林业的实际,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地方性规章制度来规范人们造林、育林、护林的行为,调动和保护社会办林业的积极性。

一是要完善“两山责任制”,鼓励和引导山区群众和社会其他公民,以林地、技术资金、劳务投入创办多种形式的经济实体,变分散经营为规模经营;二是建立长期稳定的林业经济扶持政策,提高林业的总体水平;三是对重要的林副产品实行政府最低保护价,合理确定林副产品之间的比价,让山区群众发展林业吃下“定心丸”;四是建立合理的退耕还林补偿机制,确保生态建设顺利实施。通过以上的措施和诸方面各个环节的努力,长抓不懈,山区林业的发展必定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参考文献

[1]王达明,滇南雨林山区林业持续发展问题探索[J],西部林业科学,2005(03),

兵团物流发展对策研究 第4篇

一、兵团物流发展的状况

1、兵团物流的概况

兵团是独有的绿洲经济, 点多面广, 地阔线长, 物流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兵团各师局之间, 企业之间, 在物流管理中自成体系, 只纵向联系, 较少发生横向的联系, 缺乏协调、配合与集成, 造成运输、仓储重复建设, 造成资源的浪费, 成本加大;服务、销售、配送、包装加工等各自为政。截止2012年底, 兵团拥有3457个工商企业, 13家上市公司, 各种批发零售企业965个, 运输公司36家, 年货运量9766万吨, 货物周转量864163万吨公里。

2012年, 兵团国际货代物流企业完成营业额为123.73亿元, 其中进口2.6亿元, 出口117.38亿元;仓储吞吐量389.84万吨, 过境货运量1200.16万吨;公路发车22859辆, 铁路实际发车111173个车皮。兵团的迅速发展也促进了物流行业的较快发展, 但由于兵团的物流业总体规模较小、服务项目少, 系统化、标准化、专业化、一体化的现代物流体系还没有形成, 物流业的发展落后于第三产业整体的发展。

2、兵团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1) 物流产业观念淡薄。兵团企业以自营物流方式为主对物流业的认识局限于传统实体分配, 对发展物流业能降低流通和交易费用, 增加利润的认识不足, 不了解有效的物流方式对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作用。

(2) 物流企业规模较小, 辐射范围存在局限性。受计划经济的影响, 物流相关的各部门缺乏直接的横向联系。兵团的物流企业多为地区性, 辐射到全国的不足15%, 延伸到国外的不足2%。

(3) 兵团物流企业发展较慢且不平衡。2012年兵团36家独立核算运输企业主要集中于农一师、农六师和农八师, 其中农一师与农八师各有7家, 农六师拥有9家。主营业务盈利的有21家, 亏损企业12家。同时, 从业人员占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为14.1%。

(4) 物流企业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 影响物流企业的发展步伐。资金投入缺乏国家政策支持以及投入大、回报慢等原因, 兵团货运场站建设发展相对滞后, 导致运输成本增加服务水平不高。由于没有规模化、现代化的公路货运场站、完善的信息网络, 货运市场处于自发经营状态。

(5) 物流速度缓慢, 自动化、网络化程度较低, 物流技术相对落后。由于自动化程度低, 物流企业在仓储、运输、配送各个环节对客户不能提供查询跟踪等服务, 对于物流中的决策问题, 还处于半人工或人工化状态。同时由于库存不合理等问题, 额外支出费用大, 造成利润流失。

二、兵团物流发展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为准确把握兵团发展物流所具备的内部优势和存在的劣势, 以及外部环境带来的机遇和压力, 以咨询表的形式对兵团物流企业进行了专项调查, 调查对象包括企业高层、中层管理人员、基层。通过专家打分, 并进行量化统计分析。

1、兵团物流的AHP分析

要明确影响兵团物流的相关因素, 但各因素间没有明确的横向比较, 无法判断相互间的影响程度, 对制定相应策略不利, 为明确兵团发展物流中各因素的重要程度, 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用下图1简明列出影响兵团物流发展的因素之间的关系。

2、构造各层次判断矩阵及排序结果

根据兵团物流发展的影响因素, 根据评价尺度表构造判断矩阵。专家给各个因素进行打分, 然后列出各因素矩阵。根据递阶结构模型, 确定各因素判断矩阵, 如表2.1所示:

用方根法计算表2.1特征向量:M1=196;M2=4.5;M3=0.143;M4=0.008;因此有:

则特征向量:w 1=0.6 1 2;w 2=0.2 3 8;w3=0.101;w4=0.049

从而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其他判断矩阵的计算同上, 最终总排序结果见表2-2所示:

3排序结果分析

通过对AHP层次总排序以及总排序权值的分析, 可以得出在优势影响因素中, 兵团物流发展前景广阔、兵团经济发展对物流业的需求及兵团口岸众多这些因素占所有因素比重较大, 为重要影响因素;在劣势影响因素中, 管理体制落后、管理能力弱、专业物流人才缺乏和物流信息化水平低等因素是影响兵团物流发展的主要缺点;机遇因素中, 交通发展规划的日益完善、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口援疆战略措施是兵团物流发展所面临的重要机会因素;威胁因素中, 国外先进理念的冲击和国内企业的竞争、运输方式的限制以及兵团经济结构不合理这些因素是兵团物流企业现存的主要威胁。如何通过分析利用现存优势, 克服劣势, 抓住发展过程中的机遇和避开兵团物流业潜在的威胁将是未来兵团物流企业所面对的问题。

三、兵团物流发展的对策

1充分利用优势因素

兵团众多的团场所需的生活和农用物资在流转过程中, 市场和经济的发展对物流业的需求使兵团物流业拥有潜在市场, 物流业想要在未来发展中扩大规模以及提高经济效益, 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市场为企业创造利益。同时兵团开放沿边口岸的措施使得口岸贸易量大幅度增加, 这种措施不仅促进了兵团经济的快速增长, 更为物流业提供了市场发展机会和空间。处于迅速发展阶段的兵团物流业应该深入分析总结自身的优势, 制定出科学的发展计划, 合理调动资源, 充分开发和利用市场, 创造出更大的效益。

2努力克服劣势因素

兵团物流管理体制的落后、管理的分散以及物流人才的缺乏和信息化建设不够等因素严重影响了物流业的发展。在这种局势下发展, 除了自身的投入和努力, 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政策倾斜。首先要打破部门、地区的条块分割, 积极培育物流服务市场, 大力培育第三方物流, 发挥区域经济的协作功能, 发挥整合效应和规模效益, 最大限度地降低流通费用, 把企业管理作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形成经营优势的战略内容进行研究, 提高物流效益。其次, 要加速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有利于人才引进的机制来补给人才资源。第三, 加强应用现代物流技术, 构建物流信息平台, 实现信息共享、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效率和服务水平。

3抓住发展机遇因素

随着兵团这几年对区域交通网络建设的投入, 区域交通网络正逐步的完善, 对物流业业务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物流业应借助这个时机加快发展步伐, 扩展业务范围, 扩大业务运输渠道, 以适应增大的市场, 并以此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其次, 兵团物流业应该抓住并利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优惠措施, 合理分配与优化资源, 避免重复建设与资源的浪费, 重点发展国家政策支持建设的物流项目, 促进业务多样发展。最后, 充分利用对口援疆的契机, 通过合作建立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关系, 促进物流业的发展。

4合理避开威胁因素

兵团物流企业想要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必须要对自己的物流理念、方式、策略等进行变革。加强对现代物流的理念认识, 采用现代化的技术设备, 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物流企业间应在竞争中达成共识, 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交流, 避免市场的重复建设, 减少投入, 造成资源浪费。同时, 利用目前兵团交通建设大发展的良好前景, 扩大物流运输渠道, 减少不合理的粗犷型物流运输业务, 制定科学的业务计划。最后, 兵团政府应加大产业结构调整,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为物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以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来满足其他产业的需要, 推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进而促进兵团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计年鉴 (2013)

[2]王雪.新疆兵团物流在竞争中前行[J].大陆桥视野, 2011 (03) :82

[3]汤莉, 张晓莉, 黄程, 夏云.新疆兵团现代物流业发展探析[J].石河子大学学报, 2007 (1) :20~21

[4]汪丽.西部物流业发展现状及解决方案.甘肃科技, 2006 (12) :251

[5]何振.兵团物流企业发展战略联盟分析[J].农林经济与科技, 2007, 18 (3) :10

发展慈善事业的对策研究 第5篇

社会保障概论

作者许盛时学籍批次201203学习中心福建电大学习中心层次高中起点专科专业行政管理

发展慈善事业的对策研究

—慈善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一、慈善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

(一)发展慈善事业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平等自愿原则

1.由广大慈善捐助者自己决定如何实施捐赠,他(她)们有权利选择具体的捐赠规模、方

式和用途等。严禁对捐赠人采取强加、索取、变相摊派等违规行为!充分尊重受赠人的人格尊严和保护隐私。

2.确保企业自主捐款,加大宣传力度,吸引社会各阶层人士踊跃参与慈善 事业地发展。

(二)公开透明原则是发展慈善事业的又一基本原则

1.公益慈善的捐赠程序、款项物资管理和具体使用方式、捐助所获得的社会效果评估等专

业信息通过有效公开,主办机构自觉地接受相关政府部门的监管和社会监督。

2.推进信息公开制度建设,完善捐赠款物的使用情况查询、追踪、反馈和公示制度,形成专项资金募集、运作、使用的全过程监管机制。捐赠信息公开,必须充分尊重款物捐赠人的意愿。

3.把牢捐赠款项、物资的实际监管,建立慈善信息统计、披露机制。实行年检和评估工作

把关,加强专业信息披露、日常财务报表和重大活动的监管,促进形成一个集法律监督、行政监管、财务审计联合社会公众舆论监督、行业自律等多方面结合的公益慈善组织监管体系。设

立公众服务平台、及时发布相关数据,定期对外界公布事业发展报告。

(三)政府部门鼓励创新原则

1.倡导全国各级行政服务单位结合地方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如何才能召集更多社会资源、加强对捐助行为及款物的监督管理,积极有效地推动慈善事业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2.政府部门制定落实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法规、政策,培育监管公益慈善活动的专业组织、严格规范实际操作流程。充分地显示出政府对公益慈善运行的总体决策指挥权。

3.加大开发资源力度、发动社会力量共同紧密协作、实施受助人员的高效帮扶等综合改革

与能力建设。

二、我国公益慈善事业存在的困难与矛盾

(一)公益慈善事业长期存在着实际捐赠总量与人均捐赠数量相对较少,相关法规政策与慈善事业发展不相对应,实际能力与所担负的社会责任不相适应,行业人才与发展需求不相匹配等问题。

(二)面临着组织登记困难、募捐资格不明确、行为不规范、信息披露与公开透明机制不全、税收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等诸多问题。

(三)广大民众主动参与公益慈善活动的意识普遍较低,特别是缺乏富裕人士参与捐赠。激励社会捐赠的法规制度亟待完善;相关专业机构、组织数量偏少;从业人员的募捐能力较差,大多数仍然带有一股浓重的行政部门办事作风。这让广大公众普遍心存不满,严重影响到公益慈

善从业人员在社会上本应树立起的光辉形象。

(四)有关调查资料显示:超过九成的民众对当前我国慈善信息公开度表示不满!公益慈善领域积压着大量的问题和矛盾,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慈善信息不够公开透明。慈善活动信息的公开情况的确不容乐观!有一半以上的受调查者表示有经常捐赠款物,但近九成的民众却从未收到过任何相关的信息反馈!全国已建立起3.1万个常驻的社会捐助工作站(点)和公益慈善超市,正在初步形成多种类型、分工协作的社会捐赠网络。公益慈善组织成为吸纳就业机会、服务社会大众的重要操作平台。

三、根据慈善事业的发展规律,对薄弱环节和缺漏进行整改

(一)完善社会捐赠免税减税政策

1.对社会捐赠实行免税、减税政策是激励社会力量对公益事业的投入,鼓励先富帮助未富的有效手段。根据国家颁布的规定: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向公益性、非营利性慈善组织的公益救济捐赠,准予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前全额扣除。

2.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和具体措施,简化办事程序,为捐赠人办理免减手续提供规范、便捷服务。

(二)增强社会慈善意识继承、发扬传统慈善文化,将其纳入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中进行部署规划。大力宣传扶贫济困、诚信友爱、互帮互助、奉献社会的良好风尚,宣传发展慈善事业的重要意义和相关政策法规,宣扬先进代表、人物事迹,普及对慈善理念的教育,传播优秀文化,弘扬伟大精神,营造出深受民众关心、支持的慈善事业氛围。

(三)建立慈善公益组织的行业自律能力

1.加快专业化建设的发展步伐,迅速提高慈善公益组织的整体素质。“公众信服力”是个

具有实际影响力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吸引公众筹款的能力!公信力的加强需要通过行业自律,特别是要专业分工、相互监督、相互依存才能实现。

2.现阶段需要大力培育国有公益筹款机构,规范引导行业发展能力和风范,形成合乎规范

并接受资助的慈善执行机构之间相互合作监督。

3.发展基层社区慈善公益机构,直接面对基层问题和需求,针对性和反应力强,运作成本

较低,能将举办公益慈善活动的价值延伸至社区街道。

四、公开款项使用情况,接受社会公开坚督,获得公众的信任与支持。

(一)公益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和透明度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

1.公开透明原则是公益慈善事业加快发展的基本原则之一。将具体的捐赠程序、款项物资

管理和使用方式、捐助效用评估等信息有效公开,自觉接受政府部门监管和社会监督。捐赠信息的公开,首先必须尊重捐赠人的自主意愿。

2.提倡所有公益慈善组织联合制定行业规则和标准,加强廉洁自律,提升综合管理水平。

邀请具备资质的社会机构为第三方进行评估,维护自身长期发展,发挥对社会积极有益的贡献价值!

(二)慈善信息的公开透明度,是获取社会公众信任的基石

1.财务收支与服务效率采取公开公示制度,从行业标准到取得的社会效果,逐步做到慈善

信息呈现递进式的全程公开。

2.公益慈善组织的年检和评估工作必须严格把关,加强专业信息披露、日常财务报表和重

大活动的监管,促进形成一个集法律监督、行政监管、财务审计联合社会舆论、公众监督、行业自律等多方面相互结合的公益慈善组织监管体系。

3.注重社会公众对此类信息的认知领悟力,借鉴国外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让慈善信息公

开形式获得民众普遍赞誉,大幅度提高公益慈善组织的公众信服力。推进慈善信息公开制度建设,完善捐赠款物的使用情况查询、追踪、反馈和公示制度,形成专项资金募集、运作、使用的全过程监管机制。

4.建立起全面的慈善信息统计制度、设立公众服务平台、及时发布相关数据,定期做出事

业发展报告。

(三)建立权威、公正、客观的第三方评估制度

1.公益慈善事业的一大发展特点,是以组织运作为平台,实行专业化,且富有实际效率!

完善第三方评估制度,可以加强自身建设,发挥其社会作用。

2.通过实行年检和评估制度,重点对相关信息的披露、财务报表和重大活动加大监管力度。第三方评估制度非常重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长期稳定的独立资金支持,这样做出的评估具有权威、公正、客观地说服力,有利于促进公益慈善组织公信力的稳步提升。

3.提倡所有公益慈善组织联合制定行业规则和标准,加强廉洁自律,提升综合管理水平。

邀请具备资质的社会机构为第三方进行评估,维护自身长期发展,发挥对社会积极有益的贡献价值。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对于帮助困难群众、调节贫富差距、增强社会责任、促进公平发展有重要意义。

(四)国家对公益慈善机构的双重审批、注册制度必须实行制度改革

1.取消主管部门审批制度。建议通过采取直接注册或备案制度,培育出更多慈善公益组织,让市场经营来决定优胜劣汰。

2.尽快出台与之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采取分类分级管理,筹款机构、执行机构之间相互

区分,从全国到地方,乃至社区公益机构呈相互依托关系。建立起全国慈善信息统计制度,对慈善捐赠进行确认、登记、分类、汇总,这是总体衡量慈善事业发展水平、寻求规范化发展的要素。

3.有些公益慈善活动,被举报或者清查出执行机构内部非法侵占、挪用慈善捐款等恶劣现

象,贪腐性质的歪风邪气必须坚决给予严惩!绝不能姑息、妥协、迁就甚至同流合污!对于腐

败、堕落现象,必须让整个公益慈善行业都引以为戒。

五、创办民营公益慈善组织机构的建议

(一)慈善本属民间公益活动,政府单位起到倡导、扶持和保护的作用

1.广泛、深入、持久地宣传慈善价值观念,通过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慈善活动,鼓

励民众参与慈善志愿活动。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方法,推动民众自觉加入到公益慈善志愿者服务。

2.促进公益慈善活动全面向民间发展有一大优点,就是吸收社会捐款较为容易、简便。以

往纯粹地由官方来举办各类慈善活动,难免会有部分民众心有疑虑,总是担心众人所捐赠的款项、物资是否真的用于公益慈善方面到底会不会被政府单位的工作人员私吞、瓜分了这种心理在当前国内各个阶层普遍存在着。我国的公益慈善事业刚起步,尚处于政府全权管辖状态,包括众所周知的中华慈善总会与各省、市慈善会,均在民政部门的职权范围内运作。但是,这一切都不符合慈善行业的创建宗旨与整体发展方向!国有制慈善事业要想进行转型化发展变革,需要在发展过程中,宣扬全民参与慈善活动意识,营造出公益慈善事业长期蓬勃、稳健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国家出台具体政策法规,严格立法、积极鼓励、帮助民间广泛设立公益慈善团体机构

1.规范社会募款和捐助活动。民营性公益慈善事业要想得到长足发展和充分发挥出自身能

效,必须尽可能地组建起大量公益慈善会等,这样可以充分调动民众从事慈善活动的积极性。

2.成立专门的慈善团体联合会,邀请当地资金财力雄厚的企业家、商业人士,由他(她)

们担任民间公益慈善基金会的会长或董事会成员,以此增添他(她)们的社会责任感。经常联系业务,定期召开团体会议,交流心德体会,总结工作经验,当遭到灾害袭击,可以及时地统一调配,实施赈灾救助。我国历史上曾数次饱受天灾人祸,最终大多数人还是能够从死亡线上挣扎了过来。这并非是依靠当时政府施予的赈济,而是因为众多社会慈善机构对灾民实施无偿援助。

(三)国家在税收、财政方面照顾慈善事业

1.利用税收杠杆,实行捐赠减免税,实现公益事业参与者的税收照顾和优惠,鼓励人们积

极参与此项事业。

2.应用政策和法律调控机制,促使社会资源整合,为慈善事业发展贡献力量。国家财政给

第三部门发展安排更多转移支付,壮大慈善事业长期发展。

3.建立专项公益慈善资金集合信托管理,为中小型慈善机构提供慈善专款的保值、增值服

务。

(四)参加慈善活动是无私奉献的高尚行为

绿色有机食品发展对策研究 第6篇

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 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有机食品是按照国际有机食品生产要求进行生产, 并通过独立的认证机构认证的食品。有机食品的生产, 首先要求其原料必须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或者采用有机方式采集的野生无污染产品。有机农业是一种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牲畜饲料添加剂的生产制度, 在可行范围内尽量依靠作物轮作、秸杆、牲畜粪肥、豆科作物、绿肥、场外有机废料、含有矿物养分的矿石等维持养分平衡, 利用生物、物理措施防治病虫害, 是一种改善和增强农业生态系统健康和整体性的生产管理系统, 可解决农业生产过程由于不合理使用农用化学品所引起的食品污染、品质下降, 减少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 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必然性

2.1 符合市场导向原则。

目前, 传统食品大都供过于求, 而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适应人们追求安全、无污染营养食品的需求, 市场供不应求。特别是近年来, 一些发达国家的有机食品市场发展很快, 明显呈增长趋势, 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有利于扩大市场份额, 满足市场需求, 提高经济效益, 增加农民收入。

2.2 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

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必然要求食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实现卫生无污染。这对于保护生态环境, 提高食品质量, 增强人民身体健康, 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3 绿色 (有机) 食品是我国农业比较优势所在。

我国生物资源丰富, 劳动力成本低, 采用劳动和技术密集型生产, 可减少甚至不施化肥、农药及各种添加剂。加入世贸组织又为我国绿色 (或有机) 食品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因此, 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应是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 也是越过发达国家“绿色壁垒”的战略性措施。

2.4 有机农业生产比传统农业生产更有利可图。

一是减少了人们对价格昂贵的化肥等农用化学品的依赖;

二是它的产量更加稳定。

3 我国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发展面临的问题

3.1 政府各部门在绿色 (有机) 食品发展中的协调难度大。

绿色 (或有机) 食品的生产和销售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 涉及到农业、环保、市场管理、质量监督和栽培、植保、肥料等多个管理部门和技术学科, 必须有多部门、多学科的共同配合。但是, 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在生产、加工、贸易中分别属于不同部门管理, 部门间的理解不够, 协调难度大。

3.2 我国绿色 (有机) 食品的生产标准和监管体系等保障制度急待完善和出台。

目前, 国际上已形成了以欧盟、日本、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有机农业法规体系和联合国食品法典为代表的跨国家有机农业法规体系。中国的有机农产品进出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特别是在有机食品的认证工作中存在多头管理和恶性竞争等混乱状态, 除国内设有认证机构——有机食品发展中心 (OFDC) 外, 还有来自美国、德国、瑞士、荷兰、日本等国家的有机产品认证机构, 各个认证机构的认证标准又不统一, 造成有机食品认证行为中众多尴尬局面。国内绿色 (有机) 食品市场体系也不规范, 部分企业法律意识淡薄, 假冒绿色 (有机) 食品现象时有发生, 扰乱了绿色 (有机) 食品市场秩序。

3.3 政府对有机农业支持的力度不够。

有机农业和传统农业相比, 不论是对企业、农户、消费者, 还是对政府, 都存在观念的转变问题。尤其是企业、农户技术和市场能力弱, 且资金不足, 缺乏具有竞争力的有机农产品营销网络。

3.4 绿色食品生产规模小, 产品结构不合理,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绿色食品的市场发育。

3.5 绿色 (有机) 食品生产和经营脱节, 缺乏统一协调和组织, 产品跨地区经营困难。

绿色 (有机) 食品的生产主要分布在辽阔的农村, 而绿色食品的消费群体则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和西方发达国家。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空间距离增大了绿色食品供货的难度, 造成产供销脱节, 绿色食品消费市场发展缓慢。

4 积极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对策建议

4.1 政府应做好对业务部门的导向和协调工作。

设立绿色 (有机) 食品发展中心, 安排必要的资金, 组织各地区环境监测、植保、土肥等部门, 协同配合, 开展试验、示范、技术培训和推广等工作。

4.2 建立健全统一的绿色 (有机) 食品生产标准、法规体系。

绿色 (或有机) 食品生产标准应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国际标准接轨, 开通和拓宽我国绿色 (有机) 食品打入西方发达国家的渠道。同时, 还应加强对国内认证机构的监管, 尽快建立专门机构对认证机构进行严格的审批和管理, 并制定相关的认证标准和认证管理法规, 使我国认证管理工作规范化。

4.3 政府应加大对有机农业 (有机食品)

的支持力度, 扶持有机农业,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为农户、企业提供相应的信息支持。

4.4 建立绿色 (有机) 食品生产基地, 扩大生产规模, 实行产业化经营。

在环境条件达到标准的地区建立有机食品生产基地, 把基地建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联系起来, 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开发绿色 (有机) 食品。

4.5 调整绿色 (有机) 食品产品结构, 扩大市场容量, 满足人们对绿色 (有机) 食品多样化的需求。

4.6 有组织地建立专业化的绿色食品批发市场, 形成全国统一的绿色食品营销网络体系。

通过专业批发市场, 集散绿色食品。也可通过建立绿色食品连锁店、配送中心和开展电子商务等方式完善市场营销网络, 疏通流通渠道。

4.7 实行全面质量管理, 努力提高绿色 (有机) 食品质量。

加强优质作物品种的培育、引进和推广, 规范绿色 (有机) 食品生产行为, 严格按照生产技术标准进行生产;强化食品保鲜、储藏和加工环节的质量管理, 实现产后优质;建立绿色 (有机) 食品质量标准体系、检测体系、认证体系、技术指导服务体系和执法监督体系, 加大市场监督力度, 维护绿色 (有机) 食品高质量的形象。

4.8 研究开发绿色 (有机) 农产品专用肥

料、专用生物农药、综合防治病虫害和保鲜、储藏、运输和加工技术。

责任编辑:王青翠

摘要: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已成为必然, 针对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对策。

丹东旅游发展的对策研究 第7篇

丹东作为全国最大的边境城市,发展旅游业具有独特的优势。2000年12月28日丹东进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目前已开发形成产业的主要景区景点24处,其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7处,国家AAAA级景区5处,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省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8处。

1.区位优越。丹东地处东北亚的中心地带,是环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交汇点,与朝鲜一江之隔,有306公里的边境线,铁路距朝鲜平壤220公里,距韩国汉城420公里,是连接朝鲜半岛及欧亚大陆的主要陆路通道,具有沿海、沿江、沿边的独特优势。丹东又是贯穿整个东北亚铁路大动脉上的重要枢纽,有连接韩国、日本十分便利的海上通道,丹东港距韩国仁川港245海里,并与韩国、日本多个港口直接通航。

2.旅游资源丰富。旅游资源门类齐全,储备量大,有江、河、湖、海、泉、岛、山、林等自然风光,有各民族文化交融遗留的庙、庵、寺、堂、院,还有中日甲午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留下的遗址、标志物,旅游资源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0%。由于清政府封边200年,丹东境内许多自然资源保持完好的原始生态。

3.可进入性良好。丹东地区已形成海、陆、空立体交通运输网。全市公路总长3 484公里,已经开通的丹沈高速公路,使丹东进入全国高速公路网。境内通往主要景区公路全部实现三级路以上标准。铁路与全国铁路网连接,莫斯科—北京—平壤的国际联运列车途经丹东出入国境;有通往沈阳、北京、青岛、龙镇、泉阳、大连等城市的特快、直快、普快和旅游列车,每天对开客运列车13对。丹东港的大东港区是中国北方天然不冻良港,已同日本、韩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多个港口开辟了海上航线。与韩国仁川开通了每周三班的客货滚装班轮。丹东民航机场可起降大型客机,目前已与北京、上海、深圳、三亚等城市通航。

二、丹东旅游发展对策

(一)深度开发特色旅游资源,塑造旅游品牌

丹东以鸭绿江和对面的异国风光而自豪,鸭绿江是丹东市旅游的主打品牌,各景区、景点的建设都应围绕鸭绿江做文章。但由于管理体制的影响,部门、地区之间难以形成合力,使享誉中外的鸭绿江开发建设仍处于原始粗放状态,形不成世界级名牌产品。

依据丹东旅游资源分布特点,我们要深度开发特色旅游资源,塑造鸭绿江品牌,把丹东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的“鸭绿江边境山水旅游名城”。

一要提升鸭绿江品牌的文化品位。在充分挖掘沿岸历史文化内涵基础上,做好鸭绿江百里文化旅游长廊的建设工作,同时要做好鸭绿江景区的申报升级,使鸭绿江成为最具特色、最具竞争力的旅游产品。二要积极整合旅游资源。精心打造以抗美援朝纪念馆、鸭绿江断桥为新亮点的红色旅游;以太平湾为新亮点的工农业特色旅游;以鸭绿江、虎山长城为新亮点的江上异国风情旅游;以鸭绿江滨江路为亮点的边城风光旅游等。三要扩大旅游客源市场占有份额。丹东的国际客源市场以朝鲜、韩国、日本为主,因此要加强整体策划,瞄准这几个国际市场,站在更高起点上做好宣传促销规划。同时,要积极营造边境游这一重点产品积极争取国家、省有关部门的政策支持,开通丹东至北京、丹东至平壤、丹东至汉城旅游空中航线,带动人流、物流、信息流。

(二)加大旅游客源市场开拓促销力度

根据丹东旅游市场开发现状、潜力和可能,拟分成三个层次:一级市场为主体市场,二级市场为次级市场,三级市场为机会市场。其中主体市场以丹东本地居民为主;次级市场以辽宁省内地区客源市场和从全国来辽宁“金三角”旅游区逗留的客源;机会市场主要包括京津地区、环渤海地区、东北腹地的吉林、黑龙江等地。因此客源市场目标主要是立足于本市及辽宁地区,加速发展一级客源市场,大力拓展二级市场,逐步发展三级客源市场。在合理有效地开发客源市场的同时还要注重促销的方式和方法。

首先,创新宣传促销机制。一是筹备召开全市旅游宣传促销工作会议。积极动员和凝聚全行业及新闻媒体的力量,建立新闻媒体联谊会,形成政企联手、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的整体宣传促销机制,做好丹东旅游宣传促销工作。二是积极争取与朝鲜、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旅游网站合作,联合开展旅游宣传促销活动。三是充分利用民族旅游资源,在丹东市固定的地点和时间举办以满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传统歌舞、风情为主的节目表演,丰富旅游者健康的娱乐生活。

其次,充分利用每年一届的鸭绿江国际旅游节,搞好旅游资源展和旅游商品展,策划有影响的旅游活动,加强同国内外旅行商和旅游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如举办东北亚旅行商大会,构筑旅游合作平台,推进边境地区开发和对外开放;在汲取传统赛事长处的基础之上,举办骑马、垂钓、赛龙舟、自行车等集娱乐性、健身型、大众化和融洽感为一体的现代赛事活动。继续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组织旅游企业参加国内外有影响的旅游交易会,装饰大蓬车到重点客源城市巡游,与当地旅游企业对接;请有合作意向的域外旅游界来丹东召开新闻发布会,互相推介旅游产品。

再次,加强与电台、电视台、报刊、杂志等单位的合作,通过采取旅游专访、新闻采风、开辟专栏(版)、策划举办活动等方式,宣传旅游业。精心设计制作一批高水平的旅游宣传品。充实丹东旅游网站内容,运用现代化的宣传手段扩大宣传促销覆盖面。印制精美宣传品,通过各行各业经济交流、文化交流等广泛宣传丹东。在全省乃至全国交通枢纽等影响大、辐射面广、人流集中的重点城市加强广告宣传,扩大丹东旅游产品的知名度。

(三)进行区域协作,达到优势互补

在进行区域协作方面丹东一定要主动协商,对区域性的旅游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使区域旅游产品具有整体的特色,形成区域旅游经济竞争的合力。积极打造无障碍旅游区,推进旅游区域合作,促进区域经济联系、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强和旅游业规模的不断扩大。

1. 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旅游协调机构。

旅游行业协调组织是旅游系统内各部门根据自愿平等、互利互助的原则组成的合作与协调组织。它与政府旅游协调机构形成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关系,是区域旅游协调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形式。可考虑有选择性地成立区域旅游行业协会,包括旅游饭店协会、旅游景区协会、旅行社协会、旅游交通运输协会、旅游人才与教育协会、旅游者协会等。

2. 建立区域旅游利益分享机制。

由于合作各方存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现实,旅游区域合作必须基于各地的共同利益之上。因此,在区域旅游合作进程中,需要建立区域旅游利益分享机制来协调各方利益的分配。各合作成员在共同发展区域旅游业的前提下,通过协商制定利益分享机制,以实现区域旅游利益在各合作成员之间的合理分配,为区域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证。

3. 完善区域旅游合作的规则、制度和标准。

旅游合作组织、协调机构和行业协会应根据行业发展需要及自身特点,在国家法律和法规体系以及区域旅游合作协议范围内,按照平等、开放、互惠的原则,制定并完善的区域旅游合作规则、制度及标准等,加强沟通与协调,为旅游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4. 建立共同的市场信息、预警平台。

各方应积极促进旅游企业间的合作,大力打造区域旅游精品线路;整顿旅游市场,优化旅游环境,推进无障碍旅游区试点工作;促进区域内旅行社、饭店和景区管理培训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区域内各旅游网站的相互链接和信息互动,共享旅游信息资源;建立旅游质量管理、旅游投诉和应急事件处理热线电话及重大事件通报制度等,使各旅游城市互为旅游客源地、互为旅游接待地,通过高效的市场平台,实现旅游要素的合理分配。

(四)实施政府主导战略,提升政府管理职能

政府主导战略即在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的前提下,充分而合理地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积极引导、规范各旅游市场主体的行为,以实现旅游资源的配置达到或接近最优状态。实施政府主导战略,提升政府管理职能是推动丹东旅游业登上新台阶的重要的保障条件。

丹东旅游业实施政府主导型战略,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依法治旅方面,政府要整顿执法队伍,在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上突破。整顿行业作风,在提高素质和行为规范上突破。整顿市场秩序,在解决突出问题和提质增效上突破。第二,在政策引导方面,政府通过制订计划以及财政、金融、税务、价格、工商管理、招商引资、交通运输、出入境管理等方面的一系列产业政策,引导与鼓励旅游业优先、快速、持续地跳跃式发展。第三,在旅游发展规划方面,政府要制定并执行的具有宏观意识、科学精神与发展步骤的旅游发展规划,保障本地区旅游业健康有序地发展,有效地防止旅游开发中低档次重复建设的盲目行为、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滥开乱挖的破坏行为。第四,在旅游基本建设方面,要在政府的策划下完成开发旅游景点景区、兴建旅游接待设施、改善旅游交通条件等基本建设所需要的大笔资金的筹资工作。第五,在旅游环境的营造方面,要高标准地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以加速国际性旅游城市的培育,普及提高全社会、尤其是各部门领导干部的旅游产业意识及与此相关的大规模宣传、组织、监督工作。

参考文献

[1]唐礼智.泉州市旅游形象定位与设计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1, (5) .

[2]黄江松.塑造中国城市品牌的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 2004, (4) .

[3]陈景新, 阎茉秋, 刘炜.关于打造城市品牌的战略思考[J].工业技术经济, 2005, (3) .

[4]丹东旅游名城建设规划[R].丹东旅游局, 2005.

[5]陈瑞霞, 金丽.论旅游城市的形象定位[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06, (1) .

广西城镇燃气发展对策研究 第8篇

1 研究背景

城镇燃气是市政公用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城镇的重要基础设施,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近20年来,我国城镇燃气快速发展,各项水平大幅提高,为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环境质量、促进城镇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国内,城镇燃气的发展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例如: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靠近气源产地等周边区域城镇燃气发展迅速,技术及管理都较为成熟。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远离气源产地等区域因交通、生活水平、技术及管理等资源的匮乏,严重制约了城镇燃气的发展。

2 广西城镇燃气发展的现状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中国华南地区西部,南濒北部湾、面向东南亚,西南与越南毗邻,从东至西分别与广东、湖南、贵州、云南4个省接壤,多山地、丘陵,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20世纪80年代,城镇燃气开始在广西区内一线城市展露端倪,其主要以人工煤气、液化石油气为主。例如:柳州市煤气公司成立于1985年,是广西区内最早经营城镇燃气的国有企业,其气源以焦炉煤气和液化石油气为主。焦炉煤气为柳钢集团在炼钢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可燃性气体,是炼焦工业的副产品。其优点是成本低、热值高。缺点是清洁度低、容易堵塞管道和煤气用具、净化处理成本高。相比较而言,液化石油气清洁度高,处理简单,成本高,热值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在广西区内,液化石油气和焦炉气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

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广西运营的煤气公司不同程度上存在亏损,迫使各地政府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陆续推出各种政策进行资产重组。例如:国有民办,员工入股,外部社会资金入股、甚至整体拍卖。煤气公司运营不佳有以下原因:①原有管理制度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国有企业管理制度的弊病显露无遗。②远离气源地,气源成本增加、交通运输不便利等因素导致企业运行成本增加,从而亏损严重。③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匮乏,广西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相对偏低,无法吸引专业技术及管理人员入桂就业。④城市化水平不高,城镇人口比例偏低,极大地阻碍了城镇燃气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后期,广西区内城镇燃气整体发展缓慢。进入21世纪后,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等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的实施,昆仑、中燃、港华、新奥、华润等大型燃气企业纷纷入桂投资,迅速抢占广西城镇燃气市场,开垦着这块土壤肥沃的处女地。大型燃气企业的进驻,无疑为广西城镇燃气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各市燃气发展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大型燃气企业入桂投资不仅体现在资金上的投入,更重要的是带来了先进的燃气经营管理模式和专业的技术力量,培养了一批批专业技术及管理人才。结合长输管线中缅线的建设,广西液化天然气项目、广西区内燃气管线县县通等项目先后实施,天然气从区内一线城市到二、三线城市,从原来的槽车运输到现在的高压、次高压管线运输,从液化石油气、焦炉煤气到现在的普遍使用天然气,这是广西城镇燃气史一个重大的飞跃。

以广西液化天然气工程项目为例,该项目为中国石化和广西投资集团、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合资兴建的国家重点工程,于2013年6月24日获得国家发改委的正式批复。该项目由码头及陆域形成工程、接收站工程、冷能综合利用工程和输气管道工程组成。一期工程总投资为177.8亿元,计划于2015年建成投产,二期工程计划于2017年建成投产。接收站工程分为两期建设,一期设计接收能力为300万t/年,建设4座16万m3的LNG储罐;二期设计接收能力达到600万t/年,新建两座16万m3的LNG储罐;远期设计接收能力达1 000万t/年。以北海接收站为起点的输气管道工程,将覆盖广西14个市和粤西两个地市,管线全长为2 125 km,设计压力为10 MPa,设计输量为80亿m3/年,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管道全长1 337 km,二期建设管道全长788 km。

国家的大力投资建设,无疑为广西区内燃气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天然气以其清洁、便捷、安全、实惠等优势迅速占领了燃气市场,并迅速得到普及,在广西人民生活、工业生产、商业发展中将越来越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

3 当前广西城镇燃气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随着城镇燃气的快速发展,逐渐凸显一些问题。

3.1 城镇燃气需求增长迅速,供需矛盾凸显

随着广西城镇化水平逐步提高,城镇燃气需求量增长迅速,但城镇燃气特别是天然气供应总量的增长相对较慢,天然气在区内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仅约为4.4%,其中用于城镇燃气的比例约50%,不能满足城镇燃气的发展需求。

3.2 城镇燃气调峰、应急、储备能力不足

由于城镇燃气用气不均衡的特点及冬季用气量的大幅攀升,城镇燃气峰谷差问题突出,加之调峰、应急储气设施建设滞后,调峰能力不足,造成城镇燃气行业冬季供应紧张的局面时有发生。针对重大事故、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城镇燃气行业与上游协同应急调度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缺乏完善的应急处理手段。

3.3 城镇燃气价格调整机制不适应发展需要

城镇燃气价格机制未完善,尤其是天然气价格尚未形成上下游联动机制,天然气销售价格没有实施鼓励高峰节气、低谷用气的季节差价、峰谷差价和可中断气价等差别性政策,不利于天然气高效合理的使用和发展的需要。部分地区价格把控不严,供求关系之间矛盾尖锐。

3.4 城镇燃气地区发展不均衡

受地域及经济水平影响,广西一线城市与二、三线城市间城镇燃气发展极度不均衡,偏远及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城镇燃气发展落后,影响了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3.5 液化石油气市场发展无序

随着天然气的普及,液化石油气在城市中的供气量比例逐渐降低,但是由于部分地区没有解决好液化石油气“退”和“进”的问题,在退出原有市场的同时,没有及时占领郊区和农村市场,也未有效开发新的市场,造成液化石油气发展迟缓,市场份额减少,发展呈现无序化。

3.6 城镇燃气安全问题突出,服务质量有待提升

安全问题依然突出,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违法违章建筑等占压城镇燃气管线。二是第三方的破坏引起燃气管线及设施破损。三是部分燃气经营者安全生产工作仍有薄弱环节。四是部分燃气用户使用不当。由于服务方式落后,燃气服务与用户的期望仍存在差距,企业目前仍以“坐等”服务为主,服务内容单一,远远不能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3.7 部分地方政府与城镇燃气企业沟通不足

因政府专业人员配备不齐全,部分地方政府或缺少对城镇燃气企业的监管,放任其发展,或缺少对企业的支持,致使城镇燃气的推广举步维艰。

3.8 城镇燃气专业技术及管理人才匮乏

广西仅有一所高等院校开设燃气及相关专业课程,专业人才明显供不应求。且广西薪资水平明显低于国家平均水平,进而导致外来人员不愿入桂就业,缺少专业人才,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

3.9 汽车加气业的萎靡

目前,广西汽车加气方面相对萎靡,归咎于以下原因:①汽车加气网点少。②汽车加气技术不成熟。③汽车加气的宣传推广和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4 结语

江西科技保险发展对策研究 第9篇

企业在高新技术创新过程中会因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导致项目失败、终止的风险, 从而可能导致财产严重损失, 这是导致许多高新技术企业对科技创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根本原因。为解决这一难题, 推进科技的发展, 科技保险作为市场化的风险转移机制应运而生。

目前, 科技保险仍然处于试点的初期阶段, 虽然这几年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但因它是新生事物, 尚处于起步阶段, 发展的情况非常曲折, 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科技保险的快速发展。

1 试点地区科技保险发展的经验

科技保险在世界上还是新生概念, 没有政府积极的引导和推动, 没有非常良好的政策环境氛围, 保险公司与科技企业、研发人员就很难实现很好的对接, 更不用说形成市场的供求关系了。为了让更多的科技企业享受到科技保险的保障功能, 调动科技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促进中国科技的发展, 我国科技部、财政部、中国保监会等相关部门都纷纷出台了各种鼓励科技保险的通知和文件, 试点地区政府部门也陆续出台了一些鼓励高新技术企业投保的相关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这为试点地区科技保险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本文通过对全国12个地区近几年的试点情况进行深入分析, 总结出了以下经验:

1.1 政府与市场的有效联动为科技保险顺利展开提供了保障

科技保险概念刚被提出时就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质疑, 有来自企业界的、科研机构的等等, 但是在国家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 在各级政府的努力下, 政府与市场有机的联动起来了。正因为有政府与市场的有机联动, 科技保险才得以变成实实在在的科技金融工具, 并且为科技创新和科技保险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作用。这一点经验对科技保险发展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1.2 财政资金的引导为科技保险供求双方对接搭建了桥梁

由于科技保险属于新生事物, 科技企业和科技保险公司对它都还非常陌生, 没有有利的环境, 它们很难实现对接, 更难形成供求的市场关系。另外, 科技保险与传统的商业保险是截然不同的, 它属于政策性保险, 仅靠单纯的市场运作是不可能顺利的开展保险业务的。为解决这一难题, 科技部和中国保监会在启动科技保险试点时就引入了财政资金对保费的补贴政策, 为科技保险供求双方的对接搭建了桥梁。大部分试点地区的保费补贴约占保费的一半, 而且, 在年度科技经费的安排中, 都有较大额度的保费补贴资金预留。如天津市和深圳市, 预留资金达100万。试点半年后, 效果非常好, 不到一千万的财政资金就拉动了约1.2亿元的保费和约156.2亿元的风险保障。

1.3 科技保险公司对传统保险进行创新, 使之为科技保险服务

试点初期, 由于我国对科技保险的理论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 为了让科技保险理论少走弯路, 保险界专家们对我国现有的成熟的传统企业保险进行深入研究, 寻求传统保险与科技保险的结合点, 对传统企业保险理论进行创新, 使之为科技保险服务, 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1.4 广大参与者对科技保险理念积极推广, 使科技企业成为科技保险的参与者

在短短的几年内, 科技保险从提出时遭到社会各界的质疑和排斥, 到不仅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 并被广泛认可, 而且发展速度惊人, 这与试点工作的广大参与者的积极推广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 国家科技部和中国保监会与地方政府、保险公司及科技企业等开展了全面的深层次的交流与磋商, 科技保险得到了第一批支持者的支持;另一方面, 各试点单位通过举办科技保险交流会、讲座等, 对科技保险进行宣传推广, 使科技企业成为科技保险的参与者。

2 试点地区科技保险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通过近几年的试点, 科技保险从无到有, 从少到多, 影响力不断扩大, 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2.1 科技企业对科技保险认识不到位, 投保率低

通过查阅各地试点地区的相关资料发现, 截至2011年底, 参与科技保险的企业不到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10%。出现参保率低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宣传推广力度不够, 科技企业对科技保险认识不到位, 对科技保险产品了解较少, 不会轻易投保。大多数企业习惯并且已经投保传统保险, 认为改投费率更高的科技保险意义不大。

2.2 科技保险产品少, 不能满足高新技术企业需求

目前我国已有的科技保险险种较少, 而且大部分险种都是在传统企业保险的基础上稍做简单的变化和改进, 并没有做到深入分析高新技术企业的特性, 并为其量身定制。满足不了高新技术企业的多方面的需求, 这导致科技保险的潜在需求不能顺利转化为现实有效需求。

2.3 风险大, 收益低, 保险公司缺乏动力

首先, 技术创新活动各个阶段都具有较高不确定性, 会导致科技风险损失发生的几率非常大。表现为:一是研发阶段的不确定性。企业不能预料技术突破的方向、发生的时间、进展以及这种突破对现有技术、产品、市场的影响。二是生产阶段的不确定性。企业将新技术应用于实践中时, 可能会遇到一系列预料之外的问题, 导致不能生产或者新产品不符合预期目标。三是市场化阶段的不确定性。新产品投放市场的前期, 企业可能需要在建立新的生产线、进行员工培训、产品推销等方面投入巨大资金, 由于产品市场前景的不确定, 企业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其次, 目前几乎所有的保险公司都是按照大数法则这个理论来经营保险业务的, 即只有在吸收大量的科技型企业参保的条件下, 大数法则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 科技保险属于新生事物, 参保企业显然不会很多, 又缺乏统计数据, 也没有科技风险的承保经验, 更没有成熟的风险评估体系, 不能准确测定风险损失发生的概率分布, 导致保费的计算问题和发生损失后理赔问题难以把握, 因此保险公司承担了较高风险, 但是收益却极不稳定, 这使得它们缺乏动力。

2.4 专业人才缺乏, 科技保险发展缓慢

科技保险对专业人才要求非常高, 需要具有复合型知识的人才。从事科技保险的工作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保险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还要对科技企业风险管理有足够的认识, 这是设计、经营和创新科技保险产品不可或缺的条件。然而既懂保险又懂高新技术风险的高技术人才极少, 并且很难在短时间内培养起来;社会上对保险人才的教育和培训体系根本满足不了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高等教育步伐较慢, 也跟不上保险业发展的形势需要等等, 这些问题是在短期内解决不了的, 导致了我国科技保险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低下, 满足不了科技保险发展的需要, 严重制约了科技保险的进一步发展。

2.5 存在道德风险, 影响保险公司稳健经营

与传统的保险不一样, 科技保险的对象———科技创新活动既可能因各种原因导致项目失败, 造成损失, 也可能项目成功, 会获得商业化带来的丰厚利益。科技保险是带有投机性质的。一旦保险公司与科技企业之间的风险分摊不平衡, 严重的道德风险问题就必然会出现, 科技企业很可能会把投了科技保险作为“靠山”, 而采取一些不道德行为, 如一味的追求高收益而忽视风险的管理和控制, 大大增加了风险损失发生概率, 这会对保险公司的经营带来巨大的风险。

2.6 财政补贴政策不健全, 引导推动力不强

从试点情况来看, 部分地区对享受优惠政策的企业的认定门槛过高, 而且程序过于复杂, 灵活性较差, 这把许多潜在参保企业拒之门外;部分试点地区对企业的补贴率和补贴额明显偏低, 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太小, 这些隔靴挠痒的优惠政策对科技企业特别是大型科技企业的科技创新起不到较大的推动作用, 如重庆市和沈阳市规定一个企业每年补贴最高额不能高于10万元等。这主要是因为地方财力有限及对科技保险的重视程度不够等等。

3 促进江西科技保险发展的对策

笔者通过分析12个试点地区的经验与不足, 结合江西实际情况, 提出了促进江西科技保险发展的几点对策。

3.1 政府与市场进行有效联动, 为科技保险顺利展开打下基础

由于江西目前还没有进行科技保险试点, 属于科技保险空白区, 但从试点地区科技保险发展的经验来看, 试点初期, 政府与市场进行有效的联动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是科技保险顺利开展必不可少的前提。

3.2 实施保费补贴政策, 为科技保险局面的打开提供原动力

试点初期, 考虑科技保险供求双方很难实现对接, 不能转化为有效的供求关系, 引入财政资金补贴保费政策可以解决供求双方尴尬局面, 为它们的对接提供原动力。

3.3 社会各界进行大力宣传, 使科技保险概念深入人心

在发展初期, 科技保险概念鲜为人知, 大部分企业接受不了, 甚至还会排斥。所以进行多渠道全面的宣传是有必要的, 通过宣传, 能有效提高社会对科技保险的认知度。首先, 监管部门要积极加强宣传和引导;其次, 保险企业应积极推广科技保险产品;第三, 通过各大媒体、行业、协会等大力宣传科技保险的概念、政策;第四, 把科技保险与科技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有机的结合并宣传, 使高新技术企业真正认识到科技风险管理、科技保险的重要性及意义所在。只有通过社会各界的大力宣传才能使科技保险概念深入人心, 被广大科技企业所认可, 使科技企业逐渐转变为科技保险的拥护者和参与者。

3.4 政府应采用灵活的补贴办法, 对不同的科技企业实行不同的补贴机制

首先, 企业不论大小、性质, 只要进行科技创新的企业都应纳入投保之列, 并给予相应的补贴;其次, 拉大财政补贴差异, 根据企业创新等级划分层级, 根据划分的层级适当提高或降低补贴比例等等。

3.5 保险公司应进行产品升级、创新, 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科技保险服务, 满足科技企业各方面需求

从试点地区发展情况来看, 大部分地区科技保险产品种类较少, 不能满足不同客户的各种需求。因此, 如果要在江西省发展科技保险,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要结合江西的实际情况, 对试点地区已有的险种条款进行完善, 使它为江西的科技保险发展服务;二是要对试点地区现有产品进行细化升级, 便于理解;三是要开发新险种, 以适应各种科技企业的不同需求;四是要推出多风险、多年期等个性化、多元化的保险服务。

3.6 对科技保险的理论进行深入研究, 完善科技保险体系

由于科技保险在国内外还是新概念, 国内外学者对它的研究还不是很深入, 所以要发展好它, 我们必须要将现有的不完善的理论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和研究。发挥高校、保险机构、科技机构等各方面的力量, 对科技保险险种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与分类, 对各类险种的风险损失发生的概率分布进行准确的测定等等。还要建立科技风险数据信息管理体系, 以便得到实时有效准确的数据, 并为科学厘定费率提供依据。

3.7 建立多渠道科技保险人才培养路径

由于科技保险行业对专业人才要求较高, 因此科技保险公司应当重视对科技保险专业人才的培养。例如:开设科技保险课程或专业, 定期聘请高校专家进行授课, 培养出既懂保险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加强业务培训, 提高科技保险相关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经常举办业内经验交流会, 相互学习借鉴;可以发挥保险咨询公司人才优势来为科技保险公司服务。

3.8 保险公司应确定合理费率, 平衡保险供求双方分摊的风险, 降低道德风险

目前, 全国试点地区的科技保险的费率水平普遍偏低, 而且风险在供求双方分摊也不平衡 (保险公司的风险相对偏大) , 再加上科技企业可能存在道德风险, 这大大的抑制了保险的供给程度, 因此建议适当提高费率水平。例如, 实行浮动的费率制, 对赔款低于一定额度的企业实行一定的优惠政策, 即下浮费率;对赔款高于一定额度的企业则实行罚费政策, 即上浮费率;另外, 应增设免赔额, 杜绝科技企业为追求自身利益而采取打“擦边球”钻政策空子的不道德行为;建立灵活合理的风险分摊机制, 并采取保险公司承保、科技企业自保相结合的保险思路, 进一步减少道德风险等等。

参考文献

[1]邵学清.对科技保险试点的经验总结与展望[J].中国科技论坛, 2009, (04) :41-45.

[2]王魏.我国科技保险发展之我见[J].上海保险, 2008, (10) :35-37.

[3]王和.创新是发展科技保险的必由之路[J].中国保险, 2008, (06) :43-46.

[4]王香兰, 李树利.对我国科技保险发展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J].华北金融, 2009, (08) :28-30.

[5]刘骅, 谢科范, 赵氵是.科技保险运行模式及机制创新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9, (11) :15-19.

我国零售业发展对策研究 第10篇

【关键词】 零售业;零售业态;发展趋势;应对策略

一、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零售业已经从社会生产系统中的末端行业上升到先导产业。在面对外资零售集团的强劲竞争势头,我国零售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不但改善了原有的旧机制,还逐步提升了零售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作用。零售业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国内居民消费多元化和层级性的发展,使得我国零售业业态快速发展。目前,我国零售业市场上几乎包含了世界上所有的零售业态,而我国零售业发展的主流是以连锁经营形式发展的现代零售业态。截至2009年末,我国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企业门店数已达17.6万个,营业面积为1.18亿平方米,销售额2.22万亿元。

虽然我国零售业发展迅速,但依旧存在一些现实性的问题有待解决。这是我国零售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二、我国零售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专业人才缺乏,管理水平较差

加入WTO后我国购物中心、大卖场、专业店、便利店等新型业态迅猛发展,连锁零售企业规模扩张的同时,经常遇到了店长、部门经理、采购人员、财务人员等紧缺的状况。在农村零售业人才更是严重不足,既缺乏高层次的流通企业管理人才,又缺乏从事购销业务的一线经营人才,更是缺少一些懂贸易、会外语、熟悉农产品进出口业务的专业人才,以及一些熟悉农村流通服务的法律人才、咨询人才、销售人才。

在人才的争夺战中,中国零售企业也明顯处在下风,外国零售企业凭借其优厚的工资待遇、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良好的企业氛围已经率先赢得求职者的目光,这更加重中国零售企业高级人才短缺的矛盾。

(二)品牌建设滞后,配送水平较低

我国零售企业对品牌的开发重视程度不高,对品牌的宣传力度也不够。自有品牌大多都应用在商品价值比较低,差异不明显的商品上,使得顾客对自有品牌的认知度很低,这样就降低了品牌的影响力。

目前,我国具备现代意义上的社会物流、现代物流还处于起步阶段,无法满足零售业经营的飞速发展。我国零售企业的配送中心不仅面积小,而且管理不完善,我国有些零售企业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过程中的一系列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像这种以自我服务为主的物流活动方式效率低、成本大,特别是连锁企业中,问题更加突出。

三、我国零售业发展策略分析

(一)扩大企业规模,组建我国大型零售企业集团,提高与跨国零售集团的抗衡能力

目前我国零售业中少数业态存在进入过度以及过度集中在少数大中城市的现象,就我国目前零售业发展的状况和资金情况而言,充分整合现有资源,采取低成本、经济适用型扩张不失为上策。我们必须冲破体制的瓶颈,尽快改革地区、行业、部门之间的分割和自我封闭的发展模式。在规模上,要依据优势互补原则,对我国一些知名度比较高、资金比较雄厚、运营机制比较完善的零售企业,实施跨行业、跨地区甚至跨所有制的联合,还可以通过兼并、资产重组、基本管理的架构和机构的设置重组、参股控股、可以通过输出商标、商号和经营管理技术、发展特许经营等模式,将同一业态的小型企业联合起来,并入大型零售企业中,实现大公司和大集团的强强联合。这样不但可以减少中国零售业企业数量,扩大现存企业的规模,提高市场集中度以及实现规模经济,还可以使经营管理水平比较高、业绩比较好的大中型零售企业有机会扩大市场份额,可以使分散的零售产业资源集中起来,促进大中型零售企业低成本地快速成长,以便同实力雄厚的大企业进行竞争。

(二)积极培育各类人才,缓解零售业的人才匮乏问题

解决零售人才短缺的问题,一是完善高校教育,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教育部门应当敦促高校、职业院校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增设零售学、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特许经营等相关专业。大力培养具有现代物流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在连锁经营、物流配送领域进行执业资格认证,并纳入劳动部门的从业人员执业资格系列。二是建立科学培训机制。科学的培训机制需要企业文化的导入,对员工具有导向、凝聚和激励作用。国内零售业应加强对职工和管理层的培训及对物流人才的重视,对员工培训必须做到专业化、制度化和经常化。同时,国内零售企业也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与开设零售专业的高校或科研机构,举办中短期或业余培训班,以提高员工的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三是缩小与外资零售企业的薪酬差距,以增强国内零售企业对现有人才的吸引力。

(三)创建品牌资产,树立企业形象

国外不少大型零售商都经历了以一般品牌为主逐步发展成为自有品牌为主的过程,有的大型零售商的自有品牌达到20%至25%。自有品牌具有风格独特、价格低廉、统一设计、统一货源、统一价格等优势,可以形成系列产品,尤其适合特定顾客的需要。自有品牌的标示具有独有性,能够提高顾客的忠诚度;如果品牌质量高,它们还能提高商店的形象;拥有自有品牌的零售商在制造、质量控制和商品配送上也有更多的主动权;获得毛利润的机会也会更大。

建立和发展自有品牌,充分发挥品牌的优势已经成为零售企业发展的趋势。目前,我国一些连锁零售企业已经具备了发展品牌的条件,应当顺应潮流,不失时机地实施品牌化战略,发挥零售企业贴近消费者,了解消费需求的独特优势,积极开发和设计自有品牌产品,降低产品成本,占有市场,来提高零售业对抗竞争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勇.我国零售业发展的反思与展望[J],上海商业,2011年13期

[2]王俊.对外资进入后我国零售业发展安全问题的探讨[J],世界经济研究,2006年6期

低碳物流发展对策研究 第11篇

关键词:低碳物流,发展,对策

目前,我国政府极力倡导节能减排,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要下降40%~45%。建设以低碳为特征的经济体系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而我国物流业发展较为粗放,社会化、专业化水平低,经济增长所付出的物流成本较高。粗放和低效率的物流运作模式,造成了能耗的增加和能源的浪费。在低碳经济发展形势下,物流业作为我国十大振兴产业之一,发展低碳物流势在必行。

1 低碳物流的内涵

随着气候问题日益严重,全球化的“低碳革命”逐渐兴起,2009年底的哥本哈根环境大会大力倡导绿色环保及低碳经济,低碳经济理念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认可并执行。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尽量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使用,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和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方式,构筑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最终的目标是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实现发展经济社会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双赢。

低碳物流的内涵是在低碳经济的基础上衍生而来的,目前学术界尚未对低碳物流做出一个准确的定义,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也未对低碳物流作出定义。笔者认为低碳物流的定义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要在可持续发展和物流系统论的理念下,对物流系统进行合理的分析并达到低碳的目的。物流作为一个系统化的概念,包括运输、储存、配送、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及信息处理等功能要素,我们不能单纯从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功能要素去思考低碳物流,而是要从全局出发,以系统论的观点,任何一个功能要素都要考虑到,对低碳物流进行系统化的分析,才能发展真正的低碳物流,达到为低碳经济服务的目的。

2 发展低碳物流的必要性

2.1 物流活动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

运输是物流活动的主要功能要素,而由运输形成的交通运输业则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采购与联合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为8.4万亿元,运输费用为4.4万亿元,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52.8%,可见运输在整个物流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公路运输作为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对能源的消耗大,运输成本较高,其使用的汽油约占全球汽油消费量的三分之一。另外,公路运输中的汽车尾气排放,极易造成环境污染,汽车尾气是我国大中型城市中的主要大气污染源;航空运输与海洋运输是另外的主要石油资源消耗源,并且伴随着噪声污染和水资源污染。

在运输业中,空驶、重复运输、对流运输、无效运输等不合理运输现象造成了能耗的增加和能源的浪费。

2.2 低碳物流是物流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选择

低碳经济的发展是今后我国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物流企业要勇于面对这样的形势,把发展低碳物流作为提升企业形象、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机遇。根据低碳经济发展的理念,制定企业的发展路径,要加大低碳物流技术、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和投入,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形成企业新的竞争优势。

2.3 物流业有着巨大的节能减排空间

我国物流业发展较为粗放,社会化、专业化水平低,物流成本较高。据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的数据,2011年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8.4万亿元,与GDP的比率为17.8%,社会经济运行的物流成本仍然较高。而美国、日本小于10%,中等发达国家平均约为16%。尽管碳排放量和运营成本直接挂钩,但有很多物流企业往往选择自身认为较便捷、简单的运营方式,而没有在低碳减排方面控制成本的规划。

3 低碳物流发展对策研究

3.1 低碳运输方面

在低碳运输管理手段方面,应进行线路优化设计,能减少车辆行驶的距离与时间,并减少车辆空驶时间,同时也减少了碳排放。

在低碳运输技术方面,部分物流企业使用甩挂运输,例如深圳宝恒通集团采用甩挂运输后,综合运输能力较以前提高了40%,成本降低了30%~40%,油耗下降了20%~30%,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在铁路运输方面,高铁是倡导低碳物流的践行者。高铁采用电力驱动,人均能耗少,基本上没有碳排放。例如,我国的武汉-广州高铁在线路设计建设过程中,桥下及边坡都实现了植被绿化,并安装了噪音屏障,有效降低了噪音污染;列车全部安装真空式集便装置,实现了污物、污水的集中收集和垃圾零排放,创造了科技减排、低碳环保的典范。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积极研究发展铁路物流的政策,如未来500公里以上的货物运输尽可能用铁路,实现低碳物流。

在运输配载方面,国际的配载标准是95%~98%,而国内物流业的装载率只有50%~60%。所以应大力提高车辆的装载率,实现低碳物流的目标。

3.2 物流企业方面

物流企业在低碳物流践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企业自身应将环境保护、低碳发展作为其履行的社会责任,利用先进的物流技术,整合资源,优化物流资源配置,通过高效规划和实施运输、仓储、装卸和包装等物流活动,加大节能减排的创新力度,将节约资源、减少废物、避免污染等作为企业发展的长远目标。

例如全球第二大的物流服务公司TNT 2011年在杭州正式启用零碳排放纯电动快递车队,车队由四辆纯电动车组成。每部电动车仅需1小时就可完成充电,在城市可行驶120公里以上,最大载重为300公斤。在企业的投入方面,TNT国际快递大中国区负责人表示,购置一辆5008EV价格在21万元左右,除去政府鼓励新能源汽车补贴12万元,实际只需花费9万元,车型耗能仅为同类型汽油车的五分之一,若晚间用电,费用还可降低一半。所以,从TNT的例子来看,在成本和收益方面,物流企业还是有利可图的,这种低碳方式既能达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又能实现很好的社会效益。

3.3 广泛应用节能新技术

低碳技术是发展低碳物流的关键途径。要大力研发运用低碳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设以低碳为特征的工业产业体系。以河北省保定市为例,作为世界自然基金会正式启动“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的试点城市之一,2007年初,保定市政府就提出了太阳能之城的概念,计划在整座城市中大规模应用以太阳能为主的可再生能源,以降低碳排放量。如今在保定市区主要交通路口,太阳能智能型交通信号灯和太阳能路灯随处可见,园林、景区里的景观灯、草坪灯都是利用太阳能发电照明。我国目前唯一的五星级太阳能酒店———保定电谷锦江国际酒店,该酒店的玻璃幕墙,就是一个太阳能发电系统,这座20多层的大酒店就是一座发电厂,年发电量26万度,可替代104吨标准煤,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75.5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2.3吨,减少烟尘排放量1.8吨。

再如深圳宝恒通集团引用轨道双层车、恒温车厢等核心技术,并购置了安装发电机组的专用拖架和冷冻自备柜,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以前的车辆下降了30%;企业自主开发“轨道双层集装箱”技术,将普通集装箱由单层装运改为轨道双层装运,提高了单车载货量,节省成本36%,减少车辆运行的车次,油耗减少42.42%,车辆维修、轮胎磨损减少39%,降低了单位货物集装箱牵引车尾气排放量;运用新能源机械装卸、电子扫描、自动化包装作业等物流技术以提高效能;运用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对司机和车辆的全程跟踪管理、整合物流方案,并在车场安装了电子门禁和红外线电子监控系统,在保证货物安全的同时避免管理浪费,有效降低了能耗。

3.4 逆向物流体系的低碳化

倡导低碳物流既要考虑正向物流环节的低碳化,又要考虑供应链上逆向物流体系的低碳化。比如有缺陷的零部件,如果不回收利用,企业就必须生产新的零部件用于新产品的生产,采购、运输原材料,开动机器设备生产,这些都会增加碳排放。而经过回收物流,还可以使用的零部件可以再用于生产新的产品,这样就减少了用于生产这些零部件的碳排放。

在城市的逆向物流处理方面,要推进生活垃圾的集中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行“收集—转运—集中处置—资源化”的垃圾处理模式。如保定市无害化处理中心原本为收纳保定市区生活垃圾的填埋场,如今变为了发电站,生活垃圾是生产电力的“绿色”燃料,生产出来的却是清洁电力,垃圾填埋场已经变为电站巨大的燃料库。2011年初,是河北省内首座填埋垃圾沼气发电站成功并网发电,年发电量1 000万度以上,约可满足1万户普通居民生活用电,相当于节约标准煤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4万~5万吨,可连续使用到2018年。由于使用沼气作燃料,机组运转过程中不产生废渣,排放的烟尘也几乎为零,实现了废物利用、消除污染、节能减排等多赢目标。

3.5 发展多式联运

多式联运在节能减排方面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是一种绿色运输方式。多式联运能够降低长途运输的转运成本,缩短交付时间,减少道路拥堵及废气排放,能够有效节约能源。多式联运能够实现公路和铁路乃至水路的一体化并用,打破了原来各自为政的现象,集装箱和托盘等货运设备通用于各种运输方式,减少了中途换装等不必要的环节,通过信息技术等手段,全面实施环保的一体化各种运输方式的经营理念。

3.6 政府的作为

以零售业为例,在一个或相邻城市厂家各自为政,自己配送,一部分资源相同但并没有共享,这样就造成交通压力,并带来汽车尾气污染,从社会化的角度来看,就造成了环境污染。在欧洲的部分国家,严格禁止超市等零售业拥有购物班车,公共汽车、地铁等是政府大力倡导的公共交通工具。因为购物班车极易造成空驶,浪费能源并且增加了城市交通压力。因此,这就需要政府从整个社会层面去营造一个低碳的环境,倡导低碳理念,实施低碳政策,加强制定和完善低碳物流的法律法规,形成工商企业及物流企业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

3.7 构筑物流信息共享平台

基于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的过程,有利于制定运输优化策略。对物流企业而言,可以疏通信息渠道,自主选择货源,实现网上营销。若物流企业各自为政,很难凑到整车货物。即使凑到一车,目的地若不在邻近地点,要多次中转、搬运,还会导致货物受损。例如浙江衢州顺发物流有限公司依托“衢州快运联盟”开展的“低碳绿色物流”活动,可以和运送货物目的地相同或邻近的成员单位共同开展运输业务,实现“站到站”、“门到门”的公路快运,降低了运输过程中的能耗;在浙江传化物流基地,交易大厅里的电子屏上滚动着货运来往信息,4 000多辆货车与480家中小型物流企业提供的逾5 000条运输需求信息实现了快速对接,有效减少了货车的空驶率,每年降低物流成本约30亿元,并能减少碳排放14万吨。

在高碳能源价格不断上升、环境保护越来越得到重视的大形势下,低碳物流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物流业作为我国十大振兴产业之一,有义务也有能力在发展低碳经济中有所作为。

参考文献

[1]李一凡,李娜.低碳物流的几点思考[J].物流科技,2011(1):51-53.

[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1年全国物流运行情况通报[EB/OL].(2012-02-13)[2012-04-14].http://www.sdpc.gov.cn/jjyx/xdwl/t20120213_461466.htm.

[3]谢辉.低碳保定的“绿色”征程[N].保定日报,2010-03-04(A01).

[4]余利娥.逆向物流系统中低碳物流策略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1(11):82-83.

上一篇: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弊端下一篇:直流继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