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教学范文

2024-07-21

课堂教学教学范文(精选12篇)

课堂教学教学 第1篇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以人为本”, 学生是教育的根本, 课堂教学都必须落实到学生的身上, 课堂是为了尽快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 学生始终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参与者, 而不是一个被动的服从者。“对话教学”正是将学生放在与老师平等的地位上,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问题的思考者、科学的探索者。

一、“对话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思想

“对话教学”从教学思想上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授课形式, 它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思考的方法、创新的方法的一种课堂教学的理念。这种理念真正体现了教学的实质, 教学是教学生学会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最有效的办法是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积极进行思考, 实现研究性学习。其实, 在课堂教学中, 正确认识老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老师与学生的关系, 可以确立正确的教学思想, 特别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 那种老师与学生民主的交流, 老师与学生平等的讨论, 老师与学生情感的沟通, 老师对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都可以通过对话来实现。在对话中学生可以积累知识, 完善思想, 确立人生观。这样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传授为主, 不注重创造能力培养的思想, 将师生的关系改变为教与学的交流, 教与学的讨论, 教学相长,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师一方面阅读文本, 还能阅读学生, 阅读课堂, 从理念上还课堂教学“以人为本”的本来面目。

在教学方法上, 传统教育多为坐而论道, 坐而讲道;“对话教学”中, 教师是论以启智, 谈以交心, 讲以授法, 学生在与文本的交流中, 增长了知识, 与老师和学生的交流中, 表达了思想观点。所以运用“对话教学”, 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对话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培养一批有创新能力和掌握科学技术的合格的社会劳动者。

创新人才的培养, 需要提供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环境, 改革后的教育从各个方面提高了教学要求, 但教学活动归根究底是课堂, 只有平等、宽松、充满探究与思考的课堂才能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对话教学”课堂正是提供了这样的一个环境。

对话教学的课堂上, 学生与老师是平等的, 学生的思想与老师的思想碰撞, 有认同, 有争鸣, 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的思维方式。“对话教学”课堂上, 学生可以自主的从文本中学习知识, 产生思想, 得到启示, 这正是学生思想与文本思想的碰撞。在碰撞中, 有存真, 有辩伪, 这本身就是研究活动, 是创新行为。

“对话教学”课堂上, 学生与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交流, 在知识、思想、情感和价值观中不断讨论, 给课堂营造出一种科学研究的氛围。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学习知识, 理解知识, 讨论知识, 运用知识, 从而产生新知识。由学习到探索, 由学习到辨析, 由学习到运用, 创新者在课堂上获得新思想, 学习者在课堂上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也正是课堂改革的目的。

三、“对话教学”是教学改革的一种重要方法

新课程改革首先是思想的改革, 其次是方法的更新。在思想上, 教育要培养有创造能力的学生, 在方法上是新的教育手段与之相适应。

改变旧的教学方法, 建立新的教学方式, 可以促进课程的改革。

“对话教学”改变了师生的思维方法。教师由原来的传授知识, 注重课堂讲授, 变为引导学生自觉探求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 师生之间的“对话”, 有知识方面的沟通, 更有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讨论。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 主动探究, 并进行创新学习、创新思考。

“对话教学”改变了学生的思维方式。传统教学中学生以接受老师的讲解为主, 而在“对话教学”中, 学生的学习更为自主:课堂上, 学生不仅接受老师的引导, 更多的是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 创造新的知识, 提高学习的能力, 提高处理问题的技能, 注重学习的过程, 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对话教学”改变了课堂。对话的形式更容易让学生产生新的思想。使课堂更加灵活、更加自由。学生的自由思想, 个性化学习, 能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 更好地运用知识, 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总之, “对话教学”从教学思想上说, 是一种思想领域的创新, 从教学实践来说, 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改革中, 用新的思想, 引领新的方法, 用新的方法, 带动新的思想, 必然能起到提高课堂实效、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作用。

摘要:“对话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思想, 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更是教学改革的一种重要方法。

关键词:对话,教学,作用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与研究》.

[2]王尚文.《语文教学对话论》.

课堂教学教学 第2篇

——在固始县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2011年11月22日)

去年秋季,根据局领导指示,在教研室的指导下,我们结合学校实际,围绕“深化学校梯次发展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目标,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教学案教学改革,在全体教师中迅速开展了学习、钻研、编写、使用教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大胆尝试和探索,并取得了一些初步经验。具体情况是:

一、推行教学案教学模式的原因

我校是众所周知的城区薄弱学校,由于家长的教育观念及管理不到位,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形成,知识与能力的基础相对较弱,自我控制意识能力不强,大多数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上课听讲者寥寥无几,作业抄袭现象严重,由此带来了老师的工作热情不高,上课只一支粉笔一张嘴,只管完成教学任务,不管学生是否在听,整堂课提问少、训练少,讲完便随意布置一些题作为作业。

针对学校现状,我们认为:一个学校要长远地发展,就必须创造自己的品牌,就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就必须要有自己的东西。江苏的洋思中学因“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而闻名全国,山东的杜郎口中学因“三三六”教学模式,一跃成为山东初中教育的“东方明珠”,成为初中教学改革的先进典型。山东安丘四中的“信心教育、养成教育、感恩教育”使学校从弱小到强大,从迷茫到成功。河北衡水中学积极推进以“教会学生学习”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成为河北省首批示范性高中。江苏东庐中学近几年在“讲学案合一”方面办出了自己的特色,教学质量连年提升,已经成为南京市乃至江苏省的一所名校。

几经思考,在对上述学校进行多次考察论证的基础上,我们决定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学习和推广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从2010年秋季开始,我们尝试进行教学案教学改革。

教学案的基本格式是:教学案表头一般应注明课题、学科、年级、课时、主备教师、审核教师等几项内容。

常用的基本栏目有:

1、课时学习目标:目标数量以3-4个为宜,不能太多;目标角度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目标表述不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而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并指出重难点。

2、课前预习导学:教师安排好课前预习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要求学生通过预习,思考用什么方法去完成哪些问题、达到什么要求,自主掌握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学会对重、难点以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做好标记,能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真正体现导学的目的。

3、课堂学习研讨:教师一般从“交流课前准备情况”入手,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关注学生在学习时的差异、在学习中的心理感受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就学习中的主要问题研讨,提出学习要求、划定学习范围、指导学习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等。

4、课内训练巩固:立足于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和学习要求进行针对性训练。课内训练巩固一般分为“同步训练”和“达标测试”。“同步训练”不是简单做题,而是根据学生学习进程及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同步训练。“达标测试”是针对学习目标设计一系列测试题,精选、精讲、精练,供学生课堂上检测学习效果,突出了教学案当堂反馈、当堂检测的功能。

5、课后拓展延伸:立足于课内、课外相结合,教师完成教后反思,学生完成学后反思,体现有效学习的全过程。教师提供一些综合性和实践性的思考题,供学生课后拓展探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设计下节课课前学习的相关问题,以及和本节课学习内容有关的辅助资料和信息资源,使课内学习自然延伸到课外,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

二、教学案教学改革工作开展情况

1、转变观念,确定目标。在今年暑期开学前的准备会议上,我向学校班子通报了孟局长“何时给你学校写要上学的条子”的殷切希望和局各位领导对我校的关怀之情,要求全体成员要痛定思痛,加大改革力度,跑步前进,全面强力推进教学案教学。为此,在今年开学之初又调整充实了教学案教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重新修订了《固始二中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及时召开两个会议,引导教师进一步转变观念。在全体教师会上,学校领导带领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实施方案》,强调“宁要合格的教改课,不要优质的传统课”,要求每位教师都能记住教学案教学实施的各个环节,学校将坚持把推行教学案教学作为推进课堂改革的主要抓手、作为教学管理的主要载体、作为教研组活动的核心主题及本学期教学重点来实施。在各年级各学科的备课组长会上,学校要求备课组长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具体指导带领本学科的教师,以《实施方案》为依据,以骨干教师为主要团队,以先行学校优秀教学案为典范,编写好优质教学案并高效使用教学案,力争让每位教师不但能写好教学案,更能使用好教学案。

2、采取措施,扎实推进。(1)借鉴杜郎口教学模式,砸掉讲台,撤下讲桌,变课桌为“圆桌”,变前后黑板为预习导学板,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2)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严格把关,实行领导包年级,包教研组,全程参加所包年级、教研组的抽课、推门听课、走课、评课活动。(3)打造高效课堂,变“三会”(会备课、会上课、会学习)为“三好”(备好课、上好课、学习好),要求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走下讲台,深入学生中指导,是平等中的首席,讲究方式方法,讲课不准超过15分钟。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把学习当作好玩的事和有趣味的事,力争使每一位学生进步速度快,提高幅度大。(4)狠抓“备讲评”,每周每一学科拿半天三节课,一节集体备课修定教学案,实行主备和个人二次备课相结合;一节教师抽签上课;一节评课(评课对照课改要求找出差距)。各教研组长做好备课、听课、评课记录和考勤,并纳入绩效工资积分。(5)落实“四清”责任制,“堂堂清”、“天天清”任课教师负责,“周周清”教研组负责,“月月清”教导处负责。(6)加大监控力度,一是加强了对教学案编写的监控力度,在审批程序上做到层层把关、层层负责,在内容上做到体现全组教师的智慧,每周一评估,表扬先进,鞭策后进。二是加强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监控,制定了《固始二中“教学案教学”评价表》,对课堂教学评价得分低于60分的,一律二次备课,二次上课,直至达标。三是加强课外作业监控,主科限量,小科不留。四是加强过关测试监控。周五下午全校不上课,就本周基础知识进行训练;每月进行一次达标考评。

由于教改有方案、有目标、有措施、有评比,与奖励相结合,形成了全校搞教研、师生共参与的浓厚氛围,老师累了,学生动了,课堂活了,多媒体教室不闲了,学生学习有兴趣了,上课不睡觉了,课上生龙活虎、课下文文静静了,教学效果也好了。以2010年中招为例,本届毕业小学升初中考试 全县产2000名我校未录到一人,但中招成绩进入全县前500名10人,前1000名30人,前1500名46人,前2000名65人。其中九(4)班游泽润同学,来自沙河铺乡莲花小学,入学时全县第2105名,今年中招成绩为全县第30名;九(11)班刘文浩同学,来自回民小学,入学时全县第2678名,今年中招成绩进入全县第198名;九(11)班李显璇同学,来自固始一小,入学时全县第2432名,今年中招进入全县第241名;九(11)班刘庭瑞同学,来自石佛乡漂桥小学,入学时全县第3378名,今年中招进入全县第309名。在前不久全县组织的期中考试统考中,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3、总结成绩,重视反思。(1)教学案的使用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上,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力量,思考、合作,达成共识,以至于解决问题。在课堂巩固、延伸及教学后反思中,学生都要自主去完成,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表现。而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学习、听取小组汇报、针对学生的疑难进行引导、点拨则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表现。(2)教学案的使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生疑——释疑的过程中体验了学习的快乐,提升了自己的情感。课堂上学生一次次精彩纷呈、奇思妙想的回答,声情并茂的朗读,针锋相对的争论;当铃声响起时,学生一次次“唉,又下课了!”的叹息,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使用教学案教学的课堂,学生乐在参与,更有热情。(3)教学案的使用有利于学习型团队的建设。学生能充分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力量,小组内有分工、合作、交流,组与组之间也有分工、合作、交流,同时还有竞争。学生人人参与,学习型团队应运而生。(4)容易进行教学反馈。课堂上,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得怎样,还存在哪些不足,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案编写还存在哪些漏洞,这些,都会在课堂巩固、延伸及教学后反思这些环节中体现出来。学生通过做题来检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老师通过观察学生做题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师生双方借此可调整下一步的教学思路、学习方法。

三、教学案教学的下步设想

1.制度保障,措施先行。让搞课改的不吃亏,让课改先进教师尝到甜头,让课改带头教师感受到幸福,让参与课改的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这是我们的坚强决心。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在校长,阻力在教师,阵地在课堂。下一步,我们将修订并完善教学案教学的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奖惩制度。要进一步转变教师观念,解决骨干教师、名师、毕业班教师课改阻力大、担心考不好的问题。要扎实开展多种形式的教改教研活动。一是继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组织教师到息县三中、信阳市五中,潢川传流店中学等课改名校参观取经。二是继续开展“推荐一篇文章,一段视频”活动(已经推荐《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和《小崔说事--老师听我讲》)。三是开展好“优质教学案编写”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切实把推行教学案教学启动于理念上,渗透在管理中,落实在行动上。四是开展教学案教学竞赛比武活动,如优秀教学案设计评选、教学案教学优秀案例评选、教学案教学优秀论文评选、教学案课堂教学优质课大赛、教学案教学阶段成果汇报赛等,达到“以赛带研、以赛促研”之目的。

2、构建教学案教学骨干教师队伍。一是建立教学案教学的研发队伍,组织挑选各学科优秀教师,让他们充分学习教学案教学理论,结合上学年度教学案教学的实践,研发各学科教学案基本范本,在教学案的编写中发挥带头示范作用。二是努力打造教学案教学的骨干教师队伍,强化教学案在课堂中的落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三是精心打造各学科精通教学案教学的带头人队伍,使他们典型引路,在学科教学中进行有效指导,成为落实教学案教学的主力军。

3、进一步规范教学案的编写要求。要把握“一个核心”、做到“四个关注”、促使“两个转变”。“一个核心”即根据学生有效学习的需要及班级授课的特点,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四个关注”即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关注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两个转变”即从“教会”转到“学会”进而“会学”。

4、狠抓“四清”不放松。“堂堂清”要求教师当堂完成教学案,关注教学目标的当堂达成;“日日清”要求教师收集整理当日的教学案,补充修订错误的题目;“周周清”要求教师针对本周教学案上典型的易错易混题目进行集中变式训练与巩固;“月月清”要求教师进行单元过关测试,及时检查了解学生复习情况,调控复习策略。“四清”要做到“四精四必”(精选、精讲、精练、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以激励为手段,激起学生合作学习的欲望,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营造了“兵带兵、兵教兵、兵强兵”的良好学习氛围。

5、建立教学案教学的课堂评价机制。突出“6看”:一看课堂上的教与学用不用教学案;二看学生学得是否高兴、主动、深刻;三看教师教得是否轻松;四看师生关系是否和谐;五看教师是否关注对学生的积极评价;六看教师是否有开拓创新意识。

6、把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方向推进。结合这次到江苏三校考察学习的经验做法,根据梅局长就我校教改中需要解决问题的指示要求,学校将在“规模、开放、创新”上做文章,在“精、细、实”上下功夫,探究适合本校的高效课堂教学之路。

教学反思精彩课堂教学 第3篇

一、总结精采,积累经验每上完一节课后,坚持认真反思,并把这节课成功的关键记于案后,作为今后讲同类型课的借签。例如,我在讲“正确认识自己”的导课时,出示自绘漫画“长颈鹿和羊”,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1)从长颈鹿和羊善于发扬优点、克服弱点的角度,说明与课本中相符的观点及作用。(2)从长颈鹿和羊骄傲自满、沾沾自喜的角度,说明反面观点及危害。(3)让学生换角度,模拟长颈鹿和羊的自卑自怜、自暴自弃,然后进行表达,再探讨其危害。学生在漫画的情境中展开发散思维和求异想象的空间,增添了乐趣,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学习热情一下就调动起来了。记下如下的体会:要勤于积累资料素材,巧妙设计问题情景,将引人入胜的寓言、脍炙人口的诗歌、言简意赅的歇后语、饶有情趣的民谣、美妙动听的音乐、启迪智慧的谜语、幽默省人的漫画等融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每一节课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从而不使学生感觉枯燥,失去创新的兴趣。

二、查找病因,探索矫正。在教学中对于不理想的课要认真反思,从学生中征求意见,找到不足之所在,确立弥补不足、矫正偏差的有效途径,记于案后,使自己今后上同类型课不再出现类似的问题,以提高教学水平。例如,我在讲授“建立真正友谊”一课时,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请你谈谈你在交友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困惑与烦恼?学生回答很踊跃,其中有一个小女孩起来羞涩的说:我与男同学交往时,总有人议论我是和他谈恋爱。我听完愣了一下,示意她坐下,关于“男女同学建立纯洁友情”在后面的框题要详细讲解,所以当时对于这小女孩的困惑,我只字未提直到下课。

课后小女孩找到我的办公室问我:老师,你说男女同学究竟应怎样交往才算正常呢?

我恍然大悟,觉得自己是多么的失误———我只顾着僵死的课程体系,却忽略了小女孩的内心感受。我连忙将她的疑问解答清楚,小女孩释然的走了。打开教学札记,我写上: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在教学中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信息交流、反馈,实现教学双方对教学过程的把握,从而使教师在动态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切莫将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没有思想的木偶,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受益者。

三、采撷火花,教学相长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积极的认知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出现:有时学生在课堂上会提出独到的见解和新鲜的问题,迸发出思维的火花,给课堂增添异彩。有时学生对问题的分析理解,甚至优于教师预先设想的方案。对教师来说,这是教学相长的有利机会。在教学中,应十分注意学生的“问题回答”、“讨论发言”,对有用的内容,经过整理记录在案,以充实完善自己的教学过程。例如,在讲“心理健康表现”智力正常之一的想象能力时,出示一长方形的红色纸,让学生充分想象:有的学生想到红旗,有的想到红领巾,有的想到天安门;有的想到鲜血,有的想到了战争,还有的想到了夏天。

思维的火花确让我始料不及,在课后的教学札记中我写道:作为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轻易定性,对于答错的同学,不要急于否定,而是帮助他们分析思路,聆听他们的心声,汲取他们的精华,不墨守成规,要敢于创新。

教学案编制与教学案教学 第4篇

反观小猫的变化:其一, 在学抓鱼之前, 只要有吃的, 小猫就不会很关注生活技巧的学习, 但当生活告诉他需要技巧时, 他还是很乐意去钻研的;其二, 大猫A送小猫鱼的行动不能保证其食物的充足, 只有在后来大猫B对它进行捕鱼训练后, 一切才发生了改变。反思这一切, 我们要带领学生取得历史学习的丰硕成果, 相对应的策略就是首先解决学生学习动力问题, 然后才是学习技巧问题。通过几年尝试, 我找到了利用教学案进行教学、达到以上效果的一些方法。

一、教学案是什么

教学案是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教学、考试要求, 编制的教师用于教学、学生用于助学的方案, 称之为“教学案”, 它是在传统教案基础上的再发展。

传统教案教学是以教师和课本为中心进行的教学, 关注教师如何把知识灌输给学生以应付考试, 也就是猫妈妈的“教”。结果学生容易被动学习, 痛苦时高喊:“有趣的历史和无趣的历史课。”新课改中有些老师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 强调过程忽视教学效果, 课堂上学生表现“轰轰烈烈”, 轮到考试又死路一条———这是让“小猫自己琢磨如何去钓鱼”, 其结果当然是几条小猫主导课堂, 而其他小猫免不了饿死的下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和发展人, 让学生乐意参与课堂是手段而非目的。我们采用教学案教学取代教案教学, 让学生先根据教学案进行预习, 了解教师教学的意图和对教学内容进行初步了解, 这就等于送给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鱼竿”, 最终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参与, 课堂效率化的双赢局面。

二、怎么做教学案

用教学案取代教案的目的是把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移到如何让学生学会、会学。我校教学案包含基础知识和基本线索的梳理, 以便于学生的预习;还有师生交流的一块, 要求学生写还有哪些困惑?得到些什么?以便于教师收集学生困惑, 教学时更有的放矢。

“教学案”的编制依据循序渐进和分层教学的原则, 从知识、能力到运用逐步加深, 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学习目标指导进行自主学习。我校的“教学案”编制涵盖如下内容。

(一) 基础知识和基本线索

这一学习条目我们以知识框架为载体, 以学生自学填空重要知识为手段, 帮助学生形成对这一单元、这一课知识的基本认识。例如:

从以上条目中, 学生可以通过预习对明太祖巩固统治的措施有基本了解, 从而在老师进行课堂教学时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当然, 以上知识框架应该是建立在学科整体知识结构、单元知识结构和线索下的一个子目录, 学生在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认识的基础上再完成这一课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的填空后 (例上表) 就有在课堂“夸夸其谈”的资本了, 沉闷的课堂因此有了生气;过于活跃、难以控制的课堂也有了“质量”, 学生拥有这样的教学案就相当于小猫拥有了老猫送的“鱼竿”, 能自己去钓鱼一样。

(二) 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

我们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 在学生个体自学完成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和基本线索的填空后, 结合自己的学习状况, 写出自己的学习困惑, 然后学习小组在课前讨论本小组的问题, 解答不了的带到课堂与老师和其他学习小组共同解答。因此, 我们在教学案中设计了“我的问题”和“我们的问题”两个子目录的留白, 供学习小组使用。

“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为学生释疑解惑是老师的责任, 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疑惑, 这能反映出他们预习过程中的思考, 而学习小组的讨论过程又可以让学生享受到解决问题的乐趣, 它对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很有好处。这种讨论往往会在潜意识中鼓励学生在自学中更加认真, 以便于在课堂讨论中占到上风, 使课堂充满活力并更易取得成效。教师在课堂教学讨论环节解答的问题随着学生能力提高而逐步减少, 客观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 老师的问题

学生限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难以对线索的把握做到准确、清晰, 老师有责任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的指导。在这一栏目, 教师根据历年经验, 把这一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分解, 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线索加以阐释, 也可以用问题的形式进行课堂讨论, 以达到学生思维层次提高的目的。

(四) 分层次反馈训练

分层次反馈训练是检验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堂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本栏目分为课前和课堂训练两部分, 原则上, 课堂训练的题目难度和灵活度要大于前者, 以适应课堂教学后学生思维层次提高的需要。学生基础和理解能力有差异, 我们在设计训练题时应体现难度层次的递进, 使学生能按照自己的能力水平, 不同程度地完成训练。

另外, 对部分优秀学生的反馈则以能力训练的形式进行, 设计一道能力题让他们花几分钟折腾, 探索的过程对这部分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折腾不出来就放到课后进行探究, 这就等于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课后“抓蝴蝶”的游戏, 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三、怎么用教学案

(一) 教学案要早准备早分发

因为在进行课堂教学前, 学生需要有一个预习———合作探讨———自我思考的过程, 所以通常要在上完课后即把下一课时的学案发放到学生手中, 以便于学生有使用学案、精心准备的充足时间, 让他们在课堂讨论中更好地展示自己。

(二) 教学案教学的过程

1. 基础知识和基本线索部分的检查。

这一部分的检查应与教师教学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应根据自己的理解, 结合教师的讲解做适当批注。这样, 学生通过预习和课堂反思, 做到教与学互动, 提升课堂效率;而对学生批注中的一些独特见解、疑惑、学习方法和技巧, 教师也可以加以引导和推广, 这对被表扬者和其他学生是一种巨大的促动。

2. 对“小组讨论”和“老师的问题”的组织教学。

这部分的教学要先按照教师的思路完成“老师的问题”, 以帮助学生系统地、条理性地理解历史知识, 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 要充分发挥教学的民主性, 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平等交流、辩论, 互相促进。在此基础上, 教师应留一部分时间让学生对小组讨论中未解决的问题进行课堂解析、质疑, 此过程中的老师灵感也可以设计成各种辅助问题与学生交流, 这一步骤往往是学生创新和研究能力开发的高潮, 往往会带动课堂朝高潮发展。但一些复杂性的问题在课堂有时完不成, 我们就应留到课后继续讨论。学生有了兴趣, 往往会主动进行课外钻研:查找参考资料, 进行实地调查, 撰写小论文等, 这样的学习就有了可持续的动能。

3. 对“分层次反馈训练”的使用。

此栏目的设计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训练题包括简单的反馈题、能力训练题等, 它们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检查预习效果, 加深并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第二部分带有创新、提高和挑战自我的性质, 适合部分高端学生的挑选使用。通过这一类题目, 可以充分调动部分学有余力学生自我钻研的积极性, 从而把历史课堂延伸到课堂以外。当然, 为了促进学生可持续动力的发展, 教师还要给这部分学生课堂展示的机会———演讲、辩论、黑板报或墙壁展示相关场景的图片、历史小报等———顺势而为:满足学生展示自我的心理, 是历史课充满魅力的奥秘。

四、教学案教学的再思考

1.新的教法———不是“要我学”, 是“我要学”。

猫妈妈教小猫钓鱼时, 小猫总是想去抓蝴蝶而没有真的用心去学。我们往往把自己的良好愿望———“孩子会跟我学的”强加给学生。问题是很多“小猫”不是从老师的教案设计的角度去学“老师认为的重点”。因此, 很多老师会采用强制性的提问方式解决, 岂不知, 我们的课成了“无趣的历史课”。我们设想:要是我们把“钓鱼”的过程也变成“抓蝴蝶”的过程, 孩子们还会在上课时思维跑去“抓蝴蝶”吗?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人在满足了基本的生理、安全的需要后, 有获得他人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1], 教学案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了上课堂———准备不好, 在课堂上可能会成为他人攻击的目标, 希望课堂上受人尊重的动机就促使学生努力做好准备;而自我思维、创新成果受人赞许的喜悦也会让他们觉察到自我实现的乐趣, 这一乐趣会让他们把“钻研”当成“抓蝴蝶”的过程。这样, 学生历史学习的可持续动力就出现了。

2.教学案让“五严”禁令下的课堂“增效”而不“增负”。

我们现在的历史课时还是未参加中考前的每周2课时, 作为中考科目后要挤时间讲练习、进行相关检测, 很多教师面对变化手忙脚乱。我从新课标“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改进教学途径;学生学习应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2]中得到启发, 以教学案教学应对这一变化, 学生借助“教学案”自学, 做好学习笔记, 减少学习的盲目性;学会概括技巧, 简化学习内容, 提高学习效率, 实际上减轻了学习负担。教师先做教学案的范本, 随后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与学的需要不断调整, 一本“教学案”, 实际是师生教与学的共同智慧和才能的结晶———教学案编制和使用过程中的磨合会融洽师生关系, 这对以后的历史教和学都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他们用老师教给的方法自己去钓鱼了, 有时甚至会创新方法, 这还用担心他没“鱼”吃去逼迫他学习吗?

3.教学案教学需要辅助措施———我的角落设置。

任何教学方式时间长了都会出现审美疲劳, 学生长时间先学再上课的模式会让一部分对自己要求不太严格的学生不期望学业引入注目, 而寻找搞怪等方式赚取眼球, 如何改变这一弊端?偶尔读到“视网膜效应”的一篇文章, 说一个人拥有了一件自己得意的东西, 就会特别留意并以为别人也会留意这件东西, 于是我让学生在教室墙壁四周承包一块“我的角落”作为展示自我形象的宣传地, 没想到学生还真特别在意自己的形象, 这居然成为历史学习持续动力的重要手段。

总之, 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 激发起学生自我学习的兴趣, 引导他们找到自己学习的道路, 就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送“渔”, 让他们乐在其中, 比送“鱼”令其被动学习强多了。

参考文献

[1]韩永昌主编.选自《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40.

体育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故事 第5篇

每个体育老师都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学生都能够是守规矩,练习是按秩序的有序进行,其实不然,真正的体育课的课堂纪律与练习的实际情况不是体育老师所想像的那样理想化的。

开学刚上的一节广播操课中,一(7)班的一位男生引起我的注意,上课时间老是注意力不集中,不想学甚至在队伍里面还影响其他周围的学生,刚开始我把他单独叫出来和他谈,他好像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爱搭理不搭理,课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进行一番教育,然后再简单讲解了一下动作要领,布置的作业让他回家自己复习。在之后的这几节课上有明显好转可是这孩子就是自控能力差,自己管不住自己上课小动作不断,在一次上课之前我先组织学生进行复习,唯独他一人没有做下来。

这时我就着急了,我说这节课你不要上了,你就到边上自己练习什么时候会了什么时候来找我,再不行的话中午不要回家了,孩子当时是一种很无奈的表情看着我,嘴里喃喃道老师:我再也不敢了,我这节课好好表现还不行吗?我很严厉的批评了他说:再给你一次机会,看你表现,孩子点头答应了。课后我也认真反思自己是什么原因孩子为什么不想学习新的知识呢,按小学低段孩子的年龄来看,对于一个新的知识学生是很愿意学得,可这孩子究竟是怎么了,为此我尝试很多方法去改变孩子,让其他会的同学帮助他,也找过孩子的家长,孩子的爸爸说在家也是这,干什么都不专心,没有一点点耐心和毅力。也就是导致孩子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一个因素,孩子在队伍出现了混乱的现象最终导致学习的失败。我自己认为导致上述原因的出现就是教学方法单调,形式单一,体育课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体现学生为主体,确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而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可以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学习,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融为一体,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于是我利用上室内课时间给学生播放几次精彩的视频,学生看后发出了由衷的感叹,认为不可思议,然后我在适时地引导学生鼓励和激励他们你们也能行,学生有了跃跃欲试的想法了,接下来的体育课中我有意识的把做的好的和不会做的学生区别开来,再让他们分别自发组合,自己找练习的同伴,就这样在后面的几次练习中,学生练习的兴致始终很高,课堂气氛出奇的活跃。

课堂教学教学 第6篇

一、与班集体建设相融合,变“孤立”为“协作”

我们都知道,要想用优质的教育效果,我们的品德课程必须要实现与儿童生活的对接。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知道,班集体内的生活时间占据了儿童生活的绝大部分,集体生活对儿童良好品德形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班主任老师也必然会从学生思想、课程学习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班级管理要求,会想方设法的开展班级活动,进行班集体的建设。品德课程作为学生学习生活中,必须要参与学习的重要课程之一,不应该脱离班集体的建设过程。而应该根据每个班级的不同特点,有效地融入到整个班集体的建设过程中,把品德课程中提出的各种德育教育要求衍生到整个班集体的建设中。依托班集体,把原先孤立的课堂教育,拓展为相互关联、互相协作的班级教育活动。

二、布置德育实践作业,变“讲”为“做”

适当的作业是帮助学生巩固一天学习的有效手段,以知识学习为主的语文、数学等学科需要布置作业来对课堂教学进行补充。同样,我们的品德学科也可以布置一些德育作业,来进一步地巩固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同时起到拓展教学时空的作用。

在学习了《孝心献老人》之后,正逢重阳节,我就布置了“给自己家中的老人做一张孝心卡,打一个电话,问一声好”的作业。既完成了书本上制作孝心卡的任务,又让学生通过打电话、问好的形式,实践了品德教育的要求。德育实践作业地布置,使品德课由简单“动动嘴皮子”,变为了“不仅课堂上要动嘴说,还要在生活中动手做”。把单纯的课堂活动,拓展到了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德育实践作业的实践,既是对课堂的补充,也拓展了品德教育的时空。

三、与学校主题活动相融合,变“小”为“大”

品德作为一门学科,在目前的课程体系中,每周为两个课时,从课时量来说依然处在一个“小学科”的范畴内。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我们要拓展品德教学的时空,我们除了采取在教材基础上,不断的开发、补充课程资源,使课堂教学内容的含量不断增加,使课堂的教学形式更加多样,从课程的角度去拓展我们的教学时空之外,更要探索课程之外,拓展教学时空的方式和方法。和学校教育活动相结合,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前面提到的品德教学与班集体建设相结合其实也是与学校教育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只不过更加侧重的是班级层面。学校内的德育活动除了课程、班级内的活动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学校层面的集体活动。比如少先队日常开展的各类针对学生行为习惯的检查评比,结合如“重阳节”、“母亲节”等节日开展的专项德育活动,还有结合学校文化建设开展的特色活动。但是,不管是学生的检查评比,还是学校内的文化建设,都肯定会涉及到品德教育的内容,是学生道德实践很好的机会。所以,学校在开展这些活动时,我们的课程应该主动和这些活动接轨,或者由我们的课程出发,促进学校特色活动的开展。

与学校的日常教育活动有效的结合,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跳出了教室和时间的约束,拓展了教学时空。而且使我们的“小”课堂,变成了“大”课堂,学生的道德学习有了现实的依据和检验。

四、与其他学科相融合,变“质数”为“合数”

品德学科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课程的教材设计中,包含社会、历史、地理等多学科的许多内容。所以,品德学科的教学活动除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教育之外,还非常重视利用课程的学习解决学生实际生活问题,培养他们生活能力的作用。

学科的特点,告诉我们,品德学科其实是一门综合性很强,包含很广的学科。在教学上,我们可以用多种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来演绎不同内容的学习过程。

例如在学习《漫画邮政》时,我们可以把品德课堂转变为美术、劳技课堂,由了解邮政知识,拓展到创作邮票作品和书信的投递实践;在学习《神奇的电话》时,我们可以通过电话与课堂外的人进行连线。在外来务工人员多,或留守儿童多的学校,在课堂上让他们和自己的亲人通话。通过课堂模式的转变,把单纯的知识了解、传授性的课堂,演变成亲情教育、感恩教育的舞台。在如学习《网络世界》时,有条件的甚至可以把课堂搬迁到学校的计算机教室,首先在空间上给学生来一个转变。条件不允许的,也完全可以利用教室里的多媒体设备,让学生自行动手,查阅相关的资料。这样的过程,即是学生了解的过程,更是感受信息发展带来便利的过程。

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不是简单的课堂教学形式的一种转变,归根结底是学生学习方式的一种变化。学科融合的过程,会使我们的品德学习从内涵极少的“质数”变为内涵丰富的“合数”。数学中“合数”的数值愈大,包含的“因数”会越多。其实,我们的课堂学习方式越是多样化,带给学生的情感体验也会越丰富,我们的教学时空也会越广阔。

在实际的品德教学过程中,当然还有很多不同的方式和方法。不过,拓展教学时空的关键点还是在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对课程的理解。教师转变了自己的教学观念,带来的会是一系列的积极影响。观念发生了变化之后,课程实施者必定会采取不同的策略,对课程进行演绎。教学的时空,也会因此而发生不断的演变。

【作者单位:台州市椒江区云键小学灵济校区浙江】

课堂教学教学 第7篇

一、情教相融, 以情激学

以情激学, 就要善于与学生建立坦诚、平等的师生关系, 既做学生的老师, 又做学生的挚友。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沟通思想, 谈理想、谈学习、谈生活, 从而消除了师生之间的隔阂。在赢得学生尊敬的同时, 也赢得了学生的亲近和信任, 让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取知识。

在教与学的矛盾中, 教师处于主导地位, 培养师生感情要坚持正面引导为主的办法, 达到“春风化雨见真情”的效果。尤其是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 应当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方法, 尽可能避免当众批评或用粗暴的方式对待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只要用心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并及时给予表扬, 就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二、图文并茂, 以图促学

形象思维是智力的重要方面, 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培养、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 更能刺激学生的求知欲, 提高学生的创新和表达能力, 从而深化素质教育。

1. 读中创画,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再现作品的意境美。

给课文配图画, 可锻炼学生动手、动脑、动眼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创画评议, 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的理解, 提高了艺术鉴赏水平和审美能力。有的学生在画上还题了诗的内容, 真是诗画合璧, 交相辉映。

2. 巧用插图, 说话作文。

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 做一名合格的公民, 不仅要有丰富的科学知识, 还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能灵活自如地运用语言表情达意。因此, 培养学生说写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表达能力的训练形式多样, 利用教材中的插图进行训练更能提高阅读和说话等综合能力。

3. 利用图片把抽象知识形象化,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有些课文出于现实的需要, 内容比较枯燥, 学生学习兴致不高。这就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加入“添味剂”, 以达到“枯枝开新花”的教学效果。如说明文在介绍知识中, 由于学生的兴趣点不一, 往往会产生枯燥的感觉, 如能利用彩图或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就可解决这一难题。

三、灵活施教, 以活带学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现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是值得重视的重要课题。我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以下三种方法:

1. 共研互动法。

包括学生和学生的互动、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教师巡回参与小组间的学生互动, 共同对有关问题进行学习研讨切磋和议论, 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多项信息交流的教学形式, 它能使教学信息的输出或反馈形成呈现多维性的态势, 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 有效地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共同研论:一要议题集中, 能针对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二要能让大多数学生畅所欲言;三要因势利导, 对学生讨论的各种意见要及时加以引导, 推导出正确的结论。就其内容层次可以是质疑问难的, 也可以是专题性的, 还可以是精彩片段。总之要围绕师生“问”的重点、难点以及新发现的问题, 通过个人与小组或小组与全班的学习讨论, 群策群力, 集思广益, 多层次、多角度的学习研讨, 引发新思维、新见解、新途径、新方法, 以使问题高质量的迅速解决, 进而达到教学相长, 师生共同进步, 共同发展。

2. 主辅结合法。

教好课, 教师不仅要在教材和教法上下工夫, 还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因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生探求知识认识事物的动力。因此教学时, 除了以教材内容为主外, 还可能根据课文内容和特点, 抓住教学时机巧设诱因, 恰到好处地穿插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诗词、幽默趣闻、传奇故事等。

3. 因材施教法。

教学方法的设计, 应针对课文内容、教学目的和学生的自身特点来确定。如情节性强、人物性格鲜明的文体, 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课前, 给学生讲解有关作品常识, 让学生熟悉并认真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把握人物的感情, 揣摩人物的语言特色及其心理活动等, 课堂上由学生分组演出。然后让他们谈演出的感受、体会, 并组织学生进行评议。这样既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又锻炼了学生的表演能力, 同时也把其他学生带入角色。

语言优美、声情并茂的散文, 可让学生反复诵读, 沉浸其中, 深入体味。把主观感受与作品的实际统一起来, 使情操的陶冶寓于审美享受之中。

知识抽象的课文, 可结合实物进行教学, 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实物教学直观形象, 便于理解和记忆, 是课堂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教学 第8篇

人教版教材中的统计教学是贯穿小学一到六年级的重要内容, 为了处理好本阶段的统计知识的教学, 我整体研读教材, 并牢固把握统计教学的根——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通过对教材的整理把握和前后知识的分析, 并根据学情分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选择更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提高了教学的实效。

一、整体把握教材, 准确定位阶段教学目标

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 在钻研教材时不仅要从宏观上把握一册教材、一个单元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更要从微观的角度深刻研究每一课时教材的具体内容、编写层次和编写意图。把握文本背后所蕴藏的丰富内涵,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本节课在人教版第八册“统计”单元。课前, 我对小学阶段关于统计知识在整个教材体系相关的前后章节做了系统的了解, 对知识的呈现背景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课前调查中发现学生已经认识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会分析并能简单制作条形统计图, 了解折线统计图能反映数量增减和变化趋势, 并能对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

通过分析, 我认为学生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有一定的认识。因此, 在制定本课教学目标时我要求学生在总结整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的基础上, 根据图形特点进行选择应用, 这也正是课标第二学段中的一个教学要求, 从而使这节课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做到了既对前面知识进行提炼升华, 又对后面知识进行铺垫、拓展。

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 有效达成阶段教学目标

本课承载着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有效地表示数据这样一个任务。因此, 我在设计这节课时, 紧扣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设计了说一说、辩一辩、选一选的内容。

[说一说]

同学们, 我们的家乡——新疆以她无与伦比的自然风光、原始古朴的人文资源、品不完的美食, 每年吸引着众多的游客来此参观旅游, 为了做好接待工作, 需要对旅游的人数有一个大概的估计, (出示往年的一些统计数据) 旅游局的叔叔阿姨得到了这样的数据, 你能用什么方法呈现出来呢? (学生述说理由)

小结: (课件将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同时出示) 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都能反映数量的多少, 但是条形统计图更直观, 折线统计图不仅能反映数量多少, 还能直观反映数量增减和变化趋势。

[辩一辩]

娜菲莎听后, 认为折线统计图优点很多, 就把“十一”黄金周旅游人数调查的结果绘制成了折线统计图。请你认真观察并在小组里讨论:这个统计结果用折线统计图是否合适, 为什么?

[选一选]

老师通过调查也制作了两个统计表, 你们帮忙看看, 制成什么统计图更合适呢? (出示两个统计表)

第一张统计表是四 (1) 班5位同学的身高数据;第二张统计表是四 (1) 班一位同学2010年~2013年体检时的身高数据。

第一张统计表适合用条形统计图画, 谁高谁矮很明显。

第二张统计表适合用折线统计图。因为它是同一个同学的身高数据的变化, 折线统计图能将变化看得一清二楚。

追问:那么你觉得什么情况下适合用条形统计图, 什么情况下适合用折线统计图呢?

顺势小结:只需直观反映出数量的多少, 用条形统计图就可以了。如果要分析出数量增减情况和变化趋势, 进行预测, 用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所以在制图时我们一定要根据需要, 根据统计图的特点去选择。

1. 问题情境促思维发展。

教学时, 我采用问题情境串的方法, 由问题的需要引出例题, 通过学生说一说这个例题, 统计的结果哪种方式呈现好, 观察分析统计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这样既整理提炼了统计图表的特点, 初步感受选择要根据图的特点以及分析内容的需要, 又使学生对统计图表特点的理解, 从具体、感性的低层次向概括、理性的高层次发展。紧接着通过学生“辩一辩”小古丽调查的四个景点旅客的人数, 制成折线统计图合不合适,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小组讨论进一步体会用折线统计图不合适, 而应该为条形统计图, 掌握选择的方法, 最后用“选一选”的方法, 让学生判断两个统计图表分别制成什么统计图最合适。通过“说一说、辩一辩、选一选”的问题情境, 提升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选择应用, 促进学生思维的变通与灵活。

2. 比较中突破重难点。

小学教学中有许多内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比较的方法, 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 突破教学难点, 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 防止知识混淆, 提高辨别能力, 从而扎实地掌握数学知识, 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在体会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时, 我将三种呈现数据的方式放在同一张幻灯片上, 让学生比较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整理提炼后学生的思维清晰了, 建立起了一个知识系统。又通过两个相关内容, 但不同方面的练习 (选一选) 让学生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学生比较出什么时候适合用条形统计图, 什么时候适合用折线统计图, 使学生的认识提升一步。

三、联系生活, 发展核心目标

统计教学的核心目标是统计观念的培养。本节课另一个目标:通过对生活实例的学习和探究, 让学生感受到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体验到统计的价值, 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课前, 指导学生预习探究;通过网络、报刊、书籍、与家长沟通等多种方法, 搜集生活中的统计图, 从而感受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增强学生的统计观念。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 从学生感兴趣的新疆旅游情境入手, 再到体验数据的呈现方式和对数据进行分析, 始终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通过学生主动、全过程地参与, 学生经历了统计的过程, 体会到统计的价值。在对两种统计图特点进一步理解的基础上, 我在课的最后, 又通过对全球气温变化图的分析, 以及生活中折线统计图的应用,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统计应用的广泛性, 进一步体验统计的价值。

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第9篇

一、创设情境, 激活情趣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的活动过程。如果没有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 课堂教学就只能流于形式, 教学活动的目的就无法实现, 教学任务就无法完成。可见, 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融洽的关系是创设语言情境的关键。

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师生交流的前提, 是师生互动得以实现的基础, 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

师生之间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 更重要的是情感的交流, 教师既要成为他们良好的导师, 又需要成为学生的信任的朋友, 还要成为他们热心、耐心的听众, 如何做到以上几点:

1.要以良好的情绪感染学生。教师走进课堂就应该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真诚的微笑来面对每一个学生, 让学生紧张的情绪和心理得到缓解, 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 让学生以饱满的情绪和心态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

2.多一份赞美、少一份责备, 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喜欢被爱、被承认和赞美的心理。教师如果吝啬自己对学生的爱, 就等于拉长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这样就无法唤起学生对学习的爱, 更无法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所以, 教师要抓住学生微笑的闪光点进行赞美。

3.理解、宽容每一个学生。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和人格。理解、宽容学生主要是指不在课堂上批评、挖苦学生, 尊重其隐私, 不随意宣扬, 尊重其选择, 不横加干涉等。允许学生犯错误, 不过多地指责, 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更多的机会。

二、引导学生学习, 参与双向交往

课堂教学主要通过学生本身的参与才能完成, 但是参与了学生不一定是主体, 也可能成为客体, 即被动参与。那么, 如何让学生主体性在课堂上得到发挥?

1.诱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诱导, 就是诱导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正确的学习动机, 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 使探究新知的认识活动变成学生学习心理需要。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当时的情况和知识内容不断设计出各种各样的诱导形式。比如, 悬念法:在讲到名词复数时, 我课前在包里装了几本本、几块橡皮、几把尺子。上课时我问学生:“What’s in the bag?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有的学生猜:a book;有的学生猜:an eraser;有的学生猜:a pen;……虽然他们的回答存在着错误, 但是都能勇跃发言,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每个人都想证实自己的猜测, 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达到了高潮。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于是, 我很顺利地推出了本课的重点、难点即讲名次的复数, 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完成了本课的任务。

2.电教媒体。在教学中电教媒体的优势显而易见。我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缺少真实的语言环境。事实证明, 要掌握好和运用好英语, 有必要创设良好的语言情境来帮助生感知理解语言, 掌握并应用语言, 而电教媒体的运用这时候就成为创设语言情境必要的、有效的手段。如在讲the football match一课时, 我们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以及对于足球的热爱, 在讲课时, 采用一边放视频, 一边讲解的方法, 屏幕上那激动人心的画面, 加上我的讲解, 深深地感染了学生, 使学生完全投入到学习当中, 置身其中, 学生们仿佛自己就是一个足球运动员。课堂上学生情绪饱满, 沉浸在比赛的紧张气氛中, 意犹未尽。趁此机会, 我教育学生, 要想为国争光, 必须锻炼好身体, 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可见, 电教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非同小可。

三、因材施教, 是学生获得差异性的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说认为:90%的学生能力倾向差异只不过是一种学习速度的差异, 而不是智力的差异, 教师只要提供足够的学习时间与适当的帮助, 95%的学生都能获得优异的成绩。

在教学中, 作为教师要承认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与特长, 每个学生都有其闪光点, 为此,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因材施教, 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 而不是统一规格、统一标准的机械零件, 因此, 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具体实践中应该把握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使我们的学生获得各自需要的发展。

四、鼓励大胆创新, 体验成功的快乐和喜悦

教师要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 不唯书, 不唯上, 鼓励学生发表与众不同的看法和见解。比如, 在教授名词性物主代词和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的相互转换时, 学生做题很容易出现错误, 如“This is his pen.一句转换中, 我们观察到一名学习较差的学生很快就做对了, 我问他有什么窍门, 他拿笔在划了一下, 即出现了下面的句子:“This is his pen.This pen is his.”这就是窍门, 我当即让他让他到黑板上, 把做题的窍门告诉了大家, 使那些不懂的学生茅塞顿开。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句型都是这样简单地划一下, 也不可能把这种做法当做一种规律, 但是他这种敢于创新的精神赢得了教师的表彰, 赢得了学生的热烈掌声。

我们知道“失败是成功之母”, 但是一个人如果时常体验到的是失败的痛苦, 那么这个人就会丧失信心, 放弃努力。而我们教师应该做到的是让学生获得自信的明灯。所以, 在教学中, 教师要不断地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喜悦。

课堂教学教学 第10篇

新课改下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 不是知识点的罗列, 更不是一些原理、观点的空洞说教, 而是知识与能力的充实与提高, 是实践与探究的紧密结合, 是创新与发展的推进过程。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真正成为主动建构知识的学习的主人。

在全面推进新课改的过程中, 我校认真落实我市“有效教学管理年”活动, 依据新课改的总体要求, 结合目标教学的基本特征和本校学生的具体实际, 提出了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大课堂”的基本教学模式。其实施的目标是:提高课堂效率, 提升教学质量, 改变“高耗低效”的教学模式, 让学习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事。这一教学思想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也体现了新课改的核心精神。这一意识确立的目标是: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形成。确立的要求是认清课堂是学生阅读、探索、观察、质疑、创新的过程, 是价值观念、生活经验相互交流的过程, 这一模式的启用是我校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改革迈出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步伐, 为我们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既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 更是师生互动过程中的积极参与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做好角色的转换, 以一个主导者更是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与探究之中, 教师“导”得精彩, 学生“学”得充实, 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才能真正地“活”起来。

尽快转变教学观念, 改革教学方法, 不仅是教育形势的需要, 也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实际要求。作为思想品德教师, 首先要懂得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特点, 即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的有机统一, 才能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这种驾驭课堂的能力主要表现在教师“导”的功夫, 导要巧, 导要精, 导要顺, 所谓“因势利导”就是这个意思吧。我在教学有关继承知识时采用了多角度、多层次的迂回式提问: (1) 提到继承, 同学们很快就想到了儿子继承父亲的遗产, 父亲能不能继承儿子的遗产? (2) 爸爸对女儿说:“你是女孩子, 家里的财产没有你的份!”女儿不能继承遗产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3) 有抚养能力而从不尽赡养义务的子女可以得到遗产吗?为什么? (4) 作为被继承人能否立下遗嘱将自己的一部分遗产捐赠他人?为什么? (5) 张老汉将自己承包的果园作为遗产, 他能这样做吗?为什么?这种迂回式提问, 能使学生的思维由浅到深, 由窄到宽, 由形象到抽象, 使学生创造思维的敏捷性、发散性、聚合性、发现性和创新性等要素都得到了有效训练。整个教学过程中, 学生积极思考, 热烈讨论, 大胆发言, 水到渠成地建构起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而教师的导学, 总体评价的时间累计起来还不到十分钟, 教师教得很轻松, 学生学得愉快充实, 师生共同感受到了新课改的快乐。

激活课堂教学 增强教学活力 第11篇

关键词:激活;英语课堂;增强活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351-01

记得有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力,只有师生们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和老师的共同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专家的话给人以启迪,课堂教学是教师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和主要形式,其核心内涵则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因而,激活课堂教学,增强教学活力,探索教学发展是现代教学的当务之急。作为一名小学英语老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 一堂英语课的成功与否,主要看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要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英语学习环境是作为一名英语教师的职责所在。

《新标准英语》教材在编排上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趣味性强。由于班额过大,我上课时很怕他们搅乱了课堂秩序,而不敢放手让他们表演课本剧。有一次我在四年级一班上完B4M3,我突发奇想:既然课文已经学完,还能复述,那就让孩子们表演课本剧?“假如我是一名外国记者,今天很荣幸来到东街小学四年级一班?谁能说一说你和你的家人周末打算干什么,实在说不出来,用汉语也行。”“哗……”全班90%的学生都举起手。我随意采访了一名成绩一般的学生。她很激动地,极富表情地大声地说:On Saturday Ill do my homework.My mother will go to the supermarket.And my father will watch TV!语音,语调相当准确,原来这孩子能说得这么好,让我大吃一惊,我赶紧表扬了这位孩子!接着我又连续采访了几名学生,没有想到,孩子们的回答都是那样的准确、标准!偶然的一次降低难度,偶然的一次英语课本剧的表演!使孩子们能快速参与到英语课堂教学,进入积极主动的、精力集中的、精神振作的学习状态。课后我找了很多孩子交流,说英语课怎样上才有趣?大家竟然都说这样的表演很有趣!很期待下一节英语课的快快到来。

二、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小学阶段的学生,亲师性特别强。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对那个老师的课感兴趣,并且也会带着浓厚的兴趣,愉悦地去学习它。反之,他们就很厌恶或者根本不想学。

进修校李校长在《注重专业发展》中提过:作为中小学老师,面对的是一群生动活泼,具有丰富感情的学生。教师应该有组织,管理以及了解学生的专业能力。本学期初,三年级的一位班主任告诉我:“X老师,某某同学经常不交英语作业,而且脾气古怪,动辄还想跳楼,你可要小心,别去激怒他。”说来惭愧,由于担任六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且课时少,我根本还不认识这个同学,听她这么一说,我倒很想接触这位同学。当天下午第二节课后,我就请班长将这位学生请到我的办公室来,当这个清秀机灵的男孩拿着英语书来到我的办公室,我满脸笑容地问他:“学过的课文能读吗?”“能,可是有些不会……”他的声音由高到低。他抬起头,胆怯地说:“家里没有录音机,妈妈经常打麻将,爸爸打游戏,我想读,可是……”听到孩子的倾诉,我轻轻地抚摸着他的头,“孩子,今后,老师就是你的录音机,随时打电话问老师,好吗?”“好,Thank you!Ms Deng”他欣喜的回答令我欣慰。如今,这个孩子的英语作业工整,按时上交,英语成绩明显提高,而且性情开朗,与人相处融洽。为此,我还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帮助班上的同学改英文名,尽量多讲一些关于英美国家的文化,生活故事,让孩子们适时去了解英语,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对我很是依赖和崇拜。所以,教师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时时爱护,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去帮助学生,只有这样师生关系才能融洽,学生才能兴趣昂然地学习。

三、讲求多种教学方法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有直观教学法、游戏教学法、TPR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等等。

然而对于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说,即使是一个好的教学方法,经常用也会失去他的魅力。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保持和巩固兴趣,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教师不断追求,不断创新。正如李春梅校长在《无悔地选择 如歌的岁月》中说过:一个优秀的教师要能“寓教于乐,开拓创新”,从而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境地。比如,刚开始教单词,可以充分利用简笔画或直观教具。如:monkey 我就指着简笔画说:Whats this? Its a monkey.重复几次,它的音,形,义就深深印入脑海,以后一说到猴子孩子们就能脱口而出。在进行动物类词汇复习时,我就采用“Guess”游戏,叫一群机灵的孩子扮演他们喜欢的动物,然后用不同的句子发问:What are they?They are monkeys.指着其中的一个又问Whats this? Is it a tiger?对回答正确的孩子及时表扬,以增加他们开口说英语的自信心。凡是我教过的孩子,无论在校园或者是大街上,绝大部分是用英语跟我打招呼,这为孩子的英语听说打下了基础。

综上所述,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材、学生、教师这三个要素是三位一体、共生互动的,只有使三者都“活”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激活”英语课堂教学,才能增强英语课堂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新标准小学英语》第四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2] 《中小学英语教学法教程》,王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课堂教学教学 第12篇

一、政治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意义

1.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在政治课堂中, 利用有效丰富的教学资源, 建立起以情境为依托的课堂教学环境, 能够克服以往政治课堂因内容抽象而带来的沉闷与枯燥,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创设教学情境实现了教材资源的拓展延伸

教材是知识的主要载体, 是教师教学的根据, 也是学生获取学科知识的主阵地。教材的编写者们围绕政治学科的课程标准以及适应新的教学方式的要求, 突出了情境的设置。如, 在每一框的前面设置导入情境, 在知识的重难点处设置问题情境。然而, 这些情境素材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个性化和差别性不足, 需要教者能够根据当地情况和学生实际, 及时选择生成一些贴近当地和贴近学生的教学情境, 以此作为教材资源的拓展延伸。

二、政治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案例分析

1.媒体辅助, 激发兴趣

案例:教学“内外因对事物的作用”这一知识点时, 可制作播放“玉米种子发芽到长叶长枝最后到受粉结玉米”整个过程的课件。

分析: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以及培养公民思想政治素质的课程。由于许多基本理论观点具有理论性和抽象性, 运用媒体辅助教学能有效改变其单调乏味的状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的教学中, 将媒体引入课堂拉近了学生知识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距离, 帮助学生理解内因与外因在事物变化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如果单靠语言的讲述较难达到此种教学效果。

2.运用材料, 设置问题

案例:教学《正确行使消费者合法权益》一节内容, 教者出示如下材料供学生阅读:据一项调查数据表明, 全国各地的超市在营业期间均有发生顾客自行拆开食品包装品尝, 或是打开其他日用品包装试用的现象, 仅此一项各大超市的损失金额幅度在数千元至数十万元不等。在此基础上设置问题: (1) 这些顾客的行为是否属于正确行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什么? (2) 作为一名消费者, 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地行使自己的权利? (3) 除了上述2个问题, 你还有怎样的问题要问?

分析:探究始于问题, 而问题的发现及提出常常依赖于问题情境的创设。运用材料创设情境, 把学生置身于具体的问题情境中, 能够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提高学生的归纳与演绎能力, 引导学生回归生活, 关注社会。本课的教学中, 教者所设置的针对性问题情境,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使学生对“消费者的权利”这一重点内容有了较深刻的理解,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语言渲染, 触动心灵

案例:一位教师在教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课时, 为了突出“发扬艰苦奋斗, 勤俭节约精神”的重要性, 充分发挥了自身语言渲染的功效。一段激情洋溢的演讲, 深深震撼了学生的心灵:“有人说, 现在条件好了, 没有必要再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了。古语曰:‘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纵观古今中外, 大凡有所作为的人,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实践表明, 一个人如果在青少年时期生活过于奢侈消费, 长此以往会养成好吃懒做、贪图享受的坏习惯, 以至于丧失克服困难、努力奋斗的信心和勇气。由此可见, 无论是从传统美德还是从现时国情看, 这种精神都不能丢。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少年, 我们应时刻记住我国的国情和自身的奋斗目标,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应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老师期待着你们实际行动的展现!”

分析:语言是传递教学思维的重要手段, 激情的语言是教师丰富情感的流露。本节课中, 教者的激情语言表达对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 触动了学生的心灵, 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此外, 肢体语言的运用也能很好地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控制课堂气氛, 提高教学效果。

三、政治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应注意的问题

1.正确处理好教学中的各种关系。 (1) 师与生的关系。在情境教学的课堂中, 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课堂还给学生, 给学生独立思维的空间。 (2) 情境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通过正确处理, 实现取长补短, 互利互惠。

上一篇:营销方面下一篇:PLC可靠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