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单位范文

2024-06-21

林业单位范文(精选9篇)

林业单位 第1篇

1 内审与审计监督体系

审计按不同的主体划分为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政府审计是由政府审计机关代表政府依法进行的审计, 主要监督检查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财政收支及公共资金的收支、运用情况。其组织机构是审计署、审计厅和审计局等。社会审计又称注册会计师审计, 其组织机构是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不附属于任何机构, 自收自支, 自负盈亏, 独立核算, 依法纳税。因此在业务上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 并且为社会公众所认可。内部审计的组织机构是各行政事业单位、公司、企业内设的审计科、室、处等。山西省林业资金管理稽查中心是省林业厅的内部审计机构, 稽审科是各个省直林局的内部审计机构。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共同构成了我国的审计监督体系。在我国的审计监督体系中,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最弱。

2内审的领导模式

目前在我国, 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及隶属关系存在多种模式,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6种:

1、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财务会计部。

2、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总会计师或财务副总。

3、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纪委或监察室。

4、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总经理或主要领导。

5、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董事会。

6、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监事会。

上述模式广泛存在于我国的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国有控股公司和非公有经济实体中, 运行过程中, 各有利弊。评价一个模式的好坏, 关键看是否适合本单位实际, 并能很好的实现内审目标。一般而言, 领导层次越高, 内审的独立性越强。上述模式中, 隶属于财务会计部的独立性最低, 隶属于监事会或行政事业单位主要领导的独立性最高。

3 内审与财务的关系

3.1 正确理解和把握内审与财务的关系

从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对内审的定义可以看出:内审主要监督检查本部门、本单位的财务收支并对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发表评价。因此, 内审与财务是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形象地说, 财务是“厨师”, 内审是“美食家”;财务是“酿酒师”, 内审是“品酒师”。内审对财务的“工作成果”进行“品尝”, 肯定成绩, 指出问题, 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提出, 审计在国家经济建设中要发挥“免疫系统”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说, 财务是“人体”, 内审是“疫苗”。我们有理由相信, 内审提供的监督、咨询和服务, 必将有利于计财工作的健康平稳发展, 防范资金使用风险,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2 某些人认为内审是找茬、挑刺的观点, 是错误的

鸟的运动方式是飞翔, 鱼的运动方式是游泳。不同的职能部门其工作性质也各具特色。内审固然也肯定成绩, 但也不能只唱“赞歌”, “找问题”就是内审的一种工作方式。财会人员对内审的性质要有充分的认识, 对内审工作要给与足够的理解和支持。对于内审指出的问题, 财会人员应认真对待, 并保持谦虚谨慎, 虚怀若谷, 从善如流的态度。有不同意见, 可以坦诚地交流和讨论, 有则改之, 无则加勉。内审人员应加强学习, 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内审人员要争取做到技高一筹, 为基层单位和会计提供高质量的监督、咨询和服务。内审指出的问题要中肯, 既要有会计制度的依据, 又要有政策法规依据;既要遵守规章制度, 又不能生搬硬套。避免因指出的问题不当, 而使外界对内审产生误解。内审工作也有难度, 既要有原则性, 又要有灵活性;既要维护制度的严肃性, 又要考虑单位实际。总之, 内审与财务部门一样, 是单位经营管理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内审与财务的目标是一致的, 都是为单位实现经济发展目标而服务。

3.3 正确理解和把握内审与稽核的关系

自2010年7月份起, 山西省关帝山国有林管理局正式设立了财务稽核员, 在全局范围内实行财务稽核, 由林局计财科统一组织实施。稽核员由理论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资深会计担任。稽核员代表计财科每月对所包林场的会计凭证进行稽核, 并在稽核通过的记账凭证上加盖名章。稽核没有通过的会计凭证, 责令整改。该局的财务稽核是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手段, 是稽核上移的有益探索, 是加强财务监督的得力措施, 是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重要步骤。虽然对于基层单位来说, 稽核实现了上移, 但对于计财科来说, 财务稽核依然是财务机构内部的监督。而稽审科平行于计财科, 独立于计财科, 它所实施的审计是会计机构外部的监督, 其独立性高于财务稽核。当然, 内审和财务稽核在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上具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 两者都要检查凭证、账本和报表, 核对帐证帐表的一致性, 询问会计人员了解情况等。两者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也都是一致的。内审和财务稽核构成了关帝山林区最主要的资金监督防线。

4 内审应关注的重点

4.1 非税收入管理

根据“收支两条线”的相关规定, 应加大对非税收入的审核。比如, 林地补偿费、林木补偿费、植被恢复费、罚没款收入、育林基金、检疫费等是否应收尽收, 是否足额缴入省级国库。

4.2 国有资产管理

检查固定资产、土地和场地的出租、出让和出售是否履行了规定的审批程序;出让、出售收入是否足额缴入省级国库;出租收入是否纳入本单位财务统一核算;在账务上进行固定资产报废处理, 是否履行了规定的审批程序等。在审核国有资产的管理和使用时, 既要关注财务信息, 又要关注非财务信息;既要关注帐内资产, 又要关注帐外资产。比如, 某林业事业单位在30年前就拥有了一大片土地和一栋楼房, 由于种种原因, 一直没有在账上体现。但该单位30年来一直视为公有资产进行管理和使用, 土地用于育苗, 楼房用于职工住宿。现在该单位拟出售土地和楼房, 售价100万元。如果因为账上没有, 审计就不予关注, 这显然是不合理的。正确的做法是:首先, 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从保护国有资产和保全国有资本的立场出发, 认定该土地和楼房是该单位的国有资产;其次, 按照对土地和楼房的市场评估价值, 增加资产的账面价值, 同时增加资本公积;再次, 按照出售和出让国有资产的法定程序进行报批;最后, 经批准后进行出售, 所得售价款按照非税收入的管理要求, 全额上缴省级国库。

4.3 政府采购和招投标

检查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的货物、工程和服务, 是否履行了政府采购。投资额度达到规定标准的工程, 是否进行了招投标, 招投标程序是否规范, 合同签订是否合规。

4.4 会计基础工作

会计基础工作一直是内审关注的环节。近几年来, 省直林局特别是关帝山国有林管理局, 许多新人走上会计岗位, 他们的会计基础知识薄弱, 缺少工作经验, 迫切需要内审发挥服务和咨询功能, 帮助他们提高业务能力。

5 内审的开拓和创新

长期以来, 省直林局的内审主要集中在财务收支审计和离任审计上。而离任审计也是以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 是针对特定人 (离任领导) 特定期间的财务收支审计, 内部控制审计从未涉足。内审部门应紧紧跟踪国内审计新动态, 积极开拓内部审计新领域。2010年4月, 财政部联合五部委发布了18项《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至此, 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建成, 为进行内部控制审计提供了充足的法规依据。内部控制在形式上表现为一整套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彼此联结的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这些方法、措施和程序有助于及时识别和处理风险,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法律遵循能力, 提高信息报告质量, 促进单位实现发展战略。省直林局探索开展内部控制审计, 应从资金活动控制和工程项目控制这两个关键环节着手。可建立审计联席会议, 对审计内容进行界定, 将领导干部所承担的责任分类为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内审部门要把这些新理念新方法借鉴运用到国有林场场长离任审计和任中审计上, 创新经济责任审计机制和方法。

摘要: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介绍了内审与审计监督体系、内审的领导模式、内审与财务的关系, 指出了内审应关注的重点以及内审的开拓和创新。

林业局文明单位典型材料 第2篇

---**区**苗圃申报“市级文明单位”典型材料

**区**苗圃地处张掖城西张肃公路18公里处,距市区10公里,是一个典型的集园林绿化、规划、种苗生产经营、科技咨询、鲜花培育、新品种引进为一体的专业化苗木经营管理单位,总经营面积1165亩,现有职工30人,其中,退休职工11人。近年来,苗圃党支部始终以十六大、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导,坚持科学发观,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工业强区、产业富民”的总体思路,以努力建设“资源持续增长,经济快速发展,职工逐步富裕,生态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文化文明和谐进步”的新型苗圃为目标,大力弘扬“创新务实”的**精神,紧紧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狠抓思想政治工作,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在生态环境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增加职工收入,吸纳劳动力转移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2年被国家林业局评为“全国质量信得过苗圃”、“甘肃省无检疫对象苗圃”、“区级文明单位”,“大学生实践基地”。2010年他被区委评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先进工作者”,2012年被**区人民政府授予“全区造林绿化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并多次在《中国林业》《林业实用技术研究》《内蒙古调查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6篇。

一、加强政治业务学习,利用有效载体,构筑思想政治工作基础

首先,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十七大精神,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和内涵,统筹制定学习计划并组织实施,按照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以书本知识和媒体学习相结合,以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方式,在学习中“充电”,在实践中提高。同时完善各项学习制度,每月集中学习讨论两次,其他时间以自学为主,并有专用学习笔记,做到思想政治学习有记录,心得体会有深度。学习笔记每人不少于20000字,每季度一篇学习心得,结合党的各类节日举行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积极参加党的知识讨论,提高了职工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其次,组织职工学习《保护地葡萄栽培技术》、《全光照喷雾插扦育苗技术》、《园林规划设计》、《绿化工程质量控制与养护》《营养袋育苗技术》及抗天牛基地繁育技术,绿化工程施工、造林及管理技术和有关苗木特性,苗木培育、苗木新品种引进等方面的专业技术知识,结合各自的工作岗位和岗位性质争对各类苗木的培育、管理过程,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适合各类苗木培育的技术规程。要求每半年写一篇专业技术总结,职工之间进行一次技术经验交流,取长补短,总结经验,改进工作。通过技术交流活动,增强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和竞争性。同时实行派出去学和请进来教的方法,让职工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再次,设有固定的学习场所,阅览室,建有黑板报,思想政治宣传栏等,做到了学习有内容,宣传有地,配置了电脑等必要的办公设施,架设了因特网,可以经常浏览国内一些著名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提高了职工的思想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

二、加强苗圃管理,建立完善规章制度和工作机制,实现民主和谐。

1、实行圃务公开和党务公开,凡是关系苗圃发展的重大事宜,均由支委会研究通过,管委会讨论,及时在职工大会上公开,实行人人参与,民主管理,互相监督,增加工作的透明度,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可行性和实效性。

2、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人才的开发和利用是苗圃发展的核心,近年来,通过人才招考和招聘,考录大专以上学历专业技术人员2人,招聘4人,并将政治思想坚定,业务素质高,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技术人员出为主导产业的负责人,使之尽其才,敢管敢干,使苗圃各项工作井然有序,事业蒸蒸日上。

3、以“文明示范窗口”为导向,实行规范化管理,严格执行《职工行为道德规范》、《五条禁令》、《六项注意》,树立“八种良好风气”,形成了工作纪律严谨,作风踏实的干部职工队伍,树立了良好的丰碑,设立违纪违规公开曝光台和工作监督通报机制,有利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和管理制度的落实。

4、健全完善了职工群众的监督机制,成立了以支部书记为组长,支部委员和党员代表为成员的监督小组,经常对干

部职工的工作作风、工作质量、党风廉政建设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通过各项工作的开展,职工的工作作风有了根本的好转。工作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爱到了社会的好评。

三、加强苗圃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创建活动,构建和谐苗圃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是结对帮扶困难职工。发扬我们这几年的优良传统、好的做法,或以支部为主体,或以党员个人为主体,与困难职工结成帮扶对子。立足于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工作技能,自强自立。二是参加主题实践活动。为了活跃职工文化生活,开设了乒乓球室、棋牌室,娱乐活动室、蓝球场等公共活动场所,购置了娱乐设施,结合每年的“五一”、“七一”和“十一”假期,定期组织职工进行了丰富多彩的文体竞技活动,电脑趣味知识竞赛,专业知识比武活动,结合党的生日进行了党的知识竞赛,丰富了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了职工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同时,通过退休职工及家属的联谊活动,听取了退休职工对苗圃发展的工作经验,协调了职工与家属的关系,稳定了生产秩序,使职工都能遵纪守法,家庭和睦,为苗圃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二是参加公益活动。组织党员积极参加区上开展的帮扶活动,近几年捐款的1万多元,为社会各项慈善事业做了积极的贡献。三是积极配合区委区政府“扶贫帮困、为民富民”活动,组织帮扶人员下乡,摸底、调查,并按照区上要求进行化肥帮扶,政策宣传,帮助制定生产计划。措施。三是开展文明创建活

动。2002年获得了“区级文明单位”称号,并在区级文明单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新建了苗圃九龙江基地场部,装磺了办公室,对院内环境进行了绿化、美化,进行了花卉苗木的合理搭配种植,购置了电脑,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租用职工生活用车,极大地方便了职工的生产和生活,有利地协调了生产工作和家庭生活的关系,维护了职工生产工作的稳定。通过各项工作的开展,形成了互帮、互学、互助、互爱的风气,全圃气氛和谐,职工之间和谐相处,齐心协力,无打架、迷信、赌博、酗酒、吸毒现象。做为劳务输入的重要基地,认真做好服务工作,每天按时供应开水,按时结算民工工资,有效转移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周边村社农民的收入,全年支出民工工资30多万元,树立了良好的苗圃形象和信誉,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

四、加强基础建设和职工教育培训,改善人居环境,提高职工素质,实现苗圃文明

结合我圃实际,研究制定出了符合苗圃实际的切实可行的思想教育方案和活动规划及苗圃长远发展规划,统一了职工的思想,理顺了大家干事的思路,鼓足了干事的信心,创建了一个良好的干事、创业、发展的平台,经过调查研究和实地勘察,分析,积极争取项目投资,引进苗木新品种,在原有苗圃的基础上新开土地,建成了抗天牛林木良种繁育基地,引进针叶树新品种6个,花灌木新品种20多个,应用新型育苗技术全光照育苗盘,营养袋育苗、大棚育苗等,依托苗圃苗木基地,积极对外承揽绿化工程,止2011年,已

基层林业单位档案管理的现状分析 第3篇

1 概述

基层林业单位关系着我国林业的发展, 是重要基础, 也是与林业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组织单位。从林业档案管理来看, 主要是按照统一管理原则, 实现相关林业资料数据的采集、整理、保管、归档等, 它的显著特点是种类多、阶段性强、数量大;从内容看, 有相关的管理制度、统计报表、书籍报告、交往与合作以及诸多其它业务。可以说, 获取第一首的林业情况与资料, 基层林业单位是首选。可见, 它能够为我国的林业发展及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2 现状分析

首先, 在基层, 林业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部门通常对工作的重视程度比较低。表现在缺乏长远的目标, 或者对社会经济效益的关注。也就是说, 对林业档案管理工作的潜力未进行深入一步的挖掘。这种战略性的缺失, 也导致了工作积极性不高, 没有明确的长远规划, 以及工作热情, 尤其是表现在服务意识的淡薄。

其次, 在档案管理工作方面, 对于基础设施的配置能力较差。部分基层林业档案管理部门的档案库比较简陋、档案保存的橱柜也比较破旧, 加上管理手段的落后, 纸质文件易受到潮湿、火灾、人为盗取等威胁。而且在手工操作中, 程序上存在着繁琐而复杂的操作, 漏洞与失误也相对较多, 尤其是在信息化的革新设备方面, 非常欠缺。

第三, 从管理体制方面看, 制度上不完善, 机制上运行不利。主要是档案文件整体形成、归档、保管之中缺少细致化的处理, 统一管理程度低、流失的可能性大;各部门之间因缺少机制的互动与推动而各自为政;在文献编辑中有混乱发生, 在文献的多次编辑中缺少关联性。

第四, 整体上看, 工作人员的素质偏低。如专业知识、业务水平、信息化层次等。加上身兼数职的现象存在, 更加剧了这种混乱, 造成了精力分散, 责任意识差, 最终导致了工作效率较低, 也造成了诸多可利用资源的浪费。

3 建议

首先, 要对基层林业单位档案管理有一个全新的阐述与认知。比如, 对档案管理工作的价值的分析、作用的探讨, 加强重视意识;要增加资金与经费投入, 搞好基础性的建设工作, 如培训、档案管理工作业务、流程、质量等。

其次, 应该以现代化的方式进行革新。比如, 引入信息化改革, 通过购置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摄像机等硬件设备, 引入新的办公软件操作系统, 通过这些技术设备与科技手段, 快速、有效的将文字、数据、图片、录像、声音等进行统一处理、集中管理, 形成新的体系。

第三, 在人员的培训方面, 应该采用多种形式, 并以持续性作为原则。比如, 通过邀请上一级的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化的讲座、技术指导;增加信息化共享平台, 让员工进行自学, 补充欠缺的知识;聘请或者通过内部人员进行计算机操作的具体指导与练习, 增加熟练程度等。

第四, 最重要的是构建新的档案管理体系。在制度上细化规章制度, 并引入责任制;在机制方面, 则应该根据档案管理的各个流程与细小环节, 设立明确、清晰的考核指标, 通过表格法一一列举, 并在评估机制中进行有效应用, 最后达到以评估机制带动激励机制、监督机制的联动的效果, 以此推动各部门之间的有效联合, 共同合作。在整体的革新过程中, 要注重应用“思路决定出路”原则, 并深化到档案管理的每一个细节, 通过大的战略与细节的处理决定未来的发展。

4 结语

在新的时代新的发展时期, 就要与时俱进, 争取通过系统化的思路打开改革的方向, 构建新型的基层林业单位档案管理体系, 以制度、机制的有效联动来推动基层林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提升。同时, 要抓紧培训工作, 尤其是编辑通论性的专业培训课程教材, 并通过技术指导的方式, 提高操作的熟练度, 以此提升我国基层林业单位档案管理向着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模式转型与发展, 为我国的林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摘要:以基层林业作为研究主题, 分析基层林业单位档案管理的现状及相关问题。首先对林业单位档案管理的意义进行了阐述, 主要介绍了基层林业单位档案管理的现状, 并以此作为基础, 提出了一些增强档案管理的建议。希望通过本文初步论述可以引起更多的关注与更为广泛的交流, 从而为该方面的理论研究工作与管理实践工作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以供参考。

关键词:基层,林业单位,档案管理,现状

参考文献

[1]白兴明.信息化时代林业调查规划档案管理与对策[J].低碳世界, 2015, (2) :289-290.

[2]张力华.浅析塞罕坝机械林场林业技术档案管理[J].河北林果研究, 2016, (1) :68-70.

林业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实施方案 第4篇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文件)和广东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林业生态省的决定》(粤发[2005]3号文件)及今年我县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文件精神,结合我局属下的基层林业站和木材检查站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的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依法治林、科技兴林、大力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生态资源。

通过基层林业机构改革,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全面提高林业队伍整体素质,改变林业、森工一体化管理模式,实现林业以木材生产为主向营林、管护、生态建设为主的转变。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和谐清新和绿色清新。

二、基本原则

坚持精干高效,科学设置机构,优化队伍结构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支持多元化发展,有效履行政府行政性和公益性职能的原则。

三、基本情况

1、林业概况:全县林业用地面积290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68%,其中有林地面积202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75%,林木蓄积量489.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62.7%,全县核定生态公益林面积82万亩。至2005年,全县拥有县级自然保护区7个,市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森林公园1个。我县陆、水路交通便利,点多、面广、线长,林业管护难度大。

2、林业队伍现状:目前,属我局管辖的林业站有16个,木材检查站3个。林业站均为实行企业化管理的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其中林业各站总编制233人,实有在职人员144人,离退休人员85人。木材检查站也是我局属下的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现有编制20人,实有在职人员36人。林业站人员经费靠森工经营解决;木材检查站人员经费自筹解决。

四、组织领导

由县政府牵头成立××县基层林业机构改革协调小组,成员单位由县人事局、县劳动局、县社会和劳动保障局和县林业局联合组成。

五、重新核定林业站和木材检查站的工作职能,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

(一)机构设置

1、根据我县乡镇的行政区域设立××林业站、××林业 站、××林业站、××林业站、××林业站、××林业站、××林业站、××林业站等8个林业站。林业站的机构性质为纯公益性事业单位(正股级),行使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行政管理职能;设定人员总编制100名(人员具体设置如附件1),人员工资由县财政统发,办公经费由县财政全额拨付,退休人员交由县社保部门管理。林业站领导职数设置为:每个林业站设正、副站长各1名。

2、保留××木材检查站(国道)、县××木材检查站(省道)及××木材检查(县道)。人员总编制36人,其中××木材检查站配备编制16人,县××木材检查站及××木材检查站各定编10人(人员具体设置如附件2)。木材检查站的罚没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上缴县财政,人员工资由县财政统发,办公经费由县财政全额拨付。木材检查站的机构性质为行政类事业单位(正股级),行使行政执法职能。领导职数设置为:每个检查站设正、副站长各1名。

(二)职能和作用

林业站的职能和作用 :

乡镇林业站具有政策宣传、资源管护、林政执法、生产组织、科技推广和社会化服务等职能和作用。

1、行政职能:

1/宣传与贯彻执行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等法律、法规和各项林业方针、政策;

2/协助乡镇人民政府制定林业发展规划和计划、组 织和指导农村集体、个人开展林业生产经营活动;

3/协助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管理林木采伐工作,配合做好林木采伐的伐区调查设计,并参与监督伐区作业和伐区验收工作; 4/配合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做好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5/依法保护、管理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依法保护湿地资源; 6/协助有关部门处理森林、林木和林地所有权或者使用争议,查处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案件;

7/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代收和协助管理各项林业行政事业性收费等;

8/配合乡镇人民政府建立健全乡村护林网络,负责乡 村护林队伍的管理。

9/协助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管理辖区内的乡村林场、个 体林场;

10/积极承担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其他事项。

2、服务性职能:

1/配合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开展资源调查、造林检查验收、林业统计和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工作,掌握辖区内森林资源消长和野生动植物物种变化情况;

2/推广林业科学技术,开展林业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等林业社会化服务,为林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木材检查站的工作职责:

1、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检疫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广东省森林保护管理条例》等国家和省有关林业 的法规、政策,对违法、违章者进行教育。

2、根据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负责对木材、野生动植物、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和林产品的运输进行检查、监督、登记。属于违章运输木材的案件,在委托的权限内对违法行为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属于违章运输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案件,依法扣留非法运输的野生动物及其产品,并报县级以上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处理;对无《植物检疫证书》或违反规定调运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予以扣留并报县级以上森林植物检疫机构处理。

3、按时向主管部门报告检查站的检查工作。

(三)、管理体制

1、林业站的管理

林业站属县林业局的派出机构,由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垂直管理。(依据2000年3月13日国家林业局第三号令)。

2、木材检查站的管理

木材检查站属县林业局的派出机构,由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垂直管理。(根据广东省林业局《关于印发广东省木材检查站管理规定的通知》粤林[2001]41号)。

六、实行全员竞争上岗

在本次基层林业站和木材检查站的机构改革中,采用竞争上岗的方式择优选聘人才。距法定退休年龄5年以内的16名人员不需参加竞争上岗直接聘用。竞岗考试工作由县人事局和我局组织,具体方案另行制定。

七、切实做好解除劳动关系人员及离、退休人员的安置工作

(一)做好解除劳动关系人员的安置工作

解除劳动关系的正式职工(包括国家干部、聘用干部、固定职工和合同制工人)分类按以下方法处理:

1、辞职。对自愿辞职自谋职业的人员,参照企业人员解除劳动关系的补偿政策,发放一次性经济补偿,按规定接续各项社会保险关系,并纳入企业下岗人员再就业的范围,享受再就业的优惠政策。

2、解除劳动关系。对没能竞争上岗的人员,解除劳动关系,参照企业人员解除劳动关系的补偿政策,发放一次性经济补偿,按规定接续各项社会保险关系,并纳入企业下岗人员再就业的范围,享受再就业的优惠政策。据初步统计,本次改革要与45人解除劳动关系。

(二)做好离退休人员的安置工作

我系统现有退休人员87人,离休1人。其中77人由社会和劳动保障局发放社会养老金,退休生活费不足部分由林业局发放;10人由林业站直接发放退休生活费(原因是此10人在在职期间没有参加社会养老保险,退休后不能领取社会养老金)。对以上离退休人员的安置,将采用如下两种办法:

(1)对77名已退休并享受社保待遇人员,不再支付经济补偿金。退休待遇差额部分,经县人事、劳动部门核定后,由县财政按10年的额度一次性将退休生活待遇差额划入我县社保基金帐户,再由县社保部门按月发放退休生活费;

(2)对已办理退休,但没有享受社保待遇的10名人员,不支付经济补偿金,经县人事、劳动部门核定后,由县财政按10年的额度一次性将其退休生活待遇及丧葬费划入我县社保基金帐户,再由县社保部门按月发放退休生活费;

七、资金来源

整个改革补偿资金由县财政解决(依据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林业生态省的决定》第十八条:撤销森工站,保留乡镇林业工作站,对解除劳动关系的森工人员依法妥善安置,所需经费按财政管理体制分级负责的原则妥善解决)。

林业单位 第5篇

( 一) 经济主体与会计主体分离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林业作为一项产业项目, 基本建设项目较少, 投资小, 多数林业事业单位执行的《国营林场与苗圃会计制度》与基建会计之间相对独立, 联系较少。随着国家对林业投入的加大, 以及林业重点工程相继启动, 林业公益性项目投资基本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逐步加大。目前, 林业事业单位利用国家投资开展的林业专项活动的核算被人为地划分为两个会计主体: 开展日常业务过程中森林管护、木材采伐、营林生产、日常管理与后勤服务等各方面收支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资产、负债和净资产的增减变动的核 算遵循《国营林场与苗圃会计制度》; 而国家 ( 省) 发展改革委员会为保证林业事业的发展、固定资产投资、森林资源的增加等通过基本建设投资的项目的核算遵循《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 度》。做为完整的一个单位资产 ( 占用) 、负债 ( 来源) 、成果等并不是二者简单的汇总相加就可以全面、完整、系统地反映的。林业事业单位作为一个经济主体, 使用的却是两套会计准则、两种会计科目、两套财务核算账套、两种会计报表。这种非正常的由不同会计主体分别核算自身发生的经济业务, 所反映出经营及财务状况仅仅是经济活动的一个方面, 这样既不便于上级主管部门的管理, 又不利于林场内部财务管理和财务决策。

( 二) 会计信息缺乏整体性

林业事业单位会计作为反映和监督林业事业单位整个经济活动的工具, 其主要目的是向信息使用者及时地提供全面、完整、系统的财务信息。随着林业事业单位的发展, 林业投资形式的多元化, 资产来源渠道的拓宽, 会计信息使用者对林业事业单位财务报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两套账表之间存在着科目差异、核算方式和口径不同等, 造成会计信息的制度性失真与技术失真, 重复核算现象严重, 不利于会计报表使用者理解。由于工程项目建设期长, 往往要跨年度, 在项目竣工决算前, 基本建设项目已达到交付使用状态的财产, 实际已经交付到生产财务账并投入使用。而在基本建设账内, 因项目尚未竣工决算, 仍在交付使用财产及基建拨款中记录。因此, 在一定时期里两账分离, 虚增了资产, 易造成使用者的误解。基建项目形成的固定资产, 在未办交付使用手续之前, 林业事业单位会计是不做固定资产增加处理的。在实际工作中, 基建项目建成使用和资产登记之间往往是不一致的。在有些固定资产管理不严的林业事业单位, 基建项目建成并使用多年, 各项投资费用并没有按照规定结转、分摊, 归集出资产的成本, 因此在林业事业单位会计中的固定资产账未能准确反映真实的信息, 造成林业单位会计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资产价值不符, 资产信息严重失真。这些信息的失真, 使林业事业单位决策者无法全面、准确、完整地理解林业事业单位当前的经济运行情况, 甚至容易导致经济决策的失误。

林业事业单位对外提供财务报表时, 往往只提供林业事业单位生产财务的报表, 不提供基本建设账的报表。林场决策者对财务整体情况的掌握也不全面。

二、林业事业单位会计与基建会计一体化核 算的可行性

( 一) 符合财政预算改革

财政部对预算会计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包括: 部门预算改革即一个部门一本预算, 划分“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国库集中收付即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对财政性资金进行收付, 划分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 政府集中采购即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 和国库单一账户一起改变了资金的流向; 政府收支分类即将政府收支分为收入分类和支出分类, 而支出分类包括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 收入分类主要反映政府收入的来源和性质, 支出功能分类主要反映政府活动的不同功能和政策目标, 支出经济分类主要反映政府支出的经济性质和具体用途。这一系列的财政预算改革规范了财政性资金的管理和监督, 强化了林业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 但也给基本建设拨款支付与核算带来许多新问题。按照部门预算制度的规定, 事业单位应该按照大收大支的原则编制部门预算, 对所有的收入和支出统一管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规定不准由零余额账户向基本建设项目银行专户转拨资金, 一个预算只能设置一个零余额账户, 因此事业单位经费与基建投资两个不同的核算体系的拨款只能在同一个零余额账户进行管理, 人为增加了财政和银行有关账户核算的难度。政府收支分类将事业单位经费和基建拨款划归到相应的支出功能分类科目进行核算, 也增加了财政性资金和银行账户核算的难度。

( 二) 符合制度导向

1998年财政部发布了《企业基建业务有关会计处理办法》, 标志着企业会计与基建会计的融合问题已基本解决。在企业会计中, 基本建设工程项目款项的支付通过“工程物资”、“在建工 程”、“应付工程款”、“预付工程款”等科目进行核算。2006年2月财政部先后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 2006年11月财政部下发了《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新实行的一系列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基本建设工程项目的核 算有详细明确的规定, 林业事业单位会计与基建会计一体化核算可以参考企业会计的做法, 根据林场的具体情况设置相应的科目进行。

在2013年1月1日起实行的《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再次明确: 事业单位对基本建设投资的会计核算除按照国家有关基本建设会计核算的规定单独建账、单独核算外, 还应至少按月将基本建设账数据并入单位“大账”, 即至少按月根据基本建设账中的相关科目的发生额, 在“大账”中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处理。将基 本建设的数据并入单位“大账”, 有利于全面、完整地反映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和事业成果的会计信息。

( 三) 符合实际工作的需要

林业事业单位作为项目的具体实施单位, 执行财政项目资金及基本建设项目资金的管理办法基本相同, 都要属于专项资金。财政专项与基本建设专项之间, 虽然投资的侧重点有别, 财政项目资金重点保障日常公共支出, 基本建设项目资金重点保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支出, 但有时项目难以明确区分。有些人工造林项目、抚育项目、有害生物防治项目、林业科技支撑项目等既有用财政专项拨款来完成的, 也有的项目是用基本建设专项拨款来完成的。

三、林业事业单位会计与基建会计一体化核 算的意见

( 一) 科目设置及核算

对林业事业单位会计和基建会计的合并进行了尝试, 取消了基建会计, 在林业事业单位会计的会计科目中增加了“在建工程———基建工程”、“拨入专款———基建拨款”科目, 通过基建项目纳入“大账”核算, 实现了资金集中统一管理。根据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资金会计核算办法中的科目设置“在建工程———基建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三北防护林工程”等科目。

在原林业事业单位会计资产类科目下, 在“库存材料”科目下增设“工程物资”二级科目, 核算林场为基建工程准备的各种物资实际成本, 本科目按物资种类明细核算。购买工程物资时, 按照其采购成本, 借记本科目, 按实际支付或应付的金额, 贷“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拨款”、 “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科目。结算工程劳务费及领用工程物资时, 借记“在建工程———基建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三北 防护林工程等”等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 授权支付) ”、“拨入专款———基建拨款 ( 直接支付) ”、“库存材料”、“应付账款”等科目。本科目的余额为林场为实施工程而储备的种苗材料等物资的实际成本 ( 盘亏、报废、毁损的工程物资, 减去保险公司、过失人赔偿部分后的差额) 。工程项目尚未完工的, 计入所建工程项目的成本 ( 即净损失由工程成本来承担) ; 如果工程项目已经完工, 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

( 二) 项目核算

1. 林业项目资金必须专款专用, 项目资金间 不能相互串用。拨入基本建设专项拨款时:

借: 银行存款

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 授权支付)

在建工程———基建工程———天然林保护

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

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等 ( 直接支付)

贷: 拨入专款———基建拨款

2. 对于林业事业单位自筹基建拨款或需要项 目实施单位配套资金的, 根据资金来源:

借: 利润分配———弥补营林资金不足的利润 ( 利用当年度未分配利润)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 利用以前年度未分配利润)

盈余公积———一般盈余公积 ( 利用以前年度已分配利润)

贷: 拨入专款———基建拨款———自筹基建拨款

3. 项目竣工后形成资产的:

借: 固定资产 ( 流动资产、林木资产、其他资产)

贷: “在建工程———基建工程”相关明细科目

借: 拨入专款———基建拨款

贷: 资本公积或林木资本 ( 国家投资)

盈余公积———一般盈余公积 ( 自筹及配套资金)

4. 项目竣工后不形成资产的:

借: 拨入专款———基建拨款 ( 相关明细科目)

贷: 在建工程———基建工程 ( 相关明细科目)

由于管理原因造成的单项工程或单位工程质量严重不合格甚至报废或毁损, 损失应列入林业事业单位“营业外支出”, 而不得在基本建设账内冲销国家投资。基本建设项目形成的交付使用财产, 财产登记可直接在一套账内的科目完成, 不需要跨账套, 从而提高了林业事业单位财务报表所反映信息的完整性与准确性。

“在建工程———基建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等科目, 进行项目辅助核算, 以达到对每个项目拨入、支出、结转结余情况的反映。

( 三) 借款核算

有些基本建设项目需要多渠道融资来完成, 如果用金融部门专项借款完成林业基本建设项目的, 林业事业单位需要设置“长期借款———基建借款”明细科目, 并按贷款单位和具体贷款种类进行明细科目核算。目前各类银行金融机构所提供的银行借款是按月计提利息并支付, 到期归还本金。因此发生利息时, 直接记入“在建工程———基建工程———待摊费用”、“财务费用”等科目。对于购建固定资产发生的专门借款利息, 本着“谁使用, 谁负担”的原则进行分摊, 分两种情况处理: 属于工程项目建设期间发生的, 计入工程成本, 予以资本化; 属于工程完工交付使用后发生的计入财务费用, 予以费用化。

林业单位 第6篇

当前,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满足人民群众公益服务需求的任务更加艰巨。面对新形势要求, 我国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 一些事业单位功能不清, 政事不分, 事企不分, 机制不活;公益服务总供给量不足, 资源配置不合理, 质量和效率不高, 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不高, 迫切需要通过改革来加以解决。

2012年4月16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正式公布, 引起社会各界极大反响。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是事业单位改革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

本文以林业科研院所为例, 对基础类科研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利与弊进行剖析, 总结经验, 以期为事业单位进一步改革提供借鉴。

1 林业科研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情况

绩效工资又称奖励工资或评估挂钩的工资, 是以职工被聘上岗的工作岗位为主, 根据岗位技术含量、责任大小、劳动强度和环境优劣确定档级, 以单位经济效益和劳动力价位确定工资总量, 按职工劳动成果为依据支付劳动报酬, 是劳动制度、人事制度与工资制度密切结合的一种工资制度。

一般来说, 林业科研单位绩效工资一般由4部分组成:基本工资, 工龄工资, 岗位工资, 奖励工资。很显然, 前两项与职工的职务、职称、学历和工作年限有关, 一般有具体指标来界定, 其内涵与传统工资制差别不大;对于岗位工资, 奖励工资是真正意义上的绩效, 与绩效考核挂钩, 这是其最大的特点。绩效工资实行成功与否, 要看绩效考核是否合理、公平、公正。绩效工资制度有其优越性的一面, 但也有不足之处。

2 绩效工资的利

2.1 绩效工资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当今,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时期和经济高速迅猛发展的时代, 我国由以前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 这是改革的需要、发展的需要。

众所周知, 在计划经济时代, 事业单位实行的是档案工资制等传统的工资制度, 工资等级、定档主要是依据工龄、职称、职务等, 职务 (职称) 级别高了, 其工资水平自然会高, 跟职工的能力挂钩较少。

在市场经济时代, 传统的薪酬制度已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绩效工资应运而生。

2.2 绩效工资是国家发展的需要

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目的, 由国家机关或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 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基础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不同于企业单位, 一般情况不以盈利为目的, 资金由政府财政供给。

当前,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不断满足人民对公益服务的需要。一个国家社会治理的结构和水平, 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人民的幸福感、社会的和谐、稳定等, 事业单位提供的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起着决定性作用。事业单位要想健康、稳定的发展, 就必须对事业单位进行改革, 尤其是工资制度改革。

2.3 绩效工资是国家财政政策的需要

“十一五”期间,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此基础上, 中国的财政发展与改革也取得了新的进展。随着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 也凸现一些矛盾和问题。如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 贫富差距越来越严重。如何更好地发挥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作用,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促使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在事业单位中, 稳步推进实行绩效工资是行之有效的手段。

2.4 绩效工资可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绩效工资制度是将个人的收入同其本人的工作绩效直接挂钩。因此会鼓励员工更加注重工作质量, 会更加注重研究成果的先进性。当工作质量、科研成果业绩提高时, 其绩效工资也相应提高, 从而使业绩好的员工得到鼓励, 绩效差的员工不断改进其工作方法, 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 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3 绩效工资的弊

3.1 林业科研工作的绩效难量化

绩效工资的实施是建立在绩效考核的基础上, 绩效考核指标的设立、量化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 对于林业科研单位考核指标的设立更是如此。一个科研项目的研究周期一般超过1年, 有的甚至时间更长, 其真正的绩效、价值也很难一时评价。如果长期机械操作, 使科研人员按部就班, 缺乏创造性, 最终损害科研事业自身。

3.2 挫伤基础管理岗位员工的积极性

任何一个单位都是一个整体、一个集体, 它是由各类相关岗位组成。林业科研单位一般由科研人员、基础管理人员、后勤管理人员等组成。既然是科研院所, 当然从事科研工作的员工是单位的中坚力量, 因此, 单位在绩效考核指标设置上侧重于科研人员, 弱化对基础管理人员指标的设置, 使得对基础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有失偏颇, 挫伤基础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3.3 绩效工资有时会促使科研项目急功近利

林业科研是一个国家的基础科研, 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任何一个科研项目, 无论项目大小, 经费多少, 项目的科研周期较长, 一般会超过1年以上。实行绩效工资制度以后, 科研人员可能为了满足绩效考核的需要, 违背事物的发展规律, 表现出急功近利, 甚至虚构、浮夸科研成果, 最终影响科研事业正常发展。

3.4 绩效工资有时会破坏职工间的信任和团队精神

绩效工资就是鼓励先进、多劳多得、鼓励员工之间相互竞争。员工之间为了保持各自的优势, 相互之间封锁信息, 保守经验, 缺乏交流沟通, 影响员工之间的相互信任与感情。对那些一定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的科研项目, 影响可能更严重。

4 结论

林业单位 第7篇

关键词:林业事业单位,国家专项资金,管理

林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是生态建设的主体, 林业的发展对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林业事业单位是肩负着生态环境建设的重大责任的社会公益事业部门, 对我国林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家为了发展林业以及随着林业六大重点工程的全面启动, 国家对林业的投入大幅度增加, 林业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的局面得到了改善。管好、用好这些资金, 使资金的效益得到充分的提高, 是我国每一个林业事业单位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林业单位资金来源主要是靠财政拨付, 其中专项资金是其资金来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国家林业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合理运用将促进我国林业的快速发展。但是由于当前我国各林业事业单位在专项资金的申请、项目管理、使用、分配及财务管理等方面存在问题, 需要进一步完善专项资金管理的制度。基于此, 本文主要探讨林业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林业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概况

1、林业事业单位资金管理概况

林业事业单位分为全额、差额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三种类型。长期以来, 林业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主要依靠财政投入, 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与完善以及财政职能的改革和转变, 林业事业单位深化改革、积极开拓市场, 单位资金来源由原来依靠财政和林业基金转向社会的多渠道、多元化, 即有由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拨入专款、事业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经营收入、其他收入等等。但林业事业单位的支出渠道也较复杂, 既有正常的事业支出、专项经费支出, 也有上缴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的补助支出、对其他单位的投资支出、经营支出, 还包括结转自筹基建支出等。林业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和支出的复杂性, 决定了林业资金管理的复杂性。再加上林业事业单位工作地点地处边远山区 (如保护区、检查站等) , 所处自然条件差, 生活工作环境艰苦, 信息闭塞, 对资金管理就更加困难。在各项林业单位的资金来源和支出中, 专项资金是其主要资金来源和支出之一。

2、林业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概况

林业事业单位专项资金是为完成特定工作或实现某一事业发展目标而安排的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 其合理有效的使用和监督是保证资金正确运用的有效手段。从预算管理的角度来说, 专项资金是国家或有关部门或上级部门下拨给行政事业单位, 用于完成专项工作或工程, 如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重点防护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等, 并需要单独报账结算的资金。也就是说, 专项资金有三个特点:一是来源于国家财政或上级主管以及单位自筹部分;二是用于特定事项;三是需要单独核算。

专项资金大多直接来自财政拨付, 体现了“集中财力办大事”的思想。专项资金涵盖了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 其资金规模大, 使用效果影响范围广。近年来, 随着政府职能转换和公共财政体系的建设, 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以及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等改革措施对财政资金的有效使用和全过程监督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 林业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管理模式却呈现出一些值得我们关注的新问题。

3、林业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环节

其一, 专项资金的预算环节。包括将专项资金预算纳入年度预算, 获得财政拨款;对未纳入预算的突发项目通过追加申请的方式争取财政专项。其二, 专项资金的使用环节。包括资金授权审批、支付方式、支付金额等。其三, 专项结束后的项目决算, 包括结余资金的管理, 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分析等。其四, 资金使用效果的绩效评价。

二、林业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1、专项资金财务管理意识较差, 缺乏足够的重视

由于林业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管理方式、核算方法只注重会计核算等基础工作职能, 即资金的收付和会计账务处理等核算功能, 而在经费的预算、使用、分配以及资金的运作、经费的使用效益等方面的财务管理却得不到充分的体现, 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及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的要求。

2、缺乏强有力的专项资金制度约束

目前, 仍有许多林业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部门并没有明确专项资金管理制度, 即使是有了制度也落不到实处, 专项资金使用不合理、超预算的支出行为经常发生, 只要领导“一支笔”签了字便放行, 相关办事人员监督不力, 觉得出事也有领导负责。

3、专项资金预算工作不够规范、不够细化

预算工作是专项资金管理的基础工作。目前有些林业事业单位在进行专项资金预算时前期工作准备不充分, 制定时不够认真, 内容也不够细化。

4、专项资金监督力度不够

专项资金分配时缺乏社会监督;专项资金的使用缺乏跟踪机制;财政支出监督滞后, 支出监督的方式方法落后;对责任单位和相关责任人处理缺乏应有力度, 直接影响了财政监督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助长了财政支出过程中的浪费、违纪现象, 使管理手段相对弱化, 导致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低下。

5、项目申报, 实施管理不规范

项目申报无重点, 不分轻重缓急, 好几个项目名称或今年以这个名称申报, 明年换一个名称;项目申报缺乏前瞻性, 有的年初没有纳入预算, 到年终由于急需再申报, 导致财政预算追加项目众多;有些单位不顾实际情况, 未批准时即上项目, 导致财政骑上马背任马跑。有些单位资金一到手, 随意应付一下, 就将项目任意下马或将项目实施时间拖得很长。

三、林业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对策

1、提高对专项资金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事业单位财政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林业事业单位的业务范围逐渐增大, 专项资金财务管理工作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充分发挥财务管理职能, 正确进行项目投入产出评价, 对单位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林业事业单位可以根据财政部关于《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 (财建[2002]394号) , 完善本部门专项资金的财务管理工作, 同时要强化单位领导和会计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 逐步加强财务管理职能, 把财务管理工作从单纯核算会计转变为核算与管理并重, 加强预算管理, 做好事前控制, 把财务管理贯穿到专项资金使用的全过程。

2、建立科学完善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

认真贯彻落实《会计法》、《预算法》, 充分认识到专项资金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是提高发展能力的重要保障, 确保管好、用好专项资金。专项资金管理制度的作用在于指导专项资金的使用, 各资金使用单位通过建立专项资金管理制度, 从资金的申请、下发、使用、报销结算的全过程进行制度规范, 并完善相应的操作流程。此外针对个单位制度执行力普遍较弱的现象, 各单位也可以通过建立考核和奖惩机制来鼓励大家遵照制度的要求执行。

3、细化预算, 建立科学的预算编制体系

其一, 应当建立预算编制制度并统一预算编制表格和编制程序。其二, 细化预算, 增强预算本身的透明度, 就是要细化预算, 使预算支出落实到每一个项目和每项支出的每一款。其三, 结合单位的发展规划确定来年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 据此编制下年度预算。将年度预算细分为月份和季度预算, 以分期预算控制确保年度财务预算目标的实现, 按时组织预算资金的收入, 严格控制预算资金的支付, 调节资金收付平衡, 控制支付风险。其四, 应明确专项资金申请条件, 分清轻重缓急, 优先考虑必须必要的项目, 科学合理的在预算中列示项目。其五, 要有效控制或尽量减少专项资金中人员经费的比重, 使专项资金预算能够反映资金的最终用途及结构, 以改变原有对专项资金预算实行“切块预算”的不良方法, 提高预算编制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对于一些必须发生的人员经费, 可采取通过每年调整基本支出中人员标准来加以解决。

4、坚持专款专用原则

专款专用原则是根据专项资金的使用用途来定的, 专项资金本身就是为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 讲究的是“专”。使用专项资金的林业事业单位, 要对专项资金实行单独核算、专款专用, 按规定应设立专户的还必须在银行开设专户;严格按规定的用途和标准使用和管理专项资金, 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强化资金管理, 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 防止和杜绝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的违规现象。

5、增强财政监督的力度

其一, 扩大财政资金支出的监督, 管理范围应包括预算内拨款、非税收入、财政承诺担保的负债。其二, 延伸监督单位的范围。不仅要包括财政拨款的行政事业单位, 还应包括有专项资金的、人财物不独立的各类投资公司, 技协学会、培训中心等。其三, 坚持部门业务管理权、财政资金管理权, 人大审批监督权三权结合, 协调、试行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 加大专项资金的审计力度, 完善政府考核体制。其四, 结合国库集中支付改革, 实行事前、事中、事后监督, 把重心转到日常监督上来, 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多环节、多形式的监督。结合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 在财政内部建立专门监督机构的检查与资金管理部门的日常跟踪问效相结合, 与预算编制部门相互协调的财政监督机制, 使对专项资金的监督贯穿于财政活动的全领域全过程。

6、加强专项资金项目管理

专项资金最终的用途是项目, 所以, 要加强专项资金的项目管理。加强专项资金的项目管理是防止资金浪费, 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的必要前提。其一, 在专项资金方面要建立项目库, 强化项目申报和立项的审核工作, 各级财政部门要将经过严格程序审核好的项目纳入项目库管理, 做到项目基础资料真实完整, 每个项目都切实可行。其二, 在项目库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每个单位或部门项目支出的内容和标准, 编制项目支出明细表, 按具体项目填列支出总额及各种资金来源, 如有跨年度工程还要列示年初年末额, 使专项资金的预算能够反映资金的最终用途, 从而变原有的那种“切块预算”做法, 增强预算的透明度。其三, 实施绩效评价制度, 对专项资金进行全程评价, 分析研究项目进展情况, 及时发现和处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有利于科学合理编制项目预算。

参考文献

[1]郭英姿、杨玉玲:林业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山东林业科技, 2002 (6) .

[2]秦丽芬:浅谈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完善[J].现代商业, 2008 (27) .

[3]金延宁:对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思考[J].西部财会, 2009 (1) .

[4]刘洪凤:对林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思考[J].辽宁经济, 2007 (12) .

林业单位 第8篇

一、我国目前尚存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

在我国, 目前尚存全额事业单位、差额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差额事业单位是既有较为稳定的经营收入, 又能获得国家财政补贴的事业单位, 比如公园、动物园、公立医院等, 都属于这一类单位。对于差额事业单位来说, 其编制内人员经费的70%由国家财政部门拨款承担, 公共经费由财政承担的比例很少, 甚至为零, 而其他经营活动方面的费用, 则需要由该单位自行承担。与全额拨款单位相比较, 差额拨款单位在日常活动中有一定的收入, 能够维持自身的基本运转。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比如科研单位, 就完全需要国家财政部门的预算拨款来维持。而自主事业单位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 则与这两类都不同, 其日常运行所需费用以及其编制人员经费, 均不需要通过国家财政支持, 而是通过自主经营中所产生的利润来承担。根据当下发展形势、社会服务性质、提供公共服务的程度和类别, 自主事业单位的规模趋于扩大化, 同时, 政府也明确支持部分差额事业单位逐步转变为自主事业单位。

二、林业系统差额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的难点

(一) 财务预算编制上的困难

财务预算编制上的困难, 主要来自于单位的人员和业务活动的特殊性。差额预算单位的人员包括两部分, 一部分为单位的在编员工, 另一部分则是单位招聘的员工。对于在编员工来说, 其工资收入按比例来自于财政部门的拨款, 对于招聘的员工来说, 其工资收入来自于单位的经营收入。由于单位经营状况的变化, 尤其林业系统受季节性影响较大, 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所招聘员工的人数以及相应的工资, 从而使单位的财务预算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此外, 在编制财务预算时, 单位既要考虑自身的经济利益, 又要协调处理并保质保量地完成一定的行政任务, 由此编制的财务预算不能做到十分准确。

(二) 财务预算执行上的困难

在单位执行财务预算时, 一方面要考虑到自身的社会公共事业管理工作, 另一方面, 也要兼顾本单位的经营活动。财政部门往往要求差额事业单位首先必须将社会公共事业的管理工作任务完成好。可是,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 单位为了保证自身的经济利益, 往往对自身的经营活动较为重视, 而将社会公共事业的管理工作置于次要的地位。在时间、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下, 上述两个方面难免会产生冲突, 这就客观上要求单位对最初的财务预算做出调整, 否则, 财务预算难以继续执行。由此看来, 差额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在执行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 资金短缺上的问题

政府部门希望更多的差额事业单位逐渐转变为自主事业单位。很多单位也在通过工资总额包干等措施, 来降低单位对财政部门资金的依赖程度, 使单位能平稳地过渡到经费自收自支的阶段。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很多单位扩大了经营规模, 以提高经营收入。在经营规模扩大的过程中, 单位的成本也增加了。而且, 由于市场的波动及季节等因素的影响, 单位的资金就变得很紧张。再加上单位目前还必须完成一定的行政任务, 而且要保证质量。所以, 差额事业单位难免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保证单位有足够的现金流是资金管理的首要目标, 也是财务预算的核心。

(四) 资金垫付和拆借上的问题

差额事业单位在人员经费、项目资金上存在相互垫付和拆借现象, 问题的存在应归咎于项目资金的申请和使用上。按照财政部门的要求, 项目资金的申请和使用按照程序需要报送资金用款计划申请, 通过预算资金的支付等过程, 待资金到位已经历相当长的时间。况且, 由于公共事业的需要, 一些工程项目如新建道路、新修广场、荒山绿化改造等, 往往是施工和申报立项同时进行, 或后申报立项。工程项目一旦开工建设, 就意味着施工单位先行垫付资金。工程项目开工或完工后, 再进行工程项目的立项、申报, 涉及基层单位、林业行政部门、经济发展委员会、城市建设委员会、财政部门、银行等多个环节, 待一笔工程项目款项支付到位, 历时一年或两年, 甚至更长。单位的管理以和谐管理为前提, 追求内外部关系的和谐是单位的生存之道, 要达到单位内部和谐最基本地要做到及时支付单位职工工资, 而要达到外部的和谐要求单位按约定向苗木供应商支付货款。但由于项目资金没有及时到位, 单位为了支付工资和向供应商付货款就必须选择用其他资金代为垫付这些款项, 从而引起专项资金互相拆借和垫付的现象。所以差额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和款项支付过程中常常处于被动状态, 陷入两难境地。

三、林业系统差额事业单位财务预算难点的解决对策

(一) 全面、细致地编制预算

通过全面、细致地编制财务预算, 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差额事业单位遇到的预算编制困难的问题。当然, 这需要单位在编制财务预算之前, 进行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 并给予充分的论证, 最好能使预算指标量化, 保证财务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大部分林业差额事业单位对历年资料不注意收集整理, 造成缺乏连续、准确、完整的原始数据, 使财务预算的开展缺乏可追溯性的凭据。

对于财务预算编制, 可以将多种财务预算编制方法整合在一起使用。例如, 在实行增量预算的同时, 融合零基预算或滚动预算、绩效预算等, 优化资源配置, 使预算编制能从不同角度反映经济的变化和市场的需求, 确保预算编制符合单位的经济发展和利益需求。预算编制不难, 真正找到适合本行业特点的预算编制方法不易。因为不同的财务预算编制方法, 各有其优缺点, 通过将不同的预算编制方法融合在一起, 能使财务预算编制方法的优点得以充分发挥, 扬长避短, 更好地服务于单位。

此外, 为了能较全面、细致地编制财务预算, 可以要求单位生产部门、销售部门、工程部门等各个部门先编制出合理、准确的财务预算, 之后, 由单位管理部门负责人根据各个部门财务预算的编制情况, 分析、探讨、研究各个部门财务预算是否可行, 并进行适度的调整, 最终使编制的财务预算既全面又细致。

(二) 协调处理行政任务与经营活动的关系

差额事业单位的性质, 决定了单位必须一方面完成相应的行政任务, 另一方面同时经营好自身的业务。也正因为如此, 单位首先要分清两个方面孰轻孰重, 将重点方面作为首要处理的问题。此外, 单位需注意尽可能保证自身的经济利益不受损失, 防止出现资金短缺的问题, 要及时沟通, 相互协调, 减少资金的垫付和拆借。所以, 单位必须和财政部门进行沟通, 使其在分配行政任务时, 考虑到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与此同时, 单位需要做好市场调研工作, 合理安排单位内部的人员, 明确各部门人员的岗位职责、权力、利益, 将自上而下人员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业绩指标及考核标准予以规范明示。通过协调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 就能在一定程度上, 使财务预算在执行上存在的困难得以有效消除。

(三) 加强单位的经费支出管理

在财务预算的指导下, 差额事业单位必须合理、有计划地安排单位内部的各项经费支出, 尽可能严格执行财政部门核定的预算指标。这就要求单位在支出程序上严格把关, 对于大额的项目支出, 应严格按照审批程序进行。坚决杜绝付款在先, 审批在后的不良现象发生。另外, 在大型项目的物资采购上, 单位应成立监督小组, 确保资金的使用公开透明, 使资金的使用效率达到最大化。另外, 单位可以邀请财务部门的人员参与监督小组的监督, 防止监督流于形式。在监督小组的协助下, 对单位的相关项目进行业绩考核、评价, 使单位达到增收节支的目的。

(四) 强化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

通过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 也能促进差额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相关难点问题的解决。首先, 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 势必影响到单位财务预算的编制质量。其次, 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 无不与财务人员息息相关。最后, 在财务预算的监督、管理上, 财务人员的影响也是无处不在。所以, 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 是差额事业单位需要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 使财务人员对主要业务工作和会计制度非常熟悉。这能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改善单位的财务预算编制质量。第二, 提高财务人员的资金管理和资金使用能力, 对后期经费有较清晰的使用计划, 对经营收入来源和使用有明确的概算。

摘要:差额事业单位是我国事业单位的一种, 由于其自身的特点财务预算与一般事业单位有很大的不同, 由此而产生了财务预算上的诸多难点。本文通过分析差额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的难点, 探讨关于差额事业单位财务预算难点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林业系统差额事业单位,财务预算

参考文献

[1].聂爱红.差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4 (27) :128-129.

[2] .肖敏.关于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探讨[J].当代经济, 2010 (12) :56-57.

[3] .谢敏蓉.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 2013.

林业单位 第9篇

关键词: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对策

一、引言

林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国家也一直加大增加科研项目资金的力度,促进林业的发展深度。由于种种原因我国林业科研项目发展水平依然比较落后,主要表现在投入的资金量与科研规模不相匹配,资金利用上分配不合理,出现断层现象。这是当前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现象,很大程度上与项目资金管理有关。此外,对项目资金预算不重视,资金利用的结构和管理上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体系,对成本支出的控制比较薄弱,成本无目的、无效果的支出现象严重。总之,当前主要的现状是资金使用的效率极低,投入与成果产出严重的不匹配,为项目资金的管理水平的提高再次敲响了警钟。比较乐观的状况是伴随着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不断改革和完善,为林业科研项目资金的管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相关林业科研单位已经在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的项目资金水平。

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林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

我国2012年9月颁布实施了《新事业会计制度》,并于2013年正式施行。这是由我国整体经济发展转型所决定的,新事业单位会计对我国各类事业主体的财务管理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了解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并且剖析其内在的机制,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也是加强林业科研单位项目资金管理的重要前提。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其林业单位财务管理方面带来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1、改变了林业单位的会计主体,提高了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

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林业单位会计主体的确定有着很大的差别,原先旧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根本没有对林业单位会计主体进行明文规定,而是只关注资金的运转,忽视整个单位管理水平的提高;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更加侧重于鼓励林业单位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分类别进行核算,不应该仅仅关注资金的使用,关注与记账、报表的编制等,更多的是实现资金的灵活使用,注重其产生的经济效果。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框架的约束之下,林业单位开始从整体出发,加强资金预算的估计、编制和实施,完善自己的财务体系,合理的资金支出和强化成本控制,注重投入与产出效益。

2、完善了林业单位会计报表的编制,使资金核算更加体系化

旧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林业单位编制的会计报表主要是针对资金在收支付三方面发生的情况,会计报表编制和披露比较简单,存在核算不够精确等缺点,导致林业单位资金的核算管理并不严格。而在新的会计制度下,明文规定了事业单位编制和披露的会计报表必须包括资产负债表、收支明细表等。会计报表编制和披露的体系更加完善,资金核算和管理更加精准,极大地有助于报表的使用者及时了解和掌握整个单位资金的流动动向,更加便捷规范的进行资金的流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率。

3、提高了林业单位资金的预算及管理的水平

在旧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预算计划内资金的使用和超出预算资金的使用是互相分开,彼此之间相互独立,这样很容易导致整体资金使用的断层和资金在各方面使用信息的不对称。加之林业单位资金来源的渠道比较繁多,这些最终都会导致资金使用与真实情况出现比较大的差别,也容易导致非法行为致使资金流失现象的发生。而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采取了全新的资金核算和资金管理的措施以弥补原先制度的缺失,主要体现:利用林业单位科研资金的收入与支出之间的时间差来进行逐笔业务的核定与支出,结余留用等更加切合实际,更加规范可取的资金管理方式。

三、加强林业科研资金管理的策略

1、提高单位员工资金管理的意识和林业单位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率

林业事业单位资金全面预算管理是一项比较综合而又复杂的工作,主要具有的特征有头绪繁多、涉及内容较广阔、涉及知识面比较复杂、对单位工作人员以专业知识为主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因此,加强林业事业单位全面资金管理的力度,应提高林业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人员的意识。首先,需要着重要加强林业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对单位科研资金的管理的意识,起到重要的表率作用,以期从上到下带动林业事业单位全体工作人员的资金的核算和管理意识,从思想本源上为加强林业事业单位资金的核算管理清除包袱。其次,还要提高林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紧紧跟随我国经济发展大转型的背景,最终提升林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全面综合素质,促进林业事业单位科研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效率。

2、增强林业单位成本核算能力,使林业科研资金成本开支更加合理体系化

目前,一部分林业科研单位的成本核算不能算得上是全面成本核算,大多数是局部核算,并且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成本无端流出的现象比较严重。因此,加强林业单位成本核算已成为当前林业单位加强资金管理的重要举措。在新会计制度的大环境下,林业科研单位必须不断增强林业科研项目的成本核算能力,合理的规划科研项目资金的开支;增强林业单位资金的核算能力,缩减成本支出首先需要充分了解自身的特点,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制订合理的成本控制规章制度,明确成本核算和管理过程操作简明、准确性,不可一味的模仿其他企业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措施,要注重管理过程中的融会贯通。同时,在制定成本核算管理和控制规章制度的时候需要结合单位自身的特殊性,这是提高资金核算控制和管理的必须要素。此外,林业科研单位的资金在进行成本核算的时候必须本着各个科研项目从立项到最终结项整个过程发生的费用按照权责发生制的会计核算原则来进行。林业科研项目支出的所有费用都要纳入成本支出的核算中,保证成本核算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明确林业科研项目的资金支出的范围上,也需要结合单位的实际状况,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落实权责制,责任到具体项目负责人,针对超出资金核算范围的项目坚决依据规章制度,将其刨除。只有加强各个项目规章制度建设,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融合一致性才能提高林业科研单位资金的核算能力,控制成本的合理支出,提高整个单位科研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

3、建立健全林业事业单位科研项目资金的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体系

建立健全林业事业单位全面项目资金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体系,合理支出资金,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着手进行思考。一是需要对整个林业事业单位进行全面的调查,对其自身实际情况有深刻的了解,依据林业事业单位整体的发展状况,在全局观角度下,着手设立专门的林业事业单位科研项目资金预算体系的工作,适度的增加林业事业单位科研资金全面预算管理的专业型人才,并且给予适当的职称,利用公务员的职称级别体制来提高科研资金预算管理人才的积极性。务必解决林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编制混乱,权责及其不对等,浑水摸鱼现象的出现,资金预算控制和管理与实际资金使用情况脱节较大。二是着重理清资金全面预算控制和管理的脉络、途径,重点实行岗位责任制,切实将相关责任主体的有关责任落实到实处,总体上林业事业单位全面负责科研资金预算机制的整个流程的规划、调整;着实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各部门资金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例行的考察,并且提出相关意见,林业事业单位做好全面的资金控制和预算管理是有效进行的前提。

林业事业单位绩效考评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了解和熟悉本单位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二是要依据本单位当年度的预算执行的情况以及详细的目标规划,有根据的制定相对应的年度预算管理绩效的考核指标。全面评估相应的指标,并且分清主次,选取最合适最有代表性的指标,构建良好的指标评价体系。

4、加大林业事业单位科研资金管理的监督力度,保证林业科研资金的正常使用

为了林业事业单位全面资金管理实施的合理有效性,相关单位、部门必须要加强对科研资金管理的考核和监督力度。对于林业事业单位本身的监督机构,务必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合本身的监督体系,而且要对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严格查处。比如,当林业事业单位在没有主动上报资金管理的使用情况,并且没有获得相应机构的审批下,如果林业事业单位擅自支出科研资金,那么林业事业单位必须按照自己规章制度严格查处有关行为问题。不容忽视的一点是林业事业单位要与外部第三方审计机构做好相关的联系合作关系,加强外部监督,防止内部监督的形式化。总之,林业事业单位科研资金管理使用的监督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保障资金顺利支出的最重要的保障之一。

四、总结

林业事业单位加强林业科研资金的管理对于提高林业科研水平,进而增强整个林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力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实行为加强科研资金的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平台,对林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在此基础上从思想意识和实践两方面提出了可行性较强的建议,以期促进林业事业单位加强全面的科研资金管理,提高科研资金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贾丽娜:新会计制度对林业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影响研究[J].财经界,2014(17).

[2]王露: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农业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的思考[J].当代经济,2015(23).

上一篇:建筑质量安全问题下一篇:血清尿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