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学评价

2024-06-26

计算机教学评价(精选12篇)

计算机教学评价 第1篇

近年来,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在教育系统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加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 对于计算机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中对教学体系进行改革时, 应该要在当前的教师专业标准之下, 可以利用国外的一些先进的教学评价经验, 促进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考核体系的不断完善。积极发挥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作用和目标, 即为了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当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其中一个就是评价体系不健全。为了促进计算机教学效率的提升, 需要对当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评价体系进行完善。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评价体系现状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文化基础课程, 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评价是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对学生的进步以及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计算机应用基础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了解, 对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 对学生取得的进步进行鼓励, 并且对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教学问题进行解决, 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能力、水平以及个性的机会。不同的学校对于各部分评价的侧重有所不同, 各个院校都在积极完善评价体系, 但仍然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1.1 评价体系陈旧

当前很多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评价仍然延续了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 对于学生的基本知识、基础技术以及基本技能的考察较多, 但是这种评价模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过程中的互动与合作等方面的关注较少, 因此采用这种评价模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时, 对学生的主体性的重视不够, 这种评价对学生而言是不公平的。有的学生计算机基础比较好, 因此可以取得更大的进步, 而有的学生基础比较薄弱, 计算机学习难度较高。因此如果进行统一评价, 则会导致对学生的评价不准。

1.2 评价过程中的双向交流较少

当前很多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过程中进行评价时一般都只有教师的评价, 缺乏学生之间的互评以及学生的自评。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使得传统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权重单一, 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的了解不够。在学习过程中最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是学生自己, 因此只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加强学习过程中的互评以及自评, 才能促进计算机应用基础不断发展。

1.3 评价目的不够明晰, 随意性较高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对计算机基础的考核目标有新的规定, 即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是为了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尤其是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应用的兴趣, 使得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评价应要不断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实践功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本末倒置的问题, 评价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大的进步, 评价并不是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目标。

1.4 教学评价内容不够全面

当前很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中都还延续比较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 衡量学生的学习成绩的主要依据是各种计算机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这种教学评价模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互动与合作等多方面的评价不够, 评价的内容不够全面。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评价策略探讨

2.1 评价的目的和遵循的原则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评价应立足于引导教师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 要重视个体差异, 关注成长历程, 重视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指导思想, 构建新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当前的评价模式遵循的原则包括四个, 第一是形成性原则, 即对学生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 更要注重发展和变化的过程。第二是主体性原则即重视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 使评价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三是激励性原则, 即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评价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四是发展性原则, 即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评价是为了肯定发展中的成绩、优点,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是为了发现发展中的问题, 寻找解决途径。

2.2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评价方法

1、不断丰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评价的内容。教学评价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大的进步, 使得课程教学效率得到更大的提升。在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中应该要不断丰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评价的内容, 更加客观全面地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评价的指标不仅要涉及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面, 还应该要涉及学生的学习习惯、对计算机的态度、合作与交流能力等多个方面, 从而实现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 并且要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关注, 了解学生在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过程中的不同需求, 从而帮助学生不断认识自我, 自信地进行学习。

2、教学评价应该要更加重视过程。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评价过程中应该要更加重视学习的过程, 注重在教学以及学习过程中的各种信息的反馈, 对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方法进行修正, 从而使得先进的教学观念得以应用, 尤其是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这种实践性课程, 在评价过程中不应该只看到测试结果, 应该注重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过程的评价, 从过程中发现学生的不足, 从而获得更大的进步。比如对学生在计算机课程学习过程中常见的一些上机操作问题进行测试, 考核学生对这些具体问题解决的能力, 从而使得教学评价发挥相应的作用。

3、促进成绩评定标准开放化。在评价方式上多样化是促进评价水平得到提升的一个重要途径。新的教学评价应改变以往单一的考试作为唯一评价手段, 要加强对形成性评价、非测试评价、表现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的探索与应用, 改进量化和等级方法, 重视质性评价。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评价过程中, 应该要将学习目标不断具体化, 对学习评定标准进行改革, 增强评定标准的可操作性以及开放性, 这种开放式的评价标准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也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实际操作中, 适用哪种教学评价手段应该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教师应依据评价的目的、教材内容、学生特征, 科学地选择采用最有效、最合理的评价方式, 或者选取多种评价方式组合的形式, 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地考核与评价。

4、把计算机应用能力纳入计算机应用基础考核范围中。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中, 要将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考核内容从技能考试转变成为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的考核, 制定客观、公正以及合理的评价标准。在教学过程中, 因为不同的学生往往有不同的基础, 个体差异性决定了在评价的时候不能使用统一的标准对学生进行机械的评价, 否则很容易导致基础较差的学生受挫。在评价过程中应该要强化评价的激励功能, 以学生自己为标准, 对学生取得成绩进行公布, 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力的变化, 使得基础较薄弱的学生能够不断提高成绩, 缩小与高水平者之间的差距。

三、结语

综上所述, 近年来随着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越来越重视,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对学生的综合评价, 促进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效率不断提升。针对当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评价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要进行积极有效地解决,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地评价。

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在教学中, 存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教育评价滞后, 这对于学生的积极性有很大影响, 严重时导致学生对计算机的各种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够。本文对当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评价体系发展现状以及对策进行探讨, 以促进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效率。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评价体系,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粱日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与评价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 2006 (10)

[2]尤鸿霞, 解圣霞.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有效性评价研究[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 (14)

[3]石晓玲.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效果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提高计算机

计算机教学分析和评价报告 第2篇

计算机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中小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教学过程主要有理论课、上机课两种形式理论课在计算机课时中的比例应远小于上机课。上机课的课时应占计算机总课时的70%以上。

一、总结

应给予第一节计算机课足够的重视。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为学生上的第一节计算机课要结合典型事例最好辅以相应的多媒体演示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发展、应用有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了解并从中感悟到学习计算机的重要性激发出学习的欲望。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计算机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计算机学科教师要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丰富而不繁杂教学过程紧张但不忙乱,自身的教学效率与计算机的高效性和谐一致使学生亲身感受计算机给人类带来的全新变化。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适合自学的内容让学生自学掌握。开始自学的内容要少而简单等学生认为自学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且乐于参与时再适当加大自学的难度。比如在字处理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已掌握基本编辑方法时对一些修饰性操作可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体会这样做会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并逐渐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

二、主要问题和归因

首先,计算机课也叫副科和音、体、美一样受传统旧观念影响计算机的课堂教学和教研活动从一开始就没有受到过重视。目前计算机课堂教学基本能勉强按照大纲要求进行而教研活动。

其次,学校对计算机教师的使用具有多重性。计算机教师扮演着多重角色,教师、电教人员、网络管理人员、课件制作人员、有时候还要负责学校办公室电脑的软件维护任务。计算机教师总是处于忙碌状态却不是在教学和教研上。计算机教师接触的大都是电脑技术和网络技术而不是学生。他们很少有时间静下来看看教育教学理论很少有时间对教学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反思、研究和探讨开展教研活动更是一种奢谈。

另外学生对计算机课认识不够到位,由于一些学生痴迷于电脑游戏和网上娱乐,所以计算机课便成为满足学生玩耍欲的课程。

三、改进措施

作为计算机学科教师应该花更多的精力钻研新的理论和方法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授课方式最好多种多样如任务驱动法、讲授法、分层次法等并且深入挖掘各种教学方式的内涵。此外授课方式应该是活泼的,计算机在义务教育阶段不是以学习专业知识和理论为主,而重在掌握技能和新的思维方式因此需要在教学艺术的提高方面下功夫让学生在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中进行知识的探究性学习。计算机课的考核方式可以采取“模块化”、“任务式”的方法。“模块化”即每学完一个模块就进行一次考核模块设置不宜太大像画图、图文混排、制作表格和数据库应用等都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任务式”即根据所学的相应模块知识让学生独立完成一项任务如制作一张贺卡、一张课程表和班级学生管理档案等都可以作为独立的任务进行考核。每次考核一般设一项任务每项任务都有简单的基本要求让学生明确任务但并不做步骤上的要求。并且教师在设计每项考核任务时都要注意给学生留出足够的创新空间使学生能够创造性地完成任务。

综上所述,计算机教育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手段和途径。从事计算机课教学的教师如能构建正确的教学模式认清和避免出现教学中的一些误区相信一定能取得出色的教学效果培养出新时代具有信息素养的创新型人才。结果分析

作为计算机学科教师应该花更多的精力钻研新的理论和方法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授课方式最好多种多样如任务驱动法、讲授法、分层次法等并且深入挖掘各种教学方式的内涵。此外授课方式应该是活泼的,计算机在义务教育阶段不是以学习专业知识和理论为主,而重在掌握技能和新的思维方式因此需要在教学艺术的提高方面下功夫让学生在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中进行知识的探究性学习。计算机课的考核方式可以采取“模块化”、“任务式”的方法。“模块化”即每学完一个模块就进行一次考核模块设置不宜太大像画图、图文混排、制作表格和数据库应用等都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任务式”即根据所学的相应模块知识让学生独立完成一项任务如制作一张贺卡、一张课程表和班级学生管理档案等都可以作为独立的任务进行考核。每次考核一般设一项任务每项任务都有简单的基本要求让学生明确任务但并不做步骤上的要求。并且教师在设计每项考核任务时都要注意给学生留出足够的创新空间使学生能够创造性地完成任务。

计算机教学评价 第3篇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 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学改革

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通过行动导向教学贯穿其中,其体现的价值和意义是积极的。不仅可以使得学生与教师两个主体之间的配合更加契合,而且使得内容和教学理念的改革更容易让学生所接受,可谓一举两得。本文将以教学内容和方法两个方面作为出发点,探讨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行动导向教学的改革价值与意义,从而为其他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基础。

一、计算机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行动导向是将工作任务视为主要方向的职业教学模式,实质是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试图通过真实的场景让学生进行与职业相关的实践活动,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自我学习的能力。

计算机的教学往往采取比较传统、规范的教学设计,过分注重对于基本知识及其能力的传授,忽略了以具体岗位作为分析标准。教学内容枯燥无味,脱离了基本的实际工作需要,且单一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以至于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兴趣缺乏,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可以说是极为不利的。而行动导向教学法对技能培养予以高度重视,计算机教学改革中应用此法后受到师生大众的广泛认可,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针对教学内容所进行的改革

行动导向教学的突出特点在于对教学要求可以灵活运用知识,能够处理实际问题。而目前的计算机教学的实际应用显然并不明显。能够把自身所学的技能投入到自身所要进行的工作中的学生人数极少。所以,依据理论和实际达到充分结合的目标,选取真实案例和教材知识点相统一,实行项目教学,从而达到教、学、做一体化。具体的课程教学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教学内容分为模块式教学。四个一级模块包含IE操作、Windows基本操作、数据统计处理、演示文稿制作、文字处理。而这些一级模块又要继续划分其相对应的二级模块,这之后再以讲述案例的方式对教学内容一一进行展开,通过案例整合消化知识点。

三、针对教学方法进行的改革

行动导向教学以某任务的完成作为教学手段,让老师的主导功能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从而使得学生在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分析能力方面都有所培养、提高。改变了以往“半部理论+半部实验”的教学方式,学生不再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仿真案例教学法为主要方法,具体的实施途径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教学“四步走”

1. 引入具体的案例,从而提出问题。即创设一个实际的情境,引用案例进行驱动。

2. 对案例进行分析,使问题得到真正解决。让学生直面案例,把案例分解成不同数量的小任务,再对教学环节进行设计制作,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

3. 对课程实行整理总结,并进行引申。教学后的总结对学生掌握技能和知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对学生的不足之处和容易出现一些错误的地方都可以进行引申和扩展。

4. 举一反三,课外延伸。布置作业给学生,针对一些具体案例制作,从而使技能得以扩展。

(二)进行师生之间的互动

1. 充分对学生进行了解。作为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充分掌握。通过相关调查数据显示,他们的学习能力方面并不突出,学习方法不对,逻辑能力较差,而乐于动手,所以教师应该因材施教,多鼓励他们。

2. 在教学节奏方面随时进行调节,多多对学生的反映予以关注。随时以学生反馈的学习情况作为基准,用来调整教学的节奏,包括在教学方面的各个方面,举个例子,如讲解内容的详略与否,语速的快慢与否等。自然讲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随意安排,抑或是先练后讲,抑或是先讲后练。总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映来进行调整,无论怎么调节,一定要注意要提升课程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除此之外,还应该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及其接受能力进行观察,并作出适当的解决处理。

3. 讲练同行。这种方法经过实践验证,可以有效地使得当前的计算机教学现状得到改善,并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不但使学生可以领略到技能与知识,还有效提高了综合的实际运用能力,为计算机人才在市场的适应和工作给予了保障。

结语

从上文不难看出,在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中,行动导向教学的应用体现出的价值是无与伦比的。不仅开拓了计算机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新局面,而且使学生脱离了条框记忆、死板教学的模式,让他们可以以自身职业为出发点,学会真正的技能。可以说,这次改革的积极与进步意义是重大的,对于计算机领域的前进起到了助推的作用,而对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更是针对市场量体裁衣,可谓是“以实践培人才”理念的最佳体现。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可以将它作为传授知识的范本,教师可以据此灵活运用,但是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借鉴。唯有如此,才能够使得学生懂得运用技能,并将它们都应用于日后的工作中。

【参考文献】

[1]林良玉.行为导向教学在计算机应用类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01(5):23-24.

[2]蒋媛,葛黎新.基于行动导向的高职《电路基础》教学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9(23):44-50.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评价研究 第4篇

一、传统评价方法的弊端

1.重知识, 轻能力。

传统的评价手段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能力。考试内容大多数是上课讲过的、教科书上有的内容, 考试前学生要求教师划重点, 甚至最好划定考试范围, 提高透明度。学生根据划定范围死记硬背, 不能有任何自由发挥的空间。试卷上没有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没有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创新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创新思维的发展。

2.重笔试, 轻操作。

传统的课程考试主要采取笔试的形式进行, 组织考试较方便, 阅卷和进行考试质量分析比较容易。但它只能是为了考试而考试, 学生应用和操作计算机的能力没有得到发挥。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及主观能动性, 从而也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于学生实践技能的考察较少, 这样的考核达不到考核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目的。

二、新的计算机网络课程评价方式

新的计算机网络课程评价方式依据计算机网络相关课程标准, 全面综合评价;评价方式多样化, 评价主体多元化;立足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结合, 定性与定量评价结合;关注个体差异,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立足过程评价。

本课程评价将布置项目任务的形式给学生, 考核由项目考核成绩按一定比例计算而得, 其中每个任务考核中都要对分析报告、设计思路方案或总结报告等规范性文档作评价。按完成项目任务的态度 (15分, 含出勤、纪律、态度等) 、方案设计与项目效果 (65分, 含需求分析、方案可行性、技术选型、突发问题处理、项目展示等) 、文档编制 (20分, 文档规范、文档格式等) 进行综合评价。

2.坚持全面评价。

“成绩评价表”侧重解决“知识与能力”的评价;“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提倡通过对任务完成情况、语言表达能力、回答问题能力、沟通应变能力、英语应用能力等多个考核项目, 来了解和评价学生。

3.重视发展性评价。

学生在做项目时, 速度有快有慢, 项目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 通过纵向比较, 从发展、变化、进步的角度评价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

4.采用激励性评价。

从学生完成项目的表现, 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 采用激励性评语, 从正面加以引导。

5.提倡多次评价。

学生在做项目时有困难或者中途停顿需要帮助者, 教师可推迟判断, 重新评价, 把重考分数记入成绩表, 使每一位学生在评价过程中领略成功的喜悦。

考核方法为:平时 (项目训练20%, 出勤/纪律10%) , 项目设计30%, 期末综合项目设计40%。

三、评价主体

从单一教师评价转向自评、互评、专家评、家长评四结合。逐步强化学生的自评和互评, 突出评价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评价操作

1.自评。

学生在完成某个项目时是否掌握了新知识并纳入到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 使其融会贯通;学生的技能是否得以训练或提高;使用多种方法, 系统地收集关于学生发展情况的数据, 指导学生自我评价, 促进教学改进。学生在完成项目时, 觉得哪些方面还不足, 需要什么样的帮助, 下次遇到此类情况如何解决等。要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 指导学生学会反思、善于总结。

2.互评。

《服务器系统配置与管理》这门课通常以小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项目实训, 为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组织协调能力、独立思维能力, 在项目实施中要求对学生进行分组, 并以小组完成实训 (实验) 效果来评定个人成绩。提倡把学生小组评价与对小组中每个学生的评价结合进来, 在做项目时学生学习有困难时是否得到了帮助;学生完成某个项目时取得成功的时候是否得到鼓励;生生之间是否能够彼此交流和分享见解。这样使彼此之间能够共同发展和提高。

3.专家评。

教师可以邀请业界专家、专业教师、技能竞赛选手、社会专家和毕业学生一起来评价项目成果。例如某学生接到了某网吧网络服务架设与管理的业务, 该网吧在运营过程中获得了良好的经营效果。现公司老总决定进行网吧规模的扩容, 网吧采购了多块新硬盘, 要求具备一定的数据容错与恢复能力;能针对不同用户给予不同的磁盘配额;要求在网吧内部建立一个服务器, 以提供网吧内的客户可以随时通过此服务器进行电影和游戏的下载。学生在完成该任务后, 我们邀请了业界专家、专业教师、参加技能大赛的选手一起从不同的角度来评价, 让学生得到专业的指导, 了解自己今后学习努力的方向。

4.过程性评价。

在项目过程中, 将学生的考勤记录、把学生的课堂笔记和作业、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对自己行为的认知和改进、课堂行为、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一并纳入评价范围。使学生在参与项目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得到综合评价。

5.建立职业资格认证机制。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 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目前与计算机网络课程相关专业技能证书如国际信息化认证考试、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网络管理员级认证、网络工程师证书、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网页制作操作员认证、全国软件技术水平资格考试证书等。与上述认证有关的专业课程要健全资格认证培训制度, 在师资力量, 设备使用给予优先支持, 使课程考试逐步向资格认证考试过度, 以资格证书作为课程成绩。

6.评价标准。

自评、小组评、教师评的满分各是100分, 每个学生的最后得分=自评×30%+小组评×30%+教师评×40%。

全面评价学生的专业素养, 不仅关注学业成绩, 而且关注多方面的潜能和特质的发展, 尤其是探究与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实践能力, 以及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过程、学习方法、情感体验等, 用三维目标, 进行综合评价, 以求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

参考文献

[1]高凌飚.关于过程性评价的思考.课程.教材.教法, 2004, (10) .

[2]刘尧.中国教育评价发展现状与趋势评论.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 , 2003, (5) .

[3]黄勇荣, 宋凤宁.我国现代教育评价发展态势探讨.当代教育论坛, 2005, (11) .

计算机教学评价 第5篇

浅议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 作者:席先杰

来源:《信息安全与技术》2012年第04期

【 摘 要 】 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与课程相关操作与动手能力,教学目的决定了传统总结性评价教学模式对操作与动手能力评价的不足,提出将形成性评价运用到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合为一体,促进三者协调发展。

【 关键词 】 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形成性评价

A Brief Talk on Formative Assessment in Teaching Computer Disciplines

Xi Xian-jie

(Taizhou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Computer Department ZhejiangTaizhou 318000)

【 Abstract 】 To cultivat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in operating computers is the teaching aim of computer disciplines, which determines the model of assessment.But traditional summative

assessment used in computer disciplines has some shortcomings due to its lack in assessing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So, 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formative assessment should be applied in computer disciplines.It can effectively integrate and promote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to develop coordinately: teaching knowledge, cultivating ability and improving quality.【 Keywords 】 computer disciplines;teaching;formative assessment引言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特别近几年来,国家大力发展了职业教

育,2007年,全国高职院校为1109所,浙江独立设置高职院校47所,几乎每所学校都在开设计算机应用专业,因此计算机应用专业己由20世纪90年代的热门专业变成了各校均在开设的普通专业,且随着职业教育不断深入和计算机专业的大量学生毕业进入社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虽然每年高职院校为社会提供大量的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但是现实情况是符合社会需求的计算机应用方面的技术应用性人才仍然短缺。这一现象表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脱节,高职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面临巨大的挑战,在计算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与专业课的教学相关,如何进行合理、有效达到计算机专业课程所需要的教学效果,必须对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一定的改革,当然对计算机教学来讲教学评价是很重要的一环,有很多值得研究与探讨的。本文就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如何进行形成性评价进行一些探讨。形成性评价的特点及在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意义

2.1 总结性评与形成性评价的比较

形成性评价是由斯克里文1967年在其所著《评价方法论》中提出的概念。总结性评价是以期终或者课程结束后的单独或统一一次考试的成绩来评定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能力,评价结果多以精确的分数体现。这种评价方式易使学生产生投机性,只要考试前临时抱一下佛脚,不易激发学习相应计算机专业课程的积极性,不易保持学习兴趣持久性。而且这种结果性的评定方式更助长了学生在平时学习中马马虎虎应付的思想,忽视了在大学阶断重要的学习的积累以及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能得到充分体现,更不能适应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需要。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观察、学生自评、重点点评、学生互评、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对学生在日常教学过程的学习过程、行为、态度、成果等进行的持续性评价。这是一种重过程、轻结果的评价方式。

2.2 形成性价在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意义

在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采用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计算机专业课程学习兴趣。因为进入高职学院的学生来讲,计算机专业课程水平不高,因为对计算机专业来讲,有很多是与程序打交道的,而程序设计就必须有一定的英语基础,所以会有一部分同学到真正的计算机专业课程学习上,就觉得自己不行,产生了不想学的思想。对于这种情况如果还是采用原来的总结性评价形式,一考定终生制,肯定达不到想要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而形成性评价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并加入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等方法,使学生看到只要努力就会有成绩,可以重新激起学生学习相应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兴趣。形成性评价可以增强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减少学生的学习焦虑,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自己动手与创新能力。运用形成性评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形成性评价有利于促进计算机专业学习,提高学生的计算机专业能力,达到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要求与目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中的形成性形评价

3.1 评价策略的选定

(1)多样性评价策略。针对差异巨大的学生个体,进行专业课程教学中,进行教学评价时,教师的评价标准绝对不能一概而论,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应针对不同的主体而各不相同,同时也应允许不同意见观点存在。

(2)评价策略的融合性。针对同一个问题,应用计算机技术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法,而模式化的、固定化的考试评价模式往往没有针对题目而提供各种方案融合学生的各种求解方法。学生只会在各种题库里找各种题型并努力寻找所谓的标准答案,而不会针对实际问题思考解决的办法。对于计算机专业课程而言,计算机专业课程的特点、计算机软件的丰富多样性等,可以针对给定项目任务,在准备进行评价时就应考虑相关的因素,将各种情况都融合在一起,不能强求统一,束缚个人视野和学生的创造能力,如网页设计制作,就可以用不同的软件Visual

studio、Dreamweaver、FrontPage等都行,这样不仅会拓宽学生的视野,也会增加学生的融合性。所以在评价中,对于只要能达到最终目地手段方法与技术都应允许存在。

3.2 评价过程的实施

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改进、完善教学过程。在计算机相关专业课程中开展形成性评价,评价的方式一般来讲有几点。

3.2.1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实施形成性评价的主阵地,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程度与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成效,在课堂评价中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在形成性评价中起重要作用,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单独、一对一或分组执行任务时的表现,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情感、学习策略等相关学习信息有效地利用学生平时的表现给他们正确的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对教学计划或教学目标做出相应的调整。

3.2.2学生的实训报告

针对计算机专业课程,课程的实训报告是教师课程传授知识在学生身上产生的结果的书面形式的对话,在学生撰写的实训报告上不仅要报告要记录或相应专业课程的学习情况,更要汇报学习内容和进展,并有能在报告中对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效率效果做出相应的评价,通过撰写实训报告,学生也能及时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发现自己的不足,并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出相应的调整,教师通过阅读学生的实训报告,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更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提高相应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

3.2.3学生自评与互评

学生的自评和相互评价在形成性评价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通过自我评价的阐述,以及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能提高鉴别判断、认识能力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能力,同时也能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能接受不同意见能力。如本人在进行网站导航面面设计技能训练时,先让学生对不给出学生姓名的学生作品进行讨论,对不同作品的优缺点进行讨论,然后归纳出评价一个网页的标准,本人再对学生的意见做进一步的点评和取舍,最后确定共同的评分标准。开展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能鼓励学生自学,增强责任感和培养学生间互助的精神。

3.3 形成性评价中注意事项

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质,由外化教育变成内化自觉行动。现行的高校开展的教育,仍然存在权威本位的现象,偏重认知,这就要求我们要对教育客观规律有深层次的了解,充分认识伦理道德素质、情感素质、文化

素质的有机结合,应改变传统的道德说教,结合专业课程的教学进行辅导,让学生学到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明白做人道理,即通常所说的“先做人,后做事”。结束语

经过本人计算机专业课程(.net)教学实践,发现形成评价的教学模式,充分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教与学的互动,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性,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使教学落实到实处,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以形成性评价的教学模式为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个新的方向。参考文献

[1] 席先杰.论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优化与整合[J].中国成人教育,2009(4):125-126.[2] 那茗,毕会英.论形成性评价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0(20):65.[3] 陈微.形成性评价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1(1).[4] 杨一博.大学英语课堂形成性评价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注:台州市教育规划课题;课题号(GG11076)。

计算机教学评价 第6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多元化评价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能和优势所在,教育的目的不是将所有学生作为工厂生产线上的产品一样,将其培养成整齐划一的优秀学生,而是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优势。因此,在职业学校的教学中,尤其是对于以实训为主的计算机教学而言,以传统的考试成绩评价学生不尽合理,因而建立合理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十分重要。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的观点,对于学生的考核,重点不在于检测学生学到了多少理论,而是检测学生掌握了多少运用知识的能力,这也是中职学校教学的目标定位所在。因此,在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中,学生的考核方式应该从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目标出发,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设置科学、合理的多元化教学评价机制,综合评价学生的理论学习、实践运用和创新的能力,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推动中职学校教学的改革,从而充分激发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和发挥学生的自身优势。

一、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评价方法的现状

由于起步较晚,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尚不健全,虽然近几年来也在不断地尝试改革,但是都集中在“教与学”上,而很少触及教学评价体系,职业教学的评价体系仍然沿袭普通高校的评价体系。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职业教育和普通高校的教育相差甚远,两者的培养目标不同,前者注重的是学生技能的培训,而后者则注重学生文化理论知识的培养。相比之下,职业教育的教育定位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和操作的能力,职业学校中的计算机教学更是如此。那么,传统的、只关注学生学习结果的考试评价体系则不适用于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评价,因为其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的考查,使得学生在学习中不注重过程而只注重结果,从而压制学生的学习热情,限制学生的发展空间。

二、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

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的核心理念就是要评价方式“多元化”,也就是说要以多种方式、多重方面、多种维度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评价。不仅要看到学生的共性,还要注重学生的个性,要从职业教育的教学定位出发,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更要从高职计算机教学的根本目的出发,注重学生对计算机的实践运用和操作能力的培养。具体而言,建立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合理的动态评价周期

教学是一个过程,教学评价也应该是对教学过程的一个评价,因此,教学评价也应该制订一个合理的周期,高职计算机教学也是如此。评价周期的制订应该要与教学的周期相符合,要能够反映教学过程的阶段性成果和总体成果,因此在制订评价周期时要将阶段性的评价和终期评价相结合,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要掌握学生在此周期之内的发展态势,以一种动态的,发展的观点来评价学生周期内的学习。

2.建立多样化的评价主体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潜能,单凭一家之言不足以客观地反映出教学情况。因此,教学评价不能单单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情景,适当地加入其他的评价主体。比如,学生自己、其他同学等,使得评价主体多元化,建立起一种交叉评价的评价体系,这样多方互动,可促进客观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教学效果。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教学评价的基础,因此教学评价体系中最重要的评价主体还是老师。教师在进行评价时要尽量考虑不用学生之间的特性差异,要看到不同的学生的不同潜能,因此在设置评价任务时,不能设置一些统一的、单一的任务,而是在任务中加入一些对语言文字表达、音乐或者图片等元素的综合运用。在评价的过程中,要给每一个学生同等的展示机会,让其能够对自己完成的任务进行全面系统的说明,然后再在此基础之上对其完成的任务进行评价。

学生自评也是教学评价的有效形式。通过学生自评可以使学生在评价体系中掌握一定的主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在自评的过程培养一种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的态度,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自省能力,让其在此过程中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找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主动对这些薄弱环节进行学习。

同学之间的互评也是教学评价的一种重要方式。同学之间的互评可以为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相互学习提供良好的机会,让同学们在交流和互评中增进彼此的了解,使同学之间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和相互帮助的良好氛围,以促进大家的共同进步。

3.建立多维度的评价方法

建立多维度的评价方法就是要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多方面的评价,包括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的理论知识、学习的实践知识等等。高职教育的教学定位就是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而以实训为主的计算机教学更是如此,高职计算机教学的目标不是在于教会学生多少计算机的理论知识,而是在于教会学生多少运用计算机的技能。因此,评价体系也不能只是单一的以一张试卷来评价学生学习了多少知识,还应该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进行检测,另外对于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也是必要的。具体而言,就是要求在评价的过程中要综合学生的笔试成绩、学生上机操作的技能以及平时到课的情况等多重因素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1]杨秀芳.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实施多元化评价的探究[J].读与写杂志,2009(12).

[2]孙雷,姜文波.多元智能理论在高职计算机基础课应用的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10(1).

[3]郭川军,齐景嘉,胡晓旭.多元智能理论在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09(6).

中职计算机教学中评价模式的探究 第7篇

(1) 评价力度不够, 造成教育教学活动在方向上的偏失。主要表现为: (1) 中职计算机教学活动不能对评价活动或是评价结果形成一定的重视, 不以科学、合理的评价结果为奋斗方向, 造成教学活动渐渐丢失了原有的方向。 (2) 评价活动没能对教学活动各个环节开展评价, 造成教学活动在部分阶段和环节上的不恰当, 继而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

(2) 评价系统过于单一, 缺乏科学性。当前中职计算机教学的评价活动, 一方面, 多注重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的教学态度等进行专门的评价, 且在评价的过程中, 容易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 抹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 评价手段过于单一, 多采用定时考核的古板评价方式, 不但不能够对教学活动进行科学全面的把握, 甚至会使部分学生和教师对评价活动产生厌恶感, 适得其反。此外, 评价活动与其他教学机制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 使评价活动变成了孤立的一个体系, 在实施过程中没有相关的保障, 其效果更加大打折扣。

二、评价活动对教学活动的作用

(1) 通过教学评价, 能够为教学活动指明方向。从一定意义上来讲, 好的评价结果能够证明教学活动的成效, 可以客观地反映出教学活动中的得失, 为教学工作的改进提供充足的建议。

(2) 通过教学评价, 教学工作在开展时, 能够时刻保证一定的方向, 继而将一系列的新式教学理念融入到教学过程当中, 不断规范中职计算机教学工作的开展。此外, 评价工作的开展, 能够带动更多的人或机构参与到中职计算机教学监督中去, 并且在不断的交流中科学地探求教学工作的改革方向。由此可见, 评价模式是否科学合理, 不仅关乎当前中职计算机教学活动的效果, 甚至直接影响着中职计算机教学活动的发展和改革。

三、评价模式的创新策略

(1) 引用先进理念。首先, 要注重人文主义思想在评价活动中的贯彻。即, 一方面要注重学生、班级之间客观差异性, 重视对学生的个人能力、思想状况、情感等进行把握。另一方面, 要注重对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等进行保护, 尽量采取激励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此外, 还应当考虑到学生的整体状况, 特别是学生的学习态度, 须知“细节决定成败, 态度决定细节”。其次, 要注重实践环节。中职计算机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努力塑造具备专业操作技能的专门化实用人才。因此, 不但要注重对学生的人生态度、思想觉悟等进行评价和考核, 还应当时刻关注学生的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

(2) 开展广泛的评价模式。基于当前中职计算机教学评价范围相对较窄的情况, 一方面, 不仅要对学生进行评价, 充分考虑到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关键, 对教师进行综合性评价。即, 考查教师的师德状况、思想层次、教学态度以及与学生之间是否具有良好的关系。以评价活动引导教师对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产生重视。另一方面, 除了采用专门的“主管部门评价”的办法, 还应当适当拓展评价主体的范围, 譬如, 努力建立与家长之间的联系, 开展家长评价活动;积极建立与社会的联系, 运用社会舆论的力量对教学活动提供宝贵的建议。

(3) 将评价活动与奖励机制相结合。即以评价结果为标准, 对教师进行相应的奖励, 以物质奖励为保障, 在确保评价活动合理开展的同时, 也使评价活动更具权威性、实效性。以评价结果为基本, 对学生开展一定的奖励活动,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消减学生对教学评价的抵触情绪。

总之, 评价活动可以看作是教学活动的目的和规范, 是对一段时间内的教学效果等进行的综合性判定。教学活动以评价活动为标准, 发展出一定的规律、程序、方向。人们应当积极探求评价活动与教学活动之间的关系, 努力对评价模式进行改进, 以此达成推动教学效果提高的目的。这不仅是社会人才培养趋势的必然要求, 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本职工作。

参考文献

[1]柳春.计算机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11 (5) .

计算机基础学科的教学评价有效方法 第8篇

当前计算机的基础教学侧重于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测试, 忽略了学习方面的指导, 考完试后学生无法及时找出自己学习上所存在的不足, 很难通过考试来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因此, 创建一个优秀的教学评价模式, 能够帮助学生找出、解决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已成为当前计算机基础学科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2 计算机基础学科评价的特性

2.1 综合性和整体性

教学指导的过程中要体现其整体性, 即教学内容和指导方式要协调统一。在进行教学指导时, 除了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和发展, 更要重视整体的结果, 使得每位同学都能获得在情感、认识和技能获得长足发展。综合性即实现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综合评价。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实施时重视学生对计算机基础学科理论知识掌握程度, 同时也强调对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评价, 注重综合评估。

2.2 可行性和科学性

在实施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评价的过程中, 应当考虑到其与教学实际、学生、老师及教学大纲、教学条件等不同因素相符合与否, 最终选择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的评价体系。所制定的计算机基础学科教学评价的标准应反映出客观的教学规律, 且符合高等教育的特点和规律, 从而构建出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并确保其实施的有效性。

2.3 客观性和公正性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评价的过程中, 面对同一评价对象时, 不同的评价人员选择的观察角度、及自身认知深度不尽相同, 在指标单一或者是没有制定指标体系的情况下, 必然会使评价的结果产生较大的差异。计算机基础学科教学评价在实施时, 应对教学课程质量做出客观的价值判断, 克服评价过程中的主观随意性。教师作为有感情的个体, 在面对不同的学生时, 也容易受到一些个人情感因素影响, 因此在进行教师评价环节时, 教师应做出公正的评价, 避免个人偏见。

2.4 创新性和开放性

在计算机基础学科教学评价的过程中, 要着重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不断引导学生意识、思维和实践上的创新, 并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我, 追求自我, 拥有独特个性。同样, 也要尊重个体差异, 适当调整教学计划和进度, 减少对学生的控制、约束, 给学生一个充分、开放的教学氛围, 从而为教学评价活动的开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3 计算机基础学科教学评价的有效方法

3.1 加强学生在教学评价中的主体性

教学评价的实施离不开学生的参与, 在课堂教学中, 应当体现学生主体的角色, 并以此展开教学内容。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到教学评价活动中, 进行自我评价, 能不断发现并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 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在自我评价中学习目标明确、个性得以发展, 也形成一定的成就感, 逐渐由原先的评价客体转变为评价主体, 从而提高了其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加强了学生评价的能力。教师评价在教学评价中提供给学生知识建构的一种引导;而学生之间的互评则推动了互相之间的交流、协商和评价, 最终实现自我反馈, 达到良好的效果。

3.2 制定考核量化法

利用考核量化的方法解决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理论部分和实验部分。其中, 理论部分可采用系统分析、图表运用、统计学生不同分数段等方法, 积极帮助学生和老师一起了解自身的学习状况, 从而制定出下一步的学习方向。实验部分学生可在所建立起的模拟实验环境中, 根据实验的要求、目的完成相关的测试, 让系统自动对学生的测试情况给出公正评价, 并将学生们尚未掌握以及有所失误的步骤重新演示一遍, 使学生所欠缺的问题和知识点在系统自动演示的过程中能得到具体改进和补充, 从而让学生能及时全面地获得并掌握系统反馈的信息。

3.3 建立试题库

教学评价的顺利开展需要建立一个可靠、科学、行之有效的试题库。学校可以教材和教学大纲为准则, 根据历年教学过程中的理论和实验考试情况, 再结合学校自身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 建立一个类型多样、重点突出、分布合理并且覆盖面较广的试题库, 从而可以科学、合理地考查学生各个方面的知识。与此同时, 可按照知识点的难易进行组合分类, 确保试题的难易适中, 使其教学评价的开展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水平, 从而得到一个更具真实性、普遍性的评价效果。

3.4 实施电子档案管理

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相应的电子档案。电子档案的运用可以观察了解学生在不同阶段的成长和表现, 让学生既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看清自己的不足之处, 又能看到自身的每一次进步, 有利于学生自信心和学习趣味的提高, 更方便老师对学生做出正确的评价。

另外, 教学档案的电子化、网络化使得高校在对学生进行便捷管理的同时, 也实现了资源的整合和共享。通过对快捷方便、内容丰富的网络资源的共享, 学生建立个人的网站、下载所需资料、各自发表问题共同讨论等, 主动参与、主动学习、并积极参与教师对教学课程的评价, 实现了对所学理论的认知度。在此基础上, 老师要对学生各自不同的情况进行观察总结和综合和综合评估, 最终以所得到的反馈信息进行对学生的实践教学。

3.5 课堂作品展示

自我作品展示, 是指学生将作品在课堂之上直接展示并加以自我解说, 汇报完成作业的情况。在平时的教学课堂上, 老师可能会从所收集的作品当中精挑一部分优秀的作品加以讲解, 但每个学生其实都具有很强的独特性, 因此尽可能不要忽视掉学生们在自己作品中想要表达的创意和想法。在教学评价过程中, 适当把作品评价的机会让给学生自己, 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会使得教学评价的过程变得更加有意义。

3.6 提倡网络教学评价

目前, 网络评价系统广泛运用于教学评价体系的电子产品评价中。网络教学评价系统通过网络实现对电子产品的展示和评价, 使得量性、定性的评价很好的结合, 形成评价标准的多样性。也将学生互评、自我评价、小组和老师评价很好地相结合, 让教学评价得以多元化发展。

4 计算机基础学科教学评价有效方法的意义

从评价的过程上看, 计算机基础学科教学评价体系通过建立学生档案表, 详细记录每个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和所掌握知识的变化情况, 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计算机学科的教学当中, 根据学生各自的成长档案记录与教学评价体系的相关量规结合的方法, 能够实现以上的评价方式, 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从评价的结果上看, 计算机基础学科教学评价的有效方法能够全面掌握学生过程评价、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以便能够对其进行及时的处理, 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最终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

5 结束语

在计算机基础学科教学中, 教学评价体系是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通过不断改进、完善教学评价的有效方法, 建立出一套完整、健全、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不仅能够帮助老师获取反馈信息后, 进行教学方案改进、加强教学管理、保证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改变学习方式、调节作息时间、提高学习质量。最终达到计算机基础学科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并深入理解运用于其他学科之中, 加强学生综合要素的培养的教学目标, 真正实现教学评价在教学中的意义。

摘要:教学评价是衡量和判断教师课堂教学是否与教学目标相符合的根据, 是教师改进教学方式的理论依据。计算机基础的学科相较于其他学科, 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该文针对计算机基础学科教学评价在实施过程中应当遵循的特性进行分析, 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教学评价有效方法。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评价,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罗艳红.刍议计算机基础学科的教学评价有效方法[J].教师, 2013, 11 (5) :91.

[2]李敏.计算机基础和教学评价体系[J].科技与企业, 2011, 12 (7) :147.

基于粗糙集的计算机教学评价研究 第9篇

粗糙集理论是波兰数学家Z.Pawlak于1982年提出的一种数据分析理论[2]。粗糙集理论是一种刻划不完整性和不确定性的数学工具,能有效地分析不精确、不一致、不完整等各种不完备的信息,从而对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和正确推理,从中发现隐含的知识,揭示潜在的规律。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的教学绩效相关课题在国内已有初步研究[3,4],就是将数据挖掘运用于教学评价之中,可以提高教学评价技术水平,提高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公正性,使之更好地为教学服务[5]。本文利用粗糙集理论对计算机专业学生对于一门课程教学中学生兴趣与教师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通过对学生感受教师,实训环境,开发团队,实训项目各因素部分的重要性分析,为今后计算机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1 计算机项目教学特点

传统计算机课程教学方式多采用多媒体教室教学与上机实践交替进行,一般是先理论后实践,实践和理论是在两个不同的空间和时间完成的。所以学生的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等能力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6]。高职计算机项目教学模式具有如下教学特征:在教学内容上,多为结构较复杂的综合性问题,与职业实践或企业日常事务有关,可以促进跨学科的学习与综合。在组织形式上,学生自主组织学习过程,学习多以小组进行,留给学生充足的尝试新的行为方式的实践空间。在教学方式上,一般是使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强调合作与交流。

2 基于粗糙集的教学评价研究

粗糙集能有效地处理下列问题:不确定或不精确知识的表达;经验学习并从经验中获取知识;不一致信息的分析;根据不确定,不完整的知识进行推理;在保留信息的前提下进行数据化简[1]。本文采用粗糙集进行知识约简,最终获得课程整体评价的主要规则。

一般的,建立一个基于粗糙集的知识发现模型需要经过以下步骤:1)明确系统目标,建立相关数据集(决策表);2)数据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转换、离散化、数据约简等;3)产生分类规则,进行规则的选择和过滤;4)模型评价。本文通过以下步骤进行数据分析:

2.1 构建决策表

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是教师、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教学评价也必须以这四个基本要素为评价,因为粗糙集只能处理离散化的数据,根据这个要求,本文设计以下调查问卷(表1)来获取样本数据,其中所有属性的取值均为为“优”,“合格”,“差”三种。

对计算机大二必修专业课程进行问卷调查,一共得到50份样本数据。由样本数据构建的决策表中,条件属性定义为属性(1-9),决策属性定义为属性(10),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2.2 约简

决策表的约简包括属性约简与值约简,通过属性约简来删除对决策结果不产生影响的条件属性,以此来达到约简的目的。约简后的决策表具有较少的条件属性但保留约简前的功能。挪威科技大学开发的粗糙集软件Rosetta(图1)是基于粗糙集理论框架的表格逻辑数据工具。它提供了多种数据预处理功能,如决策表补齐、决策表离散化等及其算法,同时提供了粗糙集中常见的约简和规则的获取算法,支持从数据预处理到预测和分析规则的全过程。

本文利用Rosetta对决策表属性进行约简,以提取对课程整体评价有重要贡献的属性。计算得到所有的属性约简为:{2,5,7},{2,5,9},{4,5,6,7},{2,3,5,6},{2,5,8},{1,2,3,5},{2,5,10}...。由于约简的数量过大,进一步分析比较困难。因此,需要选择属性的一个子集进行分析,本文利用所有约简后属性出现的频数来选择最具代表性的属性。属性2,5,7在约简数据中出现的频数最高。最终,下面的一组属性被选定:属性2-老师对课程内容精心准备并解释详尽;属性5-课程项目主题明确,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和喜爱这门课;属性7-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讲授和操作交互进行,时间搭配合理。

3 规则提取

利用约简后的决策表(只选择三个属性:属性2,属性5,属性7),使用Rosetta规则获取算法得到规则集,表3列出了所有可信度不小于0.5的规则:

4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对一门计算机课程的整体评价,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为:1,老师对课程内容精心准备并解释详尽;2,课程项目主题明确,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和喜爱这门课;3,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讲授和操作交互进行,时间搭配合理。

从粗糙集约简中得到核为:“课程项目主题明确,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和喜爱这门课”。它是所有属性约简的交集。从表3中也可以看到当课程项目主题不明确,不能让学生喜爱这门课时,学生肯定对课程评价不高。因此,必须加倍重视课程项目选取,同时精心准备每一堂课,保护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通过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对学生感受教师,实训环境,开发团队,实训项目各因素部分的重要性和相关性进行分析,将基于粗糙集的数据挖掘技术运用于教学评价之中,从而提高教学评价技术水平,提高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公正性,使之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提高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高职,粗糙集,数据挖掘,计算机教学

参考文献

[1]周庆敏,殷晨波.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整体优化方法[J].理工高教研究,2006(2).

[2]Pawlak.Zdzisalaw.Rough Set Approach to Knowledge—based Decision Support[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97,99(1):48 57.

[3]付海艳,符谋松,张诚一.粗糙集理论在高校教学质量评价分析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7(36).

[4]李艳灵,李刚.基于蚁群算法和粗糙集的信息融合教学评价[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4).

[5]岳丹丹.粗糙集理论在教学效果评价中的应用[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9).

评价在计算机微课教学的作用 第10篇

关键词:评价教学,计算机微课教学,教学作用分析,研究解读

无论是现代教学模式还是传统教学策略中都强调教学评价的作用, 作为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一环, 教学评价在调节教学秩序、控制教学方向及保证教学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计算机微课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更应该重视评价在其中的显著作用, 积极做好分析解读, 以期发挥评价教学的优势, 更好地推动计算机微课教学。

一、客观分析教学成效, 科学评价教学成果

评价计算机微课教学开展效果离不开对教师教学水平及学生掌握程度的双向分析, 而学生的掌握程度又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任务的明确及教学难度等多方面挂钩, 而这些都需要通过教学评价进行有效获取。对于计算机微课教学来说, 与传统计算机课堂教学不同, 其知识讲解比较集中, 课堂知识比较浓缩, 视频比较短小精悍, 这些特点使得其教学效果的检验相较于普通课程教学效果检验更为重要。计算机微课教学的特点突出一个“微”, 但是“微”却“全”, 包括课堂教学的所有因素: 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课堂互动、视频展示及任务布置等, 是对普通课堂知识的高度凝练, 对这些教学因素进行评价分析, 可以发现教师教学中的不足及学生掌握薄弱点, 使得后期的微课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二、进行教学信息反馈, 形成良好的教学激励

在计算机微课教学中开展教学评价可以方便教师评判自己的教学, 同时更好地指导学生的下一步学习。计算机微课教学教学时间短, 教学一般重点难点突出, 通过教学评价学生发现自己的掌握情况, 形成一定的心理暗示。如果教学评价显示学生对微课教学的基本内容都熟练掌握, 可以形成良性的心理暗示帮助学生获取学习信心, 激发学生计算机微课教学的兴趣与积极性, 在调动学生计算机学习兴趣的基础上, 计算机微课教学更好开展, 从而两者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如果教学评价显示学生对计算机微课教学内容掌握不甚理想, 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 从而明确自己的学习情况, 在日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 争取向优秀的学生看齐, 整个班级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促进计算机微课教学深入开展。

三、形成一定的教学导向, 积极引导课堂教学

教学评价除了反馈教学信息及分析教学成果外, 对于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计算机微课教学的正常开展离不开积极的课堂教学引导, 而积极的课堂教学引导得益于教学评价。教学评价针对计算机微课教学具体教学实际可以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调动班级的学习积极性, 使得计算机微课教学向着预期的方向发展, 从而达到更好的预期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向及学习重点, 甚至是学习时间上的安排都与教学评价息息相关, 此外教师层面的教学安排、教学重难点的划分也离不开教学评价的引导。教学评价主要从计算机微课实际教学与教学大纲需求进行匹配分析, 注重积极、良性教学方向的引导, 纠正计算机微课教学中出现的教学偏离。

四、正确分配教学时间, 有效调控教学进程

计算机微课教学这一独特的教学模式对于教学时间与教学进程要求更为严格, 而要想实现计算机微课教学中正确的教学时间分配与教学进程调控就需要教学评价发挥作用。这是教学评价多种功能与作用的综合性体现, 通过对教学效果验证及教学难点诊断, 综合多种反馈信息进行细微调整从而在教学方向、教学目标、教学进度及教学时间安排等方面获取科学认识, 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 实现对计算机微课教学课堂进程的有效调控, 从而制定计算机微课教学的最优方案。从教学评价的角度来说, 正确的教学策略调整与教学进程控制是教学目标有序实现的前提需求, 是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

五、促进课堂教学的延伸, 调动课外学习兴趣

计算机微课教学作为知识片断, 缩减教学知识, 突出教学难点, 使得学生在短时间内对与复杂的计算机知识进行融会贯通, 熟练掌握, 而借助课堂教学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有了明确的认识, 可以在时间比较充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知识的学习。是对课堂学习的有效补充, 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探索能力与创新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借助课堂评价, 学生了解到自身的学习掌握情况, 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自己感兴趣的模块进行延伸学习, 对于教学是补充, 对于其自身发展也具有促进作用, 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计算机学习, 在兴趣调动的前提下, 学生对复杂计算机知识的掌握更加容易。

结束语: 计算机微课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独特的教学方式是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有效尝试, 在计算机微课教学中引入积极的教学评价可以帮助教师发现自己的教学失误与不足,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更好地引导计算机微课教学, 使得计算机微课教学更加成熟。在计算机微课教学中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形成一定的心理暗示, 调动学生计算机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他们创新与探究的能力, 从而更好地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 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从宏观与微观层面来看, 在计算机微课教学中做好教学评价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王荣芝, 于世华.“并查集算法”微课教学设计——以ACM/ICPC竞赛培训为例[J].计算机教育.2015 (04)

[2]梁乐明, 曹俏俏, 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 (01)

[3]张小军.教学评价:教师成长与教学发展的催化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 (24)

计算机教学评价 第11篇

关键词: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多元智能;评价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计算机软件的更新换代的速度也随着加大,对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评价也有必要进行一定的改进。由于职业学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性比较强,所开设的课程的实践性也比较强,这是与办学宗旨和目标相适应的,但是在教学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在高新技术的支持下,将多元智能评价运用打破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中,指导教师的计算机教学,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一、多元智能评价概述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发展学家加纳德提出的,并在20世纪90年代被引入我国。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在某种特定的社会或文化环境下,智能是人们解决问题必备的能力,而且每个人的智力结构都具有极大的差异,这种能力不是单一的而是一种综合能力,但是却以相对独立的方式存在。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在国际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最后成功得到了应用,也证明了它理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多元智能理论传入我国后,受到了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多元智能理论被应用在职业计算机教学中,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教师通过多元智能理论组织、设计教学,也运用这种理论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评价,提高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和空间的逻辑推理能力,更好地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其综合发展。

二、多元智能评价在职业学校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1.帮助教师建立多元智能的教学计划

多元智能理论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学生智力特点建立多元的教学计划,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教师的教学计划应该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等方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进行吸取和学习。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项目内容,使学生的多方面智能都得到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促使教师树立正确的评价观

教师的教育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教学行为,因此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对学生恰当的评价方式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效率。而教师的教学实践和教学行为对学生的行为有极大的影响,他们能敏锐地察觉到教师的态度并做出相应的反应。多元智能理论和依靠此理论建立起来的评价方式有利于教师树立正确的评价观,消除对一些学生的偏见和不准确的认识,充分尊重每个学生,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有利于学生形成自立自尊的性格。

3.有利于学生建立发展的智能观

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到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并不代表他们就是坏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异并不能作为评判学生好坏的标准。而且,本来每个学生的长处和天赋都不同,这是智力组合不同而导致的差异。不同的智力组合,学生则会表现出不同的智力特点。因此,教师要多多关注学生,明确他们各自的优势,根据他们不同的智力特点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在多元智能理论之下,教师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偏向,发掘学生潜力。

三、实现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多元智能评价的有效方法

1.因材施教,优缺互补

由于深受我国教育体制的影响,我国很多职业学校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常采用满堂灌的方式,在课下就是要求学生做大量的习题,实行”题海”战术,这种教学方式虽然你能在短时间内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因此,严格遵守多元智能理论的要求,在遵守教学规律的前提下根据学生自身智力特点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特点展开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2.精心设计教学,激发学生智能

教师在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通常会通过使用实例来帮助阐释复杂的概念和原理,降低其难度,帮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实际生活中,不仅能增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加深印象。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需求从实例材料中进行信息的提取,满足不同学生智能的发展。但是,举例所使用的实例必须要保证其科学性和合理性,并尽量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或是发生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案例。用精心设计的教学和良好的教学环境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各种智能。

3.团结协作,提高人际关系智能

人际关系智能是人们参与社会活动必须要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因此对学生这项技能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有意识地来加强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人际智能。教师可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性格特点等对学生进行分组,并经常进行小组作业,以此来促进小组的交流和团结协作,增强学生的人际智能,为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4.运用多元化教学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下,每个人的优势智能都存在着差异,并且其发展方向也各不相同。造成人们这种差异的原因除了先天因素外,还受到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环境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这种不同也决定了人们面对同一问题具有不同的思维。因此,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多元的,能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不同兴趣爱好等发面的综合发展。而且,运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法,能够发掘学生不同方面的潜力,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四、结语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中有很多积极的内容可供当今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借鉴,因此教师要坚持多元智能理论,并将其真正运用到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不同学生的优势和特点,并根据学生不同特点展开教学,立足学生,因材施教,真正推动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要积极运用多元智能评价,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精心设计教学,将教学内容通过多元的方式呈现出来,满足不同阶段和程度的学生的需要,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实践能力的计算机人才,推动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一帆.多元智能评价[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2,02:58.

[2]蒋勇.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设计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1:69-71.

计算机教学评价 第12篇

1 项目的选取

以实践应用为导向, 将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选取实践中最常用的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方法, 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虚拟组合库设计、药效团建模、定量构效关系、大分子结构预测与分子对接这五个方面。将项目教学内容整合为以下四个项目:心脏毒性药物数据库构建、HERG抑制剂定量关系模型的构建、HMG-Co A还原酶抑制剂三维药效团的构建、秋水仙碱位点抑制剂的结构特征分析。

2 对教师的评价

项目教学过程中, “教”与“学”是最重要的两个方面。教师作为项目的设计者、指导者, 要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情境进行设计, 组织并引导教学。通过对教师的评价, 可以激励教师工作热情, 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不断完善。

2.1 学生评价

在项目教学完成后, 学生在专业能力上的收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项目的合理设计、组织与引导。所以, 学生既是教学的主体, 也是评价的关键。学生可从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知识点的讲解、项目内容的设计、问题解决的能力等方面分别做出评价。在综合评价对教学效果是否满意的同时, 还可以总结项目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缺点, 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2.2 教学督导组评价

督导组成员均是学校的资深教授和同行专家, 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从项目内容的科学性、重点的突出性、讲解的透彻性、案例设计的合理性、项目的实施及效果给予监督、指导和评价。同时对教师教学方法的运用, 启发式教学、师生互动、双语教学、教学辅助手段等方面予以评价。

3 对学生的评价

3.1 教学性评价

在开展项目教学活动之前, 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心理状态等方面进行预判。应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准备状况, 从而判断他们是否具备开展当前项目研究实践的条件, 为实现因材施教提供依据。除了学习风格评价在学期初实施外, 其他教学性评价也要在必要的时候进行, 这样项目开展时, 将学生置于相对适宜的教学环境中, 满足了学生在起点和学习风格上的差异性需求, 有助于合理设立和调整教学的阶段性目标。

3.2 过程性考核

过程性考核的目的是为了督促学生积极参与并完成一定的项目角色与任务,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密切关注每个项目小组成员的真实表现, 记录所有学生的出勤、课堂纪律、资料收集、任务完成情况等信息, 同时要有针对性地对部分学生进行提问和辅导。过程性考核增加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 活跃了课堂气氛, 促进了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和谐关系形成。因此, 我们将过程性考核信息纳入综合考评成绩之中, 所占比重为30%。

3.3 终结性考评

终结性考评主要是指在项目结束后, 对项目成果进行展示, 同时项目组间相互交流与学习, 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又加深了学生对科学问题的理解。在项目展示的过程中, 应根据每个项目组的完成情况, 给出相应的成绩。成绩由教师评价 (50%) 、组内互评 (20%) 、组间互评 (30%) 三部分构成。教师和项目组代表从问题分析、方法设计和结果分析等方面量化评价项目的完成情况, 而组内成员对各自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无记名互评, 包括学习态度、工作完成度、项目参与情况与贡献等方面。组间互评, 可以使小组间相互交流, 相互学习, 认识不足, 在学习他人长处的同时, 对基本理论进行了再学习, 提升学习效果。

3.4 综合考评成绩

综合考评成绩是本课程学生的最终成绩, 由过程性考核成绩、项目展示成绩、上机考试成绩三部分构成, 各部分比重为30%、30%、40%。

4 结论

这种考评方式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鼓励教师将专业理论与科研实践结合, 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全新的综合考评方式也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助于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摘要:项目教学是国内外工科教学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是项目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 对教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研究结合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课程的教学要求, 对项目教学的评价体系从教和学两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项目教学,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评价

参考文献

[1]刘景福, 钟志贤.基于项目的学习 (PBL) 模式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 2002, 29 (11) :18-22.

[2]蒋述东.项目教学的特征及其适应性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12, (18) :149-150.

[3]王丽梅.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设计[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8, 11 (3) :25-29.

[4]毕菁华.建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实践性探索[J].北京大学学报, 2007, 5 (S2) :292-296.

上一篇:医疗物联网下一篇:外来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