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干燥综合征

2024-06-29

原发干燥综合征(精选10篇)

原发干燥综合征 第1篇

1 临床资料

病例1:患者, 女, 40岁。主因:发作性四肢无力3年, 加重1个月于2010年2月入院。患者于2007年起出现发作性四肢无力, 曾就诊于我院神经内科, 诊断为低钾血症, 给予补钾治疗后好转, 之后上述症状多次发作, 每于补钾治疗后好转。2010年2月, 上述症状再次发作伴关节痛入我科。查体:猖獗齿, 双侧腮腺肿大, 心肺腹正常, 双下肢肌力1~2级, 肌张力不高。化验:血钾2.0 mmol/L, 血氯120 mmol/L, 血酸碱度降低7.22, 尿酸碱度升高7.5, 抗SSA阳性, 抗SSB阳性, 抗核抗体1∶100 (均质型) , 类风湿因子240 IN/m L, 唇腺活检示灶性淋巴细胞浸润。入院后诊断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低钾血症, Ⅰ型肾小管酸中毒。给予补充氯化钾纠正低钾, 枸橼酸合剂治疗肾小管酸中毒, 肌无力才得到纠正, 同时运用激素醋酸泼尼松30 mg/d以及环磷酰胺治疗, 1年来随诊肌无力未再复发。

病例2:患者, 女, 32岁。主因反复双下肢瘀点、瘀斑1年于2010年4月入院, 伴全身关节痛。查体:心肺腹正常, 双下肢瘀点瘀斑。化验血常规:白细胞4.7×109/L, 血红蛋白150 g/L, 血小板20×109/L.患者曾多次在我院门诊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给予口服激素醋酸泼尼松治疗后, 血小板均可恢复正常, 但停药后易复发。化验抗SSA阳性, 抗SSB阳性, 抗核性抗体阳性, 唾液流率基础0, 刺激后0.3, 滤纸试验左3 mm, 右4 mm, 唇腺活检示灶性淋巴细胞浸润。诊断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给予口服醋酸泼尼松、来氟米特、硫唑嘌呤治疗2个月后瘀点、瘀斑消退, 血小板恢复正常, 给予免疫抑制剂维持, 上述症状未再复发。

病例3:患者, 男, 48岁。主因反复咳嗽、咳痰, 呼吸困难3个月于2010年3月入院, 伴口干, 多关节一过性疼痛。查体:猖獗齿, 双侧腮腺肿大, 双肺可闻及浅表、密集、不连续的Werlco啰音, 心腹正常。化验:白细胞2.8×109/L, 血红蛋白92 g/L, 血小板73×109/L, 红细胞沉降率90 mm/1 h, 抗SSA阳性, 抗SSB阳性, 抗核抗体阳性, 唇腺活检示淋巴细胞灶性浸润。诊断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肺间质纤维化。给予口服醋酸泼尼松、来氟米特、环磷酰胺治疗后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控制, 随访1年, 未再复发。

病例4:患者, 女, 35岁。主因腹泻2年于2011年2月入院。每日腹泻2~3次, 为水样便, 无脓血便及里急后重, 亦无发热, 曾多次在街道卫生所口服消炎药治疗, 病情无改善。入院后行胃肠镜检查, 均提示未见异常。多次行便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均为阴性, 化验甲状腺功能系列正常。化验血常规白细胞2.5×109/L, 血红蛋白122 g/L, 血小板473×109/L, 红细胞沉降率50 mm/1 h, 抗SSA阳性、抗SSB阳性, 抗核抗体阳性, 唇腺活检示淋巴细胞灶性浸润。诊断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给予口服醋酸泼尼松、来氟米特及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治疗1个月后, 腹泻控制, 白细胞上升为4.8×109/L, 红细胞沉降率下降为12 mm/1 h.每月随访1次, 病情平稳。

2 讨论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其实在我国比较常见, 国内1993年流行病学调查干燥综合征患病率为0.33%~0.77%, 抗SSA、抗SSB抗体阳性率为0.3%, 说明其在我国的患病率高于类风湿关节炎 (0.3%~0.4%) , 因此它在自身免疫性风湿病中位居榜首[1]。干燥综合征是以外分泌腺高度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的自身免疫病, 同时可累及诸多器官, 造成复杂多变的临床表现, 涉及临床多个学科, 包括内科的免疫、呼吸、循环、泌尿、消化、神经、内分泌等多个专业及眼科、口腔科、病理科等。同时干燥综合征又是一种独立的全身性疾病, 腺体病变可导致多器官损害, 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可出现下列表现: (1) 肾损害。常见受累部位是远肾小管, 临床表现有症状型或亚临床型肾小管酸中毒。肾小管酸中毒的并发症有:周期性低血钾性瘫痪。病例1就是例证。 (2) 皮肤干燥、瘙痒。常见的皮疹是紫癜, 也有荨麻疹样皮疹, 可表现为多形性、结节性红斑, 部分患者出现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 少部分患者有淋巴结肿大, 因而常被误诊为血液系统疾病。病例2就是例证。 (3) 肺。少部分患者有干咳, 但不发生反复肺部感染。肺功能检查常显示功能下降, 但多无临床症状。病例3就是出现肺纤维化的表现。 (4) 消化系统。a) 小肠吸收不良;b) 萎缩性胃炎;c) 胰腺外分泌功能低下;d) 肝肿大, 血清转氨酶升高。病例4出现小肠吸收不良。除上述表现外, 干燥综合征还可表现为: (1) 口干。口干思饮, 严重者进干食困难。由于唾液少而冲洗作用减低, 易发生龋齿,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大部分有龋齿。 (2) 眼干。有眼磨擦异物感或无泪。而这两点常因医患双方认识不足不被重视。 (3) 关节与肌肉。大部分患者会出现关节痛, 甚至发生关节炎, 但破坏性关节炎少见, 这点区别于类风湿关节炎。 (4) 神经系统。因不同部位的血管炎而构成中枢神经系统不同水平的损害, 症状多种多样, 因而常被误诊为神经系统疾病。

在临床诊治中, 通常因为没有认真询问病史, 如不规则发热、皮疹、关节痛、肌痛、贫血、出血、白细胞减少、肝肾功能异常等腺体外表现, 并且忽视口干、眼干等症状而造成误诊。临床医师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 对有多系统受累的患者以及有上述表现的患者, 应想到本病的可能。如病例1, 临床上对于不明原因的低钾性瘫痪, 除考虑到周期性瘫痪及甲亢等疾病引起外, 应想到本病的可能性。并通过详细询问相关病史, 行免疫学检查, 即可作出原发干燥综合征的诊断, 这也是早期诊断改善预后的关键[1]。病例2中出现反复血小板减少, 伴关节痛, 常规治疗不见效, 应及早进行自身抗体的监测, 不应仅仅满足于一种疾病的诊断而造成漏诊、误诊。病例3肺间质纤维化, 出现猖獗齿, 腮腺肿大, 而腮腺肿大代表了唾液腺功能严重受损, 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诊断有高度特异性。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所致的呼吸系统病变中, 临床上常表现为支气管肺炎或间质性肺炎。而干燥综合征所致肺部病变应用抗生素无效, 且干燥综合征肺间质纤维化改变多为自下而上、由后向前渐进性发展, 结合自身抗体检测可以鉴别。病例4则以反复腹泻为主要临床特征, 化验白细胞减少, 红细胞沉降率快, 才想到免疫性疾病, 从而得到正确诊治。总之, 造成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误诊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1) 绝大多数患者对干燥综合征认识几乎为零。由于风湿脑中, 风湿科等于关节疼痛科, 因而只有关节痛时, 才到风湿科就医;而对于存在多年的口干和 (或) 眼干并未引起重视, 因而不去就医, 直到发生了干燥综合征的重要脏器损害才去就诊, 此时如果没有关节痛, 仍会在相关科室辗转, 因而得不到及时、有效、规范的诊治。 (2) 许多非风湿免疫专业的临床医生对风湿免疫病的认识也存在欠缺, 尤其是在基层医院。即使遇到多系统损害的疾病也未及时做相关免疫学检查, 而是仅限于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 造成此类疾病长期延误诊治。因此建议临床医生在遇到下列情况应考虑干燥综合征可能, 并及早进行相关免疫学检查, 以期早诊断、早治疗、减少误诊:a) 有3个月以上的口干、眼干病史;b) 有慢性关节痛, 但无关节变形;c) 长期咳嗽、咳痰, 但抗生素治疗乏效者且部分有肺间质纤维化;d) 不明原因的乏力、球蛋白升高者;e) 不明原因的发热、球蛋白升高者;f) 双侧腮腺反复肿大者;g) 不明原因的皮肤病变;h) 同时存在多系统损害的疾病。基于以上正确认识, 是防止漏诊、误诊, 提高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诊疗水平的关键。

参考文献

姐妹同患原发性干燥综合征2例报告 第2篇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家族性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较常见的风湿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唾液腺及泪腺,它的遗传易感性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之间存在相关性。表现为眼干、口干、疲乏和肌肉骨骼疼痛,临床上经常被误诊为停经、药物不良反应、过敏、类风湿关节炎、狼疮、纤维肌痛症、多发性硬化及慢性疲劳综合征。本文报告2例同胞姐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并对该病的遗传学易感性进行探讨。

1 病案举例

病例1,女,60岁。以反复口干、眼干伴头晕1年余为主诉于2010年3月入院。入院前1年余开始经常出现口舌干燥,需频繁饮水,进食固体食物需要开水送服,否则难以下咽。伴有眼干、眼睛异物感、眼泪减少,经常出现头晕、疲乏,体质量逐渐减轻。入院前半年,患者因左侧肢体麻痹无力,就诊某院,诊断为右侧桥小脑区占位,考虑听神经瘤。考虑右侧听神经瘤可以损伤同侧皮质脊髓束(或锥体束,支配对侧肢体运动)和脊髓丘脑束(传导对侧痛温觉)引起对侧麻痹无力,该院给予伽马刀治疗,处理后患者仍感左侧肢体麻痹乏力。入院前2个月,患者出现右侧口角歪斜及右侧眼睑闭眼不全,漱口时水自右侧口角流出,进食时食物常滞留于右侧齿颊部,发音含糊,伴有右侧乳突区闷痛。入院时体格检查示左侧腮腺肿大,左上肢肌肉萎缩,右侧鼻唇沟稍浅。入院后查血常规:白细胞6.08×109·L-1,中性粒细胞比率62.20%,血红蛋白100 g·L-1;CRP正常,红细胞沉降率

105 mm·h-1。生化:白蛋白32 g·L-1,球蛋白52 g·L-1;

血清IgG 31.3 g·L-1,IgA 9.1 g·L-1,类风湿因子79.2 IU·mL-1,ANA阳性,抗SSA抗体、抗SSB抗体阳性。心脏+颈部血管+腮腺彩超示双腮腺区低回声结节,唾液流率0.5 mL·(15 min)-1。

唇腺活检示腺体组织中见有2个淋巴细胞聚集的浸润灶。入院后诊断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右侧桥小脑区听神经瘤、周围性面瘫。经环磷酰胺等治疗后,患者口干、眼干等症状有好转。2012年9月14日患者再次因口干、眼干入院。查体没有发现新的体征。血常规:白细胞4.49×109·L-1,中性粒细胞比率74.41%,血红蛋白118 g·L-1,血小板232×109·L-1,

白蛋白37 g·L-1,球蛋白52 g·L-1,IgG 31.5 g·L-1,

IgA 9.4 g·L-1;类风湿因子397.1 U·mL-1。尿常规:尿糖

(+),余正常。红细胞沉降率75 mm·h-1,CRP正常,粪常规及粪OB正常,血清CA 12 577.1 U·mL-1,

AFP、CEA、CA 199正常,抗SSA抗体、抗Ro-52抗体、抗SSB抗体阳性。胸部X线片示心肺未见异常。腹部B超: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后给予醋酸泼尼松,制酸护胃、营养神经及对症处理等,症状缓解。

病例2,女,58岁,系病例1之胞妹。以反复口干、眼干10年为主诉于2011年入院。入院前10年,口干、眼干,伴进食固体食物时需伴水送下,时有双眼结膜炎,反复双眼磨砂感,时伴全身乏力。于当地私人诊所就诊,治疗方案不详,自觉症状可稍好转。7年前开始上述症状逐渐加剧,伴右侧腮腺肿,触痛。既往史:30余年前因甲亢于外院行手术治疗。入院查体面颊部未见蝶形红斑。右侧腮腺肿大,触痛。双下肢可见散在暗褐色皮疹。入院后查血常规白细胞5.35×109·L-1,中性粒细胞比率71.04%,血红蛋白109 g·L-1,血小板246×109·L-1。生化检查白蛋白33 g·L-1,球蛋白51 g·L-1;类风湿因子22.3 IU·mL-1,ASO正常,补体C3、C4均正常,超敏CRP 5 mg·L-1,常规CRP 12.7 mg·L-1;红细胞沉降率104 mm·h-1;

ANA阳性;抗SSA抗体阳性,抗SSB抗体阳性,抗Ro-52抗体阳性,抗Sm抗体、Scl-70均阴性,抗CCP抗体阴性,ANCA阴性,HLA-B27阴性;甲状腺功能正常;双眼滤纸试验阳性。腮腺彩超示双侧腮腺回声不均匀;唾液流率0.5 mL·(15 min)-1。

唇腺活检示腺体组织中见有3个淋巴细胞聚集的浸润灶。诊断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经醋酸泼尼松、硫酸羟氯喹等药物治疗后,腮腺肿物消失,出院后继续口服醋酸泼尼松、硫酸羟氯喹等药物,病情好转。

2 讨 论

本文2例按照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诊断分类标准,诊断成立。干燥综合征的发病机制目前主流学说为“双重打击学说”,即遗传易感性基础上受到特定病毒的感染[1]。这对姐妹同患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而生长发育过程中经历了相似的病毒感染导致发病。女性、一级亲属罹患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妊娠史都已被确认为干燥综合征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2]。遗传易感性受到人类白细胞抗原的影响[3]。DQA1*05:01、DQB1*02:01及DRB1*03:01等位基因是已知的危险因素,而DQA1*02:01、DQA1*03:01 和DQB1*05:01 等位基因则是该病的保护性因素[4]。等位基因及其特异性与特定种族的相关性也得到了确认[1]。HLA-DQ2和HLA-B8主要见于白种人患者,而 HLA-DR5与希腊人及以色列人的患病相关。目前正在进行多个全基因组相关性研究,有望确定主要的风险基因位点[5]。

3 参考文献

[1]Jonsson R,Vogelsang P,Volchenkov R,et al.The complexity of sj?gren's syndrome:novel aspects on pathogenesis[J].Immunol Lett,2011,141(1):1-9.

[2]Priori R,Medda E,Conti F,et al.Risk factors for sj?gren's syndrome:a case-control study[J].Clin Exp Rheumatol,2007,25(3):378-384.

[3]Ice JA,Li H,Adrianto I,et al.Genetics of sj?gren's syndrome in the genome-wide association era[J].J Autoimmun,2012,39(1-2):57-63.

[4]Cruz-Tapias P,Rojas-Villarraga A,Maier-Moore S,et al.HLA and Sj?gren's syndrome susceptibility.A meta-analysis of worldwide studies[J].Autoimmun Rev,2012,11(4):281-287.

[5]George S,Habib,Munir Nashashibi.Hypergamma-globulinemic purpura in two sisters with sj?gren's syndrome responding to colchicine treatment[J].Clin Rheumatol,2004,23(2):170-171.

老年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诊治进展 第3篇

1 病因及发病机制

pSS确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一般认为是多因素所致, 个体在遗传易感的基础上, 由环境因素触发该病的发生。

推测可能的发病机制包括[2]:在病毒或非病毒因素作用下腺体细胞发生坏死或凋亡, 使SSA蛋白表达于腺细胞表面;受损腺体所产生的细胞因子可上调腺体高内皮微静脉表面趋化因子和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 从而促进淋巴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向腺体的归巢;在辅助性T细胞的影响下, 通过人白细胞DR抗原 (HLA-DR) 阳性抗原递呈细胞, B淋巴细胞产生针对SSA抗原的抗体;形成包含抗SSA及核糖核蛋白的免疫复合物, 并通过Toll样受体和Fc受体与腺体内树突状细胞结合;树突状细胞产生Ⅰ型干扰素, 后者进一步促进了淋巴细胞归巢、淋巴细胞和金属蛋白酶的激活和腺细胞的凋亡。这种恶性循环更多地发生于HLA-DR3阳性的易感基因个体。同时, X染色体连锁因素亦可能参与其中。

2 临床表现

老年人pSS的临床表现与其他年龄人群大致相同, 但又有其特殊性。作者对北京协和医院573例pSS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显示, 老年人pSS的平均发病年龄为65岁, 仍以女性多见, 但男性患者的比例有所增加, 男女之比为1∶4.8。其呼吸系统受累, 尤其是肺间质病变、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 而较少出现肾脏受累。

2.1 口部症状及体征

唾液腺是pSS最常见的受累部位, 可导致口干。患者因唾液分泌减少, 使得说话、吞咽食物困难, 严重时仅能进食流食。因缺乏唾液的营养及杀菌作用, 可导致牙齿碎裂、片状脱落、发黑, 即具有诊断价值的猖獗龋。口腔的真菌感染亦较常见。口腔科检查可见唾液流率减低;腮腺造影可见末梢导管扩张, 造影剂外渗, 呈“雪花点”样改变。与非老年组相比, 老年pSS患者的成人腮腺炎的发生率低。如患者出现腮腺持续肿大, 腺体质硬, 呈结节状, 应警惕恶变可能。

2.2 眼部症状及体征

泪腺亦是pSS最常见的受累部位, 且老年人pSS中眼部受累更为常见。因泪腺分泌功能低下可导致眼干涩、泪少、砂砾感及异物摩擦感, 伴分泌物增多;严重者可致角膜溃疡, 甚至穿孔、失明。眼科检查可见SchirmerⅠ试验、角膜染色呈阳性。

2.3 腺体外系统受累

pSS患者皮肤黏膜除干燥外, 还可有荨麻疹样皮疹、结节红斑、高球蛋白血症所致的紫癜样皮疹;黏膜受损除表现为干燥外, 还可出现溃疡。30%左右有雷诺现象。70%~80%的患者有关节痛, 10%发生关节炎;但关节破坏少见;部分患者可有肌无力、肌酶谱升高和肌电图的改变。

老年人pSS患者的肺部受累尤为突出, 自气管至胸膜皆可累及。其中以肺间质病变、肺动脉高压最常见。随病情进展, 患者可从毫无症状, 到出现胸闷、喘憋, 甚至是呼吸衰竭。因此, 对所有老年pSS患者均应行胸片、高分辨扫描 (HRCT) 、肺功能及心脏超声检查。

与非老年组患者不同的是, 老年人pSS肾损害少见。主要表现为蛋白尿, 而肾小管酸中毒不常见。

老年pSS患者可因消化道的腺体分泌功能受损出现各种症状, 如咽痛、食道干燥, 食管运动障碍可出现吞咽困难;以及慢性萎缩性胃炎, 少数还可并发急、慢性胰腺炎;25%的患者有肝功能损害, 转氨酶增高甚至出现黄疸, 肝脾肿大较常见;部分患者出现顽固性腹泻。肠及胰腺受累可有吸收不良综合征。

10%患者可因不同部位的血管炎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病变。中枢神经病变发生率低, 多为暂时性功能障碍, 也可形成神经损害;周围神经病变较多见, 主要是累及三叉神经及其他感觉纤维为主, 也可累及运动神经, 出现感觉过敏、感觉缺失或运动障碍。

因pSS患者淋巴瘤的发生率要比正常人高44倍, 因此在患者出现淋巴组织增生时应警惕恶变的可能。

3 实验室检查

pSS患者可出现轻度贫血, 部分有白细胞减低和 (或) 血小板减低, 60%~70%血沉增快, 6%C反应蛋白增高, 补体多不降低。pSS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多种自身抗体, 如抗核抗体, 阳性率为50%~80%, 以抗SSA和抗SSB抗体为主, 尤其是后者有较高的诊断特异性。抗SSA抗体阳性率57%, 抗SSB抗体阳性率38%。70%~90%类风湿因子 (RF) 阳性。50%可测到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少数可测到抗线粒体抗体以及抗胃壁细胞抗体。90%~95%患者有高球蛋白血症, 且呈多克隆;少数出现巨球蛋白血症, 常提示恶性淋巴瘤的可能。

4 分类 (诊断) 标准

目前使用的分类 (诊断) 标准是2002年SS国际分类 (诊断) 标准, 其敏感性为88.3%~89.5%, 特异性为95.2%~97.8%[3]。该标准内容如下。

Ⅰ, 口腔症状:下述3项中有1项或1项以上。①每日感口干持续3月以上;②成年后腮腺反复或持续肿大;③吞咽干性食物时需用水帮助。

Ⅱ, 眼部症状:下述3项中有1项或1项以上。①每日感到不能忍受的眼干持续>3月;②有反复的砂子进眼或磨砂感;③每日需用人工泪液≥3次。

Ⅲ, 眼部体征:下述检查任1项或1项以上阳性。 ①SchirmerⅠ试验 (+) (≤5 mm/5 min) ;②角膜染色 (+) (≥4 van Bijsterveld计分法) 。

Ⅳ, 组织学检查:下唇腺病理示淋巴细胞灶≥1 (指4 mm2组织内至少有50个淋巴细胞聚集于唇腺间质者为一灶) 。

Ⅴ, 唾液腺受损:下述检查任1项或1项以上阳性。 ①唾液流率 (+) (≤1.5 ml/15 min) ;②腮腺造影 (+) ;③唾液腺放射性核素检查 (+) 。

Ⅵ, 自身抗体:抗SSA或抗SSB (+) (双扩散法) 。

上述项目的具体分类如下:

(1) pSS:无任何潜在疾病的情况下, 有以下2条则可诊断:a.符合上述4条或4条以上, 但必须含有条目Ⅳ和 (或) 条目Ⅵ;b.条目Ⅲ、Ⅳ、Ⅴ、Ⅵ 4条中任3条阳性。

(2) 继发性SS征:患者有潜在的疾病 (如任一结缔组织病) , 而符合上述的条目Ⅰ和条目Ⅱ中任1条, 同时符合条目Ⅲ、Ⅳ、Ⅴ 中任2条。

(3) 必须除外:颈头面部放疗史, 丙肝病毒感染, AIDS, 淋巴瘤, 结节病, 移植物抗宿主病, 抗胆碱能药物的应用 (如阿托品、莨菪碱、溴丙胺太林、颠茄等) 。

5 治疗

目前尚无根治方法, 主要是改善症状, 控制和延缓因免疫反应而引起的组织器官损害的进展, 包括局部替代和对症治疗、系统治疗及其他治疗。

5.1 局部治疗

5.1.1 泪液、唾液替代:

人工泪液、人工唾液是治疗pSS常用的局部用药, 可以减轻眼干、口干症状。传统的人工泪液由膜稳定剂、维生素、防腐剂、雌激素及0.9 %氯化钠溶液组成。在泪液的形成以及角结膜上皮功能的维持中, 表皮生长因子、维生素A、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 等许多因子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 血清中亦含有这些因子, 其中维生素A和TGF-β的血清浓度远高于眼部。同时血清中含有免疫球蛋白G (IgG) 、溶菌酶、补体, 能减少眼表感染的发生。因此, 含患者血清的人工泪液已被用于对重症干燥性角结膜炎的治疗, 疗效优于传统的人工泪液, 能显著改善患者眼表细胞学病变, 减轻主观症状。其缺点是需对患者血液采集和制备, 且配好的制剂需冻存。近年环孢菌素A眼液 (0.05%乳剂, restasis) 用于临床干眼症的治疗并取得一定的疗效。其可能的机制包括增加结膜杯状细胞的数量、促进水通道蛋白的磷酸化、抑制结膜上皮凋亡。其不良反应有畏光、流泪。

5.1.2 腺体促泌剂:

随着对Ⅲ型毒蕈碱样乙酰胆碱受体 (M3 受体) 在pSS中作用的认识, M3受体激动剂已经成为新一代改善口干、眼干的药物。M3受体主要分布于唾液腺及泪腺上皮细胞, 该受体激活后可以通过磷酸肌醇通路, 增加细胞内环磷酸腺苷 (cAMP) 水平, 增加Ca2+内流, 增加腺体细胞膜水通道蛋白的开放, 从而使唾液及泪液分泌增加。目前国外有M3受体激动剂包括匹鲁卡品 (pilocarpine) 和西维美林 (cevimeline) 。西维美林是最新应用于临床的M1、M3受体选择性激动剂。与匹鲁卡品相比较, 对M3 受体的选择性高10 倍, 半衰期长8 倍。临床研究证实这2种药物均能有效改善pSS患者的口干、眼干主观症状, 增加唾液腺及泪腺流率, 并能增加眼部杯状细胞数量, 改善结膜上皮。匹鲁卡品的每日推荐剂量是5 mg, 4次/d。西维美林的每日推荐剂量是30 mg, 3次/d。治疗剂量的匹鲁卡品和西维美林耐受性好, 不良反应少。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出汗增多、尿频、恶心、头痛及腹泻等。但超治疗量用药可导致严重后果, 甚至危及生命。值得注意的是, M3受体激动剂的有效性是建立在尚有残存腺体功能的基础上的。因此, 在pSS的早期, 唾液腺体被炎症破坏之前, 使用M3受体激动剂最有效。

5.1.3 局部基因治疗:

局部基因治疗是针对pSS受累组织的特异性靶向治疗, 目前还处于动物实验阶段。但已取得的结果令人欣慰。Kok 等[4]以重组腺病毒伴随病毒 (rAAV) 为载体, 整合编码人白介素-10 (hIL-10) 基因, 构建成rAAVhIL-10, 并对SS模型NOD鼠通过下颌腺腺管局部给药。结果发现, 20周后该组NOD鼠的唾液流率显著高于对照, 下颌腺的炎症浸润明显减轻。已知经自体腺泡活化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行泪腺下注射可诱导兔自身免疫泪腺炎。Zhu等将整合编码病毒白介素-10 (vIL-10) 基因的腺病毒与活化淋巴细胞一起注射, 发现自身免疫泪腺炎被部分阻断。因此, 对无系统受累或系统受累很轻, 但有较严重的外分泌腺损害的pSS患者, 局部基因治疗提供了一个更为合理的方法。但选择一个合适的载体是关键, 其有效性及安全性还有待更进一步研究。

5.2 系统治疗

5.2.1 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

pSS合并内脏受累, 包括神经系统损害、肾小球肾炎、间质性肺炎、肝损害、血管炎、血细胞降低、γ球蛋白明显增高、肌炎等要考虑给予糖皮质激素, 用药原则同系统性红斑狼疮。同时可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 包括环磷酰胺、羟氯喹、甲氨喋呤、硫唑嘌呤、环孢菌素A及霉酚酸酯等。

5.2.2 生物制剂:

生物制剂在自身免疫病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用于治疗pSS的生物制剂主要是针对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和B淋巴细胞。前者包括鼠人嵌合型抗TNF-α单克隆抗体英夫利昔单抗 (infliximab) 和可溶性TNF-α受体依那西普 (etanercept) 。后者包括抗CD20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 (rituximab) 和抗CD22单克隆抗体依帕珠单抗 (epratuzumab) 。

由于TNF-α水平在pSS唾液腺及泪腺中明显增高。因此, TNF阻滞剂被尝试用来治疗该病。最初的一项开放性研究对16例pSS患者分别于第0、2、6周给予英夫利昔单抗 3 mg/kg静脉滴注。结果在第10周和第14周观察到乏力减轻、关节痛及干燥症状缓解。但随后的TRIPSS研究却得出否定的结论[4]。该研究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共有103例pSS患者随机分为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组 (n=54) 及对照组 (n=49) , 分别于第0、2、6周静脉予英夫利昔单抗5 mg/kg或安慰剂, 于第10周、22周试验评价。结果证实英夫利昔单抗对pSS无治疗作用。同年, 另一为期12周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也证实依那西普、英夫利昔单抗对pSS无效。

pSS在病理上表现为高度淋巴细胞浸润, 血中高免疫球蛋白及多种自身抗体如RF、抗SSA/SSB抗体的存在, 均反映了B淋巴细胞的高度活化。因此, 针对B细胞的单克隆抗体可能是治疗pSS中具有前景的药物。Mariette等[5]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pSS的开放性Ⅱ期临床试验纳入了15例pSS患者, 包括8例早期pSS, 指IgG>15 mg/L, RF和 (或) 抗SSA/SSB阳性, 病程<4年;7例合并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MALT) 淋巴瘤。所有病例均予利妥昔单抗 375 mg/m2, 每周1次, 共4次, 并于首次用药后的第5周及第12周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发现, 利妥昔单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主观症状, 增加残存唾液腺功能。免疫学检查显示外周血B细胞迅速减少, 血IgG水平稳定。7例合并MALT淋巴瘤的pSS患者中3例获得完全缓解, 3例病情稳定, 1例病情进展。表明利妥昔单抗可有效治疗pSS。且对pSS合并MALT淋巴瘤者也显示出较好的疗效。对治疗前后腮腺组织切片的免疫组化分析表明, 利妥昔单抗可改善pSS的病理改变。实验中有4/15例 (27%) 检测到抗嵌合体抗体, 均为早期pSS。而其中3例患者发生了血清病样反应[6,7]。Steinfeld等[8]针对B细胞的单克隆抗体即抗CD22抗体依帕珠单抗也进入了开放性的Ⅰ/Ⅱ临床研究, 共16例pSS患者接受了依帕珠单抗 360 mg/m2, 每2周1次, 共4次, 之后随诊6月。在第6周即观察到B细胞数减少了54%, 53%pSS患者临床症状得到缓解。研究中有3例出现了抗嵌合体抗体, 但无相关临床表现。以上研究表明抗B细胞单克隆抗体不失为治疗pSS的一个新选择, 但有关其确切疗效、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有待今后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证实。

5.3 其他治疗

文献报道, 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 (IVIG) 可有效治疗pSS合并慢性感觉性共济失调, 其机制不明。免疫净化治疗包括血浆置换和免疫吸附, 主要用于有高球蛋白血症、高滴度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的pSS患者, 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是, 必须同时给予免疫抑制剂才能达到使病情长期缓解的目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pSS的例数还很少, 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Jacobsson LT, Axell TE, HansenBU, et al.Dry eyes or mouth:an ep-idemiological study in Sweden adult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primary Sjogren s syndrome[J].J Autoim-mun, 1989, 2 (4) :521-524.

[2]Fox RI.Sjogren’s syndrome[J].Lan-cet, 2005, 366 (9482) :321-331.

[3]赵岩, 董怡.第八届干燥综合征国际专题会议纪要[J].中华内科杂志, 2003, 42 (2) :131-132.

[4]Kok MR, Yamano S, Lodde BM, et al.Local adeno-associated virus-me-diated interleukin10gene transfer has disease-modifying effects in a murine model of Sjogren s syndrome[J].Hum Gene Ther, 2003, 14 (17) :1605-1618.

[5]Mariette X, Ravaud P, Steinfeld S, et al.Inefficacy of infliximab in pri-mary Sjogren s syndrome:results of th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Remicade in 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 (TRIPSS) [J].Arthritis Rheum, 2004, 50 (4) :1270-1276.

[6]Pijpe J, van Imhoff GW, Spijkervet FK, et al.Rituximab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Sjogren s syn-drome:an open-label phaseⅡstudy[J].Arthritis Rheum, 2005, 52 (9) :2740-2750.

[7]Pijpe J, van Imhoff GW, Vissink A, et al.Changes in salivary gland im-munohistology and function after rit-uximab monotherapy in a patient with Sjogren s syndrome and associated MALT lymphoma[J].Ann Rheum Dis, 2005, 64 (6) :958-960.

原发干燥综合征 第4篇

关键词 帕夫林 爱若华 干燥综合征

干燥综合征(pSS)是一个主要以累及外分泌腺体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临床主要症状为唾液腺和泪腺受损功能下降而出现口干、眼干。2007年6月~2010年10月收治确诊为pSS患者46例,应用白芍总苷胶囊(TGP)联合爱若华(LEF)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46例pSS患者均无无明显的系统损害,符合2002年pSS国际分类诊断标准[1]。46例中男3例,女43例,男女比例大约为1:14.3,年龄38~67岁,平均53±9.8岁;平均病程5.1±3年。所有病例均于院外或院内对症治疗(刺激腺体分泌、人工泪液滴眼、非甾体药物等)或1种慢作用抗风湿药(SAARDs)治疗3个月以上未使用TGP联合LEF者;而病情仍未明显改善。46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多见的临床症状中口干33例(71.72%),眼干26例(56.52%),关节痛31例(67.39%),雷诺现象5例(10.87%);实验室检查,类风湿因子(RF)异常19例(41.3%),ESR异常22例(47.8%),CRP异常18例(39.1%),唾液流量减低异常34例(73.9%),Schirmer试验异常30例(65.2%),IgG异常19例(41.3%),高γ-球蛋白血症异常40例(86.9%)。

方法:所有患者诊断明确后即用TGP联合LEF治疗,给予白芍总苷胶囊600mg,每日3次,口服;爱若华40mg/日,连续2天后改为20mg/日,口服,疗程≥5个月。

观察指标:治疗前及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检测指标,包括口干、眼干、关节痛、雷诺现象、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唾液流率(含糖试验)、Schirmer试验、免疫球蛋白、γ-球蛋白血症[2]等检查,并且询问患者的不良反应,记录患者自我评价。

疗效判断标准:临床症状体征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0分为无症状,10分为症状强烈。RF、ESR、CRP、唾液流率(450mg糖块,<15分钟属正常)、Schirmer试验、免疫球蛋白和γ-球蛋白各项进步50%者定为有效。7项中6项有效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75%为显效;7项中5项有效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30%为有效;7项中不足4项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30%为无效。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X±S表示,治疗前后的各项观察指标对比用配对样本t检验。

结 果

46例pSS患者中显效23例(50%),有效19例(41.3%),无效4例(8.7%),总有效率为91.3%,疗效随用药时间的延长有增加的趋势。治疗前后的口干、眼干、关节肿痛、雷诺现象均有明显改善(P<0.01);ESR、RF、CRP、唾液流量、Schirmer试验、免疫球蛋白、高γ-球蛋白血症均降低(P<0.01,P<0.05)。见表1~3。

不良反应: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87%;其中出现腹泻2例,肝酶升高2例,皮疹、瘙痒1例[3];经保肝对症处理,症状均能缓解。

讨 论

pSS是一种临床多见的自身免疫病,以往应用各类免疫抑制剂治疗pSS,如MTX、CTX等,往往疗效不佳,来氟米特做为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能通过抑制嘧啶的从头合成而抑制T、B淋巴细胞的增殖,抑制B淋巴细胞的抗体反应,减少TH1细胞的产生,促进TH2细胞的分化,从而调节TH1和TH2之间的比例[4]。所以,来氟米特可能能有效改善pSS患者的全身症状,阻止外分泌腺的破坏,增加患者的躯体功能。而白芍总苷[5]是从芍药植物(白芍)中提取的一组糖苷类物质,其中芍药苷占总量的90%以上,是白芍的主要有效成分。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TGP具有双向免疫调节、抗炎和镇痛作用[6],临床研究发现TGP对于pSS有确切的治疗作用,且不良反应小,有良好的耐受性[7],又增强了疗效,亦降低了不良反应,为临床治疗pSS提供了一个有效、相对安全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但应该指出,由于例数少,随访时间短,未能发现对pSS的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大样本、多参数的长期随访。

参考文献

1 张乃峥.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诊断[J].中华风湿病学志,2004,8(4):193-195.

2 冯学兵,张华勇,周康兴,等.初诊原发性干燥综合征86例临床研究[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9,13(1):44.

3 郑少杰,韩永龙.来氟米特的药物不良反应[J].现代医学,2008,8(增刊):78.

4 薛海,张士勇.来氟米特在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J].安徽医药,2009,13(7):723.

5 王豫巍,王永钧.白芍总苷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药理研究与临床应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2):240.

6 张洪峰,侯平,肖卫国.白芍总苷治疗非系统受累干燥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7(7):596.

7 厉小梅,李向培,汪国生,等.白芍总苷治疗干燥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J].安徽医学,2006,27(5):370.

原发干燥综合征 第5篇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1]

(1) 口干持续3个月以上; (2) 眼干持续3个月以上; (3) Schirmer试验阳性, 即≤5mm/5min, 或角膜染色阳性, 即角膜染色点超过10个; (4) 唇腺活检示≥1个淋巴细胞浸润灶/4mm2, 凡有50个以上的淋巴细胞聚集为一灶; (5) 腮腺造影, 唾液腺同位素扫描或唾液流率中有任何1项阳性; (6) 抗SSA或/和抗SSB阳性。凡具备上述6项中的至少4项, 并除外淋巴瘤、艾滋病、结节病、移植物抗宿主病、其他风湿病者。

1.2 一般资料

共入选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100例,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 男3例, 女47例;年龄35~59岁, 平均 (45.62±10.55) 岁;病程4~19个月, 平均 (11.75±6.31) 月。对照组50例, 男5例, 女45例;年龄36~60岁, 平均 (46.45±12.21) 岁;病程5~20个月, 平均 (12.15±7.06) 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对照组:硫酸羟氯喹0.2g, 每日2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一阴-贯煎[即一阴煎 (出自《景岳全书》) 合并一贯煎 (出自《续名医类案》) ]。组成:生地黄12g、白芍12g、麦冬12g、丹参15g、熟地黄12g、牛膝10g、甘草6g、沙参10g、当归12g、枸杞子12g、川楝子10g。用法:每日1剂, 水煎300m L, 分早晚2次服。两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指标: (1) 治疗前后口干、眼干症状评分的变化: (1) 两目干涩:轻 (+) 眼内不适感, 灼热而痒, 少泪, 偶有瞬目, 记1分;中 (++) 眼内不适感, 灼热而痒痛可忍, 少泪而干涩, 频繁瞬目, 记2分;重 (+++) 眼内异物不适感, 灼热痒痛难忍, 无泪, 频繁瞬目, 记3分。 (2) 口燥咽干:轻 (+) 津少咽干, 口角轻微溃疡, 唇红而干, 记1分;中 (++) 津少咽干, 口角溃疡, 起皱如揭, 唇赤而干, 记2分;重 (+++) 咽干津燥, 口角裂疮溃疡, 起皱如唇裂, 唇暗红干裂, 记3分。 (2) 治疗前后理化检查指标的变化:包括免疫球蛋白 (Ig G、Ig M、Ig A) 、ESR、Schirmer试验。⑶安全性指标 (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临床痊愈:症状全部消失, 理化检查结果正常;显效:主要症状消失, 理化检查结果明显改善;有效:主要症状部分消失, 理化检查结果有所改善;无效:主要症状及理化检查结果无改善。

3.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50例, 临床痊愈8例, 显效24例, 有效15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96%;对照组50例, 临床痊愈5例, 显效15例, 有效18例, 无效12例, 总有效率76%。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P<0.05) 。

3.3 两组治疗前后口干、眼干症状评分比较

见表1。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P<0.01 (下同)

3.4 两组治疗前后理化指标变化比较

见表2。

3.5 不良反应

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检测均在正常范围。治疗后2组眼底检查未见视野缺失及黄斑变性。

4 讨论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病因未明, 可能与遗传、免疫、性激素、内分泌和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 属自身免疫疾病。现代医学治疗以控制病情、对症治疗为主, 效果不甚理想[2]。本病属于中医“燥证”范畴。多发于40岁后的女性, 盖妇女“年过四十, 阴气自半”, 精血津液亏乏;加之情志不畅, 气滞血瘀, 久郁成毒;复招外毒 (如病毒感染) 侵袭, 内外合邪, 消伐阴津, 人体孔窍脏腑肌肤失却滋养, 遂成本病。正如《医原》所云:本病一是“阴血虚而营养乏资”, 二是“气结则血亦结, 血结则营运不周”。笔者籍此理论并结合临床实践, 认为一阴-贯煎甚合本病。方中生地黄、白芍、麦冬、熟地黄、沙参、枸杞子甘寒润燥、滋阴生津;川楝子、丹参、牛膝、当归行气活血、布散津液;甘草调和诸药, 与白芍相伍, 又能酸甘化阴。据现代药理研究, 上述润燥滋阴药物具有促进外分泌腺分泌的作用;活血化瘀药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并能改善微循环, 清除自由基。其中白芍对免疫细胞的增殖或分泌功能具有调节作用, 能调节T细胞亚群平衡, 使失调的细胞或体液免疫恢复正常[3]。本观察结果显示, 治疗组临床疗效、症状评分及理化指标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P<0.05或P<0.01) , 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疗效较好, 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Reprinted from Vitali C, Bombardieri S, Moutsopoulos HM, et al.Preliminary criteria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Sjogren’s syndrome.Arthritis Rheum, 1993, 36:340.

[2]李俊松, 王丽娟, 张艳秋, 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燥综合征36例临床观察.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1, 18 (2) :72.

原发干燥综合征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2015年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确诊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600例住院患者,分为干燥综合征合并甲状腺疾病组(A组,20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甲状腺疾病组(B组,200例)及干燥综合征未合并甲状腺疾病组(C组,200例)。A组为研究组,B、C组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32例,女性468例,男:女为1∶3.55;年龄28~59岁,平均(43.4±9.8)岁,病程6~252个月。入选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ACR)1982年的SLE诊断标准[3]或2002年修订的干燥综合征国际诊断标准[3]。

1.2 方法

收集600例p SS和SLE的病历资料,资料内容包括甲状腺功能指标(FT3、FT4、TSH、TGAb、TPOAb)、唾液流率值、泪液分泌值、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自身抗体谱、免疫球蛋白A、G、M(lg A、lg G、lg M)、类风湿因子(RF)、胆固醇(CH)、三酰甘油(TG)、补体C3及C4、ANA滴度、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白细胞(WBC)、尿素氮(BUN)、肌酐(Cr)等。各检查值参考同期的正常值,各类型甲状腺疾病诊断参照甲状腺功能检测,如甲状腺功能检测尚不能确定甲状腺疾病者,均已行甲状腺B超或甲状腺病理活检明确诊断。甲状腺功能指标在本院核医学科通过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得,其余指标均来源于本院免疫学及临检实验室。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各组计数资料及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各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一般情况比较

与B组比较,A组患者平均病程及发病年龄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C组比较,A组患者在性别构成比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各组甲状腺疾病临床表现及甲状腺功能指标比较

与B组比较,A组各类甲状腺疾病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以甲状腺功能减退为主要表现,A组FT3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FT3、TSH、TPOAb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C组比较,A组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各组自身抗体阳性率比较

与B组比较,A组RO-52、RF阳性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A组SSA阳性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各滴度患者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A组+1∶3 200滴度的患者比例明显增高,+1∶320滴度的患者比例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各组抗核抗体滴度比较

与B、C组比较,A组唾液腺流率及泪液分泌虽低于B、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RF、C3、C4、Hb、PLT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尿、血尿发生率明显下降,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A组lg G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注:ANA:抗核抗体;SSA:抗干燥综合征A抗体;SSB:抗干燥综合征B抗体;RO-52:抗干燥综合征A抗体相关蛋白;ACA:抗着丝点抗体;F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4:游离甲状腺素;TSH:促甲状腺激素;TG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PO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χa2/Fa、Pa代表A组与B组比较值;χb2/Fb、Pb代表A组与C组比较值。覮与B组比较,P<0.05

注:1)与B组比较,P<0.05;2)与C组比较,P<0.05

注:1)与B组比较,P<0.05;2)与C组比较,P<0.05

注:1)与B组比较,P<0.05;2)与C组比较,P<0.05

3 讨论

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包括p SS、SLE、RA、PM/DM、SSC等疾病,可侵犯多系统、多器官、多组织,且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轻者影响生活质量,重者威及生命,因此对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近几年,随着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合并甲状腺疾病越来越常见[4],p SS合并甲状腺疾病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其临床报道也逐渐增多,但总结近几年报道,更多关注的是甲状腺疾病本身及甲状腺功能的改变,有关自身抗体谱及相关免疫学指标的变化关注较少。有研究发现[5],在甲状腺疾病中,p SS发病率是正常人群的10倍,p SS合并甲状腺疾病是正常人群的9倍。近年来,有国外研究显示[6]一半以上的p SS患者可出现甲状腺功能和/或抗体的异常,而国内报道该比例约为36.6%[7]。在一项长达16年的前瞻性研究中[8],约30%p SS合并甲状腺疾病,而结合国内外相关报道,p SS合并甲状腺疾病多表现为甲状腺功能减退[9]、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同时也有不少关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报道。当p SS合并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时,主要表现为亚临床或临床型甲状腺功能减退,且血清中可出现典型甲状腺抗体。本研究中甲状腺功能减退占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比例高达50.4%,且甲状腺功能亢进(31%)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10%)也不少见,同时血清中出现高水平甲状腺抗体(TPOAb及TGAb),与既往文献报道基本相符。

与p SS相同,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也是一种器官特异性免疫性疾病,虽然两种疾病针对不同的靶器官,但两者在免疫遗传学、血清学、病理学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10],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遗传和免疫反应中,不仅有大量细胞因子的参与(包括IL-1、TNF-λ、TNF-α等),而且对HLA-DR3、DR5、B8、DQI等遗传基因易感,而这些细胞因子及遗传基因与p SS的发生同样密不可分[11],其中有研究证实[12,13],IL-1、TNF-λ、TNF-α等细胞因子能够抑制甲状腺细胞功能,同时在p SS患者外分泌腺中高度表达,而HLA-DR3与p SS及甲状腺功能减退均有关;另一方面,p SS常存在血清SSA、SSB等自身抗体的阳性,而这些抗体与甲状腺疾病的发生同样息息相关[12]。甲状腺与p SS常易累及的腮腺和唾液腺在病理学改变上有相似之处,都有活化的T淋巴细胞浸润和HLAII型分子的表达[13],说明甲状腺疾病与p SS的发生可能有共同的免疫学发病机制,而本研究中无论是p SS合并甲状腺疾病还是SLE合并甲状腺疾病,都呈现出唾液流率及泪液分泌的明显下降,可能与本机制有关;另一方面,部分SLE合并甲状腺疾病的患者血清抗体中出现SSA及RO-52抗体的阳性,虽然还达不到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但不排除继发性干燥综合症的可能,因此A、B组唾液流率及泪液分泌较C组轻度下降,可能与上述两种情况相关,但其真实性还需进一步研究证实。目前,认为甲状腺抗体在p SS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中发挥极其重要作用,而TGAb和TPOAb两种抗体尤为明显,它们也被认为是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重要诊断指标,国外报道p SS合并TPOAb或TGAb的阳性率分别为34.5%和21.4%,且与甲状腺组织损伤严重程度成正比[14],同时,上述两种抗体的持续存在是诱导自身免疫性炎症、使疾病趋于慢性化的关键因素,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患者中,往往上述抗体滴度很高,甚至可达100%,亚临床甲减如存在高滴度TGAb和TPOAb,将很可能进展为临床型甲减。p SS是一种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无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还是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都可合并存在。在D-ARBONNEAU等[8]研究中,p SS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组TGAb和TPOAb水平显著升高,这与本研究结果相似,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虽然甲状腺疾病与p SS密切相连,但是甲状腺疾病的有无与p SS的病情活动度、发生、发展无关。

本研究中,干燥综合征合并甲状腺疾病组ANA滴度、lg G及SSA抗体阳性率较单纯干燥综合征组明显增高,其中前者滴度以+1:3200居多,充分显示了当PSS合并甲状腺疾病时,患者体内存在高滴度的ANA抗体[15]。同时,有文献报道显示[15],甲状腺疾病可能会导致类风湿因子的明显升高及SSA阳性率的增高,而本研究中SSA阳性率的增高与报道基本一致,但类风湿因子(RF)的升高与文献报道尚不符合,这可能与样本量不足有关,也可能与RF敏感性较高,易受多种因素影响所致。再次,有报道显示[15],单纯甲状腺功能减退时,血清lg A水平会下降,三酰甘油水平会升高,而单纯p SS通常表现为lg A的升高,因此当p SS患者出现lg A的下降及三酰甘油水平升高时,不排除合并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可能性,由于本研究未单独涉及到干燥综合征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研究,故lg A及三酰甘油未见明显变化。最后,当干燥综合征仅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时,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及三酰甘油会显著升高,而单纯性干燥综合征较之具有更低的C4水平;另一方面,干燥综合征合并桥本甲状腺炎血清中C4水平正常,则病情较轻,反之,C4水平低下,则死亡率明显升高[15]。由于本研究同样未单独对干燥综合征合并桥本甲状腺炎进行研究,因此导致研究结果中仅有lg G明显升高,这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本研究中同时选择了SLE合并甲状腺疾病作为研究对照,原因在于近年来该病的报道也不少见,且有自身特点,其机制可能是SLE与甲状腺疾病同属于免疫系统疾病,可能两者都含有一些相似的组织相容性抗原而形成自身抗体。同时,SLE还能导致免疫功能紊乱使抑制性T细胞功能受损和B细胞功能亢进,从而产生大量自身抗体,这些抗体通过损伤甲状腺滤泡上皮导致甲状腺直接破坏,甲状腺激素合成降低,另一方面,有研究发现大多数SLE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在SLE发病后,也进一步提示SLE可能在甲状腺疾病发病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16]。宋芹等[4]报道,SLE合并甲状腺疾病主要表现为低T3综合征,本研究中,不仅SLE合并甲状腺疾病组出现FT3降低,而且SLE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时,同样出现FT3的明显降低,与报道基本一致,但FT3的降低与病情活跃性及严重程度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此外,在本研究中,PSS合并甲状腺疾病组平均病程及发病年龄明显高于SLE合并甲状腺疾病组,这可能与SLE患者体内存在更多炎症因子及自身抗体,能在更短时间内破坏甲状腺组织有关;另一方面,PSS好发于中老年女性,而SLE好发于青年、育龄期女性,这可能是导致两组患者发病年龄不同的原因。SLE合并甲状腺疾病组的C3、C4、RF、Hb、PLT水平及RO-52、RF抗体阳性率较干燥综合征合并甲状腺疾病组明显降低,而蛋白尿、血尿发生率及血尿素氮、肌酐明显升高,这可能与SLE疾病本身及RF、RO-52较易出现在干燥综合征中有关,而与甲状腺疾病本身无关。本研究还发现,两组患者W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PSS及SLE均易导致WBC损害有关,但结果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为进一步了解PSS合并甲状腺疾病的临床特点,本研究分别对该组及SLE合并甲状腺疾病组甲亢、甲减患者甲功指标进行比较,发现SLE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组FT3、TSH、TPOAb较PSS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组明显降低,这可能说明SLE导致的甲状腺组织损害较PSS更为严重,但遗憾的是,两组甲亢患者的甲功指标并未呈现相似表现,故其真实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而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目前未有免疫性疾病合并甲状腺疾病之间病情严重程度对比的报道,但不少文献报道[1,18,19],无论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或是其他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合并甲状腺疾病,均可出现严重的脏器损害,如眼部、心脏、肾脏、血液系统等,且上述表现并不少见。在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血液系统、肾脏损害,尤以SLE合并甲状腺疾病组显著,这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总之,p SS合并甲状腺疾病临床表现以甲状腺减退为主,且实验室检查有一定特点,因此定期进行甲状腺功能、实验室相关指标及自身抗体谱的检测则显得尤为重要。当p SS患者出现ANA滴度、免疫球蛋白及RF水平明显升高,或者出现lg A水平下降及三酰甘油水平升高时,需高度怀疑合并甲状腺疾病的可能性,尤其是临床上出现持续的眼球胀痛伴视物模糊、双手震颤、乏力、纳差及多食、怕热怕冷、情绪亢奋及低落的症状及体征时更应提高警惕;其次,对于TGAb和TPOAb滴度高的p SS患者应密切监测病情变化,避免甲减等甲状腺疾病的发生及诊断的遗漏;再次,当遇到甲状腺疾病不能完全解释的临床表现时,常规需排除p SS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最后,一旦明确存在甲状腺疾病或p SS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后,临床医师应高度警惕可能出现的脏器损害。

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 SS)合并甲状腺疾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2013~2015年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确诊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600例住院患者,分为干燥综合征合并甲状腺疾病组(A组,20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甲状腺疾病组(B组,200例)、干燥综合征未合并甲状腺疾病组(C组,200例),分析干燥综合征合并甲状腺疾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结果 A组患者平均病程及发病年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甲状腺功能亢进62例(31%),甲状腺功能减退108例(54%),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20例(10%),甲状腺肿瘤10例(5%);B组甲状腺功能亢进72例(36%),甲状腺功能减退90例(45%),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32例(16%),甲状腺肿瘤6例(3%)。与B组比较,A组各类甲状腺疾病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FT3、TSH、TPOAb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验室检查方面,与B、C组比较,A组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明显升高(P<0.05),唾液腺流率及泪液分泌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FT3、C3、C4、RF及RO-52阳性率较高(P<0.05),RF、Hb、PLT水平明显升高(P<0.05),蛋白尿、血尿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ANA滴度、免疫球蛋白G及SSA阳性率显著升高(P<0.05)。结论 p SS可以合并甲状腺疾病,以甲状腺功能减退为主要表现。p SS合并甲状腺疾病在实验室检查方面有一定特点,且可导致内脏器官损害,因此值得临床医生高度重视。

原发干燥综合征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本院风湿免疫门诊或住院p SS患者72例。所有入选病例均符合2002年修订的国际干燥综合征分类标准[2], 患者均处于病情活动期。

排除标准:排除非本病引起的严重肝、肾、心、肺等器官及系统性疾病, 其他结缔组织病、血液病、病毒感染性疾病及1月内接受糖皮质激素和 (或) 免疫抑制剂如HCQ等治疗的患者。7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9例, 其中男2例, 女37例, 年龄52~84岁, 平均 (64.3±7.38) 岁, 病程6~36月, 平均 (15.5±8.3) 月;对照组33例, 其中男1例, 女32例, 年龄50~82岁, 平均 (66.2±8.4) 岁, 病程7~42月, 平均 (12.5±7.2) 月。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病程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7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口、眼干燥, 伴有关节疼痛者51例, 其中治疗组29例, 对照组22例。

1.2 给药方法

2组均给予HCQ (上海中西药业有限公司) 200 mg口服, 每日2次;治疗组加用贞芪扶正胶囊 (甘肃新兰药药业有限公司) 6粒口服, 每日2次。疗程6月。治疗前及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包括口干、眼干、关节痛;实验室检测指标包括类风湿因子 (RF) 、血沉 (ESR) 、唾液流率 (含糖试验) 、Schirmer试验、Ig A、Ig G、Ig M、γ球蛋白、血常规及肝肾功能, 并且询问不良反应, 记录病人自我评价。观察期间禁用糖皮质激素及除HCQ外的其他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

1.3 疗效评价标准[3]

临床症状体征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0分为无症状, 10分为症状强烈。实验室检查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3级, RF、ESR、唾液流率 (450 mg糖块, <15 min属正常) 、Schirmer试验、Ig A和γ球蛋白各项进步50%者定为有效;6项中5项有效者, 临床症状体征改善75%, 疗效为显效;6项中4项有效者, 临床症状体征改善>30%, 疗效定为有效;6项中不足4项者, 临床症状体征改善≤30%, 疗效定为无效。

1.4 安全性评价

血常规、肝肾功能3月检测1次, 眼底视网膜病变6月检测1次。随诊记录患者所出现的不良反应, 并记录症状出现的时间、程度、持续时间、处理方法和转归。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治疗组及对照组疗效比较采用χ2检验, 治疗前后的各项观察指标对比用配对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口干、眼干、关节痛等症状改善明显, 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 *P<0.05

2组患者治疗后RF、ESR、Ig A、Ig G、Ig M、γ球蛋白、唾液流率、Schirmer试验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 (P<0.01) 。治疗组ESR、Ig A、Ig G、Ig M、γ球蛋白、唾液流率、Schirmer试验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较改善更明显 (P<0.05) 。见表2。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不良反应

1例患者出现恶心、胃胀、反酸等消化道不适症状, 未予特殊处理症状自行缓解。随访6月的所有患者眼底检查未见异常。所有患者肝、肾功能检测均未见异常, 对照组有1例患者出现一过性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 未经处理1月后复查肝功能恢复正常。没有患者因不良反应停药。

3 讨论

p SS是一种主要影响外分泌腺如泪腺和唾液腺功能, 并侵及全身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不及时治疗可出现多系统受累。约有2/3的患者存在抗核抗体和RF, 许多p SS患者还会出现显著的多克隆高γ球蛋白血症, 多项研究已经证明Ig A在该病的免疫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迄今临床研究发现单一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欠佳。

HCQ是4-氨基喹诺酮类抗疟药, 自抗疟药被推广用于治疗盘状红斑狼疮以来, 在风湿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逐步扩展。目前HCQ已成为系统性红斑狼疮、p SS等多种风湿免疫性疾病的常用药物, 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国外文献报道HCQ可改善p SS患者体内多种免疫学指标, 包括Ig G、Ig M、ESR、RF、IL-6等[4,5], 尚有研究表明HCQ能够降低血清和唾液中IL-6S水平[6], 抑制腺体内胆碱酯酶活性[7], 从而改善涎腺的外分泌功能。本文结果显示HCQ及HCQ联合贞芪扶正胶囊治疗6月后, ESR、RF、Ig G、Ig M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改善, 机制可能是由于HCQ直接作用或通过巨噬细胞和 (或) T淋巴细胞介导间接作用于p SS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 抑制了淋巴细胞对腺体的浸润, 抑制了B淋巴细胞活性和Ig G、Ig M的合成所致[7]。HCQ安全性高, 其主要不良反应有眼部反应 (如眼胀、视物模糊等) , 神经系统反应 (如头晕、头痛等) , 消化系统反应 (如胃胀、反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等) 。

贞芪扶正胶囊以黄芪、女贞子为主要组方, 目前主要用于肿瘤的辅助治疗。林青等[8]研究表明黄芪能通过上调SS大鼠颌下腺组织的水通道蛋白-5表达, 增强颌下腺水分子通道的释放, 改善唾液分泌功能。同时能增加模型鼠的唾液分泌量, 改善涎腺的局部症状从而调节唾液腺的分泌, 减轻腺体组织的损伤程度。提示黄芪对唾液腺的分泌功能有一定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SS口唇干燥的症状。近代研究表明女贞子有免疫调节作用, 且与机体的免疫状态有关。李占国等[9]发现女贞子能显著抑制小鼠或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 降低大鼠颅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百分率, 对抗组胺引起的大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 对Ⅰ、Ⅲ、Ⅳ型变态反应均有明显抑制作用。此外, 女贞子对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 乙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及对角叉菜胶、蛋清、甲醛性大鼠足垫肿胀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并能显著降低大鼠炎性组织前列腺素E (PGE) 的释放量, 说明女贞子有显著抗炎作用。研究发现女贞子所含齐墩果酸具有升高白细胞、保护骨髓造血、调节机体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此外, 电镜观察对四氯化碳肝损伤大鼠, 齐墩果酸20 mg/只皮下注射, 可使肝细胞的线粒体肿胀与内质网囊泡变均减轻, 从而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p SS患者各项观察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缓解, 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对比均有明显差异, 贞芪扶正胶囊联合HCQ治疗的效果比单用HCQ的效果要好很多, 尤其对腺体分泌功能的恢复, 具有明显的作用。结合黄芪及女贞子药理作用, 贞芪扶正胶囊不仅可以促进腺体分泌、缓解关节疼痛, 尚能减少HCQ皮疹、肝功能受损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贞芪扶正胶囊的保肝作用可以缓解其他药物或疾病本身对肝脏的影响。因此, 贞芪扶正胶囊联合HCQ治疗老年p SS患者既发挥了免疫抑制的作用, 又起到了抗炎保肝的作用, 是一种安全性高, 疗效好的治疗方法, 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左晓霞, 陶立坚, 高洁生, 译.凯利风湿病学[M].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944.

[2]张乃峥.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诊断[J].中华风湿病学志, 2004, 8 (4) :193-195.

[3]Tishler M, Yaron I, Shirazi I, et al.Hydroxychloroquine treatment for primary Sjgren&apos;s syndrome:its effect on salivary and serum inflammatory markers[J].Ann Rheum Dis, 1999, 58 (4) :253-256.

[4]Cankaya H, AlpE, Karabulut G, et al.Effects of hydroxychloroquine on salivary flow rates and oral complaints of Sjgren patients:a prospective sample study[J].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 Oral Radiol Endod, 2010, 110 (1) :62-67.

[5]Yavuz S, Asfurolu E, Bicakcigil M, et al.Hydroxychloroquine improves dry eye symptoms of patients with primary Sjogren&apos;s syndrome[J].Rheumatol Int, 2011, 31 (8) :1045-1049.

[6]Rihl M, Ulbricht K, Schmidt RE, et al.Treatment of sicca symptoms with hydroxychloroquine in patients with Sjogren&apos;s syndrome[J].Rheumatology (Oxford) , 2009, 48 (7) :796-799.

[7]Dawson LJ, Caulfield VI, Stanbury JB, et al.Hydroxychloroquine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Sjogren&apos;s syndrome may improve salivary gland hypofunction by inhibition of glandular cholinesterase[J].Rheumatology, 2005, 44 (4) :449-455.

[8]林青, 张前德.黄芪丹参对干燥综合征模型大鼠颌下腺组织的水通道蛋白-5表达的影响[J].口腔医学, 2010, 30 (8) :473-476.

原发干燥综合征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8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风湿病诊疗指南推荐干燥综合征国际分类 (诊断) 标准 (2002年修定) [1]未经治疗或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或停药3个月以上者。入选患者均不同程度的口干、眼干症状, 抗核抗体普和 (或) 唇腺活检等确诊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排除: (1) 继发性干燥综合征; (2) 合并重度血细胞减少、严重神经系统、间质性肺疾病等严重内脏受累者; (3) 对此次研究药物过敏者; (4) 眼底病变, 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者致羟氯喹无法使用者; (5) 孕妇及哺乳期。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9例, 均为女性。治疗组年龄20~53 (40.12±12.23) 岁;平均病程7.80±4.23年。对照组年龄19.5~56 (40.36±11.81) 岁;平均病程7.86±5.24年。两组患者在病程、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给予自拟生津化瘀汤:生地黄20g, 麦冬15g, 玄参15g, 白芍15g, 乌梅12g, 五味子5g, 甘草5g, 川芎9g, 当归15g, 白术10g, 佛手6g, 香橼6g, 水煎服, 连续服用2个月。对照组给予环戊硫酮25mg, 口服, 3次/d;硫酸羟基氯喹200mg, 口服, 2次/d。连续使用2个月。

1.3 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口干、眼干症状积分, 免疫球蛋白Ig G、Ig A、Ig M、血沉。口干、眼干症状积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制定: (1) 两目干涩量化标准:0分:无症状;1分:泪少, 偶有瞬目, 眼干灼热而痒, 但程度较轻;2分:眼干涩不适, 少泪, 频繁瞬目, 灼热而痒但程度较重, 有痛感但可忍受;3分:眼内异物不适感, 无泪, 频繁瞬目, 干涩灼热痒痛难忍。 (2) 口燥咽干量化标准:0分:无症状;1分:津少咽干, 唇红而干, 有时口角溃疡;2分:津少咽干, 唇赤而干, 常有口角轻微溃疡起皱皮如揭;3分:咽干津燥, 唇黯红干裂, 反复口角溃疡, 起皱如皲裂。

1.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制订的标准来判定疾病疗效和中医证候改善程度。 (1) 临床痊愈:理化检验结果正常, 全部临床症状消失。 (2) 显效:理化检查结果明显改善, 临床主要症状消失。 (3) 有效:理化检查结果有所改善, 临床主要症状部分消失。 (4) 无效:理化检查结果和临床主要症状无改善。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 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口眼干症状评分情况比较

通过2个月治疗, 两组治疗后口干、眼干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但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血沉比较

通过2个月治疗, 两组免疫球蛋白、血沉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组内比较存在显著差异 (P<0.05) , 治疗后, 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2。

2.3 两组治疗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2%, 高于对照组的57.89%,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均未见异常, 治疗组服药初期有2例轻度腹泻, 继续服药约2w渐正常, 提示两组治疗方法均有良好的安全性。

3 讨论

干燥综合征是具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为特征的多系统受累结缔组织病, 以免疫功能紊乱为其发病基础, 外分泌腺及其管道上皮细胞起抗原递呈细胞的作用, 细胞识别后, 通过细胞因子促使细胞因子T、B细胞分化增殖, 使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 进一步产生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及多种自身抗体, 导致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异常反应[4]。在SS患者唾液腺组织中也发现促炎性细胞因子TNF ̄α、IL ̄1β、IL ̄2、IL ̄6而造成组织损伤[5]。目前非系统性受累p SS西医治疗上多采取环戊硫酮刺激腺体分泌改善症状, 在免疫治疗上多选用副作用较小硫酸羟基氯喹调节免疫, 然而疗效欠满意。在此背景下笔者结合祖国医学宝贵经验从中医学上作积极探索。口干、眼干当属中医学“燥证、燥痹”范畴, 可能系患病者素体阴虚, 或肾精匮乏, 冲任空虚, 或精血下夺, 皆可使清窍失于濡养。在临床上除口眼干外, 我们还发现有很多患者常伴有腮腺肿胀、淋巴结肿大、雷诺现象、皮肤瘀斑, 舌质紫暗等。可能为病久燥炼津液, 血络脉中, 化为瘀血, 皆可阻滞脉络。故本病多属阴虚燥热, 津液亏损、毒蕴日久, 久病入络, 血瘀水停。

自拟生津化瘀汤中取增液汤为基础方, 其中麦冬甘微寒, 归胃、脾、肺经, 入胃以滋胃液, 入脾以助脾散精于肺, 水津四布, 生地质润甘寒、补肾生津增液, 玄参咸寒归肺、胃、肾经, 滋阴清热, 三药合用可养肺胃肾之阴、清三焦之热, 共为君药。据现代药理研究:生地中的生地黏多糖可促进其唾液分泌, 又能提高淋巴细胞DNA和蛋白质的合成, 使亢进的体液免疫下降从而可调节免疫[6]。白芍养血敛阴, 五味子益气生津, 乌梅生津止渴, 三药均味酸, 可通过味觉神经反射刺激, 促进唾液及胃酸的分泌, 与增液汤合用可起到甘酸化阴, 亏阴自复, 阴液渐充, 燥象渐消之效, 与君药相须为用。据现代药理研究白芍主要成分为多种芍药苷, 具有明确的免疫调节作用, 白芍总苷片作为免疫调节剂已在临床上使用近20年, 冯林等[7]运用帕夫林治疗p SS 6个月明显改善患者口、眼干症状, ESR、CRP、免疫球蛋白明显下降。当归、川芎化瘀行气, 使之瘀化水运;实验研究表明:当归中多糖成分可使小鼠血清Ig G、Ig M的生成有较强的抑制作用[8]。张涛等[9]发现川芎提取物 (川芎嗪) 也可抑制Ig G、Ig M的合成, 从而调节过度异常体液免疫功能[8];王建杰等[10]研究发现川芎醇可显著降低外周血中IL ̄2及INF ̄γ的含量和CD3+CD4+CD8+细胞及CD4+/CD8+的比值。方中白术健脾以防滋腻太过致脾运不化;佛手、香橼性微温不峻, 为理气而不伤阴之品使气行、津布, 伍白术可增强运脾之效;甘草调和诸药。实验表明以白芍、五味子、乌梅等药组成的养阴益气活血煎剂能降低p SS小鼠血清和颌下腺TNF ̄α, IL ̄1β水平, 从而改善颌下腺病理损害, 达到治疗SS目的[11]。

她得了干燥综合征 第9篇

干燥综合征并非少见

干燥综合征这个名称对于多数人来说是陌生的,以往的教科书里也说这个疾病十分罕见,而事实并非如此。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检验手段的进步,该病的发病率和检出率也越来越高,甚至超过了类风湿关节炎,且以30~50岁女性多见。

干燥综合征为自身免疫性疾病。这是一种与人体免疫功能紊乱相关的疾病,主要症状是口干、眼干及相应内脏的损害。由于唾液分泌减少,所以常感到口干舌燥,喜欢进流质饮食,并需时时饮水。有的患者甚至是带着水瓶来看病,一边述说病情一边饮水。由于唾液量减少,唾液对口腔的冲刷和防御能力下降,患者往往出现难以控制的龋齿。这种龋齿又称为“猖獗龋”,它不同于一般的龋齿,主要表现为牙齿成片或成块脱落,留下黑色的牙根。眼干,主要是干涩感,甚者眼干无泪。除此之外,有的患者还可以出现腮腺肿大或双下肢紫癜样皮疹,常被当作过敏性紫癜治疗,但无明显疗效。干燥综合征除引起口干、眼干这些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症状之外,还有关节炎表现,所以多被误诊为类风湿关节炎。随着病情的发展,可以对内脏造成损伤,尤其是肺和肾,有的还会转为淋巴瘤。

那么,凡口干眼干者,是否就意味着患上了干燥综合征呢?

中药治疗效果好

口干和眼干毕竟只是我们的自觉症状,到底是不是干燥综合征需要经过系统的检查,需经眼科、口腔科和免疫科三个科室的协作才能确诊,必要时还应进行下唇腺活检。由于目前这个病还没有令人满意的疗法,所以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

干燥综合征一旦确诊,必须马上进行系统治疗,以控制对内脏的损伤。该病的西医治疗主要包括对症治疗和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且需要6个月左右或更长的时间。由于有些药物副作用较大,患者在接受治疗时要遵医嘱,定期复查,同时要对治疗保持耐心,避免因随意加量、减量或过早停药等情况导致的病情反复。

干燥综合征好发于中年女性。中医认为,由于女性中年之后,气血不足,阴津亏虚,再感受自然界中的燥毒,日积月累,使气血运行不畅,虚、毒、瘀三者互相影响,形成病变。干燥综合征可分为“气阴不足”和“湿热瘀滞”两型,我们在清热解毒,益气养阴的基础上,佐以活血通络。我科自拟了润燥合剂协定处方,并随症加减。经临床实践,患者的症状得以明显改善。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可服用养阴益胃之品,如麦冬、茯苓、薏苡仁等;或每日配服中成药石斛夜光丸、杞菊地黄丸等。服药的同时还可以配合针刺金津、玉液等穴位,能有效缓解口干、眼干等症状,但这一针刺疗法应在医院完成,切不可自己操作。前面提到的那位中年女性,在服用中药和接受针刺三个月后,眼睛里开始有泪水了,牙齿成片脱落的现象得以遏制,口里有了滋润的感觉。

原发干燥综合征 第10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p SS-ILD患者40例 (观察组) 与仅患有p SS的患者40例 (对照组) 。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

1.2 检查方法

1.2.1 肺功能检查

在相同的实验室条件下检查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RV、FVC、FEV1、FEV1/FVC%、DLCO/VA。

1.2.2 血气分析检查

抽取两组患者动脉血, 检查Pa O2、Sa O2、Pa-CO2、PAO2-Pa O2。

1.3 统计方法

该研究全部数据统计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两组间的计量资料运用t检验, 用 (±s) 表示, 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p SS-ILD肺功能特征

观察组RV、FVC、FEV1、FEV1/FVC%、DLCO/VA均明显小于对照组, 两组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p SS-ILD血气分析特征

观察组的Pa O2、Sa O2、PAO2-Pa O2明显小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p SS是一种缓慢进展的炎症性自身免疫疾病, 约2/3的p SS患者会出现全身的系统损害病是主要受累脏器之一[5], 主要表现为ILD[6], p SS-ILD属于继发性肺间质病变, 许多风湿性疾病均会导致肺脏的病变[7,8]。p SS可合并ILD在肺功能与血气分析方面的特点及与单纯性的p SS的异同点已经引起临床及研界人员的关注[9,10]。因此, 研究肺功能与血气分析在继发性ILD中的有诊断价值, 使继发性ILD达到早诊断, 早治疗的效果, 增强继发性ILD的诊疗质量。

该研究观察组RV、FVC、FEV1、FEV1/FVC%、DLCO/VA明显小于对照组且比正常范围小, 表明p SS-ILD的肺部表现主要表现为限制性的通气障碍、混合型通气障碍与肺弥散功能的降低。观察组的Pa O2、Sa O2、PAO2-Pa O2明显少于对照组且不在正常范围内, 表明:p SS-ILD的血气分析结果主要表现为低氧血症。表明了安全易行的肺功能与血气分析检查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间质性肺病患者中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为临床诊断提供理论基础。

综上所述, p SS可合并ILD, p SS-ILD具有肺功能指标的变化与血气分析结果的变化, 为提高ILD的临床诊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 pSS) 合并间质性肺病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ILD) 的肺功能与血气分析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09年4月—2013年4月pSS-ILD患者40例为观察组, 与仅患有pSS的患者40例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的肺功能与血气分析之间的差异。结果 pSS-ILD患者的肺功能表现为肺弥散功能的降低、限制性通气障碍、混合性通气障碍。pSS-ILD患者的血气分析结果为:低氧血症。结论 pSS-ILD具有肺功能指标的变化与血气分析结果的变化, 为提高pSS-ILD的临床诊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间质性肺病,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肺功能,血气分析

参考文献

[1]郭静, 闫慧明, 骆康凯, 等.血清中抗SSA、SSB抗体阴性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的特点[J].北京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3, V45 (2) :316.

[2]蒲清, 彭美仁, 张敏.干燥综合征并继发性肺间质纤维化20例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 2007, 12 (5) :466.

[3]Joseph PH, Gary WH.Pulmonary complications of collagen vascular disease[J].Ann Rev Med, 1992 (43) :17-35.

[4]肖波, 李伟峰, 谢潮鑫, 等.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间质性肺疾病17例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 2010 (5) :46-48.

[5]陆再英, 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872-875.

[6]高惠英, 李小峰.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间质性肺病的临床特征[J].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09 (1) :39-42.

[7]Mori M, Kawai A, Takasugi T, et al.Inhomogeneities of vent-ilation and the diffusing capacity to perfusion in various chroniclung disease[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7, 156 (1) :83.

[8]季蓉, 何权瀛.肺气肿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研究[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9, 22 (11) :666.

[9]路跃武, 郑毅, 张永锋, 等.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间质性肺病的临床分析[J].北京医学, 2006, 28 (7) :396-398.

上一篇:培训方式下一篇:管理分析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