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职业人格范文

2024-06-06

健康职业人格范文(精选12篇)

健康职业人格 第1篇

全国各地蓬勃兴起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造就了大批优秀人才,在优化教育结构,开发人力资源,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建设的伟大事业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不能否认,我国的职业教育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弊端。职业教育有两个不足:一方面,我国的职业教育最初是作为普通教育的补充,一直没有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先天不足。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财政投入低,社会的认可度低,被“打入另册”,使职业教育后天也不足。我国职业教育有空心化的趋势,没人说它不重要,但就是没多少人愿意接受这样的教育。尤其是大中城市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面对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的先天不足和市场经济的挑战,在功利驱使下滋生了过分追求专业知识培养和操作技能养成,而忽视学生人格和素质培养的教育倾向。这个问题不采取妥善措施尽快解决,必定不利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长此以往,我们的中等职业教育更是难以分担起“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的历史使命,发挥中等技术职业教育应有的作用。

我们知道我国中等技术职业教育从它走向社会的那一天起,就承受着我国旧的教育体制和旧的价值观念带来的因袭重负,就教育资源的配置而言,一方面,经改制而建的中等技术职业学校(或职业高中)多属教育基础薄弱,教育设施、教师配备不足,以及由教学质量不太高的普通中学的易帜;另一方面生源多为九年义务教育学业完成后不具备升入高级中学的落榜生。长期以来职业教育被看作是“次等教育”、“脆弱教育”、“淘汰教育”。

德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哲学家与心理学家斯普朗格(Eduard Spranger)曾说过:“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在于它是一个人人格心灵的呼唤,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也就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知识,而是把人的各种潜能发挥出来。”我们的先人两千多年前就悟出了教育活动的开展应遵循“因材施教”这一教学规律。这一规律实质上也是对素质教育的肯定,因为只有抓住了受教育者的个性,并按照其个性提高其素质,造就大批服务于社会的有用人才。当我们的教育对象跨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大门时,我们理应根据其个性特征在讲授知识、传授技能的同时以科学的教育方式唤起其人格力量,恢复其自信心,并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刻意塑造其健全的人格素质,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人才。然而,很多职业技术教育工作者面对市场经济的感召,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往往只注重专业知识和操作技术的培养,认为这就是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所在,因而淡化了对人的思想素质或人格素质的培养提高,即便是意识到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必要性,也多采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进行教育,这对于这个年龄段且易遭受挫折的受教育者来说,显然是缺乏科学性而有悖职业技术教育应当遵循的原则。因而,重视学生人格素质的培养,采用科学施教方法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适宜社会、自我成才的能力,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乃至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尤其是大中城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中一个不容回避的课题。

说到健全的人格也可以说是理想人格,这归根到底是人的素质最根本的体现。从美国人本心理学家马斯洛(A-Maslow)的观点来看,它实际上就是“人的自我实现”。这种“人的自我实现”包含着个人对自身价值和人格力量的充分肯定,也包含着公众和社会对其人格力量和个体置于社会群体之中的社会价值的彻底认同。这不单是人的智力因素、技能因素的充分实现,更重要的是思想、道德价值、人道主义精神的充分实现和个体的力量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与群体意识和公众评判的趋同。近年来,某些领导干部的腐败堕落和有些成功企业家因缺乏心理承受能力在事业顶峰时无端自杀的案例,究其根本原因应该说是缺乏健全的人格。这从某种程度上也无疑是我国传统教育中重视智力因素培养,轻视人格素质培养的“应试教育”失败的写照。党的“十七大” 报告更加明确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如今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面对的是一代又一代生活在优越生活环境中的特殊的青少年,他们的特殊就在于对个体自身价值和人格理想的迷失。要把他们培养成为同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并为其今后的发展拓宽道路,必须在提高其科学文化素质和工作技能的同时,加强其思想道德观念的培养。具体到学校教育中,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应认清教育对象的特点,在培养人才时引入科学的教育机制,把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寓于其他的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中,使这种教育成为易于被教育者接受的形式。要做到这些,首先从肯定学生人格入手,发现其个性特征,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发挥其长处,促进学生认识自身的能力,发挥自身的价值,进而找回属于自己的那份自信,这对于整个教育过程也是大有补益的;其次应积极探索科学的教育方式,寓思想教育于文化教育之中,结合文化课、专业课的审美熏陶和趣味启发,点亮其人格深处的睿智之光。这样就能在教育活动中树立其远大的理想和精神支柱,形成其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促进其人格素质中的创造力、忍耐力,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通过对学生人格素质的培养,养成其健全的人格,才能使我们培养的劳动者在实际工作中充分体现出爱岗敬业、敢于创造、勇于进取、乐于奉献的精神风貌,经得起失败的挫折和成功的考验,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发挥其力量。

参考文献

[1]詹栋梁.斯普朗格文化教育思想及其影响[M].北京:文景出版社,1981.

[2]王明伦.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比较[J].职业技术教育,2002(5).

[3]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职业人格测试 第2篇

1.我对自己平时的花销都记得很清楚。是 否

2.课余时间我喜欢阅读通俗小说、诗歌。是 否

3.在老师提出问题后,即使我知道,我也往往保持沉默。是 否

4.我很羡慕做戏剧、音乐、歌舞、新闻采访等方面工作的人。是 否

5.每次写作文时,我往往一挥而就,不再重复。是 否

6.我经常不停地思考某一问题,直到想出正确的答案。是 否

7.对同学借我的和我借同学的东西,我都能记得很清楚。是 否

8.虽然复习很紧张,但我仍喜欢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是 否

9.我喜欢成为老师和同学们注意的焦点。是 否

10.家里的电器如果出了小毛病,我喜欢自己搞定。是 否

11.我希望有机会参加探险。是 否

12.我曾渴望当一名汽车司机或飞机驾驶员。是 否

13.我总是保持我的房间和书桌的整洁。是 否

14.看情感影片时,我经常禁不住眼睛湿润。是 否

15.我喜欢做一名教师。是 否

16.17.18.19.20.21.22.是 否

23.24.25.26.27.我小时候经常把玩具打开,把里面看个究竟。是 否 音乐能使我陶醉。是 否

我喜欢阅读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和杂志。是 否 在我的职业选择中可以考虑当校长。是 否 我喜欢需要运用智力的游戏。是 否

有时,我感到自己有文艺方面的天赋。是 否

我喜欢亲自动手制作一些东西(如贺年卡),从中得到乐趣。如果同学们有困难,我很乐意帮助他们。是 否 和不熟悉的人交谈对我来说毫不困难。是 否 和同学交谈时,我对政治问题较感兴趣。是 否 我喜欢动手的工作,不喜欢抽象的工作。是 否 大家公认我是一个勤劳塌实、愿为大家服务的人 是 否

28.我有能力说服别的同学同意我的观点。是 否

29.我是一个沉静而不易动感情的人。是 否

30.当我学习时,我喜欢避免干扰。是 否

31.我的理想是当一名科学家。是 否

32.与推理小说相比,我更喜欢言情小说。是 否

33.我喜欢按部就班地完成要做的事。是 否

34.我有很强的动手能力。是 否

35.我总是主动地向别人提出自己的建议。是 否

36.我喜欢使用锤子、榔头一类的工具。是 否

37.与同学相比,我有较强的策划能力。是 否

38.我能坚持写日记 是 否

39.看电影是我的兴趣之一。是 否

40.我喜欢利用逻辑原理解决问题。是 否

41.有时我也关注飞行器方面的知识。是 否

42.我喜欢关注青少年犯罪问题。是 否

43.有条件的话,我可以去听听歌剧。是 否

44.对我来说,会计是一个不错的职业。是 否

45.我很羡慕那些优秀的企业家。是 否

46.否

47.48.否 一般情况下,我能想到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是 我对侦破题材的节目很感兴趣。是 否

随便讲出一些世界名车的品牌,对我来说并不是个难事。是

测试结果和说明

一.请将以上测试依样在以下对应的题号内计算得分。(答“是”的计1分,答“否”的不得分)

(1)艺术型(2、4、14、17、21、32、39、43)计 分

(2)传统型(1、3、7、13、29、33、38、44)计 分

(3)管理型(5、9、11、25、28、35、37、45)计 分

(4)研究型(6、16、18、20、30、31、40、47)计 分

(5)现实型(10、12、22、26、34、36、41、48)计 分

(6)社会型(8、15、19、23、24、27、42、46)计 分

二.将六种不同人格特征的得分从大到小进行排列,排在最前的就是你的职业人格类型。(如遇相同的得分,表明你该两种人格类型均具备)

⑴ 艺术型:有艺术、直觉、创造的能力,喜欢运用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自由的环境中工作。这种人想象力丰富,有理想,易冲动,好独创。他们喜欢从事非系统的、自由的、要求有一定艺术修养的职业。

可参考填报:教育学:学前教育、艺术教育、装潢设计与工艺教育文学 汉语言文学、汉语言、对外汉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类所有专业、艺术学类所有专业;历史学: 民族学、文物保护技术;管理学:旅游管理;理学:地理科学类所有专业;工学: 广播电视工程、土建类所有专业、测绘类所有专业、轻工纺织食品类所有专业、航空航天类所有专业、宝石及材料工艺学;农学 : 园艺、园林;医学:医学影像学。

⑵传统型:喜欢从事资料工作,有写作或数理分析的能力,能够听从指示,完成琐细的工作。这种人易顺从,能自我抑制,想象力较差,喜欢既定、有秩序的环境。在职业选择上,他们愿意从事那些需要按照既定要求工作的、比较简单而又比较刻板的职业。

可参考填报:哲学:逻辑学;经济学:经济学类所有专业;法学: 法学类所有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教育学 : 人文教育、特殊教育;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所有专业;历史学:历史学类所有专业;管理学:会计学、财务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劳动与保障、土地资源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农村区域发展、图书馆学、档案学;理学:理学类所有专业;工学:仪器仪表类、能源动力类、电气信息类、水利类、测绘类、化学与制药类、交通运输类、海洋工程类、航空航天类、武器类、工程力学类、生物工程类、农业工程类、森林工程类、公安技术类所有专业;农学:农学类所有专业;医学:医学类所有专业。

⑶ 管理型:喜欢和人群互动,自信、有说服力、领导力,追求政治和经济上的成就。这种人喜欢支配别人,有冒险精神,自信而精力旺盛,好发表自己的见解。他们愿意从事那些为直接获得经济效益而活动的职业。

可参考填报:哲学:哲学、宗教学;经济学: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保险;法学:社会学、社会工作、外交学、思想政治教育、公安学类所有专业;教育学: 特殊教育、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市场营销教育;文学: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导演、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所有专业、工商管理类所有专业、公共管理类所有专业、农林经济管理类所有专业;理学:天文学类、地质学类、地理科学类、地球物理学类、大气科学类、海洋科学类、环境科学类、心理学类、统计学类所有专业;工学:航空航天类、武器类、公安技术类所有专业;农学: 植物生产类、草业科学类、森林资源类、环境生态类、动物生产类、水产类所有专业;医学:法医学。

⑷ 研究型:喜欢观察、学习、研究、分析、评估和解决问题。这种人有强烈的好奇心,重分析,好内省。比较慎重。他们喜欢从事有观察、有科学分析的创造性活动和需要钻研精神的职业。

可参考填报:哲学:哲学类所有专业;经济学:保险、金融工程、税务、网络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所有专业、社会学类所有专业、公安学类所有专业;教育学:教育学、学前教育、教育技术学、小学教育、艺术教育、人文教育、社会体育;文学 汉语言文学、古典文献、外国语言文学类;历史学:历史学、世界历史、考古学、博物馆学、文物保护技术;管理学:管理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农林经济管理、农村区域发展、档案学;理学:理学类所有专业;工学:工学类所有专业;农学:农学类所有专业;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眼视光学、康复医学、精神医学、中医学类所有专业、药学类所有专业。

⑸ 现实型:有运动机械操作的能力,喜欢机械、工具、植物或动物,偏好户外活动。这种人不重视社交,而重视物质的、实际的利益。他们遵守规则,喜欢安定,感情不丰富,缺乏洞察力。在职业选择上,他们希望从事有明确要求的、需要一定的技能技巧、能按一定程序进行操作的工作。

可参考填报:哲学 :逻辑学;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汽车维修工程教育、应用电子技术教育、装潢设计与工艺教育;文学:传播学;管理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理学:理学类所有专业;工学: 工学类所有专业;农学:农学类所有专业;医学: 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眼视光学、康复医学、口腔医学、针灸推拿学、法医学、护理学、药学类所有专业。

⑹ 社会型:擅长和人相处,喜欢教导、帮助、启发或训练别人。这种人乐于助人,善社交,易合作,重视友谊,责任感强等。他们希望从事那些直接为他人服务 为他人谋福利或与他人建立和发展各种关系的职业。

健康职业人格 第3篇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四所高校的320名职业院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了处理。提出了积极建议。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自立人格;应对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1

1 对象与方法

1、被试

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从四川、山东和天津等地的职业院校选取被试。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350份,回收问卷320份,回收率为91.4%。其中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三个年级的人数分别为大一102人、大二108人、大三110人,分别占总人数的31.9%、33.8%和34.4%。在性别变量上,分别为男生178人,女生142人,分别占到55.6%和44.4%。在独生子女变量上,分别为独生子女210人,非独生子女110人,分别占到65.6%和34.4%。在生源地变量上,分别为来自农村的208人,来自城镇的120人,分别占到65%和35%。

2、研究工具

自立人格问卷,采用夏凌翔等人编制的《青少年自立人格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应对方式问卷采用张敏等人编制的应对方式量表。心理健康量表,该量表是专门用来测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测试工具。

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和Amos18.0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性别大学生自立人格得分差异比较

对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自立人格所有因子上得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的职业技术类大学生在独立性维度上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異,在主动性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在独立性(t=3.572,p<0.001)、主动性(t=1.897,p<0.050)维度上,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

2.2独生与非独生大学生在自立人格各因子上得分差异

对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在自立人格各因子上的得分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灵活性(t=-2.279,p<0.05)维度上,两者存在显著差异,且非独生子女得分显著大于独生子女得分,但在其他因子上并没有明显差异。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自立人格与积极应对和心理健康显著正相关,而与消极应对显著负相关。积极应对与心理健康显著正相关,消极应对与心理健康显著负相关。

3、讨论

3.1 高职大学生人口统计学变量的结果分析

统计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的高职大学生在独立性(t=3.572,p<0.001)、主动性(t=1.897,p<0.05)维度上有显著的差异,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得分。这说明在职业类大学生中,男生比女生更能自己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虽然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男女孩都一样的观念渐渐被人们所接受,但社会角色依然对男女生有不同的期望。因此,男女性别不同使得表现出的行为也有所偏差。

在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的学生自立人格各因子上进行数据分析时发现:在灵活性(t=-2.279,p<0.05)维度上,非独生子女得分显著大于独生子女得分。这表明非独生子女更能独立的完成基本的人际活动。分析原因可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可能受到父母更多的关爱,很多事情都是由父母做决定的,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独生子女具有很强的依赖性。

3.2 自立人格与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的统计结果表明,自立人格与积极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正相关,自立人格与消极应对存在负相关。高自立人格的个体采用更多的积极应对方式,而低自立人格水平的个体则相反,倾向于使用消极的方式。可能的解释是通过自立人格的几大维度来进行,首先,自立人格量表中独立性维度指的是个体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的能够独立解决问题、不依赖他人的特征。其次,具有主动性人格的人能够主动改变环境以采取相应的行为方式,主动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因此他们的心理比缺少主动性的人更健康,心理问题也相对较少;第三,灵活性强的高职生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面对的困难,善于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困难,因此这种灵活的特性显然成为心理健康的重要保护性因子;第四,自立人格中的印象管理反映的是个体的社会期望性,个体在乎外界的看法,按照社会期望的方向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是积极的行为习惯。而随着这种压力与束缚强度的增加,个体容易变得敏感、偏执等,容易引发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参考文献

[1]曲如杰.高职生就业能力与心理健康:积极应对和自我效能感的调节作用[J].人类工效学,2014(1):1-5

健康职业人格 第4篇

一、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教育的缺失及原因

(一)大学生人格状况令人堪忧

1. 文化偏见、德智分离

我国大学生朝气蓬勃,有文化懂科学,有进取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精英。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原因,有部分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不认可,人文社会学科的知识较少,有些大学生不愿意接受人文素质教育,对西方的快餐文化、网络文化又表现出一种崇拜、模仿和追求,有反校园文化倾向,无视校园精神文化、表现为缺乏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忽视各种精神文化的存在,对自己、对他人的冷漠,有些大学生见面不说话,要通过手机交流;抵触校园制度文化表现为:上课不听课、玩手机、讲小话、看小说、睡觉、迟到旷课、考试作弊;对物资文化的不珍惜表现为:对校园环境随意破坏,餐桌上的浪费太严重,服饰穿戴讲究名牌,攀比思想严重。德智分离,大学生由于行为失范,而导致人格缺失犯罪的行为时有发生,道德认知能力高,道德行为较差,以集体主义的价值标准评判别人,以利己主义的价值标准评判自己。

2. 急功近利、性格脆弱

在市场经济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比较看重名利,做什么事情首先要看有什么好处,为荣誉利益而做:入党、评三好、评奖学金、优秀干部;升职、考证,争名夺利,为了提升自身资本,毕业时能找一份好工作。是否能真正增强自己的实力?都体现了学生急功近利的心理特征,一切为利益而奋斗。现代的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物质优越家庭享有特权的环境中长大,没有受过苦难,也没有经历挫折,一遇到点小事,就会发生冲突。采取过激措施,自暴自弃。我们也会在新闻媒体上看到高校同学之间一些小矛盾而引发恶性事件的案例不少。

3. 现实人际交往能力较差,自我中心

计算机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给大学生带来极大的自由生活空间,每个学生通过网络交友、购物、玩游戏与网络交流的时间远远要超过与现实人的交流。有些学生因此厌学、自闭、性格孤僻,变得越来越自我。有专门针对高职学生群体的调查表明,高职学生在处理自己与他人关系时,把利己摆在首位的人较多,有些人强调个人本位,有些人将安稳的生活和较高的经济收入作为自己最重要的人生追求,重实惠、求实用。社会责任感淡漠;在索取与奉献的关系上,则一味地强调索取,有些学生希望向社会索取更多的东西而不是为社会作更大的贡献。

(二)健康人格缺失的原因分析

1. 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

我国的家庭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也由此造成一些大学生人格缺失。有些家长本身素质差,人格欠缺,功利性太强;有些单亲家庭父母放弃对子女的监管;独生子女父母的溺爱;父母长期在外打工,隔代抚养,家长教育不到位等现象普遍存在。

2. 学校教育对人格发展的忽视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偏重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视了思想的传递和心理的关注,远离了教育所应有的功能。传统教学方法主要表现为“注入式”教学,即以“课堂为屮心”、以“教师为屮心”、以“书本为中心”。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的作用,学生的主体意识受到限制,教师与学生脱节。忽视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理论与实践脱节。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书呆子型”的学生,使一些学生自我意识、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反省等能力欠缺,在学校没有人生规划,自以为是,虚度年华,而在其走入社会的时候,发现与社会格格不入,而又自恃清高,很容易让大学生产生情绪低落、在家成为傍老族、啃老族。

3. 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学生长期沉溺于网络不能自拔,容易产生逃避现实的心理倾向,道德自律弱化,社会意识淡化,沟通能力差,两人近距离甚至面对面不说话,要通过手机传递信息,学生人格扭曲,导致健全人格的失落。

二、健康人格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学生在大学期间人格的健全和修复主要责任在学校,学校要转变观念,育人比专业知识传授更重要。先育德能,后传技能。高校的职能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健康人格教育是学校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娄底职院近10年来,在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方面做出了一些尝试论述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

一是成立了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实验基地领导小组,由院党委书记任组长,院长任常务副组长,其余院领导任副组长。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负责基地的具体工作。二是成立志愿者团队,与学校的群团组织及各系部的公益协会,组织阳光志愿者赴社区、边远山区爱心支教;传承“志愿服务,快乐奉献,有你有我有大家”的服务精神,给学生辅导功课,教小朋友唱歌跳舞。三是成立人口文化研究所,开展一些有益于大学生健康人格教育的调查研究。

(二)强化保障机制

确保大学生健康人格教育活动的长效开展,促进青年学生成才。学院安排了专项活动经费;有专门的活动场地;配有专人管理;建立校地服务联动机制。近年来,在开展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活动过程中,我院逐步形成与学校困难职工、娄底市福利院、如家老年公寓等为重点的孝行服务敬老活动。

(三)整合学院内部资源,组织比赛活动

与院关工委联合举办“诚信为本”主题教育活动启动仪式暨报告会;在组织参加湖南省大学生“诚信为本”主题教育活动中,我院志愿者学生的作品《诚信比黄金更珍贵》获得征文比赛二等奖,作品《诚信人生,和谐你我他》获得征文比赛三等奖。开展“感恩为先”演讲比赛.参赛选手们从父母养育之恩、国家社会栽培之恩等多角度来诠释主题,饱满的热情,无不将内心真诚的感恩之情传递给在座的每一位听众,赢得了现场观众阵阵雷鸣般的掌声。志愿者的作品《感恩之心,我们有吗?》和《外婆,我爱你》荣获一等奖;我们还开展了《给父母的一封信》《学习弟子规的体会》《学习传统美德心得》比赛,通过这些比赛活动,让学生更进一步深入学习,扩大知识面,通过查阅资料写稿子,是自主学习过程,比老师按课本教,学生被动听,效果更好,自己主动获得的知识容易产生内心的共鸣,内化为心灵的自觉。

(四)开设《传统美德与人格修养》《弟子规与人格修养》等选修课程

在课堂内结合学生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讲解理论的同时,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讨论分享自己的故事,结合课堂内容节选传统文化教学的光碟,讨论、写心得体会,让学习的理论知识融化在自己的血液中,净化自己的思想,并主动积极参加志愿者义务社会公益实践活动。让更多的人来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完善自我,提升人格修养。

(五)以平台为载体,做到七个结合

我们创办了《青少年成长导报》,印发《弟子规》《了凡四训》《道德经》免费发放给学生,带给亲人朋友。举办以弘扬传统美德为主题的先进典型报告会、演讲比赛、征文比赛、书画比赛;组织艺术团成员创作一些以传统美德为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并组织学生在主题班会上阅读和观看《传统文化改变命运》光碟,然后展开讨论,写出影评和观后感,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在校园中营造出学习、弘扬传统美德的良好氛围,为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提供良好的舆论条件。同时,利用院内网络、广播、报刊等传播工具构建健康人格教育平台,并做到七个方面的结合:既大学生健康人格教育与时尚元素、情感元素;艺术元素、新媒体、科学研究、学校教育、社会需求等相结合,为传承中华美德,助推文化育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开设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是课堂教育教学的有效延伸。为让学生从实践活动中得到教育,克服人格上的偏差,形成健康的人格。组织开展学雷锋活动、义务服务进社区活动、暑假“三下乡”活动,到老年公寓孝敬老人,送水果、送安慰,给老人做心理疏导,倾听老人的心声;到特教学校献爱心,到特训学校帮教,免费送传统文化的书籍报刊杂志光碟等文化产品;到山区扶贫帮教;到公园、社区清理牛皮鲜、拾白色垃圾;到孙水河清理河床垃圾;到城市交通要道维护交通安全;春运期间到火车站帮顾客搬行李,送茶水。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吃苦耐劳、关爱他人、坚忍不拔的优秀品质.完善健康人格。

(七)健全和完善激励机制

一是将学生的健康人格教育同操行评分结合起来,将学生学习和践行健康人格教育的相关情况作为操行评分的内容之一。二是要制定和完善学生操行评分制度。三是要把健康人格教育同“三好学生”、“优秀干部”、“十佳文明标兵”、“十佳学习标兵”、“优秀共产党员”等评优评先活动结合起来,并与助学金、奖学金的评定进行挂钩。四是组织以健康人格教育为主题的活动,并及时对活动进行总结,对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同学和班级予以表彰和奖励。强化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将传统美德内化为学生一种心灵自觉。

(八)营造良好健康人格教育环境

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把学校、家庭和社会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目标一致的良好教育环境。学校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和沟通,要引导家长树立以健康人格为培养目标的人才观,重视美德教育;家长应提高自身的传统美德修养,培养良好家风,做到言传身教。

三、工作成效及影响

近几年来,通过开展大学生健康人格教育活动,初步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收获:一是育人成果显著,孝亲典型相继涌现;二是发挥典型带动,引领,充分发挥典型带动作用,在德育育人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三是注重广泛宣传报道,与社会各界形成良好互动先后多家媒体校园网、广播、娄底电视报、娄底晚报、娄底电视台多次深度报道;四是弘扬传统美德,彰显孝德文化力量为核心的中华传统美德,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在全市起到了良好的典型示范效应;五是院领导带领青年教师从实践到理论,不断总结经验提升科研能力,坚持科研立项,发表学术论文,升华大学生健康人格理论研究。学院在全国高职院校中科研成绩突出;六是大学生活志愿者活动经常性的开展,相互团结,互相关爱,助人助己,给社会上的弱势群体送去了温暖,提升自己的健康人格。

近十年来学校大学生人格教育活动获得了省市各级政府的表彰奖励。学校涌现了大批的先进典型。学院人际关系良好,形成了读好书、做好事、做好人积极向上浓厚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摘要:对大学生的人格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大学生是准职业人,需要健康的人格,学校应通过各种途径创设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人文环境,让大学生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加强人格自我修炼,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人。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格

参考文献

[1]章小剑.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格教育的探索[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4).

[2]宋建军.浅析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0(06).

[3]王萍.论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3.

健康人格心理学论文 第5篇

关键词:应用心理学;本科生;心理咨询技能;实践教学模式

随着时代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急速的社会变迁也引发了各种社会心理问题,人们对心理学专业也越来越重视,自从应用心理学专业被列入本科专业之后,全国有230多所本科院校开设了心理学专业。但是从社会对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的需求来看,学校的培养目标与社会的需求间还存在巨大差距。以某重点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就业情况为例,就业率保持在百分之八十到九十,虽然只有少数学生毕业后没有就业,但是有将近百分之四十的学生找到的工作与所学专业关系不大。这样的现状使得应用心理学专业发展处境非常尴尬。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毕业去向一般为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监狱、医院和企事业人力资源管理,但是用人单位认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不够,初入职场的毕业生则认为是在学校的学习中缺少实践教学的环节。而应用心理学专职教师也一致认为理论与实践脱节,缺少心理咨询的实战技能,是目前心理学学科发展面临的困境。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是人才培养的薄弱环节,这一短板也直接制约了专业的发展,因此,要提升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教学质量,必须改进实践教学的模式,以便培养受社会欢迎的专业型人才。

一应用心理学本科生实践技能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应用心理学本科生的实践教学在各高校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有的高校也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色。比如浙江大学采用导师制与核心课程相结合的核心能力培养模式,北京师范大学“6+1”培养模式以及沈阳师范大学采取小学期实践教学的方式。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过程不够深入,一般都倾向于形式化;第二,学校内的实训基地的真实度不够,和校外的基地合作流于形式,没有让学生进行长期的实践,没有“走出去”的实战演练。第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分离,以学习心理咨询技术为例,学生学习了咨询心理学和心理治疗学的各个理论流派,也熟记了每个流派的方法,但是不能将所学的知识点融会贯通地运用,还是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这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难题之一;第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差,教师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多学生采取消极的态度对待教学实践环节,不能主动学习,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追求创新的精神,习惯于老师的灌输式学习,面对老师布置的任务,不能自觉开动脑筋。

二“案例督导工作坊”实践教学模式的提出

工作坊教学模式是实践性非常强的教学模式,它最初起源于德国,在20世纪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产生。其主要特色是在一个互助的小团体中形成轻松的、有趣的氛围,每次活动设定一个专题内容,围绕主题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互动活动。通过心理体验活动学习理论知识、增加体验领悟。本文主要以“表达性绘画艺术案例督导工作坊”为例,从“教、学、做、评、思”五个环节来阐述如何通过心理辅导和体验互动解决应用心理学本科生心理咨询技能提升遇到的瓶颈,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咨询专业技能。

(一)“寓教于乐”的教学思想

“教”指的是在工作坊模式下教师教授参加者关于工作坊主题的相关知识,当然这些知识的讲授并非传统的认知教学模式。传统的认知教学模式是以心理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考核为主,而工作坊教学模式下的教师的“教”教的是心理咨询的技术和方法。以“表达性绘画艺术案例督导工作坊”为例,在工作坊开始前采用自愿报名的原则,在系统学习过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基础课程的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中选取20名对绘画心理治疗感兴趣并有意愿参加课外实践教学活动的学生,参加每周一次,每次2。5小时的表达性绘画艺术工作坊活动,“表达性绘画艺术督导工作坊”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理论讲授的主题是:

(1)第一单元:绘画治疗总论;

(2)第二单元:线条颜色绘画心理分析;

(3)第三单元:树木测验与心理疾病筛查;

(4)第四单元:人物测验与自我认识;

(5)第五单元:房树人测验绘画分析;

(6)第六单元:五维画测验;

第二阶段为以小组为单位的团体绘画心理活动体验阶段:

(1)第一单元:画出你心中的自己;

(2)第二单元:相亲相爱一家人;

(3)第三单元:心中曼陀罗;

(4)第四单元:我的家庭图;

(5)第五单元:风景构成法;

(6)第六单元:离别和祝福。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案例督导工作坊的教学模式是开放的、崭新的、活泼的,不拘泥于讲授形式的,在每个单元课程内容开始前,教师会带领学生做一个热身活动,以便将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并活跃团体氛围,会选择有趣的心理活动,如“大风吹”“松鼠和大树”“进化论”“轻揉体操”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重要转变:教师不再是知识传播者而是活动的设计者、参与者、引导者,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在工作坊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作用是启发学生思考对活动的感悟,对自我的发现和对人生的理解。

(二)“在做中学”的学习策略

美国教育家泰勒认为:“学生学到什么取决于他做了什么,而不是教师教了什么。”在做中学是有效的学习策略之一。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活动的实施是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表达性绘画艺术工作坊”为例,学生的理论学习和体验活动是和去福利院基地实习一起进行的,讲授完一个单元内容,参加的学生们就去福利院给孩子们做相应的心理绘画体验活动,再将收集的福利院儿童的画作在下一周工作坊的时间进行小组分析讨论和教师讲解,根据每一位孩子的画作特点(如色彩、画作内容、表达心情等)进行心理学解读,明确心理干预方向。所以案例督导工作坊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有以下优势,第一,在“做”中学习掌握绘画心理咨询的技巧,学会了绘画技术应用于心理辅导工作。学生一边实习一边进行理论学习。第二,在“做”中学会运用理论知识,提升了对理论学习的自信心,能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提升学习兴趣。第三,在“做”中学会了团队合作,了解小组成员的需求和愿望,能够形成凝聚力。例如在“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单元教师让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没有语言交流的团体绘画,每人每轮画一笔,然后经过十几轮过后,形成一幅整体的画作,再给画作命名,并以小组为单位全班展示。整个过程既是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又是心理咨询技术的运用,增进了小组的成员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培养了互助合作的精神。第四,在“做”中学会了探索,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发现能力。探索自己的内心深处的同时,体察他人的内心世界。比如“画出你心中的自己”这个单元,教师涉及课程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绘画的形式发觉自己的性格特点,更加了解自己,增进自我认识。同时也会安排以小组为单位的互相讨论,就小组成员的性格特点进行分析。

(三)“互动评价”的教学活动

在案例督导工作坊中,互动讨论是工作坊的重要环节,以“心中曼陀罗”活动为例,参加者在创作完曼陀罗作品后,说出自己对画作的感知和理解,同时小组成员也会参与到讨论之中,与创作者一起讨论画作反应的心理内涵。再如在福利院儿童的画作中,房树人绘画测验不同的人会看到不同的内容,通过同伴的讨论,开阔了眼界,更好的学习绘画心理咨询的技术,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又有利于掌握技术的精髓,所以“互动评价”这一环节在案例督导工作坊教学模式中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质疑的良好品质,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同时联系了表达沟通的能力。

(四)“反思提升”的训练方法

“反思提升”中的“思”包括以下两点,第一,是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结束后收获的反思。在案例督导工作坊中,每次工作坊活动结束前,教师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位小组成员用一句话来表达今天参与活动的感受,这也是反思提升的训练。第二,学生在整个实践教学环节结束后收获的反思。在案例督导工作坊中,教师会对参加福利院社会实践的应用心理学本科生布置家庭作业,每个学生每次去福利院后要形成当天的工作记录,在整个12次志愿服务工作结束后,结合老师同学的案例分析,也要撰写一份整体的案例报告,案例报告的撰写过程就是实践反思的过程。另外,学生的“思”主要是对自己从“教、学、做、评”方面实践教学训练状况进行反思。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也要定期反思,这样才有益于学生的成长,达到提升内涵的效果。这样教与学的双方经过课后的“反思提升”实现学会反省自己,有益于促进学生的个人成长,将实践教学落到实处。

三小结

旋转童年 塑造健康人格 第6篇

江苏省常熟市塔前小学始创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是常熟第一所新学,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积淀,是一所具有优良办学传统和独特文化品质的百年老校。

一、文化引航,彰显特色

从传统的文化中汲取精华,在历史的智慧中寻找灵感,塔前小学凝炼成“乐雅方融”的文化主题,其内涵包括乐观豁达、尚雅求美、笃厚方正、融通明辨等几方面。这是全体师生对教育的独特理解与共同愿景,是基于教育资源整合的价值追求,是富有时代特征与人文关怀的教育精神。

塔前小学成立的乒乓训练基地,先后被命名为“常熟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常熟市少儿乒乓俱乐部”“苏州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目前拥有900平方米的新乒乓球综合训练馆,配备24张标准乒乓球台、2台发球机,是苏州市教育系统里最好的乒乓场馆。

在“乐雅方融”文化主题内涵观照下,塔前小学继承和发扬学校教育特色,明晰品牌概念,确立了特色名校的办学战略,积极打造“旋转童年”学生健康人格养成工程。

小小银球划出的美丽弧线犹如绚丽多彩的人生轨迹。“旋转童年”即站在儿童立场,融合现代教育之核心,以小乒乓球辐射儿童的学习生活,鲜活儿童的成长历程,陶铸独立人格,涵育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时代主流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二、悉心规划,有序推进

1.耳目一新的乒乓景观,充盈文化魅力

学校文化形象变革是“旋转童年”学生健康人格养成工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根据“乐雅方融”文化主题,遵循一定的实践路线,学校全面设计乒乓文化景观,变外显的环境文化为内在的人文文化。校园中的16张室外乒乓台,让更多的学生在课余快乐乒乓;文化主题墙、乒乓文化长廊、各园区内乒乓运动人物剪影,时时处处给学生以乒乓拼搏精神的感染。

独特的乒乓文化景观,让无声的符号焕发出更多的文化韵味,让这一真正的道德课程凸现其潜在的教育意义,学校成为每一位学生的“精神催生场”,实现文化的生根与再生长。

2.丰富多彩的乒乓教育,厚积乒乓文化

学校充分利用德育教育阵地,以活动为载体,厚积乒乓文化,打造乒乓精神。通过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班队活动、晨会等阵地,宣讲国家、学校乒乓运动的发展史,乒乓健将刻苦训练、英勇拼搏的事迹;利用红领巾电视台,组织观看乒乓技能演练,学习乒乓基础知识;开展“寻找冠军的足迹”主题实践活动,搜集资料了解乒乓球健儿如何为国家争取荣誉,培养少先队员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开展“我最喜爱的乒坛冠军”故事会,宣讲乒乓冠军的小故事,了解冠军的成长过程,同时寻找自己与冠军的差距;出“走进乒乓名人堂”为主题的黑板报,开展 “寻找身边的小球星”主题队活动;发动少先队员设计乒乓小徽标,并用在校园的宣传册、环境布置等地方。

通过丰富多彩的乒乓教育活动,学生从小小的乒乓球上学会了求知,学会了竞争,学会了爱国,学会了做人。

3.形式多样的乒乓竞赛,营造浓郁氛围

学校成立乒乓球训练启蒙班、兴趣班和提高班,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学生的体质,发展学生的特长。

学校每年一届的乒乓文化节,组织学生开展分年级的主题拓展活动。如低年级小学生开展的丰富有趣的“我爱乒乓球”颠球、对墙击打、托球绕道跑等趣味运动赛;中年级的活动主题是“哦,乒乓球、乒乓板也能玩出新花样”,让学生画乒乓板装饰画、利用废旧乒乓球制作工艺品;高年级学生用美术课和信息课上学到的本领,制作有关乒乓知识的手抄报和电脑小报。

中队、年级、学校乒乓比赛形成制度。每年举行一次校级乒乓球选拔赛。一经发现好苗子,立即做好工作,将他们充实到运动队伍中。

形式多样的乒乓竞赛,让每一个队员更深刻地理解国球,感悟“打乒乓、扬国威、炼意志、健体魄” 的乒乓精神。

4.充满活力的课程整合,形成规模辐射

为使乒乓特色形成规模效应,学校将乒乓教学纳入校本课程。根据全日制小学的新课程计划,开齐上足体育课程。随着新的体育理念的提出,教学目标的重新界定,培养学生“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理念。各年级开展乒乓教学,每周开设了一节乒乓课,创编了六节乒乓操,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乒乓球的乐趣,掌握乒乓球项目的知识,提高乒乓运动的技能,培养学生健身的兴趣和习惯。分年级安排各种形式的乒乓课间活动,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在课间活动中益智健体,愉悦身心,让乒乓课间活动成为学校的一道独特的亮丽的风景。

2014年10月建成的乒乓文化馆,是展示学校风貌、成就和开展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是塔前小学宝贵的精神文化资源,是激励师生奋发向上的重要课堂。走进乒乓文化馆,流连品味,无论是奖杯、奖状,还是实物、照片,都在诉说着“塔前人”的不懈追求,见证了塔前小学渐行渐强的发展。乒乓文化馆的讲解员由少先队员担任,让塔前学子更自觉地追寻学校的发展历程,领略学校的发展成就,融入学校的文化血脉。

三、全面提升,收获硕果

塔前小学乒乓特色文化建设的稳步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中国乒协少委会副主任张世桐、周健康,前世界冠军、前国家队总教练许绍发来校考察指导工作,对学校的乒乓特色文化建设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近年来,塔前小学多次承办了常熟市中小学生乒乓比赛、苏州市中小学生乒乓比赛、常熟和萨摩川内市中日友好城市交流乒乓比赛,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学校乒乓健儿在全国、省、市少儿乒乓球比赛中共有147人次取得好成绩,42人次获各级比赛冠军,并向上级乒乓训练基地输送了10多位优秀乒乓选手。日本萨摩川内市青少年访问团来校访问后,团长感慨地说:“这是一所快乐幸福的学校,我看到的每一个孩子的眼睛都是闪亮闪亮的。”

乒乓所具有的特殊文化价值、情感内涵和独特魅力,正以无穷的生命张力,春风化雨般浸润塔前小学每一位师生的心田。

健康职业人格 第7篇

人格是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 是指一个人一定不变与他人相区别的特有品质。而构成现代人基本的健康人格的要素:崇尚民主法制, 具有社会责任感, 主动参与社会事务;重视精神生活, 自觉地追求美;思维发散, 具有创新精神;能自省, 勇于自我解剖、自我批判、自我超越;不因循守旧、安于现状, 具有进取精神和竞争精神;眼界开阔, 心灵开放, 乐于接受新事物, 不断补充新知识;崇尚科学, 实事求是, 不迷信书本、慑服权威;具有道德约束力, 富于爱心;具有环境生态意识, 能造福后人;讲求效率, 重视技能, 具有敬业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重视生命价值,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平衡的心态。

2、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特点

2.1、体育课程的社会性。

由于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存在于现代社会教育之中, 具有特殊社会活动的自身规律性, 构成一种特殊的体育课程教学系统, 他更多地受制于内部自身规律的制约。所以, 体育课堂也就成为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 在这一社会活动过程中, 通过各种手段与方式, 使体育教育的主客体都受得到影响, 是促使人现代化与社会化的一种教育的途径, 因此, 其自身具有明显的社会性。

2.2、体育内容的运动性由于体育教育的内容大多数是通过竞技运动的手段化来实现, 因而具有竞技的特点。

竞技是选择、提炼体育手段的广泛领域, 通过竞技充分发挥体育运动项目多, 锻炼方法丰富的特点, 发展学生的体育能力实现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目的的教育过程。

2.3、体育过程的群体性。

体育教育无论是教学、训练, 还是游戏与运动竞赛都是学生参与的一种具有社会性的群体活动, 在其过程中, 学生即要扮演一定的角色, 承担一定的义务, 又要自觉遵守特定的规则与规范;即要相互支持、合作配合, 又要竞争对抗、以求取胜。这种社会性的群体活动的环境与气氛有利于锻炼、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个性心理和现代社会意识。

3、人格形成与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关系

既然个体的人格是一定不变的特有品质, 那么它是怎么形成的呢?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人格形成有三个因素在起作用:一个是遗传即肌体因素;一个是环境即社会因素;另一个是人的生活和实践因素。在这三个因素中机体提供了可能性, 社会因素提供了引诱力, 而个体的实践活动把两者结合起来, 使可能性变为现实性。过去, 人们始终认为人格的形成与思想政治学科、德育学课有关与其他学科无关, 至少关系不大。事实上, 大学时期是人格的重要发展期, 各学科的教育对大学生的人格形成必然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人格的发展总是伴随着人的社会化过程而实现。而人的社会化被认为是内化、角色学习和获得价值的统一过程。

4、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对健康人格培养的作用

4.1、系统作用健康人格的形成是一个系统工程。

教师通过体育教育以及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 一方面, 从各自的学科特点出发, 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也就是说, 各个学科抓住自己的本学科的特点有侧重的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另一方面, 由于学科之间的交叉、知识的交叉、教学方式的交叉, 又必然导致学科教学活动在影响健康人格形成的过程中, 起着一种系统的综合作用。也正是这种综合作用的合力才给予学科教学活动在健康人格形成中以积极的意义。体育教育最终的积极意义就在于此。

4.2、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直接作用, 就是指在体育教育中能直接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这个直接作用是指在体育教学活动中, 不管教师是自发的还是自觉的, 都能够直接培养健康人格的某些特质。

5、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对健康人格的培养

首先, 体育教育作为高职院校教育的内容, 虽说比之于教育的基础学科, 历史没有那么长, 源流没有那么深。但体育是针对人体运动这个复杂的系统, 体格发展同动作的学习是密切联系的, 动作技巧的中枢机制同思维智力机制在神经网络层次上是密切联系着的。具有丰厚、复杂、又极为个体化的特点, 其发育、发展既具有层次、程序性又具有整体性。因此, 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必须以体育教育的本质特征为基础, 即体育教育在于教育的整体性。其次, 高职院校各类课程是以学科的内容为基础而进行针对性选择而组织起来的, 把各个学科的知识按照内在地逻辑安排成教材呈出给学生, 并且按照一定的分类形式出现, 具有门类知识的中心特征。而高职院校体育虽与学校的其他学科同为教育的学科内容, 但体育的知识内容绝不同于其他学科以认知性知识为主体的特点。

总之, 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不是那一类课程所决定的, 它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应紧紧把握住体育教育的本质特点和体育教育的学科特点, 发挥体育教育的优势, 利用体育教育的条件, 为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而努力。

摘要: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是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向学生传播运动技能、体育知识及积极生活方式的意向引导的教育过程。本文就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对健康人格形成的作用以及如何在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作一些尝试性的探讨。

中职学生健康人格谈 第8篇

在一段时期内, 人们对中职学校是颇有微词的, 有的语言还显得比较尖锐复杂。这也不完全就是我们中职学校所导致的, 应当说与我们中职学校的学生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中职学校的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属于中下等, 这是无可非议的。这些学生之所以就是这样的学生, 有的是智力因素所导致的, 有的则是非智力因素所造成的。他们学习显得比较懒惰, 有的甚至逃学; 在生活上不注意节俭。对此,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要想形成学生的健康心理, 首先得让我们学生的生活环境得以比较健康, 中职学校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环境何以谈得上健康? 其标志又是什么? 作为老师又需要做出怎样的努力?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努力营造能够施以熏陶感染之学校文化、班级文化、宿舍文化去熏陶感染每一个学生。学校文化的打造, 教室文化的打造, 宿舍文化的打造, 都坚持做到各具特色。在学校文化的打造上, 坚持兼顾到学校所设专业的特色, 让学生受到自身所学专业的历史、发展以及比较理想的前景意义上的鼓舞。教室文化, 则完全由学生去自主性地思考, 让学生去围绕自己的专业进行操作, 而且兼顾到自己的专业特色, 这样学生就能够为自己所选择的专业而感到自豪, 进而树立起学好自己专业的信心以及持之以恒的决心。作为宿舍文化, 就更由学生自己去办, 要求突出性别之间的差异, 男生要办出那男生的阳刚, 女生要体现女生的柔情等。学生在生活环境的设计上如果能够体现出一些美丽的境界, 那学生也就完全可以沉醉于美好的生活情境中。也就完全可以这样去说, 孟母之所以三迁, 其最起码的就是能够让自己的孩子之生活环境不去受到不正确的影响。当我们考虑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也就完全意义上让学生在形成自身健康人格上迈出第一步比较理想的步伐。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有着良好的开端, 就应当可以说是有了成功的一半, 当所有学生都置身于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中, 那学生也就能够比较容易地形成健康的心理。

二、健康学生心理需健康学生学习氛围

有这样一句充满哲理的谚语, 那就是闲则生非。何谓闲则生非? 从字面意义上说闲着没有事情去干, 那就产生一些不够理想的不合人情的私心杂念出来, 那就极有可能去做出一些不利于他人和集体的事情出来, 有时还完全可能走上邪路甚至就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看来该做事的时候不去做事, 就不仅仅是懒惰的问题, 极有可能是有着邪念。看来该做事的人不做应该做的事情, 那说明其就已经生出了邪念, 或者就在酝酿着不该去做的事情。作为中职学生他们的主要精力应当用在学习上, 如果我们去比较颇具责任心地让学生从事着比较紧张的学习活动, 或者就是比较理想地营造一种比较健康的学习氛围, 那学生的心理则可以显得比较之健康, 或者就是在比较逐步地形成健康的心理。营造中职学生的学习氛围, 应当说其困难比较明显, 大家都知道中职学生已经没有了升学的压力, 不少学生对学习不是那样的刻苦是我们大家所有目共睹的。但教育教学的实践则比较有意义地告诉人们: 健康中职学生学习氛围虽然是重重困难, 可只要我们去想办法, 也不完全见得就是蜀道那样的难, 也不可能就难于上青天。在平时的教学中, 我们不要去讲什么比较大的道理, 但我们完全可以去寻求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的切入口, 以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气势去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那学生则可所学课程内容产生一种学习的欲望。课堂学习可以这样, 学科课程的前置性学习当然也完全可以这样, 拓展性延伸学习也是完全有其必要性的。对于学生的专业课程, 应当说比起文化课程学生的学习欲望要强些, 但不注意去处理好相关的细节问题, 那学生的良好学习氛围也不就可以去相当理想地建立起来的。大家都知道, 学生的专业课程是一项充满高度实践意义的课程, 中职学生虽然已是初中毕业, 但对专业课程的实践意识不是很强, 对自己动手实践的要求不是很高, 动手实践遇到失败或者就是完全意义上的不得成功的也大有人在。倘若我们不去比较理想地针对学生的失败, 提出相应的矫正措施, 那学生肯定学不好专业课程的, 完全会对所学专业产生偏见。所以, 作为中职老师需要对学生以高度负责的精神, 建设好学生的学习氛围。

三、健康学生心理需健康学生人际关系

中职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比较长, 远离自己父母亲的时间相对比较多, 直接接触的多是一些比较陌生的面孔, 相互之间极不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较难以建立, 就是学生之间比较良好之关系则显得更加的难以形成。可以这样去比较武断地说, 中职学生完全可以因自身心理的不健康导致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不起来, 反之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不起来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心理的诸多不健康。对于中职学生而言, 他们一跨入学校的大门, 首先必须关乎的是学生良好关系的建立问题。在每接手一届学生时, 作为班主任老师, 或者就是学科课程老师, 首先必须思虑的怎样让学生之间去相互熟悉的问题。在接手新一届学生后, 第一次班会, 让学生去比较全面而又仔细地介绍自己显得尤其重要, 学生所介绍的内容予以比较严格的规定也应当是比较重要的, 每次, 仅都让学生去介绍自己的特长, 以及在相关个性上所存在的缺陷等。这样的亮相性的介绍, 可以让学生之间有着比较准确地了解, 可以让学生在相互之间的交往中, 注意以一定的策略去和别人相处。学生相互之间了解了, 那交往中就可以去减少许许多多的麻烦。学生在学校也不免会遇到麻烦的, 即使我们已经做了一些比较有意义的相互之间的介绍, 但也不完全就可能是一劳永逸的。平时的班级管理, 平时的学生交往, 时不时地会让学生去产生这样那样的摩擦, 应当说, 有些学生会因相互之间的摩擦而相互之间的关系不和。 但也有着比较多的学生比较内向, 往往都把与别人之间的不和隐藏于心, 不予爆发, 但这从相关程度上又让我们比较有意思地看到, 学生多半不够诚信起来, 尤其是健康人际关系的建立, 相互之间就存有严重的不够诚信, 那么怎么可能去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良好关系呢? 又怎能去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呢? 所以, 在平时, 关注学生之间的关系比较重要, 我们不希望去插足学生之个人隐私, 但去了解学生之间关系的惟妙惟肖的变化还是完全需要的。所以,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的诸多活动中, 必须关注学生在相互之间的情趣方面的变化, 努力去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工作, 努力去形成好人与人之间比较良好的关系。

四、健康学生心理需健康学生奋斗目标

就每个中职学生而言, 我们必须去比较切实地做实这样的工作, 努力为每个学生进行量体裁衣, 和每一个学生共同商量着, 为他们设计好比较理想的奋斗目标。对于中职学生来说, 为他们去设计目标, 还是以近期目标和中期目标为主, 那些远程目标学生是很难去看得着和摸得着的。当近期目标比较切合学生实际了, 学生比较能够有意思地围绕自己所制定和落实的奋斗目标去进行学习和生活, 无形中也相当理想地实现着学生自身的心理健康。如让学生一进入校园, 一开始涉及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乃至于专业课程的学习, 就和学生一起建立起适合自己的奋斗目标, 尤其是让学生建立起近期的目标, 并要求学生建立起自己能够去实现的目标。事实上当学生有了比较理想的奋斗目标后, 无论是学习还是专业课程上的实践都显得比较勤奋认真起来。为学生建立健康的奋斗目标, 还不仅仅就是个人意义上的奋斗目标, 最后还是学生相互之间奋斗目标的建立, 比如让学生和自己的学习目标一起建立起共同奋斗的目标, 显得其好处更多。如在建立奋斗目标时, 让学生去找一个自己的好伙伴, 相互之间去共同商量着。学生商量的过程, 就是友好相处的过程, 学生在商量基础上的共同目标的制定, 就是一种人与人之间更为理想的融合。学生共同制定的理想目标, 既可以说是共同奋斗目标, 也完全可以说是相互之间友好相处, 健康伙伴之间关系乃至健康个人心理的行动纲领。健康学生之奋斗目标, 还应当让学生有较为崇高的理想。正如一代伟人周恩来所说的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样。虽然中职学生还没有如此之崇高志向, 但只要学生所制定的理想能够与之相合拍, 我们则应当予以点赞。

参考文献

[1]张海莹.大学生健康心理养成的途径和方法[J].中国成人教育, 2006, (02) .

[2]李长文, 时长江.大学生如何增进心理健康[J].黑龙江高教研究, 1994, (05) .

展现教师魅力塑造健康人格 第9篇

良好道德素质的培养, 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这个时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已开始形成, 但很不稳定, 可塑性极强。所以正确引导和教育至关重要, 一旦具备了良好的道德素养, 将会受益终身。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 在家备受宠爱, 甚至一些父母无原则地迁就子女, 一味从物质上给予而忽视情感交流, 久而久之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了偏差, 自私、任性、骄横、暴躁等不良习惯一一展现。“还孩子一片宁静的天空, 让他们的心灵回归自然”, 这是特殊时期对老师的特殊要求。教师人格魅力可以通过三个方面展现。

一、“真”的魅力, 有利于促进学生认

同感的形成。教师的智慧性力量, 能使学生产生敬重, 从而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和指导。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具有“真”魅力的政治教师无论是课堂内还是课堂外, 无论是传授文化知识还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都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和敬佩, 甚至成为学生崇拜的偶像。学生有了“真知”的武装, 就能增强他们的辨别能力和判断能力, 增加独立意识, 促进身心的发育和成熟。在此基础上就不会轻易受错误价值取向的冲击, 而让错误理念侵蚀学生的大脑, 引起人格变异。

二、“善”的魅力, 除了教师自身的

“为人师表”“与人为善”之外, 还有教师对学生的热爱, 尊重与信任。让学生能深深体会什么是“爱”, 在当前则显得尤为重要。它表现在人与人、人与家庭、人与社会之间的友善和谐, 只要心中有爱, 就能以自己的真诚赢得学生的真诚, 以自己的纯洁淘洗学生的纯洁, 以自己的正直塑造学生的正直, 以自己人性的美好描绘学生人性的美好。这种“爱与善”的传递要循序渐进。让学生先学会爱自己, 爱父母, 爱长辈, 进而爱老师, 爱同学, 爱学校, 爱祖国。把学生投入社会, 让他们去实践去体验什么是诚信理念, 什么是道德操守, 以及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之美。进而会明白自己对家人、对社会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完成他人格上的升华。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阳光地去面对人生中的失败与挫折。

三、“美”的魅力, 体现在教师素质上

则是优雅的气质、崇高的理想、健康的情感和创新的精神, 美在敬业、爱岗、公平正直;体现在教学中则是不断创新, 不断完善知识结构, 不断超越自己;体现在生活中则是生活积极、情感健康、意志坚强、兴趣广泛、性格刚毅和习惯良好等。学生在这种人格熏陶下不会陶醉于成功的喜悦, 更不会沉溺于失败的痛苦, 他们始终保持着开拓进取的状态, 感召着学生去追求卓越, 追求完美。现在的社会不正需要这种具有创造性、个性张扬的人才吗?这就是时代的要求。而有着高度自觉性、敢于展现自我价值, 有良好为人处世哲学的创造型人才无疑是这个时代的宠儿。

由“真、善、美”搭建起来的人格, 在我们看来应该是完美与完整的。这是我们整个教育阶段努力追求和实现的目标。

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社会提供良好的大环境, 但现实中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却是, 一个从小接受“高标准、严要求”道德教育的人, 他们长大后连一些最起码的要求也做不到。比如说, 一些从小接受了严格的道德教育乃至“圣人教育”的大学生, 却在公共场合乱扔垃圾, 大声喧哗。一些大学教师感慨, “现在一些大学生守则其实在教大学生一些幼儿园小朋友应该做到的东西。而在他们小时候接受的可都是‘孔融让梨’式的教育啊, 这是一个强烈的反差, 也是一种悲哀!”大学生如此, 其他人更是如此。令人欣慰的是, 近年来, 一些社会热点现象, 反映了社会公民道德意识的觉醒。汶川地震中, 大批志愿者投入抗震救灾中, 他们开始摆脱传统的“施与者”观念, 尽的是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道德意识空前觉醒;比如说“杭州飙车”案, 公众对一位素不相识的受害者表示了极大的同情, 并按照法律程序, 一步步表达自己的诉求, 最终把案件的审理推向公平;南京两位市民见义勇为, 街头勇斗劫匪, 一死一伤, 众多市民围追堵截猖狂的劫匪, 体现了共同维护社会治安的道德意识。

讲究科学策略 培养健康人格 第10篇

所谓“健康人格”是指:学生能比较客观地认识自我和外部世界,对所承担的学习和其他活动有胜任感,充分发挥潜能的,对父母、朋友 有显示爱 的能力,有安全感,喜欢创造,有能力管理自己的生活,有自由感,这就是健康人格。

作为一名班主任,应以培养学生健 康人格为 己任,采用科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那么,班主任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呢?

一、变惩罚为提醒

惩罚是一种简单的教育方式。实际上,已经有很多研究证明,惩罚根本不能有效地矫正行为。即使所惩罚的行为确实暂时消失了,但更坏的行为几乎必定会随之出现。惩罚给学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情绪,它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表现出来。尤其是高中阶段的孩子更不适用这种方法。因为他们故意犯错是极少的,大多数因为学习负担重,另一方面处于青春期,关注的事情较为广泛,容易把班级分 配的其他 任务忘记。 发生这种 现象时,如果通过惩罚手段让学生受到教训来避免犯错,会达到亡羊补牢的效果,收效甚微,而且这种“惩罚”也容易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就拿做值日来说,有些学生接连被“罚扫”好几次后,还是会产生“逃跑”现象。开学前一段时间,值日班干 经常我向 汇报:“XXX不做值日,又逃跑了!”使班级评比经常因为学生没做值日而扣分。怎么办呢?得找出学生不做 值日的原 因。我专门找学生谈心,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到他们故意不做值日是很少的,大多是因为忘记,或值日班干安排不及时造成的。于是我召开 班会,让学生认 识到班级 是一个集体,班级卫生不仅影响班级荣誉,更重要的是直接影响大家的健康。干净整洁的环境必然让我们心旷神怡,心情舒畅。同时我让班干部设计好分工明确的轮值表贴在教室较为显眼处,并要值日班干每天上午上学时在黑板右下角及时填写值日牌,还要每天一次的口头通知,做到及时提醒。从此,再未发生学生值日逃跑 现象,我也没有因为班级卫生差被学校扣分而烦恼。

二、变批评为原谅

在班级活动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意外,其中有许多不是学生故意造成的,遇到意外该不该批评呢?我觉得只要让学生知道这个意外为什么会发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变批评为“原谅”,可以提高教育效果,使“意外”不再发生。如果学生知道错的原因,教师还一味 地批评,就会适得其反。去年我班学生参加学校运动会发生的一件事,让我感受颇深:在20*50米比赛中因为我班队员跑得比较慢,于是学生庄某出现抢跑现象,结果被许裁判判罚犯规,取消成绩,使我班这项成绩为 零。班干部生气地向我汇报这件事,希望我严厉批评庄某。还有几个同学也纷纷埋怨起他,此时我看到庄某低着头,情绪低落。我想观察我们班的其他学生怎么面对这个“意外”,只见几十双眼睛直愣愣地在瞅着我。我面带笑容温和地说:“走,都回大本营。”然后走近庄某跟前拍拍他的肩膀,表示原谅 他,他吃惊地 望着我久 久说不出 话。于是我马上单独和他谈,告诉他遵守公共规则比比赛成绩更重要。在第二天的另一项比赛中他发挥超常,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为班级赢得了荣誉。如果昨天我发现庄某犯规被取消成绩,就大加指责和批评,使他的自尊心受损,更不利于班级的团结,学生的身心得不到健康的发展,第二天也就不可能取得那样好的成绩。

三、变帮助为等待

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难免遇到困难。当我们发现学生遇到困难时是直接予以“帮助”还是给予充足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尝试解决,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尝到成功的甜头,增强自信心。当然,后者对学生人格 健康成长帮助很大。例如,我班学生参加学校广播操为了穿新式校服而遇到了一些麻烦,班长告诉我班里好多学生还没有新式校服,问我要不要穿新式校服比赛。我没有直接回答,只是把我的想法告诉她:既然做一件事情,就应该尽力去做好,这样即使 输了也无 憾。她明白我 的意思,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拼命地想尽办法向别班的学生借校服,还把手伸向已经毕业离校的同学,也发动班里的同学一起动手,路径、方法真不少。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30多套校服准备齐全。让我没想到的是他们把每套衣服编上号,还做好了登记,以便归还。穿过之后要不要给人洗?班级里的同 学意见不统一。我巧妙地说:如果是你的衣服借给了 别人,你希望怎么样?结果在归还衣服时,每位学生都能洗得干干净净,叠得整整齐齐。

健康人格决定幸福人生 第11篇

通常我们说“我以我的人格担保”,这里的人格其实指的是人品,即人的品格,更多有道德上的意义。而心理学上说的人格,指的是一个人的个性,或者说是一个人对情绪、情感、思维、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综合协调能力。我们经常说的心理健康,其实主要是指人格健康,在健康人格基础上的心理协调能力。一个人格不够成熟的人就容易出现许多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人格形成的关键期你在做什么

人从出生到长大的过程中,会经历许多不同的发展时期,在这些发展时期中不仅身体各方面都在成长、发育,人的心理、人格也在成长与发展。养育者只有根据孩子的发展规律来培养孩子的人格发展,才会有一个相对健康的发展保证;如果养育者不管孩子的自然发展规律,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要求孩子,或者不管孩子发展所需要的环境、关系等需求,采用不管不顾等忽视的方式对待孩子,那对孩子的人格发展肯定是十分不利的。

大量的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人格发展在0~6岁这个时期最为关键,特别是3岁以前的良好养育对一个人的人格健康会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你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吗

在心理学中,评估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态,首先需要了解这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人格的发展是否顺利和少创伤,从这个人的情绪调整能力、情感表现能力、亲密关系和重要人际关系能力、思维和认知发展能力、安全感与自尊稳定能力等方面评估这个人的人格发展是否成熟和健康。如果发现这个人在上述方面有比较明显甚至严重的受损现象,一般会考虑这个人的人格状态是一种缺陷型人格水平,而上述各方面发展比较好的人格状态就是成熟型人格水平。当然,大多数人的人格发展介于上述两种状态之间,就看哪种状态哪方面占有的比例的高低,以及某些重点能力的高低。所以那些有极端人格缺陷的人极少,同样,那些人格极端成熟和完美的人也是极少数,大多数的人都会有相对成熟的人格层面,同时也会有受损的层面,这和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不可能完美无缺地被养育,会遇到各种可能的挫折甚至创伤有关。

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受影响程度和这个人的人格素质有关。当我们发现某个人的情绪很容易受影响,容易起伏不定时,或许更多的是这个人的人格素质有些问题,所以只要一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这个人的情绪、情感、亲密关系等方面就会明显波动。

健康人格从娃娃抓起

每当幼儿园新学年开学的时候,那些刚入园的孩子中常会有不断哭闹的情况出现。进入一个新环境,同时和父母及其他养育者有短暂的分离,对这些孩子来说是无法忍受的。从这些孩子的哭声中,可以感受到他们内心明显的不安全感和对分离的恐惧感。一部分孩子可能过两天就会习惯幼儿园的环境与氛围,但也有少数孩子即使过了很多天都无法适应。这些孩子在他(她)的成长过程中,人格发展有明显受损的地方,至少在安全感的培养和分离焦虑的处理能力上有明显的缺陷。如果仔细回顾这些孩子的养育过程,就会发现问题。虽然这些孩子出现了一些问题,但不代表说这些孩子的人格就有障碍。因为人格的发展除了前几年比较重要的阶段外,后面的不断修复也是非常重要的过程。当发现自己的孩子有比较明显的人格发展问题时,家长如果能重视,及时在养育方式上做出调整和改变,对孩子仍是有很积极的影响的。

健康职业人格 第12篇

一、在语文阅读中点燃爱国激情

语文阅读教学也应成为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最佳契机。如读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就会得到高尚的人生价值观、道德观教育。我们在解析这些范例,训练学生阅读的时候,还可以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努力把模范人物的品格移植到自己身上,借助教材中得天独厚的育人因素,优化学生的人格结构。在教学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及郭沫若的《太阳礼赞》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地阅读,有激情地阅读,从而深刻地体会在旧中国这些爱国文人们深深的爱国情。而我们新时代的职专生在阅读这些生硬的文字时一定要把文字读活,把文人的爱国情转化为自己的爱国情。特别是祖国六十年大庆之时,“爱国情、爱国心”更应是我们职专生永记心头的主题。

语文教学中的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情感培养不是一种说教,而是通过课程中的人物形象,生动的事例,使学生受到熏陶,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语文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对学生渗透和熏陶这种人文品格、人文精神的丰富因素,因而学生在生动具体的形象感受中所培养起来的正确人生态度,将会比耳提面命的思想教育和道德灌输所树立起来的抽象认识要更加深入,也更加扎实,在他们今后长期人生经历中发挥的作用也将会更加持久、更加内在。

二、在语文阅读中体味亲情

亲情,就像一滴春日里的甘露,总能在悲怆的岁月里,鲜活怀旧者那风干的记忆;亲情,就像一片夏日里的绿荫,总能在炎炎烈日中,撑起迷茫者的蓝天;亲情,就像一缕秋日里的阳光,总能在萧瑟的风雨中,温暖失落者的心田。职专语文教材中所选的以“亲情”为主题的课文《合欢树》《我与地坛》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史铁生对母亲深深的愧疚与深深的爱。作者努力用心灵感悟体会生命的真谛,表达对亲情的体会与赞美,让读者产生感情的共鸣。例如在《合欢树》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它在成长,他在成长。因为她的爱,不断的成长。那棵不断成长的合欢树到底意味着什么呢?我到现在也不是很明白。还有那个不哭不闹的小baby,只是目不转睛的盯着树影,他能明白那影子的主人么?只是,我不明白。她为自己付出的太多,背负的太多,还没来得及补偿,还没来得及让她为自己骄傲,还没来得及看到合欢树的花。但其实,她什么也不求,什么也不求,因为一切都是自己的心意,不论是苦还是甜,是哭还是笑,不求回报。早早离开的母亲,你,还好吗?院子里的合欢树开着花,今年,也开着花。你看到了吗?”这一段中既有母亲对儿子的爱,又有儿子对母亲的爱。而这两种爱都是人世间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可以让学生受益终生。我们应坚持塑造健康人格,要以爱为基础:屈原为爱谱写汨罗江悲壮之歌,岳飞为爱勇战杀场,杜甫为爱长夜未眠枕边湿,鲁迅为爱气壮山河、长歌当哭。

语文阅读是培养学生亲情感的最佳摇篮,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广泛的阅读材料,如《难老泉》《斑羚飞渡》等,也可以充分地利用网络资源来寻求更多的美文。

三、在阅读中体验人生、陶冶情操

在当今社会,一些学生缺乏情感,缺乏情感体验。他们不会留意春华秋实,不会注意月圆月缺,不会细细品尝成功与失败的滋味……他们的感表不够细致丰富,缺乏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古人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情怀,也有“落红不是无情物”的情感。正是有感于物,才会有那么多的千古绝唱流传于世。而学生的感情却如此浅谈,因此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阅读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为提高人文素养,学生应该课外多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巴金先生说:“我们有一个非常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他们教育我们……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好。”语文书中也有不少的经典名篇,文质兼美,古今中外,涉及广泛,不仅给学生以艺术的享受,而且在书海中徜徉,学生能够体验丰富多彩的人生,使学生得到精神的熏陶和思想的启发。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告知我们阅读的意义之重。治国安邦的远大理想,浮云富贵、粪土王侯的道家思想,仁政爱民、医时济世的儒家信条,忧国忧民的爱国色彩,学生都可以在阅读教学中觅得。学生在培养阅读能力的同时,能塑造健康的、完善的人格,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更具有人格魅力。

摘要:新世纪职专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渗透, 追求阅读的社会化、民族化、人格化、个性化, 使阅读课堂不仅成为学生获得阅读知识、习得阅读能力的场所, 而且成为学生开发智力、体验人生、陶冶情操的地方。

关键词:人文素养,语文阅读教学,意义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上一篇:中国公司的全球竞争力下一篇:有虚有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