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语文教学效果

2024-07-24

高职语文教学效果(精选12篇)

高职语文教学效果 第1篇

一、科学选择教学内容

高职语文是一门面向高职院校各专业的公共课, 在选编内容上要具有相当的宽泛性、开放性, 充分照顾到教与学两方面的实际需要并具有选择性。语文教学除在课堂讲解课本知识外, 还要融入社会生活内容, 特别是具有时代感的内容, 增强课堂的时代感、新鲜感, 将大大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兴趣。应该考虑到让学生了解社会, 掌握一些解决社会问题的基本技能, 特别是在演讲与口才、应用文写作等方面的内容, 更应尽可能地联系社会需要, 以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可以较好地发挥社会效用。语文教师要在增强学生语言文学知识的同时, 更要教给学生终身受用做人的道理。选取带有争议的作家作品, 引导学生讨论、评议, 鼓励学生大胆思考, 让学生以求新求异的思维方式去深究,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在众多优秀作品中, 选择既有艺术性又最能呼唤良知、给人以生命启迪的作品。在文学作品的学习中, 除了使学生了解文学知识, 感受人事景物形象外, 更要让学生感悟人生, 认识社会, 唤起学生的生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使学生在获得审美享受的同时自然而然地陶冶情操、净化灵魂。

二、突出精讲精练

精讲, 要求教师在备课中一定要深入钻研教材, 结合学生实际, 设计出最佳教学方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 要抓住重点、难点, 尽可能讲得精要, 讲到点子上, 为学生输入有效的信息。精练, 要求学生必须在掌握教师所传授知识、方法的基础上去练, 而且要练得有效, 避免机械地盲目地无效地练习。通过练习, 真正达到巩固知识和形成技能、技巧的目的。精讲精练运用得好, 能大大提高高职语文教学的效率。

三、突出能力培养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社会输送生产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因而, 能力培养是高职院校各学科教学的中心, 各学科都必须在“以基础知识为本, 以能力训练为主”的总原则下开展教学, 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 尤其要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 即读写听说能力的培养。高职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既要有输入信息的听、读能力, 又要有输出信息的说、写能力, 缺一不可。高职语文教学只有突出能力的培养, 才能使毕业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基层、适应用人单位, 才能与职业教育的大环境大气候相协调、相一致。

四、突出教学手段的灵活多样

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上缺少紧张感, 因而课堂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相对差些, 注意力也往往容易分散。针对这种情况, 高职语文教学的手段更不应该单调呆板, 而要突出灵活多样, 以提高学生兴趣。另外, 高职院校的许多专业课具有实习、实验、操作等实践内容, 这些内容客观上促进了专业课教学手段的灵活多样。学生适应了专业课教学手段的灵活多样, 也就自然而然地要求语文教学手段的灵活多样。高职语文教学突出教学手段的灵活多样, 既符合学生心理特点, 也符合学生的要求。高职语文教师可以借助语言手段、情境手段、对话手段、音像手段、字画手段、练习手段来突出灵活多样。只有这样, 高职语文教学才能更形象更生动地传送信息, 并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来接收信息。

五、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师必须更新观念, 改变教法, 授课过程中尽量缩短讲析的时间, 而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通过精心策划, 重点阐述、引导启发、设置情境、集体讨论等形式,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乐学善学, 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保证学生通过课堂能获取丰富的文化知识、扩大视野、增长见识, 激发兴趣和灵感, 除了课堂讲授式的教学方式外, 还可以采用朗诵、演讲、辩论、情景剧表演、讨论甚至实地参观等多种寓教于乐的形式。作为语文教师必须为学生们构建一个开放的语文学习体系, 提供更多的语文实践形式。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在独立、自主、合作的实践中得到发展。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既然学生存在学习个性、能力水平的差异, 教师就应转变观念, 因材施教, 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法, 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 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独立地进行分析和综合, 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 给学生创造积极思维的条件和思路。这样学生才能产生乐学的情绪, 从而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果。

六、注重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开拓创新, 引进先进的教学方式与手段, 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 将其与语文教学进行整合。在教学过程中, 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把知识信息变成图片、动画、影视录像, 并附以音乐、效果等, 具有身临其境、视听结合、图文并茂、声像并茂的效果。现代教育技术的介入, 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封闭式, 促进了课堂教学活动的全面开放, 使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效率得到全面优化, 为课堂教学格局的改变和模式的重建提供了新的思路、方法和途径, 为课堂教学现代化提供了技术条件。因此, 实现课堂教学现代化, 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 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要与听、说、读、写语言训练有机结合, 使之成为语言训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越性。事先充分准备, 使用时干脆利索。有了充分的事先准备, 在课上才能干脆利索适时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使之产生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 做到课堂内与课堂外相结合, 抽象与形象相结合, 理论与实用相结合, 使学生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 在生动、形象、具体的过程中受到审美感染, 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 要提高高职语文教学效果, 就要对语文教学进行大胆改革, 使其适应高职教育的要求。应在观念上大胆创新, 在方法上灵活多变, 内容上体现教书育人相结合, 只有这样, 高职语文教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高职语文教学效果 第2篇

一、高职项目课程的内涵及特性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不可或缺且发展潜力巨大的教育类型类型,既要满足高等教育所赋予的基本能力的培养,又要着重于职业技术教育自身优势特色的培养。因此,也决定了高职项目课程必须具备以下特性。

(一)职业针对性

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是的在第一线从事生产、经营、服务、研发的应用性人才,就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岗位的需要,要求高职项目课程必须具有专业性。当然在具备岗位需要的专业素养同时,对教育对象职业道德的培养和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样不可或缺。

(二)应用实践性

首先,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实践教学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的基础上,不但能够加深专业知识理论的理解,也为进一步迎合岗位需求、适应岗位工作做好充分准备。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能实现高职教育的本质要求。

(三)技术创新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产品科技含量的不断增加,以及生产工艺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要求我们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和立业能力的培养。这包括多方面知识的积累和经验的总结,在高职项目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多新鲜的讯息与动力,融合更多领先该领域、突破该领域的新鲜元素。

二、高职项目课程的发展现状

(一)高职项目课程的实施客体

一般高职项目课程选择和培养的对象,在文化素质方面,文化知识基础不牢,缺乏系统的知识体系;在思想道德方面,他们并没有形成良好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习惯;在心理素质方面,自卑心理严重,缺乏对自我和对社会的正确认知和理解;在行为实践方面,缺乏自我约束力,但思维活跃,适应力较强。这些特点,要求我们要更加注重基础素质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培养,给以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二)高职项目课程的实施主体

1.高职项目的发展与成果

高职教育在我国对教育事业的重视过程中,地位不断得到提高,规模迅速扩大,高职项目日趋多元化和成熟化,成为我国培养新型专业化人才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通过不断转变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逐渐探索更适合我国岗位职业要求和技术要求的教学途径,积累了足够的办学经验,明确了积极的办学方向。与此同时,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对社会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社会的认知度明显得到提升,从而也为高职项目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与平台。

2.高职项目的困难与问题

近年来,虽然我国的高职教育事业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和关注,适应我国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高职教育体系正在逐渐形成,但是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面临和解决。

从方面来看,在政策上的扶植力度还远远不够,而在教育经费的安排和与政策的契合度上也存在着滞后现象。

从高职院校方面来看,首先,高教项目的选择缺乏前瞻性,与市场的结合程度低,无法适应市场对职业技能的需求,也无法达到岗位对技术水平的标准。其次,师资力量的素质水平有待提高,教学模式趋于雷同和死板,教学方法腐朽陈旧,更多的强调了理论性,同时忽视了知识体系的形成和知识面的拓宽。最后,高职教育不能从学科性教育的影子中脱离出来,不能够形成自身的教育特色,没能强化它自身的实践应用性,让这种职业的针对性和专业性大打折扣。

三、高职项目课程的教学效果路径

(一)建立新的高职项目课程开发机制

因为高职项目培养目标的专业性,高职项目的课程内容必须符合所处社会环境和行业环境的标准要求,同时,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行业间的融合与独立的现实情况重视知识的灵活运用和专业动向变化趋势。

高职项目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注意区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而内容的组织要注重知识模块的合理分布和有机结合,理论知识要形成完整严谨的知识体系,在实践过程中,要做到追根溯源,知其所然,知其所以然。.新的开发机制应该具有多元性和开放性在高职项目开发过程中,注重行业和院校的合作,建立多元开发机构,借鉴和学习国内外的先进方法,使之规范化、制度化。

(二)建立面向行业设置专业的、适合职业学生特点的、以能力为本位的专业的课程体系

高职项目课程体系的改革,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要真正理解其实质,理解其内涵,不断树立正确的高职教育课程观,做好学生、院校、社会三者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构建适合学生特点,适合职业教育发展、适合教育需求的合理规范的课程体系,得到真正的共赢。

高职项目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高职学生的文化素质特点和道德素养特点,重视心理的辅导,进行正确的引导,有理有序的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适时地进行知识的整合,形成脉络清晰的知识网络,有力地把知识、能力、素质三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以能力为本位的专业的课程体系。

(三)建设高职项目课程教学的高质量师资团队,不断探究教学新方法

师资队伍建设,首先要改变传统的观念,专业性的人才更能适应社会的人才专业划分趋势,也更能实现自身价值同时为社会创造财富。而良好的师资团队,有利于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有利于打破传统的教育方法,有利于高职项目专业化的增强和信任度的提升。所以,加强师资图案多的整体质量和综合素养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并且应当充分鼓励师资团队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积极主动探寻高职项目教学的科学方法,不断创造更容易被认同和理解的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专业兴趣。

高职院校应做出投入和配合,鼓励教师参加相关专业职业考试,提供深造机会,提高专业素养,提升师资教学水平。同时,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不断建设和完善实践教学的辅助配套设施,并与企业积极合作,为实践操作提供保障。政府也应当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帮助,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结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发展,以及对人才专业性需求的不断提高,高职项目已成为时代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部分。高职项目课程作为新兴潮流,在形成有中国特色的高职项目课程模式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其理论与设计研究,对其教学效果路径进行充分的分析探讨,形成其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吕鑫祥.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变革趋势[J].中国大学教学,2006,(3):48-50

[2]李桂霞,钟建珍.对构建合理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7,(6):58-59

[3]黄崇本,陶剑文.高职课程改革新趋势分析与再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版),2007,(4):54-56

[4]张平.对高等职业教育若干问题的探讨.职业技术教育[J].1988,(5)

高职气排球课程教学效果实验研究 第3篇

【关键词】高职 气排球 教学效果 实验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1C-0159-03

一、研究现状与问题的提出

气排球是我国特有的排球衍生运动项目,在国内也只是部分省份和地区开展,国外未见气排球运动开展和研究的报道。在我国,气排球运动开展的现状、技战术、规则、健康健身价值以及运动损伤等方面备受专家学者的关注,通过检索国内有关数据库得知,目前国内学者对气排球的研究呈上升趋势,但对于涉及气排球教学实验的研究却很少,仅占5%左右。

进入21世纪以来,气排球运动项目由于其本身固有的特点,在我国南方城市的开展可以说是方兴未艾,新的场地、场馆的建设普遍都配置有气排球场地,特别是在广西各大中小城市、各城区(城乡、乡镇)等基层单位,更是将气排球运动的普及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广度,气排球运动成为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运动项目。近年来,广西南宁市更是组织了“万人千队”气排球比赛,参加比赛的人数在广大在校青年学生的参与下与日俱增。正因如此,目前广西高职院校传统排球选项课的学生也逐年减少,开设气排球课的高职院校在逐年增多。那么,与传统的硬排球相比较,气排球在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效果情况如何?它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何影响?学生对气排球的接受情况如何?这些问题都值得研究。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286名女学生及其参加的气排球选项课,各个学院的教学时数为32学时。

(二)研究方法

一是实验法。以四所学校的气排球选项女生班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气排球和硬排球的授课。以运动技术、身体素质和心理表现等内容为影响因素,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前测和后测的实验比较。二是文献资料法。查阅国内相关的学术期刊、数据库中的论文,收集相关研究论文数据。三是数理统计法。通过收集整理实验和对照组的数据,利用相应的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与处理。

三、实验与分析

(一)发球成功率比较分析

发球是气排球和排球比赛中最常用、最基本的技术之一,发球技术的掌握和发球的成功率高低直接影响到比赛的连贯性。从实验统计结果来看,学生对气排球的发球成功率明显要比硬排球的发球成功率高,而且差异显著(P<0.01),这主要是因为两者在各自的要求上有本质上的区别。从器材上看,气排球球体轻、弹性好,硬排球球体重、弹性弱;从场地上看,气排球场地小、网高较低(网高2.0m),硬排球场地大、网高较高(网高2.24 m);从力量要求上看,气排球对人的上肢力量要求不高,硬排球要求有较大的上肢力量;从技术环节上看,气排球的发球重点和难点主要是击球点和击球的手法,而硬排球的发球重点难点主要是击球点和力量。

(二)技术教学效果比较分析

实验、对照组分别都经过32个学时的学习后,在技术学习掌握方面所表现出来的除对垫的技术环节没有差异(p>0.05)外,学生在自传、自垫和对传三个技术环节上均表现出了比较显著的差异,其中“自传”和“自垫”的P值均小于0.01,“对传”的P值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三)比赛回合球效果比较分析

采用每球得分制,双方每得 1 分球越过球网的次数称为比赛回合球。教学32学时后安排随机分组的教学比赛。气排球技术是由硬式排球传、垫、扣、发、拦五大技术演变而来。实验结果表明,在对照组硬排球比赛中,常常出现发球直接得分或失误丢分的现象,回合球也比较少,比赛中场面不够热烈,学生在场上难兴奋,兴趣不够浓,跑动少,个别学生还有怕球的现象,冷场的现象时有发生。而实验组的比赛所呈现出来的是:回合球比较多,趣味性更浓,场面竞争比较激烈,团队合作更加有效,队员之间更加信任,学生在发、接发环节上表现更自信、跑动更积极、面对来球更沉着,成功率也更高。究其原因,这除与两种运动的场地器材方面差异有关外,也与运动本身的难易程度和对身体素质要求的高低程度有关。这使得两组在比赛回合球方面存在着非常显著性的差异。

(四)学生运动量比较分析

气排球运动是一种低冲击、低强度的运动方式。虽然气排球运动在运动中与硬排球一样经常会用到跑、跳、蹲、转身等动作,在两种运动过程中同样都能使脑、眼、手、腰、脚等共同参与运动,但从测试中得知,有更多的学生认为气排球项目在运动量方面更加受学生的欢迎,学生大都认为该项目“运动量适中”,并且容易调适。同时,在问卷中得知:实验组的学生中有58.3%的人认为参加气排球运动对他们的心肺功能提高有帮助,有48.3%的人认为对降低血压有明显的效果。在赛前、赛后的脉率测验统计比较中得知,实验组的脉搏差值较对照组更大,并且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

(五)学生学习兴趣比较分析

在气排球比赛中,由于球的飞行速度减慢,来回次数增多,击球既可用头顶、肩碰,也可臂挡、手击、脚踢,参与者全身部位均可击球,使比赛妙趣横生,精彩场景不断,场内、场外欢声笑语不断,很大程度增加了其趣味性,使得参与者兴趣盎然、心情愉悦。在对两组学生进行“学习兴趣”的统计中得知:实验、对照组的学生在对本项目的“学习兴趣”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P<0.05)(见表5),同时有75.2%的实验组学生认为打气排球可以使人“心情舒畅,忘却烦恼”;48.4%的实验组的学生认为参加气排球运动可以宣泄情绪、享受成功,运动后让人心气平和,泰然处事;60.9%的人感觉打气排球后食欲明显增加。这些现象可以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气排球运动不用挑战人体的体能极限、不讲求动作技术的精确与细腻,更讲求参与其中的人可以达到“追求快乐、享受快乐、乐在其中”的健身育心的效果,因而是享受生活快乐的手段。

(六)对学生身体素质影响比较分析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气排球技术在高职院校女生教学中效果良好。对于刚学气排球者,把发球、自传、自垫、互传和互垫等技术作为高职院校女生的气排球专选班的技术技能学习内容,是符合学生的需要的,也是符合该项目的技术特点的。在学习时间短、学生原有基础水平不一致的情况下,这些技术较硬排球的学习掌握更容易、更省时、更受学生欢迎。

2.气排球是比赛回合多且运动量适中的项目。由于气排球的发球成功率高,加上球本身的特性使得球速飞行慢,球体大、接球方式多使得接球难度小,学生在发、接发环节上表现更自信,跑动更积极,面对来球更沉着,成功率也更高,回合球比较多,趣味性更浓,场面竞争比较激烈,团队合作更加有效,队员之间更加信任,因此用时较长,是一项运动量较大但强度中等的项目。

3.气排球的技术要求不高,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气排球球体呈鲜艳黄色,球质塑料柔软,有弹性且不易伤手指或身体;并且由于女学生上肢力量较弱,击球后球在空中飞行较慢,有利于控制球;加上对初学者而言比赛时对技术要求不高、战术也相对简单等特点,这正好符合女大学生时空感知的特点,更有利于她们在运动中充分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更有利于培养她们对该项目的运动兴趣。

4.气排球对增强身体素质有较好的作用。气排球运动对发展女大学生的上肢力量效果不显著,但它与硬排球一样,对速度和下肢力量的改善有着有比较显著的效果。

(二)建议

1.在高职院校中普及气排球运动。将气排球列入各级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大纲,在校内外积极开展各种形式和规模的气排球比赛,推动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其中,提高气排球技术水平。同时加强对高校气排球教师、教练员、裁判员的师资培训,不断普及和推广气排球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战术和竞赛规则。加强气排球运动的研究,为培养和选拔排球运动员提供早期训练项目,奠定一定的排球基本技术和身体素质基础。

2.规范气排球教材建设。由于气排球目前在广西的开展主要还是民间,而且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参赛对象组合会沿用不同的规则与场地、器材,这都不利于气排球的规范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科学的普及。对此,教育行政部门可会同体育管理部门和出版社,共同组织有关专家,加强对气排球及其参与对象的研究,统一编写出符合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学习对象的教科书,不但有利于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而且有利于各级各类学校教学使用。

3.与社区互动开展课外气排球活动。加强高校与社区的体育活动联动,允许社区气排球比赛在学校场馆中举行,增加学校学生气排球与社区体育活动的交流,鼓励学生拓展气排球课堂教学,使学生能通过气排球这个媒介接触社会和服务社区,发挥学校、企业、社区、街道、俱乐部、体协和积极分子的作用,促进气排球运动在高校的进一步发展。

4.把气排球项目列入广西高职院校运动会项目。气排球的技术包括传、垫、扣、发、拦,在技术和战术的要求方面与硬排球相比,相差并不大,如果能把气排球项目列入广西高职高院运动会项目,势必会对该项目在高校中的推广与普及起到积极的作用。把气排球列入比赛项目,会有更多的高校、学生、专业教师共同参与,这不但会推进气排球的技术改良与改革,而且可以丰富气排球的战术组合,在提高它的普适性的同时,提高其观赏性、竞争性、科学性。

【参考文献】

[1]李明.气排球运动的价值与推广、普及策略的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8

[2]张玲.浅析气排球教学在普通高校女生体育课程中实施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版),2008(7)

[3]周宇.关于中小学生进行气排球教学的可行性探讨[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6)

[4]张红昌,张钧.健康第一思想下高校实施气排球教学的可行性探讨[J].内江科技,2009(12)

[5]周艳华.广西普通高校气排球教学的现状调查[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2(6)

[6]陆勇,邹丹,谢东,等.休闲体育——气排球课程教学探索[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

[7]朱欣华,谭翰哲,韩建阳.我国老年人中开展气排球运动的前景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1)

高职语文教学效果 第4篇

1 高职Photoshop课程教学当前存在的问题

1) 教学对象不了解

教师有时会忽视高职院校的教学对象计算机操作水平参差不齐, 很容易让学生在最后学习完这门课程后都不能熟练应用, 而失去学习该课程的信心。

2) 教学模式陈旧

在当前的教学模式中, 教师大都以“提出概念—解释概念—举例说明”的模式来进行。而Photoshop是集应用性和操作性于一体的软件, 在教学过程中要比较注意其应用性, 这样的传统模式不适宜当今的教学节奏, 因此学生会存在比较难以理解老师的例子, 不能举一反三。在自己操作时, 没有独立解决复杂实例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有着不小的缺点, 一是很难让学生掌握设计的技巧, 二是难以激发学习者的兴趣。

3) 学生创造性被忽略

随着时代的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如果忽略了学生的创造性, 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 没有学会应用, 则会明显地缺乏创造力, 对平面设计的理解也明显落后于时代。

2 提高高职Photoshop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2.1 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

大家都知道, 在高职院校里学生的知识基础水平不一样, 接受能力一般比较差, 学习的兴趣不高等等。那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到的知识呢?

1) 激发兴趣

培养起对本课程的兴趣, 是学好本课程的入门关键, 只要喜欢上本门课程, 学习起来就不会那么枯燥乏味了。平时空余时间可以观看优秀典型的作品, 对最后做出属于自己的作品打下信心基础。目前, 不少学生还没有激起对这门课程的兴趣, 缺乏兴趣就没有学习的动力。高职这阶段的学生已经有自己的想法, 如果能激起他们学习PS的兴趣, 会引起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所以, 提高兴趣往往是重中之重。在教学初期, 教师可以让他们欣赏典型作品, 选择简单的作品当场给学生演示。在演示过程中, 逐步地将这种奇妙的视觉效果展现出来, 这样他们就会慢慢的被吸引, 并会去尝试, 因而可以产生比较浓厚的兴趣与好奇心。同时将理论的学习与岗位的需要相结合, 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学习方向, 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2) 培养耐心

教学过程中发现某些学生确实很喜欢本门课程, 也很希望能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但是由于缺乏耐心, 不能持之以恒, 最终只能放弃。所以学生学习耐心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要经常鼓励学生, 鞭策学生, 让他们树立最终能够制作出自己独一无二的作品的信心。

3) 培养鉴赏力

学习Photoshop, 除了要掌握软件的基本工具和使用技巧外, 还应该有独立制作能力、设计能力、以及对效果图的完成能力。因此, 在学习过程中, 要培养学生从美学的角度来进行图像处理。经常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作品设计, 注重作品在色彩、构图、风格等方面的展现;同时, 对学生完成的自己的作品要进行点评, 可以表扬一些优秀的作品, 并且指出其成功之处。同时, 也可以让他们开展讨论, 既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拓宽了视野, 激发了想象力, 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了学习效率。

2.2 改进教学方法

1) 因材施教

在高职院校里, 教学对象对计算机掌握的熟练程度不一样, 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是比较贴近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的。高职院校的教学对象特点是, 知识基础水平不一样, 接受能力一般比较差, 学习的兴趣不高, 学习的激情不高, 自主学习能力不是很强, 当然也有个别领头的和个别拉尾的, 所以需要教师因材施教, 针对学生的学习个性, 随机调整教育教学方法。这样各个层次的教学对象都能跟上教师的脚步, 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激情和欲望、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让能力强的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让能力较弱的学生学习起来不感到非常吃力, 最终都能圆满的接受所学到的知识。

2) 启发教学

在教学时, 教师可以发现, 几种不同的途径可以实现同一个效果。在讲解过程中, 教师可以先用一种方法示范案例, 再引导学生思考用其他的方法, 并请学生上前演示, 通过这个过程, 让学生领悟, 通过不同的渠道, 可以实现一样的效果。当然学生能够想到的方法也并不相同, 因为他们选择用什么样的办法也取决于学生掌握的知识和他们各自的能力水平。所以教师在讲解这些这些实例的时候, 最重要的就是启发学生发散思维, 鼓励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思维。在最后, 学生有了这方面的思路后, 老师再挑选另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并且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用几种方法实现一个效果, 最终教师对其点评、总结, 为他们以后能够更好地继续学好本课程而打气。

3) 案例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先举实例, 再让学生进行模仿, 在操作过程中掌握知识点。这些实例要生动、形象、感染力很强, 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 可以是国内外的优秀作品, 也可以是教师自己制作的优秀作品, 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唤醒学生的模仿欲望。而后, 教师可以讲授演示和学生动手实践相结合, 或者从举一些简单案例入手, 让学生自己思考, 最终找到实现效果的办法。但是要注意, 教师不能够全盘采用这种教学方法, 以免造成学生只会记住几个典型案例, 而缺乏对工具真正的理解。

4)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创新能力

上述三种教学方法其实都有利有弊,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用到的教学法不能简单得一成不变, 单独只用到其中某一种教学方法, 而应将若干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这样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这款软件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让学生简单的接受知识, 而是能够让学生自己能够自主操作、甚至自主创作并实现。因此,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实现属于学生自己的作品, 提升学生学习的成就感。

2.3 利用多样化教学增强实践教学环节

1) 教材选取好。根据本人的教学经验, 教材能够图文并茂, 案例有详细步骤, 后附大量举一反三的例子, 且彩印的教材比较好。因为, 高职院校的教学对象水平不齐, 审美能力有差异, 特别是非艺术类班级的学生, 对色彩和造型的敏感程度比较薄弱, 所以选择这类教材一方面对于自学能力比较好的学生来说, 可以自己先模仿教材, 再通过上课、再操作练习, 提高对知识点的领悟, 甚至可以从中悟出一些经验, 甚至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另一方面, 对于接受能力比较差的学生, 可以模仿教材上带有详细步骤的实例内容, 以此加强动手能力, 这样也能学好本课程。所以, 选择好教材直接关系到教师讲授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2) 教学多样化。以往单纯的教学模式都是多媒体教室讲, 机房练, 下课后学习就结束了, 这样明显不能让学生完全掌握课堂讲授的知识, 所以需要教师配合学生, 保障学习软件、学习素材等的提供, 保证学生有充裕的上机时间, 并能够养成良好的动手习惯。只有加强练习, 积极思维, 不断探索, 才能制作出精美的具有震撼力的作品。

3 结束语

Photoshop的功能非常强大, 学生要熟练掌握这门集操作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软件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 只有靠学生自己日积月累的思考、练习、再思考、动手。而老师为达到这一目标, 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去探索、改良教学方法, 关注学生可挖掘的潜力,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郭红, 孟广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探索与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09 (2) .

高职语文教学效果 第5篇

一、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英语教学方面

传统高职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的安排比较侧重于英语知识的积累,大部分教学是关于单词量和语法句型的积累,而忽略了高职英语的实际应用,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习惯。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孤立于英语环境,把英语作为一门学科学习,并没有让学生意识到英语学习实质上是一门语言的学习。学生学到的英语无法用于交流,则不利于建立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综合能力也得不到提高。

(二)高职学生心理特点

高职学生的语言模式基本上已经固化成汉语的思维模式,在学习英语时往往会采用汉语思维去理解英语知识,出现了汉语化英语。同时高职学生大多处于青春期,比较敏感,害怕出错,害怕同学笑话,教师批评。因此,高职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很少开口说,一旦不得不开口时会表现得十分紧张,出现英语语言障碍,对英语口语无法操控,同时还要努力考虑单词、语法的正确与否。这些都直接导致了高职英语脱离了实际应用。

二、信息化环境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策略

(一)转变高职教师教学的传统观念。

在传统的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处于中心位置,以灌输式为主要教学模式。新的教学体系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主张自主性、个性化教学。所以,首先必须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对教师先进行培训,使教师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然后教师才能在实际教学中落实新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活动中,教学内容也应该本着新的教学理念进行精心组织安排,将重点由语言知识传授向提高语言应用能力转变,将高职学生的学习策略与提高学生语言环境适应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将现代信息技術完美地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日常交际用语的视频,让学生感受英语的实际应用,可以观看英文版的电影等,还可以运用计算机制作英语课件来丰富高职英语的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是配图片讲解单词,可以让单词直接与实物相关联,少去中间汉语词义的环节,记忆更简单些。

(二)转变高职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

信息化条件下的学习手段种类繁多,尤其是移动设备的迅猛发展生成新的学习手段。这就要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开发新的英语学习渠道。比如,可以收集比较正规的微信英语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关注,每天就可以学习英语。手机下载英语学习软件,可以学习正规的日常用语,还有比较好的英语小游戏。可以进入正规的英语学习社交网站,与外国人进行英语交流,这些新型的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语言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但是,前提是必须先树立学生运用现代技术学习英语的思想观念。

(三)建立与新教学体系相配套的教学管理机制

新的教学体系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背景,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对教学目标的分析,还要考虑教学设计是否有利于创设学生建构意义的情景,把情景创设作为教学设计内容的一部分。信息化环境下,英语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生动且真实的语言环境,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发挥想象力自主学习,能够很好地理解学习英语的真正意义。运用信息技术建立语言学习中心,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系统,利用多媒体设备自主学习英语。该系统提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视频、图片等资料,使英语学习变得愉快,使语言学习更接近真实的环境,使学习者成为语言教学的主体,使英语教学转向自主型管理模式。

高职语文教学效果 第6篇

关键词:高职;教学困惑;教书育人

一、高职"概论"课教学应当达到的目标

"概论"课学习对大学生究竟有什么用?很多学生认识不清,这也是许多学生不喜欢这门课的根本所在。按照国家教委的旨意,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社会责任感。高职培养目标和普通本科不同。高职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我校为例,学院的办学理念是以"厚德、高能、求实、创新"为校训,秉承"工学融合,践行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与时俱进,培养社会真欢迎一线高端人才"。不难看出高职院校除了要完成作为一所普通高校在概论课教学上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外,还要突出作为一所高职院校所要达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一线高端人才的教学目标。因此,这门课,尤其在高职院校,真正教学目的不在于教会学生多少理论知识,关键在于育人--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事、学会思考。

二、高职"概论"课教学的困惑及分析

按照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目标的要求,必须认清高职教学的特征,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笔者认为,目前高职"概论"课教学仍存在困惑:

(一)教材内容过于理论化

教材的大部分内容都是条条框框的抽象理论,读起来枯燥乏味。仔细观察教材内容,不难发现很多表达其实不过是一句话的反复释义而已,缺乏让人产生共鸣的东西。如目前的教材体例,一般只简单的罗列某一理论,然后用不同的文字游戏性的语言反复说明。给读者的印象就是一种理论的灌输,吊不起读者想读教材的胃口。缺乏通过伟人的故事与事迹,去侧面反映出一个人的光辉形象与英明决策。而现在的学生特别是高职学生更喜欢知识形象化。而过于抽象的内容不利于起到更为深刻地的教书育人的意义。

(二)大班教学课堂互动难

目前,高校"概论"课基本上都是采取大班教学,教学条件有限,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想法难以实现。如让每个学生参与课堂回答问题或讨论问题的机会太少,就成了课堂互动环节的障碍。笔者认为,在"概论"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一种沟通和交流本身就是一次对学生强化教育的过程。但由于人数过多,老师很难能和每一个同学保持沟通或者交流,不利于培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师生情感。因此相对小班教学来讲,教学效果难以如意也在预料之中。

(三)学生学习"概论"课的兴趣低

从每学期与学生的交流中不难了解到,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明确表示不喜欢教师目前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因为传统"概论"课的教学经常把教学精力主要集中在理论知识的传授上,定义理论、释明理论并对相应的理论知识单纯的考核,且教学"满堂灌",已远不能满足新时期大学生尤其是高职学生成长的需求。因为从这几年的教学一线不难感受到高职学生更乐于接受感性认识与实践参与性的教育。传统只注重理论传授、忽略实践参与性的教学方式显示出来的弊端越发明显,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考核方式缺乏素质和技能型培养

目前大部分院校采用的考核办法是, 学生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 期末闭卷或开卷考试占70% , 试卷中几乎都是需要学生死记硬背的内容。这样的考核方式不利于学生应用能力、实践能力的切实提高,有违高职教育强化学生素质和技能型培养的目标,难以满足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社会真欢迎的一线高端人才的需要。这样的考核方式难以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把正确的思想内化为学生的思想信念,并转化为自觉行为。

三、高职"概论"课教学及教学效果改进建议

高职"概论"课教学要以教书育人为视角,改进教学效果。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决定了教学中不仅要制定因材施教的高职教材,而且要积极探索适合高职教学的方法,提高高职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制定个性化高职"概论"课教材

一本好的教材,应该在内容上做到寓教于乐,把理论融入故事,只要读故事就能给读者以启发,并受到教育。针对高职教学的特点,应该在教材内容体例上区别于普通本科教育。制定教材时必须要贴近现实生活, 特别是要和学生的成才联系在一起。讲究语言的生动性,理论的形象化,知识的故事性。如有老师在给新同学上德育课时要求同学们算一笔账, 即"人才资本投资"账, 通过算账, 同学们清楚的知道家长投在每个学生大学里面的学习费用, 是平均每天100元左右, 同学们十分震惊,"没想到自己每天花这么多钱! "通过算账, 使同学们增强了努力学习的自觉性, 比单纯的讲大道理效果好得多。

(二)创造教学互动机会

一般认为,高职学生相对于普通本科学生更加倾向"有动感"的教学模式。即高职学生更青睐于通过实践、亲身参与一定的场景,获得感悟与学习。针对大班教学,提高教学互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减少上课班级人数,一班不要超过60人。但目前,大多数学校教学条件难以满足这一需求。所以就要做到:一要善于收集一些跟學生利益联系密切,学生所关心的事件,应用到教学课堂。二是课件的制作要大方简约,内容上要重点突出,吸引学生眼球,引起他们对讨论话题的注意力。三是课件的信息量要适度,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四是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上台大胆发言。

(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一节课就是一道菜,想让每个人都喜欢吃就必须有味道。提高学习兴趣,必须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学习这门课是必要的而且是有用的。一要善用故事史实阐释理论。如要讲好毛泽东思想就要渗透毛泽东伟人风范、生平事迹的介绍。以他卓越贡献和伟大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激励学习。二在分析理论时要联系实际,不回避矛盾与现实。教学必须多从学生感兴趣的视角阐释问题,对一些敏感的话题要善于客观剖析,解除他们的疑虑。三教学必须形象、生动、具体。通过情景式小品、参观历史场馆、社会调查等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四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提升人格魅力。因为很多学生对某课程感兴趣,开始于对任课教师的喜爱。

(四)采取开放式考核方式

高职"概论"课考核出题原则应该是重技能轻背功, 突出对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检测, 减少或不考死记硬背的东西, 试卷内容要反映出素质教育的本意。为此,在考核方式上,除了注重考勤、课堂问答、实践报告等形式的平时成绩的综合考查,期末考试可以采取开放性试卷,开放式试题。即内容不必限于教材,而要侧重于考查学生运用相关立场、观点分析实际与前瞻性话题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体现出素质教育和高职教改的特色。

参考文献:

[1]李胜萍."概论"课程教学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8).

[2]余春林.《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学刍议[J].中国成人教育,2008,(2).

[3]张岳红.《毛泽东思想概论》教学方法的尝试[J].中国成人教育,2004,(9).

[4]杨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方法探微[J].教育实践,2010,(6).

高职语文教学效果 第7篇

一、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

在传统词汇教学中,教师只在乎学生记忆单词的数量,大多是采用“放养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行记忆单词。这种机械的学习方法,十分不利于学生学习词汇,还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大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词汇学习时,有必要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化静为动,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首先,在学习词汇之前,教师要做好大量的教学准备工作,设计一个与所学词汇相关的教学情境。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或者音频,结合学生的视听感受进行教学,或是将词汇教学融入到小组活动中,展开教学游戏等。由于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对比较薄弱,所掌握的单词量较为有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让学生在学习词汇的过程中感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同时还要多多给予学生鼓励,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比如,在讲解drown这个单词时,这个词汇用法多样,学生不容易记住。在课堂上,笔者首先请学生自行猜测该词汇的不同用法,然后再将它们一一在多媒体上展现出来。这个单词第一个意思是“淹死”,于是笔者在多媒体上投放出一个人要被河水淹没的图片,并在图片下方配了一句话:“During the storm,about thirty people have drowned after their boat capsized.(在那场风暴中,船翻了,约有三十个人淹死了。)”第二个意思是“淹没”,例句:“The band drowned our conversations.(乐队的声音淹没了我们的谈话声。)”第三个意思是“着迷”,例句:“She is drowned in Art.(她为艺术着迷。)”通过结合图片与例句设置出不同的情境,使教学词汇的过程更有趣,同时使学生对词汇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创设教学情境需要教师充分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只有这样,才能使英语词汇教学过程更有趣,使学生在学习词汇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二、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词汇的理解运用

学生对词汇的学习有了兴趣,教师就要乘胜追击,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加强对词汇的理解和运用,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理论实践,在此提供两种有效的词汇教学方法,供以广大教师教学参考。

在词汇教学中,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汇的涵义是必不可少的一道教学程序。因此,为了加深学生对单词的理解,教师可以采用语篇教学法,即指导学生在英语篇章之中学习英语词汇。语篇教学法改变了以往的孤立记忆理解单词的方法,将词汇放置到语篇的大环境下,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学习词汇,在语境的理解与整合中加深对词汇涵义的理解,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能力。以available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以下语境:“Mr.Lee is not available now.He is attending an important meeting,so you could call him later.”通过这段语境,学生和容易就猜测出available在此句中是“有空的”意思。

另一种方法是对话交流法,即师生或生生之间运用所学的词汇展开对话。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语境,也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此方法是课堂考查学生对词汇的理解的有效方法,强调提升学生对单词的运用能力。比如,在学习not too much(再怎样也不为过)这个固定短语时,笔者设计了如下对话:

Teacher:Han Lei,I think you are not too much to study hard.

Student:Okay,I will try my best for next exam.

让学生模仿上述对话,进行练习。通过对话与交流,帮助学生加强对词汇的理解和运用,使学生在使用词汇时更流畅,对词汇的掌握更牢靠。

三、运用科学的记忆策略,巩固提升学生对词汇的记忆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背诵英语单词是每个学生必须要经历的。但是英语词汇如此之多,教师不能将每个单词都讲解到。而且,记忆是会遗忘的,学生也不能将每个单词都深深地印在脑海里。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遗忘的规律,利用英语词汇的特点,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记忆方法,增强词汇记忆。

首先,英语词汇的构词和读音是有规律可循的,如important、development、paper这些单词根据读音就可以拼读出来。教师要指导学生发现单词中的规律,运用读音记忆法、词根词缀记忆法等减轻背诵词汇的负担。此外,教师要时时提醒学生巩固所学单词,要求学生每个星期都要将所学单词进行整理背诵,教师可以展开听写或者设置一些单词游戏,及时复习学过的词汇。

通过使用科学的记忆策略,提升学生记忆单词的效率;通过及时巩固单词,提升学生对单词的记忆。长此以往,学生记忆单词就会又快又牢了。

高职数学课程教学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第8篇

按照高职教学体制, 数学课程一般在新生入学第一学期作为基础课程开设。作为专业学科的基础和学习工具, 数学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 它也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及综合素质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数学课程在整个高职教学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其教学效果却往往差强人意。由于生源数量和质量逐年下降, 高职学生的数学录取成绩普遍偏低, 进入大学后, 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普遍兴趣不高, 学习态度消极, 甚至存在逃课、经常性迟到、打瞌睡、课堂玩手机、交头接耳等现象, 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定目标, 同时, 也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授课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数学课程课堂教学影响因素的研究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关键环节。研究影响数学课程教学效果的各种因素, 可以为高职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一) 第一期调查问卷情况

2014年11月至2015年1月我们对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学院检测技术、焊接技术、油气储运、电气自动化等4个理工类专业14级新生进行了第一期问卷调查, 共投放了240份调查问卷, 收回240份问卷, 其中有效问卷为220份。通过对问卷的分类整理, 得到以下结果。

1.与学生自身数学素质有关的因素。对数学课程的兴趣:感兴趣的占30%, 一般的占57%, 没兴趣的占13%;对数学课程重要性的认识:认为重要的占37%, 认为一般的占50%, 认为不重要占17%;对自己数学成绩的估计:优秀占13%, 良占21%, 中占22%, 及格占22%, 不及格占22%;对数学主观学习愿望:想学数学的占83%, 不想学数学占17%。

2.影响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因素。个人因素 (占89%) :课堂纪律与课堂气氛 (占51%) 、瞌睡与玩手机 (占22%) , 对数学没兴趣、数学基础差、注意力不集中、不想听讲等 (占27%) ;其他因素 (占11%) :课堂气氛 (占50%) , 环境因素 (占23%) , 授课内容 (占13%) , 奖惩制度 (10%) , 教师水平 (4%) 。

(二) 第二期调查问卷情况

在前期调查工作的基础上, 第二期调查问卷于2015年4月进行, 发出问卷168份, 收回168份, 有效问卷160份, 对有效问卷进行了分类整理。通过学生对于不同影响因素的进一步选择和每个因素对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影响程度的选择。

影响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 (教师因素) a.教师的知识水平-47%。b.教师的责任心-66%。c.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74%。 (学生因素) 综合-55%。 (环境因素) 综合-65%.

三、结语

本次调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通过此次调查问卷, 我们发现在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影响因素中的主要因素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授课教师因素、学生因素和环境因素。根据第一期调查问卷结果, 我们从这三个方面细化因素指标, 对学生进行了二次深入调查。

第二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影响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中, 数学兴趣排在第一位——85%的被调查者认为数学兴趣对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因素排在第二位——有74%的被调查者认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对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另外, 有74%的被调查者认为数学基础对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其次, 是课堂教学方法和课堂纪律, 分别占到70%。而只有47%的被调查者认为授课教师的知识水平对课堂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而我们一向非常重视的一项因素---数学作业, 只有21%的被调查者认为数学作业对课堂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所有这些结果, 都与我们传统的想法和做法有很大的差别。我们需要认真思考、仔细研究, 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方法, 来改善和提高目前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毛亚娟.高职数学教学方法探讨[J].高等数学研究, 2011 (6) .

[2]郝艳莉.高职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探析[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 (2) .

[3]李大潜.关于高校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些宏观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 2010 (1) .

[4]孟红丽, 张能伟.高职高专数学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4) .

高职语文教学效果 第9篇

一方面语文教师要加强对自身素质提升的要求, 不断丰厚自身的学识涵养, 而不是甘当枯井之蛙。除了必备的本学科的学科精神、优秀的教育理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之外, 还要做到具有高雅的人格魅力, 实现“腹有诗书气自华”。唯有人文素养好、文化底蕴深厚、各科知识深渊广博, 唯有对人类文化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都有所了解, 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把自己所走过的生活道路、酸甜苦辣的生活经历及多种多样的人生经验、丰富深刻的人生哲理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 形成对生活、对人生、对生命、对教育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并把这种感悟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潜移默化地熏陶和感染学生, 才能使语文课堂变得鲜活生动起来, 让语文教学课堂真正成为融文学、历史、地理、艺术、道德等知识于一体的场所, 真正吸引住学生, 从而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并不断启迪学生的智慧和创新意识, 使他们成为一个个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要结合当今时代对就业人才提出的新需求, 融合人文欣赏与学以致用的双重目的, 把教学重点放到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上来, 将目标瞄准学生将来的就业需要上来, 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学习与工作无需经历过渡阶段。这样, 一方面可极大地拓宽高职语文教学的内容, 另一方面由于切合了社会市场与企业的需要, 学生们就会觉得课程很有意思且很实用, 学习的兴趣自然就高涨, 课堂气氛也就一改往日的“非逃即睡”活跃兴盛起来了。

二、精于引导, 加强课堂教学方法, 凝炼课堂教学程序, 使课堂成为融短、精、巧于一体的趣味大讲堂

提高高职语文课堂效率与质量, 教师除了要提高自身素质达到精渊广博外, 还必须要加强课堂教学方法, 凝炼课堂教学程序, 做到一个“妙”与“精”字, 精于妙于引言与导入, 精于妙于分析与点拨, 精于妙于凝炼与总结。唯有如此, 方能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 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才能使每一节四十分钟的语文课堂成为融短、精、巧于一体的趣味大讲堂。

导语, 是课文教学的开场白, 教师走上讲台, 用一段娓娓动听的导语引入教学, 就像是一场精彩的戏拉开了序幕。一堂语文课, 这个“开场白”是最至关重要的一个步骤, 决定着能否将这学生对这堂课的兴趣彻底提升起来。因此, 语文教师尤其是高职语文教师特别要精心设计巧妙含蓄独特韵味的导语, 一定要舍得在每堂课的导语设计上狠下苦功。

如果把精妙的导语比作聪慧的头脑, 精妙的课文分析就是挺拔有力的腰肢和体干, 精妙的结语则是坚实柔韧的双脚。唯有三者齐全, 才能奏出美丽的乐章、跳出绚丽的舞蹈。语文课堂的分析和点拨是相当重要的。针对当前素质较差且忽视语文的高职高专学生, 语文老师尤其要注意课堂语言的锤炼与语意的点拨, 争取对课文内容做出精彩的分析, 对文章主旨作出精当的点拨。俗话说:不思则无, 深思则远, 远思则宽, 所以分析文章, 要善于发现文眼;分析事理, 要善于发现关键点。而同样的内容, 每讲一次都应有一次艺术上的提高, 知识上的升华, 思想上的拓展, 实践上的飞跃。而点拨则具有灵活性、随意性和创造性。要靠教师的机智和灵活应变能力, 靠平时的积累和经验的升华, 唯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一点就亮, 一拨就通, 一举成功。

课堂结束语是对本堂课所讲全部内容的高度浓缩。语文教师在讲完一篇文章后, 应用精练、简洁而又充满哲理意韵的语言对文章的主题、人物形象、表现手法等进行集中归纳。结语若能安排得当, 会令整个课堂产生画龙点睛、余味无穷的效果。正如谢棒在《四溟诗话》中说过:“凡起句当如爆竹, 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 清音有余。”意思是说, 文章开头要响亮, 使人为之一震;结尾要有韵味, 使人觉得余音绕梁, 不绝于耳。正如一篇篇清新利落的好文章, 无不是凤头豹尾, 一气呵成。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 也要精心设计“结语”, 使它在帮助学生把握学习重点、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 又能让学生有所回味, 有所感悟, 有所创新。

三、讲究修养, 和谐师生关系, 营造宽松育人的课堂氛围, 达成亲其师信其道的互信关系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只局限于所要教授的内容, 除了教学还是教学, 而是要想方设法和谐师生关系, 营造出一种宽松育人的课堂氛围, 让学生在智力的、道德的、审美的、兴趣的环境中自然而然地乐于学习、善于学习。

我们许多老师常怀着“良药苦口利于病, 忠言逆耳利于行”的千年古训, 面对学生的错误时恨铁不成钢, 恨不能一朝言语立能使学生幅然醒悟, 所以每每学生哪怕只犯一点小错误就会动辄严辞训斥。虽说这有时确实能解决一些问题, 但从方法和策略上来讲, 这绝不是首选。教师爱学生, 要把欣赏的目光投向学生, 多看学生的优点而不是缺点, 学生有错误应该让他们有陈述有解释有倒“苦水”的机会, 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你殷切的期望, 从而有信心有希望去获取向上的动力并体验成功的喜悦。高职高专的学生都已是十八九岁的成人, 他们有判断正误评价世界是非的自己的观点, 他们渴望获得包括教师在内的社会的理解和包容。如果我们能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 甚至包容他以前养成的坏习惯而勉励他们去积极改进, 他们会逐渐认识自己的缺点而不断前行。但如果一旦教师不分青红皂白地误会或责怪或辱骂学生, 他们年少而湿润的心会从此对这类事情、这个教师反感甚至封闭。曾经有过这么一个案例, 某学生所有的课程都还过得去, 唯有语文永远都是上课不愿听讲考试不能及格。经过团队心理课程老师的再三沟通与了解, 才知道原来是他曾在语文课堂上作其他作业而被语文老师批评过几回。他对该老师非常反感, 以至于只要看见该老师, 就要忍不住要低毁两句。结果可想而知, 该学生自此对语文彻底失去兴趣, 而该老师的教学积极性与自信心也受到极大影响。

高职高专的学生正是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并逐步稳定的关键阶段, 所以高职语文教师特别要宽容。对自己的学生宽容, 既是教师良好形象的一种展示, 又是妥善处理课堂氛围的一种和谐方式。

四、结语

赞科夫说过:“教师不应当只限于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和技巧, 还要教育学生, 这是教师的神圣职责。”面对已经长大成人且自认能够认识判断世界是非却又迫切需要人生观世界观的正确引导与做人做事模范标准的高职高专学生来讲, 语文教师尤其要注意指明正确的导引方向, 而这种导引主要体现在课堂的师生互动与学生兴趣的潜移默化影响中。在当前高职语文教学被边缘化的境况之中, 语文教师唯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努力探索积行动, 三管齐下, 同抓共促, 才能达到全面提升白身素质、精炼语文课堂内容、形成师生互信的和谐关系, 才能切实提升高职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全面实现高职语文使人向真、向善、向美的人文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学会生存——教育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

高职语文教学效果 第10篇

1 Pro/ENGINEER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1.1 缺失制图与识图的基础理论

要掌握三维CAD技术,制图与识图是关键,这一点务必在学生学习制图或识图课的时候讲清楚。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往往会产生一种错误认识,认为现在计算机科学发达了,用CAD技术可以解决所有设计绘图问题,不必再费劲学习制图与识图了。再加上职业院校学生本身基础上的原因,导致学生制图与识图基础薄弱。等到他们真正接触Pro/ENGINEER等三维CAD软件时,发现全然不象他们所想象的那回事,制图基础差的学生只能遵照教材上的步骤才能画出图来,若要自己独立绘图,则根本不能成图,或者成图错误。

1.2 缺乏对学习群体的专业背景了解

Pro/ENGINEER是一个应用广泛的大型软件,针对不同的专业有着不同的具体应用,而现在该课程教学中一律是针对机械工程专业类的教学,特别是实例的教学主要是针对机械零件的建模,没有做到因生施教,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能充分调动起来,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关注学习群体的专业背景也是教好本课程的基础。

2 Pro/ENGINEER教学中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2.1 Pro/E建模思维训练

针对特定的建模对象,帮助学生对建模对象进行形体分析,将复杂的三维实体划分成简单的基本几何体,方便学生快速建模。如图1所示,该三维实体可以拆分成3个简单的几何体,依次按照基座-弯板-圆柱筒的顺序绘制,即可得到复杂的三维实体。

另外,要指导学生对建模对象从不同方向进行观察,在头脑中再现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模型印象,从而确定合适的建模顺序和建模手段。图2中(a)、(b)中的建模顺序不同,但能创建相同的实体模型。图3中圆孔的创建方式有3种。

2.2“随意画,精确定”参数化建模优势的运用

Pro/ENGINEER的优势在于参数化建模。参数化建模是以约束来表达建模对象的形状特征,通过定义一组参数来控制模型的结构形状,并能通过调整参数来修改模型对象,这种建模方式极大地提高了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强化参数驱动、几何约束的讲解和训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Pro/ENGINEER的建模优势。如图4所示,截面的形状在草绘阶段可以随意画出大致形状,再通过尺寸和几何约束来精确确定所需形状。

2.3 采用与不同专业背景对应的教学实例

实例教学能帮助学生综合掌握应用软件的各种命令、建模技巧等。Pro/ENGINEER应用很广,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建模对象了解程度不一样,如模具方向的学生对模具零件比较熟悉,而机械设计方向的学生对减速箱产品比较熟悉。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习群体不同的专业背景,组织具有针对性的实例教学。例如笔者给模具专业的学生讲授《模具CAD/CAM》这门课程时,教学实例都是以模具产品进行讲解,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图5所示,就是模具专业比较熟悉的典型落料模具装配模型,采用该专业比较熟悉的模型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2.4 传授操作技巧,提高绘图速度

教给学生操作技巧,对提高其使用Pro/E设计能力有很大帮助。比如,设计者在使用Pro/E设计前,最好先建一个工作目录,以后在Pro/E里想打开自己做过的图时,通过打开文件按钮立即可以发现该图;构建零件时,一定要考虑零件的特点,是否对称,各个地方属于什么结构,分析清楚以后使用合适的特征很快可创建完成;特征重定义是一个很有用的命令,在绘三维实体时,发现一些项目出错时,使用它可快速修改模型;绘制旋转体时,必须画一条对称中心线作为旋转轴,且二维截面图只能画在该对称中心线的一侧,如果画了两条对称中心线,系统默认第一条中心线为旋转轴,等等。当然还有很多操作技巧,教会学生后,他们的绘图速度大大提高了。

3 结语

通过以上教学,多数学生能够很快理解教学内容,但轮到他们自己做练习时,还有一部分学生只能按照所教步骤,才会做出图来,不能举一反三。所以,教师要多采用模型和多媒体教学,通过与专业背景相对应的实例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加强练习,才能熟练掌握Pro/E三维应用软件。

参考文献

[1]余雷,等.基于特征的拉延模具结构参数化建模方法研究[J]电加工与模具,2002(,2).

[2]段金坭.Pro/ENGINEER教学中若干问题的处理[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

[3]刘镇昌,顾平灿.三维CAD软件及其选择应用[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04(1).

[4]林清安.Pro/ENGINEER野火3.0中文版.基础零件设计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浅谈如何提高高职英语教学效果 第11篇

【关键词】高职英语 英语教学效果 英语应用能力

高职教育是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简称,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主要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因此高职的毕业生普遍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随着全球社会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使社会和企业对于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较好的英语交际能力的人才需求也日益增多。这就对从事一线生产、服务等行业的从业人员的英语应用能力要求也随之提高。因此高职英语教学应改变其传统教学思想、摆脱应试教学模式,突出其以应用为目的的英语教学方式,切实提高英语教学效果,培养专业技术强、英语能力佳的复合型人才。可是,高职英语教学由于生源结构复杂、学生英语基础层次不齐等,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很难兼顾全班学生,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目前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起点较低,英语基础能力较弱。高职学生的英语普遍基础较差,对英语不感兴趣,基础知识不扎实、个体差异大。而且对英语学习的认识也存在偏差所谓“不求好、只求过”。因此给英语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困难,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2.课堂教学仍然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目前,很多高职校英语教师都达成共识: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不足,教学过程中应该强调对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然后由于学生的基础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依然是主体,是单方面的控制者,学生只是被动地接收知识,从而制约了学生的积极性。

3.英语教学定位不明确,“应试”教学唱主角。目前,高职英语的统考还是衡量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评判标准。任课教师也就把这种考试作为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部分任课教师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4.教学方法较单一。在职业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应该比其他学校的英语教师水平更高,知识更广。然而,很多高职英语教师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教师们往往还是照搬照抄教学计划或教参,只注重单词、课文、语法的讲解,教学方法过于陈旧,在教学效果上并没有得到改善。综合以上几点,不难看出目前的高职英语所培养的学生很难在毕业后真正的符合社会和行业的需求。高职学生毕业后,大都从事生产、管理等一线的实践操作工作,对毕业生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等方面要求较高,所以高职学校一直都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开设具有标志性的特色品牌专业来服务学生、服务社会和地方经济发展。因此,高职英语教学必须注重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发展,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和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岗位,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创新教学模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行业需要的实用型、复合型技能人才。

5.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即要根据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实施教育。高职校内,学生的英语基础不均等,传统的“一刀切”的教学模式是很难有教学效果的。在这样的状况下,不如合理开展分层教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等把学生科学地分成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从各组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前期的教学检测结果,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对各群体开展不同层次的教学和辅导,既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当然,这样的分层教学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教学过程中,应设置阶段性考核和评估,在每学期或每学年进行调整。

6.转变观念,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高职院校的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不一样,它强调为学生就业服务,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我们的任课教师必须转变传统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实施差异教学。在对学生开展英语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要同时加强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技能培养,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的英语应用能力。由于专业英语通常专业性较强,这就首先需要我们的任课教师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增加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在教学安排上应更贴合学生工作实际需要,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从而有效提高高职英语的教学效果。

然而,我们要明白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提高英语教学效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扩大自己的专业知识面,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必须明确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带动学生主积极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掌握好语言基础知识的同时,增强英语应用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对接岗位就业,使他们更能适应社会,融人社会。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外语教育与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谈高职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通道 第12篇

一、高职教育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

首先, 从外部看, 制约和影响高职教育教学效果的因素是社会对高职教育的偏见。社会各阶层都存在着鄙薄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 崇尚“劳心者治人, 劳力者治于人。”认为职业有高低贵贱之分, 由于职业教育是培养技能型、技术型人才的, 因此大多数家长不鼓励子女接受这种教育, 不愿意自己的独生子女成为新世纪的技术工人或技术员、技师, 万不得已才让子女就读职校、技校、中专和高职技术党校 作为职业教育的直接受益者企业还没有真正认识到职工素质对产业、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关键性作用, 视职业教育和培训为消费, 而不是投资, 不愿承担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在我国, 由于“学科型”教育一直占主导地位, 而且崇尚“学科型”之风长盛不衰, 所以许多人在思想观念上仍视“学科型”教育为培养人才的唯一模式, 对其它的教育模式则抱怀疑甚至排斥的态度;各级政府的决策和教育投入也往往偏向于普通教育, 没有给职业教育以足够的重视, 有限的教育经费支撑着主要是庞大的非职业教育体系。

其次, 在高职教育内部也存在一些问题。学校对高职教育的认识还是模糊不清, 办学定位不准, 多年来形成的传统的“关门办学”教育思想对高职教育教学影响依然很大, 仍在按照学科的发展和学校的现有条件来设置专业, 导致所办专业脱离市场需求, 缺乏行业依托, 高职特色不明显;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程度不高, 没有形成灵活有效的教育调节机制;高职教育教学的目标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 这就要求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既要有普通教育工作者的素质, 又要具备技术工人的实践能力, 即双师型人才, 而这在我国目前的高职院校是缺乏的;学校与社会, 与企业联系不紧密, 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缺乏;高职高专院校缺少良好的文化氛围, 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离不开良好的文化氛围, 然而高职高专院校由于它产生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善, 造成高职高专院校还未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高职的学术氛围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也是影响高职教育教学效果的因素。

二、高职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通道

上述这些问题困扰着高职教育的发展, 影响高职教育教学的效果, 需要予以解决。

首先, 要清除鄙视高等职业教育的传统社会观念, 积极创造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良好思想基础和社会环境。

高等职业教育要健康发展, 必须消除鄙视高等职业教育的陈腐观念, 要在社会上建立起平等的职业观, 使人们认识到不同职业只不过是社会分工不同, 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普通学校与职业学校、普通高校与职业高校之间的区别仅在于培养人才的目标、规格不同。消除鄙视职业教育的观念, 不仅仅是社会的事, 学校内部、教育管理部门内部, 甚至某些教育领导者也或多或少地存在这种观念。所以, 优化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大环境, 最重要的是全社会都要更新对职业教育的认识, 要让大家知道什么是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当前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必要性、迫切性等。国家应大力宣传高职教育, 营造有利于高职教育发展的社会氛围, 要大力宣传高职教育和高素质劳动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在全社会弘扬“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的风尚, 使高职教育深入人心, 为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创造良好的思想基础和社会环境。

与此相配套, 政府要积极改革, 优化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环境, 改革旧的管理模式。政策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环境, 现在国家正在用调整高等教育宏观结构来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要处理好政府与高职院校间的关系, 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将高职教育逐步推向市场, 政府要转变职业, 高职院校要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使高校的眼光从政府转向社会, 转向市场、转向企业、转向产业, 变向上为向下, 与各种社会需求、市场需求直接交往。高职教育一定要走向市场, 适应市场, 以市场为导向, 以市场为依托, 但不能把走向市场的高职教育视为一个完全意义上的“企业”。因为中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 高职院校的自我调控能力还较差, 办学实力也软弱, 对市场经济的适应性还不强, 这些都不是处在一地一所的高职院校靠自己的力量能够解决的。因此, 在当前的条件下, 高职教育主管部门, 尤其是地方政府还要切实加强对高职教育的宏观管理与指导, 市场调节机制, 提高高职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促使高职教育顺利健康地发展。

其次, 要转变高职教育教学理念。高等职业教育应冲破传统学历教育的束缚, 建立起终身教育的理念, 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早已突破了学历教育的范畴, 着眼于职业教育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天然的、紧密的联系, 把职业教育和培训融合在一起, 淡化学历教育与岗位培训之前、普通教育与成人教育之间、全日制教育与非全日制教育之间的界限。在我国,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主要构成部分, 也应是实施终身教育理念的主要教育机构。但从实际情况来看, 高等职业教育在实施终身教育理念方面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 存有明显的差距。因此, 突破传统的学历教育束缚, 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 把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建成社会成员终生学习的场所, 并进而在全社会树立起一种终身学习的观念, 显得十分必要。

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从唯知识的教育质量观念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转变,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观中, 评价学生水平的尺度长期以来是以对所学知识的继承度来衡量的, 是一种唯知识的质量观。对于培养生产经营第一线和基层部门实际工作者的高等职业教育来说, 这种教育质量观的导向是不正确的, 必须予以改变, 而代之以技术应用能力大小和劳动技能高低为主体的质量。以德国为代表的人才培养模式, 即“双元制”模式在这方面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即由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这样, 学生能较熟练地掌握岗位所需的技术, 毕业就能很快地顶岗工作, 普遍受到企业的欢迎, 这一模式曾被誉为德国经济振兴的“秘密武器”。双元制人才培养主要是通过企业培训来完成。学生在企业和学校的一般时间比是4︰1, 职业学校是不脱产的, 非全日制学校。培训的依据是“企业培训安排”, 培训的内容是结合本企业、车间、岗位的具体情况, 由用人部门或车间与培训教师共同商定的, 是针对企业需要进行的。培训生还可以依法从企业那里获得部分报酬。培训生培训的方法是带项目培训, 要求每个培训生, 深入了解他将要承担的工作, 为自己设计培训计划, 在与小组合作的基础上独立完成计划, 然后通过检查和考试验证能力, 并把所学到的知识和本领直接运用到工作中去。

第三, 创办校内外实训基地、校办产业、关联企业等, 提高学生创新技能和综合素质。

高等职业教育以为经济建设和第一线培养高级实用型人才为目标, 因此, 在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内容上非常强调实践教学, 形成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并行的教学体系。现已步入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经济时代最突出的特征就是知识、技能、科学、文化这些生产要素在整个社会生产中所做的贡献越来越大, 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主要源。有学者认为知识经济有四个特征:一是以知识、信息为基础, 为资本发展经济;二是软件知识产品迅速增加;三是依靠高技术和科学方法的不断创新;四是表现为产业的升级和经济的迅猛增长。知识经济的本质是以科学技术为生产力的经济, 而科学技术本身并不是生产力, 只有当其运用到生产实践中时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这种转化环节正是职业教育的目标和使命所在。研究表明, 经济系统的知识水平和素质是生产函数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提高税率的内存动力之一。而且经济越是高级化, 科技水平越高, 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就越高。因此, 知识经济更为迫切地要求一个能主动应变的、响应创新潮流的职业教育体系, 以提高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劳动者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有赖于理念与实践教学的完美结合。实践教学并非仅仅是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也并非完全是通过亲自动手实践来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和经验技术。实践教学还有着更为深刻的内涵, 那就是通过实践环节, 使学生逐步锻炼出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即创新能力。这才是适应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职业岗位群的关键能力。实践教学应怎样培养出学生的创新技能呢?关键是通过实践环节为学生营造出一个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环境。毋庸讳言, 我们以往的实践教学往往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或将课本理论知识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重新予以推理、验证而已。培养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将校内外实训基地、校办产业、关联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出现的实际困难与具体问题交给学生、教师共同解决, 才是培养、提高学生创新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最佳途径。

提高学生创新技能和综合素质的一项主要措施是全面推行资格制度, 建立职业资格体系, 依法治教。21世纪的高等职业教育将进一步完善对学生职业技能的标准化考核, 证书制度转向双证, 即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具有评价功能, 选拔功能, 激励功能和保障功能。评价功能就是通过严格的科学的考试, 对一个人的知识、能力进行客观鉴定和评价。有真才实学的必将被社会所选拔, 资格的取得作为谋职的必要条件。资格的保障作用, 是指某些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如医生、律师、建筑师、会计等, 职业资格制度的严格实施无疑具有很强的保障功能。至于选拔和激励功能是显而易见的。

第四, 推行教学改革, 适应社会发展。高职教育教学应做到:一是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多方向的复合性人才培养。二是坚持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人才的培养。高职高专院校应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统一, 培养学生学会共同生活、生存, 正确处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培养专业能力的同时, 应注重学生的社交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综合思维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三是教为主导向学为主体转变。传统的教学过程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造成教学的高投入与低产出。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树立学生主体观, 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给学生思维方式、方法和技巧, 教学生学会学习。学生的学习尤其是技能的掌握只有通过学生亲身实践才能产生效果, 这是教学规律的基本要求。特别是随着高科技的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更为“学为主体”的实现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趋势已经证明, 未来教育的本质是学习,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 这是教学观念上的重大转变。

第五,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校园文化积淀。建立一支符合高职教育教学的师资队伍, 是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关键, 学校能否提高质量, 真正办出自己的特色, 关键就在于教师素质的高低。要把培养一支教育观念新、创新意识强、师德高尚、水平高超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为办学的第一要务。为此, 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措施:

(1) 立足校内, 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的个人基本素质。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 通过岗前培训、外语培训、电脑培训、攻读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出国留学或考察等多种途径, 帮助教师提高个人基本素质和水平。

(2) 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学院以优厚待遇, 聘请一部分确有专长的高级工、技师或高级技师来承担技能训练的教学任务。同时, 还可聘请部分行业的专家和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

(3) 加强师德和教风建设, 努力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在高职院校, 结合高职教育教学工作的特点, 建议做如下的校园文化积淀工作:定期开展学术演讲、社会热点话题辩论、各种实训模型展览等活动,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与社会、企业合作, 在校园开展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多点接触和了解社会的机会;加强不同系部之间的交流,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摘要:高职教育快速发展, 制约和影响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效果的因素有外部的社会因素, 也有内部的因素。因此, 要提高高职教育教学效果, 必须打通如下通道:要清除鄙视高等职业教育的传统社会观念;要转变高职教育教学理念;创办校内外实训基地、校办产业、关联企业等, 提高学生创新技能和综合素质;推行教学改革, 适应社会发展;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校园文化积淀。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效果,影响因素,提高通道

参考文献

[1]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上一篇:英语课堂中的情感渗透下一篇:医院改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