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效率提高管理

2024-06-17

政府效率提高管理(精选12篇)

政府效率提高管理 第1篇

关键词:建立法制社会,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府管理效率,观点

0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原来的计划经济到现在的市场经济发展,近30年的发展史给我国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环境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力增强、经济大发展、市场繁荣、社会秩序安定。人民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权力型政府的弊端也逐渐地暴露出来,而且影响面越来越大,比如政府机构工作人员违法违规,滥用权力,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现象,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给政府形象也带来一定的影响。为此,为了建立法治国家和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府管理效率,国务院先后出台了《行政法》《公务员条例》《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了行政机关的职责权限、办事程序、办事结果、监督方式等。也是加快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一个重大举措。建设高效型、服务型政府,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

1 对建立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府管理效率的想法

提高政府管理效率,建立服务型政府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和各级政府努力的方向,而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和支持。现在存在着这样一种倾向,就是到西方国家的公共行政理论中去寻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根据甚至理论模型,理论和实践模型我们可以学习借鉴,但建设我国的服务型政府还应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去探索和研究。因此,作者希望通过本文,对研究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学者和理论界有一些启发,进一步引发学者和理论界对于服务型政府建设相关问题的研究和探讨,为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实践提供理论指导,进而推进中国服务型政府建设。

重新确定政府和民众的关系,这是建设服务型政府一切改革的初始点。政府是公民为使自身过上满意的生活而做出的制度安排。政府的性质说到底是一个执行机构、服务机构。从本质上说,政府只是社会与公民普遍需要的一种工具而已。政府是为社会需要、社会利益而存在的,它必须为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服务,为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服务。因此,政府管理模式应体现为满足社会和公众需求的服务型管理。

伴随着市民社会的发展,社会自治能力显著增强,过去那种“强政府,弱社会”格局面临挑战,当代政府所面临的复杂性,动态性和多元性的环境,政府部门必须依靠与民众,企业,非盈利部门共同治理与共同管理。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政府职能的实现是以政府能力为基础的,缺乏有效能力的政府即使在法律上具有广泛的职能,实际上也不会真正有所作为。由于政府所赖以建立的权力资源、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等的限制,政府的能力必定是有限的,它不能承担无限的政府职能传统上人们认为政府是用来行使权力,管理和约束别人行为的。事实上,政府作为社会组织的一个形态,有自己的自身利益,有使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冲动;行政人员也有利用自己手中权力谋取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心理,这就需要依法对其进行约束。在人们的公共生活中,对于人们的自由和权利的最大威胁,莫过于掌握政治权力的政府。在政府权力大于法律的条件下,在掌权者的权力不受到任何外在约束的全能政府所控制的社会中,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是没有任何保障的。政府权力具有自我膨胀和自我扩张的内在趋势,极容易被滥用,而公民权利被侵害几乎就是必然结果,则公民让渡权利组成政府的公共目的就难以实现。因此,权力必须得到控制。

2 建设高效型、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性

2.1

建设服务型政府和高效型政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政府改革和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建设高效能的服务型政府。目前在我国,各级政府部门的权力过于集中,大量公共资源怎样合理分配和利用,各级政府在社会建设中承担着主要责任。要求政府既要履行好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职能,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又要履行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只有大力加强和改进政府管理程序,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因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一切商品、货币、价值、市场关系都是人类劳动的异化,人类劳动的社会性要通过市场交换范畴曲折地表现并支配和统治人们的经济活动,这是对人类劳动的扭曲和颠倒,是不合理的,不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理想。所以,在未来公有制的理想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社会性不需要交换,商品、货币、价值、市场等插手其间。马克思通过其剩余价值论批判资本主义并否定资本主义社会的合理、公正性,认为在资本主义雇佣劳动条件下,劳动力成为商品,进而有了剩余价值和资本对剩余价值的剥削,所以,资本社会在根本上是不正义的。

因此,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不仅从根本上否定了公有制社会存在市场关系的可能,而且在价值观上彻底否定了公有制社会存在市场关系的合理性和正义性。但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和发展实践,恰恰要统一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机制,处理这一前无古人的历史性命题,我们不仅要在实践上回答可不可能统一的问题,同时必须在理论上回答应不应该统一的问题。在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社会经济中,资源配置方式市场化,所有制结构多元化,分配方式多样化,这一系列的制度变迁是不是正义的,是不是文明的进步?这是包括经济学在内的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必须予以回答的问题。正因为如此,在经济学中价值论问题重又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因为价值论回答的正是一定的生产方式及其变迁的历史合理性及公正性问题。但是,如果我们机械地沿用马克思的价值论,逻辑的结论便是否定引入市场机制改革的历史公正性及合理性。因此,我们必须从实践出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发展并探索新的价值论,以在理论上支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这既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价值观上面临的历史性挑战,但这更是需要我们处理和创造的崭新命题。

2.2 高效型服务型政府,是不断完善和提高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

我们知道,一切商品的全部共同抽象的本质都包括了生产要素的土地、资本、劳动、科技、企业家等投入,这种投入,使用货币表示,就是商品价格中的“成本”,同时,每种商品都有其特定的效用,这一效用使用货币来表示,就是商品的价格中的“利润”。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应该做的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和法规,在法律、法规的完善下使市场经济达到合理的资源配置;政府的职能主要是为市场主体提供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包括法制环境、道德信用环境和市场环境等,而不是用行政手段去直接干预经济运行。目前政府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这样就很难保证市场经济活动秩序的公正。

2.3

我国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客观上也需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因为服务是政府的基本职能这是重点。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政府政府在自身改革和建设方面也出台了一些自我完善的规章制度,深化了行政审批程序,提出了民主决策,和依法行政,同时也非常重视行政监督和反腐倡廉。但是,服务型政府自身建设的任务依然艰巨。我们要下大力气努力克服原来人民群众对政府机关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不正常现象,用法律和法规从愿头上杜绝政府机构工作人员违法违规,滥用权力,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不良损害了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现象发生。总而言之,是因为我国现在的依法治政体系还没有完善,行政管理体制的一些弊端还没有根本消除。另外,现在广大群众的法制意识、参政意识、维权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对政府的期望也必然越来越高,这些都要求我们的政府要切实加强自身的改革和建设。服务型政府我认为要符合以下特点:

第一服务型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第二服务型政府是透明政府。第三服务型政府也就是法治政府。第四服务型政府是责任政府。

目前,高效型、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也可以说是“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的转变,促进民生政策的政治体制改进。需要我们首先解决的是当代依然存在的对人的不公平不公正的划分。那么我们现在存在那些对人的不公平不公正的划分?那些是必然的?那些是制度上的?那些是可以尽快解决的?那些是逐步解决的?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且有清醒认识;就是我们通过进行政治体制改进;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核心内容。特别是对于制度上的不合理划分,就应该是我们急需改进甚至废止的当务之急。比如执政的特权问题和对有关户口相关的优惠政策问题,特权造就政府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等级划分,从而产生两个层面的完全不同的生活状况,甚至滋生平庸、低效、腐败、强权、蛮横等等的执政黑幕,乱收费乱罚款也不能脱开特权的影子;城管的野蛮执法同样存在特权的因素。新的免费义务教育惠民政策,由于本地户口和外地户口的区分,产生不同的规则,实在是对这一政策的亵渎;至于劳动用工、劳动保护、福利保障、安全事故、医疗事故等等方面,又因为户口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处理结果。

3 如何建立高效型、服务型政府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级政府的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工作作风开始转变,各种服务措施不断推出,高效型、服务型政府建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但是也要看到,服务型政府建设毕竟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还需要稳步扎实推进。所以我们认为理想的高效型、服务型政府可从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3.1 要对社会管理体制改革

目前在我国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原来传统的社会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已很不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我们改革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努力提高我们政府的社会管理水平,这样才能使整个社会既充满活力又保持安定有序。通过建立政府与各类社会组织分工协作的社会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新型的基层社会管理体系,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更好地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

3.2 要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在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级政府是公共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它包括公共教育、卫生、文化、诚信、道德、就业、分配、社会秩序等很多公共制度建设。这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制度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提供,直接关系到各级政府合理来调控社会群体之间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社会安定有序。因此各级政府要不断努力扩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法律建设、制度建设从而扩大覆盖范围,把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把党的好政策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基本满足公共服务总量不足和分配不均衡的问题。

3.3 要真正做到依法行政

近些年来,我国先后推出《行政法》《行政许可法》、《公务员条例》等一批法律法规,在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方面取得明显进展。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政府去解决。怎样去克服和解决执法不按法律程序办、主观意识强、滥用权力、乱收费罚款等现象这些问题如不引起高度重视,必然会严重影响政府的行像和公信力。因此,必须要大力加强行政立法,进一步扩大执法宣传教育力度,提高行政立法水平;改善行政执法,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必须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确保公共行政权力的有效运行。

3.4 明确政府职能转变途径的重要性

首先要强化宏观管理职能。主要是强化战略引导职能;强化平衡协调职能,制定相关法律法观,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强化保护职能。特别是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要通过合理的政策引导,帮助他们和各类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规避风险。其次是弱化微观管理职能。以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改变政府管理经济的基本方式,把主要任务放在为各类企业的有效服务上,并能够把社会管理的有关职能真正让位于中介组织和行业组织上。

参考文献

[1]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人民日报,2004年4月21日.

[2]魏礼群.大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求是,2006年第21期.

[3]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4]肖陆军.服务型政府概论[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政府效率提高管理 第2篇

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办公楼的能源管理和效率的提高过程的研究

Jojo S.M.Li

香港特别行政区机电工程署,中国 香港 九龙

摘要:对香港的19个政府办公楼进行了能源管理的研究。讨论和研究了评估政府办公建筑能源管理中政府办公楼的特点、困难和结果。通过对过去三年政府办公楼能源消费数据分析得出了基于单位面积的平均能源使用指标。许多因素会影响建筑的能源使用,如建造时间和建筑总面积。在对政府办公楼实施能源审计后,认同和提倡了能源管理。同时建议了提高能源管理的运作方式。

关键词:能源审计;能源使用指标;能源管理;节能 前言

在香港,目前电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和可吸入悬浮粒子分别占到了总排放量的91%、49%和48%。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温室气体。减少电的消耗量可以直接提高当地的空气质量,有助于解决全球变暖的问题。政府每年消耗21亿多千瓦时电或者19亿美元。作为一个主要的电力消费者,使其更加高效节能,并且在节能方面为社会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是非常重要的。政府一直在努力推广建筑能源效益守则(BECs),它包括总热传递值(OTTV)在建筑中的实践,以及不同建筑服务系统的能源效率的准则。新设计的政府建筑已经完全符合建筑能源效益守则。这些准则通过设定最低设计要求来满足能源效率的要求。然而,根据预测,很大比例的现有政府办公楼在接下来的20-30年里仍将被继续使用,因此,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改善现有建筑物的性能。政府办公楼的特点

这19个政府办公楼位于全香港的不同地区,代表了香港近35%的政府建筑。与其他类型的商业办公建筑相比,它们是独特的。它们通常是连用大楼,容纳了具有不用部门业务需要的不同政府部门。各个部门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包括一般行政、数据服务中心、休闲活动和紧急任务等等。例如,其中一个连用部门是政府化验所,它为社会提供分析、法医和咨询服务。它的工作与食品科学、化学计量学、DNA检验、毒物学和药物密切相关。为了保持他们的分析服务和使得所有的测试在承诺的周转时间内完成,要求空调、某些地区的自动提取系统和制冷设备24小时供应。因此,这将导致建筑服务系统不同的工作计划和不同的能源消耗情况。

在香港,政府办公楼的建筑服务工程系统的设计基本上遵循了国际标准和准则,例如,空气调节系统的设计一般遵循美国社会暖气、制冷和空气调节设计(ASHRAE)或者特许机构的建筑服务设计(CIBSE)。能源使用的季节变化

政府机关使用的能源主要是电力,而天然气和柴油的使用很少。图1显示了被检测的政

文章来自energy and buildings 2008年(04)

府办公楼在2004、2005和2006年的每月平均能源消耗总量的基本情况,还有每月的平均室外气温。香港的气候属于亚热带,从五月初到十月底的近半年时间里都是趋于温和的。根据图1,所有检测的政府办公楼都显示季节性的能源使用与室外气温的季节变化规律相似。

图1、2004年-2006年能源消耗和室外平均气温

由于大多数被检测的政府办公楼没有为不同的建筑服务设施提供独立的计量,估计空调和通风系统使用的能源只能通过参考配电系统的设计容量来推导出来,大约为40-50%。这可以表明,空间机械制冷和除湿所消耗的能源主导了总的能源消耗。其他服务系统如电梯系统、通用电力和照明所消耗的能源在一年之中基本上是恒定的。能源使用指标

在这项研究中,各政府办公楼在2006年的能源管理以能源使用指标(EUI)的形式被估计,它是通过每年的能源消耗除以总建筑面积得到。它考虑了由于不同建筑面积而产生的能源消耗不同,并且被用于比较特征相似的建筑的能源消耗。收集近三年这19个政府办公楼的效用计费数据,并通过现场调查和测量分析加以补充。超过2000m2的装有空气调节设备的房间的能源效率等级介于220和310千瓦时/m2之间,这相当于每年的能源使用指标为792-1116MJ/m2。另一方面,基准测试工具是为香港不同类别的建筑物而设计的,用于获取有关能源消耗等级的深入的数据。50%政府办公楼的指标大约为827 MJ/m2,因此,如果场地的指标低于827 MJ/m,则被认为是更加有效的,若高于827 MJ/m,则被认为是效率较低。

224.1 能源消耗基准比较

政府办公楼的能源消耗指标各有不同,见表1。平均的EUI为871.1 MJ/m2,只有6个被检测的政府办公楼超出了建议的EUI1116 MJ/m2。另一方面,10个被检测的政府机关达到了

文章来自energy and buildings 2008年(04)

建议的能源消耗指标792 MJ/m。

同时,这19个政府机关相对公布的基准的百分分布曲线如图2所示。其中,从能源审计发展而来的百分基准与计算百分曲线是一致的。此外,从50%能源审计获得的平均基准值2约为770 MJ/m,比公布的指标低约7.4%。

2表

1、能源使用指标的统计汇总

2、政府办公楼能源消耗总百分比分布曲线

4.2 EUI和政府联用办公楼用户数量的对比

影响政府办公楼电力使用的潜在因素应该参照相似的研究。由于政府办公楼通常是出租给不同的政府部门,很难追踪和控制联用建筑中不同租赁用户的电力消费。图3显示了EUI和建筑中联用办公用户数量之间的关系,并且这里也没有一个特殊的模式来联系这两个参数。尽管最高的EUI代表了24小时办公的部门,但是拥有4或者5个联用办公用户的政府建筑与拥有15个或者更多的联用办公用户相比,可以达到差不多的EUI值。

文章来自energy and buildings 2008年(04)

3、EUI和政府机关联用办公用户数量之间的关系

4.3 EUI和政府机关总建筑面积的对比

这些建筑的建筑面积在4064和109000m之间,其总建筑面积大约为797500m。图4显示了EUI和政府办公楼建筑面积之间的关系。对于建筑面积小于37000m2的建筑,最高和最低EUI百分比之间的差值可达约300%。另一方面,对于建筑面积大于37000 m的建筑,差值仅为73%。此外,几乎所有建筑面积大于37000 m2的建筑满足1116 MJ/m2的能源效率等级。这是因为拥有较大建筑面积的政府办公楼通常是非常重要的,被认为是促进能源效率项目的战略场所。而在较小面积的政府办公楼之间的较大范围的EUI值,可能是由于采用了较不严格的能源效率方案。

4、EUI和政府办公楼建筑面积之间的关系

文章来自energy and buildings 2008年(04)

4.4 EUI和政府办公楼建造时间的对比

被检测的政府办公楼的建造时间在1980和1999年之间。如图5所示,没有一个显著的模型曲线来连接这19个政府办公楼的建造时间和EUI值。

综上所述,很难建立EUI和预期影响建筑的能源性能的因素之间明显的相关性。这可能是由于样本大小有限,或者占有者多变的运转模式。同时,人们认为政府办公楼的能源性能更多的取决于能源管理实践,而不是固有的因素。

5、EUI和政府办公楼建造时间之间的关系 能源管理机会的认同

通过对19个政府办公楼的能源审计,实现能源效率的方法和谈话被精选,来确定哪些在技术上更适合被叫做能源管理机会(EMO)。这个术语代表能源可以被明智的使用以节省资金的方式,可以根据成本和实施的复杂性来按类别进行优化。

5.1 用发光二极管代替现有的出口标志

最近几年,发光二极管(LED)型出口标志大力发展并被广泛采用,因为与转换型荧光出口标志相比其能耗较低。发光二极管是一些很容易融入电路的微小的灯泡。光是由半导体材料中电子从一个能量级运动到另一个时所产生的。LED型出口指示牌的电路功率只有3瓦,节能超过了80%。由于出口标志一年中每天都是24小时工作,节约的能源总量将是非常可观的。此外,高品质的LED灯可以持续工作超过50000小时(或5.7年),通过采用LED灯,预防性维护可以从一年一次延长至5年多一次。

5.2 使用T5荧光灯代替现有的T8荧光灯

参考类似的有关政府建筑的研究,表明通过使用更加有效的照明系统,可以获得大量的

文章来自energy and buildings 2008年(04)

能源节约。办公照明普遍采用日光灯,T5灯是新开发的优化能源消耗的日光灯,由于其轻薄的外形,它们很容易被识别。通过电子镇流器的高频率使用,提高了能源节约。这些镇流器是新型灯管所特定使用的。根据以往改造经验,T5电子镇流器日光灯照明系统比传统的T8电子镇流器系统能源效率高约38%,同时工作平面光照由原来的500勒克斯增加至700勒克斯。T5照明在所有政府办公楼新安装系统中普遍被采用。此外,在一些审计区域,剩余的旧照明系统应该改进成T5系统,以提高能源效率和减少电费开支。

5.3 水制冷空调系统

在香港,空调的使用占了我们总用电量的很大一部分比例。在2005年,商业部门的空调消耗了大约28%的总用电量。不断增加的人口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将继续增加对空调的需求量。水制冷空调系统比传统的空气制冷的能源效率要高14-35%,主要是因为制冷剂可以冷却到较低的温度,并在较低的压力下冷凝。在较低的冷凝压力下,压缩机可以做更少的工作,这样消耗的能源就会减少。广泛采用水制冷空调系统,特别是在政府办公楼中,是一个有效的节能措施。

在调查的政府办公楼中,19所中的7所由于他们优越的地理位置,已经采用海水制冷空调系统。2000年,在机电工程署(EMSD)和其他政府部门的支持下,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发起了在非住宅建筑中更广泛的使用淡水水制冷空调系统的实验计划。因此,随着空气制冷机组的服务寿命终结,他们将被更具能源效益的水制冷机组所代替。能源管理实践的工作要求

6.1 节能目标的设定

作为政府经济活动的一部分,为了提高绿色管理的实践,在2003年,政策委员会已经发出通函,并决定办事处和部门领导应该尽最大努力减少能源消耗。以财政(FY)2002/03为基准,通函宣布所有办事处和部门应该达到的目标和方针是在2003/04,2004/05,2005/06和2006/07各自减少其能源消耗(以千瓦时计)1.5%,3%,4.5%和6%。虽然政府部门总能源消耗正在增加,主要是由于新设备,服务的新增需求和其他工作需要,在标准实施之后,政府部门的能源效率已经限制改善。

6.2 明确能源管理责任的管理结构

在宣布能源节约目标之后,为政府办公楼使用者组织研讨会是很有必要的。机电工程署举办了一系列面向所有政府部门的研讨会,旨在全面展示政府的电力消耗、影响使用者能源消耗的参数和为政府办公楼使用者介绍一些能源效率较高的示范场所。它可以带来最新的专业领域的知识信息,并促进经验交流。

此外,有人建议建筑管理应为所有的全体员工采用培训计划,以便提高他们在能源效率方面的工作和技能。建筑管理委员会会议应该按期举行,从而可以讨论有关能源监测、目标和报告的问题。它可以带来双向互动,加快问题的解决。

能源审计之后,一些用户的节能措施被推荐给几乎所有被审计的地方,如关掉电灯、电脑、打印机和其他的电气设备当不使用时,在非高峰时期关掉一些升降机和电梯,减少空调开放时间等等。承诺控制电气设备的使用对能源管理实践来说非常重要。因此,作为政府办

文章来自energy and buildings 2008年(04)

公楼的联合用户,每个部门被推荐委派一名绿色监察者,来加强执行这些节能措施。

6.3 电力消耗的监控

良好的管理需要定期的和可靠的能源数据。所采取的措施之一就是在不同楼层和一些大功率的设备处分别安装测量仪。远程监控技术用于自动追踪个人消耗模式。为已经产生能源节约的部门提供专业咨询和工程支持。此外,联用办公楼的各个部门应该确定并为成本中心的能源使用负责。

7、结论

在香港的19个政府办公楼开展了能源管理的研究。取得了所有监测建筑物的EUI值,并且平均的EUI值在允许的范围内。此外,19个被监测的政府办公楼中,有13个已经达到了要求的EUI值。讨论了影响政府办公楼EUI值的因素,但是没有确定给出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有人认为,能源管理很可能取决于能源管理实践。

讨论了一些可以在电力能源费用中节省相当数量开支的能源管理机会。同时,必须参考责任和程序来审查能源管理实践。应该设定明确的节能目标,确认了培训和激励各级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partment, Hong Kong Air Pollutants an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Inventory in 2005, The Government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2005.[2] Hong Kong Observatory, Summary of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s in Hong Kong, http://www.hko.gov.hk/wxinfo/pastwx/ywx.htm, The Government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3] The Chartered Institution of Building Services Engineers, Application Manual-Energy Audits and Surveys, AM5:1991, 1991.[4]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Services Department, Energy Consumption Indicators for Offices, http://www.emsd.gov.hk/emsd/eng/pee/classa.shtml, The Government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5] S.M.Deng, J.Burnett, A study of energy performance of hotel buildings in Hong Kong, Energy and Buildings 31(2000)7–12.[6]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Services Department, Guidelines on Energy Audit in 2004, The Government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2004.[7] The Office of Energy Efficiency of Natural Resources Canada, Energy Efficiency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Guide, The Government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2002.[8] The Energy Efficiency Offices of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Services Department, LED a kind of Unconventional Lamp, The Government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2007.[9] P.C.Thomas, Bhaskar Natarajan, S.Anand, Energy conservation guidelines for

government office buildings in New Delhi, Energy and Buildings 16(1–2)(1991)617–623.[10] K.T.Wu, K.K.Lam, Office lighting retrofit using T5 fluorescent lamps and electronic

文章来自energy and buildings 2008年(04)

提高政府行政能力与效率 第3篇

加强环境适应能力,积极适应形势需要。从政府产生的机理来看,政府源于社会的需要。正因为有社会的需要,才决定了政府的各项职能。但政府的职能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政府存在的环境在不断变化,其服务的对象在满足需要的同时,要求在不断提高。所以,政府在职能上应该积极转变,以适应环境和服务对象的变化。政府职能转变是政府改革的重要方面,是推进现代化政府建设的关键。在今天,政府更多的是要善于履行宏观调控职能,变直接管理为主为间接管理为主,变微观管理为主为宏观管理为主。如果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还是像过去那样搞直接管理、微观管理,就不可能充分调动基层和社会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就不可能很好地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而在无形中使人与人、人与组织、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之间的矛盾加深。面对形势的变化,政府应该积极适应环境,摆正自己的位置,调整自己的思维,及时转变职能,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协调宏观利益与微观利益之间的关系,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维护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公共利益。

加强信息管理能力,提高科学决策水平。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信息不仅是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资源,而且成为影响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不注重信息管理的政府,难免出现管理缺位,无法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成员、组织与国家的利益。政府要加强信息管理能力建设,自觉树立信息意识,重视对信息的搜集、处理和发布,并使之在生产实践、社会实践和科技创新中得到使用和优化配置,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当代社会的信息资源很多,怎样从纷繁复杂的信息源和信息渠道中,准确、及时、客观、全面地把握好各种信息,是对政府能力的考验。这就需要政府安排专门人员对有关信息进行梳理、加工,针对各种不同的信息,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必要的选择,经过研究分析,通过信息汇报与通报制度,把信息反馈给政府组成人员及相关部门,用于政府决策、政策完善、结果通报与业绩考核。通过对信息充分合理的运用,不断提高科学决策的水平。

加强依法行政能力,保证权力规范运行。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需要法制来保障,社会秩序的维护需要法制来调节,社会正义和公平的实现需要法制做后盾,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转离不开法制的支撑。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与保障。政府依法行政所依据的价值尺度,以及能否公平公正地调整社会关系,平衡社会公共利益,整合社会资源,维护社会秩序,达到建设法治社会的目标,直接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的成效。政府的责任包含有很多内容,其中法律责任是一个重要方面。法律责任是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承担依法行政的责任和违法行政的后果。政府应该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更新执政理念,严格依法行政,改变陈旧的行政思维模式,变“权力属于官方”为“权力属于人民”,变政府“权力本位”为公民“权利本位”,变“无限政府、全能政府”为“有限政府、责任政府”,增强政府作为社会公共利益维护者和社会事务管理者的作用,避免法律责任的发生。实现依法行政的责任在政府,关键在领导,这就要求各级政府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懂法、守法,特别是要加强对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贯彻落实,不断增强法律观念,提高法律素质,将自己的一言一行自觉地置于法律约束之下。推行政府部门责任追究制,把目标具体化、责任明晰化,彻底根除行政执法中因为职能交叉而出现的推诿扯皮现象。监督是对行政权力实行有效制约的必备手段,只有加强监督,才能实现行政的效率与公正,才能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所以,还必须健全监督体系,推进监督制度创新,建立机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形成规范协调、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加强预警应急能力,有效处理突发事件。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较为顺利。但在发展的同时,仍然蕴涵着大量的社会矛盾与问题。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推进,社会矛盾和某些冲突越来越显性化,信访量在持续上升,有组织的群体行动亦呈上升势头,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这些都给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性问题。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应该注重建立健全社会应急预警机制,加强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各级政府除了日常的接待上访、处理人民群众的来电来函外,还要定期对本地区社会发展的不稳定因素进行深入调研、排查,逐一分析社会各项不稳定因素产生的社会、历史、现实根源以及表现形式、变化趋势,形成处理类似问题的机制,对可能酿成群体性事件的矛盾构成因素,进行重点剖析,采取果断措施,依靠群众化解矛盾,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同时,政府应该树立危机意识,做好多方面的准备,平时应该多做一些演练,遇到突发事件,及时启动应急预警机制,迅速有效地解决问题。

(作者系常熟市副市长)

政府效率提高管理 第4篇

各级预算单位在使用政府资金上, 各种挤占、挪用现象仍然存在, 使本来就有限的政府资金使用效率更为低下。这一现象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

一、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财务管理意识淡薄, 观念滞后。

虽然也树立起了一些市场经济的风险意识和危机感, 但在财务管理上的风险防范意识和有效防范措施却十分滞后。财务管理游离于经济管理举措之外, 没有真正纳入经济管理的有效机制中, 财务管理根本称不上管理, 已丧失其本来意义。

2. 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资产价值反映不实。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属于财政全额拨款单位, 经费属无偿拨款, 经费支出不要求对成本进行核算, 购置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因此, 各级预算单位普遍存在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价值反映不实的现象。一方面, 因资产盘亏、报废、毁损、房屋拆除等正常因素造成的固定资产价值减少未能及时办理减值手续, 也没有进行必要的账务处理, 造成账面价值大于实物价值。另一方面, 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造成基建工程竣工交付使用后, 未及时办理财务竣工决算手续, 也未按暂估价及时入账, 确认新增固定资产价值的周期过长, 造成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的新增固定资产确认时间不一致。

3. 预算管理不完善, 预算执行不严格。

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中心环节, 预算决定了以后的财务工作方向。各项费用的收支都应按部门预算来执行, 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单位领导及财会人员对编制预算重视不够, 往往因为预算编制时间过短或是预算编制过程中透明度不够等原因造成了预算不准确或覆盖面不够广泛, 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状况和未来的工作重点及发展方向。而且编制方法简单, 长期延续“上年基数+本年增长”的预算分配方法来确定本年度的支出规模。这种方法虽然简便易行, 但却不符合公平、规范和透明的原则, 其弊端在实际管理中越来越明显。在经费使用上往往事先无计划, 缺乏统筹安排, 各项支出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 不能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因而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特别是基本建设支出常常具有很强的随意性, 政府采购计划因政策执行不到位也会出现很大的随意性。这就容易导致实际工作中财务预算常常被随意调整的现象, 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财务预算的严肃性和稳定性。

4. 内部审计徒有其表。

现在有相当一部分预算单位建立起内部审计制度, 然而内审只是对行政“一把手”负责, 即按照行政长官的授权, 对有“问题的”或者是不太信任的下属进行审计, 对于同级和上一级的监督显然没有作用和意义。审计的地位无法超然独立, 难以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这种内审组织体制往往因为存在着利益关系而制约其权威性的问题, 使内审机构及其人员的工作独立性比较弱, 他们不能客观、真实、公正、深入地开展工作, 即使做出了审计处理决定也会因管理体制上的制约而得不到有效的贯彻执行。

5. 财务人员管理水平不高。

财务人员仅仅注重会计核算方面的知识和经验, 没有将工作重心由对凭证账簿的管理转移到对业务环节和原始业务信息的管理上, 对财务管理的各个工作阶段所应具备的专门知识, 包括财务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分析等方面以及筹资、投资和分配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十分匮乏, 不能适应本单位财务管理的要求。

二、加强财务管理的主要措施

1. 加强财务监督,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及强化执行力度。

要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 结合实际情况, 坚持不相容职务必须分离的原则, 科学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强化财务控制, 使一切资金流动和价值转移都必须纳入财务部门的统一管理之中;强化工作岗位职责控制, 增加岗位间的约束力;强化审批权限控制, 使各级人员权限和责任明确。在日常的内部管理中, 建立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如差旅费支出定额、电话费支出定额、单车核算定额及业务招待费等单项或综合支出定额, 并形成相互牵制、相互制约、以预防为主的监控防线。建立事前请示、事后监督体系, 在会计核算的基础上, 对各项业务收支等活动进行日常和周期性的检查。通过常规审计、离任审计、效益审计等手段, 对会计核算全过程实施内部控制和监督, 并强化内部控制执行力度。

2. 强化全面预算的硬约束机制。

好的预算制度, 是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的体现;通过全面预算管理机制产生的管理效益, 是检验现代财务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预算管理不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 而是行政事业单位综合的、全面的管理。衡量分析各项财务指标的完成程度时, 不是与“去年同期”相比, 而是与“预算指标”相比看增加或减少了多大幅度, 因为预算指标经过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测算、论证、汇集, 是实施管理和控制、考评和奖惩的科学的依据。鉴于全面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执行的强制约束性以及与之配套的奖惩激励机制, 其实施后, 可以大大减少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的人为随意性, 提高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益。

3.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

首先, 强化维护国家所有者权益, 实行资产有偿使用, 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成立专门管理国有资产的部门, 整合国有资产, 将经营性资产与非经营性资产相分离, 盘活存量, 充分利用经营性资产, 实现资产增值。建立健全资产管理有效机制, 确立资产立项、购买、使用、报废全过程的动态监控, 避免资产重复购置, 减少资金浪费, 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4. 健全内部审计机构, 加强内部审计监督。

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加强内部审计监督是营造守法、公平、正直的内部环境的重要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内部审计工作, 在内部形成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的良好氛围, 真正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及控制作用。

5. 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是财务管理的基础。

政府效率提高管理 第5篇

一、市政府及各部门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务实创新,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围绕市委提出的“三件大事”、“六个重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市政府组成人员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和执政水平,自觉做到政治上与党中央和省委、市委保持高度一致。建立市政府组成人员每月一次集中学习制度,采取邀请专家、学者作报告等多种形式,加强现代经济、金融、法律、科技等业务知识的学习。

二、市政府组成人员要进一步转变作风,深入基层,每年要有三分之一左右时间到基层调查研究。要按市委、市政府每年确定的调研课题,写出调研报告,并建立2?3个基层和项目联系点,定期调查,解决问题。市政府及各部门要建立健全领导、专家、群众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充分发挥智囊机构和专家学者的咨询参谋作用。凡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的行政决策或决策执行过程中,一般要通过社会公示或听证会等形式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或让公众进行评议。

三、市政府及各部门要按照国家有关行政许可的规定,严格依照法定权限行使行政权,加强行政许可监管,完善行政许可制度,对重大许可项目实行全程式监督服务。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推进行政许可执法试点工作,营造“公正、公开、公平”的法制环境。

四、继续抓好市行政服务中心、综合招投标中心、财务核算中心、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等“四个中心”建设。凡属于政府社会管理职能以及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行政决策事项、审批项目、办事程序等都要通过政府网站和有关媒体向社会公开。建立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定期不定期向社会发布政府工作的有关重要事项。市政府及各部门要自觉接受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认真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确保建议、提案见面率、办结率达到100%,力争满意率达到95%。

五、市政府各部门要全面推行服务承诺制、办事限时制、超时默认制、无缺位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凡与市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部门要将本部门的服务标准、服务程序、服务时间、服务措施等,向社会公开承诺。办事限时制:要按照行政许可法规定的时限,履行职责,及时办理,除可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外,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联合办理、集中办理的,办事时限不得超过四十五日;依法应当先由下级行政机关审查后报上级行政机关决定的行政许可,下级机关应当在二十日内审查完毕;行政机关给予行政许可的决定,应在自作出决定之日起十日内向申请人(单位)送达行政许可证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依照其规定。超时默认制:按照行政许可法规定的办事时限,对请示或核准事项实行超时默认制,因超时而造成影响或损失的,要追究部门负责人及具体承办人的责任。对有直接为基层和群众办事的岗位,实行无缺位岗位责任制,上班时间工作人员要坚守工作岗位,不能缺岗、脱岗,影响群众办事。首问责任制:凡到市政府各部门办理的事项,问及的第一位工作人员为首位接洽人员,由首问责任人办理或衔接,由具体承办人负责办理或解释。

六、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格控制各种名目的庆典和达标评比活动;除市委、市政府统一组织安排的活动外,市政府领导一般不参加各种剪彩、奠基、颁奖等事务性活动,不题词、题名;下基层调研,轻车简从、务求实效,不扰民,不给基层添麻烦,减少陪同,不准迎送。

七、市政府及各部门召开工作会议,应当贯彻精简、高效、节约的原则,严格审批,减少会议数量,控制规模、会期。以市政府名义召开的全市性会议,必须经市政府常务会议或市长办公会议审批。各部门召开的工作会议,不得要求以市政府或市政府办公室的名义召开,一般不邀请县(市)区政府负责人出席,确需邀请的,须报请市长或分管市长批准。要提高会议质量,严肃会风纪律。市政府组成人员不允许随意缺席或派人代替市政府召开的市长办公会、市政府常务会和市政府全体会议,对连续三次无故不参加会议的市政府组成人员,市政府党组将建议市委调离其工作岗位。要按照少而精的原则,严格控制发文的数量、种类、规格,杜绝照转照抄、不解决实际问题的文件。

如何提高年级组管理效率和教学效率 第6篇

与以前的教研组管理相比,说年级组管理极大地提高了学校管理效率,恐怕没有多少学校管理者予以反对。从年级组管理的优势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年级组管理属于任务型管理模式,有利于学校管理任务的落实。年级组在学校并不是固定的组织,它随着学校教学任务的变化而不断重组,随着学校教学任务的完成而完结;它的存在本身就不是永恒的,它没有永恒的宗旨,但却有着非常明确的组织目标:提高当前年级的教育教学业绩。既然年级组管理的目标是唯一的,那么年级组管理的标准也就是唯一的,就是凡是有利于年级组教学业绩提高的行动,就是年级组应该采纳的。可是,在教研组管理模式下,教研组不但要提高当下的教学业绩,还要考虑教研组的长远发展;教研组管理标准既要照顾到学校管理决策,还要照顾到组内的专业标准。所以,两者相比,不管在完成学校教学任务,还是服从与落实学校管理决策,年级组的管理效率比教研组都要略胜一筹。

其二,年级组管理属于同质型管理模式,有利于学校管理决策的规范与统一。在传统的观念中,学校管理的功能就是规范与统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但是,为了追求管理的有效性与针对性,就必须为“规范与统一”寻找到依据。在教研组管理模式下,规范与统一的依据是同一学科;在年级组管理模式下,规范与统一的依据是同一年级。同一学科是基于教师个人的能力与专业而定的,对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规范与统一,是基于教师个人自治与专业自律而存在的;同一年级是基于同样的学生水平与教学任务而定的,对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规范与统一,是基于统一的教育策略与教育环境而存在的。相者相比,年级组的依据明显更有利于学校管理的统一与规范,学校对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引导与监督也更具针对性。

其三,年级组是“行政性质”的管理机构,有利于行政权威的树立与落实。校长究竟是管理专家还是教学专家,经过这么多年的讨论也没有得出一个公认的结果,但就这个讨论的话题我们就可以分辨出,学校中至少存在两种权威体系,一是行政管理的权威体系,一是教学专业的权威体系。按照这样一种权威体系的划分,不难发现,教研组是以教学专业为标准,按照教学专业权威体系而形成的专业管理组织;年级组是以行政区划(年级)为标准,按照行政管理权威体系而形成的行政管理组织。在教研组管理模式下,学校中遵奉的权威是专业权威,教师讨论教育教学的原则是以教学专业为标准,但教学专业标准本身就难以统一;与此相应,年级组遵奉的权威是行政管理的等级体系,教师开展教育教学行为的原则以学校管理决策与教学规章制度为标准,这自然回避了教研组管理在标准上的缺失,更容易增加学校管理决策与教学规章制度的执行力。所以,年级组管理既有利于学校管理者权威的树立,也有利于学校管理决策的落实。

年级组管理模式的确有利于学校管理效率的提高,但学校是教育教学专业机构,而不是行政管理机构。对学校长远发展来说,不但要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更重要的是,还要通过学校管理效率的提高,来促进学校教学效率的提升。既然学校是专业机构而非行政机构,那么衡量学校管理的优劣,并不是看学校管理效率有多高,而是看学校教学效率有多高。在专业机构中,管理效率只是一种手段,教学效率才是学校管理的最终目的。回顾近十年来的年级组管理,的确为学校管理的科学化与有序化做出了不小的贡献,甚至可以说,年级组管理将学校原本存在的“科层管理模式”,推进到了更高的层次,推进到了更细的组织之中。走进这些学校,给我们的印象是井然有序,学校内部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其实,当我们将教研组管理转化为年级组管理时,远不只是管理体制的变化,而是学校管理文化的变化,是学校办学理念的转变。在教研组管理体制下,学校管理者相信学校发展依赖的是教学专业水平的提升;但在年级组管理体制下,学校管理者将学校发展更多地依赖于学校管理效率的提高。前者相信专业文化是学校的主导文化,而后者相信管理文化是学校的主导文化。在专业文化体制下,教师们以讨论专业问题为已任,教师们以取得专业成绩为荣,在专业上取得教学业绩与研究成果的教师,成为大家羡慕的对象。在管理文化体制下,教师们发现讨论专业问题显得那么的不合时令,备课组长与教研组长在学校中承担着更多的专业职责,但他们并不具备与此相应的决策权利与影响力,他们更多时候是学校专业发展的花瓶,而不是学校发展的支柱。当教师看见自己学科的带头人只是以花瓶而非支柱的形式在学校生存与发展时,理性的他们很自然地将关注的重点转向了学校管理。因为大家在学校管理上的努力,更容易导向成功的终点。但是,当教师们把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花在学校管理上时,毫无疑问,学校管理效率必然大大提高,可是在一个教育教学的专业机构,当丧失了专业进取心,丧失了教育教学效率时,大大提高的管理效率又能够为我们带来什么呢?

浅论如何提高单位政府采购效率 第7篇

政府采购工作经过这几年的实践, 已经形成了以“公开、公平、公正”为原则的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但时间是保证制度和程序规范的前提, 例如政府采购法就规定了招标投标的最低法定时间为34天, 这就客观上决定了政府采购必须牺牲一定的效率。怎样在合法的程序中最大程度提高政府采购的效率, 作为采购人, 我们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 减少财政部门在计划审批中的反复

政府采购法第三十三条明确规定:“负有编制部门预算职责的部门在编制下一财政年度部门预算时, 应当将该财政年度政府采购的项目及资金预算列出, 报本级财政部门汇总。部门预算的审批, 按预算管理权限和程序进行。”虽然目前事业单位在编制部门预算时, 有单独的一张表反映需要进行政府采购的项目情况, 但实际情况却是单位普遍存在采购预算编制不细、不完整, 预算单位临到采购时随意调整和更改采购计划的现象十分普遍。政府采购的首要环节是当采购单位需购置资产时, 按照预算向财政主管部门申报计划, 而财政部门则根据部门预算核定该资产是否可采购, 是否已安排充足的资金。若采购预算不完整, 可执行性不强, 或者根本没纳入预算, 财政部门就会将计划退回, 让采购单位修改, 或者还要请示本部门的领导, 这样一来一回, 时间就耗费了。

提高政府采购效率, 为政府采购的审批打好基础, 就要加强预算编制。预算尽可能的细化, 对涉及到的产品性能、规格等指标应该由采购部门牵头, 由物品所需部门拟订详细的性能、规格标准。单位若能保证全年的政府采购支出有80%以上是与预算相一致的, 财政部门收到上报的采购计划时, 无需再核查采购的合理性和经费来源, 只要核对预算, 便可马上予以批复。偶尔有些特殊采购, 因为数量少, 说明原因后, 财政部门还是会尽快批准的。

二、设置专业的政府采购管理人员

采购人员的业务素质, 特别是招标、投标、商业谈判及相关法律知识是保证政府采购不走弯路, 缩短与供应商沟通时间基础。实际中许多的事业单位负责政府采购的人员是由财务或后勤部门兼任, 对单位需要购置的资产没有全面的了解和计划。若设有专业的政府采购管理人员能有效的组织整个单位的采购工作, 制订适合本单位的采购制度, 灵活运用法定采购方式, 将有效缩短采购时间。

单位设置了专业的政府采购管理人员可对本单位各部门的政府采购项目申报进行规范, 比如每月只上报一次采购计划, 管理人员在规定的日期把当月收到的申报信息挂到政府采购网上供财政部门审核。变分散审批为相对集中的审批, 减少了财政部门审核的工作量, 也是缩短审核时间的有效措施之一。

三、掌握和熟练运用政府采购相关知识

在实际采购中, 凭借掌握的专业知识, 遵从法律规定, 兼顾实际效果, 熟练运用采购方式能有效缩短采购时间。

1、优先使用公开招标采购方式, 凡集中采购目录以内或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采购项目, 原则上都应采用公开招标采购方式。现在湖南等一些省份实行的计算机、空调等的协议供货, 也是属于公开招标, 采购单位可从中标商手中快捷、优惠的买到属于中标型号的商品;

2、对于供应商不足、采购资金不大、采购单位需求急的项目, 适当并谨慎采用邀请招标方式, 能有效地节省采购时间、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和效益;

3、大胆灵活运用竞争性谈判方式, 给有实力供应商提供充分竞争的机会, 并能更多地赢得政府采购主动权, 花较少采购资金就能采购到性能价格比优的货物或服务;

4、根据需要使用单一来源采购方式, 如一些涉及稀有金属, 专业性、专属性强的安装工程、物品可选择采用此种方式。该方式有节省时间的优势, 但由于缺乏竞争机制、绩效低下而不易多用;

5、对于采购货物的规格和标准统一、货源充足、价格变化幅度不大、采购金额较小的项目, 规范使用询价采购方式。

值得提出的是, 对于一些大批量的仪器设备, 或相关性不太大, 单件价值不高但数量较多的物品采购时, 采购人可在做标书前把物品进行分包。这个分包的概念有别于中标或成交供应商将自己在合同中的一部分权利和义务转让给其他供应商。采购人对物品进行分包不仅能有效降低采购成本, 投标商可根据自身的能力选择包应标, 同时也能减少单位招投标的次数, 节约采购人的时间和精力。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这种分包采购可操作性非常强, 适用范围也很广泛。

总而言之, 当前的政府采购程序确实较为繁琐, 一些方面还有待改进, 但采购单位提高效率一定要在规范行为的基础上, 通过减少审批环节、优化采购程序、提高管理水平来实现, 而不能靠牺牲必要的法定环节和时间, 通过“偷工减料”、“走捷径”来实现。政府部门也应充分利用多种传媒, 使政府采购的改革成效、经验、做法和典型事例不断深入人心, 提高社会对政府采购的认识, 扩大政府采购制度的影响, 并且针对制度缺失、政策规定不严、操作性差等方面进行完善。

摘要:政府采购法实施5年了, 取得了一些经济效益, 但社会各界对政府采购的效率问题反映十分强烈, 尤其是采购人常常以政府采购耗时长、效率低为借口, 想要回避政府采购, 或者在采购中不配合, 有消极情绪。本文拟探讨采购人如何在政府采购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作用, 如何在政府采购各个环节尽量缩短时间, 提高效率。

关键词:提高,政府采购,效率

参考文献

[1]、蒲才, 对提高政府采购效率的几点设想, 上海财税, 2002, (2)

[2]、马正红, 对政府采购分包履行的思考与探索, 中国政府采购, 2006, (2)

政府效率提高管理 第8篇

就绩效的定义而言, 意指有效率地应用资源, 以提供有效益的服务或产品。一般所称绩效包含效率、效能与满意度。效率强调经济效率、回应效率及生产效率;效能系指产出的质量是否良好, 是否达成原先设定的目标;而满意度指对政府服务的感觉或情感性反应。简单来说, 效率强调以对的方法做事 (do things right) , 效能指做对的事 (do the right things) , 而绩效结合两者即为以对的方法做对的事 (do the right things right) 。

绩效管理受到政府的重视与20世纪70年代的英国行政革新不无关系。政府强调市场机制、顾客导向, 并要求“绩效提升, 成本减少”。如果政府不评估绩效, 就无从知道成功与否, 也无从激励与获得民众支持, 由此可知绩效管理的实施动机与重要性。就绩效管理的内涵而言, 政府机关各单位实施绩效管理须落实责任观念, 为了能够发挥政府机关应有的功能及所负实际责任, 政府机关应以绩效为基础, 以授权取代法规管制, 以成果评价考量取代过程监督。美国大力推动总统管理议题, 其包含5项重点议题:人力资本的策略管理、具竞争力的采购、提升财务表现、强化电子化政府、预算与绩效的整合。这5项议题目的在于提升各机关计划的绩效信息质量, 促使国会与行政部门在制定管理及资源分配的决策时, 能考量并结合绩效信息, 以实质提升政府整体的施政绩效, 向纳税人证明政府运作的效率及成果。因此, 政府的绩效管理状况对其效率建设具有一定的正向推动作用。

2 政府绩效管理对于效率建设的作用

目前, 政府较为强调建设顾客导向型的政府, 要求政府施政能适时满足民众的需要, 因此在施政绩效评估方面也由过去重视投入 (input) 的控制, 转变为强调成果 (result) 的测量, 如对于计划的产出 (output) 、结果 (outcome) 、服务质量、民众满意度等给予高度重视。凭借以成果为导向的绩效管理, 使各机关的施政或计划执行的成果成为客观的评价标准, 有助于检测政府对人民需求的回应能力。换句话说, 民众所关注的是政府的绩效是否带来了应有的效果, 而非施政的过程, 因此探讨政府绩效管理对于效率建设的作用问题十分必要, 这种作用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绩效管理强调基础预算。预算制度强调预算的控制功能, 因此注重资源如何配置在不同的支出项目上, 要求预算作业的合法性, 对纳税义务人负责。绩效基础预算制度强调的是计划产出与结果, 因此更注重预算制度的规划与管理功能, 追求资源在不同的计划间配置, 从而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率, 也就是提升了政府的效率建设水平。

第二, 绩效管理有利于公共部门形成竞争机制。在公共管理新模式中, 市场机制是其核心特征。绩效评估对公共部门形成竟争机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 通过提供各个公共服务机构绩效方面的信息, 引导公众“货比三家”, 做出正确的选择, 从而对公共机构形成压力, 迫使它们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 在公共部门内部, 绩效评估和在此基础上的横向与纵向比较有助于形成一种竞争气氛, 同样会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第三, 绩效管理能够提供有效的绩效信息。政府引进绩效管理的主要目的可以归纳为:改进效率、改进预算决策、改进财务透明度与课责、节约支出。政府会通过立法的方式, 利用绩效信息改进预算决策, 以提升行政效率、透明度与民众满意度。绩效信息对于政府是非常重要的, 它有助于管理与控制公共服务, 也可以让民意机关监督行政机关是否有效率地使用预算, 它也满足了民众对于政府期望的要求, 因此政府有义务公开绩效信息并对其负责。政府实施绩效管理的最大意义在于改变信息的公开性, 让公务员以正面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绩效管理的价值, 虽然绩效信息公开即绩效测量可能带来争议性, 但可以确保政府更负责地高效率使用资源从而提升政府效率建设水平。

3 提升政府绩效管理对效率建设作用水平的措施

第一, 构建绩效管理与员工的内在动机。正式的管理与控制制度只有在要求公务员执行特定行为时有效, 好的管理应该是以最大化内在动机与需要最少的正式控制为目标。一旦政府决定让公务员以绩效与结果为导向, 它就有义务去激励他们完成目标, 并对结果予以测量。如政府采取策略管理制定绩效目标, 必须考虑结合诱因机制与这些目标, 即目标设定应注意公职人员内在的动机, 可以通过领导方式与参与方式来建立员工任务导向的团队精神。激励公务员注重绩效也可以利用制度设计引进外在压力, 如利用会计与审计系统, 加强计划预算绩效的考核。再如绩效评估制度的改进, 利用问卷或其他社会科学研究工具对政策的影响进行衡量。引进竞争机制以加强员工改善效率的压力也是一种方式, 如将特定服务外包, 或重新检讨政府角色, 将民众视为顾客, 绩效测量以顾客的满意度为基础, 从而提升政府效率建设水平。

第二, 提升行政作为的透明度。政府应该提供保护民众权利的程序, 如何使相关程序更为便民与有效是目前评估的重点。整体而言, 行政管理最重要的任务即是行政瘦身并提升效率。提倡政府机关瘦身并积极使用信息科技促进政府信息化建设, 使行政部门提供高效率与高质量的服务。政府也应重视行政组织的信息揭露, 倾听民意。

第三, 加强行政咨询 (Administrative Counseling) 。民众对于政府行政可能有意见或建议, 但不知该向谁咨询, 或者已向政府单位询问而仍不满意政府单位的说明或回应。因此, 政府如果要想提升效率建设水平, 就必须为民众提供一定的咨询渠道。民众通过行政咨询渠道反映意见, 相关部门再协调政府机关、行政法人和国营企业, 提出解决办法。这种咨询业务的提供也是政府加强自身绩效管理的有效措施, 而这也能够提升政府效率建设水平。

摘要:伴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演进发展, 政府的绩效管理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政府绩效管理能为政府效率建设提供巨大的帮助。本文基于对政府绩效管理相关理念的概述, 综合分析了政府绩效管理对于政府效率建设的作用, 提出了一系列提升政府绩效管理对效率建设作用水平的措施。

关键词:政府,绩效管理,效率建设,作用,提升措施

参考文献

[1]陈初昇.效率政府建设与我国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研究[J].特区经济, 2007 (12) .

[2]刘文俭, 王振海.政府绩效管理与效率政府建设[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4 (1) .

如何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第9篇

一、精心培养班干部

因为班干部是集体的骨干力量, 在创建班集体中他们是组织者、领导者和实施者, 所以要建立良好的班集体, 必须有一支称职的班级干部队伍, 这就必须要求班主任精心挑选和培养。

挑选班干部之前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 然后通过谈话, 组织卫生打扫, 开展活动, 根据德、才、能三个方面, 初步筛选, 确定临时班级干部名单及所任职务, 再让这些干部去组织各项班级活动, 进行观察考验。等到全班同学相互认识, 有一定了解的时候, 根据班主任提出来的、表现突出的、能力较强的、符合担任班干部条件的同学作为候选人, 再进行民主选举选出班干部。

班干部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有素质的培养也要有能力的培养。素质包括思想素质、心理素质、个人气质、品德修养等, 在这里首先要提高学生干部的思想素质。班干部能力的培养需要班主任和各科教师的共同努力, 而班主任更要注意培养班干部包括组织能力、独立工作能力、敢说敢试能力等。对于高中班级, 集体一旦形成, 班级工作就应放手让学生自己管理, 教师只能当导演和顾问。班级的各种活动, 如班会、黑板报、文体活动、公益劳动等都应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活动前, 班主任要发动班干部拿出计划, 活动后要负责这项活动的班干部写好总结。在活动中班主任要自始至终参加, 注意引导, 把握航舵, 保证活动按预定的目标进行, 还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推销能力, 达到树立信心的目的。

总之, 班干部岗位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苗圃, 提高学生素质的摇篮, 这项工作也是班级管理水平能否上新台阶的关键所在。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班主任和学生的关系是教育过程中的一对最重要的关系。良好的关系是对学生施加教育的基础和有力手段。班主任只有和同学建立和谐的关系, 才能充分发挥积极的教育作用, 而形成这种良好关系的过程是一个艰苦的劳动过程, 是一个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尊重学生

班主任要把学生作为具有自己的思想、感情、性格等个人品质的具体人来对待, 把学生的行为和思想当做有意义的事情来关心, 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感情, 关心学生进步与成长, 扶植他们正当的兴趣和专长, 同时严格要求他们。

2. 讲求民主平等

民主对待每一件事, 会使学生发挥出最大的潜力, 同时也促进了班主任和同学间的情感交流, 因此班主任要以平等诚恳的态度对待学生, 开诚布公地和他们交流各种问题, 要使学生感到班主任是他们中的一员, 又是可信任的长辈和学习表率。要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 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他们的学习和行为。

3. 多开展一些校外活动

只在学校里, 班主任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是有限的, 搞一些有趣的课外活动会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一个有效的活动能使师生之间无话不谈, 可促进彼此感情的交流。

三、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目前学生中存在着讲吃比穿的攀比心理、吃“自来食”的依赖心理、追求星族的盲从心理等思想问题。表现在课堂注意力不集中, 作业马虎应付, 成绩急剧下降, 有的沉迷于电子游戏。这些不良习惯不但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及学业的顺利发展, 而且也带坏了周围的同学, 影响了班集体。这是教师除了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力度, 加强正确引导, 以严肃的校纪、严厉的班规来强化管理和要求家长积极配合外, 还有一点就是要捕捉他们的闪光点。任何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从某种程度上说, 注意捕捉和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加以赞扬褒奖, 引导激励学生去争取更大的胜利和成功, 以满足他们追求自尊和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 比批评、训斥效果更好。所以我们应该在各种活动中发现和寻求学生的闪光点, 并且积极制造条件, 尽力让学生发挥闪光点。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而且也会对其他学生产生较强的影响。

四、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相结合

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对这种联系的认识, 不仅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定, 人才的适用范围, 还影响到学校的课程设计、教育教学的实施, 集体组织管理。

学校教育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 他不应该脱离真实的社会生活, 所以教师必须要将其社会生活的影响带到学校工作当中去, 而学生更是从生动活泼的现实生活中走进学校, 带着特有的现实生活的特点和个性。同学们丰富的课余生活方式及经历会彼此影响, 甚至影响到教师的意识领域。所以, 教师应以学生的现实特点为基础, 对其因材施教, 发挥其最大的潜能。学校教育还应指导学生社会生活, 首先帮助学生明确生活的目的、意义和价值。然后还要学生明了社会生活的规律, 以及掌握改造社会生活的工具, 即意向、态度、知识、技能和能力。通过教育, 帮助学生完成心理上的准备, 使其具有一定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培养其各种能力, 发展其各种技能, 使学生真正懂得如何生活, 如何掌握科学、应用科学。

加强档案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第10篇

一争取领导对档案工作重视是做好档案工作关键

要做好档案工作,需争得各方面支持,首先要争得领导重视。在这方面,主要是利用有利时机经常向领导汇报与宣传档案工作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把上级下发有关档案工作方面文件让领导传阅;向领导介绍兄弟单位档案工作经验;并广泛宣传建立综合档案好处,使领导对这项工作重视起来,纳入了学校工作议事日程。成立了档案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主管这项工作。档案室配备一名专职档案员,各部门都配有兼职档案员。由于领导决心大,在学校经费十分紧张情况下,为档案室投资购置了必要设施和设备,这就为做好档案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是完善档案管理必要条件

在清理建档中,为了使档案得到科学管理,我们制订、健全了各种制度。从收发、保管直至查阅、利用等都有一系列制度。有档案管理制度、档案查借阅制度、库房保管制度以及档案员职责与基本任务等,使档案工作有章可循,一切严格按制度办事,从而达到科学管理目的。

三发动群众全面收集保证档案资料齐全完整

为了使各方面档案收集达到齐全、完整,我们广泛发动全校教职工都来参加收集工作。上下级层层负责,责承各部门兼职档案员负责本部门收集工作;专职档案员负责全校收集工作;几位主要领导材料都由专职档案员帮助清理。这样,层层有人抓,层层有人管,形成了一个收集网络,使全面征集工作得到广泛支持。为我们全面收集、综合清理提供了重要保证,同时也增强了群众档案意识。

四、不断提高专兼职档案员素质,充分发挥他们作用

档案人员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档案工作质量。无论是在案卷整理、检索工具编制以及档案保护方面都应采取科学态度,科学方法来完成。这就要求专兼职档案员不断学习。先后送专职档案员去外地学习,又请市档案局同志来校指导,大多数专兼职档案员都参加了市档案局培训班,使档案人员业务水平不断得到充实、提高。

五、积极开展档案提供利用工作,实现档案使用价值

优化内控模式,提高管理效率 第11篇

关键词:优化;内控模式;提高;管理效率

1 存在的问题

1.1 企业文化的贯彻不到位

虽然,大部分企业都能结合自身的经营特点制定价值观体系。但从实际来看,大多都还停留在“挂在墙上”阶段,没能真正落地,没能据此真正形成有利于经营发展的企业文化,没能真正地统领全体员工的思想,难以保证员工行为的协调一致。例如,很多企业都要求要顾客导向,要为顾客创造价值,但却没能在全体员工中形成共识。或者,销售人员由于能直接面对客户,比较能认同这一理念,但研发及生产人员、职能人员则感觉客户比较遥远,没能真正建立客户意识。客户信息在营销部就沉了下去,没能拉动或引导其他部门的相互配合,降低了企业对市场、对客户的反应能力。

1.2 付出与收益的平衡因素

局部利益的必然存在,因个体考虑付出与收益的平衡,不愿多承担责任而扯皮、推诿,影响经营管理效率。由于专业分工不同,权责利不同,当企业考虑权责利的平衡时,每位员工、每个部门也必然考虑自己的付出与收益的平衡。所以一般情况下,难以保证各部门的员工都是从公司的整体利益去考虑问题,更多时候是业务部门为了隐瞒不足,维护本部门利益而转移注意力,埋怨其他部门不给力,或者不同部门间的扯皮和推诿现象。互相埋怨、推诿责任必然影响企业的反应能力,降低经营的效率并造成管理内耗。

1.3 内部管控模式及制度设置的缺陷

目前大部分企业都是采用“金字塔”式自上而下的管控模式。不同的部门由不同的高层领导分管,接受该领导的工作安排。一般情况下,只需“盯住”安排的任务和分管领导就行了,至于其他部门的事可不甚关心。所以,在兄弟部门提出协助要求时,若没有上级领导的指令,一般都能推就推,或者接受了但不上心,反正干好干坏与己无关。也许每个企业负责人都希望各个部门、全体员工能同心同德,团结一致,为企业的发展共同努力。但在这种管控和考核模式之下,可能可以做到和上司上下一心,但难以与兄弟部门同心同德。更没有努力去思考如何把整体的项目经营好,都想着只要相关工作能顺利通过了自己所负责的环节就万事大吉了。

2 解决的方法

根据上述的分析结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应是首先考虑内控模式和相关制度的优化。丰田公司高效、低成本的运营模式一直是业内的典范。所以,我们可以考虑采用tps模式。但这种基于内部的团队式工作方式,在外部企业密切合作的环境下,无限追求物流的平衡及降低企业内耗的方式是建立在企业本身在产业供应链上有极大的影响能力及内部高科技的信息化技术基础上的,对于我们集团的企业成员目前大多数都是中小企的来说并不现实,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因此,笔者考虑将“客户服务模式”内化成企业新的管控模式——把你的同事看成是你的客户,将部门间的关系由平衡关系变为服务提供商与客户的关系,根据内部的价值信息导向方向,下一个节点为上一个节点客户的模式。通过企业的价值链条将各部门有效地联合起来,将企业利益与各部门、员工的利益统一起来,确保劲往一处使。具体操作如下:

2.1 理清内部的服务与服务提供者的关系

部门越多,利益主体就越多,则需要协调的关系就越多,价值流转的管理流程就越复杂,不利于应对现阶段多变的市场环境。为更好地理清内部的服务与服务提供者的关系,可考虑将相关的部门合并,简化内部管理机构,实行大部制,主要形成产品中心、营销中心、职能中心、检验与监督中心等几个部门。

营销中心包含了传统的销售部与市场部,对外负责与客户接洽,摸清客户的需求,推广公司的产品与服务并促成交易。研究客户的需求变动方向,把握市场发展的趋势。对内代表客户,反映客户的诉求并跟进产品与服务的研发与生产情况,承担公司内部首要环节的客户角色。对公司的外部形象及营业收入负责。

产品中心包含了传统的研发部、生产部、采购部、生产材料仓库等。内部以营销中心为客户,根据营销中心提出的产品要求,充分利用公司拥有的生产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尽最大努力满足营销中心(内部客户)的需求。接受营销部的考核(满意度调查)。

职能中心主要包括传统财务部、行政部、人力资源部等。对外负责处理好与政府部门、社会相关团体的关系。对内以营销中心、产品中心为客户,利用公司现有的资源或获取外部资源为内部客户提供人力、财力、工作环境、管理工具等服务。接受营销中心及产品中心的考核(满意度调查)。

检验与监督中心对于内部来说,属于第三方机构,归公司最高管理者直接管辖,主要负责原材料、产品制程、成品质量的检验与监督工作,负责对企业客户的满意度调查工作。

公司高层则主要负责整合信息及资源,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分配好公司的资源,监督运营体系的运行并进行必要的协调工作。

2.2 确定服务标准(考核指标),签订内部服务合同并实施

既然是要求客户导向,则考核的指标应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为标准,所以需首先在营销中心处确定企业客户的需求标准,再结合公司的经营发展要求转化成内部客户的服务指标。

2.2.1 确定市场目标

每年年底应由营销中心提交市场分析报告,对市场现状、趋势、客户的需求特征进行分析,拟定销售目标及实施计划。列出、分析客户的需求指标并提出服务措施的建议。

2.2.2 确定服务指标

将市场及客户的需求转化为内部客户指标。例如根据每月的销售计划指标转化为产品的产量指标,根据客户需求的变动指标转化成研发新品的时间与成效指标等。由内部客户中心对相应的内部服务提供中心提出要求,将指标落实到相关中心的任务单上。

2.2.3 确定资源分配

结合经营指标及资源,公司领导层对市场目标及各中心所承担的指标进行分析,要达到这样的经营目标应如何分配公司的资源,例如需要为营销中心提供多少的营销费用,需要为产品中心提供多少的研发费用、材料采购费用,需要为职能中心提供多少的办公费用等。

2.2.4 内部谈判、签订内部服务合同并实施

拟定了服务指标和资源分配情况后,作为内部服务的提供部门与内部客户可就资源与服务指标进行商讨(必要时向领导层寻求业务咨询或其他资源的支持)。经双方充分商讨后訂立“内部服务合同”,并据此制定工作计划,报公司领导审批后执行。检验与监督中心在执行过程中协助高层领导开展必要的监督工作,维护经营管理秩序。

2.3 绩效考核与客户反馈

绩效考核的模式采用公司领导考核与客户(含内外部客户)满意度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且公司领导主要负责量化的经营结果性指标的考核。其他方面,例如过程性的指标,则参考客户满意度调查的方式,改变传统的绩效管理模式,考核人由上级领导变为内部客户,以年初签订的内部合同作为考核的基准。例如,对生产的产量,不在需要作为公司层面的考核,因为这一指标可以由营销中心对产品中心进行考核。

2.4 执行保障

一项制度的执行需要相关资源的保障。要保证此种管理模式的顺利运行至少做好以下几点保障工作:

2.4.1 高层领导的支持与理解

公司的高层领导须全力支持此管控模式的改革。授予内部客户考核的权利,在对数据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分配好经营资源。

2.4.2 建立一套与该模式相适应的薪酬管理体系

薪酬应重点与两方面挂钩,一方面与资源的利用效率挂钩,另一方面与内外部顾客的满意度相挂钩。

2.4.3 利益相关方须充分沟通

加强管理提高测量设备运行效率 第12篇

一、选型、购置管理

测量设备的选型、购置, 应根据现场安装环境特点、生产工艺、技术参数和性能指标等。由于受高温、金属粉尘、强烈震动、强电磁干扰等因素影响, 工作环境较为恶劣, 选择测量设备时应重点考虑这些特点。同时, 在实用性方面也需给予更多关注。以石钢公司理化检测中心的冲击试验机选购为例, 公司原有一台普通冲击试验机, 该试验机只能测量冲击吸收功, 不能记录材料的冲击过程。为更好研究材料动态力学性能, 满足高端客户需求, 于是派物理试验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对欲购置设备进行了考察, 通过考察、比对, 最终选型确定为NI500型仪器化冲击试验机。因NI500型仪器化冲击试验机是研究材料动态力学性能的高新技术产品, 能直接而形象地反映材料在冲击负荷下受力与变形的情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购置价格要高于原型号设备, 但可为描述材料受冲击变形和断裂的全过程提供可靠的数据, 满足金属材料的动态性能检验要求。此事说明, 对测量设备的选型、购置应派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考察、选购, 不能只注重价格, 需从使用性能、技术参数等多方面加以考虑, 以确保所选购测量设备不仅质优价廉, 保证安全防护性能齐全, 维护检修便利, 而且能满足自动化测量精度等级和生产工艺的需求。

二、安装、使用管理

测量设备在安装、调试和投入使用前, 必须进行计量检定/校准, 只有经过检定/校准合格的测量设备才可以投入使用。例如, 电子天平的安装使用, 因具有较高的精度等级和灵敏度, 对安装、使用环境等要求较严。故此, 应将其放置在具有防震、防腐蚀和无爆炸危险的场所, 不能在湿度大、温度高和有强空气循环的环境中使用, 放置天平的台子应平稳, 不可被阳光直射, 应远离暖气、空调、门窗等, 以免形成空气对流, 而影响称量的稳定性。测量仪器设备从安装调试到投入使用, 专业技术、维修和操作人员应全程参加, 以便了解设备结构、工作原理、使用性能和工艺参数等, 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加强与制造厂家的信息沟通, 发现问题能及时解决。

三、加强点检维护管理

这是确保测量设备有效运行的主要内容, 通过制定定期点检、巡检, 定期维护、检修日程表, 使维检工作开展更具计划性, 重点突出及科学合理。尤其是与生产控制密切相关的大型核心测量设备, 要重点进行点检维护, 把点检周期、检查项目、考核办法等考虑周全, 对实施情况要进行考核, 保证测量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主要有日常点检和日常维护、定期巡检和定期维护检修。

(1) 日常点检和维护。使用单位将日常点检和维护的项目制成检查表格, 每天使用前, 操作人员依据此表对测量设备进行逐项检查。工作步骤是, 首先从外观上检查各显示仪表、面板是否有异常情况, 如发现异常要及时进行校准, 以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保持显示部分、网络计算机等操作面板的清洁;其次检查各开关动作的灵敏情况, 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查明原因并排除, 避免带故障工作;第三检查机械及润滑部分, 主要是检查机械部件是否磨损, 油箱是否缺油, 要及时更换磨损的机械部件和添加润滑油。对于日常点检和日常维护发现的问题, 如果操作人员无法完成校准或修复时, 要与专业维修人员联系, 及时排除故障, 保证测量设备的稳定运行。

(2) 定期巡检和维护检修。此工作主要是指电气维修等专业技术人员对测量设备进行的定期检查维护和校准。制定定期巡检和定期维护检修计划表, 相关人员按点检表对测量设备进行系统校准与维护。除外观检查外, 还要对内部线路板及电气元件进行检查, 检查各控制线路板与底座接触是否良好, 并及时进行清洁维护;检查各接线盒内接线是否松动、绝缘性能是否良好;检查各信号连接线和底座有无松动、断裂、开焊等现象;对有传感器的测量设备, 要先检查传感器的放置位置是否正确, 避免传感信号对测量数据产生偏差。

测量设备故障的发生和蔓延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一般都具有先兆性。如果一台测量设备所出具的测量数据不准确, 对内不仅影响企业生产, 对外还会产生质量异议。操作和维护人员在日常点检、巡检, 以及日常维护、检修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或隐患能及时排除, 把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 就可以避免故障扩大或产生质量异议。因此, 对故障排除或维修后的测量设备均应重新进行检定/校准, 以保证测量设备处于受控状态, 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有效。测量设备的点检维护需落实到日常实际工作中, 通过加强管理、加强检查与考核, 逐渐把事后修理变为事前预防, 减少或杜绝影响正常生产的突发故障, 不断提高测量设备的运行效率。

四、注重使用期限管理

注重测量设备的使用期限, 即使用寿命期和疲劳期, 不让测量设备带缺陷工作。测量设备带缺陷工作或超负荷运行, 对内会影响生产正常运行, 使成本核算失真;对外会导致计量异议, 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 使企业的市场信誉、知名度和形象等受到损坏。因此, 对测量设备除需定期检修和维护外, 对已超过安全使用期限或寿命周期的老旧测量设备, 要及时进行技术更新或技术改造。对改造后性能仍不稳定, 不能满足生产工艺要求, 又不能做降级使用的测量设备, 要及时做报废处理。

五、注重操作和维护人员的综合素质管理

上一篇:扩张器治疗下一篇:地理教学中的案例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