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蒸汽范文

2024-07-25

高温蒸汽范文(精选8篇)

高温蒸汽 第1篇

1 当前形式

对于蒸汽供热, 建设部、国家计委于1995年3月14日发出的《关于加强城市供热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中要求“蒸汽管网的输送距离一般不宜超过4公里”;已发行的供热手册指出的蒸汽管线输送距离最长的限定为不超过7公里, 但都未做详细论证。由此可以推断, 目前较为普遍认可的蒸汽供热经济半径应是在4公里左右, 根据具体情况也许7公里内还是经济的。

发展远距离供热, 把蒸汽供热改高温循环水供热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具体做法:一是在热电企业厂区内建热交换站, 通过循环水泵升压把热水远距离输送;二是在蒸汽供热经济半径区域外建热交换站, 通过循环水泵升压把热水远距离输送。热电企业厂区内建设的热交换站循环水的循环水泵一台采用汽动泵, 一台电动泵 (变频调节) 作为备用。正常情况下由汽动泵运行, 可最大限度的降低突然停电带来的影响, 如汽动泵在检修时, 开启电动泵运行 (变频调节) , 同时起到节电的作用, 将汽动泵上做过功的乏汽接入除氧器中, 余热再次利用。 (工艺流程如图1)

2 高温循环水改造的经济分析

2.1高温循环热水节能、节水、污染减排分析

2.1.1高温热水供热节能计算

管网损失的比较计算。

热水管网供热热损失小, 直埋高温热水管网每千米温降只有1℃-2℃, 蒸汽供暖运行参数50w/m2, 采暖面积按450万平方米为依据, 计算如下:

采暖热负荷按50w/m2计, 采暖面积按450万平方米, 供热热负荷总计约225MW, 折合810GJ/h。 (MW与GJ的换算值3.6)

热水管网热损失为1.8%:

计算损失为:810 GJ/h×1.8%=14.58GJ/h

蒸汽管网热损失为22% (距离远损失取大) :

计算损失为:8 1 0 G J/h×2 2%=1 7 8.2GJ/h,

热水管网较蒸汽管网节约能源:

Di=D水损-D汽损=178.2GJ/h-14.58GJ/h=163.62GJ/h

163.62GJ/h折算为标煤Qr=Di×Br=6.54t/h。

按1个采暖季120天, 每天24小时不间断供暖计算:

循环水供热节约折标煤量:Q= (D水损-D汽损) ×Br×T

Q为标煤量t;

Di为节约网损热量GJ/h;

D水损为高温热水管损GJ/h;

D汽损为蒸汽管损GJ/h;

T为供热时间h;

Br为供热标煤耗40kg/GJ。

热水管网比蒸汽管网共节约标煤量:

Q= (D水损-D汽损) ×Br×T=6.54×120×24=18835.2吨。

另外, 高温热水供暖所用抽汽产生的凝结水被抽回到除氧器再次利用所获得的热量为:

B=凝结水量× (凝结水比焓-除盐水比焓) ×24小时×120天/7000, 供热时间按120天计算标煤 (采暖按0.57吨蒸汽供10000㎡计算) :

B=450×0.57×1000× (55-10) ×24×120/7000=4748.9吨

同时, 汽动泵运行时要消耗部分蒸汽能源;为保证循环水量, 需要进行管网补水, 消耗了电能, 耗能情况折标煤如下: (汽动泵采用主蒸汽, 耗汽12.5吨/小时, 吨汽耗标煤103千克/吨汽)

a.汽动泵运行耗能折标煤量:12.5×103×24×120/1000=3708吨;

b、管网补水耗电折标煤量20.4吨。

因此, 本高温热水供热项目实际节约标煤量为:

18835.2+4748.9-3708-20.4=19855.7吨

2.1.2节水量

加热器的凝结水, 经化验合格后, 全部回收至主厂房除氧器, 除氧后作为锅炉补充水使用, 按450万平方热负荷情况下每小时可产生凝结水255t/h, 在供暖期间120天, 可节约120×24×255=734400吨。

如按制除盐水与原水的比例为1:1.25, 则共计节约原水量:

734400×1.25=918000吨

2.1.3污染物减排

由于用热水代替蒸汽供热, 降低了管损, 优化了系统, 减少了标煤耗, 从而减少了SO2和烟尘等主要污染物的排放。

(1) 二氧化硫减排。

按年节约标煤1.98万吨, 煤炭含硫0.5%计算。

1.98万吨×0.5%×2×80%=158.4吨。

可减少二氧化硫的产生158.4吨/年, 按脱硫效率85%计算。

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硫158.4吨- (158.4吨×0.85) =23.76吨。

(2) 烟尘减排。

按年节约标煤1.98万吨。

原煤=7000大卡/3700大卡×1.98万吨标煤=37459吨。

37459吨×10000 (系数) ×11mg/Nm3 (除尘后烟尘浓度) =4.12吨。

可减少烟尘排放4.12吨/年。

3 结语

集中供热由蒸汽改高温循环水远距离输送是节能、环保、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符合“十一五”规划中强调的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

摘要:针对目前能源形势, 落实科学发展观, 提出集中供热由蒸汽改高温循环水远距离输送是节能、环保、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高温蒸汽 第2篇

(试行)(HJT 276-2006)

前 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范医疗废物高温蒸汽集中处理工程建设及处理设施的运行管理,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规划院。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6年6月14日批准。本标准自2006年8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解释。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1总则

1.1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其他国家有关医疗废物领域的法律法规,加强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防止疾病传播,保障人体健康,实现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理目标,规范医疗废物高温蒸汽处理技术的应用、指导医疗废物高温蒸汽集中处理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制定本标准。

1.2本标准作为医疗废物非焚烧处理技术路线的标准之一,是对我国目前以焚烧技术路线为主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理相关技术标准的补充和完善。

1.3本标准规定了高温蒸汽处理技术集中处理医疗废物的技术要求,适用于以高温蒸汽处理方法集中处理医疗废物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不具备集中处理医疗废物条件的地区,如采用高温蒸汽处理技术自行就地处理医疗废物,其医疗废物高温蒸汽处理可参照本标准执行。1.4适用范围

1.4.1高温蒸汽处理技术适用于处理《医疗废物分类目录》中的感染性废物和损伤性废物。

1.4.2高温蒸汽处理技术不适用于处理《医疗废物分类目录》中的病理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不适用于处理汞和挥发性有机物含量较高的医疗废物,不适用于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的消毒或灭菌。对于不适宜采用高温蒸汽处理技术处理的医疗废物应加强监管,严格按照相关的国家规定、标准要求进行管理和处置。

1.5医疗废物高温蒸汽集中处理工程建设,宜统筹规划,近、远期结合,以近期为主。布局和选址应进行技术经济论证、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风险评价,并进行综合比选。

1.6医疗废物高温蒸汽集中处理工程建设,应采用成熟可靠的技术、工艺和设备,做到运行稳定、维修方便、经济合理、管理科学、保护环境、安全卫生。1.7医疗废物高温蒸汽集中处理工程的建设,除应遵守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4554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18466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278 医疗保健产品灭菌确认和常规控制要求工业湿热灭菌 GB15981 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 GB18597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HJ/T177 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规范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80号)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发[1998]89号)

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卫生部和国家环保总局发布2003第287号)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环发[2004]16号)

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环发[2003]188号)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环发[2003]206号)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卫生部令[2003]36号)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5号)

3术语和定义

下列述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医疗废物 medical waste 是指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教学、科研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具体分类名录依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共同制定的《医疗废物分类目录》执行。3.2 高温蒸汽 steam 本标准规定高温蒸汽为温度不低于100℃的水蒸汽。3.3 处理 treatment 指通过改变医疗废物的生物特性和组成从而达到消除其潜在生物危害性的过程。3.4 高温蒸汽处理 steam treatment 指利用高温蒸汽对医疗废物中所含的病原微生物进行灭活的湿热处理过程。3.5 处置 disposal 指按照规定的技术措施和要求,对医疗废物进行安全无害和减量处理的过程。3.6 最终处置 final disposal 指经高温蒸汽处理后的医疗废物进行卫生填埋或焚烧的过程。3.7 杀菌室 steam treatment chamber 杀菌室是指高温蒸汽处理设备中医疗废物在其内部进行蒸汽处理的腔体。3.8 处理温度 treatment temperature 指医疗废物高温蒸汽处理设备为达到规定的生物灭活程度而设定的杀菌室内稳定、有效的温度限值。

3.9 处理时间 treatment time 指杀菌室内升温达到指定处理温度后,医疗废物在杀菌室内的持续停留时间,不包括升温时间和干燥时间。3.10 杀灭对数值 killing log value 当微生物数量以对数表示时,蒸汽处理前后微生物减少的对数值。3.11 预真空 pre-vacuum 在医疗废物高温蒸汽处理设备对医疗废物进行蒸汽处理前利用抽真空装置将杀菌室一次抽至某一负压值的抽真空过程。3.12 脉动真空 fractionated-vacuum 在医疗废物高温蒸汽处理设备对医疗废物进行蒸汽处理前利用抽真空装置将杀菌室抽至某一负压值,再充入高温蒸汽至某一正压值,该过程进行两次以上为脉动真空。

3.13 下排气 gravity exhaust 指利用重力置换原理,往杀菌室内通入高温蒸汽,迫使杀菌室内的空气从蒸汽处理设备的下排气孔排出的过程。3.14 废气 waste gas 指在医疗废物高温蒸汽处理过程中从杀菌室内抽(排)出的气体、贮存设施排出的气体以及破碎等环节产生的气体。3.15 废液 waste liquid 指医疗废物高温蒸汽处理过程中处理设备内腔中产生的冷凝液、医疗废物的渗滤液及废气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液。3.16 B-D 试验 Bowie-Dick type test 指利用专用测试图检测高温蒸汽处理设备的空气排出性能,通过测试图表面指示剂颜色的变化情况来判断抽真空系统是否正常工作的一种测试。

4总体设计 4.1建设规模

4.1.1医疗废物高温蒸汽集中处理规模适宜在10吨/日以下。

4.1.2服务区域内的医疗废物产生量应按医疗废物类别以实际重量进行统计与核定。服务区域内的医疗废物产生量计算及预测可参照《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规范》(HJ/T177)中提供的计算方法进行。

4.1.3处理厂建设规模应根据处理厂服务区域医疗废物产生量、成分特点、变化趋势、医疗废物收运体系、高温蒸汽处理技术的适用性、《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不应将不适宜采用高温蒸汽处理技术处理的医疗废物的量考虑在内。处理厂设计服务年限不应低于10年。

4.1.4处理厂每天正常运行时间不应少于16小时,高温蒸汽处理设备能力应根据处理厂运行时间和处理规模合理确定。处理厂原则上仅宜配备单台处理设备。来表示,并尽可能标准化和规格化。处理设备规格应以杀菌室容积(m3)。4.2厂址选择

4.2.1处理厂的选址应符合国家及当地有关规划的要求,应符合当地环境保护的要求,并应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风险评价认定。

4.2.2医疗废物高温蒸汽集中处理厂不宜在居民区、学校、医院等人口密集区域以及水源保护区附近建设。应设置一定的防护距离,防护距离应根据场址条件、处理技术工艺、污染物排放等,结合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风险评价结果,并根据专家论证意见确定。

4.2.3厂址选择还应符合以下条件:(1)厂址应满足工程建设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和气象条件,不应选址在发震断层、滑坡、泥石流、沼泽、流砂、采矿隐落等地区。

(2)选址应综合考虑交通、运输距离、土地利用现状、基础设施状况等因素,宜进行公众调查。

(3)厂址不应受洪水、潮水或内涝的威胁。必须建在该地区时,应有可靠的防洪、排涝措施。

(4)厂址选择应同时考虑残渣的处置以及与当地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距离。(5)厂址附近应有满足生产、生活的供水水源、污水排放、电力供应条件。4.3项目构成

4.3.1医疗废物高温蒸汽集中处理工程项目一般由处理厂主体工程、配套工程、生产管理与生活服务设施构成。

4.3.2医疗废物高温蒸汽集中处理厂主体工程主要包括:

(1)接受贮存系统:一般由医疗废物受料计量、卸料、暂时贮存、厂内输送等设施构成。

(2)高温蒸汽处理系统:一般由进料单元、蒸汽处理单元、破碎单元、压缩单元、废气处理单元、废液处理单元、自动控制单元、蒸汽供给单元及其它辅助单元等构成。

4.3.3配套工程主要包括:总图运输、供配电、给排水、厂区污水处理、消防、通讯、暖通空调、机械维修、监测化验、车辆器具清洗和消毒等设施。

4.3.4生产管理与生活服务设施一般包括办公用房、食堂、浴室、值班宿舍等设施。

4.3.5医疗废物高温蒸汽集中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应坚持专业化协作和社会化服务的原则,合理确定配套工程和服务设施,提高运行管理水平,降低运行成本。4.4基本要求

4.4.1医疗废物高温蒸汽处理工艺推行集中处理,处理过程要确保医疗废物蒸汽处理效果、废水和废气的有效处理以及环境安全。

4.4.2医疗废物高温蒸汽处理工艺可以采用先蒸汽处理后破碎、先破碎后蒸汽处理或蒸汽处理与破碎同时进行等三种工艺形式。宜优先采用先蒸汽处理后破碎或蒸汽处理与破碎同时进行两种工艺形式。

4.4.3高温蒸汽处理设备应采用工作压力大于常压的压力型设备。4.4.4 以嗜热性脂肪杆菌芽孢(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 spores ATCC 7953或SSI K31)作为指示菌种衡量医疗废物高温蒸汽处理设备的杀菌效果,要求微生物杀灭对数值大于4或微生物灭活效率大于99.99%。

4.4.5医疗废物高温蒸汽处理系统尽可能采取措施实现蒸汽处理、破碎、压缩等单元一体化,避免医疗废物由处理系统的入口进料到出口卸料之间操作过程中人工接触的可能性。不应采用没有自动控制单元、没有废气与废液处理单元的处理系统。

4.5总图设计

4.5.1处理厂的总图设计,应根据厂址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结合生产、运输、环境保护、职业卫生与劳动安全、职工生活,以及电力、通讯、热力、给水、排水、污水处理、防洪、排涝等因素,经多方案综合比较后确定。

4.5.2处理厂的设计和建设,应考虑发生事故或被污染的雨水等造成土壤、地下水或地表水污染的防范措施;应设置事故应急池,收集和贮存处理厂内因医疗废物溢出、泄漏或发生火灾灭火时产生的污水,以及被污染的雨水;事故应急池的设计容积应确保容纳预期产生的污水量。

4.5.3处理厂的附属生产设施、生活服务设施等辅助设施,应根据社会化服务原则统筹考虑,避免重复建设。辅助车间尽可能与主厂房合并建设。4.5.4处理厂应按照净污分区、人员防护、单向流程、节约占地的原则进行设计。人流和物流的出、入口宜分开设置,并应方便医疗废物运输车的进出。4.5.5处理厂应设置高度不低于2.5米的围墙,防止家畜和无关人员进入。4.6总平面布置

4.6.1厂区平面布置应满足生产工艺流程和方便生产、办公、生活的要求,应以高温蒸汽处理系统为主体进行布置,其他各项设施应按医疗废物处理流程合理安排,以确保相关设备联系良好,充分发挥功能,保证设施安全运行。

4.6.2物流出入口、接收、贮存和转运设施、清洗消毒设施、处置场所等设施可考虑与生活服务设施隔离,分开建设。隔离措施包括墙体隔离或空间隔离方式。4.6.3处理厂的车辆消毒设施,宜位于卸料设施附近处,以便于对卸料后的车辆进行及时消毒,防止有传染性物质扩散,并与医疗废物转运工具、生产工具的消毒设施合并建设。

5分类包装、收集运输、贮存输送 5.1分类

5.1.1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应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及其它相关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管理。

5.1.2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应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分类目录》中的分类标准和本标准的相关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各类医疗废物不得混合收集。病理性废物、化学性废物以及药物性废物应单独收集。5.2包装

5.2.1所选择的医疗废物周转箱、包装袋与利器盒的标准、技术性能、规格等应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的要求。

5.2.2周转箱上应有医疗废物的警示标识和中文标识,必要时可标注英文标识,标识内容可包括医疗废物产生单位、产生日期、类别及需要的特别说明等。5.2.3包装袋材质应具有一定的蒸汽通透性,不能影响蒸汽处理工艺的效果、功能和安全,且在高温蒸汽处理过程中不产生毒性物质。

5.2.4医疗废物中的利器包装形式和规格应与后续进料、蒸汽处理、破碎等处理工艺环节相适应。5.3收集运输

5.3.1医疗废物集中处理单位一般负责统一收集服务区域内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所产生的医疗废物。

5.3.2医疗废物集中处理单位运送医疗废物应符合《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中的有关规定。

5.3.3医疗废物集中处理单位应根据服务区域内医疗废物产生量的分布特征、服务区域交通条件等合理制定收集运输方案。5.4接收、贮存与厂内输送

5.4.1医疗废物接收、贮存与厂内输送可参照《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和《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规范》(HJ/T177-2005)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5.4.2医疗废物接收、贮存与厂内输送还应满足下列要求:(1)处理单位在接收医疗废物时,应检视包装物或者容器的标识、标签及封口是否符合要求以及是否对应相关转移联单制度,处理单位可拒绝接收不符合要求的医疗废物。

(2)贮存设施应采用全封闭、微负压设计,并应设置气体净化装置和事故排气系统,气体净化后方可排放。

(3)设计贮存设施能力时,应综合考虑医疗废物量、贮存时限、高温蒸汽处理设备检修期间及高温蒸汽处理设备处理效果待验证期间废物存放等因素。(4)医疗废物厂内输送应使用防渗漏、防遗撒、无锐利边角、易于装卸和清洁的专用运送工具。每天运送工作结束后,应对运送工具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

6处理系统 6.1进料单元

6.1.1进料单元应与后续处理工艺单元相匹配。

6.1.2医疗废物的进料应尽量采取机械化和自动化作业,减少人工对其直接操作。如进料采取人工作业,应尽可能采取措施避免进料容器(或进料车)与人体直接接触。

6.1.3进料容器(或进料车)材质宜采用不锈钢或铝合金等耐腐蚀性材料,并应具有一定的强度。进料容器(或进料车)应具有防止冷凝液浸泡医疗废物的措施。6.1.4如果进料容器(或进料车)兼作为蒸汽处理过程中杀菌室内盛装医疗废物的容器,其设计应便于处理过程中蒸汽均匀穿透和热传导,其材质和结构要能承受蒸汽处理过程中的温度和压力变化,其内壁应作防粘处理。容器中废物装填应松散适度,不宜过满和紧密,最大装载量不宜超过杀菌室容积的70%,进料容器中的医疗废物顶部应与杀菌室内上壁留有适当距离。

6.1.5禁止采用没有经过消毒处理的进料容器(或进料车)来盛装经过蒸汽处理后的医疗废物。

6.1.6采用先破碎后蒸汽处理工艺的设备,进料单元的进料口要保持气密性,同时应配备抽气设备以维持进料单元和破碎单元在一定的负压下运行。6.2高温蒸汽处理单元

6.2.1处理设备应耐久可靠,便于操作和维护。

6.2.2医疗废物高温蒸汽处理设备杀菌室内部蒸汽喷口布局应尽可能保证杀菌室内温度场均匀。

6.2.3处理设备应能在其额定电压的±10%范围内维持自身正常的工作状态。6.2.4设备内腔及门应采用耐腐蚀、同水和水蒸气接触能保证连续使用的材料,一般宜使用不锈钢材质。

6.2.5设备设计、制造、监督检验、检测和使用应符合有关压力容器的安全标准要求和国家有关规定。

6.2.6设备进料口和出料口可以分开设置;进料口和出料口的门应能够满足设备工作压力对密封性能的要求;应设置联锁装置,在门未锁紧时,高温蒸汽处理设备不能升温、升压,在蒸汽处理周期结束前,门不能被打开,在设备进料、出料和维护时应能正常处于开启状态。6.2.7抽真空度要求:

6.2.7.1破碎和蒸汽处理不同时进行的高温蒸汽处理设备抽真空度要求:(1)该类压力型高温蒸汽处理设备主要指杀菌室内进行蒸汽处理时没有辅以机械装置搅拌、破碎医疗废物的一类设备,4.4.2款中提到的先蒸汽处理后破碎工艺中的高温蒸汽处理设备通常为此类设备。

(2)此类压力型设备在开始对医疗废物进行蒸汽处理前,应进行预真空或脉动真空将杀菌室内的空气排出,优先使用脉动真空形式,禁止采用下排气式处理设备。

(3)预真空形式抽真空:杀菌室内抽真空度一般不宜低于0.09MPa;

脉动真空形式抽真空:杀菌室内抽真空度一般不宜低于0.08MPa,抽真空与充蒸汽的循环过程次数不应少于3次;或保证脉动真空结束后杀菌室内空气排出率不小于98%。

(4)预真空或脉动真空型设备应有防止排气孔堵塞的措施和防止设备倒吸水、气的措施。

6.2.7.2破碎和蒸汽处理同时进行的高温蒸汽处理设备抽真空度要求:

(1)该类压力型高温蒸汽处理设备主要指杀菌室内进行蒸汽处理的同时辅以机械装置搅拌、破碎医疗废物的一类设备,4.4.2款中提到的蒸汽处理和破碎同时进行工艺中的高温蒸汽处理设备通常为此类设备。

(2)在此类压力型设备开始对医疗废物进行蒸汽处理前,不强制要求进行预真空或脉动真空排出杀菌室内的空气,但应有相应措施确保杀菌室内的空气不影响蒸汽处理效果。

6.2.8医疗废物蒸汽处理过程要求在杀菌室内处理温度不低于134℃、压力不小于220KPa(表压)的条件下进行,相应处理时间不应少于45分钟。

6.2.9设备必须安装安全阀,安全阀开启压力不应大于设备安全设计压力,并在达到设定压力时或在设备工作过程中出现故障时应能自动打开进行泄压。

6.2.10设备管道各焊接处和接头的密闭性应能满足设备加压和抽真空的要求。6.2.11高温蒸汽处理设备应具有干燥功能,物料干燥后含水量不应大于总重的20%。

6.2.12处理设备外表面应采取隔热措施,操作人员可能接触的设备外表面,其表面温度不宜超过40℃。对于输送超过60℃的蒸汽或水的管道,以及输送冷却水的管道,都应做保温处理。6.3破碎单元

6.3.1医疗废物高温蒸汽处理必须经过破碎,严禁只对医疗废物进行高温蒸汽处理,严防医疗废物高温蒸汽处理后回收利用的现象发生。

6.3.2破碎设备应能够同时破碎硬质物料和软质物料,物料破碎后粒径不应大于5厘米,如一级破碎不能满足要求,应设置二级破碎。

6.3.3破碎单元位于高温蒸汽处理单元之前时,破碎应当在密闭与负压状态下进行,破碎单元内部气体必须得到净化处理后方可排放,同时应具有消毒措施,定期以及在每次检修之前对破碎单元进行安全消毒。消毒措施不应产生二次污染。6.3.4破碎设备的选择,应遵循可靠、耐用、维修方便安全、无二次污染的原则进行。

6.4压缩单元

6.4.1如果高温蒸汽集中处理厂距离当地生活垃圾处理厂较远,可考虑配备压缩单元。

6.4.2医疗废物经高温蒸汽处理、破碎后进行压缩的比例应大于2:1。6.5废气处理单元

6.5.1废气处理单元必须能够有效去除微生物、挥发性有机物(VOC)、重金属等污染物,并能够消除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异味。6.5.2废气处理单元应能保证微生物、挥发性有机物(VOC)等污染物的去除率在99.999%以上。

6.5.3废气处理单元一般宜设尾气高效过滤、吸附装置等,依据具体情况可考虑增设VOC化学氧化装置和在高效过滤装置上游增设中效或低效过滤装置等。可考虑采用药剂去除蒸汽处理过程中的异味,也可根据实际设置脱臭装置。

6.5.4尾气高效过滤装置应采用疏水性介孔材料,能够满足一定的耐温要求,过滤孔径不得大于0.2μm;过滤装置一般应设进出气阀、压力仪表和排水阀,设计流量应与处理规模相适应,过滤效率应在99.999%以上。

6.5.5应有技术措施防止过滤、吸附装置中微生物孳生和因湿失效;如过滤、吸附装置的处理效率不能满足要求,应及时进行校正或更换。6.5.6应保证废气处理单元管道及管道之间连接的气密性。6.6废液处理单元

6.6.1高温蒸汽处理过程中处理设备内腔中产生的冷凝液,医疗废物的渗滤液及废气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液,应首先收集进入废液处理单元作消毒处理,然后才能排入厂区污水处理设施进一步处理。

6.6.2废液处理单元可采用加热处理方式对废液进行消毒,消毒温度不宜低于125℃,相应消毒时间不宜少于30min。废液处理单元也可采用其他切实可行的消毒处理方式。6.7自动控制单元

6.7.1高温蒸汽处理系统应尽可能实现全过程的自动控制,包括真空预热控制、升温加压、自启停、蒸汽处理、干燥、废液和废气处理控制、破碎、压缩控制等。6.7.2系统控制硬件应包括控制面板、传感器件和控制调节阀等部件。6.7.3杀菌室内的传感器件设置点位置应能保证所测量点的温度值和压力值能够满足最终实现预定处理效果的要求。传感器设置数量应能满足测试温度分布和保证高温蒸汽处理工艺有序性、均匀性及可重复性的要求。

6.7.4自控单元应设有数据输出接口和通讯接口,实现参数输出和远程监控功能。

6.7.5系统控制软件宜采用可编程控制方案实行自动控制,其功能应包括:(1)测试空气排除效果和设备密封性能(只针对抽真空类型的设备)。

(2)实时显示当前运行所处的状态,包括所处阶段、处理温度、处理时间、杀菌室内压力、干燥时间。

(3)运行过程中的主要参数当前值的显示及打印功能。在运行过程中,实时跟踪反馈杀菌室内的温度、压力。处理过程结束后,应将整个处理过程的参数存储作为备份记录保存5年,自控系统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可靠性,防止所存储的参数丢失、被随意修改和删除。

(4)自控系统除能实现蒸汽处理各阶段的自动操作外,还应具有人工操作模式实现蒸汽处理各个阶段的手动操作。在人工操作模式下,不得简化或回避任何处理环节。

(5)自控系统应具有故障自我检测功能,能够实现超温、超压、断电、断水、断汽以及误操作等异常情况下报警和紧急停车,并且能够实现操作未完成时高温蒸汽处理设备进料门(出料门)联锁功能。6.7.6控制软件应设置权限对处理时间、处理温度、压力等参数的修改进行限制,禁止将处理参数降低到标准规定的参数以下对医疗废物进行蒸汽处理。6.7.7自控单元在蒸汽处理过程中应能根据杀菌室内温度和压力的波动情况及时把处理温度控制在所预置温度的±1℃范围之内。

6.7.8处理设备所配备的仪器仪表除满足相关专业标准的要求外,还应保证温度控制精度不大于±0.5℃、压力控制精度不大于±1.6%和时间控制精度不大于±1%。

6.7.9处理设备所配备的仪器仪表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查校准,并进行相应的记录,记录结果应作为处理厂运行记录文件的一部份保存5年。6.8蒸汽供给单元

6.8.1外接蒸汽:如果处理厂有外接蒸汽源,可以通过调压装置接入高温蒸汽处理系统。

6.8.2蒸汽发生器:如果处理厂没有外接蒸汽源,需要配备相应的蒸汽发生系统,蒸汽发生系统的选择应本着投资少、运行费用低和与处理系统相匹配的原则进行。

6.8.3蒸汽源均应符合如下要求:

(1)处理所需蒸汽源压力适宜为0.3~0.6Mpa,蒸汽压要平稳,波动量不宜大于10%。

(2)所提供的蒸汽应为饱和蒸汽,其所含的非可凝性气体不应超过5%(V/V),过热不应超过2℃。

(3)蒸汽供应量应能满足处理厂满负荷运行的需要。(4)年供汽保证率不宜低于350天。

(5)供产生蒸汽和直接冷却用的水,均不得含有浓度可削弱蒸汽处理效果、损坏高温蒸汽处理设备的杂质,其水质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6.8.4蒸汽输送管路应有疏水装置,能有效排出管路内的冷凝水。

6.8.5蒸汽供应系统应有压力调节装置,减少蒸汽压力扰动对高温蒸汽处理设备工作的影响。

7配套工程 7.1电气系统

7.1.1处理厂供电方式应根据用电要求,与当地电力部门协商确定。7.1.2处理厂蒸汽处理设备用电负荷为AC380/220V,负荷等级为三级。

7.1.3处理厂应设直流配电装置及不间断电源系统供仪表、计算机监控及控制系统的应急电源。

7.1.4照明设计应符合《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中的有关规定。正常照明与事故照明应采用分开的供电系统,并宜采用下列供电方式:(1)事故照明宜由蓄电池组供电。

(2)处理厂房的主要出入口、通道、楼梯间以及远离处理厂房的工作场所的事故照明,宜采用自带蓄电池应急灯。

(3)厂房内安装高度低于2.2m的照明灯具,宜采用24V电压供电。

(4)手提灯电压不应大于24V,在狭窄地点和接触良好金属接地面上工作时,手提灯电压不应大于12V。

7.1.5处理厂房及辅助厂房的电缆敷设,应采取有效的阻燃、防火封堵措施。7.1.6处理厂应设置通讯设备,保证厂区岗位之间和厂内外联系畅通。7.2给水、排水和消防 7.2.1给水

7.2.1.1厂区室外和室内给水管网宜采用生产、生活、消防联合供水系统。7.2.2排水

7.2.2.1厂区排水应采用雨污分流制。

7.2.2.2雨水量设计重现期应符合国家《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中的有关规定。

7.2.2.3厂区清洗、消毒产生的废水、作业区初期雨水以及本标准第6.6.1款中经过消毒处理后的废液等应按医疗机构产生污水处理,并应符合《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

7.2.2.4污水排放前应进行再次消毒,消毒剂应根据技术经济分析选用,消毒工艺设计除应符合《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有关要求外还应符合其他有关规定。

7.2.2.5厂区生活污水及其他非医疗污水排放应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要求。

7.2.3消防

7.2.3.1高温蒸汽处理厂房的生产类别应属于丁类,建筑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贮存库的生产类别应属于丙类,建筑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7.2.3.2高温蒸汽处理厂房应设置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并应符合国家《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中的有关规定。

7.2.3.3高温蒸汽处理厂房的安全疏散,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中的有关规定。

7.2.3.4高温蒸汽处理厂房内部的装修设计,应符合《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中的有关规定。7.3采暖通风与空调

7.3.1建筑物的采暖通风和空调设计应符合《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中的有关规定。

7.3.2高温蒸汽处理厂房宜采用机械强制通风,以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7.3.3处理车间以及贮存间排出的空气应进行适当处理后排放,并宜设置事故排气系统,以便提供充足的通风条件。7.4建筑与结构

7.4.1处理厂主要生产设备应布置在封闭的车间内。卸料、贮存、转运、输送和上料系统必须设置在有屋盖的车间内。

7.4.2处理厂的暂时贮存库应采取微负压设计,并保证新风量30m3/人•小时。7.4.3厂区建筑的造型应简洁、实用,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厂房的平面布置和空间布局应满足工艺设备布置要求,同时宜考虑今后生产发展和技术改造的可能性。生产区与生活服务区之间应有隔离。

7.4.4厂房平面设计应组织好人流和物流线路,避免交叉。

7.4.5厂房楼(地)面的设计,除满足工艺使用要求外,还应符合《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中的有关规定。贮存设施墙面应方便进行清洗消毒,控制室地面应采取防静电措施。

7.4.6厂房采光设计应符合国家《工业企业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中的有关规定。

7.4.7严寒地区的建筑结构应采取防冻措施。7.4.8大面积屋盖系统宜采用钢结构,并应符合《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207)中的有关规定。屋顶承重结构的结构层及保温(隔热)层应采用非燃烧体材料;设保温层的屋面应有防止结露与水汽渗透的措施,并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中的有关规定。

7.4.9医疗废物卸料、贮存设施应进行地面防渗处理,并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中的有关规定。

7.4.10厂房结构设计应满足《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中的有关规定,并应符合其他国家现行的有关规范要求。

7.4.11厂区应进行地质勘察,地质勘察应符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中的有关规定。

7.4.12楼(地)面活荷载取值应根据设备安装、检修和使用要求等确定,同时应满足《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中的有关规定。

7.4.13处理厂的结构构件,应根据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要求,按使用工况分别进行承载能力及稳定、疲劳、变形、抗裂及裂缝宽度计算和验算;处于地震地区的结构,还应进行结构构件抗震的承载能力计算。同时应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钢结构设计规范》(GBJ1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中的有关规定。7.4.14地基基础的设计应按国家《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和《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J25)的有关规定进行地基承载力和变形计算,必要时还应进行稳定性计算。7.5厂区道路

7.5.1厂区道路的设置,应满足交通运输、消防、绿化及各种管线的敷设要求。7.5.2处理厂的道路应能到达主要构筑物和建筑物。车行道宜布置成环状,以便回车。

7.5.3处理厂区主要道路的行车路面宽度不宜小于6.0m。主厂房外应设消防道路,道路的宽度不应小于3.5m,人行道一般取1.5~2.0m。路面宜采用水泥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道路的荷载等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的有关规定。

7.5.4临时停车场可设在厂区物流出口或入口附近处。7.6绿化

7.6.1厂区的绿化布置应符合总图设计要求,合理安排绿化用地。污染区应尽可能减少绿化。

7.6.2厂区绿化应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选择适宜的植物。7.7清洗消毒

7.7.1处理厂应设置清洗消毒设施用于医疗废物转运车、周转箱及其它医疗废物运送工具的清洗消毒。

7.7.2清洗消毒可参照《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和《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规范》中的有关规定执行。禁止在社会车辆清洗场所清洗医疗废物转运车。

7.7.3清洗消毒工艺的设计应本着易于操作、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应对与消毒剂发生接触后的车辆等金属物品用清水进行清洗,以免发生设备车辆腐蚀问题。7.8其他辅助设施

7.8.1处理厂应具有全厂设备日常维护、保养与小修任务及工厂设施突发性故障时的应急处理功能。设备的大、中修宜通过社会化协作解决。

7.8.2处理厂应配备必需的机械工具、搬运设备和备用品、消耗品。7.8.3处理厂应配备突发事故应急所必需的设备、物品和药品。8环境保护和安全防护 8.1一般规定

8.1.1医疗废物高温蒸汽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噪声以及其他污染物的防治与排放,应贯彻执行国家现行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的有关规定。8.1.2处理厂建设应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应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8.1.3制定处理厂污染物治理措施前应落实污染源的特性和产生量。8.2环境保护

8.2.1医疗废物进场后应在规定时间内尽快处理,减少存放时间,避免恶臭产生。8.2.2医疗废物处理过程中从杀菌室内抽(排)出的气体、贮存设施排出的气体以及破碎等环节产生的气体,必须经过处理后方可排放,污染物监测和排放应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有关要求。8.2.3处理厂清洗消毒废水、作业区初期雨水以及本标准第6.6.1款中经过消毒处理后的废液应进入处理厂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排放,污水排放应符合《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规定。污水处理设施的废气排放、污泥控制与处置应按《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8.2.4处理厂生活污水排放应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要求。8.2.5污水处理后符合相关标准的,可以进行循环利用。

8.2.6对于主要噪声设备,应采取基础减震和消声及隔声措施,厂界噪声应符合《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的要求。

8.2.7废气处理单元中过滤、吸附装置的滤芯和吸附材料因使用寿命或其它原因而不能使用时,应作为危险废物进行安全处置。8.2.8医疗废物排放管理

8.2.8.1医疗废物经过高温蒸汽处理和破碎设备破碎毁形,并且处理效果满足本标准要求后,可作为一般的生活垃圾进行最终处置,具体处置方式应依据当地生活垃圾所采取的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处置方式而定,同时应加强与当地垃圾处理规划或环境卫生规划的统筹考虑,严禁回收利用。

8.2.8.2已安全处理的医疗废物如需在厂内暂存,宜采用容器盛装或包装袋包装后存放,容器或包装袋上应有“无危险”和“已检验”等标识,不得和未处理的医疗废物一起存放。

8.2.8.3已安全处理的医疗废物外运作最终处置时,不宜和其它废物混合运输,运输车辆的车箱应能防止运输过程中医疗废物洒落,运输车辆应配有工具以便及时清除意外洒落的医疗废物。

8.2.8.4如对处理后的医疗废物进行卫生填埋处置,当地的卫生填埋场宜划出专区用于医疗废物填埋。医疗废物填埋后其表面应铺有一层生活垃圾或其它覆盖材料,铺设厚度不宜少于125厘米,尽可能避免人与填埋的医疗废物直接接触。8.3职业卫生与劳动安全

8.3.1处理厂的劳动卫生应符合国家《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中的有关规定。

8.3.2处理厂建设应采用有利于职业病防治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措施。应在相关设备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并应有可靠的防护措施。

8.3.3职业病防护设备、防护用品应确保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不得擅自拆除或停止使用。

8.3.4处理厂建设应进行职业病危害与控制效果可行性评价。8.3.5处理厂应采取必要的职业健康和劳动安全措施,主要内容应包括:(1)应对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2)应提供工作人员所需的防护用品。

(3)应提供工作人员所使用的防护用品的清洁消毒设施。

8.3.6所使用防护用品的类型应根据所涉及的医疗废物的危险度而定,但对医疗废物收集和处理人员应达到如下要求:

(1)头盔,有或无面罩依据所进行的操作而定。(2)口罩,必需。

(3)护目镜,依操作而定。(4)工作裤(工作服),必需。(5)护腿和工业用靴,必需。

(6)一次性手套(一般工作人员用)或耐受力强的手套(医疗废物处理工人用),必需。

(7)耳罩,依操作而定。

8.3.7应按感染区、过渡区、清洁区设置工作人员更衣、洗涤和洗浴设施。

9工程施工及验收

9.1建筑、安装工程应符合施工设计文件、设备技术文件的要求。9.2对工程的变更应取得设计单位的设计变更文件后再进行施工。

9.3处理厂建设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应符合国家现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项目的竣工验收应按《建设项目(工程)竣工验收办法》执行。9.4处理厂的竣工验收应有环境保护及卫生专业技术部门参加。

9.5医疗废物高温蒸汽集中处理工程应按本标准和现行相关专业工程验收规范有关规定进行验收。对国外引进的专用设备,可参照供货商提供的设备技术规范、合同规定及商检文件执行,并应符合我国现行的国家或行业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要求。

9.6工程竣工验收前,严禁处理厂投入运行。

10运行管理

10.1运行管理总则

10.1.1本运行管理要求适用于医疗废物高温蒸汽集中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安全管理。

10.1.2医疗废物高温蒸汽集中处理厂的运行、维护及安全管理除应执行本要求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定。10.2运行条件

10.2.1医疗废物高温蒸汽集中处理单位必须按照《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获得许可证后方可运行;未取得经营许可证的单位不得从事有关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活动。

10.2.2医疗废物高温蒸汽处理设施建设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10.2.3制订完备的保障医疗废物收集、运输和安全处置的规章制度。

10.2.4必须具有经过培训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相应数量的操作人员。10.2.5应具有负责医疗废物处理效果检测、评价的机构和人员。10.3劳动定员和运行班制

10.3.1处理厂劳动定员可分为生产人员、辅助生产人员、技术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处理厂的劳动定员应按定岗定量的原则合理确定。

10.3.2处理设备可间歇运行,但运行时间应保证每天不少于16小时,处理厂全年运行天数不应少于330天。10.4人员培训 10.4.1基本要求

(1)熟悉医疗废物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规范性文件的规定,以及处理厂内的规章制度和各项工作要求;

(2)了解医疗废物危险性和相应安全防护方面的知识;(3)明确医疗废物高温蒸汽处理和环境保护的意义;(4)熟悉医疗废物的分类和包装标识以及安全标识;(5)熟悉医疗废物高温蒸汽处理厂运作的工艺流程;

(6)掌握劳动安全防护设施、设备使用的知识和个人职业卫生防护措施;(7)熟悉处理紧急事故的措施或操作程序。

10.4.2医疗废物高温蒸汽处理操作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培训应包括:

(1)医疗废物接受、厂内输送、贮存、进料、蒸汽处理、破碎、压缩以及运输车和转运箱清洗消毒等环节的具体操作;

(2)符合要求的处理温度、处理时间和压力;

(3)高温蒸汽处理设备抽真空性能和密闭性检测,蒸汽供应系统检测,处理效果的检测和判定,以及检测结果不合格情况下相应的应对措施;(4)设备运行故障的排除。

10.4.3技术人员还应掌握医疗废物高温蒸汽处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处理设备的工作原理。

10.5医疗废物接收交接制度

10.5.1医疗废物交接按照《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的有关规定执行,采用《医疗废物运送登记卡》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医疗废物专用)进行记录和管理。

10.5.2医疗废物交接分为医疗废物现场交接和《医疗废物运送登记卡》的交接。10.5.3医疗废物交接时,应核对其数量、种类、标识与《医疗废物运送登记卡》是否相符,包装是否密封。

10.5.4若现场实物与《医疗废物运送登记卡》不相符,交接人员可拒绝接收,但应及时通知委托单位进行核实。

10.5.5若发现医疗废物包装袋破裂、泄漏或其他事故时,相关人员应采取应急预案及时进行处理。

10.5.6交接双方必须根据交接情况认真填写《医疗废物运送登记卡》,并签字确认。

10.5.7根据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妥善保存《医疗废物运送登记卡》,并定期报送主管部门。

10.5.8医疗废物处理厂应每天统计接收医疗废物的数量或重量,并输入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

10.6处理厂运行记录制度

医疗废物高温蒸汽集中处理厂应建立处理设备运行状况、设施维护和医疗废物处理过程中的登记制度,并保存记录5年。记录内容主要包括:(1)《医疗废物运送登记卡》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医疗废物专用);(2)医疗废物接受登记,包括进场运输车车牌号、来源、重量、进场日期及时间、离场时间等进行记录;

(3)高温蒸汽处理设备运行参数记录,具体可包括:高温蒸汽处理设备号、日期、废物类别、预真空度、进入高温蒸汽处理设备时间、处理时间、排出高温蒸汽处理设备时间、处理温度、压力、干燥时间、操作员等;

(4)经蒸汽处理后的医疗废物排放管理记录,具体应包括排放地点、排放日期、排放量、操作人员等内容;(5)清洗消毒操作记录;

(6)生产设备、设施维修记录;(7)生产事故及处理情况记录;

(8)处理效果定期检测、评价及评估情况记录。10.7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 10.7.1一般规定

医疗废物高温蒸汽集中处理厂在设计、施工和生产过程中,应高度重视操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问题,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和各种预防手段,严格执行以下规范和标准,确保安全和卫生设施同时投入使用,并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3)《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劳动部令第3号)(4)《建设项目(工程)职业安全卫生设施和技术措施验收办法》(劳安字〔1992〕1号)

(5)《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1991)(6)《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85)(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2001)(8)《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1994)(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1979)(10)《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GB4064-1983)(11)《安全色》(GB2893-1982)(12)《安全标志》(GB2894-1996)

(13)《企业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教育管理规定》(劳部发〔1995〕405号)(14)《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国经贸安全〔2000〕189号)(15)《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T18664-2002)当上述标准和文件被修订时,应使用其最新版本。10.7.2劳动保护

(1)加强员工的安全防护意识和消毒意识,定期对员工进行健康检查。(2)操作人员必须佩戴必要的劳保用品,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3)应提供工作人员防护的设备和衣服,员工上班必须穿工作服,下班后及时更换。工作服应勤换勤洗并定期消毒。

(4)工作人员所需防护设备和服装的购置、发放、回收和报废均应进行登记。报废的防护设备应交由专人处理,不得自行处置。

(5)在指定的、有标志的明显位置应配备必要的防护救生用品及药品。防护救生用品和药品要有专人管理,并及时检查和更换。

(6)应建立有效的职业健康程序,包括预防免疫、暴露后的预防处理和医疗监护等。

(7)应定期做好废气和废水的监测工作。(8)应做好防虫、防鼠以及防止蚊蝇滋生工作。

(9)应提供方便工作人员使用的洗涤设施(有热水和洗涤用品)。10.7.3安全生产

(1)处理厂生产过程中安全卫生管理应符合国家《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中的有关规定。各岗位应根据工艺特征和具体要求,制定本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2)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本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3)各岗位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必须经过岗前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并应定期进行教育培训。

(4)严禁非本岗位操作人员擅自启、闭本岗位设备。(5)操作人员启、闭电器开关时,应按电工规程进行。(6)应有防止被设备高温部位和蒸汽系统烫伤的措施。

(7)检修电器控制柜时,必须先通知变、配电站断掉该系统电源,并验明无电后方可作业。

(8)厂内及生产区内运输管理应符合《工业企业厂内运输安全规程》(GB4387-1994)中的有关规定。

(9)在主要通道处均应设置安全应急灯。

10.7.4处理厂应建立并严格执行定期和经常的安全检查制度,及时消除事故隐患,严禁违章操作和违章指挥。

10.7.5处理厂应对危害和事故隐患进行识别,采取事故预防措施,建立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医疗废物运输过程中发生的大量溢出、散落、扩散时应急预案;(2)医疗废物在处理厂内暂存时发生病菌扩散事故的应急预案;(3)清洗消毒设施、设备发生故障时的应急预案;

(4)设备大修或事故期间,所积存的医疗废物量超过处理厂贮存能力时的应急预案;

(5)服务区域发生疫情时,医疗废物处理单位的处理能力无法满足疫情期间医疗废物处理要求时的应急预案。10.8检测与评估 10.8.1检测

10.8.1.1处理设备使用前需经试运行和认定,应加强设备常规检测和维护,以使设备处于正常状态。

10.8.1.2处理厂根据实际需要可配备常用的分析化验设备和检测仪器。10.8.1.3抽真空性能检测

(1)采用预真空或脉动真空的压力型设备在检修后以及每天第一次处理医疗废物前,需在空载情况下进行B-D试验,以检验处理设备空气排出性能。(2)B-D试验操作可参照B-D试验所使用测试用品的使用说明书执行。(3)不应在B-D试验不合格的情况下进行医疗废物高温蒸汽处理操作。10.8.1.4真空密封检测

(1)采用预真空或脉动真空的压力型处理设备在被认为杀菌室有泄漏时或进行与杀菌室密封性能有关的维修后,需进行真空密封检测。

(2)真空密封检测应在杀菌室为空载和干燥的情况下进行,杀菌室和外界的温差不宜大于20℃。在杀菌室达到最大真空度后,关闭所有阀门和抽真空设备,等待数分钟(一般为5分钟)后开始记录时间和真空度下降值,应保证连续测试时间不少于10分钟。

(3)若在10分钟内杀菌室真空度下降值不大于1.3kPa(10mmHg),可判断真空密封检测合格;否则为真空密封检测不合格。

(4)若检测出杀菌室有泄漏,操作人员及时通知维修人员进行解决,不应在杀菌室有泄漏的情况下进行预真空或脉动真空。10.8.1.5处理效果检测 10.8.1.5.1生物方法检测

(1)处理厂应委托具有相关专业能力的第三方机构对高温蒸汽处理设备处理效果做例行检测,检测频率为每半年不少于一次。

(2)处理厂应具备处理效果生物检测能力,根据高温蒸汽处理设备运行情况自行做不定期的生物检测,一般每周不少于一次;高温蒸汽处理设备检修之后,必须进行相应的处理效果生物检测。

(3)生物检测所用的生物指示剂应选择耐热的嗜热性脂肪杆菌芽孢,检测方法可参照国家关于高温蒸汽处理效果检测的测试标准中的有关规定执行,也可参照处理设备说明书中提供的检测方法执行。处理设备说明书中提供的检测方法要求低于国家相关测试标准要求或与国家相关测试标准相冲突时,应按照国家相关测试标准执行。

(4)进行处理效果生物检测时,应确保在高温蒸汽处理设备的正常工况条件下进行,同时应确保生物指示剂测试包(或测试容器)放置于杀菌室内蒸汽处理效果最难保证的空间位置,以真实反映处理效果。

(5)检测人员应记录检测周期内的处理温度、处理时间、压力、废物装载量、废物类型、生物指示剂测试包(或测试容器)类型、生物指示剂测试包(或测试容器)的装载方式、装载位置等与检测结果相关的内容以及整个检测程序。生物检测结果应与同批次的上述记录内容一同构成处理效果证明的依据,并存档以备环境保护部门检查,不得伪造记录数据和生物检测结果。10.8.1.5.2化学方法检测

(1)采用先蒸汽处理后破碎的工艺时,每批医疗废物处理都应采用化学检测方法对处理效果进行检测,可采用化学指示管(卡)检测方法或化学指示胶带检测法。

(2)化学检测方法可参照国家关于高温蒸汽处理效果检测的测试标准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10.8.1.6若通过上述方法判定处理效果不合格,应评估不合格的原因,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记录存档。处理效果验证期间所处理的医疗废物均视为未处理,还需按照规定对其重新处理。10.8.2评估

高温蒸汽管网直埋技术的应用 第3篇

关键词:直埋技术,供热工程,实际应用,高温蒸汽管网

为了更为直观的体现出高温蒸汽管网直埋技术的应用过程及效果, 本文将以南京市某一电厂的蒸汽管道工程为例, 对其加以详细说明。

1 工程概要

1.1 特征分析

本次, 我们将选取“高温蒸汽”, 来作为该技术实施的载体, 对该电厂的蒸汽管道工程进行合理的设计。其次, 为了能够作出更加具有经济可行性的蒸汽管道组网方案, 我们在工程实施的前一阶段, 还对工程的场地以及环境条件进行了全面的勘察, 主要包括:工程的地形、结构、地貌特点以及电力网的运行情况, 并根据勘察的结果, 有针对性的选取了最适本工程的架空以及地沟等建设形式。值得提出来的是, “高温蒸汽”的选取, 除了能够向工程中的特殊设备提供运行所需的蒸汽之外, 还能够为该电厂职工的日常生活所需提供优质的服务, 例如:洗浴、清扫、杀毒、煮饭以及盥洗等。

1.2 难点分析

(1) 由于该电厂的建设规模比较大, 且其结构也较为复杂, 再加之电力网中设备及线路的种类与数量都比较多, 所以, 在本工程中, 管道的覆盖范围相对一般工程来说, 就显得比较宽了;再加上其对铺设方式的选取、口径的设计以及技术参数的确定等方面的要求比较高, 这就在更大程度上, 提高了本工程的建设难度。

(2) 该电厂地处本省工业发达区, 管道的铺设路段与该电厂周围的几条重要交通运输线路相关, 加之城市埋管 (包括通讯、水管、电缆、给排水以及光缆等) 暗渠结构的复杂度, 更是给本工程中的“热网出线走廊”的设计造成了困难。

(3) 虽然, 本电厂所处工业区人流以及车流量都不是特别大, 但是, 由于管道铺设的路段需要横穿公路, 所以, 工程的建设周期必须要短, 这也就给工程的建设带来了难度。

(4) 我们选取的是“钢套钢高温蒸汽管道直埋技术”, 由于该技术在当代社会中, 还并不完善, 且其也没有太多的资料可供我们借鉴, 导致该技术的实施缺失了规范性以及完整性。

2 设计原则分析

把管道铺设于地层底下, 因其会受到来自于土层施加的压力, 且土壤各方面的条件, 譬如:含水量较高、碱性比较强等, 都能够直接影响到管道铺设的质量。因此, 在设计保温结构之时, 还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四个方面, 即: (1) 具备较强的绝热性; (2) 要有较好的防水性能; (3) 防腐蚀性能要好; (4) 不会给电力网中的其它电力设备及线路的正常运行造成任何影响。其次, 为了确保在高温以及密封的条件之下, 钢管能够不发生变形问题, 在对蒸汽管道进行设计之时, 还必须要具备下述几方面的要求:1) 选取“钢套钢保温式”的结构, 以及“以内固定”的铺设方式;2) 保温材料的选取, 需满足一个原则, 即:耐高温原则, 当前市面上, 具备较高耐温性能的材料, 主要有“无机保温材料”, 它的运行温度可以在300摄氏度左右。由于该电厂是以电力生产为主, 所以, 我们将选择该类材料来作为保温材料;3) 在供热系统的每一个独立单元之上, 增设一个排气管, 让其能够对管内的潮气进行及时的排除, 另外, 它也可以达到一定的检漏目的;4) 选取“压力疏水法”, 并将疏水井设置于离地面有0.7米的范围之内, 减少工作量;5) 为外套管增设一个阴极保护装置;6) “高温蒸汽”的运行参数, 应满足整个工程的建设要求及标准。

3 管件密封处理分析

(1) 弯头方面。根据实际情况, 选取最适的保温材料, 例如:“超细玻璃棉”, 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包裹, 使其厚度能够达到工程要求, 即:大于管径。针对外护弯头, 还需对其进行防腐蚀处理。

(2) 内管补偿器方面。依照外径的实际值, 选取特定的“保护罩”, 同时利用“HD环氧煤沥青”, 对其进行防腐蚀操作。

(3) 疏水点方面。在疏水罐上安装一个疏水过滤装置, 并选取“超细玻璃棉”对疏水罐的引出管进行保温操作。

4 保温结构的设计

在本工程当中, 保温结构的层次从内到外主要为:内钢管、硅酸钙、铝箔纸、聚氨酯泡沫塑料、外钢管以及“HD环氧煤沥青防腐层”。把“D273*8/D720*7“的计算式作为案例, 假若外保温层的铺设厚度为45.5毫米, 且内保温层的铺设厚度为170毫米的时候, 各层之间的运行温度可以达到104摄氏度, 而保温结构外表的温度则可以达到48摄氏度。此时, 工程整体的热损失总计将会达到46.9瓦每平方米。

5 工程建设中的注意事项

(1) 建设的前一阶段, 需在建设部门的监督之下, 让设计团队与施工团队做好技术交底的工作;

(2) 工程所需的材料, 例如:保温与防腐材料、钢材、补偿器以及阀门等, 都必须要满足国家提出的相关规定, 且在进行材料的选购之时, 还必须要查看材料是否具备出厂证明与合格证, 并对其进行全面的质量检验;

(3) 对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进行实时监管, 同时做好拍片工作;

(4) 对施工成品的质量进行及时检查, 当发现存在质量问题或者是不满足建设要求之时, 还需对其进行重新施工;

(5) 为了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性, 还需增设足够量的防洪装置。假若, 管件已经下沟, 还需及时对其采取防水安全措施。

6 工程效果分析

本工程竣工之后, 经验收合格, 于次月初正式开始投入运行。通过对其运行情况的实时监测以及各项运行数据的分析, 我们总结出三点:

(1) 与其它类型的蒸汽管道工程相比, 本工程的热损失降低了13.75%, 且其运行的成本也减少了19.24%;

(2) 材料方面上, 由于我们选取的是无机保温材料以及“HD环氧煤沥青”材料, 所以, 在工程的整体保温以及防腐性能上, 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3) 从工程开始运行, 截至至今日, 历时13个月, 从未出现任何安全问题, 可见, 本工程是具备较高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的。

7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本文通过具体的案例, 对高温蒸汽管网直埋技术作出了深度的剖析, 并根据其实际应用的效果, 挖掘出了本工程较其它蒸汽管道工程相比, 所具有的优点, 以供我国各大电力企业借鉴。

参考文献

高温蒸汽凝结水回收的新方法 第4篇

由上述系统分析, 蒸汽高压冷凝水全部回收至水箱, 10bar的高压冷凝水在进入水箱后会产生大量的闪蒸蒸汽, 排汽口废汽腾腾, 热量损失严重, 环境压力大。具体闪蒸量如下计算所示:

7000kg的冷凝水从10barg变成大气压0barg, 其闪蒸率高达16.1%, 将会产生1127kg/h的闪蒸汽。闪蒸汽直接往外排到大气中, 对环境造成影响, 同时能源也是极大的损失。

建议改进措施是:将该部分的热量回收, 用于锅炉给水的加热升温, 达到节能目的。

1 节能改造方案的实施

目前整个系统热量富裕, 整个系统冷凝水均回收, 回收水量为7000kg/h, 并且工厂有一路4bar的低压蒸汽管线供应其他工艺使用。

因此, 系统回收设计思路如下:

①7000kg/h@10bar的冷凝水先进闪蒸罐, 进行水汽分离, 闪蒸压力控制在4bar ;这样可以保证闪蒸汽在换热后有富余的情况下, 可以补充至低压蒸汽管线, 事实上亦是如此, 具体见下文计算;②闪蒸后剩余的冷凝水跟100℃的锅炉进水进行换热, 充分吸收冷凝水中的热量, 换热后排放至锅炉给水箱;③经过闪蒸罐做汽水分离后的闪蒸蒸汽, 一部分用于再次提高锅炉给水的温度, 一部分用于低压管线蒸汽的补充;

系统参数设计计算如下:

①7000kg/h的10barg冷凝水进闪蒸罐, 闪蒸罐保压在4barg, 可获得468kg/h的4barg闪蒸汽。②冷凝水闪蒸后剩余的冷凝水量为6531kg/h, 查4bar饱和蒸汽的温度为152℃, 因此经过闪蒸罐疏水阀后的冷凝水温度会在150℃左右。换热器两种不同介质的温差一般在3℃以上才能有有效的换热存在, 因为要考虑换热器温度梯度等的原因。因此冷凝水充分换热后的温度必须高于二次侧进水的100℃, 另外考虑冷凝水回流至水箱需要克服一定阻力此处可设为115℃。

根据热量守恒定律:

Q1=Q2

Cm1 (t1-t2) =Cm2 (t3-t4)

式中:m1为锅炉进水流量7000kg/h;t1为锅炉水一次出水温度;t2为锅炉进水温度100℃;m2为闪蒸后剩余冷凝水流量6531kg/h;t3为闪蒸后剩余冷凝水温度150℃;t4

温度;t2 为锅炉进水温度100℃ ;m2 为闪蒸后剩余冷凝水流量6531kg/h ;t3 为闪蒸后剩余冷凝水温度150℃ ;t4为换热后冷凝水温度115℃ ;

由上可以计算得, 锅炉水一次换热后温度提升至132℃。

③锅炉炉水与闪蒸蒸汽进行二次换热, 同上换热器两种不同介质的温差一般在3℃以上才能有有效的换热存在, 因为要考虑换热器温度梯度等的原因。因此锅炉进水二次换热后的温度必须低于152℃, 此处设计为140℃。

根据热量守恒定律:

Q3=Q4

Cm3 (t5-t1) =m4h4

式中:m3为锅炉进水流量7000kg/h;t1为锅炉水一次换热出水温度132℃;t5为锅炉水二次换热出水温度140℃;m4为换热需要消耗的蒸汽量;h4为用于换热的4bar饱和蒸汽的潜热2108k J/kg

由上式计算可得, 需要用于换热的蒸汽量为112kg/h, 则用于换热后剩余的蒸汽量还有356kg/h。

2 节能改造的实际效果

该节能机组于2014 年12 月调试运行, 运行结果显示, 节能效果明显, 能将锅炉补水温度提升至138 摄氏度, 高出原补水温度近38 度, 回收4barg二次蒸汽及泄漏蒸汽970kg/H。

锅炉给水吸收的热量:7t/h的热水由100℃升到138℃, 每小时节约热量7000×38×4.2=1117200k J, 一年折算为煤耗为1117200k J÷28000k J/kg×24×360=344 吨标煤。

则一年可节省费用344t×700 元/t=24 万元/ 年;回收的蒸汽为970kg/h ;

则一年可产生的蒸汽量为970×24×360=8380t ;

煤锅炉每吨蒸汽的成本一般在150 元左右, 则一年可以节约125 万元。

以上两部分总共可以节约149 万元/ 年, 而投资成本为42万元左右, 则投资回报期为4 个月。

3 结语

随着能源日益紧张, 节能工作越来越重要, 凝结水预热的再次利用作为一种重要的节能措施越来越被重视。该方法作为余热再利用做出了新的尝试, 完全杜绝了高温凝结水预热的浪费。

摘要:对于化工厂高温的蒸汽凝结水存在对大气直排的热量损失, 污染环境等温的研究的新方法, 从而达到余热再次利用、节能环保、保护环境、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关键词:凝结水,回收,换热

参考文献

高温蒸汽 第5篇

高温水蒸汽气化具有产气热值高、气体品质好和富氢等优点[3],针对于此,国内外学者针对高温水蒸汽气化技术做了一定的工作。GAO等[4]学者以松木屑为原料、高温水蒸汽为气化剂,进行气化实验,研究了当量比、温度及S /B比等因素对合成气中氢气产量 及低位热 值等指标 的影响。Ahmed等[5,6]学者分别以油棕榈屑及废弃物为原料,以高温水蒸汽为气化剂进行气化实验,研究了气化温度对合成气氢气产量及能量转化效率等指标的影响; 并通过对比空气气化,得出同条件下高温水蒸汽气化的氢气产量是空气气化的3倍。Umeki等[7]学者以木质生物质为原料进行高温水蒸汽气化实验,研究了蒸汽温度及水/碳比等因素对合成气组分、碳转化率、气化效率的影响; 并通过对比得出高温水蒸汽气化的碳转化率高于氧气气化。但应用高温蒸汽气化医疗垃圾的研究工作较少,同时,高温水蒸气的制备增加了该技术的投入,限制了其发展。因此本文基于吉布斯自由能最小化原理,选用乳胶手套、棉花和输液器三种有机医疗废物为原料,利用Aspenplus软件作为计算工具,对这三种医疗垃圾高温水蒸汽气化的热力学问题展开模拟研究。从热力学角度出发,得出反应条件下的理想结果及最佳高温水蒸汽气化工况,为后续的动力学过程及实验研究提供指导依据。

1气化模型建立及验证

1.1气化模型的建立

气化炉内的主要反应为原料干燥、热解、气化反应三个部分。因此建立模型时把整个气化过程分为干燥、热解和气化三个部分。基于Aspenplus的气化模拟流程图见图1。利用化学计量反应器( RSTOIC) 、产率反应器 ( RYIELD ) 、吉布斯反应器 ( RGIBBS) 三个反应器来分别模拟干燥、热解、气化过程。具体物料流程为: 医疗垃圾颗粒先经过化学计量反应器,模拟医疗垃圾颗粒干燥过程,其干燥产物经过产率反应器将非常规组分医疗垃圾颗粒变为C、H、O、N、S单质以及H2O和不参与反应的灰分, 再与气化剂高温水蒸汽在吉布斯反应器内混合并发生气化反应。得出的产物经气固分流器( Ssplit) 分离出不参与反应的灰分与残炭,其余气体产物通过组分分离器( Sep) 分离出水分,得到最终干燥的合成气。

医疗垃圾颗粒进入高温气化炉之后发生快速热解,生成气体、焦炭和焦油。焦油在高温下发生热裂解,而焦炭进行进一步的还原反应。炉内发生的反应主要有:

从化学反应动力学观点考虑,气化过程主要是碳和气化剂之间的非均相反应及热解与气化产物氧化碳和气化剂之间的均相反应。非均相反应的总反应速度不仅受化学反应速度控制; 而且还与气相向固相表面的分子扩散速度有关。随反应温度的升高,扩散反应的影响逐渐加大。所以在实际的生物质气化反应中,气固两相扩散影响使得实际的反应达不到理想的化学平衡[8]。而Aspenplus软件利用吉布斯自由能最小化原理,按照所有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来计算反应产物。因此,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会存在一定出入,进行相关模拟计算前应对模型进行验证。

1.2模型验证

利用固定床生物质气化炉的实验数据[9]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固定床的内径200 mm,高度400 mm,生物质进料量为1 kg / h。实验原料为油棕榈颗粒,其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为: ω ( M) = 6. 56% , ω( V) = 75. 99% ,ω( A) = 5. 33% ,ω( F) = 12. 39% ; ω( C) = 50. 27% ,ω( H) = 7. 07% ,ω( N) = 0. 42% , ω( S) = 0. 63% ,ω( O) = 36. 28% ,Q = 20. 3 MJ / kg。 原料中灰分不参与反应,模拟过程忽略焦油。实验产气组分及模拟结果见表1。

从对比中可以发现,模拟得到的H2含量及产率高于实验值,碳氧化物总量与实验值相当,甲烷含量低于实验值。实验过程会产生焦油,生物质中,部分氢元素以焦油形式存在于合成气中,因此,模拟得到的氢气产量及产率均高于实验值; 在验证实验工况下,CH4主要来自热解产物,Aspenplus模拟热解过程是将生物质变成C、H、O、N、S单质的过程,这期间无CH4生成,后续的气化模拟过程受高温及常压因素影响不利于CH4合成,因此,模拟结果中的CH4含量低于实验值。但模拟与实验值总体比较接近,可认为模拟结果可以较准确的模拟实验过程。

2模拟与分析

按照医疗垃圾名录分别选取乳胶手套( 橡胶类) 、棉花( 生物质类) 、输液器( 塑料类) 三类医疗垃圾为原料,利用Aspenplus模拟三类医疗垃圾的气化过程。三种原料的工业分析与元素分析数据参照文献[10]( 见表3) ,通入量为0. 5 kg /h。高温水蒸气温度为1 000 ℃,通入量为1 kg /h。只考虑此种工况下的主要气体产物H2、CO 、CO2,得到如下结果。

2.1气化温度对产气的影响

从图3 ~ 图5可以看出在同反应温度下,H2产量: 输液管 > 乳胶手套 > 棉花,这与三种医疗垃圾的氢元素含量相对应( 氢元素含量: 输液管 > 乳胶手套 > 棉花) 。三种医疗垃圾的各组分变化趋势大致相同,H2产量均先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达到峰值后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CO的产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800 ℃之后增加趋势趋于平缓; CO2的产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总体而言,气化过程受水汽反应CO + H2O = CO2+ H2与水煤气反应: C + H2O = CO + H2,C + 2H2O = CO2+ 2H2以及C + CO2= 2CO联合制约。一般认为水煤气反应在400 ℃以上即可进行,在600 ℃ 以前双水反应占比重较多,因此, CO2的气体产量在600 ℃ 时最高且高于CO。当反应温度由600 ℃升至700 ℃ 时,温度升高使一水水煤气反应所占比重增加,且一水反应正向进行,因此,在600 ~ 700 ℃ 温度段,H2和CO产量增加,CO2产量下降。反应温度达到700 ℃ 时,水汽反应开始活跃,但该反应会随温度增加而逆向进行,因此,H2与CO产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的趋势、CO2产量随温度升高而下降的趋势会趋于平缓。在800 ℃ 以后, 水汽反应的逆过程消耗的H2量逐渐大于反应H2生成量,因此H2产量会略下降; CO产量随温度的升高继续增加; CO2产量随温度的升高继续下降。但受多个反应的联合制约,CO产量的增加趋势和CO2产量的下降趋势更加平缓。

图4 三种医疗垃圾 CO 产量随气化温度变化 Fig.4 The changes of CO production with different gasification temperatures

图6为产气热值随气化温度的变化图,计算公式为: QLHV= 126. 3 × φ ( CO) + 127. 5 × φ ( H2) ,式中 φ( CO) 、φ( H2) 分别表示产气中CO和H2的摩尔分数。图中合成气热值输液管 > 乳胶手套 > 棉花, 合成气热值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在800 ℃ 前增幅较大,800 ℃之后增长趋于平缓。

综合考虑各气体组成、产气热值、能源利用等因素,可以认为800 ℃ 为医疗垃圾高温水蒸汽气化的最佳反应温度。在此温度下的H2产量最高,更高温度条件下的合成气CO含量以及热值增幅不明显, 能耗过大。

2.2高温水蒸汽通入量对产气的影响

图7表示800 ℃时乳胶手套各产气组分随S /W ( 水蒸气-医疗垃圾质量比) 的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在S /W低于1时,随S /W增加,H2、CO 、CO2三种气体产量增加; 在S /W 1 ~ 1. 5范围,CO产量增加趋势趋于平缓。当S /W超过1. 5后,CO产量随S / W增加而下降,H2、CO2产量的增加趋势趋于平缓。在S /W低于1. 5时,医疗垃圾未全部参与反应,此时,随S /W比增加,三种气体的产量都会增加,同时随通入水量及产生的CO量增加,更多水及CO会参与到水气反应,造成H2、CO2产量急剧增大, CO产量增长平缓。当S / W超过1. 5后,更多高温水会与产气中的CO反应,造成H2、CO2产量继续增加,CO产量继续下降,但受CO总量制约,三种气体的变化趋势会趋于平缓。合成气热值随S /W的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在S /W大于1后下降较快,在S / W大于3后下降平缓。综合考虑产气中可燃气体产量、合成气热值及能耗,可认为S /W = 2为最佳反应条件。在此工况下总产气量较高,产气中H2含量较高,CO2含量较低,产气热值较高。

3结论

建立了一套医疗垃圾高温水蒸气气化的Aspenplus模型并验证,通过求解,得出以下结论:

( 1) 医疗垃圾本身氢、氧元素含量影响产气中的氢气与碳氧化物的组成。同反应条件下,医疗垃圾中氢元素含量越多,产气中H2产量越多; 氧元素含量越多,CO2产量越高、CO产量越低。

( 2) 同工况下,产气中H2产量随着气化温度的升高而先增加后稍减少,在700 ~ 800 ℃ 时,H2产量出现极大值; CO产量随温度增加而增加,增加趋势在800 ℃之后趋于平缓; CO2产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合成气热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在800 ℃ 之后增加趋势趋于平缓。得出医疗垃圾的最佳气化温度为800 ℃。

( 3) 同工况下,在低S /W时,随S /W增加,CO、 H2、CO2的产量增加; 在高S /W时H2、CO2的产量随S / W增加而增加,CO产量随S / W增加而下降。总产气量随S /W增加而增加,当S /W达到2. 5以后, 增加趋势平缓。产气热值总体随S /W增加而下降。 得出S /W = 2为最佳实验工况。

摘要:针对乳胶手套、棉花和输液器三种典型有机医疗废物,以高温水蒸气作为气化剂;基于吉布斯自由能最小化原理,对三种医疗废物高温水蒸气气化的热力学问题进行模拟研究。探讨原料种类、气化温度和水蒸气通入量等影响因素,对合成气组分、产气量和产气低位热值等评价指标的影响规律。模拟结果表明:在同一工况下,原料中的氢、氧含量决定合成气中的氢气与碳氧化物的产量;反应温度与水蒸气-医疗垃圾质量比(S/W)可改变合成气各产气组分及低位热值,得出最佳反应温度为800℃、S/W为2.0。

关键词:医疗垃圾,高温水蒸汽,气化,Aspenplus

参考文献

[1] 赵春.医疗垃圾焚烧处理技术探讨.北方环境,2001;(3):45 —48Zhao Chun.Medical waste incineration technology.North Environment,2001;(3):45—48

[2] 严建华,祝红梅,蒋旭光,等.医疗垃圾多组分热解气化特性.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8;42(5):885—889Yan Jianhua,Zhu Hongmei,Jiang Xuguang,et al.Pyrolysis and gasification characteristic of multi-componentmedical waste.Journal of Zhe Jiang University(Engineering Science),2008;42(5):885—889

[3] 苏德仁,刘华财,周肇秋,等.生物质流化床氧气-水蒸气气化实验研究.燃料化学学报,2012;40(3):309—314Su Deren,Liu Huacai,Zhou Zhaoqiu,et al.Biomass gasification with oxygen and steam in a fluidized bed gasifier.Journal of Fuel Chemistry and Technology,2012;40(3):309—314

[4] Gao Ningbo.Hydrogen rich gas production from biomass steam gasification in an updraft fixed bed gasifier combined with a porous ceramic reformer.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Nnergy,2008;33:5430—5438

[5] Nipattummakul N,Ahmed I I.Hydrogen and syngas yield from residual branches of oil palm tree using steam gasific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2011;36:3835—3843

[6] Nipattummakul N,Ahmed I I.Hydrogen and syngas production from sewage sludge via steam gasific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2010;35:11738—11745

[7] Umeki K.High temperature steam-only gasification of woody biomass.Applied Energy,2010;87:791—798

[8] 陈汉平.基于ASPENPLUS平台的生物质气化模拟.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7;35(9):49—52Chen Hanping.Simulation of biomass gasification by ASPEN PLUS.J Huazhong Univ of Sci&Tech,2007;35(9):49—52

[9] Li Jianfen.Hydrogen-rich gas production by steam gasification of palm oil wastes over supported tri-metallic catalys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2009;34:9108—9115

高温蒸汽 第6篇

随着中国电力建设事业发展, 高参数、大容量机组不断增多[1]。大机组汽水管道的长度、直径、保温厚度较之以前有了很大增量。同时, 能源日渐紧张, 价格不断上涨, 节能工作日益引起重视[2]。因此高温管道的保温已成为影响火力发电厂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

本文通过对高温蒸汽管道复合型保温经济厚度计算的比较分析, 指出影响保温经济厚度的主要因素, 并对计算当中如何正确选取保温原始计算数据进行了探讨。

1 复合保温简述

保温工作是一个系统过程, 不仅要在设计上提出明确要求, 还要在保温材料选厂及施工工艺等影响保温效果重要因素方面给予保证。而目前市场上保温材料品种繁多, 其价格与其耐热温度呈正比关系, 耐热温度越高, 其价格越高。一般耐高温的保温制品密度大, 热导率也大, 耐热温度较低的制品密度小, 热导率也小。因此, 在高温条件下, 若采用单一的耐高温的保温材料, 势必引起保温厚度增加, 管道支吊架荷载及管道的一次应力均有所增加, 这样不仅不利于管道设计, 也不经济。为降低成本、节约费用, 火力发电厂中高温管道一般都采用复合型保温结构。所谓复合型保温结构, 就是在高温管道外壁上先包裹一层耐热温度较高、价格也较昂贵的保温材料, 再在这些材料外面包裹一层耐热温度较低、价格便宜的保温材料, 其经济效益将提高。

就节省投资费用而言, 保温层薄似乎比较合理, 但有时会起不到保温节能的作用, 甚至会由于管道内流体温度降低达不到工艺要求而影响正常生产。复合保温结构经济厚度, 是在较少的一次性投资下, 使管道散热损失较少时各层保温材料的厚度。最佳经济厚度计算的数学结构原理是:将管道散热损失年费用函数与管道保温结构投资年费用函数相叠加, 生成以保温厚度为函数的保温费用函数, 该函数最小极限值所对应的保温层厚度为最佳经济厚度。

在复合型保温结构的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其中对复合保温层最佳经济厚度的选取问题较为突出, 使得复合保温结构的经济优越性还未充分体现出来。究其主要原因, 主要在于保温结构最佳经济厚度的计算受诸多因素影响。

2 影响保温经济厚度的主要因素分析

根据文献[3]提供的计算公式可知, 在使用相同保温材料的前提下, 热价、环境温度、管径及导热系数等因素直接影响保温经济厚度。下面分别阐述。

2.1 热价的影响

热价越高, 总的保温层越厚。到厂的煤价越高, 热价值就越大。近年来,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 煤炭资源日益紧张, 煤炭价格节节攀高。不难看出, 对于相同参数的蒸汽管道, 在保温材料相同的前提下, 煤炭资源丰富的北方, 由于煤炭价钱较低, 总的保温层经济厚度比煤炭资源贫乏的南方电厂要薄一些。对于同一地区相同蒸汽参数的电厂, 在使用相同保温材料的情况下, 新建电厂保温层厚度就会比老电厂要厚一些。

从长远来看, 煤价越来越高, 远远高于保温材料的价格和单位造价增长幅度, 从节能角度出发, 要求进一步减少蒸汽管道散热损失。要进一步减少散热损失, 就要加厚保温层, 或采用导热系数更小的保温材料。

2.2 环境温度的影响

环境温度为26℃时的保温层厚度比环境温度为20℃时的保温厚度厚40 mm~50 mm。因此环境温度的选取非常重要, 室内布置的设备和管道的环境温度应根据主厂房室内空调排风计算 (全年平均) 提供。在做保温经济厚度计算时, 室内环境温度应取汽机房全年空调室外排风温度的平均值, 室外环境温度应取历年平均温度。

环境温度不高于27℃时, 设备和管道保温结构外表面温度不应超过50℃;环境温度高于27℃时, 增加保温层厚度, 对外表面温度影响很小, 故保温结构外表面温度可比环境温度高25℃。

2.3 管径的影响

工作温度相同、利用方式相同的蒸汽管道, 管径越大, 保温层也越厚。

2.4 导热系数的影响

火力发电厂中采用的保温材料一般是经过工程检验, 证实是高效节能的材料才能使用。电厂使用最多的保温材料有以下几种:Al2Si O5制品、岩棉制品、玻璃棉制品。

通过对比DL/T-5072-1997火力发电厂保温油漆设计规程附录B“常用保温材料性能表的导热系数”与DL/T-5072-2007火力发电厂保温油漆设计规程附录A“常用保温材料性能表的导热系数”可知:

近10 a来, Al2Si O5、岩棉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数值变大了, 考虑到其产品生产质量、保温工程施工质量及保温材料使用一段时间后保温效果下降后的一个修正, 故较之以前导热率变大了。玻璃棉保温因其密度较小、热导率较小、便于施工、材料性能稳定等优点, 近年在火力发电厂得到广泛应用。玻璃棉使用一定年限后, 经调研分析, 其导热系数变化不大, 性能稳定。随着生产工艺提高, 玻璃棉保温效果得到提高, 热导率变小。玻璃棉推荐的使用温度为300℃, 而耐高温玻璃棉的推荐使用温度达到450℃以上, 高温玻璃棉材料价钱较高, 但经技术性和经济性比较后, 也得到广泛应用。

2.5 其它影响因素

其它影响保温经济厚度的因素包括:年运行时间、介质火用至系数、室外风速、保温保护材料单位造价、保温工程投资年分摊率等。

a) 年利用时间增加, 保温经济厚度加厚;b) 介质火用系数Ae是指介质做功能力相对于锅炉过热器出口过热蒸汽做功能力之比, Ae值越大, 保温经济厚度越厚。如送粉管道、热风道、主蒸汽管道, 介质火用系数为1;而烟道、疏放水管道的介质火用系数为0。值得注意的是, 介质火用系数为0的管道, 热量没有回收价值, 要用表面温度法来计算其保温厚度, 此时用表面温度法计算出的保温外表面温度不超过60℃时的保温厚度就能满足规范要求;c) 室外风速是影响布置在室外的设备和管道保温经济厚度的因素。根据计算比较, 在同一环境温度下, 室外布置的管道保温经济厚度较薄, 但散热密度值较室内管道稍大, 这是由于室外布置的管道由于风速影响对流传热系数加大, 导致散热加大;d) 保温保护材料单位造价是一项综合性指标, 随时间、地区而变化, 应按工程实际来选取, 如材料费用提高, 经济厚度就会降低。

3 复合保温存在的问题

随着蒸汽管道温度越来越高, 管径也越来越大, 为减少管道散热损失, 满足生产工艺要求, 保温层厚度只能越来越厚。这为主厂房管道布置及支吊架设计带来麻烦, 管道开孔越来越大, 管道布置也变得困难, 不能满足支吊架设计要求, 土建费用也相应增加。只有提高保温材料生产工艺, 提高保温材料保温性能, 开发出新型稳定保温材料, 降低了热导率, 保温层厚度才能减少。但从近10 a保温材料发展情况来看, 对保温材料的研究开发力度不够, 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并没有得到提高。

4 结语

高温管道采用复合保温结构进行保温, 对满足热力工程的要求、降低工程造价具有很大现实意义。在大型热力工程中对高温管道复合保温经济厚度的选取应尽量使用“保温经济厚度计算法”。同时, 工程设计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对正确选用复合保温的计算方法、规范计算程序应予以足够重视, 以真正发挥出高温管道复合保温结构的经济优势。

参考文献

[1]黄茹, 金泰安.新型保温材料的应用[J].暖通空调, 2011 (06) :31-33.

[2]许厚才.关于高温蒸汽管道保温材料选择的探讨[J].湖南大学学报, 2010 (04) :57-59.

高温蒸汽 第7篇

MELAG 24BL工作过程分为预真空阶段, 加热阶段, 灭菌阶段和干燥阶段这四个阶段。

1.1 预真空阶段:

灭菌器腔体内的空气将会被重复的抽出, 直到达到程序设置的压力参数值时, 真空泵停止工作, 该过程与蒸汽的进入达到稍高于大气压交替进行。

1.2 加热阶段:

预真空阶段结束后, 加热器开始加热, 腔体温度和压力随着持续的蒸汽进入而上升, 直到到达所需的灭菌参数。

1.3 灭菌阶段:

当温度和压力参数达到灭菌条件时, 灭菌开始, 灭菌阶段的压力和温度会保持不变, 灭菌剩余时间会在显示出来。灭菌结束后, 会有压力释放并有相应的显示。

1.4 干燥阶段:

压力释放后, 腔体开始干燥过程, 此时腔体通风和压力补偿同时进行。当然, 在干燥阶段也可以按 stop键停止干燥, 从中取出器械使用。

2 故障现象及维修

2.1

门锁打不开 (door unlocking) 在使用MELAG的24BL灭菌器时可能会遇到灭菌完成后, 门打不开, 屏幕显示door locking 。当遇到这种情况时, 先关闭机器电源, 打开外壳, 将右侧的一个拉杆向后拉动, 可以将门打开, 取出手术器械。然后检查与拉杆相关的电路后, 发现在右侧的一排保险的最后一个3.15A延时保险坏掉, 更换保险后, 开机后开门和关门都正常了。

2.2

高温蒸汽 第8篇

1 医疗废物的概述

1.1 概念及分类

目前, 对医疗废物的定义尚未统一, 我国对其定义是:各种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控制、预防、科研、教学及相关活动中产生的有着直接或间接毒性、污染性及感染性的废物[2]。其可能携带传染病菌、病原体、化学污染物等有害物质, 危险性极高。医疗废物有多种分类, 我国主要根据其性质、来源划分, 包括病理性废物、药物性废物、感染性废物、化学性废物及损伤性废物。

1.2 危害

医疗废物的危害分为两种: (1) 短期急性危害, 主要是急性中毒情况; (2) 长期潜在危害, 包括慢性中毒、致突变及癌变、污染土壤及地下水等。而其危害的可燃性、反应性及腐蚀性主要和安全存在关系;其传染性、毒性、污染性、放射性等主要和健康存在关系。医疗废物对人体的主要危害有:感染性病原危害、致癌变或突变物质危害、化学有毒药物的危害、放射性废物的危害等, 其中尤以感染性医疗废物的危害最为广泛和突出, 主要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巨大危害。

2 高温高压蒸汽灭菌技术分析

2.1 运行原理

灭菌技术出现前, 医疗机构主要采取焚烧法来处置医疗废物。随着高温高压蒸汽灭菌技术的出现和应用, 迅速被推广。该项技术是一种现代去除或灭杀微生物病毒及病菌的方法, 主要对真菌、细菌及病原体等微生物进行灭杀。该类微生物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可在不同地方生存, 并能迅速繁殖, 如不采取正确有效的方式进行处置则会对环境和人们健康造成巨大威胁。该类微生物具有较强的抗热性, 采取焚烧法很难灭杀。而通过高温高压蒸汽方式可对微生物蛋白质进行破坏, 在高温高温环境下会使其蛋白质分子内氢键出现断裂, 使其空间结构破坏, 进而达到灭杀的目的。该项技术的设计主要以朊病毒灭杀为目标实现的。该项技术的灭菌温度一般在124到134℃, 压力达到12MP (220KPa) , 可持续45min。另外, 在此环境下, 医疗废物的塑料成分不会热解, 有效避免了再次性污染[3]。

2.2 工艺流程

高温高压蒸汽灭菌技术对于医疗废物的处置主要分成三个步骤:一是灭菌;二是提高破碎;三是二次干燥及输送压缩。其中, 第一步是最为重要的环节, 又分成预真空、灭菌及干燥。该项技术的处置流程是:收集--运输--处置中心--储存--灭菌--毁形, 具体如图1:

3 高温高压蒸汽灭菌技术的具体应用

3.1 高温高压蒸汽灭菌锅参数

高温高压灭菌锅主要通过脉动真空和持续性高温高压来灭杀医疗废物携带的细菌。内腔主要应用不锈钢材质, 在该部位进行细菌灭杀。该部分的应用参数为:尺寸1750mm X2200mm;容积是5m3, 应用年限是20年, 锅体材质是SUS-304, 同时带有聚胶脂发泡剂保温材料, 确保设备表层温度在50℃以下。规定压力为-FV-7kgcm2;规定温度为165℃;有效灭菌温度为134℃, 压力为2.2kg/cm2, 灭菌时间为45min。处置能力为6000kg/d, 每批次处置用时80min。

3.2 尾气处置设备

医疗废物处置会产生一定的废气, 而通过尾气处置系统可将细菌全部截留, 达到99.99%的截留率, 提高了处置效果。该设备的应用参数为:风量7200L/min, 温度≥140℃, 压力为0.7bar。确保处置后废气中只有水分和二氧化碳。

3.4 废水的处置系统

该初中系统主要由循环泵、冷凝液消毒设备、换热器等组成。在预真空操作中形成的冷凝器液输送到消毒设备进行灭菌消毒处理。该项系统的应用参数为:温度130℃, 持续时间40min。循环泵的温度设计为≥130℃, 冷凝液通过该系统反复进行可实现全面灭菌效果[5]。

3.5 处置效果分析

该项技术在处置医疗废物中不但具有良好的灭菌效果, 还能达到减重降容的效果, 灭菌效果≥99.99%, 减重≥30%, 降容≥60%。有实践检测表明, 该技术灭菌效果符合卫生部制定的标准, 具体如表1:

4 结语

医疗废物的处置是当前环保部门和卫生医疗机构必须重视的问题, 其处置效果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 也关系到生态环境的保护。本文主要对高温高压蒸汽灭菌技术的运行原理、操作流程及应用参数进行系统探讨, 该项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医疗废物处置的效果, 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摘要:如今, 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 医疗废物的量也日益增加, 成为环境污染的一个主要污染源。其与工业三废存在一定的差别, 其排放对环境污染程度相对要大, 甚至一些医疗废物如未得到科学有效处置会导致中毒或非法二次利用的情况, 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巨大威胁。当前, 我国政府和社会极为重视医疗废物处置, 加大技术投入, 高温高压蒸汽灭菌技术已成为医疗废物处置的重要手段, 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从医疗废弃物概念及危害出发, 分析高温高压蒸汽灭菌技术在医疗废物处置中的应用情况, 并提出强化该项技术应用的对策。

关键词:高温高压蒸汽灭菌,医疗废物,处置

参考文献

[1]谷良平.高温高压蒸汽灭菌式医疗废物处理系统与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22-27

[2]张龙.高温高压蒸汽灭菌技术在医疗废物处置中的应用[J].环境与生活.2014, 11 (7) :64-67

[3]熊鸿斌, 谷良平.高温高压蒸气灭菌技术在医疗废物处置中的应用[J].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9, (05) :19-22

[4]李晓敏, 崔洪海, 丁飒等.医疗废物处置技术及其运行实例[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3, 11 (7) :64

上一篇:信息查询下一篇:中小型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