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羌族体育产业

2024-09-20

北川羌族体育产业(精选3篇)

北川羌族体育产业 第1篇

1.1 研究对象

通过走访调查, 对北川羌族自治县12至18岁、19至45岁、46至65岁、65岁以上各年龄段进行调查, 总调查人数300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图书馆、电子阅览室针对羌族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情况进行文献相关检索, 得到文献资料。

1.2.2 调查法。

通过设计问卷调查表, 对羌族民族传统体育进行问卷调查, 发放问卷调查表300份, 回收有效问卷调查表280份, 有效回收率为93.3%。

2. 结果与分析

2.1 北川羌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大致可分为技艺、角力、制胜、跳跃、游戏、体能、竞技、合中、投掷、托举等10大类。其中技艺类项目包括舞麻龙、秋千、翻杠子、爬天杆、羌族锅庄、武术、耍龙灯;角力类包括掰手腕、推杆、扭棍子;制胜有羌族摔跤;跳跃类包括逃船、跳拱、跳盔甲;游戏类有逗瓜、刁鸡;体能类有仰卧抱杆跑;竞技类包括赛马;合中类包括丢窝窝、骑射;投掷类包括梭杆、开当铺;托举类有抱蛋、抽陀螺。从以上项目类别来看, 北川羌民族传统体育的技艺性体育项目相对较多一些, 参与频率也相对较多, 制胜性、竞技性体育项目相对较少, 其他都相对平衡, 但总的体育项目开展和发展相对平衡, 不影响羌民族体育发展。

2.2 北川羌族传统体育项目与羌民族的传统习俗的结合度

羌族的民间习俗是羌族先民为适应各种生存环境而流传下来的一种民族的集体行为,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欢乐的娱乐性。比如:农历四月初一的“祭祀会”或“塔子会”, 农历六月的“歌仙会”, 农历十月初一的“羌历年”, 春耕秋收, 婚事丧事等都要举行不同类型的庆典和祭祀仪式活动, 而且无论举行哪种活动, 都有体育活动。

2.3 北川民族传统体育参与情况

就个人兴趣爱好、民族习俗、健身、人际交流这4个大方向调查发现, 大多数对传统体育的参与取决于个人爱好, 而以健身、人际交流为目的的参与较少。由此看来, 这对北川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传承有着一定的影响, 人们对传统体育的理解和认识不够深, 加上经济的落后与体育设施的不完整, 影响着北川羌族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2.4 北川羌族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参与频度

北川羌族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在当地开展频度较低, 参与活动人数也较少, 当地政府组织或自发组织体育活动都相对较少, 这对北川羌族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极为不利。

其中100人参加3次以下体育活动锻炼, 占调查总人数的35.7%。参加次数在4至6次以内的人数有79人, 占总调查人数的28.3%。7至10次的有60人, 占调查总数的21.4%。总的来看, 羌民族人民参加传统体育活动频度的积极性不是很高, 这对发展羌民族传统体育有着一定的影响。

2.5 北川羌族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参加的年龄段

北川羌族人民在各年龄段对体育活动的喜爱程度不一样, 19至45岁这个年龄段喜爱体育运动的比较多, 也比较容易接受, 随着年龄的增长反而对传统体育活动更疏远。由此看来, 大家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还不够浓厚, 要把这一传统体育活动融为羌民族日常生活中, 还得做更加细致的工作。

2.6 北川羌民族传统体育开展场所

调查发现, 在北川羌民族地区对传统体育的开展相对较多, 但随开展场所的不同参加的情况也不同, 我们对在羌民族地区各个场所开展情况作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首先, 是学校体育课, 共100人, 占总调查人数的35.7%。其次, 是传统节日性质的体育活动, 参加人数80, 占总调查人数的28.6%。再次, 是民间聚会的体育活动, 参加人数60, 占总调查人数的21.4%。最后, 是祭祀性的体育活动, 参加人数40, 占总调查人数的14.3%, 相对上边3个场所, 祭祀场所的体育活动相对较少。以上数据分析出在各个不同的场所的体育活动情况, 总的情况来看对羌民族的体育发展相对较平衡。

2.7 经济发展对羌族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

由于历史发展和自然条件的限制, 经济发展对羌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 经济落后直接导致体育设施、场地受限, 很多体育活动无法开展, 体育文化精神得不到发展。在调查中发现主要影响体育发展的是经济不发达和信息摄取不够, 从而阻碍了传统体育的发展和传承。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北川羌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较多, 发展相对较平衡, 参加体育活动情况以个人兴趣爱好的参加形式较多, 以民族习俗、健身、人际交往性的较少。从对平时参与体育活动的年龄段来看, 爱运动的多为年轻人。从参加体育活动锻炼的次数上来看, 多数人是没有目的的锻炼, 而且次数也相对较少, 当前北川羌民族体育面临着较严重的情况, 加上地域性经济的不发达, 更加阻碍了北川羌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3.2 建议

3.2.1 对羌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内涵、体育项目进行有力保护。

羌民族传统体育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积累保存下来的, 反映各民族意识和多元文化活动的财富。将一些易推广的体育项目进行发扬, 对一些没有历史意义价值、不符合时代需求的东西进行精简, 取其精华进行保留。做到尊重民族气息和民族风格, 规范地对羌民族体育进行一次全面的改革。

3.2.2 多种举措并举, 大力发展羌民族传统体育。

民间组织或社会团体有机结合, 开展形式多样的羌族体育活动。为羌族体育课程实现建立良好的社会氛围, 实现羌族传统体育全面完善和发展, 实现其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社会功能。

3.2.3 主管机构的重视。

建设更多的体育场地, 加强管理, 增加体育设施, 以培养人才和全民健身为目的, 从而推广羌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3.2.4 加大民族体育进入学校的政策扶持力度。

对民族地区学校办学和学生考评给予政策鼓励。建议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羌族体育课程资源进行开发, 利用地方高校科研人才和社会民族文化元素等资源优势, 将羌族体育进行改造, 不断吸取其它民族体育文化的精华, 编撰“羌族体育教材”。学校的普及化和推广, 更有利于羌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3.2.5 科学合理的协调发展。

不要一味为了发展而盲目发展, 首先要全方位地对羌族传统体育进行探索研究, 根据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解决对策。注重基础性理论研究, 注重羌民族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 传统项目的技术创新, 评价指标研究, 等等, 大力推广科学领域的综合性研究, 逐渐建立羌民族传统体育科学理论体系, 逐步提升科学化、现代化的传统体育。

摘要:现今国家大力倡导全民健身,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也越来越得到国家的重视。作者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方法对羌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 并在此研究基础上对未来北川羌族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提出相应对策, 把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群众健身、经济建设结合起来, 从而促进羌族民族传统体育得到发展。

关键词:北川羌族,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白晋湘.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 丰富世界现代体育宝库——民族传统体育研究述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1, 24, (4) :433-346.

[2]胡小明.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多元价值[J].体育学刊, 2007, 14, (8) :5-9.

[3]温佐惠, 陈振勇.西部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地域体育文化理论探微[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8, 34, (1) :14-18.

北川羌族体育产业 第2篇

羌族代表色的本源

羌族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老的民族,其代表颜色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因此羌族的代表颜色和自然现象、生存条件、地理环境、宗教信仰、历史渊源等方面不无关联。

1.羌族代表色之一 —— 白色

源于羌族对白石崇拜的信仰习俗,从而也就崇尚白色。对白石的崇拜主要来源于《羌戈大战》中描述:在西北的大草原上羌族的祖先原本在哪里生活,后来被异族入侵后被迫西迁;当打败到无路可退的时候,天神“木姐珠”从天空扔出三块白石,它突然变成了岷山上的三座雪山阻挡了追兵;羌人来到四川松潘境内为了报答天神的恩惠,在房顶正中供上白石。后来羌人在四川松潘境内遭到 “戈基人”的侵犯,在战斗中多次失败后求助于天神,神又授予白石,使他们打败了“戈基人”终于在岷江上游定居下来。由此他们建立了对白族的崇拜,这就是羌族崇尚白色根本原因。

2.羌族代表色之二 —— 红色

羌族的代表色——红色是缘于崇尚火神与信仰。根据《燃比娃取火》中记载:天神中有一个管火的神叫蒙格西,他偷偷来到人间上看中了羌族女首领——美丽的阿乌巴吉;在这个时候又看见恶神“嚇都”下的魔咒迫使羌族人生活在饥寒交迫之中,就从怀里拿出一个红色的果子给阿乌巴吉吃,阿乌巴吉吃完后感到腹中饱满、心旷神怡。分别时蒙格西对她说:“姑娘啊!我是火神蒙格西,等孩子出生长大后叫他来找我,把火拿回人间,人间太冷了!” 阿乌巴吉生了一个浑身长着长毛还有尾巴的男孩,像猴子的长相,取名为燃比娃。燃比娃长大后非常聪明和勇敢,此时阿乌巴吉想起了蒙格西的话,就让燃比娃到天上找寻父亲求火。燃比娃听从母亲的吩咐,翻山越岭朝着太阳的方向走去,在喜鹊的指引下终于见到了火神阿爸。火神用油竹做成火把的形式点燃后交给了儿子,却被恶神“嚇都”发现,“嚇都”就掀狂风、施魔法,火烧光了燃比娃全身的长毛,此次取火失败。第二次上天取火时火神把火炭装在瓦盆里,“嚇都”又施法下了倾盆大雨火种被扑灭。第三次取火,火神把火藏在白石里对燃比娃说:“我把火藏在石头里面了,你回去用两块白石相互碰击就会有神火出现,再用干草和树枝点就会燃起熊熊大火”。 燃比娃历尽艰辛万苦最终把火种带回了人间。羌族人通过对火的崇尚,赋予了它深厚的人文内涵。如在羌族的服饰中为崇尚火神与信仰常采用红色和火纹进行表现,以此来传承本民族的信仰和文化。

3.羌族代表色之四 —— 黑色

在《氐羌源流史》里描写道:“允姓之戎即黑姓的羌戎,衣服尚黑,以后的析支、塞种也都以黑为贵” ,“青衣羌又省称青羌或青氐,诸葛亮《出师表》有賨叟、青羌,不是他们自呼如此,只是汉人因其用牦牛毛绩织的本色褐布为衣,而呼作青衣”。由此可见羌族崇尚黑色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时也证明了羌族以黑为贵和喜用黑色的悠久历史。

4.羌族代表色之三 —— 蓝色

羌族崇尚蓝色是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古时的羌族人数不多,以牧羊为生,生活在高山之巅,与蓝天为伴,与白云共舞。因此羌族先民为了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给蓝色赋予了吉祥美好的寓意。

总之,通过对羌族历史的溯源,可以看出羌族有“白、红、兰、黑”四种代表色。

北川羌族自治县民居建筑色彩的现状

北川羌族自治县民居建筑几乎全部是地震后重建或修复的,建筑的色彩基本上都是同类色,色调基本为黄色调与灰色调,虽然色彩调和,但色彩千篇一律缺乏个性,并且中明度与中纯度的黄色调与灰色调的使用,给人心理造成较为压抑的情绪;同时其民居建筑的色彩也缺乏民居建筑色彩与民族文化的统一,民居建筑的性质与色彩功能的统一,没有较好地反映出羌族的文化,地域特色也凸显不够。

北川羌族自治县民居建筑色彩的规划

1.色彩的定位

北川羌族自治县民居建筑色彩的定位首先应从尊重当地民族的对色彩喜好、心理和文化的特点为规划的切入点,再对民居建筑色彩进行定位,以指导民居建筑的色彩规划。北川羌族自治县民居建筑色彩的定位为:民居建筑的色彩要与文脉统一,民居建筑的性质要与色彩的功能统一。

在民居建筑色彩与文脉的统一方面,需要尊重传统文化,用羌族的代表色把文脉体现出来,并将其应用于民居建筑上,使之具有特定的语境与地方情调,从而使民居建筑的色彩与文脉统一。

在民居建筑的性质与色彩功能的统一方面,由于其民居建筑的性质是用于居住,是放松身心的之地,需要用色彩来满足居民轻松、舒适的心理感受;因此其建筑色彩的功能就是要满足居民的需求。

2.北川羌族自治县民居建筑色彩的规划

民居建筑色彩的规划,首先要从满足居民居住的轻松、舒适感与体现羌族文化的代表色着手,再确定主色调、辅助色和点缀色,这样才能控制色彩的整体效果,使民居即满足居民的需求,又不失民族特色。在民居建筑色彩规划中,需要从红、黑、白、蓝四种羌族的代表色中进行色调的规划:以白色为主色调,蓝色为辅助色,红与黑色为点缀色;具体实施为墙面用白色石材为主色调;屋顶、墙基、门窗等这些部分用中明度和中纯度的蓝色为辅助色,以增加建筑的美感;屋檐部分用中明度和高纯度的红色作为点缀色,赋予民居建筑神韵。这样使北川羌族自治县民居建筑色彩的规划方案与原来的黄色调与灰色调的民居建筑相比内涵更加丰富、个性和文化特征更加突出。

结语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色彩对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寓意。色彩是民族文化的载体,目前许多民族地区正进行民居的重建和改造,如何用民族的代表色在民居建筑上体现,却鲜有理论和实践,愿本文能够引来更多的对民族地区民居建筑色彩的关注,愿民族地区的建筑通过新的建设,呈现出更多独具民族特色的建筑。

(作者单位: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建筑工程学院)

北川羌族红枫敬老院 第3篇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政府与加拿大联邦政府于2008年6月联合宣布了价值800万加元的灾后重建项目, 北川羌族红枫敬老院是重建的项目之一。北川县作为2008年汶川大地震受灾最为严重的地区, 当地约有200名孤老需要得到及时的安置和照料, 县政府对该敬老院项目给予了高度重视。重建的敬老院采用了加拿大最先进的现代木结构建筑技术, 以期达到最好的抗震和节能效果。

重建的敬老院位于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擂鼓镇, 总建筑面积5611.77m2, 木结构部分面积为4578m2。项目包括了92个双人间;16个单人间;12间员工宿舍;2间员工套房;另外设有医疗服务区、休闲娱乐区、食堂、设备间、办公区、门球场;室外健身器材;室外设绿化带、道路、健身路径、菜地等。项目于2012年1月竣工。

2 建筑设计

北川羌族红枫敬老院采用了加拿大现代木结构建筑技术, 由于这是专为在地震时受损严重的当地羌族居民所设计的, 当地政府要求重建设计中要把羌族传统木结构特色与现代木结构特点有机结合。因此建筑外观采用了石面材质, 配以羌族符号及西藏符号来表达他们的文化。同时, 大量的木材得以选用以代替石材, 来建设本项目所需的这些建筑物。同时考虑在各楼中间及两端的塔楼墙面悬挂羌族人的标志性图案, 在顶部设置羌族人的吉祥物白石装饰, 充分体现了羌族特色、羌族文化, 完全符合设计理念。

敬老院院区以主入口广场和社区公用建筑物为“核心”, 以横贯东西的“礼仪轴”和纵向连接南北的“活动轴”为布局骨架, 呈环绕式建筑群体。西南部和东南部为两栋老年人住宿楼, 东北部为职工宿舍楼, 通过约600m有盖长廊连接周边, 通过轴线串接各栋建筑。病人区域与职工区域独立分隔, 生活后勤区为独立空间, 与社区公共建筑物紧密结合, 形成了结构清晰、联系紧密、便捷高效的布局。本项目采用平面及斜坡式结构连接各栋单体, 充分考虑到使老人生活方便, 特别布置了适合残疾人的斜坡式坡道连接各单体。

敬老院在规划时将可能入住的老年人主要分为四类:能够独立生活的老年人;生活需要帮助的老年人;患有阿尔茨海默氏症或老年痴呆症的老年人;需要完全护理的老年人。第一类的老年人被安置在距离中心位置最远的地方, 以给予他们足够的私人和自由活动的空间。而最后一类“需要完全护理的老年人”的房间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护理和监测的方便性, 距离中心位置 (医护人员) 最近。

敬老院采用园林式设计, 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对于生活在其中的院民起着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 还可以舒缓压力。整个敬老院基地上除了建筑及必要的活动场地外, 均种植大树绿化, 既美化敬老院内部环境, 又能隔噪降温。各单体楼朝向正南, 采光、日照、通风条件优良, 窗地比为0.2, 楼间距大于10m。

3 木结构的抗震性能

红枫敬老院采用了现代轻型木结构体系。由于项目处于地震重灾区, 因而对建筑的抗震要求非常高,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 而现代木结构的一大突出优势就是其优异的抗震性能。

根据《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要求, 在所有的轻型木结构房屋中采用剪力墙, 以提高墙体对地震和风产生的横向荷载抵抗力, 共同抵抗地震和风产生的水平荷载。而传统建造房屋只考虑抵抗纵向荷载, 这些荷载从屋盖和楼盖传到墙和柱, 再传到基础。地震和飓风对建造结构同时产生水平或横向荷载, 在遭遇飓风时, 空气运动对结构产生水平力和上拔力, 墙体需抵抗水平风力, 而屋盖则必须抵抗极大的上拔力, 因而必须与墙体项部牢固连接, 并将强风产生的上拔力有效地传至基础, 因此楼盖与基础间的锚固以及各构件之间的可靠连接十分重要。楼盖与基础之间采用非常可靠的连接方式, 以控制由于地震和飓风影响受力而对房屋造成的破坏。

木结构框架结构能够承受由地震引起的抵抗力, 基于以下原因: (1) 木结构建筑非常轻便、灵活; (2) 加拿大的木结构建筑为多点式承载系统, 荷载通过结构垂直向下传到地基, 代替了某些点式的荷载承受; (3) 木结构建筑在弹性和吸收侧面传来的压力方面, 优于轻型钢结构; (4) 木结构建筑是可燃建筑, 但是通过采取合适的预防措施, 比如安装喷淋之后是非常安全的。同样, 万一遇到火灾, 木结构建筑不会立即倒塌, 可以使居民有更多的时间从建筑物内逃离。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北川羌族体育产业】相关文章:

北川中学08-16

北川观后感06-19

参观北川安全工作预案07-20

北川地震观后感08-04

羌族学生06-27

羌族传统医药07-03

羌族三大文化特色07-21

羌族舞蹈的文化功能07-03

羌族传统文化论文05-05

羌族传统文化论文提纲08-27

上一篇:音乐教学的审美价值下一篇:粉体技术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