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等效范文

2024-05-20

优化等效范文(精选7篇)

优化等效 第1篇

单元式机组为保证安全可靠的启停, 以及在低负荷或异常工况下提供必要的汽源, 同时能向有关辅助车间和生活设施提供生产生活用汽, 都设有辅助蒸汽系统。

国产引进型300 MW机组的辅助蒸汽系统如图1所示[2,3]。全厂设置一条辅助蒸汽母管, 每台机组均设有辅助蒸汽联箱。新建电厂的第一台机组启动辅助蒸汽由启动锅炉来, 两台以上机组运行时, 可通过高压缸排汽或第四段抽汽互相提供辅助蒸汽。辅汽联箱的压力为0.78 MPa, 温度为220~250℃。机组冷态启动时, 辅助蒸汽联箱由启动锅炉或邻机供汽。负荷达到25%ECR时, 冷再热蒸汽达到要求, 辅助蒸汽汽源切换到冷再热蒸汽。负荷达到80%ECR时, 四抽压力达到要求, 辅助蒸汽联箱从冷再热蒸汽切换到四抽供汽。正常运行过程中, 由四抽作为工作汽源。四抽的汽温较高, 必须经过减温喷水降温至220~250℃。

而很多辅助蒸汽用汽点的参数不需要辅助蒸汽联箱提供的那么高, 目前很多机组的辅助蒸汽系统普遍存在将高参数蒸汽减温减压后使用的现象, 造成了很大的节流损失。

2 辅助蒸汽系统优化方案分析

若用较低参数的蒸汽代替高参数蒸汽, 也就是以高参数蒸汽在汽轮机中的继续膨胀做功过程代替在减压装置中的等焓节流过程, 可以减少能量损失, 其节能情况如图2所示。图中1-2过程是蒸汽绝热节流到用汽参数的等焓过程;1-2′是蒸汽在汽轮机中膨胀到用汽参数的绝热过程, 可见对1 kg蒸汽, 1-2′过程的熵增ΔS′比1-2过程熵增ΔS小, 设Ten为环境温度, 则1-2, 过程的做功能力损失TenΔS′也就比1-2过程的损失TenΔS小, 热经济性更高。可见, 如果能找到满足用汽要求的更低参数抽汽代替四抽作辅助蒸汽汽源, 能够节约能源[5,6]。

在辅汽用汽点中蒸汽参数要求最高的是除氧器用汽、轴封用汽和驱动给水泵小汽机用汽, 下面分别讨论其使用更低参数抽汽的可行性。

辅助蒸汽用作除氧器启动和停运时的备用汽源[1,2,3,4]。启动时用辅助蒸汽加热除氧器, 此时要求维持除氧器内部压力不大于0.196 MPa;当主机负荷低于80 MW时, 以辅助蒸汽为加热蒸汽, 除氧器在0.147 MPa下定压运行;当主机负荷大于80 MW时, 逐渐开足第四段抽汽至除氧器隔离阀, 然后关闭备用蒸汽至除氧器阀门, 停用辅助蒸汽。机组停运时, 当负荷降至80 MW时, 开启备用汽源至除氧器阀门, 暖管结束后, 逐渐开足备用汽源, 关闭第四段抽汽, 除氧器内部压力应小于0.196 MPa, 并保持压力稳定。

汽轮机启动时盘车阶段, 汽封供汽使用辅助蒸汽, 供汽压力维持在0.123 MPa。冲转到低负荷阶段, 由辅助蒸汽和再热冷段蒸汽联合供汽, 并自动维持汽封供汽母管压力为0.123 MPa。负荷升至25%ECR时, 再热冷段已能满足全部汽封供汽要求, 供汽全部由再热冷段提供。负荷增至60%ECR时, 汽封系统进入自密封状态。汽封供汽母管的温度要求为:冷态启动时150~260℃, 热态启动时210~260℃。机组甩负荷时, 汽封供汽母管压力降至0.123 MPa时, 汽封供汽由辅助汽源供给, 蒸汽温度应大于250℃, 否则由主蒸汽即高压汽源调节站供给。在辅助蒸汽温度达到250℃以后, 方能由辅助汽源供汽。

机组起动之前, 若小汽轮机需要进行调试, 调试用汽由辅助蒸汽系统供给, 供汽管接在小汽轮机低压主汽门之前。小汽轮机的额定低压蒸汽参数是0.765 MPa、335.4℃, 可见使用五抽作为辅助蒸汽汽源时, 达不到小汽轮机的参数要求, 但小汽轮机调试用汽投用时间很少, 一般只在机组刚建成或小汽机大修后才进行[7,8]可以临时短期使用临机冷再热蒸汽供给而不会对热经济性产生很大影响。

国产引进型N300-16.7/537/537机组额定工况下第四、五、六级抽汽参数见表1。由以上分析可见, 除小汽轮机调试用汽外, 考虑管道压损和散热损失后, 在额定工况下运行机组的第五段抽汽作辅助蒸汽汽源能满足邻机启动时的参数要求。小汽轮机调试用汽投用时间很短、用汽量少, 使用冷再热蒸汽节流也不会造成很大的损失;除氧器加热、轴封系统用辅汽也非经常运行;经常运行时使用的都是低压辅汽, 而四抽参数远高于用汽参数, 经常需减温减压才能使用, 造成很大的节流损失。现有机组的辅助蒸汽系统参数选择的十分保守, 可以进一步降低。

3 辅助蒸汽系统优化方案热经济性分析

3.1 用五抽作辅助蒸汽汽源及热经济性分析

由以上分析可知, 国产引进型300 MW机组辅助蒸汽用汽点参数要求较高的三处只在邻机启动时使用, 负荷在40% (80 MW) 以上时, 辅助蒸汽用汽参数不低于0.24 MPa、160℃[4]即可, 因此, 辅助蒸汽系统的优化方案之一是用五抽代替四抽作辅助蒸汽汽源, 在小汽轮机调试时暂时切换到冷再热蒸汽供汽。热经济性的提高按额定工况下辅助蒸汽用汽量[2]为20 t/h、年使用时间为6个月 (4 380 h) 计, 而在北方寒冷季节, 生活用辅汽量较大, 热经济性的提高还不止于此。

四抽蒸汽经减温减压后用作辅助蒸汽时, 由热平衡方程得

undefined (1)

则用于辅汽的抽汽量为

undefined (2)

用五抽作辅助蒸汽时, 用于辅汽的抽汽量为

undefined (3)

则用五抽代替四抽作辅助蒸汽, 新蒸汽等效热降的增加为

ΔH=α4 (h4-h5) - (α5-α4) (h5-hc) (4)

装置效率提高

undefined (5)

年节约标准煤为

undefined (6)

式中undefinedf——减温水 (一般取自主凝结水) 的焓, 143.4 kJ/kg;

hc——汽轮机排汽焓, 2 359.7 kJ/kg;

hfq——辅助蒸汽焓, 2 786.87 kJ/kg;

q——机组热耗率, 8 142.4 kJ/ (kW·h) 。

计算结果见表2。

3.2 高、低压辅汽分供及热经济性分析

由以上分析, 采用五抽作辅助蒸汽汽源、冷再热蒸汽作为备用时可以满足启停、低负荷及额定工况下的用汽参数要求。在40% (80 MW) 以上负荷下运行时, 机组使用的都是低压辅汽, 因此, 可以对辅助蒸汽系统进一步优化, 采用高、低压辅汽分别由两级抽汽供给的方式, 高压辅汽由五抽供给, 低压辅汽汽源可以继续降低参数, 由表1各级抽汽参数情况, 可以使用六抽作低压汽源, 并以高压辅助蒸汽减温减压后作为低压辅助联箱的备用汽源, 在机组低负荷、六抽参数偏低时切换使用。如图2所示。

这种系统正常运行时的辅助蒸汽由六抽供给, 用于辅汽的抽汽量为

undefined (7)

与辅助蒸汽汽源采用四抽相比, 新蒸汽等效焓降增加

ΔH=α4 (h4-h6) - (α6-α4) (h6-hc) (8)

装置效率的提高及年节标准煤的计算方法同3.1, 计算结果见表2。

4 小结

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 从运行中辅助蒸汽用起点参数要求的实际情况看, 可以用五抽代替四抽供给辅助蒸汽, 以提高机组的热经济性, 不计启动过程的节能效果, 年节约标准煤耗量在500 t以上。

(2) 采用高、低辅汽分开利用的两级辅助蒸汽系统可以进一步降低低压辅汽汽源参数, 从而进一步提高机组的热经济性, 可使年节约标准煤耗量达1 000 t以上。

(3) 如果邻机启动时, 本机组不能在额定负荷下运行, 五抽参数偏低, 可以将高压辅汽汽源切换为冷再热蒸汽, 以满足临机启动要求。

(4) 现有一些电厂的辅助蒸汽系统虽为两级系统, 但低压辅汽汽源为高压辅汽减温减压供给, 这种方式与一级系统相比, 并不能起到节能的作用。

(5) 现有国产引进型300 MW机组辅助蒸汽系统具有节能潜力, 在今后工程设计和电厂运行中仍有很多工作可做。

参考文献

[1]吴季兰.300 MW火力发电机组丛书——汽轮机设备及系统[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郑体宽.热力发电厂[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3]中国动力工程学会.火力发电设备技术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4]刘爱中.汽轮机设备及运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5]沈士一, 庄贺庆, 康松, 等.汽轮机原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6]王家旋.热力发电厂[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7]梁杰.300 MW机组启动中利用邻机汽源冲转汽动给水泵供水运行方式的实践[J].江苏电力技术, 2001, (1) :38-42.

优化等效 第2篇

关键词:业务信道,DPCH等效C/I,优化

1 背景

1.1 问题的提出

在传统的测试评估中,通常采用公共控制信道P-CCPCH C/I作为网络覆盖质量的衡量准则,P-CCPCH C/I也是作为覆盖优化的依据;而与用户的通话质量相关的是业务信道的质量,业务信道质量与公共控制信道质量并不一致,公共控制信道与业务信道是分开的,发射功率相对独立;公共控制信道全向发射,业务信道具有波束赋形增益 ;N频点组网中,控制信道频率复用相对宽松。

台州TD网络目前使用4个P-CCPCH频点进行S444组网,业务频点和公共控制信道频点复用度不一样;业务信道复用度远高于公共控制信道。公共控制信道频率复用度为1/4;R4业务信道频率复用度为1/2;HSDPA频率复用度为1,且在所有的邻区集中,业务信道同频冲突的概率远大于公共控制信道:导频同频的概率为13.5%;业务信道同频概率为70%。

基于以上分析:业务信道同频概率高,且基于PCCPCH覆盖优化不能满足高负荷网络的无线性能,所以亟待转变优化重心至业务信道质量优化。

1.2 解决思路和方法

需要一种以业务信道质量优化为出发点的分析优化手段,目前对业务信道优化手段较为匮乏,而DECI优化则解决了该问题,基于DECI算法的优化方法,通过PCCPCH RSCP值等效计算业务信道干扰,为高负荷网络覆盖优化提供手段,使业务信道质量可测试、可优化、可提升。基于DECI的优化方案是先见性解决高负荷网络同频干扰的有效手段。

2 业务信道质量优化的原理

2.1 业务信道质量优化原理介绍

2.1.1 DECI算法原理

DPCH等效C/I(DPCH Equivalent C/I,DECI)算法,即通过服务小区及各邻区的主公共信道场强值(PCCPCH RSCP),计算得到主服务小区业务信道质量,即DPCH等效C/I。

DECI计算有两种方案:全同频DECI方案、部分同频DECI方案。全同频DECI方案:服务小区DECI=10*log(服务小区PCCPCH RSCP/所有邻区 PCCPCH RSCP之和)+干扰抑制因子。部分同频DECI方案:服务小区某频点DECI=10*log(服务小区PCCPCH RSCP/所有包含该频点的邻区的PCCPCH RSCP之和)+ 干扰抑制因子。服务小区的DECI=Max/Min/Average(服务小区频点1 DECI, 服务小区频点2 DECI, … ,服务小区频点N DECI)。

其中,干扰抑制因子=赋形增益-负荷因子+功率控制因子,干扰抑制因子取值根据终端下行干扰消除能力而定。

2.1.2 干扰抑制因子

干扰抑制因子=赋形增益-负荷因子+功率控制因子,干扰抑制因子取值根据终端下行干扰消除能力而定。通过上面对相关因素的分析可以对干扰抑制因子在不同负荷下的取值进行分析。

在TD-SCDMA系统中,控制信道与业务信道特性并不一致,在DECI算法中,增加赋形增益表现了控制信道与业务信道特性的一致性,更加科学地等效计算出DPCH的干扰情况。通过仿真, DECI算法中的赋形增益取一个平均值7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数值。

负荷因子表示网络的负荷对DPCH造成的干扰水平,因而网络的DPCH的干扰水平是随着网络负荷变化的。负荷因子计算方式为: 负荷因子=10*log(网络负荷(%)*8)。

功控增益可以通过仿真获得,仿真结果显示,在负荷等于25%,50%,75%,100%时,功控增益基本等于2dB左右。因此,不同负荷情况下的干扰抑制因子取值为:

干扰抑制因子=7-10*log(网络负荷(%)*8)+2

因此不同网络负荷下,干扰抑制因子的取值如下:

网络负荷在50%、70%、100%时(8个码道每时隙),负荷因子分别等于6、8、9dB。

现场优化前后DECI值分析干扰抑制因子取值为0,模拟50%负荷状态下的网络质量。

2.1.3 NES+ACP优化流程介绍

NES+ACP实现一次测试、一次调整,避免了频繁调整的过程及局部调整带来的麻烦,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很大的人力物力成本,下面分别介绍相关功能。

2.1.3.1 NES测试系统流程介绍

反向覆盖测试系统采用移动发射台沿测试路线以固定功率发射上行信号,所有基站对该信号进行测量并获取信号接收电平等测量数据,RNC则对所有基站上报的测量数据按小区ID为索引进行汇总和存储。移动发射台随测试车辆在测试路线上移动时,接收GPS同步信息并获得经纬度信息。RNC系统侧记录的小区发射功率配置、上行时隙测量数据和时间戳信息结合移动发射台通过空口上传的GPS经纬度、时间戳信息及发射功率,通过后处理软件的数据处理,可以得到测试区域内所有基站的单小区下行覆盖电平分布图(基于测试路线),通过ACP进行覆盖分析。

2.1.3.2 ACP分析优化流程介绍

ACP(Automatic Cell Planning)自动小区规划主要是通过不同的数据源对网络各方面性能(例如覆盖和干扰等)进行评估,定位问题小区及问题区域。融合不同数据源对网络问题进行数据建模,并通过遗传算法自动搜索最佳的提升网络性能方案,通过网络性能评价机制验证方案的优越性,最终输出最优的网络问题解决方案。目前阶段ACP技术主要应用于RF规划优化方法。

ACP 技术应用于自动RF优化主要有几个阶段:(1)优化目标设定。(2)约束条件设定。(3)天馈优化。(4)天馈优化方案评估。(5)天馈优化方案的输出。

3 业务信道质量优化具体实施

3.1 业务信道质量优化具体流程

(1)NES反向覆盖测试系统收集基础覆盖数据。

(2)使用ACP作为DECI优化工具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输出RF调整方案,验证工具的实用性。

(3)使用CNT/CNA作为DECI优化工具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输出辅频点调整方案。

(4)根据输出的结果,制定RF及辅频点优化调整方案,并在现场实施并验证效果。

(5)循环实施第(4)步骤,观察基于DECI的优化效果。

(6)输出DECI优化效果报告和参数设置原则。

3.2 NES+ACP对RF进行优化

本次业务信道质量优化实施总共分三轮进行,前两轮为RF调整,通过NES+ACP的自动天馈调整的优势,对台州椒江地区进行优化。第一轮DECI优化DECI值低于-3的点从7.91%降低到3.15%;经过第二轮,DECI<-3的区域降低到1.89%,提升效果明显。

图1-2分别为优化前、一轮后、二轮后的DECI值。

具体 DECI优化区域调整如下:

某个区域DECI值较差,该区域的DECI<-3的比例占了5.00%,相对附近区域较差。

现象分析:查看最差的路段的覆盖小区情况,发现差路段都存在一定的导频污染。

对该路段的优化首要的是进行工程参数的优化,从而改善导频污染的情况,直接改善该路段DECI值。根据以上分析,利用ACP自动天馈优化的特性,对该区域进行天馈的自动优化:

(1)圈定优化区域及统计区域。

(2)优化目标值的设定:①PCCPCH功率目标值-85dBm, 覆盖目标比例0.95,权重系数0.1。②PCCPCH信噪比目标值-3dB, 覆盖目标比例0.95,权重系数0.1。③DECI覆盖目标比例0.05,权重系数1。④过覆盖目标比例0.05,权重系数1。由于主要目的是优化DECI,所以DECI值、导频污染和过覆盖的权重设为1。

(3)设定优化区域内需调整的小区,以及调整项及调整范围。

(4)选择自动仿真,得到天馈调整的仿真结果,再通过人工的核查,得到最终的天馈优化方案如表1的所示。

对该区域进行NES测试,并进行测试结果分析,分析得到调整后的DECI情况由原先的5%降低到2.88%,提升较明显。如图3所示。

3.3 CNT+CNA对辅频点进行优化

本次业务信道质量优化第三轮为辅频点调整,通过CNT配合玉讯卡进行测试,获取DECI分布,然后通过CAN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输出辅频点优化方案,并通过CAN进行频点修改后的仿真,最终实现辅频点的优化。

3.4 通过加载测试对优化效果验证

为了验证基于DECI算法进行RF优化效果,在高负荷的情况下进行优化前后结果对比,由于现网资源利用率较低,无法体现算法优势,因此需要制造高负荷场景,并在高负荷场景下测试,最终达到验证目的。通过以下两种方法实现:(1)通过同车加载足够多的终端实现;(2)通过利用现有用户,选择忙时通过闭塞频点、时隙,或者设置频点、时隙优先级,制造网络高负荷。

通过本次DECI优化的实施,从前后DECI对比,优化前后加载测试结果对比来看,可以看出通过本次优化网络质量大幅提升,通过DECI的优化,业务信道质量也有了质的提升。完成了本次课题的目的之一,表2所示为DECI优化前后对比。

从表2看出,通过本次DECI优化,椒江区域的总体指标,无论从KPI还是在业务信道质量上均有较大提升,达到了本次优化的目的。

4 结束语

通过本次DECI优化的实施,从前后DECI对比,优化前后加载测试结果对比来看,可以看出通过本次优化台州网络质量大幅提升,其中前台测试接通率从96.30%上升到99.05% 、TD网内切换成功率从99.30%上升到100%。后台KPI统计语音掉话率从0.27%下降到0.13%,PS掉线率从1.17%下降到0.91%;语音接通率从99.21%上升到99.47%,PS接通率从99.33%上升到99.56%。

通过台州椒江区域的DECI实践,DECI算法对高话务下的业务信道质量是可以进行测量和优化以及提升的,通过基于DECI原 理的优化,台州椒江 DECI值和DPCH C/I都得到提升,DECI值小于-3的点从7.91%下降至1.89%(DECI值(干扰抑制因子取0)),业务信道质量提升明显。

优化等效 第3篇

当我们考察国内学者对西方翻译理论的接受和研究时, 不难发现有一理论“独压群芳”, 获得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偏爱和认同, 那就是尤金·奈达的翻译思想, 而同样来自西方并兼有纯理论和应用理论性质的目的论却仅在一些特定文本的翻译中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本文将目的论与奈达的社会符号学翻译途径进行对比研究, 旨在揭示这两种理论主要观点和解释力的差异, 以及这些差异对当前翻译研究和教学的启示。

二、两种理论的发展脉络

(一) 目的论:源于等值 (效) 而颠覆等值 (效) 。

1971年凯瑟林娜·赖斯《翻译批评:潜力与制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诞生。有趣的是赖斯本是一位等值理论的信奉者, 主张理想的翻译应该与原文在概念内容、语言形式、交际功能方面与原文对等, 然而她在翻译实践和译员培训过程中发现等值是不可能的或不必要的, 因为翻译活动必须符合“翻译要求” (translation brief) 。典型的例子就是将Gulliver’s Travels译成适合非英语国家儿童阅读的作品, 由此可见赖斯至少透过一些特例发现等值原则并不适合所有翻译活动。

德国功能派译论主要人物汉斯·弗米尔在行动理论 (theory of action) 的基础上提出了翻译的“目的论”。这一理论认为, 行动皆有目的, 行动者参照实际环境选择一种他认为合适的方式以求达到预期目标;既然翻译是一种行动, 译者就会在翻译目的的指引下, 尽量考虑一切有关因素, 进而决定适合的行动方式, 即翻译策略。基于这种对实际情况的描述, 可以得出一条规范性的基本规则:“ (翻译) 行动的目的决定达到预期目标的策略”[1], 也就是说译文应对预定的读者发挥预期的功能。

(二) 社会符号学翻译途径:实现等值 (效) 的方法创新。

奈达在十年左右的时间内, 先后用语言学、交际学、符号学阐释翻译的理论与实践, 将翻译研究从一个高度推向另一个高度。那么作为其翻译研究最新成果的社会符号学翻译途径与前两个阶段相比有何联系和创新呢?

奈达翻译理论的第一个发展阶段是以描写语言学为基础的。他认为:“翻译就是在译语中再造出首先意义上, 其次在风格上与原语信息最切近而又自然的对等信息。”[2]可见此时奈达的翻译标准主要是语言或语码层面的对等, 即等值。1981年奈达与威廉·瑞伯恩的合著《语义跨文化》出版, 这标志着奈达已从语言学翻译法转向交际学翻译法。交际学翻译法认为译文必须起到与原文类似的交际作用, 为此译者必须采取各种方式、手段使自己的译文被读者接受。简言之, 译文与原文等效的前提是译文必须被读者接受。1993年奈达在《语言、文化与翻译》一书中正式提出了社会符号学的翻译途径。他认为使用社会符号学来研究翻译能够做到最有深度, 它比其他任何跨语符翻译方法都要优越的关键就在于社会符号学研究人类社会的一切代码和符码, 并重点研究人类所使用的最综合、最复杂的符号系统———语言。因此, 在解码和编码方面, 没有哪一种翻译法有社会符号学翻译法那么全面。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看出社会符号学翻译理论: (1) 提倡使社会用符号学这种最全面的解码 (分析、理解) 和编码 (翻译、表达) 方式; (2) 仍然将实现与原文等效作为翻译的最高标准。例如, 柯平就认为译者在译语句法和惯用法规范及具体接受者可以接受的限度之内, 采取适当的变通与补偿手段, 以保证特定上下文中最重要或最突出的语义优先传递为前提, 尽可能充分传递原语信息所可能包含的多重意义, 以争取原文和译文在指称、语用和言内三个层次上最大限度的等值[3]。

三、两种理论的翻译本质观

如前所述, 目的论是针对以对等为基础的翻译理论提出来的, 但弗米尔并不排斥等值或等效, 只是反对把它视为所有翻译活动和译文评价的通用指导原则和标准。弗米尔认为尽量忠实地模仿原文是一个合法的翻译目的, 但译者必须明了其行动的后果, 也就是这样制造出来的译文在目标文化里会产生什么效果, 与原文在原文化中的效果有多大差异[4]。由此可以推知目的论主张译者在翻译之前必须参照翻译的目的弄清楚:等值或等效是否必要;如果必要, 就要确定在哪些方面和多大程度上实现等值 (效) 。社会符号学翻译途径的主要理论贡献是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解码和编码机制, 但其翻译原则仍旧停留在等值 (效) 上。那么两种理论的差异就集中体现在这一问题上, 即等值 (效) 只是众多可能的翻译目的之一, 还是一切翻译的共同目标呢?要想回答这一问题, 就必须考察两种理论对翻译现象的解释力, 为此不妨举出几个翻译实例来说明。

例一:某地召开投资洽谈会, 要将一位领导的讲话稿译成英文, 供到场外籍人士参阅。该讲话稿中满是“在秋风送爽、硕果飘香之际……”“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 在兄弟单位的大力协助之下, 在社会各界的积极支持之下……”之类官腔。译者是尽力实现译文与原文的等效呢, 还是与会议主办单位协商, 将上述官腔省略或换上内容实际且为外籍与会者接受的文字呢?

例二:设若该领导走上会场, 习惯地来了句“请坐”, 而实际上台下的听众都已坐好。这种情况下, 译员是忠实地将这位领导的口误译成“Be seated, please”, 还是随机应变, 用体现寒暄功能的“Good morning”来避免尴尬呢?

例三:一家小型纺织企业为开辟非洲某国家市场, 请人为其翻译产品推介资料。而此人恰好知晓该国纺织品市场已为国内某大型企业所垄断, 因此这家小企业打入该国市场近乎不可能。这时译者是等效翻译以赚取佣金, 还是将真相告知厂家, 根本不翻译呢?

这三个例子有一个共同点, 即译文的预期目的与原文或多或少有所差异。此时, 不论解码和编码如何全面、深刻, 只要译者固守等值 (效) 原则, 其译文最终仍无法达到预期目的。目的论则可以解放译者的手脚, 使其根据具体的翻译任务, 采取灵活的翻译策略, 成功地实现交流目的。例如, 译者可以采取各种合理可行的策略, 如删 (例一) 、变 (例二) , 甚至零翻译 (例三) 。

或许有人认为目的论不适合《圣经》、诗歌、散文和小说等文学翻译, 因为这类原文都属于所谓的“神圣”文本, 必须忠实翻译, 以实现译文与原文的等值 (效) 。正如弗米尔所言, 等值 (效) 是合法的翻译目的之一, 因此只要符合翻译任务的要求, 目的论并不反对用等值 (效) 原则指导上述文本的翻译, 例如, 将《圣经》翻译给中国教徒。至于能否最终实现译文与原文的等效, 则依赖于译者的解码和编码水平, 与目的论自身无涉。我们还必须承认这些“神圣”文本可能会被翻译成与原文交际目的不同的译文, 如将《圣经》故事翻译给儿童阅读, 将弥尔顿的《失乐园》翻译成语言文字学家的参考资料, 等等。再者, 今天非文学翻译的绝对优势已毋庸置疑, 因此文学翻译的标准不能以偏概全, 由此可见, 目的论对翻译本质的认识要比社会符号学翻译途径 (即奈达翻译思想) 更具包容性, 对于翻译现象也有非后者所能及的解释力。

四、两种理论的影响力

目前国内对目的论的研究多集中一些特定文本的翻译上, 如广告、医药说明书、电影字幕和幽默等。这固然有国内学者译介时间尚短的原因, 却也与国内翻译研究的实用主义倾向有关[4], 即只关注这一理论能解决哪些具体翻译问题, 忽视了这种纯理论的认知功能, 即引导人们正确认识翻译本质的作用。对翻译本质的新认识会引发翻译研究和教学领域的根本性变革, 能更为科学地指导翻译实践, 因此我们对目的论理解和认识不应被“目的”二字所误导, 而更应关注这一理论给翻译研究和教学带来的深层次影响。

社会符号学翻译途径被国内学者认为是“比较全面的翻译方法”[5], “学习和研究翻译的一个理想的切入口”[6], 以及是“比较合适的翻译研究和教学的核心理论”[3]。产生这种好评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社会符号学翻译途径的翻译原则与我国传统翻译理论标榜的“信”或“忠实”不谋而合, 自然容易为国内翻译学者接受。陈宏薇认为“意义相似, 功能相似”的翻译原则与传统翻译标准的核心“信”有着等同的内涵[6], 而劳陇则明确指出严复、奈达和纽马克的翻译理论殊途同归[7]。二是社会符号学翻译途径在坚持等值 (效) 原则 (即“信”) 的同时, 还为实现等效找到了全面的解码和编码方式。这种方式具有坚实的语言学、交际学、社会符号学基础, 因而有别于“信达雅”、“神似”和“化境”等抽象空泛的传统译学术语。总之, 奈达的翻译思想既暗合了中国传统翻译原则, 又为贯彻该原则提供了传统译学无法提供的科学方法, 自然格外受人青睐。

综上所述, 国内译学界之所以轻目的论而重社会符号学翻译途径并非因为后者比前者更能说明翻译的本质, 更符合翻译实践, 而是由于我们忽略了前者的纯理论功能, 迷信后者的解码、编码方式并抱守等值 (效) 为一般翻译原则, 为此我们亟须重新考量这两种理论的价值和意义, 以期促进翻译研究和教学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Vermeer, Hans J..A Skopos Theory of Translation[M].Heidelberg:TEXTconTEXT-Verlag, 1996.

[2]Nida, E.A., C.R.Taber.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Leiden:E.J.Brill, 1969.

[3]柯平.论翻译理论在翻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A].香港中文大学两岸三地翻译教学研讨会大会演讲论文集[C].1997.

[4]张南峰.中西译学批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5]Nida, E.A..Translating Meaning[M].San Ditmas, CA:Eng-lish Language Institute, 1982.

[6]陈宏薇.社会符号学翻译法研究[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 1996, (3) .

等效平衡的多种解法 第4篇

1. 等效平衡原理。

在一定条件下(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对于同一可逆反应体系,不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只要换算成只从正反应开始,俗称“一边倒”,对应组分的起始浓度相同,达到平衡后,同一组分的百分含量相同。这就是等效平衡原理。

2. 等效平衡规律。

(1)对于恒温、恒容条件下体积变化的反应。

如果按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转化为方程式同一半边的物质,其物质的量与对应组分的起始加入量相同,则建立的化学平衡状态是等效的。

例如:常温常压下的可逆反应。

上述前三种配比,按化学方程式的计量数转化为反应物,则SO2均为2mol, O2均为1mol,三者建立的平衡状态是完全相同的,最后一种配比,a, b, c三者满足的一般条件是:a+c=2, b+c/2=1,即“同温同容,体积可变,等量等效”。

(2)对于恒温、恒容条件体积不变的反应。

如果按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转化为同一半边的物质,其物质的量之比与对应组分的起始加入量之比相同,则建立的化学平衡是等效的。例如:

上述前三种配比,按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转化为反应物,两种情况下,H2 (g)与I2 (g)的物质的量之比均为1∶1,因此上述三种情况下,建立的化学平衡状态是等效的。最后一种配比,a, b, c之间满足的一般条件是a∶b=1∶1 (c≥0),即“同温同容,体积不变,等比等效”。

(3)对于恒温、恒压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体积可变反应或体积不变反应)。

如果按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转化为同一半边的物质,其物质的量之比与对应组分的起始加入量之比相同,则建立的化学平衡状态是等效的,即“同温同压、等比等效”。

解等效平衡问题的方法很多,其根本方法都是想方设法建立等效平衡,在等效平衡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外界条件,就能顺利达到最终的平衡状态。

1. 应用等效平衡的三条规律,解答等效平衡问题。

例1:某温度下,在一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A、B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mol、2mol和4mol。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对平衡混合物中三者的物质的量作如下调整,可使平衡右移的是:()。

A.均减半B.均加倍C.均增加1mol D.均减少1mol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等效平衡问题,紧紧抓住题干给出的限定条件: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可应用规律之三:“恒温、恒压等比等效”,在等温等压条件下,把加入的物质按反应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转化为反应物或生成物,物质的量之比相同,即为等效平衡。题中A、B、C三者起始物质的量之比为2∶1∶2,选项A、B中三者的物质的量之比均为2∶1∶2,与题中的比例相同,为等效平衡,平衡不移动。C可设想分为两步加入,先加入1molA, 0.5molB, 1molC,此时为等效平衡,平衡不移动;再加入0.5molB(此法与一次性加入1molB等效),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向右移动,符合题意。D中均减少1mol,也可设想分为两步进行:先将A减少1mol, B减少0.5mol, C减少1mol,此时为等效平衡,平衡不移动;再减少0.5molB,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向左移动。故选C。

练习: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若反应开始时充入2molA和2molB,达到平衡后A的体积分数为a%。其它条件不变时,若按下列四种配比作为起始物质,平衡后A的体积分数大于a%的是()。

答案AB。

2. 应用过渡态法解等效平衡问题。

为了达到等效平衡,为可逆反应牵线搭桥,设置过渡态,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一个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的平衡状态只与始态、终态的相对量有关,与所经过的途径无关。

例2:加热装有1mol HI气体的定容密闭容器,发生如下反应:在t1℃反应达到平衡时,I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x1,若起始时在该容器中加入2mol HI,在t2℃反应达到平衡时,I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x2。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若t1=t2,则x1=x2

B.若t1=t2,则x1

C.若t1

D.若t1x2

解析:可设想反应分两步进行:第一步,t1℃时,在容积相同的两个容器中各放入1molHI,达平衡时,I2的物质的量分数均为x1,温度不变,仍为t1℃的情况下,将两个容器中的HI气体压入一个容器,由于该反应为等体积气体反应,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I2的物质的量分数仍为x1,但HI的物质的量增大到原来的2倍。第二步,在容器容积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变为t2℃,重新达到平衡后,I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x2,此时达到的平衡状态与在t2℃时,在相同容器中一次性投入2mol HI,达到的平衡是同一平衡状态,如图1所示:

其中第二步:若t1=t2,则温度不变,平衡不移动,故x1=x2,则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若t1

练习:在恒温、恒容下,有反应现从两条途径分别建立平衡。途径Ⅰ:A、B的起始浓度均为2mol·L-1;途径Ⅱ:C、D的起始浓度分别为2mol·L-1和6mol·L-1。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两条途径最终达到平衡时,体系内各组分的百分含量相同

B.两条途径最终达到平衡时,体系内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不同

C.达到平衡时,途径Ⅰ的反应速率v (A)等于途径Ⅱ的反应速率v (A)

D.达平衡时,途径Ⅰ所得混合气体的压强为途径Ⅱ所得混合气体的压强的1/2

答案AD。

3. 应用始态、终态浓度法解等效平衡问题。

一个可逆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不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若按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转化为反应物,即“一边倒”,只要对应组分的起始浓度相同,所建立的平衡就是等效的。

例3:将2.0mol PCl3和1.0 mol Cl2的混合气体充入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达到平衡时,PCl5的物体的量为0.4mol。如果此时移走1.0mol PCl3和0.5mol Cl2,在相同条件下,再达平衡时,PCl5的物质的量是()。

解析:在一定条件下,在VL密闭容器中充入2.0mol PCl3和1.0mol Cl2的混合气体,达到的平衡与在V/2 L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 PCl3和0.5mol Cl2达到的平衡是等效的,因为两种情况下,对应组分的起始浓度是相同的,故在V/2 L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 PCl3和0.5mol Cl2,达到平衡后,生成的PCl5的物质的量为0.2mol。设想反应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将1.0molPCl3和0.5mol Cl2充入V/2 L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后,生成的PCl5为0.2mol。第二步: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容器的容积增大到原来的2倍,由于平衡向左移动,故PCl5的物质的量小于0.2mol。如图2所示:

本题正确答案为C。

练习:一真空密闭器中盛有1mol PCl5,加热到20℃时发生反应:反应达平衡时,PCl5所占的体积分数为M%,若在同一温度和同一容器中最初投入的是2molPCl5所占的体积分数为N%,则M和N的关系是()。

答案B。

浅析“等效平衡”的有效教学 第5篇

等效平衡的核心在于“等效”两字, 本文着重剖析等效平衡的内涵, 讨论等效平衡的成立条件, 深入探讨等效平衡的应用。

一、理清概念

等效平衡, 是指在一定温度下的可逆反应, 由于起始状态不同而形成多个平衡体系间各组分百分含量 (质量分数和体积分数) 相同的平衡状态间的互称。

广义的等效平衡可细分为全等效平衡和相似等效平衡。

1. 全等效平衡是指平衡间所有量都相等。

2. 相似等效平衡是指平衡间仅是各组分的百分含量相同, 而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总物质的量、浓度、体系的压强、化学反应速率等不相等。

对于等效平衡, 我们可以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推出。 (P压强, V体积, n物质的量, R常数, T热力学温度)

1.若在T和V一定的条件下, P与n成正比。

(1) 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可变的反应 (即ΔV≠0) , 若为等效平衡则平衡时n必须相同, 否则因体系的P不同会使平衡发生移动, 平衡状态间是全等效。

(2) 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 (即ΔV=0) , 因反应前后气体的n不发生变化, P的变化对平衡没有影响, 只要把不同条件下的物质全部转化成同一状态时, 符合初始状态“n比”相同就行了, 平衡状态间可能是全等效, 也可能是相似等效。

2.若在T和P一定的条件下, 由PV=nRT可知, P= (n/V) RT, n/V=C是个常数。对于任何ΔV≠0与ΔV=0的反应来说, C不变, 速率不变, 故平衡不发生移动, 只要把不同条件下的物质全部转化成同一状态时, 符合初始状态“n比”相同就行了, 状态间一定是全等效。

二、进行分类

1. 若在T和V一定的条件下

(1) 对于ΔV≠0的反应, 等效平衡达平衡时, n必须相同。

(2) 对于ΔV=0的反应, 等效平衡达平衡时, “n比”必须相同。

2. 若在T和p一定的条件下, 对于ΔV≠0还是ΔV=0的反应, 等效平衡达平衡时, “n比”必须相同。

三、强化训练

1. 在一定温度下, 把2mol SO2和1mol O2通入一定容积的容器中, 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处于平衡状态。现在维持温度不变, 令a、b、c分别代表初始时加入的SO2、O2和SO3的物质的量, 如果a、b、c取不同的数值, 它们必须满足一定的相互关系, 才能保证达到平衡状态时, 反应混合物中三种气体的百分含量仍跟上述平衡完全相同。请填空:

(1) 若a=0, b=0, 则c=_________。

(2) 若a=0.5, 则b=, c=_________。

(3) a、b、c的取值必须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 _________。 (请用两个方程式表示)

解析:这是一个ΔV≠0的反应, 若为等效平衡, 要n相同, 可采用“等价极值转化”的方法解决。

2. 在一定T、P下, 在可变的密闭容器内充有1mol A和1mol B, 此时容积为V L, 保持恒温恒压, 使反应A (g) +B (g) 幑幐C (g) 达到平衡时, C的体积分数为40%。T和P恒定不变, 在密闭容器内充入2mol A和2mol B, 则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的V为_________, C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

解析:T、P一定, 根据等效平衡理论可知是等效平衡, 故平衡时容器的容积为2VL, C的体积分数为40%。

浅谈等效平衡及其应用 第6篇

一、等效平衡的定义

对于在一定条件下 (定温、定压或定温、定容) 进行的可逆反应, 不论以何种途径建立化学平衡, 只要建立的平衡体系中对应各组分的百分含量相同, 其平衡就称之为等效平衡。

二、两种特殊条件下等效平衡的判断

1. 定温、定容

(1) 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等的反应

如果将投料按化学式计量数关系转化为方程式同一半边的物质 (即等价转换) , 其加入量与对应组分的起始加入量相同, 则前后建立的平衡为等效平衡。

(2) 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

如果进行等价转换后, 各物质的加入量比与原平衡相同 (即成正比例) , 则前后建立的化学平衡为等效平衡。

2. 定温定压

不论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变化还是不变的可逆反应, 均有:如果进行等价转换后, 其各物质的加入量比与原平衡起始加入量比相同, 则建立的化学平衡与原平衡为等效平衡。

三、两种特殊条件下建立的等效平衡的特点

1.定温定容条件下, 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变化的可逆反应, 由于等价转换后投入量必须相同, 此时建立的等效平衡是完全等效的 (即全等型) 。故有:

在建立的等效平衡体系内, 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气体压强、密度、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等所有对应物理量的值均相等。

2.定温定容条件下, 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 由于等价转换后投入量对应成正比例, 所以此时建立的等效平衡只有一部分物理量的值是相等的 (即相似型) 。故有:

在建立的等效平衡体系内, 只有对应反应物的转化率、各组分的百分含量、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相同, 但对应各物质的浓度、混合气体的密度及气体的压强等均不相同, 且与起始投入量对应成正比例。

3.定温、定压条件下, 不论反应前后体积变化还是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 当建立等效平衡时, 都有:

对应各组分的百分含量、浓度、混合气体的密度及相对分子质量等均相同, 但混合气体的总质量、总物质的量、容器的体积等均不同, 且与起始投入量对应成正比例。

四、等效平衡的应用

1. 计算平衡体系中某组分的浓度

例:在一定温度下, 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 有如下平衡:

已知H2和I2的起始浓度均为0.10mol/L, 达平衡时HI的浓度为0.16mol/L。若H2和I2的起始浓度均变为0.20mol/L, 则平衡时H2的浓度 (mol/L) 是 ()

解析:等效平衡的判断条件知, 该题中前后建立的平衡为等效平衡。此时反应物的转化率相等。当H2与I2的起始浓度均变为0.20mol/L时, c (HI) 亦为原平衡的2倍。即:c (HI) =2×0.16mol/L=0.32mol/L

[答案:C]

2. 计算体系内气体压强的变化

例:某温度下在密闭容器内发生如下可逆反应:2M (g) +N (g) 葑2E (g) , 若开始时只充入2mol E, 达到平衡时, E的转化率为40%;若开始时充入2mol M与1mol N的混合气体, 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压强比起始时减少了 ()

解析:在定温定容条件下, 对于题中所给反应, 充入2mol E与充入2mol M和1mol N所建立的平衡为全等型等效平衡。

只充入2mol E时, E的转化率为40%, 则平衡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2.4mol;若开始时充入2mol M与1mol N, 平衡时气体总物质的量亦为2.4mol。故有:

3. 判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例:在一容积恒定的容器中充入2mol A和1mol B, 发生反应2A (g) +B (g) x C (g) , 达到平衡后, C的体积分数为ω%;若维持容器的容积和温度不变, 按起始物质的量A:0.6mol、B:0.3mol、C:1.4mol充入容器, 达到平衡后, C的体积分数仍为ω%, 则x的值 ()

A.只能为2

B.只能为3

C.可能为2, 也可能为3

D.无法确定

解析:经分析, 此题中前后建立的两个平衡为等温等容条件下的等效平衡。所给选项中x的值, 只有2和3两种可能值。当x为2时, 题中反应为气体体积变化的反应, 经换算知, 前后加入的反应物的量相当, 此时建立的平衡即为等效平衡。

当x=3时, 题中反应为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 将x=3代入原方程式并换算知, 前后加入的A与B的物质的量比均为2:1。故当x为3时前后建立的平衡亦为等效平衡。[答案:C]

4. 求容器的容积

例:右图中, P为-可自由滑动的活塞。关闭K, 分别向容器A、B中各充入2mol X和2mol Y。起始时, V (A) =a L, V (B) =0.8a L (连通器的体积忽略不计) , 在相同温度和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 两容器中各自发生反应:M (g) +N (g) 2E (g) , 达到平衡时, V (B) =0.6a L, 试计算:

打开K, 一段时间后反应再次达到平衡, 则B的体积为______L。

解析:当打开K时, A与B连通, 此时相当于在A、B容器中共充入4mol X和4mol Y, 然后在等温等压条件下建立化学平衡。此平衡与关闭K时, 在原B容器中充入2mol X和2mol Y时建立的平衡为等效平衡。结合阿伏伽德罗定律, 知:

故:V (B) =1.2a L-1a L=0.2a L

5. 利用构建等效平衡, 比较不同平衡体系中某物理量的关系

例:一真空密闭容器中盛有1mol PCl5, 加热到20℃时发生反应:PCl5 (g) 葑PCl3 (g) +Cl2 (g) , 反应达平衡时, PCl5所占体积为M%;若在同一温度和同一容器中最初投入的是2mol PCl5, 反应达平衡时, PCl5所占的体积分数为N%。则M和N正确的关系是 ()

C.M=N D.无法比较

解析:以等效平衡为桥梁和纽带, 利用合理的拆分和合并, 对不同平衡状态的关系进行构建, 可使其状态的比较更加清楚明了。现将本题中平衡Ⅰ和平衡Ⅱ的关系作如下构建:

由以上过程的构建可看出, 状态Ⅰ与Ⅱ等效, 状态Ⅱ到状态Ⅲ相当于加压, 平衡左移, PCl5的百分含量增大。可得:M%<N%

等效平衡的追根溯源 第7篇

等效平衡一直是化学教学中的难点,很多学生遇到此类问题总有一种恐惧感,信心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对“为什么等效,哪些量是等效的”没有真正理解,遇到新的情境不知道用哪一类型的等效平衡。本文对等效平衡的结论进行了数学证明和模型说明,以使学生真正理解等效平衡的实质。

2. 等效平衡的数学证明

2.1 等效平衡的概念

对于同一可逆反应,当外界条件一定时,该反应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或是从中间状态(既有反应物又有生成物的状态)开始,只要达到平衡时同种物质的百分含量(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等)均相同,这类平衡就称为等效平衡。

2.2 等效平衡的类型

2.2.1 恒温恒容前后气体体积不等条件下的等效平衡

在等T、等V条件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等的反应:若改变起始加入情况,只要通过可逆反应的化学计量数比换算成平衡时左右两边同一边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相同,则两者平衡等效。

在上述三种情况中,达平衡时NH3的体积分数、质量分数、浓度、物质的量、质量、分子数完全相同,叫全等效。

为什么在等温和等容条件下, 1mol N2和3mol H2与2molNH3是等效的呢?我们可以利用等温条件下平衡常数不变来证明。下面以2A葑B为例来证明:为什么在等温等容条件下2mol·L-1的A和1mol·L-1的B是等效的 (假设某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 。

所以在等温、等容条件下2mol·L-1的A和1mol·L-1的B达平衡时B的平衡浓度是不变的, 还可以得出其他各物质的浓度、体积分数、质量分数、物质的量分数、物质的量、质量、分子数等完全相同。

2.2.2 恒温恒容前后气体体积相等条件下的等效平衡

只要按化学计量数换算成平衡式左右两边中同一边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原平衡相同,则达平衡后与原平衡等效。

下面以反应H2 (g)+Br2 (g)葑2HBr (g)为例证明浓度各为1mol·L-1的H2和Br2与2mol·L-1的H2和Br2是等效的(假设某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

所以在等温、等容、等气体体积的条件下,1mol·L-1的H2和Br2与2mol·L-1的H2和Br2是等效的,即各物质的量分数、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是等效的,但各物质的浓度、物质的量、质量等是成比例的。所以此等效平衡又称为不完全等效平衡。

2.2.3 恒温恒压条件下的等效平衡

只要按化学计量数换算成平衡式左右两边中同一边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原平衡相同,则达平衡后与原平衡等效。

举例说明:恒温恒压时,判断哪些是等效平衡?

同样,把这四种起始状态的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都“归零”,全部换算成反应物。结果发现N2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均为1∶3,因为压强和温度不变,根据PV/T=nR,可知,如果压强和温度不变,物质的量增大到原来的n倍,则体积也会增大到原来的n倍,相当于各物质的量浓度保持不变,故属于等效平衡,与恒温恒容(定T、V)前后气体体积相等条件下的情况相同。

3. 等效平衡的模型证明

对于等温等容下的等效平衡,我们可以用“复制压缩”的思想方法来证明。

例如:在一定的等温条件下,向两个容积相同的甲、乙密闭容器中分别加入1mol H2 (g)、1mol I2 (g)和2mol H2 (g)、2mol I2 (g),问:达到平衡时,两容器中HI的物质的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量的大小关系?

图A是温度为T,体积为V,开始充有1mol H2 (g)和1mol I2的平衡状态,现在我们复制一个与A一模一样的平衡状态A′,并把它们合并,组成了一个温度为T,体积为2V,开始充有2molH2 (g)和2molI2的平衡状态B,平衡状态B与平衡状态A是等效的,即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是相等的,且物质的量浓度也是相等的。现在将B压缩到原来的体积V,变成B′,这样就符合题目的要求:等温等容。B到B′虽被压缩,由于前后气体系数相等,因此平衡不移动,各物质的量分数是不变等效的。但由于最后B′的体积变为B的一半,因此B′中各物质的浓度变为B中(与A相等)的两倍,B′中各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也变为A中的两倍,即是成比例的。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优化等效】相关文章:

结构等效06-02

等效刚度法07-23

等效导热系数08-11

等效平衡论文08-19

等效电路参数05-19

会计准则等效论文08-04

高中化学等效平衡09-07

等效平衡教学案例05-23

T形等效电路07-30

“等效平衡”难点突破的探讨05-31

上一篇: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心得下一篇:转变思想适应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