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9000族

2024-06-09

ISO9000族(精选12篇)

ISO9000族 第1篇

一、高等教育具有特殊的管理属性

高等教育管理同企业管理二者虽然同属于管理学的范畴,但是毕竟分属不同的部门,高等教育属于公共部门,事业单位,而企业属于市场单位。因此,高等教育的管理要带有公共部门的若干特点,不能和企业管理完全一致,它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高等教育生产的“原材料与产品”具有特殊性。

企业是通过对一组性质类似的原材料加工后,几乎完全按照生产者的意志输出同类产品的。而高等教育中学生作为这个特殊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既是高等教育提供各种知识的接受者,又是服务的对象(客户),因而在影响这个生产过程中输出的产品的因素之一就是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立的个性特征及一定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同样是接受一堂课,不同背景、经历、智商、心向会导致截然不同的教育服务效果。这种生产过程输出的产品特征有较大个体差别。无法按照统一模式进行完全合乎一定质量规格来进行生产。

2. 高等教育生产过程具有特殊性。

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输出的因素相对较少,可以把人的主观意志对产品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低可控限度。而高等教育的生产过程主要是教师向学生灌输各种知识的教学活动,对这一活动产生影响作用的因素很多,如老师自身的教学水平、教材难易程度的选择、教学设施与仪器的使用情况、学生的参与学习的程度等。而同时学生的吸收、消化、理解掌握知识的过程等也会受到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这些无法也不能做到标准化的“精细”控制的[1]。

3. 高等教育产品质量标准也具有特殊性。

企业向社会输出的是性质相对不变的产品,其价值相对较容易量化,产品质量标准也相对稳定,产品的特性可以看得见、摸得着,“测准度”很高,评判产品质量的标准是看它是否达到既定统一的规格。而高等教育质量具有“内隐性”的特征,即作为主要体现教育质量的要素的受教育者的身心变化是内化在其能力、品德、性格等心理因素之中的,受教育者身心素质的提高,主要是一种精神的或者内在的改变。虽然它也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和工具来测量,但是许多心理因素的潜在特性是无法用物化的工具测量的,毕竟大量的质量特性是不能用工具准确测出的。更何况,受教育者的素质结构或质量特性本身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过程之中的,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清晰的、绝对的、理想化的质量标准作为检查验证教育质量的工具。这种“内隐性”的特点,使得我们在对学生的质量进行评价时始终存在一种“测不准”的现象。

二、ISO9000族标准与教育活动本身的特点存在冲突

高质量的教育不是“标准化”的、统一规格的,个性与多样性是教育活动的生命所在;“以人为本”而不是“以文为本”是教育活动的活的灵魂;过分推崇ISO9000族标准往往容易取消个性,陷入纯“理性主义”,且压制了教育活动的人文性、开放性、多元性。

1. 标准化与个性、多样性的冲突。

ISO9000系列是将具体的标准制定出来并付诸文本形式,这些标准就是产品质量控制的前提。在引进到高等教育管理中时,虽然做了一些改进,例如取消或用其他表述方法替代了一些针对制造业的特定要求,并采用了灵活应用的方法,减少了指令性文件要求,更强调使用文件的有效性等[2]。但“标准化”是ISO9000系列的核心思想之一,这些改进只是对标准化的缓冲而非消除,如果没有了严格的文本化的标准,ISO9000也就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但是,标准化的解释违背了人才多样化的要求。教育是促进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活动,“个性与多样性是教育活动的生命所在”[3]。对于现代教育来说,个性和多样性无论对个人、学校还是整个教育的发展都是重要的。对于个人来说,个性和多样性展现了人的生命的意义。个人只有充分发挥个性和多样性,教育活动才会富有创造性,教育才是一件生机勃勃的事情。对于一所学校来说,个性和多样性就是教育质量,就是生命,学校只有审时度势定好方位,办出个性,办出特色,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展现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供丰富的教育内容,使用不同的评价标准,淋漓尽致地表现教育的多样性,才能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获得生存与发展的空间。从这个角度上看,教育质量管理引用ISO9000族标准不利于展现教育主体的“个性”,甚至压制和取消了“个性”,这对教育发展是不利的。

2. 以“文”为本与以“人”为本的冲突。

如果学校将引入的ISO9000族标准当成教育活动的纲领,无时无刻都将标准的实现作为活动的目标,根据标准中明文规定的条款来判断和处理问题,这种教育活动实际上是以“文”为本的教育活动。它容易削弱人的独立自主意识,容易养成人对标准的依附,容易压抑教师的积极性,容易束缚学校领导者的思维,使人们养成求静畏动、求同避异、循规蹈矩、墨守成规的惰性。“教育上的求同伐异,则会压抑受教育者丰富生动的个性的发展。”[4]

高等教育的管理是育人事业的管理,以“人”为本才是教育活动的灵魂。人是教育活动中最活跃、最能动的因素,任何教育活动忽略了人的因素都不会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注重人的感情、重视人的潜力、发挥每一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是现代教育能取得成功的基础。教育突出“柔性”特征,对象是“文化人”,而企业管理的制度管理,突出“刚性”特点,ISO9000族标准是以科学管理理论为基础的。

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是一对对立的教育思潮。现代教育的科学主义倾向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受现代科学和工业生产的驱动,教育本身也被工业化和技术化,其特征是重视和强调统一性、标准化、规范化、科学性。然而科学主义在教育中的蔓延使教育发生了严重的异化,教育培养出的人是不关心世界的价值和意义的人。种种现象引起人们对教育中的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重新反思,从而发出了让人文主义回归教育的呼唤,注重人文价值的取向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和发展趋势[5]。因此,高等教育不应该是“技术工匠”的加工厂,而应该是全面发展的具有人文色彩的技术专家。简单地将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引人高校的教育管理中有可能造成高校管理的“工业化和技术化”,将会违背现代教育的人文取向。如果教育质量管理事必依“纲”,行必效“法”,必然会扼杀人性中丰富的创造精神,这与今天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是格格不入的。

3. ISO9000族标准的质量检验证据与高校科研特点的冲突。

ISO9000质量认证要求组织能够提供质量证据,以检验活动是否达到标准要求,但是科研的质量证据是很难提供的。首先,科研质量证据的识别很困难,科研过程是一个不可分割的过程,一项正在进行的研究,不管进行到什么程度,没有到最后的成果时期,都不能知道它是否达标。而且科研有时候并不是完全按照步骤来操作,经常会有意外的情况出现,这些意外也有可能是重大发现。其次,即使是那些按照标准步骤进行的科研活动,其质量证据的采集也很困难。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在国外“没有一个学院、一个大学或者学校系统已经全面执行ISO9000。”[6]引进ISO9000的大学,只是在学校的教学与科研辅助领域,比如教务管理、招生程序、后勤工作等方面。

三、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在运用ISO9000族标准中面临的难题

ISO9000族标准在教育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遇到了不少难题。这些难题是阻碍教育界推广使用族标准的重要原因。结合引入ISO9000族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学校的实践笔者将这些学校遇到的难题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文本化”“的难题。

“文本化”是教育界使用ISO9000族标准遇到的最大难题。ISO9000族标准是一套体系化、书面化、文本化的标准。ISO9000族标准追求标准化、规范化,组织从事每一样活动,从活动的开始到活动的结束,都需要进行严密的策划和安排,活动必须根据一定的标准、规范化的文件来进行,且要将实施的整个过程都记录在案,从而为下次活动收集经验、提供实施方案。根据一定标准、规范来实施活动,能够较好地对活动的环节进行安排,防止计划不周密、协调不到位的现象的发生,在提高活动的系统性、规范性上,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但是,对教育活动来说,样样活动、每个细节都根据一定的文本来进行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很大程度上会遏制教育主体的创造性,调动不了教育主体的主动性。教育是一件富有创造性的活动,教育主体需要根据特殊情况作出及时的调整和安排,“以文为本”将会逐渐抹杀教育的创造性、灵活性,导致教育活动僵化板滞、索然无味。

2.“ISO9000标准不够具体”的难题。

ISO9000族标准是一组通用标准,不是仅限于某个特殊领域、特殊行业的操作标准,不是对产品、服务、过程的具体标准,没有给生产部门、服务部门提供数据式的参照标准。ISO9000族标准对质量管理有八项要素要求,虽然每个要素有明确的考查点,但应用到具体实际中,考查点对应的具体标准并不是统一一致的。学校在采用该标准时,必须要深刻理解、领悟的内涵,根据教育的特点和自身的实际,进行合理的剪裁与变通,将其通用的质量体系要求转化为适应学校特点的质量活动体系。但是如何“转化”、“剪裁”、“变通”目前是困扰教育界的一大难题。所以,“ISO9000标准不够具体”难题主要表现在,学校在ISO9000族标准中找不到一项直接反映教育质量管理水平的矢量标准,无法用ISO9000族标准衡量教育质量管理水平的高低。ISO9000族标准仅是一些描述性的语言,描述性的语言容易导致主体间理解的差异。对于教育质量管理者来说,一百个人就有一百种理解的方式,理解的不一致容易导致意见分歧和活动效率的降低,最终影响教育管理目标的实现。

3.“ISO9000标准不易转换”的难题。

对于企业来说,ISO9000族标准条款的要素转换较为容易,因为企业的生产活动非常明确,它具有物化的产品,从产品的输入到输出的过程可以进行严密的监控管理,可以用精确的数据来计量产品的质量,因此可以将ISO9000族标准描述性的质量要求转换成精确的产品质量标准。但是教育的情况却大不相同由于教育活动和企业生产活动教育质量和企业产品质量之间有很多差异,教育质量管理活动极端复杂,在制定具体质量方针、质量标准的问题上,管理者通常感到难以入手,此外,教育界人士对ISO9000族标准还比较陌生,很多员工无法理解ISO9000族标准的具体内容。当成员无法理解持续质量改进的原则时,这些误解就变成了障碍。总的来说是加工“人”与加工“物”的差异,所以教育质量管理者难以将的ISO9000族标准的条款转换成确定的、可计量的要素。对学校来说,由于转换ISO9000族标准的要素存在一定的难度,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它们经常会出现机械照搬企业做法的情况,实际上是用企业刚性的尺子来量弹性的教育,是一种“削足适履”的做法。

事实上,无论是物质生产还是人才培养,都有各自的目标,有目标就有过程。学校确实不同于企业的特性,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应用于高等学校的管理相对于企业要复杂得多,质量控制的因素点也有明显区别。因此,不能生硬的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照搬到高等学校的管理中来。

摘要: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高校教育质量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近年来,不管是在理论探讨还是实践操作中,高校引用ISO9000族标准进行质量管理开始成为一种时尚和潮流,认为在移植ISO9000族标准时必须考虑教育领域的特点,正视ISO9000族标准与教育活动的特点存在的冲突,遵循教育发生发展的规律。

关键词:ISO9000,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特殊性

参考文献

[1]赵中建.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适用于学校教育吗[J].上海教育,2001,(2).

[2]徐磊.对ISO9000系列标准导入教育领域可行性论证中的几个敏感问题分析[J].成人高教学刊,2005,(3).

[3]陈玉琨.ISO9000中小学不宜[N].文汇报,2002-02-04.

[4]刘智元.ISO认证: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新思路[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6).

ISO9000族 第2篇

ISO14000与ISO9000族标准遵循共同的管理体系原则,可选取一个与ISO9000系列标准相符合的现行管理体系,作为其环境管理体系的基础。但应当看到,管理体系各要素的应用会因不同目的和不同相关方面而导。“质量管理体系针对的是顾客需要,而环境管理体系则服务于众多相关的需要和社会对环境保护的不断发展的需要”。

相似、相同之处:

 都是自愿采用管理性质的国际标准;

 都遵循相同的管理体系原则,通过实施一套完整的系统标准,在组织内建

立起一个完善而有效、形成文件的管理体系;

 通过体系建立、运行和改进,对组织内的活动、过程及其要素进行控制和

优化,达到预期方针、目标;

 在结构和要素等内容上相同或相似,ISO14000标准的很多内容直接采用

了ISO9000族标准的内容,只是支持技术或工具

 措施不同而已;

 两套标准均可成为贸易准入的条件,都是有利于国际贸易标准,目的在于

消除贸易壁垒;

ISO9000族 第3篇

【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认证 高职院校 复合型人才

2009年初,随着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复苏,我国东、南部沿海企业出现的“用工荒”,凸显了我国技术人力的缺失,特别是高素质的高技能人力的匮乏。“职业教育发展滞后,‘用工荒’就不可避免”。经济的发展、产业的升级换代迫切需要同时具备生产技能和质量意识的高職院校毕业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0年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今年要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第三点就是继续加强职业教育,由此可见,国家已经把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到相当的高度。 

职业教育的高速发展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当时百业凋零,百废待兴,以德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率先开始发展职业教育。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了“在未来10年,我国将完善一系列职业教育支持政策,以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增加社会投入职业教育的热情。

一、高职学院毕业生的定位

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必须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企业,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根据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装备制造类高职人才培养“1221”模式,要求毕业生进入企业后“零培训”上岗,这就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应对大部分制造类企业的产品形式、加工工艺、加工设备应有一定程度的了解。ISO9000族标准正是这样一种提倡以“预防为主”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如果学生在学校期间学习了这一课程,按ISO9000族标准的要求树立起质量意识,能够从产品形成的各个环节(包括:市场调研、采购、进厂检验、生产控制、过程检验、装配、成品检验、形式试验、库房管理、发货、安装调试、售后服务等)严加控制,保证不合格的在制品不流入下一工序,不合格的成品不出厂,就会大大降低消耗,在产品环节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二、ISO9000族标准在我国企业中的广泛应用

ISO9000族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质量管理及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ISO/TC176)在1987年制定的,它借鉴了美国的军工标准。ISO90000族标准是一个系列,共由5个标准组成:ISO9000、ISO9001、ISO9004和ISO19011,其中ISO9001(87版的ISO9002在2000版中并入了ISO9001)是公证的、独立的认证机构(第三方)进行质量体系认证时的依据。自标准发布以来,世界各国迅速接受。

三、企业及毕业生的反馈

笔者在对企业进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咨询的过程中了解到:很多企业中从事质量管理、内部审核的人员由于年龄偏大、工作繁忙等原因,对标准条款大都无法完全准确地记住,这就给我院刚毕业的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如果学生能将标准熟练背诵下来,并很好地运用,不仅能获得更多的机会去参加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如果工作出色,还可有可能逐步担任审核组长、管理者代表等职务。

另一方面,即使学生毕业后不能参与到管理工作中,而是从事生产操作,牢固的质量意识也不无用处。例如:标准的第7.5条生产和服务提供、第4.2.4记录控制、第7.6条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这几个条款就和操作者直接相关,标准第7.5条要求操作者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和工艺文件的要求,使用适宜的设备及监测装置生产和检验产品,做好各种可追溯性标识,在生产过程中保护好顾客财产,在生产和交付中注意产品的防护等,第4.2.4条要求操作者在生产过程中按照正确的方式作好各种生产和检验记录,第7.6条则是要求操作者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对在制品和产品进行测量,并注意保护监视和测量装置,保证所使用的装置能溯源到国际或国家标准。所有这些都说明,要做一个现代化的、合格的操作工人,仅有过硬的、高超的操作技能是不够的,还应有ISO9000族标准的质量意识,这样才能以低的成本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

我院从2003级开始对商品质量检测与技术监督、理化测试及质检技术、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铸造技术(铸造检验方向)等专业开设了《质量体系认证》课程。这些专业学生毕业后除了从事专业工作外,部分同学会参与到本组织的质量认证工作中。

四、结束语

ISO9000族标准在我国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质量管理和质量认证的理念也越来越深入到工程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的意识中。在高职院校开设ISO900族标准课程,不仅有必要,而且是必需的,开设的专业除了质量类、机械类专业外,笔者认为在经济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等各专业开设也有必要。只有这样,在就业形式日益严峻的今天,我院培养的学生才能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和各企事业单位的需要,才能不断长久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全国质量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00版ISO9000标准[S]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1

[2]朱方鸣 魏恒远.高职开展ISO9000族标准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探讨[C]河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2005[3]李怀林.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国家注册审核培训教程[M] 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4

[4]李怀林.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培训教程[M] 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4

[5]吴瑞娟 陈明燕.ISO9000在高职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研究[C] 《职教论坛》 2006 年9 月综合版

[6]吴建伟 祝宝一等.ISO9000:2000认证通用教程[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7]虞旭清.《2000版ISO9000族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和改进》[M] 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ISO9000族 第4篇

一、高职院校开展质量管理的必要性与现实意义

(一) 有利于提高学校各项管理活动的有效性和效率

学校各项管理活动只有科学管理, 才能高效运行。构建科学、规范、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开展质量管理, 可以明确学校各部门与岗位的职责与权限, 规定各部门间和岗位间的接口关系;明确对质量具有关键影响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活动, 规定其中必要的质量记录, 从而确保质量管理每项工作都有部门或专人负责, 规范教学的组织行为、管理行为和工作行为, 提高工作效率。

(二) 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人才培养过程中每个环节都会不同程度地对人才培养质量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开展质量管理, 可以对人才培养过程的每一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 有利于控制每个过程结果的质量。而通过对各个过程进行连续的控制, 达到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的目的。

(三) 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社会信誉和形象

高职院校开展质量管理, 可以通过权威的第三方认证, 向社会证明, 学校有能力为用人单位持续培养高技能人才, 提高学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 从而更好地获得用人单位、家长、教育行政机构等社会各界的信任和支持。

(四) 有利于实现依法治校

构建质量管理体系, 必须以高职院校的规章制度和国际、国内法规政策为依据, 所以从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到支持性文件, 都有助于高职院校克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 实现依法治校。

二、ISO9000族标准对高职院校构建质量管理体系的指导意义

(一) 为构建质量管理体系提供理论依据与指导

在ISO9000-2005《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阐述了八项质量管理原则, 这八项管理原则是质量管理的一般规律和要求, 为高职院校质量管理体系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

1.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学校的首要工作是理解和满足顾客 (用人单位、学生、家长等) 的需求, 并且要及时了解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期望, 不断改进, 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

2. 领导作用。

在学校发展过程中, 领导要根据学校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变化, 确定学校发展质量方针与质量目标, 通过制定措施与落实工作, 确保学校的目标与方向一致。

3. 全员参与。

学校的质量管理活动是通过各级教职员工参与各项质量管理过程来实施的, 教职工意识、能力和主动性, 决定了过程的有效性。

4. 过程方法。

学校为取得预期成果, 首先要系统考虑所有教育教学活动, 将其作为过程考虑其具体要求, 明确各项管理活动的职责和权限, 确定各职能部门间与部门内部之间的接口, 明确与质量管理有关的全部过程, 从而更有效地利用资源, 降低成本, 提高管理效率。

5. 管理的系统方法。

质量管理体系的构成要素是过程, 一个或一组相互关联的过程就构成一个系统, 运用系统管理的方法, 使各部门明确为实现共同目标必须承担的责任, 从而以最佳效果和最高效率实现质量目标。

6. 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是学校永恒的工作目标。通过PDCA (计划—实施—检查—处理) 管理循环模式, 实现自我完善, 提升学校整体业绩。

7.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学校目标的实现取决于科学的管理决策。而有效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基础上, 高职院校建立真实有效的动态数据信息网络, 及时准确地获得顾客需求和教学活动变化的各种信息和数据, 以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措施等, 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8. 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学校与供方是相互依赖的, 互利关系可以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开展质量管理的目的就是使高职院校与供方之间建立起合作伙伴或联盟关系, 实现学校与供方的双赢或多赢。

(二) 对为高职院校构建质量管理体系提出总体要求

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为学校规定了构建质量管理体系的总体要求。分别是:

第一:高职院校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其指导思想必须满足标准要求, 符合教育行业的特点, 具有职教特色, 形成对应的系统化体系文件 (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支持性文件) 。

第二:按照标准要求, 高职院校应识别和确定体系所要求的过程。

第三:确定过程有效运行和控制所需的准则与方法。

第四: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

第五:监视、评价和分析过程, 以不断完善体系。

第六:制定与实施必要的措施。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实施运行后, 可以有效地向社会证明学校有能力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并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应用, 持续满足利益相关方的要求, 增强顾客满意度。

(三) 提供了以过程为基础的管理模式

ISO9000标准采用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模式———PDCA模式, 该模式适用于所有的过程。其中, P是策划, 是根据顾客要求和学校方针, 为获得满足要求的结果, 建立相应目标和过程。D是实施过程, C是检查, 是根据方针、目标和产品要求, 对过程和产品进行监视与测量, 并报告结果。A是处置, 就是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过程。

三、高职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容

(一) 体系内容

1. 管理职责。

管理职责是质量管理体系的主要管理过程, 它明确了对最高管理者的要求, 其构成的质量要素包括:

管理承诺。是最高管理者对建立和实施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的承诺。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最高管理者始终要明确学校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质管体系的目的就是增强顾客满意度。

质量方针。阐明学校发展方向和宗旨。

策划。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作业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的活动。

职责、权限与沟通。职责权限是指各部门和岗位的设置, 及相关职责和权限, 沟通就是在各部门和岗位间通过会议和培训等方式, 了解有关职责权限, 特别是其间的接口。

管理评审。是最高管理者主持的对体系的评审, 依据内审结果、顾客反馈等信息, 提出各种改进方法, 确保体系持续、有效地运行。

2. 资源管理。

包括:

人力资源管理。高职院校人力资源包括教师、管理人员、工勤人员等, 他们对学校的教学质量发挥着直接和间接的作用。构建体系时确定对上述人员能力要求, 了解员工在教学与培训等方面的需求, 达到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的目的。

基础设备和服务体系, 是建立体系的物质基础。构建体系时应根据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 确定配备必要的基础设施、设备, 并对基础设施进行管理。

工作环境管理。工作环境是工作时所处的一组条件。高职院校的工作环境主要指使其正常开展教学活动的所必须的工作环境, 如:教学场地、适宜的温度、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等,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对工作环境进行管理, 使之符合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要求。

3. 产品实现。

高职院校的产品主要指学校提供的教育教学服务。实现此项服务必须包括确定顾客要求, 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大纲、教材与教师的选聘、组织和实施教学、教学考核等环节。因此对需要实现的产品必须进行策划, 确定与教育服务有关的要求;设计和开发将要求转化为产品的一组规范过程。

4. 评价、分析和改进。

高职院校为证明其教育教学服务的水平,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 必须实施评价、分析和改进过程。高职院校应能通过有效渠道获取顾客反馈的信息, 对信息进行分析, 对问题和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 体系文件

建立一整套科学、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确保体系运行的重要前提。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主要由三部分构成。

1. 质量手册:

它是质量管理的纲领性文件, 阐述了学校质量方针与质量目标, 并描述质量管理体系的要素。它是学校建立、实施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必须遵循的内容。

2. 程序文件:

规定对教育质量有影响的各项活动 (主要是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行政管理和后勤管理四方面) 应遵循的途径, 以确保对所有的教育过程和相关的管理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3. 支持性文件:与教学质量有关的外来文件、管理文件、技术性文件和岗位工作指导书。

四、构建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程序

(一) 组建机构

学校需要成立专门的部门, 负责ISO9000质量管理理论的学习、体系文件框架设计、文件编制、修改、完善等工作。

(二) 培训学习

组织全校教职工学习ISO9000质量管理理论, 提高全员参与意识, 明确标准的基本术语、要求。

(三) 设计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框架

根据ISO9000族标准对质量管理体系提出的总体要求, 根据本校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设计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框架。

(四) 编制具体体系文件

根据总体要求, 结合本校现行的各项规章制度, 编制具体的体系文件。

(五) 修改完善体系文件

通过试运行, 对体系文件不断进行修改完善, 并通过运行, 不断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五、结束语

质量是高职院校教育的生命, 是信誉的标志, 是开拓市场的武器。基于ISO9000族标准构建质量管理体系并实施质量管理, 可以有效地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保持学校可持续发展。

摘要: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信誉的标志, 是学校工作的核心。构建一套科学、规范、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基于ISO9000族标准构建质量管理体系, 可以有效地开展教学管理, 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关键词:ISO9000族标准,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参考文献

[1]王兴胜, 王孚.ISO质量管理体系导入高职院校管理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 2013, (3) .

ISO9000族 第5篇

一、问题的提出——企业走向成功之必然

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需要,激励和引导企业追求卓越质量,增强竞争力,在优秀企业中培养卓越质量典范,为渴望成功的企业提供学习和借鉴的榜样,有效提高我国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水平。在总结中外质量管理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2004年8月30日发布了GB/T 19580—2004《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和GB/Z 19579—2004《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这套标准的发布,标志着新时期质量管理新的发展,对质量管理工作提出了不断发展、追求卓越的新要求。

推出《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国家标准的目的:一是为企业追求卓越提供一个经营模式的总体框架;二是为企业诊断当前管理水平提供一个系统的检查表;三是为国家质量奖和各级质量奖的评审提供是否达到卓越的评价依据。

在美国,每年获得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的企业只有几家,申报该奖的企业有几十家,但却有几十万家企业在采用波多里奇质量奖标准并根据自身的目标进行自我评价,而所有实施波多里奇标准的组织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质量奖的评奖标准是卓越模式标准,最终获得组织只是少数。但参照质量奖的评奖标准开展自我评价活动,得到了很多组织的认可与重视,因为国家质量奖的评奖标准是组织自我评价最重要的参照系。

我国设立国家质量奖的目的不在评奖,目的在于鼓励更多的企业提高质量,追求卓越。通过表彰那些质量管理工作卓有成效的企业,树立卓越绩效典范,引导广大企业学习先进的质量管理经验和方法,通过自我评价,不断改进,提高竞争能力。此外,可以使广大组织做到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在学习和追求卓越的过程中共同提高,共同发展。

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特点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具有以下特点:

1.更加强调坚持可持续发展

坚持可持续发展,在制定战略时要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相关因素作为关

键因素加以考虑,必须在长短期目标和方向中加以实施,通过长短期目标绩效的评审对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因素的结果加以确认,并为此提供相应的资源保证。

2.更加强调坚持科学发展观

坚持科学发展观,强调战略决策和发展目标能均衡地考虑长短期的机遇和挑战、资源的优势和劣势、潜在的风险等。在治理结构中强调有效性,在人力资源方面要求为开展创新性、持续性改进提供资源。在基础设施方面要求制定和实施更新改造计划,不断提高基础设施的技术水平。在技术发展方面要求以国际先进技术为目标,积极开发、引进和采用先进技术和先进标准提高组织的创新能力。在产品和服务结果方面,是与国际同类产品和服务水平相比较的结果。组织的主要产品和服务不仅应具有特色,而且是创新成果。

3.更加强调建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系统

为实施战略方针和发展目标,建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系统,是人才战略的关键环节。建立组织的管理工作系统、员工培训教育系统和激励机制,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提高质量意识和技能,充分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潜能的发挥。保持良好的工

作环境和员工参与的氛围。维护全体员工的权益,以多种方式实施与工作和职务发展、技能提高相关的培训和学习目标,确保卓越绩效模式运行所需要的人才。

4.更加强调质量对组织绩效的增值和贡献。“质量”概念最新的变化,“质量”已不再只是狭义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而且也不再仅仅包含工作质量,“质量”已经成为“追求卓越的经营质量”的代名词。“质量”将以追求“组织的效率最大化和顾客的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作为组织一种系统运营的“全面质量”。

5.更加强调组织文化的作用。无论是追求组织卓越绩效、确立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宗旨,还是系统思考和整合,都涉及企业经营的价值观。所以必须首先建设符合组织远景和经营理念的组织文化。

6.更加强调组织的社会责任。《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是我国25年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经验的总结,是多年来实施ISO9000标准的自然进程和必然结果。

7.更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为了使标准更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也为了更适合我国广大读者阅读标准的习惯,在《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吸收我国广大企业在实现卓越绩效经营方面的成功经验,制定了《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与《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一并使用,使其对广大企业更具指导意义。

三、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与ISO9000的关系

在《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推出之前,对确保产品质量、增强顾客满意的标准,大家所熟知的莫过于ISO9000族标准,这二者之间又有何关系哪?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与ISO9000族标准虽然都是质量管理领域的标准,都能帮助组织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增强竞争能力,但其目的和性质都有所不同。ISO 9000族标准主要由ISO9000、ISO9001和ISO9004三项标准以及其他标准组成。

ISO9000阐明了标准的理论基础、原则和术语;

ISO9001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应用了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结构,要求组织在建立、实施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及提高其有效性时,采用过程方法,通过满足顾客要求,增强顾客满意;

ISO9004提供了超出ISO9001要求的指南和简易型自我评价指南,帮助组织以有效和高效的方式,识别并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实现、保持和改进组织的整体业绩,使组织获得成功。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与ISO9000族的具体关系可归纳为与ISO9001的关系与ISO9004的关系。

1.与ISO9001的关系

简要地说,ISO9001认证属于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合格的符合性评定,类似于体育达标、电影审查合格;而卓越绩效评价属于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卓越的成熟度评价,类似于运动会拿奖牌、电影得奖。

ISO9001是一个针对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标准,对内用于建立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平台,规范质量管理,对外用于双方合同和第三方认证的质量保证场合,通过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和认证,证实组织有能力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法律法规的产品,并通过认证结果的国际互认,消除贸易技术壁垒,促进国际贸易。它在组织的质量工作中只是起基础性的作用,主要聚焦于组织中最直接地影响着产品质量的那些职能和过程管理类别的活动。这样,ISO9001的范围比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范围要窄得多,常见的说法是,即便ISO9001实施得很好,也只相当于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10%成熟度。

与ISO9001相比,《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内容更全面、系统,包容组织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所关注的质量是已扩展到经营质量的大质量,强调社会责任、战略策划和经营结果,反映了现代质量管理的最新理念和方法,是许多成功组织的实践经验总结,为组织提供了追求卓越的经营管理模式,并用量化评分(1000分)的方法全方位、平衡地诊断评价组织经营管理的成熟度,为组织的自我评价和外部评价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此外,卓越绩效评价与管理体系审核也有本质上的不同,前者属于诊断式的评价,从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人手,旨在发现组织之最迫切和最需要的改进,不断追求卓越,而后者则是对一般过程的合格评定,从符合性入手兼顾有效性,重在发现与规定要求的偏差,进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2.与ISO9004的关系

尽管ISO9004的范围和深度超出了ISO9001,并趋向于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但其定位介于ISO9001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之间,即各国大部分组织都能够实现的水平上,用于指导组织丰富和提高其ISO9001基础并向TQM(全面质量管理)发展,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提供了一个追求卓越绩效的经营管理模式,兼容了ISO9001和ISO9004。

从以上关系表明,如果说,质量管理体系的标准提供了一个组织管理的体系;那么,可以说,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提供了一个组织治理的文化。这里,管理更多的是对物而言,治理更多的是对人而言。两者都是需要的,两者相辅相成,才是使组织在人、财、物上都答到卓越。

四、结束语

正因为《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实施能够帮助企业走向卓越、取得更大成功,所以说企业在实施ISO9000族标准的基础上实施《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标准就属必然了。

TQM与ISO9000的融合管理 第6篇

已被广泛应用,但如何在运营中互相借力,避免互相脱节呢?

TQM与ISO9000能并行吗?

日本企业质量管理的核心是TQM。

TQM的管理核心是要通过企业内教育,使企业的全体员工形成一种注重产品质量的理念。它强调发挥各个级层员工的主观能动性,通过QC小组活动的形式,遵循“戴明循环(PDCA)”的原理,进行持续不断地改善,达到提高品质的目的。

但TQM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却忽视了制度保障的作用,也使企业的质量管理有时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而源于欧洲的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为企业质量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和组织保证,将组织中每个与质量有关的过程都按照ISO9000的标准要求,制定了严格的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

ISO9000的主旨在关注顾客利益等方面与TQM有着诸多共同点,但与TQM相比,其更侧重于计划控制、预防、改进、过程控制规定等制度化、透明化的管理体系。通俗地说,ISO9000就是要求企业“把要做的写出来,然后按照写出来的去做”。 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的上述特点恰恰能够弥补TQM的不足之处。

近年来,日本企业通过实施TQM与ISO9000融合管理,让TQM成为在ISO9000质量控制体系保证下的全过程质量管理。下面就通过介绍一家日本公司在天津合资工厂实施品质管理的具体案例,以了解TQM与ISO9000认证体系是如何实现有机融合的。

ISO如何为TQM保驾护航?

将TQM贯穿于与顾客需求相关的全过程,对不良品及问题的发现尽可能在早期发现和解决,这是日本企业实施TQM的关键。但其实施过程是在ISO9000质量体系保证下实现的。

第一,零部件的品质管理

日本企业中,采购部的功能不仅是成本控制中心,而且具有了质量控制源头的作用。其对零部件品质管理包括:1.供应商的选择和控制;2.对新采购零件的质量控制;3.根据各部门对质量的反馈进行纠正和预防。

对供应商的选择上不仅凭价格的高低,而要从技术能力、管理能力、经营能力、价格竞争力、系列状况和服务等各个方面会同技术部、品质部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价,并由日本本部进行最终确认。当被选定为正式供应商后,由资材部和零部件质量管理部每半年一次分别对供应商的品质和交货情况进行评价。对不合格供应商进行指导,要求其改进,以实现采购部采购零部件合格率99.7%以上的部门目标。

为保证采购零件质量的稳定性,采购一般经过五个过程:1.向相关部门发行《研讨请求书》,讨论新零件采购的必要性;2.请相关部门对所希望采购零部件进行信赖性试验;3.根据试验结果,向相关部门发行《新零件研讨结果报告》;4.如有问题再次发行《改善报告书》;5.在海外工厂研讨合格的情况,再寄送到日本本部,由日本本部决定是否采购。

经过以上严格的检查流程,新零件才有可能被正式采购。但这只是获得了一个资格,在大批采购前,还要进行严格的进料检验。

本案例公司把零件分为免检品、提检品、安全品三类。对提检品和安全品按照《部品检查基准书》进行检验,并对“合格”、“不合格”进行明确的判断后,将检验结果通知采购部。具体操作如下:由零部件品质管理者分析市场、工序、采购方等的具体信息,根据GB2828《1次抽样方式水平Ⅱ》的检查方式进行检验。然后按下述步骤进行:1.由零部件品质管理部门按照规格书、图纸、图案设计、表面处理等的资料制成《零部件检查基准书》;2.零件品质管理部门的检验员按规定的数量随机抽取;3.检验员根据《零部件检查基准书》指定的检查项目进行检测并认真填写《进料检验报告书》;4.外观部品必须做成相应的标准样本及限度样本;5.做出批量生产是否合格的判定;6.安全零部件应按照《安全规格零部件管理基准》的规定进行检查。

检查结束后再根据结果进行如下处理:1.当判定批量合格后,在《进料检验报告书》中记入检查结果,并把检测的零部件放回到批量母体中,盖合格印,放到合格品存放处;2.当判定为批量不合格时,在《进料检验报告书》中明确记录不良内容,把不合格零部件放回到批量母体,做不合格标示,放到不合格品存放处。发布《批量不良通知书》,通知采购部门(及供应商)不良内容,并要求供应商以书面形式提出不良原因、临时解决方案、根本解决对策。

最后,为了保证零部件的购入质量,采购部还要积极听取品质部、生产部和市场部的意见,以便把情况及时反馈给供应商,要求其改进,或终止采购合同。这样,通过品质部发行的《进料检验报告书》、制造部门发行的《不良联络》、售后服务部门发行的《市场质量数据统计》等对零部件质量情况的反馈,及一整套以ISO9000为支撑的制度保证,使零部件的上线合格率达99%以上。

第二,工序的品质管理

生产过程是制造企业控制产品质量的中心环节。本案例企业制造部制定的工序质量目标的执行率达到了98.5%。

其质量管理的实施如下:1.制造部质量会议:每天根据修理数据,统计各工序的执行率,如果没达到目标98.5%,召开品质改善会议,进行原因分析,采取对策,消除不良根源。2.根据OQC查出的不良,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纠正与预防措施。3.进行严格的工序检查。品管部按照QC工程图,对各工序进行定期检查。将品质会议制定的纠正与预防措施的实施,纳入到品管工厂监查检查项目中,进行实际确认,保证纠正措施的确实实施。对违反操作规程的不良行为及时纠正。最后把检查和实施结果上报总经理。

在工序质量管理上,每个岗位的操作也都做出了具体的规定。比如:虽然本案例工厂仅在修理工序使用“烙铁”。但依然在ISO9001文件中对“烙铁头端的温度”进行了严格的规定。

第三,制品的品质管理

虽然经过了从产品的零部件源头到生产过程的严格质量管理,但最后保证不良品不流向市场的把关工序是OQC的出厂检查。OQC为保证部门目标的实现采取了以下措施:

1.制定《完成检查式样书》,详细写明检查项目和方法;2.严格按照“GB2828抽样方案”实施检查,随机抽取样本检验,保证检验方法的科学性,避免漏检、错判;3.建立教育培训和检验岗位资格认定制,定期进行业务教育培训,岗位能力确认;4.查出的B类不良,向制造部发布《不良联络通知书》,督促制造部进行原因分析、对纠正、预防措施进行确认,制造部实施全检;5.实施工厂监查,每天对各工序按照QC工程图进行操作检查。保证员工切实严格遵守操作规定操作,减少加工不良和潜在不良的发生。

第四,市场的品质管理

尽管已经将出厂合格率控制在99.8%以上,但为贯彻“不良为零”的经营理念,不断地提高品质,预防潜在不良的发生,该公司建立了一套市场不良对应机制,重视市场品质信息的收集、分析、活用,不断改善产品品质。由品质管理部门负责每周统计修理返品的修理数据,每月进行汇总,向制造、品管等相关部门发送,要求制造部等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改善对策;每月召开一次市场品质改善会议,做好记录存档;实地确认对策是否实施及效果。

可见,日本企业正是通过把TQM与ISO9000相结合,在TQM质量管理理念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制度保证下,实现了最高的质量和最低的成本,通过连续改进,日本公司在进行竞争时总是处于最佳实践的前沿。而这正是日本成功实现制造大国的关键之一。管理

ISO9000族 第7篇

1 ISO9000族质量管理的定义与内涵

ISO9000族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 (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 提出的概念, 是国际上公认的、科学的、统一的质量体系标准。该标准族可帮助组织实施并有效运行质量管理体系, 是质量管理体系通用的要求或指南。它不受具体的行业或经济部门的限制, 可广泛适用于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组织。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定义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其内涵为:为有效开展质量管理所设计、建立、实施和保持的相互关联和作用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的组合体。也就是说质量管理体系包括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诸要素。组织可采用灵活的方式将质量管理体系形成文件, 用以系统地阐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全部过程、要求和规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能够证实组织对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进行了有效的策划、运作、控制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因组织的规模和活动类型、过程及其相互作用复杂程度、人员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2 《实验生理科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借鉴质量管理体系的思想, 构建《实验生理科学》质量保障体系, 必须明确课程教学的组织结构 (含职责) , 明确各级各类人员职责、权限及其协调的关系;要建立教学全过程各环节的标准操作程序、作为过程运行和进行活动的依据;同时实施教学过程质量监控, 以促使教学过程得到持续改进, 提高课程教学的满意程度。

2.1 制定《实验生理科学》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质量方针是组织应遵循的质量政策、质量观念和活动准则, 以及质量追求;质量目标是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的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等量化性要求。《实验生理科学》课程产品质量的主导成分是课程教学服务, 教学服务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既是知识的接受者, 又是教学服务的对象, 因此,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 学生就是教学服务的“产品”。《实验生理科学》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要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同时还要参考教育部教学评估指标以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标准体系的要求, 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的总体方针和目标, 制定出既能体现总体质量要求, 又科学合理确实可行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2.2 明确《实验生理科学》教学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是指一个组织为行使其职能, 按某种方式建立的职责、权限及其相互关系。其内涵是所有对质量有影响的人员的职、责、权方面的机构体系。《实验生理科学》课程教学组织结构是指参与《实验生理科学》课程的全体人员, 包括课程管理者、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和学生。首先, 必须确立全员质量意识, 组织中的全体人员都要确立质量意识, 在质量方针和质量标准中进行引导, 使全员知道怎样确立质量意识。树立维护质量的自觉性。对于课程管理者来说, 每一次决策都要在意识中先与质量联系起来, 都要贯彻质量方针, 对于教师来说, 除了忠实地履行职责之外, 还要以主人翁的责任感为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出谋划策。对学生来说, 要牢固确立质量意识, 就要有自我设计个性发展的学习动力, 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勤奋严谨的学习作风, 科学求实的学习方法。其次, 要确立规范化的质量责任, 规范化的质量责任是与质量体系中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等密不可分的, 它是质量控制的载体, 也是质量控制的表现形式。可以说, 没有规范化的质量责任, 就没有有效的质量控制。制定各级人员考核和培训程序, 明确各级、各类工作人员岗位职责。还要通过考核、评估、奖励等措施, 保证质量责任制度的实施和不断完善。

2.3 建立《实验生理科学》课程程序文件

程序是为进行某项活动所规定的途径。为实行规范化管理, 应为其每一项可能对教学质量产生影响的活动进行设计和协调, 即形成程序。程序包括管理性和技术性两种。管理性程序文件多为各种规章制度等;技术性程序文件通常是各种作业指导书或操作规程, 以及各种相关的记录、表格等。

建立《实验生理科学》管理性程序文件。明确的管理制度和质量标准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质量标准, 对教学质量的保障与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机能学实验室负责主持《实验生理科学》课程的教学工作, 实验室的管理制度直接影响《实验生理科学》教学质量, 因此要建立实验室内部管理的制度和质量标准。实验室内部管理的系列制度和质量标准应包括仪器设备的管理、使用和维护程序及质量标准;试剂药品的管理程序及质量标准;器械消耗品等物资管理程序及质量标准;实验物品购置验收和储存程序和质量标准;实验室环境卫生标准及实验后动物及废弃物的处理程序及质量标准;学生设计性实验项目的管理与实施的质量标准。制定教学管理条例, 包括课程考试及成绩管理程序。同时, 以上标准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补充和完善。

建立《实验生理科学》课程教学技术性程序文件。制定《实验生理科学》教学大纲, 建立实验项目设置的论证、教学计划制定的标准操作程序。制定实验准备各环节标准操作程序, 包括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试讲、试做实验标准;各实验项目的仪器设备准备标准操作程序, 药品准备标准操作程序, 器械消耗品准备标准操作程序等。制定实验授课环节质量标准, 包括备课教案、实验教学内容、实验示范指导、实验教学态度、实验报告批改等要素。设计相应的评价、记录表对各种操作、过程、效果签名记录。建立各种常用实验技术的标准操作程序, 阐明各种常用实验技术的规范操作, 如常用动物实验手术方法和操作规范等, 以培养学生规范性的技能和习惯。

2.4 对《实验生理科学》教学过程实行质量控制

质量管理是通过对过程的管理来完成的。因此, 《实验生理科学》教学必须对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教学质量是教与学共同作用的结果, 是一个无法精确定量的综合性指标, 难以采用简单的测试办法来加以判定。为了判断和衡量各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 并加以调整与控制, 评价作为不可缺少的方法手段, 在教学质量监控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建立了《实验生理科学》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以后, 必须建立相应的《实验生理科学》教学评价监控体系。

建立《实验生理科学》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体系。教学评价体系应包括“专家评价、学生评价、教师与实验技术人员评价”“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①专家的评价。建立《实验生理科学》课程教学质量综合评价表, 让专家从实验教学准备、实验教学过程、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态度、实验教学效果等方面, 客观、公正地评价实验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 对实验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作出判断, 并及时反馈。②学生的评价。建立《实验生理科学》教学质量调查表, 了解学生对教学的满意程度。学生对实验教师及实验技术人员的评价主要是对实验用品的准备、实验内容、实验目标的合理性、实验设计的规范性、 开设的实验项目的实用性、实验内容的新颖性、教师的教学态度、执教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另外, 学生还可以针对学校教学管理进行评价, 主要从学校在实验教学开出的条件保障方面, 如实验室面积、实验设备台件数、实验设备先进性以及实验室开放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学生的评价能将实验教学的实际效果同实验室建设结合在一起的, 是提供给教学管理部门最直接的反馈意见。③教师与实验技术人员的评价。教师与实验技术人员的评价涉及对学生及相互间的评价。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对学生的评价体现在每一次实验课的授课过程。作为学生平时成绩考核的内容, 从实验预习情况、提问题的数量和质量、科学严谨的态度、实验操作技能、实验效果等方面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评价。同时, 鼓励实验教学教师对教学管理部门进行评价。实验教师对实验技术人员的评价主要是对实验准备工作的评价。包括仪器设备的状态、实验用品的准备、药品配制的精确度、实验环境的整洁与否等。实验技术人员对实验教师的评价主要是责任心, 对学生整个实验过程能否起到积极主动的指导作用等。

建立信息反馈体系。全面准确地收集实验教学信息是对实验教学质量实施有效监控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常规性的实验教学检查、召开师生座谈会等渠道收集实验教学相关的情况与问题,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建立一支学生信息员队伍, 让他们发挥学生与教师、实验室的纽带作用, 及时地把实验课堂教学信息反馈到教师和管理部门。

总之, 质量管理的核心是以质量为中心。合理借鉴ISO9000族质量管理思想和理念, 以全面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为宗旨, 建立科学、可行、有效的《实验生理科学》质量保障体系, 将为提高《实验生理科学》教学质量提供有利的保证。对建立专业认证制度, 培养学生标准性、规范性的职业技能和习惯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丁晓昌.深化改革, 创新机制, 全面开创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建设工作新局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5, 24 (10) :123.

ISO9000族 第8篇

ISO9000族标准的核心是建立一个保证或提高质量的文件化管理体系,明确的提出了质量管理体系是由组织机构、资源、过程、测量分析与改进的概念,提出了保证质量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其虽然目前较多地在企业应用,但它是全世界质量科学和管理技术的精华,是具有通用性的。ISO9000标准的引言中明确指出:“标准是通用的,不是专门为某一工业行业或经济部门而制定的。”ISO9000标准覆盖了房地产、信息技术等39个行业,教育列在第37类。可见,ISO9000族标准在制定和实施中就已包含了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1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1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教育管理ISO9000认证工作已经起步,继青岛远洋船员学院成为国内第一所通过质量体系认证的高等院校后,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海运学院等也相继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实践证明,通过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使高校管理更趋规范,为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育机构掂出了国际质量认证这块牌子的含金量,纷纷开始着手准备质量认证工作。2001年初,教育部就我国各类学校的贯标问题专门召开了研讨会,会议强调要加强对ISO9000标准的应用。

目前,我国对高校引入ISO9000质量标准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较大部分研究主要是围绕教育领域中某一方面进行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方面的研究、质量认证方面的研究等,理论研究较多,实践研究较少,特别是以下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1)ISO9000标准与高校教学质量管理在实际应用中的结合、融合问题,即在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过程中,如何更有效的将ISO9000管理模式和高校现有管理模式结合起来,避免出现“两张皮”现象。(2)基于ISO9000标准的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要素设计与教育部教育教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指标的对应问题。即如何利用ISO9000标准来促进教育教学水平评估和如何利用教育教学水平评估来达到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1.2 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ISO9000质量保证体系已被应用到教育培训机构。英国标准学会(BSI)根据ISO 9000系列标准的原理,制定了《教育和培训领域的管理体系指南》(1995年版),供大学、学院或培训中心等教育机构建立质量体系选择。现在英国已有许多大学按照ISO9000标准构建自己的质量体系。由于ISO9000认证在质量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美国等许多发达国家非常重视教育管理国际认证,继1998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兰开斯特学区的19所公立学校首次实施ISO9000认证以来,世界上已有许多教育机构通过了ISO9000认证。北美、欧洲和亚洲都分别有上百所教育机构通过了国际认证。国外许多教育管理专家认为在人们尚不能制定出测量教学质量的有效标准之前,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无疑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选择。采用ISO9000国际质量标准管理模式是21世纪教育管理发展的趋势。

1.3 发展趋势

目前,IS09000系列标准在国内外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和传播,一些高等院校以及中等学校积极推广和应用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以IS09000系列标准为基础建立教育管理体系,努力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在保证教育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可以说ISO9000认证在质量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是当今教育管理所引用的一个比较先进的模式。

2 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科建设的作用和意义

2.1 提高教育质量是当代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主题,更是我国高等教育界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问题

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问题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但目前国内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质量管理理念还比较落后,有关教育质量管理问题的研究也停留在局部环节或局部问题的分析上,以全新的观念系统研究与论证的成果尚不多见。在实践中,我国高校还未完全找到全面持续地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与此同时,以ISO9000族标准为代表的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在国内外的众多企业里得到了成功的应用。借鉴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并将其运用于高等教育教学管理领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但是理论界对这样一个重要问题争议很大,有的认为在高校可以借鉴ISO9000,建立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有的则否认这一点,因此急需为此提供理论依据和理论支撑。

2.2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它关系着学校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高校扩招,我国的高等教育在日趋迈向大众化阶段的同时对其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冲击,质量管理问题也日趋突出;再者,我国加入了WTO,意味着已经进入了一个开放的全球市场和法制化的市场经济,而高等教育也将成为加入WTO后我国教育服务市场对外开放的主要领域,因此,切实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成了当今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本项目研究为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管理引入ISO9000某些思想和观点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以发展和完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理论。

摘要:通过对现行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中所存在问题的分析,引出ISO9000族质量管理标准的可借鉴之处。说明在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中,借用ISO9000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思路方法是可行的、有益的,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走向国际化、大众化。

关键词:ISO9000族标准,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可行性分析

参考文献

[1]周朝瑜,侯龙文主编.ISO900质量体系进入国际市场的护照.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2]俞文钊.管理心理学.甘肃人民出版社,1989.

[3]龙朝茹,刘笃喜,王争鸣.高职教育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1(1):69-72.

ISO9000族 第9篇

远程教育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社会需求得以迅猛发展, 它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我国教育大众化、终身教育体系的中坚力量。但在远程教育的高速发展过程中, 其质量问题也成为远程教育领域内广受关注的焦点问题。质量是现代远程教育生存的根本, 是远程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因此, 建立一套“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质量管理标准是保证现代远程教育质量的必然选择。我国学者祝智庭教授认为远程教育质量是远程教育系统满足学习者个体和社会需求的程度。由于远程教育既有一般服务业的共性又有其自身特点, 所以有必要建立基于远程教育自身的质量体系文件。同时又由于学习者的潜在需要是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的, 因此有必要对网络远程教育质量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评审, 并对网络远程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做出相应的调整。ISO9000族质量管理标准是世界上普遍认同的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用于满足顾客要求, 提供高质量产品, 进而提高顾客满意度的一种国际标准指南。该标准遵循管理科学的基本原则, 以自我完善持续改进的思想, 明确了有关影响服务质量因素的管理与控制要求, 并且作为质量管理的通用标准, 具有广泛的适用性。目前, ISO9000标准已被多个国家和地区采用。在我国, ISO9000标准的应用范围覆盖了包括农渔、食品、印刷、金融房地产、航空航天、信息技术、科技服务、教育、卫生保健、公共行政管理与社会公益事业等39类行业。[1]可见, ISO9000族质量管理标准适用于很多行业和领域, 包括远程教育领域。ISO9000族质量管理标准其核心理念就是八项质量管理原则, 它高度概括了质量管理最基本最通用的一般性规律。这八项原则就是: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过程管理;系统管理;与供方互利的关系;持续改进;全员参与。[1]

二、远程教育领域引入ISO9000族质量管理标准的适用性分析

1. 理论层面。

远程教育的特点、质量监控要求及两者相对应的基本概念印证了ISO9000族质量管理标准引入远程教育领域的适用性。 (1) 远程教育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引入ISO9000族质量管理标准的适用性, 远程教育是教师和学生处于时空分离状态的一种教学模式, 它具有学习行为自主化、教学形式修改化、教学管理自动化的特点。根据WTO的表述, 教育业属于服务行业, 毫无争议, 远程教育当属服务行业。它为学习者长期提供各种个性化、自主化和定制化的教育服务。在此种情形下, 制订网络教育服务质量保障标准, 对网络教育机构提高网络教育服务质量水平, 不断满足学习者服务需求将更加具有现实意义。远程教育的“产品”属于“准公共产品”范畴, 兼有企业和教育的双重属性。同时, 远程教育机构又具有多重结构的特点, 包括各系部、学术与行政部以及第三方服务机构或学习中心。因此远程教育机构具有应用ISO9000标准的优势, ISO9000标准的实施可以使远程教育机构形成一个协调的系统。 (2) 远程教育质量监控提出相应要求, 随着普通高等教育评估工作的有序开展, 远程教育评估体系也日趋完善, 并逐步走向专业化、综合化、多元化、扩大化, 这些评估指标都指向远程教育质量。因此, 要持续改进远程教育质量, 就必须考虑远程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多样性和避免用统一的尺度来衡量远程教育质量。ISO9000族质量管理标准的基于事实的决策以及持续改进的理念正符合提高远程教育质量的需要。 (3) 远程教育机构与ISO9000族标准相关概念的对应关系。产品, 在远程教育领域中, 相对于学生顾客的产品即教育教学服务, 也称之为“教育服务产品”, 相对于社会、单位顾客的产品则是“学生产品”。这种双重产品性质构成了远程教育的“复合产品”形态。顾客, 在远程教育领域, 其直接顾客是学生, 间接顾客是企事业单位、社会以及学生家庭。学生既是教育的产品, 又是教育服务的顾客。质量, 即产品在使用时能成功地满足用户需要的程度。在企业中, 产品质量就是产品的适用性。在远程教育领域, 质量即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即是人才需求的契合度, 它是随着顾客需求的变化而变化的。顾客满意度是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尺。[2]两者的质量内涵是一致的。

2. 实践层面。

近年来, 世界各国掀起贯彻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热潮, 该标准被广泛运用于各行各业, 教育行业的应用也逐年增加。目前全球通过ISO9000认证的学校和教育机构数量已达600多所, 国外包括哈佛、剑桥、牛津等世界著名大学, 在国内也有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济南大学、重庆渝西学院等相继通过认证。高校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为教育行业制定质量管理标准创造了条件。远程教育机构中, 我国北医网院2001年3月开始导入ISO9000族标准, 于2002年3月28日成功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通过ISO9000族质量管理标准认证的还有东北财经大学网络学院、人民大学网络学院等。实践证明, ISO9000族标准在远程教育领域的应用让远程教育机构服务更自觉化, 决策更科学化, 工作更规范化, 改进更制度化, 为提高远程教育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

3. 远程教育领域引入ISO9000族质量管理标准的效果分析。

远程教育机构引入ISO9000族质量管理标准, 可以用于规定远程教育能够为顾客提供的管理服务, 并对提供的管理服务进行完整而精确的描述;可作为评价远程教育管理服务质量的依据;可作为编制管理过程、管理程序和质量控制规范的依据, 并能准确清晰地规定每项管理服务特性, 对每项管理服务特性规定相应的验收标准, 所规定的验收标准应能够评价服务特性的基本特征, 可采用相应的方法做可重复的评价和记录。同时, 远程教育机构引入ISO9000族质量管理标准, 帮助建立一套标准而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帮助远程教育机构树立全新的质量观,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同时能够帮助远程教育机构建立对市场的快速反应机制, 科学实施教学质量监控, 从而提高其核心竞争力。

总之, 远程教育领域应用ISO9000族质量管理标准是为了适应国际化大趋势的需要, 是为远程教育服务质量标准的实施和推广提供指导, 提高远程教育服务的组织管理水平, 加快网络远程教育服务质量标准的改进, 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服务效率。较国外相比, 我国在远程教育领域推行ISO9000族质量管理标准相对较慢, 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的制约以及我国长期的封建历史造成的市场观念“缺失”。因此, 我们必须加快步伐, 借鉴国外积累的宝贵经验, 但绝不能搞“大跃进”, 远程教育质量标准由于评价主体不同及各国、各远程教育机构的具体情况等不同, 具有多样性、多层次性。[4]必须在应用标准时因地制宜, 因势利导, 适当改进, 合理借鉴和定位, 从而提高远程教育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在引入ISO9000族质量管理标准时, 必须树立适合本机构的全新质量观, 拟定一套适合自身特点和发展需要的体系文件, 并在实施质量管理时, 根据顾客需要不断完善体系标准。ISO9000族质量管理标准只能说是可供远程教育机构作为改进管理的方法之一, 它在实际应用中将还面临许多障碍。

摘要:本文从远程教育的特点、质量监控要求及与ISO9000族标准相关概念的对应关系的理论层面, 国内外引入ISO9000族标准的实践层面, 远程教育领域引入ISO9000族质量管理标准的效果分析三方面探讨了ISO9000族质量管理标准应用于远程教育领域的适用性。

关键词:ISO9000,质量管理,远程教育

参考文献

[1]喻金平.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 社, 2004.

[2]高利容.ISO9000在远程教育质量管理中的应用障碍与对策 [J].现代远距离教育, 2009, (4) .

[3]邓幸涛, 冯琳, 张爱文.远程教育ISO9000认证的启示——第 二次“中国远程教育学术圆桌”综述[J].中国远程教育, 2004, (9) .

ISO9000族 第10篇

1 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管理的现状

1.1 中等职业学校管理面临的状况

1.1.1 学生素质下滑

当前, 绝大多数初中毕业生争着上普通高中, 实在升不了普通高中的才进入中等职业学校, 与前几年相比, 学生素质下滑了。

1.1.2 设施不足

中等职业学校有限的教育资源与迅速扩大的招生数量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实训场所和设备不足等问题突出。

1.1.3 专职教师严重紧缺

据教育部统计, 在中等职业学校连年扩招的情况下, 生师比也在逐年升高, 2000年为16∶1, 2003年不到18∶1, 2005年就已超过21∶1。据测算, 2010年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数可达到2 200万左右, 即使按照生师比21∶1计算, 中等职业学校专职教师至少还有30万的缺口。除了专职教师紧缺外, 专职教师的专业知识相对不足、实践教学能力也相对较差。

1.2 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2.1 没有明确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中等职业教育中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只强调学科理论体系的完整性, 而没有按照职业岗位分析教学, 没有把职业岗位 (群) 和技术领域的需要融入教学中, 所以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没有鲜明的职业岗位针对性。

1.2.2 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相对滞后

对课堂教学较重视, 对其他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则较少监控;教学质量评价重结果轻过程;没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符合中职教育特色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2 加强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2.1 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

我国的国情和所处历史阶段决定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 不仅需要高层次创新人才, 而且需要在各行各业进行技术传播和技术应用、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而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具体为满足个人发展的要求、满足适应生活的要求和满足职业岗位的要求这3个方面。

2.2 中等职业学校管理的现状要求必须加强质量管理

中等职业学校应树立“以教育发展为核心, 为教育发展服务;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育质量问题, 通过发展来解决发展中的中等职业教育质量问题, 而且质量观本身也是发展变化的, 不同时代、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质量目标和质量标准”的全新教育质量观, 强化质量管理, 构建科学、严密的质量管理体系。

3 ISO9000族标准及其质量管理体系

3.1 质量管理的8项原则

3.1.1 顾客为关注焦点组织依存于其顾客。因此, 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 满足顾客需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

3.1.2 领导作用领导者建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及方向。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

3.1.3 全员参与各级人员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充分参与, 才能使其才干为组织带来收益。

3.1.4 过程方法将活动及其相关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 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

3.1.5 管理的系统方法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 有助于组织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益。

3.1.6 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整体业绩应当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目标。

3.1.7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有效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基础上的。

3.1.8 与供方互利的关系组织与供方是相互依存的, 这种互利的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

3.2 质量管理的过程方法

(1) 识别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及其在组织中的应用; (2) 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 (3) 确定为确保这些过程有效运行和控制所需的准则和方法; (4) 确保可以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 以支持这些过程的运行和对这些过程的监视; (5) 监视、测量和分析这些过程; (6) 实施必要的措施, 以实现对这些过程策划的结果和对这些过程的持续改进。

3.3 PDCA循环

P———策划 (plan) :根据顾客的要求和组织的方针, 为提供结果建立必要的目标和过程。D———实施 (do) :实施过程。C———检查 (check) :根据方针、目标和产品要求, 对过程和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 并报告结果。A——处置 (act) :采取措施, 以持续改进过程业绩。

4 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管理引入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4.1 可行性

ISO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英文缩写, 它是由全球50多个国家机构组成的国际联盟共同制订的全球公认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即ISO9000系列标准, 涉及40个行业, 其中教育是第37个行业。目前, 全球通过ISO9000认证的学校和教育机构数量已达500多所, 其中包括哈佛、剑桥、牛津这样的名牌大学。我国较早引入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学校有上海海运学院、广东东方明珠学校等。

在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管理中, 长期以来缺少一个统一的质量标准。从理论和实践角度看, 借鉴并引入这一国际质量管理标准, 建立学校质量管理体系, 不仅有利于推进教育质量工程, 而且有利于利用国际优秀的管理经验更快捷、科学、规范地促进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管理现代化和国际化。因此, 只要真正掌握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实质, 并实事求是地进行认证目标定位, 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管理引入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可行的。

4.2 必要性

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一个严格的质量标准体系, 其严格规定了教育质量管理中各个环节和工作的细则以及各个层面的工作标准, 要求每位员工必须在实现自己最终目标过程的每一阶段都要把工作落到实处。因此,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 中等职业教育必须通过强化管理, 引入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确保各个管理细节都能按照标准去实施, 以向管理要质量。

5 中等职业学校引入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将产生的作用

5.1 从根本上转变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观念和服务意识

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帮助我们把教育建立在服务观上, 并确定学校是为学生、家长及社会提供合格教育教学服务的, 明确学生是学校的顾客, 是学校服务的对象。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及不断提高的多元需求, 成为学校工作的焦点。因此, 只有引入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才能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和服务意识, 树立以人为本、服务育人的观念;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中心, 营造和谐的环境和氛围, 让学生自由、自主地学习和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让学生学会学习, 有效地获取知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

5.2 确保中等职业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所有的工作程序必须文件化, 强调写所做、做所写、记所做。因此, 在推行质量管理体系中, 建立文件体系是重点。《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以及学校各部门的工作手册都是行为规范, 这使学校制度文件化, 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管理中的随意性, 保障了学校工作的计划性和规范性。同时, 文件在实际运行中也需要不断修订和完善, 以便更加适合中等职业学校的管理和发展, 从而确保学校管理逐步规范化、科学化和法制化。

5.3 有利于中等职业学校的管理工作转向以教学质量为中心

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对教学过程实行全程质量监控。其目的不仅仅在于监督、监控, 更重要的在于督促、疏导, 使教师明确教育教学目标, 指导教师调整教学行为, 改进教学方法, 促进学生发挥学习热情和潜能,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督促和指导教师与学生增强教与学的计划性和科学性, 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 实现教学互动,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从而有利于中等职业学校的管理工作转向以教学质量为中心, 以便更加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5.4 有利于中等职业学校提高质量, 促进招生与就业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属于第三方认证。因此, 如果中等职业学校引入并通过质量认证, 势必会增加知名度, 从而获得社会的认可, 吸引更多的生源, 为学校注入新的活力。此外, 通过引入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可以掌握和遵循标准化、程序化的劳动技能与工作流程, 为就业做好准备, 从而有利于促进就业。

5.5 有利于中等职业学校的自我完善和可持续发展

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十分重视建立自我完善和可持续发展机制。质量认证中的“有效期制度”使学校一旦介入, 就必须不断努力, 永无止境谋求发展;促使学校积聚能量, 提升品质, 从而促进中等职业学校的自我完善和可持续发展。

6 引入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应注意的问题

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一种国际通用标准, 主要应用于企业, 尤其是制造业和其他工业企业。中等职业学校在采用该标准时, 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因此, 中等职业学校引入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不能简单地照抄、照搬企业成功的模式, 必须强调在尊重教育教学规律, 深刻理解、领悟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内涵, 并做大量调查研究和对比分析工作的前提下, 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 引进企业管理文件, 并进行合理剪裁与变通, 将其通用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转化为适合学校特点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真正发挥其最大效能, 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通过引入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可以重新激活中等职业学校的内部动力, 建立全面、灵活、高效的质量管理机制, 促进学校各项工作走上标准化、程序化和法制化轨道, 提高教育质量、办学效益和整体实力, 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 全面发展, 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初、中级专门人才。蒉

ISO9000族 第11篇

【关键词】 病患管理;绿色管理模式;ISO9000

ISO9001标准是以质量管理八项原则为基础制定的,是一种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该标准鼓励在建立、实施QMS以及改进其有效性时采用PDCA过程方法,通过满足顾客要求,增强顾客满意度。

1 ISO9000模式存在的问题

医院作为一种服务型组织,医疗过程的特点是医生通过病人这一载体来实施治疗。“产品”合格与否的判定标准只局限于出院时各项身体指标的检测,这样的判定只局限于理论的层面上,至于病人在离开医院后的心理状况以及是否适应社会环境则无法继续监测。因此服务周期的短暂性,服务结果的表面性是目前医疗组织主要存在的问题。因此从以人为本、和谐医患关系的观点来看,目前组织建立并实施的QMS存在一定的不足。所以为了弥补单纯的ISO9000模式的不足,本文提出了ISO9000视角下的绿色医患管理模式4概念,该模式是一种集健康、和谐、环保与一体的新的过程管理模式。这也势必是未来医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 ISO9000视角下的绿色医患管理模式

“绿色”从广义上讲有两层含义:其一:景观之绿色;其二:环境之绿色。即大环境、小环境、硬环境、软环境、生态环境、人文环境。从医患角度来讲就是追求医患的和谐、病人身心的和谐。医患和谐,主要是搞好病人与医生的关系,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和支持。病人身心和谐主要指病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鉴于医疗单位引用ISO9000模式存在的问题,本文从PDCA四个过程对医患工作提出解决对策。

2.1 P(Plan)——计划,确定方针、目标和活动计划。绿色医患管理模式主要是以病患为本,发掘病患潜在的需求,将患者的躯体症状和心理症状的符合性作为组织运行的长远目标。并将目标纳入QMS,目标需层层分解,可测量、易于执行。采用各种宣传方式,争取使医患双方都能深刻理解绿色医患管理模式的内涵和意义。

2.2 D(do):执行、实现计划中的内容。实施绿色医患管理模式是病患组织存在的根本,因此体系运行的过程中,组织应采取以下有效的措施,确保总体目标的可行性。主要措施有:①进行心理学专业知识的培训,采取激励措施鼓励医护人员考取心理学方面的相关资格证,以便与病患接触时能全面掌握掌握信息,深层次地了解病患躯体和心理方面的症状,从更有效采取预防和纠正措施。②病人管理过程实施“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医生和病人是治疗活动中的核心关系。但在实际治疗活动中,组织往往忽视了医患双方的互动,单一强调医生的主导作用。近几年来,许多病人虽然经过治疗躯体症状符合各项物理指标,但却不符合SCL—90(心理健康自评领表)的某些指标,如焦虑症状、抑郁症状,躯体化症状等。因此,重视病患的心理建设,加强健康教育师资力量,为病人营造一个和谐的绿色治疗环境,是目前组织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3 C(Check)——检查,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找出问题。绿色医患管理模式不仅要对服务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同时对患者、社会、环境方面的满意率和可持续发展程度也要进行检测。服务过程主要包括:输入阶段(病患如院)、“产品实现”阶段(治疗过程)、输出阶段(治愈出院)三个阶段,体系运行的每个阶段均有大量的数据。因此组织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如:检查表、帕累托图、直方图、离散图、因果分析图、控制图等进行数据分检,根据有效的数据启动纠正或预防措施。确保绿色医患管理模式的有效实施。

2.4 A(Action)——行动(或改进)。针对医疗组织产品的特殊性:即“产品”周期短暂,“产品”的问题在使用或交付后才显示的特点,组织应采取以下措施:①对医生治疗过程中的评审、批准准则,职业资格、能力、意识,治疗程序,治疗环境等进行确认,通过确认保证治疗实施过程是充分的、适宜的、有效的;②创建与外部的和谐环境:院内通过实施绿色的治疗过程,确保病患的身心健康,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对于已经离院的病患者,院方应成立专门的信息反馈机制,连续性地与病患者保持联系,用PDCA的方法对病患恢复过程实施监视和测量,并将收集的信息及时分析,采取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以确保病患者长期利益。

3 结 论

ISO9000视角下的绿色医患管理模式研究是针对传统的ISO9000模式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理念,该管理模式以过程方法为基础,配合以心理疏导,提出了解决传统QMS中存在的服务周期短、“产品”形成过程忽视病患心理疏导和心理健康建设等问题的解决对策。在策划和实施过程加强了对病患心理健康的引导和管理;在检查和改进过程组织应成立专门的信息反馈机制,延长服务周期,保持与病患者的联系。该模式体现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和谐的特征,这也正符合了国家提倡可持续发展的遵旨。因此我们应以绿色管理模式对组织与病患管理过程实施控制,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继明.生态和谐与和谐社会的系统研究[J].系统科学学报,2010,18(1):83—86.

[2] 宿妍娜,韩福荣.ISO9000模式与卓越绩效模式整合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06,(12):49—51.

[3] 丁祖荣,陈舜友,李娟.绿色管理内涵拓展及其构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25(9):53—55.

ISO9000族 第12篇

关键词:ISO9000认证体系,管理一体化,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国际市场大门已进一步向国内企业敞开。世界贸易组织的加入, 标志着全球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定是合理有效的管理。谁拥有了一流的管理, 谁就会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ISO9000认证体系的诞生, 促使全球企业管理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因此研究ISO9000认证体系,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ISO9000认证体系概述

ISO9000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在全世界范围内通用的关于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方面的系列标准, 目前已被80多个国家等同或等效采用, 该系列标准在全球具有广泛深刻的影响, 有人称之为ISO9000现象。ISO9000标准主要是为了促进国际贸易而发布的, 是买卖双方对质量的一种认可, 是贸易活动中建立相互信任关系的基石。众所周知, 对产品提出性能、指标要求的产品标准包括很多企业标准和国家标准。但这些标准还不能完全解决客户的要求和需要。客户希望拿到的产品不仅要求当时检验是合格的, 而且在产品的全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 对人、设备、方法和文件等一系列工作都提出了明确有要求, 通过工作质量来保证产品实物质量, 最大限度地降低它隐含的缺陷。

IS09000系列标准主要是根据硬件产品质量形成的规律编写的, 虽然有广泛的适用性, 但在具体要求和方法上却覆盖不了全部产品类别 (如软件、流程性材料和服务等) , 这就导致了在IS09000系列标准的基础上派生出新的地区性和行业性质量体系标准, 这种倾向违背了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宗旨, 可能会导致再次产生国际贸易壁垒。1990年, ISO/TC176在第九届年会上提出了9O年代国际质量标准的实施战略, 即《2000年展望》, 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的发展方向。一方面对IS09000系列标准进行补充, 使其能满足各类产品的需要;另一方面对IS09000系列标准进行修订, 使之更加适用。对IS09000标准的修订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保持1987年版标准的结构不变, 对其内容做适当增删和调整, 对某些不明确、不易理解和某些过时的规定作适当修改, 形成1994年版的IS09000系列标准。

第二阶段完全摆脱1987年版的固有模式, 充分考虑标准的通用性, 其内容同时满足四类产品 (即硬件、软件、流程性材料、服务) 的使用要求, 便于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组织 (特别是小企业) 以及组织内各职能部门的使用, 同时还要反映出最优秀的实践经验。这将形成2000年族IS09000标准。

2 ISO9000认证体系的市场实势需求

IS09000系列标准自诞生以来, 经历了1994年、2000年和2008年的三次改版, 标准已被每一个有远见、图发展的企业家所重视。企业通过第三方 (认证机构) 的认证, 不仅能提升企业自身的持续改进和管理机制的完善, 并能作为向社会证实其企业质量管理符合国际标准要求的有效证据, 成为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和取得顾客认可的一项重要途径。实践证明, 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 将使企业 (组织) 、员工、顾客、供方、业主和社会都得到好处;特别是企业在认证中的受益, 则是促成质量管理体系国际标准为各类组织认同和重视, 以及促进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的根本性原因。2009年, ISO9000认证体系发展到今天, 其市场实势需求日益明显。

2.1 国内市场实势需求

中国是ISO9000认证的后起之秀, 统计截止至2007年12月, 尽管已颁发了210773张证书, 由于外贸出口的需要, 顾客的推动、政府支持和政策激励, 认证的环境良好。目前的ISO9000认证仍处于成长期时期, 还有充分的持续发展空间。中国的企业数随着改革开放的30年有了很大的发展, 据专家估计:企业数已由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40万家增至现在的432万家, 目前的21万张只占企业的七分之一, 还有85%以上的市场有待开发。因此, 认证的天地还很广阔。关键是服务到位, 让获证企业体验增值服务的实际效果。因此, 国内是需求ISO9000认证的重要区域。

2.2 专业认证的市场实势需求

以ISO/TS16949:2002版标准的认证为例, 至2004年12月全球62个国家颁证10019张, 时隔三年, 至2007年12月颁证已达35198张, 采用ISO/TS16949的国家已有81个。名列第一的是中国 (7732张) , 其次是美国 (4288张) , 排名第三至第五的是韩国 (3452张) , 德国 (3068张) 和印度 (2008张) 。ISO/TS16949原来打算在2009年之前提升为ISO标准由于IS09001在2008年改版, 提升为正式的ISO标准将会相应延期, 此后的ISO16949的认证将成为全球汽车相关组织的认证热点。

同样ISO13485:2003《医疗设备一质量管理体系一法规性要求》和由国际标淮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共同制计的ISO/IEC27001:20053《信息技术-保密技术一信息保密管理体系一要求》的认证也将迅速的发展。前者自2004年以来由5个国家的2403张发展到84个国家的12985张, 后者不到3年由零增至7232张, 都呈直线上升趋势。随着ISO9000系列标准的深入应用和质量体系的深入发展, 派生型的行业性应用标准也会日益增多, 这将促进认证市场的繁荣。

3 基于ISO9000认证体系下的管理一体化趋势

IS09000系列标准的颁布对推动组织的质量管理, 实现组织的质量目标, 消除贸易壁垒, 提高产品质量和顾客的满意程度等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随着全球环保意识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意识的增强,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OHSAS18000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在世界各发达国家也得到普遍应用, 作为保护本国产业的非关税贸易壁垒的手段。由于我国已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发达国家对于上述管理体系的要求引起了我国的高度重视, 继质量管理体系 (IS09000) 和环境管理体 (IS014000) 认证在国内企业广泛推行后, 国家将积极推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 (OHSAS18000) 认证。

然而, 这三个管理体系是各自保持独立的体系, 认证由不同的机构进行, 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带来管理上的重复、混乱或协调的困难。如企业只有一班人马, 建立质量体系时已将组织结构、人员职责划分取出;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安全卫生体系又要明确各自职责, 人员的调整可能导致组织结构和质量职责的改变;企业各管理体系管理人员从各自负责的范围和管理责任出发, 有可能出现争资源、政令不一、信息不能共享、甚至互相排斥的情况, 不利于文件的控制。这样。实际上增大了企业管理系统的复杂性和无序性, 降低了系统功能和管理效率。因此, 管理一体化乃是ISO认证体系以结合其他体系发展的终极趋势。

所谓一体化, 反映的是管理体系的内在联系。质量、环境和安全三种管理体系具有相同的指导思想, 运行方式上也体现了相同的管理学原理。三套管理体系同时作用于产品的生产过程, 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如影响质量的因素中人员和环境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在施工项目的现场管理中, 管理者很难把质量、文明施工和安全生产割裂开来, 建立一体化管理体系, 可以体现三者的内在联系。我国企业只有规范管理, 追求质量, 才能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随着中国市场进入国际市场大循环, 企业通过有关管理体系认证将是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因此, 尽快开展质量、环境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一体化认证工作已成为摆在我国企业面前的一项迫在眉睫的大事。

参考文献

[1]陈厚勇.可供参考的美国第九届ISO9000和IS014000学术年会[J].中国质量认证.2002, (6) .

[2]张西民.浅谈建立质量/境管理一体化体系[J].化工质量.2001, (5) .

上一篇:“135”教学模式下一篇:管理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