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人才范文

2024-05-09

日语人才范文(精选11篇)

日语人才 第1篇

关键词:市场需求,日语人才,应用型,复合型,教学改革

一、大连的日资企业

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以来, 由于政府在引进外资政策上的积极引导和在地理上与日本隔海相望的优势, 大连作为沿海经济开放城市, 吸引着很多日本的知名企业来连投资发展。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等园区的建设成功就是一个例证。随着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以及相关产业园区的建立, 日本独资、中日合资等企业不断增加, 这一变化使得大连的日资企业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规模上、均逐步地增加和扩大。因此, 日企在大连的地位与日递增。

二、大连的日语人才培养

随着越来越多日资企业在大连落户以及欧美企业对日项目业务在大连的开展, 大连的日语人才市场近年来发展迅猛。为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各高校纷纷增设日语类专业, 在高校中也掀起了日语学习的热潮, 每年都有大批的学生加入了日语学习的行列。这一办学热潮一方面迎合了大连的日资企业对于日语人才的需求, 另一方面也使得日语专业的求职人员“供大于求”的矛盾突现。

随着日本对中国投资方向的转变, 要求高校人才培养方向也要随之改变。否则, 日语人才就不能切实有效地为大连的开放性的经济服务, 而学生的就业也将面临困境。因此, 对于开办日语专业以及日语辅修专业的高校来说, 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本科日语人才是当务之急, 也是日语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

三、大连的日语人才的需求

(一) 软件外包, 客服外包业务人才

据不完全统计, 大连的软件企业当中, 95%以上的业务为软件外包业务, 大连作为国内最大的, 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对日软件外包业基地, 对擅长软件开发和测试的人才需求量十分之庞大。另外, 各大欧美跨国企业也看到了大连的软件外包, 服务外包市场的巨大潜力, 纷纷将各自的对日业务, 对日客服中心开设或转移到大连, 这无疑又增加了对于大连对于日语人才的需求。

(二) 日语国际贸易人才

目前, 很多在大连的日资企业采用“海外生产, 国内销售”的模式, 因此对能够使用日语直接与客户进行沟通的销售人才有需求。这类人才首先需要精通日语, 最好还具备一定的行业工作背景。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 经验丰富的并且通晓国际贸易, 物流相关知识的外贸人才在任何领域都很受欢迎, 日语口语流利的外贸人才就更是备受青睐。

(三) 日语采购人才

大连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进日资企业, 目前已具备相当的规模。这些企业多为服装加工、化工、机械、电子制造等加工制造型企业, 并且大多为“来料加工”型企业, 因此熟悉服装加工原材料、化工材料、电子元件等采购工作且日语流利的人才也相当缺少。

四、应用型日语人才培养的方法探究

(一) 改革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内容。

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增设部分专业课。即改变以往的偏重语言文学的倾向, 而向应用语言学方向发展, 加强经贸、IT、服装、机械制造等方面的词汇以及语用的教学, 以适应社会市场的需要。在教学内容上, 除了要保证基础日语课程的内容以及质量外, 鉴于目前日语国际能力考试N1、N2的合格证书, 是目前进入各大日资企业的“敲门砖”, 所以应在二、三年级课程中加强此方面的训练。与此同时, 在听力教学、阅读教学方面, 都要倾向于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二) 建立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培养高质量的人才, 首先应有高质量的教师, 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的培养, 需要专业技术过硬, 应用能力强的教师。基于“复合型应用型外语的人才”的培养方针, 建立复合型教师队伍。教师团队以从事高校日语教学多年经验的教师为主, 并积极引进具有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 同时要聘请具有日企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以及日本专家以辅助教学, 丰富教学内容, 从而组成复合型高质量的教师团队。

(三) 加强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

日语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主要是日语听、说、读、写、译的五项基本技能的培养, 尤其是学生的“听与说”的国际交流能力。这方面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日语基本功:发音标准, 语调正确, 词汇使用得当, 语法运用正确, 应接流畅, 表达地道。其次, 还要具备一定的日本文化知识, 包括传统文化知识, 地理历史常识, 生活文化信息, 商务礼仪等相关知识。

(四) 加强与日资企业的联系, 建立实习基地

以“佳能”、“日立”等为首的大型日资企业正位于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我校相距仅几公里的路程, 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已有几百家日资企业落户, 这些企业无疑是日语专业以及日语辅修专业学生最好的实习基地与就业市场。我们应该积极主动的建立与这些企业的联系, 与企业联合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以帮助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前具备基本的实践能力, 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就业。

(五) 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

校际合作方面:加强与大连的日语专业名牌院校、如大连外国语学院等院校的校际联系, 研讨日语教学改革方案, 交流日语教学经验, 共同举行学术讲座或校际比赛、座谈会等。

国际交流方面:加强与日本国同类院校的联系, 并在有可能的情况下与知名院校建立联系, 开展相关专业的国际交流, 争取实现师生互访, 增加交流学习的机会, 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建立海外实习基地, 一方面提高学院日语专业的教学水平, 另一方面扩大学生的就业范围。

五、结论

在中日经济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 尤其是大连作为东北亚的与日本联系最密切的城市之一, 在高校中建设能够培养“既满足市场需求, 又懂实际应用的复合型外语人才”的日语专业是当务之急, 也是高校日语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它不仅关系到毕业生的就业去向问题, 而且也关系到普通高校的日语专业的发展方向问题, 还关系到日语教育在投入产出方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问题。因此, 作为日语教育教学工作者, 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治学精神, 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复合型应用型日语人才培养模式, 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为高校的教育改革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王晓明从IT日语人才就业形势谈普通高校日语专业课程建设[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7 (12)

[2]、卢学梅从日语人才市场需求谈高校的日语教学改革[J]-[新余高专学报]2006 (6)

[3]、卢贤梓日语专业建设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广东培正学院为例[J]-[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06 (12)

科技日语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的研究 第2篇

科技日语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的研究

通过对科技日语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指出培养科技日语人才要转变教学思想观念,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教师的知识结构进行全方住的.改革,实行开放式教学,大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作 者:栗霞 Li Xia  作者单位:长春理工大学外语学院,吉林长春,130022 刊 名: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2008 21(2) 分类号:H369.3 关键词:科技日语   培养模式   复合型  

商务日语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索 第3篇

〔关键词〕服务性教学;互动性教学;微笑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096(2008)02-0093-03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突飞猛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日本企业瞄准这块大的“奶酪”市场进驻中国,于是日本企业的现地用人问题导致了日语人才走俏甚至紧缺的局面。尤其是随着世界500强的日本企业的纷纷进驻中国,对商务日语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多。我校自2000年及时地抓住了市场的走向创办商务日语专业以来,几年来商务日语专业学生的就业率一直位于全校第一,均达到了99%以上(1%为考研生)。由此可见,这一成绩的取得一方面说明了符合了市场需求的办学方向,另一方面则是在对培养商务日语人才的教学模式作了充分的肯定。本文重点从探索培养商务日语人才的教学模式角度论述其合格的商务日语人才的培养方式。

众所周知,以往的外语教学一直是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虽然把词汇,语法等相关的教学内容都一一给学生讲解了,但是它存在着许多弊端,比如课堂气氛沉闷;一言堂的教学使学生不能学以自用;封闭了学生的知识思维,难以发挥学生活跃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等,而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已明显地落伍于时代的要求,为了紧跟时代步伐,应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带来的挑战,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人才培养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教学改革工作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对商务外语人才不断上升的需求,外语专业人才的培养也由单一的语言知识型转化为多途径、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综合型培养摸式,这就需要在教学活动中树立注重素质教育,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一体的协调发展、综合提高的思想;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教学的思想;树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重视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思想;树立在一定教育目标指导下,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思想,以便更好地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应用型,综合型人才,为此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开始尝试于外语日语的教学中,经过对5届学生的教学实践表明,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收到极好的效果,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也使学生们的就业顺利地进行,带着在学校学习到的商务日语知识满意地走向社会。由此可见,培养商务日语人才的教学模式是每一位日语教学工作者亟需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服务性教学

教学是什么?教育是一种特殊商品。也就是说,教师授课是一种生产过程,那么学生上课就是一种消费过程。首先要消除以往的教学就是垄断教学的传统观念,树立教学就是一种服务,它的目的就是市场化的这种新理念,是十分必要的。这既是对教学模式理念的一种创新,也是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理念的过程。

既然教学就是一种服务,就需要在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按照市场的规律运行。为了面对市场的竞争,要对教育人建立一套规范的教书育人体制。具体地措施是,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制订出合理的教学大纲。制定商务日语教学大纲的宗旨要记住它与旅馆业,航空业等服务不同,这些服务是一种显在的,具有着收效快等特点,而我们的教学是一种无形的,具有着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不可能出现生产和消费同时或同地产生的现象。为此,要设法多多地与客户进行高接触度,甚至尽量争取让客户直接参与生产过程。那么,具体的做法就是拿着书本上课堂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课前老师为了给学生提高大量的信息与咨询,要求通过网络、杂志等各种传媒手段,做成样式多样的课件,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还有可以采用诸如让学生讲解所学内容,课堂讨论等教学方式,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有充分选择学习和享受学习的平台,而且也可以从中及时地发现其中自己在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此外还可以设计成自由开放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们能够自由挑选自己喜欢的课型、教师等,使学生们感到按照自己的所需而追求学问,同时这样一来,就促使了教学的公开性,公正性,对生产和消费都起到了监督的作用。

总之,几年来我们商务日语教学制定的一系列教学大纲与教学规划一直围绕着以学生为主的原则,遵循市场经济下企业管理规律和现代科技教育规律的辩证结合,要求要长远地,全面地考虑到所谓百年大计的每一个细节,力求达到理想的服务境界。这样,分别新推出了商务谈判日语、商务交际日语、商务写作、商务概说等课程,全方位地服务于培养商务日语人才这个中心,取得了消费者的一致认可。

二、互动性教学

服务教育的内容强调个人享受与责任之间要取得平衡。即学校无论在传授教学方法还是学生思考方面,都重视启发和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现自我的空间,让学生在一种宽松的氛围下接受教育和成长。为此, 与这种服务性教育紧密相连的是大学外语教学实践,就是要采取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互动性教学模式。

众所周知,以往的外语精读的传统教学方式一直是以课本为基础进行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的,那么,这种所谓新的信息互动教学理念到底是什么呢?这就是要与学生进行信息互动的教学形式,师生之间围绕着教学内容要不断地推新课本以外的内容做互动性地交流与传授,使教师和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寓教于乐,寓学于乐,以便培养出当今时代所需要的综合性人才。虽然课堂的内容不变,但是由于课堂的教学形式的改变,其效果截然不同。具体的一堂课教学以互动性教学模式为例,基本上由5个教学环节组成,即每日新闻作业检测课文讲解课外知识布置作业。表面上看似乎与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没什么两样,但是认真地把每一个教学环节做到创新与互动,并非易事。

首先每次上课都以每日新闻的形式选择当日最新新闻教授用日语表达的方式。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为了课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又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因此学生都很喜欢这一教学环节,例如:韩国总统陆路访问朝鲜;日本新任首相福田康夫胜出;中国“十七大”的追踪报道;大连当选2007年度中国最宜居住十大城市之一;世界女足赛中国女足遭四强淘汰等等。通过与学生相互探讨地翻译这些国内外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体育等最新消息,使学生了解了国内外的大事,又学会了用日语的准确用词与语感到位的处理方法。

其次是以检测作业的形式来了解学生对上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往千篇一律性地背诵课文等形式会使学生觉得乏味,因此在检测作业这一环节时,采用的是自拟形式汇报上回课所学内容的教学方式。其目的是为了在每个学生的汇报演出中,由于每个人的不同内容更能唤起他人的注意,不会出现溜号现象;同时学生准备作业的过程也是激发学生的创作欲、竞争性的过程。例如:以《春天》一课为例,留给学生的作业是从春天的某一角度来描述春天。结果学生们分别以竞相开放的鲜花、万物复苏的草木、冬眠中苏醒动物以及校园的春色、家乡的春景、心中的春意等不同角度,并通过情景对话、书信、小品、诗、唱歌等多种形式完成了这一作业。实践表明这种做法集思广益地互动了所学内容,真的是教师的一个版本敌不过30几个版本,效果极佳。

接着进入课文讲解的环节。这一环节无论是传统的教学方式,还是新的教学尝试法,都必须讲解课文的词、句、句型、文章大意等内容。那么,如何地狠下功夫把这些固定的格式演绎出经典,有益有趣的形式是本教学环节的关键。于是,采用了3种形式即词、句、句型等的讲解选用最新的用法、表达进行讲解;在讲解过程中进行横纵向的细致比较;讲解过程中的强化式训练与互动性交流并存。例如:「玄関」一词的课文中本意是房子正门的意思,那么进一步引申其转义、相近的用法做横向和纵向比较。举一个例句,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工作中,大连成为东北与海内外交流的重要门户”。这里的门户就使用「玄関」一词,但它已远远地超出原有的意思,而且字典也没有延伸到这一步的解释,使学生真正地学到了实际应用的用法,接着再对“门”的其他单词作横向比较,然后再与“窗口”、“平台”、“空间”等相近词汇做纵向比较。这一过程可以从一个单词无限度地拓展20个左右的单词,学生积极地推出他们想出的相关或相近的词汇,教师解释词汇的最新用法,课堂气氛及其活跃。再有对例句的讲解,打破原有旧句型的例子,像书中例句陈旧或中学已知许多例句课堂上教师一概不说,而是让学生告诉老师他们已知或与预习的例子,然后老师例句最新例句,以句型“作为”为例,“刘翔作为110米跨栏奥运金牌亚洲第一人,其荣誉背后的艰辛可想而知”,这一例句简单地看好像只是为完成句型“作为”而已,其实从整个句子可以学到许多其他词义的用法的,像跨栏、奥运、金牌、第一人等词汇,起到了触类旁通的作用。另外,在解释文章大意或分析文章时,尽量提供与文章相关的背景资料,诸如地理、历史、风土人情等知识。总之采用全新的内容,通过“你知道的我不讲,你不知道的我才讲”的教学理念紧紧抓住学生的学习意欲,使学生们在有限的课堂时间永远接受的是新知识,并且一秒也不能溜号。

进入课外知识的环节,本环节围绕课文主题,把最新内容的日语表达从报纸、杂志、网上下载搜集,其目的是加大学生的信息量,增加内容新鲜度,使学生心旷神怡,吊足了学生求新的胃口。例如《广告》一课,课文内容已跟不上时代的要求,与时俱进地介绍日本最新的广告趋势与广告用语已成必然。于是,通过网络等多种媒体形式年年向学生介绍不同的广告最新用语,使学生懂得了语言的魅力所在和语言学习学无止境的道理,然后请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尝试做广告在大家面前发表,相互取长补短,增广视野。

最后是给学生布置作业。每次布置作业都有5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与课堂的互动教学挂钩。第一项是预习课文,就是要求学生每次课前要把要上的内容一一预习,其中包括自己查字典把课文中的词义搞明白,上课随时抽测学生对字典词义的理解程度,很好的预习也是拓展新内容的前提,因此学生做的比较认真。第二项是汇报作业,即就重要章节在下次课前做自拟形式的汇报展示。它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并为此需要花费课后大量的时间。其实也正是大学生进行人格自我完善的过程。第三项是睡前10分钟,即要求学生在每天睡前利用10分钟,背诵课外知识最新段落。由于选用的都是很好的语言表现,因此学生也乐于做这项事情,它潜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韧性,教育学生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会取得丰硕的成果。第四项是自测练习,自己做课后练习及必读书中的习题,课上随时做抽测检查。它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第五项是关注时事新闻,为下次课的每日新闻做准备。通过这一作业使学生无时无刻不想着周围的事物怎样用外语表达的问题,逐步让他们事事以外语思维面对一切事情,以提高外语的整体水平。

这种互动性教学模式,可以鼓励学生们充满自信,认为自己才是最好的。当然在这种互动教学中, 学生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但教师要善意地予以纠正,使学生的悟性从错误中得来;使学生的乐趣从错误的更改中获得。这样做无疑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和自我意识,培养了他们迎接挑战,面对失败,经受挫折和克服困难的信心,长久地坚持这种互动性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在为人处事方面大度潇洒,这也正是服务教育所希望的。总之,尽量以最新的语言表达,最大的信息咨询,最多的语言学比较,最好的灵活教学互动模式,达到让学生高兴而来,满意而归,期待下次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模式为培养商务日语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品质基础。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互动的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们的交流的责任感和技巧性;循序渐进地规范着学生们做商务交流的礼仪与质量,这种重视和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教学法,使每一个学生在互动的教学中既掌握了商务日语知识,又学会了商务日语人才具备的基本素质。

三、微笑性教学

教育心理学家说过:微笑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润滑剂。尤其是商务学习的本身就是以情感沟通为前提的,而微笑则是很好的情感沟通的重要一环。因此,在商务外语教学中,充分地使用微笑教学是无形中提高学生的商务知识素质的的潜在因素所在。坦率地说,目前中国的外语教学仍忽视对教师自身修养的训练,其实只懂外语就进行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教师本身的教学法去教好外语。因为外语本身是一种语言学习,语言具有文化传递、心灵传递的特性。它必须在一定环境条件的刺激下,才能充分地发挥应有的才能。还有外语学习是对另一种语言的学习,所以考虑对其语言背景的陌生,缺乏语言环境等因素,外语教学的课堂应有一种轻松的气氛,以减少学生不必要的负担和压力。再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商务外语教学尤其要讲究微笑。就商务日语教学而言,单纯的商务日语知识的教授只能使学生知道表面的东西,融入商务日语世界的教学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商务日语人才。因此,教学环节中不容忽视的是微笑性教学模式。商务成功的秘密武器之一是微笑,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成的,要通过平时生活与学习的每一个细节逐步养成这个习惯。于是,可以说微笑性教学模式义不容辞地承担了培养商务日语人才的手段之一,实践证明它是传递心灵之间交流的最佳手段。

具体地做法应该是上课开始时,教师要满面春风地走进教室,让学生感受到教师自身的活力,使学生兴致勃勃、跃跃欲试地准备投入新的知识的学习。也就是说,师生之间潜在的感情交流预示着新的开始,都会有新的收获。上课进行的过程中,教师总是要以尊重学生的精神、平易近人的态度、耐心细致的讲解、善解人意的微笑对待每一位学生。课堂结束后,教师都要面带诚意的微笑,说声:同学们,辛苦了。这一结束语,加深了师生之间互相尊重与信任,使学生们倍感亲切。这样,师生们沉浸在完成任务而露出了胜利微笑的同时,又学会了理解他人、爱护他人、尊重他人的优秀品质。教师的微笑使学生倍感亲切,学生的微笑使教师得以精神上的安慰,师生们轻轻松松地走进课堂,快快乐乐地走出课堂,教师教得愉快,学生学得高兴,谁不期盼下一堂课的开始呢?也许说微笑性教学模式显得太微不足道,岂能与培养商务日语人才一事相提并论,其实正是这一次次小小的微笑,体现了不仅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还要对学生进行感情上的交流的商务交流理念,由此造就了商务日语学生的心灵上的净化。课堂上克服高高在上的传统教学作风,通过微笑的教学,与学生做朋友,做心的交流,使教师像一个大的磁场,把学生吸引到你的课堂达到流连忘返的地步。可以说,微笑教学是教学的最佳境界。但是,应当注意的是,这种微笑教学不是指肤浅的笑容,灿烂的面容,而是指微笑背后需要有教师宽容的品格,善良的心地,豁达的气度,开朗的性格作为支柱。同时,更需要教师丰富的知识,诙谐的谈吐以及端正的教学思想作为基盘。总之,微笑不是单纯的笑,乃是教师的知识,能力和多方面修养的集中体现。只有这样,微笑才是美丽的笑,满意的笑、微笑教学才具有着丰富的内涵。因此,要达到这种微笑教学效果,教师必须付出长时间的努力和相当大的代价以及艰辛才能得以实现。只有这样,学生也从中实现了从一个单一的大学生成为了一名具有学贯中西,文理兼备,情智双修人才的飞跃。

综上所述,服务性教学模式本身是实现以人为本的人的主体性;互动性教学模式是灌输机会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理念;微笑性教学模式是用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心灵上的交流。因此,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表明,通过上述新教学方法的演绎和诠释,这些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商务日语的学生来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自信能力;锻炼了他们的领导意识及实施管理的能力;还养成了学生争强好胜、敢于冒险和迎接挑战的个性品质,使他们走向社会后能在无限的空间里具备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时代特征和创新精神,具有较高的日语语言技能、能够熟练掌握日语的听、说、读、写、译的技能及涉外经贸部门的实用日语技能;具备调查研究、分析和解决有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在涉外部门承担外事、外经贸国际会议的传译及涉外业务工作;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创造能力;善做事,具有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和适应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由此能够迅速地适应社会及商务工作环境,实现自我挑战的飞跃,为成为一个合格的商务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程星.细读美国大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

日语人才 第4篇

关键词:湖南高校,日本高校,日语教育,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一、研究目的

自1999年全国大规模扩招以来, 学生的质量问题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 入学大学生在学习成绩、文化素质等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差别。这些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市场经济改革开放政策的引导下, 我国不断引进外资企业以及鼓励中外合资企业的创办。为此, 各大高校都纷纷加强了对外语专业的建设。其次2000年,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启动, 随之以“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所有学生全面发展为课程理念的基础教育日语教学大纲”——《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日语课程标准》 (2001) , 《全日制高中日语课程标准》 (2003) 相继研制完成[1]。一系列教育制度的出台, 使高校的日语教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目前, 我国的高校毕业生已经进入了自主择业的阶段。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和竞争的激烈, 大学生要有自己的优势才能在激烈的求职竞争中脱颖而出。而在大学中人才培养方案作为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为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人才提供了必要的依据。本文主要从制定合理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必要性出发, 运用以湖南高校日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与日本几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日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对比的研究方法, 分析目前湖南省高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并探讨日本高校的日语教育给予我们的启示。以期对湖南高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合理制定, 以及今后日语教育的稳健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研究内容

(一)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政策

人才培养方案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 是组织教学过程, 安排教学任务, 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应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 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对人才培养规格多元化需求, 不断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满足经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人才需要。

1. 指导思想

科学的指导思想是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基础。要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 坚持科学发展观, 树立素质教育观, 确立现代质量观, 强化和谐成才观, 进一步促进学生健康、协调、和谐全面发展。人才培养目标需定位准确,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实践能力的增强, 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课程体系的构架, 教学内容的规划以及学时, 学分的分配要科学合理, 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的目的。

2. 基本原则

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确定的主要原则要符合国家需求、社会发展、高校运行和学生要求。要突出实践, 创新,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优化课程体系, 增强课程内涵建设;要凸显国际化, 以及大众与精英教育相结合。因此, 湖南各高校要在国家教育政策的指导下制订切合实际人才, 顺应人才市场的日语人才培养方案。

(二) 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对比

作为本文研究对象的湖南高校以及留学生比较集中的具有地域代表性的日本关东、关西地区的高校, 其属性如表1。

专业日语的教育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单从“教”来培养学生的日语基本技能是远远不够的。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 跟得上时代的要求, 我们必须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简言之, 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对学生的未来乃至中国社会的未来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就以下几个方面对湖南高校日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与日本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几所高校日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对比。

1. 培养目标差异

湖南高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概括为:掌握扎实的日语基础和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 深入地了解日本的文化。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等工作的日语复合型、实用型专门人才。毕业生主要从事日资、中日合资企业的翻译以及管理、海关报关员、国际导游、日语教师、对外贸易等工作。

而日本高校日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则体现为:注重每个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首先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 之后有目的的去引导学生学习。与掌握扎实的日语基础知识相比, 日本高校则更加强调日语口语的练习以及语言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为学生提供种类多样的课程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要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换成主动的学习者。

2. 培养规格要求差异

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可以分为知识要求, 能力要求以及素质要求三个方面。本文从这三个方面对湖南省高校和日本高校日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规格要求进行了对比。通过表2可以看出湖南高校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有待提高。

上述对比结果可归纳为以下几点。从知识要求来看, 日本高校更注重知识的广泛性。众所周知, 了解一个国家的历史, 时事以及文化对于学习外语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既便如此, 湖南高校的日语专业大部分只是开设了日本文化选修课程, 仅有一两所高校开设了日本历史课程。而对日本的时事政治以及地理知识的学习目前还没有开设任何课程。

其次从能力要求来看, 与湖南高校注重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能力要求相比, 日本高校则更加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这一点表现在做作业上。日本高校学生的作业主要是通过书写小论文的形式来完成的。小论文的书写首先是要发现问题, 然后经过一系列的书籍查阅和实际调查后展开论述, 最终要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对问题的看法[2](14)。而在小论文的调查研究以及书籍查阅阶段, 大多数的日本高校是采用小组分工协作的方法进行的。将整个班级分为人数近乎相等的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负责不同书籍的查阅和实际的调查工作。通过这样的学习方法, 在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为今后进入工作环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素质要求来看, 两者也有着质的差别。湖南高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素质。与此相比, 日本高校则有很大的不同。在日本很大一部分的学生是要自己贷款付学费, 毕业工作后慢慢还清。其次生活费用也主要是靠自己打工换取。所以在日本高校的学生绝大部分是半工半读的生活状态。这样不仅练就了他们独立的生活能力, 更加培养了他们对社会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

3. 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差异

课程的设置是大学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 其是否科学、合理对高校能否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至关重要。要想实现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就必须要确保专业主干课程。本文通过表3来论述湖南高校与日本高校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的不同。

湖南高校日语专业的主干学科主要以日本文学为主, 加之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 设置了商务日语专业。这样也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主要课程则以精读, 泛读, 写作为主。可以看出作为一门外语, 日语的学习在湖南高校还停留在注重语法的学习上。此外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 由于学校类型的不同, 专业课程设置也各有特色。如师范类学校设置了日语教育专业, 综合类高校则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 分别设置了日汉翻译和商务日语等主要专业课程。

一方面在日本, 对照语言学是日本高校一门很重要的学科。是运用母语与日语进行对比的方法学习日语, 以便更好地掌握日语基础[3](4)。同时, 日本的非师范类院校也同样将日语教育设为主要专业。也就是说培养今后从事日语教育工作的学生与学校的性质没有直接的关系。此外, 学校更加注重学生与老师间以及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 为此专门设置了相互交流 (communication) 课程, 在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同时也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加到课堂学习中, 从而摆脱了传统的老师“教”, 学生“听”的授课模式[2]。

4. 课程安排差异

由于我国与日本国情的不同, 以至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安排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对此, 本文将通过表4将进行详细的论述。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 两者首先是在公共课程的安排上有很大的差别。与日本高校相比我国高校有它的特殊性。湖南高校依据国家各项教育政策的要求, 都开设有相应的公共课程。公共课程又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 并且在总学分中占有20%-30%的比例。于此不同的是, 日本高校的课程安排中则没有开设公共课程。只是有些高校开设有时事政治及自然科学等课程作为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除此之外学校还规定, 日语专业的学生可以选修其他专业的课程, 关联性大的课程 (课程名称会在学生的课程表上体现) 可以抵学分, 关联性不大的课程则不被授予学分。

二是专业选修课程设置的不同。日本高校日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选修课占总课程的比例为40%-45%, 远远高于湖南高校。在日本, 学校会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种类多样的选修课供学生选择。另一方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喜好选择课程, 也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选择课程。可见日本高校不仅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范围比较大, 而且学生的自由选择度也比较大。而就本文所研究的湖南省高校日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选修课程来看, 虽然各大高校也都开设有选修课程, 但是选修课占总课程的比例还不到20%。选修课的设置还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事实上学生不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以及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课程[4]。由此可见学生对课程选择的自由选择度较低。

三是毕业论文课时安排的不同。湖南高校日语专业毕业论文的课时为8-10周左右。在日本, 从大学3年级开始就要根据自己的论文研究方向选择导师。每10-20人为一组 (在日本, 这种授课方式称为ゼミ) , 在同一个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并完成毕业论文的书写。各高校将毕业论文的课时安排为一个学年, 即第4学年, 共计20周左右。日本高校对毕业论文的要求一般是, 学生要通过一定的问卷调查, 录音访问以及书籍查阅等方法来完成毕业论文的书写。因此日本高校的学生还要进行一些相关科目的学习, 如问卷调查的制作、统计等知识。而这些科目大部分都被设置为选修课程。而湖南高校本科毕业论文的书写还主要是通过对文献的参考研究来完成的。这一点也充分体现出了湖南高校与日本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的区别。

5. 实践课程差异

湖南各大高校的实践课主要是以工厂、公司实践为主, 即就业实习。同时课时由实践课时和教授课时组成。教育政策也规定高校的实践课时不得低于总课时的20%。

日本高校则将实践课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大部分课程的授课方法都由理论加实践组成。教科书中学习的内容, 在现实社会中去实际观察, 结合实际, 最终予以掌握[5]。对于学生也是百闻不如一见。更加能够调动学生对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研究结果

通过与日本高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对比研究, 不难发现湖南高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如下问题。

1.专业课程设置缺乏特色

每所高校肩负的人才培养任务都会根据自身所处的地域、层次和发展来对人才的需求做出确定。不同类型的高校, 它的学术贡献、人才培养层次、为社会服务的方式以及在高等教育中发挥的功能和作用也会有所不同。但是, 目前湖南高校的日语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就存在专业设置雷同的弊端。各高校为了适应市场和企业需求, 纷纷开设了商务日语课程, 造成了一边倒现象的出现。各高校都没有设置属于自己学校所特有的专业课程。甚之, 各高校都存在商务日语课时分配过少的问题。致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很有限, 与企业的要求也相差甚远, 湖南高校的日语教育可以借鉴日本高校的做法, 适当增加选修课的数量,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去学习。

2.实践课时设置偏少

实践是对学生进行应用能力的训练, 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 对于湖南各高校的学生来讲, 实践已被考试、课堂的理论教学所掩盖, 实践仅仅是课堂理论教学的重复。对于上实践课来说, 学生也仅仅满足于如何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 而没有很好的理论联系实际, 到社会实践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实践课程的安排与市场和企业的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在日本, 各高校的日语教育实践课时与理论课时的比例几乎是相等的。引导学生参与实践, 使他们得到更好的锻炼和提升知识运用的能力

在对学生考核方面, 日本高校的考核方式主要是通过书写和发表小论文的形式来测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充分的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及创新的能力。而湖南各高校对学生考核, 则测重于试卷考核的方式来进行。

3.实用型课程设置缺乏。

“让无业者有业, 让有业者乐业”现代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先生的这番话不仅适用于职业教育, 同样也适用于高校。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和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和距离。如何缩小课堂知识及教学模式与企业实践应用之间的差距是我国未来一段时间需要长期解决的问题。目前能采取的解决方式之一就是借助建立实训基地, 帮助大学生们完成通向就业的路程。

随着湖南市场经济发展, 日本一大批企业在湖南落户。如:汽车制造、椽胶制造等产业需要一大批生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目前湖南高校面向企业培养实用型人才步子迈得较慢, 一方面企业所需要的人才难求, 另一方面毕业生走上社会难以找到适合自己工作的现象。而日本高校是根据国内或地区产业实际, 设置与产业结构, 人才需求相适应的课程, 为企业源源不断的培养实用型人才。

我们深知, 作为发展中国家, 中国的教育必将面临诸多的课题, 这也是中国教育的必经阶段。对于高校来说, 一个主要的功能就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政治、经济、文化发生了巨大变化, 并深刻地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形势下, 如果不改变课程设置, 不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就很难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高校如何根据社会和市场的发展需求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对于湖南日语教育的发展, 是一个新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冷丽敏.关于高等学校外语教育理念的研究与探索[J].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1 (2) :99-106.

[2]林大.日本語教育ハンドブック[M].東京:大修館書店,1990.

[3]崔崟.现代日语语言学概论[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9.

[4]赵晓霞.大学精神与我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几个原则[J].中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10 (5) :241-246.

国际化创新型日语人才培养 第5篇

关键词:国际化创新型 日语人才 培养模式

一、绪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跟世界各国,特别是日本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交流不断扩大。精通两国语言,能为彼此沟通构筑桥梁的的优秀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如今,掌握日语的人才之中,基础知识扎实,同时能跟国际接轨,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还比较匮乏。

二、国际化创新型日语人才所具备的素质

笔者认为,国际化创新型日语人才应具备以下几种素质。

1.首先应该身心健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精力充沛,能吃苦,能够灵机应变,适应各种环境。而且应该具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有自信心。

2.应该有强烈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望,具有强烈的进取心。敢闯敢拼,具有创新的激情,而且要有团队精神。

3.需要具备优秀的人格。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善于跟他人合作以及共处,能经受多元文化的冲击,在做国际人的同时不至于丧失中华民族的人格和国格。

4.拥有较高智商,基础理论扎实、科学知识丰富、勇于探索未知领域。有较高的日语专业水平。

5.应该具有很强的自我学习与探索的能力。

6.善于交际,具有有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较强的运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具有以上几种素质的人才方可以界定为国际化创新型日语人才,但是很多人才这些素质表现得不明显,要求教师和用人单位善于去发掘这类人才的潜质。

三、传统日语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之弊端

目前在我国,日语人才的培养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①大专院校设立日语专业。②语言培训机构开办日语班。③自学成才。

以上几种方式各有利弊,本文重点阐述高校日语专业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弊端。

1.教学观念相对落后。我国的高校日语专业的教育方式主要还是填鸭式教育。由于师生之间是传授者和接受者的关系,有些教师容易在课堂上以师长之位自居,跟学生缺乏亲密有效的交流。而学生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被动接受老师传授的内容,不能扩展自己的思考范围,导致部分学生思想局限性很大,以偏概全。

2.教课方式一成不变。高校日语教学的模式一般就是课堂教学,考试。课堂教学,采取大班式教学,某些老师经常采用一成不变的教案,照本宣科,死搬课本,跟外界,国际脱轨。教课的内容枯燥无味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考试内容就是单纯地设置死板的单词以及语法填空,翻译等问题,没有创新的题型。

3.教材不合理。目前市场上各类日语方面的教材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本科类院校基础日语课教材一般采用的上海外国语学院编纂的《新编日语》,这本书知识点循序渐进,由简入难,对于语法点的编排较合理,但是这本教材缺乏创新性内容,联想不丰富。

目前好像还没有一套教材具有知识点丰富、精辟,单词、语法安排合理,涵盖内容灵活,跨越多领域,能够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书中语言能够很好地跟现实、跟国际接轨的特点。

4.课程安排不合理。目前我国的大学的日语教学基本上是采用必修课+选修课的模式,其中必修课的基础日语等课程枯燥乏味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都是灌输式教学,学生无法自主加入课堂。选修课设置得较少,课堂效率不高。加之一门选修课课时较少,学到的东西也有限。有些大学在课程设置时日语专业课安排过多,而其他科目的课时安排太少,导致学生视野狭窄,不能跟国际接轨,综合素质得不到提高。

以上四点为高校日语教学中影响学生往国际化、创新型方向发展的主要障碍。

四、打破传统,革新教学模式

在当前形式下,对于日语人才的培养,除了日语专业知识之外,应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拥有国际化视野的创新型人才是我国高校日语专业的首要使命。我们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构建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才能培养能跟国际接轨的、拥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针对以上所提到的四种弊端,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改变教学观念。要培养具有国际化创新型的学生,教师必须打破陈规,改变教学观念。讲解的时候不能要学生绝对听从自己的意见,要多让学生自主思考。同时,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了解国内外大事,保持自己与时俱进。要培养创新型的学生必须有创新型的教师,教师要具有创新精神,将各种创新的想法传授给学生,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创新。

同时,教师应该要有一双慧眼,去识别哪些同学具有创新的潜质。各门课程成绩都不错的是优秀学生,但那些在某些方面有特长、其他课程成绩平平的学生未必不是创新人才。对这部分学生,要多鼓励、多引导,发挥他们的长处,给他们以自信,给每个学生机会,把各个方面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

2.灵活多变的授课方式。高校日语教育应该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参与,学习基础知识应在理解的基础上全面掌握,培养技能避免机械照搬,注重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允许质疑和批评,鼓励学生挖掘潜力,努力创新。可以分组布置课题,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的精神。教师在学期一开始就把课程的总体教学计划、教学要求、教学目标以及将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明确告知学生。让学生学得主动。

目前高校日语专业的考试基本上都是单纯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没有创新型题型,这样的考试模式导致学生视野狭窄,不能自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3.选用合适的教材。由于目前的日语教材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并且很多教材过于陈旧,已跟不上当前的社会发展。各高校应该积极鼓励教师编撰教材,结合当前国际形势以及学生特点,编写出能够涵盖较全知识点,并且能够综合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教科书。教科书要尽量涉及一些别的学科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选用翻译教材的时候要选用内容比较贴近时代的,而且选择教材的难易程度一定要依据学生的日语平均水平。

4.合理安排课程。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越来越深入的今天,仅日语单科水平较高的人才已远远不能适应这个世事多变的社会。要培养国际化创新型学生,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目前日语专业的学生能够学习别的专业知识的机会很少,笔者建议,日语专业可以在校内跟别的院系进行人才培养合作,甚至设置跨学科专业。通过辅修其他院系的课程可以锻炼学生敢于接受新知识,敢于挑战,培养学生的各种特殊能力。

五、国际化创新型日语人才的自我培养

以上几点是从客观上阐述对国际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的途径。高校日语专业学生必须进行必要的自我训练,努力将自己的各方面综合素质提升,将自己塑造成国际化创新型的人才。

1.有创新意识、创新欲望。一个创新型人才,首先必须要有创新意识,必须承认创新的价值观。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极其重要,有了创新的欲望才会主动地、积极地去将创新的意识付诸于行动。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是创新能力的原动力。

2.夯实专业知识,拓展非专业知识。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光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渊博的非专业知识是无法实现真正的创新的。夯实专业知识,就是要全方位地训练自己的日语能力,听说读写,翻译等基本功扎实,只有在基本功扎实的基础上才有余力进行创新实践。那么如何拓展非专业知识呢?可以是自学或者辅修学校开设的其他专业课程,掌握日语以外的知识。

3.联想和想象能力丰富。光是死读书不行,光会机械记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也不够。我们要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力。比如说我们在说日语的时候,在学习日语的语法的时候,可以类比联想到同一句话英语的说法,可以联想到英语的语法。要训练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不仅要有活泼的思维,还需要广泛的知识积累。

4.灵机应变的能力。灵机应变也就是在处理各种问题时的灵活的思维能力。在遇到问题时,在以往有的解决方案的基础上,发散思维,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具有革新意义的解决方案。对灵机应变的能力训练,要求能一边观察同一个问题他人的做法和思路,一边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思路和做事方式。

5.培养国际化视野、国际化活动能力。一个国际化创新型的日语人才必须具有国际化视野。看待事物、处理问题不能仅限于国内的价值观,在不违背社会道德的基础上应当借鉴国际的价值观。那么如何培养自己的国际化视野以及国际化活动能力呢?在看待一个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善于思考。我们应该眼观四路耳听八方,多利用互联网,在学习日语的同时要了解日本的文化,理解日本人的心理,宽容文化差异,并基于此基础上跟日本人沟通交流。我们要时刻关注国内以及国外特别是有关日本的信息。

6.实践能力。要创新,仅仅有思路还是不行的。创新思路一定要勤于付诸实践。创新的能力可以通过实践得到验证和提高。那么如何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呢?首要要求人才进行创新思维的锻炼,而是敢于将自己的思维付诸于实践,不畏失败,多次反复尝试,直到取得成功。有创新的思想能够最终运用到实际的国际活动之中是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

六、结论

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不仅需要教师和学校的努力,更需要个人的努力。同时还需要国家和企业的大力支持。培养国际化创新型人才,不仅有利于中日两国更好的交流,更加有利于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丽.创新型人才的培育需要创新型教学方式[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8,(2).

[2]李世海.创新教育新探[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3]刘军蓉.关于构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8,(1).

[4]张德然,张栋栋.基于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统计教学探讨[J].统计教育,2008,(2).

我院高职商务日语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第6篇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定人才培养方向

中国良好的投资环境、巨大的市场潜力为日本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金融危机影响日渐扩散,虽然出现少数日资企业开始从中国撤资,但《日本经济新闻》的调查还是显示,日本大企业的管理者中有六成以上认为,日本经济景气将缓慢恢复,只要日本企业还能在中国赢利,不会太大地影响在中国的投资。譬如本田仍继续扩大投资,着手建设新工厂;三菱重工看好核能发电设备需求,按计划同比增加投资两成以上。以辽宁省为例,截至2008年,全省有日资企业3307家,占外商投资企业总数的22.4%;日资企业投资总额为147547万美元,占外商投资总额的13.7%。这些日资企业最需要的是能用日语进行交流,又具备一定技能的人才。现在大部分高等院校均设有日语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在日语语法、读解等技能上具有较强优势,但在口语及相关技能操作方面并无太大优势,因此并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

因此商务日语专业应着力培养面向合资企业、外贸机构、以及外资企业的日语与业务方面的高等应用型综合性专门人才,以适应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对人才的需要。毕业生应具有较扎实的金融理论基础及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另外其外语水平要达到或超过一般专科院校日语专业学生的水平。这样,凭借他们所具有的跨学科优势,凭借他们熟练的日语业务操作能力,必将会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2008年11月我学院领导对长三角地区进行了重点考察。董事长宁平带队,副董事长肖长礼、院长黄旭亲自参加,主要考察了四个方面:1.长三角地区主要城市的企业用人特点及外地人才容量;2.我院各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情况尤其外语类人才的需求现状;3.长三角地区毕业生的工资福利待遇情况;4.能否与各地人才市场或人事局建立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通过实地考察与交流,我们对当前长三角地区人才需求状况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院召集现场专家,对应用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建议,指出应用日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打造基于日语能力的宽口径、多方向的应用人才”。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广泛的人才市场调查论证,应用日语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经过反复研讨,确定了应用日语专业分为三个专业方向:商贸日语方向,翻译文秘日语方向、旅游和酒店管理日语方向。

1. 商贸日语方向

(1)掌握以下知识

商贸专业知识: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程序、基本做法,熟悉进出口业务的各个环节,掌握国际上一些通行的惯例和普遍实行的原则。

法律知识:初步了解合同法、票据法、经济法等与经贸工作有关的法律知识。

物流知识:了解运输、装卸搬运、保管、配送、报关等知识。

(2)具备以下技能

专业技能:熟练掌握国际贸易领域的常见操作技能,如电子商务、汇兑结算等。

谈判技能:具有谈判的口才,了解谈判的程序与技巧。

电脑技能:能熟练地操作电脑,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两门外语技能:至少能将日语作为工作语言完成国际贸易的全程操作,并且能使用第二外语(英语),具有一定的英语交流能力。

(3)证书要求

跟单员证、报关员证、日语能力三级证书、英语应用能力A级证书、计算机二级证书

2. 日文翻译文秘方向

(1)掌握以下知识

文秘专业知识:掌握办公自动化具体知识、了解有关文书的应用写作等。

能源/经贸/金融/法规等相关常识:初步了解行业相关法规。

日文翻译基本理论:了解日语翻译的基础知识,理解原文的方法以及翻译理论和基本技巧。

(2)具备以下技能

表达技能:掌握普通话、接人待物的礼仪等。

电脑技能:能够使用电脑完成排版和录入等工作。

日汉/汉日口译、笔译技能:能较熟练、准确地将中国的报刊、杂志的一段文章或杂文译为通顺的日文。

语言技能:具有优良的日汉双语的交流解说技能,并能使用第二外语(英语),具有一定的英语交流能力。

(3)证书要求

文秘证、日语能力二级证书、商务日语证书、英语应用能力A级证书、计算机二级证书

3. 旅游和酒店管理方向

(1)掌握以下知识

导游专业知识:熟悉导游业务、旅游政策法规,了解中国各地的风土人情等。

酒店管理专业知识:熟悉酒店的工作流程、酒店业有关法规、饮食文化等。

礼仪知识:了解社交礼仪、商务礼仪、宴会礼仪等。

日文翻译基本理论:了解日语翻译的基础知识。

(2) 具备以下技能

现场技能:帮助游客上下车、选择观景位置、举旗使用喇叭等。

日汉/汉日口译、笔译技能:能将日语作为工作语言完成基本沟通交流工作。

第二外语(英语)初级交流技能:能使用第二外语(英语),具有一定的英语交流能力。

电脑技能:能熟练地操作电脑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3)证书要求

导游证、日语能力二级证书、商务日语证书、英语应用能力A级证书、计算机二级证书

二、确定人才培养模式

我院应用日语专业探索了校企合作的多种具体模式,如“订单式培养”、“对口培养”、“个性化联合培养”等。

“订单式培养”体现在先后与湖南青苹果数据中心有限公司、湖南雅马哈动力有限公司等签有联合办学协议,和这些公司建立了高层次、全方位的校企合作关系。我院在这些公司建立了实训基地,培养和锻炼了我院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根据校企合作协议,我院应用日语专业组建了青苹果班,按照岗位要求,由现场专家直接参与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并设有“青苹果奖学金”,激励学生的学习。这种订单式培养约占本专业学生的40%。

“对口培养”,应用日语专业06级学生对口培养比例达到45%。

“个性化联合培养”,体现在2008年开始与JTBサポートインターナションナル(日本JTB株式会社)合作,在国内、国外培养旅游业人才。在国内实训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选送到日本进行为期一年的实训研修,学习日本先进的旅游业理念和服务业精神。至2008年5月为止,已成功培训60人,赴日研修生(包含2009年即将出发)27人。

学院在大力开展校企合作的同时,还努力推进“专业+公司+师生员工”的专业建设模式,为此学院采取了重大举措。

我院和航天讯联(北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合作组建的湖南教育卫星应用技术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了湖南卫星教育网台,经国家信产部无线电管理局批准,列入国家航天卫星上行站总体规划的的省级卫星网络传输平台。网台拥有自身独立的卫星发射站(上行站)。其核心设备系采用美国Anacom公司和比利时Newtec公司的品牌产品,由航天恒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航天部503所)负责集成和安装,符合DVB国际标准。播发的各类资源和信息的视频和音频质量均可达到国家级电视台的水平。

在假期,我们组织专业教师到上述实训基地进行锻炼和调研,积极创造条件,依托专业办好相关企业,“专业+公司+师生员工”的专业建设模式已现雏形。

三、以实践为目标,设置课程体系

在商务日语教学过程中,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遵循"三个结合"(即素质教育与业务培养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开展对商务日语专业学生需掌握的整体知识和能力构成的调查。通过分析,决定课程设置原则是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选择教学内容,形成模块化课程结构,即分为职业素质课程、专业知识课程和职业技能课程三大模块。职业素质课程模块主要包括二外英语能力、计算机能力和政治教育;专业知识课程模块主要学习日语的应用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的各项能力;职业技能课程模块则主要根据学生的就业方向(即商务日语,旅游和酒店管理日语与翻译文秘日语三个方向)开设不同的课程。职业素质课程与专业课程是所有学生必修的课程,职业技能课程则根据学生的意向自由选择其中一个方向。专业课程主要有日语语言技能课程与职业技能课程。日语语言技能课程教学持续5个学期,第5学期主要是职业技能方面的课程,如商务日语口语、日文商贸信函范例、商贸应用文日汉互译、外贸函电日语、国际商务日语谈判、酒店实务日语、导游翻译技巧、实用导游日语。第6学期主要进行顶岗实习。本专业语言课程理论与实训的比例大约是3∶1,非语言的职业技能课程实践教学课时约占50%。

四、以教学质量为关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商务日语专业教师有别于其他日语教师,其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要求是比较高的。商务日语专业教师必须具备坚实的语言功底、丰富的商贸专业知识和相关商务行业的实践经验,此外,应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爱岗敬业,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并能勤于教学研究,能配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能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手段教学。

1. 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由教务处组织专家听课评课,了解情况,从工作态度、教材把握、备课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后辅导、作业批阅等各方面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研室职能,开展教师互听课、互评课等教研活动;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度,对不具备中级职称的在岗青年教师安排一位具备一定条件的教师作为其教学科研和教师职业道德的指导教师,通过指导教师的帮助指导,提高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教师在工作中的态度与方式会极大地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因此还必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开展好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律意识教育工作,要促使教师树立教育理念,确立以语言知识、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教学观,抓好课堂教学常规管理。

2. 加强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

积极引进,聘请专家、学者和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人员当兼职教师或聘请高级商务人员和企业家担任客座教授。我院在2005制定了教师团队建设规划,并已经逐年实施。我院先后投入资金126万元,用于专业带头人培养、专业教师学历提升、挂职煅炼、学术研讨、专业培训、聘请专家等,先后引进了陈爱平、姜明军、周荣斌等教授。同时,还多次组织主干教师参加学习培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保证了本专业师资水平的持续提高。

3. 为了保证师资水平,提高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质量。

可利用假期对年青教师进行实践教学培训和考核;选派优秀专业教师去企业学习,让专业教师有机会到企业参观、实践,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大大提高了实践教学的质量。同时,教师还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和教学改革研究。我院与日本静冈医疗学院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每年暑假派数名专业日语教师赴日培训,以提升教师团队的专业素质。

商务日语专业必须确立科学而实际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我们要不断反思、梳理、检视商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用新理念、新方法、新模式、新措施面对未来,迎接挑战。这样,才能确保商务日语专业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不断提高,学生更受社会欢迎,社会声誉和影响力更广,学生家长更满意。

摘要:高职商务日语专业主要培养面向合资企业、外贸机构, 以及外资企业的日语与业务方面的高等应用型综合性专门人才。而目前企业强调的是需求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这对高职日语专业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阐述了我院高职商务日语专业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努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中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模式。

关键词:商务日语,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参考文献

[1]刘润清.外语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J].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9, (1) .

商务日语人才培养的模式与实施 第7篇

一、我国对于商务日语的人才需求

随着对日贸易的逐步加大,我国很多外贸企业对于商务日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很多对日的外贸岗位都将商务日语的国际2级标准作为了工作的基础条件,还有很多企业对毕业生的日语口语能力作为相关的入职条件,这些问题可以说明我国很多企业对于商务日语人才的要求并不停留在简单的专业知识层面,而是更加重视学生的实际能力,并且通过日语能力来加强在工作中的职业态度和团队凝聚力。

1. 商务日语的教育现状

在日语人才模式化的今天,日语人才的培养模式一直是问题对话的焦点。但是很多学校在进行商务日语教学中对日语专项学科的教学过程模糊不清,如很多学校将日语语言和日语文言设定为同一种教学形式,并且形成了基础日语加相关专业的教学模式。通过这些教学模式我们不难看出当前商务日语教学模式中的对人才的培养,培养商务日语的语言能力成为了重要的学习环节,但还是忽视了语言的应用效果。

2. 如何进行商务日语的学科划分

以英语教学为例,在20世纪末我国刚刚加入世贸组织,很多企业的对外贸易量猛增,人们对于英语的需求已经不再满足教学学习,而是希望其能够成为一种实用性的技能。所以我国的英语教育者针对国家的市场需要,对学生英语的培养进行了改革,形成了“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与“普通用途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两种。

二、商务日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商务日语对于人才模式培养的定位要根据学习者的学习状况,进行系统的教学分析,我们通过多数背景环境和市场的实际需求,进行相关专业学科的调研,并且在学院和学科的设计需要上进行充分的调研,将专业的定位进行研究,要在学院的多个学科中进行保障性专业的设定,为学科内容的定位提供指导作用。

1. 强化以市场需要和商务日语应用为中心的人才培养制度

建立以学生就业和技能为核心的日语人才培养实训体系,并且针对学生的专业性价值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笔者通过对市场调研和企业的需求分析,传统的日语人才培养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应用型日语人才的培养需求。

2. 结合商务日语的实际特点进行人才培养

在进行培训的过程中要将商务日语的教学理念和应用体系作为主要的教育理念,并且针对教育方针、教学模式等方向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尤其要完成各阶段教学体系中的内容衔接。形成了知识→技能→深化知识→提升技能的实训课程体系。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训课程内容,既反映了日语人才市场的需求,又练就了学生就业的基本技能,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满足了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比如,通过IT日语、职场日语、面试日语、商务日语口语、日文录入、初高级office案例教学、企业文化综合素质等实训课的系统培训,培养了符合行业需求的应用型日语人才。

三、结束语

在商务日语人才培养中要将学习模式体现出社会的基本教学观念,将日语教学改革进一步的完善并通过日语教学来完成商务日语中的语言问题。在人才维护和商务日语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以综合性应用为前提的发展道路,通过人才培养的发展阶段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商务日语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秀文.日语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

[2]陈艳.项目化教学法在商务日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27)

[3]王慧.商务日语教材中敬语表达的处理问题[J].科技信息,2011(15)

[4]李娟,柳青军.浅谈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与商务英语教学[J]冲国成人教育,2006(12)

独立学院旅游日语专业人才培养 第8篇

一、独立学院日语专业面临的困境

独立学院基本把培养适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作为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作为介于一般本科高校和高职高专之间的新型院校, 独立学院的自身定位应为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教学型学院。目前独立学院旅游日语专业却面临着诸多困境。

(一) 课程设置指向性差

课程设置基本以传统日语教学为主, 对旅游专业课程的延伸较少。各高校之间旅游日语专业课程的设置差别也较大。“有每周4或6课时, 从三年级上半学期开设, 进行一年半的;也有每周2学时, 从二年级上学期开设, 进行半年的”。此外, 语言为主的课程设置, 不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部分企业反映, 现在录用的专业人才或专业能力强、或日语能力强, 二者兼有之的比例偏低, 现有人才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企业再培训成本大。

(二) 教学模式僵化

独立学院学生虽然学习的自觉性比较差, 但是动手能力强, 善于交流。但日语课堂教学往往将追求教学秩序放于第一位, 使得他们思想活跃、实践能力强的特点难以得到有效发挥。传统日语教学注重“教师教, 学生学”, 过多强调日语语法、词汇等的记忆和背诵, 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压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开发。另外, 独立学院的日语教师, 以研究生为主要专职教师, 兼有重点高校的教授、副教授等。这支教师队伍大多数在日语技能方面有扎实的功底, 但具备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则较少。因而容易造成课堂“知识性”强, 而“实践性”弱的局面。面对上述困境, 独立学院应明确自身定位, 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目标, 从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两个方面的改革入手, 探索旅游日语专业发展的出路。

二、出路探索之改革课程设置

(一) 开设非语言类辅修课程

独立学院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应具备一定的科学人文知识和相关的财务、管理和人际等方面知识。因此, 开设财务管理、计算机、市场营销等辅修课程, 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等选择相应的课程, 有助于提高旅游日语专业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1.培养“日语+计算机”复合型人才。美国通用公司、美国戴尔集团亚洲分部将原来在日本的业务通过外包模式转移到中国之后, 国内对既精通计算机又懂日语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大。例如, 在成都天府软件园区, “对日JAVA开发工程师”“项目开发”等职位都注明“懂日语者优先考虑”。旅游日语专业学生辅修计算机知识, 可提升今后从事旅游类工作所需的计算机能力, 也能增加就业机会。

2.培养“日语+财务管理”复合型人才。企业对财务人员的外语水平要求越来越高, 具备良好的日语交际能力, 已经成为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技能。例如, 世界五百强埃森哲公司、知名美资外包企业等也在寻求“财务专业+日语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辅修财务管理类课程, 取得相应的财务管理类证书, 有利于学生获得企业的青睐。

3.培养“日语+市场营销”复合型人才。随着全球化和国际化的不断深入, 对日语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尤其在外贸类行业, 如果具有较好的日语交际能力, 将能够更好地从事开拓市场工作。毕业之后可从事洋酒高级销售代表、体育用品营业员、日本料理店资深服务员等工作。

开设辅修课程既能充分发挥日语学科优势, 探索日语专业跨学科组织教学模式, 促进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又能缓解当前旅游日语专业学生就业难的困境, 拓宽旅游日语专业学生的就业渠道。

(二) 开设海内外双重学习课程

目前中日合作办学的模式在高校逐渐推广, 在校日语专业的学生可通过学校之间的交流项目或合作项目到日本留学, 提高口语能力的同时, 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

1.第一、二学年重日语教学。通过日语精读、听力、会话等基础课程学习, 使学生熟练掌握日语基本听、说、读、写的能力;开设部分旅游类双语课程, 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2.第三学年重双语教学。从第三学年开始, 大量采用双语教学, 开设核心课程, 学习旅游、酒店基本职业技能, 更好地将语言与技能合二为一。

3.第四学年重海外经历。第四年可形成两个流向:一是留校继续学习双语课程;二是有条件者可赴日留学。国内留校继续学习双语课程, 进一步提升学生旅游、酒店基本业务技能和管理能力。有条件的学生可参加赴日留学项目到日本国际酒店专业学习, 并鼓励学生参加带薪实习项目实现日本就职。

海内外双重学习课程的设置, 有助于提高学习运用语言的能力, 也为学生海外就业创造了条件。

三、出路初探之改革教学模式

(一) 教学模式多样化

独立学院的课堂教学应充分贯彻“以学生为本, 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将教学重点放在“以学生为主”和“以培养能力为主”。突破传统的讲授、讨论和练习等课堂教学模式, 通过小组活动、案例教学等多种形式,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表达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及一定的组织领导能力。

在语言学习方面, 注重培养学生熟练的日语语言技能, 提高学生的日语听说读写译综合运用能力。通过校内的语言实验室及结合日语角、外教Office hour等第二课堂活动, 锻炼学生灵活运用日语的能力。

在专业学习方面, 要求学生参加与旅游日语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训练, 包括模拟导游 (日语) 、前厅咨询接待 (日语) 、餐饮服务与管理 (日语) 、客房服务与管理 (日语) 、酒店市场营销 (日语) 方面的实践教学活动。

在师资力量方面, 引进有酒店、旅游行业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 通过讲授企业工作实际经历等内容,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人才培养订单化

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走校企合作办学的道路。实现教育与市场紧密结合, 为学生扩大就业出口。把企业培训方案导入教学内容, 把企业实践技能考核纳入专业实践计划。组织学生参观酒店、旅行社等工作场所, 亲身感受日本的企业文化和工作氛围。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深入企业一线顶岗实习, 在真实的工作岗位上, 在企业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下, 增强实践动手能力以及语言交际能力等。

四、结语

独立学院实行民办机制, 按成本收费, 而家长与学生往往将自己视为高等教育的投资者与消费者。家长与学生高度关注所支付的成本效益, 希望以高投入获取高回报。独立学院的旅游日语专业, 必须在充分考虑学生特质的基础上, 改革传统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 以适应新的政治、经济背景。一方面, 改革课程设置, 开设非语言类 (计算机、财务管理等) 课程和海内外双重学习课程, 使学生能力得以横向发展, 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另一方面, 改革教学模式, 以授课方式多样化、人才培养订单化等多种手段, 搭建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平台, 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实际工作能力。两者有机结合, 才能为学生们谋取良好的就业前景, 才能更好地度过当前所面临的诸多困境。

摘要:面对近年来中日关系恶化的冲击, 独立学院日语专业学生在就业市场上面临着更多的困难与挑战。基于此, 从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定位出发, 结合当前日语专业面临的困境, 提出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改革的设想, 以期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培养出社会所需的日语专业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独立学院,日语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崔亚蕾.关于开设旅游日语课程的思考[J].日语学习与研究, 2008 (5) .

[2]薛慧.独立学院日语教学初探[J].南北桥, 2009 (11) .

日语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调查报告 第9篇

关键词:人才培养,现状调查,日语人才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 这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高职院校如何在专业设置、课程开设和素质培养等方面与企业的需求尽可能保持一致, 如何实现“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的目标, 关系到毕业生是否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也关系到高职院校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由于近几年出现本校毕业生综合能力与就业单位要求不符合的现象, 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脱节, 毕业生到了社会竞争力不足, 针对这种现状, 人文科学系经研究决定进行日语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调查。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法、文献法等研究方法, 抽取60家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课题要求, 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常规数据统计。其中大型企业5家、中型企业18家、小型企业37家。企业类型包括日资企业18家、中国民营企业 (包括港资、台资企业) 24家、中日合资企业8家。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在企业招募员工的过程中, 学生所具备的那些素质可以增加竞争力?调查结果如下:

1) 日语表达沟通能力:要求达到日语能力一级的企业占40%;要求达到日语能力二级的企业占30%;招募员工时日语能力达到一级或者二级均可的企业占25%;要求日语能力三级及以下的企业为零。另外有5%的企业在招募员工时并不局限于一级或二级证书, 而是根据日语口头表达能力来做选择。

2) 中文文书处理能力 (如文件、企划书之撰写) 所占比例达到了21.67%。

3) 发现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业务相关问题处理) 所占比例达到了78.33%。

4) 情绪控制能力 (具备稳定性及抗压性) 所占比例达到了28.33%。

5) 工作态度 (吃苦耐劳、敬业精神等) 所占比例达到了91.67%。

6) 团队合作能力 (具备人际沟通协调技巧和团队合作精神) 所占比例达到了90%。

7) 创意和新知学习 (工作能有创意构想, 具备持续进修学习能力) 所占比例达到了40%。

8) 组织领导能力 (具备规划协调能力, 能组织团队完成工作) 所占比例达到了60%。

9) 职业道德及守法意识 (人格操守及遵守社会伦理道德) 所占比例达到了28.33%

10) 对企业文化的理解融入企业文化能力所占比例达到了25%

11) 其他要求:一些与医药相关的企业还要求员工掌握一定的医学、药学知识, 以及日常办公所需的计算机知识。

2、调查结果分析

用人单位对日语专业毕业生的专业能力、日语表达能力、发现及解决问题能力、工作态度及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要求较高。用人单位强调, 随着人才竞争的不断加强, 用人单位不仅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 更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希望学校不仅要加强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 而且要加强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和专业知识水平的应用提高, 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的培养, 提高他们的组织领导能力、应变能力、交际能力、协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职业道德及守法意识等等。使日语专业毕业生不仅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同时也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 能更好地适应新环境和新形势下的挑战。

具体而言, 用人单位在应聘日语专业毕业生时, 非常重视毕业生的日语能力, 并希望学生能够运用日语独立完成工作任务, 企业在认可学生日语能力的基础上, 还希望学生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对企业的归属感以及较高的忠诚度。此外, 企业也希望毕业生是充满活力的, 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3、职业岗位分析

通过对日东电工苏州有限公司、加纳橡胶工业苏州有限公司、上海威尔比医疗咨询有限公司、益新有限公司 (制药) 、常熟夏普 (办公) 设备有限公司、等60家企业的调研, 日企在电子、制造业、金融和贸易商社等领域对人才的需求量较大。日资企业对于日语方面人才的普遍要求是懂日语、且具有专业技能。企业可为日语专业毕业生提供的职业岗位主要包括:合资企业、日本独资企业、民营企业、港台资企业的财务人员或日语翻译或相关业务员、管理人员, 对日提供服务的第三产业中的工作人员, 金融机构中对日服务人员等。

三、结论与建议

目前我校日语教学主要侧重培养的是学生的专业技能。但是在调查中发现, 企业不但要求员工掌握专业技能、还要求员工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包括良好的适应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意识、吃苦耐劳的精神等。为了我校日语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应选用实用性较强的教材。传统的日语教材往往只注重日语语法的系统性、完整性, 而忽略了教材的实用性, 与高职日语教学目标有一定的差距。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和教学规律, 灵活地使用教材, 培养学生的日语综合运用能力。

(2) 应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1) 培养学生兴趣, 提高学习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一旦对日语学习产生兴趣, 就会构成一种渴求知识的动力。教师可运用图片、实物、多媒体等直观教具, 也可采用游戏、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方式,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设立第二课堂, 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语言学习仅靠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 课后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学习、举办日语演讲比赛、日语沙龙等, 通过活动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也可以请日资企业的管理人员在校内举办文化讲座, 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日资企业的信息。

3) 鼓励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一些有规模的日资企业, 亲身感受日企的企业文化和工作氛围。在假期, 可以安排学生去企业实习, 通过现场锻炼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慧云“日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索”湖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

[2]、李悦娥“创建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中国高教研究》2000年第8期.

[3]、李晓英“商务日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浅析”黑龙江教育.综合版2009年第8期

[4]、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2期

广东地区IT日语人才培养之我见 第10篇

【关键词】IT日语      人才培养        校企合作

一、广东地区对日语人才的需求

前些年对于日语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大连、上海、北京等对日交流广泛的地区,近年来一些大型企业纷纷进驻广州、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地区,日资独资企业、合资企业、商社、办事处等对日语的人才需求量都比较大。日本经济新闻社的最新调查显示,有近八成的日企表示将继续加强在中国的事业发展,扩大投资。据统计,日语专业人才在各行业的就业比例为:日资企业占50%—60%;国家机关(包括外交部、各级政府、海关、外经贸办公室和贸易促进协会等)占20%左右;大学老师和日语导游各占10%左右。

广东地区经济实力雄厚,经济增长迅速,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日商数目前有2000至3000家,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深圳日商占65%,广州为41%,此外还包括市场推广及销售19%,进出口16%,批发零售13%,以及联络资讯收集10%。汽车产业是广州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由于地理上的优势以及技术的成熟度,广州已经成为多家日本汽车企业重要的全球出口制造基地,丰田、本田、日产三大汽车集团在广州接连落户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针对这三大汽车公司的广告公司也进驻了广州。日企的兴盛也带动了法律、医疗、餐饮等相关服务行业的发展。随着日资企业的大量进驻广州,日语人才的需求飙升,使日语人才成了热门紧俏的抢手货。广州地区的企业与日本企业建立了贸易合作关系,他们也急需懂日语的人才。

二、日资企业对IT日语人才的需求

据 IDC 统计,2005 年占全球外包市场发包额 10%的日本, 提供了我国软件外包行业收入的 59%,而占全球外包市场发包额 80%的欧美,提供了我国软件外包行业收入的 20%。(如图1)所以, 从出口地区分布看, 对日软件出口仍占主导地位。

图1 中国软件外包情况

如图2所显示,在中国的接包城市中,广东地区的广州占2.7%,深圳占9.1%。由此可见软件开发行业对既懂日语又懂IT开发的人才需求迫切,IT日语专业的开设迫在眉睫。但是广东省内开设了IT日语专业的只有东软学院一家,其他高校开设的日语专业基本上为日本文学,商务日语等,培养出来的学生语言能力强,但是综合能力、职业素养达不到日资企业的期望值。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10.02

图2 2009年中国软件外包服务重点城市结构

三、探究培养IT日语人才之道

1. 校企合作,联合办学

在目前IT日语缺乏教材、缺乏成熟的培养方案、缺乏教师的情况下,有些学校开始了探索。有的高校尝试在计算机专业开设日语课程和在日语专业开设IT课程的人才培养方案,但效果都不太理想。本人认为,培养IT日语人才,走校企合作的路线是最有效的方法。日语专业与IT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或是与企业联合办学,能发挥日语的语言优势与企业的实践优势。

2. 制定合理的课程建设

IT日语人才培养重在其实用性,大多数的日语教学强调单一的语言文学学习,缺乏对学生进行综合知识和素质能力的训练培养,导致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在课程安排上,要保留精读、会话、听力等基础课,同时要整合计算机专业的相关课程,加大计算机课程的比重,日语教材的内容可以以计算机课程为依托,在教材上完成同体化。

本人认为应从日本企业对IT人才需求来设置课程建设。日本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做离岸开发,把软件项目开发转移到中国。软件开发的流程粗略说来,包括设计、编程、测试、运营四大步骤,每一个流程都需要用日语与客户进行交流。在IT日语的专业课程里除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以外,还需要增加软件开发各个步骤的内容,通过模拟案例,让学生体验真实的软件开发流程,提高实践能力。

3. 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

从师资来说,日语教师所学专业大部分是日本语言文学,能完成课堂的教学任务,但是真正有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很少。所以,应该把有日企IT公司工作背景的人请到我们的课堂上为学生讲解真实的工作案例,把职场第一手的情报咨询传递给我们的学生,让学校的教师下到日企IT公司去实践或是相关机构去培训,真正做到了解IT日语职位所需的职能和日语技能,还有相关的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徐淑丹,宋晓真,张新.广东地区日语人才需求现状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

日语人才 第11篇

我国高校日语专业承担着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翻译人才的任务, 其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都随着新形势对人才的需求及学校的发展在不断地改革变化。随着21世纪全球化信息时代的到来, 高科技的迅猛发展, 国际交往与国际贸易日益频繁, 社会上急需一大批既懂专业知识又能翻译的日语口译人才。在北京、上海、广州、大连、青岛等各大中等国际化城市中每3-5天就有金融商贸、医药卫生、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国际会议召开, 这使得优秀口译人员成了中日两国的紧缺人才, 同时对口译人才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 日语专业毕业的学生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口语表达能力弱、口译水平低下, 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授课形式过多着重于理论的解析及技巧的讲授, 疏于实践练习, 以至于毕业后一时很难适应新的工作岗位。

由于日语专业发展历史短, 其教学模式及理论研究大都借鉴于英语, 忽视了日语语言自身的特点及规律;对高校日语专业的学生多为零起点的这一特征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久而久之养成了依赖、被动接受的学习习惯, 即不主动提出问题, 也无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不仅是发明创造者需要的精神意识, 也不仅仅是理工科专业学生所应具备的素质, 创新意识对文科学生也同等重要。高校是培养一批又一批能为社会服务、为社会做贡献的人才的地方, 一两名出色人才走出校门, 即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也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创新意识如何应用在高校日语口译教学中, 形成具有创新意识的口译人才培养模式是日语专业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1 如何在口译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 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已成为社会的广泛共识, 而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东西, 也不是可望不可及的虚幻之物, 实践证明通过正确的引导及有效的训练, 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是可以培养的。

近几年, 虽然部分高校上了同声传译的器械, 在翻译课中或多或少地加重了口译教学的比重, 但由于教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 教材不配套, 授课形式单一, 学生被动地鹦鹉学舌, 效果不甚理想。因此如何上好高年级的日语口译课是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养成终身学习习惯走向社会的关键, 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又是上好专业口译课的一把钥匙。进入21世纪, 高校日语翻译课程无论是授课课时还是授课形式及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课时增加, 其课程逐渐由辅助课程变成了高年级的主干课程, 大有代替综合日语的趋向;其次, 授课内容由翻译理论逐渐转入口译、笔译的实践应用, 由重笔译翻译、重翻译理论的讲授逐渐演变为口译技巧及同声传译的授课;最后, 授课形式也由单纯的课堂教授演变为多媒体实践教学, 由单纯的翻译练习演变为包括听、说、译等语言活动在内的综合性课程。与此同时, 学生由单纯的听课者逐渐演变为跟读、复述、配音、翻译等多种形式的实践者。根据以上日语翻译课程的发展趋势及社会发展需求, 高校日语专业必须有目的、有目标、有手段、有方法地进行口译课程的改革, 在这一改革中关键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主导。

1.1 发挥课堂实践教学中学生“学”的主导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计各种场景, 教师有目的有目标地引导学生进行日语口译技能训练, 通过跟读形式, 学生的精神集中力、语音语调及语速得到调整提高, 在视译、听译的练习活动中, 词汇能力、语句结构能力、语法知识能力等得到归纳, 在复述、概述的训练过程中学生的能动性得到发挥, 口译综合素质得到培养。口译课程的“教”与“学”过程中以学生实践为主, 学生始终处于教学的主导地位, 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 能够良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学期教学开始, 教师应事先告知学生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及具体目标, 以及学生课下需要预习准备的内容, 鼓励学生自己搜集目标相关的用语、句型, 并对搜集到的词汇进行汇总, 发给学生作为辅助资料, 学生对自己搜集的词汇和句型印象比较深, 能够灵活地在课堂上加以运用, 对教师教授的词汇和句型能够较好的理解掌握,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良好的发挥。

1.2 在视译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视译教学是培养临场适应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正式进行口译之前, 先对文稿有视觉上的信息输入再解读反应是视译的基本过程, 也是进一步加深对所译内容的理解过程。众所周知, 日语与汉语分属不同的语系, 通过此训练加强学生对两种不同语言的语法差异、句子结构、语序等的对应关系的进一步认识, 并在实际的口译过程中把握所译内容的精髓与意图, 迅速准确地做出反应与判断, 从而达到顺畅流利地传达语言信息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 以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为主导, 教师始终以启发式教学为主, 事先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句型, 词汇, 帮助学生进行语言的组合、表达。练习素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以讲稿、致辞等实用性较强的材料为主, 难度及长度不宜过长, 400字以内的材料为宜, 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成就感。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以传授技巧为主, 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实践, 对一些惯用套句反复练习, 举一反三, 使学生对汉语与日语的词组及短语的对应关系有较为宏观的把握, 并通过反复练习达到能在口译实践中灵活运用, 以利于在今后瞬息万变的口译工作中能够随机应变, 更好地完成日汉、汉日的口译工作。

1.3 通过视频手段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视频图像包括图像、图片、幻灯片、电影、电视等活动的图象形式。在口译教学过程中使用动态视频图象形式进行教学, 内容一般是母语使用者制作的各类视频作品, 画面是活动的、连续的, 能够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通过视频图象来记忆教学内容, 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来配合大脑的记忆功能, 不但能够加强对所学词汇、语句等的记忆, 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恢复渐被淡忘的学过的内容;教师的作用在于了解学生是否正确地理解了内容, 及时调整练习的速度, 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配音、字幕翻译练习, 是锻炼学生反应能力的基本功训练, 进行字幕的汉译日、日译汉翻译、NHK日语新闻听说翻译、公共演说训练等形式使学生参加具体的学习实践, 培养临场素质, 教师利用视频手段为学生提供实践练习的场面及反复练习的机会, 引导学生进入实践主动参与, 调节练习节奏, 避免大量地反复和机械练习的枯燥而引发的反感, 改变了以往被动式学习而产生的抵制心理, 有利于促使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提高了学习成绩和学习效果, 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创新意识也是个性发挥的表现, 通过设计会议现场让学生练习, 主持、发言, 整个过程由学生完成, 扮演中方发言人的学生汉语母语得以巩固发展, 译员的翻译水平通过将汉语译成日语的过程得以表现, 如此多方面的角色替换练习, 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译能力, 也使学生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合格译员的不易, 由此激发了学生课下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4 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学生创新意识的提高不仅需要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教学理念和合理的教学体系, 同时还需要教师水平的提高, 自古以来名师出高徒。除了通过进修、短期培训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外, 鼓励教师集体备课, 就具体问题共同探讨研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种口译实践, 努力在实践中锻炼自己, 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到口译教学中。同时口译教师还要做到时刻关注国际国内大事、新闻事件等, 及时发现各种相关资料并运用于课堂。教师可以将自己口译实践中或“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与学生分享, 在教于学的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

2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具体实施步骤

2.1 初级阶段——如何能无障碍地听懂日语原文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原理, 听与说不能等同, 他们无论是信息获取、信息处理还是变成最后译文的过程都有所不同。因此在口译教学的初步阶段, 应加强跟读训练, 提高学生的临场适应能力。

首先增加听力训练的内容, 特别是新闻的听说练习, 让学生在理解内容上下功夫, 其中包括:

(1) 听力练习内容每次课不超过2次, 给学生以现场紧迫感, 集中精力全力以赴;

(2) 在进行听力练习时提倡学生作笔记, 记录不熟悉的单词, 多次练习之后, 单词量、理解力加强。其次复述练习是此阶段的重要训练方式, 通过理解-记忆-复述一系列活动, 从大脑的文章组织整理到口头复述训练, 锻炼了学生的瞬间记忆力、瞬间反应力及口语表达能力。首先从单个句子练起, 然后逐渐增加到两个、三个或更多的句子, 要求学生声音宏亮清晰, 复述准确, 姿态表情自然, 如此反复基本达到无障碍地听懂日语原文。

2.2 中级阶段——在日语表达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首先通过跟读模仿训练, 纠正语音语调错误。每分钟跟读50-60个假名语速的要求, 得以提高语言流利程度, 同时扩充了词汇量。首先跟读的内容从日常会话开始渐渐地增加难度, 跟读内容专业性不宜很强, 避免学生“鹦鹉学舌”。

其次在做专业性较强的内容的跟读训练时, 先向学生介绍同跟读内容相关的关键词或图片等, 给学生以心理暗示或心理准备, 学生在做跟读练习时, 集中力才能提高, 学习兴趣大增, 自我提高的欲望增强。通过跟读熟悉各种场景的专业用语, 语音、语调、语速三者得以确立巩固, 互为补充, 相得益彰。

最后通过开场白、欢迎、感谢、感动、期待、答疑、发言、答谢致词、参观介绍、机场迎接、日程安排、商务、学术研讨等特定场合的固定句型练习, 达到熟能生巧, 举一反三。如表感谢的固定说法:

A、~心より感謝したします。

B、~心から感謝をいたします。/申し上げます。

C、~衷心より感謝の意を表したいと思います。

D、~御礼/感謝の言葉もございません。

E、~細やかなご配慮の賜物にほかなりません。

F、~深い感謝の意を表す次第であります。/でございます。

G、~誠に感謝にたえません。

H、~深甚なる感謝をささげます。

学生掌握了这些表示感谢的固定表示法后, 在翻译过程中如果遇到类似的表达感谢的语句时可替换这些句型, 如:

(1) 今天贵校为我们举行如此盛大的欢迎宴会, 我谨代表本团全体成员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可译为「本日、貴校が私たちのために、かくも盛大な歓迎宴会を催してくださり、私は団員一同に代わり、深い感謝の意を表す次第であります」。

(2) 刚才厂长先生为我们介绍了贵厂的生产线, 对此我们深表感谢!-可译为「先程は、工場長より貴工場の生産ラインをご紹介いただきました。このことに対して心からの感謝を申し上げます」。

同样, a百忙之中还特意前来迎接, 真是不胜感激;b为了我们的项目各位慷慨解囊, 这种感激之情难以言表;c希望以这次共同项目的启动为契机, 中日两国在环境保护领域建立起更加具体、更加现实的合作关系;d我们衷心祝愿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与合作关系就像历史悠久的长江那样湍流不息;等, 均可以使用上述句型。

2.3 完成阶段—在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口译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增加学生的实践次数, 培养学生成为合格口译人员的专业意识是本阶段的主要任务, 小班制、教师交替授课的教学模式贯穿整个教学改革, 为提高学生创新意识提供了基本条件。将学生分为15-20人左右的小班, 每周4课时, 使每个学生都有充足的课堂训练机会;另外采用国外先进的教师交替授课形式, 即口译授课时, 课堂里同时由两位或两位以上的教师分别指导或交替授课, 丰富了课堂内容。

让学生自我设计各种场景, 如欢迎场面、工厂参观、机场迎接、银行窗口等, 分担各种角色, 进行汉译日、日译汉的实践练习, 并分组进行公共演说, 配音等训练。同时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实习基地进行日语实训, 增加学生实际口译的锻炼机会, 锻炼学生的胆量, 积累了实践经验, 在提高了成为一名合格口译的基本素质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 结语

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日语口译人才的教学过程中, 发现高校常用的跟读—复述—概述—听译—视译的训练顺序, 并不适合日语专业的学生, 由于学生不理解内容, 只能机械跟读, 陷入了盲目跟读的误区。理解是记忆的基础, 复述是理解基础上的口语再现, 改变训练顺序, 由复述开始再跟读, 发现进行复述练习后的跟读训练, 学生能理性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较快地提高语速, 自觉地纠正语音语调错误, 如此反复训练, 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初步形成了复述—跟读—视译—听译—概述的创新型日语口译人才的培养模式。

在口译教学实践过程中, 学生“学”的主导地位贯穿在初级、中级、完成阶段的各个教学过程中, 在让学生听懂日语原文、用日语表达、成为一名合格的口译翻译的实践过程中, 明确各个阶段的目标, 发挥学生的主导性及创新意识, 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当然, 培养学生成为一流口译翻译的路还很漫长, 这需要日语教育工作同仁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陈安丽.从高校日语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中探求日语专业课程改革的途径[J].山东外语教学, 2008, (6) .

[2]塚本庆一.实用日语同声传译教程[M].大连:大连大学出版社, 2005:92-100.

[3]铁军.通向翻译的自由王国[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6.

[4]王俊华.面向市场的口译教学[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 (4) .

上一篇:爱的事业下一篇:国企人才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