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胃食管反流

2024-07-26

小儿胃食管反流(精选12篇)

小儿胃食管反流 第1篇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胃食管反流病,儿童

胃食管反流是指胃内容物包括从十二指肠流人胃的胆盐和胰酶反流入食管, 可分为病理性和生理性, 生理性反流发生在正常的儿童空腹或睡眠的情况下;病理性反流是指反流频繁或持续发作, 引起了一系列症状及并发症。

引起胃食管反流病的原因较多, 主要有解剖结构的异常, 其次是食管清除作用减弱和胃排空功能下降。胃食管反流的治疗是一个较长的过程, 包括改变生活方式、内科药物和外科手术治疗。研究表明, 婴幼儿胃食管反流病与成人不同, 反流物中酸性物相对较少, 因此, 从理论上推测儿童大多数病理性反流经保守治疗能获得满意的效果。对保守治疗无效而严重临床症状持续超过18~24个月者可选用手术治疗。

1 生活方式调整

1.1 体位

经过多种体位的对比研究, 婴幼儿最佳体位是俯卧位, 这种体位能够减少反流, 促进胃排窄, 减少能量消耗, 减少反流的吸入。但俯卧位会明显增加发生婴儿猝死综合征的概率, 因此轻度症状患儿—般不用此体位。年长儿清醒时最好的体位是站立和坐位, 睡眠时取俯卧位, 如果保持头高脚低俯卧位则效果会更好。

1.2 食物

将米粉加入牛奶中, 提高食物粘稠度;另外, 少量多次喂养, 尽量减小胃的容量, 进食的间隔不少于1 h;应避免食用高脂肪、高酸性的食物。

1.3 其他

尽可能穿宽松衣服, 减慢进食速度, 避免被动吸烟, 非必要情况下禁用增加反流的药物。

2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制酸和抗酸剂、黏膜保护剂和促动力剂。

2.1 制酸和抗酸剂

(1) 制酸剂:疗程4~8周, 常用的药物有两类:一类是PPIs, 奥美拉唑, 0.8~1mg/ (kg·d) , 早餐前半小时顿服;兰索拉唑, 0.5~1.0mg/ (kg·d) , 顿服。另一类H2RAs, 西咪替丁, 剂量为5~10mg/ (kg·次) , 口服, 4次/d, 餐前服用;法莫替丁, l~1.2mg/ (kg·d) , 每12 h1次或睡前1次服用, 每日最大剂量40mg;雷尼替丁, 5~10 mg/ (kg·d) , 每12h1次或睡前1次服用。 (2) 抗酸剂:疗程2~4周;铝碳酸镁, 6岁以下每次0.25, 6岁以上每次0.5, 3次/d, 饭后1h嚼服;碳酸钙混悬液, 11~22kg, 每次5mL;>22kg, 每次10mL, 3次/d, 饭后1h口服。

2.2 胃肠动力药

常用胃肠动力药分别有吗丁啉及红霉素。吗丁啉, 每次0.2~0.3mg/kg, 3次/d, 饭前服用。红霉素能与胃动素受体结合, 刺激胃窦部收缩而促进胃排空, 剂量3~6mg/ (kg·d) , 分3次, 餐前口服, 但易产生耐药的细菌。

2.3 粘膜保护

硫糖铝是一种常用的粘膜保护剂, 40 mg~80 mg/ (kg·d) , 分3次于餐前和睡前服。

3 外科治疗

早期诊断, 及时采取非药物手段, 必要时加用药物治疗, 大多数患儿症状能明显改善, 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3岁以下婴幼儿尽量避免手术治疗。抗反流手术的适应证如下: (1) 反流症状严重, 合并食管狭窄、溃疡、出血或严重影响生长发育, 药物治疗2~3个疗程难以治愈; (2) 患儿伴有严重的反复呼吸道感染者, 如吸入性肺炎、难治性哮喘, 甚至窒息 (经药物治疗未缓解) ; (3) 解剖异常, 如食管裂孔疝伴反复呕吐、上消化道出血; (4) 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由于处于仰卧位, 躯干痉挛等, 使腹压增加, 出现顽固性反流者, 神经系统障碍伴咽部反射机能失调者。

抗反流手术目前国内开展尚少, 经验不多, 国外报道术后90%患儿减少或消除反流。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利用腹腔镜进行该手术, 吴哗明等用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治疗8例儿童胃食管反流病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且创伤小, 但尚需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潘国宗, 许国铭, 郭慧平, 等.北京上海胃食管反流症状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消化杂志, 1999, 19

[2]王进海, 罗金燕, 龚均, 等.反流性食管炎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研究[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0, 17.

胃食管反流怎么办? 第2篇

因此预防胃食管反流,防止泛酸、烧心的最好方法莫过于,改变饱食生活方式,少吃晚饭。同时在吃饭时,进食速度要慢,也不要喝太多碳酸饮料,以免在胃里聚发大量气泡引起泛酸;饭后最好散散步,以便加快胃部食物消化,但是也不要干重体力劳动,来加重身体负担;饭后至少要等两小时才可躺下,最好在睡眠前把床头或枕头抬高10~20厘米,以防止胃内容物流向食管。

苏打水是胃食管反流患者的最佳饮品,因为苏打水可以中和胃酸,抑制胃酸分泌,减轻胃食管反流的症状。因此常备一杯苏打水,是胃食管反流患者的必要之举。

有些人在发生胃食管反流时,强行咽下胃内容物导致喉咙痉挛,引发气门关闭,当场窒息。因此,专家提醒患者,在发生胃食管反流时不要憋着,该吐就吐,吐完后可喝些苏打水来清除残留在食管内的胃内容物,保护消化道黏膜。

胃食管反流者:留神巴雷特食管 第3篇

陈阿姨患反流性食管炎一年多了,吃药效果不佳。前阵子去医院查胃镜,医生说她已经是“Barrett食管”了,再不好好治疗,会恶变的。陈阿姨听得云里雾里,搞不懂自己的食管到底怎么了?

……

不少患者经胃镜检查后,对报告单上的“Barrett食管”疑惑不解。到底什么是Barrett食管呢?这种病严重吗?能治好吗?

Barrett食管是一种癌前病变

Barrett食管是一种病理现象,首先由英国著名的外科医生Dorman Barrett提出。它是反流性食管炎的并发症之一,多见于反流性食管炎病程超过一年的病例。目前认为,Barrett食管是一种癌前病变。其发生食管腺癌的危险性比普通人群增加30倍,该病患者应及时治疗并定期复查。

食管的正常黏膜是鳞状上皮细胞,胃的正常黏膜是柱状上皮细胞。Barrett食管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胃食管反流破坏了食管的鳞状上皮,取而代之的是对消化液有较强抵抗能力的化生性柱状上皮。简单地说,就是胃的柱状上皮细胞“跑”到食管里,就变成了Barrett食管。

Barrett食管在内镜下按形态可分为全周型、岛型和舌型三种。按病变长度,又可分为长、短和超短三种。Barrett食管的确诊主要依据内镜下对病变部位行组织活检和病理学检查。

Barrett食管并不少见

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在接受内镜检查的患者中,2.39%的人被诊断为Barrett食管。Barrett食管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①年龄增加;②男性;③白种人;④长期的胃食管反流病。在Barrett食管患者中,食管腺癌的发病率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男性远多于女性。

Barrett食管本身无症状

Barrett食管本身并无症状,当有胃食管反流及其并发症时,患者才会感觉不适,如胃灼热、反流、吞咽困难,餐后及做某些动作(如弯腰、平卧)时出现剑突下或胸骨后烧灼样不适或疼痛,疼痛性质可呈烧灼样、针刺样或类似心绞痛样。服用抗酸药物后,疼痛可缓解。

一般地说,Barrett食管的反流症状较轻,因为Barrett上皮比鳞状上皮更能耐受酸的侵袭。因此,多数Barrett食管患者并不是因为食管症状而就诊,而是在胃镜检查中被发现。

阻止Barrett食管癌变是根本

目前,Barrett食管尚无特殊治疗方法。治疗目的是控制胃食管反流、缓解症状、减少和预防并发症、防止癌变。治疗方法主要有抑酸治疗(使食管酸暴露正常化,剂量应超过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用量)、内镜消融(切除化生上皮)及抗反流外科治疗。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治疗Barrett食管有了很大突破,常用的方法有光动力学治疗(PDT)、氩光束等离子凝固法(APC)、电凝法、热探头治疗、钕:钇铝石榴石激光(Nd:YAG)治疗等。

小儿胃食管反流 第4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组:为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8月期间经钡餐确诊为GER的病例, 共80例。男46例, 女34例;最小年龄32 d, 平均年龄5.5岁;其中以反复呕吐为主要症状者58例, 以反复呼吸道感染或哮喘发作, 经多次治疗无明显好转且伴有间歇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感等症状者22例。对经监测为病理性GER的62例患儿均给予胃肠促动力药或联合抑酸药治疗4~8周, 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或消失。治疗后对反复呕吐组的46例, 随访2个月及反复呼吸道症状为主的16例随访半年后予以复查。对照组:为35例无消化道症状并排除消化系统疾病和肺支气管疾病的健康儿童, 男19例, 女16例, 年龄2个月~12岁, 平均4.9岁。两组患儿年龄及性别无统计学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4 h食管pH值监测:用便携式24 hpH值自动记录仪在常态下作24 h食管内pH值监测。监测指标有 (1) 食管pH<4.0的次数。 (2) 返流时间≥5 min的次数。 (3) 最长返流持续时间。 (4) 总、立位和卧位pH值<4的时间占总监测时间的百分率。 (5) Boix-Ochoa评分, 即 (1) - (4) 6项观察指标的总积分, 采用Boix-Ochoa评分标准综合评分, 大于11.99即诊断为病理性胃食管反流。监测结束, 将记录仪通过数码式多导接卡与IBM计算机相连, 采用胃食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结果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显著性检验采用组间比较或配对比较t检验, 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80例患儿通过监测确诊为病理性GER者62例, 占77.5%;其余18例为生理性GER。

58例以反复呕吐为主的患儿中检出病理性GER46例, 22例以反复呼吸道病变为主的患儿中检出病理性GER16例。

2.2 病理性GER不同体位时返流的比较

病理性GER卧位时各项返流指标显著大于立位时,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治疗前后各项返流指标的比较

46例反复呕吐的患儿和16例有呼吸道症状的患儿经胃肠促动力药或联合抑酸药治疗后分别随访2个月和半年并予以复查, 治疗后各项返流指标均显著下降 (P<0.01) , 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胃食管反流 (GER) 是指胃内容物返流至食管, 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 小儿GER的发生与24 h的活动、体位及饮食是密切相关的。病理性胃酸反流与体位有关, 本组资料中病理性GER的患儿在卧位时pH<4.0的次数、返流时间≥5 min的次数、最长返流持续时间、总pH<4.0时间百分比均大于立位时, 因此, 小儿病理性胃酸反流在卧位时严重。最长返流时间、pH值<4的时间百分率与食管酸廓清能力有关, 食管酸廓清的功用就在于减少食管黏膜浸泡在酸中的时限。食管廓清包括食管排空和唾液中和, 并可能与重力作用有关。当卧位时重力的酸廓清作用不再存在, 加上睡眠时唾液分泌几乎停止, 食管蠕动亦罕有发生, 致使食管酸廓清能力低下, 因此卧位时的酸返流更重, 同时危害性也更大。

24 h食管pH值监测不仅是诊断GER的有效方法, 而且在评估抗反流药物疗效和指导临床用药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本组资料的54例患儿经胃肠促动力药或联合抑酸药治疗后复查, 各项返流指标均显著下降 (P<0.01) 。与胃食管吞钡造影及食管内窥镜检查相比, 24 h食管pH值监测具有可重复性, 克服了上述检查不能对GER进行动态连续观察的局限性, 并可以在患儿通过治疗症状好转后重复检查, 观察各项指标的变化, 以判定疗效。

胃食管反流到底好治疗吗 第5篇

胃食管反流治疗护理:

一、非手术治疗

对有明显反流病史而不能测食管pH的病人,可采用抗反流试验治疗,来了解病人情况。对已确诊为GERD的病人,应首先采用内科疗法。内科治疗的目的就是消除症状,包括使食管炎愈合,防止食管狭窄或Barrett食管等并发症的发生。在慢性病人,维持症状的控制。

1、非手术治疗的原则是:

(1)减少胃食管反流;

(2)减低反流物的酸度;

(3)增强食管的清除能力;

(4)保护食管黏膜。

(5)改变生活方式:GERD病人改变生活方式和用药同等重要,轻症和间歇发作症状的病人,仅注意改变生活方式便可奏效。

(6)药物治疗:应用药物是治疗GERD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

二、手术治疗

GERD病人出现重度食管炎、出血、狭窄、存在食管旁疝及该种疝的并发症、Barrett食管等,均是手术治疗对象。

GERD手术治疗的结果应是:

1、持久而完全地缓解全部症状,消除反流引起的并发症。

2、需要时能随意嗳气,以缓解胃胀气。

3、必要时能呕吐。

4、24小时食管pH监测证明反流已被控制。

5、手术后病人恢复正常生活,不再需要药物治疗,能平卧睡眠而不需改变体位,不必再严格控制饮食。

(1)适应证:

①GERD的重大并发症,如重度食管炎(Savary-Miller Ⅲ或Ⅳ级以上)、食管狭窄扩张疗法失败者,短食管。

②充分而系统的药物治疗,历时半年或1年以上不能缓解反流症状和消除并发症者。

生活习惯不好小心胃食管反流 第6篇

胃食管反流发病率逐年提高

杭州市中医院耳鼻喉科的陈志凌副主任说,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常见病,在部分西方国家的发病率约为40%。现在随着人们的高蛋白饮食,精神压力加大,国内发病率逐年增高,而且因为症状不典型,非常容易被误诊。

四十岁的王先生,是一家公司的销售经理。以前一直身体很健康的他,两年前突然不停打喷嚏,鼻腔有异物感,开始他还以为是过敏性鼻炎,去医院配了治疗鼻炎的药物,可是用了很长时间的药物老不见好。近段时间以来,王先生感到身体越来越不舒服了。除了鼻子不通气外,还有咳嗽、喉咙痛、腹胀、反酸,晚间睡觉不能平卧,夜间经常被憋醒的情况,老是觉得自己的鼻子难过有异物感。最后,王先生到了杭州市中医院耳鼻喉科做系统的检查。

经过检查,医生明确诊断王先生的鼻炎是胃食管反流引起的。还有后面的种种不适症状都是祸起此病。经过一段时间综合治疗,鼻炎、咳嗽、咳痰症状立即消失,反酸、腹胀症状也完全消除。

杭州市中医院耳鼻喉科的陈志凌副主任说:耳鼻喉科门诊中的不少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咽喉炎的病人都是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占门诊量的20%以上,为此杭州市中医院还专门开出了反流性咽炎的专科门诊。

不良生活习惯可能引发胃食管反流

经常吃得太饱、爱吃宵夜、烟酒不离手,常吃高蛋白、高脂肪食物,都可能引发胃食管反流。胃把吃进去的东西磨成很细的食糜,送到肠道消化。经常吃得太饱或胃功能出问题,比如蠕动慢了,胃不能很快地把食物“磨”完并送出去,食物就堆积在胃里,压力升高。当胃里的压力超过了食管的压力,就会把中间的“阀门”撑开,导致食物反流。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打个嗝,胃里的食物就涌上未了,喉咙里火辣辣的。这种偶尔的反流没什么关系,食管会马上做出反应,把反流上来的食物重新推回胃里。如果经常反流,对食管、咽喉就会造成刺激,出现烧心、咽喉不适等症状,患上反流病。歌星林俊杰就曾被医生诊断出患胃食管反流病,胃酸倒流会侵蚀声带,他声带严重受损失声了半年时间。林俊杰以前爱熬夜、爱吃油炸食品、喝冰饮,现在为了喉咙,戒掉了这些坏习惯,不仅不熬夜,每天固定睡足至少6小时,连最爱的冰饮都拒绝再喝,取而代之的是每天热茶伺候。医生说这样做对养胃很有好处。

自诊有没有胃食管反流

颈部是否经常有放射性的火辣辣的感觉?

是否有反酸、烧心、食物反流到嘴里的症状?

是否因为胸骨后不舒服反复在心内科就诊,而做了很多心脏检查都没发现问题?

有没有反复的哮喘、慢性咳嗽等发作,而常规平喘的药物控制不了症状?

如果以上四个问题中有一个回答“是”,就要考虑胃食管反流的可能。

小儿胃食管反流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08年9月至2010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的362例患者进行RDQ调查, 男176例, 女186例, 年龄18~70岁, 平均42.2岁。所有患者均为最近4周以烧心和 (或) 返流和 (或) 胸口痛和 (或) 口中酸/苦味为主诉症状的初诊患者, 并且均为已排除以下情况的患者: (1) 就诊前4周内曾服用任何PPI制剂者; (2) 有严重消化道疾病 (食管狭窄、消化性溃疡、食管及胃肿瘤) 或手术史者; (3) 有任何报警症状者; (4) 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 (5) 怀孕或哺乳期妇女。

1.2 方法

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均填写RDQ, 且均由消化医生询问并填写, 以保证RDQ的准确性。RDQ以胃食管反流病的4个典型症状:胸骨后烧心感觉、胸口痛、口中酸/苦味、胃内容物上涌而引起的不适感觉进行调查统计, 并以最近4周来的发作频率和症状程度分别进行统计评分。详细评分标准如下。

1.2.1 发作频率评分

发作频率计分:从未出现过症状为0分, 症状出现频度<1d/周为1分、1d/周为2分、2~3d/周为3分、4~5d/周为4分、症状几乎每天都出现为5分。最高分可达20分。

1.2.2 症状程度评分

症状不明显, 在医生提醒下发现为1分;症状明显, 影响日常生活, 偶尔服药为3分;症状非常明显, 影响日常生活, 且需要长期服药治疗为5分;症状介于1分和3分之间即为2分;症状介于3分和5分之间即为4分。最高分可达20分。症状频率评分+程度评分总分最高可达40分。总分≥12分为诊断GERD的标准。

对经过RDQ评分后的患者进行胃镜检查, 胃镜检查阴性者, 行24h食管pH监测。24h食管pH监测:食管24hpH监测中所有被检查者检查前3d停用所有药物, 前6h禁食。记录期间患者不受活动限制, 照常进食, 禁食酸性食物, 病人用记录本记录症状发生的时间, 并将得出的数据用专业软件进行分析, 总分≥14.72分者诊断为GERD。胃镜检查、24h食管pH监测其中任何一项阳性即可诊断GERD。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分数数据用SPSS 16.0统计软件。记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组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 在362例患者中, 有254例 (70.17%) 依据RDQ评分标准诊断为GERD (RDQ评分≥l2分) 。其中男、女患病率分别为56.25% (99/176) 、46.77% (87/186) 。其中, 有胸骨后烧心感觉者117例 (46.06%) , 有胸口痛者82例 (32.28%) , 有口中酸/苦味者108例 (42.52%) , 有胃内容物上涌而引起的不适感觉者73例 (28.74%) 。症状评分最低为12分, 最高为40分。在症状积分中, 烧心+反酸评分 (12.3±3.5) 显著高于胸痛+反流评分 (8.1±3.2) , 2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345, P<0.05) ;症状发作频率评分与严重程度评分比较, 频率评分 (10.1±2.4) 显著高于严重程度评分 (7.8±2.3) , 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317, P<0.05) 。

(2) 应用胃镜检查以及行24h食管pH监测作为GERD的诊断标准, 共有225例患者诊断为GERD, 上述检查全部阴性者为阴性参照组共137例患者。

(3) 2种方法的诊断符合率比较:通过RDQ诊断GERD者与通过胃镜或24h食管pH监测诊断GERD者比较, RDQ诊断出真阴性为86例, 真阳性为203例, 假阴性为22例, 假阳性为51例, 灵敏度 (90.22%) , 特异度 (62.77%) , 阳性预测值 (79.92%) 。

3 讨论

根据本研究对RDQ诊断情况的结论, 烧心和反酸为最有意义的症状, 而症状频率比症状程度对GERD的诊断更有意义。RDQ诊断的准确性距我们预期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

上消化道内镜诊断GERD的敏感性不高, 有GERD症状的患者内镜下有阳性发现者不足1/3, 而大部分患者无内镜下可见的食管黏膜破损[3]。24h食管pH监测也是一种很好的诊断方法, 但由于仪器及相关技术的原因也不可能在基层医院广泛推广使用。另一方面, 在很多社区门诊及基层医院中, 各种返流监测技术存在敏感性及特异性限制, 且存在操作技术性强、有侵入性、医疗费用高等原因使其在临床中的广泛开展受到限制。所以RDQ仍是诊断GERD简便、可靠的方法。

一项已完成的、被称为Diamond的研究[4]评价了RDQ对目标患者的诊断价值。患者首先在社区医生那里完成RDQ评分, 然后到消化专科医生处接受内镜检查和pH监测并开始服用安慰剂, 7d后换用埃索美拉唑40mg/d共2周, 整个过程中均进行症状监测。比较社区医生用RDQ与消化专科医生用内镜和pH监测对患者所进行的评估。结果显示, 两者之间的评估效果很相似。

GERD患者最大的负担来源于疾病症状的困扰。RDQ能够减少诊断时间, 从而避免延误治疗, 关注患者功能, 方便评估疗效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可以实现患者自我评估症状的诊断方法, 尤其在社区门诊及基层医院中, 可做为一种GERD诊断的筛选试验。但对以症状为基础的GERD诊断方法仍需不断探索, 以进一步提高其敏感度和特异性。

摘要:目的 评价以烧心、返流等症状为基础的胃食管反流病问卷 (RDQ) 在胃食管反流病 (GERD) 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为门诊GERD患者的诊断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的诊断依据。方法 对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362例患者进行RDQ调查, 得分≥12分者诊断为GERD;同时以胃镜检查和24h食管pH监测其中任何一项阳性作为GERD的诊断标准, 对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评价RDQ的诊断价值。结果 依据RDQ评分标准诊断的灵敏度 (90.22%) , 特异度 (62.77%) , 阳性预测值 (79.92%) , 灵敏度较好, 特异性较差, 易漏诊部分症状不典型的GERD患者。结论 通过RDQ诊断GERD者与通过胃镜或24h食管pH检测诊断GERD者比较, 对无警报症状的患者较高的诊断性, 以及其具有的长远的研究价值, 对临床诊断, 特别是基层医院对胃食管反流患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胃食管反流病诊断问卷

参考文献

[1]Shaw M, Talley NJ, Beebe T, et a1.Initial validation of a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 for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J].Am J Gastroentem1, 2008, 10:50~52.

[2]中国胃食管反流病研究协作组.反流性疾病问卷在胃食管反流病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消化杂志, 2003, 23:651~654.

[3]Juan D, Jiang L, Hong Zh, et a1.Risk factor for gastroesophageal refluxdisease, reflux esophaitis and 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 among Chinese patients undergoing upper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ic examination[J].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7, 13:6009~6015.

胃食管反流病268例临床分析 第8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情况

2008年8月至2009年9月在晋城煤业集团总医院院行胃镜检查患者4213例中,RE患者有268例,检出率为6.36%。男性患者193例,检出率为9.25%;女性患者75例,检出率为3.53%;男女比例为2.6:1,男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发病年龄17~85岁,平均年龄(48.23±12.12)岁,男性患者平均年龄(45.36±14.15)岁,女性患者平均年龄(51.82±12.06)岁,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有吸烟饮酒史的男性患者为76.46%,女性患者为13.2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体质量超重的男性患者为35.15%,女性患者为41.19%,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资料收集

采用问卷调查表形式详细记录RE患者体重、吸烟史、饮酒史、生活习惯、临床症状、内镜诊断及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情况。

1.2.2 RE诊断标准

GERD的诊断符合《2003年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反流性食管炎诊治指南》内镜诊断和病理分级标准[2]。

1.2.3 幽门螺杆菌(Hp)感染诊断

全部病例分别取胃窦2块组织,其中1块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另1块行病理嗜银染色诊断。感染判定结果两种方法任一阳性为阳性,全部阴性为阴性。

1.2.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1.0软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反流性食管炎分级与Hp感染

Hp感染情况及食管炎分级见表1。同期进行胃镜检查的患者中Hp阳性率为31.29%,而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Hp阳性率为20.59%,较同期检查患者降低,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炎患者中Hp阳性感染率男性为21.24%,女性为18.67%,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食管炎Ⅰ~Ⅲ级炎性反应程度增加,REHp阳性感染率呈逐渐下降趋势,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人们对GERD的认识有了重大的突破。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于2003年提出反流性食管炎诊断及治疗指南认为胃内容物(包括十二指肠液)反流入食管产生症状或并发症时,称为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refulxdisease,GERD)。酸(碱)反流导致的食管黏膜破损称为反流性食管炎(refluxesophagitis,RE)。消化内镜是RE的主要诊断方法。RE分级,国际上通用洛杉矶分级,我国反流性食管炎内镜分级标准是:0级正常(可有组织学改变);Ia点状或条状发红、糜烂<2处;Ib点状或条状发红、糜烂≥2处;Ⅱ级有<75%条状发红、糜烂并有融合但并非全周性融合;Ⅲ级病变广泛,发红、糜烂融合呈全周性,融合≥75%[2]。2006年来自北美洲、南美洲、亚洲、欧洲及澳洲的18个国家和地区的44位专家通过历时2年的反复讨论,制定了胃食管反流病的最新定义-蒙特利尔定义,认为GERD是一种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症状和/或并发症的疾病,其典型症状是烧心与反流。往常认为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是反流物随反流时间延长及反流量加重不同发病分阶段的表现。现在越来越多研究认为NERD、反流性食管炎(RE)、Barrett食管与胃食管反流有关的三个独立过程,也称GERD相关性疾病。本研究初步探讨了反流性食管炎发病在男女性别与年龄、体质量、生活习惯及幽门螺杆菌感染间关系,旨在进一步的认识GERD。

据报道,亚洲人群GERD发病率由2.5%升至7.1%,其发病风险因素及其病理机制与西方国家相似,减轻体质量、食管裂孔疝的发病率的下降、Hp感染的流行及对GERD的认识不足均是至GERD发病率低的原因[3]。近年研究表明,随着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的下降,GERD及并发症发病率正在上升。Hp感染与RE及其恶性并发症之间存在负相关。有学者认为[4],Hp通过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氨,中和胃酸保护食管黏膜免受胃酸侵害。同时,Hp感染后刺激促胃液素分泌,使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增高,减少胃酸反流,保护食管黏膜,从而降低GERD发病机率。本临床分析中同期进行胃镜检查的患者中Hp阳性率为31.29%,而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Hp阳性率为20.59%,较同期检查患者降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食管炎Ⅰ~Ⅲ级炎性反应程度增加,REHp阳性感染率呈逐渐下降趋势,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与报道相符,Hp感染可能对食管有保护作用,降低GERD及并发症(RE)的发生。Axon[5]则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个体的身高体质量均得到发展,而胃酸分泌和人的身高体质量正相关,这就促进了RE的发生,本研究观察RE病例中体质量超重的男性患者为35.15%,女性患者为41.19%,也符合上述观点。同时本研究男性患者193例,检出率为9.25%;女性患者75例,检出率为3.53%;男女比例为2.6:1,男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患者平均年龄(45.36±14.15)岁,女性患者平均年龄(51.82±12.06)岁,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有吸烟饮酒史的男性患者为76.46%,女性患者为13.2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上述结果提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发病年龄比女性年轻,高峰年龄在40~60岁,而不良的生活习惯吸烟饮酒可能是男性发病率高,更年轻化的原因,体质量及Hp感染在男女性发病中无明显差异。

参考文献

[1]Vakil N,van Zanten SV,Kahrilas P,et al.The Montreal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a globalevidence-based consensus.Am J Gastroenterol,2006,101:1900-1120.

[2]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反流性食管炎诊断及治疗指南(2003年).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4,21(4):221-222.

[3]Wu JC.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an Asian perspective.JGastroenterol Hepatol,2008,23(12):1785-93.

[4]陈吉,高美丽,崔宏,等.胃食管反流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研究.国际消化病杂志,2006,26(5):360-361.

小儿胃食管反流 第9篇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33例, 男21例, 女12例, 年龄40~69岁, 平均58.5岁。其中食管中上段癌8例, 下段癌12例, 贲门癌13例。弓上吻合8例, 弓下吻合15例。经胸食管癌、贲门癌根治术21例, 经腹贲门癌根治术12例。

1.2 手术方法

本组食管癌20例及贲门癌1例均经开胸行根治术, 其中8例食管中段癌行弓上吻合, 12例食管下段癌及3例贲门癌行弓下吻合, 吻合口方式均采用食管-胃端侧套入式吻合。

1.3 胃食管反流的诊断

1.3.1 胃食管反流的临床表现典型的消化道症状为烧心、反酸、胸痛、打嗝、食物反流, 表现为胸骨后烧灼感或不适、痛疼。

1.3.2 电子胃镜

观察残余食管和吻合口粘膜的形态、色泽、舒张度和有无病变, 对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断和分级如下:0级:正常。1级:点状或条状发红、糜烂, 无融合现象;11级:点状或条状发红并有融合, 但非全周性;111级:发红、糜烂、融合达到全周或溃疡。

1.3.3 X线采用食管钡剂双重对比造影

典型表现为食管下段粘膜粗糙, 食管壁柔软, 钡剂通过顺利, 按压腹部可见钡剂反流至食管内。

1.3.4 确诊标准

凡是具有临床表现及X线钡餐或电子胃镜中任何一项者或无明显临床表现, 而具备胃镜表现者均确诊为胃食管反流。

1.4 观察方法

所有患者在术后3个月, 分别行X线钡餐、胃镜检查并询问症状, 符合确诊标准者诊断为胃食管反流。

2 结果

本组中, 食管癌弓上吻合组共8例, 发生胃食管反流5例, 占62.2%;食管癌、贲门癌弓下吻合组共15例, 发生胃食管反流10例, 占66.7%;经腹贲门癌手术12例, 发生胃食管反流9例, 占75%;从上述观察结果中得出一个结论:无论采用何种术式, 吻合口位置越高, 术后胃食管反流发生率越低。

3 讨论

3.1 原因

在正常人体中, 食管、胃连接处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具有防止胃内容物反流的功能, 而食管癌、贲门癌术式破坏了该解剖结构的完整性, 同时也破坏了正常的抗反流机制, 这是形成反流的主要原因。而胸腔胃易扩张, 体位、腹部加压等因素, 使胃内容物进入食管。而手术使迷走神经主干切断, 消化道失去神经支配, 食管和胃张力下降, 导致胃内容物排空延迟, 促进胃食管反流。食管、胃吻合口位置越高, 导致胃食管反流越低的原因, 我们认为, 食管、胃吻合位置低时, 部分胃体留在高压的腹腔内, 则胸腔胃容易受到腹腔压力的影响而加重胃食管反流。因此, 抗反流结构及功能的丧失和胃排空障碍是造成食管、贲门碍术后胃食管反流的主要原因。

3.2 预防措施

预防术后胃食管反流的重点在于重建抗反流措施和促进胃排空, 具体方法包括: (1) 改良术式, 重建吻合口瓣膜样单项抗反流结构; (2) 保留贲门的食管断端吻合或结肠间置术; (3) 重建食管下括约肌抗反流作用的隧道式食管、胃吻合; (4) 食管癌切除中, 保留迷走神经干; (5) 促进胃排空功能, 利用幽门成形术或机械扩张, 促进早期胃引流和排空; (6) 经膈肌食管裂孔食管癌根治术, 保持膈裂孔的完整性而达到抗反流的效果。

4 治疗

4.1 非手术治疗

(1) 改变日常生活方式, 睡眠时抬高床头10~15cm, 借重力作用减少反流, 保持大便通畅, 减少使腹压增高的因素。 (2) 调整饮食, 以高蛋白、高纤维素、低脂饮食为宜, 控制体重, 戒烟、戒酒, 鼓励患者增加嘴嚼次数, 通过正常的吞咽改善食管清除功能及协调食管的运动功能。 (3) 尽量避免应用降低LES压力或影响食管动力的药物。 (4) 制酸剂的应用, 主要是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 (5) 抗酸剂, 可迅速中和胃酸, 吸附反流胆汁, 可在短期内缓解症状。 (6) 促进动力药, 通过增加下食管括约肌张力, 促进胃、食管排空而减少反流。 (7) 黏膜保护剂

4.2 内镜下介入治疗

包括: (1) 内镜下射频治疗, 射频治疗后肌层出现烧灼性病变, 肌层增生, 使LES厚度增加, 增强抗反流作用; (2) 内镜下局部注射治疗, 造成局部肿胀而起到抗反流作用; (3) 内镜下贲门粘膜缝合皱褶成形术。

4.3 手术治疗

对经充分保守治疗仍表现有严重的反流症状或出现其它呼吸道并发症者可采用手术治疗。如采用幽门成形术、Nissen胃底折叠术、Hill胃后部固定术和Belsey胃底折叠术。

4.4 疗效

本组24例中, 所有确诊患者均先采用非手术治疗方法, 症状明显改善者20例, 占83.3%, 经保守治疗无效者4例, 占16.7%, 采用手术治疗, 症状有所改善。

摘要:目的研究食管、贲门癌手术后胃食管反流发生率与吻合口高低的相关性, 以及胃食管反流的治疗。方法对33例食管、贲门癌患者在术后3月X线钡餐, 胃镜检查, 确定不同吻合位置的胃食管反流发生率。结果食管、贲门癌手术, 吻合位置越高, 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率越低。结论胃食管反流患者, 大多经保守治疗后, 症状明显缓解。

关键词:食管贲门癌术后,胃食管反流,发生与治疗

参考文献

小儿胃食管反流 第10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5年1月以来因有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反食症状 (症状任有1种或1种以上) 在我院接受食管测压检查的老年 (年龄≥60岁) 糖尿病患者26人为糖尿病组, 年龄60~85岁, 平均年龄73岁, 男性14人, 女性12人。另外, 随机选取同一时间段因以上症状接受食管测压检查的老年胃-食管反流 (无糖尿病) 患者24人为对照组, 年龄60~86岁, 平均年龄76岁, 男性11人, 女性13人。两组在性别和年龄的差异无显著性, 均无累及消化道的全身性疾病如硬皮病、皮肌炎及甲亢等, 无消化道手术史, 所有受检者均经胃镜或上消化道造影检查除外溃疡病、肿瘤及食道狭窄等。

1.2 方法

1.2.1 食管测压

检查前3 d停用抑酸药和胃肠促动力药, 检查前至少禁食8 h, 应用高分辨四通道毛细灌注测压系统 (Polygraf ID, 瑞典Medtronic公司生产) , 采用定点牵拉法分别测定受检者下食管括约肌压力 (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pressure, LESP) 和下食管括约肌长度 (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length, LESL) , 取各通道结果的平均值。湿咽 (5~10次, 每次咽水5 m L, 间隔30 s) 后各通道食管体部 (分别距LES上缘3、8、13及18 cm) 的收缩幅度、收缩波持续时间及传导速度, 取其平均值。

1.2.2 食管p H监测

测压结束后, 应用便携式动态p H监测记录仪 (Digitrapper p H 400, 瑞典Medtronic公司生产) 行24 h食管p H监测。电极选用单通道锑电极, 电极置于LES上缘5 cm (据食管测压结果配合牵拉法定位) 处, 记录24 h, 记录仪自动计算出Demeester积分。Demeester积分≥14.72分为病理性酸反流。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0统计分析软件, 采用组间比较t检验。计量数值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糖尿病组食管收缩波传导速度 (2.89±1.88) cm/s, 较对照组 (4.54±2.61) cm/s明显减慢,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糖尿病组LESP、食管收缩幅度、收缩波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显著性 (P>0.05) 。糖尿病组Demeester积分、食管下括约肌长度高于对照组, 但亦无显著性。结果详见附表。

3 讨论

在我国, 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态势, 成为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常见病, 糖尿病消化道动力学障碍也是其常见并发症之一, 可表现为腹胀、早饱及反酸等不适。大多数研究发现, 糖尿病患者可出现食管动力障碍, 主要表现在LESP下降, 食管体部收缩压力下降, 收缩波传导速度减慢, 持续时间延长, 并出现多峰收缩波[2,3]。糖尿病患者较正常人更易出现胃-食管反流[4]。目前, 糖尿病引起消化道动力障碍的机制不是十分清楚, 可能与自主神经病变有关。内源性NO可能也参与糖尿病食管动力障碍的发病机制[4]。食管动力障碍可以导致胃-食管反流增加。胃-食管反流是一种生理现象, 包括生理性酸反流和病理性酸反流, 病理性酸反流即被称为GERD。GERD又因是否存在食管黏膜损害被分为反流性食管炎 (reflux esophagitis, RE) 和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 (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 NERD) 。胃酸的刺激是食管黏膜的主要损害因素, 食管炎的严重程度和酸反流程度成正比[5]。胃-食管反流的机制十分复杂, 主要原因包括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食管酸清除障碍、食管裂孔疝及胃排空延迟等。老年人由于机能退化等原因, 更容易发生GERD。随年龄增加, 糖尿病发病率亦呈升高趋势。关于老年糖尿病患者食管动力方面的研究甚少。本研究显示, 糖尿病会影响老年人食管收缩波的传导, 使其传导速度减慢, 但在食管收缩力、病理性酸反流的出现等方面, 与其他老年人差异不大, 可能是因为导致老年人GERD发病率升高的主要因素是随年龄增长食管裂孔疝发病率升高、食管壁肠肌丛及黏膜下丛神经元随年龄老化而丢失等[7,8]。由于老年糖尿病组食管收缩波的传导速度明显减慢, 由此推测, 食管测压检查对了解老年糖尿病患者是否出现自主神经病变也有一定的价值, 这可能需要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以进一步明确。

参考文献

[1]李兆申, 王雯, 许国铭, 等.反流性食管炎1827例临床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 2001, 40 (1) :9-12.[1]LI ZS, WANG W, XU GM, et al.Clinical analysis of 1827 pa-tients with reflux esophagitis[J].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lMedicine, 2001, 40 (1) :9-12.Chinese

[2]齐慧宾, 丁秀娟, 罗金燕, 等.食管测压对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J].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2000, 21 (1) :62-63.[2]QI HB, DING XJ, LUO JY, et al.Evaluation of diabetic auto-nomic neuropathy indicated by esophageal manometry[J].Journalof Xi’an Medical University, 2000, 21 (1) :62-63.Chinese

[3]孙伟峰, 孙桂华, 李丽娜, 等.糖尿病患者的胃排空及食管运动功能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0, 17 (1) :36-39.[3]SUN WF, SUN GH, LI LN, et al.Observation of gastric emp-tying and esophageal motility with diabetes[J].Journal ofGuang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00, 17 (1) :36-39.Chinese

[4]黄颖秋, 王昕, 李骢, 等.糖尿病患者血清一氧化氮水平与食管内pH值及食管动力变化的临床意义[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0, 4 (8) :374-376.[4]HUANG YQ, WANG X, LI C, et al.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ni-tric oxide level, esophageal pH and esophageal dynamic changesin diabetic patients[J].World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ology, 2000, 4 (8) :374-376.Chinese

[5]BREMNER RM, CROOKES PF, DEMEESTER TR, et al.Con-centration of refluxed acid and esophageal mucosal injury[J].AmJ Surg, 1992, 164 (5) :522-527.

[6]AMANO K, ADACHI K, KATSUBE T, et al.Role of hiatushernia and gastric mucosal atrophy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fluxesophagitis in the elderly[J].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01, 16 (2) :132-136.

[7]PHILLIPS RJ, POWLEY TL.Innervation of the gastrointestinaltract:patterns of aging[J].Auton Neurosci, 2007, 136 (1-2) :1-19.

哪些药物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 第11篇

1.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 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可抑制和减少胃酸的分泌、降低进入食管内反流物的酸度,从而可显著地缓解胃食管反流病所引起的各种症状。此类药物主要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和H2受体拮抗剂。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效果(治愈率高达80%~90%)比使用H2受体拮抗剂更好。一般来说,轻中度的此病患者宜选用西米替丁、雷尼替丁等H2受体拮抗剂进行治疗。西米替丁的用法是:每日服4次,每次服用0.3克。在症状减轻后可改为每次服0.2克,每日服3次,连续用药8~12周为一个疗程。雷尼替丁的用法是:每次服0.15克,每日服2次,在早晨及晚上睡前服用,用药6~8周后可改为每次服0.15克,每日服1次,再继续用药2个月即可停药。重度的此病患者宜采用抑酸作用更强的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进行治疗。此药的用法为:每天早晨服1次,每次服20毫克,连续用药8~12周为一个疗程。

2.促胃肠动力药 促胃肠动力药主要包括多潘立酮、莫沙必利、西沙比利等,具有增强贲门括约肌的收缩力、促进胃排空、辅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作用。多潘立酮(吗丁啉)对食管平滑肌和胃平滑肌均具有显著的促动作用。莫沙必利对全部的胃肠平滑肌均具有促动作用,并可提高食管下段括约肌的收缩力。西沙必利具有增强食管下段括约肌的收缩力、减少胃内容物向食管反流的几率、减少胃和十二指肠的排空时间、增强胃和十二指肠的收缩力及胃窦、十二指肠的协调性等作用。与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相比,西沙比利的副作用更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效果也更好,因此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首选促胃肠动力药,适合轻中度的此病患者使用。此药的用法为:每次服5~10毫克,每天服3次,连续用药8~12周为一个疗程。一般来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不宜单用西沙比利,而应将此药与抑制胃酸分泌的药联合起来使用。

3.胃黏膜保护剂 胃黏膜保护剂主要包括硫糖铝、枸橼酸铋钾、铝镁加等。此类药物能在受损的食管黏膜表面形成保护膜,隔绝有害物质对食管黏膜的侵蚀,从而可起到辅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作用。硫糖铝的用法是:每次服1克,每天服3次,在三餐后的2~3小时服用。枸橼酸铋钾颗粒剂的用法是:每次服1包,每天服3~4次,在饭前30分钟及睡前服用。铝镁加的用法是:每次服1克,每天服4次,在饭后1~2小时及睡前服用。

4.抗抑郁药或抗焦虑药 临床实践证实,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病情若久治不愈,其病情则可能是由精神心理方面的疾病引起的。伴有抑郁或焦虑症状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可使用阿米替林、马普替林、氯丙咪嗪等抗抑郁药或抗焦虑药进行治疗。阿米替林的用法是:每天服75~150毫克,分3次服下。

虽然质子泵抑制剂是目前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最有效的药物,但此病患者单用质子泵抑制剂进行治疗并不能消除所有的临床症状。临床实践证实,将质子泵抑制剂与促胃肠动力药联合起来使用,往往可取得更理想的效果。其中,将质子泵抑制剂与多潘立酮(或莫沙必利)联用的疗效最为显著。

一般来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应根据自身的病情选用上述药物进行治疗。轻度的此病患者可单用质子泵抑制剂、胃肠促动力药或H2受体拮抗剂进行治疗。中度的此病患者可联合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剂)和胃肠促动力药进行治疗。重度的此病患者可联合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和胃肠促动力药进行治疗,并应增加质子泵抑制剂的用量。

除了进行药物治疗以外,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还应积极改善生活习惯,以取得更佳的效果。此病患者应采取以下措施:①在餐后保持直立的体位30~60分钟。②不可过度负重。③不穿紧身衣物。④在躺卧时应抬高床头约15~30度。⑤体型肥胖的此病患者应积极减肥。⑥在睡前3个小时内不要进食。⑦不要吃富含脂肪的食物,少吃酸辣的食物、咖啡、浓茶、酒和巧克力。⑧戒烟。⑨不可服用能降低食管下段括约肌收缩力的药物,如黄体酮、氨茶碱、阿托品、山莨菪碱、异丙肾上腺素、酚妥拉明、安定、苯巴比妥、心痛定、尼群地平、维拉帕米等。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后若症状仍较重或出现了用药无法控制的并发症,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内镜下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治疗体会 第1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例胃食管返流性咳嗽患者中, 男性10例, 女性5例;年龄在16~68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48.5岁;病程在3~8年之间, 平均0.5年。诊断依据为: (1) 慢性咳嗽, 白天和直立状态下症状较为突出。 (2) 有胃病和胃食管反流的证据。 (3) 除外后鼻滴漏综合征、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及其他原发性肺部疾患。 (4) 单纯抗酸抗反流治疗, 咳嗽可获明显缓解或消除。

1.2 临床症状和体征

15例患者均有较突出的夜间咳嗽。其中, 干咳3例, 少痰9例, 多痰3例, 伴血痰2例;伴上腹或剑突下闷痛不适15例, 烧灼感8例, 伴恶心或呕吐5例;双肺呼吸音稍粗5例, 偶闻痰鸣音3例, 左下肺闻及少许湿啰音1例。全组均有上腹或剑突下轻压痛。

1.3 辅助检查结果

本组患者血、尿、便三大常规及心电图均正常。X线胸片检查结果:11例正常, 3例肺纹理增粗, 1例左下肺见小片状淡薄阴影 (诊为左下肺炎) 。胃肠钡餐:胃食管反流者9例, 食管中下段食管炎6例。合并胃溃疡1例, 十二指肠溃疡2例, 食管癌术后短食管1例。15例均有慢性胃炎证据。

1.4 治疗方法与疗程

凡具备上述标准 (1) ~ (3) 者停用一切抗感染药物, 并按胃病指导饮食, 抬高床头15~20cm而卧, 单纯给予抗酸抗返流治疗, 雷尼替丁0.15g, 早、晚各服1次;多潘立酮10~20mg, 每日3次, 餐前30min服用。疗程:连续治疗至咳嗽消失, 疗效按治疗8周观察。

2 结果

抗酸抗返流治疗后, 鉴于咳嗽消除或明显缓解, 全部病例均临床诊断为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咳嗽完全消除者12例, 明显缓解者3例。咳嗽症状的变化多在治疗1~4d内开始见效, 4周内完全消除者9例, 8周内完全消除者3例, 复查症状体征、胸片、胃镜 (到其他医院) 或钡餐均正常。明显缓解的3例中, 1例肺炎者院外治疗1周, 入院后用菌必治加希普欣治疗2周症状无变化, 后按标准拟为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并肺炎, 改用本法治疗8周, 咳嗽获明显缓解, 复查胸片见左下肺炎症已基本吸收。余2例治至8周咳嗽未全消除者为合并十二指肠溃疡病例, 复查胃镜见溃疡未全愈合, 但无发现反流。

3 讨论

胃病相关性咳嗽, 我国古中医早有认识[2,3]。根据咳嗽感受器的解剖学分布, 研究成人慢性持续性咳嗽患者, 发现由胃食管反流引起者占10%~21%, 在慢性咳嗽的病因中排位第三, 可见本病症并非罕见, 值得注意。该病的发病机制包括: (1) 局部刺激。在未误吸的情况下, 通过刺激咽喉部局部黏膜刺激而刺激咳嗽反射的传入而引起咳嗽; (2) 吸入刺激。反流物的吸入刺激下呼吸道而引起咳嗽:微量误吸可导致咽炎、支气管炎;大量误吸可以引起肺吸入综合征、昔日性肺炎、肺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等) ; (3) 神经反射。刺激食管-支气管咳嗽反射引起慢性咳嗽。胃内酸性消化液反流入食管下段, 刺激呼吸道迷走神经, 引起平滑肌痉挛发生气喘不止。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制定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2009年版) [4]给出了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诊断标准。由于基层卫生院不能进行24h食管pH值监测, 且少部分患者的检测结果未必异常, 所以针对实际情况, 制定了如1.1项下的诊断标准。

用24h食管pH值监测法对胃食管反流咳嗽者研究发现, 咳嗽可以是胃食管反流唯一出现的临床表现, 隐性反流者占75%。抗反流治疗几乎没有例外地获得成功。说明抗酸抗反流治疗对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具有高度特异性。

本组的研究结果表明, 抗酸反流治疗可使此种咳嗽获明显缓解或消除。

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咳嗽, 据推测是由于反流的胃酸和胃蛋白酶等对食管下段的黏膜感受器的刺激所致。此种咳嗽肺部可无阳性体征和X线表现, 严重的反流可致气道吸入, 产生咽喉、气管、支气管或肺等处的炎症。本组1例肺炎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 抗酸抗反流治疗后咳嗽获明显缓解, 可能是与反流的吸入有关。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有突出的夜间咳嗽症状, 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 在排除了后鼻滴漏综合征、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和其它原发性呼吸系疾病后, 应考虑到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咳嗽。24h食管pH监测是最有用的诊断试验, 胃镜和钡餐对胃食管反流的检出率又不够理想, 确诊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困难较大。

鉴于抗酸抗反流治疗对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独特疗效。笔者认为, 治疗试验不失为一种可用的方法, 此法可使相关患者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

要做好此病的预防工作。 (1) 切忌暴饮暴食, 养成有规律的饮食习惯。患者应少食、多餐, 三餐以七成饱为宜, 如感饥饿可在两餐之间加少量点心, 睡前最好不进食。 (2) 避免刺激性食物。刺激性食物如果反流到食管可直接作用于炎症部位, 加重烧灼感。咖啡、巧克力、酒精、薄荷等刺激性食物, 能降低下食管括约肌的紧张度, 减慢胃排空。脂肪, 尼古丁、硝酸甘油等亦可引起下食管括约肌松弛。因此, 应戒烟、戒酒, 保持饮食清淡, 多食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以及蛋白质丰富的鱼、虾、禽、蛋等。 (3) 避免饭后立即卧床。餐后胃底扩张, 可反射性引起下食管括约肌松弛, 为了消化食物, 胃分泌大量胃酸, 最容易发生胃酸反流。最好能在餐后3h, 待大部分食物由胃排空后再就寝, 睡眠时应尽量保持头高足低位。

参考文献

[1]肖菲, 张李群, 茅娟.质子泵抑制剂联合促胃动力药治疗胃食管返流相关性咳嗽的研究[J].胃肠病学, 2011, 16 (2) :99-101.

[2]北京中医学院.内经讲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64:267-268.

[3] (清) 吴谦.医宗金鉴第2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73:26.

上一篇:丙烯基弹性体下一篇:企业应付账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