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市方案论文范文

2024-07-26

救市方案论文范文(精选7篇)

救市方案论文 第1篇

The action of purchasing non-performing mortgage assets of financial organizations in attempt to relieve the financial crisis, to some degree, touches the pulse of the current crisis in Wall Street.But we still cannot tell now how the$700-billion plan will work in saving the market.

饱受次贷危机折磨的华尔街“病人”迎来了“最后的救命稻草”。

10月3日, 美国众议院再度投票表决, 最终通过了布什政府提出的7000亿美元救援方案。美国总统布什随后签署了相关计划, 救市方案立即生效。值得注意的是, 考虑到救援方案本身所需的天量资金、方案出台过程中的一波三折, 药是开了, 但其“疗效”究竟如何, 或许还需时间检验。

救市方案曾受阻

9月20日, 美国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向国会提交了一份总计70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此前的两个星期, 华尔街已“遍地尸骸”, 保尔森无奈之下唯有“狮子大开口”。

从国有化“两房”, 到接管AIG, 再到暂时禁止做空799家金融公司之股票, 美国政府在“黑色9月”的每一次出手, 似乎总能够折射出次贷危机的深不见底以及华尔街的“病入膏肓”。因此, 对于保尔森而言, 救市方案是否能够顺利成行俨然决定了美国资本市场甚至美国经济的生死存亡。

让保尔森甚至大多数人始料未及的是, 9月29日, 美国众议院否决了救市方案。站在保尔森的立场, 由政府接手金融机构因次贷受损的房贷资产, 使得问题机构的资产负债表“体面”起来, 应当可以最大限度地提振市场信心, 确保美国经济运转良好。问题是, 保尔森让政府“埋单”的提案在某种程度上俨然违背了“愿赌服输”的自由市场竞争理念, 这种用普通纳税人的钱来挽救华尔街资本大鳄的做法一经公布便受到了美国民众的强烈质疑。处在总统选战的敏感时刻, 面对抗议政府救市的汹涌民意潮, 即便是华尔街强大的游说力量亦感到力不从心, 救市方案付诸修订避无可避。

经过各方力量的激烈博弈, 新的救市方案很快出炉。与原始方案相比, 兼顾美国普通纳税人利益的诸多条款被添加进来。其中, 尤以两点值得重点关注:一, 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将大部分储户的政府存款保险上限从10万美元提高至25万美元;二, 美国财政部对企业在研发可再生能源方面的开支给予税收减免, 对个人购买太阳能板等可再生能源装置方面的消费给予税收优惠⋯⋯预计一系列措施将使得未来十年内美国政府少征1100亿美元的税额。

一言以蔽之, 新方案更像是一份旨在救市的特别减税方案。自然, 对于面临改选压力的众议员们而言, 这份方案的诱惑力相当可观, 救市方案获得通过的可能性因而大大提高。更为关键的是, 9月29日救市提案初次遭否后美股的惨烈暴跌也扭转了相当一部分议员的态度——当日道琼斯平均工业指数下跌近7%, 一举创下了自经济大萧条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至此, 继10月1日在美国参议院获得通过后, 新方案10月3日在众议院二度表决时最终顺利成行。

流动性匮乏之辩

值得注意的是, 站在保尔森的立场, 美国政府的救市之举并非毕其功于一役, 而是经过反复权衡后的审慎抉择。

表面上而言, 当前美国大部分金融机构存在流动性匮乏的危机, 正翘首以盼政府的“哺育”。保尔森则跳出了这一视角, 在他看来, 当前美国金融市场的最大问题并非流动性不足, 而是基于信息不对称形成的金融机构普遍惜贷的不良倾向。

事实上, 美联储在次贷危机爆发后已向市场投注了太多的流动性。

2007年9月至今, 美联储连续降低联邦基准利率达7次之多, 该利率目前处于2%的历史低点。即便美国5月份以来通胀压力逐渐高企, 美联储亦不愿增加利率抵御通胀, 而是选择观望态势, 维系目标利率, 以便缓和市场流动性危机, 遏制美国经济下滑势头。

金融市场天然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各金融机构之间“隔阂”日盛, 惜贷之风愈演愈烈。次贷危机爆发以来, 美国同业银行隔夜拆借利率始终居高不下便是明证。

于是, 美联储在释放流动性方面的动作越搞越大。2007年12月, 美联储开始向流动性匮乏的银行提供“短期标售工具”;今年3月, 美联储又推出了旨在提高券商融资能力的“定期证券化借贷工具”, 尤其是, 在解决同期贝尔斯登破产危机时, 美联储更是首次接受问题金融机构的股票作为抵押担保标的物。

看来, 当前美国的金融危机远非流动性匮乏所能解释。保尔森试图通过收购金融机构不良房贷资产的方式来“粉饰”其资产负债表, 缓和金融机构惜贷倾向, 提振市场信心, 在某种程度上触摸到了当前华尔街金融危机的脉搏。

救市“疗效”存疑

当然, 对于布什政府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能否“治愈”华尔街“病人”, 短期内市场情绪并不乐观。

10月3日, 道琼斯平均工业指数收盘跌157.47点, 至10325.38点, 跌幅达1.5%, 创下了自2005年10月份以来最低收盘水平。救市计划的成功签署似乎仍然无法缓解市场对美国政府救市成效的忧虑。

而天量资金能否及时募集到位也是一个很大的疑点。

从近期布什政府增加国债余额上限的行为不难推断, 美国很可能通过发债救市。问题是, 美国发债救市对于原先的债权国而言, 存在至少两大难以回避的风险:

其一, 美元大幅贬值。一旦美国通过发行巨额国债募资成功, 美国财政赤字将大幅攀升, 最终导致美元深度贬值。届时, 日本、中国等拥有庞大美国国债的国家, 其国债收益率必将大大缩水。

其二, 美国发行巨额国债, 主要债权国在购买美国国债之后, 有可能面临一种极端的情况:一部分资金未能“哺育”美国资本市场, 反而“回流”到这些债权国国内的优质资产领域。这就相当于主要债权国用高回报的资产置换了收益率相对不高的美国国债, 得不偿失。

基于上述两大风险, 多数债权国在购买美国新一轮国债时必然要进行反复权衡, 在国家收益以及缓解全球金融危机方面争取微妙平衡。

换言之, 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所需资金的筹措首先充满着相当的不确定性, 遑论其救市“疗效”的预测?

而一旦美国发债存在波折, 美联储只有通过开足印钞机马力来救市。届时, 弱势美元泡沫又将充斥美国甚至全球。就这一点而言, 7000亿美元的救市“疗效”值得怀疑。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当前的信贷危机, 努力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最大限度遏制非农就业人数的不断下滑才是关键。

救市 第2篇

媒体报道, 目前已有上海、南京、杭州、重庆、沈阳、武汉、成都、西安、长沙、福州、厦门等近20个城市出台了救市政策, 包括降低交易税费、实行购房补贴、鼓励货币化安置、放宽二套房贷、增加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鼓励外来人口买房、减免开发费用、延长土地款支付期限、降低开发商税费等一系列措施。由于所在城市的重要性以及房地产业的发达程度, 这其中上海、南京、杭州的政策, 最为引人注目。

10月15日, 上海对第一次购买自住住房, 且有两个人及以上参与贷款的借款家庭的补充住房公积金贷款的额度上限, 从10万元调整为20万元。每户家庭购房总贷款额度不超过60万元。尽管有关人士表示, 这一调整计划其实去年已酝酿成熟, 只不过采取“一次决策、分布实施”的具体落实方案, 而且其涉及的贷款家庭并不多, 实际影响应该不大, 因此该政策并不能看作政府救市的一种手段。但仍有业内人士认为, 公积金贷款额度的提高, 是政府鼓励刚性需求购房的调控手段, 可以看作政府救市的一种温和的信号。

与上海的这一政策只是“政府救市的一种温和的信号”不同, 南京、杭州的救市意图则相当明显。

南京的救市政策被认为最全面。其《关于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提出的主要措施有:对首套住房人均建筑面积未达全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标准、购房改善自身住房条件的购房者, 购买第二套住房时, 可比照首套自住房贷款政策执行。凡购买90平方米以下 (含90平方米) 商品住房 (含二手住房) 的, 给予房款总额1%的补贴;凡购买90-144平方米以下 (含144平方米) 商品住房 (含二手住房) 的, 给予房款总额0.5%的补贴。房地产开发企业可缓交或分期缴纳开发涉及的基础设施配套费、人防费等建设规费, 对房地产开发企业项目完工前的预售收入, 按国家税收政策规定的预计利润率下限标准预征企业所得税, 实行按季预缴、按年清算。在建项目因资金问题与其他企业联合建设的, 可以缓交相关市权规费。对因特殊原因无法交付或不具备全面开发条件的已出让地块, 经批准并办理相关手续后, 可适当顺延开、竣工时间, 并根据建设规模、进度情况分期或延缓缴纳土地出让金。取消商品房“一套一价”管理方式。

杭州的政策则被认为较有力度。其主要内容是:扩大购房入户政策实施范围;放宽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实行购买商品房契税、印花税补贴和存量房交易税收补贴;对一户家庭中年满18周岁子女购买第二套住房, 可比照首套住房贷款政策执行;暂停征收房产登记等相关收费;鼓励拆迁房货币化安置;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企业所得税按下限预征;适度调整出让价款支付期限;放宽建设项目开、竣工期限;放宽新出让地块地价款支付期限和比例;缓缴房屋物业维修基金和人防易地建设费。

对上述城市的救市行为及措施, 社会上争议很大。

有人从宏观经济及社会稳定的角度给出了支持的理由。他们认为:房地产业目前对国民经济及相关行业的影响、带动作用相当明显, 楼市低迷、下滑, 可能影响到国家的宏观经济, 危及金融体系安全, 引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因此, 政府应该救市。

但反对救市的声音似乎更大、更多。他们认为救市会导致多个方面的严重后果:维持高房价, 维持开发商暴利, 进一步导致房地产业的畸形;进一步纵容房地产领域的腐败;阻止楼市泡沫的自发挤压, 进一步累积泡沫, 从而带来崩盘风险;使短痛变成长痛, 使开发商经受更长时间的煎熬和迷失, 将来倒下的开发商会更多……有人指出:在楼市持续低落的今天, 政府救市反而使朦胧的楼市现状愈发清晰, 使得购房者持币观望氛围愈浓, 政府的有限补贴并不能有效激活潜在的购买量, 反而增强了购房者的看跌信心。救市会适得其反!

就是在这种争议中, 10月17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十条措施中指出, 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 降低住房交易税费, 支持居民购房”。随后, 财政部做出了购房契税降至1%、最低首付调为20%等规定。

对中央政府的这一楼市新政, 人们普遍认为应该放在努力解决民生问题的基本范畴下来理解, 而不是政府救市。政府降低住房交易税的目的是降低自住性住房购买者进入市场的成本, 而不是鼓励房地产炒作。

有关专家认为, 把“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放在首位说明了中央对待楼市的政策态度:放松政策是为了促进房地产投资, 而非“托市”;是鼓励政府为中低收入者提供住房, 而非以扩大金融风险为代价去鼓励购房者买开发商的房子。

有关专家表示, 大部分地方政府出台的救市政策出发点是稳定房价、刺激买房需求、帮助开发商缓解资金压力。而中央政策则是要支持居民解决住房问题, 保持房地产投资规模。因此, 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形成的决议, 可能是对地方稳定楼市政策思路的一次微调, 加大保障住房投资应被列为楼市救市政策的重点。

但一些房地产企业则对中央政府的这一楼市新政做出了自己的理解。他们认为这次全国性政策相当于开发商不用降价, 政府用其他方式帮他们降了10%~20%, 这对尽早结束楼市观望状态有很大帮助。货币政策将从此转向扩张, 而这一扩张政策会选择房地产行业作为突破口, 房地产行业从现在开始会有一个很强的“反周期性”。今后, 从大的方面来看, 房地产行业的政策环境会越来越好。因此, 虽然不能说中央政府就是打算去救房地产市场, 但从实际效果看, 这比实际去救还要更加乐观一些。

人们注意到, 紧随着中央楼市新政的脚步, 上海市于10月23日发布了《关于促进本市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其内容宽泛, 包括了降低首付、降低各种税费以及加强保障性住房等多个方面。媒体报道, 更多地方的相应政策呼之欲出。

面对越来越国际化的现代市场经济, 任何一项经济政策, 已经越来越不应该简单地以对或错来判断了。在当前国际性的金融危机、经济下滑、影响国内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 救市政策更是如此。

以房地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其对众多产业的巨大带动作用以及它在许多城市中扮演的极其重要的角色, 诚如有关人士分析, 在全球金融危机及经济普遍衰退的大背景下, 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兴衰已经被赋予更为重要和复杂的含义。当前, 无论是从稳定国家金融、经济形势, 还是从稳定社会的角度来看, 房地产行业已成为一个突破口。因此, 需要恢复房地产市场信心、刺激房地产消费, 从而带动内需、稳定金融、发展经济、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因此, 无论是中央和地方, 都应该在这种大环境、大角度下, 积极努力, 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然而, 当前我国房地产业确实还存在相当多的问题, 房地产市场确实还没有调整到位, 有关问题如果不能通过近几年持续的宏观调控得到根本的解决, 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的风险和危害令人担忧!

因此, 中央和地方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必须尽量兼顾发挥房地产业的积极作用和有利解决房地产的根本问题。这确实难度极大, 考验政府的决策智慧和执政能力。

利率调整政府救市信号? 第3篇

尽管许多敌视中国房地产商的“专家们”仍在高喊不能救市, 尽管敌视股民投机的“专家们”仍在高喊不能救市, 但中国的经济却关系着十几亿中国人的幸福命运。救不救股民与开发商并不重要, 但保持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却极为重要。

在一片乌云笼罩之中, 终于看到了一缕刺破黑暗的阳光。

央行终于宣布“双降”的信息了, 并由此宣告了自去年10月开始的“紧缩的货币”政策的坚冰终于被打破了, 中国经济开始从多重目标的困局中向经济增长的世界统一目标靠拢, 共同维护世界经济的增长了。

我个人认为不在于利率下调的数量有多少, 不在于准备金率下调的数量有多少, 主要的在于中央发出的明确信号, 这个信号的强烈作用要远远大于数量化的实际意义, 并将产生信心上的重大影响。

一是, 中国政府逐步的从多种调控目标集中向保经济增长集中了。中国也在全球以经济增长为主要矛盾中给出了明确的信号, 从而让在所有不确定性的疑惑之中的中国人民看到了希望, 看到了未来政策的导向, 明确了以经济增长为重的方向, 开始恢复与建立起曾在疑惑中失去的市场化信心。

二是, 长达数年的防止过热的调控风头转向了, 连续的升息过程和上调准备金率的过程至此为止了, 经济政策的转向与经济周期的下行开始碰撞了。

三是, 用市场化手段调节比行政措施会更有效的改革导向更明确了。虽然一次的“双降”并不能让中国经济完全停下下滑的脚步, 虽然经济还不会完全转暖, 但至少这会给深秋的寒风一丝暖意, 让人们知道这个冬天将不再寒冷, 这个冬天之中已有了一丝春意。市场化手段终会通过自我调节让经济回暖, 并重回上升的通道。

未来已在阳光照耀之下看到了美好的希望。

王维旭:降息是政府主导稳定楼市的信号。

这是一个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刺激经济的利好, 这是时机恰到好处的政策。虽然是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改善, 但对中国整体经济有好处。假设今天不出台这样的政策, 由于格林斯潘的关于经济严重性的讲话, 明天股市肯定继续破位下跌, 2000点都难以保全, 楼市也面临着类似的困境。

目前针对中国的经济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1、楼市必须政府主导稳定, 股市可由市场调整。

楼市不同于股市, 很多人买楼是倾其所有或者是倾其所未有 (东挪西借) , 是为了居住和保值和适度的增值, 而买股票的人追求的是快速盈利, 股市本身就属于风险和利润并存的市场。相对于股市, 楼市必须是低风险的商品和投资品种, 买股票的人可以忍受股票深幅下跌, 而买楼的人却无法忍受自己买的楼价格大幅缩水。政府这些年基本上是任由楼价上涨, 现在就不能再任由其暴跌, 引导供需回归理性、引导价格平稳比什么都重要。

目前要求救市的呼声很多, 实际上现在救市不会引起股市大幅上涨, 只会造成小反弹引来更多的游资套现出局。先救了经济股市自然就活了, 先救了股市却不会活跃经济。

2、鉴于中国的住房消费已经明显下滑, 消费者趋于理性, 楼市的调控应适当放宽。消费的促进是政府十分关注的问题, 可什么商品可以替代住宅消费呢?如果中国经济找不到重要消费品的替代产品, 促进消费很可能依旧是促进住宅的消费。刚性需求不应该受到抑制而应疏导和找到出口。

3、各类政府土地出让必须严格控制新区域、新热点, 避免四处开花四处无果。开发商和消费者不是部队大官指挥的兵, 城市建设需要循序渐进而不是一窝蜂。

4、保障房等福利性住房的建设速度和供应量必须严格控制, 逐步投放, 避免出现类似中国股市A、H股的问题, 不在一个成本线上的住宅产品大量投放市场, 将无情摧毁高成本的住宅市场, 并带来另外的深刻的社会问题。

5、政府在内外交困的局面下, 要先稳定住国内的经济, 放缓和拉长宏观调控的计划, 说白了是速冻饺子还是冷藏饺子。这给国家的管理者提出了一个十分尖锐的难题, 是坚持自身的调控计划不为外界所动, 还是放缓调控稳定国内经济应对国际形势?美国次债危机刚过上半场,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可能受其影响, 在此时刻, 需要国内更稳健的经济来支持国际复杂局势, 稳定企业和消费者的信心, 让之前爆棚的信心逐渐降低而不是快速降低。

稳定大于一切, 稳定的调控大于一切, 中国的楼市和中国的经济在等待政府的指引和方向, 降息是政府主导稳定经济、稳定楼市的信号, 陆续的政策应该会不断地出台。

贾卧龙:政策松动火爆楼市即将引爆。

在这样一个惨淡的楼市里, 此信号的出现无疑是对濒临崩溃的开发商是一个莫大的鼓励。尽管此次下调利率对于缓解降低购房者还款的实际压力并非很大, 但是, 在未来一段时间里, 无论是实际销售过程中, 还是人们内心预期中, 都是一个利好的象征。加之“金九银十”的传统旺季的到来, 开发商只要拿出相对优惠的价格, 相信火爆的楼市指日可待。

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 是对于宏观经济调整的直接表现。前年和去年, 股价和楼价的快速飙升导致了股市楼市过热的局面, 资金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的压力, 种种经济状况使得央行多次、持续上调了贷款基金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目的就是抑制过热的经济增长和投资, 避免因为过热的经济而导致出的经济问题。

央行下调贷款利率和准备金率, 其根本目的主要有两点:

一、防止经济硬着陆, 继续保证经济增长。

二、缓解开发企业融资难, 给房地产松绑。

此次下调两率对于房奴朋友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但是, 这次调整的原则是“长期调的少, 短期调的多”, 所以, 虽然对于个人房贷而言影响甚微, 但是却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举个例子:以30年40万元贷款为例, 新的基准利率比目前的基准利率还款每月仅少还25元, 30年下来减少不到1万元的月供。但是, 对于开发商却是两方面的利好。一方面贷款利率下降, 所支付的利息降低, 融资难度降低;另一方面, 准备金率下降说明货币从紧的政策有所松动, 资金链或许可以得到缓解。

楼市今年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资金问题。在宏观调整政策显现的这一年中, 开发商的销售状况都有所下滑, 降价、促销成为了主要的销售手段。并且, 这种信号也警示了开发商不要再捂盘惜售。所以, 开发商迫切的销售房源, 更多的也是为了加速回款, 缓解资金压力。此次下调两率, 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在于在市场条件不好的情况下, 给开发商吃了一颗定心丸。因为这不单单是降低了一些贷款利率, 还是对于购房者买入的一个信号。“金九银十”的到来, 开发商势必会将大量的房源集中推出, 供需两旺的市场条件出现, 或许火爆的楼市即将来临。

易宪容:央行“两率”下调对房地产影响很小。

9月15日央行决定下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和中小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即从2008年9月16日起, 下调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 其他期限档次贷款基准利率按照短期多调、长期少调的原则作相应调整;存款基准利率保持不变。从2008年9月25日起, 除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暂不下调外, 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个百分点, 汶川地震重灾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2个百分点。

两率的调整重点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向市场发出明确的信号, 未来国内经济有下行迹象, 央行货币政策提前转向, 但这种转向不会太快, 而是一个过程, 有一个较长的观察期;二是下降“两率”主要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采取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结构优化的信贷原则。比如,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农村金融问题、汶川地震的融资问题等。三是缩小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

那么这些政策的侧重点对房地产市场有多少影响呢?目前房地产企业一直在要求政府“救市”, 就以为这次“两率”调整是为房地产而来, 但实际上, 这次央行货币政策转向对房地产市场影响几乎很小, 就如早些时候加息时, 有房地产开发商说加息对他们没有影响一样, 这样微小幅度的贷款利率下降, 同样对房地产市场没有多少影响。而且这种有保有压的政策正好是把房地产隔离在外。

对目前国内房地产市场来说, 并不是房子造多了, 也不是造出来的房子没有人购买, 最为根本的问题是房地产市场的价格被房地产开发商顶在天花板上不降低。如果国内房地产市场的价格降低到绝大多数居民有支付能力的均衡点上, 那么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基本问题都能够解决。我想中央政府对此明白得很。现在房地产开发商及地方政府在与中央政府博弈, 希望一方面把房价顶在天花板不下调房价, 让房地产保持暴利模式;另一方面又在向中央叫板, 即如果中央政府不救市, 他们就把房子持有在手中不卖。这次“两率”政策出台, 有房地产开发商又在大叫, 这是对房地产的松绑政策, 而且对房地产的松绑政策会进一步出台, 即中央政府会救房地产。但实际上,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什么回事。下降“两率”的政策出台, 重点是国内经济增长, 而不是对房地产救市。房地产开发商只要看看最近央行及银监会的“限贷令”及对住房按揭制度改善, 就知道央行如何在采取政策防范房地产的风险, 防范美国的资贷危机不在中国发生。

从上述的意义来看, “两率”调整对房地产影响微乎其微, 房地产开发商借此旗号来要求政府救房地产, 借此旗号来说政府救房地产开始, 可能是不仅打错了算盘, 也低估了广大民众智慧。连这最为起码的常识民众能够不知道吗?

岳培业:两率双降不是政府救市的12大理由。

这次央行决定下调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虽说是六年来头一次, 但明眼人一看就是一种“微调”;其目的一方面是做个姿态, 表明有保有压的政策已经启动;再则也是投石问路, 看看市场反应情况;其次也是在一片不景气氛围中给点儿阳光, 刺激一下低迷的市场中还在观望的消费者, 促使其尽快的做出决定来挽救不断下滑的市场。说到实际的作用, 不但对开发商没有实际意义;对于房奴们的利益也是微乎其微, 就像民工饭碗里的肉腥, 找着都觉得费劲儿。

这次调息真的就是国家开始救市了吗?事情远远不是那样。

1、国家有保有压的这个“压”摆明了就是指向房地产市场, 怎么会还没开始压就要救了呢?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是大方向, 你根本就不要幻想着起死回生以前的暴利了。这次微调无论放到哪里也是没有一丁点儿的实际作用, 何况指向根本就和房地产是南辕北辙, 方向不对。

2、这次央行决定下调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把房地产市场所需要的银行一股脑儿的关在了门外, 就是房奴们也是得利甚微, 一套普通房子每月的月供只降低几十元而已。锁住房地产开发商脖子的“限贷令”链条还是扣得紧紧地一点儿也不放松。盲目的舆论导向不知道又要害死多少盲目的开发商和消费者。

3、各地媒体都在作消费者信心指数调查。在调查中消费者的观望情绪好像越来越浓厚, 也越来越心齐。

4、美国已经有十几家银行破产。中国不但银行没有破产, 就是开发商群体, 也还没有闻到血腥味儿。

5、现在正真开始明码降价的也就是万科了, 但还没有在全国展开降价行动。房地产价格战将会在今年年底打响, 大家不要被眼前的幻境所迷失。

6、综合实际情况来看, 现在的消费者都很理性, 很难被舆论所左右;他们购房中只讲究利好而不再被开发商的虚假促销活动所迷失。现在成交量缓慢上升的主要因素还是开发商促销实际让利所致, 和消费者消费信心无关。

7、现在大多数坚挺的楼盘利润空间都还在30%以上 (有的还是高于100%) , 就拿万科深圳降价楼盘来说, 由以前的接近2万元降到现在7500元/平米, 就是按照万科自己报价成本来计算, 也还有10%的利润可赚取。所以, 面对市场冬季来临之前, 还是少赚取一点, 儿尽快出手回笼资金为好。不然, 就有可能血本无归。

8、银行和政府有区别, 降息不等同于救市, 宏观调控和微调并不矛盾。

9、地方政府出手救市后面对所出现的强烈反对舆论, 还有国家不断完善和加强的审计制度, 以后地方政府出手救市将会更加谨慎;地方保护主义现象会在中央持续加大的宏观调控中逐渐趋少。二、三线城市的房价亦将会回归于理性。

10、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不断成熟, 法制、法规的不断健全或完善;房地产买卖价格定位势必会引起国家的关注和进行立法。由开发商自由定价的时代已经基本被市场定价所取代, 国家指导定价法规必然会很快出台。这时候才能够在正真意义上结束房地产暴利的时代。

11、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提速将会加速地方政府区域经济改革的步伐;国家不断加强的审计制度也会给地方保护主义和虚假作风带来彻底的改变。

12、面对开发商滞留在手中的60%待开发土地, 尽快的盘活存量解决市场压力是政府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艾学蛟:银行降息还不是入市购房的最佳时机。

此时并不是入手购房的最佳时机, 无论是炒房者还是有实际购房需求的人, 都应理性对待央行降息带给房地产的利好作用。

首先, 央行宣布降息是出于对经济下滑的担心, 实施降息以保持经济平稳持续的发展。降息救助的对象为中小企业, 其目的在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保护中小企业和刺激出口。可见央行降息的醉翁之意并不在“救楼市”。

而且, 降息虽然具备楼市回暖的信号作用, 但不足以扭转楼市的颓势。现在的楼市, 远远不是给点阳光就能灿烂的, 购房者即使受到央行降息的刺激, 也很难出现购买需求和购买力暴涨的局面。

总之, 央行降息所带给整个房地产行业的前景预期并不乐观。房地产开发商还是应该秉承“变现为王”的原则, 尽量缩短与购房者博弈的时间, 降价卖房以顺利实现资金回笼。购房者也不要过于盲目, 小心被“套”。就像股市, 当股市跌至3000点时, 有不少专家放出股市利好的信息, 认为抄底的时刻到了, 很多投资者受专家的“蛊惑”进入股市, 结果专家当初所预言的股市反弹并未出现, 股票仍是一路下跌并跌破2000点, 投资者亏大了。购房者应引以为戒。

所以, 央行降息还不是入市购房的最佳时机, 规劝购房者不要盲目跟风, 应静观其变, 瞄准良机再买。

曝光后高端水如何救市 第4篇

这不, 央视后院又起火了, 央视二套财经频道《消费主张》节目曝光:“无量藏泉, 来自香格里拉的神奇矿泉水, 由云南香格里拉无量藏泉水开发有限公司生产, 因其保健等神奇功效, 在当地享有盛名。无量藏泉全球每天仅生产125000瓶, 供全球6万贵宾尊贵会员享用, 3万席供给国外领袖精英、商贾名流、演艺大腕, 另外3万席供国内各界精英人士分享, 零售价高达56元, 在北京100多元一瓶, 水的定价上不封顶。”

二套曝光, 央视四套这则广告依然是放的好好的。

一瓶400毫升的水, 卖28块钱, 而且每天还限量生产, 喝了这种水, 你身体的各种毛病, 它都能解决。这样的神话, 你相信吗?世界上, 真的有这样神奇的矿泉水吗?来看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经济信息联播》记者揭开的这种矿泉水所谓的神话。

近段时间, 国内多家媒体上频频出现了这种关于无量藏泉的广告, 说无量藏泉是来自香格里拉的健康好水, 是全球唯一的天然小分子活水, 这种水有6大神奇功效:能护肤, 能改善前列腺炎、能解酒, 可以加强排出有害毒素改善便秘;能改善通风, 能降低血粘度。

根据无量藏泉网站上留下的地址, 记者来到了北京东大桥尚都国际中心的一间办公室, 这里就是无量藏泉的全球营销中心了。记者就广告里的神奇功效, 询问了这里的负责人。北京无量藏泉商贸有限公司经理常力水告诉记者:“确实有这功效, 就是亚健委做的, 亚健康防治协会做的检测, 他这不可以作假, 如果你要是真的没有这功效的话, 他也不可能给你盖这个章。”

公司还有一招:限量!

这瓶水的真正面目究竟是怎样的呢?我们的记者以投资人的身份走进了这种水的生产地———香格里拉。经过调查, 记者发现, 这种水没有神话, 只有谎言。

来到香格里拉, 记者四处打听无量藏泉, 都没有买到这种水。但在一个不起眼的香坛名烟名酒行里, 记者看到了3瓶无量藏泉水。根据瓶身上留下的地址, 记者打算去香格里拉虎跳峡镇水磨坊的无量藏泉水开发有限公司看一看。

经过一百多公里山路的颠簸, 记者到达了水磨坊。在水磨坊松原大桥的一角, 记者终于找到了该公司, 浑浊的金沙江从厂房旁边流过。如果不是厂门口写着无量藏泉几个字, 记者很难把这个规模不大的厂房与尊贵、奢华、高品位的无量藏泉联系在一起。这个厂建于2007年冬天, 现在有20多名职工。就在我们参观生产线时, 厂里的技术负责人正在为瓶子质量发愁。公司技术负责人董林告诉记者, 瓶子做得很糟糕, 质量不好, 属于行业里废品。参观完厂房, 记者遇上了公司的生产负责人严师傅道出了他的真实想法:“有些吹不要吹得太大了, 广告不一样啦, 广告跟这个肯定都不是一套啦!”

每天全球限量供应125000瓶, 又究竟是真是假呢?公司副总经理吕掌军告诉记者, 限量是宣传当中的一种策略, 一种噱头, 只是宣传需要, 其实不是那么回事。他甚至反问记者:如果有市场, 谁还会限量呢!

那这水为什么会卖得这么贵呢?公司副总经理吕掌军揭开了谜底:“主要是营销成本占大头。”

央视3·15晚会曝光苏打水“碱性门”事件

在一场以中小企业推动的苏打水热潮中, 行业标准缺失、产品概念混乱、消费市场盲目等诸多隐患给市场带来更多的是一种热闹的浮华, 而少了些冷静地反思。直至央视3·15晚会上的瓶装水“碱性门”事件爆发, 才让消费者看清了美丽翅膀背后丑陋的孔雀尾巴, 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苏打水这个即将充满变数的行业。

最近“神水”在杭城流行

专家:其实就是碱性苏打水

能防病治病, 比如:胃酸过多、痛风、心脑血管、便秘、口腔异味、抑制癌细胞, 能瘦身养颜, 能助生儿子, 是健康、时尚饮品, 是世界医疗界公认的人体“神水”、“黄金水”。喝苏打水可以把健康“碱”回来……最近, 一种“神水”在杭城渐渐流行。继纯净水、矿泉水、矿物质水之后, 苏打水也纷纷摆上了各家卖场的柜台。

苏打水真的能像宣传中说的那样具有强大功能?浙江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系教授李铎告诉记者, 人为过多地饮用苏打水反而会破坏身体的酸碱平衡, 发生碱中毒, 严重的甚至会致死。

调查:苏打水渐渐流行

记者走访了杭城几家超市发现, 大部分超市都在销售苏打水, 价格还不便宜, 是一般矿泉水价格的几倍。

一罐345毫升“屈臣氏”苏打水, 在超市和便利店售价3.7元到4.6元不等, 和五六百毫升的果饮料价格相当。而一些消费场所的价格就更高了, 酒吧里点一瓶苏打水需要9元, 在会所和高档酒店里消费一瓶苏打水则要花上15元-30元。有超市销售员称, 苏打水现在销售虽然不如矿泉水和果饮料, 但很受年轻人青睐。

酒吧里的苏打水主要是保力佳牌。进口食品店前段时间销售法国依云品牌和我国内蒙古出产的罕泉牌苏打水。

苏打水潜规则

“曾经有经销商告诉我, 你不用做任何市场服务, 只要把产品发到我这里就行。”上海麒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彭均林如此告诉记者, 苏打水对经销商的诱惑力已经超越了常人的想象, “在山西、内蒙古等地, 大经销商一个月出货几万件很正常。”

苏打水如此受到市场热捧?首先, 瓶装水市场低迷, 苏打水弥补了这个缺陷。其次, 苏打水与传统瓶装水对比, 显得更具差异化和更突出的功能性诉求。第三, 苏打水满足了消费市场升级的潮流。

国标缺失遗留祸患

北京公众健康饮用水研究所所长李复兴认为, 目前我国充斥市场的大量的苏打水, 一种是用纯净水加入一些含有碳酸类的添加剂以及其他调味剂, 调配而成的。这种苏打水也是当前市场上最为常见、生产工艺最为混乱的品种;第二种是在矿泉水中在低温的条件下充入二氧化碳, 如崂山苏打水;第三种是天然的苏打水, 例如黑龙江五大连池的含气天然矿泉水、海昌天然无气苏打水等。后两种产品基本以高端产品的形态出现在小众市场里。第一种产品向大众市场靠得最近, 是市场热潮推动的主力军。

没有行业标准的规范, 也使得部分小企业在该品类产品的加工工艺的规范上和产品概念的打造上容易走向误区, 形成像3·15曝光的那样产品概念过度宣传以及恶性价格战。

媒体宣传不应武断

苏打水一定是碱性水, 但碱性水不一定就是苏打水。央视对碱性概念的批判并非是对苏打水市场的全盘否定, 又似乎缺乏公正性和专业性。

一方面, 在样本的选择上有可商榷之处。确实有部分企业缺乏行业责任感, 为了眼前利益不惜将产品以次充好, 夸大概念宣传, 使得消费者无法正确接受弱碱性饮用水的健康理念, 但个别的企业作为无法代表整个苏打水行业的行为;而另一方面, 央视邀请的医学专家、学者对于碱性饮用水的健康概念分析也缺乏足够的专业感和公正性, 使得整个分析结论以偏盖全, 过于武断。

海昌生物在投资设厂之时, 就确立了最高级的卫生标准。企业采购了国际标准的最高等级的百级无菌自动灌装生产线。同时制定了一套指标完整、指数均高于国家饮用水标准的公司内部标准:品管员每刻钟记录一次数据, 化验员每两小时化验检测, 整个生产过程不被外界环境所污染。

(海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佳余)

及时调整产品运作策略

苏打水仍然有存在和发展的空间, 关键在与参与其中的企业如何去进行这样的一项工作。只要所有的苏打水企业都能够做到保证产品的品质, 积极调整市场运作模式和品牌营销模式, 整个市场环境会慢慢好起来的。未来的市场竞争也将从单纯的产品竞争过渡到更高层次的品牌竞争。

(河南三锋食品饮料有限公司营销总监王文奎)

曝光也是市场培育

“碱性概念”被曝光, 其实是提高了苏打水产品的影响力。现在的苏打水教育只是停留在经销商层面上, 对于广大的消费者而言, 对于苏打水的了解并不多, 这样的一个曝光, 可以说是利大于弊的。

(郑州利天纳大自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营销总监郭云)

企业信誉是关键

对于一直诚信经营的企业而言, 我想不会有大影响。因为这些企业一直在经营的是可持续发展, 从宣传、包装、定价等等都较为客观, 不是“赚一把就走”的投机者, 也不能说因为一次央视的曝光, 就要求全国水一个标准。所以, 对于理性的消费者一定能继续接受有信誉度企业的产品。

(鄂尔多斯市景友鸿鹄矿泉饮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冬)

行业必将经历洗牌

凡事有果必有因, 如此次曝光的大部分为人工苏打水产品。据我了解, 现在人工无气苏打水市场比较混乱, 首先是产品质量很不稳定, 水质易霉变, 瓶体破损等;其次是混乱竞争, 由于没有技术含量, 导致很多人花一二十万买条生产线就开始做。目前市场上苏打水厂家多达几百个, 这样就出现了价格战, 如河南省市场各个厂家已经打的头破血流, 有的直接降价, 有的促销拉动, 有的上堆头, 以保证自己的优势, 但是这种优势也只能是暂时领先, 而非根本上的跨越;第三是现在有部分厂家抱一种投机的心理, 捞一笔就走, 根本谈不上服务。可以想象, 如一些包装相似、改一两个字的“山寨”苏打水如何谈服务呢?

我个人预计, 随着消费者理性认识增强, 苏打水未来三年将是洗牌过程。

(郑州春禾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秦小文)

救赎苏打水的三重门

究竟苏打水会在未来成长为一个新的品类, 还是成长为下一个“苹果醋”, 目前论定尚早。但是, 可以肯定的是, 苏打水能否成为一个新品类, 取决于品类成长过程中的几个不确定因素:

营销能否回归消费本质。目前苏打水在营销上的急需规范的有两点, 一是定位, 二是诉求。定位会直接体现在产品的价格上, 最怕的就是一片价格混战。面对诉求, 过分夸大的产品功能, 会失信于消费者, 平淡无奇又难以激发购买欲, 所以企业的诉求一定要准确, 既有亮点, 又能说服消费者。行业权威部门的介入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行业能否自律。苏打水市场的乱, 不光是体现在价格和营销上, 还有产品本身的乱:天然的、工业生产的、无气的、带气的、富含矿物质的、直接拿纯净水或矿泉水当苏打水卖的……如此乱象, 必然影响着消费者对苏打水的感性和理性认知。

标杆企业能否出现。

(迈锐思营销咨询总监韩旭)

考验的是眼光不仅仅是苏打水, 包括红酒、洋酒在市场初期都曾经出现过类似的危机。但符合市场趋势、符合消费潮流的产品是具有抗风险能力的, 是一定会逐渐迈入成熟期的。当然这得考验经销商朋友的眼光和耐心了。

苏打水市场上目前还没有主导品牌, 产品卖点也比较突出, 在市场格局尚未成型阶段, 迅速进行市场占位就意味着有较高的收益回报率。建议经销商尽量选择与实力型规模型企业合作, 并尽量保持对苏打水行业动态新闻的关注, 对行业内情加深了解, 知己知彼, 以便做出合理、明智的市场判断。

另一方面, 一定要对本地消费市场和消费环境有所分析, 判断当地是否具有苏打水产品的消费氛围。一般而言, 在经济环境较好, 夜场、会所等娱乐场所较多的城市里, 目标消费者对苏打水的认知度较高, 易于刺激消费。

(镇江凯发商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友骏)

注重渠道细分与精耕

苏打水产品可根据属性、用途细分为天然苏打水、人工苏打水、含盐汽水、调酒苏打水等等, 因此经销商可根据自身需求来有针对性地运作相关产品。如, 天然苏打水可在一级市场对其进行高端运作;含盐汽水的区域消费性很强, 在长三角地区属于传统饮品, 但在其他区域, 形象打造应侧重于向运动饮料靠拢;而对于调酒类苏打水, 一般作为红酒经销商运作夜场渠道的补充产品。

建议运作零售渠道的实力经销商能同时运作两个不同品牌不同特色的苏打水产品, 不但能完善产品结构互补, 更能提升卖场里苏打水产品竞争的氛围, 吸引消费者的好奇心理, 刺激其消费欲望。

知己知彼量体裁衣

经销商在选择产品时除了关注产品底价外, 也不能忽视对生产企业和产品品质的了解和调查。

运作品牌产品时, 虽然定位中高端的品牌产品利润率较高, 但渠道短板非常明显, 在一点一点硬推, 这对于经销商的能力和实力都提出较高的要求。

在厂家任务的压力下, 很多一批商明知道自己旗下二批商的定位不符合, 仍然压货, 这无疑对品牌和市场是一种巨大的伤害。

(成都英之豪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忠)

渠道变化之惑

郑州春禾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秦小文是崂山矿泉水、苏打水的经销商, 曾经采用白酒“盘中盘”运作模式, 成功将崂山的高端水产品从餐饮渠道扩展到商超现代渠道。在他看来, 当前的苏打水的主销渠道和运作方式和以前相比, 发生了很大变化。

“三年以前, 苏打水主要在是商务餐饮渠道、团购渠道、夜场渠道等特殊渠道里运作, 一大批3元左右的中低端产品, 使产品完成普通饮料的冲量销售目标。”

家禽企业受挫期待政策救市 第5篇

1 一季度国内禽蛋市场情况

对养禽业而言, 冬季尤其是春节期间属传统销售旺季, 而2013年冬季以来, 养禽业却陷入“旺季不旺”的境地。由于禽业行情低迷, 屠宰企业春节不得不提前放假, 养殖户不敢补栏, 屠宰企业也存心压价, 造成肉鸡以及鸡苗价格无力上涨, 尤其是肉鸡价格, 1月份以来持续在成本线上下徘徊。由于H7N9流感在各地持续散发, 造成大众消费需求进一步受挫, 尤其是江浙沪以及华南等地, 个别地区销量停滞, 严重打击了禽产品的价格。

1.1 消费信心下降, 禽肉、禽蛋销量减少

由于此次事件来势迅猛, 死亡人数不断增加, 许多消费者产生了恐慌心理, 谈鸡色变, 减少了禽肉和禽蛋消费, 导致家禽市场冷淡。南方一些大城市甚至关闭了活禽市场, 其他没有关闭的城市活禽市场也是有价无市, 正常情况下平均每个摊位鸡的日销量下降六成以上。特别是肉鸡销量骤降, 少有顾客光顾, 降幅超过八成。禽蛋销售量也明显下滑, 降幅超过二成。

1.2 价格持续走低, 养禽户损失加重

由于活禽、鸡蛋被许多市民列入弃吃之列, 活禽、鲜蛋出现滞销, 价格下跌, 产品积压, 亏损严重, 导致养殖户不得不杀禽减苗、杀禽减损。2014年以来, 全国蛋鸡淘汰鸡平均出场价格由去年11月初的8.24元/千克跌至2014年3月初的7.20元/千克, 跌幅达到13%;如果与去年初的价格比较, 跌幅超过了20% (图1) ;鸡价已跌破去年7月份的最低水平。与此同时, 全国鸡蛋平均出场价格由年初时的8.10元/千克下降至3月初的6.90元/千克, 降幅约15%。鸡蛋价格已基本跌回去年7月份的最低水平 (图2) 。经测算, 养殖户每卖一只2.8千克左右的肉鸡要亏损2元以上, 在最低价时最多要亏损7元钱。

注:蛋鸡淘汰鸡价格数据来源于神农网 (2014年3月价格系10日日价)

注:鸡蛋价格数据来源于神农网 (2014年3月价格系10日日价)

1.3 补栏意愿不强, 存栏大幅下降

由于对形势把握不准, 害怕遭受损失, 大部分家禽养殖户观望情绪浓厚, 4季度以来许多养殖户减少存栏或暂时歇业。据福建省70家规模以上养殖户 (存栏500只以上或年饲养量超过1000只) 调查资料显示, 2013年末活鸡、活鸭存栏数分别比上年末增长5.9%、10.3%, 2013年4季度以来, 这70家规模养殖户活鸡、活鸭补栏数同比分别下降5.6%和19.8%。截止2月中旬, 禽蛋生产大市江苏盐城养殖户的平均存栏量为11.3万只, 较2013年年底的平均存栏量减少了6.1%。湖北省咸宁市42家养殖户截止2月底家禽存笼41.5万只, 比上年末下降38.5%, 比上年同期下降20.0%, 其中, 赤壁市调查的6家养殖户的家禽存笼同比下降42.8%。宁夏全区最大的青铜峡市某蛋禽养殖企业4季度以来补栏11万只, 比去年同期下降40%左右。永宁县某规模养殖场称养殖信心受挫, 暂时放弃养殖, 外出打工。大武口区星海镇祥和村9户肉鸡养殖户, 除一家有少量存栏外, 其他8户全部关门歇业。

1.4 饲料原料等养殖成本继续高企

2014年以来, 国内玉米、饲用小麦、豆粕价格继续高企。2014年全国玉米价格1月平均为2.29元/千克, 比2013年同月的2.32元/千克低0.03元;2月平均为2.29元/千克, 比2013年同月的2.35元/千克低0.06元;3月10日为2.29元/千克, 比2013年同日的2.34元/千克便宜0.05元。2014年全国豆粕价格1月平均为3.99元/千克, 与2013年同月持平;2月平均为3.98元/千克, 比2013年同月的4.12元/千克低0.14元;3月10日为3.85元/千克, 比2013年同日的4.19元/千克便宜0.34元 (图3) 。2014年3月第1周育肥猪配合饲料平均价格为3.32元/千克, 同比上涨1.2%。

注:基础数据来源于华夏养猪网

1.5 苗鸡价格大幅震荡, 市场出现回暖迹象

2014年2月下旬以来, 随着鸡价上涨, 观望养户补栏积极性稍增, 且当前处于补栏季节, 空棚率又高, 促进苗价上涨 (图4) , 山东大厂苗价继续上行, 突破2元/羽;但辽宁苗价上涨幅度过快, 因此苗价微跌, 当前种鸡场局部达到成本线, 鸡肉消费仍无明显好转, 养殖风险大, 苗价上涨空间不大, 后期以震荡运行为主。3月13日全国主产区苗鸡平均出场价为1.86元/羽, 其中:辽宁1.84元/羽, 山东1.97元/羽, 河南1.70元/羽, 河北1.96元/羽, 江苏1.72元/羽。

注:基础数据来源于神农网

2 当前家禽养殖业面临的困境

2.1 养殖风险增大

家禽养殖业不仅要面对市场价格的风险, 更要面临疫病的风险。只要个别地区发生禽流感, 几乎全国的家禽价格下跌, 而且产品滞销。疫情发生地甚至对家禽进行全面扑杀, 导致规模养殖户血本无归。

2.2 抗疫情成本增加, 盈利空间不断缩小

由于禽流感的影响, 在肉禽、禽蛋销售量均呈大幅度下降态势的情况下, 养殖者为抵抗疫情, 需投入资金加强防控, 购置器具和设备对鸡舍进行监测、消毒和注射疫苗。与此同时, 饲料价格一直处于高位, 养殖成本增加使盈利空间不断压缩, 部分规模户和企业不同程度的出现流动资金短缺问题。

2.3 防疫设备简陋, 家禽养殖保险空白

目前我国大部分家禽养殖户饲养设备简陋, 管理水平不高, 人员文化素质偏低, 存在防疫、检验检疫技术跟不上等问题。同时, 由于国家尚未设立家禽养殖专项补贴资金扶助政策, 保险公司认为家禽养殖业风险太高, 且无政府资金保障, 一般不提供家禽养殖保险。

3 当前养禽户的期盼

3.1 期盼正确宣传引导社会舆论

养禽户希望政府部门加强禽流感防控知识的宣传普及;新闻媒体不要过度、片面宣传疫情, 误导消费者;引导社会公众正确对待, 科学理性地消费禽类产品, 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影响禽类产品交易秩序。

3.2 期盼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养禽户希望政府能制定出台重大疫情家禽产品的最低保护价格和收储、保险政策, 从制度层面降低养殖风险, 保障养殖收益。提供更加优惠、方便的贷款支持, 协调一些低息贷款, 简化贷款手续, 解决养殖户资金不足的问题, 加大扶持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建设的力度。

3.3 期盼国家取消畜禽检疫费

畜禽检疫费是计划经济沿袭下来的产物, 分为产地检疫费和屠宰检疫费两种。产地检疫费家禽为每只0.05~0.1元。屠宰检疫费家禽为每只0.1元, 对销售量、屠宰量较大的厂 (场) 有些地区实行20%~60%的优惠政策, 经济发达地区有的减半征收, 有的已取消收费, 目前各地征收标准不一。国家取消农业税后, 基层养殖业主迫切期盼国家取消畜禽检疫费的想法由来已久, 呼声也越来越高。

3.4 期盼尽快落实补贴政策

2013年禽流感疫情发生后, 全国多个省份出台了政策扶持家禽业, 但许多养殖户反映, 他们只听说有补贴, 但却没有发到他们手中, 希望政府能够尽快落实补贴政策, 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4 后期禽蛋市场价格走势判断

从近几年全国禽蛋市场价格走势变化规律看, 每年春节后禽蛋价格一般都会回落, 4~5月份都会上涨, 9月份前后达到最高点 (即使在2013年H7N9禽流感暴发之年禽蛋市场价格走势规律也未有大的变化) , 之后开始回落, 到元旦、春节前又会出现一次短暂回升。

前一段时期, 由于鸡蛋需求进入季节性淡季, 加之H7N9流感让人们减少了鸡蛋消费, 国内鸡蛋期、现货价格出现了较为剧烈的下跌寻底行情。不过, 随着近期各地气温的较快回升, H7N9流感新发生病例的数量趋于减少, 部分南方地区已多日没有出现新病例, 市场对H7N9流感题材的炒作也接近尾声。同时, 鸡蛋现货市场需求正在走出低谷, 这均有利于鸡蛋价格回归正常。就目前形势来看, 由于H7N9禽流感疫情的影响, 今年禽蛋市场价格走势规律可能会有变化, 但估计变化不会太大, 鸡蛋价格行情可能会提前到3、4月份回暖。分析鸡蛋期货进入2月中旬以来的日成交量、持仓量等数值变动趋势可以发现, 鸡蛋期货当前已经获得了一些规模资金的青睐, 主力合约持仓量的急剧扩张, 以及总持仓量规模近期稳定在13万手以上, 且呈现持续扩张态势, 一方面表明H7N9流感对市场的负面影响正在消失和转换, 另一方面说明经过H7N9流感的严重压制之后, 鸡蛋市场已经出现或将要出现的入市机会正在受到投资者关注。3月11日, 全国各地鸡蛋现货价格继续呈现上涨局面。监测结果显示, 11日全国鸡蛋价格各省均价为7.58元/千克, 环比上涨0.1元/千克, 其中, 福建鸡蛋价格大幅上涨, 均价上涨至8.36元/千克;主销区均价8.06元/千克, 环比上涨0.12元/千克, 其中北京、福建、广东、上海、天津、浙江上涨;主产区均价7.54元/千克, 环比上涨0.12元/千克。鸡蛋现货价格不断上涨使得蛋鸡养殖行业开始渐渐显现生机, 部分贸易商对后市价格继续看好。值得注意的是, 后期一旦贸易商开始出售囤积的货源, 鸡蛋市场价格可能出现快速下跌。鸡蛋一般储藏时间为1个月左右, 受3月份主产区气温偏低影响, 贸易商囤货积极性较高, 这间接造成现货市场供给紧俏局面。因此养殖户朋友, 切忌盲目囤蛋, 应随产随销, 顺势出货。

从活禽供应方面分析, 据报载, 今年年初北京已经启动11项措施全面布控H7N9流感, 包括彻底取缔市场活禽交易等。江苏省南京市的“活禽交易关闭方案”已报审批, 有望近期出台。关闭后, 南京市民可能再也买不到活鸡活鸭了, 冷鲜禽类产品将成为大家唯一的选择。根据活禽交易关闭方案, 该市玄武、鼓楼、秦淮、建邺、雨花台、栖霞6个主城区活禽交易年内将全部关闭, 活禽集中在郊区屠宰, 全程冷链配送进城;溧水、高淳、江宁、浦口、六合5个郊区可能仅限定点交易。今年2月杭州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建立人感染H7N9禽流感源头防控长效机制的实施办法》:今后杭州市主城区将不再重启活禽交易。经过两个多星期的活禽市场休市后, 2014年3月1日, 广州市禽类批发市场、肉菜市场开始销售鸡、鸭等禽类产品。活禽市场复市首日, 不少市民一早便来买鸡, 鸡肉价格与休市前基本持平。而批发市场的鸡价较休市前上涨了两成左右。日前, 上海市农委发布消息称, 严格执行沪上季节性暂停活禽交易的规定, 活禽不经屠宰加工, 以任何形式的直接销售都是不允许的, 包括网络销售活禽。2月中旬鸡苗价格为每只0.8元, 乏人问津。2月底量价齐升, 3月中旬已突破2元, 说明养鸡场已开始补栏。春季历来是补雏旺季, 尤其是3月份前后。受H7N9流感影响, 家禽业持续低迷, 绝大部分养殖户连续11个月无补栏。只要不打算退出家禽养殖行业, 这个时候就必须补栏。鸡苗价格在暴跌之后有所反弹应是正常的。但家禽业是否走出流感影响仍言之过早。现在活禽市场已经处于回升的趋势, 收购价格连日走高, 如果需求能够在这段时间回暖, 那么价格将在此时达到一个高位, 基本回归正常价格。目前市场大肉食鸡苗货源基本维稳, 走苗速度略有放缓, 孵化企业仍处于亏损状态, 对后市信心不足。下游终端需求难有明显好转, 冻品走货不畅, 短期内大肉食毛鸡价格仍以稳中小幅调整为主, 上行动力不足。

美国:战争救市几率在增大 第6篇

一、经济与战争

从本质上讲, 经济和战争实际上是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的。因为如果从纯战争的角度看, 除了生性就是侵略的野蛮民族外, 从古至今是没有为了战争而战争的国家和人民。战争的背后一定是战略战术上的各种利益, 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的利益等。美国在这样一个百年一遇的、向着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迅速蔓延的金融危机面前, 为了继续自己的世界利益主导权, 会通过国际洗牌的方式, 把危机转移给其他的国家。而最好的手段就是战争。凯恩斯的主要理论是扩张性的经济政策, 通过增加需求来促进就业以及经济的增长, 解决社会的综合的问题。通过军事的手段, 美国可以迅速地控制社会的资源, 拉动国内的原材料、就业、以及经济。甚至, 还可以控制世界多元市场的价格。

在2008年初, 曾有人指出, 在军事凯恩斯主义指导下, 国美巨额的军事开支, 不仅在道义上不允许, 而且在财政上早晚要维持不下去, 2008年美国国防预算超过世界上所有国家军事预算的总和, 而且, 不包括正在进行的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的军事费用。仅是维持这两场战争的追加预算, 就超过了俄罗斯和中国的军事预算总和。美国高层相信, 只要永远继续维持战争经济, 增加在军事上的开销就可以保持经济的活力。结果在五角大楼主导下, 陆续出现了建造大型飞机、核动力潜艇、核弹头、洲际导弹和间谍卫星的新产业, 这就是军工产业复合体的崛起。

地方政府救市与地产商自救 第7篇

据此, 有不少观察家认为, 在“一保一防”的政经大方向没有改变的前提下, 中国地产商虽不甘心也毫无曼妙可言的寒风独舞将不得不继续, 伴奏的音乐是爵士钢琴曲《永远不要让我离开》, 折射着似乎漫漫无尽的忧伤情绪。

但突然之间音乐就变成了贝多芬的《第五 (命运) 交响曲》——地方政府纷纷旋转到了所在舞池的中央, 尽显与寒风搏斗的意志。像西安市政府出台的《关于恢复房地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就充满了对市民的温馨与温情:从2008年9月4日起, 至2009年12月31日, 对于购房户按购房款总额分1.5%、1%、0.5%三个等级给予一定比例的财政补贴。福州、厦门、沈阳、重庆、成都等地方政府的“政策礼物”也凑足了对买房人的诚挚祝福。

但地方政府温暖楼市的举措, 也立刻引来了热议。议论的中心是, 地方政府试图以财政补贴的方式介入市场经济, 是否是追求经济平等的政治表现?其政策效果, 是否能够足以刺激消费者来购买住房, 抚平房地产业的哀伤?

不妨以西安为样本。与西安市的“意见”密切相关的主体有三方:一是制订政策的西安市政府;二是房地产商;三是西安商品房的消费者。

从西安市的“意见”, 可以管窥出时下市民社会、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商的矛盾关系。西安市政府紧急出台“意见”意欲维持房地产业市场的稳定, 使地方政府在以上三者关系中“脱颖而出”, 走向了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

中央政府为遏制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 祭出了宏观调控的大旗。于是, 在需求与价值分离的困境中, 房地产业终于出现了多年热烈追捧过后的萧条。

如此背景下, 各地方政府开始纷纷以不同的方式介入市场经济, 意图刺激地方消费, 保一方经济能够持续增长。也许是凑巧罢, 房地产业就是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主体产业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讲, 各地方政府的“意见”和国际社会的主流“风潮”是一致的——美国政府可以救市, 西安政府也可以救市。

有学者指责地方政府的行为破坏了市场法则。但这种指责在现实经济的语境里显得苍白无力, 虽然地方财政补贴这种利民政策未必能彻底改变房地产商缺钱总数达6000多亿元的窘境, 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商品房的供求关系。

我们相信这样一个判断:资金缺口高达6000多亿元, 需求萎缩和资金绷紧, 预示着房地产商开始进入了行业的调整期, 这个过程比一般预想得更为漫长。

上一篇:报告频率下一篇:室内设计空间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