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与核心价值观

2024-08-29

传媒与核心价值观(精选5篇)

传媒与核心价值观 第1篇

一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正向影响力

(一) 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现状

价值取向是指特定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关系时所持的基本立场、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倾向, 决定并支配主体自身的价值选择。当代大学生在整体教育过程中, 面临学习考试的压力, 对家长的过多依赖, 都使得他们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生理与心理成长的不协调, 个体需要与社会现实的矛盾, 使他们产生较多的失落和彷徨。在传统理念与现代观念的冲突下, 东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使大学生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向性的特点。个体心理发展水平以及家庭经济、文化背景的参差不齐, 都对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带来巨大的冲击。

(二) 大众传媒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正面影响

大众传媒所倡导的价值取向, 生活观念、行为规范都影响着大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 同时, 对培养健康的心态, 开阔的胸怀, 高尚的情操及优秀的道德修养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第一, 价值观的整合。大众传媒的联动使大学生与校园、家庭和社会紧密相联, 这就必然产生一种效应, 使处在不同文化层次、身份地位、交往背景下的有差异的价值观念得以互动, 从而促进了大学生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整合。

第二, 纠正错误理念。大众传媒对社会特定行为产生的有效价值持支持态度, 对社会阴暗行为会公开揭露, 进行无情鞭挞, 使大学生对这些丑恶行为有所警惕, 明辨是非, 纠正错误的价值观念, 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 从而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

第三, 大学生主体角色的确立。社会通常会对大学生的主体角色有所期望, 并对他们的行为和价值取向有所评价, 大众传媒在某种程度上赋予了大学生特定的社会地位或角色, 并深刻影响他们的价值选择和主体地位的确立。大学生通过这种评价, 逐渐形成主体观念, 塑造优良的社会角色价值观。

第四, 获取丰富资源。大众传媒的不断改革与创新, 尤其是互联网的高速发展, 信息覆盖面已扩大至全球, 大学生能够广泛地吸收涵盖全世界的信息, 对他们的思想观念产生强烈冲击, 使大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社会、创造新的机遇, 迎接新的挑战, 这对他们走向社会有着现实意义。

第五, 提高综合素质。大众传媒的普及化, 体现在更加关注民生, 关注社会热点、难点问题, 媒体对《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社会热点的关注, 丰富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使德育教育更切合社会、直面现实。

第六, 增强民族自豪感。大众传媒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的力度与日俱增。对大学生来说是一种积极的鼓舞教育, 对大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负面影响

近几年来, 大众传媒在娱乐新闻、网络传播中的低俗之风愈演愈烈, 大众传媒日趋娱乐化的倾向, 大大削减了传媒的公信力, 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导向功能产生了偏离。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是价值观扭曲。大众传媒的高度自由与开放, 导致大学生对客观价值的认知和判断进入误区, 个体意识迅速膨胀, 个人主义倾向明显。大众传媒对利益的追逐、恶性竞争等宣传的强化, 导致了物质价值需求与精神价值追求严重失衡, 使大学生的价值选择功利化, 价值观念扭曲化。从关心国家利益转向崇尚自我利益;从集体主义观转向个人英雄主义;从关注社会价值转向唯我独尊的自我化价值。尤其是互联网的开放性发展, 言论自由度的大大放宽, 出现了草根大众操纵的“自媒体”, 导致大学生过分追求个人绝对自由, 偏离了核心价值观, 出现抛弃道德追求功利, 抛弃传统追逐时尚, 拒绝贡献注重索取的扭曲价值观。

二是传统道德沦丧。大众传媒所传递出的不良倾向, 会使资产阶级腐朽的世界观、价值观的乘机渗透, 引起某些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滑坡。传统的优良品德尊师重教、孝顺仁爱等观念在某些大学生的思想上已失去其吸引力, 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重大偏离, 传统道德理念沦丧。由此导致的大学生犯罪现象屡见报端, 让人痛心疾首。

三是处世态度消极化。大众传媒的消极方面影响容易导致部分大学生处世态度也随之消极化。网络上流于表面化的人际交往, 无所顾忌的沟通态度, 都潜藏着很大的心理风险。人与社会的现实交流被淹没在虚拟世界中, 交流方式也被各种表情符号所取代, 这导致了大学生消极避世的心态, 造成社会人际危机。

四是弱化思维和想象力。传媒特别善于铺天盖地的造势, 达到追逐利益的目标。大学生的价值观容易受到动摇, 往往陷入传媒造势的泥潭中, 比如消耗大量精力于娱乐消遣节目, 不分昼夜沉迷网络游戏, 隔空虚拟交友等等, 严重影响了学业, 使理性思维力下降。这严重制约了大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弱化了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动力。

五是人文精神的失落。大众传媒通过电视、网络媒体打造一系列“快餐文化”, 对“超女”、“快男”等炒作现象的盲目崇拜, 引导大学生的价值观逆向发展, 注重投机而忽略自身积累, 造成人文精神的失落。

六是商业味十足, 助长高消费心理。大众传媒本身不可避免地打上了商业化的烙印, 引领时尚潮流、追求名牌效应, 享受卓越品质都是大众传媒诱导大学生价值导向偏离的重要因素。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学业消费克扣得越来越紧, 娱乐文化消费日益放松。不良的消费方式经过大众传媒的渲染, 干扰了大学生的辨别能力, 助长了青年一代的虚荣心理, 影响了核心价值观的塑造。

三大众传媒价值导向功能偏离的主要因素

(一) 实用主义张扬一时

实用主义作为一种颇具迷惑力、欺骗性的理论, 以各种方式排斥、歪曲价值理念结果导致。权利攀升、尔虞我诈、明争暗斗, 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这些行为被媒体不遗余力地在书刊、报纸、电视上大肆渲染。实用主义价值观倡导狭隘的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 使大学生的人生定位日趋功利化、物质化, 造成了他们理想、信念的失落, 导致价值多元化倾向。

(二) 享乐主义大行其道

在大众传媒高度发达的当代社会, 人们不必走出家门, 便可获悉全部生活内容。报纸不断宣传大款们挥金如土的“豪爽”;杂志上也大肆报道明星们高超的敛财手段;电视上不停歇地播出人们为了钱财杀人抢劫的新闻, 人们对欲望的追求, 对金钱的崇拜, 几乎达到了狂热的状态。在如此享乐主义人生观的误导下, 大学生很容易成为拜金价值观的践行者, 与正确价值观的方向背道而驰。

四消除大众传媒负面影响的有效措施

(一) 大众传媒自身的环境建设

第一, 切实转变大众传媒自身观念, 坚持对大学生的正向引导。传媒作为社会环境的监测者和守望者, 对培养一个民族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至关重要, 大众传媒要转变理念, 担负起社会主义德育教育的责任,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第二, 提高大众传媒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 使从业人员和服务机构做到自律, 加强大众传媒职业道德教育和艺术修养培训, 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从源头上限制和消除大众传媒信息中毒害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内容, 从根本上把握大众传媒的发展方向。

(二) 强化监督手段, 完善法律法规

第一, 建立健全传媒监管相关立法体系和规章制度, 确保大众传媒健康发展。近年来, 我国颁布实施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 也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媒体的行为。

第二, 加大对传媒网络技术的控制。工信部正在建立和完善以IP地址为主要索引的互联网站信息数据库, 以提高对互联网信息快速定位的能力, 防止各种不健康的信息对公众的侵蚀。同时充分发挥中国互联网协会的作用, 倡导行业自律。

第三, 组织监督, 严厉打击传媒行业的违法活动。针对有些大众传媒营业场所如网吧等管理混乱的情况,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定期进行整顿治理, 规范市场秩序, 严把从业人员审核关和监督关。

(三) 纠正文化产品和商品关系认知的误区

文化产品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产物, 具有艺术性和教育性, 兼具娱乐性。文化产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在市场领域里流通时, 不能以谋取经济利益为惟一目标, 它既要受艺术创作规律的制约, 又要受价值规律的调节, 要做到坚持社会效益为中心, 兼顾经济效益。如果文化产品一旦滑向商品范畴, “用商品的属性取代了艺术的属性, 文化产品就失去了其本体的价值取向”。一些文化商人以文化为幌子, 唯利是图, 无视文化产品的艺术性和教育性, 危害社会, 腐蚀大学生, 这显然是一种不负责任和不道德的行为。必须加以严厉限制。

(四) 正确发挥学校的教育引导作用

高校有责任加强对大众传媒的监督、管理力度。很多高校相继出台了关于校园计算机网络管理的规章制度, 对图书馆、学生宿舍等场所的计算机网络加强监管。另外高校应该加强自身的局域网建设, 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 建设网上社区。开设校园BBS, 给大学生建构一个可评论时事、交流思想的平台, 及时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 有针对性的进行思想引导, 使学生在高雅的文化氛围中接受教育, 提高审美和鉴别能力。学校还要加强对大学生思考力的训练, 增强他们对大众传媒的评判意识, 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在大众传媒面前, 大学生在价值观上呈现多元性, 与他们缺乏必要的传媒修养是分不开的。学校要注重对传媒素养的培育, 可以根据个体的不同发展阶段设置不同的媒体素养教育内容, 使大学生了解媒体语言、反思媒体信息的意义, 建立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观。

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我们要坚持传统伦理道德中自强不息、诚实守信的精髓, 弘扬主流文化, 形成主流价值观念, 让大众传媒在享有自由权利的同时, 更多地履行对社会公众的义务和责任。这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 需要全社会同仁的共同努力与深入探索。

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1]潘知常.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M].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

[2]肖璐.试论大众传媒的教育功能[J].攀枝花学院学报, 2003 (6) .

核心价值观与雷锋精神 第2篇

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哪一样不是与核心价值观有关!我们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为了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

然而,在市场经济建设的实践中,某些领域、某些地方过度借用实用主义伦理学作为基础,忽视了人的社会性存在,忽视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忽视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经济社会发展演变成为单纯的经济增长。发展观上的失误偏差带来了价值判断上的误区,单纯以物质效果作为判断工作成效的标准,以财富多少作为评价人生价值的尺度。由此,物质主义、消费主义获得了发酵的土壤,精神虚化,感情冷漠,诚信缺失,社会物化现象非常严重,从而超越物化,回归人性,情感关怀,人伦和谐成为普遍的心理诉求。

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雷锋精神在这个时代就更显示出它的特殊价值。它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构建合理人际关系道德体系的目标参照,引领人们更好地处理自己同他人,个人同社会的关系,在互助友爱、服务、奉献的基础上创建和谐温暖的社会生活,实现个人道德和社会道德的同步提升。它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坚定信仰、乐观向上的榜样力量,启发人们更加注重精神追求和理想信念,在积极进取敬业奋斗的过程中,形成高尚纯洁的道德空间和社会进步的合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发展。在这方面以共产党员、抗日英雄赵尚志名字命名的尚志市很出色。前不久,尚志市委专门召开了常委会议,讨论通过了《争做尚志好人,学习雷锋月活动实践方案》,把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争做尚志好人学雷锋月活动,涌现出了大批道德模范。尚志市元宝镇元宝村总支书记张宝金,把小说《暴风骤雨》中原型光腚屯,变成今天的亿元村,并被命名为全国文明村,他被授予全国第四届道德模范提名奖。尚志市一面坡镇长营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张秀林连续五届被评为全省党风廉政建设先进个人,哈尔滨市第三届道德模范。他克己奉公,使长营村跨入全国500强村行列,是尚志市人均收入最高的小康村;同时他凭借非凡的人格力量,多次换届选举都以满票通过。比如说:村上规定,本村青年应征入伍,一年可补助2000元,可儿子当兵8年,他没要过一分钱。就因为这件事,他儿子所在部队特意发函向尚志市民政局询问,工作人员问他为啥不给张忠喜兵役补助费?他说“不为别的,就因为他是我儿子,就因他爹是村党支部书记,别人都可以有,就他不能有。”类似的道德模范尚志市还有很多,因而使这个英雄的城市锦上添花。

核心价值观从公民个人层面上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从雷锋精神的基本内涵来看是“助人为乐”、“爱国精神”、“敬业精神”,无论哪一种精神内涵,他们都是做人的基本素质,或者说是合格公民的基本要素。我们呼唤“雷锋精神”,实际上就是要唤醒渐渐沉睡的道德底线。佳木斯市中学教师张丽莉,以自己舍己救人的英雄壮举,赢得了全社会的钦敬、仰慕与喝彩,也与社会上麻木不仁、见义不为的现象形成鲜明对比。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专程赴哈尔滨代表党中央、国务院看望张丽莉。刘延东指出:张丽莉奋不顾身,舍己救人的英雄行为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情操,诠释了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展现了人民教师爱学生的大爱情操,塑造了人民教师勇于担当的光辉形象。她不仅为佳木斯这个城市争了光,也为教育这个行业树立了榜样。教师承担着几亿学生的教育培养工作,可以说是民族脊梁的支柱。如果广大教师都能像张丽莉那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我们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

传媒与核心价值观 第3篇

摘 要 大众传媒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这不仅源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大众传媒的内在规定性,同时也是国际传播规律、传播形势的必然要求。但大众传媒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建设中的影响是双重的,如何趋利避害,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积极作用,则是我们必须认真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大众传媒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影响

马克思主义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被群众所掌握,才会成为巨大的精神力量。因此,大众传媒一定要强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对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宣传,采用多种形式,对干部群众思想上存在的各种疑惑做出符合实际的解答,在宣传形式和方法上不断创新。报纸、期刊、电台、电视台、网站等大众传媒都应从自身特点出发,联系社会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推出系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讲座,理论联系实际,回答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大众传媒作为社会传播系统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部分,人生存在社会环境之中,同时周围的环境也在无时不刻的影响着人们,其评价价值的不断变化也在改变着环境的优劣。敏华会带来认识的错位,由此会导致不停程度的认同危机和信仰的迷茫。马克思曾经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利益有关。列宁也强调,利益是人民生活中最敏感的神经。社会是有不同的个体组成,每个人都存在私心,都有着各自所期盼的利益。这些差异来自于人们不同的政治背景和经济基础,并表现为不一样的价值主体。在此时,大众传媒的介入能够协调大众利益、能够更好的监测影响价值变化的环境、能够决定议事,甚至能够影响个人认识变化的能力。大众传媒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体系大众化的建设过程中充分的运用这回舆论行使对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念及言行的监督与纠正,固化人们的认识和价值意识。

一、大众传媒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其吸引力、感召力、凝聚力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在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面对多远的文化思潮的冲击,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繁荣发展的前提下,各种矛盾也暴露出来,从而也使得社会舆论复杂化。大众传媒所拟造的社会环境,成为人们接受信息、形成观念的重要渠道。固大众传媒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大众化的影响作用体现的越加明显。包括网络,电视、广播等公共媒体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大众传媒要善于发挥自身的优势,引导更多的理论研究者加入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来,用研究的最新成果来指导人们。在多元化思想并存的当今社会,必须毫不动摇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就体现在随着实践的发展而科学的发展,要根据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时代要求讨论并解决不同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的充实和丰富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通过不断的理论创新,增强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特色。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多元化思想中的领导地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源于实践及其发展,只有价值体系不断的发扬民族传统的同时积极主动的接纳、聚合多样化思想中具有科学价值的积极因素,才能激发社会活力,领导社会思想才能确保呆呆中国的主流体现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才能形成中国民族分发向上的精神动力和纽带。由于思想多元化的存在,人们的社会意识就必然存在差异性和多样性。包容和兼容是社会进步的基本保障。大众传媒在作为传播媒介的时候势必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方针,鼓励和发掘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积极向上的思想精神,扩大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带领不同群体共同进步。

二、创新宣传方式,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领导社会思想的效果

大众传媒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必遵循大众传媒传播引领规律,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原则,力创新宣传方式,应在如何深入人心上下工夫。在信息全球化共享的今天,由于网络的飞速发展与普及,人们接受信息的途径不在是单一化,而是逐渐的向多元化转变,传统的新闻传播手段受到全面挑战。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不同程度上消除了传统主流媒体的信息垄断,网络舆论成为反映民意、形成民意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平台,传统的新闻传播手段必须与时俱进,适时更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尊重新闻传播规律,解放思想,通过优化新闻传播效果来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舆论支持。在传播方法方面,新闻媒体要讲究传播效果优美化,让人们在接受精心选择的信息的过程中,使核心价值观通过简单易懂、真实可信的新闻报道后深入民众心里。政策解读要权威可信,言之有物;典型引导要精心选择,科学有力;文化培育要系统全面。潜移默化;形象塑造要真实丰满,可敬可学。舆论监督要有的放矢,导向正确。在提供舆论支持方面,大众传媒要把准基调、禁止跑调;要加强引导,防止误导;要掌握主动,避免被动;要力求平衡,切忌失衡。大众传媒在树立典型和先进的同时,也要推出反面的典型,给群众以警戒。要讲规律,重效果。

三、强化媒体管理,保障社会思想发展的正确方向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来领导社会思想的前进,必须还要加强对大众传媒的管理,同时还要加强舆论,把握正确的舆论价值方向。

健全大众传媒职业规范,通过加强传媒工作者本身的社会责任感来更好的创造社会和谐的气氛。在多次的调查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传媒工作者不同程度上存在着缺乏职业意识的现象,重要表现在报道和金钱挂钩、新闻寻租的现象。虚假的新闻报道屡见不鲜,长此以往会造成传媒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下降,早场公众对传媒的不信任,严重的会产生排斥的心态的出现。当今,大多数的主流媒体都能正确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更够平衡和评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也有少数的媒体在利益的驱动下,对于灰色地带给以相应的包庇,原因就是新闻工作者缺乏新闻工作的基本职业精神,使现在传媒在当今社会被大多数人认为是炒作和策划的工具,更多和商业策划相联系。这样肯定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大众化产生消极影响。所以必须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新闻观的教育,加强媒体及相关传媒工作者自律,从观念、制度上强化新闻从业者的职业规范,通过行业监督和法律规范来强化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大众传媒在引导和促进社会价值评价体系中要积极主动,通过丰富的传播手段和途径稳定价值体系,健康有效的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制度安排、社会管理和社会控制。和谐社会的建设不断发展的同时,也不能忘记媒介积极作用的发挥,离不开传媒素养的提高,并不仅限于用传媒信息服务于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的能力。提高全体人民的媒介素养,已经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必须拥有的,人们对于传媒的选择、利用、对媒体内容的鉴定、判断和参与,关系到公民的政治参与。

强化大众传媒的宏观管理,主要体现在党和政府有关部门,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促进并保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保证正确的舆论,更好的管理部门分工负责,用以确认大众传媒的正确舆论向导。

四、大众传媒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不相适应的情形

各种不同的传媒在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抹灭的作用。但是在大众传媒发展建设过程中,也相应的存在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不想适应的问题。

1.大众传媒的娱乐化倾向会使其传递社会主流社会思想的功能弱化。由于大众传媒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娱乐性,而且如果是在利益的驱使下,大众传媒对于这种娱乐化现象存在不同观点。传媒的过度的娱乐化也会是公众个体在选择上存在一定的迷惑,造成价值观淡化,评价表传呈现明显的功利趋向。

2.传媒信息的多元化也会严重的冲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地位。大众传媒在现代以网络为主要媒介,此时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各种信息相互渗透,相互冲击,导致不用价值观相冲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是相背离的。不同程度上造成个体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前产生矛盾冲突,严重的冲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体地位。

五、如何趋利避害,发挥大众传媒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影响

1.对大众媒体进行分类,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只有对大众传媒进行科学的划分才能根据不用的性质采取不同的针对措施。对于主流的传媒的公信力高,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通过不断的宣传主流思想来消除、缩小一些其他传媒的带来的负面的影响,以强化主流思想的领导作用。

2.加强大众传媒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传媒从业人员的素质。传媒所传播和播送的信息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相关工作人员的个人情感和价值取向,具有一定的不公平性。所以要想加强传媒队伍建设搜先要提高从业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主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公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曝光率,深入人心。

3.增加大众传媒与公众互相交流的平台。在网络中,存在的不同的BBS,人们可以通过发帖的形式各抒己见,其他的传媒业应当思考,像网络传媒一样,更方便,更快捷的反馈自己的想法,和其他大众传媒,进行信息互通的同时也加强了彼此的信任度,增强了更直观性的体验。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07.

[2]付钦太.大众传媒如何有效引领社会思潮.中州学刊.2009(2).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5]陈新汉.论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

传媒与核心价值观 第4篇

一、以画面表达真情实感

电视媒体在宣传、报道人物或事件时是用画面的形式进行渲染, 这样在提升主旨含义的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所想达到的宣传效果, 而其他媒介在宣传时为了增加宣传效果, 都在叙述上加强或在声音上加以渲染以期达到目标, 但这些形式都不如画面展现的图像带给人的震撼。记得前些年, 在电视上看到的有关缉毒警察的纪录片:年迈的母亲轻轻抽打牺牲儿子的脸庞, 尽管此时并没有作过多渲染的语言解说, 但母亲眼角的泪珠、旁边家属悲恸的表情以及周边群众对英雄的缅怀和致敬之情盈满视屏, 这比语言更加能触及受众的内心情感, 这也是体现出电视传媒以画面表达真情实感的一个具体方面。

二、使人信任的舆论媒体

长期以来在大众的印象中电视传媒所传递的信息是最为人们所被认可的, 尤其是年龄层高一些人群, 即使他们在其他媒介听到或看到了一些资讯也总会想通过电视传媒得以印证。因此, 良好运用电视传媒给人的信任感, 佐以画面来烘托所表达的主题, 增加事件的感染力和能对大众思想产生引导作用也成为电视传媒的一大优势, 也是这一点使电视传媒成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其他媒介无法比的优势之一。

三、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运用好电视传媒优势进行宣传

(一) 营造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舆论氛围

电视传媒作为宣传正面思想、正能量的传播渠道, 在引领全社会打造浓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电视传媒以及时、真实的新闻报道, 把社会上正在发生的感人至深的事件通过画面传递给大众, 让大众真切感受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给整体社会的正能量体现, 这样的传播手段与方式比起通过广播语言的描述和平面图片的报道更能唤起大众的情感, 进而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 贴近生活, 以真情实感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电视传媒在通过画面传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同时, 要注意电视传媒播放的画面的真实性, 如果不能是真实生活的体现或不能贴近生活给受众以“真实感”, 还认同是现实真正存在的画面, 那么反而会让大众产生厌恶, 起到反作用。

真情实感的表达大都来源于朴实无华的内容, 是以小见大, 从小处体现人间大爱的。电视传媒在进行宣传时应紧贴时代特色, 探究大众审美趋势, 着重把握好大众对文化生活的新需求, 及时革新节目形式及内容, 使节目既能被大众所喜闻乐见又能符合宣传的要求, 进而形成更加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的生态文化。

纪实手法是最能体现贴近生活这一主旨的方法, 也是最能展现人的真情的原生态方法, 对纪实手法的运用, 让大众在接收到事件或人物真正生活状态的同时感受到他们的生活, 通过点滴真情实感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触传递给大众。

(三) 紧扣细节, 增加报道的鲜活性

“细节决定成败”这是一个经过实践反复验证的真理。在运用电视传媒作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媒介时, 要充分发挥媒介的宣传优势, 挖掘出生动的人物和事件, 捕捉到鲜活的情节, 紧扣细节进行宣传;在报道时以细节进行展示, 做到既是宣传者也是参与者, 以这种姿态引导大众, 最终达到以细节打动人心的作用。

(四) 运用网络时代的视频技术, 以现场新鲜素材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现

网络时代带来的最新形态的传播媒体就是手机网络。以手机网络为平台, 以手机为传播工具, 实现实时、及时地对信息进行点对点、点对面的传播, 这样使得电视传媒通过画面形式进行宣传、传播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了被替代的可能性, 这毕竟是时代发展不可避开的趋势, 其实良好运用时也能成为电视传媒的良好资源互补。同时, 因受到网络铺设范围的限制, 在边远地区及网络信号无法到达的地区, 电视传媒仍是开展宣传工作时的第一选择。

现阶段手机传媒已被越来越多大众接受, 与此同时相关部门也对这一现象给予了高度重视, 其中最显著的表现就是以开通微信、微博、QQ公众号的形式主动加强与大众的交流和沟通。而手机传媒虽然是运用手机、平板等作为载体进行的沟通交流, 但沟通交流的方式已从初期文字化的交流在逐步演变为以画面形式进行的沟通交流, 而通过手机媒体进行宣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有关的新闻报道、事件是网络时代下对电视传媒的宣传的补差。

虽然手机媒体的便捷性为大众所接受, 但对大众来说, 仍然认为电视传媒是宣传正统思想的前沿阵地, 这是手机媒体发展所无法企及的地位, 所以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电视传媒仍将是宣传手段的首选。

四、结语

电视传媒以其独有的特点成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力军, 应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利用好网络带来的便捷及数量庞大的现场视频文件, 作为电视传媒宣传手段的补充, 结合两者的优势与长处进一步深化与加强电视传媒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中的桥头堡地位。以大众的角度, 平易近人的语言, 与受众平等地交流, 实践身教重于言教的理论, 改说教、灌输为说理、传输, 才能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发挥引导、教育的功能。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六中全会上形成, 并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 而把核心价值观的理念让大众知晓进而理解、践行就需要通过一定的传播媒介和渠道, 现阶段最直接、最广泛的传播途径就是通过电视传媒进行宣传。但随着时代的发展, 网络媒介传播对电视传媒的影响及如何在网络时代现状下最大限度地发挥电视传媒的作用则是后期必将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关键词:电视传媒,宣传优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刘健.电视传媒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中的优势[J].声屏世界, 2014 (08) :53-54.

[2]杜明.试论电视传媒如何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报道[J].当代电视, 2015 (06) :72-73.

核心价值观与精神文明 第5篇

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热点聚焦(命题点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材料一:第十一届全国马克思主义论坛 2014年10月18日,第十一届全国马克思主义论坛在郑州召开,论坛的主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与会专家围绕“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体系”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大家一致认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强大动力。

相关链接:习近平:青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习近平: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少年儿童心中生根发芽;刘云山: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积极作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材料二:上海中小学生开学第一课:让核心价值观入心入脑 2014年9月1日,上海百万中小学生迎来新学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很多上海中小学开学第一课的主题词。各校精心准备,通过主题活动、思想政治课等多种途径,在“落细、落小、落实”上狠下功夫,深入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形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潮,深受学生们的欢迎。

相关链接:青少年核心价值观工程计划出版系列图书60册;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中国梦——精彩课堂。

考点链接

①中华文化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思想道德建设 ④精神文明建设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2.“价值观的养成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这句给我们青少年哪些启示?

①要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②要自觉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③要善于明辨是非,自觉抵制错误思想;④要崇德向善,见贤思齐。

3.在当代,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什么意义?

有利于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有利于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水平;有利于激发社会正能量;有利于推动实现中国梦。

4.上海中小学生以让核心价值观入心入脑为开学第一课原因何在?

(1)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兴国之魂),是我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任务。(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体现,对于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凝聚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共识和精神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4)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够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5.列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违背的现象及其危害。

(1)现象:遇到老人倒地不扶、网络欺诈、制售假冒伪劣产品、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执法不公、违法不究等等。(2)危害:败坏了社会风气;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不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不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6.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我国采取了哪些举措?

(1)开展了 “全国道德模范”“最美教师” 和“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并大力宣传这些先进人物的事迹。(2)加强诚信社会建设,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3)运用报刊、网络等多种载体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利用重大纪念日等,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7.为加强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请提出合理化建议。

(1)国家:①加强对未成年的立法保护;②注重表彰宣传模范先进人物。(2)社会:①为少年儿童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②坚决防止和依法打击破坏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言行。(3)家庭:家长要用正确的思想、正确的方法、正确的行动教育和引导孩子。(4)学校:①全面加强校风、师德建设,注重教书育人;②充分发挥少先队、共青团的先锋带头作用。

8.在日常生活中青少年应该怎样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努力学习,认真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与老师、同学和谐相处,关爱集体,诚信做人。(2)孝敬父母和长辈,自觉承担家务劳动。(3)树立规则意识,遵守社会公德和社会公共秩序;增强责任意识,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4)树立远大理想,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9.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请你设计两条宣传标语。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伟大时代的追梦人;传递社会正能量,历史责任我担当;弘扬核心价值观,传递社会正能量;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热点聚焦(命题点二:继承革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材料一:习近平出席“七七事变”纪念活动并发表重要讲话 2014年7月7日上午,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同首都各界代表一起,隆重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习近平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不断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成就告慰我们的前辈和英烈!

材料二:首个烈士纪念日 2014年9月30日是首个烈士纪念日。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通知强调,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是周密筹划组织,精心组织安排烈士保纪念活动庄严、肃穆、隆重,又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杜绝铺张浪费。烈祭烈士活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等要举行公祭烈士活动,各地要动员和组织党政兵及社会各界群众向烈士墓敬献鲜花,烈士纪念日前后,各地要开辟网上缅怀问烈士遗属相关链接:9月30日全国公祭烈士。

材料三: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首次进入小学 2014年9月1日,南京全市小学生在开学之际拿到新发布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小学版。该读本又名《血火记忆》,用“时间为线、点面结合”的叙述方式,以南京大屠杀历史事件中的关键人物为切入点,在总体概述的基础上重点选编10个人物小故事,有侧重地介绍南京大屠杀的基本史实,引导小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历史认知和对国家公祭的认识。

考点链接

①爱国主义 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③民族精神 10.我国隆重开展“七七事变”纪念活动有何意义?

(1)有利于提醒国人牢记历史,勿忘国耻,以史为鉴,珍惜和平、热爱和平、维护和平。(2)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3)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11.甲午耻辱不能忘!为避免历史悲剧重演,请谈谈你的主张。

(1)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坚持改革开放,着力推进民族复兴伟业,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影响力。(3)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增强军队战斗力,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4)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5)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不断进取。(6)在全民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7)加强反腐倡廉等。

12.我国将 9月30日定为烈士纪念日说明了什么? ①我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的坚定决心;

②我国坚决捍卫国家和人民的尊严;③我国尊重历史,牢记历史教训,牢记历史使命;④我国坚决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和坚定立场。

13.你打算怎样高擎先烈们的精神火炬,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 ①我们要从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做起、从树立远大志向做起、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②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自觉接受民族精神教育;③在学校生活中,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我们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

材料三

14.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首次进入小学对我们有何启示? ①要缅怀英烈,继承遗志,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自觉接受爱国主义教育;②要铭记先烈们为了祖国的利益,不怕牺牲、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③要继承先烈遗志,勤奋学习,树立远大理想,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④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踏着革命先烈的足迹,为实现美丽的中国梦而努力工作。

15.请你谈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学生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 ①认真学习并大力宣传民族精神,崇尚先进,弘扬正气,增强社会责任感;②珍惜受教育权利,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勤奋学习,敢于创新;③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积极参加社会公益实践活动,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热点聚焦(命题点三:小人物汇聚中国正能量)

材料一:“2014“最美孝心少年”名单揭晓 2014年9月29日,中央电视台2014“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动正式揭晓“最美孝心少年”名单。材料二:“中国网事· 感动2014”第三季度网络人物评选结果揭晓 2014年10月20日,由新华社发起的“中国网事· 感动2014”第三季度网络人物评选结果揭晓。这10位(组)感动人物分别是:无私付出真情相助的“城市暖心人”河北爱心救援队;乐管“闲”事退而不休的“和事佬”刘卫平群体;心系公益传播青春正能量的90后大学生志愿者特木钦;扎根深山护林22年的“森林卫士”海南凤凰山护林队;惊涛骇浪中救起200多条生命的“看海老人”吴金峰;距离埃博拉病毒“最近”的中国援非医疗队医生曹广;用爱呵护22个维汉脑瘫孩子成长的新疆库尔勒“爱心妈妈”早热古丽;不问代价寻访保护文化遗产的“文化独行侠”唐湘鹏;服务基层扶贫济困的“最美乡村教师支教团体”清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为智障孩子们撑起一片蓝天的“助残”爸爸胡斌。考点链接

①责任意识 ②人生价值 ③社会责任感 ④孝敬父母 ⑤自立、自强 ⑥传统美德 ⑦社会公益活动 ⑧思想道德建设 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6.“最美乡村教师”的“美”体现在哪里?

高尚的师德;无私奉献的精神;强烈的责任感;在艰苦的环境中无怨无悔的精神;富有爱心;坚强的意志;等。

17.2014年“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活动有何意义?

(1)对社会的意义:①有利于弘扬社会正气,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②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文明风尚,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③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④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对个人的意义:①有利于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②有利于传递积极的心态,使人们感受教育的美好;③有利于充分展示最美教师的自信、踏实、进取的优良品质,诠释人生的真正意义在于奉献;④有利于激发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

18.开展“最美孝心少年”评选活动说明了什么?(1)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弘扬中华民族的孝文化,传递正能量,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需要。19.“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的举行有何意义?(1)有利于增强青少年的自尊自信品质及责任意识,培养青少年自立自强的能力。(2)有利于增强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理解与沟通,构建和睦的家庭环境。

(3)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4)有利于提升人们尊老爱老敬老的道德素质,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20.作为青少年学生,我们应该怎样以实际行动向这些“时代楷模”学习?(1)自觉把个人的价值追求与党和人民的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历史进程,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贡献智慧和力量。(2)树立助人使人幸福、奉献使人快乐的幸福观,追求高尚人生价值,弘扬利他精神。(3)自觉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实践者。(4)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21.开展评选表彰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模范活动有何意义?

上一篇:城市拆迁政策下一篇:企业档案的质量管理